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共11篇)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主题图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故事引入。

一天,小鱼欢快的在水里游来游去,它被草地上热闹的场面感动了,原来是热心的小猪帮助小兔子盖房子呢,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课件。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交流。

3、图上有几只兔子?一只兔子搬几块砖?

学生汇报:4只兔子.(屏幕出示摆好的4只兔子)。

找生说怎样摆砖。(教研员说最好让学生找圆片、长方形代替兔子和砖摆一摆。)

一只兔子对着一块砖,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在数学上我们就说兔子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4.找学生说同样多。

5.同桌互相说。齐说。

6.继续观察图,大家都来数一数,是不是一只兔子搬一块砖,看砖有没有多余的?兔子有没有多余的?

7.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8.再看图,图中小猪在干什么?

学生汇报后,(屏幕出示摆好的3只猪图片)。

9、一只小猪扛几根木头?

学生汇报。

10、木头又怎样摆呢?

学生汇报,老师一边课件出示,一边问:是这样摆吗?

看一看有没有多余的木头?(引出地下放的一根木头)。用鼠标点出地下放的一根木头。

11、观察小猪和木头,你又知道了什么?

小结:一只小猪扛1根木头,没有多余的小猪,木头有多余的1根,

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12.找学生说同样多。

13.同桌互相说。

14、齐说。

15、找一找图中还有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16.揭示课题并板书。

17、全体轻松一下。

三、巩固提高。

1.学生摆同样多。

要求:先摆5个正方形图片,再摆圆片,要求圆片个数和正方形个数同样多。怎样摆,老师一眼就能看出同样多?

2.拿走一个圆片,圆片和正方形谁多?(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汇报。

2.完成课件中练习1题。(学生汇报交流想法。)

3.完成课件中练习2题。

4.比比谁聪明:完成练习3题。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同桌说。

b.交流。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比多少

兔子和砖同样多。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篇2

《比尾巴》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通过“比识字”“比朗读”“比写话”“比背诵”“比写字”,营造比赛氛围,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云、公”两个字。认识1个笔画“撇折”和两个偏旁“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答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走进比赛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一场比赛,你们想知道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

2.小朋友,读了题目,你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比赛啊?(生:比尾巴比赛。)尾巴是轻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个读、齐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尾”字的下面是个“毛”字,好多动物的尾巴都是毛毛的。“巴”字中的竖弯钩像一条翘起的尾巴)

(课始以教师带领学生去观看一场比赛导入,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接着,揭示课题,教“尾”和“巴”两个生字的读音,牢记“尾巴”字形,知道我们观看的是“比尾巴”比赛。给孩子们创设情境,孩子们学习兴趣十足,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读词语,比识字

那么到底有哪些动物参加比尾巴比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比尾巴比赛吧!请小朋友们先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学生读后交流)

1.小朋友知道参加“比尾巴”比赛的都有哪些选手啊?

2.出示生词: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3.我们不仅要会读这些可爱动物的名字,还要把这些字都记住。

4.偏旁认字:猴鸭公

(1)猴是什么偏旁?我们上节课还学过哪个字也是反犬旁?(狗)

(2)公鸡的“公”,是上面是个什么字?所以我们称它为“八”字头。

(3)鸭子的“鸭”我们怎么记住它?(右边是“鸟”)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新学的偏旁“鸟”字旁。

(认识了动物名称中的生字“猴、松、鼠、公、鸭”;运用偏旁识字法认识“猴”,并通过回顾旧知,加以巩固。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学生发现“公”字上面是个“八”,教师乘机教授“八字头”;“鸭”字右边有个“鸟”,教师教学新偏旁“鸟字旁”。让孩子在发现学习中获得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5.讲“鼠”故事。因为古代的人非常痛恨老鼠牙齿,所以把鼠字的牙齿特别突出,下面是鼠的两个前腿、两个后腿和尾巴。

(利用“鼠”字象形字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想象中认识了“鼠”字。)

6.教学“伞”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伞”字的模样与我们生活中用过的“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伞”字上面的“人”就像伞的顶部,像伞打开的样子。

师:(相机画出其形状)你们看,上面的“人”真像伞打开的样子。谁来说说下面的部分像什么?

生:中间的一点、一撇、一横就像伞的骨架,那一竖就像伞杆。

(汉字原本就是一幅含义深刻的画,让孩子感受汉字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国字的博大内涵。)

7.动物们都急着要去参加比赛了,哪位小广播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小老师读带有生字的动物名称)

8.比尾巴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哪位小广播员能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

参加比尾巴比赛的动物有()、()、()、()、()和()。

(本课有12个认读字,如果集中在一定时间反复读,学生定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足。采用随文识字,可以使一年级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在语言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字义。)

三、比朗读

(一)比赛读好问句

1.那么比赛的项目有哪些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去找找答案吧。

2.“谁的尾巴长?”(板书:长?)这句话有个问号,有问号的叫问句,问句的最后一个字读的时候要上扬。(标上上扬记号)

