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英语大纲(精选8篇)
课程编号:00001701
课程中文名称:工程管理专业英语
课程英文名称:Professional English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总学时:48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学分:3
适用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能掌握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术语,又能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与笔译专业英语文献的能力,并了解国外工程管理领域最新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还能够开拓其专业视野,为日后从事相关的工程管理工作和理论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掌握工程管理专业英语所要求的知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1.教学内容:The Owner’s Perspective
2.基本要求
(1)The Project Life Cycle(重点)
(2)Major Types of Construction
3.学时分配:4学时
第二章
1.教学内容:Organizing for Project Management
2.基本要求
(1)What is Project Management?
(2)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3.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三章
1.教学内容: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2.基本要求
(1)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s an Integrated System(重点)
(2)Design Methodology
3.学时分配:学时
第四章
1.教学内容:Worker, Material and Equipment Utilization
2.基本要求
(1)Factors Affecting Job-Site Productivity
(2)Material Procurement and Delivery
3.学时分配:学时
第五章
1.教学内容:Cost Estimation
2.基本要求
(1)Approaches to Cost Estimation
(2)Types of Construction Cost Estimates
3.学时分配:学时
第六章
1.教学内容:Economic Evaluation of Facility Investments
2.基本要求
(1)Basic Concepts of Economic Evaluation
(2)Investment Profit Measures(重点难点)
3.学时分配:学时
第七章
1.教学内容:Financing of Constructed Facilities
2.基本要求
(1)The Financing Problem
(2)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for Facility Financing
3.学时分配:学时
第八章
1.教学内容:Construction Pricing and Contracting
2.基本要求
(1)Pricing for Constructed Facilities
(2)Contract Provisions for Risk Allocation
3.学时分配:学时
第九章
1.教学内容:Construction Planning
2.基本要求
(1)Basic Concep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Plans
(2)Choice of Technology and Construction Method(重点难点)
3.学时分配:学时
第十章
1.教学内容:Fundamental Scheduling Procedures
2.基本要求
(1)Relevance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s
(2)The Critical Path Method
3.学时分配:学时
第十一章
1.教学内容:Advanced Scheduling Techniques
2.基本要求Scheduling with Uncertain Durations
3.学时分配:学时
第十二章
1.教学内容:Cost Control, Monitoring and Accounting
2.基本要求The Cost Control Problem
3.学时分配:学时
第十三章
1.教学内容:Quality Control and Safety During Construction
2.基本要求Quality and Safety Concerns in Construction
3.学时分配:学时
第十四章
1.教学内容:Organization and Use of Project Information
2.基本要求Types ofProjectInformation
3.学时分配:2学时
三、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为达到使学生了解药事与经济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目的, 药事管理学是本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药事管理学是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药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等药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形成的药学类边缘学科[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可使学生了解药事活动的主要环节、内容及其基本规律, 掌握我国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和基本政策, 熟悉药事管理体制及组织机构, 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能力, 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 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但药事管理学尚无针对高职中药专业的教学大纲, 如果任课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测试形式等把握不准, 势必会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为此, 笔者对编写高职中药专业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进行了初探, 以期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
1 教学大纲编写及教材选编原则
教学大纲是人们赋予教育教学各种功能时规定的最低要求, 是评价教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依据, 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时必须遵循的纲要性文件, 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价值取向[3], 是对具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表述和规定的文件[4]。结合药事管理学教学实践, 编制高职中药专业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1 大纲指导性原则
新编写的教学大纲要对高职中药专业药事管理学教学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测试方式等方面对药事管理学课程进行具体规定, 能指导授课达到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药事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学习药事管理学的基础知识, 培养运用药事管理学理论解决药学实践问题的基本技能。
1.2 教学实用性原则
编写教学大纲时要注意体现高职中药专业特色, 强调授课知识的实用性。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到北京康仁堂药业工作, 从事中药相关药品生产、销售、库管工作, 因此, 在教学大纲编写中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强调“中药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流通管理”内容, 以便任课教师能在大纲的指导下规范地、高质量地完成高职中药专业的教学任务。
