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共知识考试题(精选6篇)
1、我国建国以来制定的部教育根本大法是( )。
A、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师法 D、宪法
2、人的身心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体发展表现千差万别,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人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分别促进儿童发展,做到( )。
A、循序渐进 B、适时而教 C、因材施教 D、适度超前
3、( )的人一般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多愁善感、行动迟缓、优柔寡断,具有明显的内倾型。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4、根据政策的内容与层次,教育政策可分为( )。
A、党或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目标、任务而制定的总的行动准则
B、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级各类教育发生效力的政策
C、党或为实现某一方面的.目标、任务而制定的基本行动准则
D、贯彻落实总政策和基本政策的具体行为规则。
5、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 )。
A、自觉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创造性
6、《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工作方针包括( )。
A、优先发展 B、全面发展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只适用于在公立学校的教师。(判断题)
8、教师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影响着教师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一般而言,效能感高的教师比效能感低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更高。( 判断题 )
9、一个人的知识可以随年龄的增加不断积累,而能力并非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到一定的年龄便会停滞衰退。( 判断题 )
10、按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观点,在形式运算阶段,个体能够进行假设性思维,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判断题)
正确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教育法是我国的教育基本法,在教育法律体系中具有的法律效力。
2、【答案】C。解析:因为个体存在差异性,就要求我们在对待儿童的教育教学上做到因材施教。
3、【答案】D。
4、【答案】ACD。解析: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根据政策内容与层次不同,可分为总政策、基本政策和具体政策。
5、【答案】ABD。
6、【答案】ACD。
7、【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8、【答案】√。
9、【答案】√。解析: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即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能力和知识是有区别的,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能力和知识属于不同的范畴。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第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成长不是同步的,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获得要慢得多,而且不是永远随知识的增加而成正比的成长的。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可以随年龄增长而不断的积累,但能力随年龄增长,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
关键词:高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体系,高校教师
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和传播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知识经济向广度、深度发展,具有高知识性、高创新性的员工管理问题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高知识型员工以其独特的知识性和创新性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构成了挑战,其中绩效评价是最大的一项难题。高校教师作为高知识型员工的典型代表,其绩效评价体系设计的研究将对高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研究有很高的借鉴意义。本文阐述了高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和管理特点,并主要针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柔性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思路、主要遵循原则和此体系的主要构成指标等。
一 高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和管理
(一)高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下一个社会的管理》中指出,知识型员工指的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和信息工作的人”,并把知识型员工分为两类:高知识型员工和知识型技术人员。[1]
高知识型员工主要从事知识型工作。知识型工作可以分为三类:①知识创造/生产,②知识共享/传播,③知识利用。高知识型员工往往在某一领域专业经验丰富,他们负责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具有高价值性和稀缺性,是营造组织核心能力必不可少的要素。
(二)高知识型员工管理特点
