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2024-07-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精选12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

南阳小学 田涛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自读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三、交流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 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 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③ 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拓展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忠于革命、舍已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2

文章开始,作者用简单几笔,抓住特点,勾画出了老班长的人物形象。近四十岁,高个儿,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满脸皱纹, 两鬓斑白……真可以说是栩栩如生!就可以看出他在红军部队里长期操劳,辛勤工作,大家叫他“老班长”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的年纪大,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对大家“特别亲”,使读者一开始就对老班长有了一个鲜明、亲切的印象。

俗话说,言为心声。文章写老班长的语言,更是感人肺腑。如:

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回味”指“吃了东西再品品滋味”,“好像回味”则是没吃东西,还要装做品滋味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到老班长的内心:不能让他们知道我没吃,要不然,他们也不肯吃鱼了!他们不吃,怎么能走出草地呢!

2老班长……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能再告诉别人。”“既然”一词可以看出,老班长见已瞒不住小梁,就退了一步。“轻声说”则说明了老班长对另外两个小战士关怀备至,仍不愿让他们知道真相。

3他抬起头……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他语重心长地把任务的艰巨,情势的严重,都告诉了小梁。“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这句话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充分表现出老班长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决心之大。

这些语言描写有个性,有特性,有深度,闪烁着老班长思想的光芒。他心里想的是三个小战士,是党交给他的任务,唯独没有自己。

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激情。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这篇课文虽长,但故事情节并不难懂,不必作烦琐的讲解。

一、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此步的目的是弄清时代背景,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大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文章虽长,但并不难懂,可用下面两项填空练习来检查学习效果。

1.长征从 ______ 年 ______ 月开始,到 ______ 年 ______ 月结束。途经 ______ 个省,行程 ______ 里。出发时红军有 ______ 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不到 ______ 人。

2.《金色的鱼钩》记叙的是______年秋天,方面军过______地时,一位老班长 ______ 的动人事迹。

二、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文很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是不可能的,效果也不会好。应该突出重点,大胆取舍,重点段最能突出老班长的高贵品质,特别是那些闪烁着老班长思想光芒的词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学生做个样子,教给学生读出感情的方法。老师要范读, 读后还要分析读得有感情的原因。如可以范读6~9小节,读后再讲讲怎样才能读出感情:(1)过电影。一边读一边想,脑海里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连起来,就像在演电影。书上的内容在自己脑子里活了起来。(2)通过外表看内心。不仅在过电影时,看到了老班长的外表,还要通过这些外表描写来感觉老班长的内心活动。(3)进入角色。过了电影,感觉到了老班长的内心活动,深受感动,就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好像自己就是小梁,亲眼目睹了老班长嚼鱼骨头的情景,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便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

2.让学生用此方法练习读11~15节。读后检查:(1)读这几小节时,你脑海里出现了哪几幅画面?(2)你感觉老班长此时是怎样想的?(3)指名读课文,看是否进入角色,是否读得有感情。此时,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交替进行,也应在技巧上做一些必要的指导。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读出感情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带着问题读书,感觉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人物外表感觉内心最难,根据重复词句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感觉到人物的内心。如读“别浪费东西了, 我不行了……”一句时,可以问:“老班长吃这点鱼,算不算浪费东西?为什么?”“他为什么说是浪费东西?”读“你们吃吧……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一句时,可以问:“老班长到底完成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4.还可以借助电教手段,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帮助学生进入角色。

三、再读课文,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全文学完后,如果问,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则索然无味。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说成是金色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读后讨论,弄清楚“金色”是指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

四、精心设计作业,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此文是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但如果问“你向老班长学习些什么?”或“你怎样向老班长学习?”则嫌太露、太直。应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最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项作业:如果你到了革命军事博物馆,看到了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将在“留言簿”上写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然地把自己的感想讲出来。

摘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激情。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以《金色的鱼钩》为例,著重谈一下朗读在课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3

