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通用12篇)
安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陈录生
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与体力,并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过程,它具有复杂的结构体系.在这一结构体系中,教学方法则是其关键环节之一.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作为无形的纽带,维系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正象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很多方面取决于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最优结合的技能、技巧如何.”
大量的教育实践活动也表明,教学如果缺少了适合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就差,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可见,教师正确地选择和不断地改革教学方法,不论是对低年级学生还是对高年级学生,不论是对个别学生的指导还是对班级授课来说,都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事情.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教法和学法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教学方法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或进行适当的改革.纵观现代世界各国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的成果,尽管它们的内容涵义、体系结构、实施形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从改革的思路、理论依据和实施效果等方面去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的特点和趋势.
一、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
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知识,往往使学生思路闭塞,缺乏独立思考力和创造性,限止了学生智能的发展.现代教学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更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视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新事物、努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综合力和创造力.美国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就是这样,它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究”或“解决”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获取知识,象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起因和事物的内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国内外推行的“问题教学法”也要求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使他们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造性活动的经验、特点和程序,以达到开发智能的目的.日本学者川上正光认为:“知识,百科全书可以代替,但是,思考出一个新方案、新观点,除了智能因素外,是任何东西也代替不了的.”这种很有见地的观点不仅为许多学者所接受,而且直接影响着现代教学理论的研究和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
二、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统一体,但是,长期以来,中外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视教而轻视学,即在教师如何施教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学生如何学习方面探讨较少.随着人类知识信息量的增加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学习方法对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小学面临的许多任务中,首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习.”阿尔温·托夫勒也认为,“明天的学校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中,对学法的研究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以我国为例,从事学法研究的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进行学法实验的中小学校越来越多.“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这句至理名言正在成为当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座右铭.“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学会学习”,已经逐步成为教育界同仁的一种共识.近些年来,国内、外创造和实施的“八环节系统学习法”、“单课四步预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过度学习法”、“三——tion外语记忆法”(注:“三——tion”即印象、联系、重复之意.)以及“自读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都是学法研究和改革的优秀成果.这些方法不仅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而且使他们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地培养自己的能力.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当代心理学、教育学理论研究说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之间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相互作用.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理想、情感、意志、性格、气质等,这些因素虽然不直接参与学生的认知和学习活动过程,难于改变学生的智力水平,但它们是学生智力活动的精神支柱和学习过程的动力系统,因而可以调节教学活动,使之顺利地进行,并极大地影响学生智力水平的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已经说明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对学生学习成绩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坚韧的意志力、积极的情绪体验、优良的个性品质也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洛夫的“暗示教学法”,就是让学生的情绪处于轻松愉快或无意识状态下去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我国近年来创造的“问题情境诱导教学法”,也是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诱发学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并获得良好效果的一种方法.还有“非智力因素教学法”,更是在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和性格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智力水平得到迅速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正象赞柯夫指出的那样:“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四、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形式和内容进行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在头脑中建立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一定经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兴趣,没有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不集中,就很难接受有关的知识信息,形成暂时联系系统和经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此话是很有道理的.因此,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的作用,并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例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我国教育界创造的“愤悱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设疑教学法”、“引言激兴法”等都反对学生呆读死记,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启迪创造性的目的.
五、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
传统教学方法改革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哲学思想的指导,现代教学方法改革在重视教学经验总结和按受哲学思想指导的同时,特别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人们不难看出,当代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都是由心理学家研究提出并付诸实施的.这类教学方法的实验和改革既是对心理科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心理科学理论在教育上的应用.
更引人注目的是,当代关于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大量研究成果,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使教学方法改革摆脱主观性和盲目性,朝着遵循儿童和教育心理发展规律的方向不断前进.例如,根据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有人提出了“刺激——反应学习法”;根据脑科学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了“暗示右脑法”和“大脑两半球并用学习法”;根据“感觉相互作用”的规律,有人提出了“音乐感染教学法”、“原型启发法”和“类比迁移法”等.这些都是心理学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成功应用.还有洛扎洛夫用心理学所揭示的人的“下意识心理活动”规律,创造了提高记忆效率的“暗示教学法”;沙塔洛夫利用心理学的“完型”理论,创造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纲要信号图示法”等,这类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总之,由于当代教学方法改革注意应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使新的教学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而且具有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六、注意以“三论”作指导
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虽然源于电子工业技术和管理科学,但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概括性和广泛的适应性特征,对许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巨大的影响作用.现代教学论不仅把它作为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把它作为方法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三论”的观点,教学过程是由主体、客体、方法、信息等要素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主体和客体之间由信息进行沟通,而各种信息活动又可以施之以一定的方法、方式加以调节、控制,以获得最佳的沟通效果.这种观点已经为教育理论界许多人所接受,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方法改革过程之中.如美国斯金纳首创的以控制论为基础的“程序教学法”、德国瓦根舍因推出的以系统论为基础的“范例教学法”、美国布鲁纳提出的以结构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发现教学法”等,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过程,而且在此基础上,人们又根据“三论”的原理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此外,国内、外教育工作者提出并实施的“阅读教学法”、“系统复习法”、“反馈调节学习法”、“结构学习法”、“信息网络教学法”、“五轮次反馈复现教学法”等,也都是以“三论”为指导思想而创造的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三论”对教学方法改革的巨大作用.
