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2024-07-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2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共5篇)

02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篇1

国科发政〔2009〕26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科委、局)、财政厅(局)、教育厅(教委、局)、国资委、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各分行、代表处,各有关行业协会,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根据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的要求,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决定共同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现将《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方案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推动这项工作深入开展,工作中遇到的重要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

附件: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09]9号),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管理,集成相关科技计划(专项)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任务。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特别是全国科技大会以来,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思想深入人心,企业的创新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各地方、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宝贵经验。但是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产学研结合松散、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持续稳定的合作不够,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布局失衡,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撑服务等,导致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迫切需要采取系统措施集中加以解决。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促进科学技术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紧依靠科学技术和自主创新,以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原则。

实施技术创新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形成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降低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的技术对外依存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实现科技与经济更加紧密结合。

二、主要任务

针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从以下方面入手,着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支撑服务,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一)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

统筹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和发展。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重点围绕十大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形成工作布局。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促进产学研各方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立足产业技术创新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制定技术标准,共享知识产权,整合资源建立技术平台,联合培养人才,实现创新成果产业化;指导和鼓励地方结合当地实际,构建支撑本地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行业协会发挥组织协调、沟通联络、咨询服务等作用,推动本行业联盟的构建。

引导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发展。通过科技计划委托联盟组织实施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积极探索支持联盟发展的各种有效措施和方式;推动联盟建立和完善技术成果扩散机制,向中小企业辐射和转移先进技术,带动中小企业产品和技术创新;依托联盟探索国家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

(二)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明确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要求,突出资源整合和服务功能;按照“面向产业、需求导向;创新机制、盘活存量;政府引导、多方参与;明确权益、协同发展”的原则,构建面向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等,采取部门和地方联动的方式,通过整合资源提升能力,形成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转制院所在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的作用。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加速技术成果的工程化,加强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和行业基础性工作。

提高平台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人员保障与激励政策措施,明确岗位职责,完善绩效评价,加强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规划纲要》实施的要求,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工作;加强分工协作,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突出对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引导。

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引导企业加强创新发展的系统谋划;引导和鼓励创新型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技计划项目;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国家和地方的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支持创新型企业引进海内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支持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

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内在机制。完善创新型企业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创新型企业评价命名,发挥评价对全社会企业创新的导向作用;加强创新型企业动态管理,形成激励企业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通过科技奖励引导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创新型企业的示范作用。

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管理。通过培训、示范等多种方式在企业中推广应用创新方法;推动企业实施自主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塑造国际知名品牌;通过建立创新型企业信息网,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发挥广大职工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群众基础,组织职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发明创造等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加强职工技术交流与协作,促进职工技术成果转化。

(四)面向企业开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科技资源。

引导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科技文献等公共科技资源进一步面向企业开放。

推动高等学校、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向企业转移技术成果,促进人才向企业流动。鼓励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为企业提供检测、测试、标准等服务。

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检测中心等向企业开放的力度。将开放工作纳入单位工作计划,开放情况作为其运行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五)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推动高等学校和有条件的科研院所根据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各类高级技能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鼓励企业选派技术人才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接受继续教育、参加研究工作,或兼职教学。

引导高等学校学生参与企业创新实践。发挥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作用,吸引博士毕业生到企业从事技术创新工作。鼓励高等学校和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工作站,吸引研究生到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实践。引导博士后和研究生工作站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鼓励企业和高等学校联合建立大学生实训基地。

协助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实施“千人计划”为重点,采取特殊措施,引导和支持企业吸引海外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

提高职工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赛、师徒帮教、技术培训等活动。把增强职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提高职工技能水平结合起来,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职工队伍。

(六)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发挥国际科技合作计划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大企业与国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引进关键技术、知识产权和关键零部件,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鼓励企业与国外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形成一批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

发挥驻外科技、教育等机构的作用,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研发,建立海外研发基地和产业化基地,及时掌握前沿技术发展的态势,把握国际市场动向,通过科技援外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技术,扩大高新技术及产品的出口。

