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面影响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负面影响(共8篇)

负面影响 篇1

失业比危机本身更让人感到恐惧。

日前,飞利浦公布的2011财年第三季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85%。鉴于糟糕的业绩表现,公司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4500名员工,以达到削减8亿欧元开支的目标。而国内最大的LBS(地理位置签到服务商)之一嘀咕网也展开了大幅裁员行动,预计70%的员工将饭碗不保。消息一出,人人自危。

事实上,裁员在业界早就不是新鲜事。今年年初以来,除了之前的诺基亚、诺西传出裁员**,爱立信和LG眼下可能也得面临裁员的难题。目前,业已实施或出台裁员方案的巨头企业还包括思科、RIM、德国电信等。

随着欧债危机的扩大和蔓延,世界金融体系受到冲击,全球需求减弱,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提高,裁员瘦身已成为一些企业的不二做法。

目前,企业裁员主要包括经济性裁员、结构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三种类型。一般来说,以后两者居多。由于业务萎缩和营收下滑,调整产品结构和公司发展战略,调整人员的确有必要。但如果寄望裁员来实现企业扭亏为盈,或步入复兴,或抢食蛋糕,则往往难以如愿。这已有前车之鉴,2008年富士康变相裁员20%,最后声名扫地,得不偿失。

从被裁对象来看,容易导致他们对职业产生迷惑和恐慌,对雇主不再轻易信任。

对留岗者而言,他们虽保住了饭碗,但也失去了安全感,不知道哪天被裁的命运会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们对公司的心理契约和信任被彻底打破。据了解,许多员工在目睹裁员之后往往会萌生退意,在就业形势不好时暂时忍耐,当形势一好转就会另谋高就。

对企业而言,被裁员工可能带走企业的技术、信息以及商业机密等,并有可能流向竞争对手,给企业造成潜在的威胁。

此外,动辄裁员还将对企业文化、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人心涣散。读过任正非《华为的冬天》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段文字:如果华为公司真的危机到来了,是不是员工工资减一半,大家靠一点白菜、南瓜过日子……这是任正非在华为业绩蒸蒸日上之时,居安思危,对应对企业危机的一种思考。他给我们指出了另一条出路:面对经济危机与营收下滑,遭遇寒冬,原来我们还可以不裁员,不散伙,而是抱团取暖,患难与共。

在危机环境下,愿意留下来的每一位员工,也许只能分到很少一杯羹,但企业所给予他的这份情感归宿,将激发他更多的创造力。况且,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一家企业的担当和责任。

负面影响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负面影响

为防止页岩由于层理结构的角度不合理而出现滑移或裂隙破坏岩层稳定性, 应在车站土方分层开挖的同时对侧墙进行锚杆或锚索施工以增加侧墙岩体稳定性。

三、拱盖法的适用范围以及与已有成熟工法对比

1、适用范围。

拱盖法一般应用于围岩等级在四级以上、地质条件较好的市内主要干道, 不允许采用盖挖法或明挖施工的地铁车站。常用的“中洞法”、“侧洞法”、“PBA法”则多应用于软岩及土质地层。

2、施工工法的优缺点。

暗挖法车站施工常用的施工方法有“中洞法”、“侧洞法”、“PBA法”。这三种工法都有成功实施的先例, 但也都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中洞法”是中洞现行, 先建立起梁柱支撑体系, 然后施做侧洞。“侧洞法”是两个侧洞现行, 然后施做中洞。“PBA法”是利用小导洞施做桩梁形成主要传力结构, 在暗挖拱盖下进行内坑开挖。

“侧洞法”、“中洞法”、“PBA法”的不足: (1) 导洞多, 工序多, 爆破次数多, 扰动地层次数多; (2) 支护复杂, 初支拆除多, 废弃工程量大; (3) 导洞与导洞间的连接点

废弃工程量小数少; (2) 支护简单,

初支拆除少, 废弃工程量小; (3) 导洞与导洞间的连接点少, 支护体系有保证; (4) 拱盖形成后, 即可大面积作业, 效率高, 工期缩短; (5) 对于围岩为中风化板岩, 不用打桩; (6) 车站边墙施工预应力锚索, 无临时支撑, 保证施工安全。缺点是围岩强度要求高, 冠梁下侧墙部位弱爆破难以控制。 (表1)

(作者单位: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7]土石方和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废弃工程量废弃工程量大

造价高低

世界上创新型国家几乎都将发展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简称IT) 作为国家战略重点。信息技术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 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优化劳动力结构和促进人来文明进步。近年来, 我国在先进集成电路芯片与光电子器件、高性能计算机与软件、下一代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第三代移动通信与无线通信、数字电视与音视频编码, 信息技术在产业中应用等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关键信息技术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信息技术给我们的发展带来划时代的意义。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华生活都取得质的发展。但事物的出现总有其两面性, 信息技术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 如信息泛滥、信息污染、信息病毒、信息犯罪、信息渗透、数据鸿沟、对信息依赖性增强、带来一定结构性的失业、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影响人的价值观、引起新的社会道德纠纷等。

一、信息泛滥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原有传统媒体如电视媒体、广播媒体和平面媒体等的基础上, 现代社会又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媒体, 如网络媒体和移动媒体。这些媒体每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大量的信息冲击, 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这个世界的角角落落的广告如电视广告、广播广告、平面广告、网络广告 (包括搜索广告) 、语音广告、宣传单等随处泛滥, 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二、信息污染

