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个人简历

2024-11-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个人简历(精选8篇)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个人简历 篇1

个人基本简历  
简历编号:   更新日期:    
姓 名:   国籍: 中国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湖南 身材: 168 cm 75 kg
婚姻状况: 已婚 年龄: 64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建筑/房地产/物业管理类: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
工作年限: 34 职称: 高级
求职类型: 全职 可到职日期: 随时
月薪要求: 3500--50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东省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 退休(退休工资和医保费由地方财政发)起止年月:-01 ~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县粮食局,转县建委起止年月:1988-01 ~ 2000-12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县建委起止年月:1984-01 ~ 1988-01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设计室主任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湖大进修路桥专业起止年月:1983-01 ~ 1984-01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县基建局起止年月:1978-01 ~ 1983-01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设计室主任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县计委起止年月:1966-07 ~ 1978-01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主管基建计划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退休(退休工资和医保费由地方财政发)起止年月:-01 ~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县粮食局,转县建委起止年月:1988-01 ~ 2000-12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县建委起止年月:1984-01 ~ 1988-01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设计室主任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湖大进修路桥专业起止年月:1983-01 ~ 1984-01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县基建局起止年月:1978-01 ~ 1983-01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设计室主任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名称: 县计委起止年月:1966-07 ~ 1978-01
公司性质: 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 主管基建计划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湖南大学
最高学历: 本科 毕业日期: 1966-07-01
所学专业一: 工民建和道桥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62-09 1966-07 湖南大学 土木系工民建和道桥 毕业证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专 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1962-09 1966-07 湖南大学 土木系工民建和道桥 毕业证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一般    
国语水平: 一般 粤语水平: 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参与共同设计绘图房屋(建施、或结施、或水电) 11栋

 

独立设计绘图房屋(含建施、结施、水电) 3栋

参与修建三级公路 3条

任主管工程师修建二级公路(常大、银英) 2施工段

(银英公路为阳江城南二建挂靠十六冶,我帮助编写标书)

任主管工程师修建一级公路 2个标段

编写标书中标后任主管工程师一级公路(107国道27标) 1个标段

任主管工程师修建高速公路(长宁、深汕) 2个标段

编写技术标书、中标佛山乐狮公路主干线xs-05标 1个标段

 
详细个人自传
  职称:工民建高级工程师,监理工程师(可随时在省建委改注册为新任职单位的监理工程师)。

 

可以担任工作:

房屋建筑工程:编写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预(结)算均可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个人简历 篇2

自改革开放之后, 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随之而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1]。城镇体系建设、城市规划缺乏长远目标, 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尤其是广大的乡镇地域甚至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都亟须具备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生态科学、管理科学和城乡规划技能的综合型人才[2], 因此, 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办学要求、培养模式、教学质量需要有更高的要求, 进一步满足国家社会和区域的发展目标。

一、专业特点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在地理学下开设的二级学科, 故此专业具备地理学的基本学科特性, 同时也具备规划类专业学科的特点。该专业方向强调了厚基础、宽口径的特色, 办学的宗旨既要突出学科的综合性, 又要体现出城乡规划特有的实践性[3]。在考虑自身学科背景和市场用人需求的基础上, 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体系的建设要适应社会需要, 要培养具备地理科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规划科学等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人才。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大多是由多个专业的合并调整或者老专业更名而来, 具有较强的学科背景[4]。开办学校数量众多, 专业特色鲜明, 专业课程的设置突出强调了地理科学的背景, 并补充了大量规划学的知识。设此专业的院校类型多样, 有综合性院校、地质矿产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建筑工程类院校, 同时也有财经类院校。

各学校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发展基础和学科优势, 对专业的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调整与改革, 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区域经济建设对城镇体系、城市规划、区域规划的人才要求。

二、主要办学模式

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充分考虑其在师资、科研等方面的优势, 突出已有的特色, 因而各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在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5]。依据办学特色,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要分为测绘学派、地理学派、资源学派、规划学派等四个主流办学方向。

(一) 测绘学派

把测绘学作为获取基础数据资料的主要手段, 毕业生的就业范围较宽泛, 既可从事测绘行业的相关部门工作, 也可以专门从事城乡规划设计。

(二) 地理学派

将地理学当前发展迅速的现代化技术手段, 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 利用地理学的综合性特点, 培养的学生具备地理学的理论知识、规划学的动手技能和良好的计算机操作和编程能力。

(三) 资源学派

以资源环境理论知识为依托, 结合城乡规划的内容, 在资源环境分析评价的基础上, 培养资源环境分析、评价、规划的专业型人才。

(四) 规划学派

沿用了城市规划的工科培养模式, 同时补充大量地理学的理科知识,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培养出的人才可以涉足国土规划、城镇规划、园林设计、城市规划等相关岗位。

学、经济学的专业背景而形成具有明显交叉性特点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三、地理分布特点

