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审计建议书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信息化审计建议书

信息化审计建议书 篇1

会计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解决,同时解决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审计诚信问题也有赖于此。

委派制度在信息化环境下的企业会计审计中能够突破传统的依附相关单位负责人的模式,并对虚假信息进行有效预防,进而使准确的会计信息能够被企业内部管理者获得,最终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对称目的的实现。此外,应当对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不断进行完善,对相应会计审计法规制度建立健全,实现企业会计审计工作水平和工作人员的不断提升,进而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增强[4].

3.2 对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解决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对相应的会计制度进行完善。实践当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实现对会计制度的完善。首先从当前信息化环境背景出发,对完善的信用档案进行建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化信用管理体系,通过有效地奖惩措施促进企业会计审计中的诚信意识、企业会计审计中整体道德水平、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企业发展竞争能力的提升。其次,对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行建立健全,相对应的对公司管理机构进行完善,并以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对科学的企业内部会计准则进行制定。

并保证企业相关规章制度在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的有效贯彻和落实,同时对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审计会计人员职业素质的提升和道德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开展。同时应当注意对相关工作人员诚信意识的培养,使企业员工保持积极端正的心态参与到企业工作中[5].

3.3 提升会计审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不断深入,会计审计信息化在我国企业中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但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企业会计审计信息化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同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比较我国相关研究开发和实际应用还存在一定差距。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企业会计审计人员素质较低是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会计审计人员素质的提升。在信息化环境中,企业管理者应当科学的检查、审查会计相应的电子数据,升级完善企业会计审计软件,定期培训会计审计中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相应专业知识的提升,进而强化他们的财务软件操作能力。

3.4 对会计监督管理体系进行建立健全

当前很多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会计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因此实际中难以有效执行会计监督制度。所以应当以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对完善的会计审计监督体系进行建立,对企业会计审计执行力度进行强化,最大限度的实现企业会计审计信息质量的提升,并实现企业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有效解决。应当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对企业内部的会计审计工作人员进行考核,考核重点是相关工作人员执行相应会计审计制度的情况[6].

3.5 建立企业会计审计的诚信环境

现阶段企业运营过程中造成会计审计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是利益驱动,所以企业管理者应当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企业的经济环境进行优化和完善。同时企业应当定期开展针对会计审计人员的诚信教育,提升相关人员的职业素养。此外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对相应的奖惩制度进行建立健全,对工作业绩突出的会计审计人员进行奖励,进而为其他工作人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通过优秀典型的引导作用和奖惩制度的激励,让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始终保有端正的工作态度。

3.6 创造安全的信息处理环境

企业工作人员对内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建立健全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系统信息安全。具体操作中可以对相关工作人员身份以及相应的缺陷确认进行设置或者加密处理一些重要的会计数据,通过防火墙等措施的应用,促进财务信息系统安全性的提升,从客观上推动企业会计审计诚信的实现。

4 结语

通过以上内容可知会计审计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对于企业会计审计存在诚信问题这一现状,相关企业管理人员必须采取科学手段加以解决,保证企业财务工作的规范科学开展。本文分析了当前企业会计审计工作存在诚信问题的原因,并据此对相应的解决策略进行了探讨。但本文还存在一定局限,希望相关人员能够加强重视,促进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工作的规范开展。

参考文献:

[1] 胡薇 . 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价值的研究 [J]. 商场现代化 ,(01):203.

[2] 林玉梅 . 关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问题的思考 [J]. 商场现代化 ,2015(07):241.

[3] 胡茵 . 简析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及建议 [J]. 中外企业家 ,2015(08):99-100.

[4] 方燕 . 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的诚信问题之我见 [J]. 商场现代化 ,(09):174-175.

[5] 李茂荣 . 基于信息环境下会计审计诚信价值的研究 [J]. 时代金融 ,(09):305,321.

信息化审计建议书 篇2

当前阶段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建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没有深层次的挖掘提炼。

没有对审计中发现的财政财务收支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剖析其产生的真实原因和源头, 仅停留在肤浅的认知上, 分析问题不全面不透彻, 如在审计某乡镇决算时发现该单位向一些与财政无预算拨款关系的单位违规拨款, , 而且全部采用现金拨款或转账给个人, 多则几万, 少则几千元。这些接受拨款单位一般为县里垂直管理部门, 如国税所、地税所、法庭等, 当时审计人员只是认为只是超预算范围拨款, 简单的就建议乡镇财政杜绝超预算范围拨款。后经深入了解才知这些垂直基层单位本身无独立财务, 经费收支全部由上级部门统一核算和管理。其深层问题是:多数拨款变成垂直单位的“小金库”.有的利用这部分拨款弥补经费不足, 有的则乱发奖金、吃喝招待等, 针对这种比较严重的深层次挖掘后问题, 提出的审计建议就不是简单的超预算范围拨款了, 而是针对其严重违反财政、财务管理制度, 脱离正常财政财务监督的诱发腐败和行业不正之风予以严肃处理, 建议给予相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 绝不姑息迁就。

2、基层审计人员受综合素质和客观环境的限制导致站位不高。

仅看表面现象, 对问题的实质不清楚, 缺乏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致使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好的审计建议也就无从谈起。部分审计人员对提审计建议存在怵头情绪, 面对能写出建议的大量的审计材料总是提不出合理的审计建议, 往往面对审计建议无话可说。这反映出基层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全面, 平时没养成良好的习惯, 导致不善于提审计建议, 不能发挥审计应有的谋士作用。

