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课堂渗透德育论文-德育(共10篇)
昌吉州实验小学——黄赟梅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怎样的.老师们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发挥学和
教师最大的优势,上出自己的特点,上出自己的风格.关键词 数学课堂 渗透 德育教育
把新课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做了点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主题图,渗透德育教育。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主题图。主题图中包含多个信息,由情境引发出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量,增长学生的智慧。由于主题图的信息在呈现形式上不仅有图画,还有文字。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有关数学知识的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同时结合主题图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礼仪等教育。如:在教《分类与比较》时,可由明明的话:“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这一句话对孩子品德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你帮妈妈做了些什么?
二、利用练习题中的信息图创编故事。
故事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位置》时,可创编《小动物做操》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育学生有秩序地站队,认真做操。做守秩序,爱学习的
文明的好孩子。再如:在教《认识时间》时,可用课件演示一位小学生睡眼朦胧,因不认识钟面的几时几分继续睡觉导致迟到的小故事。引发讨论:贝贝为什么会迟到?他做的对吗?从而教育学生要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大量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如:在教《认识图形》时,可设计摸物体,说感觉,作拼答游戏,给物体分类,抽象形状等等,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谦让、学会助人为乐,学会挑战自我。
四、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活动照片,激励教育学生。
在教《
8、9的组成》时,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我就采用学校开运动会时的图片和饮料图的课件展示导入。师:瞧,大哥哥跑得真快,第一个冲到了终点;跑接力赛的大姐姐跑得多辛苦呀!所以李老师为运动员们准备了香甜可口的饮料。数一数,有多少瓶?(生:8瓶)对呀,8瓶饮料要放在一个里,可装不下,只好用两个袋子来装,该怎样分装这8瓶饮料呢?这样,既渗透了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又渗透了爱心教育。
五、结合国家大事贯穿主题图,向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等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找规律》第一课时,今年是北京奥运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和自豪的,所以以奥运为主题,用小朋友喜欢的福娃带领同学们逛奥运乐园当主线,把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连贯起来。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时,由问题29届奥运会将在什么地方召开引入。(学生发言)首先课件出示贝贝和晶晶,了解水立方和鸟巢进行爱国教育。再由爱国、爱家的思想渗透到欣赏贝贝和晶晶布置的奥运乐园。展示主题图的时,语言感悟福娃的热情好客。在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环节,我设计了先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欣赏规律的美;如果没有规律世界会怎样?是不是所有事物都有规律?(不是,四川地震)。最后让学生当小设计师。(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四川的小朋友多么希望能穿上一身漂亮的校服呀。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请你们帮纺织厂的叔叔阿姨设计一匹图案排列有规律的花布好吗?)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的同时,又一次向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心渗透。
六.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品质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品质教育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
(2)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的精神。
(3)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教师要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测查命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在作业方面我要求学生都统一格式,字迹认真。
(4)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结论或结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文理 《中华教育纵横》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7。
一、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渗透德育
“理科教育应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1]”,高中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如函数、立体几何、空间向量等都是运动和变化的思想在数学中的具体体现;数的对立统一(正和负,整与分,有理与无理,实与虚)、运算法则的对立统一(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都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反映;图象的对立统一(直线与曲线,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一些定理、定义、公式、法则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依赖,都反映了普遍联系的规律;还有反证法的思想,实际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体现.对立体几何知识的内容可以先通过穿插平面知识与空间知识的比较,再渗透一些辩证统一的观点.在讲授相应新课的同时,适时地、恰当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用数学数据渗透德育
数学是一门数据科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数据渗透德育.如教师在编练习题或例题时,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题目的数字与一些有意义的事件联系在一起,如已知在等差数列{an}中,a3+a6=502,Sn为数列{an}的前n项和,求S8,我们容易利用等差数列性质与求和公式的知识求得结果是2008,而2008年正是我国首次举办奥运会,由此可让学生了解我国举办这届奥运会的重要意义,它是实现中国人期盼的百年梦想,是中国走向世界的标志,通过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从中学到了知识又对奥运会多一些了解,同时又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三、用图表图片渗透德育
“教学是一个建筑于理解基础上发展、扩展和提炼学生知识结构的过程[2]”,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动画、录像、多媒体等讲解相关定义,让学生在知识结构中有更多的知识点能吸附新的信息.如在第八章《圆锥曲线》教学中讲椭圆的定义前引入让全国人民上下振奋人心的嫦娥一号事件:2007年11月5日11时15分,近月点,第一次近月制动即“刹车”准确实施,“嫦娥”成功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周期12小时、近月点210公里、远月点8600公里的月球椭圆轨道,投入月球怀抱,成为一颗真正的“月球卫星”.此时可以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将有关太空的录像、漫画、图片引入课堂,让开阔壮观的美丽太空进入学生脑海里,使枯燥的说教变得生动、形象,富于直观性和感染力,学生通过这个例子提高了对椭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观,增加了他们的爱国热情.
