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精选12篇)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
文/李思远
摘 要:一直以来,大学公共英语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高效优质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是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是培养和输出优秀人才的必要手段。为了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的大学公共英语水平,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相关建议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切入,着力为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工作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公共英语;策略
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实施改革和创新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也是积极而深远的,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水平是高等院校的职责所在
这种职责是责无旁贷的,所有的高等院校都有责任、有义务抓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这是教育机构最起码的工作职责,一言以蔽之:在教学上不能误人子弟。
2.保证大学公共英语水平是高等院校的生存之本
毋庸置疑,大学公共英语直接关乎高等院校的信誉,信誉恰恰就是高校的生存立命之本,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质量上不来就会信誉受损,然后直接影响学校招生,招生上不来高校就会面临生存抉择。
3.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也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部分
“科教兴国”战略如今已经从一项战略转化成了一项国策,国家要想发展,民族要想复兴,就要抓教育、抓人才,这期间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以及每一个学科的教学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的相关建议
要想真正实施好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创新工作,就要有好的教学策略、好的教学机制、优秀的教学工作者、积极向上的学生和学习氛围,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归纳和多方探讨,总结出教学理念、教学机制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的建议。
1.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
每一项工作的改革创新都离不开理念的创新,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也如此,如果想推动教学的成功,那么就要从改革创新教学理念入手。
(1)强化责任奉献精神
教师的职责是高尚的,不但在人们的眼里高尚,而且也要求广大教师自己去维护和保障这一高尚的形象。尤其是在“传道、授业、解惑”上,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更要在教学上做到尽职尽责,强化责任意识,讲求奉献精神,这也是新一代大学教师应该必备的素质。
(2)强化学生参与意识
学生的参与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是很强的,尤其是教评参评机制,学生可以通过测评等有效方式来评议英语教授和教师的英语教学,并分出等级,看一看是否具有教学实效性,笔者建议大学院校广泛推广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从知识的被动灌输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
2.教学机制的改革创新
如何做好教学机制的不断创新需要专家举行专研课题,需要相关教育部门认证和审批,最后拍定教改结果。但是,一个原则不能变,就是要确保大学公共英语教改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以求取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成功。
(1)要完善严格的知识考核机制,抓好学以致用
一次次的大学公共英语教改创新,为的就是让大学公共英语学习更规范化、更科学化、更实用化,但是无论怎么改,完善严格的知识考核体系是不可或缺的,大学公共英语循序晋级的考核方式不会变,需要改进的就是要在考核机制和考核制度上进一步完善,而且要进一步严格起来,防止替考、窃考等舞弊现象发生,需要创新的就是要在考试的方式和考试的时间、次数上再灵活把握一些,避免呆板僵化。另外,还要适当地给学生减负,每每大学时代的学生提及英语考级,无不痛心疾首,只有少数凤毛麟角的英语高材生窃窃暗喜,这已经成为大学公共英语学习的一道常见而又特殊的风景。所以,笔者建议大学公共英语教改创新还要有为学生减负的目的和目标,最好能将适当修学的大学英语改革学习机制融入进来,并且保障适修教育教学机制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正常高效运转,推进科学化教学,让高校学生在学习大学公共英语时不再感到恐惧和感到头痛。
(2)要注重实习机制和就业机制,抓好学能有用
“哑巴英语”“不适用、不实用英语”历来是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公共教学中一个长期以来解不开的痛。所以笔者建议,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一定要在“学能有用”上下大工夫,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英语学习实习机会,提供更多关于英语的就业机会,不断完善大学公共英语学习的实习机制和就业机制。另外,在大学公共英语教改的发展趋势中,一定要做好教改后选修制度的完善,也包括将来大学公共英语终有一天会出现选修制。选修制不是放弃或者取消了大学时代的英语,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去自由选择:有的学生因为感兴趣、喜欢英语,则可以选择学习和深造大学公共英语;有的学生因为考研或者从事国际学术研
究,需要英语这门语言的辅助,这时也可以选择学习大学公共英语;还有的则是英语专业人才、高端人才的培养,决定了英语就是该领域大学生的本领和立命之本,这时学生就会自动选择,深入学习大学公共英语。
3.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
在大学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上,主要包括分层教学法和科普教学法两种。
(1)实施分层教学法
要想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取得真正的实效、真正的成功,必须要寻求一条可行性路径,而且在不影响其他学员公正、公平、正常心态下接受英语知识,那就要寻找大学公共英语教学分层教学的可行性路径。在知识上分层,说来说去,就是要分出难易点,通过学情前测我们已经充分地掌握了学生的基本素质,还有学生对英语的基本掌握情况,掌握了这两点之后,我们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从客观、科学、公正的角度去分配知识点,让所有的学生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都能取得相应的进步。但是,必须掌握一个原则,在表面上来看所有的人分配的知识点都是一样的,但老师在掌握的过程中还是要有侧重的,一句话:让能者更能,差者进步。尽量在测试和教学上把握好知识的难易程度,让每一个等级的学生都能有符合自己的知识,并能都各自取得有效的进步。同时,还要在教学管理上予以科学把握,要实现知识点和学习人员的双重科学分层,从而实现对应的知识灌输给对应的人,并能有效提高英语成绩,实现科学管理。
(2)实施科普教学法
在大学公共英语中实施大面积的教学,即科普式的教学是高等院校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上一贯的教学方式。笔者融入这一观点,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有不同之处,之所以说是科普教学,就是因为在教学实效上更讲求普及性。首先,在实施等级考核的过程中,更要求所学公共英语的实用性;其次,在英语教学中,采取的是不遗漏的教学方法,让每一名大学院校的学生都能真正接受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习和教育,并能在学校要求的公共英语基础知识上达标,从而实现大学公共英语知识的普及性。
大学公共英语改革创新探索之旅不断行进,实践之路任重道远,容不得停步与懈怠,对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和创新,需要不断地进行科学的探索,并能有效地将探索出的经验和办法融入教学实践中去。一言以蔽之,要永葆大学公共英语教学的高效性、实效性,就要为高等院校的大学公共英语的真正提高建立长效机制,
从而确保高校院校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上保持一个恒久的水准,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为国民经济建设输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为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文媛。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三位一体”的实证研究[J]。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金彦海,杨秀华。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
[3]裴蓓。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6)。
21世纪是一个以创新为主导的新世纪。创新社会的到来需要创新人才来支撑,也就意味着社会要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素质的主力军。现代教育的目标也正是围绕“创新”这个核心词展开,要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后备力量,大学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担,其创新素质的培养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逻辑思维、辨别分析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那么高等院校无疑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要为广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科研实践。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千百万创新型人才的任务,高校要充分认清当前所面临的形势,不断革新,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切实可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体制,并贯穿落实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二、英语学科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
