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用12篇)
【摘要】在新课改的指引下,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对基础知识传授的同时,应采取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应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的教学改革,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而且,历史教师要经常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和能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教学改革 教学反思
在互联网上历史以绝对的“优势”获得“最闷的科目”投票活动中票数最多的学科。对于作为历史教师的我来说,觉得要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难度确实不小。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这是本人一直很关心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这是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注定的学习直接动力。如果能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那对于历史教学的成绩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 作用。学生为什么对历史不感兴趣呢?原因很多,历史的教材内容比较抽象乏味,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使得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教学成绩低下的现象,也难以实现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功能,这是当前历史课教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新课标也非常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前言部分,新课标提出了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要“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学习方式方面提出了改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求教师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程目标上,将课程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其中,过程与方法的提出带来的是学生历史方式的突破,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在多元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反复强调激发学生兴趣,说明激发学生兴趣是这次历史课程的核心和目标的所在。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成为政治的宣传品,以致历史教学的枯燥乏味,死记硬背,学生每每“谈史色变”。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从何入手呢?生物学家达尔文成长的事例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达尔文小时候是“平庸的孩子”,但他对大自然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极大的兴趣去野外观察学习和采集标本„„从而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正如他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习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于我后来发展中的影响,就是我又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因此,改变当前学生对历史课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老师要构建起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爱屋及乌”,不论什么课程,如果喜欢这样的老师,自然对老师讲的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不喜欢,甚至害怕这位老师,要想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授的课程感兴趣是很难的。可见,想要提高教学效率,必须顾及到师生关系。也就是说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创造一个师生心里相容的良好环境。但是长期以来,我们老师总是居高临下、威风凛凛,对学生耳提面命、严防死守。学生对老师畏如虎猫,敬而远之。难怪西方老师的教学也不外乎一讲到底,一问到底,一练到底。学生不敢说不,不敢想,更不敢去做,谨小慎微。学生的思维、创造力被死死的束缚住。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比孔乙己强不了多少。其实,老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老师要尊重学生,要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和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尤其要帮助学生扫清心灵的垃圾。古希腊散文家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我们老师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点亮学生的心灵世界,点亮学生的心灵之灯。所以我们历史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职业优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帮助、团结、有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在教学活动中相容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
我们传统的历史教育还存在多角度史料少,多角度评价少的问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历史课上应该尽可能应用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材料充实课时内容,切忌单纯用课本的理论,所以这就要求历史老师的见闻要很广。还要考虑到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一些跟课本的知识中有联系又贴近学生的内容搬到课堂上来。学习的动机源于人性的内部,教师要扮演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在伊拉克战争刚刚爆发时,针对学生们都非常关注的情况,《伊拉克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题,引导学生进行了专题复习。由于学生们很感兴趣,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学生的求知欲望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能够巧妙地设计疑问,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的设计悬念,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妙。因此,作为历史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中要能创设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三、改变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体验的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很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而且过去学生学习历史基本处于孤立、单个、静止的状态,同学之间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历史学习单靠个人背记,效率极其低下。但是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其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把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这就是所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把握|“互动式 ”教学原则,是有序、高效地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前提。“互动式”教学原则包括能动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民主性原则等方面。而且教育部领导人曾提出新课程标准时要求:“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历史学习,应在学生主体自学、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大胆质疑,对重大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有创意的评价。随着课改的进行,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这方面做出了许多大胆的尝试。但我们应尽量避免方法的模式化。本文侧重从理性层面加以探讨,并结合实施实例加以说明。具体可以这样尝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另外也可以将一些合适的内容或材料在课前让同学将其排练小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哪怕学生的观点与传统的观念不一致,也应给予宽容。学生组成讨论小组,就某些历史问题,合作学习,探究辩论。更应让学生走出小雅,走出课堂,走进社会,从事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培养学生人文关怀,提高学生治史能力。组织历史辩论会、一分钟的历史演讲、撰写历史小论文、组织历史文物参观考察等。活动中,学生不仅提高了学史兴趣、提高了治史能力,同学之间也增进了了解,师生之间也加强了沟通。我校高一学生九今年中日关系进行辩论,学生网上搜集资料,形成两大观点,一派认为对日应采取强硬立场,一派认为应理智对待,在辩论中,学生密切合作,唇枪舌战,智慧火花的强烈碰撞,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学生在撰写“抗美援朝利弊谈”中,还走访老人,进行访谈,增进了对社会、民生的了解。只要能起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同的教学模式都可以尝试一下。
四、历史教师要经常进行反思,不断注入生命活力和能量。
何谓“教学反思”?扬州大学朱煜教授提出:“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我们的教学是针对活生生的人,教学反思就要研究学生,了解学情,从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出发,及时调整和修正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同时,教学反思也是老师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体现,反应教师的学术素养和职业修养。通过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使我们的教师本身注入生命活力和能量。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朱煜教授提出了要转变历史教学理念,丰富历史专业学识;进行案例研究,撰写课后小反思以及课堂观察与思考等。
