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 期期中测试题Unit

2024-11-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学 期期中测试题Unit(共8篇)

第一学 期期中测试题Unit 篇1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一、填得数(20分)

2300-800= 32150= 520-180=

360+150= 8024-4728= 80016=

1000-620= 143257= 30300

3250= 7505+1976= 848153=

430+90= +7991= 4088=

7= 641616= 34869=

16030= 97989= 12580=

270+350= 364-97= 580+197=

197+98= 690030= 399+126=

99+136= 860-370= 165-97=

25607-7938= 198+87= 123-99=

4986-1299= 352-99= 896028=

378035= 470+290= 7203=

839838=

二、填空(15分,15题,每题1分,611题,每空1分)

1.10个一百是,100个十万是,一百万有个万.

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九位是位.

3.10030040读作:

三千零八十万零七十记作:

4.万级数位包括的数位是

5.由8个一千万、3个一万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

6.一个数的百万位和十万位上都是5,千位上是6,其他各个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7.比最小的八位数少1的数是.

8.个1235的和是11115.

9.把399551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所得的数是.

10.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62500 65200 60250 60025 6

11.在下面括号里填最大的数.

139<420 241<2300

162<660 254<1400

三、计算(20分)

1.竖式计算:(6分)

8450325= 47880-1590=

82150+26540= 62435=

126306= 86372286=

2.计算:(10分)

7629+58644324 13914(291+482)

6264(929) 75(15846417)

8504-546+731 813030450

3.求未知数x(4分)

x+361=890 215-x=75

x-98=127 440+x=440

四、列式计算(15分)

1.一个数是390,另一个数比它多250,另一个数是多少?

2.比17450少9860的数是多少?

3.248的205倍是多少?

4.一个数乘以360,得87480,这个数是多少?

5.257的多少倍是3598?

五、应用题(30分)

1.小明家到学校480米,用8分钟走到.照这样计算,小明家到电影院有720米,他要走几分钟?

2.一座楼房高64米,一只天鹅飞行的高度是楼高的115倍,这只天鹅飞行的高度比这座楼高多少米?

3.一个修路队准备修一条长1米的公路,每天计划修300米,实行每天修400米.这样实际比原计划提前几天修完?

4.商店运进98筐鸭梨,每筐35千克.第一天卖了一些,还剩45筐.卖了多少千克梨?

5.一个林场要运出7920吨木材.一列火车有18节车皮,每节车皮装55吨,这列火车需要运几趟才能把木材全部运完?

第一学 期期中测试题Unit 篇2

1. 假如一年内某国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为10 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一年为4次,同期中央银行发行纸币5 000亿元。

若其他条件不变,此种情况会引起该国商品

2.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

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3. 近期,美的和小米科技联姻、广汽牵手乐视、苹果公司投资滴滴出行,跨界合作成为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这种跨界合作是为了

①以优带劣,优化资源配置②优势互补,实现融合共赢③强强联合,提高竞争实力④垄断市场,避免恶性竞争

4. 近年来,旅游景区、机场等地,不时爆出“天价虾”、“天价鱼”、“天价菜”等“宰客”事件,让消费者的利益屡屡受损,更影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种种“天价”事件反映出

①市场调节滞后②市场监管不到位③经营者不诚信④消费者盲目消费

5.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分享经济成为供给侧改革创新的一个亮点。比如“共享车位”,利用互联网平台和智能软件,车位拥有者可以把空闲车位分时段分享出来,让苦于找车位的车主错时停车、按时计价。可见,分享经济

①能激发要素活力,增加财产性收入②是通过以物易物的方式增加有效供给③是通过变更所有权来实现资源优化④能提升供需匹配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6.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种子法修订案,对种子生产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重要修改,特别强调主管部门将对生产经营未经批准转基因种子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

这体现了

①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调控种子生产经营②国家运用行政手段调控种子生产经营③国家对种子生产经营者进行调节、引导和监管④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参与种子生产经营

7.2016年1月12日,北京海淀检察院以涉嫌代替考试罪对蔡某及与其合谋的真正考生梁某提起公诉。这是北京市首例因替考被提起公诉的案件。材料启示我们

8. 为加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某区政府引入农村集体资产信托化经营理念,选定试点村及信托公司,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信托化经营管理合同则经村民代表协商、专家审核和市银监会批准,保障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上述做法

①健全了基层政权的组织形式②创新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模式③履行了民主决策程序④强化了职能部门的执政能力

9. 中央纪委监察部6月8日通报了77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

这是“五一”端午期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监督举报曝光专区开通以来,中纪委连续第六周进行每周通报,对遏制“四风”问题起到了较为强烈的震慑作用。中纪委连续通报

①说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②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③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④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1 0. 近年来,一些地方把佛、道教活动场所的合法财产和收入看作“唐僧肉”,常常受到来自各方面强势者的侵犯。

同时各种借宗教敛财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这有利于

①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②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③促进宗教活动的正常化④广大公民积极信仰各种宗教

1 1. 最近一段时间,菲律宾就南海问题针对中国提起所谓“仲裁案”,中国政府表明了对此仲裁“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的原则立场。

中国一贯主张与直接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中国政府的做法是基于

①国家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③中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④中国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1 2.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宣布未来一段时期中非合作重要举措,给予非洲600亿美元融资支持。

中非一致同意将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携手迈向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时代。中非双方务实合作表明

①中非双方根据领导人的意愿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②中国在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坚持正确的义利观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双方合作的基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1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培育发展新动力,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科技成果丰硕,2014年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稳居世界第二位,被引次数从世界第八位上升至第四位,发明专利申请量为92.8万件,连续4年位居世界首位。但是,一些科技成果长期“藏在深闺人未识”,转移转化动力不足,效率不高,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地位不高,对科研人员转化科技成果的激励力度不够,科研人员“获得感”不强,研发技术与市场、企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资金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材料二: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2015年8月,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改,并与同年10月1日发布实施。该法将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作为立项和验收的重要内容和依据。2016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围绕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构建支撑服务体系、完善创新要素配置等,对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作出部署。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指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12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和政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各自发挥的作用。(14分)

1 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年来,“高铁出海”战略成为中国政府在外交场合力推、力挺的重要一步棋,也成为中国携手周边国家走共同发展道路的重要理念。这一战略旨在通过全面带动我国和其他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目前,中国至少与30个国家进行了高铁合作或者洽谈,随着“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互联互通”的朋友圈遍及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朗、泰国、老挝、马来西亚、巴西、俄罗斯等国。

材料二:在国外经济、技术、环保等多重门槛之下,中国高铁走出去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6月9日,美国西部快线公司宣布,正式终止与中国铁路国际(美国)有限公司为建造美国高速客运铁路而组建合资公司的一切活动。专家指出,中国高铁在制造、建设及运营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性价比优势十分明显,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都有非常大的拉动作用。美方突然单方面毁约的本质依旧是贸易保护主义。专家建议,应慎重考虑投资环境、投资政策,在熟悉当地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和法律方面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推动高铁“走出去”。

(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国政府积极推进“高铁出海”战略的意义。(12分)

(2)从经济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二为中国高铁企业进一步“走出去”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二)

1.D 2.A 3.B 4.B 5.A 6.D 7.A8.B 9.B 10.B 11.A 12.C

13.(1)①有利于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科研成果的利用效率。②有利于把技术研发与市场和企业需求结合起来,实现资金和资源的优化配置。③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具有重要意义。

(2)①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改,说明全国人大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律依据和保障。②国务院印发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提出完善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措施和行动方案,说明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打造服务型政府。

14.(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积极推进“高铁外交”,既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也有利于维护与他国的共同利益。②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中国积极推进“高铁外交”,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③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积极推进“高铁外交”,能为世界铁路发展注入新的“血液”和活力,顺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积极推进“高铁外交”,是中国推动区域合作,深化互利共赢格局的重要举措。

新目标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篇3

1. ——____ do you go skateboarding?