信息污染又称信息障碍, 主要表现为信息过载、重复、失实和误导。信息污染包括:信息超载或信息过剩、信息垃圾。信息超载由于超过了人们的处理能力或有效运用, 增加了人们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 更带来难以估量的浪费。据统计, 在网络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美国和日本, 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仅为10%左右。大量劣质信息、失实信息、冗余信息、盗版信息、过时信息、污秽信息和污垢信息等通过现代

□文/陆攀攀

信息技术使人们处于低劣的、无关甚至有害的信息包围之中。

三、信息病毒

信息病毒的出现给因特网络和移动网络乃至整个社会带来巨大危害。目前, 世界上已经有上万种病毒在传播, 造成软件和数据的破坏, 甚至是硬件的破坏。其中, 计算机病毒如今已是PC机用户的一大公害, 它造成的损失和破坏难以估计。信息病毒主要来源有:业务爱好者恶作剧;保护版权采取的报复性惩罚;蓄意进行破坏;用于研究而设计的程序出于某种原因失去控制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信息病毒具有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针对性、可触发性和抗反病毒软件性的特点。信息病毒按病毒对系统的破坏性划分, 有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按病毒攻击的机型划分, 有计算机病毒和手机病毒等移动媒体病毒;按危害对象划分, 有损害软件的病毒、损害硬件的病毒和损害网络通信的病毒。

四、信息犯罪

信息犯罪主要表现为信息传播犯罪、信息诈骗和信息攻击犯罪。信息传播犯罪主要表现为信息传播相关利益方不顾国家有关规定, 传播有关违规信息, 如污秽信息 (如在中国传播色情电影、色情图片等) 、污垢信息 (如反动信息) 和盗版信息 (如网吧违规播放版权媒体作品、侵犯作者著作权等) 。信息诈骗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的虚假产品宣传、误导消费、金融诈骗等各种诈骗, 信息诈骗轻则使人们产生不该有的消费, 重则造成人们金融资产损失乃至人身伤害。信息攻击犯罪是出于个人目的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的犯罪, 如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窃取用户密码、“钓鱼”等。

五、信息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网络规模扩大、带宽增长、用户数量急剧暴涨、大量网络工具软件发展以及网络协议安全性研究滞后, Internet无序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由于互联技术的设计初衷是把互联网建设成一个没有国界、没有地域限制的自由领域, 因此通过信息技术采用植入程序后门等手段进行信息渗透的现象非常普遍。因为信息渗透的发生, 很多用户的信息被暴露或盗用, 如通过在网上乱逛从而知道你的需求、通过植入程序后门盗取网银用户账号、密码等。

六、数据鸿沟的产生

数字鸿沟又称信息鸿沟, 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 最先由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 (NTIA) 于1999年在名为《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的报告中提出。美国商务部的“数字鸿沟网”把数字鸿沟概括为:“在所有的国家, 总有一些人拥有社会提供的最好的信息技术。他们有最强大的计算机、最好的电话服务、最快的网络服务, 也受到了这方面的最好的教育。另外, 有一部分人, 他们出于各种原因不能接入最新的或最好的计算机、最可靠的电话服务或最快最方便的网络服务。这两部分人之间的差别, 就是所谓的‘数字鸿沟’。处于这一鸿沟不幸的一边, 就意味着他们很少有机遇参与到我们的以信息为基础的新经济当中, 也很少有机遇参与到在线的教育、培训、购物、娱乐和交往当中。”这一定义主要从经济、技术角度入手, 虽然没有包括文化、民族、性别、代际方面的差异, 但是道出了数字鸿沟的主要原因和表现, 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顾问Dannisi指出, 数字鸿沟实际上表现为一种创造财富能力的差距。数字鸿沟的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 由于国家、地区、阶层、种族、行业、年龄和性别等的差异和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等, 也是造成数据鸿沟的原因。

七、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增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当中, 人们的工作生活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 一些传统的习惯和技能也因此改变。如通过信息技术设定的程序来烹饪美食, 由于习惯性地用系统自带的输入法进行文字工作从而导致传统书法技能的丧失以及汉字的遗忘等。

八、带来一定结构性的失业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机器代理原来的人工, 从而给社会造成一定结构性的失业。例如, 工厂通过给机器设定工作流程, 从而代替工人的工作;企业或个人通过防盗电子技术来代替保安的工作;通过运用机器人来代替服务员、佣人和保洁员甚至是厨师。这些原本由人工进行的工作,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 使得一些岗位的人员被机器替代, 从而产生失业。

九、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

随着网络的大规模应用, 一些人出于某种目的做出窃取他人个人信息、侵犯个人或企业电脑数据隐私等一些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如出卖其个人信息给产品营销人员或单位、利用软件等一些信息技术手段扫描和修改个人或企业电脑数据、网上人肉搜索、随处安装的摄像头和谷歌街景引发的人们日常行为被监控、监测用户的消费习惯。

十、影响人的价值观

人们的沟通和交流越来越多的借助网络, 从而导致个人的交流时间得到大大缩短的同时, 交流范围轻而易举地得到拓宽, 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从而使不同的价值观在社会中得到飞速传递。而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人们彼此间没有进行传统的沟通交流, 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在网络交流中产生扭曲, 从而改变人的价值观。

