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合作合同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解除合作合同(精选11篇)

解除合作合同 篇1

解除合作合同协议书

甲方:浙江顺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

深圳市新大步科技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就乙方要求提前解除合作等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2016年 7月1 日,甲乙双方就乙方在甲方顺联动力商城开设网店、销售【 康诗图 】品牌产品所涉事宜签订合同《顺联动力商城与品牌厂商合作协议》,约定:合作期限为2016年7月1 日至2017年7月1 日止。现因

乙方换其他类目产品经营

遂解除双方合作关系,经甲乙双方协商,同意上述《合作协议》于2017年 6月 12 日解除。

二、乙方剩余质量保证金【 5000元 】。本协议签订后,甲方审查乙方是否有违约、商品存在售后问题、商品存在质量问题、乙方行为侵害第三方权利等遗留问题未解决,如有,甲方有权按【浙江顺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品牌厂商合作监管条例】相关规定予以相应扣减。甲方应在本协议签订后60个工作日后,将质保金返还给乙方(款汇乙方账户 ***6225)。如果在合作期间乙方无缴纳质量保证金,在解除合作时,甲方暂扣【 原则不低于一万,但需要看实际还有多少货款,不高于未结算货款总额 】元的货款作为售后质量保证金,60个工作日后在乙方无违约和产品质量售后等遗留问题情况下,退还给乙方。甲方的审查不免除乙方在上述问题上的法律责任。

三、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在合作解除后,乙方依然有义务处理在合作期间乙方通过甲方平台所销售的商品的售后等问题。如因乙方商品问题给消费者及甲方造成损失,乙方应承担由此产生的全部经济和法律责任,并积极配合甲方处理相关问题。

四、本协议一式二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甲乙双方签章时生效,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发生争议,协商不成由甲方住所地有管辖权人民法院管辖裁决。

财务部核对金额和账户意见并签字:

甲方:浙江顺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乙方:

深圳市新大步科技有限公司

授权代表签章:

授权代表签章:

日期:2017年4月6日

日期:2017年6月12日

地址:浙江省丽水市缙云五东电商大厦7楼

解除合作合同 篇2

关键词:合同解除,解除权,溯及力

一、合同解除的概念界定

所谓合同解除就是指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 尚未开始履行或者尚未全部履行完毕之前, 根据法律规定或因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或者双方的协议, 使基于合同而发生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自始消灭或者向将来消灭的一种行为, 是合同效力的非正常终止。它既可以是单方行为, 也可以是双方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 虽然我国《合同法》第93条、94条规定了协议解除、约定解除、法定解除三种合同解除的方式, 但是在论述合同解除的时候, 我们需要对各个概念进行区分分析。协议解除, 大陆法系称之为“合意解除”, 指合同成立之后未履行完毕以前, 当事人双方通过协商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双方法律行为。其实质是依第二个合同解除第一个合同, 从而达到使合同效力消灭的目的。约定解除, 指当事人以合同形式, 约定为一方或双方保留解除权的解除。我国《合同法》第93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就时, 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约定解除的意义在于作为一个市场主体, 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情况, 当事人有必要将合同条款规定得更加细致、更灵活、更有策略性, 其中应包括保留解除权的条款, 使自己立于主动而有利的地位。法定解除, 即合同一方当事人因法定的合同解除事由出现, 行使解除权从而使合同效力溯及既往的消灭的一方意思表示。

二、合同解除的事由的对比分析

法定解除条件是法律规定的合同解除条件。我国《合同法》第94条规定规定了五种合同法定接触的情形, 综合系统的对合同解除的要件进行了论证。以下, 笔者就法定解除的五种情形做一个简要分析:

(一) 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各国对于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都规定合同权利义务的终止。但是采用何种形式来终止合同却规定不尽相同。我国合同法规定可由当事人行使合同的解除权。因为客观原因的出现, 合同目的无法实现, 履行合同已无实际意义, 规定该种情况下可以解除合同, 是有积极意义的。在不可抗力情形中, 当事人可以通过直接行使解除权而将合同解除。其他的客观原因能否成为合同解除的条件呢?笔者认为, 在情势变更的情形下同样可以解除合同。但是对情势变更原则应当加以严格的限制。情势变更必须是在合同成立之后履行之前, 出现了合同当事人于订立合同时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事由, 使合同订立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如果继续履行合同则明显违背公平原则, 在此情形下应当对合同作一些变动或是解除合同, 以维护当事人的实质公平。

与不可抗力不同的是, 因情势变更而解除合同, 应由法院来裁决, 当事人不能自己单方解除, 而且情势变更的具体情形我国《合同法》并没有明确规定, 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还是存在一定争议的。

(二) 预期违约

根据《合同法》第94条规定,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 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这种情形, 主要是强调了债务人有能力履行却对债权人表示不履行, 称之为拒绝履行或预期违约, 日常生活中称为毁约。在此情形中, 当事人的预期违约必须是重大违约的情形, 即不履行合同的主要债务。如何理解主要债务呢?综合相关司法解释和学者的观点, 笔者认为, 应当根据具体的合同来判断合同的主要债务。一般来说, 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合同的约定, 主给付义务就是主要债务。

(三) 迟延履行

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 但在履行期限届满时却未履行。根据《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对方可以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在这种迟延履行的情况下, 履行期限对于合同目的的实现不具有重要的意义, 债务人在合同期限届满后履行也不至于使合同目的落空, 因此合同解除要求解除权人作出履行合同的催告, 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 解除权人才能解除合同。当事人的催告可以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无论采用哪种形式, 只要当事人能够举证证明已经实施了催告行为, 就应当认定催告的成立。催告的合理期限应当根据合同的不同情况而定。