——Twice a week.

A. How soonB. How farC. How oftenD. How long

2. ——Where is your father ____ for vacation?

——Hong Kong.

A. goingB. goC. goesD. to going

3. ——When are you going to Hainan?

——I am going there ____ June 8, 2007.

A. withB. onC. atD. in

4. ——How often does Gina take the bus to school?

——She ____ takes the bus because she likes walking there.

A. hardly everB. alwaysC. oftenD. usually

5. ——____?

——I have a sore throat.

A. What are you doingB. What’s the matter

C. What do you doD. What’s your job

6. ____ worry. I can help you.

A. Can’tB. Don’tC. Aren’t D. Not

7. You must look ____ yourself and keep ____.

A. for, healthB. after, healthC. after, healthyD. for, healthy

8.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____ to my birthday party.

A. comeB. comingC. to comeD. came

9. ——Would you like to come?

——Thank you. ____, but I’m busy.

A. I likeB. I would likeC. I wantD. I’d love to

10. My mother stopped ____ to me because there was a call for her.

A. talkingB. to talk C. sayingD. to say

11. Dad will give me ____ to eat ____ my fourteenth birthday.

A. different something, onB. something different, on

C. something different, inD. different something, in

12. ——Where are you going ____ your next vacation?

——We decided ____ go to Europe.

A. on, forB. for, toC. on, toD. for, on

13. Students in China go to school ____ bikes

A. rideB. inC. onD. by

14. Workers in our city take buses ____ ride bikes to work.

A. andB. orC. soD. although

15. My brother gets up early and ____ breakfast.

A. have quickB. has a quickC. have a quickD. has quick a

16. ____ it take you to walk from your home to your office?

A. How many hours areB. How long does

C. How many time doesD. How long is

17. I went ____ my grandpa the whole day.

A. fishing withB. fishingC. to fish withD. fish with

18. Can you come to my house ____ the science report?

A. discussB. to talkC. to discussD. discuss about

19. When will you finish ____ the schoolwork?

A. writeB to writeC. writingD. wrote

20. Wang Ling thinks chicken is ____ nicer than beef.

A. moreB. veryC. soD. a little

21. Sometimes the bus is ____ crowded than the subway.

A. a lotB. a littleC. muchD. much more

22. Mrs. Kong planned ____ her vacation in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A. spentB. spendingC. to spendD. spends

23. Mary decided to go to work on time (按时), ____ she was ill.

A. thoughB. soC. or D. because

24. ——How often do you eat at KFC(肯德基)?

——____.

A. TwiceB. MostC. NeverD. Three times

25. ——How about ____ to see the Subway Station this afternoon?

——That’s a good idea.

A. to go B. goC. goesD. going

Ⅱ.完形填空

Once a rich woman invited Martin Brown, a famous singer, to sing for her friends. But she __1__ him to have dinner with them. She told him to eat __2__ the servants.

After the meal Martin stood up and said to the servants, “Now, my good friends, I __3__ for you.” He sang several songs and the servants were quite __4__.

Then the rich woman asked __5__ to come to the sitting-room. “We are waiting for your songs. __6__ you ready?” the woman asked.

“I am sorry,” Martin said. “I have sung __7__. I usually __8__ once in one evening, and I can’t sing __9__.

And with a polite “__10__”, he left the rich woman’s house.

1. A. doesn’t inviteB. don’t invite

C. didn’t inviteD. haven’t invite

2. A. withB. forC. atD. in

3. A. sangB. will singC. singD. was singing

4. A. sadB. boredC. excitingD. happy

5. A. the servantB. the friendC. the womanD. the singer

6. A. WereB. IsC. AreD. Be

7. A. everB. alreadyC. neverD. yet

8. A. singsB. will singC. singD. sang

9. A. oneB. twoC. onceD. twice

10. A. Good nightB. Good morning

C. Good afternoonD. Good day

Ⅲ.阅读理解

(A)

Is the Servant Clever or Foolish?

This is an old story. It was first told long ago. A rich man wanted to make a journey to another town. He was a businessman. He wanted to take things to sell. He also wanted to take some gold to buy some things. He decided to take ten servants with him. They would carry the things to sell and the food to eat on the journey.

He was a kind man. He said to one of his servants, “You are the smallest, the thinnest and the weakest of all my servants. You can not carry a heavy load. You may choose the lightest load to carry.”

The servant thanked his master. He pointed to the biggest load. This was bread for them to eat on the journey.

“You are foolish,” said his master. “That is the biggest and heaviest load.” But the servant lifted up the load cheerfully and the journey began. They walked for four hours. Then they stopped for a rest. They all ate some of the bread. Then there was less bread for the servant to carry. The servant’s load grew smaller and lighter every day. At the end of the journey, the smallest servant had nothing to carry.

1. The rich man wanted to sell things and ____.

A. buy some goldB. buy some gold with the money

C. buy some things with the goldD. sell some gold

2. Before the journey began, the rich man said something to ____.

A. a businessmanB. one of his servants

C. the servantsD. some servants

3. The weakest servant ____.

A. asked for his master’s advice

B. followed the master’s advice

C. refused to accept the master’s advice

D. took the advice another servant gave him

4. It took them ____.

A. less than four hours to finish the journey

B. some days to finish the journey

C. no more than four hours to finish the journey

D. only four hours to finish the journey

5. The smallest servant was very ____.

A. cleverB. foolishC. honestD. kind

(B)

Now TV programs play an important part in our daily life. We can get a lot of knowledge and a lot of fun from it. Today is Saturday. The following are some TV programs and different channels today. Now read these TV programs and try to find some information for you and your family members.

第一学 期期中测试题Unit 篇4

E分别在△ABC的AB,AC边上,11.如图,点D,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①∠AED=∠B,②∠ADE=∠C,③似的有(),④

2,⑤AC=AD•AE,使△ADE与△ACB一定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俯视图为()

A.B.C.D.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⑤

12.如图,P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的一点,点E是AB的中点,则PA+PE的最小值是()

2.对于反比例函数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图象经过(1,-1)C.图象是中心对称图形

B.图象位于二、四象限 D.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C.D.3.共甲、乙、丙、丁4名三好学生中随机抽取2名学生担任升旗手,则抽取的2名学生是甲和乙的概率为()

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13.方程x(x-2)+2x-4=0的解是 ______ .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顶点A的坐标为(2,3),若以原点O为位似中心,画△ABC的位似图形△A′B′C′,使△ABC与△A′B′C′的相似比等于2:1,则点A′的坐标 ______ .

