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与发展的作文

2024-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平衡与发展的作文(精选7篇)

平衡与发展的作文 篇1

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势头十分迅猛,人类在各个领域都可以说有重大的建树。即使像我们这种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的引领和政府的指导,企业致力于技术改造和管理革新,成就喜人。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对于具有劳动力廉价优势的我们来说,更是达到了飞速的程度。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就业形势严峻,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自是题中之义,这无可厚非。然而,我们的生态呢?告急,告急,十万火急!众所周知,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所选择的项目大多科技含量低,污染比较严重。西南某地不是出现全村人都因环境污染而患上致命毒症的现象了吗?经常从媒体上看到大气质量下降、饮用水严重污染、噪音噪光成害、温室效应引灾等信息,我们怎能不怀疑这种发展之路的可行性呢?

有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真的吗?难道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就这么冲突尖锐,不可协调吗?恐怕未必。不久前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报的一则新闻作出了很好的回答。这则新闻说,江苏常熟市是全国最大的服装加工基地之一,碎布废纤维历来都是污染物,现在他们借助高科技,将这些废物制成各种汽车软垫,而且这些软垫还可以进入循环性的再利用。既节约了资源,又减少了环境污染,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一举三得。由此看来,变废为宝,变害为利,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如何才能找到一条协调发展与平衡的好路子呢?常熟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真正树立以人为

本的发展理念,其次要建立科学的发展体系。将资源循环利用的问题、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发展的可持续问题综合起来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兼顾方案,一边实践,一边探索,总结经验教训,逐步趋于完善。这方面,新加坡的经验就很可借鉴。他们的城市像花园,旅游业的发展也与自然环境的有力保护相一致。试想,你那儿污染严重,谁还会去旅游呢?

其实,问题本来很简单。我们为什么要发展经济?还不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空气质量、水质量、环境质量、生物的多样化,都与我们的生活质量相关。如果徒有高楼大厦、宝马香车,连一杯干净水都没得喝,还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身心健康、愉快,生态不平衡能够做到吗?因此,如果一时没有条件,我们宁可暂时不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暂时牺牲一点物质利益,待到科技水平提高后,总会有发展机会的,因为资源没有糟蹋嘛。反之,如果只图一时的经济的“数量化发展”,而毁了生态平衡,那既得不偿失,也无可补救。将自己发展的路子堵死了,这是最大的失策。

平衡与发展的作文 篇2

关键词:社会责任,经济效益,受众特征,平衡发展

在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驱动下, 大众传媒走向市场, 寻求最大程度的经济利益, 几乎成为摆脱困境, 寻求发展的唯一途径。实行企业化管理, 使大众传媒在思想观念、经营机制、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变革。然而, 新经济主义浪潮奉行的自由化、市场化与全球化, 强化着消费者的消费主义文化取向, 刺激着传媒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愿望, 又使人不得不质疑媒体能否完成服务公众利益的社会责任。研究大众媒介, 既要探讨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规律性, 又要探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的对立统一关系, 以实现两者的平衡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受众接受心理的分析与理解, 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一、市场经济的互动引发大众传媒经济效益的追逐

大众传媒的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媒介产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产出关系的比例大小, 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被视为有经济效益。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 处处充满着国家、区域、行业、投资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博弈, 商业诉求、政治权利与公共利益持久较量。而国家与资本之间达成的共识成为其主要推动力:只有打破垄断, 才能开放市场, 进而实现体制转轨。一方面, 国家的意志是市场的风向标, 另一方面, 是市场力量的壮大要求国家完全放弃对市场进行干预的主导作用。同时, 国家意识形态也不再是简单的、教条的马克思主义, 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组成部分和不同的组织层面, 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反映了某一权利体制庇护下的利益集团的诉求:市场力量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源流, 代表着不同的“民间资本”的利益诉求。整个社会利益结构的分化和重组, 打破了原有的社会利益格局。国家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市场的经济效率诉求, 形成了利益和权利分配的互动。每个市场主体在独立赢取经济利益的同时, 又不能单独实现自己的经济意图, 只能通过对外的资源交换才能体现自己的经济目的, 各个市场主体之间既有相互合作、相互依赖, 也有利益的对立和利益冲突。[1]15利益的高度分化已然主宰着今天的中国社会, 意识形态的左右之争亦不能构成政策之争的主要力量, 而换之以利益立场的倾向之争。在这种背景下, 大众传媒作为新的社会资源整合的形式, 这在象征层面上允许个人和集体有更高的自治, 解放了自发性, 使得自发的经济秩序成为了可能。[2]16大众传媒与市场, 大众传媒与产业的相互吸附, 不是中国大众传媒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偶然现象, 而是经济时代文化创造的现实处境。

