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推荐12篇)
3浅谈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这是我们党的一大理论创新,既为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发展文化产业清除了理论障碍,同时为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然而,文化体制改革时至今日,仍然听到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是区分不开的,在二者之间总是存在相互重叠的“准公益性”灰色地带;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事业与产业只是概念之分,文化是可以产业化的,应当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化”。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单位大都采取事业体制,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自2003年起,文化体制改革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把文化单位区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类型,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出版发行、文艺表演以及电影制作、发行和放映等重点领域,除个别单位继续保留事业体制外,绝大多数都已作为经营性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即使在最难区分的新闻媒体行业,也已确定改革思路:党报党刊将广告、发行、印刷等经营性部分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电台电视台将网络传输、电视剧制作以及广告经营等经营性部分也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实行制播分离。下一步,拟将各类报刊社区分为时政类与非时政类两种类型,推动非时政类报刊社转制为企业。
文艺院团的分类改革被认为是最难的,目前也确定了基本思路,即保留事业体制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代表国家水准、起示范作用的,主要是文化部直属的文艺院团;一类是体现民族特色、属于民族瑰宝的,如少数京剧、昆曲;再一类就是市场发育需要一定过程、高雅艺术的,如芭蕾、交响乐、歌剧等。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分得开的,在公益性和经营性之间不存在模糊地带。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党的十八大以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前后十年时间,文化事业单位就基本完成了分类改革,这在我国改革史上是一个奇迹。特别是在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严格的、规范的改革,凡是转制为企业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必须注销事业单位法人、核销事业编制,做到“可核查、不可逆”,在体制上保障和巩固改革成果,为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树立了典范。
需要强调的是,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提出“文化产业化”,而是始终坚持事业和产业“两轮驱动”。即使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所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依然存在一定数量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也包括继续保留事业体制的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以及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和重点文艺院团等。“文化产业化”的观点,是对文化体制改革的误解。
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除了对二者进行科学的区分外,还应当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说区分事业和产业是为
了推动改革,那么,强调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则是为了促进发展。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集体记忆,她以物质的和非物质的形态传承,并作为共同财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事业是文化的积累与积淀,而文化的积累与积淀是永恒的、永无止境的,图书馆、博物馆等积淀的就是人类在过去创造的灿烂文化。与此同时,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还在不断创造新的文明成果,在充分吸收以往优秀文化的基础上,还会产生新的精神文化需求,并表现为各种市场需求。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当期文化消费,就要依靠文化企业创作生产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繁荣文化市场,从而形成了文化产业。
如果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置于历史长河中去考察,二者的内在联系就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文化产品和服务作为文化产业的成果,除满足当期消费外,必然会作为文化的积累与积淀,逐渐转化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成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组分。因此,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事业繁荣的基础。另一方面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科学技术等原创作品不断涌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文化事业的繁荣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
一、视觉传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述
(一) 视觉传达的概念和特点
视觉传达是指通过视觉符号传递各种信息, 其内容与形式多样。主要是通过视觉语言进行表达的传递, 是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通过视觉和媒介进行信息的传达、情感的沟通、文化的交流。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数字化多媒体的出现要求视觉传达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 从刚开始传统工艺美术、装修等发展到现在复杂的传递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 其主要的视觉传播方式有网络广告、多媒体电子显示屏、多媒体互动广告等, 其运用的方式也愈加的多样化和人性化。
(二)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 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因而文化产业很重要。而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生, 其主要包括动漫、音像、传媒、视觉文化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 不仅带来了文化存在形式、结构以及格局的变化, 也导致文化商品化和消费化, 从传统、抽象的文化观念, 变成了一种具体的、形象的文化观念。
二、视觉传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视觉传达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都同属于文化产业, 两者对人类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深远而持久的。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 视觉传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并且, 这种文化也渐渐深入人们的心中并被认可。视觉传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出现与发展, 使得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念。
(一) 视觉传达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组成部分
视觉传达是从文化创意产业中分离出来的,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在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的时候, 视觉传达的内涵和性质也在迅速的变化着, 由传统的工艺美术、装修发展成可以传递声音、图像、影像、动画等形式的一种文化。从传统领域到一个新兴领域, 可以说它是依赖于现代的先进技术和传播媒介的一种文化实践方式, 并且, 视觉传达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视觉传达是从文化创意产业中分离出来的, 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当代社会, 文化的市场越来越活跃, 越来越繁荣, 这就要求文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健康性, 只有发展好的文化, 才能使我国经济、政治发展快速, 也只有经济、政治发展好了, 才能更好更快捷的发展视觉传达艺术。所以在一定程度上, 视觉传达与文化创意产业是相辅相成的。
(二) 视觉传达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增长点
视觉传达理念的提出与兴起, 在一定程度上与商业经济、传播媒介的发展, 以及社会学、传播学等是密不可分的。视觉传达的发展可以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现代的市场营销中, 人们的选择观念不再是产品观念, 而是喜欢多功能、有特色的产品。通过视觉传达艺术设计, 运用现代数字化多媒体的方式, 提升产品的内涵, 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视觉冲刺, 丰富人们的日常选择, 从而提高其价值。
(三) 文化创意产业是视觉传达艺术创新的重要媒介
视觉传达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同属于文化产业,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视觉传达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规模和产业。虽然视觉传达艺术的成长期很短, 但是它却是一个具有多种细分专业和综合性的一门学科, 它的出现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挑战着现代艺术设计形式, 更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现代艺术的进步、成长与发展, 扩大了现代艺术的领域和范畴, 尤其是传播媒介方面。而且文化创意产业也为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使得视觉传达艺术也随之进入人心, 即使视觉传达从文化创意产业中分离出来了, 但人们对它却也不会感到陌生。并且, 因为视觉传达艺术的出现, 使得人们对文化的认识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念。这对视觉传达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三、如何通过发展视觉传达艺术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 因而, 要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就必须要通过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
发展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意产品的支撑是科技, 现代先进科技使得这一产业发展并成长, 因此, 发展视觉传达艺术, 必须要通过科技的力量。科学技术的进步, 对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摄影、电影的发明, 再到多媒体电脑的出现, 这些都是伴随着科技的出现与创新后才使视觉传达设计领域不断扩大。视觉传达艺术设计者只有正确的认识到了科技对视觉传达的意义和作用, 才能更好的使视觉传达进步与发展, 最终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创意产品的灵魂是文化。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不竭力量之源, 所以发展视觉传达艺术必须依靠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只有将中华文化与其相结合, 才能使视觉传达艺术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发展文化产业, 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改善人们的消费结构, 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生活需求, 促进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因而, 发展好文化文化很重要, 而视觉传达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两者都同属于文化产业。并且在一定程度上, 视觉传达与文化创意产业是相辅相成, 互为前提, 是不会独立存在的, 这也就更需要视觉传达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吉发.创新与文化创意:关系辨析及产业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探讨, 2009 (01) .
