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微课的几点认识

2024-07-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对微课的几点认识(共7篇)

对微课的几点认识 篇1

近两年来,我们身边的各种关于微课的培训,会议,学习越来越多,印证了微课在中国当下的火热程度。从教育部到学校,从高校到中小学各种各样的大赛也在火热进行。2012年9月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2012年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举行,2012年全国首届“微课程”大赛正式启动,2014年四川省也举办了首届“文轩教育杯”微课大赛。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可汗学院,TED,Coursera等新兴名词来了你准备好了吗?下面我就微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微课是什么?

微课是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的学习资源包。微课实质上是从“翻转课堂”中涌现出来的新概念。翻转课堂是理念,微课是资源。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下,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教师讲课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通过有针对的课前练习,测试掌握知识的程度,而课堂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在翻转课堂的模式下,微视频就成为学生课前学习的主要资源,微课应运而生。所以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中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胡铁生 2011)。微课将知识进行碎片化、情景化、可视听化,使之为各种便捷显示终端的自主学习者提供简短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服务内容的完整的课程教学,它为微时代人们获取知识提供了全新的学习体验(黎加厚2012)。微课应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易操作、易传播,适合学习者自主化学习的特点。

二、微课的应用范围

微课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有可能产生一定的作用:

1.教学应用。在教学应用反面可以用作传统教学中展示的资源,也可以在翻转课堂中用作学生课前学习知识的微视频,还可以用作在线学习形式中的学习资源。就信息技术课堂而言,微课有着非常大的应用空间。

1、操作演示方面:教师可以将软件的操作分割成一个一个的小模块,将小模块制作成小视频,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那块模块不熟悉或忘记了怎么操作都可以打开小视频观看,熟练软件的操作。

2、考试复习方面:信息技术考试要点每年都差不多,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录制考试操作的视频,将考试中要注意的问题在视频里反映出来,提高学生应考水平。

3、课堂拓展方面:针对学习的层次要求高的学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录制一些相关视频拓展课堂学习,增加这部分孩子的知识面,而对于不需要的学生不做具体要求。

对微课的几点认识 篇2

一、关于微课

目前国内对微课定义比较多, 焦建利先生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 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 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 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胡铁生先生认为:“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 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 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通研这些对微课的定义, 我们不难看出, 微课主要体现在微视频课堂教学的制作上, 要能在学生短短的几分钟大脑高度集中的时间内将所讲述的内容表达清楚, 这就体现制作者要在知识点的设计上下足功夫。

二、微课使用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微课不能在课堂上代替教师

在调研微课应用的时候, 我们发现一些教师让微课来代替自己来讲授新课内容, 而教师自己却只作为一名旁观者。笔者对此不敢认同, 笔者认为传统的教师授课, 有着一些现代信息化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比如, 教师体态语言表达, 教师表情语言的表现, 教师根据学生表现与学生的互动效果等。微课只是知识的讲授, 它按照既定的方式播放内容讲解, 微课中的老师无法根据课堂中学生的实际表现采取针对性的与学生互动。微课永远都是事先制作好的, 它无法预料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此的认知会出现什么情况, 也无法预料到使用它的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认知, 因此, 如果教师利用微课代替自己上课, 那就脱离了微课设计的初衷, 也背离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2.微课制作要真实准确, 短小精悍

微课制作入门门槛比较低, 很多老师都可以利用软件自己制作。但是教师要明确微课制作万不可粗制滥造, 微课的使用对象是学生, 粗制滥造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学生学习上的伤害, 轻则微课图像不清、语速过快等会造成学生学习吃力, 耗费时间。重则微课表述内容错误、解题思路错误造成学生对知识理解不正确。因此, 微课制作必须内容要真实准确, 设计做到短小精悍。微课一般是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片段, 时间一般为5~8 分钟, 尽量控制在10 分钟以内, 授课教师要表达清晰到位, 问题设计合理, 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浅谈对微课的认识 篇3