高校最直接的人才培养方式就是课堂教学。在实际的教育中要把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和具体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将伴随学生两年的大学生活。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既帮助学生完成语言知识的学习,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目前国内教育界已经明确提出学校教育中外语教育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在人文性方面,强调重视外语教育对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基本素养的培养作用(吴念, 2004)。因此,英语课应与高校其他课程一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同时,结合英语的特点,使学生认识中外文化的差异,逐步增强世界意识和形成健全的品格。从工具性出发,学校英语教学的目的应突出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吴念, 2004)。这要求高校英语教学要从自身创新开始,在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考核等各方面做到科学,不拘泥于“填鸭式”教学,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杨振宁教授曾说过:“在国外,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都是非常出色的。但中国留学生胆子小,教师没讲过的不敢想,教师没做过的不敢做”(张五海,2008)。杨教授的话充分说明了中国的学生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没有“摆脱”教师影响,独立思考做事的能力。我国的学生创造力匮乏,是整个教育体系长期忽视学生创造性的结果。片面追求升学率,知识的反复循环填压,无休止的重复做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应试是学生唯一的追求,创造性被严重的扼杀。
就英语教学而言,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干巴巴的长篇大论,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课堂上学生大声齐读、单词是死记硬背、连语法也都是用汉语去记忆使用规则。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和做题的工具。这种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严重地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自主学习的思维空间,更无从谈起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核心建立新的英语教学体制
目前的英语教学现状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宗旨向悖而驰,因此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从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1.制定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中的规律性认识,制定出来以指导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迟艳杰,2009)。教学原则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的,只有不断积累经验、积极总结,才能使教学原则更贴近实际,更具有科学性。以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英语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1)尊重性原则。
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能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禁锢学生思维。应鼓励学生向知识、向教师提出质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尤其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只有受到尊重、勇于表达自我的学生将来才可能有创新意识。
(2)广泛性原则。
英语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中、限制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应是开放的,鼓励学生把课堂扩展到书本以外,甚至是其他学科,知识来源也从教室延伸到任何能够使个体受益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够接触到广泛的“知识”,见多识广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基础。
(3)参与性原则。
英语教学应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应采取教学手段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对知识的感悟更加深刻,这样才能使他们将来真正灵活运用知识,产生更富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作品。
2.建立互动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丁锦宏,2009)。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废弃教师满堂灌、学生记笔记、背笔记的陋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不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要让学生意识到主动学比学好更重要,会学比学会更重要,英语课不是拘泥于语言点的讲授和搬抄。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尽量新颖、生动,充满诱惑力并富有情趣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诱发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意识。课堂上可多采用配对和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设计小组活动、对所做练习进行反思。在对活动效果评估时,鼓励学生表达并容忍不同的意见,不急于对学生做负面判断和评价。
3.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与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迟艳杰(2009)认为教学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那么就英语学科来讲,除了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素材,还应有信息素材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能力。
目前英语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和统一。统一教材,统一词汇,统一进度,统一教参,统一练习,统一测试,统一答案等等,缺乏教师掌握的灵活性(吴念,204)。于是教师在课堂上本应展现出来的个性风格、激情与灵感也就越来越少,教师创新的空间很小,学生的创新更无从谈起。应该丰富教学资源,通过教材、讲义、录像、网络等把实用的英语资料不断补充到课堂,使学生能够从各种不同的语言资源中得到启发,解除传统课本对其思想发展的禁锢。更需要重视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也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这样学生接触到的是动态的信息,其大脑必然也是时时刻刻在思考、反馈,会更加灵活,更具有创新性。
4.确定科学的英语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考核的目标体系和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引导着教师和学生精力的投入方向。目前英语课程的考核多是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考试内容枯燥,主要是课本上的内容和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考试前只要把笔记内容背下来,考试就能过关,考的就是学生的记忆力。考试题型多为选择题,学生无法根据自己个性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应试性学习只能培养“知识的搬运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建立科学的考试模式,势在必行。比如把学生的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把学生的总成绩分散在每一节课的课堂表现中。这样学生自然会认真对待每一次课,每一个任务,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提高。教师还可以根据各教学阶段的要求,灵活运用小测验、小论文、课堂讨论、小组作业等形式来考核学生。期末的闭卷考试也应该加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等主观性试题的比例,这种题型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摘要: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各个阶层教育机构的首要任务。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更是应该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英语是每个在校大学生的必修课,那么英语教学也应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指导原则,摒弃落后的“翻译式”、“灌输式”的教学观念,建立新的教学原则、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确定合理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创新,教学原则,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迟艳杰.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丁锦宏.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吴念.论素质教育与高校英语教师的创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3):114.