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充分利用国外企业和研发机构的技术、人才、品牌等资源,加强自主品牌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创新科技计划组织方式。

国家科技计划调整和优化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建立和完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的征集渠道,应用开发类项目的指南编制、课题遴选、立项论证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加强各类计划之间的联动和有效衔接。

改进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方式。应用开发类项目应有企业参加、产学研联合实施,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加强项目的系统集成;对符合条件的创新基地、人才团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持续安排项目支持。

建立支持科技计划成果转化应用的资金渠道和机制,发挥已有科技计划成果支撑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支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开展重大产业技术创新活动。支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强化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服务功能。发挥科技计划对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引导作用。

(二)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

调整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等相关计划(专项)的投入结构,形成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持渠道,保障技术创新工程重点任务的实施。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支持方式。综合运用无偿资助(含后补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偿还性资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全社会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三)建立健全有利于技术创新的评价、考核与激励机制。

完善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内部分类考核。对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的不同工作进行分类评价,使上述各类人员具有同等地位。科技人员承担企业委托的研究项目与承担政府科技计划项目,在业绩考核中同等对待。

支持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应用开发类研究以成果的转化应用作为评价标准。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专门技术转移机构;对技术转移获得的收益,明确对科

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做出贡献人员的奖励措施。

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和分配激励机制。发挥业绩考核引导作用,在对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进一步完善对技术创新能力的考核指标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企业集团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纳入内部各层级企业的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研究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中长期分配激励机制与政策,调动发挥骨干技术人员积极性。

(四)落实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

抓好政策落实。加快开展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加强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落实企业研究开发费用所得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创业投资企业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等重点政策。

不断完善政策。开展政策落实情况评估,及时掌握新的政策需求,促进政策研究制定,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技术转移等政策措施。

(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

建立科技金融合作机制。加强技术创新与金融创新的结合,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杠杆和增信作用,引导和鼓励金融产品创新,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通过贷款贴息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鼓励和支持企业改制上市,扩大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试点,推动担保机构开展科技担保业务,拓宽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科技创业投资。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地方政府以及其他民间资金参与科技创业投资。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工程实施。科技部、财政部、教育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国家开发银行等部门组成的推进产学研结合工作协调指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决定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重大事项,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和地方创新资源,督促检查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情况。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落实协调指导小组的议定事项,做好推动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具体工作,加强联络协调,组织调查研究,促进信息沟通,指导地方工作。

(二)加强部门协同,完善分工负责机制。各相关部门根据总体方案,结合部门职能,分解工作任务,发挥各自优势,制定具体方案,落实相应责任;部门间加强协调配合,针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02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篇2

本刊讯8月2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成都召开会议,对四川电信、四川移动、四川联通、四川铁通等通信企业联合编制的总体实施方案进行评审。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家国主持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姜少冰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

评审委员会对方案进行审查后,一致认为,方案内容全面、论证充分,具备实施可行性,同意方案通过评审。本次本地网调整的总体思路是,一是眉山市、资阳市固定电话升八位,长途区号调整为028;二是为确保升位并网万无一失,将尽量保持现有长途局、关口局、智能网和信令网等网元设置和网络结构,调整方式主要采用软件升级和数据修改;三是合理调整资费方案,确保资费方案平稳过渡,确保用户服务质量不受影响。本次调整涉及成都、乐山、内江、眉山、资阳5个地区的2000余万用户,“119”、“120”等175个短号码平台和157家用户交换机系统,各通信运营企业将投入2.23亿元进行网络系统改造。

实施方案顺利通过省内评审,标志着“成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相关本地网调整工程项目”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李家国副秘书长要求各责任单位要精心准备、全力以赴,高质高效完成各阶段目标,尽快争取方案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在今年底实现升位并网,为加快推进成都国家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小金教工程总体技术架构设计 篇3