3、基层审计建议没有实用性和针对性, 很多审计建议过于笼统。

这样的建议使得被审计单位或主管部门对审计建议无所适从。这样的建议已是当前存在的普遍问题, 很多人人看了审计建议后感觉似曾相识, 在哪个审计报告中好像都能用, 比如:要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 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加强财务人员学习与后续培训, 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等等, 类似的建议无针对性, 更无法落实, 这种现象反映出有些审计人员不认真深入分析审计中遇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审计建议好坏与否的标志是看其能否被落实并产生良好的预期效果。针对性的建议话语很少, 空话虚话较多, 没有针对被审计单位实际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建议, 只是照抄照搬别人的建议言论使人费解, 而且很多没有事实根据, 多是从别处生搬硬套来的, 使问题与所提建议行两层皮, 这样的建议是不但起不到审计建议应有的作用, 还会破坏审计建议在领导心目中的审计形象, 甚至还会造成误导, 给被审计单位造成损失。

针对以上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基层审计怎样写好的审计建议, 笔者认为无外乎以下几点:

1、关键是找准问题所在。

审计建议是用来解决问题的, 找不准问题的要害和关键也就无从谈起审计建议, 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再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分类归集后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坐在, 问题分析透了, 自然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有了, 审计建议很自然的就提出来了, 剖析要从不同类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及产生问题的根源背景去深入分析。比如我们再审计财政局政府采购管理办公室时针对其“管采不分离”实际采购体制, 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弊端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同时依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法规规定, 参照兄弟县市先进管理经验, 审计建议帮助县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 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管采分离”运行机制。保障各部门各单位的正常工作需要的同时, 确保政府采购的透明、合理、合法, 避免政府采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建议得到县政府和相关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肯定, 县政府按审计建议指定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红头文件下发各部门执行。

2、站在被审计单位的角度, 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

审计人员在对哪些单位部门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时, 都要学会换位思考问题, 在被审计单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的前提下, 站在责任主体-被审计单位的角度上思考分析问题, 这样才提出有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来.比如在向当地县政府领导提出宏观管理的审计建议时审计人员则要站在县长的高度上, 以全县利益的站位去考虑问题, 而对一些小预算单位部门提审计建议时则站在部门自身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找准审计建议切入点, 提升审计建议的高度, 使审计建议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才能得到领导及有关单位部门的肯定, 发挥审计建议应有的效果, 发挥审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最终目的。

3、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以适应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需要。国家审计人员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熟悉国家与地方有关经济政策, 不断学习财政金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 对当地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热点经济问题, 善于思考观察并培养解决问题的习惯, 增强审计人员的创新意识, 善于将审计中发现的各种类型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加以分析后寻找解决的办法.要想提出高质量的审计意见与建议, 审计人员一定要长期坚持学习不放松, 不断积累各方面相关知识, 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真正成为新时代一专多能的审计全才。

4、重视提审计建议的重要性。

审计人员大都意识到审计处理问题重要, 往往忽略在处理问题的同时, 提出建议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重要, 所以提审计合理的建议是审计机关每一位审计人员的职责, 对与工作在第一线的审计人员更为重要, 针对其对被审计单位情况比较了解, 掌握着切实的第一手资料, 是审计建议的首提者,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层审计人员应当自觉增强这种题审计建议的责任意识, 基层审计机关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大力宣传鼓励审计人员多提好的合理审计建议。

参考文献

信息化审计建议书 篇3

一、建立审计信息化工作长效机制

(一)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保障各项工作正常有效开展的基础,制度建设是一个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创新需要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通过制度形式加以规范和成果保留,二者相辅相成,形成长效的创新工作机制。

(二)提高自觉运用审计系统的意识。原审计长李金华提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强调了在审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改变传统观念、与时俱进的重要性。审计人员应当提高认识,自觉运用多元化的审计工作平台开展非现场审计检测和现场审计作业,提高工作效率。但是,这一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由于审计系统的运用改变了以往的审计作业模式,审计人员在初期会有短暂的不适应和工作量的增加,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因此需要加强引导,强化考核,强制通过系统开展审计作业,逐渐使审计系统成为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

(三)注重数据分析,非现场与现场有机结合。非现场审计与现场审计各有优缺点,二者不是相互替代关系,而是需要互相补充,有机结合,构成一个完整而且有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在审计计划阶段,将非现场工作结果纳入风险评估范围,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在现场审计阶段,可以充分利用非现场数据分析的结果,带着问题去,实现精确打击,发挥最大的审计效果;在现场审计完成审计任务后,也应当将问题及时反馈,进一步修正提高非现场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总之,要有意识的将现场与非现场相结合,找准结合点,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二、加强综合素质人才团队建设

(一)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大数据时代,智能算法与模型可以快速分析出疑似问题的数据集合,但审计人员的业务敏感性在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核实分析结果方面仍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新产品、新业务,银行内部审计人员更需要加强学习和交流,培养提高洞察风险的能力,为审计提供充足的思路和视野。

(二)培养审计人员数据分析能力。大数据时代的审计模式,避免了依赖被审计单位提供数据,使内部审计具有了主动性和灵活性。但业务系统的基础数据与表达的业务之间并不是一看就懂,往往隔着一道鸿沟一一业务系统对数据进行的复杂加工。而审计获取的往往是直接的底层数据,需要审计人员自己建立数据与业务之间的逻辑表达关系。因此要加强培养审计人员认识数据的各种结构特征,鉴别数据本身的实质内涵。同时要培养审计人员熟悉和利用计算机技术或相应的综合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有效加工、分析和预测,提升审計部门的整体业务水平。

(三)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由于数据与业务之间有表达鸿沟的存在,银行在培养既懂数据又懂业务的综合性人才方面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现阶段重点要培养和造就“两师”队伍,即具备信息技术创新应用能力的“数据分析师”和提供业务风险分析思路的“专业分析师”。两者互相配合,才能构建起基于数据分析的审计工作模式。