哈马贝斯说:“一种传播工具的引导使我们能够让信息瀑布通过, 产生一种调节行为的效果, 鼓励人们借助现代手段更新工具秩序的传统观念”。由此可见, 大众传媒的本质是趋向于一种主体间性的相互理解。大众传媒本身意味着一种双重逻辑, 既是互动反应, 又是互动反应的表现。传媒行为和传媒角度趋向多元化发展, 这也称为传媒的合法化资源, 信息源, 话语的授权允许等因素的社会性放大, 传媒行为的社会化, 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一个有力杠杆。[3]19市场经济推波助澜, 将大众传媒引向经济效益的角逐, 而相应的, 大众传媒又不断调节经济效益的市场份额, 促进经济体制的改革与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大众传媒作为市场的主体之一, 要积极参与市场竞争, 实现优胜劣态的良性循环, 就要面向市场, 充分考虑市场需要, 通过最经济实用的手段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大众的需求是传媒的命脉, 赢得观众的青睐, 提高收视收听率, 争取大量的广告客户, 自然成为大众传媒的首选。大众传媒讲求眼球经济, 最大程度地获取受众的注意力资源, 也成为其能否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标杆。

二、多元价值的波动呼唤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的承担

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 是一个娱乐充斥生活方方面面的时代, 随之而来的是多元文化、多元价值体系、多元理念的交汇、融合、碰撞、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 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交织并存。在这大众传媒的浸泡下, 受众在真实世界与拟态世界中游走, 虽拓宽了自己的心灵生存空间, 但也有意无意地压缩了自己在真实世界的居留时间。尤其是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铺天盖地, “人肉搜索”、“芙蓉姐姐”大行其道, 虚假新闻、媒体失语屡屡发生, 低劣媚俗、粗制滥造屡禁不止, 麦当劳式的商业逻辑在传媒领域肆意延伸, 这无疑要求大众传媒要弘扬人文主义关怀, 将社会责任和公共利益奉为大众传媒经营运作的轴心, 更好地提供给受众良性有序, 真善美的媒介服务和消费。坚定地承担社会责任, 始终是大众传媒生存发展的终极价值和本位智慧, 更是其作为社会公共媒介必须承担的义务。受众总是倾向于接触, 注意那些符合其价值观、审美情操或是对其有用的媒体及其传播的信息内容, 大众传媒在充分尊重受众心理需求的基础上, 要勇于承担起引导受众的社会责任。当传媒的文化身份与受众的角色期待出现错位时, 就极可能混淆传媒真实与文艺虚构的界限, 这时大众传媒理应承担的责任完全消解了, 所谓的大众传媒也成为纯粹商业化的博彩游戏, 传媒与娱乐, 传播与经营的界限被有意模糊, 被肆意破坏。多元价值的波动, 呼唤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承担。大众传媒应该是民主法制的推动者、经济发展的促进者、人文关怀的提炼者、文化传承的助推者、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 这也是社会及受众对大众传媒的共同要求。