1 口腔医学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质量,“救死扶伤”这一传统的医学目的在新世纪将进一步深化。行为及环境因素将逐渐取代生物学因素在导致人类疾病及死亡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当今医学将日益向多极化发展,即从个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向群体、社区等更大范围内的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发展。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也不仅局限于单一的生物学因素,而应从生物、社会、心理、环境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这就要求医学生应具备雄厚的理论基础、完善的知识结构、过硬的能力素质、缜密的分析能力、敏捷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创造能力,成为知识、素质和能力的集合体。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口腔医学在出色地发展了区别于其它医学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手段之后,口腔的许多疾病,越来越要求像医学其他疾病那样去分析诊断和治疗,那样去使用医学仪器和诊断试剂[2]。牙科和医科的区别也将越来越小,牙科的内容将与医科更加交融。口腔医学的基础研究也将越来越和医学基础研究一致。防龋疫苗的研究和其他疫苗的研究有同一性;牙周炎免疫反应的研究和其他疾病免疫反应的研究有同一性;面部痛的研究与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的研究有同一性;口腔癌的研究和其他癌症的研究有同一性;颌骨的成骨和破骨的研究与其他骨病的研究也有同一性。所有这些研究的方法、需要的技术、使用的仪器和试剂、甚至研究程序和步骤都是相同的。现代口腔医学正在向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新世纪的口腔医学将全面地进入口腔医学科学,必然渴求具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这既给口腔医学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较高要求,也给医学生赋予了更高的使命,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新世纪医学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
2 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探索
2.1 教学类型的改革
根据教学需求,以整理总结型为重点,它是医学知识积累的过程,根据科研发展需要,以创新启发型为要点。
整理总结型。医学是经验科学,其教科书是千百年来人类医学知识精华的汇总,它揭示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治疗预防的原则,但由于教材编写的客观原因,有些内容显得滞后,同时口腔医学知识复杂繁多,又由于教学改革的课时缩短等原因,对如何系统清楚地讲解教材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综合整理教材内容,同时又要广泛查阅资料,科学地收集最新的科研内容,结合教材把先进口腔医学知识及技术融入到教学中,使医学生系统地详细地掌握教学大纲的要求,也使他们接受了新的内容,了解临床医学发展的新动态,使他们的思维保持高度活跃状态[3]。
创新启发型。创新是科学的主体,人类自身具有的创造性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医学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科学。所以创新启发性教育是我们必须面对和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创新是日积月累,在广博的知识积累基础上,去发现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前述的整理总结型教学使口腔医学生充分理解掌握口腔医学基础知识,循循善诱,启发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发病机理推理相应临床表现。创新启发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站在该学科的前沿,把握该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因为口腔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向整体化、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2.2 教学课程的改进
从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步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从填鸭式、灌注式、分段式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以启发式、诱导式和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渐进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相应口腔医学教学课程必须进行优化改进[4]。
增加通识教育课程,加强人文知识、法律等素质教育方面的内容,包括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法律知识、道德修养、心理学等课程,将通识教育与基础课学分占必修课总学分的比例提高至65%,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删减一些医学课程,减少医学课程学时数,并调整学科基础课程,增加口腔基础医学课程学时数,使整个学科基础课程的学分数占必修课总学分的比例提高至21%。
拓展专业面,增加口腔专业特色课学时数,使其学分占必修课总学分的比例为30%。
2.3 教师素质的提高
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提高。首先,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即高尚的品质和人格魅力对学生特别是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医德素质有重大影响,医者父母心,高尚的人品对医生来说非常重要。其次,教师要具有很高的医学科学素质和人文科学素质。最后,教师需具备热情、自信、习惯接受挑战和稳定情绪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应具有各种能力。基本教学能力是影响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有能讲、会讲的本领,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5]。而注重科研是教师具备创新活力的必备条件,他的学术水平表现在教学的学术水平即对从事专门学科教学工作的研究、综合及应用的能力。学科的学术水平即对从事专门学科的研究、综合和应用的能力。另外,还应具备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理解、应用能力等。
医院应积极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目前,医院普遍以医疗为主,医生医疗任务繁重,无法专心带教,多数医院由进修生或低年资的住院医生担任临床实习教学,而他们也有学习、医疗双重任务,导致教学力量先天不足;加之教学成绩没有定量考核标准,带教教师缺乏责任心,也会影响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实习效果。医院应对教学工作、师资培养进行总体规划,设置教学编制,给予合理的岗位津贴;选择配备业务过硬、医德高尚的医生为专门的带教教师;通过制定严格的教学考核评比指标及奖励机制并与职称晋升相结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还可以通过聘请专家讲学、外送培养以及医院的培训等提高带教教师素质。其次,带教教师必须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创新能力。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方式,利用幻灯、录像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2.4 加强临床技能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教师在平时的讲课和见习、实习过程中,应把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作为教学重点,灌输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疾病的病因、发病原理和病理解剖等基础内容可简单地讲解或由学生自学,这样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学生临床基本功训练。医院必须充实教学设备,从改革课程结构入手,增加实习学时数,压缩一般理论课学时,从时间上充分保证临床实践环节教学,增加实习学生的动手机会。在课程安排上,应把诊断学之类的临床课置前,使学生及早接触临床实践。同时要加大技能考试在毕业考试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毕业考试的杠杆作用,引导学生注重临床实践和基本功的训练,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培养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对临床医疗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首先,医疗文书的书写是临床工作和实习阶段不可缺少的内容,是评价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客观指标。为提高医疗文书的书写效率和质量,教师应严格把关,仔细讲解,或就如何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进行示范,并认真修改学生书写的医疗文书。其次,在实习过程中,结合临床病例巩固基本理论和提高基本技能。再次,要求学生学会与病人接触、沟通,掌握患者心理状态。
2.5 创新思维培养
医学这门古老的科学发展到今天,至少有综合性、服务性、社会性、科技结合性五大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医学科学技术将迅猛发展。作为一名医生,单单具有诊治疾病的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有进取精神,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创新。因此,临床教学在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的同时,还要进行科研能力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在临床教学中,带教教师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病种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临床思维,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来分析病情,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采取形式多样的互动式研讨教学,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共同讨论,不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专业英语教育
外语特别是英语将是未来获取信息、知识的有效手段。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医学英语教学的前提和保证[6]。要加强医学英语教材的建设,为医学英语教学提供基本的保障。临床专业课教学、查房、病例书写等教学环节可要求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外语内容。可以聘请外教,让学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给他们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在与外教面对面的沟通中,提高他们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外语气氛。另外,举办外语知识竞赛、朗读比赛、英语话剧表演等多种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外语的学习兴趣,为他们以后的医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志刚.医学目的的发展与医学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1999(2):72-75.
