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程个人学习心得体会(共14篇)
通过这学期对心理选修课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它也体现在了我们团队合作制作的ppt的那一幕中,我们都是第一次正式的接触这门课,对其充满着好奇,因此我积极的参与每一节课中,认真的完成了布置的各项作业,我觉得这点我应该得10分。
在心理课的活动课堂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是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的喜悦,我们的心理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课堂中的小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我们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我们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识的结合。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老师还引导、鼓励我们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自己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现象,懂得了怎么去调节去把控自我,同时也使我在与人的沟通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和学会怎么样去帮助开导他人。对自己是一种进步,于他人是一种是心灵的安慰。通过学习,我了解到正确的认知对人的重要性,许多负面情绪都是由于错误的认知造成的。好的认知决定好的情绪,好的情绪养成了好的行为和意志,而行为和意志觉定了人的习惯,习惯又导致了我们的性格,最终性格决定命运,我相信,通过改变认知,会容易把握自己的情绪。对青年的我们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通过学习,我走出了自卑的误区,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以适应未来就业不断变化的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我们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我们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我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与我现在学习的专业不对口、班级人际关系不协调,家庭状况不佳而引起的担忧等等。这些都是这门课给我的所得,因此这门课赢得10分不为过。
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人者, 谓之智”, 旅游业作为服务性的行业, 是高度情绪化的行业, 十分强调在对客服务中的礼貌与尊重, 但实践证明, 对客只有尊重还是不够的。旅游从业人员要做好旅游服务工作, 除了要发自内心地尊重客人外, 还需要真正地了解客人。心理学就是一门能帮助我们正确地去了解他人的学问。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边缘分支学科, 是心理学的有关方法和理论在旅游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基础主干课程, 授课对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能够理解和掌握客人在旅游消费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并能正确把握客人在旅游消费中的个性心理需求, 从而能礼貌地向客人提供其最满意的服务。
二、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
如大家所知, 同样一门课程, 用相同的教学模式教学, 在10年前和10年后的今天收到的教学效果可能皆然不同, 因为教育的背景和教学对象都在变, 在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中, 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而且课程性质不同, 教学模式的运用也各不相同, 选择哪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要看用哪一种教学模式教学更有效果。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是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自愿地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实践、质疑和创造, 以最终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 考试成绩不再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 教学的重心从成绩转向能力, 它主张对理论知识的活学活用, 否定死记硬背。
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目前该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有以下两个突出问题:一是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理论。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的边缘分支学科, 是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一般原理运用到旅游领域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所以, 课程教学内容中涉及了许多与心理学相关的概念体系和理论体系, 课程教学内容过于理论, 缺少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必要环节;二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强调运用。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 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客人的心理特点和规律, 能正确把握客人的个性心理需求, 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服务水平。”所以, 要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关键是要找到一个可以将理论转化为能力的教学模式, 而无疑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就是这样的一种有利于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模式。
三、旅游心理学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模式运用 (图1)
(一) 自主学习教学理念。
旅游心理学课程贯彻在做中学的学习理念, 突出对学生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问题的设置等方面都十分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为此, 每章教学内容都安排随堂和课后的练习题、随堂和课后的心理测验、随堂和课后的心理学实验、随堂和课后的思考题等, 并布置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课后作业题。
(二) 自主学习教学内容。
