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宣传(精选6篇)
夏去秋来,气温逐渐下降,由于小儿免疫力差,冷暖失调极易引起感冒,因此,采取对症治疗即可收效。下面介绍一些感冒食疗法:
1、绿豆30克磨碎,茶叶10克装入布袋,加水一大碗,煎至半碗去茶袋,加适量红糖.有清热解表之功效。
2、马兰头、金银花各50克,甘草10克,加水一大碗,煎法日服3-4次。治发热胸闷、头昏乏力、小便短赤等风热感冒。
3、大蒜、生姜各15克,切片加水一碗,煎至半碗,睡前一次服下。服时加适量红糖,专治风寒感冒。
4、葱白60克洗净切碎,加水三杯煎至两杯,趁热喝一杯,半小时后加热再喝一杯。可治恶风,发热、鼻寒等风寒感冒。
5、萝卜一个青橄榄6-7个,烧水代茶喝。专治口鼻干燥,发热流涕,咽痛口渴感冒。
6、葱白适量,切细丝,用开水泡汤,乘热熏口鼻。专治乳儿伤风鼻塞。以上各方有利无弊,不防一试。
二、小儿便秘的预防及饮食调护
小儿便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现在的小孩饮食过于精细,还比较容易偏食、挑食,好吃零嘴,如今进入夏日后,患儿汗水较多,如没有摄入足够的水分和膳食纤维,平日又贪玩没有在有便意时及时排便,便秘的发生就在所难免。当然,也不能排除有小部分是病理性便秘的存在,如肠狭窄、直肠或幽门痉挛、先天性巨结肠等肠道疾病。
对于便秘的预防,中医认为:一是适量对症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二是多喝白开水,最好每天早晨给小儿喝一杯淡盐开水,不要吃太多的碳酸饮料及冰冻食品;三是养成每天定时如厕的习惯,有便意时不能强忍;四是吃饭时要多哄哄孩子,切忌训斥呵责;五是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有规律些,保持适度的运动量。
家长对患儿的便秘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治疗便秘,如果不是病理性便秘,辨证服用中药效果还不错,但小儿喂食中药有些困难,尤其是年纪较小的婴儿,在上述方法下可加用食疗的方法尝试。可针对小儿便秘的病因搭配食疗,如食积便秘宜用山楂、鸡内金、萝卜、独脚金等;燥热便秘多吃各类蔬菜,如茄子、菠菜、丝瓜、木耳等;阴虚便秘宜吃梨、百合、荸荠等,气虚便秘宜多服些山药、莲子等;气滞便秘宜多用陈皮、萝卜等,配合饮食调整,小孩易于接受。
三、小儿秋泻后期喝点山药粥
秋冬季节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节,每到天气转冷时,不少学龄前儿童都会出现发热,上吐下泻的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宝宝秋泻时精神差,胃口也不好,家长经常为给宝宝准备饮食而费煞脑筋。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儿科莫珊副主任医师说,宝宝秋泻多属脾胃虚寒,不妨试试粥疗法,尤其是秋泻后期,给宝宝喝点山药粥能和胃益中,健脾固肠。
秋泻早期,宝宝往往会有发热,吃什么吐什么,拉蛋花样大便。此时,家长既不适宜给孩子禁食,也不要认为宝宝腹泻丢失去营养而盲目地给宝宝喂食牛奶、鸡蛋等高蛋白的食物。宝宝脾胃功能差,丢失水分过多,一碗稠软幼滑的白粥最适合孩子进食,不仅补充了人体必须的水分和热量,也容易吸收和消化,使受损的脾胃能得到充分的休息。由于正虚邪盛,此时不宜在粥品中添加过多食材,白粥即可,也可在粥中加点肉碎。
秋泻后期,宝宝的体温已经下降,呕吐腹泻的频率也大为减少。此时,最好给宝宝喝点山药粥。做法是先把大米30克洗净,浸泡30分钟左右,然后加入清水烧开,再加入淮山药细粉15克,一起煮成粥,熟后可撒点胡椒粉。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能健脾养胃,有强壮滋补的作用;胡椒粉能温中祛寒,暖胃止泻。所谓“秋粥宜人”,宝宝虽然逐渐好转,但脾胃依然未实,喝点山药粥可促使他们尽快康复。
四、看小儿络脉识宝宝病变
婴幼儿时期以外感和体质的阴阳偏盛偏衰为主,中药由于毒副作用少,注重整体观和辩证论治,非常适合宝宝防病治病,不少家长都愿意带孩子接受中医中药的治疗。众所周知,脉诊是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宝宝由于寸口脉短小,就诊时经常哭闹燥动,很难安静地让中医师候脉,因而,家长难免会担心医生不能给宝宝把脉而影响了诊断的准确性。佛山市中医院儿科刘翠瑛主任医师说,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对于3岁以内的小儿,望食指络脉的变化比脉诊更为方便准确,医生可通过观察小儿络脉,辨别宝宝的寒热虚实,作为指导方药治疗原则的重要依据。