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邻角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B.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 5.如图是小莹设计用手电来测量某古城墙高度的示意图.在点P处放一水平的平面镜,光线从点A出发经平面镜反射后,刚好射到古城墙CD的顶端C处.CD⊥BD.BP=2.1米,PD=12米.已知AB⊥BD,且测得AB=1.4米,那么该古城墙CD的高度是()A.6米 B.8米 C.10米 D.12米

26.若1-是方程x-2x+c=0的一个根,则c的值为()A.-2 B.4-2 C.3-D.1+

7.如图,已知P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上一点,且BP=BC,则∠DCP的度数是()

A.45°B.22.5°C.67.5°D.75°8.用16米长的铝制材料制成一个矩形窗框,使它的面积为9平方米,若设它的一边长为x,根据题意可列出关于x的方程为()A.x(x+8)=9 B.x(8-x)=9 C.x(16-x)=9 D.x(16-2x)=9

29.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1)x+3x-2=0有实数根,则a的取值范围是()

15.已知=,则= ______ .

16.从三个不同方向看一个几何体,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______ .

17.如图,P是菱形ABCD对角线BD上的一点,PE⊥BC于点E,PE=4cm,则点P到直线AB的距离等于 ______ cm.

21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k+1=0的实数解是x1和x2,如果x1+x2-x1x2<-1,且k为整数,则k的值为 ______ . 19.如图,直线y=x+2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交于点P,若OP=,A.B.C.且a≠1 D.且a≠1

10.折叠矩形ABC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BC=10,则CF等于()

A.B.3

C.2

D.1

则k的值为 ______ .

20.从2,3,4这三个数字中,任意抽取两个不同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则这个两位数能被4整除的概率是 ______ .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0分)

221.(1)3x(x-3)=2(x-3)(2)(2-x)+x=4.

第1页,共2页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40.0分)

22.(8分)为了增强中学生的体质,某校食堂每天都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水果,学校李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喜欢吃哪种水果,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分为五种类型:A喜欢吃苹果的学生;B喜欢吃桔子的学生;C.喜欢吃梨的学生;D.喜欢吃香蕉的学生;E喜欢吃西瓜的学生,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图1和图2 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求此次抽查的学生人数;

(2)将图2补充完整,并求图1中的x;

(3)现有5名学生,其中A类型3名,B类型2名,从中任选2名学生参加体能测试,求这两名学生为同一类型的概率(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

AD⊥DC,AC⊥CB,AC平分∠DAB,25.(12分)如图,四边形ABCD中,E为AB的中点.

2(1)求证:AC=AB•AD;

(2)求证:CE∥AD;

(3)若AD=4,AB=6,求

26.(12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mx+n(m≠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交于第一、三象限内的A、B两点,BM=OM,与y轴交于点C,过点B作BM⊥x轴,垂足为M,OB=2,点A的纵坐标为4.

(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连接MC,求四边形MBOC的面积.的值.

23.(8分)某水果批发商场经销一种高档水果,如果每千克盈利10元,每天可售出600千克,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货价不变的情况下,若每千克涨价1元,日销量减少15千克,现该商场要保证每天盈利9000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实惠,那么每千克应涨价多少元?

24.(12分)如图,△ABC中,点O是AC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作直线MN∥BC,交∠ACB的平分线于点E,交∠ACB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1)判断OE与OF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当点O运动到何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并说出你的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当△ABC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是正方形.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说明理由.

第一学 期期中测试题Unit 篇5

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六集纪录片《人类起源》在重塑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演变阶段后,生动地展现了500万年前由猿到人的漫长的进化历程。下列关于人类起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古猿演化成人B、女娲造人C、亚当和夏娃造人D、上帝造人

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 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

3.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①头部带有猿的一些特征②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③用火取暖,烧烤食物④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栽培粟的是()A、北京人B、河姆渡人C、半坡人D、山顶洞人

5.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信息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 6.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A、农业生产的出现B、火的使用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

7.《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制度?()A、分封制B、世袭制C、禅让制D、宗法制

8.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A、禹B、舜C、尧D、炎帝和黄帝

9.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

―→

―→

―→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 10.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A、国家机构不完善B、统治者缺乏经验

C、军队缺乏训练

D、末代国君的昏庸、奢侈、残暴

11.商朝统治时期,由于水患,都城曾多次迁移。后把都城迁到殷,商朝统治开始稳定下来,这位迁都的商王是()A、商汤B、夏桀C、周平王D、盘庚

12.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该故事反映了当时我国古代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13.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B、王室得到霸主的支持而中兴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D、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14.春秋时期,“耕”“牛”二字经常同时出现在人名中,如孔子有个学生名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名司马耕,字子牛。这种现象可以用来佐证()A、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B、春秋时期开始饲养牛 C、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牛耕D、孔子的弟子注重农业

15.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美誉得益于战国时期哪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A、开凿灵渠B、开凿大运河C、治理黄河D、修建都江堰 16.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获得了成功,其主要原因是()A、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B、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D、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

17.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获得爵位,他的途径是()A、发奋读书,考取功名

B、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C、上战场杀敌,立下军功

D、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18.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下列反映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的是()

A、火的使用

B、青铜器和甲骨文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D、都江堰

19.学习了夏、商、西周的兴亡、春秋战国的纷争、大变革的时代,请你确定一个学习主题()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C、统一国家的建立D、民族融合

20.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A、洛阳B、咸阳C、长安D、北京

21.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一场战役有关()

A、城濮之战

B、马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22.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包括()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②政府减轻人民的各种负担 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的发展④重视以德化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3.西晋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是()

A、结束分裂,短期统一B、开创被后世沿用的政治制度 C、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D、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

24.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朝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

北击匈奴,实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2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朝开始 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西汉

二、材料分析题(共5小题,共50分)

26.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10分)【遗址中的历史】

【文物中的历史】

【传说中的历史】

材料:“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1)、结合图一回答,元谋人距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元谋人在我国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有着怎样的特殊地位?(2分)

(2)、对于火的使用,北京人与元谋人有哪些异同?(2分)

(3)、图三是我国哪一原始居民使用过的工具?图四是哪一原始居民制作的彩陶?(2分)

(4)、材料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后来被什么制度所取代?(2分)

(5)、【探究中的历史】通过探究我们可以知道,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两例来。(2分)

27.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方式一: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12分)

图一

图二

图三

【方式二:新闻学史】新华网报道:“三月三,拜轩辕”。2015年4月21日,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1)、图一是哪一远古人类?图二是什么样式的房屋?它是哪一原始居民建造并居住的房屋?(3分)

(2)、图三中首先称霸的是谁?为扩充疆界,他打出了什么旗号?(2分)

(3)、请说出来源于春秋时期的两个成语。春秋争霸带来了哪些影响?(5分)

(4)、新闻中的“轩辕”指的是谁?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了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分)

28.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制度对社会稳定和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1)、材料一中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作什么制度?(1分)

(2)、禹死后,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哪一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分)

(3)、材料二中西周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目的和依据

是什么?(5分)

(4)、历史证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政治制度给周朝的统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2分)

29.某校初中历史兴趣小组开展“商鞅变法”专题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7分)材料 : 商鞅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角色扮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3分)

(2)、【理解学习】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2分)

(3)、【方法探究】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黄鹏和刘芳产生了分歧(见下图)。

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方法是什么。(2分)

30.秦国是战国七雄之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1分)

材料一:【水利建设篇】:“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华阳国志·蜀志》

材料二:【改革探索篇】: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三:【横扫六合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四:【巩固统一篇】

材料五:【走向灭亡篇】:“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戍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如触犯法律,刑罚极为残;二世继位后,统治更残暴。”

——秦朝民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谁主持修建的哪一水利工程的修建?(2分)

(2)、材料二中的商君曾在秦国推行变法,请写出他的名字?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是什么?