【关键词】民办大学 公共英语 教学
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
0139-02
当前民办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创新。为此,笔者于2012年5月对广西外国语学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英语教研室的25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放25份,回收25份,符合问卷的要求。问卷分三部分:教材的优化方面;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方面;课外辅导与学生交流方面。还有一个开放题:谈谈你对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的建议或意见。同时,调查了广西外国语学院国贸和对外汉语本科专业的144名学生。发放问卷144份,回收144份,符合问卷的要求。问卷分三部分: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学生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评价方面;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探讨民办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民办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跟不上时代的需求。问卷普遍反映一个问题: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语言轻文化、重笔语轻口语、重讲授轻交际的现象。公共英语学生的专业并不是英语,但英语对于他们来说是就业的非常有利的补助技能。为此,民办大学公共英语教师应为学生考虑,让他们能在就业过程中运用到相关专业的英语知识。比如,对一些简单的信函进行理解与回复,进行一些简单的口语交流,理解不同民族的一些文化知识。这一切都需要公共英语教师去引导并传授。
(二)从上到下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教师是崇高的一项职业,既然选择了这样的职业,教师就有责任把工作做好。就本人所知,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进入职业倦怠阶段,上课很多时候是敷衍了事,完成任务就行,没有考虑到效果,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知识或指导被接纳了多少。课前没有充分地备课,跳跃式地授课。上课乏味,教法单调,没有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质疑,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目前大多数民办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没有对教材进行优化处理,按部就班地讲,或者是以教材为主,主要讲解文章中的语法词汇和语篇理解,相对忽视了交际能力的锻炼。而当今的社会是信息、技术极为发达的时代,学生思想也充满了现代的知识。因此,教师应更新思想,积极跟上现代社会的发展,吸取现代信息,积极捕捉当今的社会热点,在授课的时候,适当与学生分享。应抓住时机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开拓创新。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实践的情境,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予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学生积极运用所学知识,把课文语言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二、民办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意义
英语是国际交往中一种重要的工具,社会对大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英语备受国家的重视。在我国,目前课堂教学是英语授课的主渠道。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某些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以及某些教学条件的限制,特别是民办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较多弊端,因此,民办大学公共英语必须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这也是民办大学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锻炼学生实际能力的关键。
三、民办大学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更新思想,为学生创业、创新、就业着想。教师是学生的第二家长,要为学生的前途着想,为他们能有更好的创业、创新、就业机会着想。因此,教师应传授更多的技能和知识给学生,以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发达的时代。所以,教师应该克服“我上我的课,就业是各自二级学院的事”这一思想。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思想有影响,特别是教师的职业观。所以,教师要有“以生为子”的思想,全力为学生的创业、创新、就业着想。
(二)树立威信,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所引起学生注意的言语和举动,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或做人。教师与学生的接触主要在课堂上,教态的好坏会给学生直接、深刻的印象。在三尺讲台上,形态自如,仪表端庄,语言标准流畅,这是教师的风度;授课时,精神饱满,情绪乐观,逻辑性强,不时来点风趣和幽默,条理清晰,言辞语调活泼,富于变化,板书规范工整,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教态真诚,治学严谨,这是教师的素质。特别是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一个教师的素质在于他知识的渊博、对时事的掌握与看法。在教学中,思想端正,捧出一片爱心,热情地为学生铺路搭桥。对工作认真,对事业有强烈的责任感,同时,有讲文明、讲卫生、有礼貌、刻苦、善学习的习惯。这样才能树立和形成教师的良好人格品德,才能使学生深深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进而使学生做出情感上的倾斜,“亲其师”而“信其道”。而要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就要不断地上进,不断地更新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民办大学公共英语的学(下转第143页)(上接第139页)生英语基础比较薄弱,上课的积极性相对低。因此,要想使一堂课充满气氛、有活力,教师就必须在上课时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来激励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以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就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话题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多开口,争取顾及每一个学生。在调查中发现,对于“上课是否占据大量时间而导致学生没有开口机会”这一问题,有75%的学生选“是”。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应当是组织者,组织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做到活学活用。二是注重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在课堂上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经常鼓励与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将自己的看法说出来,教师及时肯定他的优点。比如,要求学生就某一话题进行对话,教师叫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对其表演进行点评。三是注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去“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动中思维,在思维中行动,让学生在行动与思维的过程中探索、创新。
(四)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教师问卷调查的客观题“你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提出几点建议或意见”结果显示,80%的教师都提出学校应分批次组织教师到外面去听有关教学方面的培训,甚至有教师提出自己出经费,由学校联系培训的地点。或者定期邀请著名人士到学校来进行讲学。比如广西外国语学院就邀请到张美文博士来学校进行有关教育教学的讲座;又邀请刘光能博士来讲学。同时,还邀请了刘绍忠教授来进行科研指导。通过这些讲学,教师从中得到启发,以此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菁.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2]黄国营.英语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11
[3]刘润清.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于进.创新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探索,2010(4)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C014)
【作者简介】潘小明(1973- ),女,广西人,广西外国语学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高级教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中应寓文化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并指导学生在使用西方文化时吸取其精华,在双语文化的对比中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引导学生不断地体验、感悟,把文化知识内化为文化素质.
作 者:徐明琦 XU Ming-qi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哈尔滨,150080刊 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年,卷(期):“”(8)分类号:H319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化 素质教育
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学模式主要指在某种教学环境中形成的教与学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之间的稳定关系及教学过程的结构形式.教学模式既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又是教学经验的一种系统概括.本文就“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了研究探讨.
作 者:李娜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语部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大学英语教学 创新
时事点评与提高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效果的研究