三、完善系统平台功能

(一)完善系统功能。大数据首当其冲的特点是数据量大、类型繁多,需要不断创新、优化数据分析技术和审计模型思路,引入灵活和适应大数据特点的分析手段和工具,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深入分析。同时要尽可能提高数据的业务表达程度,缩小审计人员理解数据逻辑关系的难度,使审计人员着力于分析并发现业务风险。

(二)扩大数据覆盖范围。随着审计覆盖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审计所需要数据也会处在不断的扩展变化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新业务新产品往往依赖新系统,审计应当及时跟进,将新系统数据纳入分析范围;二是新产品在原有的业务系统基础上增加了参数或调整业务流程,审计应当将参数及时补充到数据分析范围,防止由于参数的变化导致审计分析业务数据时逻辑不清晰甚或丢失新产品交易;三是根据以往审计经验或其他审计专项中发现的风险点,创新模型设计思路,往往会用到未纳入审计范围的数据,因此需要不断的提出数据需求,扩大审计数据分析覆盖范围,关注新增风险。

(三)提高数据质量。银行内部审计获取的数据质量高低直接决定了审计工作开展的成效。当前环境下,银行业务系统的数据还难言高质量,数据标准不统一,各系统数据不一致现象还比比皆是。银行应当重视数据质量管理,积极落实监管部门关于数据质量标准的要求,推进金融统计标准化建设,增强金融统计信息的系统性与协调性,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信息共享效率。

(四)保护数据安全。数据是银行的宝贵资产。银行内部审计在非现场审计与各审计项目中均可以接触到银行方方面面的教据,一旦数据丢失或泄露,会给银行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做好数据的安全管理,需要从管理制度、安全教育、技术控制等方面入手。一是健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对计算机设备的使用管理、审计作业系统运行管理及数据信息安全保密管理,落实保密责任;二是加强安全保密教育和培训,筑牢审计人员的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三是加强系统权限管理,防治用户接触与自己工作内容无关的数据,做到权限最小化。四是对重要信息进行远程存放和管理,审计人员可查询。但无法下载到本机,切实防范笔记本电脑和移动存储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五是加强检查,落实整改,确保审计人员严格执行了各项管理规定。

四、加强创新,及时揭示风险

(一)及时关注最新风险。银行业务总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银行的外在经营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因此银行内部审计需要不断拓宽资料来源、丰富信息种类,确保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完整性、全面性,及时调整完善数据分析功能,丰富非现场审计模型,揭示业务风险。

(二)创新使用非结构化数据。适应大数据处理的需要,应当考虑进一步扩展分析范围,实现历史数据的追溯机制,对发现的疑点问题方便延伸审计,同时应考虑将视频、音频、文档、图像等各种非结构化数据引入,有效定位与排查风险,为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能提供充分依据。

(三)探索嵌入式审计方法。目前广泛采用的审计方式是审计系统独立于业务系统,通过接口从业务系统导入数据。这中间的转换必然带来数据的不完整和失真,并丧失了时效性。嵌入式审计技术是审计手段创新的发展方向,即业务系统中包含模块化、嵌入式审计软件包,实现审计与业务系统的集成,使对审计对象实时、动态监测成为现实。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深入发展,金融服务将向虚拟化方向发展,金融机构的整体运作就像一个数据洪流,全面颠覆了金融服务的传统形态。因此以数据为基础,积极稳妥、充分有效、安全可靠的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是现代银行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内部审计部门要主动、快速适应形势变化,充分利用丰富开放的信息资源、探索更先进的技术方法和完善整合度更高的信息平台,对海量数据进行持续深入的分析挖掘,提高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有效防范重大业务风险,实现改善组织运营、增加价值的审计使命。

管理建议书对审计报告的影响 篇4

《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第2号——管理建议书》(以下简称实务公告2)规定:管理建议书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提出的书面建议。从定义来看,管理建议书描述的重大控制缺陷可能会导致会计报表的错报或者漏报,从而影响审计意见的准确性,因此在出具管理建议书时,注册会计师要充分考虑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一方面,可能存在审计意见不准确的风险,如管理建议书提到的已被利用的重大缺陷,是否导致会计报表出现未调整的重大差错、而审计报告未加以披露的风险;另一方面,可能存在审计程序执行不足从而导致审计证据不足的风险,如管理建议书提到的可能会被利用的重大控制缺陷,而未履行充分、完整的审计程序,只是以较小、具有代表性的样本量,或者用其他测试来替代应履行的实质性测试。通过下面的案例1,可进一步证实当发现重大控制缺陷时,注册会计师潜在的风险。

案例1:注册会计师甲在管理建议书中提到,A公司银行存款的对账工作由出纳完成,出纳从银行取回对账单,并编制余额调节表。会计仅对调节表进行了简单复核,未对未达账项进行认真的审核。注册会计师建议A公司派独立的第三人认真完成银行的对账工作。两个月后,A公司拟采纳注册会计师的建议时发现出纳潜逃,在会计对账后才知道,出纳已通过盗盖公章的方式多次私开现金支票,至对账日累计未归还金额高达500万元,其中截至年报审计的期末时点,已造成350万元资金亏空。A公司管理层认为,注册会计师甲明知该公司银行对账制度存在重大缺陷,在审计中,对账单的审核和银行询证等审计程序仍完全依赖出纳完成,没有派人参与函证,对账单的审核也过于草率,从而使得管理层未能及时发现出纳舞弊,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应当承担重大过失责任。其后经律师协调,强调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不同,免除了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但是,该事项影响了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甲的执业信誉,破坏了与相关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