一、追根溯源激发兴趣,探秘人物性格

课堂提问最忌盲目性,动辄就问,使得提问泛滥,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散乱,无法集中思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课堂的调动能力不够。为此,教师要在提问之前,整体架构文本情境,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的思路是进行题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问:“《金色的鱼钩》里,金色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长满了红锈,还会闪烁金色光芒?这是否有矛盾?”在我的提问下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回答:因为老班长救了三位小战士,自己却牺牲了;有的答: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汗;还有的答:它仿佛是老班长一颗闪闪发光的心……通过解读,学生体会到这“金色”代表着老班长那种崇高的精神。那么老班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接下来我展开性格解读,让学生描绘老班长的外表(从课文中画出描写外貌的句子:满脸的皱纹,斑白的两鬓)设置疑问:“老班长三十多岁,为什么像五六十岁的老人?”学生从这个问题入手,了解到老班长经历过很多磨难,饱经风霜,从他的外貌可以看到他那颗金子一般的心。“那么他有什么行动呢?”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们找到解答:老班长到处找野菜吃,钓鱼给伤病员吃,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像父亲那样对待他们。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老班长的内在精神,我继续设置问题深挖(出示问题):“文中有以下词语:合不拢眼、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是什么描写?为何这样描写?”通过深入理解,找到解答:他为革命操劳,为战友担心,焦虑不安,为伤病员吃了鱼就有好转而高兴。

师:你能了解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生1:一心牵挂小战士。

生2: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3:一心挂念党的委托,心中只有革命事业。

二、一石投水问出真情,激荡情感波澜

在有效提问中,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强求问题的答案。那样会让学生失去自我情感表达的机会。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设置相应的开放提问系统,充分放手让学生尽情释放,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对于老班长其人其事的情感体验,因人而异,不能强求必须都要有千篇一律的体验,关键是要有感触,有体验,这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进入情感体验环节,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敬仰之情,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我设置问题:“请画出表现‘我’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想象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生答: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欲吃不能,自恨又自责)通过问题的设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文本和师生互动中能够换位考量,接着问:“如果你是作者,当时你会怎么做,怎么想?”

生1:如果是我,我会哭起来。

生2:我觉得老班长那么伟大,而自己简直太渺小。

学生进入体验的关键时段,我再次从小细节进行情感渗透,问:“一个搪瓷碗那么轻,可是为什么总送不到嘴边?”学生明确认识到这是夸张的写法,目的是为了衬托自己的痛苦和对老班长的敬仰。这些提问让学生一步步找到和文本契合的感情支撑,而且通过思考体验,学生获得文本对话能力,拓展并延伸了思路。

三、画龙点睛问出共鸣,升华人文精神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渗透不是学生自然而然生发的,而是要在教师画龙点睛的有效提问中,悄然建立起来。这个时候的提问不是干巴巴的中心思想,也不是要学生豪言壮语地表白,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升华和熏陶。

老班长牺牲这段情节是文本的高潮,课文精髓部分,也正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关键部分。为了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我设置问题:“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慌了?你的心情如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心灵获得情感共鸣:他可能撑不住了。读到这里,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教学进入这个阶段,有一些学生已经眼泪汪汪。我继续挖掘情感背后的精神力量,设置问题:“老班长是凭借什么坚持着走到草地边?”学生再一次深刻体会到老班长的精神:牢记党的委托,内心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仰。同时学生也挖掘到了他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坚持和坚信的力量,还有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藉此,学生将老班长的精神又深挖了一层:他是毅力的象征。

问题挖掘到这里,学生已经对老班长产生了深刻共鸣,在此最佳时机,我着手进行情感升华的引导,并设置问题:“临死前老班长说了一番话,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话的?”学生自然而然生发出内心的愿望:做人要像老班长那样,赤胆忠心为工作,关爱身边的人。

《金色的鱼钩》这节课我重点放在挖掘老班长的精神和对人物性格展示这两方面,但要让学生既能把握精神,又能学到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这是比较难以平衡的。教学中我着重从设置有效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和领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让我认识到,有效的提问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4

一、导入: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理解“金色”的鱼钩

1、“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同学们,谁还记得老班长的样子,跟大家说说?找出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谁来说一说?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指名读。

2.师:这就是老班长,对吗?

不对,满脸皱纹,两鬓斑白这分明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啊?(生思考后作答)3.就是这样一个老班长带着三个伤病员在草地里走了40几天,历尽千辛万苦发生了很多感动的故事。同学们,最令你们难忘的是什么?最让人难忘的是发现秘密、命令大家吃鱼和临死留下遗言这几段,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这三段里的一段,好好地读,再深入地体会,然后有感情地读给大家。

(学生开始读课文)

4.师:我们还是带着崇敬的心情,用读来缅怀这位伟大的老班长,谁读?你读哪一段?