自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大学英语大班授课现象日趋普遍,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在大量补充师资来源之前,如何提高英语大班的教学效果应成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介绍一项把时事与英语大班教学结合的个案研究,通过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探讨提高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作 者:刘华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外语学院,广东,广州,10642刊 名:中山大学学报论丛英文刊名:SUN YATSEN UNIVERSITY FORUM年,卷(期):27(11)分类号:H319关键词:时事 大学英语 大班教学
一、树立以培养有效沟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国际海事组织将能够流利地运用海事英语进行交际作为高级船员和航运管理人员的必备素质, 远洋船舶的船东也将能否熟练地运用英语作为考核和选拔船员的重要标准。而目前我国船员的英语水平远远达不到这一要求。所以, 要借助我国主动履约STCW公约2010马尼拉修正案的重大契机, 全面提高我国船员的整体英语素质。
参照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各院校实际和航海类专业特点, 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用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 其中主要特点如下:
1. 探索多样化教学模块:
基础阶段模块, 即《教学要求》中规定的一般要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持续型模块, 即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多项选修课程以及专业英语课;提高型模块, 指的是双语教学、英语辅修等。
2. 尝试分层培养模式:
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航海英语技能;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 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学习的实际需要。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 读写相关课程已由四学期180学时增至288学时, 视听说课程由72学时增至162学时, 并在课程设置中尝试加入“报刊选读”、“高级视听说” (具体见表1) , 丰富了学生英语学习维度和广度, 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英语输出能力, 以应对海上复杂多变的英语工作环境。
基于目前航海类学生的学习特点, 有学者率先进行词汇、阅读障碍分析, 并优化教学策略。根据王芳 (2014) 的研究, 航海类大学英语平均词长都小于普通英语, 提出词汇教学应以内容为依托, 使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习得航海英语词汇;学生阅读障碍主要体现在心理障碍、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提出阅读前思考预测、阅读中找出关键词和大意、阅读后分析课文结构组织特点等策略, 为读写课程教学带来诸多启发。
二、优化航海类专业适用大学英语教材
资深海事英语专家、一线教师组成编写组, 历时两年编写了《大学英语》 (航海类专业适用) 系列教材。该教材是我国首部面向全国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系列英语教材。
全套读写教材共4册, 每册8个单元, 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以听说引出话题, 以阅读为主体深将话题引入航海领域, 以写作再次展开讨论, 切实做到英语语言与航海专业的特色相结合, 是适应我国英语教学改革与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一种探索。以读写教程为例, 教材单元框架如表2。
另外,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是该系列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贯彻注重实用性、交际性、科学性、系统性及趣味性的编写原则和以实用英语交际技能为本的理念, 兼顾海事英语特色, 尝试把培养英语听说能力与航运专业英语相结合。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 (见表3) , 该教材质量较好, 59.2%的学生和66.5%的教师对该套教材感到满意。根据问卷和访谈, 满意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 根据教师反映, 航海专业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这使得教师能够因材施教, 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第二, 学生认为教材中海事英语相关内容丰富多样, 难度适中, 能够满足学生的职业个性化需求;第三, 多数受访教师对于该套教材的主题选择和配套资源感到比较满意。
与此同时, 部分教师和学生仍对目前使用的教材略有微词:
1. 教材应进一步重视有效沟通能力的训练, 适当提高实用语言交流技能的项目设置比重, 适时更新或补充教材内容、练习方式和类型,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习效果。
2. 可增加更多可以呈现真实的工作、生活场景的真实材料,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使课堂教学和未来工作实践得以有机结合。
3. 教材正文难度和不同分册之间的难度梯度仍有待进一步改进, 以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教师的授课需求。
三、提升航海类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能力
航海类大学英语教师在加强自身业务的同时, 利用改革之契机了解并解决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第一, 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旧模式, 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而教师则由知识的传授者实现向学习促进者转变。第二, 交通部定期组织全国航海类院校青年大学英语教师到实习船“育鲲轮”参观学习, 并到航海、轮机专业实验室进行认知实践。第三, 说课互评, 通过评课论课, 以老带新, 促进互相学习;第四, 笔耕不辍, 10年来海事英语宏观研究数量增长迅速, 以词汇、句法为代表的微观研究增长势头也较为突出, 但在句法和篇章分析方面, 仍有较大研究空白。
四、结语
改革和教学同步, 通过教学模式改革推动课程改革, 充分利用慕课和微课等新媒体课程, 为大学生普通英语和海事英语的有效衔接提供更多解决方案;坚持改革的一贯性和统整性, 通盘考虑各地学生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 做到大学英语课程和教材内容难度螺旋上升;大学英语教师形成合作机制, 建立全国性航海类大学英语研究机构或平台供大家进行合作、交流, 共同促进航海类大学英语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孟祥武.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对中国船员教育与培训的影响和对策[J].航海教育研究, 2010, (3) :3-5.
关键词:隐性课程 视角 开放大学 英语 创新教学
引言
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北京开放大学和上海开放大学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揭牌成立,标志着中国开放大学建设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建设日程。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提出的“要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办好开放大学”, 全国上下掀起了如火如荼的开放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作为开放大学教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放大学的英语教学随着开放大学的建立,也从教学体系、模式等方面进行着改革。作为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开放大学英语教学包含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它们一同构成了课程教育系统的精髓。回顾开放大学以往的改革历程,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显性课程方面,如教学大纲与课程体系的改革等,而对英语教学中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作用的隐性因素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英语教学的环境创设、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建立等。作为身处改革大潮的开放大学英语教师,应注重英语教学中的隐性因素,发挥其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从提倡“以人为本”的隐性课程视角出发,重视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一、隐性课程的涵义及特征
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 是由美国教育家、社会学家杰克逊(Philip. W. Jackson)于1968年出版的专著《班级生活》(Life in Classroom)中提出的。意指学校教育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隐性课程作了如下定义: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与“显性课程”相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概念的比较来理解“隐性课程”的确切涵义。显性课程是指教材中明确陈述的、并需进行正规考试与考核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隐性课程则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
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隐性课程较之显性课程体现出如下六个特征:即廣泛性、隐蔽性、潜隐性、情意性、深刻性及非预期性。
二、隐性课程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隐性课程与其它显性课程的结合,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中,达到促进学习效果的作用。具体而言,隐性课程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价值导向、情感激励、丰富个性等方面。
(一)隐性课程的价值导向作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普遍具有可暗示性的品质,正是这一品质为隐性课程作用于人提供了前提。人们的心理往往会由于环境的影响和刺激所发生的无意识的作用,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换,逐渐形成一种文化自觉。隐性课程所具备的各类环境的暗示与导向作用,能帮助开放大学英语学习者树立积极正确的价值观。
