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读后感900字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湘行散记读后感900字(精选10篇)

湘行散记读后感900字 篇1

本书前部分是沈从文给妻子张兆和的信,讲述旅行见闻。后部分是沈从文写就发表的散文。

在沈为母奔丧后返回的八天的坐船冬季之旅中,作者尽情描绘了他的行船,所见,所听,所感与所思。

虽然他的小船之旅并不舒服。逼仄的空间,寒冷的气候,吃饭睡觉都不比陆地上,但是每一处不同的山水,树木,吊脚楼,豪放,有趣的麻阳船工的歌声以及语言粗俗却朴实可爱的船工生活,好多没听说过的地名地貌在作者的描述和画作中撩拨着我的神经,令我心驰神往。仿佛与作者一起坐在小船上,真切地感受着他的窘迫,他的快乐,他的悲伤以及他那排山倒海般的热烈的思念。

从张兆和(三三)给沈从文(二哥)的信中,读者可以发现三三是关切惦念二哥的,并非之前很多文章中把沈写成单恋。他们之间是有爱的。

再看二哥给三三的信中爱与思念更是无处不在。每封信中都会声声呼唤,殷殷期盼,那种强烈的思念之情真不是普通夫妻间有的。也许正是这样的深情与直白才让这个“青蛙25号”最终赢得美丽高贵公主的芳心。

作者在书中充满温情地书写了1934年湘西的山水,风情,展现湘西诗意的世界。用书上作者自己的话说:“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照,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

我喜欢“十分温暖的爱着的”心态下的东西,它们的美丽中渗透着暖意!

湘行散记读后感900字 篇2

翻开《湘行散记》,周围的一切仿佛就静了下来,留下的只有书中人物的话语与他们的动作。

牯子,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待“我”也是十分友好。十三年前,他为了一个心心念念的女人掉进了水中,那时已经是冬天了,还下着雪,但他却没有半丝埋怨,而是打趣地说“这下完了”,一边笑着爬上了岸。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学学牯子的这种乐观呢?虽然在冬天里不小心落在了河里,但是笑着爬上了岸。面对挫折的我们也是可以这样的,将自己碰到的挫折视为脚边的石子,绊倒了,那么就重新站起来,被磕破了,就笑着吹着伤口继续往前走,最终,你所被绊倒的石子、磕破后结痂的地方,都是你成功的见证,你无畏的证明。

在桃园的日子中,“我”看到了一片血迹,那是清党前后,有个姓唐的青年和其它40多名青年的血迹。姓唐的青年以党特派员资格率领了4万以上四乡农民和一些青年上城请愿,不料碰了壁,还发生冲突,守城兵将这些青年和特派员杀死,其余农民看情形不对便逃之夭夭。后来,那些士兵用刺刀把特派员钉在城门木板示众,三天之后,连同其他牺牲者一起抛进了清流里。

抗战时期,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像唐特派员那样为祖国捐躯,江姐为了不泄露组织的机密,宁愿承受敌人的折磨,也不愿为了活命泄露关于组织的一切活动,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祖国。在我们现在的时代,没有了战争,却也有很多英雄们:有为了救护他人生命,而冲入火海的消防员叔叔;有为了捉拿犯罪凶手的警察叔叔和肖缉毒警叔叔。他们这样做是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不,不是的。他们这么做是为了别人的生命。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救了无数个生命,为了我们有更好而安定的生活。他们视国家与人民为第一,奋斗在最前线。

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3

《湘行散记》里面的文章讲述了沈爷爷两次回湘西的经历:第一次回去,感受到家乡的美丽、可爱;第二次回去,因为旧社会战争的原因,家乡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但他们并没有放弃,积极乐观、努力地改变生活状况,让当时的沈爷爷倍感温暖。

从沈爷爷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力量。沈爷爷读书不多,但是凭着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勤于写作,日积月累,成为作家。他身上就有一股湘西精神――勤于劳动,通过努力去赢得美好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

我的外婆也是地地道道的湘西人,年轻时下地耕种,勤俭持家,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是一家人过得幸福美满。现在,外婆年纪大了,可她却依旧闲不下来。她常说:“闲下来什么都不做,会生病的。”外婆在小区旁边那块荒废的小山坡上,开垦出了好大一块田地,因为是在山坡上,浇水施肥,清理杂草,花了不少的力气。外婆在上面栽种了辣椒、番茄、茄子、冬瓜、南瓜,还种了一小片西瓜。在外婆的菜地,能看到满地各式各样的蔬菜,我为外婆的勤劳和对生活的热爱,感动不已,这是我们城里长大的孩子体验不到的劳动的快乐。