受院校合并和二级学院联合办学的影响, 开办学校的统计口径不太一致, 因此, 开办此专业的院校数量不一, 本文搜集到开办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院校有152所 (港澳台地区不详, 故没有计入总数) 。从本专业在我国大陆地区的分布来看, 专科开设的空间分布不均, 在东部和中部分布较广, 而在广大的西部地区数量较少, 甚至在西部的个别省份没有设置这个专业。设置此专业高校数量最多的省份为江苏, 相应的数目为16所, 而在宁夏和青海则没有设置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高校。

西部地区 (西北, 西南) 幅员辽阔, 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近57%, 但相关专业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不到21%, 人才培养的分布格局不尽合理。

四、办学建议

该专业在我国开设十多年来, 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如专业定位模糊、课程体系欠缺、实践能力不足、毕业生去向不明确等。高校不能回答诸如该专业培育什么样的人才、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人才培养如何满足社会市场需求等问题。因此, 培养专业学生, 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提升教学质量, 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

(一) 合理布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人口、资源、环境、城乡规划以及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是我国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城镇体系规划严重滞后于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广大乡镇地区尤为突出。在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的当今时代, 对具备地理科学、资源环境科学、城乡规划、生态科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因此, 通过改革教学, 办好这个专业对国家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规划不是一种理论上的规划, 而是规划要素在空间上的科学合理的分布, 是一种区域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实践科学。在广大西部地区, 许多大型的规划包括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 都由国内著名的规划机构来完成, 而这些大型的规划团队往往都不是本土机构, 由他们所作的规划并不能符合区域特色。因此, 从一定意义上讲, 这种规划偏离了规划的根本目的, 所作的规划也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可操作性也不强。为此,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就需要壮大本土的规划队伍, 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制定相关的规划策略, 从而避免异地规划队伍制定规划时背离区域实际情况的种种弊端。

限制高校之间专业的盲目扩大, 限定区域的开设学校数量, 并在一定程度上扶持西部的相关省份建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培育和壮大本土的规划队伍, 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通过规划来解决当前城市和村镇开发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谐社会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 需要学生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能解决资源环境评价与管理及城乡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 该专业所开设的课程非常多, 也非常杂, 既有地理学也有规划学众多的规划课程。但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方式, 形成了什么都学、实际上什么都不会的尴尬境遇, 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本科教学的目的, 忽略了当今社会需要的是综合性的应用型人才, 而非高级专门人才这一实际情况。应根据学校特色和师资状况, 确定实践教学环节主干课程体系, 加强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应用性, 加大实习和集中实践环节的学时, 进一步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课程设置要为毕业生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作准备。

(三) 根据学校特色完善课程设置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学科方向, 培养的大学生需要对区域的规划特点、对地理区划有较为清晰的认识, 并能掌握大量当地经济背景和社会背景等相关的专业知识。如东中部经济发达地区所开办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更注重城市建设、土地及房地产市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循环经济的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 而在西部地区高校开办的专业更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如山地生态保护、地质灾害勘察、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防治、资源环境调查、城镇建设等。

从办学特色来讲, 不同的学派办学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测绘学派应以数字城市、国土资源调查、资源环境管理与开发为主要研究方向;地理学派应以国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产业规划、生态保护与规划为发展重点;资源学派应以农业产业规划、新农村建设为特色;规划学派应以城镇体系规划、新农村规划、居住区规划、旅游规划为主要特色;经管类的学校必须发挥其在经济、管理上的优势, 强化资源管理、房地产评估与管理能力的培养等等。

摘要: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 但随之而来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趋严重, 因此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管理专业的办学要求、培养模式、教学质量需要有更高的要求, 进一步满足国家社会和区域的发展目标。本文通过分析, 总结近十年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 力求对该专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明确专业发展思路, 以期提升本专业的办学质量。

关键词:专业特点,办学模式,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参考文献

[1]赵小风, 黄贤金, 陆汝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 2009, (7) .

[2]宋戈, 袁兆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探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2) .

[3]钱宏胜, 王磊.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1) .

[4]余建华, 王英利, 陆佩华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功用性研究[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 (3) .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个人简历 篇3

关键词:环境资源 城乡规划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221-01

1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属性,需要对学生综合探索实践能力进行全面培养,进而令其具备良好的研发利用资源、进行环境规划整治、生态保护与城乡建设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优质开展尤为重要。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涉及面广泛,不仅涵盖管理应用,同时,包括操作实践内容现状,因此,令实践教学难度显著提升。尤其是面向市场需求、更应基于实践教学拓宽途径渠道,提升教学水平。然而当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还包含较多现实问题,因此,对人才培养建设还包含一定差距,为此只有全面推行专业教学改革,才能真正适应现代化社会主义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综合需求,培养出综合素质全面的行业人才。