总之,针对目前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没有用,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实际,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时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结合原则,阐述历史课的使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教学中心,若长久坚持,学生就会从“为用而学”发展到“越学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学”的境界,这也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
【参考文献】1、2、3、陈志先:《现代历史课堂教学讨论法》
钟启泉:《新课改的理念与创新》第107页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吕道通:《试述讨论法在历史新教材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天津市铃铛阁外国语中学
一、明确学习历史的意义
只有明确学习的意义,学习的内驱力才能增强,也才会产生学习兴趣。那么,学习历史究竟有何重要意义呢? 除了考试需要之外,能够突显历史学习意义的说法还有很多,其中 《历史课程标准》指出: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 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 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化健康发展。”此外,古今中外众多名人、 伟人对历史的意义也多有肯定,如培根说: “读史使人明智。”列宁说: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习近平同志也曾明确指出: “历史素养是国民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对于一个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的大国, 具备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提升教师自身的魅力
“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人格魅力越大,他的意图越容易贯彻,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并且由于课时原因,历史教师本来就与学生接触时间相对较少,因此就更需要通过提升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喜欢历史课。提升历史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要树立学者形象。 具备渊博学识的教师容易使学生产生仰慕感,从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导。二是要有全新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教师才不至于让学生感觉老气横秋,从而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三是要有高尚师德。有道是 “其身正,不令而行”。四是要增强语言艺术性。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形象丰满、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五彩缤纷、辽阔壮观的历史画面都被岁月的风沙淹没了。在学生看来,历史是那么遥远、那么抽象。如果教师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让历史重新 “活” 起来,无疑会大大增强历史的趣味性。五是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因为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热爱时, 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的情感产生,从而从内心激发起对历史学习的强烈兴趣。
三、提高历史课堂的乐趣
课堂是学习历史的主阵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关键毫无疑问还是在于历史课堂要有趣味性。
1.努力营造学习历史的氛围
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成功,因此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氛围。一方面,教师自身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充满激情和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对历史学科、对教育事业和生活的热爱,感受到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使历史课堂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染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迸发智慧的 “火花”和 “灵感”,从而达到 “乐学”的境地。
2.灵活处理和深入挖掘历史教材
新课改下的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的整合,教材不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教师要 “用教材教” 而不只是 “教教材”。根据这一理念,为了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处理历史教材时必须注意: 一是要在透彻理解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善于打破枯燥无味的条框教学。二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历史教材本身所包含的生动教育资源,如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轰轰烈烈的改革和革命运动、不屈不挠的抗争历程、丰富多彩的历史图片等,都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生动素材。三是要重视挖掘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由于历史本身具有过去性的特点, 往往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距离感。 然而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今天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历史教师要善于把当下人们关心的话题与历史相结合,在分析、比较、判断中深化对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受益者,从而激发其学习历史的热情。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改把 “以学生发展为本” 作为基本理念,要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鲜活,这样的课堂也才有活力,才有趣味。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情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勇于突破传统观点和做法,借助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将新课改所倡导的各种教法和学法,灵活多样地加以运用,让学生享受学习、快乐学习。
4.充分发挥历史活动课的作用
活动课应该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但大部分老师往往把它看作一种摆设, 一般采取 “跳过策略”。这种看法和做法是片面的、错误的。新课程开设活动课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其中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而且历史活动课也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一方面,活动课的选材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活动课的设计方案多样化,适应性、可操作性较强。
如活动课 《秦始皇功 过的辩论》 一课,如果组织得好,能较好地彰显学生的个性和能力,极大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因此,历史教师要对活动课给予充分的关注,让其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重要平台。
四、丰富历史课外学习的形式和内容
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有力延伸。 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借此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重视历史作业的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课堂活动、启发提问、导语、结语等方面的创新,而对课后作业的创新关注很少。 这样,作业有可能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甚至影响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为此,历史作业的设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讲求一定的创新性和开放性。作业可以分为必做和选做、书面和口头,有时还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如感想体会、 人物轶事、历史典故或故事、历史手抄报、历史小论文、历史情景剧等。总之,要围绕新课改的要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作业中来,借作业的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
课外活动是学生非常向往的一项内容,也是增强学科趣味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理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情,因地制宜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学习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时,虽然无法亲临圆明园参观,但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 《火烧圆明园》。再如,围绕近期所学的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举办历史故事会、创办历史小报、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历史遗迹、举行历史知识竞赛等。另外,在新课改的倡导下,我们还可以加强校本课程的研发,针对学生感兴趣的历史知识组织历史兴趣小组或举办历史讲座等,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些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能更好地巩固课堂教学成果。
五、加强历史教学的反思
“学习历史,贵在反思。” 历史教师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应加强对自己的教学反思。一方面,这是历史教师最基本素养使然; 另一方面,过去的教学就是我们自身的历史,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教学反思,总结成功和不足,我们的教学才能如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因子,也才能更好地为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服务。