二、建议的合理性方面

审计的鉴证职能使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容易形成不对等的沟通关系,而管理建议书的单纯服务职能会化解这一问题,使得注册会计师与客户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因此,作为服务的手段,管理建议书要使管理层“有兴趣”地读下去,应避免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不分问题的主次、轻重而一味堆砌。过分强调管理中可能存在的细节问题,而不是考虑问题能否引起管理当局足够的重视。实务公告2中提到,管理建议书中反映的内部控制缺陷可按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排列。当存在较多的内部控制缺陷时,常见的书写次序是先按业务项目的重要性归集,再按同一业务项目的控制缺陷的重要性排序。

(二)不切实际,不考虑控制的成本。追加的业务控制都要考虑操作环节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在提出建议时,应当权衡新增成本与失控成本。注册会计师在必要时,可以着重强调失控时将出现的重大舞弊引发的资金或者实物资产的损失额。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当进一步了解,导致一些关键控制点控制缺失的原因,是否由相关人员的品质、专业知识以及与管理层的关系引起。此时,注册会计师应进一步评价相关缺失对整个控制过程的影响,从而提出更具合理性、针对性的控制建议。

三、建议的表述方面

外部审计报告是标准的、模板式的简式报告,审计报告准则中规定了范围段、意见段等样式,也对报告的一些措词进行了规范,而管理建议书除了少部分的标准段外,大部分表述内容均由注册会计师“独立”完成。因此,管理建议书的表述进一步考验了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下面笔者针对从业中常见的、带有某种职业倾向性的表述加以说明。

(一)数字的引用。基于审计的习惯,注册会计师通常会让“数字”说话。数字的引用在评价和分析内部控制的影响时是必要的,且更具说服力。但由于管理建议书主要是对于内控的评价,所以应该以文字描述为主,而数字只是起辅助作用,不应作为描述的主要手段。

(二)过程的表述。在一些管理建议书中,只是强调了一些控制缺失的后果,并没有说明企业目前的控制措施和关键控制点。这种表述不利于管理层了解原先控制的不足之处,从而造成管理建议书过于“理论化”而不可行。这种情况将影响建议整改的有效性,不利于次年审计工作的开展。通过案例2的两种表述方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第二种表述显然更为恰当和合理。

案例2:在对A公司2004年度报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甲发现A公司资金周转产生困难,主要是由于存货周转变慢引起(存货周转天数上年为60天,而本年为180天)。在进一步的审计中了解到,A公司主要材料是钢材等,由于钢材市场价格变动较大,A公司管理层认为,需要增加安全库存量,以降低库存风险。

写法一:贵公司的存货周转天数本年度为180天,是上年度60天的3倍,导致今年的库存占用了较多的资金,使流动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并影响了短期融资能力。

写法二:由于钢材市场价格变化大,贵公司管理层认为,有必要增加安全库存量,以降低库存风险。但贵公司将存货安全库存量提高到上年的3倍的决策并没有考虑流动资金周转情况,由于缺乏系统的风险评估和成本测算管理,贵公司对存货的管理可能会对现有的流动资金周转带来不利影响,并进一步削弱贵公司的短期融资能力。

四、沟通与纠正方面

(一)沟通的方式。越级、突发的沟通可能有利于树立注册会计师在财务人员、业务经办部门的权威。因此有些注册会计师喜欢用这种沟通方式,以达到对相关业务部门的震慑作用,有利于次年审计工作的配合和效率。但是得到业务经办人员的认可是向上沟通的基础,一旦不确切的意见在管理层面前遭到否定,则会损坏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权威性,破坏执业形象,并且使以后的沟通产生不必要的阻力。因此,笔者认为,管理建议的沟通方式应当自下而上。

(二)管理当局的意见。实务公告2规定,管理建议书的受件人是“管理当局”。但在企业具体工作中,管理建议书的使用范围并不局限于管理当局,可能会由管理当局提交到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审议。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出具相关管理建议书时,必须就缺陷与管理层进行充分沟通,同时也要就相关缺陷拟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沟通。具体操作上,可以在管理建议书中直接记录管理层对相关缺陷及建议的书面意见,这也等于给管理当局增加了一个书面解释的机会,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则可避免突发的沟通分歧。案例3是一个反面案例,进一步说明了书面沟通意见的重要性。

案例3:注册会计师甲在审计A公司时发现,应收账款借方入账凭证后附有合同、发票存根等,未见赊销的授权审批单,由此,认为A公司的赊销管理缺乏必要的控制。在与A公司财务主管沟通时,财务主管认为这项控制属于业务范畴,对此并不知悉,注册会计师甲也未就此再与销售部门人员进一步沟通,在向公司管理层反馈时,直接提及“公司未制订有关赊销管理制度”,当时就受到分管销售的副总的反驳,认为注册会计师甲的观点并不准确,公司对相关赊销管理虽未制订书面的制度,但实际操作中有书面授权,只是书面授权的单据未正式传递到财务部门,因此不能认定为相关控制缺失。同时,由于分管销售副总的异议,公司管理层对注册会计师甲提出的控制管理措施产生了不信任,影响了其后的沟通。

信息化审计建议书 篇5

关于XXX工程跟踪审计报告

XXX:

受贵单位的委托,我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在委托咨询合同的约定范围内,对“XXX工程”进行跟踪审计,此项工作已经完成,现将跟踪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共分二个标段: 标段一:XXX等工程; 标段二:XXX等工程。具体包括内容如下:(1)XXX;(2)XXX;(3)XXX。

2、本工程承包方式为包工包料,固定单价合同。一标段合同价为XXX(控制价XXX万元);二标段合同价为XXX元(控制价XXX万元)。

3、本工程建设单位为“XXX”;一标段施工单位为“XXX”;二标段施工单位为“XXX”。

4、本工程于XXXX年XX月XX日正式开工,于XXXX年XX月XX日竣工。

二、跟踪审计依据

1、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

2、施工合同、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等;