学者丹尼·埃利奥特曾明确指出:“无论大众媒介置身于怎样的社会中, 它们都对社会负有责任, 而且每种媒介都要对依赖它们而获知信息的公众、团体负责。不管是私有制媒介, 还是政府所有制媒介, 不管有无新闻控制存在, 也不管这种控制是来自新闻机构本身, 还是来自外部力量, 责任都是存在的。”丹尼·埃利奥特认为所谓的“责任”, 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媒介被社会所赋予的特定角色所决定的。所谓传媒的社会责任, 指的是在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 传媒所起的作用。对此, 美国媒介素养学者W·James Potter在他的《媒介素养》一书中打了个比方:“媒介传播效果对人的影响就像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样, 它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且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气象局如何先进, 它也控制不了天气的变化。然而个人却能有效地控制天气对身体的影响。”随之, 天气有好也有坏, 大众传媒的功能更有正面和负面之分。正像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在《大众传播的社会作用》一书中所写:“大众媒介是一种为善服务又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如果不加以适当的控制, 它为恶的可能性更大。”这就解释了媒介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概念, 是和特定的历史条件相联系、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制度之下, 要落实媒介的社会责任, 要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 因而必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4]47在现代社会, 大众媒体不仅以其特有的视角、特殊的手段和特定的方式直面社会、解释社会、分析社会、还以它独立的意志和价值体系影响社会、引导社会。因此, 大众传媒要一直并将长期承担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责任。所以, 要求大众传媒履行社会责任, 实质上也就是要求媒介讲究伦理道德, 传播负责任的信息, 恪守用客观公正的事实说话, 还要守望社会良性秩序, 维护社会发展的健康因子, 提供具有真善美价值的信息服务。要在全社会倡导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风尚, 做维护公共利益、调节社会矛盾、协调各方关系的均衡器。

三、把握受众特征, 造就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公民个体

大众传媒经济效益的拼力追逐离不开具备公民观念和公民能力的公民个体。媒体经营者, 从业者在尊重公共道德, 遵守公共秩序的基础上履行职责, 使得受众和传媒的行为处在一种有序和适当的位置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各类传播媒体使尽浑身解数, 争夺媒体市场的注意力资源, 为的只是让受众选择自己所传播的信息, 受众的“心理选择”便构成众多传播媒体为之运转的隐形轴心。

首先, 要让受众注意到传播信息。所谓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有选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是受众心理活动的一种积极状态, 它能够使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那些有意义的, 符合受众需要的各种信息。注意分为有意识注意和无意识注意两种。大众传媒要有品牌意识, 以其独特性, 稀缺性为卖点, 注重包装, 讲求精致, 狠抓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受众总是倾向于接触那些能够吸引其注意的信息资源。其次, 受众都有寻根问底的好奇心, 他们不仅想知晓发生了什么事, 更渴望了解这件事是如何发生的, 以及这件事发生的原因, 背景, 结果及未来态势。而且, 随着大众传媒激烈竞争的花样百出, 受众已不仅仅满足于事件的平铺直叙。受众需要精致模拟的事物, 需要将自己“对象化”, 需要在迂回曲折, 百转千回中寻求那份紧张刺激, 然后坐在那里回肠荡气。这又要求大众传媒在基于真实性的基础上, 适时采用些故事化的表述方式, 继而调用一些最能反映现场氛围的可视性元素组织编排, 传达给受众很强的现场参与意识, 从而引起观众的高度注意, 激起情感共振, 加深对传媒事件真实性的理解与记忆, 进而培养受众的忠诚度。受众要对整个事件的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进行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又离不开细节的凸显与强化。俗话有曰“细微之处见端倪”, 通过细节方能看出个究竟, 看出个所以然来, 细节更能传达感同身受。眉宇间的变化, 周遭环境的转折, 往往在细微之处得以彰显。再者, 受众对所接受信息有着真实性的渴望。媒介作为人体器官的延伸, 传达的多是受众未曾有机会亲历的真实事件。受众渴望通过媒体了解到事件完整丰富的背景, 感受那种逼人的真实。受众想了解的是那些真真实实发生和正在发展着的事件。而且, 受众心理系统中的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都不是纯粹的而是相互参与的, 受众的情感会影响心理系统对进入的信息的理解、评价和判断。[6]248大众传媒对真实性的有效把握, 能够引发受众产生联想, 调动其情感共振。继之, 受众习惯于接触那些与其有着贴近性的信息。抑或是地域上的相似性, 抑或是情感经历上的趋同性, 抑或是性格气质的相近性, 受众总是喜欢接受这些有着同质化意味的信息。大众传媒还要以平视化的姿态, 充分运用草根表达的叙述语言, 以期获得受众认可。受众选取的信息还与其固有的道德观发生心理反应。进入受众心理系统的信息有时要与反映一个人的道德的信念碰撞, 要适时适应和引导受众的道德信念, 不但使受众获知全面可靠的信息, 还要引发受众思考, 从而优化传播效果。大众传媒要以人为本, 充分把握受众特征, 造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传媒受众个体。