十一、引起新的社会道德纠纷

信息社会有其区别于现实社会的秩序。在信息社会, 一些行为在现实中找不到现成的道德参考范本, 一些行为因为其出现之前尚未有人对其进行否定, 一些行为利用信息技术给社会带来冲击但又无评判的标准。在信息社会, 也出现了类似现实的黑社会, 我们称之为“网络黑社会”。网络黑社会受雇于某些人或出于某种非法的目的, 通过网络对一些人和事进行“绞杀”。由于上述现象的产生, 使得社会引发新的道德纠纷。

我们可以通过发展密码理论、密码算法、安全协议、网络安全和信息隐藏等技术, 以及立法、加强教育等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信息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裁员的负面影响 篇3

日前,飞利浦公布的2011财年第三季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85%。鉴于糟糕的业绩表现,公司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减4500名员工,以达到削减8亿欧元开支的目标。而国内最大的LBS(地理位置签到服务商)之一嘀咕网也展开了大幅裁员行动,预计70%的员工将饭碗不保。消息一出,人人自危。

事实上,裁员在业界早就不是新鲜事。今年年初以来,除了之前的诺基亚、诺西传出裁员风波,爱立信和LG眼下可能也得面临裁员的难题。目前,业已实施或出台裁员方案的巨头企业还包括思科、RIM、德国电信等。

随着欧债危机的扩大和蔓延,世界金融体系受到冲击,全球需求减弱,再加上原材料成本和人力成本的提高,裁员瘦身已成为一些企业的不二做法。

目前,企业裁员主要包括经济性裁员、结构性裁员和优化性裁员三种类型。一般来说,以后两者居多。由于业务萎缩和营收下滑,调整产品结构和公司发展战略,调整人员的确有必要。但如果寄望裁员来实现企业扭亏为盈,或步入复兴,或抢食蛋糕,则往往难以如愿。这已有前车之鉴,2008年富士康变相裁员20%,最后声名扫地,得不偿失。

从被裁对象来看,容易导致他们对职业产生迷惑和恐慌,對雇主不再轻易信任。

对留岗者而言,他们虽保住了饭碗,但也失去了安全感,不知道哪天被裁的命运会落在自己的头上,他们对公司的心理契约和信任被彻底打破。据了解,许多员工在目睹裁员之后往往会萌生退意,在就业形势不好时暂时忍耐,当形势一好转就会另谋高就。

对企业而言,被裁员工可能带走企业的技术、信息以及商业机密等,并有可能流向竞争对手,给企业造成潜在的威胁。

此外,动辄裁员还将对企业文化、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人心涣散。读过任正非《华为的冬天》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段文字:如果华为公司真的危机到来了,是不是员工工资减一半,大家靠一点白菜、南瓜过日子……这是任正非在华为业绩蒸蒸日上之时,居安思危,对应对企业危机的一种思考。他给我们指出了另一条出路:面对经济危机与营收下滑,遭遇寒冬,原来我们还可以不裁员,不散伙,而是抱团取暖,患难与共。

在危机环境下,愿意留下来的每一位员工,也许只能分到很少一杯羹,但企业所给予他的这份情感归宿,将激发他更多的创造力。况且,这在一定程度上还体现出一家企业的担当和责任。

金融危机给世界带来的负面影响 篇4

自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起伏震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2008年以来,次贷危机更是逐步恶化并发展成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事实上,历史上曾出现了七次比较大的经济危机,如1637年郁金香狂热、1720年“南海泡沫”、1837年经济大恐慌、1907年经济危机、1929年大萧条、1987年黑色星期一,以及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这次危机索罗斯认为是“30年代以来从未遭遇过的严重金融危机,并将终结从里根时代开始的超级大泡沫”。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也承认,他针对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的想法和做法存在缺陷,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

这场危机引发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首先,次贷危机引起的动荡已经影响了实体经济,体现在房地产业、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等领域,制造业面临的困难尤为严重。其次,次贷危机现在已迅速深化为一场全方位的金融和信用危机,也是美国自大萧条以来迅速影响国家最多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金融体系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极为深远,全球最初都低估了这次危机的严重性。

以我们中国为例,我国宏观经济在实施原“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明显通货膨胀”方针指导下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过程中,突然加入了这个外部冲击,再加上其他多种因素影响,经济周期显示出由高涨向低迷的阶段转换的危险,一些加

工制造业,特别是出口导向型的企业也遇到了明显的困难。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金融危机的深化将会继续影响到各个行业。首先,可以看到,在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导致经营不佳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的经营恶化甚至破产。银行的破产使得危机已经延伸到房屋贷款以外的领域,同时房价下跌导致信誉危机的进一步恶化。逾期不付钱的信用卡持有者的人数急剧上升,银行将会出现更多的呆账坏账,影响到银行的利润水平和其他服务项目的业绩。其次,金融危机使全球股市下跌,加上通货膨胀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心理阴影,导致对未来的预期降低,影响到消费信心和购买能力、内需紧缩。第三,金融信誉下降导致银行紧缩银根,致使企业在短期内出现资金短缺。对那些特别依赖资金流的企业的影响尤为重大,他们能够得到资本的几率下降,企业现金流越来越少,加上消费不景气,导致实业萧条。第四,外贸企业出口下降,美国经济下滑,购买力降低,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美国企业、股市、政府债券上的巨额投资遭到重大损失。经济下滑、政府救市导致美元进一步疲软,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些发展对于依赖外国消费的中国出口企业来说,维持生存愈加艰难。

