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之我见(共9篇)
自国家环保总局于2003年6月正式批准**市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以来,**市委、市政府于11月召开全市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工作会议,各个县市也相继召开会议,成立机构,部署工作,从而,掀起了全市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市的热潮。在两年的努力摸索后,虽然各个县市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分别体现在认识肤浅、宣传不力、工作机制不完善和落实疲软等方面,依笔者之见,要使生态建设工作扎根在人们心中,体现在人们的自觉行动中,使生态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长期化,取得实质性成效,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强化机制、狠抓落实。
一、深刻领会生态建设的内涵,认识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字义上来理解,生态即生存的状态,是一切生物自身及所处生存环境的总和,通常我们也简单地称作生态环境。它是客观存在的,既相对稳定,又因生物活动而不断改变。目前,由于人类的破坏性活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于是,保护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因此,生态建设实质上是对未被破坏环境的保护和对已遭破坏环境的修复。
从纵向比较,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下降,近二十年内,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加快,然而,从横向比较,相对于其他发达地区而言,**的工业化程度不高,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相对较轻,由于境内环境容量大,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水资源以及平均水平位于全省前列的土地资源等,仍然体现了明显的生态优势。可以说,**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最大的出路也在生态。创建生态县能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竞争能力。因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生态建设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创建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
生态建设涉及水土保持、森林生态、工业污染控制、农业环境保护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与每个人都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调动全民参与。
1、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宣传,对生态创建工作的各种会议、工作落实情况和督促检查情况进行报道。
2、开展环保世纪行活动和“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开展生态创建大讨论,开展中小学生征文,开办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宣传专栏和专刊等。
3、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活动。
4、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村镇、绿色小区、绿色机关单位、绿色宾馆、绿色企业等系列创绿活动。
5、制定宣传标牌。要求所有乡镇和相关责任单位在突出位置设置生态创建工作永久性固定宣传标语牌。
6、在全县范围内认真组织学习《**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了解其中的指标,明确每个人自身的任务,主动配合,积极参与,广为传播,掀起全县人民齐心共创生态家园的高潮。
三、完善工作机制 部门齐抓共管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相互配合,上下联动的创建工作局面。
1、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努力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动员和组织专家及公民以公众参与会方式参与生态环境评价和监管,鼓励社会团体和公民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
2、建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机制,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负总责。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公众广泛参与、整体全面推进”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运行机制。
3、建立考核机制,要硬化考核标准,建立生态环境建设重大决策及实施过程的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一是强化对部门单位和乡镇的考核。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双文明目标考核和生态建设单项目标责任考核。二是强化对企业的考核。在企业评优、资格认证和有关创建评优中,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促进企业对生态建设的重视,努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四、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全面改善生态环境
1 传统园林模式
我国园林兴建从商周时代就已经开始, 最早的囿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在各历史阶段园林的主要代表形式有所不同。
1.1 商周的囿
囿指圈定一定范围, 让天然草木和鸟兽自行繁育, 挖池筑台, 供王公贵族旅游、狩猎等活动享用。
1.2 秦汉时的宫苑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 囿的单调游乐形式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求, 从而出现了以宫室为主体的建筑群, 除有动物供狩猎和圈养观赏外, 还包括结合自然山水定植植物。比较著名的有秦代的上林苑、阿房宫, 汉代的长乐宫、未央宫等。
1.3 唐宋写意山水园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园林建设方面也南北融合, 宫苑向南方自然山水演变, 建筑规模更加宏大, 多采用前宫后苑形式。如唐代的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 宋代的“寿山艮岳”等。唐宋写意山水园林开创了我国园林一代新风, 它效法自然, 高于自然。
1.4 明清宫苑与江南私家园林
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没落阶段, 退隐的达官贵人、失意的士大夫于江南人工挖湖堆山, 采用“园中有园”、“小中见大”的布局手法, 将自然山水景物再现于园林之中。其代表作是苏州的私家园林。清代康熙、乾隆南巡后, 模仿江南山水、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特色建筑山水园林式宫苑, 其代表作是承德避暑山庄。