1.3 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要到北京康仁堂药业工作, 在编写教学大纲之前, 与康仁堂相关人员咨询公司希望学生掌握的药事管理学知识, 主要是熟悉GMP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SP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和药品流通管理知识, 了解新药研究管理知识。因此, 在编写教学大纲时, 应减少新药研究管理知识的授课, 以期学生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
2 高职中药专业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
以下是我们拟订的北京中医药大学高职中药专业药事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大纲。
2.1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高职中药专业专科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应使学生掌握现代药学实践中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原理, 熟悉我国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及管理规范, 了解国内外药事管理组织体系及其管理机制, 培养学生运用药事管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共36个学时。
2.2 教学内容与要求
(1) 第一章绪论 (2学时) 。
掌握药品、药品标准、假药、劣药、执业药师等的定义及相关内容;熟悉药事管理学课程与药事管理学学科的区别以及药事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方向、学科性质;了解药事管理学研究方法、药事管理及药事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沿革及发展趋势。
(2) 第二章药事管理组织体系与职能 (3学时) 。
掌握药品监督管理体系内行政监督部门与技术监督部门的基本职能, 药品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熟悉药学事业性机构及药学实践单位的基本管理内容;了解国外药事管理体系的相关知识。
(3) 第三章国家药物政策与管理制度 (3学时) 。
掌握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概念、药品分类管理的基本知识及其相关规定;熟悉国家药品储备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国家基本药物政策、医疗保障、基本医疗保险用药政策、国家药品储备制度现状以及国际基本药物制度概况。
(4) 第四章药事管理法律体系 (2学时) 。
掌握国家药事管理法律体系及药品标准管理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熟悉我国药事管理法律体系及内容;了解国外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
(5) 第五章中药管理 (3学时) 。
掌握国家对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的原则及其管理办法, GAP对中药材生产的基本要求;熟悉GAP认证的基本流程, 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 中药品种保护政策;了解中药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及中药现代化与规范化管理的关系, 野生药材资源现状。
(6) 第六章特殊药品的管理 (3学时) 。
掌握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的定义及其研制、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要点;熟悉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理情况。
(7) 第七章药包材、药品标识物、商标与广告管理 (2学时) 。
掌握药包材与药品标识物的管理要点及相关法规;熟悉药品商标管理的管理要点及相关法规;了解药品广告管理的管理要点及相关法规。
(8) 第八章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上市后再评价 (2学时) 。
掌握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临床表现及其与药品不良事件的区别,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职责, 药品上市后再评价的实施;熟悉药品召回与淘汰的管理方法;了解国外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的方法。
(9) 第九章新药研究管理 (2学时) 。
掌握GLP、GCP对药物研究的基本管理要点、药品知识产权管理基本知识;熟悉GLP、GCP认证管理的基本要求;了解知识产权保护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
(10) 第十章药品注册管理 (3学时) 。
掌握药品注册管理要点及药品批准文号、注册证号的管理规定;熟悉新药注册、药品补充申请及药品再注册、非处方药注册管理内容;了解药品注册现场核查的相关知识。
(11) 第十一章药品生产质量管理 (4学时) 。
掌握GMP对药品生产企业各方面的要求, GMP认证管理的要点, 《药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要求;熟悉药品委托生产管理;了解实施GMP的重要意义和国外药品生产管理概况。
(12) 第十二章药品流通质量管理 (4学时) 。
掌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原则和术语, 药品经营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前提条件, GSP对药品经营企业的要求, GSP认证管理要点,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部门及其职责;熟悉药品经营过程中的监督管理及对药品销售人员的监督管理, 中药的经营管理;了解实施GSP的重要意义, 药品互联网服务管理。
(13) 第十三章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3学时) 。
掌握医疗机构内部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学部门的组成及其基本职能, 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要点, 临床药学管理的基本内容;熟悉医疗机构药品的供应管理, 医疗机构调剂业务与处方管理;了解临床合理用药管理。
2.3 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 以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为主, 结合课堂提问、课堂测试、课后作业等方法进行教学。应致力于加强对药事管理与法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讲授, 让学生了解药事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注意结合药事管理中的实际情况, 锻炼学生运用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分析药学实践活动, 以奠定实际工作基础。
2.4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期中测试, 期末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期中测试占30%, 期末考试占70%。
2.5 教材
教材选自孟锐主编的《药事管理学》, 由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3 结语
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 药事管理学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结合高职中药专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不能一味照搬药事管理学本科教学大纲。同时, 在当前的教育以及专业建设发展的情况下, 结合企业对学生专业知识的需求, 吸取其他院校药事管理学教学经验, 编写突出高职中药专业特色的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
摘要:药事管理学是高职中药专业的必修课程, 但尚无针对该专业的教学大纲。对编写高职中药专业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进行初探, 以期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职,中药专业,药事管理学,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张一芳.浅谈高职药事管理学课程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1) :146-147.
[2]孟锐.药事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2.
[3]杨金玲, 公维磊, 王长芹, 等.卫生检验专业新教学大纲的研制[J].西北医学教育, 2015, 26 (6) :952-954.