旅游心理学课程理论内容坚持精讲和讲精的原则。每章给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课堂45分钟注重各章理论内容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不完全重复书本内容, 而是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的精髓, 启发学生对理论的思考, 引导学生将理论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三) 自主学习教学方法。
旅游心理学课程在教学中综合采用了参与式、案例、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主要运用的是案例教学法, 每章在课堂上都安排1~2个典型的案例, 把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当场对案例进行评析和讨论, 当场消化所学内容, 课后给学生布置1~2个思考案例, 下节课上进行案例讨论和交流。
(四) 自主学习教学手段。
旅游心理学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该门课程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制作有精美的课件, 课件既有理论内容的精髓, 也有丰富的图片信息, 还有供学生课后观看学习的视频。课件上传至网上, 供学生课外自主学习。
(五) 自主学习作业设置。
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作业形式多种多样。既有书面作业, 也有口头作业;既有课内随堂作业, 也有课外思考作业;既有短期作业也有中、长期作业;既有要个人完成的小作业, 也有需团队合作完成的项目作业。以下是几种较典型的作业形式简介:
1、书面作业。每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1~3个不等的书面作业, 学生课后完成并上交, 批阅后反馈给学生, 书面作业有短期的也有中期的。
2、口头作业。口头作业是需要学生以口头形式表达的作业形式, 从时间上来看有短期的也有长期的, 其中一个贯穿整个学期的口头作业是“每人讲一个心理学小故事”, 每堂课在下课前安排学生轮流讲述与本章教学内容相关的心理学小故事, 并要求学生能对故事中的心理学相关理论进行分析, 在读故事中学习心理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3、项目作业。项目作业也可以称之为大作业, 从时间上看是一个中期作业。项目作业是需要项目小组以团队合作方式来完成的工作量较大、准备时间较长、涉及课程理论知识较多的作业。旅游心理学课程中布置过的大作业项目如“越秀大学生旅游动机调查”, 要求学生自愿结成项目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越秀外国语学院一个学生群体 (被调查的学生群体不少于30人) 的旅游动机, 设计调查问卷, 撰写调查报告, 将调查结果制作成PPT进行演示和汇报。
(六) 自主学习网站和参考书籍。
给学生推荐好的课外可用于自主学习的网站和参考书目。曾给学生推荐的一些网站和书籍主要有:
1、自主学习参考书。 (1) 斯沃布鲁克[英]:《旅游消费者行为学》, 1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张俐俐:《中外旅游业经营管理案例》, 1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 (3) 周忠民:《饮食消费心理学》, 1版,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程新造:《星级饭店餐饮服务案例选析》, 2版, 旅游教育出版社; (5) 刘纯:《旅游心理学》, 1版, 南开大学出版社; (6) 薛群慧.《旅游心理学理论·案例》, 南开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数学课程 心理状况 学生 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1-01
《应用数学》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高校扩大招生导致生源质量不断下降,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兴趣逐年下降、学习态度消极,与此相应,学生的管理越来越难,教师的教学越来越难以进行,这些问题对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已形成了严重的阻碍,为了进一步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加强基础课为专业服务的职能,我们全面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情况,明确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一、高职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心理状况分析
1.主观因素
(1)思想因素繁多,学习意识不清
数学课程作为基础课,并不是专业课,所以不受学生重视,不想学习,而且部分学生把学习仅仅看作是为了应付考试,混个及格,获得文凭,为谋职取得一些资本,在学习上不愿思考、不求甚解,只希望找到考试的捷径,还有学生认为紧张的高中生活已过,到了大学就应该好好轻松,他们认为培养社交能力,广泛交友比学习知识更重要,至于学习可以“放一放”,而数学课程作为基础学科,往往都是大学一年级学习,学生在将学习“放一放”的过程中,已经错过的数学学习的最佳时期,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连贯性,中途再学时已经跟不上了,从而失去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价值取向不清,学习目标偏离
高职学生刚进大学时是比较有雄心壮志的,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周围环境的影响学习的态度也在慢慢地发生改变,有很多的学生自己也不再进取了,慢慢地抄作业成风,上课玩手机非常普遍,上课旷课、迟到、睡觉更是常事,自己对大学生活感到非常迷惘,每天忙忙碌碌,又没有任何收获,有时又觉得无所事事,干什么也觉得没意思,其实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还是自己价值取向不清,学习目标偏离。而数学课程的学习,也大多枯燥乏味,针对高职数学课程现状,许多高等职业院校都在积极进行课程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授课内容缺少针对性,缺少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题型,不能将数学更好的融入专业,没有摆脱学科型的框架,数学课程对学生来说也就没有了吸引力,而同时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够,从而阻碍了他们正常的数学学习进程,影响了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削弱了他们的数学学习的动力。
(3)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强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体是高考录取的学生,也有部分中职生和技校生,一般来说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上课听不懂,跟不上老师的课程进度,课下不会学,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等,这些是导致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2.客观因素
对于教师教学情况,部分学生认为教师授课内容不够生动,不够吸引人,而且大学课外活动多,所以学生投入学习的精力相对较少,投入到数学课上学习精力就更少,而且很多高职院校扩招后,教学设施建设滞后,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
1.关联要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学生、教学教材和教学手段为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四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其中箭头连接的每两个要素互相联系和影响)。