四、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平行并举, 制定和谐的发展战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众传媒既具有政治属性, 又具有经济属性, 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要平行并举, 和谐发展。大众传媒的经济效益是在社会责任约束条件下的效益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大众传媒应首先是一种公共事业, 是监测环境, 预警社会, 为党和人民公共利益服务的公益性事业, 然后才是一种盈利产业, 以收视率为卖点, 奉行“眼球经济”的商业逻辑, 实现商业利润。大众传媒的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是对立统一的。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 是指媒介组织和人员对受众传播负责任的信息, 维护社会的良性秩序, 引导受众的道德理念, 最大程度实现其社会公益价值。而大众传媒的经济效益, 是指媒介产品处于商业运营中, 讲求投资回报, 以小投入获得大产出被视为有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大众传媒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支撑。大众传媒的经济效益好了, 有足够的资金, 技术投入到媒介产品的生产制作中, 其节目的可视性, 精良度势必大大提高, 吸引更多的受众, 方能将真善美的价值理念更好地传达给受众, 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安定, 国家安全和受众身心健康。而社会责任是大众传媒更优实现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只有媒介从业人员坚持将社会责任置于首位, 以人为本, 促进社会群体和个体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更好的形成, 强化“守门人”的责任, 强调使命感和责任感, 引导大众看的高一点, 远一点, 获得受众最广泛的认同和接受, 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社会安定, 国家安全, 受众身心健康的前提下, 受众方可安心自若地获取媒介资源, 深度参与媒介传播, 大众传媒经济效益的优化方能实现。经济效益是在社会责任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 社会责任是在经济效益保障下的公益最优化, 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要讲求平行并举, 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 大众传媒的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在和谐发展中渐行渐远, 市场经济的互动引发大众传媒经济效益的追逐, 多元价值波动亦呼唤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承担, 还要在把握受众特征的基础上, 造就公民个体, 制定和谐发展战略, 共同创造大众传媒的神话。

参考文献

[1][2][3]戴元光.传媒, 传播, 传播学——新闻传播学的价值重构[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4]高文.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说略[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1) .

[5]王嘉俊.把握受众特征, 定位媒体风格——从受众的角度浅析移动电视[J].视听界, 2004 (2) .

发展与保护的平衡术 篇3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固本、工业强县是奋力实现石门崛起的必由之路,土地问题成为贯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

近年来,石门县高度重视土地管理工作,在坚持保障科学发展,以土地供应政策和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坚持保护耕地红线,牢牢守住子孙后代生存发展、安邦立国的根基,实现土地资源的长效持续利用。

依法管地保红线

2011年11月15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召开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启动会,会议公布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石门县成为常德市唯一一个被纳入该规划范围的县份。

纳入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后,石门县建设用地需求的不断增加将使得耕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对石门县耕地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显得尤为重要。石门国土资源局严格按照“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原则,把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作为建设项目报批的前置条件。建立了补充耕地储备库,严格实行占用耕地和补充耕地项目挂钩。

同时,石门县对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没有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建设项目,不受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严格执行限制、禁止用地目录和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对不符合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要核减项目用地规模。凡能利用未利用地的,不得占用农用地;凡能利用其它农用地的,不得占用耕地。发展改革部门进行项目立项审批、核准或备案,须有项目用地预审意见。对各类项目用地,严格依照行业用地标准实行规模控制,确保节约集约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分别执行行业用地标准,对于工业项目,一般要求投资强度达到80万元/亩左右,力争100万元/亩,工业项目用地容积率一般不低于0.8,绿化率不高于15%。严格控制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设非生产性设施。

为加强耕地保护,石门县签订县、乡、村三级耕地保护责任状,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执行情况负总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相关人民政府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大力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2009年以来,石门县共实施部、省、市、县投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64个,投资金额10106万元,整治耕地1938.04公顷,新增耕地362.56公顷。

