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检验检疫课程论文(精选9篇)
摘要:每门课程的教学方案不同,高效率的教学方案不仅需要任课老师大的精心安排,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也是异常重要的,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师生间应加强交流,共同商讨出一套高效率的教学方案。
关键字:课程学习
知识补缺
教学与意见建议
一、课程学习
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记忆深刻的是药效学检测技术。药效学检测技术和药物动力学检测技术统归于药理检测技术。
在药效学检测技术的学习中,学习了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以及不同抗性药物的药效检测技术。
通过学习了解到: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关系,即剂量—效应关系;在对不同抗性药物(抗菌药物药效检测技术、抗病毒药物药效检测技术、抗癌药物药效检测技术)进行药效检测的分析案例中,最感兴趣的是抗癌药物的药效检测技术。
癌症是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抗癌药物虽然也有数十种用于临床治疗,但大多数的抗癌药物只能使病情缓解,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因此抗癌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还有待突破。
在本部分知识点中,学习了抗癌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药物的帅选与评价及非临床研究和临床研究、临床研究的特点。通过学习感觉:一方面在抗癌药物的研发上可以在熟练掌握其分子生 物学的基础上,结合生物技术、物理与化学技术,通过学科渗透,研发出有效的抗癌药物。另一方面深刻感受到药理检测技术随着分子、细胞、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检测方法和手段也日新月异,科学之间相互渗透日益明显,生化和分子检测技术已成为主流方法,是药理检测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二、知识补缺
在本节内容的学习中感觉对于抗癌药物药物研发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中的有些知识点如联合疗法、细胞信息间传递的具体过程思绪不是很清晰,对于化疗药物的筛选模型理解起来也有些困难。对于这些知识点会通过资料查询给理解清楚,因为但凡一项研究,都必须非常清楚其机理,这是基础。
三、教学意见与建议
生物制品检验检疫课程课上主要以PPT形式教学,课外以N+2考核方式进行检测,课上和课下的教学安排总的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我个人认为存在着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下面对生物制品检验检疫课程的教学安排从不同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一)PPT教学
PPT教学总的来说是比较好的,它将书本上的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有联系的内容整合到一起,这样有利于我们将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方便理解的同时也能加强记忆。不足之处在于老师将知识点讲解得不够透彻,对于那些我们不知道的知识点,老师会一带而过,而对于通 俗易懂的知识点却反复讲述,这点我觉得对我们是很不好的,让人抓不住重点。对此,我觉得老师可以将书本上的教学内容重点与了解点,通过讲解时间的长短反映给我们,并且随时与学生沟通,了解我们知识点消化情况。
(二)考试
考试方面我们是一次期末,一次过程考核(论文),对于安排过程考试的方案我是比较赞成的,但以论文的形式考核我不太赞同,因为但凡写论文其实大部分都是直接从网上参考写,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出于课时的考虑,如果将过程考试改为几次随堂小测验,我觉得这样至少会起到督促我们看书的作用,最后对于所学内容也有个印象。这样我们也可以在学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了解自己哪些内容还没掌握好,从而补缺补漏。
(三)课堂纪律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在课堂上老师应该维护好课堂纪律,而不是在学生声音大时,老师只是一味的提高嗓音或只顾将自己的课而不管说话的人,我觉得这样对我们来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同时授课教师本身也应规范好自己,只有师生相互监督,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才会有较高的学习效率。
(四)希望
生物统计学建立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基础之上, 具有数学课程的性质, 如何把数学的逻辑原理转化为畜牧专业语言, 是学生能够轻松学习统计原理、学会统计方法的基础。假设检验即是运用统计方法解决畜牧生产科研实际问题的一种必需方法。假设检验的方法有U检验、t检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 各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推理方法以及基本原理是相同的, 只是分析的对象不同, 数学上的计算方法不同, 从而产生了这4种假设检验的方法。
1 课程体系设置围绕假设检验
1.1 假设检验的目的——揭示规律
生物统计课程设置同其他课程一样, 首先是绪论, 讲解生物统计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常用术语及发展历程, 其中蕴含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由样本推断总体——即假设检验的最终目的为揭示规律。假设检验是方法, 是工具, 是开启生命科学的钥匙。
1.2 假设检验的推断依据——小概率原理
课程的第2部分是描述统计, 关于数据资料特征的描述, 由简入繁、由浅至深, 由样本到总体, 描述数据的分布特征。重点在于对数据总体分散变异性和集中稳定性特征的理解, 数学上用概率特征来描述计算。数据总体的分布特征决定了临床诊断标准值、医学参考值范围以及异常值的确定方法, 此即为假设检验的推断依据: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原理, 简称小概率原理。这也是建立推断思维方式的基础, 是统计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 是学生学习统计课程产生为难情绪的原因之所在。所以从传统的确定思维模式到统计的推断思维模式的转变, 是学好统计学的基础。
1.3 假设检验的本质——利用数据变异揭示规律
课程的第3部分即为推断统计, 详细介绍各种具体的假设检验方法, 把握的重点为分析利用的样本数据, 需要推断说明的是样本所在总体的参数。所以利用假定总体, 判断样本属于假定总体分布的正常值范围 (接受域) 还是异常值范围 (否定域) , 即可对样本是否取样来源于假定总体作出推断。数学上的解决方法是根据已知信息以及数据条件分别构造不同的检验统计量:U、t、F或χ2, 计算造成数据变异的原因是本质效应造成, 还是由抽样误差引起。U检验和t检验是利用数据的表面效应与抽样误差大小的权衡比较来推断本质效应 (处理效应) 是否存在;F检验是利用数据的组间变异 (处理效应) 与组内变异 (试验误差) 大小的权衡比较推断处理效应是否存在;χ2是通过实际观察例数与理论例数差别大小的权衡比较推断处理效应是否存在。由此可以得出, 假设检验就是利用数据的变异来揭示规律。
1.4 假设检验的具体应用——相关回归分析和试验设计
相关回归分析是统计推断的另一项主要内容, 试验设计是分析数据的来源, 是统计推断的上游。相关回归分析中有关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以及回归截距和回归系数的参数估计, 就是假设检验的具体应用, 假设检验的大荟萃。试验设计中拉丁方设计和正交设计的数据分析是方差分析的延伸应用。
2 课堂讲授跃动假设检验
2.1 围绕假设检验展开课堂内容
生物统计课程的第1堂课解释该课程在畜牧科学中的具体应用, 例举当前畜牧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及科学研究中的热点, 不仅使学生明白统计课程要解决的问题, 并引导学生对专业有深入的认识、培养专业兴趣。随后在数据资料的分类中, 依据生产和科研试验的研究目的, 讲解获取的各种类型数据资料, 使学生对数据资料的类型有了深入认识, 而且对统计分析方法解决这些专业问题产生迫切的需求, 从而引发学习生物统计课程的主动性。进而在讲解二项分布时, 利用课本例题及收集的有关案例, 如检验某药物是否达到药商宣传的治愈率或杀伤力;试验判断某人是否具备特异功能;检验某疫苗是否达到免疫效果等, 通过概率计算, 利用小概率原理进行推断, 从而得出推断结论。通过该类问题的解决, 使学生对统计推断产生浓厚兴趣, 并初步掌握简单的统计推断方法, 具备一定统计推断的能力。最后通过假设检验的各种具体方法的系统学习, 全面把握各种假设检验的应用条件、具体步骤, 获取推断结论。
2.2 围绕假设检验安排课程内容
2.2.1 概念、公式为假设检验做铺垫
生物统计的教学不要局限于名词如何解释, 数学公式如何计算, 而要把重点放在每个章节、每个知识在解决什么问题, 在统计分析中发挥什么作用。从而在每一章节的讲解以引入问题入手, 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 名词、知识点、公式穿插在解决问题的途径中。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先从逻辑思维方式考虑解决途径, 而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数学计算。
2.2.2 打破课本局限, 安排课程内容
讲解标准差的概念时, 先忽略课本中关于标准差的特点, 而在讲解正态分布的特征时, 再拿出来讲解, 标准差的第3个特点实质就是正态分布的特征。通过课本两次突出这一特征, 进而说明该特征在统计推断中的重要地位。再如讲解方差分析中, 由于不仅有方差分析数据变异来源的整体分析, 还有多重比较的各个处理间的相互比较, 所以首先按课本例题及有关习题把方差分析这一步骤讲清楚、弄明白之后, 再去讲解多重比较的方法和结果标记方式。把复杂问题分解步骤简单处理, 便于学生接受。