关键词:和谐 融洽 民主 快乐 激发热情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改变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做法与体会。
一、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关系,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某个教师有好感,他们便会对这位教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功夫、花大力学这门课程,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了。所以,我注重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爱护、尊重他们,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关系和谐、感情融洽。例如:在倾听完学生的不同意见后,说“我真荣幸,我和某某的意见相同”,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融洽。
二、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课堂上必须注重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善于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活跃数学教学课堂。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共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愿意听下去,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教具、学具以及多媒体等电教手段,开展数学游戏或竞赛,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学习;低年级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编插童话故事等来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说一个幽默笑话、一则故事,或让学生进行课前两分钟总结,自由发言,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搬课本的例题讲一遍和做一两题练习就算是教学了,要善于利用教学用具、直观教具如图片模型等来进行教学。教具和教师的讲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给学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三、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好奇心,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些古今中外著名的专家、学者,介绍他们多思多问、自问自答、刻苦努力、创造发明的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一个没有求知欲、学习不主动、懒于思考、不会问的学生,也就无创新可言。提问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妙,成为自觉的学习者。数学的定义和概念是怎么得来的?定理和公式是怎么得来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可能有哪些变化?如何应用?……要让学生产生一种悬念,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并不难,从而引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在求知欲的驱动下,养成想问题、提问题和延伸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还能深层次提出哪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个“为什么”。通过师生双边民主和谐的活动,要让课堂焕发出创新的生机和活力,让问题进课堂,切实变革发展学生智能的行为方式。
四、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恰当地进行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有所发现,激起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在认识几何图形三角形时,老师从红领巾、小队旗的形状等引入新课后,请学生在本子上任意画出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通过画一画,引导学生说三角形是怎样的图形,得出: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有三条边、三个角。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搭一搭、勾一勾,激发了学生对三角形认识的兴趣和想象力,使他们主动地从不同的角度去领会、感知、理解,逐渐加深了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从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著名的教育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中,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能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胡爱芝 洪湖市老湾中心学校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主题是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兴趣的诱导又怎么会有学习的主动性呢?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本文试从重视课文中的导语部分、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创设参与情境、适时激励评价、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再现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有效 激发 学习历史 兴趣
兴趣是智能发展的起点,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催化剂”,有了兴趣才能去学、去想、去做。这正如爱因斯坦的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还未彻底根除的广大农村,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把主科学好就行了,在学生中“小科”、“副科”成为历史等学科的代名词。“小科”课堂被学生用来攻克“主科”的情况时有发生,课余时间,基本上不在历史学科上花时间成为普遍现象。学生的偏见无疑会使新课程理念在实践中严重打折。
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对其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乐意去学习,才会积极思考,才会让课堂变得充实、和谐、精彩,使学生学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并促进其身心健康。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重视课文中的导语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导语的效用在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材中每课都设置了导入框,上课前,先让学生阅读导言部分,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引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导语。如学习《中华文化的勃兴》时,教师可以先写出一些甲骨文,让学生猜一猜文字所表达的含义?这些文字后来又是怎样发展的„„上课开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喜欢学,自然而然就将学生带入了知识的海洋。
二、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历史课堂充满情趣。
我们知道,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精练简洁、准确严谨、幽默风趣的语言,就能拨动学生心弦,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乏味枯燥的语言就像一盘没有放盐的菜肴,让人食如嚼蜡,淡而无味,而幽默风趣的语言则是瞬间光彩夺目的火花,让听者乐此不疲,心情舒畅。因此,在学习初中历史教材时,我总是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体验课堂的快乐,让学生在谈笑风生中感悟知识的真谛。例如,在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课时,我这样说:同学们,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面前,中国共产党没有被他们吓倒,而是擦干眼泪,挥挥手,昂首阔步向前走,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终于形成燎原之势。又如,在学习《钢铁长城》一课时,我用这样的语言:我们的军队虽然用的是小米加步枪,但是他们百折不挠、前仆后继,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还我们一个全新的中国,这支英雄的队伍,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就叫“钢铁长城”。正是这幽默的语言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整个课堂充满了情趣。
三、创设参与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要躬行”。人们要想深入了解和认识事务的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因此要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通过课外考察、编演历史剧、辩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创设参与情境,让学生真情投入,手脑并用,启动多种感知器官,接受知识。例如讲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课时,要求学生扮演英、法、美、日、中等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学生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编写台词、上台表演,让学生认识到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像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是无法用外交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感受到中国代表的无奈与抗争。这样既巩固了书本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比起教师空洞、乏味的说教,此刻留给他们的体会更加深刻。又如;在讲述戊戌变法时,让学生代表维新派和顽固派之间展开辩论,使学生在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辩中,亲身感受到康有为等人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所作的努力,同时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身能力的机会,这样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自然高涨。因此,教师要创设一系列可参与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趣味横生的活动中,感知历史的真实,挖掘学生的潜能,体验到参与之乐。