传统园林注重“立意”, 创造不同的意境, 在亭、台、楼、阁、山、水、榭、桥建设上, 讲求步移景异, 曲径通幽的观赏效果和“风吹荷叶”、“雨打芭蕉”的听觉感受。解放前, 大同园林建设方式与佛教文化景观建设结合甚密, 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园林绿地;解放后建设的公园绿地也多沿袭传统园林风格, 建设模式上多采用规则式或混合式, 其规模较小, 不能真正实现园林建设意义, 满足不了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休闲、娱乐需求。
2 生态园林绿化应注意的问题
2.1 营造宽厚的绿色网络
在城区西北两侧山地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在东部和南部结合平原绿化营造窄林带、小网络的农田防护林网;在市区以干道为骨架布置占街道面积30%~40%的绿化带。
2.2 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园林景观
大同市在以往园林绿化中, 过分强调整齐划一, 同一树种集中连片, 这样做不仅影响视觉效果, 同时给有害生物暴发埋下隐患。在树种林种选择和布置上, 应坚持采用多林种结合、多树种搭配, 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藤则藤, 利用植物色调对比, 层次排列, 高低错落, 疏密有致, 效法自然, 创造以自然美为特征的主体园林。
2.3 结合地域特点建设园林绿地
干旱、多风、土壤贫瘠是制约大同园林建设的主要因素。空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及小气候日益恶劣, 对大同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开发造成极大阻碍。在园林建设中, 水资源严重匮乏又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往园林绿化工作有不少脱离实际地方, 如片面学习外地经验, 引进不少南方树种, 绿地营建中草皮及地被菊类比例过大, 行道树亦栽植大量不耐污染的针叶树而造成绿化效果不明显等, 挫伤了群众积极性。
2.4 营造多功能园林植物群落
2.4.1 观赏型人工植物群落
以公园、街心公园、住宅小区绿化为主体, 用立体绿化模式, 模拟自然, 乔、灌、草搭配, 通过适度修剪, 满足居民观赏享受。
2.4.2 环保型人工植物群落
选择抗污染树种在城乡结合部营造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 在御河、十里河沿岸营造水源涵养林。
2.4.3 保健型人工植物群落
在医院、疗养院、工矿区选择适生的松科、柏科、木兰科、忍冬科乔木、灌木树种, 与墙面、地面绿化结合, 尽可能提高绿化率和绿视率, 将绿色植物造氧、除尘、杀菌、降噪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3 园林绿化植物选择
3.1 立足乡土树种资源, 适当引种
大同市地处雁门关外, 林木稀少, 植被覆盖率极低。但也有一些经自然筛选适应当地生存的树种, 如油松、侧柏、杜松、国槐、臭椿、山刺玫、绣线菊、杨、柳、榆等乔灌木树种;也有一些经多年引种驯化已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 如樟子松、刺槐、紫穗槐、火炬、玫瑰、连翘、黄杨、石竹等。在本地野生种质资源开发不足情况下, 大量引种既不适应本地生存、又不抗污染的南方植物, 这个教训应予记取。
4.2 加大乔灌木数量, 减少草坪和地被植物种植面积
大同市严重缺水, 年平均自然降水不足400 mm。据2007年大同市水源调查可知, 市区可利用地表水2 942万m3, 可采地下水10 528万m3, 重复量为2 433万m3, 可利用量为11 037万m3。而市区2007年实际采水量为19 927.80万m3, 而每年实际需水量为27 227.80万m3, 年缺水7 300万m3。由此可见, 水资源日益短缺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 全市又要承担京津水源保护和补给的重任, 缺水的矛盾更加突出。但目前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并未提到议事日程, 特别是城镇街道绿化和广场、小区绿化大量采用草坪和地被菊等高耗水植物, 不但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防尘、降噪、除害、增氧等绿化所应体现的生态效益也不能充分发挥。如能加大乔灌木种植数量, 既可节水又能充分实现绿色植物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摘要:本文鉴借古代园林艺术, 对大同市营造绿化网络、建设多样化园林景观进行了论述, 并结合大同市地域特点对建设园林生态城市中树种、地被物选择方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初中英语;生态课堂;教学
一、在英语生态课堂中,要求首先把生态课堂主体因子——学生应该享有的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能自由表达,只有把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取得突破。其次,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有随时质疑的权利:特别是在传统课堂上被视为交头接耳的课堂讨论就应该得到保护,在动态的课堂中的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围绕学习内容与问题解决的方法、途径等,每个学生都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次,在英语生态课堂中,学生有自我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英语生态课堂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已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基础,重新选择自己的学习内容。
在笔者的工作的学校,一直推行英语教学用“学喻练”稿,它分几个部分:A学前预习;B重点难点;C课堂练习;D巩固提高。每个部分学生都可能有选择性的做题,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模式及时解疑,也可以向老师提出疑问,通过智慧碰撞,多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英语生态课堂中,最客观的是允许学生有偶尔出错的权利。在我们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如果出错会受到严厉批评,而生态课堂是人性化的课堂,它尊重学生,尊重学习规律,允许学生在尝试错误或失败之后不断进步,给学生有自评和互评的权利。在笔者带的班中,黑板上现在还写着“第十五周小组明星第*组”的字样,生态课堂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表现,通过学习小组的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来检测学生的结果,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只有把这些方面落在实处,学生在英语生态课堂中才有自主学习的真正的权利,我们的课堂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态课堂。
二、生态课堂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最佳途径
在生态课堂中,我们应提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英语教学方式,使英语学习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英语基础,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学生去探索,创新,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营造民主的英语生态教学环境,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英语生态课堂教学不公是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情感受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气氛,是促进学生愉快学习英语,提高生态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英语的课堂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创设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情境。将日常生活资源转化为教学的资源,用学生日常生活经验转化为学习英语的小练习,不仅达到了传授新知识的目的,而且也增强了英语生态课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而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英语生态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结构,并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