(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秦王的功绩。(2分)

(4)、根据材料四中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名称。根据材料四中图2,3分别写出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3分)

第一学 期期中测试题Unit 篇6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蓝天不厌恶一片乌云的阴huì,一只小鸟的ɡuō噪,于是,他的眼界更加辽远,拥有了广mào与深suì。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天宫二号”称为“空间实验室,”是我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太空实验室。

B.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先生?”

C.以《创新放飞梦想 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北京主场活动,正式对公众开放。

D.唯有内心强大者,才能完成自我救赎,唯有内心强大的民族,才能支撑起国家的真正富强。

3.下列 句子有语病的 一项是(2分)

A.9月4日晚,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

B.昨日正值农历八月十八,数十万居民和游客争相一睹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C.近年来,泰州全力推进医药名城、港口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取得了丰硕成果。

D.台风“莫兰蒂”使福建、浙江两省有304.32万人左右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10.73亿元。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空1分)

① 法不阿贵, ▲ 。 ② ▲ ,恒兀兀以穷年。

③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④这正如地上的路: ▲ ,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⑤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 ▲ 。

⑥晏殊在《浣溪沙 》中,既惆怅于春光流逝的不可抗拒,又欣慰于美 好事物的重现,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感慨: ▲ , ▲ 。

5.名著阅读。(6分)

(1)《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是 ▲ (国家)的一个酷爱航海旅行的 ▲ (职业),在大人国的时候,王后把他从富农主人手里买下来,是因为 ▲ 。(3分)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水浒传》中青面兽杨志潜心仕途,但先在黄河丢了生辰纲,后在黄泥冈丢失花石纲,不得不落草桃花山,并投奔梁山,最终在征方腊时病逝。

B.《格列佛游记》中小人国用比赛绳技的办法来选拔官员,第一名赏赐一根红丝线,第二名是蓝丝线,第三名是绿丝线。

C.《格列佛游记》的“语言的妙用”里,作者运用反语进行讽刺,分明是在批判英国的殖民统治政策,却偏偏 要声明这和大不列颠民族无关。

D.《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镇元子,道术精深,连观世音菩萨也让他三分。

E.《格列佛游记》运用丰富的讽刺手法和虚构幻想的离奇情节,深刻到底婆媳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育才中学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了“畅读经典”系列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探究鉴赏】九(1)班举行经典诗词朗诵会,班长朗诵了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一首表达相思之情的词《南乡子•花落未须悲》。请你试着从中找出一句含有物候现象的诗句,并说明其呈现了怎样的物候现象。(2分)

全词内容如下:

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惟有花间人别后,无期。水阔山长雁字迟。

今日最相思。记得攀条话别离。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

(2)【理性思考】小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网络碎片化阅读,他关注明星八卦,热衷于刷微博、QQ和微信,沉迷于网络小说,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请你委婉地说服他处理好碎片化阅读和经典阅读的关系。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语言得体,语句连贯。(4分)

(3)【妙手对联】九(2)班举行对联游戏,让同学们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请从下面的四句中选择一句作为下联,并阐明理由。(2分)

①松间鸣好鸟 ②泉和万籁声 ③鸟鸣山更幽 ④窗外见南山

上联: 风定花犹落 ,下朕: ▲ ;

理由: ▲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题。(6分)

鹧鸪天 【宋】陆游①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②行穿竹,卷罢《黄庭》③卧看山。

贪啸傲○4,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⑤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1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金,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②玉瀣(xiè):美酒。③《黄庭》:道家经典,“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一卷的意思。④“啸傲”,指作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放而不受拘束的样子。⑤元:同“原”,本来。

7. (1)本词中与刘禹锡《陋室铭》里“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 。 (1分)

(2)赏析“卷罢《黄庭》卧看山”中“卧”字的妙处。(3分)

(3)“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复杂的情感?(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王师讨蔡,以度视行营诸军,还,奏攻取策,与帝意合。时方连诸道兵,环挐②不解,内外 大恐,人累息。于是讨蔡数不利,群臣争请罢兵。度奏:“病在腹心,不时去,且为大患。”入对曰:“主忧臣辱,义在必死,贼未授首,臣无还期。”帝为之流涕。及行,御通化门临遣,赐通天御带,发神策骑三百为卫。度屯郾城,劳诸军,宣朝廷厚意,士奋于勇。

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自处进退,度奏罢之,使将得专制,号令一,战气倍。未几,李愬○3夜入悬瓠○4城,缚吴元济以报。度遣马摠○5先入蔡,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6徐进。抚○7定其人,下令唯盗贼、斩死抵法,余一蠲○8除,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

(选自《新唐书 》)

【注】①权嬖:bì,权贵。②挐:rú,纷乱 。③李愬:sù,唐代名将。④悬瓠:hù,地名。⑤马摠:zǒng,曾任刺史。⑥节:符节,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的一种凭证。⑦抚:安抚,抚慰。⑧蠲除:juān,免除。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于是讨蔡数不利( ▲ ) ②及行( ▲ )

③且为大患 ( ▲ ) ④是时诸道兵悉中官统监( ▲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度奏罢之

A.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记》) B.故为之说(《捕蛇者说》)

C.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D.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9.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民 始 知 有 生 之 乐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明日,统洄曲降卒万人持节徐进。(2分)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2分)

11.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裴度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阅读《船舶“坐电梯”,惊艳全世界 》,完成12-14题。(10分)

①9月18日,三峡工程最后的“谜底”即将揭晓!据三峡海事局航行通告,三峡升船机将于18日进入试通航阶段,这意味着,以后船舶要翻越三峡大坝,可以“坐电梯”了!

②三峡升船机与三峡双线五级船闸同为三峡工程通航建筑物,具有提升高度大、提升重量大、上游通航水位变幅大、下游水位变化速率快的特点,是目前世界上技术难度和规模最大的升船机。

③三峡升船机承船厢可载3000吨船舶,最大爬升吨位达1.55万吨,最大爬升高度113米。三峡升船机全线总长约5000米,船厢室段塔柱建筑高度146米,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最大提升高度为113米、最大提升重量超过1.55万吨,乘船厢长132米、宽23.4米、高10米,可提升3000吨级的船舶过坝。其提升重量和高度,均为世界之最。

④三峡升船机承载船型的设计定位主要适应3000吨级大型客轮、旅游车,及部分运送鲜活快速物资货船。运营后,这类船舶过坝时间将由现在通过永久船闸的3.5小时缩短为约40分钟。投入运行后,三峡升船机将为客轮机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

⑤那么问题来了,船舶怎么“坐电梯”呢?