[2]张震康.展望21世纪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的趋势[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0,35(1):5-7.
[3]胡凯.21世纪医学发展趋势与医学生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1(1):16-18.
[4]肖文刚,赵航,颜伟.临床实习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2):202-204.
[5]苏剑生.深化口腔医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J].健康教育,2007,4(5):212-213.
【关键词】现代建筑设计;设计方法;发展趋势
前言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对住房有着更大需求量,尽管如此,国人对住房仍然有着较高的要求。伴随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设计理念、方法和技术对其发展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而现代建筑设计更应该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建筑行业中不断融入更多的现代化因素,人们的多元化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这与建筑设计息息相关。由此可见,我国建筑单位应该合理利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以更好完成建筑设计工作,从而推动建筑事业的更好发展。
一、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必须注意一些问题,才能做好设计工作。首先,建筑技术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其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更加符合人们对生存发展的需要。为此,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注重对施工手段的利用,辅以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从而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其次,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要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好的建筑形象能够给人以美感,使人不论身在建筑物之内,还是置于建筑物之外,都可以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从而提高建筑物本身的价值。其外观形象主要包括材质选择、空间结构设计、外观造型的打造等方面。倘若建筑企业能够在设计环节充分考虑以上两方面问题,则会大大提高现代建筑设计的价值,更加符合人们的多元化需求[1]。
二、现代建筑设计的方法
建筑企业掌握正确的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尤为重要,既能确保建筑设计的质量,又能确保建筑设计的有效性。如若不然,势必会使建筑设计变为徒劳的工作。为此,现代建筑设计中必须应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和技术。
(一)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建筑设计中,高效利用资源,不仅能够节省不必要的经济开支,而且为建筑施工提供方便。所以,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该注重对资源的合理运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增多,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较为紧张,因而做好土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尤为重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建筑设计人员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2]。
(二)做好平面设计工作。据相关调查可知,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较多的采用了平面功能法进行设计,此种方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建筑设计的环节中,要求设计人员对建筑物进行有效的平面分析,所以平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建筑物的整体有着重要影响。为此,设计人员必须做好平面设计工作,先对建筑所占土地资源进行分析,然后了解建筑物的功用,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而开展平面设计工作,能够确保建筑平面设计的有效性[3]。
(三)平面结构设计的技术方法。对建筑物的整体结构进行相关设计,对提高建筑设计有效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能够确保建筑设计的科学合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建筑结构和建筑空间之间相互影响,要想确保建筑设计的质量,设计人员必须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建筑物结构设计,既体现着空间,给人以立体感,又有着合理的结构布局,符合现代建筑的结构理念[4]。
(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技术方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符号的合理应用,能够充分发挥着对建筑物的装饰作用,使建筑物更具特色和独一无二性,成为建筑物的标志。目前,国内的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比较重视此环节,但是在符号的应用中,其独特性体现程度不够,照搬照抄的现象严重,使符号失去了其本身含义。所以,设计者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该利用符号象征法以提高建筑物的技术水平。
(五)重视多样化的功能。传统的建筑设计十分单一,目前新型现代化建筑设计主要是利用相应的智能化系统,采用新型建筑的结构以及材料,从而来改变本身的建筑空间,以此来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提升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六)重视能源的循环使用。在建筑设计中,一定要重视能源的循环使用,传统的建筑物仅仅是利用外部能源供给,在外界动力无法运转时,整个建筑都会停止运转。但是新型的现代化建筑则是以循环能源为基础,利用一些能源以及太阳能进行发电,从而来做到能源的循环使用。
三、现代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变化,建筑设计在不断变化中,并且其未来发展必然向着自然化、艺术化、现代化、情感化的方向发展。
(一)现代建筑设计向着自然化发展。随着我国环保主题的深入人心,人们更加关注赖以生存的环境,因而在建筑设计中,设计者往往将保护理念融入设计中,更加突出和彰显建筑设计的绿色、自然。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代建筑的设计将向着自然化的方向发展。
(二)现代建筑设计向着艺术化发展。传统建筑设计中,人们过于物质化,对建筑设计的要求更加注重空间大小等因素。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审美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多人更加注重建筑物的外观形象和整体美感,并且对室内装饰、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艺术化特征更加彰显。由此可见,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将向着艺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
(三)现代建筑设计向着现代化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程度的提高,而人们对社会生活有着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时期,较多现代化因素不断融入和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有着较多影响。科技力量能够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使建筑设计向着更好方向发展,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功能更为丰富是现代建筑设计的整体思想。由此可见,现代建筑设计将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给人以光色形于一体的视觉冲击。
(四)现代建筑设计向着情感化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而并非完全物质追求。科技的进步,使得建筑设计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但是,随着建筑设计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设计中将融入更多设计者的情感因素,使建筑物充分发挥着给人以归属感、审美感、立体感的作用。人类是一种有情感的高级动物,现代建筑設计只有不断融入人类的情感因素,才能赋予建筑物以更多的思想和情感,从而使使用者有更多的享受和提高建筑物的价值,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设计在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占据重要地位。我国建筑企业必须严把设计关,以更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在建筑设计中,设计人员必须要注意设计因素和设计技术的问题,从而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法而开展设计工作,加之以正确的设计技术,可以更好促进现代建筑事业的发展。作者结合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实践而进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给予建筑行业工作者以借鉴。
参考文献
[1]宋江涛.珠三角地区当代博物馆设计的地域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2]王瑜.外来建筑文化在岭南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3]周秀梅.城市文化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整体性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13.