3.谁想来露一手读读这个问句?(个读,齐读)

4.“谁的尾巴短?”(板书:短?)“短”这个字,小朋友谁有办法记住它?给它找几个朋友。长短是一对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个读、齐读)

5.“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板书:一把伞?)这个“把”字,小朋友怎么记住它呢?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伞”字的模样与我们生活中用过的“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除了说一把伞,还能说一把什么?(一把尺、一把刀、一把扇子、一把椅子、一把枪……个读,齐读)

(用给字找好朋友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识记了“短”字,还扩充了词汇量,一举两得。在“把”字的教学中,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把”字,再用“一把______”的拓展练习对“把”字加以灵活运用。)

6.比一比谁是最佳小播音员,把这三个问句读好。

(二)比赛读好答句

1.那么比赛的结果到底是怎样的呢?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师问:谁的尾巴长?—生答:猴子的尾巴长。(黑板上贴上猴子图片)

猴子的长尾巴有什么作用呢?猴子的长尾巴能钩住树枝,让猴子在林中自由穿梭。还能采摘树上的果子,非常方便。谁能读出猴子尾巴的长?

3.师问:谁的尾巴短?—生答:兔子的尾巴短。(黑板上贴上兔子图片)

兔子的尾巴短小、轻便,能让它灵活地逃开捕食者的捕捉。用处真大!谁能读出兔子尾巴的短?

4.师问: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生答: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黑板上贴上松鼠图片)

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松鼠跳下树的动画演示)松鼠的尾巴能帮助它在跳下树的时候平稳着地,起到降落伞的作用,所以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的尾巴多有意思啊!谁想来读读这句话?(个读,齐读)

5.哪位小播音员想来读读这比赛的结果啊?(个读、齐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在这一朗朗上口的课文中,有为正音而读,有为比较而读,有为理解而读。这里抓住一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比赛朗读中,达到正音、比较和理解的作用。)

四、比写话

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也来比比谁是我们班的小作家。

猴子的尾巴长,好像()。

兔子的尾巴短,好像()。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抓住低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他们在有趣可爱的比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五、比背诵

同桌比,男女生比,小组比。

六、唱歌曲:《比尾巴》

领略了小朋友们朗读比赛的精彩,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比尾巴比赛,感受比赛的快乐吧。

(通过课文写的歌曲将愉快的学习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在歌曲中快乐地唱着歌,这比全班齐背效果来得好。)

七、比写字——“云”“公”

感受完比尾巴比赛的快乐,让我们再学会写几个生字宝宝吧。我们来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写字大王。

1.指导书写:比一比“云”“公”两个字哪里是一样的。(都有笔画”撇折”和“点”)

2.写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哪位小朋友能提醒大家?

3.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4.师生讨论评价,选出写字大王。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标达成的前提,真正落实还需教师在课中通过调控让全体学生有效习得。在写字练习中,发现问题,适时指导,保证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八、小结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篇3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⒈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能认识1种笔画“ㄥ”,认识两个偏旁“八”(八字头)和“鸟”(鸟字旁)。

⒉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⒊能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掌握指定学会的生字、部首,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课前准备:

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法与学法:引导自学优生领学教师讲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画导入,谜语激趣。

⒈出示六种动物的图片(课文插图):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让学生说说每幅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动物?

⒉猜谜激趣。

教师出谜学生猜:猜猜是这六种动物中的哪种动物?

①红花头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晨唱只歌,千门万户开。(公鸡)

②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下水捉鱼虾,不湿小花褂。(鸭子)

③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兔子)

④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猴子)

⑤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开很漂亮。(孔雀)

⑥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松鼠)

⒊揭题:这么多的小动物聚集在一起,谁能猜出它们要干什么?(板书:比尾巴,引导学生认识这三个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⒈各自轻声读儿歌。

自读要求:

①看图轻声读儿歌,要求读准字音,想想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

②标出生字,多拼读几遍。

⒉交流:这首儿歌告诉我们什么?(这首儿歌告诉我们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⒊学习生字。

⑴出示生字,多种形式认读。

注意:“松、最”是平舌音,“鼠”是翘舌音,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⑵交流识字方法。

注意:①通过“鸭”的教学认识新偏旁“鸟”;通过“公”的教学认识新偏旁“八”。注意区分人字头和八字头。②本课生字中的“比、尾、短、猴、鼠、扁、最、鸭”宜整体识记字形。“巴、把”和“公、松”在字形和读音上有联系,可以启发学生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方法记忆字形。

⑶生字巩固。

⒋检查读课文。

指名四位小朋友分节读儿歌。(正音)

⒌师范读,声听准:着重引导学生读好问句。(读准句子中易错的字,如“谁”,学生读好轻声词“尾巴”。)

⒍学生体会读文。

三、细读课文,朗读感悟。

⒈细读第一、三小节。

⑴六种动物比的是尾巴的什么?赶快读读课文,找到答案吧!

读后交流:比的是尾巴的什么?

出示: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的尾巴最好看?