老班长让病号吃鱼,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令你感动。课件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着草根和鱼骨头,“嚼一会,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鱼罢不行的神态时,你心情怎么样?(指导朗读)5.师:好,不错。谁想读“命令”这一段。

生:(读)“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沉重极了。”

6.师:在命令大家吃鱼那天,书上说: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笑着对大家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他是笑着说的,同志们吃不下去,他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他不笑了。最后同志们把鱼吃下去,他又怎么样啊?

生:笑了。

师: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前后笑了两次,大家想一想,前后这两次笑,笑得一样不一样?

(学生思考两次“笑”的不同含义,指名回答)

师:对,老班长为了让同志们吃下鱼,他做出了一个笑,还要编一句话,费了多少苦心呀!为了让别人吃鱼,老班长想尽了办法,可谓是用心良苦啊!7.过渡:快接近草地了,眼见着重重叠叠的山峰了,可是,老班长却倒下了,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垮了,压垮了,饿垮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水潭边。同学们,当我毫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

课件出示:当我俯下身子,„„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叹号?(指导朗读)8.师: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也试读一次吧!”

师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生再读,齐读。

9.师:“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学生: “老班长——老班长——”

“老班长!老班长!老班长——” 齐声呼唤。

10.师: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这样的一个老班长,他在危难的时候,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全别人,保全革命下一代人,这是一种伟大的精神。我们深深地怀念他,对吗?

师:好,大家起立,我们带着崇敬的、无比怀念的沉痛的心情,为老班长默哀。大家闭上眼,低下头。(学生默哀)

播放音乐,师旁白:想一想,在饥饿的时候,是老班长到处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坏了,一到夜里,他就只能一棵一棵地摸;在困难威胁的时候,老班长想尽办法,给我们弄来了鲜美的鱼汤,自己却吃着草根嚼着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在他临死之前,在他奄奄一息的时候,他还不忘对我们说“你们吃吧,你们还年轻,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他已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但是最后还说:“见到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好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把你们照顾好。”这是多么博大的胸怀,多么崇高的品质!好,抬起头来,请坐。

三、结尾升华

11.师:好,老班长的在天之灵,也一定会感到欣慰。在他牺牲六十五年以后还有这样的同学,怀着满腔的情感,来读他的故事。大家看到书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我们和作者一同来珍藏老班长的遗物,一起来怀念老班长。(生齐读最后一段)12.现在,这枚鱼钩还是那毫不起眼的小鱼钩吗?那是因为„„那它是“金色的鱼钩”

这枚鱼钩还仅仅只是生了锈的鱼钩吗?那是因为„„ 所以它是“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5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金色的鱼钩》。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作课题,意义深刻。

学情分析

学生很喜欢故事情节比较生动的课文,而这篇课文恰恰就是这样,教师需在教学中进行恰当的引导和点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音乐《七律・长征》。

教学安排: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出示长征简介及系列图片,播放音乐《七律・长征》,质疑激趣。

1、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

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就是其中之一。

2、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认读词语: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2、解读词语:奄奄一息、无边无涯、收敛。

三、理清文章脉络

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课文以什么为线索?

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四、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品质

1、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2、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3、思考: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金色的鱼钩”呢?

4、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5、课文几次写到了喝鱼汤?每次分别是什么情景?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钓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金色的鱼钩代表着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照顾病号――老班长救病号――病号救老班长――怀念老班长

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6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3。体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5。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经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重难点分析:

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读书,边读边思考,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本事。

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述,学习时教师经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经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课件:诵读毛泽东写的《长征》。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一个个红军战士历尽千难万险,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出示课题的课件:金色的鱼钩。

二、自读自悟,理清线索

(一)速读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这个故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归纳每一个部分的小标题。

(三)小组内汇报自我的初读结果。

(四)出示课件:汇报小组意见。

第二课时

一、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一)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我的感受和心境的变化,能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二)了解课文围绕金色的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小组内交流使自我感动的句子、段落,说说理由。

同学们都被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我的崇高品质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述老班长的句子,品读重点句,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1。老班长的外貌描述。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出示课件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担忧和焦虑。)

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老班长神情描述。

找出描述老班长神态的词语。出示课件

●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能够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必须充满忧虑。)

(四)出示课件。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我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所以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仅有战友、唯独没有自我的高尚品质。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向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我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二、研读片段,谈感受,练朗读

(一)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境,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二)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老班长十分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三)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明白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样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我克服困难出来了”?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四)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出示课件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资料,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2。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肯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比较,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3。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样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五)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资料,注意自我内心的感受。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把生的期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我,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我的职责,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终一分光和热。)

3。指导分主角朗读。(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终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我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我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仅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课件)

(一)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二)深情朗读中心句。出示红军胜利走出草地的课件

(三)出示课件:学生宣誓,情感投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一)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我的高贵品质。此刻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出示课件

(二)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篇7

可取之处:

1.有限的时间完整的呈现了本篇课文,找出了最令学生感动深刻的语句交流、感悟、体会,更好的理解本单元的主题,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生朗读较到位,尤其郑凯在读小梁的话语时、何方舟在读老班长奄奄一息的话语时、还有王萌的旁白,读得淋漓尽致,可谓感情极致,学生体会到位,震撼人心。()读中感悟较好!