(四) 根本违约

违约的形式有很多, 当事人一般的违约行为并不必然导致另一方享有合同的解除权。但是,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 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我们把违约方的行为称为根本违约。对于根本违约的情形, 各国一般都规定可以解除合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也规定了根本违约作为解除合同的情形。由于当时人的根本违约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 债权人可以不经催告的程序而直接行使合同解除权。但是如何判断违约行为是根本违约而非一般违约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从违约的后果上看违约行为是否使对方当事人根据合同可期待的利益丧失或失去订立合同的目的, 构成根本违约;对于当事人不完全履行的, 其不履行行为导致了应履行债务量的的短缺或质的缺陷, 如果债务人不补充履行或即使补充履行也不能够达到合同目的, 即构成根本违约。

(五)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如果是对于特别合同适用解除条件, 应当属于特别法定解除。如果是对于一般合同适用的解除条件, 则属于一般法定解除。笔者认为, 基于意外事件和不安抗辩权也可以行使合同的法定解除权。所谓意外事件, 民法中认为是指由于发生了当事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导致合同当事人不能履行债务的情形。在这种条件下行使合同的解除权应该加以严格的限制。

所谓不安抗辩权, 是指先给付义务人在有证据证明后给付义务人的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或者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或者丧失商业信誉, 以及其他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况时, 可中止自己的履行行为;后给付义务人接收到中止履行的通知后, 在合理的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或者未提供适当的担保的, 先给付义务人可以解除合同。

基于不安抗辩权制度的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在中止履行后, 对方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提适当担保才可以解除合同, 否则应当恢复履行。

三、解除权的行使

在我国, 解除条件具备并不当然发生合同解除的效力, 解除条件只是合同解除的条件之一, 合同解除必须具备一定的解除行为, 即行使解除权的行为。各国合同法在规定解除权行使的原则、程序的同时, 一般也对解除权的消灭进行规定, 这种做法的目的主要在于促使当事人尽快做出是否解除合同的选择, 稳定交易秩序, 同时保护合同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一) 解除权的行使的法律规定

解除权是形成权的一种, 所以解除权的行使就是解除权人将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通知于对方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新《合同法》实施后依照该法第96条第一款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 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也就是说, 除了协商解除合同外, 均应通过通知方式解除, 通知自到达对方时合同解除。如果对方有异议。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由此可以看出, 新《合同法》实施后不存在法院判决解除合同的情形。

笔者认为, 此条规定了解除权的性质是属于形成权。在《合同法》中, 合同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两类:请求权和形成权。请求权的效力在于使对方当事人发生履行债务的义务, 如果其不履行, 即可构成违约责任。但请求权人利益的实现, 仅有请求权人行使请求权还不够, 它需要借助于对方当事人的行为。比如说, 在一桩合同纠纷中, 甲请求乙方履行合同, 如果乙方不履行, 甲的的利益仍不能实现的。此时请求权人甲即使向法院起诉, 要求法院强制乙方履行债务, 也仍然需要乙方的履行才能使请求权人甲的利益得到满足;而形成权的效力与请求权不同, 在于确定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效力。即形成权的行使, 可以使效力不确定的法律关系得以确定 (或者消灭) 。

(二) 解除权行使的期限

关于合同解除权的期限问题, 《合同法》第95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 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 该权利消灭。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 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 该权利消灭。”

在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行使解除权以前, 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将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为了保护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对方的利益, 法律对于解除权的行使期限就不能不予以限制, 以使享有解除权的当事人尽早决定行使或者不行使解除权, 使对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和利益得以确定。

解除权应当在多长时间内行使呢?约定解除权根据合同自由原则, 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行使时间的, 则按约定时间行使解除权。而对法定解除权, 如果法律对解除权行使期限有规定的, 则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行使。而法律没有规定和合同没约定的, 许多国家法律规定了催告制度, 如日本民法典第547条规定行使因履行迟延产生的解除权时, 适用催告制度;但解除权人选择什么样的救济方式, 是继续履行还是解除合同?法律赋予非解除权人以一种便捷而又安全的方式作出选择, 即以意思表示解除合同的权利, 也就是说在解除权保有的期间内, 解除权人可以随时非常方便地解除合同, 主动权掌握在解除权人一方。所以在守约方解除权保持的一定时间内, 非解除权人怎么办?是否还要为继续履行合同作准备?如果非解除权人为此作了相应准备而在这一时间内解除权人又解除了合同, 那么非解除权人必然因此受到信赖利益的损害, 不利于整个社会交易的安全和便捷, 因此, 赋予非解除权人催告权, 又一定程度上让非解除权人掌握一定主动权, 通过催告权的行使使非解除权人尽快明了解除权人是行使解除权还是继续履行合同, 从而决定自己是否还要为继续履行合同作准备。所以催告制度合理地在解除权与非解除权人之间分担了风险, 平衡了双方的利益。

可以说, 我国合同法第95条规定是规定了催告制度的。根据该条的规定:“法律没有规定或者当事人没有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 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 该权利消灭。”

四、合同解除与损害赔偿

我国《合同法》第97条规定:“合同解除后, 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 已经履行的, 根据履行的情况和性质, 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针对学界争论的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是否可以并存的问题, 笔者认为, 合同解除和违约责任可以并存。由于损害赔偿是违约责任的一种形式, 那么合同解除和损害赔偿就也可以并存。但是在我国, 无论是《民法通则》, 还是《合同法》, 都未对赔偿损失的范围和标准作出明确界定, 目前, 学术界对此也存在不同的见解。笔者认为, 在当事人对合同解除未明确约定损害赔偿标准的情形下, 合同解除的损害赔偿应以守约方遭受的直接损失为限。合同解除旨在使双方的权利、义务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初始状态。此种状态不仅包括狭义上的恢复原状, 更多的情况下是通过采取其它补救或变通措施以期达到与恢复原状相当的效果。而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状态, 仅仅通过简单的相互返还往往是不够的。因为, 恢复到合同订立前的初始状态, 意味着拟制双方未订立、也未履行过合同, 因订立合同而支出的费用, 以及为履行合同而支出的费用均不应产生;同时, 也意味着守约方仍享有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机会利益, 因此, 恢复到初始状态, 应当包括赔偿守约方上述各项损失。另外, 守约方为了向违约方返还所支出的必要费用, 也是在初始状态下不可能产生的费用, 因此, 也应列入赔偿范围。

参考文献

[1].丁莉.试述合同解除制度.律师世界, 2000, (5) .