我从小养成了一些懒惰的习气,家务活做得很少,周末也习惯待在家里,不愿出门。后来,每年回到湘西外婆家,看到外婆那么大年纪还坚持劳作,我也开始学习帮家里做一些家务,并做一些身体的锻炼。我在学校参加了射箭班的训练,刚开始觉得辛苦、劳累,后来慢慢适应了,还在市里举办的比赛中拿到了好名次,既获得了荣誉,又锻炼了身体。我渐渐爱上了运动,尽管现在课业繁重了许多,我还是坚持在中午或下午休息时去运动一会儿。

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4

《湘行散记》记叙了沈从文从北平回湘西凤凰家中探望病危的母亲,行至桃源,他转走水路,沿沅水上行,经辰州、泸溪、保靖、茶峒、凤凰,在家中停留三天后匆匆返程。这本《湘行散记》就是这一路上,写给妻子的信,循着他的回忆写下来的。这本书以还乡历程为“线”,以小船停泊处为“点”。点线相连,徐徐向我们展开了一幅湘西山水长卷。

书中的美景令人陶醉,清澈潺潺的溪流,与高高低低,错落有致的吊脚楼交相辉映,形成了一幅美丽的风景图画,这是这本书中的一种美。

书中有让人听了就忘不掉的橹歌,有粗犷淳朴的号子声,有醇厚的苞谷烧酒和糯米粑,这些民俗在现代社会中冲刷不掉的痕迹,也是这本书中的一种美。

但是,我觉得这本书中最美的,莫过于每一个人为了生计,为了养活自己和家人,所付出的努力,和经历的不易。这本书中既有爱说野话却勇敢有力的水手,也有可爱纯朴却沦为妓女的妇女,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辰河小船上的水手》这一篇文章中的水手们,他让我体会到了劳动人民为了生计所付出的努力。

在这篇文章中船上到处都是水手的吵骂声,作者却把他们都没有修改,写了下来,这是为了展示水手们生活的本相,通过水手们的野话,来展现水手们旺盛的生命力。这篇文章中的每一个水手,都为自己的生计而努力着。生活,就是生下去,活下来,小时候,我们在父母温暖的怀抱下快乐的生活,但是当我们长大了,毕业了,踏入社会了,我们就不能一味地向父母们去索取,我们要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维持自己的生计,养活自己,也养活父母。这篇文章中的每一个水手,都为我们作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直面生活的美好品质与坚强对抗艰难不易生活的精神,在我们还小的时候,在我们的心底埋下一颗自力更生的种子,激励,鼓励着我们好好学习,在长大后,踏入社会后,能自给自足,在社会上立足。

这篇文章还让我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就是不能之通国外表来判断一个人。这篇文章中,虽然每一个水手都是一个满嘴野话的“糙汉子”,但是他们也拥有着一颗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就像其中拦头的水手虽然脾气很大,对小水手少不了呵责怒骂,却又在第一时间救小水手上船,在严酷而寒冷的冬天脱下棉衣单裤,为小水手替换。这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只看外表,还要注重他的内心。外表美丽的人,内心不一定美好善良,外表丑陋的人,内心也可以闪耀出绚丽的光芒。就像人们常说玫瑰虽然美丽,但它是带刺的,丑小鸭虽然丑陋,但他也可以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湘行散记》尝试把当时最近二十年当地农民性格灵魂被时代大力压扁曲屈失去了原有的朴素所表现的式样,加以解剖和描绘,这种直面现实的冷静思考非常有价值,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品味。同时,面对湘西这样一个纷纭变化的社会,沈从文反璞归真,流露出对故乡人事变化的隐忧和悲悯情怀,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湘行散记》读后感 篇5

《湘行散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我记忆犹新的一篇文章叫做——《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个朋友。故事中顺便穿插了有关沈石田的介绍。沈石田,石田是他的号,他的真正名字叫做沈周。他与沈从文先生一般,都是才高八斗的人。他不应科举,专门花心思于诗文书画,同时还是“明四家”之一。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要去桃源时,在行车过程中与沈石田的交谈与自己的回忆。我认为沈从文先生的朋友是一个语言巧妙的人。他不是像别人一样,对那些名人采取一味的赞美的方式。他运用了笑骂的方法,来表示自己对沈石田先生的赞美。也体现出了他是一个粗犷的汉子形象。他不论是做事情,还是说话,都是心直口快的。做错了就骂,这是他爽朗性感的表现。可能正因为他的直爽,交了好多的.朋友。真的可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朋友。”但是在他粗犷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柔软细腻的心。他极爱收藏字画。可能在他心中有了画展与好画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吧。

其实我比较喜欢这一类的朋友,他们“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之间有着最深厚,中肯的情谊。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读后感优秀 篇6

雨渐渐的下的越来越大,而我却独自漫步在雨中。

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绿得荡漾的绿草坪上显得格外耀眼,不禁思绪万千。

飘渺的橹歌声中,扬起的是最真实而美丽的生活,这本书就好似一颗诚心,一支笔,也是用最干净的文字塑造了纯美的湘西世界,在沈从文的笔下,水手、妓女、艄公……他们一个个都拥有着一颗最纯洁的心,这是他们“心”的本质!