(一)更新观念
了解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趋势,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心需
要,是更新观念的重要前提。只有更新了教育观念,才能促进体育课程的真正改革,才能创
造出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才能使体育课程目标具体化、个体化、社会化和
系统化。
(二)加强体育课程理论研究
借鉴国外成功的课程理论,立足我国的具体时间,放眼未来体育课程的发展走向,是构建我国体育课程系统理论的基本思路;科学的态度、创造性研究、反复实验,是构建我国体育课
程创新体系的根本途径;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是构建
我国体育课程理论的基本来源。
(三)不断调整课程目标
随着现代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在教学实践中,那种指令性、计划性、模糊性的体育目标将
被打破,适应社会发展和反映时代精神的目标更加明确,主体性和主动性也将更加突出。
(四)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体育已经成为现代人健康、积极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体育课程也应充分考虑到家庭、社会对学生健康的多种高素质要求,必将呈现一定的开放性。
(五)加强体育教学改革
随着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体育教学必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实施多样
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创新不仅是局限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创新,因为它决定着教学改革的深度和可持续发展。
(六)完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在评价指标多样化、评价维度多样化广泛应用的今天,忽视学生形成过程的评价,会使体育
课程评价走向片面和极端。如果要使体育课程改革获得成功,就必须更新体育课程评价理念,完善评价体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看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人,让每一个学生学会
自我评价,学习比较和竞争,使得体育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良好形成和人格的进一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研修日志
这次培训让我了解到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趋势;深刻领会了语文教育的理念、新时期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主要任务等一系列语文教育方面独到的观点;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方法;让我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了教育家的博大胸怀和乐观向上的工作态度。身为教师,就要懂得寻找规律,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和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专家的精彩讲座,积极做好学习笔记,努力用新知识来提高自己。专家们精湛的教艺,先进的理念,独特的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有了质的飞跃。对于一个教师,通过这次网上研修,让我懂得了网络的重要性;让我懂得了如何运用网络资源。使我学会了制作教学用的课件。学会了设计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依据教育教学原理、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探索教和学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及要素与整体之间的本质联系,然后对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要素进行具体计划。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的数学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社会又应用于社会的一面。
目前已经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术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发展表现尤为突出。
2.专业物流形成规模,共同配送成为主导。
国外专业物流企业是伴随制造商经营取向的变革应运而生的。由于制造厂商为迎合消费者日益精化、个性化的产品需求,而采取多样、少量的生产方式,因而高频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随之产生。目前,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物流服务已形成规模。
共同配送是经长期的发展和探索优化出的一种追求合理化配送的配送形式,也是美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采用较广泛、影响面较大的一种先进的物流方式,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3.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全球化方向发展。
国外物流企业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建设物流园区;二是物流企业兼并与合作。
物流园区是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的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挥它们的整体优势和互补优势。
国际物流市场专家们认为,世界上各行业企业间的国际联合与并购,必然带动国际物流业加速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而物流业全球化的发展走势,又必然推动和促进各国物流企业的联合和并购活动。新组成的物流联合企业、跨国公司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及时准确地掌握全球物流动态信息,调动自己在世界各地的物流网点,构筑起本公司全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节省时间和费用,将空载率压缩到最低限度,战胜对手,为货主提供优质服务。除了并购之外,另一种集约化方式是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并建立战略联盟。
4.电子物流需求强劲,快递业发展迅猛。
基于互联网络的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促使了电子物流的兴起。
企业通过互联网加强了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沟通、相互协调、相互合作。消费者可以直接在网上获取有关产品或服务信息,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的“直通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需求信息,实现基于客户订货的生产模式和物流服务。此外,电子物流可以在线跟踪发出的货物,联机实现投递路线的规划、物流调度以及货品检查等。可以说电子物流已成为21世纪国外物流发展的大趋势。一方面电子物流的兴起,刺激了传统邮政快递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新兴的快递业发展迅猛,触角伸向全球各地。
5.绿色物流将成为新增长点。
物流虽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物流的发展同时也会给城市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为此,21世纪对物流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绿色物流。
绿色物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以减少交通阻塞、节省燃料和降低排放)等。发达国家政府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是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绿色物流的另一方面就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6.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增长,教育培训体系日趋完善。
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可以看出我国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重视对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从传统的学习苏联模式的体育课程教学转变为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有所改进,但是改革还是面临着诸多问题,在实施的力度和效度上都做的不够好,难以达到新课程背景下对体育课程教学的要求。现在大部分的高校打着改革体育课程教学的旗号,却还是在原地不动地照搬着苏联体育教学的模式,注重对学生体育课程教学的“计划安排”、“统一命令”注重对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而忽视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以及体育综合素质的发展。这样的体育课程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对体育在塑造人、改造人格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知之甚少。学生成为了学习体育技能的工具,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并不能充分领会蕴藏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精神所在。学生们在体育上表现出体育技能很强,体育综合理论知识弱的现状。如果不加以改革的话,那么这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纲要》是相违悖的,也与我们国家的教育目的是不相吻合的。
2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落后
高校体育教学理念落后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教师对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学精神领会不深,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认为上好体育课、完成教学大纲就已经达成了体育教学的目的,在教学中往往表现出自满的样子,上课也是注重教授技能,而忽视对体育基本理论和体育精神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处于早期的教学理念上,无法对自身的角色做一个很好的定位。教学理念落后直接导致教师的教学模式统一化、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学习体育就只是为了强身健体和通过考试,没有其他的作用。技能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不断努力来进行弥补的,但是要是思想错了,即使使再大的劲,也是沿着错的方向进行行走。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革新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2.2 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单一表现在学校进行体育教育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在下面进行模仿,教师针对学生模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然后学生再模仿。这样的教学模式属于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学过程的单一,学生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总是要跟随者教师的指导才能进行学习,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健康发展。