⑵指导读好问句。

①你发现每句话后面的标点有什么特点?(都是问号)

②问句应该怎样读呢?

师示范读后讲:读问句要注意声调向上扬。

③“谁的”还可以换成一个什么词?(哪一个)读这句话时要强调“谁的”。(圈出重音“谁”)还要强调“谁的尾巴”要连起来读。

④领读,指名读,齐读。

⑶小结过渡:第一小节和第三小节分别提了三个问题,那么哪一小节回答了第一小节的三个问题,哪一小节回答了第三小节的三个问题?(二、四小节)

⒉细读第二、四小节。

⑴出示第二小节,指名读。

①“猴子的尾巴长”这句话回答的哪一个问题?猴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②“兔子的尾巴短”这句话回答的哪一个问题?兔子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注意:“长”和“短”是一对反义词。

③“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句话回答的哪一个问题?松鼠的尾巴有什么特点?是不是说松鼠的尾巴和伞一模一样?“好像”何意?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看图理解: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经常翘起来,好像撑开的伞。这是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也就是“打比方”。)

词语理解:一把--表示数量的词。

④指导朗读。如“猴子的尾巴长”一句,师:问的时候强调“谁”,答的时候要强调哪一个词?(圈出重音“猴子”)老师问,学生答。还要注意哪几个词要连读?(划连线:猴子的尾巴)

⑵出示第四小节,指名读。(朗读感悟方法同理解第三小节)

词语理解:扁--指鸭子尾巴的形状。

最好看--最漂亮的意思。

四、趣味对读,熟读成诵。

⒈师生对读,方法:

①师问生答法一:师读第一小节,生读第二小节;师读第三小节,生读第四小节。(或方法反之)

②师问生答法二:师读第一小节的第一句,生读第二小节的第一句;依次类推。

⒉请大家找一个朋友,你问我答地来读一读课文吧。(同桌或者自由选择伙伴进行一问一答对读,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⒊分组对读或男女生对读,可一边读一边拍手。

⒋背诵。

五、布置作业

⒈朗读并背诵课文。

⒉搜集这写动物尾巴的作用。也可搜集其它动物的尾巴特点和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⒈朗读课,说说这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⒉认读生字。

二、指导写字。

⒈出示“我会写”的字:云、公、车。

认读、组词。

学习两个新笔画:“ㄥ”(撇折)。

⒉念笔画、笔顺。

⒊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⒋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指导书写“云、公、车”三个字时要注意字的书写笔顺,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之处:“云”字第二笔横要比第一笔长,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八”的开口度要适中;“车”的最后一笔是“丨”,要写在竖中线上。

⒌描红。(教师要提示学生按笔顺书写)

⒍学生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积累拓展。

⒈生字巩固。

比(左右比)尾(半包围尸)巴(独体第一笔或乙)

短(左右矢)把(左右扌)猴(左中右犭)

松(左右木)鼠(上下鼠)扁(半包围户)

最(上下日)公(上下八)鸭(左右鸟)

⒉课后练习:给六种动物添上尾巴。

①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复习已学的生字。

②说说这几种动物尾巴的主要特点,如,牛的尾巴又细又长,马的尾巴像人的长发。

③添画动物的尾巴,画好之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换看一看,夸夸别人的画。还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说说它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⒊交流搜集的动物尾巴的特点和作用。

⒋说话练习:好像漂亮

四、布置作业。

⒈书写生字。

⒉练习模仿编儿歌,如:

谁的尾巴细?

谁的尾巴卷?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扇?

牛的尾巴细。

狗的尾巴卷。

鱼的尾巴好象一把扇。

资料袋

动物尾巴的妙用

世界上生活着许多动物。大部分动物的身上都长有一条尾巴,动物的尾巴形状各异,功能也各不相同。

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在飞行时,鸟尾巴起着舵的作用。

鱼把尾巴当作游泳器。鱼在水里靠尾巴的左右摆动,促使身体前进。鱼的尾巴还能控制方向,并随不同的摆动而转向游泳。

鳄鱼把尾巴当作武器。生活在热带地区的非洲鳄,见到牛、羚羊、鹿等动物在河边饮水时,便突然将尾巴一扫,把这些动物打入河里,然后张开大嘴,饱餐一顿。

狐猴把尾巴当作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度日。

松鼠把尾巴当作交际工具。美洲松鼠在合力对付蛇时,用尾巴来传递信息。尾巴猛挥三下,表示总攻开始;挥两下,表示继续进攻;挥一下,表示停止进攻。此外,它们还用尾巴的不同摆动状态,来表示威胁它们生存的蛇的种类、大小、距离和运动方向。

教学反思: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篇4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2、模仿课文一问一答的形式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教学重点;读好问句语气是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奖牌、多媒体课件、动物图片、板书标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

小朋友真精神,腰板直直的,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1、游戏“摸一摸”:老师说你们做

摸摸你的头发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耳朵

摸摸你的眼睛摸摸你的小手摸摸你的尾巴

你笑什么?