[2]刘彦荣, 伍立峰.关于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发展与视觉文化创意产业关系的思考[J].新闻界, 2009 (05) .
[3]张妹.文化创意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提升[D].大连工业大学, 2013.
李长春说,政府工作报告对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把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惠民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创作生产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更好地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要抓住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的契机,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激励广大干部群众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新闻出版总署将加强五方面工作
3月7日下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来到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组委员驻地北京建银大厦,列席小组会议,听取委员们对新闻出版和外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针对聂震宁等委员在创新能力、数字出版、“走出去”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蒋建国表示,下一步新闻出版总署将加强五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下一步转制后的新闻出版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搞活微观体制,进一步激发活力,同时政府也将进一步改进管理方式,加强对新闻出版企业的服务;二、进一步鼓励创新。创新是新闻出版业发展的根本。对出版行业来说,编、印、发的生产环节不会消失,但编、印、发的生产方式需要不断创新,要走数字化的路子,要支持出版单位积极发展数字出版,同时支持印刷、发行单位加大投入;三、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针对当前存在的文化生产能力强、而群众消费能力不够的现状,新闻出版总署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四、进一步加快“走出去”步伐。要在推动更多出版物“走出去”的基础上,增强产品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要学会用海外读者习惯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五、进一步抓好市场管理。针对盗版依旧猖獗,假报、假刊、假记者仍然存在等问题,将进一步加强对出版物市场和新闻采编秩序的监管,重拳整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李东东等委员提案设立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工程
目前,我国在期刊出版数量上已成为世界学术期刊出版大国,但并非学术期刊出版强国。针对这一现状,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关于设立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的提案》,得到其他20名委员的联名相应,呼吁通过实施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加大政策引导和经费资助,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李东东等委员建议,通过设立国家重点学术期刊建设工程,完善学术期刊的出版保障机制,加大对学术期刊出版扶持力度。在具体工作举措上,提案提出五点建议:建立“国家重点学术期刊”遴选与动态管理机制;推进建设重点学术期刊学术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推进重点学术期刊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推进重点学术期刊出版效率建设;全面提升重点学术期刊专业人才建设水平。
新闻出版总署推进百种重点出版物主题出版工作
3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在京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百种重点出版物”出版工作座谈会,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与来自全国各地54家出版单位的负责人就如何更好、更扎实、更有效果地推进主题出版工作进行了广泛研讨和交流。
2010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抓紧制定和实施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出版物选题计划的通知》下发后,经过专家评审论证,确定了百种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其中,庆祝建党90周年重点选题80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点出版物20种。一些选题已列入国家重点选题“十二五”规划,今年国家出版基金也将重点支持有关出版工作,确保90%的重点出版物在7月1日前出版发行。
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对百种重点出版物的发行宣传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已制定了相关方案。3月底将启动对这些出版物的宣传推广工作。5月底在全国书博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将力推百种重点出版物,已经出版的重点出版物将设展台展示推广。
两国际印刷巨头作全球战略结盟
日前,世界上最大的传统胶印设备生产商海德堡印刷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和数字印刷供货商日本理光公司宣布结成全球战略合作关系。两家公司将首先在全球共享销售网络,销售理光全系列生产型数字印刷产品。双方合作内容还包括理光公司的服务与支持体系,合作生效时间为2011年4月。双方合作将首先在英国和德国适用,之后向其它市场扩展,预计在2012年德鲁巴展会时覆盖全球市场。
据专家指出,海德堡此次实现了从一家产品研发驱动型公司到市场驱动型公司的角色转变,更为重要的是,海德堡和理光的合作体现了胶印和数字印刷的合作,胶印在行业未来发展中还会发挥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出版集团总裁王亚非
文化产业是服务型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一定要加大投入、加大资源的占有、加大人才培养。政府要集中精力扶持一批龙头文化企业,为其配置资源,如跨行业资源的融合、重大出版工程等。同时可借鉴其他行业经验,建立文化产业银行,重点扶持中小型文化企业和重大项目的集中投资,建立中小型文化企业风险投资基金。要想让文化产品有强大、持续的产出,数字产品在内容上能有更大的挖掘,必须具有强大的资本实力。有了资本,就可以占有更多的资源。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张抗抗:
处于转型过程中的传统书业,是文化繁荣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亟需得到政府的关注和政策扶持。走出目前困局的方法,除行业自身的积极努力之外,政府应给予国有和民营书店同等待遇,推
行多种鼓励政策,使不同性质的传统书店共同得到发展。
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并重视传统图书渠道建设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未来的城市化建设中,把书店的连锁化、网络化建设列入规划,出台对传统出版产业减免税赋的政策,鼓励在大城市建设连锁书店,便于书店上门服务普通读者;在二三线城市建设有一定规模的书城、文化城,便于品种规模销售的集散;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鼓励农家书屋和新华连锁书店并行建设和管理。同时,鼓励作者积极开发原创作品,进一步降低图书、影视、网络等跨媒体内容创作收入的税率,制定奖励标准,鼓励出版机构和作者积极向国外输出原创内容作品,鼓励跨境传播。此外,还要规范产品的零售、批发折扣,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规范和处理产业中的各种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山东省委原主委张承芬:
一、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做法
(一)抓基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近年来,我市全面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步伐,有力推进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止2008年,全市共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1个,公共图书馆7个,群艺馆、文化馆16个(文化
分馆6个),文化站122个,文化大院2674处。中国文字博物馆即将建成开馆。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于去年年底建成开放。今年上半年,安阳市博物馆新馆接待观众8万余人,市图书馆、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接待读者共计159790人次。**市文博图三馆大楼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预计年底投入使用。2008年,**县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县、*县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今年投入使用,国家、省、市投资建设的我市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已全部完成。
(二)抓重点,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
文物保护与利用。我市现有世界遗产1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71处,市级和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73处。*遗址、三杨庄汉代遗址被列入全国100处重要的大遗址保护项目库。今年以来,我市全力开展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花园庄村整体搬迁工作稳步推进,《殷墟遗址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和《殷墟大遗址公园建设及周边地区发展概念规划》修编、论证工作正在进行。国家4a级景区马氏庄园景区规划、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内黄三杨庄遗址二号坑保护展示馆主体工程完工。全市文物普查进展顺利,已调查登记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976处。上半年文物钻探面积7.5万平方米,发掘墓葬400余座,出土器物400余件。举办了“埋藏在地下的商王朝”大型公众考古活动,开展了“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已收集线索10万余条。*县苏奇灯笼画、内黄李新张木板年画等13项遗产进入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国家级5项、省级23项、市级36项。安阳县曲沟镇(抬阁)、内黄县(绘画)被列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县吕村镇(战鼓)、*县马上乡(狮舞)、龙安区龙泉镇(抬阁)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三)抓引导,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良好
