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文读后感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课文读后感(精选12篇)

小学课文读后感 篇1

在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名是《柳树风声》。作者是英国的肯尼斯。格雷厄姆。刚读这书,我就深深的喜欢上了书中的故事。

故事里描写了森林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还说到几个小动物。故事中鼹鼠在家的附近找到了一个洞,它穿过了洞,走到了河边,入到了友善的河鼠,河鼠带着鼹鼠坐上了小船,鼹鼠和河鼠成为了好朋友,它们后来入道了獾先生。獾先生在它们迷路的时候帮助了它们,它们的好朋友蟾蜍先生因为汽车的事情被关进了地牢。后来蟾蜍先生通过小女孩的帮助装扮成洗衣服的老妇人逃了出去,但是它的蟾宫被黄鼠狼和白鼬霸占了。后来在三个好朋友的帮助下夺回来了蟾宫。蟾蜍先生在三个好朋友的教育下改掉了骄傲自大的坏毛病。它回报了它们。

小学课文读后感 篇2

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仅靠每周两节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作文教学融入课文教学之中,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作文。原因是现在选编在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体裁多样,典范性强,是指导学生习作最好的范文。我的做法有:

首先,在课文教学中,有计划地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边学边用,学会写作。例如,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课文开头有几句环境描写,写在海风呼啸、波涛汹涌的夜晚,渔夫的妻子桑娜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的情景。讲读时,我提问:课文一开头为什么要描写这样的环境。这样对表达中心有何意义?从中使学生明白环境描写是有学问的,它是与人物的心情、文章的中心相称的。课后,我就要求学生以后作文适当地加上一段环境描写,这样结合课文引导写作,具体形象,方法实用。

其次,在课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写作上存在的问题,自改作文。很多学生在作文中不善于细节描写,把握不住细节描写之处。因此,写出来的文章空洞无物,枯燥无味。我在讲读课文时,就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个问题。例如,教《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中,第三部分讲李大钊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情景,通过对李大钊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出李大钊临危不惧、为国献身的精神,如果把这些句子删掉了,让学生做比较,这样就使学生明白了人物描写在文章中极其重要。课后,我就要求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用具体的课文分析,比较,学生对课文的长处看得见,对自己习作的毛病也会有所察觉,如此运用,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

小学精读课文导读策略 篇3

【关键词】小学;精读;策略

精读课文,是教材的主体,指导学生学好精读课文,对学习略读课文、选读课有着引领、迁移作用。据统计小学一至六年级教材有精读课文255篇,占教材总数的61.44﹪,略读98篇,选读62篇。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学段的精读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导读策略,是达到阅读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精读课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精读课文教学,要重视对文章的总体感受和文章精髓的把握,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要从整篇课文入手,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整体感知;要重视识字、写字,在低年级教学中落实课标提出的以识字写字为重点,中高年级也要把识字、写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要坚决摒弃对语言文字进行繁琐的内容分析。如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这篇课文,课文一开始,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闰土看瓜刺猹的场面,读了这段文字,少年闰土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在朗读中,抓住对闰土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体会闰土的人物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初步认识鲁迅。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全文,抓住少量重点、难点、精彩的句段,引导学生理解、揣摩、内化、吸收,在学习语言、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分析概括和品味积累的能力,是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要点。

二、读中学写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对于一篇课文,只有整体把握是不够的。要在提高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方面下功夫,词汇积累、句意整合、归纳概括、情感体会、评价赏析、综合运用等方面分层训练,逐步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因此,阅读教学要在结合语言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逐渐发现、习得一些语言规律和表达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要“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如二年级上册《清澈的湖水》,课文中两次写小洁“紧紧攥着纸面包”,指导学生在读中从这儿体会到什么?中年级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三年级上册《一次成功的实验》,通过阅读,理清文章主要内容:实验说明了合作才能成功,也赞扬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高尚品质。高年级能“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五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课后第2题: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杀敌)——跳下悬崖。此题既理清了作者的表达顺序,又让学生学习了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同时,五壮士热爱祖国、仇恨敌人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

精读课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借鉴,从读学写,加强读写训练。由词句到语段到篇章,不仅要抓理解,更要抓表达。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表达的特点、闪光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迁移、运用。这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精读课文引路 落实略读实践活动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要重视对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通过对每篇精读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略读课文实践中运用。四年级上册第四组精读课文《猫》和略读课文《母鸡》,都表达了作者老舍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同。通过学习《猫》,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了解课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感受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学习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如写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前后两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让学生略读《母鸡》这篇课文时,根据课前的阅读提示:“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什么特点。”读后思考、讨论、交流,同样是写动物的文章在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及赞颂。学生通过与《猫》进行比较阅读,一是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方法;二是通过读《母鸡》这篇文章,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三是在写动物特点时,两篇文章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写《猫》时,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这种写法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在习作时借鉴运用。

在精读课文教学中,只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态度;关注语言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掌握的学习方法,去自主学习略读课文、选读课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有效导读。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崔峦.小学语文教学.崔峦老师谈课改[J].太原:山西教育报刊社,2004入年增刊