2.3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
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体现在学生对体育学习不感兴趣,缺乏积极主动性。学生往往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课、体育器材等进行学习。教师按部就班的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教学,没有增加有趣的教学内容也没有减少枯燥的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下进行学习,往往疲于学习,为了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而进行学习,没有学习的快乐感。例如,教师在讲授篮球技能时并没有把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进行,而是分开来进行讲授。
2.4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弱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大多不是本专业出身,学历水平也较低,没有真正的教学科研水平,教师教学技能薄弱,难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教师的素质也较低,不能清晰地领会体育教学的理念,教学基本功差,例如有些教师在体育教学理论方面很弱,技能方面很强,两者不协调发展。
2.5 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
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表现在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过于看重总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中往往只注重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或者说是学生的期末考查成绩,对学生的平时成绩很少关注。这就形成统一化,不能够正确的去评价学生的发展水平,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机制是不能够准确衡量学生体育发展水平的。还有就是在评价内容方面也较为单一,主要就是以技能型的评价为主,对体育综合知识的评价少。在评价主体上,主要就是以教师的评价为主,教师负责打分来决定一个学生体育水平的发展。
2.6 体育教学管理力度弱
体育教学的管理力度弱表现在政府管理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两个方面上。政府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管理力度弱,体现在资金的不到位、监管的力度不够和政策法规不完善等方面。而学校管理部门则是对体育教学的规范性监管不够,教师在上体育课时随意性大。学校没有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往往在体育教学中出现一些意外事故时无法有效地进行处理。
3 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出路
3.1 更新教学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应该牢牢树立“终身体育”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的操作结合起来,全方位的促进学生体育水平的发展。教师应该摈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做到与时俱进。在教学中可以树立“终身体育”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进行贯彻实施。要能够深入领会体育教学的精神,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体育作为一门教育事业,不仅需要时时去学习锻炼,还需要终身去学习和锻炼。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是处于中心的位置,教师要做的就是教会学生去用正确的方法学习体育,明白学习体育的目的。教师要放眼于长远,在提高学生体育能力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去做人。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3.2 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实施多种教学模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互动学习,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实施多种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中可以贯穿小组教学、集体教学、个别教学的教学方式,做到因材施教。在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的操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学生的作用。教师一味的讲解而缺乏实际模拟操作的话,学生是很难够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的。教师可以让同学起来教同学,全班分组学习训练等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3.3 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好多时候学生不想学习是应为教学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不够生动具体适合操作,因此改革教学内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编写教材时就可以增加进一些有趣的体育游侠进入教材中,提高教材的实用性。教学内容不限于体育教学规定的内容,还可以是其他体育方面的,学生可以灵活多样地去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3.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主要是从聘用教师制度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力的提高两个反面进行改革。首先在聘用高校体育教师时应该严格把关,在专业、学历、职称、工作经验方面都要有要求和限制,各个地方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招到的教师能够很好地承担起教学任务,做到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在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上,主要是从教师的科研水平、教师的教学组织水平、教师的教学技能等方面去进行改革。学校可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让教师去参加培训来获得提高。通过参加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到很多有用的教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又可以把学到的知识直接转化为课堂上教育学生的宝贵经验。
3.5 健全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在体育教学评价机制上可以实施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注重过程性评价。还可以结合其他评价模式,例如可以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全方位的去评价学生的体育能力。在评价内容上,可以采取考试、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模式,多个角度的去评价一个学生的体育能力发展。
3.6 加大体育教学监管力度
【关键词】教学现状;篮球教学改革;发展趋势
一、我国各高校大学生篮球教学的发展现状
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计划缺乏合理性。虽然大学生篮球教学的体制进行了改革,但是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为严重,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导致整个教学形式呈现出单一化、传统型和程式化特点,篮球运动本身的生命力和活力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在开展篮球训练时,仅仅局限于最基本的投球、传球和运球等,教师几乎将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忽略掉,更不能以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为基本参照,进行课程的调整。最终还是选择以简单的技术传授为主。换句话说,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更为注意技术的传授,并没有将篮球运动本身的娱乐性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整体的教学计划也因为没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差异制定,表现出缺乏合理性的特点。
2.教师的专业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急需提高。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处于主体性地位的。从某个层面来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成正比的。但是就各高校师资力量的现状来讲,师资力量薄弱是普遍现象,拥有高学历的体育教师比例非常小,学士学位和专科水平的体育教师占大多数,无论其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较为落后,如果我们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想要从根本上强化篮球教学改革,确保篮球课程教学效率的高效性,就要加强对任课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3.整个篮球教学片面的重视实践,导致学生理论功底不扎实。许多高校的学生甚至是教师都简单地认为篮球课是室外课程,看不到篮球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面对教师的理论课许多学生根本做不到专心听讲,导致学生缺乏对篮球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做基础,许多学生处于被动练习的地位,导致一些必要的训练内容空洞,学生的训练结果也因理论知识的不扎实大打折扣。
二、现阶段影响我国高校大学生篮球教学改革的因素
1.大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发展状况。大学体育教学资源具体包括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两个方面。其中高校主管体育方面的领导、体育教师和在校学生都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大学体育事业的发展首先离不开主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也离不开体育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支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完善和提高。尤其是近些年,随着各大院校扩招政策的实行,极大地加重了高校教学资源的紧张程度。在开展篮球教学时形成了人与运动场所矛盾较大的局面,影响着篮球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物力资源方面主要指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如果这两个方面没有得到恰当的处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