民间文化企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单位637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09家,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402家,音像制品出租及零售126家。全市文化产业总量达到全市gdp的2.18%。河南凯瑞数码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刻录类光盘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特色文化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连续举办殷商文化旅游节、内黄二帝陵祭祖节、内黄枣乡文化节、林虑山国际滑翔赛等节庆文化旅游活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殷墟申遗成功,带动文化旅游业迅速发展,殷墟门票收入达到年均800万元以上;全市5家殷商青铜器制作企业产品品种达到20多种,年生产能力近5000件。民间文化产业开始起步。全市现有民间特色文化生产企业20多家。安绣由2001年创业时期的36人发展到现在1200余人的规模,年产值达到1650多万元。2006年,滑县建立了全国第一所刺绣学校——“安绣职业技术培训基地”,建设了制作、展示、销售为一体的安绣艺术馆,并成立了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文化产业聚集区建设步伐加快。今年年初,我市决定以殷墟为背景建设一个传统文化产业聚集区,主要以对外接待、演艺、文物艺术品经营、餐饮娱乐为主;以安东新区为背景建设一个现代文化产业创业园区,主要以文博、会展、演出、印刷等为主,目前,两个文化产业聚集区规划正在制定之中。
今年以来,我市还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地市级文化产业协会——**市文化产业协会,与市财政局联合成立了安阳市文化投资公司。组织参加第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达成合作意向10个,展出交易额达1000多万元。同时,积极推进“两馆”4d影院建设,项目投资概算约需310多万元。
(四)抓成效,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全会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这为我国未来 5 年乃至15 年的文化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规划了战略目标。
近年来,无论是各地呈现的博物馆热、书院热,还是不断涌现的知识付费、视频直播等新兴的文化消费热点,都彰显出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升温。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对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并且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精神文化需求正朝着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必须要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文化作品。只有通过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才能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而人民精神力量的增强,又会对文化产生新的更高的需求。促进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正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产业既有意识形态属性,又有市场属性,但意识形态属性是本质属性。在社会思潮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意
识和社会思潮,使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证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发展的一体两翼,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基本途径。文化事业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文化产业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二者缺一不可。发展文化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发展文化产业,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
不断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近年来,一系列优秀国产影片之所以受到群众的欢迎,就在于弘扬了中国精神,振奋了民族力量。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准确把握人民的文化需求。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深刻反映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不断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精品力作。要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作品,传
递真善美,传递正能量,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中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摘要: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摇篮,对欧洲甚至是整个世界都有深刻的影响。古希腊人吸收、借鉴古代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希腊文化。古罗马人继承希腊和东方文化成果,逐渐建立罗马文化。纵观这两个在人类历史上举足轻重的文化,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希腊是罗马的老师,罗马的法律来自希腊雅典;罗马神话基本都是来自希腊神话;罗马的政体吸收了希腊成分。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
古罗马文化
古希腊文明
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是指从希腊历史上公元前8世纪的古风时期开始到前146年被罗马征服之前的这段时间的希腊文明。在雅典的领导下,成功抗击了波斯的侵略,并在前5世纪到前4世纪之间达到鼎盛,被称作“黄金时期”。在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后希腊化文明在地中海西岸到中亚的大片地区继续繁荣发展。
在政治制度方面,古希腊是一个城邦林立的地区,因此许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区获得实践和发展,有些古希腊城邦如斯巴达一样奉行君主制,将统治权集中在国王手中;有些城邦则如雅典一样实行民主政治;还有一些城邦则是由贵族统治或由少数人控制的议会进行统治。虽然古希腊所处地域狭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广泛的时间上获得了丰富多彩的发展。仅就政体来分古希腊就经历了贵族制、民主制、寡头制和僭主制的演变。尤其突出的是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类对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尝试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罗马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形态与民族特性我们在探讨古罗马文化形态时,不得不涉及到古罗马文明的起源。根据英国大史学家阿诺德·约·汤因比的“母文明”与“子文明”学说,只有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文明才属于母文明,其他都属于子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理所当然地应当纳入子文明的范畴之中。
罗马国家是以罗马城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张而形成的地跨欧、亚、非三州的奴隶制大帝国。罗马城位于意大利半岛,而半岛上最早进入文明时代的是伊达拉里亚人。伊达拉里亚人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便是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它通过商业贸易,外交往来,战争征服等等方式对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化施加影响。
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同属于地中海文明。在同一片海洋孕育下的两种不同的文化,从生活习性到社会变迁甚至是思想发展自然会有其相同之处。罗马人自称是特洛伊人埃涅阿斯的后代,当然这个可能只是罗马人抬高身价的做法。罗马人属于亚平宁半岛上的拉丁人的一支,之后融合了萨宾人。埃特鲁底亚人等意大利古民族,之后肯定还有希腊人,因为希腊人一直住在意大利南部,称大希腊地区。在罗马公民权普遍授于外省人后成分就更复杂了。一. 政治方面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雅典民主政治为后世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同时也要理解其无法逾越的社会和时代的局限性;罗马法为罗马文明的内核,有力的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后世的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启示。
1. 就政治文明拓展的方式而言,古希腊是通过殖民建立新的城邦,吸收外部文明来拓展希腊文明的;而古罗马却是通过兼并战争扩大疆域,在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文明的同时来拓展罗马文明。
2. 就国家的形式而言,古希腊是分散的城邦制,各城邦的主要特征是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古罗马实行统一的集权制,采取行省制度,实行总督统治。
3. 就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而言,古希腊经历了从君主个人统治到贵族集体统治,再到全体公民集体统治的制度演变,在古代首次实现了公民普遍参与、轮番而治的民主制度;而古罗马在摆脱了君主制后建立了共和国,但是一开始全力就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共和国并没有进一步演化为民主制,而是一种贵族共和国,随着疆域的扩大,共和国转化为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 就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言,古希腊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制,其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古罗马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权》为总结的罗马法,是罗马政治文明中最伟大的成就。
二. 思想方面
民族精神是一种深层的文化形态,它表现的是文化共同体,也就是民族群体的心态。因为古希腊语古罗马的社会现状不一,所以导致其心态上和品格上有所差异。前者活泼、奔放、善辩、崇尚智慧、爱好自由和理想纸媒,但又有点多情、散漫和不切实际;而后者严肃、质朴、贱人、勇敢、虔敬、爱国。手机,但又有些固执、粗暴、缺乏想象力。前者崇尚的是乐感文化,长于创造性的理论思考,而后者则忙于文治武功的实践。所谓上层建筑决定其社会的思想潮流果真如此。
三、艺术方面
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是原创与模仿,基石和发扬的关系。古罗马艺术可以说是在古希腊艺术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但是,古希腊是民主社会,在追求艺术方面会更富人文气息,相对古罗马而言是真正的对自然和人体美的追求。而古罗马是君主制,还带有暴政和专制色彩,自身在艺术上没有太大成就,实际上是一个希腊化而不是拉丁化的帝国在那个社会下的艺术更多的就是装饰艺术和摆阔。但因为古罗马的统一和富有,为艺术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也更为先进,因此古罗马艺术才有了很大的发展。1.雕刻艺术,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刻特别是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雕刻,其共同特点是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体现在人像雕刻,特别是人体雕刻上。古罗马的雕刻,其成就集中体现在肖像雕刻上,其特点是既写实而又个性化。但是,古希腊在雕刻创作时,追求理想、简朴,强调共性、典雅精致与和谐;而古罗马因为其社会现实的羁绊所以在雕刻艺术上崇尚的确实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并且强调个性和宏伟豪华。