一、设计目标

小金教工程总体技术架构设计的目标是:以小金教工程总体设计方案提出的“以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为核心,以构建统一的基础保障环境为基础,以整合教育政务应用与服务系统为突破口,以健全教育服务与监管业务信息化管理与运行机制为保障”为指导思想,建立统一规划的技术架构,建设统一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为各类信息系统和用户提供完整的运行环境和技术支持服务体系。保证信息资源、服务资源、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安全体系等各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方便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消除资源建设的无序和重复,推动信息系统的集成和整合,保障基础运行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提升技术支持和运维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1.建立统一规划的技术架构。分离业务与技术的相关性,确定信息系统的技术分层与各层的技术路线,建立信息系统开发遵循的统一技术规范,指导各信息系统的建设实施,使信息系统易于集成整合、升级扩展,使数据易于互联互通、管理维护。

2.建设统一运行的基础设施。整合原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的网络平台,构建统一的数据中心,提供统一的机房、服务器、存储资源,建立统一的容灾备份体系,为整个小金教工程提供统一的运行服务基础设施。

3.建立统一的运维服务体系。建立科学有效地融合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的运维服务体系,建立一支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制订规范的信息系统管理制度,为小金教工程的顺利运行和应用提供管理和服务保障。

4.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多层次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形成全面的安全保障体系,为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可控、可信、可查的安全环境。

二、总体框架

小金教工程的总体技术设计框架以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为基础,以教育服务与监管的各项业务系统为主干,以支撑教育服务与监管决策为目标,以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统一技术架构为指导,以教育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为纽带,形成互联互通、贯穿上下的教育政务管理、决策支持和社会服务信息化体系。

总体框架主要由技术架构、硬件基础设施和安全保障体系、技术支持与运行维护体系等几个部分组成,其中的技术支持与运行维护体系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基础。

1.技术架构设计:技术架构包括数据架构、应用架构和软件架构三个部分。通过统一的技术架构,配合相应支撑软件,使信息系统易于集成整合、易于升级扩展、易于运行维护,减少不必要的软硬件投资,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力。

2.基础设施方案:基础设施方案包括机房、网络、服务器和存储备份四个方面的规划和设计。基础设施的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安全可靠,稳定高效;技术先进,资源充足;利于扩展,方便实施;核心冗余,优质保障”的原则设计,为小金教工程提供运行基础环境。

3.安全保障设计:安全保障设计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和终端安全等不同层次的安全防范体系的规划与设计,针对信息网络安全的风险,从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和监控保障等多个角度建立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4.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方案:技术支持和运行维护方案包括队伍、机制和技术支撑平台的建设,保障小金教工程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三、技术架构

统一的技术架构可以使信息系统易于集成整合、易于升级扩展、易于运行维护,减少不必要的软硬件投资,提高信息资源的应用能力。技术架构遵循数据共享、用户统一、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和应用整合的建设原则,包括统一数据架构、统一应用架构、统一软件架构。

1.数据架构

数据是小金教工程的基础和支撑。在统一数据架构中,要做到数据标准统一、集中存储、逻辑独立、分级授权管理,并且提供有效的数据访问和数据交换共享手段,使得数据与应用的关系更清晰,数据的意义更加明确,数据之间的区分和关联更加合理,保证数据的整体性、一致性、完整性,提高使用效率。

数据架构采用二级层次模式。第一层是公共数据,包含整个体系的核心基础数据集、公共代码数据,以及为决策支持而装载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公共数据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提供给所有信息系统共享。第二层是应用数据,这些数据由信息系统产生,或者与信息系统关联紧密。应用数据的结构设计遵循统一的规范,与公共数据有关的数据需要严格遵循统一的数据标准。公共数据与应用数据之间,或者是应用数据与应用数据之间,通过数据交换的模式互通有无。此外,公共数据还通过数据服务平台,为其他系统或用户提供数据的查询检索等服务。