四、适时激励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多元激励性评价。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早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候,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上课时,对敢于发言的学生,不论学生答对与否,我都对这些同学战胜自我的勇气大加赞赏,日积月累,这些同学渐渐地自信起来,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并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情景再现,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踏着新课改的脚步,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了我们的历史课堂,多媒体教学将声音与图像结合起来,文字与影视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更加生动、更加直观,让那些已逝去的历史现象重新复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历史课堂变得更加有趣生动。例如,在学习《贞观之治》一课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贞观之治”时的景象,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中了解了当时的历史。
总之,兴趣是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认识历史、热爱历史的灯塔。作为一名历史老师,除了要不断丰富知识的积累,还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让历史课堂教学更有效、高效。
参考文献:
1、李吉林 《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教育研究 1997年第3、4期
2、徐赐成、张汉林 《初中历史有效教学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4
作者简介
胡爱芝
女 41 历史教师 中二
洪湖市老湾中心学校
433219
***
摘要: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中学教育中,化学应该占有一席之地。但在目前的大气候条件下,中学化学却出现了学校不愿管、学生不愿学的状况。如何摆脱困境,再现化学教学的春天呢?唯有一条路:让学生喜欢化学,自觉地学好化学。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就必须认真、持久地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能诱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才能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有趣、有用、值得学!所谓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力求参与某项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正如教育家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意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处处从教学需要出发,深掘教材知识精髓,探索学习兴趣爆发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打破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而且能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从而,成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捷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缩小师生距离,以真挚感情培养学生兴趣
情感关系是师生心理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对教学效果有着重大影响。教学过程并不是一个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植到另一个头脑中去的过程,而是一个师生间心灵的接触与交往的过程。因此,融洽的师生情感,可以促使师生间缩短空间、心理距离,产生友好、亲近、共鸣、信赖的效应,真挚的师生情感,是教学中的一种催化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教学过程的开展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亲身体会到。教师良好的情绪,会使学生精神振奋,教师不良的情绪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学生在友好、和悦、轻松、互助合作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好,在紧张、对抗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效果就差。这说明师生间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作用。所以,我认为,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绝不是靠多次的重复,而是靠兴趣、靠理解、靠师生间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准确地把握自己的角色、努力培养师生间的真挚情感,缩小师生距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效果。从教材出发现在正在进行新课程改革,所用的教材都是新的,与以往的教材不同,新教材中设置了“交流与讨论”。“拓展视野”、“化学史话”等不同的教学栏目,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教书不是耍贫嘴,说笑话,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一切脱离教材,不切实际的调侃,都会有
用心
爱心
专心
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新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披文人情,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选准知识兴趣爆发点。灌满“一杯水”。
二、兴趣的激发
兴趣的激发就是触发知识兴趣的爆发点。学生初学化学,急切期望了解何谓化学?化学有何用?怎样学化学?等等问题。我在第一堂课就作了两个小演示:一个是‘玻璃棒点灯’——取少量高锰酸钾晶体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2、3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再一个是‘喷雾显字’——事先用毛笔蘸酚酞溶液在白纸上写“化学”二字,待干后,用装有稀氢氧化钠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在“白纸”上显示这两个鲜红的大字。从而先声夺人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强烈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我又演示了镁带的燃烧与白炽灯泡的通电发光等实验,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激发学生兴趣,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以下几点:
(一)示范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潜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说服、教育能力。是影响学生情感体验,制约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对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已被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正如乌申斯基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有关研究还表明,教师的个性品质能影响学生智力的发展,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二)新奇性
新鲜的教学内容,新奇的仪器实验和新颖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师的服饰、体态和手势都能引起学生的新奇感,增添学生上好化学课的乐趣。
(三)浅易性
教学要深入浅出,无论多么高深的理论,都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作为教师要着意分解,让学生感到并非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从而可以循序渐进,完成教学任务。
(四)直观性
以前的小黑板、挂图、示范,现在的沙盘、录相和多媒体教学、都能直观明了地揭示、演示教学内容。更可以激发学生兴趣。
(五)游戏性
将不同的教材、内容、编成各种有趣的小实验、小演示,化学小魔术既能放松学生身体、心理,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爱好适当操作。
杜威说过“兴趣是生长中的能力的信号和象征”。作为教师,只要吃透教材,把握要点,做教学的有心人。实践就能揭示许多兴趣爆发点。
三、兴趣的发展
用心
爱心
专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最大特点。实践证明,生动有趣的化学试验是激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一种元素的发现,一个定理的形成,做不做实验,学生兴趣和学习效果截然不同。因此,要发展稳定学生兴趣,教师除了做好教材中已有的实验外。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补充一些趣味实验。如:
白磷的水下燃烧,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的点燃。氯酸钾中氯元素的鉴定,酚酞等各种试剂的应用等都会发展学生的兴趣,使抽象概念变得生动直观、增强学习效果。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做好学生的“知音”,才能因材施教,真正做到“知其心,救其失也。”要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应对有创新或有不同观点的同学首先给以肯定,对有创新的同学给以高度的赞扬,对有进步的学生每次给以鼓励性的评语。尤其要注意多为差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品味、体会成功的滋味。使他们形成“我也能学好”的良好心理状态,让学生体验到自己的价值,让学生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愉悦。所以,激励是兴趣的发展的正催化剂。
四、兴趣的持久
做氢氧化铜跟酸的反应实验,用现成的氢氧化铜粉末,现象并不明显。但若在此基础上。用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先制取鲜明的蓝色絮状沉淀,再加盐酸溶液,使沉淀溶解又变成蓝色溶液,现象将更为明显。在做C1-、S042-的检验时,学生往往对滴加稀硝酸的作用不易理解,这时若补充上碳酸盐沉淀生成与溶解来对比说明,就能巩固已学知识。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补充演示金属钠跟水的反应试验和金属钠跟硫酸铜水溶液的反应实验,便能增强实验效果。