高知识型员工从事的知识型工作特殊,可替代性差,而其在知识创造和知识共享方面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高知识型员工的成果,同时其在工作中还会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传播或传授给他人,尤其是在以高校为代表的公共事业单位工作的教师此特点尤为显著。因此,对高知识型员工的管理对组织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具有如下功能:1.管理导向功能;2.激励高知识型员工;3.引起人们重视及保护高知识型员工;4.对组织人力资本扩充;5.提高组织绩效。[2]
二 高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
(一)建立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马克卢普(1981年)认为知识型员工“既可以承担知识的‘创造’工作,也可以承担知识的传送、转变、加工、解释或者分析工作”[3]。维娜·艾莉指出“做知识工作的人将会受到与那些非知识工作者不同的待遇。”这对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提出了挑战[4]。在公共事业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工作的高校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渊博,并且主要从事科学技术的创新性工作。方俐洛等人[5]认为绩效是行为也是结果。但是公共事业单位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一种脑力劳动,尽管程序和步骤有一定规律性,但劳动过程往往无形。因此,很难对劳动过程实施监控与控制。从工作成果方面看,公共事业单位高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评价标准不一,测量与考评的难度很大。他们靠其自身的科学知识与智力发挥,其成果常常体现为技术发明、管理创新或创意等形式,这些均为柔性产出,不能单纯使用刚性指标来衡量。因此,建立公共事业单位高知识型员工的柔性绩效评价体系不仅仅是工作的需要,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趋势要求。
(二)高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
高知识型员工自身特点以及绩效评价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对高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因此,对其绩效评价应具有一定的柔性。
首先,时间上具有柔性。高知识型员工有很强的成长性,在不同的时期工作表现和履行职责范围可能并不相同,虽然绩效评价中可以设定时间界限,但界限过渡不明确,即在不同时期高知识型员工的行为及其结果的表征不清晰。另外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时效性长,绩效表现滞后,并在一定的时间内持续地发挥效能,因此时间选择上应具有一定柔性。
其次,过程选择应具有一定的柔性。对高知识型员工的绩效评价需要准确定义方能产生评价效果,例如“工作态度”和“职业操守”这样的模糊集合,本身没有清晰外延,不能简单判断是否属于此类集合,假如依靠评价人的主观印象,又有可能造成个人偏见、严格化倾向等问题,这对于被评价的高知识型员工会产生不公平的结果,甚至使其产生情绪。
最后,方法选择应具有一定柔性。各种常见的绩效管理方法特点不同,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评价对象。高知识型员工也分为不同种类,绩效评价时应结合其工作特征选择方法,所以在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须具有一定的柔性。[6]
(三)高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李志敏(2007年)对非营利知识型组织员工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7],高知识员工尤其是高校教师工作单位多为非营利性组织,因此高知识型员工柔性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时应按照以下原则:
1.客观、科学性原则。结合高知识型员工独特的特征,必须在绩效评价中真实、准确地对高知识型员工进行绩效评价,尽可能地将原有指标与管理者期望目标结合,使评价结果真正地对高知识型员工发展起到正确的指导意义。
2.抓主要,避重叠原则。本文构建的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高知识型员工柔性绩效评价体系包含多个指标。因此,在保证指标体系有效的前提下,应当避免各指标之间出现重叠和简单罗列,并尽可能地找出关键指标,加以分析。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高知识型员工所工作的组织在规模、性质、功能上千差万别,在设计柔性绩效评价指标时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工作、不同职位的高知识型员工,既要考虑其成长性,又要考虑其发展阶段。不同的公共事业单位,例如大学、公益性医院、科研院所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不尽相同;即使类型相同的组织,在不同区域或不同发展时期,指标体系也不应完全一样。
4.动态发展性原则。高知识型员工虽然有很强的创造性,但其工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对高知识型员工应当采取动态过程评价,随时根据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对柔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出必要的调整,加强指标体系的针对性。
5.沟通反馈原则。在柔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中要保持与高知识型员工沟通顺畅,被评价的人员期望绩效评价的标准、程序以及结果明确、公开,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与理解。
三 高校教师柔性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一)柔性绩效指标与刚性指标的柔性评价
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传统方法考虑的首先是刚性指标的建立。我们不可否认刚性指标在评价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具有直观性和公平性的优点。但高校教师具有高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其对高等院校内外部环境有一定的适应性,即对环境变化会产生有效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属于柔性方面。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管理不能仅考虑基于绩效和业绩的刚性指标,也要综合柔性内涵的指标体系。当然,这种柔性的内涵不能只是被动接受环境,而且还要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在高校教师评价管理系统的输出中创新环境和影响环境。在高校教师和谐评价体系中,柔性与刚性联合组成了关键维度,可以客观有效、全面地对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教师和谐评价体系中的两种关键维度——柔性指标与刚性指标。