⑥假如船舶要从大坝下游驶向上游——首先船舶驶入承船厢,关闭承船厢下游闸门,承船厢通过爬升装置上升,直到承船厢内水位与上游水库水位齐平,然后打开承船上游阀门,船舶驶出上游航道。如果船舶从上游向下游行驶,与其过程相反。

⑦作为世界最大水利枢纽三峡工程的最后一个建设项目,三峡升船机被誉为三峡工程最后的“谜底”。在经历了缓建和8年续建之后,于今年5月13日分别通过试通航前和消防工程验收,具备投入试运行的条件。

(选自《人民日报》209月17日,有删改)

12.说说文章题目的表达效果。 (2分)

1 3.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第②段加点的“目前”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2分)

(2) 简要说说第③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14.根据第⑥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如果船舶从上游向下游行驶”“坐电梯”的过程。(3分)

(四)阅读马永钦的《勇于不敢》,完成15-17题。(10分)

①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认为凡事要勇敢地面对,勇敢地去尝试。勇敢是一个褒义词,是一种值得肯定、赞扬的精神。殊不知,勇于“不敢”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敢,是一种勇气,“不敢”同样是一种勇气,而且是一种更富有智慧的勇气!

②“不敢”,它的深层含义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比如敬畏天理,敬畏法律,不可越线,要自警自省,守住做人本色。古人说得好:“于公勇,于私怯。”所谓“于私怯”,说的就是“不敢”,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自律。对待自我,不敢膨胀,不敢张狂,这些“不敢”归结起来,最基本的一点就是:不敢忘本。不论身为何职,不可狂妄自大;不论身在何处,不可言行不一;不论发生什么变化,做人本色不变。心中高悬“自律”这把剑,必当俯仰无愧。

③因为“不敢”才不会为所欲为,才能保护我们内心的良知。学会了害怕,才会不害怕;如果一个人从来不知害怕,那么他的一生十分可怕。内心有所敬畏者,才会懂得尊重、把握分寸、守住底线。因为“不敢”,我们做事才不会激进,而是一步一步、稳稳当当地去完成。我们会因为勇敢,不去计较一件事带给我们的后果,而当灾难来临时,才后悔当时自己的过于勇敢。而不敢,则让我们小心翼翼地思考一切,步步为营。

④所谓“不敢”,与怯弱是不同的,它不是畏首畏尾,不是胆小怕事,而是深谋远虑,审时度势。它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这种“不敢”,有时是一种远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与蔺相如争功,要当面羞辱他的时候,蔺相如一见到廉颇的影子就躲开,在路上见到廉颇的车队,立刻就从小巷子里绕走。以致随从都觉得他害怕廉颇,觉得丢人,向他辞职。而蔺相如却说,我怎么会害怕廉将军呢?那是因为强秦在侧,虎视眈眈,一旦将相失和,则给人可趁之机。“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蔺相如这番肺腑之言,不仅感动了廉颇,更是启迪后人:心中要有大局、有全局,而且自觉维护大局、全局。

⑤和“不敢”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一些人的“敢”,不该办的事敢办,不该拿的钱敢拿,台上讲廉政台下搞腐败,置党纪国法于不顾,结果落得身败名裂。退而求其次,还有那些不知敬畏的人是从不在人格上反省自己的。如果说“知耻近乎勇”,那么,这种人因为不知耻便显出一种卑怯的放肆。只要不受惩罚,他敢于践踏任何美好的东西,包括爱情、友谊、荣誉,而且内心没有丝毫不安。这样的人,尽管再多的艳遇,也理解不透爱情的真谛;尽管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 ▲ , ▲ 。那些不相信神圣、胆大妄为的人,必将被残酷的现实所抛弃。

⑥因为勇敢,我们的人生富有激情;因为勇于不敢,我们的人生更加平安坚强!

(此文于6 月发表在《杂文月刊》第六期, 有删改)

15.概述选文的中心论点。(2分)

16.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4分)

17.在第⑤段的划线句子后面,再仿写两句话。(4分)

这样的人,尽管再多的艳遇,也理解不透爱情的真谛;尽管结交再多的哥们,也体味不了友谊的纯正; ▲ , ▲ 。

(五)阅读莫言的《我的母亲》,完成18-21题。(20分)

①我是母亲最小的孩子。

②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是提着家里的一把 热水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我吓得要命,钻进草垛,一天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我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我从草垛里钻出来,以为会受到打骂,但母亲没有打我也没有骂我,只是抚摸着我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③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拣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拣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煽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拣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使我终生难忘。

④我记忆中深刻的一件事是一个中秋节的中午,我们家包了一顿饺子,每人只有一碗。正当我们吃饺子时,一个乞讨的老人来到了家门口。我端起半碗红薯干打发他,他却愤愤不平地说:“我是一个老人,你们吃饺子,却让我吃红薯干。你们的心是怎么长的?”我气急败坏地说:“我们一年也吃不了几次饺子,一人一小碗,连半饱都吃不上!给你红薯干就不错了,你要就要,不要就滚。”母亲训斥了我,然后端起她那半碗饺子,倒进了老人碗里。

⑤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⑥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 ,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困境。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有一次,我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便坐在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着我,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⑦我生来相貌丑陋,村子里很多人当面嘲笑我,学校里有几个性格霸蛮的同学甚至为此打我。我回家痛哭,母亲对我说:“儿子,你不丑,你不缺鼻子不缺眼,四肢健全,丑在哪里?只要你心地善良,多做好事,即便是丑也能变美。”

⑧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我们家生活困难,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只要我对她提出买书买文具的要求,她总会满足我。她是个勤劳的人,讨厌懒惰的孩子,但只要是我因为看书耽误了干活,她从来没批评过我。

⑨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但是,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分配活儿,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⑩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添油加醋,还会投母亲所好,编一些情节。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母亲,连姐姐、婶婶、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会说:“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民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 对自己的讽刺。

(选自莫言《讲故事的人》,有删节)

18.阅读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下面的事件。(6分)

我记忆中最早的一件事 (1)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 (2)

我记忆中深刻的一件事 (3)

我最后悔的一件事 母亲和我卖白菜,母亲责怪我多算了一位老人一毛钱。

19. 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赏析第3段画线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3分)

(2)说说第6段中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3分)

20.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母亲不识字,但对识字的人十分敬重。她很勤劳,不喜欢懒惰的孩子,但是她不认为我因为读书而耽误干活是懒惰的表现。

B.我最后悔的一件事,是因为我给人家向人家多算了一毛钱,让母亲觉得很丢人,是因为母亲觉得自己的儿子数学学得很差。

C.因为我喜欢听人说书,母亲害怕我会成为一个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所以比较担忧,她希望我能做一个安稳大方的孩子。

D.我取名“莫言”,就是希望能记住父母亲的谆谆教诲,时刻告诫自己少说话,要说真话实话。

21.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6分)

【链接材料】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 》

阅读文章第6段,请简要分析文中的母亲和链接材料中的“他”的境遇的相同之处,以及两人面对相似的境遇不同的人生态度。

三、作文(60分)

22.请以“不敢打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分)

2016-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九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4分)晦 聒 袤 邃