小学生课文读后感 篇4

紫岚在培养三只小公狼成为狼王的路上,发生了许多悲剧:由于黑仔身上毛发,发黑发亮,长相和黑桑几乎一模一样,于是紫岚十分溺爱黑仔,不但没有把黑仔培养成残冷酷的狼,反而造就了黑仔像狗一样的服从,温顺、活泼,这样的性格纵使他没有一点防范之心,才会被金雕吃掉。我感受到紫岚做的十分不对,他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私心,过度溺爱黑仔,应该对狼崽一视同仁,才不会使黑仔丧命。

紫岚只好把这份重任交给蓝魂儿,可蓝魂儿虽然勇猛,但却十分莽撞,冬天,蓝魂儿没有识破猎人的诡计,只知道一股作气的向前冲过去,被猎人的大铁夹子夹住了腰,等紫岚再去救蓝魂儿时,已经晚了,它为了不让蓝魂儿落入猎人手中,又无法把捕兽夹拿开,只好把蓝魂儿的腰咬断,埋在雪堆里。紫岚只好让双毛来完成“超狼”的梦想,可由于双毛自卑的天性,在和狼王洛嘠战斗时不幸被咬死。

小学课文读后感 篇5

我读了这篇课文后,觉得文中的那位父亲很了不起!这位父亲把他的妻子安顿好,然后去救他的儿子。父亲不吃不喝也不睡,坚忍不拔地挖了三十八个小时,该需要多在的毅力啊!如果是我,别说是挖,就算是睡,我也肯定睡不了三十八个小时。记得在我读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老师对我们说先跑三圈,做热身运动,我跑了两圈后就再也跑不动了,索性在跑道上慢慢地走。这时老师看见了就让我多跑一圈,要是我当时有那位父亲的顽强毅力,好啊!今天想起来我仍很后悔。

这篇课文里的那个儿子也非常令我敬佩!当他的父亲挖出一条通道的时候,他却先让别人出来,然后自己出来。他相信父亲始终会跟自己在一起!这个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所以他临危不惧,还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对照这位儿子,我惭愧不已。记得那次上完第二课堂后,我回到教室,发现很多同学在拿讲台上当天晚上的作业本,我也不假思索就把自己的本子找出来拿走了,讲台上的本子被翻得乱七八糟也不管。后来老师知道了这件事,狠狠地批评了我们。今天想起来,我仍脸红。

老王课文读后感 篇6

但是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他需要钱,可是他做生意从不多收一分钱,而且非常讲感情,讲仁义,常愿意尽义务,或者少收钱。

那是荒唐的**的年代。学术权威被认作反动学术权威,被造反派打翻在地,踩在脚下。但是,任何邪风对老王都没有丝毫影响。他照样尊重作者夫妇俩。他认准他们是好人,知恩必报,临死也要去谢谢好心人。作者笔下的老王虽然穷苦卑微,但是精神上没有受到任何污染,他一本做人的道德良心,是极其纯朴的好人。

老王在身体极端恶劣的状况下,还为我送来鸡蛋和香油。看: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就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作者用形象的语言,通过外貌描写,具体地描述了老王当时的身体状况。我要给钱,老王制止了我,但我说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老王这时怕我真的托人给他送钱去,平白给我添麻烦,所以就收了钱。这表现了老王朴实、善良的性格特点。

最后一句话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表达了作者的心声:对像老王这样生活困难,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我们应当尊重他们,多给予关爱,以善良去体悟他们的善良,建立互助互爱,互相尊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老王课文读后感2

这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材料琐碎,但是经过作者的组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作者是怎样组织的呢?

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先列提纲,再探究为什么这样安排。可以看出,作者是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编排的。开头四段先写老王的三点基本情况。这三点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的。一是职业,这是老王的谋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这是老王谋生的困难,三是居住条件,这是前两点的结果,收入少,当然生活苦。下面三段,按时间顺序,回忆老王的工作与为人,两个片断写他为人好,一个片断写文革时期,他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最后一个片断,是老王离世前一天的事情,最能见出老王心地善良。

除段落安排有序之外,还应该探究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看出,作者是以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的。坐老王的三轮,一路说说闲话,作者平易近人,老王也肯把身世相告。写老王眼疾,说到女儿给他大瓶鱼肝油,可见一家人对老王很照顾。老王对钱家也好,在服务费上双方总是非常客气。三轮改平板三轮,没法坐了,作者还是很关心老王,对老王有好处,所以老王总觉得欠了一笔人情,在生命最后的日子也要表示感谢。以彼此交往为线索,全文一脉相承,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老王课文读后感3

为什么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能那么关心、爱护?社会地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么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样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从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观念。在作者那里,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别很大,不过是幸运与不幸造成的差别。所谓幸与不幸,包括天赋条件、成长条件、生理条件,幸运者只有关爱不幸者的责任,没有歧视不幸者的理由。有平等意识,才会平等对话,才会感觉人家上门来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是很抱歉的。

再是人道主义精神。这种精神要求社会关心个人、同情个人,尊重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尊重人格,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并促进全体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一家对老王是怀有这种精神的。知道老王有夜盲症,就送了大瓶鱼肝油。他们总是照顾老王生意,坐他的车,让他挣点钱。老王收钱常常客气,他们总是照原价付。平板三轮不敢坐了,还是关心老王是否能维持生活。总之,对不幸者怀有一颗爱心,才能这么关心人,爱护人。