另外,数学中存在着严密的逻辑推理,同时也存在许多富有哲理的东西,我们应注意挖掘这方面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可以通过对各类函数图象特征进行总结,如直线、抛物线、双曲线、椭圆等,启发学生,人生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如同函数图象一样,有时平坦,有时崎岖;有时高潮跌起,有时低潮绵延,应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去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运用数学图表进行思想教育,形象、直观,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是德育教育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四、用数学应用题渗透德育
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加强数学与实际的应用联系,强化应用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数学应用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而且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数列”应用题:为了减轻某些家庭学生上大学的经济压力,某地银行出台了教育储蓄.以每年存入定额存款,按复利计息,到期本息一次取出,免交利息税.若某学生家长计划从儿子上初一时起每年9月1日为儿子上大学进行教育储蓄,到高中毕业6年内储够10万元,已知教育储蓄的年利率为1.98%.问:①该家长每年9月1日应到银行存入多少钱?②若该家长从儿子出生每年到银行存入5000元,到儿子年满18周岁,取出本息,能否达到10万元?通过用数列的知识解得:①该家长每年9月1日应到银行存入15553元,到儿子高三毕业上大学时可取出本息10万元.②到儿子年满18周岁,取出本息,将超10万元.通过这个例子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题的积极性.在以后讲解数列知识在各方面的广泛应用时,再进一步启发学生,数学知识只有最终同实际问题相结合,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实用价值.总之,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密切配合社会形势,市场经济变化态势,及时增加渗透生活、生产常识、金融投资常识、市场竞争常识等,引导学生处处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以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进行“应用题”的教学时,可以根据应用题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卫生、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说服力的数据,经过比较、分析,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另外,在数学教材的许多应用题中,都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数列”应用题一些例子中涉及交税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从小培养学生纳税意识.通过教师简明扼要的介绍,使学生把所学新知识同现实生活、今后的学习和国家的建设逐步联系起来,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用数学史渗透德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数学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教学中适时地、自然地利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数列》阅读材料中引入我国古代杨辉三角的发现先于其他国家400多年;在《立体几何》阅读材料中引入祖氏公理的发现早于世界其他国家1100多年;在第十三章《极限》讲解定义前引入刘徽的“割圆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刘徽提出割圆术作为计算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周率的基础.其方法是“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台体而无所失矣”,也就是说:刘徽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去逐步逼近圆,刘徽割圆的逼近思想是以后极限思想的萌芽,为定积分概念的形成积累了素材.现代,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发起、推广的优选法,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和科学试验,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陈景润成功地证明了数论中“1+2”定理,被誉为“陈氏定理”;这些真实典型的数学史实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而且也激励了学生学习的进取精神.另外,还可以借助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提供的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数学知识在现代信息社会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开阔眼界,产生学好新知识的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增强学习的动力.