在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的经济明显具有对外依赖性,与世界经济的联系非常紧密。美国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会影响到中国商品的市场。自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已出现明显的下降,包括对跨国公司和本土出口企业均影响甚大。在沿海地区,很多中小企业已经破产

或面临破产的威胁。其次,会影响到中国的原料进口。美国是世界大宗商品的主要定价中心,美元是世界主要的计价货币。美国的金融危机,已影响到了主要商品期货市场的资金供求和美元币值,从而造成了原油等主要商品价格的大幅波动。中国是世界上的原材料进口大国,对于那些以这些进口原材料为加工对象的企业来说,价格的剧烈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再次,会影响到中国的投资及投机市场。美国是中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之一,美国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其自身的流动性异常紧张,这必然会影响到美国对中国的投资,据粗略估算,即使不算外汇储备减少的量,近两月流出我国的资金超过了800亿美元。例如,一些以中国的房地产为主要投机对象的资金撤离中国市场,造成一些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下降。

在金融危机中,我国的金融资产和实体经济都受到冲击,市场的信心面临挑战。金融危机的形成和发生自有其深层次的社会心理内涵,心理动力是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经济活动也不例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信心危机。“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应对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同样需要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和坚强的信心。沉着应对,采取对策,克服困难,不仅可以使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还会通过战胜危机使我国的经济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温总理多次强调,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来势迅猛,并持续蔓延。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导致我国产品的外需急剧减少,出口增速明显下滑。面对日趋严峻的形势,中央确立了一个重要方针,就是把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将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上。及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果断出台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统筹兼顾,把扩大内需与保持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在经济危机中,中国最需要救助的是企业,企业良好的运营能够促进就业,保证民生。政府和银行机构大力救助了发生资金困难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民营中小企业。救企业就是救那些提供就业岗位的载体,保障就业,就可以稳定人心,提高信心。银行同步改革信贷体系,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加大资助力度,这是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负面影响 篇5

国债销售形势的持续下滑固然有国债产品收益定价、金融市场化程度提高及投资渠道多元化等市场性因素的影响,但就作为国债销售主体的商业银行而言,国债销售利益分配机制才是影响国债销售主体销售国债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在政策环境和市场化程度不断成熟的条件下,唯有通过畅通国债销售利益分配机制来缓解目前国债销售过程中遭受非市场因素带来的冷落现象,才能真正达到国债发行成本最小化和发行方式最优化的目标。

1.国债销售总量与销售主体手续费收入不相匹配

从以来的数次国债发行中,均将国债发行和兑付手续费合二为一,两者的手续费确定为7%,这部分手续费是商业银行承担国债销售任务的主要推动力。在商业银行致力于改变存贷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其中间业务收入,国债发行、兑付手续费也是商业银行获取中间利润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国债销售利益分配机制设计并未对商业银行扩大国债销售总量带来积极推动作用,反而出现了国债销售总量与银行实际收益成反比的不利局面。

从抚州市各家商业银行20一上半年国债销售的情况分析(见图2),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年以来分别销售国债3797.00万元、1451.34万元、1340.00万元、776万元及600万元,在各家商业银行除去销售宣传、纸张、人工等费用后,上述5家国债承销机构每销售1万元国债得到的收益分别为67.26元、62.2元、65.76元、65.66元和66.87元。不难看出,图表上并没反映销售总额越多收益越高的态势,究其原因在于各家商业银行销售环境、系统改造、网点布局、人员培训、销售对象等条件不同,导致国债销售成本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但财政部则是将各类国债销售主体的手续费统一核定为7%,这样势必会动摇国债销售主体的销售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对下一轮国债销售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

2.国债销售与个人酬金间未形成有效激励机制

抚州市现有的5家国债承销机构对国债销售采取的是差异化管理措施,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银行采取地市分行额度管理形式,对于未完成营销任务的国债销售机构,其未销售部分由各地市分行以自有资金出资承销。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则实行省分行统一管理销售额度,地市分行不承担具体国债营销任务,对于未销售的部分国债由省分行统一出资承销。上述两种管理措施直接导致营销人员的国债销售收入差异明显。如采取地市分行承销模式的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中国银行每销售1万元国债,营销人员分别可获得营销收益为8.25元、6.22元和3.81元,而这3家承销机构国债销售额与个人酬金完全呈现出逆向态势。采取省分行统一承销模式的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不给营销人员支付个人营销酬金,这也是2家承销机构国债销售量排名靠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债销售激励机制未有效与个人酬金挂钩,使营销人员对国债营销不积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会直接影响后续国债的销售,因而,固化了国债销售额与个人酬金的反比趋势,增加了影响国债发行的非市场性因素。

3.国债与其他理财产品的营销收益存在较大差异

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篇6

任剑锋

“多媒体”这一术语现在已经风靡全球,“信息技术”则早就家喻户晓。作为技术,二者的结合体现了当代科技高度综合的发展方向。“多媒体信息技术”并非“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同义语。一般认为,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对文本、声音、静止图像、动画、运动图像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技术。它包括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技术、传送技术、转换技术和综合处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清晰度电视、VCD和 DVD技术、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光纤通讯,以至“信息高速公路”,均含有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成分。多媒体信息技术正以一种汹涌难阴的气势深刻影响着人类生活。它的优势和潜力,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前景作了良好的注脚。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发挥巨大功能的同时,其大大小小的负作用,也已渐露端倪。本文在正面肯定多媒体信息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它所呈现的和潜在的负效应,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呼吁教育界、大众传播及其它有关方面采取正确导向,以促进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深入健康发展。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概述