3.及时发现闪光的学生。

不足之处:

1.老师的基本功,尤其粉笔字,应好好像我们组孙静学习,那个粉笔字真得让我们感觉是一种美的享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就在那儿传承了。加油!

2.老师的驾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课堂机智、教师语言等等

3.教学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可在适时适地加上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这样或许更有利于本课的理解。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篇8

在教学活动中,我也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当读到“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时,我说:“老班长为什么照顾三个伤员走出草地,自己啃鱼骨头,直到眼睛看不见了,还摸索着为伤员挖野菜,为了伤员他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这会儿,你有怎样的感受让我也试读一次吧!”我哽咽着声音读:“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这时,教室里格外沉静,只见有的学生在擦腮边的泪水。

这时,我接着说:“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就要走出草地,他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学生们个个情不自禁:“老班长──老班长──”呼叫声悲痛欲绝,余音在教室里久久回荡。这时我又追问:“你们为什么多叫一声呢?”“我们希望喊声能唤回老班长,只有这样读,才能表达对老班长无限感激之情。”我这是提议,全班同学起立,深情地为老班长默哀。

深情发自每个人的肺腑,深情也打动了课堂里的每一个人。抓住朗读这个环节,让学生说好,加深感悟,教学效果已经一目了然了,由此,我感到,文质兼美,情感丰富的文章,不仅要复读,而且要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才能使学生真正受益。

我觉得这堂课好的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问题设计得针对性强

本课篇幅较长,做事性强,我撇开了枯燥的分析,而直接抓住最动情的文字捐多表情朗读,整堂课我只设计了两个问题:

1、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把感受深的片段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这两个问题给了学生问候,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学生有机会自由说,自立表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充分地给学以自由

整堂课,学生自主地投入阅读实践,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三、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9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2、简介时代背景。

3、欣赏课件。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交流自己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后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3)自读自悟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饥饿喝上难过不吃咽下走出

威胁鱼汤激动鱼汤鱼汤草地

老班长合不喜出语重皱起皱纹壮烈

拢眼望外心长眉头舒展牺牲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0

备课人:寿光市古城街道古城小学 王伟

【课型】

精读指导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示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示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记得我们学过的《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16课《桥》。

二、朗读课文,深入体会

1.快速读课文,找出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画出来。(大屏幕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从这些句子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洪水?(凶猛 可怕„„)

2.这篇课文主要是写老汉,可是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渲染洪水呢?

3.过渡:那乡亲们还有路可走吗? 哪里?什么样的路? 这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面对唯一可以逃生而又随时可能崩塌的桥,如果乡亲们还是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跑,会有什么后果? 那乡亲们安然过桥了吗? 是谁在中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是的,是老支书。

三、梳理情节,初识“老汉”

1.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老汉,看看他是一位怎样的人。请默读课文,找出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待会我们一起交流交流。

学生汇报自己找到的句子。

大屏幕展示学生找到的直接描写老汉的句子: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四、再读句子,感悟人物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是对老汉什么的描写?(外貌 神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你从这个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把老汉比作“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的“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你拥我挤”等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人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试想:如果是你或者我镇定得像一座山就能让村民们停下来吗?那为什么老汉就行?(因为全村人都拥戴他)

要求学生理解拥戴的意思:拥护爱戴

(镇定的老支书是人们拥戴的人,而人们看到他就像看到了心中的靠山,让我们一起读读,也让大家来感受感受山一样的老支书吧。)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老汉认为应该让谁排在前面?(老百姓)老支书本身就是个党员,那他也要排到后面去。

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舍己为人 先人后己 心系群众)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1)你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来?(老汉很凶,从“冲”“揪” “吼”体现出来。)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呢?(年轻人不守纪律。)

(好的,那请你们带着老汉那种凶、那种果断的语气来读一读吧。)

过渡:老汉是那样凶,村民们一个个安全的过了桥,最后只剩下他和小伙子了,这时候老汉又吼了。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1)老汉先是凶巴巴地揪出小伙子,此时又推他上桥,这都是为了什么?他们是什么关系?读了文章结尾,你就会明白了。

(他们是父子关系,在剩下自己和儿子时,把生的希望留给儿子。)

(2)明白这一切我们再看看,老汉从队伍里揪出儿子,此时又推儿子,这不矛盾吗? 他是怎样的人?