六、用良好行为习惯渗透德育
有人说“态度决定成败[3]”,笔者认为这句话很有道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重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钻进教材,进入角色,倾注自己的情感,从而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激发师生情感间的共鸣共振,达到德育内化的实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语言要清楚、讲解要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另外可以严格要求学生的行为规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上课时学生排除杂念专心听课,快速工整地作好笔记,解题时要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及时找到解题的突破口,理解题意时可以利用化归思想、类比思想、方程思想来分清已知数量关系、认真审清题意,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做到快而准.只有教师的行为平时起到模范作用、学生的行为有了严格的要求,才有学生认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数学课程中丰富的德育资源,有机渗透,潜移默化,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同时又培养了他们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教会了他们用数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为他们今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邵宗杰主编.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唐晓杰著.课程改革与教学革新[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6).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一、充分认识德育工作在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的重要性
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又是学生的德育工作。坚持以德育为首,是关系到学校办学方向的大问题。可以说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而我们则把校园文化植入与德育管理评价作为整个学校德育工作的灵魂。如果说导学案和小组建设是高效课堂的两条腿,那么文化植入和管理评价就是高效课堂的一对翅膀,它决定着高效课堂的高度和方向。
二、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高效课堂小组建设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的法制教育、养成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
1法制教育。学生公民意识、守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教育。
2、思想品德教育。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自信、感恩、生命科学观、未来美好愿景等方面的教育。
3、养成教育。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礼仪礼貌、劳动等方面的教育。
4、安全教育。学生防灾、交通、食品、卫生、网络等方面的教育活动。
5、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不良心理活动的矫正、心理压力的释放缓解、各种心理障碍的排解和心理疾病的治疗等。
三、高效课堂小组建设中渗透德育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它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主要包括班级成员的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具有凝聚、约束、鼓励、感染、同化的作用。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目前的教学改革,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做事、学会质疑探究、学会创新发现、学会团结合作、学会交流表达等等,因此,我们应围绕这些内容有针对性的创设班级文化及课堂文化。
1、教室“环境文化”的创设。即对教室内的墙壁进行规划布置,使之增添文化氛围。可从以下方式选用。
①标语。针对本班学生的思想、纪律、行为等情况,确立一个富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主题,在教室前后黑板的上方或两侧墙壁的上部可贴一些启发性、激励性、警示性的标语、口号等。
②设置小组竞赛园地。其内容可为卫生、值日、课堂纪律、课堂发言、团结协作、学习考试成绩等等班级评比的各项内容。目的是展开小组竞争,增进小组成员团结协作,激发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集体荣誉观念。
③设置“榜样的力量”或“星光灿烂”、“班级风采”栏,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以张贴照片、事迹简介等形式张榜展出。
④设置各种专栏展示学生的才艺。如学生的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艺术作品栏,学生的诗作、优秀作文、优秀作业等园地,以及国内外名人的书画文章等,增强学生自豪感、成就感,激励他们发展特长,给所有学生艺术享受和审美教育,宣染教室高雅氛围。
⑤设置学生“成长足迹”园地。集中展示(或分组展示)每个学生在学习、思想、纪律、卫生、互助、课堂发言、创新、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情况,可用奖励标志图案(如小旗、五星等)的办法,看每位学生各方面积累标志的个数多少来体现学生成长的速度。
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内容可包括行为规范约束类制度、各种奖惩激励类制度等。要涉及到学生从进校到离校各个时段,覆盖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表现情况。长期坚持,严格执行,认真落实到位,就一定让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心理倾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如学生一日常规、各种纪律规定、各项活动的评比制度、奖惩制度等。
3、班级“活动文化”建设。为让学生有亲身体验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主题教育,并有计划、有系统、有针对性的长期坚持,才能形成文化态势和氛围。
如各种传统节日的教育实践活动,各种主题演讲会、总结反思会,各种才艺展示会,专题调查、采访活动,各种“优秀”、“先进”的评选月活动,读书比赛、朗诵赛、表演赛等,均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培养良好的情趣,增强班级凝聚力、向心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高境界,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一个班级的班魂。只有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才会从思想上、精神上引领学生、驾驭班级。一个班的精神文化对学生的精神风貌、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行为方式、外在表现起主导作用。而精神文化建设的主导者是教师、班主任。具体做法一是发动学生创作或选择班歌、班训、班风等,使学生在精神上有共同的追求。二是将精神文化建设融于日常管理中,要在小事上做大文章,从小事中反映 3 出高尚的思想来。三是将精神文化建设融于文明建设之中,如培养学生的行为文明,礼仪文明,诚信文明等。二>、注重班魂、组魂的建设
班级文化不仅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有形文化”,更重要的是那些经过全班师生长期的积淀形成的本班特有的精神信仰、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理想、学习品质、的形成以及行为文化、管理文化、集体舆论与班风等“无形文化”。它将镌刻于人们的脑海里,铭记在人们的心目中。
(一)班魂建设让集体活力四射、斗志昂扬
班级文化建设重在无形文化的建设。即一个班级的信仰、追求,或者说是班级的灵魂——班魂建设。有了班魂,班级的每个成员就会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和目标,就会有生活和学习的价值取向,就会有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力量,班魂就是班级中最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这个班级就会有着一股自强不息、团结奋进、势不可挡的力量。
选定班名组名,选定学生所崇拜的某一人物或一其他事物的名称作为班级名称,从班级名称中折射、体现班级之魂。
选定班名的大致步骤:
1、通过班级每个成员广泛了解名人轶事或某一特定事物的内涵自拟班名。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后,各组拟定的较为优秀的班名。
3、全班筛选后确定班名,并集中全班的智慧赋予确定下来的班名以特定的内涵。
4、制作班名牌(包括班徽、班训、班规等),悬挂在班级前门墙面。一旦班级名称确定,就意味着我们从此要把这个名称当作班级之魂,每一位成员都要倍加珍惜和细心呵护,我们每一个成员都要为维护这个名称的光荣而付出实际行动。
(二)组魂建设让班级魅力无穷、凝心聚力
在选定好班名之后做好组魂建设,要紧紧围绕班名选取各组组名、拟定组训和组规,从而把班魂渗透到各小组中,让每个组的组名、组训、组规等从不同角度丰富、支撑班名和班魂。换句话说,班级文化建设要依赖于小组、落实于小组、根植于小组,这样的班级文化才不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1)小组的组建原则:组内异质、组间同质、黄金组合。
(2)起组名、定组规、写组训等: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新意的、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小组目标和团队精神。
(3)、赋予学习小组行政功能,进行事务分工:每个小组的每名成员都分别是本组的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学科组长、仪表组长等等,即每个人都是管理者,同时又都是被管理者,这样就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监督、鞭策并激励小组成员,形成团队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这样,让班魂、组魂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各班形成气势冲天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由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学生的自治管理。用班魂、组魂“激活”学生,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真谛!把那些刻在墙上、写在本上的豪言壮语化为行动,刻在心里。