2.建筑艺术,古希腊以神庙建筑最为发达。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筑形式。即用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经过几百年不断演进,这种建筑形式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都具有一定的格式,称作“柱式”。柱式的出现对欧洲后来的建筑有很大影响。而古罗马人由于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结构的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艺术方面,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并把它和券拱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使罗马的建筑物在艺术风格上显得更为华丽。同时,为了适应庞大的罗马帝国的多方面的需要,古罗马人创造了一系列新的建筑类型。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古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在各个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异同,其实也就是体现出了两个时代不同的经济基础的不同。古希腊相对安稳的社会环境催生了其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乐感文化在社会中逐步占主导地位;而古罗马从最初人口就相当大,但是土地相对狭小,满足不了耕作的需求。所以就催生了社会的实用理性的思想观念,这也就是古罗马之所以走上战争扩张道路的原因了。
俗话说:“古希腊文明是诗的文明,古罗马文明是剑的文明。”古希腊人似乎天生就很聪慧,他们注重思辨,情感也相当敏锐。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智商”、“情商”都很高。古罗马人没有这种天赋,他们的戎马生涯也使他们无法在后天去很好的培养这种能力,所以古罗马文明似乎从整体上就不如古希腊文明那样深刻、细腻。但罗马有它自己的优势。这个民族也许意识到了自己与希腊相比的不足,所以他们特别勤奋。一方面,他们热爱劳动,特别是在共和初期,无论贵族或平民,都以到田间耕种为荣。另一方面,他们刻苦学习希腊文明,从文学到科学到艺术到宗教,从经济到政治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我们都能或多或少的看到希腊的影子。“罗马用武力征服了希腊,却反被希腊的文化所征服”,古罗马诗人贺拉斯真可谓一语中的。勤劳的古希腊和罗马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艺术史上的难以超越的高度。其中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罗马文化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最后,我不禁想起了那句简单而有力的名言:“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设计教育,教学方式,文化创意,文创园区
什么是“创意”?“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 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什么是“文化创意”呢?它是指体现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的文化性设计, 文化创意的实现通常由高附加值产品或服务体现, 简称“文创”。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非常有代表性和特色, 特别是动漫创意设计、新媒体创意、产品设计创意等方面, 都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教育的密不可分的关系。刚好这次去台湾交流学习, 通过对其高等职业教育中设计教育的相关考察分析, 谈一点自己的理解和看法。
一、设计教育方式与特点
现在台湾的浓厚文创氛围应该源于其对公民进行的美学启蒙教育的普及孕育了人们对文化美学的高品质要求, 加上十多年前由于高科技代工产业的萎缩, 台湾经济需要转型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于是文化创意领域的职业教育也随之而发展起来, 使学校成为培养创意人才的摇篮。
在台湾设计教育发展进程中, 从专科教育起步, 其高等设计教育的成功经验, 来自于“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机制, 初步形成了具有台湾特色并与国际接轨的设计教育模式。
我在台湾建国科技大学进行了设计相关专业实地调研。该校创立于1965年, 其设计学院下设四个系, “商业设计系”和“空间设计系”成立时间最早, 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 随后成立了“数位媒体系”和“游戏产品系”, 现在设计学院的专业课程总体都是文化创意产业来开设, 其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工作室制的教学。专业设计课程通过工作室制的教学方式进行, 工作室通常是“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 工作室布局都是按实际工作岗位工作要求进行设计, 这里的学生是在学习、做设计同时也是工作。
2.高水平师资队伍。台湾大学的师资水平都比较高, 大多数教师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并且都具有高学历, 科研和实践能力都很强。
3.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学校教学环境宽松, 支持师生经常参加各种设计创意比赛, 会有许多人获奖, 学校重视对获奖者的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保护。
二、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实战化教学
台湾设计教育是全面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实战化办学, 从专业设置到课程体系, 教材编写到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都与国际先进设计大学基本同步。
1.注重多元文化融合。在许多院校都有外籍设计教师担当核心课程的教学, 建国科技大学的数位媒体系就有两位受聘法国教师。而且本院教师基本上都有海外留学经历并有学历与学位。
2.注重实战化教学。许多学院的设计工作室经常会承接设计创意工作, 由师生共同完成。在校的教师许多具有多年企业工作经验, 学院还长期聘请企业设计总监为兼课教师, 在设计教育上与市场充分接轨。以建国科技大学设为例:“空间设计系”一年级的作业是“印象建国”的设计模型制作, 一个班的教学由三位老师共同教学, 两位本校专任老师, 一位外聘公司总监。
3.注重教学与国际接轨。台湾的院校推行双语教学, 艺术设计专业领域通常使用外语原版教材及设计软件, 为学生国际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4.注重打造与推广。通过教学的实战化, 许多学生的作业直接参加展览就可获奖, 学校也常常带着学生作品校内校外进行展出, 政府会给予学校很多支持, 鼓励学生奇思妙想的创意和设计创新, 在一定程度上学生作品会很快转化为文化创意商品, 以建国科技大学例:“商业设计系”学生的包装作业是完成后将要参加全台设计大赛的作品, 全部要求学生做成系列的实物, 而不是设计图稿。
三、文化创意产业源于良好的设计教育
我们通过学校办学了解了台湾的设计教育, 那设计教育对于文创产业发展有何作用, 我认为因为良好的设计教育基础才奠定文化创意事业蓬勃发展, 所以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与设计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一位设计师给我说:“在台湾人们需要提高审美品味, 文化消费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集中于文创园区, 所以文创园区体现了台湾现代文化的特色, 以几个有文创园区为例。
第一个是台中文创区域——打造台湾美术馆周边环境, 台中创意文化源于台中市的台湾美术馆, 由美术馆衍生的文化艺术十分浓厚, 沿着美术馆周边的绿园道, 一路设计精美的店铺、时尚前卫的城市雕塑以及与广场音乐节设施混搭后构成的独有的艺术氛围, 这里是艺术家、设计师以及普通大众经常光顾的地方。
第二是台南创意文化园区——文创商品为特色, 台南有两个文创园区“林百货”和“台南旧酒厂”。古旧老店“林百货”的所有商品以及店中商品布置都被精心的设计装饰, 外观充满老上海情调的商店中陈列的是最为时尚的创意商品。“台南旧酒厂”为台南创意生活媒体中心, 是文化生活与产业环境整合的创新平台, 这里有定期学生的设计展出。
第三是高雄的驳二艺术特区——注重浓厚的创意设计, 类似北京798, 是码头仓库改建, 是高雄市营造文创艺术的代表性作品, 现已转变成台湾最成功的艺文特区之一, 结合艺术、音乐及美食, 让各地游客络绎不绝的来此参观游览, 同时也是人们将艺术融合在生活的集中体现。
[关键字词] 甘肃 文化产业
[文件类别] 规范性文件
[发布机关] 地方政府和部门
[颁布日期] 2004年10月12日
[实施日期] 2004年10月12日
[效力状态] 有效
[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甘政发〔2004〕65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各部门:
为充分发挥我省“敦煌、丝路、黄河、多民族”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加快特色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文化经营项目向产业化、规模化和高科技方向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使其成为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现就加快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各级政府要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发展演艺业、广播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艺术培训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含文物复仿)、会展业等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对我省经济发展和特色文化大省建设的作用,真正把发展文化产业摆到突出位置,给予重视。各市(州、地)要把文化产业工作纳入文化产业归口管理部门的考核范围,一手抓公益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要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力争在较短时期内,改变我省文化产业发展落后、国有事业单位基本垄断文化资源、社会文化产业力量“散、小、乱”的局面,充分利用市场配置文化资源,形成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体系
(一)各级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本级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主要行业、重点地区和文化产业基地要按照全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进一步编制各自的详细规划,形成跨部门、跨地区文化产业规划体系。
(二)文化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旅游等部门要加强对我省文化资源的研究,在科学论证基础上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推动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大文化产业基建项目,要列入城市建设规划。