关键词:微课;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354-01

通过对微课的了解,我们也尝试着去运用微课,使微棵也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更多的体验,以下是我在使用微课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微课是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再现

“课堂实录”作为教学资源的利用,其大而全、冗长,难以在移动学习中直接运用,而且学生没有这样的耐性。据调查,在网络课堂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0分钟内。而微课可以把教学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内容制造出精彩的片段,短小而精悍。使学习能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运用。使学生能重复使用,对于课堂的知识得到再现、回顾。在我国现有的教育模式中,课堂教学还是主要的教学形式。学生在一节课40分钟下来,不一定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好、理解好。这样,微课就可以起到“解惑”、“巩固”的作用。这样的微课要实现一对一的教学,是用于学生课后辅导,并非用于课堂的教学,是为学生解决课堂上某个未能解决的知识点。使课堂学习过程的再现手段。所以在录制的过程中不能讲得太泛,讲得太啰嗦。最好是把要讲授的内容按一条主线展开,围绕着这一条主线突出重点,语言精炼而简明。用最短的时间,通过通俗易懂的例子,说清楚问题。如:在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什么叫形声字时,学生的难点是形旁声旁对于他们太抽象。所以我以“清、晴、请睛、菁”这组形声字为例,制作了一个微课视频。我把这几个字别做成了拼音帽子,让五个学生到一个公园分别扮演五个形声字娃娃,然后编演成一个情景剧,每个娃娃分别谈自己的特点,与什么有关,表义的就是形旁,共同部分的读音就是声旁。这样学生的兴趣很浓,且有效地明白了什么是形旁,什么是声旁。

二、微课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制作微课时,主要考虑到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上,我们的微课要一下子吸引学生的视线,就像网络上的游戏一样,用最快的速度映入学生的视野中。所以我们的微课要快速引入课题,吸引学生,在学生观看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去学,去观看。因此,制作微课要做到几点:1、微课要快速引入课题,要有吸引性。如设置疑问、引入悬念、也可以用生活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引入、可以用小故事引入、用实验引入等等,但无论你用什么形式引入,都要求引入力求新颖,有趣,有感染力,与题目相连紧密,快速切题。2、这一类的微课不需要言语、讲授太多,主要是把这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借助情景式教学、实验演示等手段展示出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这节课产生疑问、兴趣就行了。短短5到10分钟的内容,利用特殊的教学环境进行教学,学生即容易理解,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很主动地投入到视频。去。3、在讲述时,要内容结合语言,以及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动作表情等都要生动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由于微课的时间只有5-10分钟,每一个细节都要是为这个微课的核心而服务,不能有多余的东西。比如小学语文作文微课,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确定好教学主旨,然后将教学内容与音频、视频、图片、文本等结合起来形成PPT或者微视频,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网络教学、移动教学。它把将枯燥的语言以生动的图片、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现于小学生面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可以说,小学生语文作文微课能够有效地解决小学生“不会写作文”“不知道作文写什么”的难题。因此,教师在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需要下足功夫,鉴于微课的时长有限制,其教学主旨必须明确,且能凸现重点和难点,一些综合素材要能吸引住学生的眼球。

三、使用微课过程中的困惑

由于微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新的途径。学习资源的类型、教师的教学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模式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改变和创新。所以现在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不完善、感到不少的困惑。

1、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在网上搜索到的相关学科的微课不多。如果自己制作微课又受到人手不足、技术设备不足的限制。一个微课虽然是短短5-10分钟。但制作一个微课从“选择微课教学主题、制作微课教学课件、教师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到最后的录制成功”这一个过程需要的时间要几天乃至十几天。这样对于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长期自己制作微课使用是不可能的事情。

2、网上的微课形式多样,但能直接使用的不多。对于实际教学来说,网上的微课大多数是为了比赛而作的。存在花巧性太大、针对性不强。比如说:在5-10分钟的时间内,用于师生的互动来解决问题,显示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微课是用于学生独自解决问题而用的。这样的微课,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互相讨论中,语言欠缺科学性、严谨性和逻辑性。而老师又没有一个详细而完整的总结。这样对于没有老师在旁而独自学习的学生来说,会有很大的误导性。