2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实践包含的问题

深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令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仍旧包含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在观念意识层面,一些教师忽视了实践教学重要性,令学生无法形成良好的创新实践、自主动手操作能力。而在教师影响下,较多学生也没有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不注重实践学习,而是在应试、理论知识层面猛下功夫,形成了高分低能的不良发展状态。面对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很少主动参与、更不愿意自主操作,往往应付了事。同时实践教学内容与应用手段模式也体现了一定的滞后性,无法符合知识快速更新、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型教学环境需求。一些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仍旧注重传统教材知识传授,令学生无法接触前沿领域信息,捕捉人才市场需求更新状况,因而跟不上市场行业动态更新步伐。例如,土壤实验传统教学中涉及到较多验证性内容,可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内容少之又少。加之高校教学经费有限,无法快速更新教学硬件设施,促进教学手段模式改革,进一步对专业教学扩充形成了抑制作用。师资队伍建设层面同样有所欠缺,令较多教师掌握知识体系相对单一、传统,欠缺对教师良好的职业能力培训。同时日益年轻化的教师队伍,不具备充足的科研探索经验,对其实践教学热情造成了不良影响。加之高校对实验教辅人员不重视,待遇水平有限,欠缺培训提升机遇,令整体师资队伍工作热情较低,无法进行专业改革教学细化研究探索,进一步对教学质量的优化提升形成了不良影响。再者一些高校经费有限,无法扩充教学实验基地、硬件设施的更新投入,令学生对新技术、新科技的接触应用不多,无法拓宽创新视野,不利于其探索发展精神的良好构建。

3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教学改革科学策略

3.1 注重实践教学、更新教学手段方式,提升实践教学水平

基于实践教学重要性,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例如对于环境监控以及土壤分析相关课程,应提升实验内容比例,令学生通过大量动手操作练习掌握实践技巧本领。针对当前用人市场就业压力逐步提升的现状,应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参与实践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在强化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注重实践技能锻炼,掌握丰富本领。同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等级资格证书考核,通过实践锻炼,强化自身素养,进而通过掌握一技之长提升核心竞争力。伴随教改进程的日益深入,教师应积极更新教学培养目标,基于市场综合人才需求特征,更新教案讲义,引入创新科技内容,做好实验课程教学全面改革。同时应将少数经典验证实验继续留用,增设贴近生活,具有较强实用性的综合实验教学内容,通过优质信息的集成组合,引导学生提升创新开发意识,鼓励教师开设创新实验课程,进而拓宽学生视野,为其丰富开展实践锻炼创设优质保障。应优化更新被动、灌输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例如可将土壤分析相关教学课程更新为保姆模式教学,进而锻炼学生自主动手、全面研究问题综合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相关溶液试剂可令学生自主备齐,并可设计一些土壤中速效的相关验证以及养分肥力的实践评估内容,进而通过良好的启发引导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丰富教学实践氛围,优化教学效果。

3.2 强化师资队伍发展建设,扩充实践教学基地

针对当前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有限的状况,应展开针对性教师人才培养建设,令其业务、政治素养得到良好的锻炼与提升。可利用假期时间,对专业教师展开土壤地质相关专业知识的实地培训,并为其创设继续教育与锻炼进修的良好深造机遇。应积极举办各项学术交流讲座与实践活动,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接触学科领域前沿,进而促进知识结构体系全面更新。同时可引入一批具备充足经验的企事业员工走进学校为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扩充教师实践经验。同时应创建有效的激励管理体制,例如鼓励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大赛、岗位技能比拼,进而巩固教学水平。通过大赛各等级奖励设置,可激发教师探索实践积极性,并可通过实践锻炼获取良好的发展与提升。再者,应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科研实践环境,鼓励教师踊跃申报各等级科研项目,提升科研意识,进而以科研带动教学,全面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为扩充学生实践锻炼机遇,应强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吸引外界资金投入,注重实践教学设施、硬件完善配备。针对学科特征应创建地质标本场所,完善丰富教学资源。同时可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作土壤地質教学课件、视频、动画教学资料,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各类精密元件仪器,应注重优化更新,例如分光光度仪器、色谱设备等。并可同科研院所、研究机构、企事业单位强化合作,通过设备租赁、实训基地建立、合作模式应用,扩充培训渠道。令学生进入一线企业进行锻炼实习,创建教学生产与科研集成性就业培训基地。另外,应科学促进实验室对外开放,进而令价值化教学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提升,为学生学习实践创设良好环境,还可面向社会,令学生通过对市场的接触了解,规范发展,全面提升。

4 结语

总之,针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教学实践阶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只有注重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手段、完善师资队伍培养、优化实训基地建设,才能真正强化教学水平,促进专业教学的持续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柳,赵峰华,李咏慧,等.地矿类院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3):92-9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自荐信 篇4

尊敬的主管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您能抽空翻阅我的简历材料,当您翻开这一页的时候,您已经为我打开了通往机遇与成功的第一扇大门,并且希望我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知识经济大潮中成为您的得力助手。敬请留意以下内容,相信您一定不会失望的。