2.(2分)B(A“空间实验室”里面的逗号放到引号之外 ;C书名号改为引号;D“唯有内心强大的民族”前面改为分号)

3.(2分)C(成分残缺,在“生态名城”加上“建设”)

4.(8分)①绳不挠曲;②焚膏油以继晷;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其实地上本没有路;⑤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3分)(1)英国;医生;因为他会表演刀棒技艺,所以他被带进王宫为王后和贵夫人们演出。

(2)(3分 )CE(A.“黄河丢了生辰纲”“黄泥冈丢失花石纲”这两个故事情节先后顺序颠倒;B.第一名是蓝丝线,第二名是红丝线,第三名是绿丝线。;D第一个师傅是菩提师祖)(3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多于两项得0分。)

6.【探究鉴赏】(2分)诗句:“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所含物候现象 :暮春时节,花儿从枝头凋落,等到第二年春天来临时,又会重新开满枝头,花开花谢,周而复始的自然物候现象。

诗句:“水阔山长雁字迟”,所含物候现象 :大雁等候鸟会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只需选写一句并探究其物候现象。)

【理性思考】(4分)小明同学,碎片化阅读有利也有弊,经典阅读不能抛弃。碎片化阅读有利于人们方便快捷地获取大量信息,开阔视野,但是不良信息的诱惑太多,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而经典阅读则能陶冶情操,提升素养 ,净化心灵,所以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经典,提升自我。你觉得是不是应该多花些时间在经典阅读上面呢?

【对联游戏】(2分)下联○3;理由: “风定花犹落”与“鸟鸣山更幽”词性相对,“风定”对“鸟鸣”,“花犹落”对“山更幽”,上下联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7.(1分) (1)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

(2)(3分)“卧”即“躺”的意思,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诗人看完了道家经典《黄庭》,就躺下来欣赏山中美景的情景,抒写了诗人生活的闲适与惬意之情,表明诗人不问世事、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3)(2分)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饱含讥讽和悲愤,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不重用人才,致使自己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虽极写隐居之闲适,实际上是要表达抑郁、愤懑、不平之气。

8.(1)(4分)①多次,屡次 ②等到 ③祸患,祸害 ④全,都

(2)C(2分)(A的 ;B这 ;C代词 ;D音节助词 )

9.(2分)民 / 始 知 / 有 生 之 乐

10.(4分)(1)第二天,裴度亲自带领洄曲投降的士卒万人,他手拿着符节慢慢进城。(“明日”、“统”、“持”、“徐”重点翻译)

(2)略。

11.(2分,达到两点即可)(1 )裴度恪尽职守,忠于朝廷。在讨伐蔡州一再失利、群臣要求罢兵的情况下,他力排众议,以平贼为己任,亲自出征。(2)裴度治民有方,以民为本,抚慰安定百姓。他下令盗贼和犯死罪的人可以依法抵罪,其余一律免除惩罚,使人民备受感动。

参考译文:裴度,字中立,河东闻喜人。官军讨伐蔡州,让裴度巡视行营诸军,回京后,上奏攻取的策略,符合皇帝(宪宗)的想法。当时正值各道用兵,纷争不解,朝廷内外恐慌,人们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于是讨伐蔡州多次失利,群臣争着请求罢兵,裴度上奏说:“病在腹心,不及时除去,将成为大的祸患。”进奏说:“主上担忧就是臣下的耻辱,在道义上臣已下必死之心,叛贼不投降,臣回朝无期。”皇帝为他 流下眼泪。等到出行时,皇帝亲临通化门送行,赐给他通天御带,派神策军三百名骑兵做他的侍卫。裴度屯兵郾城,慰劳诸军,宣布朝廷的厚恩,将士都奋勇。

当时各道的兵马全都由宦官做监军,处置进退,裴度上奏撤销,使将领能专制兵马,号令统一,士气倍增。不久,李愬黑夜进入悬瓠城,擒获了吴济元上报。裴度派马摠先进入蔡州,第二天,裴度亲自带领洄曲投降的士卒数万人,他手拿着符节慢慢进城。抚慰安定蔡州人,下令只有盗贼、杀人犯才依法抵罪,其余一律免除,来往不限昼夜,百姓才知道人生的乐趣。

12.(2分)(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船舶要翻越三峡大坝比作为“坐电梯”,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2)文题高度概括交待了文章的说明内容,说明船舶坐电梯开创世界多项之最,令全球刮目相看。

13.(4分)(1) “目前”表示限制,从时间上加以限制,说明三峡升船机是到迄今为止,世界上技术难度和规模最大的升船机,说明随着科技的发展还会生产出比现在的难度和规模更大的升船机,如果去掉就显得过于绝对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2)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具体准确有力地说明了三峡升船机承船厢的提升重量和高度,均为世界之最。

14.(4分)首先船舶驶入承船厢,关闭承船厢上游闸门,承船厢通过降低装置下降,直到承船厢内水位与下游水库水位齐平,然后打开承船厢下游阀门,船舶驶出下游航道。

15.(2分)勇于“不敢”是一种人生态度,“不敢”是一种勇气,是一种富有智慧的勇气。

16.(4分)首先分析“不敢”与“怯弱”的不同。接着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蔺相如“不敢”与廉颇相争,先国家之急后私仇的事例。最后得出结论:要勇于不敢,心中要有大局,要自觉维护大局

17.(4分)尽管获取再多的名誉,也领悟不出光荣的内涵。

18. (6分)(1)母亲没有因为我打碎热水壶而打骂我。

(2)母亲和我去集体田里捡麦穗,母亲被看守人扇耳光。

(3)母亲把 自己的半碗饺子倒给乞讨的老人。

19.(6分)(1)(3分)通过动作、神态描写,将看守人的冷漠与母亲绝望的惨状形成对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位趾高气昂、飞扬跋扈的看守人的形象,突出表现了我痛苦的感受。

(2)(3分)我是不会去寻死的,我会对这个家庭负责,会对你们负责,我一定会很勇敢地活下去。

20. (2分)B(母亲觉得丢人,是因为儿子多算了别人一毛钱,这是占人家便宜的表现,这是欺骗了那个买菜的老人,所以让她觉得很丢人)

21.(6分)两人境遇的相同之处:两个人都经历着饥荒、贫穷等苦难的折磨。(2分)

两人面对相似的境遇人生态度截然不同:母亲善良、坚强、乐观,面对各种痛苦折磨,母亲依然疼爱自己的孩子,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活得有尊严。(2分)

第一学 期期中测试题Unit 篇7

近年来,随着在校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参加期中考试的考生数量不断刷新历史性记录;而考场教室、监考人员等并未同步增长,这对考务安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根据近三年第一学期我校期中考试基础数据的对比,分析我校期中考务安排的基本特征,并对我校期中考试考务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一、近三年期中考试概况

(一)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于2008年11月3日(周一)和4日(周二)进行。每天四场,两天共考八场,安排考试32门,考场398间次、监考811人次。考生16390人次、涉及7973人,占学生数的53.98%。考5门的45人、考4门的206人、3门的2222人、2门的3175人、1门的2325人。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以往课程不及格重修的考生1868人次、涉及1476人,占考生数的18.51%,重修生考试涉及课程27种;考5门重修课的2人、考4门重修课的4人、考3门重修课的41人、考2门重修课的290人、考1门重修课的1139人。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398间次考场中,有247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1]。