柔性能力主要反映高校教师的思想素质结构和业务素质结构。柔性主要体现在:①柔性能力体现在与竞争环境的高度适性应,其指标有较大弹性;②柔性能力的最终体现多是无法直观测量的软性成果或无形成果,与刚性能力的最终体现多是有形的成果或直观可测的硬性指标。
刚性能力主要是指高校教师的绩效结构和特殊贡献。刚性能力主要体现在:①高校教师从事工作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内部积累和学习知识为基础的积累性学识,以及较长时间的正规教育途径,不能通过短期交易迅速获得;②与柔性能力多数无法直接观测对比,它多数体现在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指标中,一般可以采用定量方法进行衡量。
(二)高校教师柔性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一般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三级指标。一级指标包括上面所述的思想素质结构、业务素质结构、绩效结构、特殊贡献四方面。
思想素质结构指标职业操守、工作态度两个二级指标。职业操守包括教师品德一个三级指标;工作态度包括负责程度一个三级指标。
业务素质结构指标包括学识程度、职业技能两个二级指标。学识程度包括学历、专业水平、工作经验、知识覆盖面、外语能力、电子工具使用能力六个三级指标;职业技能包括授课及写作水平、学习性、研究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想、领导力、其他技能七个三级指标。
绩效结构包括工作数量、工作效果两个二级指标。工作数量包括工作完成度、获得专利数(不含申请)、学术交流、课堂教学、论文专著数量、教辅工作工时数、负责科研项目数量七个三级指标;工作效果包括学术获奖、论文专著水平、教学评价、专利转化经济评价值、专利成果推广应用的社会效益、学术兼职、管理水平七个三级指标。[8][9]
而特殊贡献指教师对社会作出明显影响的非职务贡献。
根据知识结构,利用职责功能分析法从刚性和柔性两个维度设计高校教师分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根据高校教师分类指标的重要程度的认定,对指标进行筛选合并,建立高校教师分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见表1,表2)。与传统的绩效评价体系相比,高校教师除了在刚性指标之外,更需要在柔性指标上加以分析。
定量指标可以通过数据统计量加以计算,而定性指标无法直接通过数量计算,因此可以根据表现其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定性等级。
1.工作数量计算:
(1)工作完成度
(2)因为专利有申请过程,论文(著)有投稿出版过程,本文中专利成果、论文及专著数量不含申请中专利、投稿中论文。
(3)负责科研项目数量,以承担科研项目金额作为指标值,参与科研项目按照项目总额比例换算。
(4)学术交流量按高知识型员工计划外的经组织批准的工作日学术活动或学会兼职活动,其工作量按实际占用的天数计算。
(5)课堂教学,按实际占用的工作日计算。
2.工作效果的计算标准
工作效果主要针对高校教师在职务工作中学术获奖和成果,应由专业管理部门颁发及认定,任职期内应适当考虑原有工作的延续性。
(1)学术获奖水平评定标准分值设计(见表3),多人合作的学术获奖评定分值作用分配系数表(见表4)
各单项成果中计算个人得分值的公式为:
式中α为第i个合作完成人的分配系数;为合作人数;为第i个合作者的考核得分值;Q为学术获奖对应分值或对应分值差;y是考核年长。
高知识型员工在考核期内获得多个奖项,应先单独按公式(1)计算各单项成果分值,然后各项相加。
(2)专著、论文级别评定标准(如有获奖,先计算评定分值再加获奖成果水平对应分值)(见表5,表6),个人自筹出版论著如产生一定社会效果和学术效果,也可以列入考核范畴。
论著(文)为多人合作时,以作者排序计算对应分值分配系数(专著按各编者完成字数分配),如表7所示。
论著(文)个人考核得分的计算公式:
式中,n为编者人数;αi为第i个编者的作用分配系数;xi为第i个编者的考核评定标准得分值;Q为论著(文)对应分值;y是考核期年长。
(3)学术成果批准所获专利,在获得批准后,各专利基础分相同一致,然后参考其实施后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两者叠加计分。计分方法见表8。
表8中,每项批准专利计基础当量分“4”,在推广后每创造5万元直接经济效益累计当量分“1”,累计计算到金额为100万元时为20分,直接经济效益数量应由受益部门提供证明,并经过专业机构认定。每项专利及专利、成果推广应用成绩经济效益个人考核得分公式为:
式中:n′为专利项目主要研究人员数量;βi为表7中被考核者j的排名分配系数;Q″为根据表7中经济效益对应分值统计数(专利基础分+考核任务增收节支金额累计分);y为考核任务年长。
考核对象如在考核期内获得多项专利、学术成果推广取得成果,或与他人合作取得成果,则按式(3)分项叠加计分。
(4)专利、学术成果转化社会评价标准(以社会效益为主评定)
社会效益将三个参量作为评定标准,以用量表评定,不考虑次要效益。首先是社会效益区域规模,分为全国性、地区和行业性、单位内三个档次;其次是社会效益影响的时效性,分为长期性(5年以上)、中期性(2-5年)、短期性(1-2年)三个档次:最后是对解决问题的社会效果,分为三个档次:显著效果、较大效果、一般效果。
(5)学术兼职评定标准
(6)管理水平
3.特殊贡献
特殊贡献指的是部分高校教师在非职务内工作中对社会所作的显著贡献,如对国家重大项目的指导,产生较大反响或对社会风气产生良好反映的社会事件。对此类事项的选择应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既要考虑到是否属于教师的职务内工作,又要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使得评价体系对高校教师产生良好的引导作用。
绩效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而高知识型员工对其所工作的组织最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其在科学技术为主体的公共事业单位效果尤为明显,因此高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重要性。高知识型员工自身特点以及绩效评价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对高知识型员工绩效评价中存在大量不确定因素。本文在建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体系时引入了柔性绩效评价机制,希望能够对组织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员工的工作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真正实现绩效评价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下一个社会的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1-25.
