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西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篇1

西南大学发展战略规划

(2006-2020年)

(摘要)

历史使命:学校负有探索科学真理、推动科技创新和文化发展、培养具有地域智慧与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引导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三个面向”的基本要求,秉承“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大学精神,彰显教师教育和农业教育特色,锁定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发展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切实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定位: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学术立校的办学理念,2020年实现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转变。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研究生教育为重点,以留学生教育为拓展,以其他形式的教育为补充。综合性。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传统学科专业与新兴学科专业、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专业协调发展。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发展战略:实施学术立校、人才强校、质量兴校、管理活校等四大发展战略,以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队伍建设为战略重点,完成培养创新人才、创造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高水平的社会服务三大战略任务。

主要任务:打造强势学科群,推动科学研究创新,促进人才队伍优化,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创新内部管理体制。

总体目标:到2020年,初步把学校建成为一所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一些优势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全国一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学科协调发展,学科涵盖面广、整体优势凸显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努力使学校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大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阶段目标:学校总体发展分“三步走”,努力实现 “一个深度融合”、“两项显著转变”、“三大根本变化”的阶段性战略目标。

第一步即2006~2010年,实现“一个深度融合”。进一步整合各类内设单位,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学院体制、学术管理、教学管理、学科体制、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初步构建起综合大学的基本框架并逐渐完善,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全方位的深度融合。

第二步即2011~2015年,实现“两项显著转变”。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增长型有显著转变,事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保持科学合理规模的基础上,促进结构调整和优化,教学、科研条件进一步改善,“211工程”建设取得标志性成果,学校向特色明显和优势突出的新型综合大学显著转变,基本建成以教育科学、农业科学、生命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综合大学。

第三步即2016~2020年,实现“三大根本变化”。学校将瞄准国内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标杆”,再通过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不懈努力,实现学科水平一流、科技成果丰硕、人才质量上乘等三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基本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实现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

为配合学校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增进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发展规划与目标的了解,促进教职员工对规划的认识,特公布我校制定的四大规划的主要内容。

西南大学“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

(2006-2010年)

(摘要)

发展目标:根据学校发展战略规划,到“十一五”期末实现学校的“深度融合”。通过进一步整合各类内设单位,优化配置,推进学院体制、学术管理、教学管理、学科体制、科技管理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创新,初步完善综合大学的基本框架,实现校区协调发展,建设和谐校园。

主要任务:基于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报务社会为宗旨,促进学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重点加强学科建设,创建学科发展新格局;调整学科结构,构建合理学科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创新学科建设模式。推动科研创新发展,提高学校科研实力;凝炼目标、发挥优势,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把握机遇、夯实基础,努力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大学);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科研政策氛围。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学术梯队;加强人才培养;注重人才引进。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开展校地合作;规范和加强科技产业化。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科

生培养质量;创新研究生培养体系,提高研究生质量。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提高学校国际知名度;加强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及境外办学,大力推进汉语国际推广。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管理效率;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提高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探索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协调运行机制;规范统一财务管理,提高办学经费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强化目标管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学校各类资源向综合共用方向发展;继续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科学安排经费使用。

规划实施:加强组织领导,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求真务实,着力塑造和培育具有西南大学特色的校园精神和校园文化,凝聚力量、统一思想,协调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组织保证。健全管理体制,构建完整的规划工作体系,建立完善的规划工作体制。建立实施机制,促进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

西南大学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06-2020年)

(摘要)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队伍建设为保障,充分发挥现有学科优势,建设具有创新性的高水平学科,以适应学校的规模发展、办学质量提高和强校升位为目标,把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科建设培养人才、凝聚队伍。夯实基础,确保重点,大力培育和引进领军型人才;更新观念,转变机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环境,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总体目标:通过学科调整,构筑综合大学的学科框架;加大学科的建设力度,注重内涵发展,构建学科创新体系,努力提高学科的总体水平;催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使学科布局趋于合理;通过结构调整,充分凸现学科融合优势。逐步建设一支数量充足、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实力雄厚、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延揽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能引领和把握学科发展方向的国内外知名的领军型人才,培育和储备一批有发展潜力、创新能力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和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

战略措施:实施学科建设的战略措施。构建特色明显、结构合理的重点学科体系;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优秀学术带头人建设;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加快学科建设制度创新步伐,建立符合学科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投入力度。落实师资队伍建设的战略措施。确保师资队伍总量,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培养造就优秀人才,搭建人才发展平台,创新教师管理制度。

西南大学校园建设规划

(2006-2020年)

(摘要)

指导思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办学效益为重,坚持现代性与历史性相结合,前瞻性与务实性相结合,自然环境与文脉特色相结合,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求,强调人、环境与建筑的共存与融合,创造人性化的、层次丰富的、生动舒适的交往空间。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分步实施,加快建设。充分尊重校园的历史与现状条件,秉承老校园的布局模式与文脉特色,利用校园的山水自然环境,体现地方特色,努力打造生态型、诗意化、有机发展的校园。坚持合理有序发展的规划思想,实现校园与山水环境的共生,营造内涵深厚的校园文化。

建设目标:到2020年,把学校建设成为功能布局合理、中心突出、环境清新典雅、景观协调得当、人文自然和谐、文化底蕴深厚的现代化、网络化、园林化、生态化、人文化的绿色大学。

现代化:学校建设应体现出前瞻性,符合21世纪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技术方法的变化,通过高层次的文化意念、高水平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功能配置体现现代化特色。

网络化:学校建设应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教学手段、教学设施和教学方法应适应网络化教学的发展。在校园建筑功能配置上充分考虑网络信息的交换和流通。

园林化:学校建设应向园林化方向发展,建筑与园林互为背景,相互渗透和融合,寓诗于园,创造优美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生态化:学校建设应依托现有的山地自然环境条件,塑造多层次的绿化景观体系,利用好原有水面,突出山水校园特色,营造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环境。