小儿食指络脉是指虎口至食指内侧(掌侧)桡侧的浅表静脉,也称指纹。中医认为,食指内侧的络脉,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源部位,又是由手太阴肺经分支而来,是气血较为集中的部位,因此,医生观察宝宝食指络脉变化与给病人把脉医理上可说是同出一辙。3岁以内的宝宝皮肤非常薄嫩,食指络脉易于显露,近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激素对肢体末端的血流量,以及血管对体温的反应性变化等均有明显的影响。因而,望诊小儿络脉比较方便又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中医认为,食指脉络分为风、气、命三关。食指掌关节横纹向远端第二节横纹为风关;第二节横纹至第三节横纹之间为气关;第三节横纹至末端为命关。医生察络脉时以左手握住患儿的食指,用右手拇指轻轻从小儿食指的命关推向风关,反复数次,络脉便显露出来,医生则察看“三关”,辨疾病轻重。正常的小儿食指脉络是色泽浅红、红黄相兼,隐现于风关之内。小儿有外感表症时,可见络脉浮露;络脉沉滞,则为内伤病症。络脉颜色的深浅变化也预示着疾病的轻重:深为病重,色浅为病轻;色淡者为虚证,色滞者为实证;纹色紫红为有内热;色鲜红为外感表证;色青紫多为风证或痛证;色浅淡则为虚证。络脉的长短变化也有诊断意义:络脉显于风关,是邪气刚入络,常见于外感表症;脉络从风关透至气关,色泽较深,是邪气渐入,疾病逐渐加重;若络脉突破气关显于命关,表明病情加重,是邪入脏腑,主病危;如果络脉直达指端,就是中医常说的“透关射甲”,病情危险,预后多不良。
望小儿络脉对婴幼儿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仍需结合其他诊法作出诊断。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脉纹也逐渐缩短,超过3岁后指纹也就失去了诊断意义。
五、小儿食积多喝谷芽麦芽水
寒假期间,超市里林林总总的贺年糖果和进口零食让孩子们眼花瞭乱,电视、电脑和零嘴成了孩子们放假在家不可或缺的伙伴,另一方面,有的家长也利用假期给孩子补身,经常大鱼大肉老火靓汤侍候。中医养生专家提示,饮食不节和缺乏规律的生活最容易让小儿娇嫩的脾胃受损.,导致食欲不振,脘闷腹胀,大便溏薄,怠倦乏力等食积症状。“脾胃为后天之本”,家长在为孩子增加营养的同时,别忘了给孩子调理一下脾胃。在治疗食积方面,有中药内服、推拿捏脊、针四缝、食疗等方法,在这里介绍一些家长易于掌握的调理方法。
常喝谷芽麦芽水
让孩子们常喝谷芽麦芽水作为日常饮料是个不错的办法。以谷芽、麦芽各15克,加水煮沸后小火再煮15分钟即可。谷芽、麦芽是“焦三仙”的二味主药,有生发胃气,消食导滞的功效,且谷、麦是日常主食,以其胚芽煎水,气味清淡宜人,没有药味,孩子们容易接受。
山药、莲子多入粥
在寒冷的冬季,喝上一碗香软绵滑的热粥最能养胃怡人。山药能健脾补肺,莲子味甘甜,有补益脾胃,养心安神的作用,素有“脾果”之美誉。取山药、莲肉各10克,先行浸泡,100克梗米洗净后用油、盐腌好,上述三物以慢火熬成粥后调味食用。山药、莲子都很容易煮软,与梗米成粥后相得益彰,容易消化,特别适合胃口不佳的发育中的儿童。
吃点山楂当零食
与牛肉干、薯片和各式盐津食品相比,山楂酸甜可口,能开胃助消化,更适合作为孩子们偶尔消遣的零食。因此,适当吃些山楂及山楂制品,能促进胃液分泌,有消油腻,化内积,敛阴开胃的功效,可增加小儿食欲,帮助消化。但山楂片制过含有较多的糖分,不能长期和过量食用。
调味佐料巧用陈皮
陈皮对治疗脾胃气滞所引起的消化不良、脘腹胀满有较好的疗效,家长在烹饪时巧用陈皮不但可驱腥提味,而且能理气调中,健脾导滞,可起到很好的食疗作用。譬如,陈皮焖鸭、陈皮蒸鱼、陈皮香鸡、红烧陈皮骨等都加入了陈皮作为制作原料。
揉脐摩腹助消化
小儿不知节食,遇到喜欢的食物容易控制不住自己,吃得小肚子都撑圆了。此时,妈妈可让孩子躺下,以中指指腹或掌根揉按肚脐部位;也可以四指指腹放在小儿腹部,动作轻柔地作圆周运动,以促进肠蠕动,帮助孩子消化。
家中常备保和丸
小儿脾胃虚弱,胃常有积食,因而出现厌食、胃部饱胀、口臭便臭等消化问题。春节期间,家有儿女的父母应常备一些中成药,包括保和丸、参苓白术散、香砂养胃丸、黄芪建中汤、归脾丸等,都是很好的脾胃调理之剂。如果肉食、油腻之品进食过多,以致脘满腹胀,大便臭秽,可服用保和丸健胃消食;若脾虚便溏,食少乏力,可服参苓白术散以益气健脾;如不思饮食,呕吐泛酸,香砂养胃丸则可温中理气和胃。小儿食积到一定程度时应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家长可根据孩子的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六、小儿腹痛家长应该怎么“揉”?