沈从文,从武陵开始一步步起程,在这场旅途之中,世事人非,都看到一清二楚,早已摸透的结局,也却只能看着一个个朋友愈走愈远,打不破的现实,摆在面前,却又是一阵悄无声息的低吟与伤感……

在这看不到光明的城市,哪里是自己的容身之处!被人踩在脚底下,就连停下来喘一口气都得憋着。

往事在此刻回想起都是满眶的泪水,与诉说不尽的苦衷罢了,谁不是为了养家糊口去赚钱,去没心没肺的打工,每个动作都是如此连贯有序!

这个世界反映出的对自然的感怀和对纯粹人性的渴望,这是澄明山水间最难言的美好与惆怅,当然,我呢,也只是在沉默之中体会到一点人生的苦味,我觉得他们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金钱或别的方法渗进他们的命运里去,扰乱他们生活上那一份应有的快乐……

一份温暖和幸福,

湘行散记读书心得 篇7

沈从文一生坎坷,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第一任妻子的追求。校园爱情的单纯,如果说他对湘西的追求是干净纯粹的。但是,这样一个无欲无求的人,一生经历坎坷,确实是上天的不公。

沈从文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时候说,我从来不走君子的道德之路,只有艺术家探索的勇气。施蛰存老师说,沈有“苗汉混血青年某些潜在意识的偶然大胆”。这一刻让我想起了一个来自中亚的胡风男人,那个仰天大笑走出去的不羁男人,那个在钱柜里的孤独男人,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沈从文的老师仿佛就是这样的融合,诠释着绝对的自我和细腻的水。

在我的理解中,这样一个对政治因素极度不敏感的学者应该被边缘化。山河中人与人和谐的场景,他所追求的“边城”,他作品中的人性与生命之美,这些原型故事大多发生在山河厚重的湘西深处,这无疑给故事本身披上了一层朦胧之美的面纱。从故事本身到作者的创作意图,除了对家乡的深爱,对超脱生活的向往,无疑会给人一种逃避世界的猜想。寄情于山川,不知名利,不知政事,历代文人都重复过这种选择。但这已经超出了现代主流价值观的承受范围,这种享乐主义显然与追求经济快速发展和促进自我奉献格格不入。换句话说当代人,逃避世界就是不进步。在追求幸福而不追求幸福越来越严肃的今天,我觉得沈从文应该是一个热爱家乡却落魄的高士形象。其实不是。他不仅过着肆意欢笑的生活,还赢得了读者的尊重和青睐。似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中间。

湘行散记读书笔记 篇8

湘西的纯美一尘不染仿如桃源。陶渊明描绘桃源,亦不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就好比看一幅晕着水的淡彩,通篇文字如同浅水一样地流淌,润泽着读者的心。看似毫不用力的涂抹,出来的线条却清朗通灵;几乎白描的手法,不杂一丝的议论,不着痕迹地触动读者的心弦。

《鸭窠围的夜》中,“这地方是个长潭的转折处,两岸是高大壁立千丈的山,山头上长着小小竹子,长年翠色人。这时节两山只剩余一抹深黑,赖天空微明为画出一个轮廓。但在黄昏里看来如一种奇迹的,却是两岸高处去水已三十丈上下的吊脚楼。这些房子莫不俨然悬挂在半空中,借着黄昏的金光,还可以把这些希奇的楼房形体,看得出个大略。”这里写到了吊脚楼,它是一种民间建筑。美丽的湘西,山奇水异,令人徘徊不忍归去。而古香古色、建筑风格特殊的吊脚楼,更添得山水几分韵致。在沈从文先生的故乡凤凰城,沱江傍城而过,当地人临河而居,一幢幢吊脚楼,高高低低参差错落。吊脚楼的一端以河岸为支撑点,另一端则悬在水面,高高的悬柱立于水中作为撑持,充满着一种力量的美。他将一种普通的民居的生活场景展现在大家面前,一幅山、水、吊脚楼完美结合的图画显现出来。《箱子岩》中还有这样的描述“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为一个五彩屏障。”

沈从文笔下的岩壁、石窟、码头、河道、渔网、船橹、白帆、落日、云影、暮色、薄冰……都微微敷了一层闲淡的色彩,悠悠地在宣纸上渲染、行走,画面澄明、清澈、纯稚、简洁,到处罩着一层冬日里炉火边的暖意,就连当地水手的粗野对话,也显得极具温情和惬意。