规划布局:通过北区麦田村的建设,带动校园整体形象与空间特色的塑造;通过便捷通达的交通组织,将自然山体、园林景点、湖面与建筑组群有机结合;通过教学科研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公共设施建设,使校园内的教学科研设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一流高校水平。在有形校园的营造过程中,充分体现学校的校园文化。

西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篇2

这五年,中国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使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五年,我国取消了延续征收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实行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险;五年,我国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五年,我们实现了两岸三通……中国正走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过去五年,禄劝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五年,禄劝地区生产总值不断提高,禄劝地区工农业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54, 301万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32亿元(预计),增长了108%;财政税收成倍增长,财政税收由2005年末的9, 196万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34, 028万元,增长了270%;工业快速发展,引进各类项目101个,协议投资118亿元,外资项目5个,协议投资5, 190万美元;城镇化发展加快,县城面积由2005年末的1.87平方公里增加到2010年末的4.78平方公里,扩大了2.6倍,城乡建设面貌焕然一新。

过去五年,禄劝各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货币政策,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自身机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工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相结合,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推动了禄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到2010年末全县拥有金融营业机构33个,金融从业人员390人,拥有各项存款39亿元,各项贷款28亿元。五年时间的存贷款增加额超过之前55年的余额。

一、以主人翁精神溶入禄劝经济社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地方工业化发展进程

禄劝金融机构独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机构撤销后,形成了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三家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三家机构又各有经营范围、经营重点、经营战略,虽然在同一地,但经营侧重各不相同,没有经营上的竞争环境和竞争需求,尽管如此,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还是站在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对县域经济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支持,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引进项目,特别是对县域大型项目的信贷支持,很好地承接了中东部工业产业的转移发展工作,彻底改变了禄劝工业基础面貌,为禄劝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五年间累计向当地电力等工业建设领域和中小企业投入信贷资金15亿元。

二、扩大内需,提振县域房地产市场,推动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

房地产业开发是禄劝城镇化发展的引擎和动力,也是改变住房需求矛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途径,为此,各金融机构以国家扩大内需为契机,积极支持房地产业和县域城镇化建设,使禄劝县城和农村建设得到了空前发展。五年间,禄劝金融机构共向房地产业和以住房为主的个人消费领域投入贷款8亿元。

三、城市发展不忘农村,积极开展惠农金融服务,加速新农村建设步伐

农业农村是禄劝最大的特点和基础,离开这个基础,禄劝的经济社会就难以平稳发展。五年间,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府制定的产业发展目标,加大对县域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户贷款的支持力度,使县域烟草种植、生猪养殖等支柱产业得以长足发展。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还积极推出惠农卡业务,不断扩大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四、金融运行平稳,各项业务飞速发展

五年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由140, 551万元,增加到2010年末394, 811万元,增加了254, 260万元,增长180.9%,其间2007年10月各项存款突破20亿元;2009年6月突破30亿无大关。各项贷款余额由76, 023万元,到2010年末269, 960万元,增加193, 937万元,增长25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81, 566万元,增加到2010年末的208, 660万元,增长155.82%,其间2007年1月突破10亿元;2010年7月突破20亿元大关,全县人均储蓄存款从1318元增加到4393元。企业存款余额由32, 338万元,增加到84, 210万元,增长160.41%。完成了农村信用社县级统一法人体制改革,把农村信用社建成了县级最大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完成了农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拓宽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成立了禄劝邮政储蓄银行;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

五、信用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社会信用环境不断改善

结合禄劝地方投资环境建设,金融机构加大了信用体系建设力度,同时开展企业和农户以及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以个人身份证为系统为平台的人民银行个人信息数据库,接入了所有具有身份证信息的个人信用信息;人民银行企业信息数据库收集企业信息290多户。农村信用社建立的农户经济档案信息达到了全县农户数的55%,其中惠农卡户8100户;农业银行惠农卡建档19300户;普及了公务卡。通过几年的建设和宣传,公民信用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信用状况大为改善。

六、支付结算日新月异,资金流动加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人民银行大额支付系统的上线运行,使大额支付时间以秒计算,加速了资金流动,提高了资金流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支票影印系统开通,使支票在全国范围内得以通用;财税库横向联网的实现,从根本上加速了财政资源的集中和运用效能,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社会效益,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发展。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篇3

为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规划》的有关内容和精神,我刊将分两期刊发。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生物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化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有关要求,编制《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一、机遇与挑战

新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发展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食物、能源、生态、环境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开辟了崭新的路径。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和催生新的产业革命,新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快速形成。我国正处于加速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抓住生物科技发展的机遇,把生物产业作为重点战略产业加快发展,对缓解经济发展瓶颈制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催生新的产业革命

1.世界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开始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进入新世纪,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体细胞克隆、干细胞、基因治疗、生物芯片、转基因动植物等新的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新兴生物产业群蓬勃发展。2005年,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达到600多亿美元,占整个医药工业的比重从1995年的不到4%迅速提高到11%;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000万公顷,10年间增长了50倍。全球范围内正在研制的2000多种生物药物80%已进入临床试验,6000多例转基因动植物经批准正在进行试验。同时,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一批新兴产业正在快速形成。

2.生物产业将成为继信息产业之后世界经济中又一个新的主导产业。生物科技革命将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新资源、新手段、新途径,引发医药、农业、能源、材料等领域新的产业革命,有效缓解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健康、食品、资源等重大问题,生物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预计到2020年,生物医药占全球药品的比重将超过1/3,生物质能源占世界能源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左右,生物基材料将替代10—20%的化学材料。继信息产业之后,生物产业将逐渐成为未来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推动力。

3.许多国家将生物产业作为战略产业重点发展。各国纷纷制订生物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发布专项政策,成立专门机构,加速培养和吸引人才,大幅度增加对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源投入生物产业,促进生物产业在知识密集区域集聚化发展,努力抢占21世纪国际经济技术竞争制高点。