摘 要: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人社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21种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笔者曾参与了新《电气自动化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写与审定工作,本文就电工类教学大纲修改的指导思想、特点以及使用建议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教学大纲
一、教学大纲修改的指导思想
1.进一步适应国家社会对技能人才的实际需求
随着国家科技经济结构的转型,社会及企业对劳动者的全面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本次修订,以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人才为努力方向,充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保文化课的开设时数,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以突出技能训练、强化技能训练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立足于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水平,注重增加四新技术的内容,淘汰落后的技术、设备及工艺。
2.与国家职业标准相适应
为适应新的国家职业标准,需要对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大纲进行修订,使新的教学大纲既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又侧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新的教学大纲超前于国家职业标准,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还兼顾了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教学大纲的修改基本思路是:涵盖国家标准,不唯国家标准,超前国家标准。
3.与国家技工院校专业开设目录相适应
教学大纲的所开设课程,要符合国家技工院校专业开设目录(2013),包括文化课、通用专业课和专业课。
4.教学大纲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适用性
原版的教学大纲使用已经多年,除了一体化课标以外,适应于实际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滞后,急需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因此,新的教学大纲应使其达到“三适应”:内容与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接受能力相适应;与学校资源和教师的水平基本相适应;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
5.充分体现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成果
几年来,技工院校都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如模块化、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行为引导教学法,特别是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试行与推广,取得了一大批可圈可点的教学成果,作为这次新的教学大纲的修订,充分考虑了这个因素,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成果,并且结合各地教学的实际,在相当一部分专业课程上进行了改革。
6.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是技工院校的纲领性文件,对办学方向起着指导性作用,反映当今我国技工院校的教学要求;教学计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充分考虑了几种不同学制的教学实施方案,给出了教学建议计划表。
二、新大纲的几个特点
1.教学大纲的形式新颖
新颁布的教学大纲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技能训练(实训)属于专业课。
2.师资配备的要求
关于师资的配备以往的教学大纲中是不体现的,这是新大纲的亮点之一。给技工院校特别是电专业教师的从业岗位资格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如学历、职业资格以及职称要求等。
3.场地设备的要求
新的教学大纲对场地及设备的配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也是新大纲的亮点之一。包括理论教室、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场地)及具体的实训设备,为确保教学硬件设施的完备,也为今后教学质量的评估提出了量化要求。
另外,大纲对教学组织形式和职业素养培养提出了建议。
三、如何使用好新的教学大纲
1.与一体化教学的关系
一体化教学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形式,而这次教学大纲是源于传统教材,特别是理实间周教学形式的安排,都是技工教育的教学手段,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
即采用一体化教学的学校,可以不采用本次修改的新教学大纲,应采用一体化的课程标准;部分采用一体化教学的学校,可参考本次的教学大纲,结合学校实际安排教学计划;采用理实间周的学校,应按照新教学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2.与职业技能鉴定的关系
本次教学计划和大纲中明确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维修电工),在教学计划中为技能鉴定安排了时间(1~4周)。 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1)鉴定社会化问题;
(2)鉴定与技校教学的体制关系;
(3)鉴定是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4)教材与鉴定内容部分脱节的矛盾。
3.合理安排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给出的是建议性计划,各学校根据所在地区、行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校企合作的需要,可对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调整量不应超过总学时的30%。课程设置方面,除选修课可根据地方和专业特色进行增补和替换外,其他课程原则上应按照前述课程设置要求开设;教学内容方面,可依据《公共课课程标准》《电工类通用专业课教学大纲》及各专业方向课课程教学大纲,参考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Survey Specialty English
一、课程性质
㈠、教学对象:工程测量专业三年级学生 ㈡、建议学时、学分:24学时 ㈢、开课学期:三年级上学期
二、课程内容、培养目标
㈣、课程内容
《测绘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是为了使学生在基础英语学习和测绘专业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和提高对专业科技英语的阅读能力和使用能力,特别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测绘学科范畴之内的基本词汇,习惯用法,能够阅读一些简单的测绘科技文献、测绘专业英文书籍、测绘仪器使用说明书,具备一定的测绘专业科技英语的阅读能力、翻译能力及写作能力。
㈤、培养目标
本课程培养目标:
1. 掌握各门测绘学科中常见的专业术语、习惯用法
2. 掌握各种测量仪器、设备的名称、部件、结构等的英文写法
3. 学习一些选自近年来的英文测量教材,包括:误差理论和平差基础、普通测量、大地测量、矿山测量等
4. 能够阅读一些国际测绘学会会议或期刊上发表的介绍国外测绘理论与科研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论文
5. 能独立写作比较简单的测绘小作文 6. 掌握专业词汇1000个,其中常见词300个
7. 完本课程后能达到掌握3000个词汇,科技英文阅读速度每分钟50-80个单词
五、教学大纲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4学时)
测绘学科各门分支学科:
survey
n.测量,测量学
geodetic
a.测地学的,大地测量学的 topographic a.地形测量学的,地志的 topographical surveying 地形测量 photogrammetry
n.摄影测量学
remote sensing 遥感
hydrographic a.(水文)地理的,水道测量的hydrography
n.水文学,水道测量的 cadastral
a.地籍的 property n.地产 ocean ographic
a.海洋(学)的seismology
n.地震学 photogrammetry
n.摄影测量学