我是甘肃农业大学大学的一名应届本科毕业生,经慎重考虑欲加盟贵单位。我希望贵单位就是我成功的起点并有幸同贵公司一起共创明日的辉煌。

经过大学四年的努力,我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已把自己塑造成为一个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富于协作精神的时代青年。在学习方面,我努力认真地学好每一门功课,基本掌握了从事处理各项与专业及其相关工作的.能力,而且,我非常注重英语和计算机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并在大三学年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辅修了英语作为自己的第二专业,并获得英语专业专科学位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能力。同时具备Windows环境下文字处理、图文混排以及表格操作能力,熟练掌握WORD、EXCEL、PPT系列软件以及利用AutoCAD、3dsmax、Photoshop、MapGIS、Arcview等软件制作图像及其处理以很好的完善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课余方面,我更注重自己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了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曾在我校英语乐园担任过宣传部部长,在组织和宣传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并且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在暑期在太原市天赐达科技进行社会实践,主要从事业务宣传和一些技术服务并获得了公司领导和顾客的一致好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希望贵单位能给我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我一定会努力工作,勤奋学习专业知识,不负公司给我的厚望。盼复!

此致

敬礼自荐人:李志信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个人简历 篇5

学时数:5周学分数:5学分

一、实习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1.实习性质

本次实习是学生在学完全部基础理论课,部分专业基础课,并且已进行过地学及环境学基础实习的教学实习之后,到野外、经济开发区及环保相关部门如水泥厂、太钢渣场、污水净化厂等进行地理、环境的教学实习。

2.实习目的和任务

(1)巩固和运用已学知识,特别是地理课程(如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和环境类课程(如环境学导论、环境生态学、环境工程学),接触实践,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2)参观实习:①熟悉和了解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大气污染除尘设备、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置过程、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等;②了解自然地理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实际表现,经济开发区的布局规划、土地评价与管理的方法和具体应用。

(3)在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融会贯通。培养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通过实地参观考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是植被和土壤)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实际表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布局与规划管理等相关内容,经济活动的内容、区位、空间组织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2.结合实践具体深入了解土地评价与管理的方法与内容。

3.通过参观水泥厂、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场等了解主要的除尘设备、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以及处置过程,增强环保技术的了解和应用。

4.实习期间,应结合实习内容阅读资料、图纸,根据需要,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作技术报告或由老师组织现场教学。

5.参观实习、现场调研要腿勤、嘴勤、手勤,多走、多问、多动手记录。

三、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必须记实习日记,在实习日记中,记录每天主要的观察内容、学习内容,记下必要的资料。实习结束时,学生每人必须提交一份亲笔写的实习报告。它是学生向学校报告实习完成情况,实习内容以及收获、体会、建议等的书面材料。

要求用统一的实习报告(word编辑,包括图、表);用计算机打印,资料要准确,有单位;图表清晰;语言要简练、通顺、易懂。

要求装订成册,封面注明:报告名称,实习地点,实习日期,学生班级及姓名(签名),指导教师姓名(签名),写完报告日期,第二页是目录,实习目的、任务及实习内容简介,1

正文每一页应编页码,图和表格应有编号和图名、表名。

实习报告内容应有层次,语言流畅,各部分,各节要有规格化的标题。

四、实习成绩考核

实习结束时,由指导教师组织对学生全面考核,按百分制评定,最后按五级分制折算(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评分的依据是:

1.平时成绩(满分30分)

包括实习态度;安全纪律执行情况,出勤率;实习日记的记录情况等。

2.实习报告成绩(满分70分)

包括报告的正确性、广度、深度、概括性、文字表达能力等。

(1)实习考试成绩(满分70分)

(2)这里指出应注意的是:

(3)实习报告文字草率,发现错别字不改者,不得给“优”、“良”成绩。

(4)照抄有关部门及他人资料而没有消化,平时对生产实际一无所知者,应给“不

及格”成绩。

(5)实习不认真,违反部门和校方规定,无组织纪律者,应给“不及格”成绩。

(4)不论什么原因,凡超过一周时间未进行实习者,一律不给成绩,按“缺教学实习”对待。

(5)对于“实习不及格”及“缺教学实习”者,按学校学籍管理办法规定处理。

五、其它

(一)实习队长与指导教师的职责

1.实习队长职责

(1)全面负责实习工作:实习之前组织指导修订实习大纲,编制实习指导书,落实实习地点,制定实习计划;实习期间指导、检查实习完成情况;实习结束前组织成绩考试,进行实习总结;实习结束后,返校二周内向教研室做出汇报,实习总结上报学院备案。

(2)听取实习地对实习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协调双方关系。

(3)对违反安全、纪律的学生,队长有思想教育、批评、警告、直至停止实习的决定权,对违反纪律,工作不负责任的指导教师,队长有批评,直至停止其指导工作的决定权(停止工作期间,不计算教学工作量)。

(4)队长应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接受实习地、教师、学生的全面监督,发扬民主作风,遇事共同协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2.指导教师职责

(1)执行实习大纲,实习计划,提前认真准备,完成实习队工作任务。

(2)实习前指导学生进行思想、组织和物质准备工作。

(3)实习期间,指导学生实习,引导学生深入向实际学习;检查实习日记;向学生提出问题,了解实习效果,掌握实习进度,进行日常考核;组织专题讨论,进行现场直观教学活动;协助队长组织技术报告、讲座等。