3、《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54-2013)、《通用安装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江苏省房屋修缮工程计价表》(2009)、《江苏省建筑与装饰工程计价表》(2014)、《江苏省安装工程计价表》(2014)、及营改增后的《江苏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14);

4、施工同期《XX市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

5、江苏省建设厅发布的江苏省建设工程人工指导价文件(苏建函价[2018]156号文);

6、江苏省关于工程计价的有关标准、规范、文件等。

三、跟踪审计原则

根据我司与委托人签订的咨询合同及工程造价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规程及相关规定等,对本工程施工过程实施跟踪,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维护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的合法权益。

四、跟踪审计主要工作

(一)资料收集及准备工作

1、成立现场跟踪审计工作组,配备项目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并制订分工协作的职责范围及排班;

2、编制详细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可能引起造价上升的会审、变更、材料选配、隐蔽验收等重点部位进行重点跟踪,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做好审计日志;

3、根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我司提前介入,及时对招标控制价、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施工合同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复审,并书面提出分析报告及意见及建议。

4、提前熟悉设计图纸,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5、及时收集和整理图纸会审、变更、试验等资料,认真复核、分析,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6、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参与隐蔽验收、现场签证、材料认价等工作,及时复核、分析、调查比对,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造价的建议,也为最终的竣工结算审计提供基础资料。

7、随着工程的进展随时备齐后续相关资料,做好实况记录,掌握现场第一手资料。

8、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及网络手段,及时将现场照片上传保存。对工程的相关工序,特别是隐蔽部分都进行拍照,为工程留下影像资料。

9、参加每周监理例会,听取各方对工程施工的相关意见,配合建设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跟踪审计主要内容

1、对建设项目概(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审计。主要审查概(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合规;内容是否完整、真实;项目建设是否按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有无概算外项目和提高建设标准,扩大建设规模的问题;概算调整、影响项目建设规模的单项工程投资调整和建设内容重大变更,是否按规定程序报批。

2、对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审计。主要审查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材料设备采购及咨询服务等方面的招标文件和招标投标程序是否合法、合规,招标投标管理是否规范。

3、对建设项目经济合同审计。主要审查项目相关经济合同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与招标文件、投标承诺和评标结果是否一致;合同文件内容是否准确完整,签订程序是否合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单位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有无违法分包、转包现象,有无因履行合同不当造成损失浪费、质量隐患问题;各类签证、纪要和补充协议是否存在与中标合同实质性内容不一致等问题。

4、对建设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设置和落实情况审计。主要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相关的内控制度,责任是否明确,是否有效执行。

5、对建设项目材料、设备采购及管理情况审计。主要审查材料、设备等物资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采购,有无盲目采购行为;采购程序是否合规,验收、保管和领用等手续是否健全、有效,账实是否相符等。

6、对现场签证及工程变更进行审计。主要审查现场签证及工程变更是否符合程序和合同约定,有无高估冒算、虚报冒领工程款等问题。手续是否完善,是否合规、及时、完整和真实,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7、提供有关工程投资方面的咨询意见,为保证工程节约投资提供合理化建议,对工程进度款给出支付建议。

8、需要审计监督的其他事项。

五、跟踪审计成果

1、跟踪过程中见证了XXX等具体施工过程及隐蔽工程、施工质量等环节,并做了必要的现场记录。

2、审核了本工程的招标控制价,审减额XXX元。

3、审核了本工程的招标文件,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内容进行了修改调整。

4、审核了本工程施工合同,修改了部分不合理的内容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5、现场计量过程中,我司现场人员充分利用自身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及深厚的专业知识,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保证了计量的准确合理性,杜绝了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大大节省了投资。

6、在对现场签证及工程变更价款的审核中,进行了必要的现场查验核实及计量工作,并充分利用我司的专业优势,保证了计价在合理范围内。

7、在进度款的审核中,严格执行施工合同约定及计价规范的要求,保证了甲乙双方的利益。

8、招标前我司审核招标控制价时,仅提供了中介机构的电子版本(金额为XXX元),审核后为XXX元。在审核招标文件时,因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及调整,也涉及到对控制价的调整,最终确定控制价为XXX元。

六、建议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及我司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1、继续完善跟踪审计提前介入机制,参与前期的图纸(方案)设计、招标投标、合同签订等,建议组织各方参与对施工图预算或招标控制价及招标工程量清单的评审或提出建议或意见。

2、继续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经济签证的工作流程、审查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效果明显,建议在遵守工作流程的基础上由建设单位组织进行联合审核。

3、完善材料采购制度,对材料的选用、市场询价等工作遵守必要的工作流程,在确保材料质量合格的基础上其品牌等级与价格匹配。

4、完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制度,把合理控制工程造价渗透到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制定合理的工作制度和流程,确保建设单位代表、监理、跟踪审计各司其职,互相配合、相互促进。

5、在本工程审计中标后、业务实施前,对所有参与本工程的各方管理主体的相关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及工作流程交底,保证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及完善的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开展审计工作。

6、严格工作流程,杜绝不按工作流程办事的事件发生,如审核招标控制价后再审核招标文件等类似事件,确保最终目标的可靠实现。

7、建议在选择咨询单位时,在保证工作质量及确保目标实现的前提下,进一步完善竞争与奖惩机制,探索合理降低成本与保障工作成效最大化、防止恶意竞争等解决机制,如在基本费用的基础上增加奖励及惩罚措施等。

七、声明

1、本咨询报告专为委托人所使用。未经我司同意,不得向委托方、和报告审查部门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提供,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不得发表于任何公开媒体上。

2、本工程送审结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由委托人负责,因送审资料失实造成审计结果出现偏差或失误,我司及相关审计人员不承担相应责任。