腹痛,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吃饱后或正玩得高兴时,突然会说自己肚子痛。有的小朋友会用手捂着肚子或要求妈妈给他揉肚子,有的痛得蹲在地上哭喊呼叫。当家长慌忙带孩子去医院时,孩子自己过一会却好了。如此周而复始的折腾,给家长造成很大的困扰。那么,孩子腹痛时,家长应该如何处置?
临床上只有很小部分小儿腹痛属于器质性病变,家长可发现到这部分患儿的腹壁硬,全腹疼痛,甚至孩子根本不让碰触腹部。器质性腹痛可见于急性阑尾炎、肠套叠、肠虫症等急性病变,器质性腹痛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常不能自动缓解,家长不要自行处理,应尽快送医院。而大部分小儿的腹痛多是功能性的,且经常发生,家长可以简单地辩证施“揉”,迅速有效地缓解小儿腹痛。
小儿腹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因喂养不当导致孩子食积或受寒而发生腹胀、腹痛。当小儿发生腹痛时,家长可根据孩子的饮食史、天气变化情况以及腹痛是否喜温喜按等特点,判断孩子的腹痛是属于消化不良引起的食积还是感受风寒导致的虚寒腹痛,然后再对证予以手法治疗:
1、食积腹痛
这类患儿常常有乳食不节,脾胃受损的病史;有的孩子比较偏食,肉类吃得多,蔬菜吃得少,使肠蠕动减慢,结肠内积粪块激惹近端肠壁肌肉,会引起强力收缩造成结肠内高压,引起腹痛。常见症状有腹胀腹痛,嗳气吞酸,不思饮食,大便臭秽或秘结。
操作手法:
家长让孩子平躺,以四指或全手轻贴小儿腹部,以痛点或食积部位为圆心顺时针给孩子进行摩腹,动作要轻柔;也可重点揉按中脘、丹田、天枢、足三里。如果孩子腹痛较甚,可以施以“拿肚角”。肚角是止腹痛的要穴,位于脐下2寸,旁开2寸大筋,家长可以用拇、食、中三指拿起肚角深处的皮肤,然后弹放,本法刺激较强,拿3~5次即可,止腹痛效果较好。如果患儿大便秘结不通,可采用推下七节骨手法,七节骨自第2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家长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腹向下直推,推50次左右。
2、虚寒腹痛
患儿多有进食生冷食物或感受风寒的病史,察之见有脸色恍白,四肢不温,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大便清溏或完谷不化,腹部喜温喜按。
操作手法:
以温中健脾为治则,常用推三关、补脾经的擦肾俞。所谓推三关,就是家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小儿拇指桡侧推向肘部,一般推200次左右,以小儿手臂微微发红为宜。补脾经就是将小儿
拇指微屈,家长用右手拇指从小儿拇指桡侧自指尖推向指根,推100~300次左右。擦肾俞时,家长用掌侧大鱼际附着于肾俞穴处,上下来回擦动,以热为度,肾俞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禤影妍)
七、如何让1岁多的孩子蹿个?