[2].史尚宽.债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524.

[3], 6.黄立.民法债编总论 (.台) 政大法律系出版, 1999, 38.

[4].张志民.论合同的解除.黑龙江律师, 2005, (2) .

[5].崔建远.合同法新论总则.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7].王家福.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 1991.

[8].王利明.违约责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9].张志民.论合同的解除.黑龙江律师, 2005, (2) .

涨价时代的合同解除 篇3

像这样两难的境地,越来越多的建筑老板开始面临。尤其是近两年,水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迫使一些建筑企业不得不冒着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或者要求解除施工合同,或者要求变更施工合同约定的价格结算条款。

李总最近比较烦。

公司承包的二期工程三天后就要开工了,但开工事宜现在都还没和发包方宏远公司谈妥。原因很简单,最近混凝土、钢材等原材料价格打着滚地往上翻,如果按合同原定价格履行,肯定血本无归。“2月份一吨水泥才186元,现在要360元,几乎翻了一番。钢材一吨也涨了一千块,光这两项,成本就增加了50多万。你说,这个工程还怎么做?”每次一见到宏远公司的人,李总都不厌其烦地掰着指头给他们算。

不过,李总的感情牌最终还是失效了。十天后,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传票,就摆在了李总的案头——宏远公司一纸诉状,将李总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因不能履行合同给宏远公司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共计1000万元。

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

继续履行原合同,等于找死;不履行,就等着收法院的传票。

像李总这样两难的境地,越来越多的建筑老板开始面临。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建筑行业发展相当迅猛。但目前,我国建筑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专业化程度普遍较低,产业效率与效益低下,各个企业之间的档次和竞争力差距不大,这使得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以价格竞争为主,这势必导致建筑企业的总体利润偏低、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建设工程招投标中行为的不规范和无序竞争、层层转包和分包、商业贿赂和回扣等现象,加剧了建筑企业承建工程的风险。尤其是近两年,水泥、钢材等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迫使一些建筑企业不得不冒着承担违约责任的风险,或者要求解除施工合同,或者要求变更施工合同约定的价格结算条款。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建设工程合同中的一种。实务中,施工合同对于原材料的供应方式,可以约定为业主负责采购、建筑商负责采购、或者业主负责采购主要材料、辅料由建筑商采购等多种方式。由建筑商负责采购原材料且人工费用和采购价格不得变更的方式俗称“包工包料”。按“包工包料”方式供应原材料的施工合同在订立的时候,原材料价格就已经被锁定,假如市场上出现原材料涨跌,由此导致的风险和收益都是由建筑商来承担及享有。尽管,投标时建筑商一般会结合物价上涨因素来考虑投标报价,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经发生超出预料幅度之外的上涨,建筑商面临的必然是亏损。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到底有没有权利说“离婚”?

面对这样的状况,李总们首先需要评估是:他究竟有没有权利对一个已经签好的合同说“不”?

法律存在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作用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基本稳定,由此,它要求合同双方应该全面按照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如果哪一方不想继续履行,或者对合同条件不满意想进行调整,则应该通过解除或者变更合同的程序达到目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解除,与一般合同并无不同。

当然,法律也承认“强扭的瓜不甜”,因而,业主和建筑商一旦“结婚”,并非一定要“相亲相爱、白头到老”。只是好比离婚一样,不想履行合同的一方,需要给出一个理由。这些理由,或者是双方当事人都同意“离婚”,或者出现了双方事先约定的离婚事由,导致某一方享有提出离婚的权利,又或者某一方当事人直接根据法律的规定享有提出离婚的权利。也就是说,解除合同时,理由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李总以原材料涨价作为“离婚”的理由,究竟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呢?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订立施工合同后遭遇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而要求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的情形,法理上,可以适用“情势变更”。“情势变更原则”是商法上的一个重要制度,它的准确含义是:由于客观情势发生异常变动,致使履行合同将对一方当事人没有意义或者造成重大损害,而这种变化是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并不能克服的,该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就合同的内容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请求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但商业风险不适用该原则。

尽管“情势变更原则”被多国法律所采用,但我国合同法基于种种原因并未明文规定“情势变更原则”。因此,如果B公司仅以此为由来解除施工合同,严格意义上是没有法律依据的。

但是,如果B公司适用法律的其他规定,比如公平原则,比如建筑工程不得以低于其成本的价格发包等等,则完全有可能给自己解除合同找到一个更为适当的理由。

要离婚,先把代价想清楚

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后,李总们需要评估的第二个风险是:如果解除合同的理由不能被法律支持,公司将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合同的一方明确表态不愿履行合同后,另一方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是有充分的法律依据的。不过,在以提供劳务为主要义务的建筑商提出解除合同的情况下,施工合同事实上已经很难再继续履行。即便是法院判决建筑商继续履行合同,如果建筑商坚持不履行的话,类似判决的强制执行几乎是不可能的。

反之,如果建设工程做到中途再来谈施工合同的解除,也有很多后遗症——已经建好的工程如何处理?接手的建筑商如何进场?工程完工后如何区分前后建筑商对建筑物不同部分的保修及其他责任等等都是很棘手的难题。因此,很少有发包方愿意中途更换建筑商。