化学用语的集中出现,能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教师为稳定学生学习兴趣,可对常见元素符号提前按周期表中的族分散识记:把金属活动情形顺序表中的十五种元素,分成五组记忆:把1-36号元素及其它主族元素和O族元素,按周期表格式画成一表,印好发给每个学生,让他放在口袋里,天天识读,很快便能认全、记熟、会写。对于不易记忆,容易相混的知识点,可编成韵语口诀或熟语顺口溜,帮助记忆。如把复杂的制氧步骤归纳为:“连、检、装、夹、倒,热、收、放、移、熄”十字口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归纳为:“高失氧,低得还”;化合价口诀和歌曲,药品取用的顺口溜等使学生简单易记,稳定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源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化学兴趣,是我们化学老师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种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教师。”这些话都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高度认识和重视兴趣在学生学化学中的动力作用,千方百计地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的兴趣,使学生能自觉、持久、主动地学习化学。
用心
爱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要首先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要充分地了解学生,教学要力争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他们才会乐学、爱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但他们对事物非常好奇,喜欢争强好胜,我们就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还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让学生多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变被动为主动。
现在的孩子特别依赖老师,不愿意主动思考,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把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还给学生,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3)课堂多提问。
提问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式,它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地探究。好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学生们都很爱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很喜欢一问一答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回答问题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4)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要让学生多走向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可学的知识。
(5)悬念激趣法、故事激趣法。
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生会感到学习的乐趣。教师还可以运用讲小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学会一些道理,在教学中运用悬念激趣法、故事激趣法,学生们对学习感兴趣了,他们喜欢听新奇的故事,从故事中他们学会了做人、做事,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6)课堂插嘴。
课堂插嘴也是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我们要给学生足够的的学习空间,要给学生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我们要尊重学生,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展现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7)直观教学、形象化教学。
一、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通过自身素质影响学生
俗话说“亲其师, 信其道”, 历史教师多以其渊博的学识赢得学生的敬仰。教师如果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 很容易通过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 这些都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也是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科的重要原因。
初中生正处在蓬勃发展的年龄, 他们都有自己的偶像, 能和自己的偶像在一起, 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情。很多学生的偶像都是歌星、影星, 也有的是自己的亲朋, 既然如此, 我们作为他们的师长, 也可以树立自己的风格, 成为他们心目中的“偶像”。在教师的心里, 教好学生、传授给他们知识是自己的天职, 可是我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 同时也更应该是和蔼的长者, 是可以吐露心声的益友。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否提高, 还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是否正确, 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行为举止放在心间, 关心他们, 爱护他们, 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这样, 就会在学生心里树立高大而又崇高的形象, 学生会愿意同教师亲近, 愿意和教师对话。如果教师能够善于处理、协调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 创造融洽和谐的氛围, 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性格是环境的产物”, 在大的环境影响下, 学生能从教师身上汲取到养分, 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 形成乐观向上的性格, 并因此受益终生。教师和学生成为朋友, “爱屋及乌”, 学生也会将最好的成绩回报给教师, 双方都因此受益。所以说, 学生对于历史课兴趣的前提, 是教师通过自己的魅力, 赢得学生的赞誉, 从而引发学习兴趣。
二、创设具有趣味性的导入语, 引发学生猜想
回归到课堂上来, 教师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 要懂得设计课堂环节, 通过精彩的内容循序渐进, 将学生带领到课堂兴趣中来。作为历史教师, 我们要能够引经据典, 有良好的口才。要让自己的语言具有穿透性, 语句凝练, 言简意赅, 几句话就能感染学生,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所以说, 好的导语功不可没。
导语的设计没有固定模式, 根据内容, 结合教材, 可以自由灵活掌握, 其目的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学生都爱看电视剧, 我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放映与本节课有关的视频, 历史情境重现, 大概在几分钟的短片中, 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到情境当中去。而在播放完之后, 我会提出问题, 让学生进行回答, 所提问的内容都是与教材紧密相关, 可以让学生深受启发的, 由此引入教材当中, 顺理成章, 水到渠成, 学生也有兴趣学下去。再如, 结合当下的话题进行引入, 利用小故事进行引入, 利用诗词典故进行引入, 都会让学生觉得耳目一新, 有兴趣、有耐心、有期待听到本节课要讲的内容。尤其是通过诗词典故的引导, 还会引发学生的“古文热”, 我会说出上半句, 看看是否有学生接的上下半句, 这样课堂的氛围就被带动起来了。
三、情境创设, 引发学生兴趣
为了在课堂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从基础上培养其想要学习、喜欢学习的思想, 通过巧妙设置历史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激发。在创设情境的时候, 注意多采用直观手段, 如图片、视频、史料画面等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同时要有针对性, 避免牵强附会, 避免出示的资料与课堂无关。
例如, 在讲到商纣王的“炮烙”刑罚的时候, 我通过语言描述, 说的学生仿佛亲眼看到了一样。为了增加学生的印象, 我又特意举例了电视剧《封神榜》, 想必学生都还有印象, 但是关于炮烙的环节, 可能是一带而过, 我播放了老版影片其中的一个片段, 学生都感觉到浑身凉飕飕的, 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从而加深了对商纣王残暴统治的认识。讲述《三国鼎立》的时候, 我播放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让学生熟悉并认识剧中人物。在讲到一些成语典故“卧薪尝胆”“鸡鸣狗盗”“立木为信”等故事的时候, 我特意找来一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小故事, 与学生一起分享。同时还鼓励学生提前预习, 并且在单元结束后, 每个人自己都讲述一下熟悉的典故。这样学生在学完后, 又开始搜索资料, 翻找书籍, 查阅报刊。在进行最后故事演讲的过程中, 很多学生不仅故事讲得好, 绘声绘色, 体会也更深刻, 而且由于是学生自己找的资料, 自己演讲, 大家听得也认真, 不仅得到了启发, 对于历史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还巩固了以前学习的内容, 真的是一举三得。
【关键词】初中历史 新课改 学习兴趣 学生
在新课改推行的大潮下,很多教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更好地助力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纷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努力。历史作为一门集文化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的社科类课程,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想更加顺利地进入到理想的高中学习,就必然要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尽心尽力,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从而在中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新课改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唯有不断地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地对新课改的相关条例和措施进行理解和领悟,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助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取得进步,才能使得自身的教学更好地与时俱进,才能使得自身的教学取得更多的业绩和更大程度上的成功。
那么,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觉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们能够对历史学习保持充足的动力和激情呢?在笔者看来,要想达成这样的目标,不仅仅需要教师个人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手段上有所更新和调整,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努力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在兴趣的引导下,自觉地对历史课程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才是当下更有效地培养和锻炼学生历史学科知识素养的有效渠道。那么,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又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尝试呢?