关键词:生物化学检验 教学 改革 实践
中国分类号:H191
生物化学检验是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交叉渗透逐渐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1】,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实验技能培训为主要目的,它关系到能否实现临床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因素【2】。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學质量的可靠保证。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寒、暑假选派青年教师到“三甲”医院进修专业知识,使教师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技能,接受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青年教师与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共同切磋授课经验,集体备课,在教学上指导青年教师。培养一支既精通专业理论又熟悉实验操作、科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鼓励教师多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展趋势和动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科研能力。
2 完善课程标准的设置,整体优化教学内容
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在众多的改革活动中,教材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平台,采用与临床检验相适应的由段满乐教授主编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卫生部规划教材《生物化学检验》第三版教材,融合其他参考书对教学内容加以扩充,将国内外的最新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及时的介绍给学生,弥补教材中某些内容的滞后性。
根据以必需、够用为度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临床常见疾病及其生化检验指标为主线,突出疾病的生化机制和生化检验技术两个方面,力求将生物化学检验与疾病诊断,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结合起来,以讲清主题概念、突出应用为教学宗旨,适当取舍一部分教学内容,将生物化学检验教学内容划分为:1.以检验科的管理,检验结果可信度为主——生物化学检验的质量控制;2.以临床检验的基本技术和仪器为中心——生物化学检验的常用技术;3.以物质代谢紊乱为主线,重点介绍与物质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实验诊断项目的理论依据——常见疾病时生化指标的检验;4.以器官为中心,分别阐述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变化——综合病案分析,这四大模块,充分反映医学检验学科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需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注重能力的培养。
3 着眼未来发展,改革教学方法
从教育心理学的思维方法着手优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多媒体形象式教学,对于生检中某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及检测原理,各类大型精密仪器的检测原理、构造、操作等,均变成直观、生动、形像的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其中的知识。
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备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达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满足——不满足——求解和讨论中轻松地获取知识。
采用结合临床的举例论证式教学,与我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合作,筛选、收集典型易于分析的检验报告单在教学中穿插,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掌握生检知识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以及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采用对比归纳式教学,注重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认知事情的内在联系,深化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归纳、综合的辩证思维方法【3】。
开展第2课堂活动,安排学生去医院检验科参观现代化的检验相关仪器设备,使教学内容与临床医疗实践密切结合,使学生对目前临床实验检查有一种感官上的认识,启发他们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尽早接触临床,增加动手机会,开阔眼界。
4 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实验课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是对理论教学的辅助,是对将来实习、工作的铺垫。它不仅可验证基础知识,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初步培养实践能力与独立工作能力。
开设技能性、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内容力求与临床融合,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在内容的编排方面,采取循序渐进的基本训练方式,以技能训练为主。采用全过程教学法,把质量控制贯穿于实验实践教学中。重视实验准备工作,让学生分组轮流与老师一起准备实验和做预实验,让学生学会正确的配置试剂,尤其是有特殊要求的试剂,加深学生对实验注意事项的印象,强调实验准备的好坏,直接影响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建立医学检验技术实训中心,在保证满足基本实验设备的基础上,新添了部分先进仪器,优化了原有的教学设备,发挥了资源的最大潜能和更大作用【4】,全面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课考核中,在注意具体操作手法的同时,还要观察操作的流程性,使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性观念,在独立的研究和实验中,及时发现问题。考核的具体过程中,根据实验目的要求,技术难点、重点分别设定一定的采分点,兼顾深度、广度。对设计性试验的考核不局限于最终的结果数据,而在于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及逻辑思维的过程。
5 明确教学要求,完善考核管理
生物化学检验的考核分成两部分,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成绩各占总成绩的50%。
理论考试,为能使学生在就业后能顺利通过国家检验士资格考试,理论考试考点与全国检验士资格考试考点保持一致。操作考试,采用平时操作考核和期终操作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操作考核成绩主要由操作课学生考勤和实验报告成绩组成,占总成绩的20%;期终操作考核,对于指定的操作项目,教师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对学生操作的每个环节进行现场评分,占总成绩的30%。
参考文献
1 杨立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检验医学教育,2009,13(4):23-24
2 王琰,钱士匀.生物化学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 祁铁流,顾云.检验专业化学类实验教学的体会.检验医学教育,2010,9(2):22-23
【摘要】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最常见的潜在感染因素有,化学感染、生物感染、物理感染以及检验人员的主观因素等。本文主要对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进行分析,以控制、预防感染为主要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前言
对微生物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均有可能出现出现意外事故,而出现意外事故的主要原因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相对较差,加上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较为落后,以及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不到位等。出现的意外事故会对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并且会对生物安全的防护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对于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有一定的保护,并且具有一定的重要性。1.微生物实验室潜在的危险因素
在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中,立克次体所占的比例最小,其次到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所占的比例最高。在细菌感染中衣原体感染的致死率相对较高,在病毒感染中肝炎病毒与委内瑞拉脑炎病毒的致死率相对较高。而哪些因素在实验室感染中有一定的作用?