(二)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于2009年11月9日(周一)和10日(周二)进行。每天四场,两天共考八场,安排考试32门,考场380间次、监考800人次。考生16630人次、涉及8211人,占学生数的53.36%。考8门的1人、考6门的3人、考5门的45人、考4门的221人、3门的2179人、2门的3196人、1门的2566人。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以往课程不及格本学期重修的考生1846人次、涉及1440人,占考生人数的17.54%,重修生考试涉及课程28种。考6门重修课的1人、考5门重修课的3人、考4门重修课的7人、考3门重修课的46人、考2门重修课的276人、考1门重修课的1107人。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380间次考场中,有239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2]。

(三)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于2010年11月8日(周一)和9日(周二)进行。每天四场,两天共考八场,安排考试38门,考场395间次、监考841人次。考生17548人次、涉及8372人,占学生数的53.26%。考8门的1人、考7门的7人、考6门的8人、考5门的54人、考4门的282人、3门的2457人、2门的3290人、1门的2273人。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以往课程不及格本学期重修的,总共1939人次、涉及1440人,占考生人数的17.20%,重修生考试涉及课程33种。考6门重修课的2人、考5门重修课的5人、考4门重修课的25人、考3门重修课的51人、考2门重修课的292人、考1门重修课的1065人。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395间次考场中,有261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

二、近三年期中考试基础数据变化的趋势

(一)数量增加的基础数据。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很多基础数据的数量在增加,按增幅加快和增幅减缓,可分为两类。

1. 增幅加快的数据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基础数据的数量增加,且增幅加快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1)考生人次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6390人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6630人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7548人次。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比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次增加了1.46%,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比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增加5.52%;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比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次累计增加了7.07%。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次在不但增加,而且增幅在加大。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新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

(2)考4门及4门以上考生占全部考生之比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5门的45人、考4门的206人、考3门的2222人、考2门的3175人、考1门的2325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8门的1人、考6门的3人、考5门的45人、考4门的221人、考3门的2179人、考2门的3196人、考1门的2566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8门的1人、考7门的7人、考6门的8人、考5门的54人、考4门的282人、考3门的2457人、考2门的3290人、考1门的2273人。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4门及4门以上的考生,虽总体只占3.56%,比例很低,但已从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的占考生数3.15%上升到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4.20%。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4门及4门以上的考生数占全部考生数之比在不断增加,且增速还在加快。

按《培养计划》,每学期的期中考试,考生最多只考3门(96.44%的考生最多只考3门);之所以出现考4门及4门以上,全都由于重修所致,“4门及4门以上的考生数占全部考生数之比在不断增加,且增速还在加快”表明重修考生在增加,且增幅在加大。

(3)平均每个重修考生考重修课的门次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5门重修课的2人、考4门重修课的4人、考3门重修课的41人、考2门重修课的290人、考1门重修课的1139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6门重修课的1人、考5门重修课的3人、考4门重修课的7人、考3门重修课的46人、考2门重修课的276人、考1门重修课的1107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6门重修课的2人、考5门重修课的5人、考4门重修课的25人、考3门重修课的51人、考2门重修课的292人、考1门重修课的1065人。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平均每个重修考生考的重修课门次在增加,且增幅在加大。即平均每个重修生,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的重修课不止1门,重修课越积越多、一人重修多门的现象在加剧,且增幅还在加大。

(4)考3门及3门以上重修课的考生占全部重修考生之比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3门及3门以上重修课的考生,虽总体只占4.29%,比例很低;但已从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的占重修考生数3.18%上升到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5.76%。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3门及3门以上重修课的考生数占全部重修考生数之比在不断增加,且增速还在加快。即少数重修生重修的课越积越多,一人重修3门及3门以上,且这部分重修生所占比例还在增加。

(5)停课班级腾出的教室用作考场的数量占考场总数之比。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398间次考场中,有247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的380间次考场中,有239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的395间次考场中,有261间次是利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所用考场中,一、二年级本科和一年级专科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教室的比例不断增加,且增幅愈加明显。主要原因是由于近年来新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新生班级不断增加。“停课考试班级腾出教室的比例增加”也就意味着直接能用作考场的空教室越来越少,期中考试的考场不得不大量套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的教室,根源在于教室资源紧张。

2. 增幅减缓的数据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中,基础数据的数量虽然增加,但也有指标增幅减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考生人数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7973人;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8211人;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8372人。

按人数统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比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数增加了2.99%,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比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数增加了1.96%,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比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数累计增加5.00%。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人数虽在增加,但增幅在逐步减缓。主要原因同样是近年来新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人次和人数都在增长,之所以人次增幅加大,而人数虽增但增幅减缓主要是由于:不同专业期中考试考的门次不同,一般工科专业期中都考3门,而管理类只考2门。近年来,虽然考生人数总体增幅在逐步减缓,但随着“质量工程”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相继实施,我校工科新专业、工科专业招生数在增加,由于工科考生每次要多考1门,也就促成了期中考试考生人次增幅加大的现象。

(2)平均每间考场容纳的考生人数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6390人次、考场共398间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6630人次、考场共380间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17548人次、考场共395间次。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平均每间考场容纳的考生人数增加”主要得益于我们优化了教学楼16间教室的座位排列方式,在不增加教室座位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室内走道宽度,扩大考生容量:每间考场每场就能多容纳9名考生。

上述数据表明:尽管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平均每间考场容纳的考生人数在增加,但由于考场总数有限,期中考试期间三、四年级本科和二、三年级专科还在照常上课,部分大教室还要上课,能用作考场的大教室已十分有限。如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能用作考场的大教室将更为紧张。

(3)平均每位监考教师负责监考的考生数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监考811人次、考生16390人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监考800人次、考生16630人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监考841人次、考生17548人次。

上述数据表明: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平均每位监考教师负责监考的考生数量不断增加,但增幅正在放缓。

每位监考教师平均监考的考生数量不断增加主要是由于在近三年排考时,采用了《运筹学》中“规划求解”方法,优化配置考场,合理降低监考人数。增幅放缓主要因为考场总数有限,期中考试期间部分大教室还要上课,能用作考场的大教室十分紧张;如在校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用作考场的大教室将更为紧张,期中考试平均每位监考教师负责监考的考生数量可能不增反减,也就意味着将要安排更多的监考。

(二)数量减少的基础数据。

1. 重修考生人数占全部考生数之比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重修考生占考生数的18.51%;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重修考生占考生人数的17.54%;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的重修考生占考生人数的17.20%。

2. 重修考生人次占全部考生人次之比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考的重修课共1868人次;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考的重修课共1846人次;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生考的重修课共1939人次。

上述数据表明:无论按人次,还是按人数统计,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重修考生占全部考生之比在逐渐下降。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新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

三、期中考试基础数据变化呈现的特征

(一)每位考生期中考试的门次正在增加。

“考生人次”增幅加快,而“考生人数”增幅减缓,以及“考4门及4门以上考生占全部考生之比”增幅加快、“考3门及3门以上重修课的考生占全部重修考生之比”增幅加快,这些指标都表明了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呈现出每位考生要考的课的门次正在增加的趋势。