首先,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我们能够有效培养学生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中外历史千古长存,代代传承,历史知识渊博而丰富,绝非几本书的空间可以囊括。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接触中华文明史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间段的历史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助力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学有所成,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自学能力,能够对历史学科产生一定的兴趣,从而能够在兴趣的引导和驱使下,自觉地学习和了解更多的历史知识。课本仅仅是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脉络和框架的一个切入口,而非全部。
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加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提纲挈领地讲述相关知识点,同时,还要积极地扩充学生的知识面,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传达更多的史实类的资料。比如说,在引导学生学习秦朝的商鞅变法时,可能课本上对于这个变法内容仅仅只是一笔带过,没有特别详实的描述,那么,我们就可以很好地运用这个契机,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商鞅变法的视频资料,使得学生们能够图文并茂的掌握更多的史实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们就会对其产生一定的评价,产生想要了解更多的想法,从而更加自觉地查阅资料,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渐渐地也将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
其次,运用多媒体平台,给学生们更多自我表现和自我锻炼的机会,也是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仅仅可以成为教师们讲述课程知识,播放相关视频、电子资料的有效渠道,而且,也可以成为学生锻炼自我、表现自我的有效工具。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我们主张的教学形式是学生占主体的课堂教学格局,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者的身份。那么,如何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互动的环节中,使得学生能够在历史课程的学习中逐渐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历史学习产生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尝试着将多媒体这个平台作为一个有力的突破口,比如说,在教授有关分封制的相关历史知识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提前安排课堂活动的任务,让学生们分别在课下搜集相关信息,制作PPT,并在课堂上发言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和对分封制的认识。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位置,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比较少,想要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个人能力也没有相应的机会。那么,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下,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个环节放置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们以自己的方式讲述对分封制的理解,而教师在对学生们的课堂表现的评价中也需要持“积极肯定”的基本原则。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而教师的认可和支持,也会成为学生源源不断前进的动力,长此以往,学生们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也将大大地被激发,历史成绩也将取得更大程度的提升。
最后,组织相关主题的历史学科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纪录片等多种方式,都可以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好奇心,继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教学环境下,我们的历史课程教学需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在历史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好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作为教师而言,我们必然是促使学生发挥个人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推手和引导者。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和达成这个目的呢?这其中必然离不开“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为了更好地开展好当前形势下的历史教学工作,我们除了要认真讲好每一堂课之外,还需要积极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便于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感受到新鲜感。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班级范围内组织历史学习知识竞赛,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如果条件允许且距离当地的历史博物馆比较近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本地区的历史博物馆;或者是请相关的历史研究专家到校做专题讲座等,丰富和扩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使得学生们的历史知识体系不断地完善和系统化,并能够在参与活动或者是实地观察的情况下,逐渐对历史学科产生兴趣,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安徽省固鎮县连站中学 刘焱 233700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 生来说是一大乐趣。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诵十遍还不一定能记得牢,而一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遍基本上就能较完整地讲给别人听,所以通过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问题。例如:教《密度和浮力》时,可用“辨别真假皇冠”故事引入。
3、利用悬念:讲“摩擦”时,可提一个问题,把一只大约一吨重的石球放在地上,一只蚂蚁能否推动它?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到非常新奇,试图能回答其所以然。
4、制造矛盾:例如:在讲“力的合成”时,先问学生:1+1=2一定成立吗?让学生猜测。当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无法对以上现象做出合理解释的时候,便会产生急于探求新知的愿望及兴趣。
利用一题多解激发兴趣:我们知道,对于物理题,一道题目存在多种解法很常见的。比如,有些题不仅可从能量守恒方面入手,也可从动量守恒方面解答出结果;而有些题不仅可从力学方面入手,也可从电学方面解出结果。一题多解是开拓学生思维、优化解题方法的有效措施。每个学生对知识的应用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掌握了一题多解之后,对学生来说更会有一种成就感。对于同一问题,有的学生可能想出一两种解法,有些同学可能想出多种解法,教师可以把不同的解法一一列举出来,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解法的正误,哪种解法简洁,这样对解法既正确又简洁的同学来说,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现,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鼓励,成就感在心中有了充分的体现。而解法少的同学,开拓了他们的思维,有了思考问题的余地,可以得到较多的收获,由此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改变教法激发兴趣:教师要熟悉各种课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适时地变换教法,使学生对物理老师有崇拜感,对物理课有热情,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能脱离教材而进行,应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调味品”;a.插图。物理教材中有几百幅直观、幽默的插图。如冷水烧开水、飞行员抓子弹、海市蜃楼等,它把各种奇特的物理现象、自然现象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引发其学习的兴趣。b.阅读材料,教材上编选了一些物理史上的轶闻趣事,象牛顿吃鸡、安培追“黑板”等,利用这些材料可进行思想教育和学法教育,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c.知识内在的趣味性,象光学中的成像、大气压与液体的沸点、美妙的磁感线、勤俭的电磁继电器等神奇内容本身无不对学生产生极强的诱惑力。d、善于利用学生想得到表扬的心理:鼓励学生去观察、动手实验,记录各种现象、数据、发掘出有待探索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思维提供依据。对学生的成果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快感,学生会在高兴的气氛中把所学物理这一艰苦的智力活动由好奇、趣味转化为喜好、热爱、追求,自觉地探索,并让优生带差生,进行互帮配合,使优生“飞”起来,中等生“跳”起来,后进生跟上来,广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用物理美学激发兴趣:物理科学美主要包括:
1、物理学内容体现形式美,即物理结构和运动形式上的对称美,物理理论体系的简洁和谐美;
2、物理科学研究方法美,即研究方法体现了形象和抽象、感性和理性的辨证统一,是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的;