[2]李磊.高知识型员工柔性绩效评价激励与流动机制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9:50-75.
[3]弗郎西斯.赫瑞比.管理知识员工[M].郑晓明,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4]维娜.艾莉.知识的进化[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315-317.
[5]杨杰,方俐洛,凌文辁.关于绩效评价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1,44(2):40-51.
[6]谢琳.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模糊绩效及其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6:31-33.
[7]李志敏.非营利知识型组织柔性绩效评价与超契约激励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07:80-84.
[8]易经章,胡振华.科技人才测评指标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3(3):8-12.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为____9年制义务教育_____________。
2、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规定凡年满_____6周岁________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3、中小学教师资格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_______政府行政部门_________________认定。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____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_________________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5.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明显的____未成年人禁入_______________的标志。
6、参加_____继续教育__________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7、国家鼓励学校和教师采用启发式教育_________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非法举办国家教育考试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___行政___________处分。
9、_教学_____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___育人为本,德育为先_____的原则。
二、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30分。)
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年成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B)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的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B)
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合作D、以身作则
3、对学生的发展最有利的师生关系模式是(D)
A、管理型B、放任型C、专制型D、民主型
4、“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C)。A、《教育法》B、《教师职业道德规范》C、《教师法》D、《义务教育法》
5、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C)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家庭教育是家长为主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想相结合、学以致用的名言是由(A)提出的。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
7、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B)
A、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B、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C、满足社会和家长升学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8、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D)
A、面向全体学生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9、教师的根本任务是(B)
A、教好功课B、教书育人C、为人师表D、关爱每一位学生
10、展示学校办学宗旨特点的课程是(B)
A、地方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学科课程
11、师生关系在人格是(C)
A、接受B、相互促进C、民主平等D、师道尊严
12、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中,(B)教育占据主导地位。A、家庭B、学校C、社会D、家庭和学校
13、教师在排座位时最值得关心的是(D)
A、座位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的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D、座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4、教师成长最主要的标志是能否关注(C)A、教师B、生存C、学生D、教材
15、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B)
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B、建立班集体
C、了解和研究学生D、制定良好的班级制度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备课。(错)
2、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
3、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
4、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5、明知校舍或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只依法追究民事责任。(错)
6、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错)
7、学校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追缴所收取费用。(错)
8、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导致评价的失衡。()
9、树立校长威信,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校长的人格魅力。()
10、推进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改革课程教材教法。(错)
四、案例分析(每题6分,共30分)
1、在某校的一节课上,为了体现新课改精神,李老师说:“同学们喜欢哪段就学哪段,大家自由组合,选择同一学习内容的同学坐在一起进行讨论。”于是,课堂成了“自由市场”,学生们交换位置,你争我抢,自由民主的气氛洋溢着这个空间。
你怎样评价这一教学现象?