2.大学体育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开展大学体育的重要保障因素之一是政策。除此之外在大学生篮球教学改革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因素是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他们可以较为有效地对高校篮球教学进行合理的指导,同时在有关政策法规的扶持下,篮球拓展训练的娱乐性活动能逐渐走入大学校园,促使大学体育教学能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3.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合理化设计。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是通过体育课程设置方式具体展现的,教师在大学的篮球教学课程中进行篮球技术的专业练习时一定要按照篮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且要有意识地将一些和篮球相关的娱乐性活动融入到篮球教学过程中。在设置具体的课程时,要学会实践课和理论课并重,合理地做好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教学方法上最好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这样一来,我们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能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同时注重其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
三、未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篮球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
1.技术性篮球学习到娱乐性篮球学习的转变。现在的大学生更加乐于接受休闲娱乐的学习方式。大多数学生热爱体育活动是由于体育活动本身有减轻学生学习压力、放松身体和心灵以及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作用。更多的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最终目的是娱乐身心,只是现在的篮球教学中,教师更加偏向于篮球相关技能的传授,这既忽视了学生学习时的感受同时也违背了学生学习篮球的最终目的,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半途而废,反而失去了对篮球的兴趣。因此,在进行篮球教学的课程设置时,要逐步完成技术性篮球学习到娱乐性篮球学习的转变,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鼓励学生尝试着参加一些篮球的竞技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和篮球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
2.普及和提高篮球运动的明显结合。篮球运动是一项可以提高全民身心健康的运动项目,教师要加强学生对篮球教学教学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现在各大院校的学生身体素质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越来越多的学校更加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忽视体育课程本身存在的健身作用。所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要强调篮球教学的大众化,激励更多的学生融入到篮球运动这项体育项目中。另外,为了更好地提升国民的身体素质,我们只做好篮球运动的普及工作还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在普及的基础上将这项技能提高,各大院校篮球大学生联赛就是一种有效的竞技方式,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有利于高素质篮球后备型人才的选拔。所以,未来的大学生篮球教学要集大众化和专业化特点于一身,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水平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处理好学生的学习时间和训练时间,确保普通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专业性运动员得到发展。
3.篮球理论知识的传授深度和力度逐渐加大,尽可能地降低因重实践轻理论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现在的大学篮球教学不仅仅是一项室外课程,我们在进行课程的设置时如果一味重实践轻理论,必然不利于篮球教学的开展。我们要明确理论知识是篮球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基础,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在选择具体的理论教材时,要更加注重教材本身的时代性和时效性,一本好的理论教材可以给整个篮球教学科学的指导和引导,各大院校想要从根本上改善篮球教学的现状,首先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纠正之前体育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加大对篮球理论知识的传授深度和力度。
参考文献:
一、摘要: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开展工商行政管
理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生产力。
2、积极推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和环节。
3、解放思想、监管创新。
二、关键词:我国、工商行政、改革、趋势
三、正文:
工商行政管理,是指国家为了建立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市场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机关,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对市场经营主体及其市场行为进行的监督管理。
根据《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08〕11号),设立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部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根据中央的指示,其发展方向 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开展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生产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是硬道理。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也是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最根本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工商行政管理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中心,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来市场监管、行政执法中面临的新情况、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实现职能到位,促进经济发展。
2、积极推行工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一个方面和环节。改革是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目标,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现职能到位,强化执法力度,更好地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需要;是提高全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的需要。在体制改革中,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严格政策,严肃纪律,抓好几个重点:一是必须紧密联系党的基本路线,抓住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这个关键,大力加强各级工商局领导班子建设,造就一支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队伍。二要把队伍建设,特别基层工商所队伍建设列入全系统的基础工程。坚持以政治思想为重点,着力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以强化业务知识培训为途径,改善队伍的业务文化结构,提高执法水平。深刻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在基层,关键在基层,行风形象“窗口”在基层,改革的突破口在基层,要按照抓基层,在基层狠抓;抓基础,从基础抓起;抓重点,从重点突破的工作,抓好工商所党支部建设、监管模式改革等基层建设各项工作。三要积极稳妥地攻克市场管办脱钩、人员分流这两大改革难点。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严格政策,严明纪律,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两项工作,确保队伍稳定,确保社会稳定。四是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改革与地方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改革与自身建设的关系、改革与实现职能到位的关系。
3、依法行政,优化市场经济环境。(1)把住市场准入关和退出关。要规范
市场主体资格,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个体工商户年检验照和登记管理工作,严格登记管理前置审批许可证制度。加强对市场准入的指导,积极进行市场外指导、服务,帮助基本符合条件的主体达到进入市场的条件。按照的规定,对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制等提前介入,实行“绿色通道”支持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个体私营经济实行“四不限”,即不限发展比例、发展速度、经营方式、经营规模,培育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把好市场退出关,坚决清查整顿非法经济组织、取缔“三无”等非法企业和无照经营户,对特定行业和企业进行清理整顿。(2)规范市场交易行为。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流通体制体制改革。坚决贯彻落实粮改政策,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积极参与对棉花、化肥、成品油市场流通秩序的整顿;加强对农资市场、节日市场、食品市场、市场等的监管力度。二要深入开展打假、打私、打骗、反不正当竞争,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民族的发展及国家利益,促进市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三要大力支持、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扫黄”、“打非”和清除“文化垃圾”。四要规范广告市场,维护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五要严厉打击传销等非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3)加强工商行政管理法制工作。工商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执法,通过行政执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逐步实现市场经济的法治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要学法、懂法。与工商行政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现有150多部,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有800多件,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必须学法、懂法。二要立法。要对日常监管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研,提出立法建议,以完善工商行政管理法制体系。三要严格执法。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