生态课堂不只呼唤学生主体角色的真正回归,同样呼唤教师主导角色的真正回归。要尽可能的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尝试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名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
学生通过的自主学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汇到句型和语法,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尝试,讨论中发现,领悟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三)英语生态课堂是让学生开展贴近生活,社会和教学内容的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摇篮
任何一个教学活动都要有一个教材,传统的“应试教育”是围着教材转,以教材为中心。而生态课堂是主要解决学生的能力发展方面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休会英语的价值和乐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在学Reading,Colours and your moods时,教师可让学生先查找相关的知识,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手段,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分别了解calm colours,warm colours,energetic colours and strong colours对人情绪的不同影响。再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把自已学习到的知识结合在文章中,这样不仅活学了课文内容,又增长了生活的常识,提高了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
三、在英语生态课堂中分层教学,分组学习,提升学生的团体凝聚力
英语课堂是每个英语教师的理想课堂,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追求。英语生态课堂和传统课堂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最终目标瞄准的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这就给我们新时期的英语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公认的教学原则,这在传统的教学中难以实现,而生态课堂正视学生存在差异的事实,通过分层的讨论和积极的师生互动,便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的生态教学中得到发展和提高。A.在教材设计处理,教法选择等方面,满足每个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上课都能听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得其所; B.在英语的生态课堂中,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设计不同的问题,并随时调整问题的难易度,让课堂中每个学生都能开口讲英语,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C对于基础好,能力强的学生,要以适当的提高作业的要求,以满足他们能力发展的需要,笔者所在学校的“学喻练”中最后的提高部分就是针对这部分在学习中“吃不饱”的学生专门设计的。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精心准备作业,分层设计作业纸,当堂检测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既有基础作业,又有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
(二)分组学习。在英语生态课堂中,教学空间大,师生互动频率高,交流机会较多,因而小组学习成为一种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它使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得到充分的体现。例如,在教授grammar时,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找出重要的语法结构,提出疑点和难点,小组讨论。学生自己讨论归纳出的东西,印象最深,教师只讲学生没有找到的规律,似懂非懂和易错之处。这样我们直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小组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启发,有利于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有效的掌握知识。在分组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下的几个方面:
A.分组均衡,每个小组学生在学习基础,能力水平等方面大致辞相同,以利于小组竟争。我们把全班(共40人)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6-8人,在有问题时整个小组共同计论,共同解决英语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B.自由讨论,在英语生态课堂的教学中,我们尽可能为每个小组的成员创造参与的机会,小组长轮流担任,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每个成员都可以代表小组向大家展示。这样,保证了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生态课堂教学的活动当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C.团队互助,“三人行,必有我师”,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互相促进。某个方面好一点的学生,影响,带动,帮助某方面稍逊色一些的学生,这样可以形成良发的学习风气,优秀学生在检查别人时得到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达到小组内部的共赢。
(三)团队合作和团队竞争,“学习共同体”达到竞争目的的同时又培养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要多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个别指导,真正充分地利有好小组合作这一组织形式,更好的为生态课堂服务,使得团队合作的优势能充分在教学活动中体现。
总之,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直接参与者,作为传授学生英语知识以便使其更好的与世界融合、更好地与世界交流的英语教师来说,应该紧跟时代,把握时代脉搏,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新课标提出的要求,才能真正做一个能驾驭生态课堂,能推进素质教育的成功的英语教师。
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专业:饲料与动物营养班级:学号:姓名:李金明
1002
20106643
蒙山景区生态旅游之我见
一,何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生态旅游的特征是什么?