(二)加速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1.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是保障人民生命健康的需要。有助于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有助于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2.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需要。大力发展一批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新品种,加速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产业化应用,是推动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3.加速生物产业发展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需要。大力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加速生物制造技术在高消耗、高污染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既有利于减少我国对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依赖,又有利于推进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我国生物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

1.我国具备发展生物产业的较好基础。近年来,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研究取得长足进展,在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干细胞等生命科学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水平,在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等生物育种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拥有一支水平较高的研发队伍。海外留学人员和华人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2005年,全国生物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约2000亿元,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等初具规模,涌现出一批快速发展的企业,呈现集聚化发展趋势。

2.我国具备生物产业发展的资源和市场优势。我国拥有约26万种生物物种、12800种药用动植物资源、32万份农业种质资源,是世界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具有发展生物产业独特的资源优势。我国人口众多,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人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生物资源、医疗保健产品的需求将会迅速增加,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3.我国面临生物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当前,世界生物产业发展处于成长期,尚未形成由少数跨国公司控制产业发展的垄断格局。我国可发挥生物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广泛参与生命科学研究、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生物产业发展。

虽然我国生物产业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配套的税收等扶持政策,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严重匮乏;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中介体系不完备,高素质人才缺乏,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亟待建立;产业总体规模和技术基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小;生物资源流失和外来物种入侵比较严重,生物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生物产业发展,必须着力解决。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生物产业加快发展、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要增强忧患意识,把握历史机遇,明确发展思路和目标,努力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使生物产业成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基本原则

1.自主创新,国际合作。构建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合作;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的开发和应用为核心,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我国生物产业发展。

2.重点突破,集聚发展。着眼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大、产业关联度高的现代生物产业重点领域和重大产品,构建较完善的产业链,加快做大做强;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前沿生物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加快实现产业化。促进生物企业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培育生物产业区域增长极,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协作配套的相对集中布局的产业基地。

3.市场主导,政府推动。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的主体,又要充分发挥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作用,在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方面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生物安全的关系,为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建立良好的支撑平台。

(三)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国生物产业发展的目标是:

——初步形成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技术标准体系、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产业组织体系和行业服务体系。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开发投入占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生物技术产品。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中小生物企业,形成10个左右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生物企业。重点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性生物产业基地及若干专业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形成8个产值过500亿元的生物产业基地。

——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到201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达到5000亿元以上,约占当年GDP的2%。生物产业出口额显著增加。

“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 篇4

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是全国人民的奥运年,是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起始年,也是我县各行各业实现跨越发展的信心年,“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为了实现“十一五”战略目标,把我校办成规模大、实力强、发展快、后劲足、效率高、特色明的学校,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有大作为,改革有大举措,落实有大行动,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更优更实工作,特作如下构想:

一、“十一五”工作基本思路 紧紧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克服困难,抓住机遇,团结拼搏,切实加快我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建设。1.按教育规律办事,以育人为根本,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建温馨和谐校园,高唱我要工作,快乐工作,形成进了实小们,就是实小人的浓厚人文氛围,学校工作计划《“十一五”学校发展规划》。2.坚持改革创新不动摇。进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从教师、学生、教材等多层面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实行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的分配制度,让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进一步发挥。3.进一步提高质量,提升品位。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德育工作。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拓展有效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继续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尽可能利用学校、社区、社会、自然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三是加强学校与家庭及社会的协调配合,更好地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4.狠抓师德师能,着力提升员工素质。以人民满意为标准,主动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增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二、十一五期间,我校将努力实现以下目标:1.青年教师人人会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2.严格控制班级生数,基本符合省规定的班额。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争取在一两个方面有所突破,在市内名列前茅。4.坚持以质量为中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力保名牌老校的位置。5.创新德育手段,加强德育研讨,力争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显著成果。6.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按劳设薪,优质优酬。7.加快校园建设步伐,进一步美化校园,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建好西操场,扩建新校区。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设立书画室、科技室、音舞室,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以文化促教育。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篇5

一、我县林业发展现状和形势

近年来,我县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果业的发展。通过组织实施林业“三大工程”、林业“”工程、林业“”工程等一大批造林绿化重点工程,狠抓了绿色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以文明生态村为主的村屯绿化、路河渠绿化,使全县绿化美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按照“出精品、创名牌”的要求,连续推出了无公害精品鸭梨园区建设,一年一个台阶,规模逐年扩大,鸭梨品质及知名度逐年提高,鸭梨销售形势逐年好转。特别是年以后,魏县鸭梨首次打破了自年以来的连续滞销局面,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好形势,广大梨农切实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鸭梨亩均效益元,最高达元。与此同时,我县还狠抓无公害果品出口基地建设,依托华腾果品公司,××年通过了向加拿大、泰国出口鸭梨认证面积亩;邯郸龙腾速冻有限公司继续保持了向西亚、东南亚国家出口鸭梨的优势,××年鸭梨出口有望突破吨。我县的林业工作已步入“依托工程、依靠龙头、稳步发展”的良性轨道,林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截止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果品产量亿公斤,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林业已成为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是,我县林业发展与改革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林业基础相对薄弱,分布不均,生态还比较脆弱;果品结构不合理,优势果品不突出,名优产品少;尚未绿化的路、渠、河还占有较大比例,绿化进度较慢;政策扶持,社会化服务,科技支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市场销售等支持和保护体系不完善,林业建设任务还相当艰巨。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决定在“十一五”其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解决。(,)

二、林业“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思路

林业“十一五”规划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精神,紧紧围绕我县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两大主题,以重点林业工程和无公害精品鸭梨工程实施为依托,以“建设绿色魏县、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坚持以绿化和文化相结合、林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和改善农村面貌相结合、城市美化和农村绿化相结合,大力推进农林复合经营农田林网精品工程建设、城市森林建设、文明生态村绿化,稳定巩固现有精品鸭梨栽培面积,适量发展名稀优新品种果树和特种果品,加快鸭梨出口基地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我县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生态家园。