小学作文起步从学习课文开始 篇7

学习写作文, 对于小学生来讲是个很有挑战性的任务, 因为这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语言基础以及对文字的运用能力。三年级时, 写作教学正式出现。与低年级简短的说话、写话相比, 作文的要求要高一些。学生要能够清楚、准确地写出, 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所以在写作起步时, 大部分学生显得很迷茫, 不知道怎么写, 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没有好的词语可用, 对细节描写等更是摸不着头脑……其实这些情况都可以在课文学习中得到解决。下面就是我的一些做法, 和大家共享。

一、词句赏读———积累词语

写作文, 对词语的运用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要想能随心所欲、准确地运用词语, 首先要积累大量的词语, 这与我们的课文学习是有交集点的。我们的语文教学, 大部分是伴随课文的学习实施技能培养的, 而词语的学习在低、中年级段是中心任务。在学习课文时安排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工作, 进行资源的双利用, 既完成了课文的学习, 又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 可谓是一举两得。

那么, 如何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积累呢?我建议在课堂教学中设计“词句赏读”环节。在教学课文内容之后, 可以安排这一环节。方式很简单:

(1) 请同学们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找出来, 多读几遍。

(2)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3) 你能模仿说出类似的词语 (句子) 吗?

(4) 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在“收藏本”上。

经过这样的过程, 学生不会简单地将词语抄下来了事 (这是布置摘抄作业常见的问题) , 而是在理解、品味之后再手写一遍, 这样不仅印象深刻, 而且为以后的运用作好了储备。

需要注意的是, 在学生寻找喜欢的词语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挑一些成语、形容词、比喻句、排比句等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又一次复习。

另外, 在学习课文时,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摘抄, 对比品味, 这样能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时词语运用的奇妙。进行时, 先确定一个主题, 比如对人物外貌的描写, 然后在学过的课文中摘抄对应的词句, 抄好后再进行赏读、比较, 体会不同的写法和词语的准确运用, 这对以后的写作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三年级的课文中, 对植物的描写就有很多的写法。

(1) 五月, 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 坡坡岗岗, 似瑞雪初降, 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 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 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 采走了香的粉, 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 竹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中午, 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 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 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 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槐乡五月》

(2)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 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荷花》

《槐乡五月》里, 作者写槐花时, 分别从色、形、味三方面下笔, 又多次运用了比喻, 写得很是生动。而同册的《荷花》中, 作者描写荷花时着重抓住了形态,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排比句式写出了荷花“千姿百态”的特点。都是写植物, 各有特色, 学生摘抄下表示颜色、形态等的词语后, 对比着朗读、品味, 就会意会到词语的魅力。

这样在课文学习中积累词语, 不是浅尝, 而是细品。长此以往, 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赏析能力、运用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为作文起步打好了基础, 为他们能准确使用词语作好了准备。

二、段落分析———文章框架

在写作中, 词语好比建房用的砖块, 文章的框架就好比房梁, 准备好足够的砖块, 房梁搭不好, 也是枉然。所以, 作文的起步, 不仅要积累词语, 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有层次、有顺序地叙述, 也就是构建好文章的框架。这个任务, 给作文刚起步的学生来讲, 有些空洞, 不太能理解, 但如果与课文学习结合起来, 就简单得多了。我们语文书中选择的课文, 都是结构层次清晰、经典的文章, 在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分析、学习时, 我们就可以渗透构建文章框架的意识, 通过分段、分层的学习指导, 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文章的结构、框架,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式, 帮助他们学会有层次、有顺序地叙述。

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 课文段落比较简单易懂。教师在教学时, 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想说的话说清楚、说完整的。“说清楚”实际上是对想叙述的事情、物体、情感、见闻等有层次地分步说, 这就是文章框架的雏形。学生可以模拟课文, 选择相近的主题来训练。在口头表达达到“清楚”的水平后, 他写出来的作文想必也是层次分明的。“说完整”是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既然是“完整”, 那就得有头、有尾、有过程。这在一、二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例文可寻。在课文学习中, 教师可以在学习过课文后让学生再回顾一下全文, 想想作者是怎样开头的, 怎样结尾的, 指导学生也来完整地叙述自己想说的内容, 以养成“说完整”的技能。

三年级的课文段落、结构更加复杂, 文章中出现了大段落的划分, 以及一小节中层次的细分。在一、二年级完成了“说清楚、说完整”的训练后, 在三年级的课文学习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尝试对整篇文章框架的把握, 为之后写作水平的提升作准备。比如同样是叙事, 在一、二年级, 我们能在课文中体会到“说清楚、说完整”就行了, 但在三年级的课文学习中, 我们要体会“总—分”的结构, 体会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 哪些是一带而过……这样的课文段落的分析、品读, 实际上就是在给学生讲解作文的框架, 教给学生怎样来安排文章的结构, 让作文显得条理清晰。

段落的分析、品读, 本来就是对课文结构的学习, 我们在其中安排学生体会文章的框架构建, 为作文起步搭好了“房梁”, 我们是把复杂抽象的事情简单化、具体化, 应该会比空洞地讲解更有效果。