由此可见,李总承担继续履行合同的法律责任是不太可能的,但支付违约金则难以避免,这是一方违约时对守约方的另一种救济手段。不过,请求支付违约金也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双方对某种违约行为应该支付违约金及违约金的具体数额有明确约定,或者概括性地约定了一方违约时应该支付的违约金数额。

施工合同这类标的额较大、履行时间较长的合同,通常都会约定业主和建筑商在不同的违约情况之下应承担的违约金数额。约束建筑商的违约金条款,集中在工期、工程质量保证、质量保修及由此导致业主的损失如何赔偿等方面。涉及尚未开始履行就解除合同的情形,守约方是否可以主张违约金,应该请求违约方承担多少违约金,则主要取决于合同的约定。

如果合同对违约金的承担及其具体数额没有进行约定,原则上,不得请求支付违约金。这时,守约方还有最后一招:要求赔偿损失。像宏远公司,可以主张的损失就可能包括且不限于:重新招投标的费用、延期开工导致成本费用增加造成的损失、产品延期上市导致销售利润降低造成的损失等等。诉讼中,与支付违约金的请求相比,主张赔偿损失一方的难度是,必须对损失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提交相关证据证明损失确已发生及其具体数额,而损失证明的难点是间接损失的证明,一般情况下很难说服裁判者。

此外,不得不提到的是,如果守约方既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又有权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时,应该如何确定其请求呢?一直以来,我国法律对于违约金的性质都是倾向于违约金具有补偿性。在约定的违约金高于损失时,可以请求降低;违约金低于损失时,可以要求增加。这也就是说,违约金和损失赔偿可能有一部分或者全部是重合的。

弱者之道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关系中,总体上,发包方居于强势地位。但建筑行业从来也没有放弃过提高自身话语权的努力。他们通过长期的实践,整理出“低投标、勤签证、高索赔”这样的操作策略,并且越来越敢于抓住商业上对自己有利的机会与业主展开较量,争取自身利益,折射出中国建筑行业在法治市场环境下维权意识的崛起和觉醒,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建筑业在经济交往链条中的话语权不断扩大的现状。法律上一直很有争议的垫资行为,最终由司法解释的方式对其合法性给予认可,其实正是上述现状在司法领域的具体表现。

顺应上述转变,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重视工程承建过程中的法律风险控制。如何避免遭遇像李总那样的尴尬,笔者有如下建议:

一、订立合同前充分分析拟承接工程的风险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关系的多元性、复杂性、多变性以及履约周期长、金额大、市场竞争激烈等特征,构成了工程建设合同风险的复杂和多样。因此,确定对某个工程投标时,应该事先综合分析投标方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对于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风险,切忌盲目投标。对建筑商而言,施工合同的重大风险控制主要集中在计价方式、工期保证、工程签证及结算依据、程序、付款条件和期限等条款。

二、根据风险因素确定投标策略

虽然发包方在招投标环节占尽谈判先机,但建筑商也不是完全束手就擒。由于发包方资金短缺和工期紧迫的要求,相当多的招投标活动其实是很不规范的,其中,最常见的是两类:一是未严格按照《招投标法》的规定实施招投标活动,其主要行为包括:应该招投标的工程不按规定进行招投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三边”工程招标、招投标结束后修改交易的实质性条款;另一类是签订所谓“黑白合同”,即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施工合同与双方真正履行的施工合同主要内容不一致。这两类不规范的行为,其后果严重的可能导致施工合同无效。

因此,建筑商要善于发现招投标的不规范之处,确定正确的投标策略,为未来与发包方讨价还价打好伏笔。

三、合同交底和过程管理能够有效进行风险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是比较复杂的一类合同,在索赔和反索赔已经成为工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时,合同履行的过程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对建筑企业而言,施工合同的履行是一个体系,牵涉到人员安排、原材料采购、财务、施工机械租赁、业主、监理、总包单位、分包单位等等内部和外部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履行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变化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风险。因此,对内,通过事前合同交底的分析和沟通,可以让参与合同履行的人都了解合同内容,把握流程控制节点及风险环节,有助降低违约几率;对外,要有过程管理意识,注重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规范和证据保留,一旦发生诉讼或者仲裁,一般来说,道理总是站在有证据的一方。

四、不管是变更合同还是解除合同,都应及时进行

工程施工,是一个动态和连续的过程。久拖不决不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加大了调查取证的难度。因此,大凡没有能力继续履行的施工合同,应该及时要求变更或者解除。当然,从策略上,应该根据每一个案例发生风险的具体事件来决定采取哪种策略。■

[编辑 杨 晶]

解除合作合同 篇4

这篇解除买卖合同协议书:解除房屋买卖合同的协议书是由整理提供的,请大家参考!

解除买卖合同协议书:解除房屋买卖合同的协议书

甲方:桂林市名都房地产开发公司

乙方:莫秀英

甲乙双方通过友好协商,就乙方申请退还已购买甲方房屋的退房,解除原房屋买卖合同的相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乙方将 2008 年 10 月 3 日购买的朝晖国际公寓 501 号和 503号房屋退还给甲方。

二、乙方和其爱人有义务配合甲方同房地产管理局、中国银行桂林分行及其他部门办理房屋退房的相关手续。

三、因办理退房手续而发生的相关费用和损失由乙方负责。

四、在乙方办理好退房手续后五个工作日内甲方将乙方的首付款29.66 万元退还给乙方,将购房贷款 60.90 万元退还给中国银行桂林分行,归还银行利息的部分由乙方负责偿还。

五、违约金:违约方需支付违约金伍万元。

六、本合同正本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法律约束力。

七、本合同双方签字后生效,之前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自本合同的生效而自行失效。

八、本合同解释权归甲方所有。

甲方盖章 乙方签字:

负责人签字:

乙方身份证号码:

年 月 日

解除合作合同 篇5

合同如何区分

问:职工向单位提出辞职申请,是否能理解为协商解除的要约;单位经研究同意与其解除,是否是作协商解除,应支付经济补偿金?职工向单位递交辞呈,告知本人的离职需求,是否理解为劳动者单方解除,不支付经济补偿金?有专家指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的”应支付经济补偿,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的”属于劳动者主动,就不支付经济补偿。这种解读是否有误?