成果类别:成果题目:作 者:工作单位:联系电话:
德育论文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陈君 郫县一中犀浦校区 *** 1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单位:郫县一中犀浦校区 姓名: 陈君 联系电话:1520825136 邮编:611731 [摘要]在高中数学教材及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德育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制定出适合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方式,以便因材施教进行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因素、德育渗透、促进作用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赫尔巴德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德育只是没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教育部长周济曾经说:切实把德育放在首位,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而且课堂教学既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更是展现教师职业道德的舞台,教师自身的知识、生活经验、人格素质、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工作方法乃至兴趣、爱好都是课堂教学内容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此处的德除了教师自身应有的高尚品德外,还包含教学中应遵循的道德。正是这些德构筑成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正是这种魅力,使课堂教学闪烁出奇异的光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使其水乳交融,自然生长,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为此,我通过对数学教材及教学中的德育因素及要求的研究来简单阐述德育在数学教学中作用。班门弄斧,以期能抛砖引玉。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及可行性的认识
(一)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也可看出对德育教育的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数学教学作为整个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它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二、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进行德育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走进学生的心灵,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有时代精神的角色特征。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强调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 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另一方面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事实证明,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心灵和学生对话,用真诚感受他们的快乐和痛苦,他们才能真正地信任你,你才能从根本上对他们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
(二)走下讲台,做学生学习德育的合作者
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课下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德育教育,平时多和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并给以循循善诱,激励他们积极上进。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导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朋友;既是教学的合作者,也是学生学习的热心指导者;既是为成教学目标学习共同体的一员,也是关怀学生成长的有心人。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真理的占有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知心合作者,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心诚意善地交流。这样不仅是教师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既熏陶学生品质又
浓厚师生情,教育效果会立竿见影。
三、挖掘数学教材及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世界不缺少美”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在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在并不明显的位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
1、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联系实际,阐明所学知识的用处,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
2、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3、数学教材中各部分知识之间存在着纵向和横向的紧密联系,这些都充满着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此外还可以结合教学有机渗透普遍联系观点、运动发展观点等。使学生在知识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二)教学过程中的德育
1.教材中,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例题、练习,在教学时,通过这些例题的学习,练习进行德育教育,也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在授课过程中,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行为习惯上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作到姿势正确,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这些要求,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2.环境熏陶法。
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整洁的教室环境。优美整洁的环境能愉悦师生的身心,增强教和学的兴趣,使德育渗透于无形中。
(2)、现代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的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逐步实现德育渗透。
(3)、和谐的人际关系。有资料表明,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人们高效的学习和工作。教学中,教师努力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自觉努力,严格要求自己,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来。3.主体参与法。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拿教学方法来说,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正确合理评价他人的习惯。4.实践体验法。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另外还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各种活动。
5.利用数学史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原则,做到有法有度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必须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并且依据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去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适度性原则。
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使之在无意中接受。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要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和贴政治标签,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2、渐近性原则。
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找出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近地进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可能都一个标准,对那些稍微有差距的学生要给予宽容,只要他比以前有进步那就达到目的了。
3、以情动人的原则。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发掘和表扬学生的内在情感,调动他们积极的心理因素。德育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使之乐其所学。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字上下功夫,寓理于情、清理结合、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的情感,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爱。
4、持之以恒的原则。
德育不能搞一阵风,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长期精心培养,持之以恒的渗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应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反复地向学生渗透其德育内容,不可厚望于某节课、某个内容。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