从2011年开始,石门县作为全国680个核心县(市、区)之一,将用十年时间改造中低产田41万亩,承担新增3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建设任务。在前三年内,石门县将在16个乡镇123个村建设高产稳产田8.4万亩、开展3万亩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和进行土地整理0.9万亩。

2008年,石门县出台了城镇规划区私人住宅建设管理办法,规范了城区、乡镇城建规划区内私人住宅建设行为,大力推进了集中联建和公寓式安置,加大对“城中村”的改造力度,鼓励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民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集中联建住宅小区或实行公寓式安置,节约的500亩土地全部作为城市建设用地。

在处理农村村民新建住宅的问题上,石门县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签订退基还耕协议,确保按期拆除旧房,旧宅基地退还集体。自2006年以来,石门县农村农民宅基地退基还耕协议面积达350余亩,实施还耕面积近300亩。同时,石门县国土资源局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与搬迁,引导农民新建住宅向规划的农村居民点集中,对废弃的“空心村”和闲置的宅基地等进行整理、复垦。

人性执法保耕地促和谐

石门县建立健全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和专业队伍,实施了国土、公安、法院、监察、农业、统计等职能部门的联动执法机制,形成合力,加大了对违法违规用地的打击力度,对破坏耕地、违法占用耕地尤其是占用基本农田的行为严肃查处,同时积极采取人性化措施,文明执法。

伍某是石门县西北山区维新镇的一位农民,一家四口住着两间土坯房。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伍某乘回家过年之机,未经批准,擅自占用皂市水库北线公路边本户老屋后面的园地76平方米,开始动工新建住房。

石门县国土资源局到现场进行实地查看和调查走访,了解到伍某的家庭住房的确紧张,靠多年打工辛苦攒下的几万元钱才建起房屋,如果动用大型机械实施强制拆除,势必导致建筑材料全部毁坏,给伍某一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当事人作出极端之举。

国土资源执法人员从维护被执行人的利益出发,先后六次上门向伍某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和沟通,并告知其非法占地建房的危害性。最终,伍某表示愿意自行拆除违法占地修建的房屋。随后,当地政府、国土、规划等部门为伍某另择新址并办理相关手续,彻底解除其后顾之忧,使被执行人最终被执法单位的文明执法所感动,主动拆除了非法占地建筑物。

同时,该县还加强了对乡镇人民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的监督检查,切实把耕地保护的各项措施落到了实处。集中查处了非法批地、未批先建、非法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等行为,严格依据土地管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依法给予罚款、没收违法建筑物、强制拆除等处理。3年来,石门县立案查处国土资源违法案件近百件,追究刑事责任1人,司法拘留7人,行政处分及纪律处分3人。

(作者单位:石门县国土资源局)

平衡与发展的作文 篇4

背景链接

2017年7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向各省反馈督察情况,通报了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乱作为问题。比如,企业超标排放,政府却帮其弄虚作假;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违规干预环境执法;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违规建别墅,政府为其补办手续。对此,一些干部的解释是怕影响经济发展。

最近,媒体报道了桂林地区采石挖沙的教训,几年来创造的税收不过约100万元,而生态修复却花了近1000万元。“山水名片”遭到破坏,当地干部都连连叹息,“真是得不偿失”。

综合分析这种错误的政绩观在诸多地方都存在。有些地方面对环保督察,不但不清理“土政策”,甚至出台新的“土政策”,原因就是担心会影响经济增长。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只算了财政税收的小账,而忘了算污染对当前生活及后世子孙的影响这笔大账。

实际上,以发展经济之名纵容环境破坏,不仅仅是一种短视,更是在推卸责任。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一种必需品,马上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活环境却无多大改观,甚至还一天天变坏,这是不能允许的。换句话说,以前我们对环境的欠账,迟早是要还的。因此,现在算经济发展的账,就要把生态修复的成本算进去,否则,不仅这一代人要承受生态破坏之苦,子孙后代仍然要花更高的代价去修复和改善生态。

而事实上,生态保护并不会阻碍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

在绿色经济时代,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一种互促共进关系,它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可以产生正向乘数效应。不过,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由传统粗放增长方式向新兴绿色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部分领域和部分行业会经历转型的阵痛。我们应理性看待这种系统与部分、长期与短期的关系,而不应质疑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甚至在生态环境保护上驻足不前。