3、本次跟踪审计报告共2份。送委托单位1份,本公司留存1份。本报告由XXX有限公司负责解释。

附件

1、招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

2、施工合同

3、开工报告、竣工验收证书

4、工程量计量单、变更审批单等

5、跟踪日志

6、其他相关资料等

项目负责人:

XXX XXX年XX月XX日

主题词:XXX 抄送:无

审计部半年总结及建议 篇6

内部审计部是公司为适应上市工作需要,以及为加强公司内部管理而新成立的一个部门。半年来,我部在公司各部门的配合下,顺利的开展了各项内审工作,尽最大可能地发挥内控监督、审查核实的作用,积极维护公司利益,加强内部控制,规范经济行为,提供合理化建议。现就上半年工作做一简单总结。

一、主要工作和不足

1、制定各项内审工作制度

因为内审部是新成立的部门,公司以前没有相关的可行制度、运行模式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所以,组建初期,在董事长亲自指导下,借鉴外单位经验,我们对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等制度进行了探讨和制定,先后编写了《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及操作流程(讨论稿)》。

2、认真仔细完成各项内审工作

今年上半年我部主要工作是对全公司费用进行审计。经统计,上半年共审计营业、管理费用计1719万元,工资605万元,外包劳务2500万元,原材料采购4600万元。在审计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审计程序,遵循财经制度,对照公司各类规章制度,把好关、严把关,做到公正、公开、公平。据不完全统计,共核减退收各类费用、票据30多万元。

3、积极配合公司内控工作开展

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一项极其重要的制度,内部控制也是内审部一项重要职能。在公司上市办公室的指导下,我部认真学习证劵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内控制度指引,积极配合券商对我公司内控制度的调查和制度制订工作。我部首先在公司财务部开展了内控检查工作。

4、上半年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我部人员较少,知识水平有限,上半年工作主要放在对费用的审计审核中,未能很好的将董事长要求将审计工作做到公司各项工作中去的指示贯彻到位;内审工作还停留在审核的初级职能上;内控检查监督未能全面开展;对子公司的审计还是空白;未能及时向公司管理层提供合理化建议和参考等。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充分发挥内审职能,将内审深入做到公司每一项工作中。下半年在继续做好费用审核的同时,我部计划对生产定额做重点审计;组织对总公司及子公司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进行一次专项审计;加强对项目工地费用使用情况审计;

2、加强内控制度检查监督,防范风险发生

下半年,我部将加强对关键部门关键岗位内控工作落实的检查,组织相关部门学习对应的相关内控制度,防范管理风险,维护经营成果;

3、完善内审制度,理顺内审程序,提高内审效率

继续对内审制度进行完善;结合公司不断出台的管理制度,适时修改内审程序,除必要的控制环节,简化内审手续,提高内审工作效率,使公司核算准确化、及时化。

4、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更好的开展内审工作

其实我们总结过去,在总结中发现工作中欠缺,是为了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做到更好。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不断努力更好的工作,使我们象王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

二O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附:对今后公司经济工作发展的建议和看法

附:

对公司下半年经济工作平稳、快速发展的几点建议

(内部管理部分)

1、费用支出向营销倾斜,鼓励和提高营销员跑业务的热情。对有价值的业务,公司可以适当报销点费用,不必等到业务员完成全年业务后才考虑报销费用。

2、项目工地费用建议严格控制,是否可以进行费用包干,比如这个项目工程总价多少,按比例核算费用,少了不补,多了不退,这样项目经理就会精打细算,公司成本核算也好进行。各部门、科室也可参照。

3、提倡节约,有的费用可以集中管理。比如:公司快递费、办公耗材等可以由办公室一个部门负责,也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文印室,进行文件打印、复印(包括图纸),利于公司文件保管保密,节约纸张、耗材等,大力提倡使用OA系统,进行无纸化办公。

4、管理模式变成一级抓一级,晨会不必要那么多人参加,董事长给副总布置工作,副总再往下布置。有什么要协商的问题,能否由总项目部(这是总项目部职责)负责。

5、制度严谨,奖罚分明。公司管理制度在出台前,需进行论证,看是否切实可行,别今天一个文、明天又改了。一旦成文,上下一致遵守,不搞特殊化。各部门职责要明确,是谁的责任,谁就应该负责。工作中,该奖的透明的奖,该罚的公开的罚。

6、建立首问负责、限时解决问题的机制。各部门对涉及到本部门的问题限时给予答复,对没有下文的,找的谁谁负责任。

7、计划的编排需要合理可行,责任明确。发货计划需要专人复核,多发少发要追究责任。

8、外部投资需有论证评估。

9、我们公司应培养自己专业的钢结构加工团队。

信息化审计建议书 篇7

关键词:财政,审计,大格局

财政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是促进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的客观需要, 是充分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必然要求, 是对财政审计规律认识逐步深化的集中体现。近年来, 基层审计机关全面贯彻审计署关于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精神和要求, 加大整合力度, 采取措施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一、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含义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是指审计机关为了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 通过改进组织管理方式, 将同一审计机关内部以及不同层级审计机关在财政审计的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目标、审计资源、审计组织协调、审计成果利用等方面进行考虑和安排, 从而达到促进财政部门加强管理、推进财政体制改革的目的。《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 整合审计资源, 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 以规范预算管理、推动财政体制改革、促进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保障财政安全、提高财政绩效水平为目标, 坚持“揭露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提高绩效”的审计思路来开展财政审计工作。

二、县级审计机关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主要做法

1. 领导高度重视, 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奠定了基础。

各省市县审计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为理念, 以维护国家财政安全, 保障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财政审计工作始终坚持“依法审计, 服务大局, 围绕中心, 突出重点, 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局领导高度重视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 经常开会学习、研究上级审计机关有关财政审计会议精神, 要求全体审计人员树立财政审计大格局观念。通过认真学习, 全体审计人员提高对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重要性的认识。