三、细节评品———手法学习

在课文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对文章中的一些重点章节进行详细地分析、品读, 比如:外形、外貌的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景色描写, 等等, 这些细节描写, 是文章的精华所在, 也是课文教学的重点部分。在写作中, 学会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在课文的学习中进行写作手法的训练, 让学生在品读细节中发现描写的魅力、神韵, 再从模仿开始练习, 达到可以自己创作的水平。

比如三年级下册语文书中《赶海》这篇课文, 文章的第三小节是文章的重点, 该小节的精彩之处是动作描写:这时, 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 他们有的捉螃蟹, 有的捞海鱼, 有的捡贝壳……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 嘿, 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哎, 那边一个小伙伴, 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小伙伴只努努嘴儿, 不做声, 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 正东逃西窜哩。突然, 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 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咦,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 哦, 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 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 只一捏, 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 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作者在写自己摸海星、捉螃蟹、抓大虾时, 大量使用了动词, 用词准确, 很具神韵。学生在品味了细节之后, 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写写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特别注意动作的描写。

再比如《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中, 第四小节的景色描写是课文教学的重点, 因为这一小节不仅是“总—分”结构的第一次正式“露面”, 还有拟人、比喻、排比等手法的运用:原野热闹非凡。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 发出哗啦啦的笑声;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 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山坡上, 大路边, 村子口, 榛树叶子全都红了, 红得像一团团火, 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这样的课文学完之后不让学生模仿训练, 不是太可惜了吗?

其实只要你有心, 就会在课文中找到很多这样细节描写的文字。在带领学生着重学习过、品味过之后, 再进行模仿的训练, 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很有效的。这样有的放矢地训练, 可以较快地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 为以后更高要求的写作练好基本功。

在课文教学中进行作文起步的练习, 意在让学生在理解、品读的基础上去使用语言文字或是模仿写作, 这样“学以致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比单纯地讲解要生动、具体得多。其实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中包含的资源还有很多, 作为教师, 要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去挖掘课本中的资源, 达到“一书多用”、“一书多效”, 这才是智慧型的教育。

摘要:小学生学习写作, 可以与学习课文紧密结合起来。课文讲读时, 对重点词语的赏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为写作时的运用作好储备;在课文教学中对文段的分析, 可以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框架结构;课文里很多的细节描写, 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手法, 让他们自己的作文变得血肉俱全、生动形象。

关键词:课文教学,积累词语,构建框架

参考文献

[1]温美霞.小学中年级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研究[Z].2009.

[2]刘亚丽.作文教学之我见[J].作文教学研究, 2008, (4) .

如何指导小学生背诵课文 篇8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 背诵课文

小学生学习语文,重要的是强调知识的积累和注重字、词、句的掌握,这是小学生学习语文与学习其他科目既有共性的相同又有个性的不同之处。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要为他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要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包括他的基础知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水平的培养和提高,大量地读书和背诵课文,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积累知识和掌握字、词、句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背诵语文课文,可以使小学生熟记课文内容,进而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挥课文内容的模仿和借鉴功能,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并为学习课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和自我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发挥教师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学主体与教学主导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教师应该首先做到。小学生最喜欢模仿,在他们的心目中,老师就是他们最好的楷模。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带头背诵。我在备课的同时做到熟读课文,基本上达到能背诵的程度。这样,一方面我要了解要背诵课文的难易程度,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时,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在众目睽睽之下,很流利地背出来。

我在课堂上经常请背书背得快、背得好的同学上讲台来,现场为同学们背诵课文,介绍学习经验,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例如我们班(三年级)的邵欣阳同学,她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说:我上课时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背书时先读几遍课文,把课文内容弄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去背,就很容易背诵出来了。我在讲评时充分地肯定了邵欣阳同学的这种学习方法,突出强调学习的自觉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理解课文内容入手去背诵课文。这样做,使同学们身边有了学习的样板,有利于同学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二、把监督检查与适当奖励有机结合

小学生一般具有学习兴趣时冷时热、学习自觉性时续时断的特点,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加强对学生的监督检查,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辅助手段。每天早自习时,我有时特意离开教室一小段时间,当我回来时,故意轻手轻脚,想对学生搞一个突然袭击。当我突然打开门走进教室时,教室里却没有出现慌乱现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认真地背书。在这种情况下,我感到很欣慰!我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学生,同时对个别不自觉的学生提出善意的批评,久而久之,学生的自觉性就培养起来了,很多学生都能够做到持之以恒,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适当奖励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的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我每周小结一次背诵课文的情况,我自费购买了笔记本、圆珠笔、小订书机、文件夹、修正纸等小奖品,奖励给背课文背得好的学生和背课文有进步的学生,得到奖品的学生非常高兴。

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常言道:“若要记得,先要懂得。”借助熟读理解识记使背诵更迅速,更牢固。理解越深,记得也就越快。反之,如果“不求甚解”,或是“一知半解”,即使一时把它背下来了,也记不牢。理解记忆是以理解材料内容为前提的。这种理解不仅指看懂了材料,而且包括搞懂了材料各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该材料和以前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记忆材料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向孩子强调“先理解、后记忆”的要求,而不要从一开始就逐字逐句地死记。