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有两个生长高峰时期,一是婴儿期,另一个就是青春发育期。婴儿期是指0~2岁,这个阶段生长速度最快,也最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有研究表明,儿童2岁时的身高与其成年身高的相关性为80%,因此,要让孩子“高人一等”,就别让孩子在生长的快速期掉队,否则追赶起来相当困难,要让1岁多的孩子蹿个,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1、保证充足睡眠。促进人体长高的激素――生长激素,在睡眠状态下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分泌量的3倍左右,所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孩子长高。1岁的幼儿每天需要12~14小时的睡眠,家长应创造条件让孩子睡得好。
2、注意补充营养。充足的营养是指每天要摄入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无机盐和水。1岁多的孩子已懂得分辨滋味,家长要注意粗细搭配、荤素搭配,让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吃垃圾食品。此外,还要注意为小儿补充锌、铁、钙、各种维生素、纤维素,满足骨头生长的需要。目前是秋冬季节,中医认为“冬主藏”,是一年当中脾胃吸收、消化能力最好的季节,小儿营养供应充足,可为来年春夏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储备。
3、积极防病治病。各种急慢性疾病对小儿生长有一定的影响,经常患病的孩子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医学上称为病理性矮小。因此,家长要注重孩子日常保健,小儿体格健壮,生病少,有病及时治疗,勿让疾病拖了孩子长高的后腿。
4、多运动多晒太阳。让孩子积极户外活动,充分享受温暖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冬季的太阳很柔和,每天让孩子在户外活动小时以上,如踢踢小皮球,蹦蹦高,接受阳光“激素”的爱抚,对儿童长高十分有利
八、小儿厌食的家庭推拿疗法
孩子的“厌食”,除了依靠一些药物来帮助消化开胃外,家庭中可用推拿手法来增加孩子的食欲。首先准备好推拿所需的物品,取一张小桌子和茶几,上面铺上毯子,准备一些滑石粉和痱子粉(为的是推拿时不会损伤小儿的皮肤)。让小孩排去小便,推拿一般在饭前进行,因为饭后推拿会引起小儿呕吐。每日1次,每7天为1疗程。具体方法如下:
1.让小儿仰卧,成人的右手食指、中指并拢,沾上滑石粉,两手指按在小儿肚脐上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2.成人用手掌心沾上滑石粉,沿着小儿的腹部,满腹顺时针方向按摩100下。
3.让小儿反过来,趴在桌上,在小儿的屁股沟顶端(此为针灸的穴位“下七节”),成人用大拇指沾上粉,往屁股下方推50下。(注意:如果是腹泻的小儿,穴位要上推,也就是往脊背的方向推,穴位叫“上七节”)这种按摩的方法效果较好,简便易行,家长可以家中进行,不要因为孩子哭闹而随意中断。如果厌食严重的小儿,可以续推拿两个疗程。手法要适当,过轻或过重都不适宜。
九、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
“要得宝宝安,需得三分饥和寒”。这句名言出自明代医书《万密斋》,是宝宝日常保健的常识,意思是说要确保宝宝平安健康,就不能撑着和捂着孩子。后来演化为“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更加朗朗上口,广为人知,流传至今。
中医所讲的人体五脏中,宝宝天生三脏不足、两脏有余是指,脾常不足、肾常虚、肺常不足,心、肝两脏有余。宝宝脾胃运化功能不好,虽然需要水谷营养,却不能多吃,吃多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营养,却不能多吃,吃多后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孩子的衣服应根据季节变化来增减,因为他是纯阳之体,天生就具有火力,不需要捂着。而且宝宝活动能力强,容易出汗,尤其秋天本应锻炼孩子的耐寒能力,一捂反而容易上火生病。而五月初的北方,会有室外热室内冷的现象,建议在户外时给孩子少穿点,回到家再加件衣。另外,别给新生儿穿或用阳气偏热的新棉衣被褥。
孩子常患的疾病主要是感冒和肠胃问题,但是很多是由于吃的过多,积有内热,再受点风寒,就生病了。
孩子处于一种稍稍的欠缺状态,他身体的机能就会呈现一种向上状态,生机勃勃,反之,身体的机能就会倦怠。
反省过后决定这样做吃饭一日三餐之后尽量少吃零食,她不想吃了不再勉强。穿衣的时候比大人少一件,摸着小手温温稍微有点凉就正好了。
1 加强自身管理, 建设有特色的中医医院文化
1.1 在院内形成中医药文化价值理念, 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
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医院精神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的总和, 是医院全体员工信奉和遵守的共同观念[2]。医院领导充分认识医院的核心价值体系, 牢记“医乃仁术”、“大医精诚”的医训, 围绕中医药的中心工作, 把中医药文化建设置于医院管理和发展建设的长远规划中, 并列入院科两级目标管理, 以建立制度来约束和影响职工的行为文化。2009年制订并印发《职工手册》内有医院宗旨、医院精神、办院方向、医院核心制度、服务理念、院歌、院训、行为规范等, 充分发挥中医药文化对行为规范的主导作用, 并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各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的核心价值体系中, 如由职工谱写的一曲反映中医院50多年历史足迹、中医院人心声及古镇文化院歌人人会唱;医院把提高职业素质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每年邀请礼仪专家、法律专家来院为医务人员从着装、言语、行为规范、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培训, 从而提升医院的服务价值、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利用医院网络平台、学术讲座对医院文化进行宣传, 切实把中医经典、医德警言警句等富含中医哲学思想内容渗透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劳动竟赛, 如“庆红五月知识竞赛”、“正月十五闹元霄文艺晚会”、爬山比赛、乒乓球赛、篮球赛、“大合唱比赛”、“我爱中医院”征文等等, 不仅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也弘扬了中医院人爱岗敬业的精神风貌;利用媒体、报纸大力宣传中医名医名科及重点专科, 宣传其丰富的临床经验、科研成果、典型病例治愈方法等, 2011年医院名医介绍在余杭城乡导报连续特别报导, 并将几个中医特色优势非常突出的科室制作成宣传片, 在余杭电视台黄金时间滚动播出, 以专家的影响力来吸引患者, 促进专科的发展, 走出一条以名医带名科、以名科创名院之路。