remote sensing 遥感 hydrographic a.(水文)地理的,水道测量的cadastral
a.地籍的 property n.地产 ocean ographic
a.海洋(学)的seismology
n.地震学 cartography
n.制图学,绘图法
digitalization n.数字化
与测绘学科有交叉关联的一些学科:
mathematical a.数学的calculus
n.微积分学、计算法 analytic geometry 解析几何
thermal physics 热力物理学 electrostatics
n.静电学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数理统计学 electrodynamics n.电动力学
quanta n.量子学 navigation n.导航,航海术,航空
国外测绘机构名称:
MQB(Mining Qualifications board)
(英国)采矿资格审查委员会
BTEC(Business and Technician Education Council)商业与技术人员教育理事会 RICS(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s)皇家特许测量工程师学会 NCB(National Coal Board)国家煤炭局 OS(Ordnance Survey)(美国)陆军测量局
backsight
后视
foresight
前视 plus sight
正视
minus sight
负视
a single set-up 一次安置 set up the instrument 安置仪器 strike v.& n.照射,瞄准 properly ad.严格地,彻底地,恰当地 in adjustment 校正好的 clamp n.& v.制动,夹紧 coincide v.重合 devert v.使转向,转换 shift v.变换,平移 slip v.& n.滑动,滑脱 signal v.发信号,打手势 n.信号,标志
rodman 司尺员 levelman 水准观测者
rod-reading 水准尺读数 inversely ad.相反地,逆向地 least count 最小读数 method of repetition 复测法 reconnaissance n.勘测,踏勘,选点
pacing n.步测
第三章 测绘仪器结构部件专业词汇(6学时)
instrument n.仪器 transit n.经纬仪 ad.旋转 theodolite n.(精密光学)经纬仪 verner transit 游标经纬仪 level n.水准仪,水准器v.整平,使成水平gyro-theodolite 陀螺经纬仪
bulls-eye bubble 圆水准器,圆气泡 plate bubble 水准管 dumpy level 定镜水准仪 tilting level 微倾水准仪 self-leveling level 自动安平水准仪 automatic level 自动安平水准仪 construction level 工程水准仪 architect′s level 建筑工程水准仪 hand level 手持水准仪 engineer′s transit 工程经纬仪 compensator n.补偿器 plane table平板仪 foot plate 尺垫,底盘,脚踏板 turning point 转点 mount v.安装,固定 telescope n.望远镜 level bar 水平尺,水准仪望远镜支架 bar n.竿,尺
第四章
测量数据处理中的词汇(4学时)
minute n.分 second n.秒
error n.误差 inadvertent error 偶然误差 s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差 tolerance n.限差 closure n.闭合差
close tolerance 限差,允许闭合差 offset n.& v.偏移,偏差,支距 deviation n.偏差 local deviation 测站偏差
angular value 角值 average n.平均,平均数v.求平均 accurate a.精密的,准确的 accuracy n.准(确)度,精度 precision n.& a.精度,精密(的)precise a.精密的,精确的,严谨的 sensitive a.灵敏的,敏感的 sensitivity n.灵敏度,敏感性 extant n.范围,程度,大小,量值 definite a.明确的,限定的 curvature n.曲率,曲度 curve n.曲线 spherical a.球的 circular a.圆的 measurement n.观测,观测成果 correction n.改正数
centesimal a.百分度 ppm(parts per million)百万分之几
第五章
电子测量仪器中常见的英文符号
(4学时)HR(horizontal right)水平角右角 HL(horizontal left)水平角左角 H.ANG(horizontal angle)水平角 V.ANG(vertical angle)竖直角 HD(horizontal distance)水平距离 SD(slant distance)倾斜距离 VD(vertical distance)高差 ANG(angle)角度 DIST(distance)距离 coord 坐标
N(northern coord)北向坐标(X坐标)E(eastern coord)东向坐标(Y坐标)Z(zenith coord)天顶坐标(高程H)H(height)高程 CLR(clear)清除 ESC(escape)退出 ENT(enter)回车 MENU 菜单
BS# 后视点点号 FS# 前视点点号 config 配置 confirm 证实,确认 data transfer 数据传输 initialize 初始化 baud rate 波特率(传输速度)signal 信号
prism 棱镜 tilt sensor 倾斜补偿传感器 symbol mark 符号标志 tilt over 仪器倾斜超出补偿范围 memory error 存储错误 memory poor 内存不足 failed initialize 初始化失败 limit over 超限 测绘仪器生产厂家:
Kern 瑞士克恩
Leica 瑞士徕卡 Wild 瑞士威尔特
Topcon 日本拓普康 Pentax 日本宾得 Nikon 日本尼康 Sokkia 日本索佳
Geotronics瑞典捷创力 Zeiss 德国蔡司
Trimble 美国天宝
Ashtech 美国阿什泰克 Magellan美国麦哲伦
六、推荐使用教材
《测绘专业英语》
朱家钰 蒋芷华 马金凯 马振利 孙绪义 林敬
编,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0年5月第一版
七、主要参考书目
《测绘专业英语》
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
八、考试考核
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提问、出勤情况。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英语的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进一步扩大知识面,重点应放在培养英语综合技能,充实文化知识,提高交际能力上。”同时,《大纲》也指出,“大纲的执行情况主要通过统一测试进行检查。”“测试和评分应力求尽快达到标准化和电脑化,使其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行性。”
根据《大纲》中的上述规定,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规定了以下原则及考试内容: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的目的是检查大纲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大纲所规定的八级水严所要达到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藉以促进大纲的进一步贯彻,提高教学质量。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一种测试应试者单项和综合语言能力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包括大纲所规定的听、读、写、译四个方面的.技能。由于大规模口试的条件目前尚不具备,所以有关“说”的技能暂缓测试。
三、考试时间与命题:
英语专业八级考试于每年3月份举行。由英语专业学生八级考试命题小组负责命题与实施。
四、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六个部分:听力理解,校对与改错,阅读理解,人文知识、翻译,写作。整个开始需要时间185分钟。
I、听力理解(PartI:Listening Comprehension) 测试要求:
(a)能听懂交际场合中各种英语会话和讲话。
(b)能听懂VOA或BBC、CNN等国外传媒的节目中有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专题报道。
(c)能听懂有关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语言文学、科普方面的一般讲座及讲座后的答问。
(d)时间25分钟。
题型:
听力理解部分采用填空题和多向选择题,包括三个项目:SectionA,SectionB,SectionC,共20题。
SectionA:Mini-lecture由900个单词的讲座和一项填空人物组成,要求边听边做笔记,然后完成填空人物。答题时间10分钟。本部分共10题。
SectionB:Conversation & Interview约800个单词的会话组成,之后,有5道多选题。
SectionC:NewsBroadcast若干新闻报道后,会有5道多选题。
注意:Section B&C的每一道题目后面有10秒的间隙,选一最佳答案。录音速度为每分钟约为150个单词。
念一遍!!!