我们肯定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正面影响,意义在于,了解技术的利与弊,就不致于在极其乐观的情绪中夸大优势而忽视弊端,以偏盖全,也不会因害怕诸多负效应而因噎废食。由于大家都已经熟悉了对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势的各种描述和设想,下面尽量作概括介绍。

首先,在通讯领域,“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介入使高速传输丰富多彩的综合信息成为可能。GSM智能电话、电视会议、综合业务数字网等技术,或者提供多种功能的个人移动通讯手段,或者促成隔“时空”的“面对面”对话,都在改变传统通讯的观念、手段和内容。人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的通信系统必须进行改革,向多媒化、高速度、高容量、交互性方面发展。

其次,在经济领域,一方面,这种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一种新的产业—多媒体产业。据有关资料,1995年世界多媒体市场产值为200亿美元,1996年上升到290亿美元,增长率高达45%,1997年增长到380亿美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因此,有人说多媒体技术正在推动一种“一本万利”产业的发展,言之并不太过。另一方面,通过网络视讯会议来谈生意、进行产品宣传、企业形象设计等已进入初步运用阶段。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商品信息的流通提升到超程高速进行的程序,从而使经济交换更方便、更“经济”。可以看出,多媒体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经济交换的方式、消费的方式,也在增加经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内容。

第三,多媒体信息技术本身就是科技的内容,然而它又作为科技手段来促进科技的发展。科研方面,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得到广泛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把卫星传来的资料变成与资料来源处相似的“真实环境”。这对远距离、危险性环境下的科研、勘探来说,无疑是一个长足的进步。除此之外,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资料的搜集、舆与处理,对科技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在教育领域,一方面,多媒体信息技术以信息处理的高速高容量、多媒体和交互性,能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这项技术在渐渐影响教育教学的观念,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运用的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1.丰富的表现力,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

2.强的交互性,提高了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支持远程教学、个别化教学的交互性多媒体网络环境的出现,改变了学校教学的单一模式,把教育推向整个社会,为“大教育”、“学习化社会”的观念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五,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多媒体文化悄然兴起。现在多媒体已经渗入人类生活的大多数领域。人们手中转着遥控器,从多屏显示的高清晰度电视上选择喜爱的节目;手指轻触按键控制视盘的播放;移动鼠标玩生动的游戏;用GSM智能电话联络生意;发电子邮件求职;在家庭平台上购物和学习„„我们玩多媒体,用多媒体,看多媒体和有关多媒体的资料、信息,整天谈论多媒体,在多媒体世界中感受“信息社会”强烈跃动的脉搏。所有这些,是否可以说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广泛影响呢?是否可以说,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多媒体文化已经形成呢?

从以上分析,概括而言,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从三个方面影响当今社会生活的。一是作为“信息时代”的警时钟,影响、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二是作为“信息社会”的积极分子,介入经济、通讯、教育、科技和日常生活的内容之中;三是作为“信息世界”和“学习化社会”新的传播处理手段,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影响如此深刻而广泛,以臻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我国最近进行政府机构调整压缩,取消了15个部委,在新增的仅有四个部委中,就有信息产业部。这一举措无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

人们往往过于乐观的意识取向,忽视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负影响。实际上,这种技术的负效应现已逐渐显露。进一步思考,其潜在的弊端和危险足以令人触目惊心。

1.多媒体的“容器人”效应

西方学者认为,信息环境中的人是把自己封闭在“自我”之中,成为所谓的“容器人”。这种“容器人”整日将大量时间耗费在传媒上,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沉浸于媒介内容之中,对未来漠不关心,视野狭窄,极端自我内化。久而久之,造成忧郁焦虑的心理,甚至发展成忧郁症。在计算机环境尚未形成时候,电视环境下的“容器人”——“ 电视人”效应就引起了大量的关注和研究。人们对“伴着电视长大的一代”伤透了脑筋。现在和将来,多媒体信息环境,特别是交互性计算机环境,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和人机对话的便利性,让使用者陶醉于控制机器的“自我实现”中。这就使“容器人”效应更加严重。对于青少年和成人正常人格的形成、顺利的社会化和正常社会活动来说,“容器人”效应都是非常不利的。正像有人在分析大众传媒影响时所说:“在众传媒的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这种由大众传媒所提供的信息组成的‘拷贝世界’„„对人的社会化产生了比真实的‘感怀世界’更深刻、更广泛的影响。”

2.负信息的负面影响

“负信息”,泛指对特定社会的人群和社会秩序产生不良影响的信息内容,包括多暴力的、多恐怖的、色情的、极度虚幻和歪曲的信息内容,以及侵犯特定社会群体意识文化形态扒息(后者因其特殊性将另列论证)。电影和电视中暴力节目直接影响儿童的侵犯行为。这一结论经常得到各种研究和调查的证实。有一项研究认为,儿童看电视与使用暴力和与家庭发生冲突成正相关。尤其使人提忧的是,近来媒介呼吁“因特网”上“黄货”泛滥。有的文章介绍说,美国在网络上的色情服务,做到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不道德活动条件,真是让人瞠目结舌。这种负面影响,直接污染了人的心灵,诱发了人们背弃伦理道德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我们应该尽早寻求对策来预防和控制。