答:关于员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与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在表现形式上是有区别的。员工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是以员工向公司提交辞职报告,但未同意后,办理离职手续的一种解除合同的方式。协商解除合同是双方签署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书后,员工办理离职手续的解除合同方式。在实践当中,员工提交辞职申请,一般公司都会逐级审批,公司管理人员在员工辞职申请上的审批容易导致对解除合同情形的误解。因此,在员工提交的辞职申请书上,一定要员工注明辞职的理由,并注明辞职的提出方。大部分公司是在员工提交辞职申请后,直接限期让员工办理离职交接,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出是员工辞职,而不是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在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下,如果是员工提出

合同解除协议 篇6

合 同 解 除 协 议

甲方:江苏中科新尚自动售货机有限公司

乙方:

2009年01月 22 日,甲乙双方订立一份《合作协议书》,就多媒体咖啡机项目的加盟经营进行合作,合作期限至2012年1月 21日止,现乙方提出终止该《合作协议书》,经双方账目结算后充分协商一致,自愿订立如下协议:

一:甲乙双方自愿解除上述的《合作协议书》;

二:截至本协议书订立之日止,甲乙双方确认账目如下:甲方于年月日之前,将退款人民币元(大写:)打入乙方指定账户。或甲方于年月日之前,将第一批退款人民币元(大写:)打入乙方指定账户,于年月日之前,将第二批退款人民币元(大

写:)打入乙方指定账户,共计退款人民币元,(大写:)。

三:自本协议书订立之日起,甲方取消乙方在区域的代理经营权。

四:自本协议书订立之日起日内,甲方按照第二条付清款项之前,乙方应把原来合作经营期间的相关技术资料、宣传资料和合同文本、收据等交还给甲方,乙方应遵守诚实信用原则,保守合作经营期间的商业秘密,不得有损于对方之行为。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并甲方有追究乙方的法律责任。

五:甲乙双方承诺:本协议生效后,双方再无任何纠葛;除本协议所规定的义务外,一方不得再向另一方提出任何要求。凡涉及到原《合作协议书》的所有事务以此为断,甲乙双方均不得再以任何理由挑起事端,如任一方挑起事端,由挑起事端方承担全部责任。

六:本协议自双方签章之日起生效,协议文本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七:双方确认:本协议是双方共同协商的结果,其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双方共同遵守。

甲方:(签字盖章)乙方:(签字盖章)

年月日年月日

刍议劳动合同的解除 篇7

关键词: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法,不足之处,建议

2008年元旦《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出台生效, 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劳动合同法规定了集中解除劳动合同情形的程序及要件, 相比之前的劳动法有了很大的进步, 对解除劳动合同以后的法律后果也做了明确规定。然而, 在实践中, 这些规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遇到不少阻碍。比如在许多具体问题的规定上仍过于简单, 过于简单的规定对于在制度上保障合同双方的自由意愿得以顺利实现无法保障。

一、针对相关规定的具体建议

(一) 预告解除

在目前的法律法规当中, 对预告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间规定一律是三十天, 相同的预告期显然对不同长度的劳动合同是一个忽视。在立法当中, 首先应该注意要根据劳动合同的期限长短而订立不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预告期。例如合同期限在五年以下的话, 解除劳动合同的预告期可以定位30天之内。超过五年但在十年以下, 可以定在一个月左右。对于十年以上的超长合同期限, 则可以将预告期定位两个月左右。其次, 根据不同的职位需求, 也要适当调整预告期。所以, 建议在立法中多从实际出发, 不要硬性规定预告期的时间问题。

(二) 劳动合同单方解除制度

在单位侵害了劳动者的权益情况下, 劳动者可以提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请求。但是, 目前的法律对于如何才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造成一定懂得侵害并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什么样的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才可以算得上是按照约定让劳动者满意的, 而如果用人单位由于资金周转不灵而稍微推迟了一些工资发放, 对劳动者短期内的生活并没有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那劳动者是否可以即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可以的话, 对用人单位来说就不算公平了。另外, 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者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之下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对于犯罪情节较轻、并且不限制人身自由的劳动者来说, 如果被用人单位辞退的话, 无疑是雪上加霜。在立法时, 应该严谨用词, 对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加以具体详细的区分。

(三) 经济性裁员

现行劳动合同法律中, 对于经济性裁员的程序规定过于简单, 因此有必要完善裁员程序。具体来说, 可以细化为几个具体的步骤:首先, 提出裁员计划, 通知到全体员工。其次, 展开全面协商工作, 有双方代表就裁员实际人数等问题进行协商, 必要时可以由劳动仲裁机构进行听证。第三, 上报阶段, 用人单位在经济性裁员的时候最好向相关的劳动审查部门进行上报。第四, 实施阶段, 用人单位对实际裁员劳动者说明裁员理由, 并要发放一定的经济赔偿金。对于用人单位的经济性裁员的违法后果, 目前也没有统一的法律规定。因此, 在以后的立法中, 应对用人单位违法进行经济性裁员加强法律约束或者惩罚力度等。

(四) 劳资双方后合同义务

在解除了劳动合同之后, 法律为保护相关当事人, 还设置了竞业禁止与保密制度的规定。但是此种规定目前对很多劳动者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法律并没有规定明确的保密条款的时间期限, 而关于竞业禁止最长两年的期限规定又稍显僵硬。建议在立法过程中, 考虑劳动者的工作岗位的特殊性, 将竞业禁止条例和保密规定单独设置, 区分不同的适用条件。