(二)发展目标

通过抓好农林复合经营农田林网精品工程建设、城市森林建设、文明生态村绿化和鸭梨出口基地、名优果品工程建设,使我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资源快速增长,林果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到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其中名优果树及加工用特种果树面积达到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林果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路河渠基本实现绿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渠林带化、农林复合化、城市森林化、果品优新化,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建设任务

林业“十一五”规划,以实施国家和省市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重点抓好“”工程建设,即:“一网”“一城”“一村”“一路”“四基地”建设。

“一网”:即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一是建设农林复合经营精品农田林网。重点以沙口集乡、棘针寨乡、东代固乡为主,抓好农林复合经营精品农田林网样板建设,本着因害设防,防灾、减灾的原则,利用地界、田间小道、垄沟栽植林带,以带状、团状栽植模式为主,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万亩,网格控制面积亩,构筑农田生态屏障,实现林茂粮丰、林丰粮增,农林复合化的绿化新格局。二是建设大框架农田林网。以邯大路、魏张路、大牙线、蔡回线为基本骨架,在搞好骨干道路绿化的基础上,再沿道路两侧各米的范围内,配置高标准的农田林网,建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城”:即森林城市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结合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旅游城市开发建设,搞好城区及建制镇的绿化美化,构建森林城市框架。城区外的绿化,要以县城为中心,依托魏城镇、东代固、棘针寨现有梨树资源,构建梨树环抱、城在园中、突出梨乡特色的园林式的森林城市;城区内的绿化,要按照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区区有亮点的要求,见缝插绿,要求所有街道、公共休闲地、空闲地要全部绿化,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宜树植树、宜果栽果、宜花种花,全面提升县城品味;各建制镇要按照规划,进一步提高绿化标准,建制镇内所有街道,镇外的道路、沟渠、闲散地要全部绿化。同时,城区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庭院绿化,拆墙透绿,创建花园式单位。按照国家林业局近期颁布的《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城区绿化要实现绿化覆盖率,人均占有公共绿地平方米。按照这一目标,年前,要基本构建森林城市的格局。

“一村”:即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重点的村屯绿化。按照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年前,将规划的文明生态村全部高标准绿化。要求村庄内所有路、河、渠、庭院、闲置空地全部绿化,合理布局,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人均植树株,院均植树株以上,村庄覆盖率达到以上,实现村庄园林化、路渠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全县其它村屯绿化,也参照以上标准进行,年前全部完成。

“一路”:即路、河、渠绿化。道路绿化重点要抓好魏张路、邯大路、魏峰路绿色通道及“村村通”公路、大牙线补植、新植,做到“修成一条路,建成两行林带”,要求一路行树,不留尾巴,不留死角。河渠绿化要重点以民有总干渠、民有渠支渠、魏大馆排水渠、东风渠为主,大力推行拍卖承包绿化,在确保服

从统一规划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见缝植树,宁多勿少,年前全部完成绿化任务。

“四基地”,即无公害精品鸭梨基地、鸭梨出口基地、名优果品基地、加工用特种果品基地建设。

⒈无公害精品鸭梨基地建设:在稳定现有万亩无公害精品鸭梨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重点搞好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加强对各个生产环节的监管,特别是要加强对土、肥、水的监控、检测,进一步提高鸭梨品质。依托县无公害果品生产管理办公室和乡、村果品协会,组成全县的果品监督网络,督促、监督农户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办事,确保生产出真正的无公害精品鸭梨。年,全县要建成较完备的果品生产质量监控体系。

⒉鸭梨出口基地建设:依托华腾果品公司,在已取得向加拿大、泰国出口认证亩鸭梨基地的基础上,加强管理,以出口鸭梨的价格优势辐射带动果农搞好鸭梨生产,年争取出口认证面积达到万亩以上。龙腾速冻有限公司要继续保持向西亚、东南亚国家出口鸭梨的优势,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开展订单生产,带动果农增收,年订单面积要达到亩,鸭梨出口立争突破万吨。

⒊名优果品基地建设:按照“以鸭梨为主、早熟和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协调发展”的原则,适当发展名稀优果品,在品种选择上要以满天红、美人酥、红香蜜、红太阳、八月红、绿宝石、黄冠、圆黄、丰水、红香酥等新品种梨和美国凯特、金太阳杏,大实早生、莫尔特尼李,东方红油桃,美国杏李等热杂果新品种为主,发展面积不少于万亩。年,全县名优果品面积要达到万亩以上。

⒋加工用特种果品基地建设:依托邯郸永丰果蔬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加工用高酸苹果和安梨种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推行订单果园建设,与农户签订果品回收合同,公司保证以保护价收购,保障果农的利益。年,全县高酸苹果和安梨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绿化政策,实施多元化的造林机制。要进一步放宽条件,用足用活林业政策,依照“谁造谁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鼓励各行各业和个人投资林业,形成国家、集体、私有和外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造林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一是实行公开拍卖。对秃路、秃渠和条件较好的荒地,实行公开拍卖,谁栽谁有,收益归已,年或年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二是采取村投户管。对造林难度大地带,实行集体栽植、集体投资、分户管理,收益村户按比例分成。三是实行大户承包。鼓励大户承包造林,掌握“多予少取”的原则,对承包者实行免收或少收承包费,让利于民,千方百计调动承包者的造林积极性。四是采用股份合作。鼓励不同地区、不同待业、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来我县开展造林绿化,推动造林绿化快速发展。五是逐步推行公司造林。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下,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把绿化任务承包给注册的法人实体和造林公司。