3.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

随着卫星电视的普及和国际“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不同生活水平的群体、国家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变得更加直观容易。这对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来说当然是好事。然而,生活水平、文化差异有较大反差的群体、民族在进行沟通时,低文明程度的群体、民族在心理意识、自我定位和民族意识上产生的动荡与震颤,及进一步形成的群体、民族精神的迷失问题,是不可小视的。美国和印度曾合作进行了一项实验,用卫星直播向全印度四个偏僻农业区播放电视,希望“促进社会变迁,达到全国团结,接受进步价值观,”“改善教育”。研究指出,在大部分被试者心目中,电视节目只是娱乐。而当人们发现自己生活的落后时,观众大受震激,追求高物质享受,而学生的学业成绩却没有改进。这是一个不同群体之间交流的例子。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这种影响就更加严重。尤其是在文化价值取向相异的民族间,在意识形态对立的国家间,全球卫星电视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使各种文化直接接触的时候,这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冲击、斗争,和由此引起的社会心理问题、民族意识问题都必将更加复杂。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将困挠各国政府、社会学、大众传播及教育界等方面。特别要指出的是发达国家利用传媒优势进行“文化侵略 ”,是更为严重的政治问题。美国政治家、传播学家布热津斯认为,在现代经济和跨国传媒影响下,传统的国际政治环境在改变。在这一进程中,美国是主要角色。美国“凭借它提出发的思想观念的力量来改变别的国家”,美国左右着全球的议论、认识和教育。由于“全球通讯网和电视网的建成,”“消除了视听通讯方面的障碍„„美国可以使其思想观念、政见及价值观念一下子传遍全球,并产生直接影响”。“当美国人大谈人权问题时,全世界都认为这是个日益敏感的问题。”这些观念体现了美国进行“信息霸权”和“文化侵略”的倾向,对我国的信息网络建设来说,提出了一个潜在的危机。有人指出:“有些国家的大公司已经在生产的计算机软件上做手脚,一旦需要他们可以随时或定时诱发计算机病毒或启动预先设定的其他程序,就会造成有关团体或国家运行系统的混乱。”上述信息提醒我们,多媒体信息环境的建设,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在给社会巨大正面效应的同时,其危险也是巨大的。要及早研究相应对策。

4.各种侵权行为的加剧

录像机、计算机、网络环境的功能,使任何人都能便利地复制、改变所能得到的,甚至是远在天涯海角的一般信息、科研资料、发明信息和个人档案资料,也可能利用互联网侵入国家和国外的档案库,从而造成对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甚至国家主权的侵犯。这些侵犯行为,在传统信息环境下发生的可能性则要小得多。

5.网络脆弱性带来的危险

常有报载“黑客”对网络的破坏很容易。最近有消息说美国用假伴的“黑客”以各种手段对国家信息网络系统进行侵犯和破坏,从而检验系统的可靠。结果发现,“ 黑客”可以轻而易举地入侵国家安全系统,对其造成破坏,使美国军方“在太平洋的司令部”网络系统陷入瘫痪。像这样,由技术本身的缺陷带来的危险,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6.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

我们都有这个经验,当老师短时间滔滔不绝添塞超量的内容时,我们的大脑就近乎停滞。同样,当大量花样繁多、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人们的时候,其琳琅满目的程度足以令人目眩头晕而无从选择。另外,各种信息均具有的诱人外壳,也影响着我们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 “迷航”现象。其影响使我们在机器上乱撞瞎闯,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通而找不到合适的“通道”,白白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7.对过度和非伊朗的娱乐、游戏行为的支持

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支持人类趋于安逸享受的天性方面,可真得说是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人们于闲暇时间渴求放松,原本是很正常的。问题在于诸如电子游戏等多媒体技术的产物,往往让人像上烟瘾一样迷恋上机器的虚幻世界,时间就在击键和游动鼠标的过程中悄悄逝去了。现在,大街小巷无处不有的电子游戏厅,已经让学校和家庭为孩子的学习成长费尽了心机。多媒体局域网和全球网一旦建成,孩子们在这样广阔的天地里乐游难返,则更令人思量不及。

8.不良的计算机交互学习课件对学生思维的消减作用

“媒体是人体的延伸”。这话是有道理的。但另一方面,媒体在依赖技术手段加强人某些感官功能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类某些器官的潜在能力。当学生为多彩多姿的多媒体信息所吸引时,当他们按课件设计者预定的某些模式和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时,他们是在欣赏爽心悦目的信息呢,亦或是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简单的应答呢,还是真正在积极理解与消化教学内容,恐怕不容易做出准确的判断。传统的CAI课件往往因这个问题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但用于改进课件的“积件”思想是否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也还值得实践检验。

9.室外活动的减少对身心伊朗的影响

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及两者的事例趋势,把各个国家、地区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在这个村子中,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人们大辐度增加了相互了解,改变了人们对社会、国籍、阶级的观念和态度。另一方面,“构成社会的组织——每个家庭却由于媒介的发展而日益封闭起来,变成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不但邻里之间缺乏人际沟通,即使家庭成员间,也因各自耽溺于同“拷贝世界”的对话而减少了相互交流的机会。正像有人所描述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亲身交往被人与机之间的交流所取代,人际交往日益淡漠。”结果“容器人”出现了,“代沟”的现象加剧了。除在精神、心理上的这些影响外,人们削减了大量户外活动的机会作为人机交往的代价,长期的后果便是人在安逸之中身体机能的下降。