Ⅱ、阅读理解(PartII:ReadingComprehension) 测试要求:
(a)能读懂一般英美报刊杂志上的社论、政治和书评,既能理解其主旨和大意,又能分辨出其中的事实与细节。
(b)能读懂一般历史传记及文学作品,既能理解其字面意义又能理解其隐含意义。
(c)能分析上述题材的文章的思想观点,通篇布局,语言技巧及修辞手法。
(D)能够在阅读中调整自己的阅读速度。
(E)考试时间30分钟
题型:
采用多项选择题,选一最佳答案,数篇材料组成。含3,000个单词。每篇材料后面有若干小题。共20题。
速度:约150个单词/分钟。
选材:A)题材广泛,社会、文化、科技、经济、日常知识,人物传记B)体裁:记叙文、说明文、描写文、议论文、广告、说明书、图表
III、人文知识(Part III : General Knowledge)测试要求:
A)基本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现状、文化传统B)初步具备英语文学知识C)初步具备英语语言知识D)考试时间10分钟
题型部分采用多选形式,选出一道最佳答案。共10题。
宗旨?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法律基本知识,重点是与银行业相关的法律基础知识以及有关国际惯例。?
考试范围?
1、流通票据?
--汇票、支票和本票的定义?
--对价持票人,正当持票人。?
--票据流通?
2、合同?
--有效合同的基本要件:要约和承诺,对价,意向。?
--合同条款:先决条件和保证,豁免条款,明示条款,默示条款,合同的形式。?
--合同无效的`因素:缔约能力,虚假的陈述和误解,强迫,非法影响和违法。?
3、侵权行为法?
--侵权责任的一般特征?
--侵权转承责任诉讼中的当事人,一般辩护。?
--特别侵权行为:疏忽,侵占,侵犯,诽谤。?
4、财产法?
--财务的分类?
--买卖合同,抵押。?
参考书目:《香港法律指南》(香港银行学会编),该书名称虽为《香港法律指南》,但本科考试的内容以许多国家适用的普通法为基础,香港法律的具体领域将不涉及。?
考试时间:2.5小时。?
众所周知,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法教学更多的是教学生怎样去分析句型,欣赏文学,以及怎样掌握语法点。语言教学旨在发展海姆斯(Hymes, 1972)所说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这里的交际能力包括语法和词汇知识、讲话原则;知道如何使用以及答复各种不同类型的说话行为;知道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
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有着70多年的英语教学史。中国的英语教学史传统地被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语法翻译法、听说法,以及死记硬背的传统方法所统领(张正东,2000)。早在1981年,国家教委颁布了精心策划的国家统一教学大纲,并且把掌握“语言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此指引下,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中国的中学里,87%的教师一直使用传统方法,这些教师把知识点全都集中在语法和句型上。结果呢,这样的传统方法导致了令人不满意的教学效果,学了多年的英语,学生只可能学到了如何分析句型,如何翻译。但是,当他们与英语国家的人交流时全然不知所措,几乎都成聋哑人了。
自1979年以来,在中国,教师们已经很快意识到更新英语教学的需要。基于现代西方英语语言教学以及当今中国教育实践,老师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在课堂上,提供师生互动的机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然而,使用交际教学法教授英语的结局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伴随着交际法传入中国,1972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一部新的教学大纲,制定了交际型教学目标和交际功能。然而,因为这种方法新颖,虽有很多老师试图改变教学现状,但很快遭到挫折,失去了原有的热情,随之不情愿地接受了传统的方法(Campbell&Zhao)。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不愿围成圈用英语交流,认为这种方法滑稽而且不合适宜(Rao, 1996)。
那么,我们必须得废除传统的语法教学吗,然后去培养学生们英语交际能力?针对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我们应该采取对交际法的认识出发,探讨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贯穿语法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法能力,从而为其交际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进而得出适合中国英语教学的有效模式———结构—功能大纲型教学。
二、传统教学法(TA)与交际教学法(CA)
1. 传统教学法(TA)
关于中国的英语教学,传统教学法主要是指语法翻译法 (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和听说法(the audio-lingual method)(李观仪,1986)。
(1)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最早起源于欧洲中世纪,罗马人运用语法对比和翻译的方法来学习拉丁语和希腊语,这是一种通过学习语法法则和词汇,并且按照规则用母语和目的语进行互译来教授语言的方法。语法翻译只注重语法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英语口语差。然而,它在我国外语教学界却历史悠久,流传深远,功不可没。
在语法翻译法中,学生学习语法结构,学习记住一系列的词汇目的在于翻译课文。在课堂中,教师们使用汉语解释文章、词汇和语法,并且帮助学生翻译。这种方法基于两点:一是词汇构成了语言;二是语言是随着语法规则而变化的。当学生们学会了语法规则和足够的词汇,然后他们就会用英语读和写了。但如果学生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那却很少有帮助(Baker&Westrup, 2000)。尽管语法翻译法已经不流行,但那些习惯了这种方法的学生们可能自然受益匪浅。例如:中国学生当学习一门语言时,普遍在语言结构和语言细节方面有很高的兴趣,“我们想要知道发生什么,因为我若知道、理解这个结构我就能更加有效地使用英语(Harvey, 1985)”。因此,给中国学生教英语,适当的语法分析是必要的,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有效地利用目标语言翻译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语法教学
语法教学曾经在我国的外语教学大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1987年原国家教委制定《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明文规定:“……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没有语法,人们交流思想的公认形式就没有一致性,就无法构成语言。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的转化生成语法中认为语言不仅是一套习惯的体系,更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交际教学法的奠基人威尔金斯在《第二语言和教学》一书中明确指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意的必须手段,此外D.H.