(1)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三,蒙山小叙
蒙山,古称东蒙、东山,为泰沂山脉系的一个分支。位于山东省临沂市西北部,跨临沂市蒙阴、费县、沂南、平邑四县。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百余里(约75公里),总面积1125平方公里。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位于平邑县境内,为山东省第二高峰,被誉为“岱宗之亚”,素称“亚岱”。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蒙山自然风光秀丽,兼有泰山之雄壮、黄山之秀美、华山之险峻、雁荡山之奇绝。春天层峦叠翠,林海花潮,夏季飞瀑流水,云雾飘渺,秋时漫山碧透,红叶映照,冬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登上龟蒙顶俯视四周,但见万壑流云,烟霞明灭,群峰相拱,像绿色浪涛滚滚北去;极目远眺,田畴如画,湖水如镜,白云悠悠,令人心旷神怡。不论何时登临蒙山,都会让人领略以清新、惬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闲适与旷达。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植被茂密。现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0%,199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测定,蒙山蒙阴云蒙景区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为220万个/立方厘米,是北京生态中心院内最高值的176倍,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浴场”,为休闲、疗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于1994年12月被原国家旅游局林业部批准设立,1995年6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9月被省旅游局颁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5年被新闻媒体和资深专家评为“山东十大最美的地方”第二名,公园总面积5.5万亩,自然资源丰富多彩。拥有野生动物:兽类10科15种,鸟类28科76种,植物100余科900余种,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百里林海,天然课堂”之称。1999年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研究中心监测,景区内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854167个,为北京地区的195倍,居全国之首,为该中心有史以来测得的最高值。被誉为“天然氧吧”、“超洁净地区”,成为“中国最佳绿色健身旅游胜地”。
蒙阴蒙山国家森林公园,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平均气温12.8摄氏度,无霜期196天,年均降水998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巍巍蒙山,气势磅礴,风光秀丽,集众多名山优势于一身,雄、奇、险、秀、翠、幽,素有“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之说,龟蒙景区以东鲁在望、古道奇观、玉泉枕流、鹰峰奇观、一径通天等十大景观著称。蒙山四季皆景,各有千秋。春来蒙山,百花盛开,彩蝶飞舞;盛夏之时,云蒸霞蔚,瀑流悬空;金秋时节,红叶如醉,硕果累累;隆冬登山,玉树琼枝,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不论何时登临蒙山,都会让人领略以清新、惬意和重返大自然的闲适与旷达。蒙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质肥沃,植被茂密。现有各类植物1200多种,古、珍、特树种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0%。四,蒙山生态旅游分析 1, 优势分析
蒙山景区面积广大,地貌类型多样,生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更有大量原生态古迹,大部分地区处于未开发状态,加上沂蒙山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即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革命文化和沂蒙精神有机融合,形成蒙山独特的旅游文化氛围。而且对外联络便捷,交通区位优越,东近日照海滨,为山东旅游的重点地区。
1,劣势分析
蒙山寿星巨雕充分体现着景区养生长寿的旅游开发专题,是此地标志性景点,利用天然裸岩依山就势雕刻而成,高218米,宽198米。其规模之大为世界之最,但是寿星巨雕体量过大,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对自然景观破坏严重,与生态旅游的主题背道而驰。
而且蒙山的游览路线过长,景点分散,旅游路线不完整。五,蒙山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构建旅游大格局。蒙山的开发旅游应有一个总体的发展方向,再由各个县决定具体的发展细节,避免各县之间的盲目建设,毁掉蒙山的声誉。
2,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旅游。发展“养生长寿圣地”的定位,发展的核心要突出“养生”
建设生态县,是新形势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与其他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基础设施薄弱、工业科技含量低下,是生态县建设的“软肋”;农村环境差、社会生态意识不强是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的“难点”;生态工程难度大、资金投入短缺是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的“瓶颈”。怎样破解“难点”,打开“瓶颈”搞好生态县建设,是值得大家认真探讨的课题。东海县在生态县创建工作中作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尝试。
东海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面积2037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2个国营场圃,1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市级旅游度假区,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农业综合实力百强县等称号。东海县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县,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我县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良好的自然生态、厚实的农业生产基础等优势,先后建成了万亩生态葡萄、万亩无公害草莓、万亩鲜切花等特色产业基地,通过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0多万亩,建成3个有机食品基地,创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品牌80多个,被列为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推进示范县,并于2006年12月顺利通过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验收。在巩固生态示范区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东海县委、县政府于2007年初开始着手创建国家生态县,“东海县生态县建设规划”也于2008年4月通过县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批准,由县政府组织实施。目前,全县上下正在全面掀起创建国家生态县的热潮。
东海县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生态县,我认为,要在围绕环保部关于生态县考核验收的基本要求,以及22项指标进行全面创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四个方面的重点。