同时积极营造浓厚的中医药文化环境, 宣传中医药文化, 使更多的人认知和热爱中医药文化。在名医馆、医院大厅、各病房走廊张挂古代名医及医学名言图片、本院医学专家简介等主要宣传和介绍中医药的基础知识、本院的特色疗法和本院专家应用中医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方法。中药房和中医康复等特色诊疗专科融入传统元素, 如中药房候诊的厨窗内有常用的中药药材的识别和功效解说, 部分药材标本陈列, 中药房墙上悬挂着“大医精诚”及名药方介绍, 办公桌和操作台以古色古香的图案衬托等。医院应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戚戚相关的中医药知识、方法、观念, 力争使人们从中感受到中医药文化氛围, 接受中医药文化的陶冶[3,4,5]。为了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 保护民族瑰宝, 2006年5月, 余杭中医药发展陈列馆在我院隆重开馆, 这是全国首个县 (区) 级中医药陈列馆, 馆内展示了中医药理论如《本草纲目》等古书籍34册、明清年代的中药店药标 (翁长春药标) 、清代道光年间浙江名中医姚梦兰传人使用过的出诊箱及各种中医药工具等珍贵实物50余件, 以实物、图片、文字等形式, 生动地记载了余杭区中医药文化和学术发展的悠久历史.吸引国内外一批批中医药爱好者来馆参观。
1.2 发挥特色优势, 提高医院创新发展能力
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是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我院作为中医药技术力量比较集中, 并发挥着全区中医药龙头作用的区属中医院, 理所当然地承担着继承、发扬和创新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不断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的重任。多年来, 我院在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树立医院品牌形象等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6]。
1.2.1 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 彰显中医药特色
我院在几十年的历史沿革中, 积极挖掘本院秘方效方, 整理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 经过几代的传承与创新, 形成了三个传统中医特色专科:一是沈氏中医外科应用中医传统疗法, 内外并治, 疗效显著, 特别对疮疡治疗独具匠心。2008年该科两位医师在杭州市名中医学术继承师带徒中顺利出师, 为该科思想继承, 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沈氏中医外科已列入余杭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黄氏中医眼科至今已有280余年历史, 黄氏中医眼科遵循祖训, 以四诊八纲为理论基础, 采用内治和外治结合的辩证原则, 自制“青宁丸”, “明目蒺藜丸”, “坎离丸”, “本方丸”及八宝眼药等应用于临床取得满意疗效。三是施氏针灸以挑治小儿疳症而著称。施氏治疗原则为调中化滞, 割治小儿鱼际, 同时配合针灸中脘、天枢及中药辩证施治, 效果极佳。医院在积极扶持、宣传传统中医的同时建立健全中医“师带徒”制度, 由院内杭州市名中医负责带教1~2名经过选拔的优秀年轻中医人员, 学术继承人在跟师抄方整理老师经验同时积极撰写论文、申报科研课题, 使学术继承人不仅基本掌握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 基本达到指导老师的临床疗效和技能技艺水平, 还能按照中医药学术发展规律, 结合指导老师的学术经验, 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提出新的见解和新的观点, 从而培养学术继承人具有一定的临床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根据市场和老百姓对医疗保健的需求, 我院融中西医结合之长, 创出自己的医疗特色, 如密集银质针针刺加热疗法治疗慢性软组织损害引起的腰腿痛, 冬病夏治贴敷, 冬令滋补膏定制, 中药香囊发放, 平衡针应用等等。这些具有传统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 在为慢性病患者和亚健康人群医疗服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也为医院带来了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以特色优势创名科, 我院借助中医特色专科建设的平台, 以重点专科建设为龙头, 以名院、名科、名医为核心, 全力打造医院品牌形象, 如我院骨伤科、康复科被列入国家农村医疗机构中医特色专科建设项目, 肾病科、脾胃病科、脑病科为区重点专科, 在院内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人有专长”的局面, 一大批中青年中医人才迅速成为各学科的业务骨干, 走出了一条中医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2 弘扬中医药精粹, 促进医院人才培养