五、在数学中渗透德育取得的效果
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我认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德育渗透,这样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古往今来,中国数学有着灿烂的历史、伟大的成就。教科书中有很多具有说服力的始料,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自尊、勤奋自强的思想教育。
(二)培养了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数学本身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在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概念的形成与演变,重要思想方法的确立与发展,重大理论的创立与沿革等,无不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发展、运动与变化。数学对象源于现实世界,说明了认识论的唯物论,体现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通过数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人生有限,必须善待人生,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
(三)理性精神的培养
诚实、求是,是数学理性精神的本质特征。数学语言的精确性使得数学中的
结论不会模棱两可,数学中不存在伪科学,不允许有任何弄虚作假的行为存在。数学让人不迷信权威,不屈服于权贵;数学让人坚持原则,忠于真理。因此,数学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和独立的人格。
(四)培养了高尚情操,提高了思想修养
数学是一门既美又真的科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包括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数学命题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充满了发现科学真理的愉悦和欢乐。在数学教学中,学生获得了数学的审美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创造能力,数学美是激发求知欲、形成内驱力的源泉。
(五)意志与毅力得到培养,提高了抗挫能力
数学史是数学家的奋斗拼搏史,展示着数学家为真理而献身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数学每前进一步,都充满艰难阴险,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冒着生命的代价。在数学教学中,把定理、公式与数学家逸事联系起来介绍给学生,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与毅力。
(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了科技修养
在学生将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被直接应用的现成数学理论知识很少,真正起作用的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数学意识,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结合适当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同时,让学生从了解数学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和里程碑事件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了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热爱数学和追求真理的良好品质。
摘 要 在中学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实践学习中,同时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渗入德育教育,深化教学理念,学生与学生之间深化学习、合作学习。
关键词 初中数学;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O5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47-01
在数学的课堂中渗透道德教育的因素是现在的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的趋势,这个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一些教学上的新的压力,但是与之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以后必然也会对其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反过来又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
一、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学生普遍处于青少年时期,在青少年时期学生的家长都过于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而忽略了其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说在初中阶段对一个人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不仅仅可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可以对这个学生未来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那么,在学校中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课堂中,使学生既学习到知识又接受了良好的德育教育。数学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将德育教育很好地融合到数学课堂教育中,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今后走向社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尽管很多学校高度重视德育教育,但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性不高,与人们的期望目标相差甚远。究其根本,造成此类问题的原因有很多,这与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不无关系。有些教师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自身岗位职责的本质认识不清,教学中偏重于理论知识灌输,学生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部分初中数学教学评价不完善,一味地强调考试成绩,缺少综合素养与能力考查。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
(一)趣味性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现代认知学认为,情趣属于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源,只有内在积极有益的兴趣和热情,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思索并迎合学生的心态,不要让沉闷的逻辑思维使自己的课堂变得了无生趣,要善于通过各类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情趣化课程活动,让学生在玩的时候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用欢声笑语把沉闷的气氛一扫而光,进一步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更是对孩子智力和情商的一种培养,使得自主探索变成自身的一种需要,不断促进孩子的进取精神,让成功信念根植于他们的心田,从中攫取不容忽视的“情绪智力”效益,从而为德育元素的渗透与融入大开方便之门。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发挥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事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基础,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而幽默有趣、生动活泼的教?W氛围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做人,想要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培养,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和授课能力。德育的培养既包含了说理和实践训练,又包含情感陶冶、思想提升以及潜移默化的影响,只有教师自身形象、道德修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发挥出较高的人格魅力,才能从一言一行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教师上课之前还应准备充分,与文学教师多交流,提高说话能力,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发掘数学中的德育素材
结合数学课程安排进行德育渗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想要渗透德育,首先就要充分了解数学这门课程,教师应认真钻研数学教材和数学历史。教材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根本,虽然数学教材不像语文那样生动活泼,只有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枯燥乏味,但是数学教材具有科学运用的概念、变化无穷的关系,新教材中也穿插了更多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的接受能力。从教材和数学史中发掘潜在的德育因素,教师深入了解、分析教材,进行课堂知识的外延,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加强德育的渗透。
(四)能力性渗透