一、立足县情实际,实施“三大工程”
(一)围绕生态优先,大力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生态优势是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在新的发展阶段,欠发达地区要赋予生态建设新的内涵,把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紧密结合在一起,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生态总量转化为经济总量,将潜在的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要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根据东海实际,逐步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东粮、西果、中间菜”的农产品生产种植格局。即:按照当地生态经济区的特点,在西部地区,结合丘陵地形实际,发展生态果林、无公害及有机食品经济,重点建设以板栗、甜柿、大枣、黄桃、油桃等为主的15万亩干果基地,建设1万亩有机食品示范区,食用菌基地达6000亩;在中部地区,依托农业产业化基础较好的优势,打造农果蔬菜综合型农业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万亩无公害葡萄园、万亩生态草莓基地,加快培养农业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水平低、规模小的硅工业企业,碳化硅企业基本退出市场,石英砂淘汰60%,融熔石英企业淘汰40%。将发展的重点放在企业做强做大上,扶持太平洋石英制品有限公司成为亚洲最大的照明用石英制品企业,年产石英管1800吨,高纯石英粉2000吨。同时,在开发新产品,清洁生产、循环经济上不断提升发展档次,带动东海独具特色与比较优势的硅材料产业迅速崛起。
二是逐渐形成农副产品深加工板块。东海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果丰硕,被评为全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县,规模较大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40多家,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8家,成功引进全国最大的畜禽饲养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集团,“公司+农户”模式快速扩张;华东地区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南京雨润集团在我县的投资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链条加快延伸。
三是机械汽配板块。依托冠卓机械、临宏建筑机械以及桃林汽车钢圈等项目,逐步形成机械制造业高地,努力打造生态工业的新亮点。
四是新型建材板块,利用东海优质石材石料,以奥林石材、宏杨木业、百怡木业为龙头,加快建材板块建设。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欠发达地区,多为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多,环境脏、乱、差,结合新农村建设,开展创建行之有效。一是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园示范村”创建活动。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推进“环境优美
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与污染物达标排放率。使用安全、高效的环保生态型饲料和先进畜禽养殖环境监管,在重点区域、流域、生态敏感区,要严格控制新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和污染防治。
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为推动生态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东海县地处淮泗水系中下游,既受上游来水污染的威胁,又受下游市区饮用水保护的限制,一些效益好尾水排放量比较大的项目,往往因为保护下游饮用水的环境安全因素而不得不放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的经济发展,成为欠发达的一个因素。保护生态环境,形成了一种区域之间或经济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不均衡,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十分合理也十分重要。这是推动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有效之举。否则,将挫伤生态建设与保护的积极性。
推行生态补偿,要做好三个方面。一要各级政府要通过规划、政策引导、加大资金、项目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和要素流动,开展异地开发等跨区域的生态补偿。江苏农垦系统岗埠农场座落连云港市区,其占地3平方公里的新经济集中区,就是经连云港市政府特批,作为补偿东海从新浦区划出来的。二要尽快建立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实现生态补偿的公平和规范。区域之间,对同一条河流因跨行政区域往往分段执行不同功能区划标准,给在环境敏感区域的上游设置了很高的排放门槛,而其它区域往往因为跨行政区而执行较为宽松的标准。执行标准的“紧”与“松”,也应该体现到经济补偿上的“得”与“失”。要明确生态补
欠发达地区生态县建设不能因欠发达而降低建设标准。生态基础设施一定要跟上,今年,县政府将在经济开发区、工业集中区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完善城区污水接纳管网工程。为了彻底解决东海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问题,保护连云港市区饮用水安全,东海县投资1.5亿元建设尾水排放通道,工程全长65公里,整个工程在2008年底可建成。2007年,我县投资800万元建设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2008年,我县将建成新农村示范点10个,同时在山左口、温泉度假区等乡镇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转、县处理的模式,改善农村环境面貌。
(三)加大财政投入,保证生态县建设顺利进行。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往往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缺少资金投入要建成生态县是十分困难的。今后东海县每年用于生态县建设的财政投入不少于1.5亿元,其中用于治污设施建设确保3000万元,环境基础工程建设6000万元,农田林网城市绿化建设1600万元。并逐年增加投入,东海县在建设生态县过程中,还逐步尝试多元化筹集资金的办法,鼓励和支持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以独资、合资、BOT等多种形式,投资建设环保生态基础设施。县城污水处理厂就采取BOT运行方式,由徐州源泉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管理,县政府从收取自来水污水处理费中支付运行费用,环保部门监督管理,投产以来运行正常,效果良好。大力兴办环保产业,我县的由稻米糠壳生产的食用油环保产业,效益十分可观,将平常丢弃的废物,变废为
外宣传牌、生态示范点标志牌。深入开展环保进学校、进社区、进村镇、进企业活动,创建绿色学校、社区、宾馆、环保教育基地近百个。通过广泛宣传,全县广大干群的环境意识明显提高,公众参与生态县建设的热情不断增大,生态利国利民等生态理念深深根植于东海百万人民的心中。
四、强化目标管理,完善内部考核体系
实施生态县创建工作目标管理,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规范程度,促进整体工作水平提高,保证生态县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使目标管理细则得以落实,我们重点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跟踪督办。我们把生态县建设工作列为全县重大事项推进项目,县督查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对23个乡镇场和13个创建责任单位进行跟踪督办,特别是重要生态工程、难度大的指标,做到及时了解掌握办理进程,协调解决查办中碰到的问题,从进度、质量上把好关口,保证按期、优质完成。二是检查核办。我们通过创建单位负责人例会和定期核实的方式,对年初县政府与乡镇及创建责任单位签订的目标责任状完成情况加强检查。生态县建设指挥部每季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由乡镇场和创建责任单位汇报交流生态县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指挥部提出工作要求;每季度核实一次工作进度,重点从生态工程建设进度、工程质量、指标数据方面核实,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程质量。