依据小金教工程总体规划和设计,公共数据架构采用如下原则:物理存储统一,逻辑数据独立,数据管理分级,数据服务集成。整体数据的物理存储采用统一结构,并且存储在统一构建的存储设备上,并由统一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各数据在逻辑上是相对独立的。各信息系统拥有各自独立的数据库,独立对自身的数据进行管理。应用之间的数据互换通过数据交换平台进行。从数据的完整生命周期来看,数据的管理是分级进行的。不同类型的数据,在不同的阶段,由不同级别的部门进行维护和管理。数据的非管理方,通过申请,使用相应的数据。在对外的数据服务上,应基于公共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以用户需求为主线整合与提取数据,构建集成的、信息完备的、个性化的数据查询、检索、统计服务。

2.应用架构

统一应用架构为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安全、稳定、合理、高效、易于整合、易于交互、易于共享的层次化开发技术框架,从而提高信息系统分析、设计、运行、维护各个环节的效率,有利于提高信息系统的延续性、集成性、扩展性、安全性、稳定性和执行效率。对信息系统开发而言,可以提高开发效率,确保开发质量;对运行服务而言,使得维护和管理所需的技术更加单一化,有利于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行服务质量。

应用架构表述了整个信息化体系中各信息系统、平台之间的关联关系、关联方式等。良好的应用架构,能为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提供合理、高效的模板,据此模板建设而成的系统,更加容易集成,系统间信息易于交换,内容易于整合,摒弃信息孤岛,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系统本身开发效率和质量,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且易于维护和管理。小金教工程应用架构设计采用的是“数据共享、公共服务平台统一、应用松散耦合”的架构模型。

支撑软件和规范为各信息系统提供必要的基础软件、基础服务平台、公共服务软件,包括统一用户管理、用户身份认证与单点登录服务、数据交换服务等。信息系统严格遵循相关的软件、平台应用规范,避免重复投资,避免接口的不规范和不统一。信息系统采用松散耦合的架构,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在必要时完全可以独立运行。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之间,信息系统与公共服务平台之间,通过服务的方式进行相互的关联调用。信息门户通过服务调用的方式与各信息系统进行集成整合,以应用集成和局部信息集成的模式运行,一方面作为各信息系统的导航,另一方面作为信息查询的集中展示。信息系统需要接入信息门户,以信息门户为信息集成展示平台,为用户提供集成的、整合的、个性化的、主动的信息服务。

3.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表述了每个信息系统的构成模式,以及系统各模块的关联方式。统一软件架构,将使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可集成性、可扩展性,有利于提高软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执行效率。同时,对开发而言,相同的软件架构,可以提高开发效率,确保开发质量;对运行服务而言,使得维护和管理所需的技术更加单一化,有利于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行服务质量。

小金教工程信息系统涉及的功能、数据、业务繁多,开发者数量众多且层次不同,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系统能够具有较好的开发支持能力、良好的部署和升级能力、良好的系统延展性,新系统的软件架构采用分层设计方法,并且尽可能遵循国家、国际及工业标准和规范。

分层设计方法是将组件分隔到不同的层中,每一层中的组件应保持内聚性,并且应大致在同一级别抽象,每一层都应与它下面的各层保持松散耦合。分层软件设计不得跨层调用,每一层都只与直接相临的层进行通信;上面各层都建立在下层的基础上,隐藏下层的信息并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要封装自己的实现,向上一层提供访问接口;各层支持分布式的部署,即可部署于不同的容器实例中;各层进行通用分层描述。

信息系统在构建的时候,要遵循分层设计、逐层开发的原则,明确各层的界限,制定清晰规范的接口,以便提高开发的效率和系统的稳定性,也为系统的分步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基础设施架构

基础设施是整个小金教工程的基础条件和保障环境,为小金教工程提供稳定、高效、易管理、可扩展的运行环境,保障各信息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基础设施按照统筹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集中构建的原则,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提供专业机房、服务器和存储资源;建立统一的容灾备份体系,以及统一的运行维护服务体系;构建安全、稳定、合理、高效的信息化基础保障环境。