从全局和长远看,生态环境保护不仅不会给经济发展造成阻碍,反而会助力经济发展。随着绿色生产生活成为人们的共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社会生产

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就会逐渐出现。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生态环境保护会带动生物、材料、能源、电子等一系列高新科技的发展和应用,从而促进科技创新及创新成果产业化,拓展科技和经济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新科技发明、新技术应用等还会被应用于其他行业,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二,生态环境保护有助于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如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内需增长。倒逼产业转型升级,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将被淘汰,绿色环保的高新技术产业、高级服务业将得到更快发展,这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和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对策生态是一笔“脆弱的财富”,要给后世发展留下足够空间,关键在于度与量的平衡、用和补的协调。一棵树成材需要十几年,而砍伐只需要几分钟,无论从生长与消耗的对比看,还是从抚育和利用的价值看,修复和保护生态的成本远远大于开采。如果只开发不保护、只利用不修复、只污染不治理,“吃多少就要吐多少”,甚至更多,这样的财富置换并不经济。只有树立适度适量的原则,“用”与“补”协同进行,才能避免生态产品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的尴尬。

修复和补偿生态是系统性工程,要找到新的替代发展方式。已然亮起红灯的生态区,在补历史欠账、发展欠账的问题上不能含糊,也要在体制机制上形成合力,明确补偿与修复的标准、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法律法规等,想办法走出“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发展模式,否则容易走上老路。

我们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因此,无论是资源开采还是旅游开发,都要有底线意识。这不只是说,必须绷紧绿色发展的红线,还要意识到,放到一个更长的历史时期看,以环境为代价去求经济发展,其实是不经济的。只有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历史责任,才能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以全域的、全民的、全面的绿色化,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生态文明新阶段。

备注:以上材料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学会平衡发展与生态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李洪兴

原标题:申论热点辨析保护生态不会阻碍而会促进经济发展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平衡与发展的作文 篇5

振兴绿色平衡生态是发展山西经济的重要保障

山西省位于黄土高原东段,据记载,从原始社会直至明清,这里分布着良好的原始植被.然而随着人类对物质和财富的野蛮追求,植被急剧下降,原有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使山西变成名符其实的`光秃秃的黄土高原了.

作 者:张军霞  作者单位:贺昌中学,山西,离石,033000 刊 名: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ULIANG HIGHER COLLEGE 年,卷(期):2002 18(1) 分类号:F12 关键词: 

地方经济:制度特征与发展不平衡 篇6

一、地方经济不平衡性分析

固然, 改革开放的经济政策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然而我国幅员辽阔, 不同地区之间的人口环境、地理资源等都存在着不同, 这些也使造成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1. 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历史原因。

我国地方经济之所以发展不平衡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自春秋战国后期秦始皇统一六国以来, 我国在几千年的历史时期中都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这样的国家体制导致国家政权有很强的力量, 因此在地方政府的强势引导下, 地方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并且由于不同地方政府的引导方式不同因此地方经济发展的水平也就不同。

另外, 虽然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然而汉民族在很长的时期内掌握国家政权, 再加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华夷之辨”等思想的影响, 汉民族政权对汉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扶持力度要远远大于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扶持, 从而造成了汉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

2. 我国不同地区地理环境对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地理环境因素也是造成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在古代, 由于科技水平有限, 交通环境不完善, 一些处在偏远山区的地区与外界的交流十分不便, 因此使得这些地区在很长的时间内处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 阻碍了这些地区与外界的交流, 尤其是经济交流, 从而使得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

不管是在封建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时期, 不同地区都有只属于该地区的特色产业。例如, 在古代川蜀地区的蜀锦、江淮地区的海盐、淞沪地区的粮食都是专属于各地区的特色经济产业, 因此造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模式不同, 进而造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在现代, 由于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煤炭石油等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拥有丰富煤炭石油资源的中西部地区逐渐形成特色的能源经济产业, 因此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平衡。

3. 我国经济制度对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经济制度, 这就决定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所以在不同地区由于政府政策或者工作要求的不同, 地区内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不同, 从而使得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制度特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分析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 经济制度是造成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衡的重要因素, 但是我们对制度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的途径还不得而知, 因此接下来我们针对这一方面展开详细研究。具体来说制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影响经济发展水平。