三、建立和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一)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对列入规划的重大文化产业基本建设项目,应纳入基本建设资金计划;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要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允许文化产业单位以使用的国有资产作为国有资本投入经营。允许有条件的文化产业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人发起组建区域性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和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吸引国外、境外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项目、兴办中外合资合作文化企业。
要认真贯彻《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甘政发〔2002〕14号)精神,落实发展文化产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文化产业发展。
(二)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单位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力度。文化产业科技项目要纳入全省科技计划,已列入全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研究单位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科研费用,报省地税局确认后,允许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等单位提供的文化产业技术转让,以及在技术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与技术转让有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超过30万元的部分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创新文化产业发展体制
(一)大力推进国有文化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部门所属经营单位的改制工作。国有文化单位划分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实行分类改革。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扶持党和政府的重要新闻媒体,扶持体现甘肃特色和艺术水平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保护重要的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建立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健全财务管理,加强经济核算,降低消耗,优化服务。经营性文化单位的人、财、物及各种资源,要逐步按照优化配置的原则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资本为纽带,实行并、转重组。国有文化单位实施重组时,原单位的国有资产和土地处置及财政拨款方式,按照《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甘政发〔2002〕14号)执行。
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政府招投标制度和采购制度,使政府与文化产业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的市场关系。
(二)国有文化单位改制的重点是产权制度和劳动制度改革,要做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非经营性资产剥离和不良资产的核销工作。改制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制等企业组织形式,也可通过控股、参股、收购、兼并、拍卖出售、租赁等形式,吸纳社会资本,实现资产重组和转换。文化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后,收入分配制度、劳动保障制度实行企业化管理,有条件的可实行年薪制和期权、期股制。
国有专业艺术院团可选择试点单位进行个人持股、社会性参股的股份制改革试点。改革后人头经费改为项目经费;对政府指定的演出活动逐步实行招标、采购制;积极推行签约制、演出经纪人制、节目制作人制,充分调动演职、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各级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与经营性活动分离,对公益性文化活动要制定计划,接受主管部门的考核;经营性活动实行项目管理,独立核算。各艺术院校要根据自身情况,探索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文博单位要在坚持保护为主的前提下,与旅游部门相互配合,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合理开发利用文物资源,积极发展文物旅游、文物经营性展览和文物复仿制品开发,完善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工艺品和纪念品。广播影视、新闻出版部门要加快体制改革,向规模化、集团化和高科技化方向发展。
(三)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鼓励个人、各类企业和社会团体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以多种形式创办、收购各种文化企业。对社会力量创办、收购的文化企业,在规划建设、土地使用、税费政策、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受国有文化单位同等待遇。要建立公益性文化产品、服务招投标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平等参与文化产业竞争。
五、加快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一)制定文化产业人才开发规划,努力挖掘我省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旅游业的人才资源。要加强与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研究基地及省内有关高校的合作,为
我省培养一批既了解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旅游专业,又善于经营管理并掌握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要通过有关专业培训和实践锻炼等途径,培养一批经纪人、专业操盘手、设计及营销人员。要大力引进省外和境外优秀文化产业人才,培育我省文化人才市场,促进文化人才的合理流动。
(二)文化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和旅游单位要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打通人才进出通道,逐步推行人事代理制。有专业特长的人员与本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使其转变为自由从业者。
允许和鼓励文化品牌、文艺创作和科研成果等知识产权参与收益分配。
六、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做大做强文化产业
(一)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产业单位以资产为纽带,整合优势资源,组建文化产业集团。集团组建后,继续享受国家和省上对文化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旅游业的政策支持,同时享受国家和我省支持企业集团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产业单位实行跨行业、跨地区经营。各地、各部门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规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经营活动都要给予积极支持。
(二)积极运用市场手段,整合国有文化单位的优势文化资源和经营性资产,组建国有文化资产经营公司,提高文化企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
(三)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允许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以其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向银行抵押贷款。对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发展前景良好的骨干文化企业,经主管部门评估后,政府以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对连续三年实现盈利的企业集团,经财政、地税部门批准,可施行快速折旧,提高资本公积比例,加快积累,为上市创造条件。
七、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一)以文化产业协会为平台,逐步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行业规范与标准、行业准入与退出等自律机制,强化就业培训、上岗资格认证等文化产业的社会环境建设。
(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文化文物、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旅游业市场监管和服务的各项政策,确保文化产业的正确导向,引导我省文化产业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唐晓旺
一、河南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投入与效益分析
(一)河南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投入分析
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这其中包括文体广播事业费、文体部门基本建设支出和宣传文 化发展专项资金。
从近年来的预算支出情况来看,文体广播事业费的支出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文体部门 基本建设支出和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的金额也呈上升趋势。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文化事业建设费。2001一2005年,河南省文化事业建设支出年均增长32.6%。特别是2(X又年以来,全省各级文化事业建设支出都呈现出加速增长 的态势。
3.预算外财政专户支出—体彩公益金。自2001年全省开通体育彩票电脑发售系统以来,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十五”期间共发售体育彩票51.26亿元,筹集公益金17.54亿 元,有力地支持了河南省全民健身运动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实施。
4.对宣传文化单位的税收减免情况。按照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
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的精神,河南省对宣传文化单位实行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对电影发 行单位实行营业税优惠政策。2001一20(辫年河南省共减免书店、报社和出版企业增值税
2.15亿元。这些税收优惠政策的实行减轻了宣传文化单位的负担,有力地促进了河南省文 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河南省文化亨业与文化产业投入的效益分析
1.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投人的社会效益。这具体地表现为公共事业蓬勃发展和艺术