基础设施可以划分为软件公共平台和硬件基础设施,软件公共平台包括基础软件、公共中间件、安全支撑软件等支撑软件,硬件基础设施包括服务器群组、网络环境、存储和备份、容灾系统、安全设施、机房环境等几部分。各业务系统使用分类服务器群来支持运行,使用统一的存储和网络架构、统一的机房基础设施及容灾系统。

五、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是小金教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在物理、网络、系统、数据、应用、终端等多层次建立安全防范措施,构建可控、可信、可查的安全环境,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实现严密、多渠道的安全控制,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提高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信赖度。

通过对小金教信息资源规划的分析,将小金教的信息系统划分为三个安全区域:办公区域、数据中心和网络出口区域。办公区域包括教育部的办公用户,重点是防病毒;数据中心区域包括信息系统的核心业务服务器、数据库、网络设备、网络线路和网络出口等,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等级以三级为主,防护重点是防病毒攻击、防黑客篡改和防误操作导致数据丢失,应部署物理、网络、主机、应用各层面的安全措施;网络出口区域以网络边界防护措施为主。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结构如图5所示。

总体结构覆盖了等级保护三级基本要求中对网络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和管理安全的防护要求,以满足信息系统全方位的安全保护需求。同时,由于信息安全的动态性,还需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在安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安全策略,改进安全措施,以适应新的安全需求,满足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保证长期、稳定、可靠运行。

六、运行维护服务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融合组织、制度、流程和技术的运维服务体系,为小金教工程的顺利运行和应用提供管理和服务保障。

运维服务体系框架由IT服务管理、IT基础设施管理、运维管理流程与规范、运维支撑系统、组织机构与人员队伍五个部分构成。

IT服务管理以流程为向导、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协商服务水平,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保障IT服务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业务用户提供可靠的IT服务,提高业务满意度。IT基础设施运行管理包含了IT基础架构规划与设计、硬件基础环境管理、支撑软件管理、数据管理、应用管理、运行监控、文档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流程与规范的建设是运维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工作流程与工作规范是运维服务的保障,它使得用户及管理人员管理使用系统时有章可循,保障运维服务能够有序进行。建立面向运行维护人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的运行管理平台,包括负责基础设施和业务信息系统运行监控的集中监控管理平台、负责向用户提供支持服务的系统以及对基础保障环境资源进行管理的信息管理平台。确定和规范运维管理体系的运行管理方式和与之相配套的机构设置、人员岗位职责安排。

七、结束语

02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篇4







项目简介

观音桥旅游景区位于阿坝州金川县西北部,素有“阿坝新江南”、“阿坝后花园”美誉,是阿坝州旅游西环线上的重要节点。景区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360平方公里。景区集佛教寺庙、河谷风光、雪山草甸、高原湖泊、民俗风情于一体,资源丰富,品级较高,是闻名全国藏区的藏传佛教圣地之一。

规划背景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阿坝州旅游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和打造全域景区品牌的战略部署,金川县委县政府委托我公司承接了《金川县观音桥旅游景区总体规划及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提升方案》的编制工作。

规划目标:

将城镇功能与旅游功能有机融合,形成以旅游功能为主导的特色城镇功能体系, 进一步加强核心文化挖掘,打造核心吸引物,强化观音文化品牌;以国家AAAA级景区标准配套服务体系。

发展战略

以旅游为主导引领景区开发,落实文旅结合、城乡统筹、产业联动、资源整合、品牌提升和区域合作等战略举措,构建精品化、特色化、高端化得旅游目的地。

项目主题定位:中国金川•嘉绒藏乡观音文化深度体验景区

总体布局:

按照打造高原藏区特色风情小镇的目标,结合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观音桥景区将形成一心、一带、一环、四大片区、十大组团的功能结构。

一心:综合服务中心,包括观音桥镇以及规划的斯滔村旅游集散中心;一带:沿景区河谷地带开发的一条户外运动休闲体验带;

一环:沿G317贯穿于整个景区的一条大环线,是文化深度体验的旅游环线;四大片区:太阳河、阿科里、俄热、撒瓦足片区;