主观因素:实验室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检验的时间相对紧迫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从而导致检验人员的对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相对浅薄,无菌操作的意识较为薄弱,并且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不按照相关工作流程来进行工作,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不戴口罩、工作帽,不及时对手部进行进行清洗和消毒等情况。除此之外,还会出现部分检验人员戴着污染手套接听电话、饮水、吸烟、进食或者是穿着工作服进入员工休息室等现象。
生物原因:大部分的微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并不科学,室内的通风效果相对较差,而在对微生物标本进行离心过程中,出现的标本外溢以及产生的气溶胶会对工作台、室内空气以及实验室地面产生较大的污染。而检验员经常接触的标本均为肝炎、呼吸疾病等,该种标本在离心的过程中会对空气的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2.安全防护措施
2.1安全防护知识教育与宣传
我国的医疗教育与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安全防护意识薄弱等因素,会给我国医疗事业以及科研事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为提升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增强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以及安全防护意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因此,医院管理人员需要组织院内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学习,让检验人员能够在提升自身技能知识的同时,重视人身安全保护。
除此之外,提升生物安全防范意识,一方面能够让检验人员了解到微生物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另一方面能够对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检验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该自觉遵守工作的相关制度,并且需要做好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不断在工作中提升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以确保自身的安全以及实验室的安全。2.2建立健全相应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
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检验人员遭受危险生物的侵害,让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一定的保障。建立健全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一方面能够让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实验与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如此一来,不但能够规范检验的工作流程,而且能够保证检验人员的人生安全,让检验人员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以操作规范能够保障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2.3做好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
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对生物安全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只有真正做到全面的消毒与清洁,才能够为检验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检验人员在对实验室进行消毒与清洁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先消毒后清洁,避免检验人员在次日的工作中触摸或者接触到被细菌沾染的物品,导致检验得出的结果受到影响,这些遗留的细菌极有可能对检验人员进行侵害。因此,必须对实验室进行严格地消毒与清洁,避免对检验人员产生不必要的伤害。2.4废物处理
工作人员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对实验室内产生的废物进行相应的处理。在对实验室废物进行处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进行实时监督,防止实验废物出现泄露、流失以及扩散等情况。因此,管理人员需要对专门对实验室废物进行收集、运输以及处理等工作的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培训,加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3.小结
采取有效且积极的个人防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实验室检验人员在实验室内遭受细菌侵害的概率,并且能够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能够提升整个部门的工作安全性。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导致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威胁,因此,采用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具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在对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的过程中,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与宣传,让检验人员能够明白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让其能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提高警惕,提升对实验室的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以保证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参考文献】
(2009年3月17日 国质检动函[2009]112号)
各直属检验检疫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424号,以下简称《条例》)等相关规定,依法开展进出境动物检疫实验室活动,保障业务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就动物检疫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动物检疫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一要认真组织深入学习《条例》、《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2005年农业部令第52号)、《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品运输包装规范》(2005年农业部第503号公告)、《关于运输动物菌毒种、样品、病料等有关事宜的通知》(民航明传电报[2008]4487号)等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牢固树立生物安全意识。二要切实落实各局生物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明确生物安全管理的各方面责任。三要结合本局动物检疫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制定和完善具体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和实验室感染应急处置预案,切实加强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实验活动报告制度,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要对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2003年农业部第302号公告)、《出入境动物检疫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技术要求》(SN/T2024-2007)、《动物检疫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规程》(SN/T2025-2007)等要求,对本单位动物检疫实验室进行一次全面细致的自查,对存在生物安全隐患的薄弱环节立即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在通过ISO/IEC 17025实验室认可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并将生物安全级别的认可纳入到实验室评审中,获得CNAS生物安全二级或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认可证书。根据总局有关实验室规划建设P3实验室的有关局,应按照目前P3实验室的建设要求,抓紧时间建设或改建并完成验收认可工作,以满足当前动物检疫和科研等工作需要。其他单位如因工作需要新建BSL—3实验室,必须先报总局实验室和业务主管部门审批。
三、各实验室在开展动物检疫工作时,应认真对照《检验检疫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生物安全要求细则》(见附件),确定相关实验室活动要求,并在规定的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内开展检验检疫活动。在工作中开展涉及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须遵照《条例》和《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审批办法》的要求办理有关报备手续。
四、加强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株的保藏管理工作。各局要对照要求,对本单位动物检疫实验室保存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进行清理检查,未经批准,不得私自保藏病原微生物菌(毒)株。实验室在相关实验活动结束后,应当依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或者兽医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时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就地销毁或者送交保藏机构保管。
五、在检验检疫工作中涉及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样品采集、包装、运输应当符合规定要求,要详细记录样品来源、采集过程和采集方法,建立相应档案。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的运输,严格按照《高致病性动物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品运输包装规范》和《关于运输动物菌毒种、样品、病料等有关事宜的通知》规定包装、运输,应事先报总局审批,并由总局报相关主管部门备案。
六、加强动物检验检疫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只有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才能从事相关实验室活动。
七、总局将在2009年底对各局动物检疫实验室进行检查,没有获得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资质的,不得从事相关实验室活动。
附件:
检验检疫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生物安全要求细则
备注:
1.《检验检疫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生物安全要求细则》制定原则。
1.1全面采纳农业部《动物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生物安全要求细则》中的124种病原微生物及其规定生物安全要求;
1.2采纳卫生部颁发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的19种病原微生物及其规定的生物安全要求;