从认知的角度看,教师和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教材和教学手段则是认识的客体或中介。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与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与兴趣,教师要结合实例进行教学,注意从实际引入概念,从实际提出问题,应尽可能多用一些实际问题解答的例题与练习题,最好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题型,使数学服务于专业,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理解数学的本质,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够应用数学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具有充足的实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思考。美国知名的教育家与数学家波利亚提出“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教会人思考”。一个教师去从事照本宣科的教学,应该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要在平常的教学中激发出学生内在的热情与创造性,使他能够学会自己思考与探索,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教师从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不是将问题及结论和盘托出,而是为学生创造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通过数学活动的师生互动和师生协作,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随时进行反思和研究,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利用教材在教师指导下,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从实际需要出发,利用更广泛数学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探究和课题的学习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把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到适应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的水平得到发挥,自身素质也得到了发展。
2.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教育心理学已经得知,人的学习能力是具有年龄特征的,比如粗略的讲,人从6、7岁到14岁左右时是记忆的最佳期,这时的记忆常常表现为善于“死记”,过目不忘,读过的知识能够记住在那一页的那个位置,这种能力15岁以后逐渐衰退,15岁以后的记忆越来越依赖于“理解性记忆”,一般在25岁以后,随着人进入成年期,另一种学习特征日渐增强,为“悟性期”,在“悟性期”里,其特征是:知识一旦产生了悟性思维,即自然的变成自己内在的知识,而没得到悟性的,常常会被遗忘。在大学期间,学生所处的是“理解性记忆”时期,所以让学生充分理解知识点,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大学阶段所学的“应用数学”主要是研究动态的变量,它要考虑的是量的变化,变量之间的关系,变量关系得变化等,而且重视数学结构的探究,抽象程度高了。大学低年级学生开始学习时不习惯,所以一遇到实际应用问题,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归根结底,还是对所学的基础理论(如极限、导数、微分、积分的一些抽象概念等)的真正含义理解不好。教师授课时,对一些抽象的基本概念,联系有关具体例子以加深理解,让学生认真领会其意义,对于一些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来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深入琢磨别人是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抓住本质特征进行简化假设而导出数学模型的,我们要进行思考,推敲,可以产生“巧”的办法。但巧的办法不是一开始学习时就能获得的,它是从“笨”的方法入手炼出来的。“熟”中加“思”才能出“巧”,才能更好的“活学活用”,使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晓莹. 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动力心理研究[J].今日科苑,2009(24).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决定着学生健康成长、社会的和谐发展,而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主要管理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肩负着班级日常管理和德育工作的重要职责。班主任有许多接触、观察学生的机会,这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有利条。那么我们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加强自身修养是前提
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的岗位,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第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有积极、乐观向上生活态度;第二,要努力形成温文尔雅、言行一致的形象,为健全学生良好的人格起好榜样作用;第三,要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不再以分数、升学率论成败,要学会掌控自己的情绪,不断积累班级管理经验,要跟学生交朋友,平等对待他们,即使他们犯错,也要多给他们机会,多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
二、全面了解学生是基础
班主任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地了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班主任要了解班情,对班级学生的思想倾向、家庭状况等应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了解学生个体,主要包括他们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和出发点,是班主任因材施教的主要依据。
班主任常用的了解手段和途径有:如研究学生的档案材料、书面材料(作文、日记、艺术作品等),还可通过日常观察、个别谈话或咨询、活动组织、调查访问、QQ、周记、信箱等途径获得。
三、和谐环境是重要保障
学生心理素质的培育,行为习惯的形成都会受到他们长期生活和学习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因此,班主任老师要精心构建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班级环境。
1.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因此,我们首先应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摒弃传统的师道观,从尊重学生出发,将学生当成自己平等的朋友,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处境去感受学生的心态,了解他们的心声。让学生从心理上、感情上接纳自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你产生信任,愿意和你沟通、交心,才能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健康的班级氛围