怎样的微课才能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心理和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微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习效率?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微课的完整性?这都是我在使用微课中所思考着的问题。

关于中学英语微课的几点思考 篇4

一、引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数据时代,多媒体技术、移动通讯技术、互联网和物联网等越来越多地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正在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此背景之下,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近一段时间以来,与此相关的两件事对教育的影响最大,一是慕课,另一个是微课。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慕课的影响主要发生在高等教育领域,一批著名的高校正在陆续推出慕课课程,而在中学英语教育界,影响最大的是微课,许多英语教师已经开始把它运用于自己的英语教学之中,许多机构也适时地组织了各种竞赛活动以促进微课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笔者有幸作为评审专家参与了某省微课大赛的评审工作,观看了大量的微课,也与同行进行了一些交流。笔者在钦佩广大一线教师创新精神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思考,在此,笔者就某些思考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二、关于微课的定义

微课作为一种新鲜事物,目前人们对于它的定义还有不同的看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微课是对实际课堂教学的记录或录像,即课堂实录的微型视频。例如,百度百科(2015)中指出“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许多教师对于微课的理解就以此为基础。在国内某外语微课大赛中,许多教师提供的作品就是实际课堂教学的录像。在这种观点的指导下,微课很容易被视为传统的课例片段,而一个微课作品只不过是从传统的课堂中截取一段而已。因此,微课就是一种微型的课例。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微课与实际课堂具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的录像,而是根据网络技术或者移动通讯技术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而专门制作的视频课程。例如,胡铁生(2014a:33)指出:“微课是微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观点。不可否认,第一种观点具有教学情景真实的优势,可以有学生的参与,教师容易进入角色,可以使人切实感受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但是,正常的课堂与网络学习环境具有很大的不同,单纯的课堂录像不利于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而在第二种定义之下,微课就会成为一种新的课堂表现形式和新的课程资源类型,它可以充分利用先进的视听技术加强教学内容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景感染力,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薛峰和石蒙(2014)也持有类似的观点,他们指出微课不等于微课例,两者在服务对象、目的和内容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微课例的服务对象在于教师,其目的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其内容则主要呈现教师公开课的实录视频,重在展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而微课的服务对象则是学生,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内容则更加关注知识点的演绎和推理的过程。

三、关于微课的功能 对于微课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等同于正常的教学,在此情况下,微课的设计就不考虑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况,而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把一个单元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点,分别作为微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设计也就相对比较完整。例如,在词汇教学微课中选择一个或者几个重点词汇,按照导出新词、领读读音、讲解词义、示范用法、学习使用的步骤依次进行。另一种选择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根据课堂教学的情况来进行的。可能因为课堂教学的时间不足或者学生掌握起来具有特殊的困难等原因,学生对某个语言知识点还没有完全掌握,或者某项技能训练环节开展得还不够充分,那么微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计以及教学环节的设计就要与正常的教学有所不同。至于要选择哪一种,笔者认为要根据微课设计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要用微课的形式建立一个教学资源库的话,第一种选择应该比较合适。而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来说,可能第二种选择更为合理,也就是说,要与自己的实际教学相结合,把微课作为正常教学的补充,起到查缺补漏,巩固强化的作用。这样做的原因在于,微课尚不能取代正常的课堂教学,更为重要的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时间绝大部分由学校和教师所掌控,他们没有多少自由的时间,也没有多少机会上网学习。据笔者的了解,虽然很多学校都装备有电脑机房,但是学生并没有多少机会使用。另外,很多学校也不允许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也就是说,把微课作为日常教学的补充是目前中学英语一线教师更好或者更具现实性的选择,教师可以把微课作为学生课后学习的重要资源,这样可以使得微课的内容更具针对性,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使他们能利用这一资源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语言水平。

四、关于微课之“微”