2. 打破股室界限, 成立大财政审计组。

县审计局在财政审计过程中, 对县财政局、县地税局等单位组织预算收入的审计和县国土资源局、县科技局、县文化体育局、县红十字会等单位的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组成一个统一的审计组, 并制定统一的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 审计结束后出具统一的审计报告和审计处理标准, 大大整合了审计资源, 切实提高了预算执行审计的协同性, 形成了财政审计的整体合力。

3. 扩大审计覆盖面, 深化审计内容。

2012年在审计任务繁重的情况下, 确定了县财政局等6家预算执行单位为预算执行审计对象, 并延伸调查了所属5个乡镇单位, 占县本级预算单位的20%。在扩大审计覆盖面的同时, 深化审计内容。在财政审计及项目安排中, 以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为基础, 以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为依托, 以财政支出为重点, 以资金流向为主线, 对财政资金涉及到的领域和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和审计调查。重点围绕县本级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开展预算执行审计, 并结合转移支付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和政策实施情况、涉及民生的各类专项资金的分配使用情况等深化审计内容。从而促进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

4. 将全部财政性资金纳入财政审计范围。

在项目安排上, 统筹安排政府预算、部门预算、民生资金等各项审计和审计调查项目, 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上级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在编制审计方案时将一般预算收支、非税收入、专项资金等全部财政性资金纳入预算执行审计范围, 摸清财政性资金的规模、财力结构和主要专项资金管理的现状, 使预算审计的内容更加完整。加大对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上级直接拨付部门的专项资金的延伸审计力度, 使预算执行审计的力度得到了提高。

5. 将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

充分利用审计调查方法灵活、便于操作、易于深入的特点, 对涉及民生的教育、卫生、三农等专项资金通过审计调查的方式, 调查资金到位和政策落实情况, 并注重分析和解决专项资金运行中存在的体制上、制度上的问题,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

6. 改进审计手段, 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开展财政审计。

在财政审计中改变传统审计方式, 不断创新审计技术和方法, 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针对县级政府部门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 县级审计机关从以往审计财政财务纸质数据为主向以审计电子数据审计转变。审计人员不仅能够将电子数据自行采集和转换, 同时能够编写SQL语句进行数据查询和分析, 大大提高了财政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县级财政审计工作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

1. 县级财政审计范围和内容不全面。

规范的财政审计范围应该包括:一般预算及审计;建设性 (含债务) 预算及审计;政府性基金预算及审计;社会保险预算及审计;国有资本经营 (收益) 预算及审计;各种专项资金及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及审计等。但是目前县级财政审计主要侧重于预算执行审计, 涵盖了一般预算和部分政府基金预算等内容, 但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和地方财政收支的审计覆盖面不足。由于受审计资源和审计手段制约, 县级审计机关的财政审计难以完全覆盖财政资金的筹集、分配、拨付、管理、使用以及绩效评价等各个环节, 往往只关注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环节, 对资金筹集和分配以及绩效方面关注不够。

2. 县级财政审计独立性较差。

财政审计是县级审计机关永恒的主题, 但是应该看到, 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对象虽然是财政、地税及有关预算单位, 但实际上的审计对象却是本级政府, 而且财税部门的好多行为也都体现出了本级政府的意图。由于县级审计机关是本级政府的组成部门, 干部任免受制于本级人民政府, 预算执行审计受到各方面的牵制、压力, 很难体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所以对本级预算执行审计的目标和应该发挥的作用, 不能完全做主。造成很大程度上只能参照上级审计机关项目执行, 审计重点也只能放在财政自身和部门的违规问题上, 而对本级政府财政管理、公共财政体制上的问题涉及较少, 导致审计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 审计时间紧任务重, 影响了审计效果。

在预算执行审计中, 由于审计人员普遍较少, 而预算执行审计时间上又要求比较紧, 在3月份进点, 被审计单位涉及财政、地税、预算单位, 还要完成小组审计报告、同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作出审计决定等审计程序, 必须在5月中下旬结束审计。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等原因, 导致审计范围不大, 审计覆盖面不宽, 有的问题查得不深不透, 没有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 影响了审计效果。

4. 审计成果利用不足。

审计成果最终体现在审计报告、审计专题报告以及审计信息等方面。目前, 县级审计机关大多只重视审计报告的完成和审计工作报告以及审计结果报告的完成, 对审计成果的分析不够, 从体制机制方面分析问题, 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方面不够, 能够被党委、政府采纳的审计信息和专题报告不多, 审计成果转化不足。对于审计查出的问题, 多数只是在审计报告中体现, 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的力度不够。

四、进一步深化财政审计工作的思路和建议

1. 明确财政审计的目标。

财政审计的目标必须站在推动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高度, 把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体制改革, 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投资审计以及整个审计工作结合起来, 促进政府规范预算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

2. 改进审计方法, 预算执行审计与专项审计相结合。

审计机关面对工作量大、时间紧、人员少的矛盾, 要改变预算执行审计与其他审计各自为战局面, 改进审计方法, 树立财政审计大格局理念。在制定年度审计计划时, 以预算执行审计为龙头, 选择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进行审计;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时即确定意向审计的专项资金的规模、资金流向等, 实现资源共享, 既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又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3. 正确处理好与本级财政、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关系。

县审计局在财政审计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如何处理好审计与财政的关系, 政府与人大的关系, 本级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关系。对于财政审计发现的问题往往只能对政府如实报告, 而对人大和上级审计机关不敢完全报告。所以县级审计机关只有依法审计, 按法律规定对本级政府、人大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 才能使财政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4. 高度重视审计成果的利用。