1从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个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行与形式。诶有深入
2教师没有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放弃了课堂主动权,学生不理解阅读的目的,方法不当 效果差
2、周老师是个让领导头疼的人物。他总是挑领导的“不是”,有时会做一些小事而让领导为难,曾经在排课中因为不顺他意而不去课堂上课。领导对他真是得罪不起。周老师是正式的师范本科毕业,可他的教学业务水平一般、为训练场,首先带领学生进行训练前准备运动,接着通过示范讲解讲清要领和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立定跳远训练。训练中,学生小敏不慎摔倒了,徐老师发现后马上将小敏扶起,并关切的询问小敏伤了没有、疼不疼,在确知小敏无事的情况下,继续进行了她的课堂教学。
第二天早上,徐老师得知小敏昨天体育课摔倒造成手腕骨折正在医院治疗的消息后,立即向校长进行汇报,工作能力一般,在学校里是个可有可无的人物。学校交给他的工作只能算是完成,没有什么成绩,没什么出彩的地方。平时不会认真去备课,拿着书本教,简单批改作业。不会去研究教学,从不参加什么教学评比。对于利益有时会看的很重,可以在不明真相的时候乱发布消息。
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决定引进竞争机制。每位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工作,并且得到良好的评价,才能在评优评先上优先选择,并且跟绩效工资挂钩。在这样的情况下,周老师开始转变,工作状态也开始步入正轨。请回答: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刘老师,中师毕业分配到一所农村初中任教。二十多年来,工作踏实认真,从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工作也一丝不苟,且在该校已连续当班主任至今近二十年,多年如一日每天在校时间达十小时以上,所带班级在同年级总是名列前茅。但由于一直专心于教学工作,没有时间参加学历进修,在职称的晋升上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看到其她年龄比她小得多的、工作成绩不如她的教师一个个都评上了高级教师,就感到难于接受,产生了想调离学校的念头,在工作上也有所松懈。
如果你是该学校的主要领导,你会怎样面对这一情况?
4、讲台上或办公室里经常能看到学生交下来的橡皮,水笔,三角尺,卡片,小玩具等等小物件。甚至有学生认为被老师交下的东西就是老师了的,那个物件原有的主人已经无权拥有。而更多的老师也不在意这些被收交下的东西的来去。请看下面的真实案例:
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杨某在上语文课时,偷看连环画《西游记》,被王老师发现。王老师以杨某在课堂上偷看课外书为由,将该小说收缴后放在讲台上。下课后王老师忘记将该书带走,结果造成该书丢失。次日,杨某向老师要书时,王老师发现书已经丢失,便搪塞说书没收了。爱好收藏的杨某父亲得知自己花了500元钱新买的原版《西游记》被没收后很是气愤,赶到学校交涉。王老师以书被没收为由拒绝赔偿,杨某父亲便将王老师告上法庭。
对于案例中学生上课中出现的类似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呢?
5、一天下午体育课上,徐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立定跳远训练。因学校场地条件有限,徐老师选择校园内的水泥作
校长派徐老师和小敏的班主任到医院进行了慰问,看护小敏的爷爷对学校给予小敏的关心表示感谢。
事后,小敏的家长却来到学校,要求学校赔偿所有医疗费,并提出签字承诺“十年内,小敏骨折处生长发育时造成骨质增生,学校须承担一切后果”的要求。其理由是,学校领导未亲自去医院慰问学生小敏,徐老师教学时选择的教学场地和教学方法不正确,因此造成小敏摔倒后手腕骨折。假如你是该校的负责人,你会怎么做?