微课与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等一系列概念并列在一起,显示了我们正处于大数据背景之下的微时代。我们不妨来解读一下其中的“微”字。微首先意味着短小,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8分钟,再长一般也不会超过10分钟。这样就使得微课具备了方便、容易传播的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随时、随地、随需地学习英语。更为重要的是,把微课限定在10分钟之内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使他们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短小只是一种时间的概念,更为重要的是,微还意味着“妙”,微妙是微课的应有之义,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智慧,巧妙地选择教学内容、呈现教学过程。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一节微课的过程中,我们应不断地考虑这节课有何微妙之处。有的微课作品看完之后让人回味,也有的微课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关键就在一个“妙”字上。英语微课比较容易达到微妙这一要求。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构成要素,例如语音与语音之间、语音和拼写之间、词汇和词汇之间等,都具有丰富的、内在的联系,充分利用语言的交际属性,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充分利用语言的文化属性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利用语言的社会属性可以把语言教学与社会现实相结合,而充分利用语言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则可以把不同的语言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微妙的效果。“微”还意味着“精”,就是要做到设计制作精致,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训练精准,具有明确的指向。要做到这一点,即在10分钟以内很好地完成一个语言知识点的学习或者某个语言技能点的训练,有以下四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选题精准,而且要有意义。所谓精准就是要明确微课的教学目标,不宜贪多求全,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充分地完成教学的过程,实现教学的目标。所谓有意义,就是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所选内容应是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大纲,准确地把握微课的教学点。从目前的微课作品来看,很多教师在这方面做得不到位,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微课的质量。第二,主题导入迅速。在微课的开始教师应向学生交代教学的内容或目的,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使学生对微课具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因为时间所限,这一环节应简短迅速。但是从实际的微课作品来看,教师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有的教师的导入离题太远,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做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焦,一开始就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个作品的教学内容是几个常用的单词,但是在一开始教师就讲环境问题,然后突然转向要教授的词汇,而这些词汇和环境问题并无直接的内在关系,究其原因,原来是这几个单词所出现的单元的主题是环境问题。第三,语言精炼,说话不啰嗦。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在微课中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精炼准确的语言既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授课内容,也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第四,收尾快捷,不拖泥带水。收尾是微课的一个教学环节,好的收尾要能够总结微课的核心内容,画龙点睛,强化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识与记忆。

五、关于微课之“课” 一个“课”字反映了微课的基础属性,尽管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课堂具有许多的不同,但它们的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微课大赛的评分标准都把目标的达成作为分值最高的一个评价项目。但是,从笔者所观看的微课参赛作品来看,许多教师对于微课的课程属性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所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对象定位不准确。微课所面对的对象首先是学生,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但是许多参赛作品被做成了“微说课”,教师不是面向学生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而是向同行讲解自己的教学思路。第二,提交的作品不完整。一个完整的微课资源除了教学视频之外,还要提供与之相配套的辅助资源。这些资源包括相应的微教案(包括微学案、导学案、自主学习任务单等)、微课件(微学件及相关的拓展媒体素材及学习资料)、微习题(学习过程中的思考题、练习题及作业等)、微反思(微课教学的反思、使用建议及发布后同行的留言评议等文本性资源),它们与教学视频一起构成一个情景化交互式的完整学习环境(胡铁生,2014b)。但是目前各种比赛的参赛作品一般只是局限于微视频。第三,课程的结构不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完整的微课结构应该像正常的课堂教学一样包括导入、讲解、训练、总结收尾等环节,但是许多教师的作品都存在着不完整的现象,有的缺乏导入环节,更多的则是缺乏总结收尾的环节。

微课的课程属性决定了教师的核心作用还是传统意义的“传道、授业、解惑”。具体到英语教学,传道就是要教授语言知识。这首先要求授课的内容正确,没有错误。笔者遗憾地发现,在许多教师的微课中还存在着明显的错误,这反映了目前中学英语教师在语言基本功方面的欠缺。微课不同于一般的课堂,在一般的课堂上教师讲错了还有可能纠正,而在微课中如果出错,这些错误就会一直留在那里,这对学生会产生误导,对教师的形象也有许多不利之处。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讲稿写好之后,多向同事和专家请教,在所有内容都确认无误后再录制微课。另外,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组织。微课的教学内容不应该是课本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教学内容的有机重构,从而使得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系统。授业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技能,语言技能的培养要与语言知识的教学密切结合,语言知识的教学要以技能的培养为依归,语言技能的培养要以知识的教学为基础。解惑就是要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使得学生的语言知识明晰化,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六、关于微课的技术性