精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在政府投人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得到了繁荣发 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省基本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条件较好的县(市)有 博物馆的目标。另外,河南坚持实施重点剧目带动战略,涌现了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文 艺作品,如大型豫剧古装戏《程婴救孤》、舞剧《风中少林》、电影戏曲艺术片《村官李天成》 等。
2.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投人的经济效益分析。这主要表现文化产业增长强劲,文化招 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和一批文化企业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等方面。
环境创新185
呀
具体说来,2(X)5年,河南省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339.64亿元,比20(辫年增长28.4%,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2%,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120万人。河南省又充分发挥文化资源 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不仅引进了大量的外资,也扩大了河南文化的影响力。另外,一批文化企业集团,如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出版集团、河南文化影视集团、河南杂技集团
等,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河南文化市场上,已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二、河南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投入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省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人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成果丰富,亮点纷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投人与效益基本上呈现出良性互动发展的态势。但是,在文化投人向 效益转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一)财政投入总量相冲不足,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虽然2(XX)~2(X)5年河南省文体广播事业费财政拨款由n4886万元上升到368《X岭万元,增加了22().32%,占全省每年财政支出的比重由2.58%上升到了3.30%。但这与快速增长的 河南省居民对文化的需求相比,财政对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投人还是不足的,远远满足
不
了河南省日益增长的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从全国来看,河南省人均文化事业费连续多年处 于倒数第一的位置。从全省各地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益文化单
位的事业经费相对不足,每年递增的文化经费多半用于人员经费的支出。尤其是在广大的农 村地区,基层文化基本建设普遍缺乏资金,文化设施很不完善,基础设施欠账多。
(二)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文化投入差距较大,发展失衡
从近年来河南省各市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费投人、基本建设投人和更新改造
设施投人情况看,郑州、洛阳等经济较为发达城市投人额明显高于其他城市,且经济发达城 市与经济落后城市间文化事业投人的差距呈扩大趋势。郑州市2以洲〕一2《X万年对文化事业
和文化产业共投人资金18.5亿元,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对文化及相关事业和产业的投人以每 年平均37%的速度增长。洛阳市20(X]一2(X)6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各项投人达到了18.88 亿元。与之相比,鹤壁、安阳、商丘、驻马店等市同期财政对文化的各项投人都不超过10亿
元,有些地市六年来的总额不过1亿多元,与郑州、洛阳相比差距明显。
(三)财政投入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益欠佳
目前,河南省的文化投人一方面表现为总量不足,另一方面又存在着使用效益低下、投 人和产出不成比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缺乏有效的财政投人激励机制。其 一,收人分配制度改革滞后,没有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 起来的文化事业,特别是文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与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河南省的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人分配制度改革还没有全 面展开,而改革的核心—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其二,没有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各项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的使用尚不规范,缺乏有效的考评制度,这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了对文化投人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缓慢,导致财税优惠政策难以落实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是河南省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加快推进
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2(X拓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两个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 制配套政策文件,从财政支持、税收优惠、资产处置、人员分流安置、养老保险等13个方面明
确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的优惠政策。在这一政策的引导下,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成功实现改制,注册成立集团有限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作,构建了以资产 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然而,有更多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在转企改制的道路上步履缓 慢,裹足不前,以致无法享受到相关的财税优惠待遇。
(五)政策不配套,对政资金对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引导不理想
资本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血液。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单位的市场化转型,离不开巨额
资金的启动和扶持。目前,河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文化企业融资渠道单 一,基本上靠文化企业自身滚动发展,这就大大限制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资金不足,已经成 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而河南省引导社会资金多方投入文化产业的措施并不到 位,首先是财政引导资金投人文化产业的功能还未充分发挥,其次是缺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的相应的投资融资政策。
三、完兽河南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投入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对政投入力度,向农村地区和薄弱地区倾抖,各市要按 照中央要求设立农村文化建设资金
各级政府应按照有关政策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公益性文化 事业的财政投人。财政部门应根据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规模和标准,核定公益性文 化单位正常运转和实施项目所需的支出,并予以必要的经费保障。同时,财政部门要通过大 力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内容建设、功能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 设。各级财政要充分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积极调整支出存量结构,安排增量,逐步提高文化事业支出特别是农村文化事业支出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各地市要按照中 央要求设立农村文化建设资金,努力构建农村文化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推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出台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 实施办法
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深化河南省公 益性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一是全面推行聘用制,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精简富余人员,严格 控制人员增长,使财政核拨的经费,更多的用于事业的发展。二是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 行不同的收人分配管理办法,加强监管,合理调节收人分配。三是调整内部收人分配机制,根据国家事业单位收人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尽快出台河南省的文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 实施办法,将收人分配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挂钩。同时,通过调整、合并、转制等
方式,合理配置文化艺术资源,改变文化单位设置零散、服务单一的状况,充分发挥文化单位
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
~呀(三)探索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制度在支持和推动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投人绩效考评制度。通过对财政拨付的各类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总结和量化评估,建立起激励机制和
问责制度,从而强化监督,把各类专项资金切实落到实处,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考评 指标既要考虑对专项资金分配、管理过程的考评,也要考虑对资金使用效果的考评。在此基 础上,量化绩效目标,明确绩效责任,对经费使用进行追踪问效。将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 文化产品作为增加财政投人的重要依据。同时,政府部门应当大力推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 采购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有效地引人竞争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实现从“养人办 事”到“办事养人”的转变,以更低的代价得到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提高政府财政投人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切实落实财税优惠政策