十大组团:包括观音庙净心朝拜组团、斯玛都文化体验组团、观音桥魅力小镇组团、斯滔村旅游集散中心、情人滩休闲娱乐组团、毛日户外运动大本营、情人海高原湖泊观光组团,以及俄热综合服务组团、阿科里综合服务组团和撒瓦足综合服务组团。

02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 篇5

(科技部,2001年)

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按照“十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求,科技部决定在“十五”期间继续组织实施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家工程中心)计划。

一、指导思想与主要原则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科技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开发条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工程中心建设是在“创新、产业化”方针指引下,探索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新途径,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中间环节,促进科技产业化;面向企业规模生产的需要,推动集成、配套的工程化成果向相关行业辐射、转移与扩散,促进新兴产业的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培养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建设一流的工程化实验条件,形成我国科研开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基地。

“十五”期间,建设国家工程中心要坚持以下主要原则:

(一)突出国家目标,坚持市场导向。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设要围绕国家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为行业服务方向,坚持市场导向,坚持一流的工程化、产业化水平,一流的工程技术人才、一流的工程实验条件、一流的管理运行水平的建设标准。

(二)选择重点领域,搞好集成发展。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国家工程中心的建设要配合和支撑相关科技发展计划,选择重点领域优先发展,通过优化重组、系统集成、军民结合,促进产、学、研多种方式结合。

(三)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人才队伍。要创造条件,优化国家工程中心人才队伍,培养和造就勇于参与市场竞争,善于经营管理,勤于开拓创新的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形成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科技攻关能力的优秀科技人才队伍。

(四)提高运行管理水平,实现“三个良性循环”。要参照现代企业制度,以体制和机制创新提高经营水平,实现国家工程中心人才、技术和经济运行的良性循环。

二、主要任务

根据“十五”国家科技发展计划总体安排,按照国家工程中心行业发展共性技术的集散地、工程技术承包公司的基本定位,在相关重点领域新建50家工程中心,从领域、地域布局入手,优化一批国家工程中心。

要继续抓好国家工程中心的新建工作。注重加强社会公益类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强化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工程化与产业化,提高对行业的技术扩散、辐射作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及市场需求,继续在相关优先发展领域建设一批技术优

势明显、工程化、产业化效益显著的国家工程中心;配合西部大开发,突出生态环境治理、资源综合利用和特色产业等方面关键技术的工程化转化,优先支持中西部地区有技术优势和特色的企业、科研单位新建或联合共建国家工程中心。

要从领域、地域布局入手,调整和完善国家工程中心建设布局。继续支持和加强有技术优势、市场前景良好、行业带动作用明显以及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国家工程中心,促进其发挥骨干带动和示范效应;选择优先技术领域、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做好国家工程中心的宏观布局调整;鼓励专业相近或技术互补的中心实现联合,提倡国家工程中心共同承担国家重点建设任务,发挥国家工程中心综合、配套优势。

要加强国家工程中心运行机制建设。按照体制创新、科技创新思路,继续进行国家工程中心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要求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新途径,促进国家工程中心健康、快速发展。同时,建立和健全国家工程中心的竞争机制、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对国家工程中心实行动态管理。

三、组织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科技部负责国家工程中心的组织管理。编制国家工程中心的总体发展规划,明确优先发展领域,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等;编制下达并组织实施组建项目计划,检查有关执行情况;组织国家工程中心的验收及定期运行考评和分类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或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国家工程中心的具体组织实施与协调管理。根据发展规划,组织本部门(或地方)的国家工程中心组建项目的申报工作,并根据发展需要,组建本部门(或地方)的工程中心;具体负责归口管理本部门(或地方)的国家工程中心的组建实施,并提供必要的配套经费;检查本部门(或地方)国家工程中心的执行情况,监督有关组建经费的使用,协调解决组建及运行期间存在的相关问题;协助国家工程中心在行业或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中发挥作用。