与传统的课程相比,微课更多地融入了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实现了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介元素的相互配合。在英语微课中,这些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提供语境。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而交际都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之下的,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生动形象地把语境展示出来。第二,展示意义。语言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有时很难用语

言来加以描述,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意义则更是如此,而教育技术就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这将大大增强学生理解的准确性和高效性。第三,说明原理。所谓原理就是事物的内在规律,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规律,如词汇的构成、语法现象等,利用动画技术就可以很形象地把这些原理演示出来。例如,WHO是一个首字母缩略词,由World,Health,Organization三个单词所构成,我们不妨首先在屏幕上先把三个单词呈现出来,再凸显首字母,然后让首字母通过动画形式从单词中脱离出来,让它们进行组合构成一个词。采用动画的形式可以让整个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果。第四,引起注意。注意是一个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语言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我们可以把一些重点与难点用变化字体或者颜色的方式凸显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第五,增强记忆。心理学家Treicher一个关于记忆持久性的实验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心理空间,2015)。在对待微课的技术性方面,我们还要注意处理好它与课程属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课程性是微课的本质属性,教育技术的采用都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笔者所看到的微课作品来看,在教育技术的采用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教育技术的滥用,有的教师把各种技术都运用于自己的微课之中,整个作品看起来很炫,但是教学性很差。还有的教师把一些毫不相关的视频和音频插入其中,不仅占用大量的宝贵时间,而且也很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一个问题是技术使用不足,有的作品就是一个简单的PPT课件演示的录像,没有很好地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这也使得微课失去了它的突出优势。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有很大关系。从目前英语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构成来看,绝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动画等多媒体的制作技术。针对这一问题,理想的解决方案是实现团队的合作,这个团队由英语教学专家、一线英语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英语教学专家提供有关的咨询,参与总体的设计,以确保设计理念的科学性和教学内容的准确性,一线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情况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并进行具体的教学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则负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七、关于微课之中的学生

微课,我的几点认识 篇5

1. 微课能决定教学内容的难易吗

前不久去听课,这位老师选择了微课教学,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个人觉得教师设计得过分充实,个别选材还是过难,导致学生做不上,即便做上也耗时太长,所以教师没有按预期完成教学任务,很多出彩的地方没有说开去,表现为匆匆而过,没能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

评课环节,主持人点我评课,我指出优点后,说出了教师的题目多,题目难的弱点. 到某教师评时说出这样的话:我们选择微课教学,就是要增加课的难度. 听后我很难苟同.

一节课难易程度的选择除了受教学大纲要求外,更多的是受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能接受的能力影响. 不同的学校难度可能不同,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 我们的教学要尊重差异,要重视学情,那种不问学情,不“备学生”而上的课和废课没有区别,老师即使讲的天花乱醉那也只是自我陶醉.

微课只是我们选择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种教学技术,而教授内容的难易程度怎么会因为你选择的手段和技术而改变呢. 我们的教育教学首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 学生接受不了,你讲给谁呢? 何谈效果呢? 何谈高效呢?

2. 微课仅仅是教材内容的翻版吗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任何拔苗助长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

一个好的老师要擅于在教材中吸取精华,同时也应该勇于对教材进行批判. 一个好老师要擅于处理教材, 而不是被教材捆住手脚,受教材的束缚,更不能照本宣科.

听某些教师上课说利用了“微课”教 学 ,看看他们 的微课,也就是把书中的例题移进微课,有点变化的是多补充几道题目.