1.3补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中的12种病原微生物,并确定了这12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要求;
1.4补充了OIE所列疾病和国际贸易中的其他重要疾病31种,并确定了这12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要求;
1.5补充了检疫条款、双边协议中规定的病原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中的生物安全要求。
2.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总局动植司,以便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更新和完善。
3.实验活动所需实验室生物安全级别释义:
a.病原分离培养:是指实验材料中未知病原微生物的选择性培养增殖,以及用培养物进行的相关实验活动。
b.动物感染实验:是指用活的病原微生物或感染性材料感染动物的实验活动。
c.未经培养的感染性材料的实验:是指用未经培养增殖的感染性材料进行的抗原检测、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理化分析等实验活动。
d.灭活材料的实验:是指活的病原微生物或感染性材料在采用可靠的方法灭活后进行的病原微生物的抗原检测、核酸检测、血清学检测和理化分析等实验活动。
e.进出境样品检测:是指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采集的无临床症状动物及其动物产品样品进行的检测,是未经培养增殖的进出境样品,其他实验按本细则中相应的实验活动要求执行。
f.运输包装要求:通过民航运输动物病原微生物和病料的,按国际民航组织文件DOC9284《危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要求分类包装,联合国编号分别为UN2814、UN2900和UN3373。若表中未注明“仅培养物”,则包括涉及该病原的所有材料;对于注明“仅培养物”的感染性物质,则病原培养物按表中规定的要求包装,其他标本按UN3373要求进行包装;未确诊的动物病料按UN3373要求进行包装。通过其他交通工具运输的动物病原微生物和病料的,按照《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包装规范》(农业部公告第503号)进行包装。
大三下学期5月份,我们动物检疫专业的同学开始了为期2个多月的教学实习,在众多辅导老师之中,我有幸跟随我校动物科技学院预防系的赵宇军教授进行学习。实习的地点就在我校动科楼的微生物实验室,以前我们曾在这里上过实验课,所以并不陌生。这次大家来到实验室为自行选择课题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我对世界闻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相关食物中该菌的检验。下面我们来回顾这次实验。
一、实验内容:食品中金黄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引起人类和动物化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也是造成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致病菌之一。本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空气、土壤、水及其它环境中。在人类和动物的皮肤及外界相通的腔道中,也经常有本菌存在。据报导,在正常人群中的带菌率可达30%~80%,其中皮肤带菌率为8~22%,鼻腔和咽喉部等上呼吸道的带菌率在40~50%以上,因此其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尤其是经工作人员的手和上呼吸道而污染食品。由于致病金黄葡萄球菌能产生肠毒素,故一旦细菌污染食品,并在合适的温度环境下,细菌可以大量繁殖并产生肠毒素,从而引起消费者食物中毒。
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世界各国都极为普遍。特别是在北美及欧洲等地区发病率更高。在上述这些国家中,每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仅次于沙门氏菌,而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例排到第2~3位,有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相当惨重,在我国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例也时有报导,所以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列为食品卫生的法定检测项目。
我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以国家标准GB.4789-10-84及检验检疫系统行业标准SN.0172-92作为依据。整个检测过程获得最终结果须时5天左右,既费时又费力,并造成货物积压,也影响货物的及时出运,并使货主的仓储成本提高,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多年来很多食品微生物实验室都在探索和寻找一些准确性高,并快速的检测方法,最近我们分别从美国3M公司和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获得两种快速检测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基,其名称为:
① Petrifilm RSA.Count Plate(由美国3M公司研制生产),是一种薄膜型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计数平板。
② Baird-parker + RPF Agar.(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研制生产的用Baird-Parker琼脂加免血浆纤维蛋白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计数平板)。
二、实验原理:
Petrifilm.RSA.测试薄膜是由二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由黄金色葡萄球菌培养基片,此培养基中含有经修正的Barid-Parker,营养成分加上以冷水可溶解的胶质。第二部分是一种耐热核酸酶(TNase)反应片,含有DNA及甲苯胺兰(Toluidine Blue-O)及四唑指示剂(Tetraeolium)。此指示剂有助于菌落的计数及确定葡萄球菌耐热核酸酶的存在。
耐热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lcas Dnase)为产毒金葡菌之典型特征,此酶非常耐热,在100℃加热30min,不易丧失活性,在130℃之下,其D值为16.6min,此酶之分子量为16800,等电点PH为9.6,耐热去氧核糖酸与检测血浆凝固酶相似,是一种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在Petrifilm.RSA 检测片上,耐热DNA酶反应看起来,呈粉红色环带包围着一个红色或兰色的菌落。
Petrifilm.RSA检测片,必须与Peyrifilm耐热核酸酶反应片一起使用,单独使用将不会显示菌落,因为具有辅助计数菌落的指示剂是在反应片上,而不是在Petrifilm.RSA检测片
上。
Baird-parker + RPF agar,这一培养基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以氯化锂代替亚碲酸钾,使菌落颜色呈黑色,RPF补充有兔血浆和牛纤维蛋白原,以便检测凝固酶活力,胰酶可以抑制全部或部分围绕凝固酶阳性菌落周围沉淀晕环纤维蛋白的溶解,因此凡存在血浆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在培养基中呈现有晕环的黑色菌落,即可确认,并作计数。
三、实验步骤
材料和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以下3种试剂:
1.美国3M公司提供的Petrifilm.Rapid.S.aureus Count Plate.2.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Baird-Parker + RPF agar.3.实验室自配Baird-Park琼脂(英国Oxoid)及新鲜兔血浆。
菌种来自美国菌种保存中心(America TyP Culture Collection)。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0株菌株,其菌号分别为:
ATCC 27661 ATCC 27664 ATCC 13565 ATCC 51704
ATCC(K)12600 ATCC(R)65389 ATCC 25923 ATCC 29213
ATCC 8095 ATCC 12598
非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种5株,其菌号分别为:
ATCC 51813(大肠杆菌)、ATCC 624(无乳链球菌)、ATCC 51816(阴沟肠杆菌)、ATCC 6051(枯草杆菌)、ATCC 49214(肠炎沙门氏菌)、自然食品检样,任意购自市场。本次实验是以同一测试样品经均质并通过无菌生理盐水作10倍递增稀释后取1至2个稀释度同时接种上述三种培养基作平行实验,在取得最终结果后相互进行比对。
上述三种培养基的接种方法是按生产商所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另外Baird-Parker Agar 培养基是按SN0172-92标准进行操作。
A、本次实验共测试已知标准菌种共15株,其中葡萄球菌10株,其他菌种5株(包括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肠炎沙门氏菌、枯草杆菌和无乳链球菌)。
B、测试自然食品检样共101只(其中包括肉11只、肉类14只、水产品17只、牛奶25只、蔬菜22只、豆制品12只)。
四、实验结果:
A、被检菌种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在三种培养基上都能检出生长情况良好,同一稀释度的菌液,除个别菌株外在3种培养基计数检测结果基本都在一个数量级上,无显著差异。而5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株在三种培养基上全部不能生长。
B、自然食品检样共接种101只,每一检样同一稀释浓度分别同时种三种培养基,最终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5只,占全部检样的44.5%,其中Petrifilm RSA 检出阳性结果为42只,占全部阳性检样的93.3%,Baird-Parker+RPF Agar.检出阳性结果26只,占全部阳性检样的57.7%。Baird-Parker.Agar 检出阳性结果32只,占全部阳性检样的71.1%。
五、实验讨论
1.用15株标准菌在3种培养基中的检测,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同一浓度接种,结果生长良好,其最终计数基本一致,定位在同一数量级,5株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接种上述三种培养基全部不长,说明上述三种培养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择良好。
2.以101只自然样品同一均质稀释液,同时接种三种培养基,从最终结果来看,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的阳性检出率为44.5%
3.从检测程序来年,Petrifilm.RSA及Baird-Parker+RPF.Agar.都在样品接种后28~30h观察结果,并不必再做证实试验,而如以Baird-Parker Agar检测,须在接种后48h观察平板,并挑取可疑菌落转种到营养肉汤中,在经18-24h后做血浆凝固酶或耐热DNA酶试验进行证实,最终计数,前后约须80h。
4.从本次试验中观察,使用上述三种培养基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的直接计数检测,其样品接种液的含量拟控制在100个/ml以内,比较容易分清并计数,如菌量过浓,则将会影响最后的读数,因此对新送的被检样品,如在不了解污染的情况下一般必须要做2个以上的稀释度,同时分别接种,才能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
而在Baird-Parker+RPF Agar及Baird-Parker.Agar接种时必须将1ml样液作三只平板涂布(0.3、0.3、0.4ml)这样就会造成手续繁琐试剂消耗较大,但Baird-Parker.RPF.培养基也可以1ml样液作倾注培养,并作计数。
5.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按使用说明对Petrifilm.RSA.及Barid-Parker+RPF.Agar,操作规定在接种24h后观察结果,此时往往由于菌落长得经较小,特征瓜不明显,但如果继续放置一夜以后金葡萄菌落特征明显,并可能会经第一天观察数量有所增加,这样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6.由于对上述两种培养基的试用期间我们尚未获得供应商的报价,故无法测算每一样品的测试成本价格。但可以予计上述两面种快速检测培养基的耗材费用要高于常规经典方法(Baird-Parker Agar)的费用。