四、立项条件及程序

(一)申请承担国家工程中心组建任务的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已组建省、部级相同领域工程中心,并已运行一年以上;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雄厚的研究开发实力,在国内同行业或同领域中技术领先,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具有技术创新、产业化意识较强和管理水平较高的领导班子;具有学术水平高、工程化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数量和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人才,有能够完成工程试验任务的熟练技术工人,有经验丰富勇于开拓的营销人才;基本具备工程技术试验条件和基础设施,有必要的检测、分析、测试手段和工艺设备;拥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有筹措资金能力和良好信誉;密切联系一批企业和科研院所,并有良好的合作关系,有接受科技成果进行工程化转化和向企业辐射工程技术成果的成功经验。

(二)国家工程中心立项程序

科技部制定国家工程中心总体发展规划。根据工程中心发展规划,具有组建资格并愿意承担工程中心组建任务的单位,向主管部门提出并按格式填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建议书》(附件一)。主管部门在严格审查的基础上,择优推荐并向科技部申报。

科技部相关专业司受理项目建议书,并提出审查意见。经科技部发展计划司初审,提出初步立项名单后,开展可行性论证。主管部门组织申请单位进行可行性研究;科技部相关专业司组织同行专家进行可行性论证;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组织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的专家对可行性报告进行综合评审,并提出组建建议。

科技部批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附件二),编制国家工程中心组建项目计划。主管部门根据科技部的批复意见,组织填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项目计划任务书》(附件三)。

五、资金来源及管理

国家工程中心组建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国拨经费、地方或部门配套经费、依托单位自筹经费。其中,国家拨款主要用于购置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所必需的仪器、设备及引进必要的技术软件;国家工程中心基本设施建设所需资金,由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配套解决。国家工程中心组建经费实行独立核算,每年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编报预算。

国家拨款须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资金管理办法和财务制度,实行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和挤占。国拨经费添置的仪器设置等统一纳入国有固定资产渠道,依法管理。

六、国家工程中心的实施与监督检查

(一)国家工程中心组建期间的实施与监督检查

国家工程中心采取边组建、边试运行的工作方式,组建期限一般为3年。依托单位应严格执行《计划任务书》,完成组建项目目标任务。主管部门及依托单位应根据《计划任务书》落实资金和各项保证条件,确保组建工作顺利进行。

应根据实际需要,由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有关负责人组成组建领导小组,从组织措施上确保组建工作顺利进行。组建期间,应成立由依托单位和有关成员单位负责人以及主管部门共同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工程中心发展方向、规划、计划,协调成员单位及相关合作单位间的关系;应设立由同一行业权威人士及依托单位主要骨干组成的工程技术委员会,提供咨询服务等。

国家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的任免决定由依托单位做出,并报主管部门和科技部备案。

国家工程中心应当是独立实体,并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模式,参照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人员、财务、资产、分配、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由于各种原因需调整组建考核目标时,依托单位应将调整方案及调整原因通过主管部门上报科技部批准。因客观原因不能继续实施组建计划或撤销立项应停止下拨余留经费,并酌情收回国家有关投资或调出有关仪器设备。

组建项目完成后,科技部以科技评估和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对国家工程中心进行验收。对验收通过的正式授予“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称,颁发统一制作牌匾;对验收未通过的,责成依托单位采取措施作出改进,两次验收未通过者则终止组建。

(二)国家工程中心运行阶段的监督检查

投入运行的国家工程中心要以组建宗旨、任务为依据,结合各自《计划任务书》规定的相关目标开展工作。

国家工程中心应对外开放,积极创造条件吸收和接纳相关单位和研究人员携带科研成果来实现成果转化,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和试验;应当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向企业辐射、转移和扩散工程化技术成果、提供技术服务。

国家工程中心的运营活动应当在国家经济政策、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的指导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实行有偿服务取得经济效益,用于自身发展。

科技部对处于运行阶段的国家工程中心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程中心的组建宗旨、主要任务及

上一篇:出游安全回家下一篇:fsc森林认证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