微课的制作我想也应该对教材科学的研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提升为能力. 有效的处理包含恰当的取舍,适当的充实,完美的改编等.教材只是一个文本, 绝不是必须完全照搬的金科玉律. 所以微课对我来讲,应该是书本知识学习的铺垫,书本知识的完善、补充和拓展.

3. 不要为 “微课 ”而 “微课 ”

微课既然是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就有应用恰当与否之说,选择恰当才能最好的发挥其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锦上添花.

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片面强调微课的作用,一节课出现几次微课,而忽视了现场人和人的沟通,为“微课”而“微课”. 实际上再好的影像教学也难胜过人的身临其境,因为影像毕竟是不会感知的,它是根据人的预先判断而制作,和现场或多或少存在距离. 而人则不同, 他能够根据现场反映做出准确判断,然后调整自己教学内容和方法. 所以微课力量再强大,也不能取代人. 离开了好的教学设计,为“微课”而“微课”,只能是画蛇添足.

4. 不 要用 “微课 ”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有的老师为了让课堂上学生多些展示的机会,多些展示的时间,把课堂上要讲授、研究、探索的知识打在微课里,留给学生课下做的内容过多, 这无疑增添了学生负担. 好的微课是微课里学知识,课堂上解决问题,内化能力,微课学习要限制在5~15分钟,不要增添学生的课业负担. 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直击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 点 ,特别是要把微课制作的短小精悍,让知识变得容易,让学生学得简单.

5. 微课设计不要好高骛远

个人觉得做“微课”首先要考虑学情,学情好的学校可以在微课里学些新知识,甚至给学生来些启发性的研究,挑战性的问题. 而生源差的学校要在微课里带 领学生复 习旧知识,让学生具备学新知识的能力,蹦一蹦能够摘到桃子. 本人曾利用微课上过一节《打折销售》,上课前我利用微课复习了有关折扣的一些旧知,个人觉得充分考虑了学情,可是上课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反思教学成败,还是觉得微课设计时把学生估计的过高,因为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对某些概念缺少认识,诸如进价、批发价、成本价、标价、售价等等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微课设计一定要充分“备学生”.

6. 增 强 “微课 ”的趣味性

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 有的老师反映遭到家长的投诉,说孩子借学微课之由,去上网玩游戏,要求老师最好别要求学生学微课. 我们能否因噎废食呢? 当然不能,这就向老师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微课”的吸引力如何战胜游戏诱惑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增强微课的趣味性,使每一节微课学习都那么有意思,充满乐趣,让孩子不得不参与进来. 另外建议,如果“微课”学习也能像玩游戏一样,能“升级”最好了,把微课的评价进行量化,达到什么程度升一级,设计到最高级别,让学生有目标召唤,有力量的驱使,去学习微课,完成微课中的任务.

7. “微 课 ”的及时性

微课并不一定是一个知识点, 也可能就是某一个问题,或者就是学生不会解的一道题目. 有时, 学生遇到一道题目不会解,又急于解,做个“微课”讲解,传给学生,就恰到好处,有雪中送“炭”之功,不仅解燃眉之急,更能因为时效而更获得“高效”. 有一次学生在网上问我一道题目,正好在家中,又不能面授,怎么办呢? 就利用录屏软件,简单制作一个微课,传上去,供学生“点”看,由于学生的“急”和我的“及”,使这个微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 增 强 “微课 ”学习的可监督性

微课传上去后,学生有没有学,是真学了 ,还是敷衍 了事,是学懂了,还是没有懂,……如果微课能监督就好了. 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许多老师都做了一些努力,比如,老师们做微课学习检查,第二天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抽签回答问题,就可以检验学生学了没有,不适是一个好办法. 我很欣赏小学的网上作业,英语的和数学的,一些题目,学生答不对,过不去重来,没有做网上就有显示,教师检查后,立刻通知家长,家长督促孩子,立即补作,落实到位.

9. 增 强 “微课 ”学习的评价

微课学习效果怎么样,学生是否认真,态度怎么样,效果怎么样,最好要有个评价. 评价最好要多元性,有量化,也有检查态度的过程性评价. 有了良好的评价体系,才能使教师对自己工作成绩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更有内驱力去学习微课.