7.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感到使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Petrifilm.RSA Plate培养基和法国生物-梅利埃公司生产的Baird-Parker RPF.Agar培养基检测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比目前常规检测方法时间可缩短一半。并可以明显节省大量人力。这完全符合实验室快速检测的要求,尤其是对基层较简陋的实验室条件中,更显其使用方便的优越性。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严谨而生动的实验实习,为我们先前在教学中学习到的知道提供了一个实际的操作实施平台,也为今后在这方面检验技术的工作起到了指引作用。在过去的学习中,我们并不了解具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检验技术的具体流程,注意事项等等非常关键和必须的防御手段。通过上学期生产实习,使我们对以前所不熟知的问题有了深入的认识,也对目前的情况有所思考和感悟。在我看来,动物检疫人员在我国国民生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民以食为天,没有认真负责的实验检测,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饮食灾难,为此,我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一如既往的认真下去,无愧自己的职责和称号。
在此感谢我的院各级领导,特别是我的指导老师赵宇军教授。
关键词:实验课教学,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职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 普遍提高大学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要想培养出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高校教师应该更新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 将创新教学的思想与方法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中, 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为此, 作为一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专业课教师, 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往届毕业生反馈回来的信息, 针对所教授《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传统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社会实际需要等, 对《食品微生物检验》课程实验教学进行了自主实验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取得了一定成效, 深受同学们欢迎。
一、传统实验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教学重视不够。
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来看, 实验课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是不受重视的。反映在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主要有三方面:第一, 实验经费投入不足, 实验设备总量不足, 实验室条块分割, 配套程度差;第二, 课程设置大都以理论课为主干, 把实验课当成是理论课的附属,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时较少, 并且实验课也往往成为课时被压缩挤占的对象;第三, 实验课缺乏严格统一的考核标准和制度。实验报告、实验考试 (笔试+操作) 所占比例没有统一标准。
(二) 实验教学指导思想不适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传统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的目的多是为了使学生加强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充分认识学习该门课程的必要性和应用性。且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课时是在为微生物实验补课, 这个过程中以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为主, 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创新能力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几乎没有。因此很难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的教学质量。
(三) 教材内容陈旧, 已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食品检验专业在我国高校设立较少, 食品微生物检验目前还没有国家统编教材。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教材大都是农业院校的动物卫生检验或医学院校的卫生检验的教材。针对食品检验专业, 只有一些由国家颁布的实践操作的章程或规范而编辑实验指导书, 很难适合教学的需要。检验方法比较陈旧单一, 只介绍国内目前使用的方法, 而没有国际通用的方法和国际快速分析方法。
(四) 教学方式简单、机械, 忽视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作用。
在以往的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 是由教师做好预备实验, 课前准备好实验材料后, 学生按照教师在实验前的讲解、演示及实验讲义中规定的方法、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实验, 得出预知的实验结果, 写出一份雷同的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固然有其可取之处, 但由于仪器设备不足, 实验时为多人一组, 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为完成任务而草草结束实验, 或抄袭别人数据, 或编造数据, 以吻合课本中的结果, 根本起不到实验教学应有的作用, 这样使学生更加轻视实验课。
(五) 教学手段单一, 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整体把握。
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区别较大, 它既受理论教学的一定限制, 又受到课时及试验室具体条件的限制, 有限的课时, 大量的教学内容, 学科的不断发展, 这几方面均存在着矛盾。对于实验周期长或无法用实验手段直接观察的实验, 以往只能选择不做。因此, 必须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手段, 学习先进院校的一些新思路, 来提高教学效果, 紧跟时代的发展。
二、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及其运行
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验课中, 课程安排的所有实验均由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准备、自己讲解、自己实验、自己读取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整个实验过程中鼓励同学们提问题。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以及实验设计、准备、实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等提出问题, 组织同学们进行讨论,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终形成共识。具体做法为:上实验课之前, 老师先将要做的实验告诉同学们, 但实验程序是开放式的, 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设计, 并列出设计时遇到的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一并交与老师, 使老师对学生设计的实验及实验中的难点心中有数;上课时, 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提出一些共性的问题, 然后留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 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进一步思考、熟悉自己所设计的实验, 之后请1~3位同学上台讲解并解答问题并组织大家讨论, 澄清问题;对于某些同学的个别问题, 老师实验中个别交流;最后, 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验需要, 向老师索取实验所需器材、试剂等进行准备、实验等。这种教学模式的宗旨是突出实验课上同学们的主体地位, 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锻炼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极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三、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食品微生物检验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课, 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 同学们已学习了基础微生物学课程、生物化学课程等, 对于在食品微生物检验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基本技术, 如无菌操作技术、涂片染色技术、分离培养技术等同学们都已学过, 再结合本课程理论知识的学习, 他们完全应该能够独立进行实验的设计、准备和操作。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那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就成了一句空话。可见,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不仅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四、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运行效果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我们已在2010~2011级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连续进行了两年的尝试, 根据问卷调查同学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得知效果很好, 有99%的同学赞同这种实验课教学法, 并列举出了其诸多优点, 归纳起来有四点:一是实验的主体发生了转换。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同学们始终是实验的主体, 教师只起引导、辅导、顾问的作用, 使同学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完整的实验。二是调动了同学们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普遍感到“自己动手”更有思考的乐趣, 有助于开动脑筋。三是提高了同学们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锻炼了胆量, 增强了自信心。四是加强了教学与生产实践的结合, 增强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实验课中同学们所检测的食品样品有的来自食品生产企业、有的来自大型超市、有的来自个体摊贩等, 对这些样品检测出来的结果, 直接关系到食品企业的产品或超市、摊贩经营的食品卫生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以及对这些食品采取什么样的处理措施等, 因此试验过程中, 同学们的责任心增强了、主人翁意识提高了。
自主实验教学模式虽然得到了同学们的赞同, 但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如实验经费有限、实验器材少, 必须以小组进行, 还不能完全让每个同学独立进行;同学们渴望多做实验, 但由于受课时限制, 所开的实验较少;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有或多或少的问题等。笔者认为, 随着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实验课教学一定会“百尺竿头, 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康仲远.大学生潜能开发与素质提高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00.1.