(4)实习结束前协助队长进行成绩考核,搞好实习总结。

(5)实习结束后,审阅实习报告,综合评定实习成绩,写出简要评语。(返校一周内完成)

(6)广泛开展教书育人活动,推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1] 伍光和主编《自然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 何强主编《环境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蒋展鹏主编《环境工程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个人简历 篇6

【摘要】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主要是对报考本专业的学生进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综合性的培养。在资源环境的基础上来进行城乡规划的管理,同样在城乡规划管理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环境的利用,两个互为基础的同时又相互补充。为了更好的为国家输送具有资源、环境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许多大学都开设了这类专业本文主要对创新立体模式的思考,对现阶段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了简单的描述,并对创新立体模式的优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资源;环境;城乡规划;

一、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简介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所涉及的专业比较广泛,对于学生的相关专业的基础性知识要求较为全面。在新的时代强烈要求下不仅要求学生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这两个大方面的知识有全面的掌握还要求学生对环境学和地理学等等相关知识有目的的学习。

由于本学科存在着交叉性强的特点,就要求学生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各个领域有所了解并能够及时的掌握部分技能。由于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不可避免的使学生们提高自生的实践能力,为更好的服务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这个领域。创新性,是适应时代快速发展不可忽视的时代要求和人们生活中的需求,本专业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创新性。

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现状分析

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学科交叉性强,就导致了不同大学之间存在着不同模式的办学方法。在我国最常见的办学模式是与测量工程学合办,为以后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现实的基础,代表学校是武汉大学;还有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与地理学合办,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为将来的工作做好技术支撑,代表学校是南京大学;与环境生态学合办,主要是此专业设立于环境学院,目的是培养城市规划性和环境保护性人才,代表学校是河海大学;与城市规划合办,利用知识的相互联系性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进行整体把握,培养实践类人才;与工程管理学合办,作为综合性学科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可以更好地与工程管理合办,原因如下:工程管理也是一门管理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综合性学科,管理学的知识体系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方面同样的适用,方法和手段也大体相同,最重要的一点是可以更好地吸取国外工程管理方面的成功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

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存在的不足和相关问题

1.对专业的定位不明确。由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新兴的专业,一些大学对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十分的明确,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切合。作为新时代的大学

生,不仅仅需要学生对专业方面的掌握能力,还对要求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

展的创新性人才。没有使学生们对自己以后工作的发展进行全面的了解,不能激发孩子们对

知识的有选择的具体学习,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常常导致本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找不

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在招生时找不到适合的学员。

2.泛而不专。本专业的综合性太强和交叉性明显的特点就使得学生们对本专业的知识有

一种多而不专的感觉。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加大专业知识的广度,对与之相关的学科

也开设较多的课程,使得学生们接触的知识太广太杂,最后导致学生毕业时没有一个“拿得

出手”的硬性能力。然后,这样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质量不能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石,使他们有一种迷茫感。

3..实践能力不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就为严格,对于

在学生而言,长时间的理论学习使得他们的实践能力不足。

4.深造专业模糊。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毕业就去工作的传统模式早已不复存在,对于

知识的向往和为了得到一个更高的就业平台,一大部分学生会继续深造。然而,资源环境与

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没有明确的硕士学位学科,如果学生想进一步深造,只能选择不对口的其

他专业,这就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带来了一定的困扰,为学生的深造造成了不可

避免的麻烦。

5.社会认可度不高。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已经存在了几年,然而一些中小型企

业并不知道或者熟悉这一专业,这样就导了没有社会需求引起的就业难题

四、创新立体化模式的优势

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更新换代,当代中国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对资源环境与城乡规

划管理专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立立体化的创新办学模式是不可避免的时代潮流。创新立

体化模式有着这样的几个优点:1.使得理论联系实际,更好的培养创新性人才;2.多元化教

学的应用,更好的培养综合性人才;3.符合时代的需求,进一步加快我国的城市化建设。

结语

总而言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最为新时代的产物,是在资源、环境和城乡建

设等多方面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建立的具体学科,存在着学科多元化,学生综合性强等先天有

点;再加上创新立体化模式的应用会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城市化发展方面有很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胡和兵.地方本科院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以“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0,24(3):131-133.

[2]周晓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南林业科

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6):178-180.