(二)多管齐下,千方百计筹措造林资金。资金是造林绿化工作的关键环节,各有关部门都要把造林资金筹措,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十一五”林业规划实施期间,县财政每年要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造林。林业局、农开办等相关部门要加大项目跑办力度,积极跑市进厅,向上争取造林绿化资金。各乡镇、村也要积极想法筹措资金,鼓励农户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资林业建设。同时,要建立健全全民绿化责任制。根据《河北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的规定,全县每个适龄公民都要参加义务植树,对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义务植树的干部、工人、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可缴纳一定数额的绿化费以资代劳。

(三)实施科教兴林,带动全县林果业的发展。科教兴林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证,“十一五”期间,要把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科教兴林的重点工作来抓,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等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在林果生产中的贡献率。要把不断提高林果农素质,贯彻林业“十一五”规划始终,充分发挥农民林果技术协助员和乡村协会的技术纽带作用,并在林业部门的组织下,通过举办现场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电视技术讲座等方式搞好技术培训,把先进实用的林果生产技术及时传播到林果农手中,达到林果农家家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为我县林业“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坚持依法治林,巩固林业建设成果。要认真贯彻《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县林业局、县执法部门要联合组成林业执法大队,负责全县的林木管护工作,对毁林案件进行依法查处,对偷盗、毁坏、乱砍滥伐树木的行为坚持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各乡镇、村都要成立护林巡逻队,负责本辖区的树木管护,发现、查处本辖区内的毁林案件,并及时上报县林业执法大队。各级要把林木管护纳入农村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乡规民约,使林木管护工作深入民心,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县法院、检察院、公安要与林业部门加强协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逐级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完善现代化的森林防火预防、监测、扑救和指挥体系,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加大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力度,健全森林火险巡查及快速反应机制。同时要全面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报、检疫和除治工作,加强入境林果产品检验检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对危害大,影响面广的重点病虫害,积极开展工程治理,组织联防联治,确保森林安全。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篇6

县“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我县林业发展现状和形势

近年来,我县以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果业的发展。通过组织实施林业“三大工程”、林业“”工程、林业“”工程等一大批造林绿化重点工程,狠抓了绿色通道绿化、农田林网建设、以文明生态村为主的村屯绿化、路河渠绿化,使全县绿化美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按照“出精品、创名牌”的要求,连续推出了无公害精品鸭梨园区建设,一年一个台阶,规模逐年扩大,鸭梨品质及知名度逐年提高,鸭梨销售形势逐年好转。特别是年以后,魏县鸭梨首次打破了自年以来的连续滞销局面,开始出现供不应求的好形势,广大梨农切实增加了收入,得到了实惠,鸭梨亩均效益元,最高达元。与此同时,我县还狠抓无公害果品出口基地建设,依托华腾果品公司,××年通过了向加拿大、泰国出口鸭梨认证面积亩;邯郸龙腾速冻有限公司继续保持了向西亚、东南亚国家出口鸭梨的优势,××年鸭梨出口有望突破吨。我县的林业工作已步入“依托工程、依靠龙头、稳步发展”的良性轨道,林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截止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果品产量亿公斤,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林业已成为加快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但是,我县林业发展与改革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林业基础相对薄弱,分布不均,生态还比较脆弱;果品结构不合理,优势果品不突出,名优产品少;尚未绿化的路、渠、河还占有较大比例,绿化进度较慢;政策扶持,社会化服务,科技支撑,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市场销售等支持和保护体系不完善,林业建设任务还相当艰巨。针对这些问题,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决定在“十一五”其间,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改善和解决。(本网,)

二、林业“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和目标任务

(一)基本思路

林业“十一五”规划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推进林业跨越式发展的精神,紧紧围绕我县生态环境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两大主题,以重点林业工程和无公害精品鸭梨工程实施为依托,以“建设绿色魏县、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坚持以绿化和文化相结合、林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和改善农村面貌相结合、城市美化和农村绿化相结合,大力推进农林复合经营农田林网精品工程建设、城市森林建设、文明生态村绿化,稳定巩固现有精品鸭梨栽培面积,适量发展名稀优新品种果树和特种果品,加快鸭梨出口基地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把我县建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文明生态家园。

(二)发展目标

通过抓好农林复合经营农田林网精品工程建设、城市森林建设、文明生态村绿化和鸭梨出口基地、名优果品工程建设,使我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资源快速增长,林果产业结构更加趋于合理,到年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万亩以上,其中名优果树及加工用特种果树面积达到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林果产业总产值达到亿元,路河渠基本实现绿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果产业体系,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渠林带化、农林复合化、城市森林化、果品优新化,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建设任务

林业“十一五”规划,以实施国家和省市林业重点工程为依托,重点抓好“”工程建设,即:“一网”“一城”“一村”“一路”“四基地”建设。

“一网”:即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一是建设农林复合经营精品农田林网。重点以沙口集乡、棘针寨乡、东代固乡为主,抓好农林复合经营精品农田林网样板建设,本着因害设防,防灾、减灾的原则,利用地界、田间小道、垄沟栽植林带,以带状、团状栽植模式为主,建设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万亩,网格控制面积亩,构筑农田生态屏障,实现林茂粮丰、林丰粮增,农林复合化的绿化新格局。二是建设大框架农田林网。以邯大路、魏张路、大牙线、蔡回线为基本骨架,在搞好骨干道路绿化的基础上,再沿道路两侧各米的范围内,配置高标准的农田林网,建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城”:即森林城市建设。“十一五”期间,要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结合全民义务植树和生态旅游城市开发建设,搞好城区及建制镇的绿化美化,构建森林城市框架。城区外的绿化,要以县城为中心,依托魏城镇、东代固、棘针寨现有梨树资源,构建梨树环抱、城在园中、突出梨乡特色的园林式的森林城市;城区内的绿化,要按照一路一景观、一街一特色、区区有亮点的要求,见缝插绿,要求所有街道、公共休闲地、空闲地要全部绿化,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宜树植树、宜果栽果、宜花种花,全面提升县城品味;各建制镇要按照规划,进一步提高绿化标准,建制镇内所有街道,镇外的道路、沟渠、闲散地要全部绿化。同时,城区各单位要积极开展庭院绿化,拆墙透绿,创建花园式单位。按照国家林业局近期颁布的《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城区绿化要实现绿化覆盖率,人均占有公共绿地平方米。按照这一目标,年前,要基本构建森林城市的格局。