[2]陈玉科, 郑立亮.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国高等教育, 2000.4.
[3]龚放, 岳晓东.强化问题意识造就创新人才[J].高等教育, 2000.1.
[4]朱向群, 胡朝晖.改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1.18.
[5]田洪涛.食品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J].微生物学通报, 2002.29.
Two years after a tainted[污染的] milk scandal[事件] that left six children dead and 300,000 sick, Chinese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natural “biomarkers[生物标记]” in cow’s milk which they intend to use as a new standard for testing the quality of milk.
Chinese Expert A: (interpreted) We’ve found that there is a new group of molecules[分子] in milk called microRNAs注.
There ar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related to these microRNAs in milk, so in the end we selected seven microRNAs as biomarkers to test its quantity in raw milk, and for use in quality control.
In a paper published in Cell Research, Chinese scientists described how they analyzed raw milk taken from a farm in eastern China and found that it contained naturally occurring molecules called microRNAs.
Chinese Expert B: (interpreted) They can be used to test the quality of milk made in different places, but these seven microRNAs are relatively stable as we examine milk from different origins and stages of production. Since it is a stable throughout, we can use it as a measure of the intensity of raw milk.
Chinese Expert A: (interpreted) Theoretically, if the milk is diluted[稀释] or other things are added to the milk, there’s no way to restore the microRNAs to its original level, so as long as we test and confirm the level of microRNAs, we’ll be able to tell original raw milk from milk that has other additives.
两年前,一桩毒奶粉事件导致六名儿童死亡,30万名儿童患病。现在,中国的研究人员在牛奶中发现了天然的“生物标记”,并打算将其作为一种检验牛奶品质的新标准。
中国专家甲:(翻译)我们发现,在牛奶中存在一种名为“微型核糖核酸”的新分子团。这些牛奶中的微型核糖核酸具有一定特性,所以我们最终选定了七种微型核糖核酸作为生物标记,用以检验其在鲜奶中的含量并运用于质量监控。
在《细胞研究》杂志上刊登的一篇论文中,中国科学家们讲述了他们如何对从中国东部一个农场取样的鲜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包含了自然存在的、名为微型核糖核酸的分子。
中国专家乙:(翻译)它们可以用来检验不同地方出产的牛奶质量,但当我们检验来自于不同奶源和各个生产阶段的牛奶时,这七种微型核糖核酸都是相对稳定的。既然它能够一直保持稳定,那么我们就能利用它作为一种检验鲜奶浓度的标准。
中国专家甲:(翻译)理论上说,如果牛奶被稀释或被添加了其他成分,就没有办法将微型核糖核酸还原至原有水平,所以只要检验并确认微型核糖核酸水平,我们就能够将原始的鲜奶与含有其他添加剂的牛奶区分
开来。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填空题(2分/空)共计30分
1.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 的专用运送工具。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 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3.Ⅰ级生物安全柜至少装置一个高效空气过滤器对排气进行净化,安全柜上部为观察窗,下部为操作窗口,工作状态时保证工作人员不受侵害,但不保证试验对象不受污染。
4.三级和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开始工作前必须留本底血清进行有关检测,以后定期复检。
5.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
二、选择题(单项)每题4分,共计20分
1、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是指()
A、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B、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C、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D、第四类病原微生物
2、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由不少于()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A、1人 B、2人 C、3人 D、4人
3、三级、四级实验室应当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颁发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证书,证书有效期为()年。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4、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应当有()以上的工作人员共同进行。
A、1名 B、2名 C、3名 D、4名
5、实验室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活动的实验档案保存期,不得少于()年。
A、10 B、20 C、30 D、40
答案:
1、AB
2、B
3、C
4、B
5、B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
1、何为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2、何为灭菌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
(1)消毒剂的浓度与作用时间;(2)环境温度与相对湿度;(3)pH值;(4)有机物;
(5)表面活性剂和金属离子;(6)微生物的数量。
4、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
(1)生物膜:细菌可粘附于利于生长的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生物膜中细菌比浮生菌对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2)微生物的数量和环境
(3)温度:一般来说,温度升高消毒因子的杀菌能力增强,杀菌速度加快(4)湿度:相对湿度最适宜时才能发挥消毒的最佳杀菌作用
(5)酸碱度:含氯消毒剂在酸性条件下杀菌作用明显高于碱性。戊二醛在酸性条件下,大部呈单体状态,当pH为6时,单体开始出现聚合倾向,当pH为9时,这种聚合体作用达到最快,失去杀菌作用,但是,戊二醛在pH7.5—8.3时杀灭芽胞作用最强。
(6)有机物:对消毒效果有双重影响,一是保护微生物免受理化因子的作用,二是消耗消毒剂
(7)化学拮抗(中和)作用。
5、空气消毒应注意的事项
(1)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利于消毒剂与带菌颗粒接触;(2)保持室内密闭,消毒后通风;
(3)物理法消毒,要注意消毒器放的位置,有利于空气循环通过消毒器,没有死角;
(4)通过消毒器的风量,应是室内体积的8-11倍;(5)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在有效空间体积内使用;(6)进行空气消毒同时,应湿式打扫地面、物品表面。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1.下列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的是:
(D)
A生物安全柜
B 防护服
C口罩
D 缓冲间
2.下列哪项措施不是减少气溶胶产生的有效方法:
(B)
A 规范操作
B 戴眼罩
C 加强人员培训
D 改进操作技术
3.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须有不少于2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下哪种运输方式目前是不允许的(A)
A 城市铁路
B 飞机
C 专车
D 轮船
4.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B)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11月12日
C 2005年1月1日
D 2005年6月1日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计80分)
(1)BSL-2实验室生物安全设备有哪些,有哪些使用的基本要求?