现在初中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遇到困难就习惯性地退缩,缺少面对困难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恒心,我们要知道在任何事情上轻言放弃是难以取得成功的。现在有的初中生因为自身的毅力不够强,在数学学习中遇到一点小小的难题就放弃了,而不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难懂的概念,难记的数学公式并不进行深度的挖掘,而只是进行片面的记忆,在解题过程中也只进行机械化的套用,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身心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从学生的心灵出发将德育教育贯彻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进行教育的时候,在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注意,及时地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教师首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变,同时老师要及时与学生沟通树立学生的信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充分融合在一起。
(五)集体性渗透
在初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比较叛逆,也缺少一些集体观念,初中生建立良好的集体观念能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渗透,使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到集体的概念,并且将其在心中牢记,而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应该遵守一个班级规则,使整个班级都维持着和谐的状态,如果学生不遵守班级规则,那么就会使教师的工作出现问题,人们就难以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样就需要教师数学课堂中渗透集体的概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
四、结束语
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责无旁贷,更应该在教学中根据所授内容,有目的、有计划的渗透德育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一、充分发挥教师人格魅力的德育功能
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是有着重要影响的.一般说来, 具有一定人格魅力的教师, 其形象一定高大而感人, 他总会以其巨大的感召力和感染力去影响他的学生, 使学生产生向师性, 并以教师为榜样和楷模, 来进行自我人格塑造.这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讲:“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教师的思想、信念、品质、作风、行为等, 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耳濡目染地感染和熏陶着学生, 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美好的痕迹, 从而使学生的灵魂得到净化, 品质得到陶冶.这种身教比任何言教和规章制度的作用都大比如, 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 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 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课堂上, 老师那优美的板书设计、流畅的语言表达、自然的教学仪态, 不仅让学生学得愉快, 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 陶冶他们的情操, 而且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 这样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榜样感召力.总之,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 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 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 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
二、引导理解,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它反映了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规律, 因而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发展辩证思维提供了基础.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中含有的哲学因素,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为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奠定基础.
1. 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 渗透“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观点.
一切事物都有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当然不例外.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克服孤立静止的教学模式, 将学生组织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发挥原有知识的正迁移作用, 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数认识”的教学, 从“十以内数的认识”发展到“多位数的认识”, 教材是分段安排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以旧引新, 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点”, 分别突出不同的重点,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多位数的读数方法.这样, 学生对数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
2. 注意引导学生沟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和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
数学是对事物、数形特征的高度抽象概括, 以它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反映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揭示数与数、数与形、形与形、四则运算之间、概念之间的联系, 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实际问题.例如:加减乘除法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但教材只分别安排了“加减法关系”“乘除法关系”.为了深化认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弄清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之间的关系, 使学生不仅认识到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而且认识到“加与乘”“减与除”之间存在着“转化”关系.
三、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挖掘丰富的德育素材
我们现在使用的新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和插图, 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 如:“早在两千多年前, 我国劳动人民就会计算土地面积”“我国在两千多年前用算筹记数”“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大约在两千年前, 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数》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约1500年前, 中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6位小数的人”等等.组织学生认真阅读这些内容,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教材中还有许多反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说服力的数据, 如计算长江长度的题, 当学生计算出长江长度后, 联系教材中介绍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使学生由衷地感叹“祖国的河山是多么壮丽”;又如, 在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一节时, 可举一些工农业生产中的实际数据, 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 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 在教学时间单位“年、月、日”时, 可以让学生拿乒乓球演示, 让两名学生站在讲台上转圈演示“地球自转一圈是一日, 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 以及平年、闰年的形成”等.通过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活动, 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深, 记得牢.另一方面也使学生领悟到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又例如, 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 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 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级所有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 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爱护环境的教育, 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 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 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 相信这样一定会对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学; 德育; 渗透; 道德;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24-001
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则是德育主渠道。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承担德育的任务。那么,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这种渗透呢?