集体中健康的舆论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我们首先应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风,使之形成一个健康的舆论。让学生在班级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角色地位,让他们处处都能感到温暖并处于一个愉悦的心境中。在这种宽松友善的个性发展空间中,学生定能逐渐形成健康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也能有效地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班主任可从环境的布置(教室卫生、立志标语等)、和谐的同学关系等方面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3.民主的课堂环境
民主的课堂环境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努力构建一个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教师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的特点,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并创造机会,适当降低难度,让更多的学生分享更多的成功喜悦。
四、主题班会是主要途径
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不同时期发展变化的特点,应定期举办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或团体辅导活动,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比如“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心训练)”“笑傲挫折(抗压、抗挫折训练)”“运筹帷幄”(高考前心理调适)等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启迪,消除困惑。从而激发他们自我教育的强烈愿望,逐渐掌握维护心理健康的“金钥匙”,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五、心理训练是重要保证
班主任可指导设计一定的活动情境,针对一个心理问题,采用调查、访问、换位思考、周记等不同形式让学生自觉打开内心世界,自己调整自己,自己教育自己:比如情感等隐私方面,困扰着不少同学,我班上就有一个女生暗恋本班一位男生而不能自拔,她在周记中跟我透露后,我坚持每周给她写跟踪周记,不断启发她、引导她,告诉她应该先立业后成家的道理,最后该生终于平稳地渡过了那个悸动的阶段。
六、家校联手是重要补充
要使一个孩子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必须重视家庭教育。然而现实中有一部分家长不懂教育艺术,违背学生成长规律,动辄对他们呵斥,甚至打骂。对那些承受着升学、就业等重重压力的毕业班学生,危害很大。因此班主任要经常利用家长会或家访等机会,和家长沟通,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家庭环境。家长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教育孩子,言传身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积极配合,最终达到中学生心理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
七、加强心理咨询与个别谈话
班主任应该多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或者困惑给予指导——加强与学生的一对一沟通、个别谈话。要注意的是:多倾听学生的诉说,不要过多地催促或者插话,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老师并不重视我的感受,也不重视我本人”的想法,从而失去了解学生的良机。在谈话时,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遇到了挫折与困难,会垂头丧气,有时可能还会伤心哭泣,教师很自然的反应便是劝慰和同情,设身处地去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要以自己为参照标准去评判学生的是非得失。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处境表示关切和支持,要挖掘其长处、优点予以肯定,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被理解的温暖,还可以给予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主动寻找自我解脱的良策。
通过学习,我对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谈谈体会: 首先,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面对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给教师带来超于其他一般职业更大的压力。教师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我们更应该想办法调节好身体,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适应社会,生存下去。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教师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师要学会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可以通过继续学习不断地填补自身的知识文化、道德品质素养,以适合社会发展,满足学生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我们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认为一切高于学生。不是有句话说: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培养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学教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社会的舆论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须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乐于奉献,爱岗爱学生,学生气我,我不气,以平等,和平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生活上,注意身体,合理饮食,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建立良好社会人际关系;学会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
《道德经》是两千多年前的老子流传下来的著作,以它为代表的道家文化虽说与儒家文化相比还不是最主流的,但对历史上的许多人物尤其是文人墨客有着很大的影响。李白狂放不羁的性格、瑰丽神奇的想象与道教就有很大关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圣经》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学习这门课的过程,既是学习道德经这一传统文化,又是了解它在心理问题上的应用,与心理健康有怎样的关系。