接受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学生是来自于社会各行各业的成年人,大多数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英语语言输入和输出环境而呈现出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具有恐惧感和厌恶感的特点,使得他们中大多数人学习英语的动机单纯地停留在应试过关、获取文凭的层面上。隐性课程通过物质与人文环境的创设、健康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形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及人格魅力的影响等,向学生施以间接的价值导向,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逐步帮助开放大学的学生建立积极、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形成在时代发展背景下英语学习的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理念,并将英语课程学习中树立的价值观向自身总体价值观延伸,进而培育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隐性课程的情感激励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作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当事物满足人的需要时,就会产生喜爱、愉快、满足的情感。从情感激励方面来讲,隐性课程蕴含着显性课程无法替代的重要教育功能。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学习过程,大多数开放大学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具有畏难心理,缺乏自信心,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英语教学的有效开展。而隐性课程中强有力地情感要素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师生、生生间在平等、互相关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情感纽带减少了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感和隔阂感,使学生激发起学习的动力与兴趣,自信心也逐步增强,这些都促进了显性课程更有效的实施。
(三)隐性课程有助于丰富学习者的个性
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隐性课程填补了以学科课程为主体的课程结构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形成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由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所要获得的不仅仅是教条式的课程知识,更重要的是形成充满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技能,因此以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隐性课程通过利用情境陶冶、精神激励、文化渲染等方式对学生个性及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存在于英语学习者群体中持之以恒、不怕困难的学习态度,友好和善、乐于合作的处事之道,诚实热情、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都能内化为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通过相互间的模仿与感染丰富和完善学习者自身独有的品质特征。
nlc202309011739
三、隐性课程视角下开放大学英语创新教学的途径及方法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英语教学“要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所倡导的教学理念与从人本主义出发的隐性课程不谋而合。隐性课程强调重视“人”在课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人”成为课程的主人,开放大学英语教师应从多角度全面地审视课程问题,在新时期的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中遵循“人本主义”理念。本章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隐性课程视角下开放大学英语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开放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角色创新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开放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角色创新有利于新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隐性课程中愉悦、宽松的情感激励因素,促进英语语言的有效习得。
开放大学的多数学生对英语存在恐惧和厌恶感,使得开放大学的英语教育很多时候存在着“费时低效”的现象。鉴于此,开放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创新自身的职业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地位往往使学生产生疏离感,也无法使教师走进学生真实的生活与情感世界,更无法满足成人学生受尊重、享受平等的心理与情感需求,因此开放大学的教师们需放下架子,转变传统的职业角色,与学生展开平易近人的师生间的交往。教师唯有理解学习者个人,了解学生的个人特征和个人需求,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有效教学。
同时,教师角色的改变使他们得以以教导者身份与学生相处,其幽默谦和的谈吐、优雅大方的气质、真诚热情的态度、博学智慧的头脑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并通过隐性课程所独有的渲染、模仿与同化作用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与态度、正确的学习方法与策略以及不断完善自我的愿望。
(二)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创新
隐性课程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可以通过整个学校的环境、气氛、学校的风气对学生产生影响,起到教育作用。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情境的组成因素有很多,主要包含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学校与教师应注重隐性课程中的文化环境因素对教育产生的巨大功效,从两方面积极创新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物质景观是隐性课程最外在的表现形式,它以其直观性和超语言性的特点,蕴含着潜在的教育意义,使学生能通过物质景观解读其传递的历史、传统、文化与社会价值。开放大学英语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清洁整齐、窗明几净、优雅怡人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身心愉悦。
值得注意的是,开放大学具有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学校面授课时不足的特点,鉴于此,开放大学的英语教学主要体现为课堂面授辅导+网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更多时候是利用网络进行英语学习。因此,英语教学的文化建设应重视网络虚拟的文化环境的创设,利用QQ群、微信群、网络课堂等空间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的环境。
开放大学的英语教学还应做到优化精神文化環境,加强育人理念。校园精神文化是隐性课程的核心内容,它犹如气韵渗透、弥漫于师生价值观念、行为准则、校园舆论等方面。与此同时,教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同样也能创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教师的人文精神、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都是隐性课程中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潜在因素。
(三)开放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媒介创新
教师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与媒介也是隐性课程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广播电视大学是以多媒体、网络、电视等现代媒体为手段开展远程教育的学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兴的英语教学媒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作为开放大学的英语教师,应将最新最先进的媒介介绍给学生,让这些蕴含着全新学习方法的“隐性课程”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知识与技能的提高。
例如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慕课”的出现和发展给远程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与理念。慕课,即MOOC, 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的缩写,是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开放教育资源和学习管理系统的最新发展与延伸。尽管慕课的出现给开放大学的规模发展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但开放大学的教师们不应规避它,而应让这些资源为开放大学英语教学服务。同时教师也应吸收和借鉴慕课的先进技术与理念,开发具有开放大学独具特色的教学媒介。又如以短小精悍、集中说明一个问题为主要特征的“微课(micro-lecture)”,在微博、微广告、微电影、微信的发展中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资源,满足了更多人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作为一所以网络为核心载体的远程教育机构,开放大学应积极开发与利用“微课”等新型资源,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与动机,满足学生对学习方式和资源多样化的需求,以体现隐性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
四、结语
教师是教学计划、目标和内容的践行者,处于开放大学转型期的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充分认识隐性课程对英语教学的作用,通过转变角色、创新教学方法,开发有利于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隐性课程,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教学的支持、辅助功能,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当然,由于隐性课程的“非预期性”等特点,决定了它是一把“双刃剑”,对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操、人格形成、学术成长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也能产生消极作用,因此,隐性课程的开发也应当精心设计,并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和完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隐性课程对开放大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燕.开放大学英语改革初探[J].时代金融, 2013(6).
[2]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 2013(11).
[3]刘阳春.大学英语隐性课程结构及其开发利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2009(5).
[4] 孟妍.慕课的发展对开放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4(3).