语文根基深厚,又是母语课程,本应是学生驾轻就熟的一门课,但实际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并不浓。有一篇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小学生的语文作业占总作业量的65%,作业的形式与学业测评的内容呈现正相关。这说明,应试教育的影响深远,评价单一,师生、家长忙碌追逐的是成绩,学生对语文与生俱来的热情在重压之下淡漠了。对于语文本身,教者疲惫,学者乏味。而学生们乃至社会上的整体情况,人们的语文水平并不好。这两年兴起的“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以及呼声越来越高的高考改革,要把语文成绩提高到180分,都是想引起人们对语文的重视,推动本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作为语文教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教学中,对于怎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
一、倾心课堂,增强感染力
语文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很多课文是名家篇章,我力求不负美文,倾心上好每节课。在钻研教材、改进教法、了解学生等方面认真下工夫。课堂上声情并茂的范读与讲解、诙谐幽默的互动与点评,让学生在课堂上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回味获得知识的轻松。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段感人的英雄事迹,让我的课堂有笑有泪,有声有色。
二、信息技术,为课堂添彩
信息技术的应用助力了教学,为语文课堂增色添彩,让学生饶有兴致地沉浸在语文学习之中。教学用的多媒体光盘,资源丰富,学生被其中展现的美丽景色、精彩动画深深吸引,尤其喜欢“游戏宫”的趣味练习,语文知识学得轻松愉悦,是寓教于乐的好素材。除此以外,我还制作了课件,更便于实施自己的教学。如学《翠鸟》时,我录制了一段微课,给学生讲翠鸟的外形特点,还把这段微课发到一些家长的微信上。看到微视频的同学像得到了莫大的奖赏一样,课堂上很活跃。我还让学生给翠鸟捕鱼的视频配音解说,学生很有兴趣,说得活灵活现。
三、不同学科整合,学出新意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让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学中,把语文和其他学科整合,对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等,作用不可低估。我教语文和音乐,很自然地就把两者整合起来了。学了课文《说声“对不起”》,我与歌曲《原谅我》联系起来,营造氛围,同时强调乐句的演唱要领,让学生体会怎样表达出道歉的诚意。一次,两个男同学起了激烈的争执,我鼓励“肇事者”勇敢地去道歉,同学们又唱起了《原谅我》,学以致用,知以导行,他俩在歌声中和好了。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更是高度整合,语文音乐水乳交融,伴着歌声欣赏北海公园的美景和电影片段,体会歌词的思想感情,再学唱歌曲,背诵课文,同学们在音乐声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四、社团活动,发展学生兴趣
社团活动是语文课堂的有效补充,扎实地组织、长期地开展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一技之长都有巨大的作用。我在班里成立了钢笔字书写社团,从基本笔画教起,有步骤地组织活动。以三年级语文课本生字《同步描摹》为主要学习材料,识字写字、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渗透其中。学生们爱上了写钢笔字,也爱上了语文。
五、多元评价,长效激励
评价激励是学生进步的源头活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怎样夸得有理有据,让人心悦诚服呢?新课程理念倡导多元评价和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据此,我在班里试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评价。
在评价内容上,从学习的各个环节来分,包括预习、课堂参与、课后作业、课时与单元测评,从内容性质来分,包括朗读与口语交际、积累与运用、阅读与习作、社团活动。评价表是按学习环节设计的,每个主题小组一份。
在评价形式上,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小组长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师生评价为主,家长评价为辅。
在评价规则上,师生共同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评价细则。实行“五星级”评价管理,满20颗星可晋一级。每周小组总结,半学期全班总结评比,评选星级学生、进步学生和优胜小组,给予表彰奖励。每天、每节语文课,组长组员都在关注评价表,那已经是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了。一次,一个小组长的奶奶洗衣服时把小组评价表也洗了,但组员个个都记得自己的星星数,评比时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课堂;歌唱兴趣
在小学音乐教育当中,歌唱教学一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保证小学歌唱教学的质量,教师就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歌唱兴趣及积极性。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歌唱兴趣
在教育界广泛地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门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们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和学习。如果能将兴趣有效地转化为学习动机,那么学生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轻松地唱歌,体会音乐的魅力。所以,音乐教师一定要积极采取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们的歌唱兴趣,进而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质量。
1.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
自从课堂引入了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音乐课堂的气氛得到了很好的调节,有效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丰富了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手段,使得音乐教学从传统的听觉艺术发展为视听艺术。在音乐活动当中,学生们能够自觉地运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大大地激发了学习歌唱的兴趣和学习动机。
2.鼓励学生,培养学生歌唱的兴趣
一些学生因为音唱不准、嗓音不佳、害羞等原因不敢唱歌,这时候教师就要对这些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表扬和鼓励,例如,“你的节奏感很好,我相信只要经过努力,你一定会唱得非常好。”“你的长笛是我们班吹得最好的。”“你的声音非常甜美,放开胆子,没人比得上你。”等等。利用这些鼓励性的话语,能够激发学生尽自身最大的潜能,从而取得较大的进步。要让这些学生真正能够放开自己,享受音乐。
3.欣赏学生,强化学生学习歌唱的兴趣
学习音乐的时候两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途径就是感受和鉴赏,所以,音乐教师要积极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渐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
例如,在教授《哦,十分钟》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们安静,专心地听一遍这首歌,然后问学生:“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希望、悲伤、欢乐等情绪,在这首歌当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然后再放一次这首歌,学生们就会沉浸到音乐当中,认真感受歌中表达的情绪。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有着明快的节奏,第二乐段的节奏比较舒展,有着较强的叙述性,在情绪上同第一乐段有很强的对比性。最后一段是对第一段的变化再现,形成了良好的首尾呼应。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们的情绪也会有不同的变化。鼓励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学生唱这首歌,就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歌唱技能
1.教授学生呼吸法
刚开始学歌唱的学生不会正确地使用气息,所以教师可以举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例如打哈欠、吹蜡烛、闻气味等,使学生体会呼吸对身体造成的变化,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生动易懂地为学生解释呼吸原理。
例如,快吸慢呼是歌唱中最常用的呼吸法,教师应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练习。快吸慢呼的要求是快速吸气,略作停顿后缓慢呼出。慢吸慢呼的要求是慢慢吸入空气,略作停顿后慢慢呼出。如果学生可以准确掌握这两种呼吸方法,就会受益匪浅。
2.练习咬文吐字
无论是说话还是歌唱,都要咬字清晰,而歌唱的时候一定要运用歌唱语言方式进行咬字和吐字。少儿歌曲通常分为欢快的和抒情的这两种。唱欢快的歌曲的时候,学生要准确地唱出歌曲中的每一个字,声母必须咬的快速、准确,咬完声母之后,立即同韵母结合,然后唱出每个字的韵母。
3.练习喉部打开
歌唱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喉部的打开状态,教师同样可以举一些生活当中的例子让学生来找到这种感觉。例如,在嘴里含口水想说话的时候,喉咙就是打开的;人们边打哈欠边说话的时候,喉头也是打开的,等等。只要让学生自己做一做,就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这种感觉。
4.练习共鸣
小学生在唱歌的时候,通常使用的都是童声唱法。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哼鸣法”进行教学:吸一口气,闭上嘴巴,保持一种兴奋的状态,这时候咽腔共鸣及头腔共鸣就会形成有机整体,气流主要通过鼻腔哼出去。告诉学生哼鸣的时候,头部一定要保持放松的状态,不能加力,否则声音就会太靠前,太尖利。