[2]赵荣钦,李志萍,曹连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基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专业建设的思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25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个人简历 篇7

关键词:社会需求,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优化

从目前我国人才市场所反映的高校毕业生供给与社会用人需求的关系来看,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脱节的现象不容忽视,不仅表现在毕业生的知识技能达不到社会要求,甚至部分专业方向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学资源,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个人择业的效率,不少学生毕业后不得不走向再培训再择业的道路。针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也逐渐出台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政策,如对社会需求量不大的专业的招生规模进行了限制等等。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集中地反映了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因此,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显得越来越重要。就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而言,国家教育部1999年颁布实施的新专业目录中新设立了此专业,是地理学科下的二级学科,1999年全国有32个高等院校设置了此专业,到2006年底,全国有125所高等院校设置了该专业,说明该专业的人才需求量还是很可观的。该专业旨在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城市规划、农村发展这些现实问题突出的领域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几年的办学实践和不断增强的学生就业压力表明,该专业的培养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些研究者已对该专业的课程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09266)。

体系和教学实践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并没有充分针对社会的需求层次来探讨该专业的培养模式。毕竟高校人才培养也脱离不了市场供需的这一基本问题,没有社会需求,也就无需继续培养,本文在对社会人才需求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从客观实际出发探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以下简称“资环”)专业的多学科交叉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

一、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模式

1. 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需求

指用人单位在招聘高校人才时明确提出需要“资环”专业本学历层次的人才。2009年11月,江苏泗阳县事业单位所招聘的工作人员中,水利局所属水利勘测设计室的勘测设计这一职位中,就明确提出要招聘30周岁以下,全日制普通高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2009年12月合肥市华兴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也明确提出要招聘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测绘等相关专业的职位,要求为大专以上学历。“资环”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知识面较广的专业,涉及的相关领域较多,这是优势。湖北民族学院“资环”专业在完成该专业主要课程而外,设置了多个专业方向,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

2. 本专业高层次的人才需求

指用人单位在招聘高校人才时明确提出需要第一学历为“资环”专业背景的硕士以上学历层次的人才。因为只有高校本科或专科里才有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而在硕士、博士阶段该专业已经被进一步细化分解,主要分为了人文地理学、城市规划、环境科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专业。尤其是人文地理学,更是这一专业进一步发展的主攻方向。2009年赣南师范学院招聘人文地理学专业博士的条件就是具有良好的地理学专业素养,第一学历为城乡规划方向的研究生优先考虑。近年来,湖北民族学院“资环”专业瞄准自然地理学、城市规划、人文地理学、国土规划等方面引导学生考研,取得较好的效果。

3. 非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需求

指用人单位在招聘高校人才时没有限制性地明确提出需要第一学历为“资环”专业背景的本学历层次的人才,即用人单位无专业限制,但有相应的学历层次限制。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建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招聘6名大学本科学历、专业不限的高校毕业生,但要求沟通、协调能力强,耐心、细致,强烈的工作进取心和责任感。有不少毕业生结合自已的特点,把专业学习与兴趣学习结合起来,有不少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房地产经营、工程概预算等领域就业。

4. 非本专业非本层次的人才需求

指用人单位在招聘高校人才时没有限制性地明确提出第一学历为“资环”专业背景,也无明显学历层次限制的人才需求,即用人单位无专业限制,也无学历层次限制。2009年,广州市怡欢通讯有限公司就招聘5名专业不限、男女不限、硕士学历的毕业生,但要求特别能吃苦,秉性纯良,诚实为人,踏实做事,具备强烈使命感和高度责任心。另外,就是低学历也可,这样的招聘多为中小型企业的招聘。2009年山东兰剑物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招聘负责物流系统软件和设备的市场开发与销售工作的销售工程师10名,要求学历不限,专业不限,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际能力,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适应压力,学习能力强,做事具有积极主动精神,对企业信息化及物流有一定的了解,能适应长期出差。

5. 自主创业

自主创业可以说也是一种社会需求模式,国家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自主创业既可以根据“资环”专业的知识要求来创业,也可以另劈专业领域进行创业。这不仅能解决个人就业问题,还可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诚然,当前自主创业的人只是极少部分人,但自主创业容易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有竞争力的新型企业。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业性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美国就业政策成功的核心,鼓励创业是带动就业增长的主要措施。

二、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1. 实事求是,正视专业绩效

招生宣传工作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夸大或神化“资环”专业的功效和社会需求情况,专业负责人要根据本专业的实际社会需求层次和需求量大大小,及时正确的宣传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潜力,使学生们尽早对“资环”专业各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性的认识,避免学生们学习的盲目性,以便学生们正确把握未来走向。广大师生都要有一定的危机感,教师要有教学危机感,学生要有就业危机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很好的教学动力。

2. 合理引导,开阔学生择业目标

专业的负责人可根据“资环”专业以往社会需求状况,并对未来社会需求趋势进行适当预测的基础上,适时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要使培养的学生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以满足社会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需求,但是社会对“资环”专业本层次的人才需求量是有限的,因此按照社会上其它类型的需求情况进行正确引导就很有必要了。要使学生看到本专业高层次的人才需求情况,鼓励和引导学生考研,使一部分学生能继续深造,最终满足社会高层次需求的水准。要使学生正视社会上非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需求情况,不能只想到本专业的相关部门去就业,不要一味钻死胡同,要引导学生开阔择业视野,向其它领域迈进,现实中,也不可能每个行业都有相应的专业,任一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有绝对的优势和劣势。另外,也要让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上非本专业非本层次的人才需求,这部分就业量占据的比例也不小,要让学生们理解和明白这一现象的合理性,尤其要看到去学历层次要求比较低的单位就业并不是没有发展潜力,也许正好相反,更有发展优势。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这对于创新意识和独立性比较强的学生来说也是不错的出路模式。这些多角度的社会需求模式一方面要结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本身的特质来正确引导,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平常对社会实践的日积月累,以达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获得成功。