(1) 制度影响着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

众所周知, 生产要素在经济生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并且不同的生产要素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而制度就是生产要素组合的规则依据, 因此不同的制度特征会影响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 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水平。

例如:资本投资对于某一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且资本投资取决于投资人的主观决定。投资人在投资前往往会对投资地区的经济现状进行一系列的调查分析, 通过分析结果来决定是否进行投资。然而, 不同地区为促进本地区经济的经济发展, 往往会制定一系列的吸引外来投资的政策, 同时制定合理的金融制度。投资人的投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制度和政策, 因此我们发现地方制度可以影响市场中资本的投入与使用, 从而影响到地区内经济的发展。

另外, 制度还可以通过影响人力资源的增长与分配, 影响区域内的人力资源的使用, 从而影响到区域内经济的发展水平。制度还可以通过推动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提高社会生产效率, 进而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制度还可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进而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2) 制度影响着经济交易

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已经成为提高各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在现实中, 经济交流之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这些风险影响了区域间经济交流的积极性, 从而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目前, 一些地区纷纷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以制度的形式规范经济之间的交易, 督促人们进行公平交易,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地区之间交易的积极性, 降低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从而提高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

二、制度影响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个体在参与社会生产过程中, 其自身的利益经常与社会利益产生冲突, 此时个体会倾向与满足个人需求, 从而损害了社会的利益, 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但是, 我们通过制度化将个人努力与社会报酬挂钩, 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充分保障了个体的利益, 从而使得个体利益逐渐向社会利益靠拢。个体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就是在增加自己的财富, 这会极大的提高个体的工作积极性, 从而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结语

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们只有充分的了解造成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 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消除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从而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进步。

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国民经济水平稳步提高。然而在实际的发展中我们发现, 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还十分严重。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影响我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同时还会加重社会中的贫富不均现象, 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本文中, 我们从地方政府的制度特征入手分析了地方经济的不平衡性。

关键词:地方经济,制度特征,发展不平衡

参考文献

[1]刘晓桐.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消费导刊, 2013 (10) .

[2]李欣欣.浅析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不平衡根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3 (1) .

平衡与发展的作文 篇7

这种自然流动,可能因某些风险因素而中断,甚至发生逆转。譬如,对退出壁垒——诸如资本管制或直接国有化和没收之类——的担忧会阻止资本流向发展中国家。毕竟,如果你不能以适当方式将股利、利润和剩余资本汇回国内,为何要投资于国外?由于这些原因,资本的整个流动会改变方向——改变程度常常很大,随着这些国家的国民也力求保护或隐瞒自己持有的资本,会出现与资本逃逸同时发生的彻底大规模逆转。

最近数年来,预期和历史趋势已出现显著而持续的变化。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登记账户有逆差的趋势,随着这些国家开始积累起可观的盈余——也就是说,它们的储蓄多于投资——逐渐出现了转折。这些盈余数量大,且持续不断,从而导致国际储备显著积累。例如,截至2007年,中国的储备增长连续三年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

这些盈余还有一个非同寻常的方面,即盈余的出现一直伴有经济增长的上升,而不是下降。这种情况与过去一些时期形成鲜明对比,那时发展中国家为了创造盈余不得不求诸限制性经济政策。具体说来,在过去,这些国家政府若想创造最近数年实现的那些类型的盈余,它们就得削减消费,提高税收,让货币贬值。

最近数年与以往不同。发展中国家持续产生盈余,并且产生盈余的方式表明它们的经济强劲而非虚弱。另外,它们持久地储蓄了相当大一部分盈余。这种非同寻常的现象已造成其他一系列如涟漪般的异常现象。其中最明显的是,美国能够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盈余规模相当的大量经常账户赤字,曾有一个阶段,美国消耗了全世界逾90%的储蓄。虽然全球储蓄的这一负担已经减少,但收支失衡在国家分布上仍然高度偏斜,而且,美国在国际阵容中是个突出的例外(见图1)。