五、论述题(10分)
现在,全区各校都在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工作,请您谈一下您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
附答案(仅供参考)
一、填空题
1、九年制义务教育
2、六周岁
3、教育行政部门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未成年人禁入
6、继续教育
7、启发式教育
8、行政
9、教学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二、选择题BBDCCABDBBCBDCB
三、判断题×√√√×××√√×
四、案例分析题
1、参考要点:
(1)表面上看,是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尊重学生,培养孩子的人性化阅读。实际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深入实际。
(2)老师没有处理好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教师放弃了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致使学生的读,目的不明,不当方法,效果较差。
2、参考要点:(1)、完善教师的评价制度(2)、明确教师的工作目标和结构(3)、竞争的同时,提倡合作
3、参考要点:
(1)肯定该教师的工作成绩。
(2)由于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3)学校领导应从大局出发挽留,从实际情况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评先评优等方面的优先考虑。(4)发挥激励理论调动教师积极性。
(5)校长的管理手段要人性化,以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待全体教师。
4、参考要点:(1)、有权制止学生的违规行为。(2)、教师无权没收学生的物品。(3)、教师对造成的丢失应及时赔偿和道歉。(4)、教师要学法用法。
5、首先,校方要与小敏的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对解决此事的真实意图;其次,校方要查找《学校校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有关处理条款,请教律师,掌握处理小敏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同时,请医院主治医师进行医学鉴定。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家长就医疗费赔偿和后续问题进行友好协商。
依据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特点的具体情况,积极稳妥地大胆实验。四是加强集体备课和研讨活动。
3、关于创建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初期应借鉴现有的教学模式,边用边改创建适合教师自己个性特点、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的教学模式。
五、论述题 参考要点:
1、课改的意义: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
2、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3、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4、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界定的。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答案:A
5、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正确答案:D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正确答案:D
7、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8、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10、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正确答案:C
11、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正确答案:C
1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1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性 B.物质性 C.意识性 D.真理性 正确答案:B
14、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15、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D
1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正确答案:C
17、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性 B.物质性 C.意识性 D.真理性 正确答案:B
18、“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正确答案:D
19、“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D
20、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观点。A.唯物主义的 B.主观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的 正确答案:B
21、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A.全盘抛弃 B.绝对否认 C.全盘肯定
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正确答案:D
22、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A.保守和进步关系 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D.对立统一的关系 正确答案:D
2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正确答案:C
24、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C
25、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正确答案:C
26、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正确答案:D
27、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的观点。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28、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A.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外力的推动 正确答案:D
29、“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正确答案:D 30、“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正确答案:A
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正确答案:D
32、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正确答案:D
3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 正确答案:C
福建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公共基础知识案例分析题一
【案例1】在一次小学语文课上,陈老师正和同学们尽情地“畅游”在《颐和园》这幅清新、美丽的“画卷”中,突然一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课文第四自然段第四句话中的 “滑”字,应改成“划船”的‘划’。‘游过’。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提问,似乎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同学也似有所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啊,应该是‘划船’而不是‘滑船’。“是不是印错了?”“也许是作者错了。”有位同学提议:“老师,我们写封信去问问《颐和园》的作者吧!”
分析:
(1)请运用已经学过的教育理论,提出自己处理教学过程中意外问题的看法。(2)请针对上述案例,提出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作法。
【参考答案】陈老师的作法是:第一、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思考这一问题(2分);第二,针对同学的质疑,陈老师提出了三个思考题:一是昆明湖静得怎样?绿得怎样?二是昆明湖美吗?美在哪里?三是让同学们思考用“滑还是用‘划’字好?(2分)第三、简要解释”教学机智“的概念。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能冷静对待,巧妙地运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法或手段,解决突发事件或事故的一种灵活的处理教学问题的一种方式(6分)【案例2】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权利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 “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思考:
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A、信任学生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C、减轻老师的负担D、以上各项
2、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课论,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作出理论分析。
【参考答案】第一、让学生“代现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了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4分)内容来源:中公教育·厦门分校‹xiamen.offcn.com›
【中公】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职类考试辅导首选品牌
第二、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其
一、大胆使用。班上的主题班言、各种文化体育活、春游、社会调整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其二,热情支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工作中出了岔子,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6分)【案例3】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爱钻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这时,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同时,这个学生又站起来顶撞老师说:“这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不配当我们的老师!”