二、完善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

在劳动合同的解除的过程里, 双方当事人往往存在有不少争议。这跟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并不完善具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用人单位即时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 还是经济性裁员中的裁员程序等等, 都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程序上的不合理或者漏洞, 如果被当事人一方抓住了而对对方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话, 这就意味着劳动合同的解除并不公平和公正。为了减少劳动合同解除过程中的争议问题, 也为了更加合理的进行解除劳动合同, 在立法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完善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三、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 增强工会的作用

在立法中必须本着公平的原则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 也只有这样, 才能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劳动者个人要面对用人单位这一集体, 力量对比较为悬殊。往往用人单位对待劳动者不够尊重, 伤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个时候除了利用法律这一武器之外, 还有必要增强工会在解除劳动合同中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工会的作用, 对劳动者自身来说算是找到了一个有力的依靠, 对用人单位来说, 也是一个可以与之抗衡的机构。这对于缓解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的矛盾和冲突, 有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怀.劳动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47.

[2]董保华.劳动合同研究[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254.

[3]冯涛.劳动合同法研究[M].上海:中国检查出版社, 2008:168.

合同法定解除的法律分析 篇8

(一)法定解除的概念

所谓法定解除,是指在合同成立以后,没有履行或没有履行完毕以前,当事人一方通过行使法定的解除权而使合同效力消灭的行为。其特点在于:由法律直接规定解除的条件,当此种条件具备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法定解除是当事人一方行使法定解除权的结果,在法定解除条件成就时。解除权人可直接行使解除权,将合同解除,不必征得对方同意。

(二)根本违约的概念

法律规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实际上也是对在违约情况下的解除所作出的限制。在一方违约后。应当赋予另一方解除合同的权利,但这并不是说,一旦违约就可以导致合同的解除。一方面,在许多情况下,合同解除对非违约方是不利的,而且非违约方并非愿意解除合同。这时完全没有必要解除合同。所以,对违约解除情况在法律上无任何限制,并不利于保护非违约方的利益。另一方面,要求在任何违约情况下都导致合同解除,既不符合鼓励交易的目的,也不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从各国的立法规定来看,对于合同的解除都作出了严格限制。只有在一方严重违约的情况下,才能导致合同的解除。从解除的性质来看,合同的解除是在合同成立以后基于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意志使合同归于消灭,它通常是在合同不能正常履行时,当事人不得已采取的一种做法。合同的解除关涉到合同制度的严肃性,一旦合同被解除,则基于合同所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归于消灭,一方当事人想要履行合同也不可能,因此法律对解除合同必须采取慎重态度,对法定解除权的行使应作严格限制。正是由于这一方面的原因,我国《合同法》在第94条中采纳了根本违约的概念。

二、对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的分析

(一)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程度存在着差异。有的是影响合同的部分履行,有的是影响合同的全部履行,也有的只是暂时影响合同的履行。因此,不可抗力不能一概作为解除合同的原因。只有在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时,才能解除合同。所谓“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所追求的目标和基本利益不能实现。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全部不能履行的,合同目的自然不能达到,当事人自可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部分不能履行的,当事人能否解除合同,应依合同目的能否实现而定。如果合同的部分履行不能,而其他部分的履行对相对人已无利益时,则合同目的即不能实现,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否则。当事人只能变更合同。在因不可抗力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而解除的情况下,当事人双方都享有解除权。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在合同法上,称为预期违约。当事人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的,称为明示预期违约;当事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前,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称为默示预期违约。在合同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还没有履行合同的义务,一般不产生违约问题。但是,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合同的目的将不能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另一方当事人在履行期限届满后才能主张补救,则将会对另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在预期违约的情况下,应当允许当事人解除合同。

需要指出的是,一方明确表示不履行以后,另一方是否必须证明其已造成严重后果才能解除合同?从许多国家的法律规定来看,“如果有过错的当事人表述了一种明显的、不履行合同的故意。那么,没有必要伴有严重损害后果”,即可解除合同。因此,受害人没有必要证明违约是否已造成严重的损害后果。在考虑违约方拒绝履行其义务是否构成根本违约时,还要考虑到其违反合同义务的内容。根据《合同法》第94条,只有在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时,才能使另一方解除合同。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迟延履行是当事人在合理履行期限届满后没有履行合同。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到来时,未作出履行,债权人是否应经过催告才能构成迟延,大陆法系国家对此作出了不同的规定。《法国民法典》第1129条规定:“债务人的迟延责任,经接到催告或其他类似证书而成立,如契约载明无需上述证书而仅有到期不履行事实,债务人即成立迟延责任时,则依契约定。”根据我国《合同法》第110条第3款,不必经过催告,只要债务人违背了履行期限的规定便构成迟延。

我国《合同法》第94条第3项要求,只有在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另一方才能解除合同。据此可见,第一,必须是债务人在履行期限到来后未履行主要债务,而不是未履行次要债务。第二,必须经过债权人的催告履行,如未催告则不能随意解除。第三,在催告后债权人要给予债务人一段合理的宽限期,使债务人继续准备履行。第四,履行期限对合同目的的实现应依具体情况确定。在民法上常常区分为定期行为和非定期行为。所谓定期行为,是指依合同的性质或当事人的意思表示,非于一定期限作出履行,则不能达到订立合同的目的。所谓非定期行为。是指合同当事人一方迟延给付者,他方当事人应当确定一个合理期限,催告其履行,如于期限内不履行时,可以解除合同。根据《合同法》第94条的规定,可以将期限分为两类,一是与当事人订约目的密切联系的期限,二是与当事人订约目的没有密切联系的期限。前一种情况,应当适用第94条第4项的规定,后一种情况应当适用第94条第3项的规定,根据该款规定,如果债务已构成迟延,债权人不能当然地解除合同,而必须催告债务人继续履行,同时,在催告后,还要为债务人继续履行规定合理的期限。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合同致使不能实现目的的,另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在合同中,如果合同的履行期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至关重要。违反了规定的期限将会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则应当允许解除合同。