在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我们曾用“稳定的非均衡”这一术语来体现全球收支失衡极为异常状况的特征。美国赤字规模构成一个明显的非均衡信号。发展中国家愿意为这种赤字提供融资,从而便宜地使非均衡处于稳定状态,至少短期内曾是如此。这种情况导致一批新兴经济体成为美国的债权国(见图2)。想象一下:一些较穷困的国家在借钱给这个富裕国家,这意味着它们在大量积累对这个富裕国家的索取权。随着新兴市场作为工业国家资产持有者的重要性不断增加,无论它们就自己如何配置资金发表什么意见,都可以而且肯定会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它们的影响现在通过债券的定价、具体公司的估值、汇率的变动可以感受到。

这些只是作为一些迹象表明,发展中国家从债务国稳态下运作到债权国稳态下运作的转换,正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投资者对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起作用的感知逐渐发生了变化。而且,这种稳态转换非常显著,在有些情况下是得助于资本账户上资金的大规模流入,包括通过资产组合投资和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资本流入像涡轮增压一样增强了储备的积累动态。

就在几年前,发展中国家还被视为经济动荡的主要来源,而且理由充分。毕竟,20世纪80年代是拉丁美洲“失落的10年”,在此期间,该地区因增长停滞、贫困加剧、社会状况恶化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损害;在美国和其他地方,货币中心银行的财务稳健性因该地区的债务重组而受到威胁。在1994年和1995年,我们又遭遇墨西哥“龙舌兰风暴”(tequila crisis)。这场风暴需要大量紧急援助来平息,其中部分原因在于,担忧数百万墨西哥人会越过边境进入美国,试图逃避其国内一次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高失业形势。

几年来,发展中国家已不被视为系统性动荡的一个威胁,更多地被看做全球稳定的一个来源。这一转变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这种看法已扎下越来越深的根系,现在通过多个渠道可以感受到。而且,这种看法已得到事实支持,新兴国家正在对全球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并且它们愿意提供大量廉价融资给美国政府、银行、经纪公司,以及其他私营部门实体。

始于2007年夏季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凸显了新兴经济体国际地位的变化。令很多人吃惊的是,市场动荡非常剧烈,在工业国家致使信用市场部分停止运转,银行间活动陷入瘫痪,而面对如此动荡的形势,新兴市场却表现出很强的复原力。我们看到在努力维护一些西方偶像级金融机构如花旗集团、美林证券、摩根士丹利和瑞银集团的生存时,新兴市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了表现出很强的复原力,一些新兴市场实际上还充当了市场稳定器的角色。举例而言,想想2007年11月27日的一则公告,该公告称,阿布扎比投资局(ADIA),即阿布扎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一个成员国)政府投资部门,将为花旗集团注入75亿美元资本。在注入资本的过程中,阿布扎比投资局持有花期集团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债券一旦强制转成普通股,将使该机构成为花旗集团的最大股东(股份刚好低于5%)。这则公告的发布时间紧随花旗集团股价大幅下挫之后,股价之所以下跌,是因为投资者对巨额核销的消息做出了消极反应。

数周之后,瑞银集团似如约而至,宣布次贷损失100亿美元,同时表示也有可能售出股份给以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为首的主权财富基金。像花旗集团的交易情形一样,瑞银集团的资本注入安排也是发行一笔将转换为股权的债券。这一次,市场同样做出有利反应,因为有迹象表明一批规模大而有耐心的资本将会聚集投资,扮演一个市场稳定器的角色。最后,摩根士丹利于2007年12月将数笔巨额亏损一并宣布,同时表示,公司已从亚洲获得一笔50亿美元的资本注入。中国通过中投公司购入强制性可转债,这笔转债使中国在摩根士丹利拥有近10%的股份。

我们将继续目睹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系统性作用发生全面转变,这一巨变是发生于金融业,在数年前尚不可想象的更广泛巨变的一部分。《金融时报》经济学主编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对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的角色转换做了很好的记录。他在描述2007年市场动荡背后的原因时说:“动荡的根源在于美国自身,在于其国内信用膨胀和金融创新。不能将动荡原因归咎于外围次要经济体表现出的‘裙带资本主义’(crony capitalism),相反,应归咎于这个世界经济核心国家不负责任的行为。”

上一篇:创新制度 规范信访举报工作下一篇:人事行政个人工作总结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