除上述的消极影响外,还有多媒体信息技术在信息上的“马太效应”问题及对结构性失业的支持,也都是值得注意的新问题。

总的来看,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负面影响,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使用者或信息接受者,或因寻求娱乐“乐而忘蜀”,或因缺少鉴别,接受负信息而引起不良反应。这些也说明在多媒体如火如茶的今天,人们对其方方面面尚未有全面的认识,没有足够的准备,也缺少自我保护的意识和方法。其次,就是传媒系统和信息源方面的原因:或因没有合适的导航措施使人面临信息的涌现无从选择,或因某些图谋故意以负信息迎合与引诱人们,或者在传媒监控上没有健全的“把关”手段和法规来监督和规范信息的传播、使用。第三方面,就是技术本身所引起的负效应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危胁。

三、积极行动起来,为迎接“多媒体信息社会”做准备

作为一种方兴未艾且前程似锦的新综合技术,人们对多媒体信息技术不会因暇掩瑜。但以辩证的观点看事物,坚持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是技术发展的方向性问题,涉及到技术的正确运用和健康发展。上面大篇幅讨论负面影响,可能会召致这样的诘难:“看吧,你们连一个像样的多媒体信息网都没建成,还谈什么未来的负影响?”是的,现在情况确实是这样。正像1995年召开“七国集团信息社会部长级会议”时,法国代表所说:“在信息高速公路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没有足够的汽车行驶。”,同样强调各国建设网络的急迫性。笔者不是“罗马俱乐部”的支持者,看到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辉煌潜力无疑也充满希望。然而有个相法就是一开始即对技术的效应有全面了角,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把弊端“禁于未发”,而让优势发挥到极至,是更正确的态度。这就是迎接“多媒体信息时代”的积极态度。但这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当负影响还未尽现的时候,预测并制定解决方案,本身就很不容易。我们在这里只能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完善的解决办法有待大家共同努力。

建议1:做好“防火墙”的建设。“防火墙”在这里意同“把关人”,起到对信息的监督和过滤作用,负责以特定社会文化价值的判断标准,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净化处理。这项措施可以用来消减负信息和的负影响,对“信息侵略”等负效应也有抵抗作用。

建议2:让使用者、消费者、信息接收者学习多媒体信息,特别是网络资源检索利用的正确方法,特别加强对信息利用的目的的教育。这项措施可用来消减“容器人”效应、“迷航”效应。也对消减多媒体之于过量娱乐、游戏行为的支持这个负面影响有一定作用。

建议3:交互程序中导航策略的有效使用要以真正激发人的积极思维为目的,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依据认知心理学的元认知研究,在交互策略上有效引导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不断提醒学生监控自己学习的方法、目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进行“高级学习”。

建议4:加强人们在信息环境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人们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从个人角度增加对“负信息”的免疫力。本项针对“容器人”效应、“负信息负影响和不同国家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冲突引起的负影响而提出。”

建议5:强化和完善网络保护系统,提高网络可靠性,用于消除技术自身缺陷带来的影响。

广告成语的改造及其负面影响 篇7

广告成语的改造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谐音换字, 这在广告成语中所占比例高。如“灵机一动, ‘码’到成功” (电脑) 、“乐在‘骑’中” (摩托车) 、“海尔空调, 终身无‘汗’的选择”、“默默无‘蚊’的奉献” (电蚊香) 。二是一般换字法。如“对‘痘’下药” (换肤霜) 、“饮‘乳’思源 (牛奶) 、“以‘球’会友” (乒乓用品) 。三是变序。如“不舍依依” (依依牌卫生巾) 、“满座高朋” (餐厅广告) 、“流水高山” (矿泉水) 。四是删削。如“高高山顶立, 天地我独尊” (旅游广告) 、“与你相亲相爱” (香皂) 。五是扩展。“如聪明不必绝顶” (上海美加净生发灵) 、“真的一毛不拨” (牙刷) 。

也许有人认为广告成语这种变式是一种修辞, 是词语的活用现象, 体现了当前汉语的发展、繁荣景象。我们认为, 无论就语言内部还是语言外部来说, 广告成语的这种变异对社会都有极大的负面作用, 是不可取的。

首先, 就语言内部来看成语的结构。我们知道, 传统成语是定型的短语, 有固定的结构, 一般不能任意扩展、替换或颠倒。如“高山流水”不能变成“流水高山”, “雪中送炭”不能说成“雪中送煤炭”或“雪中送柴”。这种固定结构是不能分解的, 而广告成语不合乎语言的传统, 打破了成语的结构方式, 忽视了人们约定的语言规则。而且, 就语法来说, 这种更改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如“势在必得”变异成“痔在必得” (痔疮药品) , “势”与“痔”一个是施事语, 一个受事语, 语法作用绝不相同, 怎能随意替换呢?再进一步说, 如果“刻不容缓”变异成“咳不容缓”的话, 不仅影响了传统成语的使用, 造成了词语间的混乱, 而且这个新生词语也未必成成语了。