2、出示课题:我们没有尾巴,可是有一群小动物,它们有尾巴,它们正举行比尾巴大赛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比尾巴

二、复习生字

看比赛是要门票的,这张门票可特殊了,要闯关成功才可以得到。你们有信心吗?

1、复习生字:小猴子过河(开火车、齐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恭喜同学们顺利拿到门票了,我们赶快到森林里看比赛吧!

请小朋友打开课本82页,带着以下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好读书的姿势。头正、身直、脚放平。)

开始吧!

1、自由朗读

2、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小动物有谁?(用把它的名字圈出来)

同学们,我们一起朗读一遍课文吧

3、学生齐读

4、汇报:说话训练:参加比尾巴大赛的小动物有________。(鼓励全部回答)

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猴子、兔子。

四、再读课文,读好问句

下面,狮子大王要宣布比赛项目了

1、读一读:齐读。

2、看一看:仔细观察,这些句子最后面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你发现了吗?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3、认识问句。

每个句子后面都有一个符号叫问号。有这种问号的句子叫问句。

那么这些问句该怎么读呢?

4、引导学生读好问句,读出问的语气。

师范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朗读,注意老师语气的变化

齐读

五、趣读课文,背诵课文

你们可以找出获奖的小动物吗?

1、出示第一、二小节。(PPT:)

2、指导朗读

开两火车读(一人一句)-----师生合作拍手读-----男女同学一问一答拍手读

3、理解“长、短、好像一把伞”(引导观察图画-----拓展)

4、拍手齐读

4、出示第三、四小节

5、指导朗读

开两列火车读(一人一句)----全班起立动作读---同桌合作一问一答拍手读

6、理解“弯、扁、最好看”(观察图画-----拓展)

8、做动作齐读

9、全班起立拍手齐读全文

10、背一背

1、挖空背诵

2、借助黑板图片

六、拓展延伸,续编儿歌

刚才,我们一起到森林里参加了小动物们举行的“比尾巴”比赛,都当了一回最棒的小裁判。你们觉得有趣吗?

龙老师这还带了许多小动物来报名参赛,你们瞧!这是什么?

(恐龙)

恐龙尾巴的特点是什么?

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大,恐龙的尾巴大”这是什么?

老鼠

老鼠尾巴的尾巴特点是什么?

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小,老鼠的尾巴小”这是什么?(燕子)

对了,是燕子。燕子尾巴的特点是形状像?

(剪刀)

我编的儿歌是“谁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

请大家以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小动物,像龙老师这样编一句儿歌好吗?

1、“编儿歌”

(PPT:小猪、老虎、金鱼、)

2、汇报:

谁的尾巴粗?谁的尾巴细?谁的尾巴最美丽?

七、小结:

同学们真了不起,还学会创作儿歌了。而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很多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你还想知道其他动物尾巴的特点吗?请同学

八、作业布置:

通过课外书或者网络了解更多动物尾巴的特点,与家长分享,尝试用“谁的尾巴怎样?”问一问,让家长猜一猜。

九、板书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课本第43-44页复习第6-10题

教学要求:1.在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运算的意义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验。

2.使学生养成检查的习惯,自觉进行估计,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分析和解答“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准确找出“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千以内数的加法的有关知识。(板书课题)

6.复习第6题1)出示:算一算,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346+113552+175

346+213452+275

346+313352+375

2)指名学生说一说。

师引导问:第一组中的第二个加数是怎样变化的?第二组中的第一个加数第二个加数呢?你推算它们的结果会不会有什么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3)学生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4)学生汇报结果,验证。

5)小结。

第一组:第一个加数不变,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和也相应地增加100.

第二组:第一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减少100,第二个加数每题分别比上一题增加100,结果和不变.

三.解决问题练习

1.复习第7题

1) 学生自读题目。2)问:要求“下午用电缆多少米?”怎么想?

3)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生独立计算。

2.复习第8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汇报。

3.复习第9题

1)说图意。2)独立计算。3)汇报。说说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了哪些条件。

4.复习第10题

1) 小组里说说:下面每组数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最特别?为什么?

2) 指名说。

统计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 篇6

根据问题的不同, 所要采用的方法也可能不同, 但是要建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基本原则是:采用能够获取“好”的数据的方法。为了获取好的数据, 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利用对于实际背景已有的先验知识。比如, 希望知道学生的身高, 先验知识是“年龄之间差别很大”。因此, 最好是根据年龄段学生数的多少按比例抽取样本, 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分层抽样”。可以看到, 统计方法的直观想法是很明显的。如果对于实际背景一无所知, 那么, 一定要随意抽取样本, 这便是“随机抽样”。当然, 也可以用“分层抽样”, 但是要麻烦得多。第二个基本原则是:采用简单的方法。能够基于上述两个原则的方法就是一个“好”方法。我们不要小看第二个原则, 一个好的方法往往能够节省很多调查经费。这就是为什么咨询公司非常欢迎统计学家的原因。