在《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 制,其中,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等重要新闻媒体实行国有事业体制,在科学划分宣传业务
和经营业务的基础上,把经营部分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出版单位除河南人民出版社保留 事业性质外,其他出版单位全部转制为企业;文艺演出团体除河南豫剧院保留事业性质外,其他文艺表演院团和演出场所全部进行转企改制。根据纲要,河南省应全面加快经营性文 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对于艺术院团、出版单位和文化、艺术、生活、科普类等一般报纸杂
志社以及新华书店、电影制片厂、影剧院、电视剧制作单位和文化经营中介机构等经营性文 化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姗、有步骤地推动其逐步转制为企业,面向市场,成为文化产
业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加快转企改制的步伐中,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其转制进程,在转制进 入到实质性阶段之后,切实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财税优惠政策。
(五)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
走金融市场筹款之路,是解决文化发展资金不足的有效途径。鼓励金融部门把文化产
业纳人重点支持范围,增加文化企业贷款额度。实行资助性信贷政策,通过低息、无息、贴息
等优惠政策,支持文化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更新,以及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实行资产抵押政 策,对效益好、有偿还能力的文化经营部门,金融部门可给予开办资产抵押业务,也可发放简
易设备维修贷款,以支持文化部门的经营活动和硬件改造。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股票市 场、债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同时,鼓励建立以吸收社会资
金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基金、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多渠道筹集资金,对文化产业的主导 行业和重要产品提供资金支持、把扶持单位改为扶持项目、扶持产品、扶持服务、扶持产业 化,重点用于扶持和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1. 优秀的传统文化应拥有继承性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了五千余年的根本所在。在一段光辉历史的长河之中,中华文化孕育出了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产生了大量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传统文化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由它而诞生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缔造出了对世界人类有着巨大影响的科学成果和丰富的文化艺术作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需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对学生加以灌输,并使学生有深刻的理解,这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发展的需求。
2. 多种文化共存
中华文化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种文化,它是将百家之精华融于一身的代表,它的内核之中包含了所有中华民族儿女们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智慧。正因为如此,中华传统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所以在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一项很有必要、也是很有历史责任感的光荣任务。当下,世界正处于发展变革的浪潮之中,各种思想正渐渐进入人的意识,这些文化思想有精髓、也有糟粕,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共通、也有对立。但不可否认,任何文化都有糟粕的地方,中学思想政治老师在教学当中需要让学生以辩证的目光看待所有文化,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也应该舍其糟粕,得其精髓。同时,以理性的目光看待西方文化流入中国的现状,在中国这片土地,实现多种文化共存并良好发展的局面。
3. 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
新一代学生在课堂之上除了接受科学理论知识以外,鲜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缺乏相应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了。当代中学生生活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之下,接受了较多外来文化的熏陶,且绝大多数中学生拥有主流意识形态,这些学生今后会有怎样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前程。但是众多西方文化糟粕涌入中国,而老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成绩,没有对学生的个人价值观进行正确指导,很多学生养成了自私自利、崇洋媚外等诸多恶习,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博爱、民族精神气节背道而驰。因此,在中学时代,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也能使学生抵御住外来文化中的糟粕,让中学生茁壮成长。
二、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则
1. 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
无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有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对于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该向学生多多加以讲授,让学生学习并发扬,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取向继续弘扬贯彻下去,并成为鼓舞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之中,老师应让学生学会鉴别中华文化中的可取之处和不可取之处,不可“一刀切”。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继续发扬保持下去,并且让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文化内核。在此基础上,对中华传统文化中那些落后迂腐的糟粕,要让学生坚决抵制,以此实现培养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目的。
2.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之中有可取之处
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传递的文化往往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所以对学生进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灌输往往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科目的觉悟,真正使学生树立起端正的价值观。所以,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教师应选择那些符合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要求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活动。
3. 客观正确地评价“文化复古”潮流
中学的思想政治课程除了对学生进行有关的德行操守的教育之外,也必须帮助学生客观正确解析中国当下的“文化复古”现象。文化复古现象包含了“保守文化现象”“传统与现代思想的矛盾”等,这些思想在各界均存在,并且产生了较大的争端。而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任务就是让相关老师正确指导学生看待这种“文化复古”现象,并且提醒学生,单纯不假思索地在现代直接使用传统保守的文化是不正确的。
4. 坚持文化的多元和谐发展
当下中华民族对待文化保持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多元文化共同发展”这一格局。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但在此之中,要让学生正确看待外来文化,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取向。目前,优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渐渐开始被人们所忘却,在中学思想政治的教育中,老师要让学生逐步拾起这些被逐渐遗忘的优秀传统文化,正确看待“多元文化”这一当前格局。
三、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讲授技巧
1. 在中学思想政治教材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在对初中生的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需要着重于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法律意识和爱国意识,让学生可以正确对待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关系。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主要分为经济、政治、生活、文化四个板块,着重于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国情的结合。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渗入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伦理观和情感价值观等。
2. 注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相关教师必须注重教学策略的把握。以学生作为主体,完成“提出目标—制订相关策略—完成评价”这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学生个人感情的表达,开展相关讨论,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发扬学生的主体性。
3. 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实践教学
教育部强调中学思想政治课程应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中,实践教学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好效果。
对于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让学生将魅力十足的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下去,是每一个老师必须完成的使命。在此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拥有明辨“精华”与“糟粕”的能力。因此,中学思想政治老师历史责任重大,需要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谨言慎行,渗透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赵刚.论传统文化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3):73-74.