四、因材施教,发挥小学生背诵、学习潜能

首先,对待记忆力强的优生,凡是要求背诵的篇目,必须篇篇过关。一些优秀的散文和记叙文片段,尽管不要求背诵,我也要安排他们去背。多背一些好文章,对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大有帮助,也可让他们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而古诗,我不仅要求他们能熟练地背诵,而且要求他们能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境。对于记忆力好的优生来说,他们很轻松地就能做到这些。个别优生还能做到整篇背诵,这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鞭策,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对记忆力较强的中等生,要求比优生稍宽松。因为他们要多花一些时间去巩固所学的知识,我只要求他们完成教材上规定的背诵篇目。尽管他们同样有一种积极进取、不甘落后的精神,但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背诵课文上。这样,中等生背诵的积极性、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再次,对记忆力较差的学生,我对他们的要求宽松。像这样的学生,一个班里只有极少数几个人。具体做法是,我叫他们照着课文读一遍,然后,我提上句,让他们回答下句。有时,我以填空的形式,我读某一句,让他们指出其中我未读出的重要词语或关联词语。这样把尺度一放宽,他们也就不会感到有多大的压力,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背诵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课文《匆匆》读后感 篇9

读过匆匆这篇散文,仿佛有千言万语闷在心头。却说不出口。

来的都要来,去的也都去。一件事发生后又来啦一件事。时间也随着这么的事一分一秒流失。这世上为什么要有时间这个限制!令人空虚三千七百三十多天就这么默默的流失,也不知道流在那里,如一滴水滴在大海再也找不到那么的一滴相同的水。在这三千多天里只带给家庭的一些温暖,与同学的快乐与悲伤……在这时间里人人求名求利。要这么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我们来这个世界是干什么的?来这里要到哪里去?为什么会来这里?是来享乐的吗?那为什么又有人生九苦一份乐?来受苦的吗?谁那么没事干。

三国演义开头词:“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堵上,看惯秋月春风。

课文《尊严》读后感 篇10

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南加州沃尔逊小镇上来了一群逃难的人.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一位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面前时,年轻人问:“吃您这么多东西,有什么活儿让我干吗?”“没有”“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镇长十分赞赏这位年轻人,他认为这位年轻人百分之百是个富翁,于是他说:“哦,我想起来了,有!你帮我捶捶背吧?”“可以。”然后,年轻人开始捶背,捶完了背,他才开始狼吞虎咽地吃饭。二十多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为石油大王,拥有巨大的财富,他就是石油大王哈默!

读了这篇文章后,领悟到了一个道理:你若拥有尊严,你就拥有人生最大的财富。你若失去了尊严,你就失去了人生最大的财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想,这句话的意思人人都懂吧!但是,人人都做到了吗?在地铁站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乞讨人的身影,他们中大多数的人比较年轻,他们放弃了尊严,靠别人的同情和施舍来生活,他们应该自己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比如说:在大街上扫地、做服务员等等……每当我见到他们在向外国人乞讨时,我都感到很丢中国人的脸。

小学略读课文的把握和教学策略 篇11

一、 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全面把握

要解决对略读课文教学的全面认识,至少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略读课文的教学性质,这是纲领性的要求,对略读课文教学起全面的指导性作用;二是教材的编排意图,它是教学性质和要求的具体化的文本形式,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凭借;三是目前教学的现状,它是纠正偏差,改进教学,努力达标的前提基础,是研究教学鲜活的材料。

1.教学性质

叶圣陶先生对略读教学早就有过精辟的阐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只是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叶老的话清楚地表明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和延伸,它们同是阅读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虽然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就教学而言同等重要。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就学生的成长和实际应用作用而言,略读更具有独立阅读的性质,更贴近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些同样指明了略读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事实上,在信息时代,略读能够更迅速、便捷的获取更大量的需要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具有更大的实用价值。

略读课文是学生运用所学会的阅读知识,利用阅读期待进行独立阅读、理解的好材料,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重要途径。通过个性化阅读获取信息,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略读是学生独立阅读的有效尝试,个体阅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课堂上教师应该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和交流,当然其中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适时点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略读课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略读能力是学生阅读逐步走向成熟的一种标志。只要教学得法,措施有力,它的作用并不比精读课文教学小。

2.编排意图

教材的编排是紧扣《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的,略读课文的编排方式是新教材的重要亮点之一。略读课文安排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安排略读课文,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相比其比例越来越大,分别是三年级33.33%、四年级82.86%、五年级100%、六年级104.17%。