“一村”:即以文明生态村建设为重点的村屯绿化。按照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相结合的原则,年前,将规划的文明生态村全部高标准绿化。要求村庄内所有路、河、渠、庭院、闲置空地全部绿化,合理布局,达到绿化、美化、净化,人均植树株,院均植树株以上,村庄覆盖率达到以上,实现村庄园林化、路渠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全县其它村屯绿化,也参照以上标准进行,年前全部完成。

“一路”:即路、河、渠绿化。道路绿化重点要抓好魏张路、邯大路、魏峰路绿色通道及“村村通”公路、大牙线补植、新植,做到“修成一条路,建成两行林带”,要求一路行树,不留尾巴,不留死角。河渠绿化要重点以民有总干渠、民有渠支渠、魏大馆排水渠、东风渠为主,大力推行拍卖承包绿化,在确保服从统一规划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见缝植树,宁多勿少,年前全部完成绿化任务。

“四基地”,即无公害精品鸭梨基地、鸭梨出口基地、名优果品基地、加工用特种果品基地建设,

范文

⒈无公害精品鸭梨基地建设:在稳定现有万亩无公害精品鸭梨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重点搞好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加强对各个生产环节的监管,特别是要加强对土、肥、水的监控、检测,进一步提高鸭梨品质。依托县无公害果品生产管理办公室和乡、村果品协会,组成全县的果品监督网络,督促、监督农户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办事,确保生产出真正的无公害精品鸭梨。年,全县要建成较完备的果品生产质量监控体系。

⒉鸭梨出口基地建设:依托华腾果品公司,在已取得向加拿大、泰国出口认证亩鸭梨基地的基础上,加强管理,以出口鸭梨的价格优势辐射带动果农搞好鸭梨生产,年争取出口认证面积达到万亩以上。龙腾速冻有限公司要继续保持向西亚、东南亚国家出口鸭梨的优势,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开展订单生产,带动果农增收,年订单面积要达到亩,鸭梨出口立争突破万吨。

⒊名优果品基地建设:按照“以鸭梨为主、早熟和晚熟品种合理搭配、协调发展”的原则,适当发展名稀优果品,在品种选择上要以满天红、美人酥、红香蜜、红太阳、八月红、绿宝石、黄冠、圆黄、丰水、红香酥等新品种梨和美国凯特、金太阳杏,大实早生、莫尔特尼李,东方红油桃,美国杏李等热杂果新品种为主,发展面积不少于万亩。年,全县名优果品面积要达到万亩以上。

⒋加工用特种果品基地建设:依托邯郸永丰果蔬汁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加工用高酸苹果和安梨种植,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推行订单果园建设,与农户签订果品回收合同,公司保证以保护价收购,保障果农的利益。年,全县高酸苹果和安梨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绿化政策,实施多元化的造林机制。要进一步放宽条件,用足用活林业政策,依照“谁造谁有,谁投资谁受益,谁经营谁得利”的原则,鼓励各行各业和个人投资林业,形成国家、集体、私有和外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造林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一是实行公开拍卖。对秃路、秃渠和条件较好的荒地,实行公开拍卖,谁栽谁有,收益归已,年或年不变,允许继承和转让。二是采取村投户管。对造林难度大地带,实行集体栽植、集体投资、分户管理,收益村户按比例分成。三是实行大户承包。鼓励大户承包造林,掌握“多予少取”的原则,对承包者实行免收或少收承包费,让利于民,千方百计调动承包者的造林积极性。四是采用股份合作。鼓励不同地区、不同待业、不同所有制的投资者来我县开展造林绿化,推动造林绿化快速发展。五是逐步推行公司造林。在林业部门统一规划下,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把绿化任务承包给注册的法人实体和造林公司。

(二)多管齐下,千方百计筹措造林资金。资金是造林绿化工作的`关键环节,各有关部门都要把造林资金筹措,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十一五”林业规划实施期间,县财政每年要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造林。林业局、农开办等相关部门要加大项目跑办力度,积极跑市进厅,向上争取造林绿化资金。各乡镇、村也要积极想法筹措资金,鼓励农户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投资林业建设。同时,要建立健全全民绿化责任制。根据《河北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的规定,全县每个适龄公民都要参加义务植树,对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义务植树的干部、工人、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可缴纳一定数额的绿化费以资代劳。

(三)实施科教兴林,带动全县林果业的发展。科教兴林是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和重要保证,“十一五”期间,要把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作为科教兴林的重点工作来抓,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第一线,通过创办科技型企业,建立科技示范点,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等活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在林果生产中的贡献率。要把不断提高林果农素质,贯彻林业“十一五”规划始终,充分发挥农民林果技术协助员和乡村协会的技术纽带作用,并在林业部门的组织下,通过举办现场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电视技术讲座等方式搞好技术培训,把先进实用的林果生产技术及时传播到林果农手中,达到林果农家家户户都有技术明白人,为我县林业“十一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坚持依法治林,巩固林业建设成果。要认真贯彻《森林法》和《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县林业局、县执法部门要联合组成林业执法大队,负责全县的林木管护工作,对毁林案件进行依法查处,对偷盗、毁坏、乱砍滥伐树木的行为坚持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各乡镇、村都要成立护林巡逻队,负责本辖区的树木管护,发现、查处本辖区内的毁林案件,并及时上报县林业执法大队。各级要把林木管护纳入农村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制订乡规民约,使林木管护工作深入民心,变成群众的自觉行为。县法院、检察院、公安要与林业部门加强协作,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违法犯罪活动。要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认真落实森林防火各级行政领导负责制,建立逐级森林火灾责任追究制,完善现代化的森林防火预防、监测、扑救和指挥体系,加强森林防火队伍建设,加大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力度,健全森林火险巡查及快速反应机制。同时要全面做好森林病虫害预测报、检疫和除治工作,加强入境林果产品检验检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对危害大,影响面广的重点病虫害,积极开展工程治理,组织联防联治,确保森林安全。