中医医院在为老百姓提供中医医疗服务同时, 肩负着继承发扬中医药学理论、培养现代中医药人才的重任。近几年, 我院以“中医立院、科教兴院、人才强院”为主题, 在抓内涵、树形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出台了适合自身院情的一系列中医药发展扶持相关政策, 如中医治疗率、中医单病种的激励措施;中医药科研、论文、举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加大奖励规定;外出学术交流和中医药人才培养进行专项政策倾斜等。在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方面, 实施“外引”、“内育”策略。采用聘请名老中医专家坐诊并带徒、引进学科带头人、招收中医院校毕业生等策略逐步强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同时注重医院内部高素质人才培养, 通过送上级医院进修、参加高学历教育、“西学中”班学习、外出继续医学教育及院内经常性的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 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如我院每月二次开展全院性青年医师沙龙活动和疑难病例讨论等, 在院内营造 “干中学”的学习氛围, 弘扬中医精神, 坚定中医信念, 积极创造条件, 从经费、设备、时间上保证和支持培养对象“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 努力培养一支德技双馨的中医人才队伍, 这样中医药事业才能做到“歧黄薪火, 代代相传”[7]。
2 多形式开展“三进”工作
2.1 利用各种载体, 宣传和推广中医药文化
国家希望中医药在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中发挥作用, 2010年提出了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三进工作, 使农村、社区、家庭都能方便地获得中医药医疗和保健服务, 城乡百姓享受到更多的中医名医、名科、名院的服务, 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为此我院借助各种载体加强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推广。2011年为做好“冬令膏方进补” 特色服务活动, 我院启动了系列专题宣传, 为人民群众宣传推广中医药养生预防保健康复知识, 深受老百姓欢迎与赞同。与余杭丽人广播合作, 在广场举办“又是一年冬令至, 广济桥边膏方香”宣传活动, 活动中我们选派了有丰富经验的专家与主持人同台主持节目, 向在场老百姓宣传膏方的作用、功效、用法、禁忌症等, 讲解如何签别中药真伪的相关知识, 并且派出资深名老中医为群众免费诊脉开出膏方处方。与余杭电视台合作, 在大众媒体节目中邀请名老中医访谈, 介绍中医院膏方的制作特色, 中药道地药材的贮藏和保管等内容[8]。与社区合作, 每年举办十多场中医药咨询与义诊活动, 为老百姓把脉、诊断疾病、体检、健康问答、中医保健等并同时对服用膏方人群建立个人档案, 来年体检, 作一比较, 对中医膏方的疗效作一科学性统计, 建立个人体检档案等。我院还在余杭区《城乡导报》上, 开设了“跟我学中医”栏目, 由我院杭州市、区级名中医进行主讲, 每周一期, 向老百姓传播中医药健康养生知识, 用词通俗易懂, 得到读者普遍关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大大增强了老百姓对中医药的兴趣与认可程度, 特别是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有了深刻的转变, 重视健康, 重视中医药保健以及采用中医药预防疾病等方面得到当地老百姓的广泛认同, 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实践中医药。
2.2 通过“三进”工程, 培养农村中医药人才
我院从2004年开始开展中医药“三进”工程, 为了有效宣传推广中医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 提高其在农村基层的使用率和知晓率, 建立中医药农村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长效机制, 我们进行了摸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我院主要做法一是及时制订了《医院中医药技术服务“三进”工程实施方案》, 成立了“三进”工作领导和宣传推广小组, 由分管领导重点抓, 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实行目标管理, 部门联动, 形成网络化管理模式。二是利用各种载体宣传如院报、通讯、院廊设置宣传栏;印制上千份宣传折页发放到全区基层医疗单位和老百姓手中等;三是举办培训班并深入全区各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进行操作示范、一对一实践指导、答疑, 督导推广, 大力培养基层中医药技术人才。四是每年对“三进”方案中每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估, 不断规范和优化技术推广的新模式, 保证各项推广技术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9]。此外我院免费接收社区、乡村医生到我院学习进修与培训, 选派有经验中医药专家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期坐诊与指导, 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点对点中医药技术服务支持等。通过这一系列“三进”工作措施落实, 既提高了农村医务人员的中医药技术服务能力, 又培养了一支当地的中医基层技术人员队伍并规范了医务人员的操作程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S].2009.
[2]杨赦.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高中医医院竞争力[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0, 18 (10) :881-882.
[3]唐自珍.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视觉效果设计[J].现代医院, 2011, 11 (4) :122-123.
[4]郭双莉.从中医院基本环境建设谈中医药文化氛围的营造[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8, 16 (7) :502-503.
[5]李丽, 李宏印.浅谈中医医院文化建设与新闻宣传[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1, 19 (9) :817-818.
[6]王穆兰, 陈学建, 张诗文.加强中医医院文化建设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7, 27 (1) :46-48.
[7]杨沛莲.从中医药文化视角看医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 18 (8) :683-684.
[8]朱水英, 马兆龙.中医院推进中医药“三进”工作的实践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 31 (2) :166-167.