《湘行散记》是沈从文散文集代表作之一,版本不只有湘行散记,共有三个部分:湘行书简、《湘行散记》和《新湘行记》。沈从文擅长用极为精简的笔墨勾勒出湘西山水风物。在他的笔下,人是鲜活的,景是生动的,物是灵现的,宛若现代的桃花源。

读《湘行散记》有感 篇9

故事讲完后沈说读书人不配说“同情”而应当“自愧”。因为这些人生命的庄严,读书人是毫不明白的。

读了这我想了好久,在那个社会背景下,我同意沈从文的说法。即便是在现在我依然与沈有所契。

是的,一个人的经历给一个人感受,经历之外的人唯有一声感叹,仅此而已,别无其他。沈从文与张兆和为夫妻五十多年,张后来感叹自己不全然理解沈,这不能不是个很好的佐证。张出身名门,从小按部就班的上学,生活。不曾为生计奔波,也不曾与下层人民亲密接触过等等,都注定她感受范围是无法与沈从文达到同一个高度的。

湘行散记经典唯美语录 篇10

一个女子在诗人的诗中永远不会老去,但诗人他自己却老去了。但我也安慰自己说,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该为自己感到庆幸。

凡是我用过的东西,我对它总发生一种不可言说的友谊,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我先以为我是个受得了寂寞的人,现在方明白我们自从在一处后,我就变成一个不能同你离开的人了……想起你我就忍受不了目前的一切了。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风吹冻自己全身。我得同你在一处,这心才能安静,事也才能做好!

船是只新船,油得黄黄的,干净得可以作为教堂的神龛。我卧的地方较低一些,可听得出水在船底流过的细碎声音。前舱用板隔断,故我可以不被风吹。我坐的是后面,凡为船后的天、地、水,我全可以看到。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我快乐,就想应当同你快乐,我闷,就想要你在我必可以不闷。我同船老板吃饭,我盼望你也在一角吃饭。

但真的历史却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

这时真静,我为了这静,好像读一首怕人的诗。这真是诗。不同处就是任何好诗所引起的情绪,还不能那么动人罢了。这时心里透明的,想一切皆深入无间。我在温习你的一切。我真带点儿惊讶,当我默读到生活某一章时,我不止惊讶。我称量我的幸运,且计算它,但这无法使我弄清楚一点点。你占去了我的感情全部。为了这点幸福的自觉,我叹息了。

我总那么想,一条河对于人太有用处了。人笨,在创作上是毫无希望可言的。海虽俨然很大,给人的幻想也宽,但那种无变化的庞大,对于一个作家灵魂的陶冶无多益处可言。黄河则沿河都市人口不相称,地宽人少,也不能教训我们什么。长江还好,但到了下游,对于人的兴感也仿佛无什么特殊处。我赞美我这故乡的河,正因为它同都市相隔绝,一切极朴野,一切不普遍化,生活形式生活态度皆有点原人意味,对于一个作者的教训太好了。我倘若还有什么成就,我常想,教给我思索人生,教给我体念人生,教给我智慧同品德,不是某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这一条河。

有人常常会问我们如何就会写小说?倘若我真真实实的来答复,我真想说:“你到湘西去旅行一年就好了。”

孤独一点,在你缺少一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还有个你自己。

然而这地方的一切,虽在历史中也照样发生不断的杀戮,争夺,以及一到改朝换代时,派人民担负种种不幸命运,死的因此死去,活的被逼迫留发,剪发,在生活上受新朝代种种限制与支配。然而细细一想,这些人根本上又似乎与历史毫无关系。从他们应付生存的方法与排泄感情的娱乐上看来,竟好像古今相同,不分彼此。这时我所眼见的光景,或许就与两千年前屈原所见的完全一样。

我不能给那个小妇人什么,也再不作给那水手一点点钱的打算了,我觉得他们的欲望同悲哀都十分神圣,我不配用钱或别的方法渗进他们命运里去,扰乱他们生活上那一分应有的哀乐。

二十年前澧州地方一个部队的马夫,姓贺名龙,一菜刀切下了一个兵士的头颅,二十年后就得惊动三省集中十万军队来解决这个马夫。谁个人会注意这小小节目,谁个人想象得到人类历史使用什么写成的!

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份红火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与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声音,那火光,接近于原始人类的武器!

毫无可疑,我对于这条河中的一切,经过这次旅行可以多认识了一些,此后写到它时也必更动人一些,在别人看来,我必可得到“更成功”的谀语,但在我自己,却成为一个永远不能用骄傲心情来作自己工作的补剂那么一个人了。我明白我们的能力,比自然如何渺小,我低首了。

在青山绿水之间,我想牵着你的手,走过这座桥,桥上是绿叶红花,桥下是流水人家,桥的那头是青丝,桥的这头是白发。

上一篇:柴胡的作用与功效下一篇:我爱你65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