笔者认为。该款实际上分为两种情况:(1)从实际情况来看,对于迟延履行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应区别几种情况分别处理:其一。双方在合同中确定了履行期限,规定在履行期限届满后,债权人可以不再接受履行。在此情况下,期限条款已成为合同最重要的条款。因此,债务人一旦迟延,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其二,如果履行期限构成了合同必要的因素,不按期履行,将会使合同目的落空,则迟延后应解除合同。例如,对于季节性很强的货物,若迟延交货,将影响商业销售,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其三。迟延履行以后,债权人能够证明继续履行对其无任何利益,也可以解除合同。如债权人证明,由于债务人迟延时间过长,市场行情发生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将使债权人蒙受重大损失,应允许解除合同。(2)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该款规定:“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非违约方有权解除合同”,这实际上是赋予非违约方在违约方的违约已构成根本违约的情况下享有解除合同的权利。该条不仅适用于迟延履行的情况,而且可以适用于其他构成根本违约的各类违约情况。比如拒绝履行、不适当履行、部分履行等。

除上述内容外,有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合同的情形时,当事人也可以解除合同。例如,当事人在行使不安抗辩权而中止履行的情况下,如果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的担保,则中止履行的一方可解除合同。

解除合同_协议 篇9

甲方:

乙方:

乙方同志于年月日与甲方签定了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月日—月方提出申请,自愿与甲方解除劳动合同。甲乙双方经自愿平等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同意于年月日解除劳动合同。甲方没有拖欠乙方工资,各项社会没有欠缴乙方各项社会保险。

特达成本协议。

甲方(盖章):乙方(签章):

法定 代 表人

(签章):

或委托代理人

年月日

注:本协议一式三份,劳动部门备案一份,双方各执一份。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

同志:

你与本单位于年月日签定的 固定 期限的劳动合同,因 本人申请 原因,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决定从年日起,解除劳动合同。

人力资源部(盖章):

签收人(签章):

经办人(签章):

年月日

解除食堂承包合同 篇10

甲方:xxxx中学(以下简称“甲方”)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乙方:xxx(以下简称“乙方”)身份证号码: 户籍地址: 联系电话:

鉴于甲方和乙方于xx年x月x日签署了《学校食堂承包合同》(详见附件)。基于甲方规划发展原因,并经甲方和乙方协商一致,双方同意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条款和条件提前解除该《学校食堂承包合同》。

通过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一致意见:

1、合同解除及责任承担

1.1乙方向甲方提出并同意,自本协议签署之日起解除双方已签署的《学校食堂承包合同》。自本协议签署之日起,该协议不再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方相应免除另一方在《学校食堂承包合同》项下的各项义务,并放弃追索的权利。一方放弃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方式向另一方提出违约、赔偿权利的要求。

1.2《学校食堂承包合同》解除后,双方同意,任何一方均无须承担《学校食堂承包合同》项下约定的须由该方承担的任何义务与责任。除甲方同意给予乙方总计人民币_________的款项之外,任何一方无须向另一方支付任何钱款、费用。乙方同意,该等钱款为甲方需要向乙方支付的全部钱款,除此之外,甲方没有对乙方负有任何其他债务。甲方和乙方共同承诺及保证:

2.1解除《学校食堂承包合同》不会导致一方产生对另一方的任何债务负担;2.2解除《学校食堂承包合同》不会导致任何一方被提起诉讼、仲裁或其他法律程序或行政程序;不会导致任何一方存在诉讼和潜在纠纷的可能性。

3、管辖法律:仲裁

3.1本合同受中国法律管辖,并按中国法律解释。

3.2凡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由双方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将该争议提交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按照申请仲裁时该仲裁委员会有效的仲裁规则在东莞进行仲裁。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

4、其他

4.1本合同自甲方盖章、乙方签字生效。4.2本合同一式贰份,双方各持一(壹)份。4.3附件:《学校食堂承包合同》

甲方: 乙方:

盖章: 签字:

年 月日 年 月日篇二:终止合同协议书(食堂)终止合同协议书

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甲方员工食堂自2009年12月1日起承包给乙方运行,合同期限自2009年12月1日至2010年11月30日。但在甲乙双方合作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同,并经双方协商达成最终协议:

一、早餐花色太少,不足的现象;

二、午餐供应菜色变化太少,三、关于送餐,经常会出现不新鲜的现象,好多次发现都是用白天或晚饭时候的剩菜再去给半夜上班的员工吃,导致出现菜变质发酸等情况; 以上情况甲方已于 的改善期限,但效果不明显。鉴于以上原因,同时 作,甲方提出自

《员工食堂承包合同》,在承包期间产生的一切费用至合同终止日全部结清,合同解除之日起双方不再有任何关系及一切纠纷。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方双方各执壹份,签章后生效。

甲方:

日期: 长时间吃同一种早餐,且经常会出现供应 年5 考虑到员工的健康问题以及公司的正常运 现甲方提出终止劳动合 会出现连续几天不换蔬菜的现象; 并给予一个月日起与乙方解除原先签订的 乙方:日期: 2010月初与乙方进行沟通,年月篇三:解除中坪中学食堂承包合同协议书