音乐是一门独具魅力的艺术,不仅能够淋漓尽致地表现人们的情感,更能陶冶人们的情操。音乐教师一定要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训练其基本的歌唱技能,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玉龙.音乐教育的价值及其教学途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2]谭玉涛.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改进歌唱教学[J].甘肃教育,2004,(05).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激励学生参与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任务是吸引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而把任务设计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叫“兴奋中枢区”上则更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为此,作为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主动参与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识特点,设计教学任务。设计任务时可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其次,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第三,要设置互动性强、形式多样的任务,这样的任务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第四,根据每一课文主题,结合教材的重点,构建阶梯型任务,任务应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前后贯通、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到高级的任务,再由高级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使各项任务有机链接起来,以保证课堂的整体性和流畅性。
教师应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气氛,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学生成为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教师可适当放弃一些控制,但同时也不应完全失去控制。例如,在进行Senior English Book 1A, Unit 5 The Silver Screen时,我给学生上了一堂活动课,组织学生对电影进行评论,在课前我布置学生收集他们喜爱的电影的有关资料,如影片的片名是什么,男、女主角由谁担任,故事描述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等,上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比赛,要求用英语谈论他们喜爱的电影以及对电影作出评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参与的兴趣很高,平时几乎不主动发言的学生或多或少都谈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每个学生对如何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都有了一次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在此之后,我充分利用教材的内容,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仍坚持适当地上一些如“英语大卖场”、“小短剧表演”等形式的活动课,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活动课的操作中,教师也不应完全失去控制,如当学生们在谈论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应适当地给予评价,指出一些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明白该怎样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来解决语言问题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达到激活教材的效果。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的设置应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通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应改进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弃满情趣和活力,提高教学活动的吸引力。教学过程的设置还应围绕怎样激活学生的思维和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来进行,要使课堂变成学生思维操练的场所,要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动因,创设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情境,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
现以Senior English Book 2B, Unit 8, First Aid的第四个课时Integrating skills为例,说明本课的设计与学生参与的情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由于在前几节课中通过学习以及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急救方面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所以我首先呈现一些处理普通创伤的图片给学生,让学生了解“What are common injuries?”让他们用英语进行概括,其中一部分学生能进行如下的概括:“Common injuries are accdients that easily happen in our daily life.We may not be able to prevent them from happening, but everyone should know what to do if an accdient happens.”然后我开始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看课文,我提出与课文有关的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再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思考,通过一个图表让学生进行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怎样进行一些急救就有了认识并能用英语表达出来。之后,我又提供了一些急救的情景图,组织学生讨论:What should you do in the following situations?这一次要求学生用上“First, Second, Third, ……Finally”这样承接事情发生先后顺序的关联词,最后提供两个情景,1.How to deal with nose bleeding?2.How to deal with sunburns?让学生选择一个情景,写下怎样进行急救的小短文,并让他们进行交流发言。通过这几个教学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了教学,并使他们在听、说、读、写几方面的思维和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三、进行多样化的词汇教学,调动学生记忆新词的积极性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没有词,难以成句。学好英语必须掌握大量的词汇,新教材更加大了对学生词汇量的要求,词汇的记忆和巩固在英语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随着所学语言知识增多,内容的加深,相当一部分学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如何进行多样化的词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了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几方面去进行词汇教学。
1.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布置词汇的预习,强调学生自立学词汇,让他们在查阅字典或资料的过程中体验词汇学习的乐趣。如抄录该词,注意词性、词义,在词典中找出该词的相关例句并摘录。找出该词或词语在课文中的例句,并摘录下来,了解其用法及中文含义,补充有关该词的常见用法或常用搭配。通过完成这一任务,词汇就不再是孤立、片面的,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下,语言的准确表述,因而可以达到帮助学生学会并运用的目的。
2.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记忆单词。
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对预习作业中的内容互相传阅、讨论,增删内容,再推荐本组内一位学生负责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在此过程中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老师加以引导。这一过程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各组反复再现,学生对词义及词的用法有了很好的理解。另外,在词汇教学活动中也可把每个单元最常见、最重要的25~30多个词挑选出来,让学生通过竞赛的方式,尽可能多地说出新词及新词义是什么。学生通过对词汇的查找,小组讨论,竞赛等合作学习方式,对大量的生词和词语的用法,特别是对某些常用的词语的区别印象深刻,比起单纯由教师讲解要生动有趣,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
3. 采用先进的敏特单词记忆系统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新词难的问题。
敏特单词记忆系统是近年来我校引进的一种先进的记忆单词的系统,通过每周增设一次敏特课的方法以及让学生课后利用其记忆单词,大大提高了学生记忆单词的效率与稳定性,通过对2007届学生的实验,充分体现了教师应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重要性,通过对该系统的正确使用,本届学生的英语高考成绩有了较大提高,在昆明市五华区组织的敏特杯单词竞赛中,我年级学生获得了团体一等奖,为今后的词汇教学以及学生克服记词难的问题提供了依据,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新课改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推荐阅读:
新课改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12-11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12-02
新课改下如何上好初中政治课的问题探讨范文12-04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11-28
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10-29
浅谈新课改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语教学反思09-26
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11-24
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心得12-13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学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