[2]邵晓芳.浅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论》的实践教学[J].科技信息,2008,(31):196.
[3]崔学献.浅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34-135.
文化和文化的载体的关系
高中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总而言之,其实质是精神现象。一种现象要被人们所感知,需有自己的物质载体。比如思想、理论、信念、文学、艺术等……它们要被人们所认知,就必须要有文字、书籍、道具、活动、色彩等来体现。文化与它们的载体从一定意义来说就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内容离不开一定的形式,但形式离开了一定的内容,就失去表达一定内容的形式应具有自身价值。虽然一定的内容与一定的形式关系密切,但内容与形式不能划等号,有着质上的区别。所以文化虽然与其表达自己的形式密切相关,但二者不能等同。] 也正因为这样,并不是任何物质产品都可以归结文化的范畴。
前言: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着世界,让中国人民以及海外华人引以为傲。从诗词歌赋到笔墨书画,无不渗透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凝聚着整个中华民族。而随着鸦片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逐渐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各式各样的西方思想不断涌入,人们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开始全方位地转换和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时代的现代文化正逐步形成。
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以儒家、道家和佛家为主体的重视个人心灵修养和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体系以及这个思想体系的文化载体和产品。概以三玄四书五经为其渊薮。现代文化是指人们适应现代化本质要求的文化,就是实现文化的现代转型并形成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相一致性的文化,包括“诚信、法治、公正、理性、科学、人文”六个价值理念。
二、传统文化对现在社会的积极影响:
1、发扬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古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像岳飞抗金,文天祥起兵抗元,杨家将英勇奋战等故事至今还脍炙人口,为人歌颂。
2、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古孔子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自然危害及外人入侵中华民族始终顽强地斗争着,从不屈服,以致完成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途最终获得抗日胜利。
3、重视人的品德修养。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个优秀的民族体现在国民的素养。而我们的祖先自古就提倡修身养性。
4、知行合一。中国儒家思想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与实践品格相一致
5、团结互助,尊老爱幼。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三、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消极影响:
1、缺乏民主意识,长期处于封建统治,思想被压抑,缺乏个性主义。人民当家作主意识不强。应尽的义务与应有的权利没有落实。
2、法制观念滞后。很多涉及官司的事件上,人们仍喜欢私下处理,不愿走法律程序解决。在选举投票的政治活动中也缺乏积极性。
3、守旧意识严重。喜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于现状。安土重迁,创业和科研的激情不足。性意识淡薄,缺乏教育。
4、商品意识淡薄。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重农轻商,没有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也不能完全走向现代化。
三、如何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
当今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和文化重构的重要历史时期,如何建立好现代文化,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衔接点是至关重要的。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所以我们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我们应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抛弃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使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报务。
1、我们要立足于我们是炎黄子孙,继续发扬优秀的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更有凝聚力。一个国家只有百姓爱戴,它才变得坚不可摧;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在教育上不能重外语轻国语,不能崇洋媚外喜欢过外国节日而忘了中国人传统节日。鲁迅先生说过: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要让璀璨的中国文化变成世界共享的文化。
2、逐步培养人们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民主与法律的教育。保障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与正当权利,引导市场的经济健康发展,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行为与秩序。提高人们的政治意识,很好地使用监督权,选举权,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
3、改善教育制度,逐步向素质教育发展,注重因材施教,注重运动和全方面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加强心理教育和性教育。培养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及正确的性观念。希望教育者是本着教育的态度而非着眼于商业的利益,作为一名工程学院的学生,当我听到我们的学校不是以本专科的院校而出名却以新东方的招牌来介绍的时候,我感到很悲哀。
4、文化产品的传播,我们要使其实行双向交流,不仅仅是单向交流。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时代,大量的外国产品进入中国的市场,要加入中国元素才能适应市场需求。我们也要加强技术,努力打开国外的市场使大量的中国产品受到外国人们的追捧。
5、我们要抛弃保守迂腐的观念,检验现有的文化观念,进行取舍,必须努力学习一切先进的东西,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素质,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6、我们要学习西方的管理制度、销售策略和经营模式。成功的企业要有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正确的经营模式以及良好的销售策略。而且要基于中国国情,不能照搬照抄。
7、加强环保意识,合理分配资源,提倡低碳生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开发新型能源已刻不容缓,我们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小事做起。
【浅谈关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推荐阅读:
汝城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10-28
关于文化产业实施方案11-14
关于加快泾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2-01
关于语言和文化的论文10-14
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浅谈07-03
浅谈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对策10-16
文化和旅游局关于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09-13
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现状和困境05-31
浅谈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的融合论文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