4、解放思想、监管创新。1999年以来,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在履行职能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当前主义市场的形势下,要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深入探索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不断地解决新情况和新,增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意识,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监管执法需要的管理机制和监管模式,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水平。
姓名:孙彦龙
学号:080200132
电子电子技术归根结底是对电源技术的研究,电源技术不仅是电力电子技术研究的核心,一定程度上开光电源技术的发展也预示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今后的发展走向。
从发展趋势来看,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集成化与模块化特征。
这一特征主要表现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功率器件和电源单元两个方面,从微小器件组成来实现电子器件的智能化辨别与使用。
这样的模块功率不仅有效控制了器件的体积,在设计与制造方面也形成了显著的模块化特征。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56-01
1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背景分析
我国高校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然丧失了活力,很难再适应现代全面型人才的培养要求。1999年国家要求全国各级学校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办学宗旨,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要场所,应走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前列。由此,体育教学改革的浪潮正式掀起。
近15年来,我国各级学校,特别是高校体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深化。尽管如此,体育教学的改革更多的还只是模式和方法上的改革,而本质上的体育教学观念的改变还尚需时日。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来说,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
2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各级学校秉承“体育教学要改变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育思想,和破除教学安排的竞技体育体系,贯彻身体、健康、娱乐、竞技等四种教育相结合的方向”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学校和体育教师都对体育教学改革出谋划策,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一时间,体育教学改革成绩颇丰。但即便是这样,也仍旧与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存在有很大的差距。以高校为例,其体育教学改革仍旧存在一些弊端。
2.1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观念落后。高校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体育教学的观念落后,也就使得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仍旧停留在仅仅以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为中心的层面上,不能将“终身体育”的理念灌输到学生的意识中,进而也就造成了当学生离开校园后便不再特意参与体育运动了?除此之外,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以体育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会使得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缺乏积极性和足够的热情。
(2)改革的盲目性与形式化。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还存在有盲目性与形式化的问题。这两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尚不清楚到底应该使用何种方法来达到在学生学习到体育运动技术和养成终身体育观念的效果。对于方法的采用都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摸索前行,或者照搬照照、一哄而起的模仿。事实上,这种缺乏科学指导和实践检验的方法,只会使高校体育教学过于循规蹈矩、刻板单一;一部分高校对于体育教学改革的落实仅仅停留在倡议和口头上。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旧毫无创新、态度消极,没有树立体育教学改革的信心。或者是为了应付差事和可能的检查,大搞形式主义,临时东拼西凑出一套粗枝烂叶的,与体育教改相脱节的“计划”。
在这些问题的影响下,体育教学改革中的多个环节不能得到顺畅地衔接,理论与实践相脱离。体育的教学现状没有得到改变,进而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落实。
2.2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树立终身体育思想。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将传统体育教育中以教会学生掌握某种体育技能的观念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为出发点。在观念改变的基础上,力争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体育运动技能的培养应该是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思想的媒介,而不是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正确的教学观念应为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首先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课堂安全,其次要求通过教学使高校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两种或三种体育锻炼方法,并且养成良好的身体锻炼的意识。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为使高校体育教学能同时兼顾教育功能和含有健身、娱乐、休闲的特点,就必须对原有的课程观念和课程体系进行彻底变革,以此为学生在未来走向社会后进行“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第二,为了适应新的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知识的更新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改造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要善于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2.3 完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
为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达到教学预期效果,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越发深入,大批体育老师、相关学者和专家都对体育教学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这一过程中也进行了诸多积极地探索和尝试。
总的来看,为避免改革中出现盲目性和形式化的问题,就需要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时刻注重应用现行科学的教学模式与高校校情相结合,把一些看似个体的、分散的、凌乱的,但却是行之有效的经验集中起来,推陈出新,形成新的教学指南,指导高校体育教学实施改革。此外,为了对体育教学效果有一个正确的了解,还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的体育教改评价体系。这无疑是有助于体育教学课程目标和育人目标实现的。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不应仅是看重学生的成绩,还应体现能力增长的内在特征,这也是现代教育中“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
3 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分析
3.1 体育教学观念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
终身体育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高校体育的一个发展方向,高校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注意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意识、习惯和能力进行培养,推动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接轨,而不能把体育教学的目标定位在目前社会体育的发展水平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生物学发展意义上,而是应着眼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要具备全面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应具有高层次的体育文化修养,适应文明生活方式的能力和健康的内心世界。
3.2 体育课程设置方法及教学方法向多样化方向发展
随着高校体育的发展,其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都将发生相应变化。目前采用的一些刻板、单一的教学方法必将被灵活、实用、多样的教法所取代。具体表现在高校体育课程结构更为合理、科学,更加向课内外的一体化、整体结构化方向发展,以及表现在高校体育追求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结合,促进身心协调全面发展,强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志刚,郑学萍,郑学会.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2(2):34-35,60.