在总结发达地区生态县(市)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县经深入调研,制定生态县考核办法及计分办法和考核细则,细则中生态县创建责任明确,指标明了,重点突出。在
沈河区万莲街道城管科杨美琦
今年5月,曾维书记在沈阳软环境建设工作汇报会上提出:“现阶段城市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环境的竞争。这其中,软环境作为一个城市发展水平、文明程度的综合体现,更是尤为重要、尤为突出。”在学习了市委书记的讲话,阅读了相关资料,结合我街道城市管理工作,对优化软环境有了更深的体会:
文明的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软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文明。文明的城市管理工作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一个城市的公共环境、公共行为,是衡量区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是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工作。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管理方式?城市治理是在复杂的环境中,政府与其他组织和市民社会共同参与管理城市的方式。城市治理不仅要求城市政府的效率、有效性、责任性、透明性和回应性大大加强,要求城市政府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要求非市民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民主意识的增强。通过对曾书记讲话精神的理解,我对沈河区如何加大对环境秩序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强化城市管理管理,实现环境秩序优化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一是城市管理软环境建设必须科学规划。区政府应当将城市管理软环境建设纳入我区发展的规划当中,使城市管理事业与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各个政府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应当依法对城市管理环境卫生工作进行管理。城市管理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街道为主、社区管理和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城市管理事业的发展要纳入政府的预算,并且伴随经济发展逐年提高预算水平,推动社会城市管理事业和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加强对设备的投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二是城市管理软环境建设必须标准化。根据国家在城市管理管理方面主要的两个标准《城城市管理貌标准》、《全国卫生城市检查标准》和《沈阳市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条例》作为管理的依据,区城管局应当通过对主要路段、重点地区、关键区域和城市环境秩序管理的“热点”、“难点”地区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时、定绩的“五定”责任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以取得管理效果。此外,还需提高环卫工人的地位,改善作业条件。通过增强街道财力,购置小型机械清扫作业,提高机械作业率,减少降低清扫职
工劳动强度及风险。
三是城市管理管理软环境建设必须走法制化的道路。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区、街、社区必须三级联动,应当加强城市管理软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公民的城市管理意识。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和公共场所的广告应当安排城市管理软环境建设方面的公益性宣传内容。认识到维护城市管理环境卫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重要的是要规范管理。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对违规违章行为进行约束,做到管有依据、罚有力度、惩有程序。
四是城市管理管理软环境建设必须长效化,管理和监督并行。城市管理管理软环境建设涉及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城市居民的各种行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个人认为,长效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五大体系构成,这五大体系是:目标体系、评价标准体系、责任体系、服务体系以及监督体系,五大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共同推动与支撑良好城市管理环境的塑造以及可持续维护,区、街两级要对长效管理机制进行有效运行和维护。
五是城市管理管理软环境建设必须全员化。要积极动员广大百姓和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城市管理软环境建设活动,使市民群众自觉地维护城市的整洁,避免违规违章
关键词:原生态音乐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璀灿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民歌自古以来在劳动人民心中就有着不可低估的力量, 并以其质朴的感情和常有的民族风格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异彩。在当代, 由于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民歌这样的传统文化已经被不断边缘化。然而近几年来, 随着包括青歌赛将原生态唱法纳入比赛等各种关于原生态音乐现象的出现, 原生态民歌竞成为了中国乐坛乃至文化界的热门话题。
原本“劳者歌其事, 饥者歌其食”的音乐走上了舞台, 最真挚的歌声走进了商业市场, 朴实的原生态歌者被公众化甚至娱乐化。原生态似乎成了一股潮流。面对如此的“原生态”热, 我想我们有必要多一些理性的关注和思考。
所谓“原生态民歌”大致是指那些形成于自然经济时期并且由于地域、交通、经济等原因而没有受到太多外来文化影响的民间音乐, 简单来说就是在民间土生土长的音乐, 它们来源于劳动者的生活劳动和爱情, 没有经过任何艺术加工, 表达的是人民最朴素而诚挚的心声。它的“原汁原味”不仅反映在曲调, 而且更多体现在表演形式与风格上, 这类艺术的鲜活性也正是通过这些民间音乐家的现场即兴表演展示出来的。这些音乐通常在一个个较为封闭的民族聚居地内代代传唱, 因此较少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影响而保持着其自身浓郁的乡土风格。
然而, 时下人们所谈论的原生态, 多是对其概念的滥用。真正的原生态应是一种融入于劳动者生活的文化形态, 唯有不离开它的生活氛围, 才不至于凋零、枯萎, 真正的原生态音乐歌唱者应是生活在相应民族聚居地的劳动者, 唱歌肯定不会是他们的职业, 在他们的歌声里没有一丝做作的表演, 也没有丝毫的虚情假意, 有的只是真诚纯朴、动人心肺。那是他们用生命去传承, 用真心来表白的音乐。但是看看现在所谓的“原生态音乐”, 大众传媒将深山中的歌声搬上荧屏, 曲目、演唱方式与方法上也许比较多地保留了当地民间音乐原来的样态, 但歌手们在舞台上表演时还有多少在田间、草原的那份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 一旦这些纯朴的农民歌手走进大城市, 面对电视摄像机时, 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观难道不会发生变化?