[5] 史光孝.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6] 徐恩光. 隐性课程在英语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5).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跨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官方语言中的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其在各国经济和文化往来中运用的比例达到70%以上,而在英语日常应用中,听说约占75%的比例,也就是说,听说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所以我们在培养这方面人才时,应格外重视学生听与说的能力。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学模式创新 创新方法
听说能力被列入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培训方向,但是在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听说能力一般不太好,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新的更可行的教学方法,来应用于现在教学及广泛使用的多媒体设备教学的听说课堂,以便更好更快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对于C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普遍英语底子差,听说能力较之A层次和B层次的学生要弱。以往的教学是听说分离,采用独个灌输。这种只停留在基本层面的教学,忽视了听说结合的实际运用。具体存在的问题有:
1.教师对听说相互结合的实际运用意识不够。很多教师只是单纯的认为,学生听不懂和说不清这两方面的问题,只要各自解决就能达到掌握的效果。普遍采用的方法是听说分离,独个灌输。学生听不懂,辨不清单词,老师就反复放音;说不清,读不准语音,就连续模仿。他们忽视了听和说的相互结合和辅助,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教师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教师的知识面单一和陈旧,长期钻研在教学上,天天接触的只是课本和教参,知识得不到更新;上课思维呆板,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思考的意识。在目前这个被人们称之为信息社会的社会里,这是远远不能满足听说教学的要求的。加之一些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在课堂上不能活跃气氛和创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成问题。
3.教学方法滞后。虽然社会上广泛提倡素质教育,实际上还残留着应试教育的弊端。教学中依然是教师演“独角戏”,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因素。在课堂上只一味的讲解听和说的技巧,让学生被动地机械背诵模仿,忽略了单词和句子的活用。大多数学生即使付出了努力,所学得的却是“哑巴英语”。
4.教学手段单一,没有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由于社会的进步,学校已经为英语教学配备了必要的现代化设施。但目前很多老师仍然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粉笔,课本和录音机。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甚至不会用或是不习惯运用多媒体教学,这不仅难以构建一个真实、生动的学习语境,还限制了教学活动的多样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5.师生关系不密切,对学生关心不够。很多C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英语中有障碍,英语基础比较差,听力很有困难,口语更是不能随口脱出。可是有些老师却置之不理。只管自己讲课,没能安抚和关怀学生,指导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样一来,学生就对学英语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丧失兴趣。
二、解决问题的办法
1.转变思维,在教学中注重知识的实践性。语言是一个有机体,除了掌握词汇和语法等的基本框架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它当作是一种交流工具,达到会听和会说的效果。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听要寓于说,说是听的发展。这一切都决定了听说课的教学方法必须以交际交流为主,边听边说,与学生积极互动。
用心 爱心 专心
2.教师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投入到教学改革中。在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因素,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和教学的成败。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的英语老师,应该认真钻研业务,加强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自身的提高。同时,学校还要鼓励老师在职自修、考研、参加科研项目,选派优秀教师、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出国深造。
3.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创新。我们应该坚决摈弃“满堂灌”教学方法,教与学的脱节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形式,为听说课堂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具体的教学方式如下。
(1)把听说当作是一种交际手段,进行交际型教学。即听要寓于说,说是听的发展。在课堂中针对本单元的内容,教师提供一些简短对话并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交际场景,利用人物、角色、语境、话题开展教学。根据对话和语境,让学生以个人经历或有关话题围绕学习内容进行对话或小组讨论、课堂发言乃至角色扮演,由于生活中有很多具体的语言场景,这样就能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语言交际锻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课外指导,可以把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进一步巩固、落实,并使之深化和个性化,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如进行英语专题讲座、组织英语竞赛、开办英语角、观看录像片、成立英语协会或课外学习小组等。课外活动的多样化能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他们尝试自己能力的范围,增加教学活动中创造性活动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能加大课堂容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并富有艺术性。教师可以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欲望。同时这样做,还能大大减少教师讲解和板书的时间,传授更多的知识,增加学生课堂听说实践的机会。
(4)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C层次学生普遍英语基础差的情况,首先应该让他们对自己有信心,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也能和别人一样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如在听说课堂上,让每个学生都有说英语的机会。在纠正某些错误的同时,对每一个开口说英语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和赞扬。
语言的吸收和运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外语的习得吸收量和运用直接影响对语言的掌握能力。总之,要想提高高职高专听说教学的质量,必然要求听和说相互结合,充分依靠先进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只有三者有效的合成一体,并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的听说能力。
摘 要: 教学团队建设是国家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建设标准和必要性,阐述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内容,探讨了大学英语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以给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研究与实践
1.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理论基础
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指出: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者的老中青结合。[1]伴随着该文件的出台,高校教学团队的构建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研究课题。
团队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概念,被定义为“为了共同目标,由技能互补且相互协作的个体组成的一个群体”。20世纪80年代,团队理论中的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概念被运用到教师工作领域,提倡教师共同工作,形成伙伴关系,通过共同研学、示范教学,以及系统地进行教学练习和回馈等方式,彼此学习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是指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为任务,整合教师力量,形成教学实施、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的业务组合。[1]根据教学团队的定义,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可理解为: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工作为主线,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立足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以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加强课程建设为重点,采用团队协作、“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团队队伍建设等模式,开展教学科学研究的队伍。
2.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标准
2.1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为目标。
任何教学团队都应有明确的建设目标,然后围绕着这一目标制定每一阶段的具体任务,并为完成阶段任务采取相应的措施。[2]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应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涉及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考核评估体系等全方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培养。
2.2提高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应该是以教学水平高、有一定学术成就的教授或副教授为骨干,以广大大学英语教师为主体的团队。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应该拥有科学、合理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将教师培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优秀教师为核心,实现“老、中、青”相结合,“传、帮、带”一体化的团队建设;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交流;积极开展观摩课、示范课、讲课竞赛等教学研讨活动,提高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
2.3有优良的教科研成果。
教科研成果是衡量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成效的指标。[2]教科研成果可体现为获得院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精品课程、纵向科研项目、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科研论文等标志性成果。团队注重以科研带动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研究、改革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使科研成果直接或间接地转化到教学过程中,从而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强化。
3.建设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必要性
3.1大学英语课程自身的要求。
(1)课程特殊性。
大学英语课程是所有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必修课程,课程学时大约为250学时,总学分16分,课程教学大约需要4个学期。
(2)《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口语、写作、翻译等八个方面都有明确要求。要满足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就意味着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翻译等方面的能力。然而,要求每位大学英语教师都能达到全科型英语教师的标准是不现实的。
(3)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与书面信息的交流[4]。然而,很多学生经过8~12年的英语学习,英语应用能力却不高,仍然不会听、不会讲、不会写。“聋子英语”、“哑巴英语”、“费时、低效”是社会对中国外语教学的评价。
从大学英语课程的上述三大特点不难看出,凭借单个英语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只有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协作模式,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才能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使学生受益。