样本实质上就是数据, 但是, 统计学中涉及的数据往往是具有随机性的。还是回到“学生的身高”这个问题上来。在抽样之前, 我们并不可能知道具体数据的大小, 这些数据对于我们是随机的;为了讨论出一个好的方法, 我们假想能够得到这些数据, 并且假想这些数据的出现是依据某种规律的, 这种规律就是数据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 我们称之为“概率”。但是, 只有当抽样之后, 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数据, 才能进行实质的计算与分析。这样, 我们所要研究的数据既具有随机性又具有真实性。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称这样的数据为样本。

基于以上论述结合我校实际做出以下统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静态情境的创设, 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记录数据, 认识简单的条形图和统计表,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 能根据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渗透可能性预测的思想。

(3) 在合作, 交流中学会倾听, 尊重别人的意见, 并培养合作意识。

(2) 教学重难点。

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空白的动物、水果统计图和统计表彩色笔

(4) 教学流程

(1) 课前谈话

T:这节课我们四组来赛赛, 看哪组积极动脑, 积极举手发言。

1创设静态情境, 初步感知统计

a.故事引入激趣。

T: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 将要举行一场跑步比赛, 很多动物都来了, 其中有谁? (小猴、小狗、小免、小松鼠) 它们排得这么乱, 如果想知道它们各来了几只?怎样又对又快的数出来?

学生在此过程中都用到了先分类, 再数数的方法。

b揭示课题。

T:下面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涂小格的方法分别表示出小松鼠, 小猴, 小兔, 小狗的只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教师有意识的巡视, 搜集不同的表示方法展示。

T:像刚才我们先数出每一种动物的只数, 并用涂小格的方法表示出来,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是在统计, 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来研究统计。 (板课题, 齐读两次)

4创设动态情境, 理解统计的不同方法

d根据需求, 运用不同方法进行记录

T:跑步比赛要开始了, 参加跑步比赛的运动员要到大象那儿报到, 在大象点名之前, 老师交给小朋友一个任务, 请你竖起耳朵仔细听, 参加跑步比赛的小动物各有几只, 待会儿告诉大家?

第一次报完:学生记不下来。

T:光用脑袋记不下来, 怎么办? (同桌讨论......汇报)

汇报: (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

S 1:我是用数字来记的。

S 2:我是用打勾来记的。

S3:我是用画三角形来记的。

(如果学生没想到正字)

老师介绍用“正”字来记的方法。

第二次报:学生选取认为方便的方法进行记录。

展示: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的, 结果又是怎样?

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T:有没统计的结果不一样的? (渗透统计要细心, 统计的数据要准确)

b.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T:虽然统计的方法不一样, 但是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让我们将答案填在这样的表格上。 (学生填统计表......汇报)

再独立填统计图。

T:看着这张统计图, 你能知道什么? (指名)

小结:看来统计图不仅能知道参加跑步的每种小动物的只数, 还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b学以致用。

学了今天的知识, 让我们来解决生活中有趣的数学问题。

T:再过一两个星期就是六一儿童节了, 老师准备在我们班开个联欢会, 想买些水果, 怎么买好呢?谁能来帮帮老师? (统计)

小组分工合作。

提要求:选取自己一项最喜欢的, 用上你身边的三份材料, 统计自己组里喜欢的水果。

展示。

T:通过这张统计图, 谁能告诉大家老师怎么买水果呢?

(4) 总结。

T:这节课学了什么?统计在生活中还可以统计什么?

其实老师今天也在统计, 瞧, 你知道哪组表现最好啊? (黑板的四组星星比赛)

假如我们得到了数据, 由于数据看起来是杂乱无章的, 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整理, 整理的实质是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压缩”。根据问题的不同, 压缩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比如, 希望知道学生的平均身高, 称之为“总体均值”。我们可以计算样本的平均数, 然后用样本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均值。样本平均数就是对于数据的一种压缩方法。当然还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比如计算中位数, 或者计算最大数和最小数的平均数。那么, 哪一个方法要好一些呢?虽然我刚才谈了平均数和中位数的使用条件, 但这仅仅是一种描述性的。对于数据压缩也有一个原则, 就是不能失去我们所要研究问题的信息, 满足这个条件的压缩后的值被称为“充分统计量”。这个原则的数学表达需要借助“条件概率”, 涉及很深的数学。因此, 统计学需要哲学的思考, 也需要严格的数学推理。事实上, 对于总体均值, 上面的三个压缩后的量中只有样本平均数是充分统计量。直观地想, 样本平均数以局部的特征估计总体的特征, 可能要好一些。这是因为, 虽然样本平均数依赖样本的选取也是随机的, 但是我们可以想象, 当我们反复取样本计算时, 这些样本平均数应当在总体均值附近摆动。当然, 我们还可以建立其他的准则来判别方法的好坏, 只要这个准则是合理的。

摘要:统计已经成为当今中小学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小学统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的主线应该是, 体现从收集数据到统计推断的全过程, 建立统计直观。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字。认识1个笔画和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习朗读问句。能背诵课文。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重点