解除中坪中学食堂承包合同协议书 解除中坪中学食堂承包合同协议书 中坪中学食堂承包甲方:瓮安县中坪中学 乙方:湘潭天天餐饮公司甲、乙双方于 2009 年 7 月 27 日签订《中坪中学食堂承包合同》。现 由于省州教育部的文件精神,不得将学校食堂承包给外来人员管理,必须 由学校自行管理的规定,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各自的权力和义务,根据《合 同法》的规定以及《中坪中学食堂承包合同》的约定,甲、乙双方在平等 协商的基础上,自愿达成协议如下:

1、甲、乙双方一致同意解除于 2009 年 7 月 27 日签订《中坪中学食 堂承包合同》 ;

2、解除该合同后,乙方不得擅自销毁电脑中的消费记录,乙方在开 学后将学生未用完的钱如数退还给学生后方可处理,若乙方私自销毁电脑 中的经费记录,学生未用完的钱以学生所说为准,甲方从乙方保证金中直 接扣除给学生,然后将剩余保证金退还给乙方;

3、乙方解除合同后不得私自损坏或搬走学校及食堂内的公共设施,损坏或遗失的公共设施由乙方赔偿;

4、因解除合同产生的相关费用,按 2009 年 7 月 27 日签订《中坪中 学食堂承包合同》的约定执行,甲、乙双方自此互不追究对方任何责任;

5、如因履行本协议发生争议的,甲、乙双方协商解决;

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问题分析 篇11

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现行《保险法》第 64 条规定可知,除 64 条列举的三种情况外,保险金不能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死亡保险金已成为受益人之现实权利,投保人之继承人对保险金并无任何权利,故保险人仅对受益人行使解除权即可。另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合同为投保人与保险人所订立之债权合同,受益人并非合同当事人,投保人死亡后,其权利义务应由其继承人承受,而非由受益人承受。故保险人解除合同应对全体继承人为之始生效。

保险合同解除权是在解除条件具备时发生的一种形成权。其行使无须对方承诺即发生解除合同的效力。合同解除涉及到合同当事人及合同关系人的权利义务。保险合同的当事人为投保人和保险人,合同关系人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在通常情况下,保险人应向投保人行使合同解除权。但是,当投保人死亡后保险人应向谁行使解除权?有学者认为,应从保险合同本身的特点考虑。首先,保险合同是为被保险人的利益而订立。在合同成立后,投保人可能享有保险金请求权,也可能不享有保险金请求权。这完全取决于被保险人的指定。投保人死亡后,死亡保险金就成为受益人之现实权利。合同解除涉及到受益人能否取得保险金的问题,所以“保险人应向受益人行使解除权”。再者,由于保险合同的投保人需对保险标的有保险利益,以死亡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必须对被保险人有保险利益并征得被保险人的同意,因而投保人之继承人仅仅享有对投保人财产的继承权,并不当然取得保险合同当事人的地位。保险人向继承人行使解除权没有意义。而当保险人向受益人行使合同解除权后,若保险人依法退还投保人保险费,则继承人可依继承法取得退保费。此属于继承法律关系,与保险合同没有关系。 上述学说从保护保险受益人的角度出发,认为保险合同利益的最终承受者为受益人,如果保险合同不向其表示解除,就是无视利益承受者的存在。无论投保人是否死亡并不影响受益人的权利。也就是说,无论投保人死亡与否,保险人都应该向受益人解除保险合同 。而上述学说刻意区分了投保人死亡与否的两种情况,与自己的理论相互矛盾。

本文认为,向谁解除合同的关键并不在于谁是利益承受者。在保险合同中受益人的受益权也只是合同效力所涵盖的一部分,而决定保险合同存废的权利、义务仍然应当由合同的当事人来行使和承受。所以,在投保人死亡的情况下,按照合同权利义务转移理论,投保人的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承受被继承人生前的债权债务。

违反告知义务情形下保险合同解除权与撤销权竞合的问题

欺诈是指故意向对方提供虚假情况或者在有说明义务时,故意隐瞒事实而违反说明义务。我国《合同法》第 54 条第 1 款规定:“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第 2 款规定:“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从法律规定来看,产生撤销权的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和乘人之危几种情形。而投保方违反告知义务,既不是保险人自身对重要事项存在认识上的重大缺陷(重大误解),也不至于“显失公平”,又因为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存在相对强势与弱势的差别,也不会产生胁迫和乘人之危的情形,因此能产生保险人撤销权的充其量只有投保方的“欺诈”。从权利行使的对象上来看,撤销权行使并非以契约为行使的对象,而是以意思表示为撤销权行使的对象,因为该制度的目的即在保护表意人意思表示的自由。

然而,解除权的行使对象系针对契约为行使对象。从行使期限上来看,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撤销权消灭;按照我国新订《保险法》第 16 条第 3 款的规定,“前款规定的合同解除权,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三十日不行使而消灭。自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二年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从权利行使的相对人来看,撤销权人行使权利的意思表示,须向法院或仲裁机关做出,而非向相对人做出。而解除权却是直接向相对人行使,并直接发生效力。由此看来“此时若当事人间同时亦构成民法总则之相关意思表示有瑕疵之规定,自得另依民法总则之规定行使相关之权利,两者并无冲突,盖目的并不相同也。”

本文认为,民法总则中撤销权与保险法上的解除权目的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撤销权的规定一方面是不确定的法律关系趋于确定,另一方面赋予受欺诈人在一定的时间内补救自己因意思表示不真实而造成的损失。但是保险法上解除权的尤其是除斥期间的规定重点乃在于对投保方利益的保护。这从保险法上规定的除斥期间短于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使保险人同时享有撤销权和解除权,与保险法规定解除权除斥期间以保护投保方利益的初衷相违背。所以,本文认为保险人不享有民法上的撤销权,而只应享有保险法上的解除权。再者,保险法上的解除权作为一种特殊规定,与一般规定不同时应该优先适用。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上一篇:使人伤感的句子下一篇:关于家规的英语作文带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