3.2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大学英语教师普遍工作压力大,主要表现为日常教学工作时间和专业科研发展时间的矛盾。有研究者指出:“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最大的挑战就是时间。”目前,大学英语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上,繁重的教学任务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容易致使其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进而造成缺乏自我发展动力、科研成果少、职称层次低的状况。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组建教学团队,采用“老、中、青”的帮扶模式,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完成一定的科研课题的申报、教改项目、教材编写、个人专著工作量,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实现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4.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内容
4.1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的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经验的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结合,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全面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确保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2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目标。
建设一支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协作精神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探索适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的新路子。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强,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英语素质的基本要求。
4.3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规划。
为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4.3.1根据课程模块组建多个教学团队,进一步细化团队建设目标。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按照课程模块划分为多个教学团队,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教学团队。具体是大学英语读写教学团队、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团队和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团队。针对教师专长进行分工协作,使教师能够发挥专长,专门研究教材教法,有效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4.3.2加强课程建设。
从提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质量入手,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主讲教师、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等方面下工夫,在进行团队建设的同时,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力争将大学英语课建设成为院级、省级精品课程。
4.3.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不仅关系教学内容,还关系教学改革。教材建设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结合本专业自身发展的阶段和特色,选用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和反映教学改革要求的高质量教材、新教材充实到教学中,组织编写大学英语教辅材料,积极争取承担省级规划教材的编写任务。
4.3.4积极开展科研及教改工作。
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研究是教学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应予以高度重视。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加大科研教改力度,不断促进科研转化教学工作。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教学理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促进教学建设,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争取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力争获批省市级教学改革项目。
4.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和完善更加合理的梯队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建立优势互补、团队协作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具体做法是:邀请更多的校内外专家学者进行指导;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交流;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积极开展观摩课、示范课、讲课竞赛等教学研讨活动,提高全体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大学英语教学团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青年教师比例占到80%以上,因此,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突出。在现有的培养成果上,进一步规划大学英语教学团队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1)教学培养。由于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将实行导师制,有计划、有目标、有要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培养。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担任指导青年教师备课、上课的导师,经过一定时期的指导培养,逐步丰富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从而锻炼和培养一大批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2)科研培养。承担科研项目是锻炼和检验青年教师科研攻关能力的重要形式。为使青年教师能够尽快承担科研重担,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应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大学英语教学团队要求青年教师每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包括科研课题的申报、教改项目、教材编写、个人专著等方面。尤其在论文方面,要求青年教师每年公开发表论文2篇以上。
4.3.6资源建设规划。
充分利用好现有教学资源,发挥好现有教学资源的作用;不断开发新的教学资源,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发挥网络作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语言交流环境;进一步加强试题库建设、健全完善考评机制。加强“大学英语”课外自主学习资源库、学生自主学习评价体系、课程电子教案、主要主讲教师授课录像、学生训练题库、大学英语四六级题库等的建设。
4.3.7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通过开展多媒体教学研究和教学课件研发,利用和完善网络教学的效能,促进新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内部或其他相关专业之间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共同研究,进行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教学方法的改革。
4.3.8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由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性的英语统一考试,其过关率被公认为是检验各类本科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然而,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应用型理工科院校的四级过关率一直不尽如人意,与其他本科院校的差距较大。因此,在大学英语团队建设中,应以提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过关率为目标,认清大学英语教学现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正面反拨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充分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稳步提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
5.大学英语团队建设的保障机制
为确保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建设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并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学科发展与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学英语团队需要以下建设及运行的保障。
5.1制度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工作、精品工程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制定一系列管理措施、奖励政策和激励制度,为团队的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名师工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此外,团队应根据学院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的需要,制定明确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建设以骨干教师为主力、青年教师为后备的教学团队。
5.2政策保障。
学院创造条件,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及出国进修。团队应定期组织开展跨学科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以使更多的团队成员尽快成长为学术带头人、教学和科研骨干,促进团队教学与科研水平的全面提高。
5.3资金保障。
学校专门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建设资金,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运行将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学校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法,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经费,专款专用。
5.4机制保障。
在教学团队内部,强调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行民主协商机制,形成教学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5.5技术保障。
研发教学团队网站,建立团队的文档库、教学资源库、语料库等;团队成员应有微信和QQ,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畅通的团队沟通与协作机制。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 新生教育 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29-02
对大学新生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恒久的话题,尤其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技能还有有着较高的素质修养。正是这样的时代发展和要求对于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的素质和修养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故而,对大学生的教育的重要程度越发突出。新生是大学生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群体,其思想和心理都具有极强的阶段性和独特性,在个体的思维和行为能力上相较于其他大学生更具有可塑性和差异性。
一、大学新生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大一是学生时代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阶段,需要培养学生学习上的自觉性、管理上的自治性、生活上的自理性、时间上学会自我选择以及思想上学会自我教育和反省等,这对大学生接下来的整个生活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以及角色的转换,大学新生对这些变化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容易对生活和学习感到迷茫,在生活、学习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不适应的现状。因此,对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其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选择,为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大学开端,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而成熟的基础,帮助其顺利渡过大学生活,并对其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并没有起到真正预期的作用,教育过于形式主义,造成很多的问题。
1.教育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