就语言内部来看成语的内容意义, 这种变式的社会影响也是巨大的。成语是最具生命力的词语, 既有字面意义, 又有实际意义。如“亡羊补牢”这个成语, 字面是说“羊丢了, 才修理羊圈”, 实际意义是“事情出了差错, 再设法去补救”。尤其应该注意的是, 成语不仅有这样丰富的内涵, 更有其浓厚的历史背景, 如“亡羊补牢”就出现在战国时交战的背景下。可是广告成语中, 如“步步为赢” (李宁牌运动鞋) , 虽然只是改了一个字, 但这种随意的变更不仅抹去了成语几千年来的约定的意义——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更为重要的是, 这种人为的变更, 把蕴含在成语中的丰富的历史意义和内涵都挤尽了, 即完全没有了“行动谨慎, 防备严密”的意思。这就排斥了成语的最初意义和历史背景, 剩下的只是与商品有关的字面意义, 从而导致了成语的传统意义的消失, 也就抹杀了人类文化的结晶。

就语言外部来看, 广告成语的负面影响也是极大的, 尤其对青少年来说。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传媒作用, 广告语已成为影响我们日常语言较重要的话语, 所以广告成语的规范使用显得尤为重要。如“食全食美” (餐馆广告) 、“随心所浴” (热水器) 、“盒情盒礼” (月饼) 的广告成语, 随意更改成别字的现象, 诱发青少年产生更多的别字, 其负面影响是难以估计的。试想, 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步步为营”前, 先接触到“步步为赢” (运动鞋) , 在听说写训练中, 他也许会无意地运用“赢”这个别字多少年!所以占“霸权”地位的广告语言要特别注意规范使用成语, 不要为了暂时的效应, 一轰而起改造成语, 导致成语混乱, 而成为别字的家园。因为每天有无数的人们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关注着广告。

广告成语的变式是一种人为的更改, 是生造, 它不同于一般词语的流变。虽然像“弊来无羔”“无胃不治”“一针见笑”这种不纯洁、不健康的广告成语, 最终会因为不能约定俗成而自然流失, 但我们不能轻视其负面作用, 不能放任传统成语和广告成语“漫长的”“自由竞争”, 不能消极地看它们“优劣胜败”。现在, 全国很多省市实施了国家工商局颁布的《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公共场所、建筑物及其他设施面向公众的用字, 应当规范完整, 污损时应当及时修复或者拆除。广告用字不得使用错别字、繁体字和已经废止的异体字、简化字, 不得用谐音篡改成语。有的省市规定, 广告中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不得引起误导, 否则将对违反规定的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

成语的规范使用应受到大家的关心和重视, 尤其是我们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语言文字工作者, 更要主动地担负起维护祖国语言纯洁、健康的任务, 毫不留情地剔除广告成语, 保护传统成语, 保护人类文化的结晶, 使成语这最具生命力的熟语,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摘要:广告中常见成语改造的现象, 很多人对这种改造抱以肯定的态度。本文从成语的内部结构、成语的内涵意义、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捍卫祖国语言和法律条例等四方面, 阐述了广告成语改造所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 呼吁人们剔除广告成语, 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性。

营养素的负面影响 篇8

影响一:纤维素

纤维素分为两类:可溶性纤维素和不可溶性纤维素。前者来源于蔬菜、水果等,食用后可溶于水并被吸收到体内。而后者来自果皮、全麦、种子类食物。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纤维素对人类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可溶性纤维素可以和人体内的胆固醇结合并将其带出体外,从而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此外,还可以减缓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有助于控制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含量。不可溶性纤维素可促进肠道的蠕动,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从而降低肠道癌和痤疮的发生率。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食用纤维素过度,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这种伤害主要表现在:增加肠胃的负担,造成胃部和腹部的不适,如胃胀、腹痛、腹泻;有时还会影响人体对钙、铁、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严重的还会加重孕妇和贫血患者的贫血症状。

影响二:不饱和脂肪酸

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常常和心血管疾病联系在一起。而后者,由于许多研究表明,对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癌症等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而倍受推崇。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大家都注意减少动物脂肪(富含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而增加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但有一点往往还是被许多人忽略了,那就是所摄入的剑?型不饱和脂肪酸(最主要的是亚油酸,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中含量较高)和剑?型不饱和脂肪酸(最主要的是亚麻酸,亚麻油、苏子油中含量较高)的比例。而这一比例,对于健康恰恰非常重要。一般认为,两者的比例应为4:1,否则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血脂生成系统及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就有可能增加我们得中风、过敏、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几率。

影响三:维生素

对于机体,维生素需要量虽然不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那么大,它既不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成分,也不能作为能量的来源,但是它同样是维持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素。当机体长期缺乏维生素时,将会引起生理机能障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脚气病,缺乏维生素D将引起佝偻病及骨质软化,严重缺乏维生素C则会导致坏血病。然而,维生素吃多了也是有害的,如:长期过量服用维生素A,会造成头痛、掉发、皮疹、关节疼痛,严重时还会损害大脑和肝脏,如果孕妇产前服用大量维生素A,会导致婴儿先天缺陷;维生素B3过量,会引起头痛、肝部不适、胃功能紊乱;维生素B6大剂量静脉注射后会引起头痛、腹痛、皮疹等反应;维生素C过量,则会有肠胃不适的感觉,甚至会引起肾结石、血铁浓度过高等疾病;维生素D过量,也会导致腹泻、食欲不佳、头痛、体内钙沉积等问题。

影响四:矿物质

上一篇:涂料工作总结下一篇:执法-教育整顿清理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