1、生物安全柜,放置在人员走动少,离门较远的位置,与墙保持30cm。
2、高压蒸汽灭菌器,按期检查验证。
3、洗眼器,靠近出口处。
(2)进入BSL-2实验室应该如何做好个人防护?
1、应穿工作服,外加防护服
2、戴口罩、帽子,戴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后再次使用。
3、微生物操作在生物安全柜外面时应该有防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等。
(3)实验室的废弃物分类?
1.感染性废物 2.病理性废物 3.损伤性废物 4.药物性废物 5.化学性废物
临床实验室的废弃物主要是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
(4)真菌感染的原因? 主要由于操作不当引起 真菌的平皿和试管等器材未及时处理 3 实验台或净化台不及时消毒处理 4 意外事故造成实验室污染 5 打破容有活真菌的培养皿、试管 真菌很容易在空气中传播影响整个实验室 7 污染制备环境、采血器材、培养基、细胞培养瓶 8 检测结果不准确或制备环境不合格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5分)
1.PCR实验室要求严格分区,一般分为以下四区
(B)
A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B 试剂准备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C 主实验区、样本置备区、产物扩增区、试剂准备区
D 主实验区、试剂准备区、产物扩增区、产物分析区
2.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B)
A BSL-1 B BSL-2
C BSL-3 D BSL-4 3.生物安全柜操作时废物袋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放置要求不正确的(B)
A 废物袋及盛放废弃吸管的容器必须放在安全柜内而不应放在安全柜之外
B 因其体积大的放在生物安全柜一侧就可以
C 污染的吸管、容器等应先在放于安全柜中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消毒1h以上,方可处理
D 消毒液后的废弃物方可转人医疗废物专用垃圾袋中进行高压灭菌等处理
4.避免感染性物质扩散实验操作注意点
(D)
A 微生物接种环直径应为2~3mm并且完全闭合,柄的长度不应超过6cm
B 应该使用密闭的微型电加热灭菌接种环,最好使用一次性的、无需灭菌的接种环
C 小心操作干燥的痰标本,以免产生气溶胶
D 以上都是
二、问答题(每题20分,共计80分)
(1)病原微生物根据危害不同分为几类,分类的主要依据。
可以分为4类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但一般情况下对人、动物或者环境不构成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并且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类或者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2)感染性材料洒溢处理的一般原则?
1、戴手套和防护服
2、用布活纸巾覆盖
3、倒消毒剂
4、消毒,由外向中心,适当时间后处理
5、再次消毒
6、污染材料放置在废弃物处理容器中,并通知有关部门。(3)检验科HBV感染的可能途径?
1、离心
2、加样
3、洗涤
3、HBV阳性标本易溢出污染工作仪器、台面、器物及其周围环境,检验人员经常接触标本及工作器械,接触感染是实验室感染HBV的主要途径(4)实验室感染的控制如何实现?
1、建立控制实验室感染的管理制度
2、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更新
3、加强消毒的质量的他方与己方监测
4、加强仪器设备的消毒
5、保持台面清洁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1.生物安全柜在使用前需要检查正常指标,不包括(A)
A 噪声
B 气流量
C 负压在正常范围
D风速 2.微生物对消毒因子的抗力从高到低的顺序(B)
A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孢子、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B 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C 细菌芽孢、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D 真菌孢子、细菌芽孢、分枝杆菌、亲水性病毒、真菌繁殖体、细菌繁殖体、亲脂性病毒
3.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B)作生物指示物
A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B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C 短小芽孢杆菌
D 粪链球菌
4.一本实验原始记录本的封面被细菌污染,适宜的消毒方法是:(D)
A干烤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 75%酒精浸泡
D紫外线照射
二、问答题(每题16分,共计80分)
1、什么是HIV职业暴露? HIV职业暴露是工作人员,如实验室技术人员、医生、护士、护理员、警察、监狱管理人员等,在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意外地被HIV感染者或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非胃肠道粘膜,或被含有HIV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税器刺破皮肤,而导致有被HIV感染可能性的情况。
2、职业暴露的主要方式?
(1)皮肤针刺伤或锐器切割伤;
(2)粘膜或破损皮肤(如皲裂、皮肤炎症等)接触感染性材料;(2)皮肤虽然完整无破损,但大面积或长时间(几分钟或更长)接触感染性材料
3、生物安全的概念?
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危险。
4、实验室污水如何处理?
1.实验室污水须经无害化处理后排放
2.血细胞仪和尿沉渣仪等用桶存放的废水,先用有效氯处理后倒入下水池 3.全自动生化仪的废水可直接通过管道入医院废水处理池
5、菌(毒)种和生物样本怎样保存? 1.专人负责菌(毒)种和生物样本的保藏
2.用可上锁的冰箱、双人双锁,或冰箱无锁,储藏室门双人双锁 3.要有菌种名录清单,有销毁记录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1.脱卸个人防护装备的顺序是(A)
A 外层手套→防护眼镜→防护服→口罩帽子→内层手套
B 防护眼镜→外层手套→口罩帽子→防护服→内层手套
C 防护服→防护眼镜→口罩帽子→外层手套→内层手套
D 口罩帽子→外层手套→防护眼镜→内层手套→防护服 2.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硬件设施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D)
A 送排风系统
B 三区两缓布局
C UPS电源
自动闭门系统
3.生物安全柜内少量洒溢,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属于
(B)
A 严重差错
B一般差错
C 一般实验室感染事故 D严重实验室感染事 4.全自动高压灭菌器的使用哪项是正确的(B)
A 同类物品装放一起
B 液体和固体物品分开存放
C 敷料与器械同时灭菌时,应将敷料放在下层
D 常用各种物品的灭菌时间(110-121℃)20-30min
二、问答题(每题16分,共计80分)
1、什造成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风险因素?