近代自然科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类社会也进入非常发达的水平。然而,人们却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过于依赖自然科学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段子如今虽然过时了,但却反映了大家对于自然科学与技术盲目崇拜的一种心理。因此我们首先得提高对于哲学、历史、心理学等的重视。引用诺贝尔奖获得者薛定谔的一句话,“关于一切跟我们的心相近的,一切对我们真正重要的,科学的沉默是可怕的。”
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就非常注重哲学、人伦道德、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道德经作为这里面一本璀璨夺目的著作,带给了我们很多思想上的感悟、启发。这里,我想先结合自己的理解只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书中的一些思想。
变化:事物不是恒常不变的,世界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道德经》开篇映入眼帘的便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可能我们只知道它暂时的模样;我们顶礼膜拜的道理规范,可能会逐渐过时。刻舟求剑的故事经常被我们拿来耻笑,然而有时我们也没有认清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沿用着过去的方法。
辩证:看待事情时不能只看到一方面,而要拥有全面的长远的眼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自然界没有那么多绝对的标准,美丑、善恶相互衬托,比较,也是可以转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既然祸福可以相互转化,我们就不要那么看重结果患得患失了。
不争:不要和人相争,不要自我夸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种柔弱不争的思想是老子总结出来的人生的大智慧,影响着古往今来不少的人。
无为:这恐怕要算道家的核心思想了。“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这里的无为并不是望文生义的无所作为,而是顺寻自然,有所不为,能够拿得起放得下,因此才能更好的作为。老子的道家追求的是清净无欲的心灵状态,我们不能理解为刻意的无为,应该认清这与“不要刻意的为”的差别。
当然,我的理解还只是很肤浅,《道德经》这样的著作是不能在粗浅的阅读下理解透彻的。而且我相信随着年龄、阅历与心境的变化,从中会不断受到新的启发。接下来我试图分析道德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是抱着心理上的烦恼来听这门课的。而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烦恼,这里面就很值得研究。遇到困难,人生失意,被琐事牵绊……这些烦恼其实都可以解决,关键在于如何看待他们。谈到道德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我们有必要清楚怎样才是心理健康。关于它的标准历史上发生过争论,有人认为它指的是了解并接纳现实,而另一种说法把心理健康当作一种正面错觉,即对现实进行积极的歪曲。不管是主观标准还是客观标准,心理健康都蕴含着积极的心态。但并不是完全没有消极情绪,只是我们能够较好地控制它。
遇到心理烦恼时,可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自己是不是不知道如何选择,是不是受到了压力,是不是想要的太多,却总害怕失去什么。我们的情绪困扰常常是由于患得患失导致的,而这又来源于我们的贪欲和未知。我们的阅历经验不够丰富,我们就可能意识不到如今自己的真实处境。人活着总是向往着美好幸福的生活的,而我们境界修养不够就会迷恋于物质上的追求,或者陷入与人相争的心态。在此,《道德经》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锲而“舍”的智慧,“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又有“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做到了知其所止,我们就不会过分在意我们追求不到的东西了。比如学习成绩,只要做到了尽力且问心无愧,便没有什么好烦恼的。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包括我们自己,有些是我们可以改变的,有些我们不能改变。对于不能改变的,道家思想崇尚的是平静地去接受;而能够改变的,我们当然要努力去改变。这又一次印证了无为是有所不为而不是无所作为。还有一种常见的消极体验是后悔。这可以归因的理论来阐述,我们把过去发生的某件不好的事情归因于自身,这样后悔的情绪就会一直弥漫在我们心里。其实,也许我们的行为是当时情境下做出的最合适的选择,我们没有必要一直后悔内疚,责怪自己,这样对于实际也起不到什么作用。“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这才是道家推崇的积极心态。
学习方式是学校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 是教育研究的重要对象, 它与课程、教学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可以说, 教学方法涉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新课程高中英语学习方式的变革, 对学生的身心影响很大, 甚至会在学习中产生心理疲劳, 其表现为学生焦虑情绪高涨, 低估自己学习能力, 对学习产生厌倦感, 课堂上走神、打哈欠等。烦恼、疲倦则会使学生感到难以应付学习任务。当人处于过度焦虑或恐惧的状态下, 会产生恶性循环, 心情紧张会使恐惧加剧, 无能感会不断得到加强。
1. 社会对英语教学要求过高———直接原因。
为配合政府国际化的政策, 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 政府正大力推动各个阶段的英语教育, 加上社会各界的殷切期盼, 英语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引起重视。目前在我国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家长更是常常要求孩子将英语学好。因此,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 课程要求难度大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信心, 而一味地低头学习仅满足于完成学习任务, 对个人能力的提升缺乏热情。
2. 学生自身因素, 学习负担过重———主要因素。
如今的初中生几乎都是“90后”、“00后”, 自身处于的社会背景使其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不能正确对待压力, 缺乏明确的学习动力。而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过重的学习负担, 这种做法也导致了学生长期不能从自我中解脱出来, 个性心理脆弱, 独立能力差, 毅力不坚强.意志不健全等。
二、引导学生学会心理疲劳的自我调节
教师引导学生心理疲劳的自我调节, 要首先从高中学习方式变革做起。
1. 激发兴趣, 树立信心, 明确目标。
(1) 优差搭配, 共同提高。首先课前的组织引导要做好, 抓好对全体学生的组织与编排;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 把优、中、学困生按比例搭配, 编成若干自学小组, 既便于教师管理, 又利于同学们自我管理、互相学习;其次要注意培养自学小组中的优等生, 发挥其组织管理作用和“小老师”的作用, 以优带差, 以优促中, 共同提高;最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优等生获得极大成就感, 学困生也得到提高, 从而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如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模块———Unit 2Growing Pains, 教师可组织小组用“头脑风暴 (Brainstorming) ”进行如下探讨。
Do you love your parents?