练习朗读和认字。

教学难点

读好问句。

教学准备

简笔画图片、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行一次猜谜语比赛,看谁猜得又对又快?(教师出谜语,给猜对的同学戴上动物图片)

(1) 脑袋聪明,手脚灵巧,喜欢爬树,最爱吃桃。(猴子)

(2) 耳朵长,尾巴短,只吃菜,不吃饭。(兔子)

(3) 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松鼠)

(4) 红花头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晨唱支歌,千门万户开。(公鸡)

(5) 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下水捉鱼虾,不湿小花褂。(鸭子)

(6) 花冠头上戴,锦袍披身上,尾巴像扇子,展开很漂亮。(孔雀)

2这么多的小动物聚在一起,谁能猜猜它们要干什么?

板书:比尾巴

(1)认真看老师写“比”。谁记住它的笔顺了?指名说,齐写。

(2)谁能记住“尾”?

(3)“巴”谁能记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由读课文,看看哪些动物比尾巴了?在下面划横线。

3谁知道哪些动物比尾巴?在小动物的名字下面划横线。(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4讲解识字方法,教学生字。

加一加:猴、松、鸭、把。

减一减:把、巴,松、公。

多读:鼠

数笔顺:公

三、听范读

四、分四组分别朗读四节

1读第一节。(学读问句)

(1)听老师范读第一节。

(2)看第一组能否读好问句。

2读第二节(回答)

3读第三节(问)

4读第四节(答)

五、分角色演读

请6个学生分别问,戴动物图片的学生走上讲台,其他学生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板书,教学生字“短、扁”。

六、全班朗读课文,边读边做手势。表现出动物尾巴的特点。

七、读读画画给动物加上尾巴。(教材第85页)

八、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参观了小动物们比尾巴的比赛活动,你们都知道了什么?说给大家听。

课后练习与课外知识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谁知道它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回家问问你们的家长或者课后问问老师。

板书设计

10比尾巴

猴子--长

兔子--短

松鼠--好像一把伞

公鸡--弯

鸭子--扁

孔雀--最好看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全文。

2出示生字。认读。

二背诵课文。

三学习“把、短、扁、最”4个生字。

加法:短把

多读:扁最

1用“最”说话。

2比一比。

巴――把――爸――色

公――松鸭――鸡

3练习。

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扁――()短――()弯――()

四指导书写。

云:第二笔横要写长,落在横中线上。

公:上面的“八”的开口要适中。

车:最后一笔竖要压在竖中线上。

五课后练习

按笔画笔顺书写生字。

10《比尾巴》教学反思

本人担任语文教学工作近半年来,第一次参加优质课评比,在上完这节课之后,作如下总结,以便在今后的教学当中去粗取精,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教学的成功之处

1、教学程序的设计较合理化。采用猜谜语激趣导入,结合图片展示,能激起低年级学生的兴趣。

2、朗读方式多元化。低年级语文教学重在读,在读中领会课文,在读中背诵课文。学生自读,提示易混淆音节,指导学生学作批注;齐读,从整体上听学生读得不准确之处,便于及时纠正;分组朗读,便于指导学生读好问句的语气;学生演读,让学生边读边演,表现出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3、认字教学较清晰。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生字的偏旁部首,能醒目地提示学生。

二、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在这节课的前部分,我放手学生去做,去读,去演,到后面我就有些收不回来了,学生课堂有些乱,教师思路有点被扰乱。

2、课堂总结时,学生发言不积极,应该结合图片,引导学生做总结,指出小动物尾巴的特点。

3、评价方式单一化。教师不善于采用言语、肢体等评价方式,不善于激励学生。

鉴于以上这些得与失,本人悉心听取各位老师的宝贵意见,多参加各种课例,有机会迈出校外,多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多向广泛教师学习,结合实际教学条件,吸取老师们的精华,不断地创造适合的实效的教学设计,不断地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不断地增加课堂的附加值,期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更上一个台阶。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性质

《比尾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课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课文那琅琅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不但能激起孩子们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他们观察小动物的兴趣。全文共四节儿歌,第一节与第二节相对应,第三节与第四节相对应。两组儿歌结构完全相同,都是由简单的问答式构成,其基本形式是:一节问,一节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新课程理念及教材特点,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两个字。认识笔画“撇折”,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2、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学会问句的朗读方式。

过程与方法方面:

1、鼓励学生用已有的识字经验随文识字,采用形式丰富的手段巩固生字。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掌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培养探究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

(四)教学准备

六种动物图片、生字卡片、动物名称卡片

二、说教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情感丰富的学习过程,依据一年级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好玩、好动的特征,结合课本的教学目标,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一年级学生课堂常规较差,好动、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我以孩子们喜欢的游戏形式导入,引出课题《比尾巴》开始我就利用小学生对动物的亲近以及对童话世界里小动物们的比尾巴大赛充满了好奇。采用森林王国里的狮子大王这一角色,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欲望。让他们乐于接受狮子大王的邀请,欣然愿意当小裁判帮助小动物们比尾巴。这个时候,强调学生自己就是主人,让他们在初读课文中找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们。比赛结束后,设计了颁发奖杯这一环节,让孩子们再次复习课文内容。