对微课的几点认识 篇6

一、在农村初中实施语文“微课”的必要性

农村中学相较城市中学而言,无论从师资的配备、图书馆的建设,还是教学环境等方面,均远远地落后于城市中学。基于此,农村中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亦低于城市中学生。这同我国当前所倡导的“教育公平”及推行的“素质教育”相背离。从这个层面来说,提升农村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为当务之急,在语文教学中有机地实施“微课”,恰好能弥补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学习方面的诸多不足。

1、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相悖于应试教育,它是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先进教育模式。其侧重于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而在教育教学中作为基础之基础的语文课程,就更应该注意学生的素养及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2、教育公平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渐提升,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呼声亦响彻海内外。欲真正地将其落到实处,就需要全体中国人的综合素养及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农村初中学生数量较多,与城市学生相较,其在语文素养及综合能力上存在着诸多短板,这的确是一种严重的“教育不公平”。要实现真正的语文教育公平,在语文课堂上合理地实施“微课”是较为成功的一项教学策略。

二、在农村初中实施语文“微课”的有效策略

1、收集整理语文教育专家的“微课”。笔者自观摩了窦桂梅、赵谦翔、程红兵、韩军等语文教育专家的示范课后,觉得这些专家的课委实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些示范课不仅给人以情感上的陶冶,更给人以综合能力的提升,简直使人觉得“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果我们将这些专家的“微课”收集整理,并适时将其精彩片段奉献给学生,那定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某老师将收集整理到的窦桂梅的示范课《游园不值》的课堂片段置于课堂让学生观看,结果呈现出这么几个令人欣喜的课堂情景:有一个平时发言不大积极的同学说她从其感觉到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老师交流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另外一位对古典诗词不大感冒的同学不禁发出了“古典诗词中原来有这么优美的意境,学起来真有意思”之感慨。

2、收集整理本校语文教师的“微课”。一般来说,广大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学,大多采用“大循环式教学”,这就意味着三年下来,一个班学生只能在某一语文老师的耳濡目染下进行语文学习。如此教学,导致学生的语文素养及其能力的提升有所缺失。如果我们将本校其他语文老师的“微课”——即某些较为精彩的课堂片段收集整理起来,并加以精心筛选后,组织学生仔细观看的话,那定能使学生在这些语文教师的诸多精彩课堂片段中汲取无尽的精华。这无形中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3、收集整理兄弟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微课”。光收集整理相关语文教育专家和本校语文教师的“微课”还远远不够,应大量收集整理兄弟学校的语文教师的“微课”,力求使农村初中学生最大限度地观看和感悟到各具特色的语文“微课”的精妙之处,让他们在精彩纷呈的“微课”欣赏中,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及过硬的语文综合能力。

4、精心筛选语文“微课”。对于收集整理而来的各种各样的语文“微课”,要在精心分类,认真分析,慎重筛选之后,最终确定出适合各种文体、各个知识点、各个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微课”,以备以后有针对性的使用。

备注: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关于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微课”提升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素养及其能力的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5]GHB1231];批准时间:2015年8月25日。

对微课的几点认识 篇7

关键词: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92

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的概念

(一)微课

随着互联网上“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热门技术的出现,在学校教育领域也出现了“微课”的概念。简单讲,微课一般是指“微型的授课或课堂”。不过,从国外的研究文献上看,“微课”通常包括“微课件”和“微课堂”两个含义。也就是说,一个“微课”代表一个“微课件”,而多个“微课件”组成了一个“微课程”。我们通常说的“微课”主要指的是“微课件”。

所以,“微课”是一种基于课程标准和授课核心内容(教学重难点)设计而成的,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可谓是时间简短、本质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教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综上所述,微课的基本特点是视频化、简洁化、反馈性、交互性。从设计方法来看,微课通常有以下两种制作方案:一种强调内容的传递性——单播式微课,纯视频形式;一种强调内容的交互性——交互式微课,具有交互性的视频形式。