而且随着略读课文比例增大的同时,选读课文的比例也同时增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高对略读课文教学重视程度和要求要相应提高,所花的教学时间和精力要不断的增加。任何忽视略读课文教学的行为都是与语文教学的要求相违背的。同时,如何对精读课文教得更“精”,略读课文教得更“简”,选读课文教得更“活”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理念和教学智慧的一次重大挑战。教师的教学要区分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目标,为了更好的达成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必须保证“两个要求三个目的”。“两个要求”指的是:一在内容上,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训练的重点;二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时间,重点考察把握文章大意,评价浏览,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三个目的”包括:目的之一,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略读是一种与精读有较大差异的阅读方式方法,即“粗知大意”的阅读,粗知大意并不是降低阅读要求。要求阅读的速度更快,阅读效率更高,获取的信息量更大、更有针对性,与生活中的阅读联系的更紧密。略读能力的形成与精读能力的培养一样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个人的潜心努力和长期的实践磨炼。目的之二,是在训练学生略读能力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独立阅读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独立思考的品质。要求自己把课文读懂,在实践中摸索符合个性的读书方法。目的之三,是帮助我们确定精读课文的训练重点。略读课文前面都有一段导语,这段导语有两大作用:一是帮助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二是通过它倒上去推测出精读课文教学重点的重要依据。在精读与略读课文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教学重点更趋一致,联系更加紧密。

3.教学现状

新课程从试验到全面实施六年多时间以来,教师的怨言是比较多的。主要有:一怨新教材不如老教材,新教材课文难上;二怨新教材课文太多,任务太重上不完。为什么会有这些怨言,一是教师的两级分化严重,特别是一大批老教师、农村教师的语文素养跟不上新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二是对三类课文到底怎么处理缺乏理论解读和实际操作方法指导,云里雾里不知所措。教师素养问题不是新教材本身造成的,可以先避开不谈。课文处理中的关键问题是对略读课文怎么处理。

因为教师们明白精读课文就相当于老教材的讲读课文或称重点课文,上好这类课文心中有把握,问题不大。选读课文相当于老教材的独立阅读课文,反正不列入测评范围,教师顾虑不大。略读课文相当于哪类课文找不到相应的参照依据,篇幅那么长,篇目那么多,怎么办?由于认识纷呈,于是出现多种不同的教学态度和方法。突出的主要有两种:一是略读课文“精读”化。把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一视同仁,面面俱到。这必然加大教学任务,临近期末测试连课文还没有上完,所以也就产生上面提到的第二种怨言;二是略读课文“选读”化。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教学水平比较低又不是很负责任的教师而言。因为他们知道略读课文不是测评的主要内容,试卷中就是有也是“蜻蜓点水”,干脆放弃,图个清闲。高兴时候让学生自己读读,有些甚至连读都没读。两种不同的教学态度导致的结果是差不多的略读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长此以往,必然造成学生略读方法和能力的残缺,影响学生的继续学习和以后的工作、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相比,就课文扩展来说,略读课文将更开放。”正因为这一“开放”要求,搞得教师们手忙脚乱,不知所措。略读课文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比较困惑的问题,迫切需要解决。

二、 略读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策略

《教学参考》对略读课文的地位、性质、要求以及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作了更具体的阐述。暂不顾及是否准确,但对教师而言仅有这些显然还是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更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模式。为满足教师这一需求,在此列举了一些教材处理方法和教学策略。

1.阅读能力的检查

前面已提及叶老前辈的观点:“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为一个单元中的精读课文与阅读课文之间有很多相同相连之处,要么内容上,要么语言方式上,要么情感态度上等。简言之,属同类课文。对精读课文的知识和方法掌握的如何,最有效的检验方式就是看其能否在具体课文中灵活应用。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安排与精读课文知识和方法相关联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略读课文中去解答。如果效果不错可以让学生在本单元不同篇目的略读课文中应用,使其熟能生巧。如果效果不理想,比较陌生,可以在不同略读课文中反复强化,并发挥小组讨论、组际交流、教师点拨等学习过程的作用。因为年级越高,一个单元中的略读课文篇目越多,为在不同课文中反复检验和略读中强化提供了方便。编者在一个单元中安排多篇略读课文有可能也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因为年级越高知识和方法就越复杂,需要在多篇课文中检验和强化。

2.教学缺失的补充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对精读课文的教学经验再丰富、考虑再周到、估计再充分而面对时刻变化的教学对象——学生,面对来自不可预测的其他因素,教学中总是有处理不当,考虑不周,估计不到,效果欠佳和落实不到位的地方。教学反思中发现后怎么办?重复原有课文,给学生“炒冷饭”是教学的大忌。因为再也找不回第一次上课时的激情与气氛,效果肯定不理想。但缺失必须补上,缺憾必须挽回,否则会造成学生知识和方法上的损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教育“犯罪”。明智的选择是在略读课文中去弥补。不是说“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事实上这也是一种很有效的补充,而且是一种教学中非常必要、非常及时、又非常有意义的补充,何乐而不为。

3.教学重点的深化

每个教学单元都有一项训练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学生非掌握不可的,对其继续学习,乃至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和今后的成长都会造成影响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的重点往往也是教学的难点,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练就熟肯定不会是重点。所以,凡是重点都是有一定难度的。既然重点就是难点,重点就需要突破。单元重点不能只限于听懂和掌握的层面,而要在实践中运用,在应用中熟练,在熟练中内化。在精读课文教学中已掌握了的重点知识与方法,需要在略读课文中熟练、深化。怎样深化呢?在教学设计中紧紧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在不同的略读课文中反复训练。因为略读课文相对精读课文有故事性强,文字浅显和可读性明显的特点。重点训练项目在略读课文中练习,学生兴趣会更浓,积极性更高,也更容易熟悉和内化。这种既完成了“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任务,又深化了教学重点的方法,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4.教学改革的尝试