原生态民歌本是一种非主流的文化, 然而为了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 利益驱使下的一些传媒工作者往往对其进行一些粗滥的改造, 从而造成对艺术的破坏。比如经常有一些商业性质的民族节日庆典, 出现对原民族服装、舞蹈的歪曲, 还有一些自身条件不错的民歌手, 经包装后录制出山歌非山歌、流行非流行的唱片, 冠以“原生态”之名, 让人哭笑不得。在这样的低艺术素质和谋求利益的市场动作下, 音乐的原生之态早已面目全非。
风口浪尖的原生态, 虽在艺术与市场矛盾的解决上存在着很大的缺憾, 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实质上, 原生态这一概念的出现反映出在当代世界文化西方化的背景中, 我们所表现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督促着我们要善待和重视中华民族多样性的文化传统。这是担负在我们肩上的文化责任, 更是一种民族责任。同时, “原生态热”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示出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风采, 引发了人们对文化遗产的思考。
产生并至今仍保存着这些乡土音乐的社会, 发生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延续这些音乐而要求保持当地经济社会的所谓“原生态”是不现实的。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人民都有发展生产力、提高自己生活质量、接受各种文明的权力。作为研究者既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阻止这种趋势。那么, 在全球化和社会巨变的过程中, 真正的“原生态”音乐面临着消失的危险,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既不能完全不去开发保护, 任其自生自灭, 也不能盲目跟风, 商业化运作之下借“原生态”之名去贩卖不伦不类的伪艺术。在我看来, 原生态音乐离不开滋养它的文化土壤, 否则蕴涵其中的艺术气质就会消减变质。我们只有通过一些“小心翼翼”的途径呵护它们, 譬如录制一些少数民族的歌会的影像, 开办一些非商业性的原生态音乐节等。
在这个文化快餐化的时代, 如果说中国尚存一些干净、纯粹而朴实的真诚音乐的话, 大慨更多就保存在那些与外界沟通不便的偏远山区、乡野及草原了。想念每个人都渴望它们能够安稳而自由的传承下去, 而不是被大众化、庸俗化。就让我们努力寻找到好的切入点, 小心翼翼地呵护它们吧!但愿这些感动我们的朴实音乐能够长存。
参考文献
[1]、伍国栋.民族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2]、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4
[3]、音乐研究[J],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80 (4) 。
[5]、余人豪.音乐学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6]、丁亚平.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6
[7]、薛良.音乐知识手册[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8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文明; 统一; 社会主义实践道路
近来国家和人民对生态文明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且我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已将生态文明列入其中,这是我国对多年来的环境保护进行的成果总结,也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的维持下去,充分的展现了生态文明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同样,马克思也将生态文明方面的研究列为主要研究内容,为我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笔者在此通过简单的概述对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一、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生态文明代表了人类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代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美好现实。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严厉批判的时候,以及在探究社会变革的历史情境中提及到生态问题的。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替必然让国家的资源和能源更快的消耗衰竭,导致生态不平衡发展,但是全球性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更加剧了生态文明的不平衡性,对成千上万的人民来说这就是一种毁灭性的灾难。
生态文明作为世界所瞩目的重大问题之一,按道理来说,生态危机的爆发等都是首先发生在发达国家的,任何大型活动的兴起都应由发达国家首应。但是,在众多发达国家中,只有中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目标,在与国与国之间的明争暗斗相比,中国在争取各国平等互惠的基础上积极倡导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目标,在国与国之间树立起文明大国的伟大旗帜。在未来实行的共产主义社会里,其制度将为生态文明的实现提供坚实的保障,社会上很多不好的垄断割据的现象也将逐渐的消失。以上就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的发展道路。
二、马克思的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实践道路做了更为有为有利的理论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就是走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其有利体现就是马克思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与社会主义思想的一致性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我们应该切实的抓好时机,结合自身的发展优势,应国家号召走生态文明的建设发展道路。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来自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支持,而且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态文明的发展才会更加的稳定和谐。社会主义社会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他不是单纯的以谋取利润为最终生产目的,生态文明的不稳定发展绝大部分就来自这种违反本质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引导。从根本上来说,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态文明才能更好的发展,两者是相互对应的,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更多的国家只是单纯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并不会承担全球的生态环境责任。生态文明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存原则,而且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认为所有价值的核心都归结为人,但是人却不是自然的主宰,其反对极端人的一切极端思想,因此人要想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得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如此,在其余的很多方面,生态文明也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基本一致。
三、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导意义