一、通过教师亲身示范来渗透德育
教师的言行、举止、仪态、作风、形象、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表现,都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所以说,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及工作、生活的细节,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力争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
二、通过挖掘教科书中的德育素材来渗透德育
其一,向学生介绍中国的数学发展历史。古代中国在数学研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数学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把有关知识点背后的历史素材挖掘出来,并介绍给学生。例如,在“勾股定理”的教学中,应该介绍赵爽的精巧证明;在“圆周率”的教学中,应该介绍刘徽和祖冲之。这些辉煌的数学成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激起学生发奋图强、为国争光的愿望。
其二,通过紧密联系生活或生产实际。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与现实世界联系紧密。数学教师要利用这个特点,积极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生动的实际案例来教育学生。
其三,揭示数学中所蕴涵的美。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认为:“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美观的板书设计,把学生引入到美的境界中去。
其四,通过揭示数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数学是一门讲究方法论的学科,数学中处处充满了辩证法或辩正唯物主义思想。例如,正数和负数、常量与变量、有限与无限等等,它们都互为存在的前提,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中所蕴涵的辩证法意境,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理性精神。
三、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渗透德育
实践证明,教学方式或方法对学习结果以及学生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好教学方式的育人功能。
四、通过提出严格要求或加强管理来渗透德育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又要在学习和纪律方面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规范他们的行为。
五、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来渗透德育
课外活动是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由于课外活动在许多方面具有课堂教学所没有的优势,课外活动现在也被纳入了教学计划。具体地说,课外活动具有方式灵活、实践性强、学生自主程度高、学生交流充分等特点,所以,它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就数学学科而言,活动形式也很多。
六、通过采用积极的学习评价来渗透德育
在某种程度上讲,评价对学生发展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教学本身。所以,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都能创造性地利用评价的教育功能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比如,对于数学学困生,一些教师有意识地布置一些简单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并随后给予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恢复他们的自信。而对于学优生,则有意识地选择时机指出他们的不足,以消除他们的骄傲自满的心理。
七、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要注意避免单纯的说教。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本意是把教书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将数学课演变为政治课,尤其不能脱离数学教学专门去搞思想教育。否则,就会犯本末倒置,或喧宾夺主的错误。
第二,要注意以情动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寓理于情、情理结合,不仅要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重视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从而为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注入强大动力。
第三,要注意不要牵强附会或生搬硬套。实践证明,思想品德教育只有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德育素材、德育活动“自然”地融入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第四,要注意持之以恒。学生思想品德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千万不能搞一阵风,千万不可寄希望于通过某节课、某个内容的教学或通过开展某项活动就能达到目的。数学教师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持之以恒的渗透落实,才能收到成效。
总之,数学教师要着眼未来,放眼世界,抱着为民族的生存和人类的未来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工作。
参考文献:
[1]易南轩.数学美拾趣[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2版
[2]刘学文.关于素质教育的焦点对话[J].教育探索,2001,(5)
[3]曾大洋,张白翎.初中数学课改新教材的使用研究[M],上海:华中师大出版社,2008
[4]骆祖英.略论数学史的德育教育价值[N],数学教育学报[J],1996年第2期
[5]郑汀晋.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载体[N].教育理论与实践[J],1998年第6期
[6]王秋海.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育技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聂东林.素质教育与教育随想[J].教育探索,2000,(3)
[8]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
[9]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10]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德育教育
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都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学对于深化小学德育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等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来讲,如何充分发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德育方面的功能,探索德育教育的路径,是广大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要课题。
一、切实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小学阶段的学生十分善于模仿,尤其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模仿教师的行为。不管好坏,他们都会在短时间内模仿学会,却无法有效进行辨别和思考。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正确地处理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就很容易给学生留下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要想充分发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首要的因素就要努力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要提升教师的道德素质,鼓励和引导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即使学生有什么错误的行为,教师也应该以说服教育为主,而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体罚。二是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数学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和领悟,进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潜移默化间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产生积极作用。
二、用数学发展史和先进人物事迹鼓舞学生