课堂教学改革叫得震天响,但考试评价的紧箍咒还在,小学也照样摆脱不了被考试奴役的命运。新课程的理念提出要淡化考试评价,实施多元评价,重过程、重情感。事实证明那仅仅是一种理想,说得难听点是一场骗局。新课程只要与考试紧密相连,教学马上就走向简单化,改革也就马上会打折扣。教学很快就回到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和题海战术上来。这对一批热心教学改革者来说是一种很痛苦的打击。这是与新课程实际改革的宗旨很矛盾的问题。精读课文要求高、任务重,谁也不敢怠慢,改革的空间很小。热衷于教学改革是事业心、责任心的突出表现。所以,应该大胆的、明智的把教学改革的尝试放到略读课文教学中去。如,在处理人文性与工具性关系中如何做到“人文适度,语言落实”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在略读课文中实践尝试,再实践再尝试。所以,完全可以把略读课文确定为教学改革的空间、场所,并长期坚持下去。

5.写作特点的展示

小学生阅读与成人阅读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同样都会阅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有写作表达的欲望和创作的冲动。写作是高于阅读的一种语文能力。阅读只是一种吸收性思维要求,而写作是一种输出性的创造性思维要求。从阅读上升到写作要经受思维的挑战和能力的飞跃。想表达又怕表达,这是多数人对待写作的共有心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许多人最后又选择了放弃写作。如何从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能力和持久耐力是语文教育者的一种责任。略读课文故事性强,文字浅显易懂,感情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挖掘课文的写作特点展示给学生,激发写作兴趣。然后抓住写作上的某一点进行训练,也可节选某小部分练习仿写,到了高年级可以让学生自己挖掘和提炼写作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写作。在单元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本单元课文的写作特点的共性和略读课文的不同写作风格进行写作多样性基本功训练。从遣词造句、表达方式、文体结构、情感体验、价值观念等整体入手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

6.课外阅读的桥梁

检验阅读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是看学生有没有爱上读书,花在读书上的时间有多少,是否能在读书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读书解决问题,是否手不释卷。语文素养提升的功夫关键不在课内而在课外,不在教师而在学生。“教是为了不教”。由于学生负担过重,课外阅读数量和时间受到很大限制。叶老说过:“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会像精读课文一样去读书,这种精读法只是对学生管用。生活中的阅读更多的是略读和浏览。但这种阅读方法不可能从精读法自然过渡,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同样也需要“得益与课内,得法在课外”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略读课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独立略读能力。这种读书方法与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相接近,备受学生欢迎。又加上略读课文往往是名家名著的节选,教师可以通过片段的学习,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全著和全集,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全著、全集的欲望和兴趣。如:略读课文23课《卡罗纳》一文,课前提示“下面的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课后又用“小泡泡”的形式出现:“课文写得真感人。我要把《爱的教育》这本书找来读一读。”后面再次用“资料袋”的形式介绍了《爱的教育》这本书的内容提要。教材三次出现《爱的教育》,意图十分明显,就是引导师生通过一课书去阅读整本书,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增加阅读量。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例谈 篇12

一、破文章题眼, 提纲挈领, 以点促面

众所周知,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是全文信息的高度浓缩, 也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深层内容的第一级台阶, 它或者概述文章内容、统领全文, 或者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 或者暗示写作方法, 或者流露作者韵情感倾向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为起点, 激发其认知兴趣, 并结合单元整组教学目标, 抓住题“眼”, 提纲挈领, 以文眼中的点促使学生以更多的精力、更简洁的思路感知、学习文本, 开展语文实践, 以达成略读课教学“精略得当”的目标。那么如何慝好文章题眼呢?

首先, 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目标, 在“题眼”处设疑。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原动力之一。利用题眼设疑解疑, 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 在学习一开始, 就把学生推向主动探索的境地, 使其既明确一定的思考探索方向, 又形成一定的学习期盼心理, 从而在思疑解惑中更好地营造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 最大程度地调动主体性学习意识, 目标明确地展开学习实践, 使学生学得趣味盎然, 学得简单明了, 而且收获颇丰。

其次, 可以把握文章要旨为目标, 在“题眼”处点题引篇。一些文题或暗示文章的写作重点, 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通过理解文题可以理清文章层次, 明确文章重点。《蒙娜丽莎之约》是第8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此文语言生动, 描写细腻, 向我们逼真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此课教学可从破题——理解“约”字入手, “约”是约定、约会甚至幽会的意思, 就是作者与名画“蒙娜丽莎”之间的一场约会或者说幽会。这之中包括约会的心情、所见所闻、所言所行等等。基于这样的思考, 教师教学时要主抓“约会的心情”, 选择作者与名画约会前、约会时、约会后的不同心境以及约会过程中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为研读重点, 同时要有意识地放弃一些内容, 如蒙娜丽莎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 画作幽深茫茫的背景以及神秘的微笑等等, 这些留给学生自己学习品味。这样点题引篇, 引导学生抓住线索, 把握重点, 学生很快就会弄清“约”的内涵, 从整体上理解了课文内容。像这一类的略读课文还有《大瀑布的葬礼》《索溪峪的“野”》《彩色的翅膀》《我的舞台》等, 它们是不是也可以从题眼入手, “精其所精, 略其所略”地展开教学?