[2] 宋和平.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27):96-97.
[3] 陈敬贵,方尽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体育学刊,1999(6):63-65.
[4] 文源东.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3(1):59-61.
我国体育教育方式转变, 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 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使学生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这一决定, 既考虑到了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 也顾及到了社会体育文化建设需求及其发展形式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既考虑到了体育课程本身的特点及其教育规律, 也顾及到了电子信息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与体育学科的融合发展, 以便适应当代世界体育教育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表明我国体育教育理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指导下, 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加注重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人, 体育教学更加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 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笔者认为, 我国体育教育理念创新的落脚点在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 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关键在于要将新体育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行为,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是新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体育教学方式改革的根本目的。
“健康第一”包含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的内涵。仅就心理健康而言: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应努力贯彻教育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 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纲要》明确指出: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以育人为本,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纲要》强调,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要立足教育, 重在指导, 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 (试行) 》, 明确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 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 要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 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 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优化心理品质, 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 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 提高健康水平, 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二、我国院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三大趋势
1.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将成为体育教育的核心方法。以往的教学表现为主体性缺失, 以教师主体作用压抑学生自主发展, 学生主体自主活动整体缺失, 多数课仍然停留在以教师的教为中心, 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单纯竞技运动技术传习式教学力主要教学方式, 教师只是采用单一的讲解, 示范, 学生模仿练习;过分强调练习方法的整齐划一, 忽略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使学生处于被动练习之中, 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体育教学方式改革的理念之一, 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 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 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关键在于要将新体育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教学行为, 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从而大面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是新体育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课程改革的目的。
黄小平 (2006) 认为, 在诸多体育教学方法中, “启发式”教学有望成为现代体育教学的核心方法。现代体育教学以现代教学论为依据, 以“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为主。其特点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 或让学生模仿固定动作模式, 而是只为学生提供有关线索, 由学生自己根据线索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在运用指导方法与学习方法时, 不再以教为主, 而是以学生的学为主, 教学相长, 教为不教, 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加过多、过死的限制, 学生往往通过自学、自练、自律、创造性地完成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新颖的师生关系不仅克服了过去刻板式的管制学生的不良做法, 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 使学生的身心向健康方向发展。
2.心理健康教学法将成为院校体育教学普遍应用的一种新方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的长远发展,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需要强调的是,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医疗卫生部门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它不仅是帮助那些有焦虑、抑郁、厌学等心理障碍的个体, 而且更应是面向全体受教育者的教育活动。因此, 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 必须坚持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授课或讲座, 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 也可以是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心理困扰产生初期就能够及时解决问题, 以减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提高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事实证明, 单纯为抓“心理”而抓“心理”, 是不可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的。
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工作, 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更是重中之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德、智、体、美各项教育中渗透,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校长、政教处、教务处、班主任、普通教师、辅导员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负有责任, 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协同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形式上的多样性。一方面, 由于受教育者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多样性, 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不同个体的个别差异, 满足他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特点, 对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此, 教育者要主动地以多样性的教育活动来适应不同教育对象的需要, 同时, 也允许不同教育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更加依赖于当代教育信息技术。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教学内容也非常丰富, 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又多方面的。因此, 教学过程中, 教法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 而且还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还要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所以, 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 必须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与之相适应。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必将成为现代体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发展的一个趋势, 而这也越来越依赖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
我们可以综合性很强的情景模拟式教学为例, 进一步说明当代教育信息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情景模拟教学, 从技术角度看, 它是在类比、模仿、建立模型、技术仿真等概念和方法的基础上, 广泛运用现代管理、电子、红外、激光、计算机及其软件技术发展起来的先进教学手段。邱中兴 (2011) 认为,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和网络一体化的教育技术, 它在20世纪取得了飞速发展, 目前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 既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新理念, 又作为教学方法的新形态, 在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两个领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是建立在相似理论、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系统工程基础上的一种先进的科技模拟方式, 为体育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手段。运用这类系统, 可以描述并显示模拟的事件发生时所处的环境;可定量地反映出与模拟事件相关的技术参数;能以动态图形适时地显示事件发生的环境与过程;记录事件发生过程中人、财、物的消耗数量;为任课教师提供信息化的导演手段, 为受教育者提供接近实际的实践环境和与真实管理类似的技术方法, 这不仅能使受教育者的战略思维与战术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而且在心理上也会受到锻炼, 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模拟教学中一些难以判定、裁决、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健康第一”体育教育指导思想, 标志着我国院校体育教育理念发生重大转变。与此相适应, 我国院校的体育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深度改革。本文在研究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指出了我国院校体育教学方法 改革与发展的三大趋势。
关键词:体育教育,健康第一,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一
参考文献
[1]黄小平.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趋势[EBOL].新思考网.http://pe.cersp.com/jscz/jxyj/200608/949.html, 2006-08-/22.
[2]邱忠兴.体育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势[EBOL].婺源中学体育工作室.http://www.jxteacher.com/wyty/column22974/35f3c3bcdd13-4f46-bb31-21bd6630cf0d.html.
[3]马凌.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的转变[J].体育教学.2003 (02) .
【现代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趋势】推荐阅读:
现代秘书的发展趋势10-08
第二章家庭教育现代化的特征和发展趋势06-12
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11-20
经济管理现代化与发展新趋势论文07-08
《中小学教学改革动态和发展趋势》研修日志10-16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论文12-15
现代教学方法的特点07-24
现代通信技术趋势07-16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