(二)慕课

2012年以来,慕课异军突起,在世界各国大学引发了一场网络教育新趋势。慕课是“MOOCs”的音译,翻译过来的意思为“大规模开放式网络课程”。它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学习平台,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免费网上课程。比较著名的平台包括:Coursera,Udacity、EdX,这三大平台课程针对高等教育,并配备学习和管理系统。

慕课能吸引众多大学的目光,是因为它能为大学之间的国际化交流、共享、竞争和发展提供具有深远影响的平台。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一所大学的影响轻易跨越地域限制而遍及全球,这不仅提升了大学的“软实力”,同时也提供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机遇。

从某角度看,慕课这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更像是一个融教育、娱乐与社交网络为一体的教学模式。通过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课件和视频,能让学生产生一种亲临教学现场的感觉,进而带来较好的学习体验。综上,慕课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最新形式,为学习者提供的一种全新的在线学习形式,通过新颖的技术手段、以更加吸引人的视频形式呈现给学生。

(三)翻转课堂

国外对“翻转课堂”的理解是:一种以课堂面授教学为基础,利用多种技术工具来实现教学流程重组的教学组织形式。具体来说,翻转课堂是重新调整教学组织结构和教学分配时间,将学习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和学生交流、讨论、答疑,共同研究解决重难点,而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要在课后,通过视频讲座(微课、慕课)、听博客、阅读电子书、网络上与同学讨论、查阅资料等完成学习任务。

(四)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就是“一种将面授教学与基于技术媒介的教学相互结合而构成的学习环境”。通过这两种学习模式的重新组织和实施,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有人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技术、场所、教学方法的多面融合,而不是简单的教学组织形式的结合。所以,我们理解的混合式学习就是不同学习方式和教学要素的相互结合,它借助面授与网络这两种学习模式的优势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实施教学活动,以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这其中,混合式学习不是信息技术的简单应用和教学形式的简单改变,而是教学理念、模式、组织方式的综合性变化。

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之间的相互关系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这些涌现出的学习形式相互间是什么关系呢?实际上这些概念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一些用语是一种教学思想或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技术环境下或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它们所蕴含的教学理念、指导思想、基本技术实现方案彼此关联、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教学技术新概念图。见下图:

翻转课堂与混合式学习,两者在含义上有所重叠,都是让学生更加灵活、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参与性更强。实际上两者是从不同侧面在谈同一个问题。混合式学习是翻转课堂的指导思想,而翻转课堂则是混合式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案。

慕课与微课。当前慕课仍然以课堂演讲视频为主,但是视频长度控制在8~15分钟,其实这就是一个个的微课。所以微课是慕课的技术实现形式,即微课为慕课提供了更加符合学习者心里需求的技术解决方案,更能吸引学员学习,更能有效地展示慕课。

微课与翻转课堂。微课就是翻转课堂的具体技术设计方案,或者说,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常用的课件设计技术方案。

综上所述,在混合式学习的思想指导下,翻转课堂是网络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方案,即为教师提供一些切实可行和可操作的网络教学设计思路,使教师能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有章可循。也可以说,翻转课堂是联系理论(混合式学习)与技术实现(微课)之间的中介物;微课则是实现翻转课堂的一种重要的设计方案,强调学习资源的碎片化分割、学习路径的交互选择、教学视频的短小化和知识点学习的即时反馈。而慕课则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最新形式,其通过新颖的技术方案来使得原来的教学视频更加吸引学生的眼光和兴趣,更容易大范围地传播,从而使得网络教学的课件形式、技术解决方案和工具都产生相应的变革。

总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对于这些新生的事物,我们要积极研究和尝试,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既不能盲目追风,轻易“翻转课堂”,又不能一概排斥,忽视现代化教育手段带来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孙睿,王晓燕.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对高职教学的影响[J]. 中国 电脑,2015(7).

[2] 王秋月. “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8).

上一篇:发货员岗位工作计划下一篇:描写昆虫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