Hyme, Canale, Swain, D.Pietor, Littlewood, S.J.Savigron等众多语言学家所论述的语言交际能力也都包括了语法能力,并将其放在首位。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既具有交际属性,又具有认知属性;既是行为习惯,又是结构模式;既是功能系统,又是规则和知识系统。实践性强的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可使学生越学越明白,越学越聪明,越学越容易,越学越轻松,从而激发学生深层和持久的学习兴趣。所以,语法教学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淡化(胡春洞,2002)。
2. 交际教学法(功能法)
(1)交际法(CA)的基本原理和理论
交际法也称功能法,是70年代产生于欧洲共同体国家之中,首先由英国学者提出并形成的,代表人是威尔金斯,他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在于不仅能用正确的外语语音和语法结构来表达思想,而且还要在各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外语。除威尔金斯外,交际法的代表人物还有卡德里尼、约翰迅、威尔逊和布鲁菲特等语言学家。
交际语言教学是基于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理论。他这样提到,语言实质上是可以创造的,通过使用语言诱导性的发展语法结构知识。换言之,就是我们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s competence),从这个逐渐导致产生结构知识,创造出无穷尽的句子。根据Jack C.Richards的观点,针对外语第二语言教学,交际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强调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交际能力。
(2)对交际法的评价
交际法把社会语言学的理论运用于外语教学,即把语言看作是交际的工具。外语教学内容从交际的目的而不是从语言的结构出发,这就把语言的运用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人对外语教学的视野。交际法自70年代初出现以来,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专业外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法进行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十分令人满意的。就交际法本身来看,它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交际法从语言的意义和语言的功能出发,结合具体的使用环境,来训练和培养学习者用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习者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外语知识,还能学到运用所学的外语知识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有效的交际。也就是说,交际法在教语言的同时,也教了语言运用。
2)交际法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交际需要,来确定外语学习目标,并以所指定的学习目标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和实施具体的教学方法,学用结合,使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并积极地投身到外语学习中来。
3)交际法强调教学教材的真实性(authenticity),也就是说,教学材料都是取自现实生活,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教学活动的组织也是围绕真实生活所提炼出来的实际任务来进行的。这样,教学过程本身成了一个交际过程,而只有在交际过程中,学习者才能真正地学习外语。
(3)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而言,它也应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学生只有在较为熟练地驾驭一种语言体系时,才能真正获得使用该语言的交际能力。因此,语法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与交际能力的培养对立起来。所以,为了掌握一门语言,两种能力均需兼备,正确处理好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使两者同步增长,不可偏废。若是这样,在外语教学中,就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体系,还帮助学生将语法和语用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从而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语法教学的目的。
三、结构—功能大纲及其理论基础
1. 结构型教学大纲
在我国的外语教学大纲中,93年以前沿用的是结构型教学大纲,其教学理念是:语言是一种有形代码,教材采用语法结构的编写体系,呈现方式是中英结合,语法的内容呈现有序;课堂模式以教师为主导;教学方法以语法翻译为主,重视系统语法教学,侧重语言形式和演义方式,结构型教学大纲呈现的是语言的标准度,而不是语言的流利程度。
2. 结构功能型教学大纲
93年以后的教学大纲则偏重于功能型教学大纲,它打破了把语言只看成是语言形式的观点,摒弃了语言教学只是教授一系列语法规则的传统观念,认为即使掌握了结构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语言学学习也未掌握学习语法的形式,不能保证掌握语法的意义(Melrose, 1991);掌握了语言的正确形式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功能型教学大纲坚持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不是语法能力。语言形式仅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手段。按功能型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主要依据交际功能项目来编写。
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侧重于归纳法。同时,功能型教学大纲依托交际法的最大优点是把培养交际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宗旨。教学过程交际化既克服了语法翻译法造成的“聋哑英语”的弊病,又弥补了听说法只停留在句型操练上的不足。它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具有极大促进作用。
随着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各种学科的发展,外语教学法的研究也随之演变和发展。至今世界上的外语教学法流派有十几种:语法翻译法、交际法、认知法等。这些教学法都创立于国外,可称是舶来品。如何从我国近100多年来的外语教学研究实践中悟出真谛,创立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具有先进科学理论基础;既能为广大外语工作者所接受,又能立足于世界外语教学发展流派之林的外语教学法?目前我国专家、学者正在潜心研究,成果中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法中,结构—功能大纲就是其中之一。
3. 结构—功能大纲
C.Brumfit在“the Ladder-Spiral Approach”(阶梯螺旋法)中针对结构法和功能法的优缺点,提出了结构与功能并重的教学模式:“以语法大纲为中心阶梯,围绕这个阶梯,功能意念逐步上升。”
我国从事外语教学研究的学者总结了我国外语教学10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结构—功能大纲(Structural-Functional Syllabus)这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结构—功能大纲的教学模式主张把语言形式教学纳入交际语言教学的大框架中,将语言形式的教学通过以内容为中心的交际活动进行。依据大纲教学原则编写的英语教材如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编写时强调教学过程的交际性,但没有采纳以N.S.Prabbu为代表的强式交际法的观点,而是采用了W Littlewood的弱式交际法的观点,他把交际活动(communicative activities)分为前交际活动(pre-communicative activities)和交际活动。前交际活动分为结构性练习(structural—practice)和准交际活动(quasi-communicative activities)。交际活动又分为功能型活动(functional activities)和社会交际活动(social-interaction activities)。我们平时的句型训练属于结构型练习,还有准交际活动成分。例如:
T:Have you been to Beijing?