数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及其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宝贵资源。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用数学发展史和先进人物事迹鼓舞学生、激励学生。一是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当前,在小学生中存在一些对数学的错误理解,如有的学生认为数学是由西方传入我国的,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数学发展始终处于滞后状态,针对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认识,数学教师一定要及时予以纠正,并且进行正确地引导。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列举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事迹:在南北朝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极为落后,祖冲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精确地计算出了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这比同时期的欧洲人早了一千多年。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数学先进人物的事迹感染学生。在新中国数学发展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如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生活趣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为国奉献的积极性。如在当时研究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陈景润克服重重困难,成功论证了“哥德巴赫猜想”,为此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光是验算草纸就装满了几间屋子。通过这样的鲜活事例,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献身数学事业,自觉为国家民族做出积极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三、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态度
钟祥市石牌镇贺集小学 苏小菊《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从一年级起贯穿在各年级的教学中去”。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而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在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德育呢?通过一些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有效备课精选教学素材,是构建和谐高效数学课堂的前提,也是渗透德育内涵的必备条件。
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备学生怎样“学”,更要备如何在精心设计的学习过程中,怎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为了完成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技巧,同时也要根据教材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不光我们的数学教学
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我们在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更需要联系生活实际,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如:在教学2、5、3的倍数特征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奇数偶数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生活中奇数偶数的运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做一个有心人。
再如:学习“分数的意义”,理解“长江干流约五分之三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五分之三的意义时,我从中贯穿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由此可见,一幅图片、一个数字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是非常深广的。作为教师应该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二、挖掘数学自身内在的美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
数学与艺术的关系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它处处充满美的情绪,美的感受,美的表现,美的创造,正是这些构成了数学的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奇异美、曲线美等。在教完了《图形的变换》后,我就向学生介绍了艺术家们利用几何学中的旋转、平移和对称的变换,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镶嵌图案,使学生从中得到了美的享受。我还经常让学生用哲学的眼光从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感悟一些人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列夫托尔斯泰也曾做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人的实际价值好比分
子,他对自己的评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让学生从这样浅显的数学知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中阐述出这样深刻的做人道理,才是我们数学教学追求的终极目标。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在美的情境中愉悦地学习数学、鉴赏数学的美、感悟人生真谛,才能陶冶出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渗透德育。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而数学教材中有很多插图和应用题,教学时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以及数学史料等内容,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的统计例2:第9——14届亚运会中国和韩国获奖金牌情况的复式统计图时,通过学生的充分讨论和交流汇报,可以看出中国获得金牌的数量呈上升趋势,韩国则趋于平稳,并让学生体会到祖国的不断强盛,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再如:教学分数的产生时,数学在我国历史悠久,相当丰富的史料也尽可供我们利用,为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数学家的重大贡献,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以高度智慧所创造的价值.比如在学习分数时,让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
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早在三千多年古埃及的纸草书中就有关分数的记载。我国大约在两千年钱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已经记载有一年(以天为单位)比365天还多一点,多出来的接近天,出现了分数的运算及用分数表示一年的天数等内容。可见,分数及运算在我国出现也很早。从而使同学们知道我国不愧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人民是最聪明的,最有智慧的。告诉学生,他们是祖国的希望,还有许多科学的奥秘等着他们去探索去揭开,鼓励他们从小好好学习,长大才能攀登科学的高峰。我还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和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幅度,感受祖国发展的时代脉膊,从而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热情。
四、结合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养成。
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紧密结合应用题的教学,通过对实际问题的研究解决,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结构,处理数据资料和进行抽象推理的能力时,充分运用教材德育因素的基础将它们适当加以拓宽、加深。例如在解决小数应用题“学校食堂每周要用掉1200双一次性的筷子,每双筷子0.03元,每周用掉的筷子一共多少钱?一个月呢?”这个问题时,结合应用数学知识
来解决生产生活中节约原料、节省时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数学问题,帮助学生从小养成勤劳简朴、快捷高效的行为习惯,为他们将来能成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优良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在解决“1公顷松柏林每天分泌杀菌素30千克,24.5公顷松柏林31天分泌杀菌素多少千克?”时,我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做一个植树护林的小卫士。
五、合作学习,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在教学教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方式。如:在教学“找次品”一课时,我采用小组合作探讨方案并总结出方法,然后组长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书写出一种优良的方案。通过这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明白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讨论,既可听别人的想法,又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讨论还可以总结出更全面的方案或知识,能弥补自己的不足,又能取别人之长。
【如何在数学课堂渗透德育论文-德育】推荐阅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06-25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论文09-20
高三数学德育渗透计划06-18
二年级数学下册德育渗透计划10-15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10-31
六年级数学德育渗透教学工作总结11-13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09-11
数学教学论文: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05-29
数学中的德育教育06-22
数学学科 德育纲要学习体会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