生态环境问题现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之首,此时马克思生态文明的思想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我国提供了更好的解决思路,为我国的全面的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指导。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存在了两种关系: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传统的指导思想就是错误的把人和自然分裂开来,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拉的很远,人类过多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更有甚者肆意的对自然进行严重的破坏,殊不知在破坏环境的同时我们自己的家园也随之被破坏了。人类只有走出原始的观念,将自己融入大自然,摆正关系,才能更好的摆脱生态危机。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全面协调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指导。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主张把人与自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和谐相处,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人类只有尊重自然,遵循自然界的发展趋势和规律自然调节实践活动,将人类与自然的对立关系加以改造利用,才能更好的促进两者和谐共处。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要求我们从历史条件出发,更好的处理环境问题,将经济的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发展相协调,切莫离开自然环境单一发展。我国正处于发展中,目前更方面的矛盾日益增多,假如不合理的利用资源、对资源进行肆意的浪费,我国的经济发展将永远发展不起来。
以上就是笔者的简单概括,充分的说明了马克思生态文明指导新思想的重要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改善环境和发展物质文明的成果结晶,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来说,欲要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就要始终坚持走马克思生态文明的建设主义思想,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节约型、友好型的复合化社会,真正实现社会经济的永久持续发展,让人们可以在更为良好的环境中永久生存。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 1960.
[2]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M].北京:人民出版社 , 2006.
[3]叶险明.马克思的工业文明理论及其现代意义[J].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00(4).
(作者简介:刘雪艳,女,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0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法委书记***同志在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政法机关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又在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不难看出,中央两位首长在讲话中都着重强调了只有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充分说明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是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基础,是内部因素,而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社会的和谐稳定就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国度内,做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三农问题”,在当今农村,广大农民朋友的文化水平有限,内涵素质有待提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加之农村是一个矛盾易发生区,“鸡毛蒜皮”的小事如不及时进行化解就会酿成大祸,涓涓细流可以形成江河,久而久之就给社会增添很多不和谐的因素,给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怎样才能解决问题呢?我认为应该加大普法宣传,加强依法治理工作的力度,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做到人人学法、知法、懂法、遵法,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时间飞逝,瞬息“五五”普法已接近尾声,“六五”普法即将开始,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开展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我认为应该从“六五”普法的保障措施上下功夫,应该有一部适应社会和谐需要的普法规划。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必须与时俱进。
全民普法二十多年来,人民法律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国家民主与法治进程取得了巨大进步。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必须确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思想,做到与时俱进。一是树立正确的普法观念。普法工作是一项功在千秋,利在当代的伟大事业,其长期性、艰巨性和渐进性是不言面喻的,尤其是我们这样长期浸透在封建历史长河中的国家,更是如此。要牢固树立长期作战、吃苦耐劳、默默无闻、坚忍不拔的思想,克服一切可能的急功近利和悲观情绪,把功夫下在对广大群众的潜移默化和润物细无声上。二是树立科学的普法理念。要从侧重普及法律知识,转到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和法律信仰上来;要从侧重履行法律义务方面教育,转到增强公民积极的法律意识上来,尤其是要用现代法治理念教育引导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义务观念;要从侧重法制教育的普及率,转到强化公民自觉自愿参加法治实践活动上来。
二、要强化组织领导。
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全民工作,涉及面广。因此建立一个具有指挥全局的权威的领导机制,是实现普法目标向更高层次迈进的关键所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形成更加科学的、统一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以便保证普法工作的深入,工作机构的相互协调。
三、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形式必须不断创新(来源:好范文 http:///)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将普法活动有机地融入到公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使普法的单向灌输关系变为双向互动关系,因此,我们必须突破惯性思维,进一步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尤其要更加注重法治文化的熏陶。一是加大法制文艺的创作和演出。充分挖掘城市街道、社区民间文化资源,鼓励支持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各具特色的法制文艺节目,让群众在日常文化活动中实实在在感受法律的存在。
四、要强化刚性保障机制。
【生态城市规划之我见】推荐阅读:
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10-04
城市规划生态论文06-20
城市生态环境规划10-06
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09-21
城市生态学实习方案05-25
城市生态学论述题05-29
生态城市的本质与内涵07-06
城市生态学期末试题09-09
绿色生态和智慧城市12-05
城市生态学考试必背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