Do you always show respect to your parents?
Have you ever quarreled with your parents?
What is your quarrel about?
(2) 引进竞争, 增强内聚力。小组游戏竞争法 (Teams Games-Tourament) , 在合作学习法中得到最广泛的研究, 也是由斯莱文教授提出。在这种模式中, 小组由4~5人组成, 其主要用于同伴之间互教互学, 保证所有成员都学会教师所讲授的内容, 为通常每周举行一次的教学竞赛做准备。以模块九Unit 2 Witnessing time Reading为例: (1) 教师教学。首先展示雅典卫城的图片并介绍材料给学生, 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岳阳楼进行比较。 (2) 小组学习。在学生熟知阅读材料背景之后, 让学生独自阅读材料, 然后展示任务要求进行讨论:Suppose you are a journalist from CCTV.Work in groups and write a report about the Acropolis and what the Greek government have done to restore it. (3) 教学比赛。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报告成果。 (4)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需小组认可, 主要是计算出小组得分。对于获得认可的小组, 教师可以发给证书或者奖品。一般情况下, 奖励只发给优秀组和超级组, 对于获得良好的小组, 教师应在全班面前给予表扬。
2. 创新教学促进学习持续性。
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需要学生一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持。然而教育心理学证明, 单一的学习形式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 从而产生消极和抵触情绪, 运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如模块八Unit 4 Films and film events是关于电影的教学单元, 为了更形象地教学, 教师可以进行影片对白讲解和配音等教学活动。经过筛选, 我发现《魔法灰姑娘》 (Ella Enchanted) 是一部以童话故事为背景的魔幻电影, 包括许多简短实用的对白, 语意单纯易懂, 并有丰富的肢体语言。此外, 其剧情有趣、声光效果丰富, 能迎合高中生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可作为教学设计的教材。
影片对白的讲解有两种方式:一是要学生看纸板文字稿;二是将屏幕暂停让学生看字幕。两种方式各有不同的优点。若学生看纸质版, 可以在上面做笔记, 而且教师可以离开讲台四处走动, 进行课堂观察;用影片暂停画面讲解则可借助屏幕上的人或物阐释句子语义, 对学生理解大有裨益。两种方式均可采用。
在影片观赏及教学后, 根据视听说教学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水平, 从影片中筛选出适合进行听说训练的3~4个片段, 每个片段都有1~2个场景, 相对独立。教师先介绍影片中的口头英语特点, 并使学生反复聆听所选英文电影片段中的句子, 了解口语特点, 如重复、停顿、更正、省略句的使用等, 直至学生能够脱口而出。随后活动中, 使电影处于静音状态, 让学生根据电影画面, 尽量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语音、语调进行配音练习, 也可直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摘要: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行为, 在新课程高中英语课程学习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 怎样帮助学生解除内心障碍, 使他们适应高中紧张的学习生活, 努力塑造自己, 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习,心理疲劳
参考文献
关键词:心理障碍; 成因;防治策略;心理疏导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141-01
分析成因:
我认为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物理学启蒙阶段的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对这一门学科的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学生这种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性心理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
其二,那就是如果学习负担超过了学生的承受能力,没有成功的愉悦,学生的自信心逐步削弱,积极性逐步降低,心理障碍就会逐步形成。而学习负担偏重是以升学为核心的种种压力经教师之手施加给学生的结果。因此,如何分解、分担学习压力成了防止和消除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关键。
防治策略:
一、针对师源性心理障碍
教师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宽容是一种很伟大的教育力量。无论在课后还是课上,老师总会碰到学生让自己不满意、气愤的甚至顶撞的事,这时需要老师拥有一颗平和包容的心,运用智慧和耐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另外,平时我们要注意以真诚之心爱学生,一句句问候和关心的话都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亲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信任我们、亲近我们,才能无话不谈,把我们当成知心朋友,诉说苦恼,探讨新知,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其次,教师自身要注意调节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 教师的行为方式、情绪状态、人格品质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而且学生的这种学习和模仿是潜移默化的、无意识的。