%S:Yes, I went last year.
这里,老师的问句不只是一个现在完成式的疑问句结构,同时也是一个意念(功能);学生的答案也不只是一个过去式的陈述结构,同样也是一个意念(功能),这种练习具有准交际性。
4. 理论基础
结构法和交际法(功能法)是以不同理论为基础的两种教学法体系,但这两种理论基础并不是相互矛盾和相互对立的,它们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依赖、互相转化的辩证关系。它主张两者互相调和进而结合,以结构法培养语言能力的有效手段来完善功能法。
结构—功能大纲的语言学理论基础是结构语言学(structural linguistics)和社会语言学(social linguistics)。结构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并科学地描述了相互关联的诸要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为人们系统学习语言奠定了语言学理论基础;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社会性和目的性,是功能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结构—功能大纲的理论基础之一。
5. 结构—功能型大纲教学原则体现
现以第1册(广东市初中英语教材,1998年7月版)第八单元为例,说明教材的编写特色。
第八单元的话题是“节假日(Holidays)”,全单元的语言材料均是围绕“节假日”这个专题展开。第1课中,创设了两个情景:l.学生Lingshi与Yingtian进行电话交谈,制定星期天的活动计划。2.国庆节到了,同学们在谈论如何度过为期三天的假期。通过对以上两个对话的学习和操练,学生学会了一些语法知识及一些交际用语:如何使用“will”谈论将来的事;复习如何打电话;如何用“wi1l”邀请对方,如何把will/be going to恰当地用于制定计划的交谈中。第2课,通过提供三段学生间的对话,融入了代词:will的否定形式及回答,使用will来谈论天气及提供与获取信息的用法学习。第3课,提供Sally与Meihua两人谈论下周的计划的对话,要求学生填写表格,复习将来时用法及制定计划用语。另外,此课中还把音素[l]的学习融入了一个Linda邀请Leo吃午餐的对话中,既使学生学习了[l],也复习了邀请别人的用语。第4课,通过创设一个情景:Ben将去美国度寒假,他与Wang Xin讨论个人计划,复习将来时用法。另外,该课中还要求学生根据所提供的地图写天气预报,主要的目的当然也是复习将来时的用法,培养学生的书面交际能力。
每单元四课学习结束后,教材还提供了一个“Language Focus”(语言学习重点)给师生。它把该单元要求掌握的单词(new words)、词组(new phrases and expressions)、句型(drills),语法项目(grammar)、日常交际用语(daily expressions)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有利于师生双方把握单元教学与学习目标。
另外,每册书设有3个“Project”项目,这一点是教材的特色之一,目前国内出版的教材都缺乏这类内容。该内容要求学生围绕某一专题,通过查找资料、与别人交谈等方法获得知识,其学习成果可通过回答教师问题、编辑手抄报等形式表现出来。该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以致用的机会、一个很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它是素质教育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之中去的一个极有效的途径。以下以第1、2册为例,列举当中的“Project”:
通过以上的简述,我们都不难发现,以“结构—功能大纲”为依据编写的广州市英语教材既教会了学生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用英语与别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使学生系统地学习了语法基础知识。而且,语法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不再是一味地去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情景去学语法,再将学到的语法在情景中运用,语法的工具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四、结构—功能大纲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1. 易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接轨
自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基础英语教学方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然而,在城市和沿海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功能法应用盛极一时。然而占主导地位的还是语法翻译法和听说法的句型教学模式。句型教学是一种典型的结构型训练。结构是语言的形式,语言形式与意义是相辅相成的。我国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在长期的教学中,都有意无意地把语言形式的传授与其意义结合起来。
我国英语教师比较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但他们在教学中也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将学生学到语言知识技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进行前交际或交际型训练。实际上,我国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已在自觉不自觉地实践结构—功能大纲。从这一点可以说,结构—功能大纲是我国近十年来传统英语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
2. 比较符合我国的教学环境、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
(1)我国的语言环境是汉语环境(除了课堂上有英语气氛外),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基本属于学习(learning)外语,而不像英语国家的儿童一样自然习得(acquisition)英语。
(2)既然是学习,就必须循序渐进,系统地学好语音、词汇和语法,从词汇到句子,从句子到语篇,从机械的结构型训练到有意义的训练再到交际型训练。结构—功能大纲既强调交际也重视结构。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我国的教学环境。
(3)教学条件主要指我国的外语师资条件。结构—功能大纲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师资水平和基本教学条件,在我国基础英语教学中采用此法有可行性。
3. 素质教育的正确导向是实施大纲的保证
结构—功能大纲不只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还有语言交际能力,它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表意技巧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这四种能力包括专业素质、基本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结构—功能大纲的培养目标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
五、结语
结构—功能型大纲教学法是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是当今我国学者正在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在我国基础英语教学中符合国情且行之有效。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需广大教师们在实践中作深入的探讨,以使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观仪.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可行乎.外语界, 1981, 1.
[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7.