(不矛盾,老汉认为共产党员就应当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他是大公无私,坚持原则的人。)

过渡:最后,老汉和小伙子都被洪水吞没了,全村的人呼喊着,哀嚎着,他们拥戴的老支书走了。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大公无私,为他人着想,深受人们喜欢,舍己为人„„)用心地读一读这些句子,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位怎样的老汉?

学生讨论总结:大公无私、为人正直、遇事镇定、不徇私情、舍己为人„„ 5.小结

刚才我们用了怎样的方法来感受老汉这一形象?

(找描写老汉的句子、词语,抓住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谈感受,通过朗读读出感受„„)同学们总结的很好,我们抓住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感受到老汉的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同学们可以用这一方法来分析别的人物,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在自己的作文中塑造人物,学以致用。

四、感悟真谛,启发想象

1.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在这场洪水中,老支书选择让村民走;在群众和党员之间,他选择群众走;在自己和儿子之间选择儿子走。谁,他都想到了,他唯独没想到的就是——自己,这样的老支书能不为全村人拥戴,让人为之敬佩吗?在人们的心中,老汉犹如一座巍然挺立的桥。现在,你们也应该知道为什么课文以“桥”作为题目了吧!那你们说说这是一座什么桥啊?

总结:是一座用生命架起来的桥; 是一座生死桥;是一座用爱心架起来的桥; 是的,那是一座精神桥,在危难关头,一瞬间的生死抉择诠释了大爱如山,让我们再次饱含深情的读读课题吧-----桥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参考题目:

爷爷,我们想您!老支书,慢走!挥泪送别老支书!我们永远纪念您!洪水退后……

五、学以致用

1.比较一下《桥》和《金色的鱼钩》这两篇课文,它们在表达方法上有哪些异同?(同:作者都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 异:《金色的鱼钩》中没有设置悬念、没有环境描写„„)

2.请同学们读《金色的鱼钩》一课,找出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感受老班长的精神品质。

(读课文。交流)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环境描写有衬托人物品质的作用。为了渲染长征路上的艰难,为了烘托“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请你想一想:当时的天气会怎样?草地、野菜及一些能吃的东西又是什么样的?给《金色的鱼钩》加入精彩的环境描写吧。

【板书设计 】

《桥》 《 金色的鱼钩》 老汉 老班长 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教学反思 】

 忠于革命

《金色的鱼钩》缩写 篇11

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指导员派炊事员班长照顾我和两个生命了的小同志,因为他年纪最大,所以大家都叫他老班长。老班长带着我们边走边歇,煮野草和青稞面给我们吃。很快我们的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看着我们一天天瘦下去,很担心我们走不出草地。于是,他绞尽脑汁,把针弯成鱼钩去钓鱼。以后,老班长总是先安顿好我们后,再去钓鱼,把鱼煮成鱼汤。给我们吃。可我从没看见老班长吃鱼,在一次偶然中,我发现老班长每次吃的竟然是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我劝老班长也吃点鱼,爱惜自己,可他说找点吃的不容易。当我说要帮他一起找的时候,他严厉的拒绝了。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更少了,我不忍心吃下去,遭到老班长的批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就特别高兴。

渐渐的,我们接近草地边上了,可老班长却昏倒在水边,再也没有醒来。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把我们送出了草地。

金色的鱼钩 篇12

今天,我读了《金色的鱼钩》后受益匪浅,里面的人物形象让 我佩服。其中有一个句字让我感动,“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东西又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哽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 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

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这使我极为感动,老班长把一丁点吃的给三个病号吃,而如果是我们的话,给别人吃想得倒美,连自己都不够,哪还能想到别人,所以老班长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感动。

在文中老班长常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急得“整夜整夜合不拢眼”,钓到鱼时,他的“严厉”“严峻”还有文中随处可见的对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无处不表现了老班长关心同志、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所以我们要向老班长学习,学习他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绣,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教师评语:

上一篇:水浒传填空题选择题下一篇:小学奥数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