二、借读写训练, 整合教材, 统筹兼顾

略读课教学略的是教师的教, 不略的是学生的学。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 文本都应既是学生学习的对象, 又是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载体, 学习略读课文也得讲究言意兼得, 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 略读课教学中, 教师应适当地进行读写训练, 做到切入点“巧”而“妙”, 能与精读课、单元整组教学进行整合,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上的统筹兼顾, 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首先, 关于“读”的训练。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大有裨益。略读课文教学中的读, 虽不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面面俱到、精雕细琢, 但并不意味着就是马马虎虎、草草了事。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让学生有机会实践精读课文学习中所习得的方法及能力, 并以此部分的学习为范例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可以读文中的其他文段, 可以读与本文相关的课外文章, 还可以读本文作者写的其他相关文章。这样去读, 才能让学生在内容理解、情感感染与语言感悟方面提高语文能力;这样去教, 才是真正地用教材来教。因此略读课文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主导好学生的“读”, 学生才能更好地、自主地“读”。

其次, 关于“写”的训练。“写”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杆, 是学生观察、感悟、思维、表达等能力的综合体现。新课标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作为重要内容, 有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读写结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时考虑读与写的结合。精读课文是这样, 略读课文也不例外。略读课文在“写”的设计上, 要与本单元的其他课文、以及训练重点结合起来, 设计精当的训练。《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第7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写的是一只松鼠跑进“我们”家后, 把糖、面包皮叼到大柜上“储存冬粮”, 把“我们”采来的一篮子蘑菇全晾上, 把手套、头巾叼到烟囱里做窝过冬等一些有趣的事。教学中,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了松鼠在家中的调皮之后, 在收课处故意反问:人和动物真的能这样和谐相处、共处一室吗?从而引入话题, 开展一次“我的地球村”讨论活动, 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人与动物的和谐”的主题结合起来。这样的设计考虑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习作做准备, 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类似这样的操作, 也可以在《山雨》 (从山雨的声音入手, 感受大自然之音) 、《一面》等课文中进行。

三、抓阅读提示, 取舍有度, 干净利落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说过: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 略读课文只有一课时, 因此决不能求全求深, 抓住一点, 一课一得就可以。至于抓哪一点, 不妨看“阅读提示”。略读课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为主的课程形态, 每一篇课文前都有一段“提示语”, 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 同时提示了学习的方法和要求。在略读课文教学时, 教师应当发挥提示语的作用, 培养学生根据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独立性阅读的意识, 并据此实现教学环节上的“大板块、大框架”设计;同时还应把握好提示语运用的时机, 紧扣重难点, 实现教学程序上的“有舍有取, 一脉相承”, 以引导学生高效解读文本内涵, 深刻体悟文本表达方式, 从而提高略读课文教学的实效性。如, 《青山不老》是第4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它的阅读提示语是这样的:

默读课文, 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根据提示语, 本课教学可以呈现为两个板块第一板块弄清“奇迹”是什么, 这是整体感知阶段需要解决的, 提示语中的第一个问题可以作为初读感知的引导性问题来使用。第二板块弄清作者表达的意图, 分两个方面:一方面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另一方面作者是怎么写“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两方面一个关注内容“写什么”, 另一个关注表达“怎么写”。第二板块是教与学的重点, 提示语中的第二个问题贯穿了这个板块, 可以将它作为教与学的主问题来使用。这样的课就呈现出略读课教学大板块、大框架的教学思路, 而且因为适时地对提示语进行了层次化运用, 将两个板块巧妙地串联了起来, 避免了“大板块、大框架”带来的教学情境孤立、教学环节破碎的问题, 保证了语文教学人文情感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所以, 这样的略读课文教学是简略而不简单的, 是干净利落又高效的。

四、重阅读拓展, 内外兼修, 有所迁移

叶圣陶先生说:“就效果而言, 精读是准备, 略读才是应用。”那么, 略读课文的教学, 就应当以教材为例子, 根据学情适时、适当地开展课前、课内、课后的相关拓展性阅读, 有效提升学生的略读能力。

课前铺垫式阅读是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 更深入地感悟文本, 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或者提供相关的内容而展开的阅读, 从而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举重若轻”“少教多学”。

比如教学《青山不老》一文, 教师应事先让学生查阅我国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其重大危害的相关资料。学生通过对这些内容的阅读, 在心中初步建立起对文中老汉植树造林的重大意义以及老汉功在千秋的不朽形象的认知。教学过程中, 这些认知很有效地帮助教师简化了教学环节, 提高了教学效率, 实现了“少教多学”。

课内突破式阅读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资料补充的呈现方式, 对一些学生理解有难度的内容进行解决和突破, 提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程度, 从而简便、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在教学《有的人》时, 学生对于“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这句话的理解较为抽象。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适时补充当下社会生活中“挟尸要价”等热点话题, 拉近文字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这样不仅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后延伸式阅读是指在课文学完后, 教师适当补充或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主题的内容, 使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广阔, 对主题的认知进一步丰满与升华。

上一篇:盲人体验_写事的作文500字下一篇:高中化学听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