3. 统筹兼顾,保持教学弹性

“资环”专业具有知识面广,专业领域深的特点,但学生的特质差别也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按照国家有关专业要求在统筹兼顾每一学生的基础上开设课程,达到专业领域的统一定位,但是很有必要对这一专业领域课程进行适当加深,以便为一些学生对研究或进一步深造打下一定的基础,尤其是选修课,既要范围广也要有深度,不要使“资环”专业选修课类型过少。“资环”专业可在选修课方面分化为五大方向:一是城乡规划方向,二是资源环境评价方向,三是旅游规划与管理方向;四是3S技术应用方向;五是土地科学与房地产经营方向。鼓励学生多选修,另外,该专业的实习和实验也应该保持一定的弹性,除了安排到固定的相关部门实践外,还应该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去非本专业的其它部门实习,这样有助于更好的为学生以后的就业问题铺平道路,更好地适应社会的人才需求。

4. 加强合作,充实学校内外对接

通常意义上的这种合作模式只局限于学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实习,而往往忽视了对相关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的引用和重视,即使学校不缺这一专业领域的人才,也很有必要将课程中的一部分讲授内容或实习、实验内容交给富有实践经验的环保、旅游、国土、城市规划、房地产等企事业单位优秀人才来传授,另外,甚至可以将其中的优秀人才引进到校内作为兼职人员,实际上甚至还可以将政府机关相关部门的优秀人才引进到学校做兼职人员。以便时刻增强学校内外之间的沟通,以便及时正确把握社会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为“资环”专业领域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通过这些合作模式还可及时把握就业信息以提高就业效率。“资环”专业知识面广,很多知识都需要实践,学校内外对接,可避免相关企事、政府机关用人需求与教学培养脱节,也便于为有关企事、政府机关用人单位提供合格的高素质人才,最终达到双赢的模式。在学校内外对接合作工程中,同时还可收获许多非本专业领域的知识。

三、结束语

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和规范,如何根

据社会需求条件来确定资源环境与城乡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已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2. 就当前的社会需求模式来看,社会对毕业生的

需求模式总体上可分为: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需求、本专业高层次的人才需求、非本专业本层次的人才需求、非本专业非本层次的人才需求、自主创业,共五大类,实际上这五大类社会需求模式也较适合于其它专业的当前就业形势,资环专业适应性更强。

3.“资环”专业具有知识面广,专业领域深的特

点,为此,面向当前的社会需求模式,从实事求是,正视专业绩效;合理引导,明确学生个人目标;统筹兼顾,保持教学弹性;加强合作,充实学校内外对接等4大方面来综合优化“资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4. 社会需求模式并非一成不变,在“资环”专

业的教学过程中只有适时与社会需求模式保持一致才能使培养的人才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条件。针对“资环”专业知识面广,专业领域深的特点,与时俱进,不断优化“资环”专业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其目的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真正使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赵小风,黄贤金,陆汝成.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9,7:58~60

[2]邹家红,袁开国,刘艳.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1):110~113

[3]毕华兴,朱清科.关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2008,4:16~18

[4]郭文炯,王玉明.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构想[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0,2:77~80

[5]娄彩荣,余建华,许婷.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设计[J].地理教育,2008,6:70~71

[6]骆东奇,邱继勤,罗光莲.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8,6:137~141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 篇8

關键词:人力资源 管理 规划 战略性 竞争优势

与传统人事管理相比较,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体现在战略性激励”上。在新经济时代,任何组织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所面临一个基本任务,就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应对高绩效工作系统、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以及全球性等三大挑战,来获取和保持组织在市场竞争环境中的战略优势。同时进行制度激励与管理激励,建立组织人力资源战略管理框架,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 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

从21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30多年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教育不断更新,以知识型人才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为基础的人力资源逐渐成为决定微观经济组织及其他各类机构健康运作和市场竞争成败的战略性要素。随着产业和经济民主化运动的推进,严格的反歧视、平等就业、劳动保障方面的法规纷纷出台,以及工会高度组织化的外部压力不断加剧,导致组织人力资源关系越来越复杂。这样一来,仅基于劳资关系而由个别人事管理人员从事一些经验性、简单低档次的人际关系处理工作的做法的传统人事型管理已经很难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以战略性的、全面系统的、真正“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指导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

根据中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研究成果,我们逐渐发现战略性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精髓。和传统人事管理相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特性是“战略性”的,是以激励为核心的。以此为基石我们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搭建人力资源管理的逻辑框架和理论体系。与传统劳动人事管理不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体现在:

①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是其战略指导思想。

②为了获取竞争优势是其战略目标。

③做到“全员参与”的民主管理是其战略范围。

④运用“系统化科学方法和人文艺术”的权变管理是其战略措施。

和一般的组织管理比较,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实现措施,即根据不同员工设定绩效标准和奖酬值,以满足人的多层次和多元化需要为出发点,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由许多复杂因素耦合作用会直接影响到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利用效果,其中管理的激励作用是最重要的。决定组织运营绩效优劣的关键因素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否“以人为本”,有效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

2 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任务

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获得和保持组织在市场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是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的基本任务。所谓“竞争战略优势”,是指一个组织所拥有的相对于竞争者更为优越的稳定市场地位或发展潜能,它在市场竞争中不仅有非凡的竞争能力、优越竞争条件更能在恰当时机做出果断的竞争行动,它的优势体现在:

2.1 低成本战略,其核心是以比竞争对手较低的产品或服务成本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实质上是较高的组织工作绩效,如可通过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等途径来实现,主要途径就是改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和拥有高绩效工作系统,是一个组织获得市场竞争战略优势的组织基础。首先,高绩效工作系统要有高新技术信息系统的支撑;其次,高绩效工作系统更本质地说是一种社会组织系统;而将组织的技术支撑基础与社会组织系统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高绩效工作系统的中介环节,正是人力资源管理。

2.2 差异化战略,即通过为顾客提供独特的差异化产品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要从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如何满足利益相关者个人需要或群体需要是“顾客至上主义”战略核心,实现方式有售后服务、营销宣传或工艺改进等,但它们都和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直接联系。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同时,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异常复杂,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要成功扩展其人力资本运营实力,获取市场竞争战略优势的关键所在就是不断提高跨文化管理水平。所以,现代组织战略管理所面临的一个基本任务,就是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应对高绩效工作系统的挑战、满足利益相关群体需要的挑战和全球性挑战。

因此,只有按照“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去经营管理,进行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和结构调整等方式,为了让企业能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实践中挤入全国500强的前列。通过适当的股权制度安排进行战略性激励,是现代企业和其他有关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最前沿和前瞻性的重要课题。

3 人力资源规划

在人力资源管理与规划中,HR经常有这样的困惑:企业在需要某类人员而在人才市场获取不到、企业已经付出某方面的培训费用,但由于许多老员工的离开又必须再次付出这方面的培训费用、企业为了避免人才短缺而大量储备人才,最终造成人才浪费的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培养的员工“跳槽”成为竞争对手的骨干力量时等等问题,该怎么办呢?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我们许多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企业司空见惯的事情,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要借助于事前的规划,即人力资源规划。

从本质出发,人力资源规划解决两大问题:一是人力资源需求,二是人力资源供给。最终的目的是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首先必须思考四个问题,才能再看如何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①企业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企业的组织需要做什么样的调整去适应公司的战略目标?

②适应企业的战略目标,人员的数量,质量有何要求?

③目前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数量,质量水平如何?

④如何才能填补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差?

首先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现状做深刻的调研和诊断。了解之后,看需要采取何种管控模式,在这种管控模式下怎么去设计组织架构、岗位?这些都可以通过调查,访谈,高层讨论等得到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调研时,大家要做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企业的制度,流程,岗位职责等等,它们能够保障我们企业日常的运行。否则人力资源规划便是空中楼阁,规划没法开展,人员的数量无法去准确的预测,这必然导致人员流失,或者工作不饱和等等不稳定的因素。

其次,需要分析公司的整体能力。这个整体能力指的不光是人员的数量,还有人员的质量。现在公司的人员数量是否满足公司的发展需求,人员后续的招聘和引进能力如何,企业内部有没有一些晋升或者轮换的通道。其次是人员的质量,指的就是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能力与企业岗位的要求的能力是否相匹配,如果能力不足,那么我们需要加强能力的培训,如果能力充足,那么就重点关注数量方面。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是一个综合体,不可偏废。

最后,需要了解员工的敬业度。其实员工的投入,往往跟企业给其的回报相关。其实不管在那个企业,一个员工愿意长时间的留下来工作,无非五个因素:工作职责、环境、薪酬福利、职业发展、管理。从市场上企业敬业度的驱动因素重要程度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依次递减。

我们可以通过调研了解自己企业员工敬业度的实际驱动情况,与一些标杆企业进行比较,寻找自身的差距。对那些激励效果提升空间比较大的因素重点关注。

总之,人力资源规划是个系统工作,它架起了企业的战略与具体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这座大桥,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真正适合公司的战略目标,让人力资源真正融入到企业的战略中去,为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而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赖华强,洪旭莲.如何让人力资源规划无缝对接企业战略[J].经营管理者.2011,(4).

[2]张百鹏.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建议[J].中国集体经济.2011,(1).

[3]陆贤清.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1).

[4]关晶莹,曹向阳等.企业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11,(1).

[5]陶琳,刘翠丽.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应用[J].企业观察.2011,(1).

上一篇:会员营销方案下一篇:爱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