形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 工科专业新生增幅较大

不同专业期中考试考的门次不同,一般工科专业期中都考3门,而管理类只考2门。近年来,随着“质量工程”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相继实施,我校工科新专业、工科专业招生数增幅都较大;由于工科考生每次要多考1门,也就增加了每位考生平均要考的课的门次数。

2. 重修生同时有多门课需重修

平均每个重修考生要考的重修课门次在增加。平均每个重修考生一学期重修不止1门,重修课越积越多、一人要同时重修多门、屡修不过的现象也增加了每位考生平均要考的课的门次数。

(二)新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考生人次”和“考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停课班级腾出的教室用作考场的数量占考场总数之比”增幅加大,这些现象都表明近三年新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

新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一方面为期中考试安排能腾出更多的教室,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有更多的考生要参加期中考试。而且,新生招生规模进一步扩大,也就意味着如果教室总数不增,2—3年后期中考试时,高年级正常上课要占更多的教室,能用作考场的教室将更为紧张。

(三)教室不足将制约期中考试的正常进行。

“考试所用考场中,一、二年级本科和一年级专科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教室的比例不断增加”,也就意味着直接能用作考场的空教室越来越少,期中考试的考场不得不大量套用停课考试班级所空出教室。

“平均每间考场容纳的考生人数”、“平均每位监考教师负责监考的考生数”虽有增加,但增幅减缓,这些现象表明教室数量,尤其是能坐较多考生的大教室的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期中考试安排的资源瓶颈。

尽管目前在安排考场时,我们已采用《运筹学》中规划求解的方法,尽量优化考场配置、合理降低监考人数,但如考场,特别是大教室的数量不是伴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同比增加,今后在安排《高等数学㈠》、《大学英语综合㈠》等人数众多的考试时,将有越来越多的考生不得不被排在小教室中;同样的考生数量,监考数将急剧增加,监考的矛盾将愈加突出;教室资源的制约将集中在监考问题上,可能诱发矛盾。

四、相关建议

(一)进一步明确监考职责,动员各方力量共同参与。

考试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环节,监考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职责。

以往个别教职员工错误地认为“考试是考的这门课的教师的事,和其他系(教研室)、其他老师都无关”,“只有班主任(导师)才要监考,其他老师都不该监考”。各学院(中心/部)必须纠正这些错误观念,正确对待监考工作。监考绝非院办一个部门的事,要动员全院上下共同参与。

(二)积极拓展考场资源。

按现有期中考试的安排方式,根据近年来新生招生规模的增幅,预计三年后,《高等数学㈠》、《大学英语综合(一)》等考生众多的课,在安排期中考试时,可能有部分考生不得不被排在小教室内考,这也就意味着,监考数量将急剧增加,使得教室资源不足的矛盾集中在监考问题上爆发。

为防止矛盾激化,提出以下建议。

1. 必须增加教室数量,为考场安排拓展新的空间。

2. 通过调整现有教学楼教室内座位分布的方式,提升教室容纳考生的数量。

3. 在考场紧张时,适当考虑动用大型报告厅安排部分考试。

(三)多管齐下,共同督促重修生提高学习效率。

近三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考4门及4门以上考生占全部考生之比”、“考3门及3门以上重修课的考生占全部重修考生之比”增幅加快,“平均每个重修考生考的重修课门次在增加,且增幅在加大”,以及“重修考生占全部考生之比在逐渐下降”都表明:重修课更集中到了少部分学生身上。结合近年来重修课教学检查发现的问题,发现部分学生同时多门课不及格,且屡次重修均因逃课最终始终未过。

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学生和学院必须多管齐下,共同督促重修生提高学习效率。

1. 授课教师要严格考勤、要敢于、并善于管好纪律,同时要积极与重修生所在学院联系,共同督促。

2. 开课学院要经常汇总重修课教师反映的情况,及时与学生所在学院联系,共同商讨对策。

3. 学生所在的学院和班主任要及时联系授课教师,要关心学习困难的学生,经常提醒、激励。

4. 重修学生本身更应端正态度、改进方法,积极补缺补差,缩小差距、增强效果。

(四)挖足潜力,继续坚持各项提高现有资源利用效率的优化举措。

在考场资源紧张的客观条件尚未明显改变前,继续坚持将一、二年级本科和一年级专科停课班级所空出教室用作考场;继续坚持用《运筹学》中规划求解的方法进行优化,合理降低监考人数;继续坚持优化教学楼部分教室的座位排列方式,在不增加教室座位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室内走道宽度,扩大每间考场每场容纳考生的数量:通过一系列举措,向管理求效益,极尽所能,发挥现有资源的最大效能。

期中考试作为检验与反馈阶段性教学成效的一项重要举措,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受制于教室资源、监考教师数量的客观限制,加之近年来考生数量持续攀升,时至今日仍能坚持的高校已所剩无几。我们要动员各方力量,提升管理水平,积极拓展资源,努力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反馈渠道,使期中考试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情况通报[Z].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简报, 2008, (11) :1.

[2]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务处.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情况通报[Z].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简报, 2009, (11) :1.

第一学 期期中测试题Unit 篇8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材料一:俗话说:“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大自然有冷和热,于是就有了春夏秋冬,花开花谢。

材料二: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问世后,他开始备受瞩目。在被问到出名前后的最大感受时,他写下了“冷”与“热”这两个字。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 选准角度,明确立意。(2)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意图】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蕴含着一个关系型话题——“冷与热”,需要同学们对人生中的“冷”“热”现象进行思考,从中体会出一定的人生哲理,意在考查综合提炼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

【写作立意】

材料一是谈大自然的“冷”与“热”,材料二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谈冷热来喻示人生历程中的“冷”与“热”。两则材料从大自然过渡到人生,存在着一定的类比关系。在确定立意时,应该把思考重点放到社会人生的层面,要善于剖析“冷”和“热”的辩证关系。

无论自然还是人生,都有“冷”的阶段,也有“热”的阶段,这是第一重关系,即并列关系。“冷”和“热”总是在动态变化中的,“冷”的阶段和“热”的阶段相伴相继,这是第二重关系,即承接关系。有时候,“热”是“冷”的必然结果,“冷”又是“热”的准备和积淀,这是第三重关系,即条件关系或因果关系。

在“冷”和“热”之间填上相应的关联词语,可以把冷热的问题剖析得更加透彻。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去考虑“冷”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热”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立意就会有深度。比如“虽然坐冷板凳,听冷言冷语,受冷遇,但要有一颗火热的心执着于理想与目标”“冷为热积蓄力量,热是冷突破的结果,人生亦有如此不同样态”“一个人要懂得冷眼看世界、热心干事业”等。

【评分标准】

能准确把握“冷”和“热”的辩证关系,并能准确解读“冷”“热”的含义,提出面对“冷”“热”的态度,可得51分以上。

能抓住“冷”“热”两方面,且主要抓住“冷”“热”的并列关系,结合现实谈问题,可得44—51分。

把“冷”“热”看作对立关系,只强调两者之一的,得36—43分。

上一篇:浅谈金鱼之美下一篇:七下语文同步训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