中医养生概念(一)
中医养生,就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怡养心神,调摄情志、调剂生活等方法,从而达到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养生常识(二)
甩手治失眠
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人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症状。
具体方法:马步,十趾轻轻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缓缓上抬手臂至与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后。1次5―10分钟,1日2―3次。这套动作可以活动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络,因此能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升清降浊。
抖身治慢性病
抖一抖躯体,在气功中叫做“斗翎”,即仿效倦鸟栖枝,振羽翼、浑身颤动,用以去疾解乏。坚持“斗翎”练习,可改善血液循环,使心脑获得充足的血氧,促进胃肠蠕动,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
具体方法:挺胸直立,两足分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双腿微屈,躯体有节奏地左右颤抖,颤抖时尽量使臀部摆动,以牵动上身及两臂颤抖。全身放松,其速度由缓慢而逐渐加快,幅度以自我感觉胸肌振动为度,不宜用力过猛,以舒服为佳。时间3-5分钟,亦可适当延长。
揉腹治消化不良
对于消化不好的人来说,睡前或起床前揉揉“神阙穴”,也就是肚脐,可很好地帮助消化。
具体方法:平躺,全身放松,双手重叠,以肚脐为中心旋转按揉,男性宜顺时针由小圈到大圈,然后逆时针由大圈到小圈来按摩,女性则是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按摩时以感觉到胃肠的蠕动为标准。一般按摩后好好睡一觉,白天会感觉消化功能有所改善。但溃疡出血者禁揉腹,以免出血增多,加重病情。
每天下蹲可强肾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肾强则抵抗力强,下蹲动作可有效按摩命门,从而起到补肾的`作用。
具体方法:先松松腰,轻轻旋转一下腰部,然后做下蹲动作,同时挺直腰板。下蹲时将意念集中在腰部,腰部的命门处为肾之所在。
站起时意念则集中于头顶的百会穴处,感觉自己的头上有一根线提拉着,这样能保证身体挺拔。下蹲站起为1次,根据时间共做9或9的倍数次,每天也就花几分钟,最好早晨做这套补肾操,如果忘记了,中午前一定得补上。
饮食调养(三)
秋冬季节天气特点是干燥、寒冷,饮食宜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1、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豆类等食品,如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少食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2、注意补充水份,每日不少于-3000毫升。
3、冬季宜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禽蛋、猪肝、芝麻、黄豆、花生等。
4、冬天为增加御寒能力,其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时食欲增加,饮食过量,运动减少,热能消耗量少而致肥胖,需要多食低热量减肥食品。同时注意不要过量进补,否则有害无益。
5、适当用保健食品,可选择增健口服液和灵芝皇胶囊,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6、吃饭时不宜进食热汤热菜,已接近体温为宜。中国人常说趁热吃,但温度过高不利身体健康,科学发现,经常吞咽吞咽太热的食物容易引发食道癌,胃肠疾病等。
养生标语(四)
1、把健康留住,让美丽延续。
2、百年养生 一品逸境。
3、不让岁月流逝,康乐给你健康快乐。
4、传递健康身体,品味高档人生。
5、多彩人生,康乐养生。
6、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7、放松心情,收获健康。
8、好人健康,恶人命短。
9、祸从口出,病由心生。
抓机遇,促发展,促进西充中医事业跨越发展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发展,不断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服务百姓,奉献人民,努力为健康护航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加快中医事业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医院,共建健康和谐西充
以精谌技术为基础,以优质服务为载体,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热烈祝贺西充县中医医院整体搬迁工程顺利完工
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广博慈爱,追求卓越厚德行医,医患共济
传承创新厚德奉献
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建设西充县中医医院新形象
热烈欢迎各级领导、兄弟单位来我院指导工作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努力提高全县人民健康水平
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 扶持中医事业发展,提高中医服务能力(水平)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医疗慈善事业是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要内容
遵循中医发展规律,保持和发展中医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 丰富和发展中医理论与实践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坚强保障
杏林一脉传千古中医中药贯古今
中医药需要社会支持,社会需要中医药服务
中医发展上水平,人民生活得实惠
发挥中医特色优势,提高全民健康素质
推广中医养生,呵护百姓安康
弘扬国粹,惠泽民众
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发展中医药卫生事业
中医药惠及百姓,全社会共促和谐
传承祖国医学,造福人类健康
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和辖区全体乡村医生学习宣传《中医药法》,积极贯彻落实省、市全面宣传《中医药法》有关精神。
学习中,这些单位的主要领导对《中医药法》进行详细解读,要求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严格遵守、积极广泛宣传《中医药法》。通过学习掌握《中医药法》的具体规定,正确理解所有条款,落实好《中医药法》的法定义务和责任,严格遵守执行,提高中医药事业依法执业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中医药工作走上医药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道路。
截止6月18日,共500余人学习了《中医药法》。近期,宁化县其他各医疗卫生单位也将通过专题学习、义诊咨询、知识问答、入村入户、进校园宣传等活动形式,运用“卫计新风”电视专栏、微信群、QQ群、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媒体进行宣传,提高全社会对《中医药法》的关注度和知晓度。
一、加强中医传统文化的熏陶, 注重中医理论的继承与中医思维的建立
1. 重视中医传统文化的学习
中医理论源于中国特殊的文化母体—中国古代文化哲学, 其许多概念、论断是从古代文化哲学中直接移植过来的, 其中受儒家、道家和佛家思想影响最大。儒家主张修身养性, 老子提出“道法自然”, 佛家提倡静虑禅定、养心炼性、恪守戒律。这些主张对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已经成为中医养生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国文化和中医理论博大精深, 要掌握并向世界推广中医理论, 就要不断培养中医学生的中国文化素养, 引导学生从哲学的高度确立平衡自我、顺应自然、协调内外环境机制的养生理念。古代的医家皆为养生家, 他们以中国古代文化哲学为理论基础, 结合自身的养生和医疗实践来理解和阐述人的生理、病理现象和规律。因此只有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 才能尽可能准确地解读中医理论, 引导学生掌握中医理论的精髓, 否则, 中医的发展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加强中医理论的学习继承