分析:
1、请指出王老师的错误有几点
2、请分析学生的错误
【参考答案】
1、王老师的错误有两点:一是作为一个科任教师,有责任管理班级上的教学秩序,而不能把自己的责任推给班主任。因为管理学生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3分);二是王老师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之心。王老师不应该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来批评学生,这样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这违反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的基本义务,违反了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4分)
2、学生的错误在于一是在课堂上不应该不举手就发言,违反了课堂纪律。(1分)二是当王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不应顶撞王老师,缺少对教师的尊重(2分)2015年厦门教师招聘备考:http://xiamen.offcn.com/html/jiaoshi/?wt.mc_id=bk9511
内容来源:中公教育·厦门分校‹xiamen.offcn.com›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公共行政的发展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行政, 再由新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的治理, 这些行政范式的转变都根源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行政模式的转变根源于市民社会的充分发展和公共领域的崛起。当中国市场经济与市民的社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时, 公共行政模式不做相应调整, 必将使中国公共行政发展陷入困境。在当今的时代状态下, 市场经济与信息技术这两种力量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发展的速度、路径、性质, 由于市场力量的扩展和知识经济的结构, 现代社会的发展从空间和时间上出现了一种伸缩现象, 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使得时间被大大压缩;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使得空间被大大扩展, 即市场全球化使得单一国家市场、社会、政府的涉及领域逐渐扩大。这种特异的现象在学界被称为“共时挤压性”。而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正处于这一历史情境之中, 正是这一特性, 为起步较慢、摸索着前进的中国公共行政发展带来困难。
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化为市场经济体制, 其结果不仅仅是经济体制的转变, 在公民与国家及政府的关系上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公民的立场上, 他们开始重新界定国家与政府的作用, 并且普遍关注经济、教育、医疗、福利等方面问题, 他们把政府放于批判与比较的视野中进行审视, 形成了对于国家与政府的公共性、合法性方面的挑战。
在释放了经济职能的同时, 国家和政府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公民对于高品质的社会服务的需求。而传统的行政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为此, 政府开始在某些领域推出, 让市场经济支配下的社会体系自发地完成这些功能。首先, 政府释放具有经济性特征的社会事务, 例如, 政府实行的事业单位企业化、放开对电信通讯行业的垄断、结束福利分房商品房货币化等等;其次, 政府开始释放一些公共性的领域, 例如高等教育、医疗卫生、公路铁路等。国家这样的释放性活动, 使得一些介于民间和政府之间的半民间半官方的组织产生, 如慈善性机构、学术团体、公民的自主组织、非盈利性咨询服务组织等。以上这些现象的存在说明公共领域已经形成, 也意味着公共行政中的“公共”已开始回归于社会。
由于知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国家处于一种特殊挤压环境下, 公共行政领域开始出现政府及被称为“第三部门”的多元行政主体。这就意味着为适应当前行政主体多元的变化趋势, 中国的行政发展必须实现其发展范式的转换———从传统的管理走向现代治理。
二、治理理论的一般阐释
治理一词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 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长期以来, 治理与统治一词交叉使用, 用来表示国家更确切地说是政治活动, 并主要用于与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中。
与此同时, 对于治理概念, 诸多机构与学者进行了详细阐发, 其主要的代表性观点如下:全球治理委员会在其1995年发表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指出,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 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治理理论的另一位代表人物罗茨认为:治理意味着“统治的含义有了变化, 意味着一种新的统治过程, 意味着有序统治的条件已经不同于前, 或是以新的方法来统治社会”。
同传统的统治相比, 治理具有完全不同的内涵。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权威的合法性, 虽然治理和统治概念都必须涉及到权威概念, 但在治理理论中不再像统治概念那样仅仅政府具备拥有权威的条件。也就是说, 治理虽然需要权威, 但这个权威并非一定是政府机关, 而统治的权威一定是垄断权力的政府。我们知道, 统治的主体必须是社会的具有权威的政治统治组织, 然而, 治理的主体则体现为多元性, 可以是政府机构也可以是私人部门, 还可以是一种关系即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的合作。二是权力的多向性, 在统治的模式中, 权力始终表现为集权, 它为自上而下的、是单向的, 公共行政忠实于政治权威, 通过颁布规章、制度、法律来制定政策和实施政策, 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管理。与此不同的是, 治理则是一个民主、上下参与的互动管理过程, 它主要通过话语民主、协商民主、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的实质在于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认同之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理机制主要不依靠政府的权威, 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可见, 公共管理治理应是指在社会公共事务领域中政府和市场、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公民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的双向互动的管理过程。治理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为此必须超越政府与市场、公与私的传统二分法模式, 并积极探索、采用新的公共事务管理技术。治理的主体可以是政府机关, 也可以是私人机构、非政府公共机构或各种机构之间的联合。公共权力在政府与社会、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去中心化的重新分配使得治理具有较为明显的新型民主价值。