现在的大学生多是90后,具有浓烈的时代特征,他们在个性上由于社会的剧烈发展以及时代的变革具有强烈自主性以及不成熟性,故而,在进行新生教育的时候应该结合时代的特点,对这些予以更多的关注。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高校的新生教育内容过于僵化,依旧是教条式的教育方式,并没有结合时代的特征以及实际的情况进行现实性的分析,过于的形式化,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共鸣。现阶段的新生教育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够因材施教,而是单板、陈旧,更多的作为了应试教育的延续。
2.教育缺乏总体的规划
目前,对于新生教育具有极强的随意性,课程的增减、课时的调动都过于灵活,并且把学生当做纯粹的教育客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填鸭式的教育方式,缺乏和新生的互动,不能够对教育的内容作出及时的调整和补充,不能够了解到新生的困惑和想法,不利于新生对新生活以及新角色的适应。
3.教育形式固定,缺乏感染力
在多数的高校中,新生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军训+讲座,这样的固定模式对学生缺乏新颖性,不能够引起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新生刚到,对辅导员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工作量增多,无法对新生做出更多的关心,这会给新生造成不得到尊重的错觉,不利于新生对学校的认同感的培养。同时,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各人的生活习惯、家庭背景都有很大的差异,在行为处事上存在很多的不同,这就使得同学之间关系的处理很复杂,而大多数的新生对此不知所措,容易造成很多的问题,辅导员不能及时的发现和处理,会给新生带来心理压力,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4.教育时间短,缺乏个性化
目前的新生教育的时间非常集中,基本上都安排在入学后的一个月内,但教育的时间非常短,有的基本上在开学后一周内就结束了。但是,大学新生入学时对于大学生活往往有很多的期待和憧憬,在生活中还会有很多的困惑和疑问,新生教育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带动其进入新的角色中,帮助学习校纪校规,做好学习、生活的规划。但目前如此短暂且没有连续性的新生教育,并不能完成这些目标。此外,新生教育的内容繁多,学校进行新生教育都以集体学习为主,没有充分了解和分析学生个体对环境、学习、生活的适应性,不能满足学生最基本的需要,故而,新生教育对于新生的成长缺乏准确的引导性,教育效果低下。
二、对大学新生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具体措施
1.开展职业规划,明确学习的目标
职业规划时一个人在对自身准确认识的前提下,对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的预计和规划,具有现实引导的作用。而大学阶段是学生个体慢慢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对于今后的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并且在对自己主客观条件都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明确今后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能够使得新生在入学刚开始就能够找到学习的方向和目标,提高学习的效率,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力。
2.明确专业方向和纪律要求
有许多学生在进行专业选择的时候其实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前景、发展方向都没有认识和了解,多处于迷茫的状态,因此,在进行大学新生教育的时候首先就应该在学院的学术带头人以及院方领导的带领下给学生明确学院的专业方向和纪律要求,同时通过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向新生讲述做人、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树立新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了解到今后学习的具体任务和安排,以及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让新生对今后的学习内容有客观准确的了解和认识。有助于学生做好学习的计划,以及课外活动的相关规划。
3.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辅导员是大学新生最先接触的引导者,在新生教育中占着主导的作用,因此,辅导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就应该记住所有学生的名字,这样能提高学生对其的亲切感,能够有效的拉近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和关系,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其次,辅导员要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树立辅导员公正的形象;同时,在面对学生的时候要始终面带笑容,保持辅导员平易近人的形象。这样能够有助于辅导员更好的获得学生的热爱和尊重,学生才愿意也放心对辅导员说心里话,对辅导员的建议也更容易接受,有利于辅导员随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帮助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
4.重视班会的作用
此外,班会是进行新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主题班会或者思想道德教育课,引导新生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和认识,完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在具体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上台讲述自我,小组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结合新同学个性的特点,由辅导老师引导新生培养一项特长,以便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总结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入校不苦,初入校则苦。初入校不苦,初入校无人导引斯真苦。”从中直白的可以看出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有多么的重要。当然,新生入学教育任务繁重,影响深远,对学生整个的人生都具有一定的铺垫和引导作用。故而,对现代大学新生的教育工作中的问题要予以足够的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做好改革和创新工作。
参考文献:
[1] 杜志欣.大学新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8):53-54.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育,传媒信息时代,创新与发展
一、传媒信息时代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影响
1.对大学英语教学设备的影响
当下科学技术不断更替,大学英语教学设备受到传媒科技的影响而有所改善,多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取代了传统英语教学中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讲课的形式。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经电脑技术的加工处理,通过大屏幕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教学中得到了高度集中,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与学生可以通过网上视频的形式,就学习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此外,教师可以在网上进行授课,实现远程教学模式,让学生随时随地对英语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2.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以讲课为主,学生以听课为辅。教师授课往往以灌输性的方式把知识点强加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并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学习,对教学内容并没有完全理解和吸收。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一直扮演着传授者的角色,学生一直扮演着接受者的角色,教学中老师很少与学生就知识点进行交流。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课上接受知识的程度教师并不了解,长此以往,学生便不愿意在课上对知识内容进行思考,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课效率明显下降。随着大学英语课堂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多,对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传媒信息时代下大学英语创新与发展的策略
1.英语基础知识在传媒时代下的创新
教师在传媒信息时代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在传授英语知识上要有所创新,对于单词的讲解不能只停留于表面意思,而是要把单词的常用词义和形近单词组合起来运用传媒技术来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positive单词时,通过flash动画设计,把positive基本词义积极的、确实的、肯定的这三种解释加入动画效果进行逐个播放,每个词义以动态式的形象跳跃在荧屏中,同时穿插着放入position、positing等形近词配合教学。学生在掌握positive基本词义的同时也对它的形近单词有所区分。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观看时能够加深对单词的印象,对单词的理解也能更具体、透彻。基础词当中加入形近词汇,也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单词量的积累。另外,为了让学生能够熟记英语单词的意思,教师在对教材进行讲解后,可以将教材里涉及的新单词在屏幕上罗列出来,以班级小组的形式让每组学生根据屏幕显示的单词轮流说出词义,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学生在接龙的过程中既对单词的词义进行了复习,同时也在享受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传媒教育模式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进入大学后管理相对宽松,大学英语老师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就会使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感觉枯燥,逃课、旷课现象也就时有发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多运用传媒技术开展多元化教学。例如:教师在对某一篇阅读进行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对教材内容通读一遍,了解大概意思。老师在课上针对阅读中人物的对话进行讲解,学生在理解对话内容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校内配音室,进行实践英文配音。根据阅读中人物对话的设定,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每两人或多人来进行配音,教师在旁边的录音室为学生的配音进行边听边录边指导。学生在配音中会对阅读内容理解的更加细致,不但能提升学生英语发音的准确性,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教师还能就学生在配音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纠正指导,这样的做法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授课缺少与学生沟通的问题。配音形式的授课带给学生的不仅是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口语技能的训练,更多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学习效率更高。
同时,大学生有充足的业余时间,英语教师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开展大学生英语话剧的演出。学生可以结合着课上所学习的教材内容在课下进行话剧编排,排练过程中老师要针对学生的表演、加入的对话形式和英文内容进行指导,学生和老师就舞台的布置、现场舞美灯光等设施来共同进行设计,在舞台上同时加入特效的运用,使舞台效果更逼真。在传媒信息时代下校园网络电台已经日趋普及,因此在话剧实际演出中可以请来大学广播系的学生进行现场录制,并通过后期剪辑传到校网络电视台上供全校师生在线观看。话剧表演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学生们站在舞台中心真正体现出了教学中以学生为授课中心,学生在表演时的全身心投入也更能表现出对传媒信息时代下英语教育模式的喜爱和认可,增强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结语
传媒信息时代给传统英语教学带来不小的冲击,为新时期的大学英语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传媒信息的发展促进了大学英语教育方式和方法上的革新。教师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学生自身的接受能力,制定合理、高效的学习策略,使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实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慧芳.传媒信息时代大学英语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19-120.
[2]刘鹏娟.传媒信息时代下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创新[J].才智,2014(24):86.
[3]李伟容.大学英语教育在传媒信息时代的发展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0):133-134.
[4]熊能.基于传媒信息时代看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J].考试与评价,2014(10):109-110.
【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教育研究】推荐阅读:
大学教育的创新与教育常识作文10-10
基于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课程整合的大学英语任务型教学09-22
三年级下期公共安全与生命教育教学计划11-02
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创新09-08
公共艺术专业通识课程教学建设与更新研究11-20
大学生公共关系论文10-21
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研究综述10-01
大学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