高度重视两个报告的撰写, 向人大和政府提供高质量的报告, 在各个专项审计报告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总结相关问题, 加大两个报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原因分析, 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 在两个报告的基础上, 针对专门问题或宏观、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 以审计信息以及专题报告等形式向本级党委政府以及上级审计机关反映。

参考文献

[1].董大胜.财政审计大格局思考[J].审计研究, 2010 (5)

[2].卢家辉, 杨建荣, 倪巍洲.新时期我国财政审计:方向、目标、重点和对策[J].审计研究, 2011 (5)

试议提高审计建议效能的思考 篇8

一、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建议提出了新要求

审计建议是指审计部门对一个审计项目执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由审计组针对审计发现提出的能够促进审计对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或降低风险的措施或忠告。随着商业银行业务前后台的分离、业务数据的集中等,无一不对内审的工作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对内审工作成果之一的审计建议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一)审计建议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审计工作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获得审计发现是这一链条上的起点,终点是解决问题,而联系两者的中介是对问题的分析。而内部审计工作本身具有监督、评价和建设三个基本职能,其建设职能就直接联系到上述过程的解决问题环节,主要包括:审计主体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审计客体的问题整改,审计主体对问题整改的评价、复核。其中审计建议在审计作业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审计工作建设性职能的集中体现。但是由于审计部门并不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只负责提供解决问题的可选择性建议及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相应的复核,解决问题的主体和执行者是审计对象。因此,这种审计参与解决问题过程的不完整性也就成为了审计建议弱化的一个重要起因。但随着内部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对审计工作的质量及内部审计建设性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需要我們从更深的层次来认识和发掘审计建议的价值含量,审计建议也就成为内审工作的重要成果之一。

(二)提高审计建议质量对拉动审计工作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时间顺序来看,审计建议环节处在审计作业全过程中的下游,必然受到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阶段工作质量的影响和限制。一般来说,提出高质量的审计建议需要两个基本前提:一是要全面掌握审计发现,从问题发生过程到制度规定的细目和动因,再到与其他影响因素的相互联系,都需要深入全面的掌握。二是深入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背景,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特别是问题发生主体(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动机,以及事实的利益指向,因为没有这些分析,审计人员就不了解“为什么”,审计建议也只能浮在表面。只有在解决了上述两个前提之后,审计人员才能结合理论、经验和规章制度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也正是由于这种内在的联系和制约,使得审计建议质量的高低可以起到反映审计工作水平的标志作用。因此,提高审计建议的层次和质量,对于拉动审计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三)“推销管理建议”的审计管理理念应当成为内审机构追求的目标之一

审与被审是一对矛盾,但矛盾的双方往往彼此看得更清楚。如果说审计建议是审计部门的产品,那么被审方就是我们的第一客户。客户选择产品往往很挑剔,对缺陷也很敏感;生产商看产品看到的优势比较多。所以,被审方的对审计建议的评价客观性就比较的强一些。评价一个审计部门或一个审计人员的审计建议,应当设置“采纳率”这样一个指标。但如何确定被采纳的审计建议,在正常情况下,最客观的标准也许就是被审方的认可。要真正实践“推销管理建议”这一审计管理理念,建立客观公正的审计建议考核、评价体系,被审方的认可程度是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写好审计建议应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一)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审计建议的新颖性

提出审计建议要重视对审计发现的深入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判断审计对象对制度和操作流程的遵循程度,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对现有内控制度的深入研究,看哪些内控制度存在不足尚需完善,哪些内控制度控制过度,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建议,帮助审计对象切实解决问题,进而引起高度重视。

(二)加强与审计对象的沟通,提高审计建议的有效性

审计建议的提出,首先要通过组内讨论,认真听取组内其他成员的意见,针对的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对审计建议的合理性、恰当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成本效益性等进行多角度分析,以提高审计建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审计建议的提出,还要加强与审计对象的沟通,并注意合理使用沟通技巧,在问题尚未查清之前,不要轻易占用当事人的工作时间,当问题查到一定程度时,按问题产生的当事人进行分类,采取定期沟通的方式,倾听审计对象的对整改建议意见。如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审计人员不但要加强与审计对象的沟通,确认问题,达成共识,而且还要听取审计对象对问题的合理解释和对问题整改意见,吸收其合理的建议,这样提出的审计建议更易于审计对象采纳,还会提高整改的有效性。

(三)加强审计建议针对性,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每个审计项目都有其既定的审计目标,通过现场审计可以发现审计事项与审计目标到底有多大差距,然后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督促审计对象通过采纳审计建议,进行有效整改,使审计事项与审计目标趋于一致。因此,审计建议要建立在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议的基本出发点应当是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就是要围绕解决审计过程中所发现、所提出的问题,而且必须在内容上与所要解决的问题相一致,另一方面就是审计建议的针对性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针对性是可操作性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提出的审计建议不能在整改治理实践中操作,那么再好的建议也将形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四)提高审计建议可操作性,审计对象能够接受并能解决存在中的问题

审计建议不能太过原则化,笼统化,这会让审计对象无法落实,也起不到审计建议的作用。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还要看建议的接受者是否具备执行建议的必要条件。建议提出的措施即使能够解决现存的问题,但被审单位限于权限等各方面的条件不能施行建议所提出的措施,那么这项建议就不能说具备可操作性。只有充分考虑这些相关因素,才能是审计建议具备相应的可操作性。一项审计建议不仅需要针对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具体的措施,而且也要充分考虑被审单位所具备的现实条件,结合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具有可操作性。

(五)提升审计建议附加值,促进审计成果的利用率

上一篇:中小学开辟新课程--科学课下一篇:升学宴孩子答谢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