三、治理理论对中国公共行政发展的启示
1. 明确定位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共时挤压性”改变了政府与社会和市场的关系, 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双向互动得以强化, 以往建立在传统的政治权威、经济权威、社会一体化基础上的全能型政府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应当逐渐退出微观市场领域而集中力量履行有限的管理职能即“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做到只“掌舵”而非“划桨”。具体来讲, 政府要逐步放弃微观经济管理职能, 不再直接经营管理企业, 把权力交给市场;提供优良的投资空间, 把投资的权力还于社会及公民, 激发和挖掘社会的投资潜力;把资源配置等应由市场才能做好的事情交给市场, 使政府真正成为“裁判员”, 而不是“运动员”;进一步放权给市场, 政府将主要集中精力在加强与改善宏观经济调控上, 按照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市场的要求, 大力整顿市场秩序, 规范市场, 创造一个有效率的市场环境;政府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服务, 如法律服务、政策服务、信息服务等。
2. 规范市场边界、政府边界、公共领域边界的界定
政府治理的合作和不可分割性这样的特质决定了行政实践中三个边界的划分以及行政约束的形成。三个边界, 即市场边界、政府边界和公共领域边界, 这三个边界的界定能够促使治理范式各个主体间相互约束, 保证公共行政的民主、公平、公正。其一, 市场边界的规定, 决定了应选择市场导向模式, 私人性决定了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则是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市场竞争的原则决定了社会资源在配置过程中最大的合理化, 这为市场的优势, 界定其边界则是政府在治理过程中自觉借用市场力量及时调节和干预市场的公共性;其二, 政府边界的规定, 决定了应选择绩效导向模式, 即政府行为具有先天性不足, 因此, 建立在政府边界基础上的绩效导向的基本思路, 就是旨在克服政府效率低下时, 应用市场的手段来分化其公共权力;其三, 公共领域边界的规定, 决定了应选择客户导向模式。公共领域的界定使得公共服务以客户为导向, 无论市场、政府都要了解公民需要, 要听取顾客的呼声, 建立公民的抱怨追踪体系, 赋予顾客更大的选择权力等。
3. 多元化治理促进第三部门建设
治理试图超越政府———市场的对立二分法, 认为除了政府与市场之外还有一种重要的经济制度安排, 即第三部门。首先转变观念, 逐步放松规制。政府立足改革与发展的全局, 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 在中国, 如果说对第三部门采取的是严格限制的政策, 这恐怕是不全面的, 但某些地方、部门或个人确实存在着有意无意地加强限制的倾向, 某些方面的政策也确实有同样的倾向, 放松规制是社会领域改革的基本方向, 这一点政府必须有明确、自觉的意识。其次, 加快第三部门的自治化进程。第三部门若缺乏自治, 必然会助长政府的干预行为, 降低第三部门的市场意识和发展动机, 破坏第三部门组织之间的有序竞争, 加快第三部门的自治化进程关键在于政府管理部门, 只要是社会能做的事, 政府就不要插手, 这样的观念必须在全社会建立起来, 这样的法律制度必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起来, 以加快第三部门的自治化进程。最后, 加大对第三部门的扶持力度, 政府对第三部门的扶持培育, 最重要的是资金方面的资助, 一定的经费来源是第三部门存续与发展的基础;政府对第三部门的扶持, 还体现在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上, 今后在第三部门税收法制建设方面, 应注意突出第三部门的独特地位和权利, 实施税收法定原则, 更好地体现国家对第三部门的税收优惠政策。
总之, 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 治理理论以及西方国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一系列成功的公共管理改革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它如同一面镜子, 帮助我们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现实困境中找出一条适合中国公共行政发展的合理路径。站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立场上, 传统的统治行政必将被各国所抛弃, 而中国也并不例外。建立在知识经济基础之上, 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 将是引领未来中国发展
摘要:由于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的高度发展, 使得社会发展呈现出“共时挤压”的特性, 这样的环境促使中国公共行政退出市场领域, 市民社会开始发育;公共行政退出社会领域, 公共领域开始出现;与此同时, 公共治理理论兴起。治理的兴起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适应当前行政主体多元化的变化趋势, 中国的行政发展必须实现其发展范式的转换, 从传统的管理走向现代治理。
【教师公共知识考试题】推荐阅读:
菏泽市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试卷09-24
安全知识竞赛公共试题06-19
公共基础知识试题09-12
宜宾市《公共知识》考试大纲10-23
江苏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09-09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大纲解读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