(1).防护意识淡漠
(2).手卫生不规范
(3).安全注射操作不规范
(4).医疗废物处置不当
D
2、手套损坏、污染(脱手套流程)?
(1).用一手捏起另一只手套近手腕处的外缘(2).将手套从手上脱下并将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3).用戴着手套的手拿住该手套
(4).用脱去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腕部内面
(5).脱下该手套使其内面向外并形成一个由两个手套组成的袋状(6).丢弃在高温消毒袋中待消毒处理。(注意)以上操作要远离面部。
3.生物样本的处理方法?
1.弃置的菌种、生物样本、培养物和被污染的废弃物应在实验室同一建筑内消毒灭菌,达到生物安全后再按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处理
2.微生物标本、废弃物先集中在高压蒸汽灭菌器内消毒灭菌后再送出实验室,有记录
3.带盖的血液标本和未高压的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硬盒外包装容器送医疗废弃处置单位集中处理
4、实验室内如何消毒?
1.实验室内应有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的设备和设施
2.空气用紫外灯或移动的紫外线车
3.操作台表面用巴氏或含氯消毒液消毒(清洁工人)
5、怎样处理利器?
1.2.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安培瓶、微量管使用后及时放入利器盒
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1.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B)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11月12日
C 2005年1月1日
D 2005年6月1日
2.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B)作生物指示物
A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B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C 短小芽孢杆菌
D 粪链球菌
3.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B)
A BSL-1 B BSL-2
C BSL-3 D BSL-4 4.下列哪种不是实验室暴露的常见原因
(C)
A 因个人防护缺陷而吸入致病因子或含感染性生物因子的气溶胶
B 被污染的注射器或实验器皿、玻璃制品等锐器刺伤、扎伤、割伤
C 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移液等操作过程中,感染性材料洒溢
D 在离心感染性材料及致病因子过程中发生离心管破裂、致病因子外溢导致实验人员暴露
二、问答题(每题16分,共计80分)
1、衣物被污染后的处理流程?
1)尽快脱掉最外层防护服,并注意防止感染性物质进一步扩散 2)将已污染的防护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待高压灭菌 3)脱掉手套,到污染区出口处洗手 4)更换防护服和手套
5)必要时对发生污染及脱防护服的地方进行消毒 6)处理(如果内衣被污染,应立即脱掉已污染的衣物,消毒处理)
2、刺伤、切割伤或擦伤的应急处理?
1)保持镇静,立即停止实验,脱掉手套。2)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伤口。
3)尽量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取出急救箱,用碘酒或75%的酒精擦洗伤 口,适当的包扎。
4)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受伤原因及可能的微生物污染,必要时要进行医学处理。
5)向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报告,进行事故记录。
3、进入实验室如何执行登记制度?
1.实验室应建立人员进出登记制度,非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要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2.要有准入规定
3.本科人员由科主任签字准入
4.进修实习人员经培训后由主任或组长同意 5.非实验室人员进入要有组长同意并有记录
4、生物安全柜内为何不能明火? 1.生物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明火
2.酒精灯火焰会影响安全柜内的气流走向 3.明火的长期高温会破坏安全柜内的过滤膜 4.可使用电热消毒器或一次性接种环
5、污染报告单如何处理?
1.在污染区出具的检验报告,需经消毒处理 2.门诊查检处集中打印报告 3.病区检验结果网上传输 4.病区也可按科室集中打印
5.凡是手写的非打印原始报告单,可用微波炉消毒后发出.检验科生物安全考核试题
答
案
姓名:(职务/职称:)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5分,共20分)
1.国务院颁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是建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所依据的主要法规,该法规是何时公布的?(B)
A 2004年12月1日
B 2004年11月12日
C 2005年1月1日
D 2005年6月1日
2.干热灭菌效果监测应采用(B)作生物指示物
A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B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C 短小芽孢杆菌
D 粪链球菌
3.甲类传染病的霍乱进行大量活菌的实验操作应该在哪种级别的实验室?(B)
A BSL-1 B BSL-2
C BSL-3 D BSL-4 4.下列哪种不是实验室暴露的常见原因
(C)
A 因个人防护缺陷而吸入致病因子或含感染性生物因子的气溶胶
B 被污染的注射器或实验器皿、玻璃制品等锐器刺伤、扎伤、割伤
C 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移液等操作过程中,感染性材料洒溢
D 在离心感染性材料及致病因子过程中发生离心管破裂、致病因子外溢导致实验人员暴露
二、问答题(每题16分,共计80分)
1、衣物被污染后的处理流程?
7)尽快脱掉最外层防护服,并注意防止感染性物质进一步扩散 8)将已污染的防护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待高压灭菌 9)脱掉手套,到污染区出口处洗手 10)更换防护服和手套 11)12)必要时对发生污染及脱防护服的地方进行消毒
处理(如果内衣被污染,应立即脱掉已污染的衣物,消毒处理)
2、刺伤、切割伤或擦伤的应急处理?
6)保持镇静,立即停止实验,脱掉手套。7)用清水和肥皂水清洗伤口。
8)尽量挤出伤口处的血液,取出急救箱,用碘酒或75%的酒精擦洗伤 口,适当的包扎。
9)及时就医,告知医生受伤原因及可能的微生物污染,必要时要进行医学处理。10)
3、进入实验室如何执行登记制度?
1.实验室应建立人员进出登记制度,非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要遵守相关的生物安全规章制度 2.要有准入规定
3.本科人员由科主任签字准入
4.进修实习人员经培训后由主任或组长同意 5.非实验室人员进入要有组长同意并有记录
4、生物安全柜内为何不能明火? 1.生物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明火
2.酒精灯火焰会影响安全柜内的气流走向 3.明火的长期高温会破坏安全柜内的过滤膜 4.可使用电热消毒器或一次性接种环
5、污染报告单如何处理?
1.在污染区出具的检验报告,需经消毒处理 2.门诊查检处集中打印报告 3.病区检验结果网上传输 向实验室生物安全小组报告,进行事故记录。4.病区也可按科室集中打印
【生物制品检验检疫课程论文】推荐阅读:
肉制品安全论文09-12
生物材料检验07-28
微生物检验总结07-01
病原微生物检验实习总结07-27
检验科微生物实习小结10-21
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实验室操作要求06-22
音像制品07-19
乳制品制度10-24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06-28
生物化学[第七章生物氧化]课程复习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