例如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由于对外界缺乏正常的认识过程和一定的认识能力,导致对学生行为的认识不客观、不正确,从而采取夸大其辞的不当的教育方法;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不善于协调和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渲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学生成了他们泄愤的替罪羊,其身心受到很大的伤害;有些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缺乏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心胸狭窄,不够宽容,在师生交往中表现得较多的不是同情、亲密、和蔼,而是对立、对抗、敌视、仇视,甚至打击报复,造成对立而紧张的师生关系,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二、针对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
首先,深入了解学生,正确对待差异,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困难等,承认差异,设计班级整体发展的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样做,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品尝成功,增强自信心,减轻压力感,心理反应正常。应该承认,刻苦努力、改进方法确实会提高学习效果,但提高到哪个层次是受智力水平制约的。
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是家长的通病,是出于望子成龙的期盼。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适当的引导,帮助家长调整期望值,千万不能推波助澜,给学生过多过大的压力,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对学生的期望值过高,也是部分教师的通病,虽然出于生存、竞争的压力,但无自知之明,难免作茧自缚。由于期望值过高,教学目标也必然高,如果再盲目“攀比”,教学目标会定得更高。目标高了,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肯定达不到,教师难免产生急躁情绪、怨恨心理,指责学生、加大训练量是其自然反应;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反应也就油然而生,必然给以后的教学带来困难。
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人进步有着重要作用,高中学生往往相信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善于结合自身特点汲取他人的学习经验,有效的课堂教学和个别辅导才能有效地指导学习方法,强化正确的思维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抽像性、规律性是物理教学的共性特点,但不同的教学内容还有其个性的特点,自然应该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特点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手段,让每个学生物理知识得到应有的增加,实验技能得到应有的提高,才是讲究实效。
三、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成绩波动、心理波动、情绪波动等不利于进步的正常现象,但不能因为正常而掉以轻心,等成了问题再去解决。成绩波动会引起心理波动,心理波动表现为情绪波动。成绩下滑的原因很多,或是家庭矛盾,或是伙伴矛盾,或是师生矛盾,或是麻痹大意,或是外界诱惑,或是身体不适,等等。面对成绩下滑,学生有的不以为然,有的着急焦虑,有的自暴自弃,有的提心吊胆,等等,这些都会在上课、作业、言谈举止等方面有所表现。我们必须及时发现,充分了解情况以后,再根据学生的个性进行心理疏导,对学生的困难要尽力帮助解决,让学生以正常的心态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来。对一个学生来说,成绩上升是件好事,但也有隐患,是不是有自满情绪而放松,:是不是因他人讽刺而急躁,等等,我们也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不是唯成绩论者,之所以看重成绩变化,是因为成绩变化既是学生心理变化的直接诱因,又是教师洞察学生心理变化的窗口。只有两者并重,才能消除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心理障碍,才能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的意志品质。
时间像一条奔流的大河,携裹着沙子一样渺小的众生,匆匆远去,一点回旋的余地都不给人留下,只留下无数人在岸边慨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弹指之间,在时光的洪荒里已经沉浮了二十余载。从宏观尺度来看这当然只是惊鸿一瞥,而作为个人生命体验来讲,这已经是整个人生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从心理学上看,人生最基本最重要的内核在这个阶段已经成型,余生只是这个内核的延伸和实现。因此,尽管有人说回忆是衰老的表现,在这种时刻还是有必要做个简要的回顾。
我,一个人,一个大学生,和众多大学生一样,需要改进的方面很多,需要学习的也不少,经历一些事情后,人也会变得成熟些,借用一句话“眼因留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竟忧患而愈益温厚”。这句话让我记忆深刻,一个人应当有着自己 真实的生命体验。并真切体味泪洗过的良心,所蕴涵的痛苦彻悟后纯净的善和美。人生的痛苦只有自己才能感受最深。生命的真实就在于历经磨难,人生路上所蕴涵的 挫折需要仔细品味。