[3]张国扬, 林任珍.结构—功能大纲——我国传统外语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升华.中小学外语教学, 1999, 12.
[4]张国扬, 朱亚夫.外语教育语言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96, 5, 1.
[5]庄艳玲, 魏岗.“‘淡化”还是“优化”—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刍议.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3, 7.
[6]黄丽燕.“结构—功能大纲”教学原则的体现.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7.
[7]Brumfit, C.CommunicativeMethodologyinLanguage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4.
关键词:大学英语;文化因素; 教学重点
一、前言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现顺利的跨文化交际,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充分意识到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要增强学生对于外国文化的敏感性,意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学习对于语言的学习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用各种手段、方法将目的语言文化融入到课堂中来,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取得较好的语言学习效果。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途径
1.注重词汇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在长期的使用中积累了大量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许多词汇都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对词汇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概念意义这一表层意义上,而忽略了词汇的深层内涵和文化内涵。如果对目的语文化缺乏了解及母语文化的负迁移,往往会造成理解上或用词上的错误,甚至导致交际上的失败。针对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入文化背景,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学习文化。例如,“individualism”这个词汇反映了英美人的个人独立意识,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以及实现自我价值的独立奋斗精神。在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中它是一个褒义词,和民主、平等、人权相对等。但在国内很多人把“Individualism”作为一个贬义词把它译成“个人主义”或“利己主义”,是我们所崇尚的集体主义的绝对对立面。通过剖析这一词的文化内涵,不仅让学生了解了一个民族的特有心理,也让他们成功地比较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了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2.导入有文化背景的习语或典故
习语是语言中的精华,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社会制度、社会观点和态度。例如英语中有“Aswiseasan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这样的说法,表明在英美国家人们把猫头鹰看作是智慧的象征。然而,在中国有些人认为看到猫头鹰或听到它的叫声就要倒霉。汉语中的“夜猫子进宅”意味着这家厄运将至,夜猫子就是猫头鹰。在认识习语的过程中如果抛开特定的文化背景而孤立地看待习语的存在与含义,往往会觉得它在文章中的含义晦涩难懂,从而影响对其传达信息的接受。例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的第四单元《ExperiencesinExile》文章中有这么一个句子:“Getoffthetrainontherightfoot,mymothertellsus.”其中包含了一个典故“getoffonthewrongfoot”,相传在西方早上起来的时候,不可以左脚先着地,认为这样往往是不吉利的。后来“getoffonthewrongfoot”就引申为“一个不吉利的开端把事情弄糟了”。文章中的母亲希望孩子有一个好的开端或做事顺利,才告诉他们要“Getoffthetrainontherightfoot”。教师讲解这个典故的来历,学生便能真实理解作者的意图。
3.结合社会历史政治背景进行教学
社会文化背景的介绍是文化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例如《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第五单元的《AMiserable,MerryChristmas》,在讲解课文之前对圣诞节的一些习俗——圣诞购物、圣诞老人、圣诞礼物、圣诞晚宴等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七单元中有两篇涉及枪支的文章,对美国枪支管理政策的介绍和枪支引发的社会问题的讨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
4.指导学生课外的文化导入
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有限,尤其是大学英语,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感受文化差异,组织学生观看英文电影,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与文化现象有关的书籍、报纸和杂志,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还可主动与外籍教师接触交谈。例如有的影片不仅能学到英语知识,还能从中悟出人生哲理。影片《阿甘正传》里,无论故事的叙述、情节的发展还是人物关系的变迁都有着与中式思维不太相同的地方。如:阿甘在影片的最后说:“Idon’tknowifweeachhaveadestinyorwe’realljustfloatingaroundaccidental-likeonabreeze.ButIthinkthatmaybeit’sboth.Maybebotharehappeningatthesametime.”这是阿甘对命运的思索。人的命运是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行,还是像羽毛那样漂浮不定,或许两者兼有,或许两者同时发生。这些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文化差异以英文影片的形式让我们了解了西方文化及其特点。
三、文化教育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1.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需要同等重视
目的语文化教育应重视比较异同。母语文化在学习者的认知与思维中占据主导,学习目的语文化要通过内在认知体系的转化才能完成。比较异同能够让这一过程更加顺利,并带来更加透彻的理解。跨文化交际是双向的,倘若无法用目的语表达母语文化,这不仅是学习者的失败,而且是教育者的失败。
2.文化教育的终极目标
文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我们希望学生“是具有批判性眼光并信守道德准则的国际化人才”,这就要求他们对任何目的语文化都能做到在理解和包容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进行批判性学习。教师需要通过“授人以鱼”最终“授人以渔”。教师自身须秉持正确的文化教育原则,给学生带来积极的、科学的文化观。
四、结语
英语语言的学习绝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面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提高,文化教育必须有效地融合到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来。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可以采用情境融合、阅读分析、写作练习、培养文化意识等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文化教学。教师要博览群书,不断学习,努力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洋池.外语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6.
[2]肖淑云.文化教学二十年:回顾与思考[J].学术论坛,2007.
[3]罗常培.语言与文化[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工程管理专业英语大纲】推荐阅读:
制药工程专业实习大纲07-01
建筑工程专业毕业实习大纲11-20
工程管理实习大纲01-29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设计课程教学大纲01-29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大纲12-10
生物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12-25
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大纲11-30
二级建造师《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考试大纲10-13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教学大纲02-06
建筑装饰工程质量管理教学大纲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