2、分散识字法。鉴于本课要求认识的字多半出现在动物的名称上,于是我引出小狗--这个由狮子大王派来的差使,给小选手们发衣服,而要求会认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于是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之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还有部分生字采用随文识字。

这样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降低了识字的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3、朗读感悟法。新课标强调阅读要凸显学生的感悟。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三、说学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的学习方法主要有:

1、自主合作探究法。《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完一、二小节后,我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自己学习三、四小节。在朗读时,我让孩子和老师合作读,然后让孩子自己找好朋友读,最后同桌间相互读,再让孩子评价同学和老师的朗读,让孩子们在合作中获取经验、发现问题、互相促进。

2、读读、演演、说说、写写。读-在粗读课文时,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理解课文中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如:同桌你问我答读,男女生对读,配上动作读,师生问答读。教学中重视朗读指导,读好问句语气。演-配合动作表演课文。说-说说你还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写-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时我分六个环节来进行

(一) 游戏激趣,揭示课题。

1、课前,我跟孩子们做了个热身游戏。看看谁的反应快。“摸摸你的脸”;“摸摸你的鼻子”;“摸摸你的腿”;“摸摸你的肚子”;“摸摸你的尾巴”。“哈哈哈……”孩子们一片哗然。“你们有尾巴吗?”“没有!”“那你们知道谁有尾巴吗?”“小动物。”“小动物们有尾巴可高兴啦!今天,它们要在森林王国里比一比自己的尾巴。还邀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当裁判呢!”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参加比赛动物的名字,多读几遍。

2、出示动物图片,让孩子们和小动物打招呼。

3、出示写有动物名称的比赛服卡片,让孩子们替不识字的小狗给参赛选手发比赛服装。让学生识记生字。

(三)读中探索,突破难点

1、 课文的教学难点是读好问句。文中1、2节和3、4节结构相同,我重点指导好1、2节,通过以下几步来完成。第一步:老师范读,引导发现动物尾巴的特点,随机识字;第二步:指导读好问句,接着让学生自由练读;第三步: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2、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学习第3、4节,运用学习1、2节的方法学习3、4节,先朗读,再感悟,体现“扶中学”的学习方法。

3、趣味对读,感悟理解

看图对读课文,同桌问答读,自由找伙伴读,配动作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

给小动物颁发奖杯,读全文。

(五)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写好撇折。

(六)实践作业,拓展延伸

1、说说你见过的其他动物尾巴是什么样子的?

2、课后请小朋友去了解一下动物尾巴的作用。

比多少人教版教学设计 篇9

一、应用好教材中的“思考”, 需要把“启”做到“承上取下”

“启”, 即启发, 主要是启发学生的思维, 启, 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启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而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应该是学习动机。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 最简单的就是要让“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之上夹杂着适当的疑虑。学生每学习一个新的知识, 我们都应该充分照顾到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设计符合他们当前学习水平的“启”。这一方面可以削弱学生学习未知东西的畏惧心理, 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把前后知识衔接起来, 把旧知延伸、扩展, 进而大胆猜想。

例如:在《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我这样设计了“启”。

问题1:计算: (1) 2+2+2= () ; (2) (-2) + (-2) + (-2) = () 。问:小学里我们是怎样定义乘法的呢?你能将上述两个算式写成“乘法”算式吗?

生: (1) 3×2, (2) 3× (-2) 。

师:你太厉害了, 好样的, 那么请猜猜下列算式的结果: (-4) ×3= () , (-8) ×5= () , (-0.5) ×12= () , (-3/4) ×30= () 。学生很大胆准确地算出了结果, 我给予了及时肯定的评价。

师又问:试用“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解释, 并尝试归纳:一个负数与一个正数相乘“积”的符号和绝对值怎样确定?

生:一个负数乘以一个正数, 得一个负数, 绝对值相乘。

师:很好!那么 (-2) × (-1) 你有办法算吗?

生: (-2) × (-1) 可以看成2× (-1) 的相反数, 结果是2。

师:太棒了, 太聪明了。请归纳:一个负数与一个负数相乘“积”的符号和绝对值。

这样, 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进行“启”, 使学生的新知学习很顺利, 并在很自然的状态下教会学生用“类比”联想和大胆猜想的方法学习新知。