要学懂中医理论应更加关注与中医理论产生密切相关的经验事实、规律及其思维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 教学内容要力求简明易懂, 重视对中医经典内涵的理解。《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医学道理要“令可传于后世, 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 久而不绝, 易用难忘, 为之经纪”。要能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透彻解读中医理论, 令复杂的理论简单化。运用中医理论研究揭示人体结构与功能、生理和病理现象的微妙变化, 以及中药、针灸、推拿等养生医疗方法的作用机制, 便于中医理论在养生和医疗实践中的普及和灵活运用。通过对中医理论内涵实质的把握, 学会整合所学中医理论和中医方法, 并将其运用到认识具体的疾病上, 提出切实有效的中医调养方法。
3. 关注中医思维的建立
中医的思维特色是源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念、意象思维、黑箱推理以及恒动观等来构建中医理论体系。如把人体难以观察到的经络比喻成自然界的河流, 通过了解水流的特性认知经络中气血运行的规律, 以利于对经络的理解和把握, 此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及医疗实践中。要学好中医经典, 继承中医理论, 不但要学好中国传统文化,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完整的中医思维。
以整体观念为代表的中医思维方法对于人类生命过程的全面研究, 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现代医学发展到今天对疾病的认识方式与中医的整体思维观更为接近。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反复证明, 人体自然衰老和各种患病率显著增高的根本原因是人体的生理、心理与外界环境失去平衡所致。因此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 取代了原有的生物医学模式, 医学的发展终于认识到疾病不是单一因果关系链的结果, 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复合物, 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治疗时应充分考虑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并据此探索出更全面、有效的疾病防治方法, 此种思维方式与传统中医医疗保健所倡导的整体观念十分一致。
二、加强中医养生学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中医养生学由于深受古代哲学儒释道思想的影响, 重在养生理念的传播, 以往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所以在培养措施上, 在加强中医理论学习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从专业化的角度培养中医养生人才。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授课内容的实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 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 结合当前养生的热点问题, 以学生广为关注的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养生方法为教学侧重点,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学到更多切实可行的养生方法。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加大课堂实践教学比例,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调动学生积极性。古为今用, 西为中用, 运用中医养生理论解决当今现实健康保健问题。设立与中医养生学密切相关的特色实训室, 加大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 成立中医传统功法实训室, 练习五脏及经络传统养生功法, 逐步建立音乐养生实训室、中医饮食药膳及膏方制剂实训室等, 不断完善中医养生的实践教学, 在实践中完善教学设置。
三、指导学生课外学习, 提倡多样化考核方式
为了解决养生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有限, 学习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精心挑选出经典养生书籍, 推荐给学生作为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要读什么、如何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掌握更多的养生学精髓。
中医养生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 应该采用多种方式的考核。传统的闭卷笔试, 有助于加强知识的机械记忆, 但约束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因此, 除了传统笔试考核方式以外, 还可采用查阅本学科资料写心得体会、精读相关原著后写读书笔记、撰写本学科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 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驾驭和综合运用能力, 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深入化、实践化。
四、注重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从大学生亚健康调查表的统计结果来看, 大学生人群中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作为从事中医养生学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 在传授相关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 有责任对大学生加强养生保健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让他们学会科学地生活和学习, 努力做到有规律的身体锻炼、均衡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 注重自我心理调节, 使其在短短几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 能够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 并身体力行, 为今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 中医养生目前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 应将中医养生学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 为其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 以市场为导向, 积极对中医养生学的教学进行合理改革, 有的放矢地培养社会急需的中医养生专业人才, 发扬光大传统的中医养生学。
摘要:强调中医养生学的教学改革应注重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播以及中医理论的继承与中医思维的建立, 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有的放矢地进行中医养生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医养生学,教学改革,中医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和中浚, 梁海涛.加强中医养生特色研究提升研究水平[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9, 27 (4) :683-684.
【中医宣传】推荐阅读:
中医知识宣传资料07-26
中医养生宣传策划文案11-01
中医科专科特色宣传栏06-26
县中医医院新闻宣传工作制度09-25
中医助理执业医师中医诊断试题六07-05
中医院中医药健康管理培训试题09-23
2018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外科学考试大纲10-05
中医临床病案06-11
中医的书籍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