西南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篇7

一是蔬菜成为第一大宗农产品, 人均占有量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 蔬菜总产量年均增加84万吨, 年均增长9.4%, 增速居全国前20名生产规模省份第1位, 总产量居我国特大城市第1位。二是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 供求自给率近9成。2010年, 全市蔬菜基地面积达到120万亩, 比2005年增加53万亩, 年均增长16%, 商品菜产量达800万吨左右, 产需总量基本平衡, 扣出调出量后实际供求自给率近9成。三是渝菜对国内外市场贡献增大, 调出量突破100万吨。2010年全市蔬菜调出量突破100万吨, 比2005年增加60万吨左右, 年均增长保持10%以上。重庆榨菜的市场占有率在全国市场超过60%, 在国际市场占80%左右。四是蔬菜加工提速发展, 加工转化率超20%。2010年, 全市榨菜、辣椒等加工原料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 其中榨菜面积近150万亩, 单品种发展规模全国少有;蔬菜加工270多万吨, 转化率超20%, 比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 年均增长2%。五是促农增收成效明显, 贡献率达15%。种菜在农业中的比较效益好, 成为蔬菜基地农民较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2010年, 全市蔬菜初级产品产值达220亿元左右, 比2005年净增110多亿元, 实现了翻番, 成为我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对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00元左右, 贡献率超15%, 比2005年提高7个百分点。六是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产品合格率达97%。我市蔬菜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例行抽检覆盖了重点蔬菜基地和60个蔬菜交易市场, 年检样品达2万多个。目前全市蔬菜产品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地理证明商标6个、绿色和有机食品32个, 涪陵青菜头、潼南绿蔬菜、武隆高山菜、石柱红辣椒等品牌更加响亮。七是科技助推能力明显增强, 新增效益超100亿元。全市获得省部级以上蔬菜科研成果达54项, 其中获国家级重大科技成果奖19项, 培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优品种69个, 累计推广面积超过5000万亩, 新增经济收益超100亿元。近三年,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推广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 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30%, 青菜头、儿菜等种子占90%以上。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献余热 篇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制定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我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针、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根据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从江西的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召开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研究制定了我省的“十一五”规划。贯彻落实好五中全会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精神,全面、准确地实施好全国和我省的“十一五”规划,对于我国和我省未来的走向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笔者虽然已经年老退休,但通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学习省委书记孟建柱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会文件,仍然感到倍受鼓舞!感受最深的是,党中央十分强调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强调只有把坚持科学发展观贯穿在“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全过程,才能顺利实现“十一五”预定的目标。

我们看到,“十五”时期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社会矛盾,比如城乡和区域的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低水平,包括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险、就医、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也就是说,“十一五”期间,我们所面对的是如何使发展更全面、更协调、更公平、更和谐的问题,如何使全体国人共享发展成果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说,“十一五”时期,要从偏重物质财富增长转向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发展的一切举措,都要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认真解决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中心环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保护,节能降耗,切实解决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节约资源,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这绝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每个国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体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实施好“十一五”规划,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既要正视困难和挑战,又要看到机遇和条件,要始终做到齐心协力,团结奋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整体合力,把实施“十一五”规划真正落到实处。

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和目标,老年群体是实现这一任务和目标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这些离退休老年人应与“十一五”发展规划共融,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献余热,为“十一五”的发展成果共欢乐。

相关链接:

“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

区“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范文 篇9

坚实基础。工业发展规划如下:

㈠瞄准一个目标

“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更趋合理,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迈上新台阶,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效应进一步增强,建成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实现“工业强区”这一奋斗目标。

㈡构建两大平台

适应工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生产力布局结构,加快推进工业向园区和楼宇集中,构筑两大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提高土地及其他生产要素利用的集约化水平。

——园区工业。立足XX区情,超前规划,合理布局,在中下段地区加快推进港城工业园区、鱼嘴工业园区、复盛和望江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积极构建工业经济发展平台。正确处理四者关系,形成港城、鱼嘴集中带动,复盛、望江配套补充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楼宇工业。高起点制定都市楼宇工业发展规划,在西部、中部地区培育发展产业关联度高、产品附加值高、劳动密集型的楼宇工业,通过利用存量空置楼宇(厂房)培育一批、规划建设发展一批,形成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增加就业的平台。

㈢壮大三大集群

——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依托长安公司,以建设“汽车名城”为契机,进一步发挥业已形成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集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加入全球采购体系,培育集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为一体的交通运输设备产业集群。

——电子电器产业集群。发挥YY海尔工业园区的集聚带动效应和电子电器制造业关联性强的优势,以海尔产品为核心,以其他电子电器产品为补充,拓展产品门类,形成家电及汽车电子设计、研发、制造、物流产业链,打造YY最大的电子电器产业集群。

——物流装备产业集群。以寸滩港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港口经济,重点发展集装箱、专用车、机场设备、港口吊装设备制造和销售服务产业,以生产物流装备为主,培育物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㈣发展四大行业

——食品加工。依托观音桥农贸市场、商圈及物流优势,将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发展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集中扶持一批名牌传统食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集中和规范食品加工企业,引导、推动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形成包含原料供应、生产加工、包装等众多环节的完整的食品加工链条,使我区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生物医药。依托西部广阔的市场潜力,丰富的生物资源,巨大的成本优势,在对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生物医药科技现状、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取向等内容进行充分研讨的基础之上,采取政府积极支持,大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业。