二、应用好教材中的“思考”, 需要把“启”做到“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数学成绩,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被激发出来, 在强烈的求知欲的驱使下学生才能把自身的学习潜力挖掘出来。“新”就是要让学生感到很新鲜, 从来没接触过, 很想认识它。例如:在上“数轴”这一节时, 我采取了这样的启:师问:“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众生答:“看过。”师:你们最喜欢剧中的哪个人物呢?生:孙悟空。师:为什么?生:他的本领最强, 聪明机智, 还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师:金箍棒它有多神奇?生:能长又能短, 还能降妖除魔。师:在我们的数学学习中也有一根金箍棒, 它的作用也很大, 能帮我们扫除数学学习中的不少障碍, 你想拥有这样的神奇武器吗?生:想!师:那好, 咱们就快点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就能拥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能帮你解决许多疑难的数学问题。本来是一节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的数学课, 可是因为“启”的“新颖”使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被激发了。接下来, 我引导学生学习了“数轴”的知识, 并用它解决了课本上提出的实际问题。课堂气氛活跃了, 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教学效果非常好。

三、应用好教材中的“思考”, 需要把“启”做到“奇”

亚里士多德做过这样精辟的阐述:“思维从问题惊讶开始。”“奇”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好奇感, 产生惊讶, 产生“非把它弄懂不可”的想法, 让学生觉得很神秘, 进而想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例如:在上“有理数的乘方”时, 我采用了这样的启:我拿出一张纸巾问学生, 哪位同学能估计一下它的厚度?生:大概0.1毫米吧。师:很好, 要是把它和一幢五层高的楼房相比有可比性吗?大部分学生显得很奇怪。师:我们要是把它对折很多次后, 它的厚度可以比这幢五层的楼还高。学生们都异常惊奇, 很想知道为什么。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折一折, 看看把这张纸对折几次后会比五层的楼高, 请同学们动手折一折。很多学生都手忙脚乱地折起来, 好一会儿有学生这样问:老师, 这一定有个方法计算吧?师:哦, 用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因势利导引入正题, 在小结时大部分学生都计算出了结果, 他们被数学的魅力给征服了。普通藏文班学生的数学知识比较薄弱, 基础较差, 学习习惯不好, 有时也有语言上的障碍。如果我们的启发富有新奇性, 有适当的挑战性, 我想我们的数学课堂势必会多一些积极因素的。

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具准备:小兔头图片,小猪头图片,砖头图片,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

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去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1.教学“同样多”。

教师:同学们,今天想给你们讲个故事,想听吗?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进行德育教育: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

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来势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2.操作。(教科书第7页“做一做”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请学生对着橡皮摆铅笔,要求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教师和学习有困难学生一起摆弄,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3.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4.操作。(“做一做”第2题)

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做一做第3题。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三、总结

比多少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看动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初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比数量”、“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游戏卡。

学情分析: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从整体上看学生们在生活中得到了一些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课上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调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花生,分花生,分给男女生,引起小矛盾。

师:同学们,又来到了数学的课堂,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比多少》。板书:比多少。

二、教学新知。

1、导入

看看图片中有什么?

2、找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小动物们盖房子的画面。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动物们盖房子的画面,你从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有4只小兔子;有2条小鱼······)师:画面上有几只小兔子? 生答:4只。

师:我们把小兔子找出来吧!课件出示圈出小兔子。师:他们在干什么呀? 生:搬砖。

师:每只小兔子搬了几块砖? 生:一块。

师:我们把小兔子和砖都请到画面的下面。课件出示: 师:你从这里发现了什么? 生1:小兔子有4只,砖有4块,小兔子和砖同样多。

生2:一只小兔对应一块砖,一只小免对应一块砖,最后小免和砖都没有剩余,说明他们同样多。

老师小结。

师:你们还记得谁在帮小兔盖房子吗? 生答。

师:我把小猪也找出来吧!课件出示圈出小猪。师:有几只小猪? 生:3只。

师:他们在干什么呀? 生:搬木头。

师:每只小猪搬几根木头呢? 生:一根。

师:3只小猪,每只搬一根木头,在这个画面上就是有3根木头,对吗? 生:不对。师:为什么? 生:地上还有一根。

师:噢,草地上还有一根,一共是几根?生:4根。小猪的数量与木头的数量是一样多的吗? 不一样多?

那是怎样的?木头多。为什么是木头多一些?

生1:小猪少,木头多。小猪有3头,木头有4根,3比4少,所以小猪少,木头多。生2:小猪少,木头多。一只小猪对应一根木头,最后剩下一根木头,说明木头多。

师小结:无论我们比较小兔子和砖,还是比较小猪和木头,我们都用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像这种比较数的方法叫比数量,像这样一对一的方法叫做一一对应。课件出示: 师:我们比较了小兔子和砖,小猪和木头,再仔细观察这个画面,还有什么可以比的呢? 生答.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亲身体验获得知识过程。游戏按要求摆一摆

3、画图形

同桌之间两两一组,采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决定谁是裁判,裁判可以先画几个图形,并宣布规则,你要画得跟我一样多、比我多、比我少。

老师可以跟一个同学演示一遍。

三、练习

我们可以一个一个一一对应,把2个、3个、6个看成一个整体一一对应。

四、谈收获。

师:回顾这节课,我们听了故事,做了游戏,你们也通过了老师的考验,在这些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谈收获。

五、结束语。

上一篇:跳绳_记事作文300字_三年级写事作文下一篇:主题婚礼的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