——包装印务。适应广告、印刷、包装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结合寸滩港现代物流中心、XX城商务中心、观音桥商贸中心建设,推动我区现有包装印务企业提档提速和新发展一批包装印务企业,做大做强包装印务产业,构建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在构筑印务产业基地的同时,通过政府引导、鼓励,积极丰富印务产业文化内涵,将发展包装印务企业与发展都市工业相结合,做大做强我区印务文化产业品牌。

——新建材、新材料。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依托科技进步,加快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升级和新型产业的发展。适应建筑行业的新需求,发展新型建材工业,不断把我区建材工业培育成为土地资源得以有效保护、工业废渣得以有效利用、能源消耗得以有效降低的新型产业。围绕我区汽车产业的优势,发展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及其配套产品。

㈤实施五大战略

——投资促进战略。开拓创新工业投资领域,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在对工业产业增加投入的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工业产业结构现状和资源优势,保持支柱产业投资的领先位置,加大重点产业和更新改造的投资力度,重点抓好汽车及汽摩零配件、医药化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投入。通过有效的工业投入,促进我区工业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从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技术创新战略。工业科技工作要以工业产业技术升级为主线,从全区经济发展对工业的需求入手,围绕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凝练共性和重大科技问题,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选择一批关联度高、应用面广的先进适用技术和重大共性技术,加大科技攻关、技术集成和推广应用的力度,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工业产业结构

优化,提高我区工业整体的竞争能力。

——产业集聚战略。在调整工业经济结构和布局规划中,通过政策导向,鼓励发展专业化配套协作生产体系,从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基地,树立产业集群理念,增强工业经济的后劲。立足于现有工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长安、海尔、中集等三大产业集群,依靠三大产业强势龙头带动全区工业快速发展,通过市

场对各类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形成特色鲜明、多业并举的产业集群。通过科技创新和产品创新,在实施集群战略中逐步打造强大的产业链条。

——品牌带动战略。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督管理,培育出一批名牌企业,并以名牌企业为龙头,推动独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形成,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加紧组织制定XX发展工业经济名牌的总体目标和规划;完善对名牌的评价和推荐工作;依法行政,整顿市场秩序,保护名牌,严厉打击各种假冒名牌产品的侵权行为;加强质量、标准和计量体系建设;强化名牌意识宣传,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激励区内更多的企业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增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结构优化战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使企业成为结构调整的主体,通过经济和法律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调整结构的内在动力。发挥各类中介组织在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我区高技术领域的群体优势和局部强势。把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生产力布局,逐步解决结构趋同问题,实现优势互补。以培育我区现有大型企业集团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严格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切实提高能源、原材料工业水平。

㈥狠抓六大举措

——改革管理体制,增强发展活力。加强领导、转变观念,理顺工业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工业管理部门从“企业主管部门”向“行业主管部门”的转变,提高工业管理部门对工业经济的管理、调控和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加大投资强度,夯实发展基础。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社会参与的方式切实加大工业经济投资强度。引导企业对新产品研发、技术改造、新产品新技术引进等领域的投资强度。引导重点企业加大自主研发资金投入,提高我区工业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发展动力。引进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要尽快建立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经营者市场或经理市场。解决好经营者的筛选和产生机制的问题,使企业的领导人实现从行政官员到企业家的转变,通过市场优化配置经营者资源。建立经营者享受与其奉献相对应的薪酬制度。对真正有贡献的人给予高额的回报,对高级经营管理人员,可以实行股票期权制度,也可以采取年薪制。要建立起科学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从制度上强化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有效约束。

——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形式,提升服务质量,主动调整工作思路,把服务企业作为自己的份内事,摒弃那种“我管企业”的旧思想,确立“我为企业”的新思维。制定推出“一站式服务”、“首问负责制”、“24小时值班联络制度”、“联系企业制度”、“项目负责人制度”、“企业维权投拆制度”等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尽快启动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并依托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担保中心,对于重点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要采取上门服务、跟踪服务,确保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强化政策支撑,转变增长方式。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制定适应我区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贯彻中小企业促进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用好用活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实行大、中、小项目并举,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方针。尽快出台实施工业名牌带动战略和名牌产品发展规划,引导我区工业资源向名牌集中。通过强化工业发展规划,引导我区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和楼宇集中,在工业发展区域上形成合理布局,使园区间、楼宇间形成功能互补,促进全区工业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发展工业教育,开发人力资源。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制定工业教育发展规划,为我区实现工业强区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依托重点企业、重点产业,大力发展工业教育,建立工业教育基地,培养大量专业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场地建立工业人才培训基地。采取政府牵头,企业实施,社会参与的方式,形成培养、输送、就业相结合的良好机制,同时缓解全区就业压力,实现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镇“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文化工作全局,围绕经济建设大局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把繁荣地区文化事业作为中心任务,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

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

=、文化设施建设

加强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四有”目标,一是村村有单独的文化活动室;二是村都有====平米以上的文体广场;三是村村配有相应的文化设备;四是村村有规模的图书室,====口人以上的村各类图书不少于====册,====口人以下的村各类图书不少于====册。

=、文化队伍建设

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在现有文化队伍的基础上,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文化品牌队伍,以适应新时期文化活动发展的需求。

=、文化活动

以镇级文化活动为龙头,以各村、各单位位重点,引领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农村电影“====工程”

大力实施农村电影“====工程”,坚持做到四个结合,既与群众的文化生活相结合,与群众的科技致富相结合,与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相结合,与传统教育相结合。通过这一手段向群众传播科技知识,引导群众崇尚科学抵制邪教,形成健康文明向上的良好生活方式,满足全镇群众的文化需求。

&am=、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上一篇:没关系的英文下一篇:初中生培训班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