哇哇落地: 从不同的起点开始,如今能跟别人坐在同一个教室,我觉得很自豪。我出生在农村,上学时,在朦胧的夜色下和伙伴升起篝火, 黄昏时看着金色的云朵,踏在乡村的田埂上回家,有空就爬树上掏鸟窝,捉青蛙、捉泥鳅,晚上伴着满天星光入睡,是那样的快乐和无忧无虑。现在已经很久没做过那样的事 了,真的很想回到以前。
童真无邪:小时候的我和每个同龄人一样单纯,每天过着相同的日子,玩、吃饭、睡觉,不必考虑过多将来的事,也不必担心今天吃什么。一切的一切都是那样让人怀念。那时我经常生病,只记得那次午夜,母亲背着我去治病。渐渐大了之后母亲就对我有些无所谓了。
少年做梦:很多人说少年是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是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过早夭折的梦。那时总会有一些美妙奇特的想法,对所有人都怀有一种美好单纯的感念,对文字开始产生一种发自心底的触动,从那时开始喜欢上了看课外书,以为生活会一直这么美好,对世界怀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期待。
青年逆反:在上高中后,不想回家,只能生活费用完了才回去一次,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大概是以一种特有的方式表达自已的独立宣言。母亲的脾气很好,知道孩子大了,该学会独立自主了,对我的管教有点放松了;父亲是个不喜欢说话的人,对我只是行为上的关心,每次回家的第二天早上,就会买许多好吃的和营养品,我心里很高兴,但我一般和他不怎么说话,有什么话也是通过妈间接传达的。那段时期,抱怨他们不和我交流,后来才明白,他们要为我的学费生活费奋力奔波,又有什么时间跟我交流!渐渐的,我开始觉得自已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放假在家,我替母亲送了一个月的牛奶,那时候感觉自己真正的长大了。
高考后,落榜时,他们虽然不高兴,安慰我说没关系,咱们可以重来一次。一年后,第二次机会降临了,我毫不犹豫地抓住它了——我考上了那在莘莘学子眼中神圣的大学,其实凡事经历后才明白其中的真谛。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之必然,顺其自然”是我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也成为了我前进道路上的指向标。
在逐渐摸索当中我确定了我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并需要为此做出哪些努力。再回头,看一眼来路,终看清了成长的一浅一深的脚印。成长和成熟终究是不同的。在我看来,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真正成熟过。成熟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我的生活也并不像我会回忆的那般一帆风顺。其中的挫折无数,只不过我已经选择性地遗忘了,一路走来,感觉到成长的路有大部分是学习的路
首先,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有一种集体的意识,一个班级,一个年级,都是集体。在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一个美国式的孤胆英雄,我们需要一个能通力合作的集体,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可当一群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的时候,那种力量是不可阻挡的。
其次,在一个集体中,大家都只埋头做事也是不可取的,那样会将集体的力量分束,我们需要一种东西将所有人的力量粘合起来,那就是沟通。就如同我们一同作画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不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做出来的画就是零散的,我们只能去猜测别人的目的,这样会严重影响我们工作的效率和成果。
最后,我们要学会勇于承认错误。犯错是正常的,就连孔子都说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没必要不好意思去承认错误,没有谁能保证永远不犯错误,“对不起,我错了”就这六个字,大声地喊出来,有何困难。我相信,既然是在一个集体中,我们的同伴会理解并原谅我们的,如果我们不能勇敢的喊出来,总会觉得心里多了个包袱,并因此而郁郁寡欢,长此以往,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
一、教学需要热爱的勇气。
教学真的需要勇气,需要热爱的勇气。爱自己的职业,学科、学生甚至生活,教学是这样一种工作,要求那些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培养特定的爱,不仅爱他人,更要爱教学所包含的过程。没有爱的勇气,就不可能有教育。
二、如何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智慧之上的智慧。
首先,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其次,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生活不和缺少的。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很重要。
第三,要懂得研究教学。教学工作看做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也无言幸福。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原生价值的一个体现。
最后,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也是信念与追求的体现。我认为,当我们教师的劳动被他人,社会认可时,必然会带来无比地快乐,为被幸福紧紧“包裹”。
从这次网上培训学习中,我领悟到了态度决定一切,理念产生力量的道理;仅有从心底里认同了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才能使行动变自发为自觉,同时产生良好的进取效果。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的亮点,有着十分优秀的品格值得我去欣赏和学习。把握机会,脚踏实地朝着目标走去。不仅仅要以饱满的热情来上好每一堂课,同时也要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从他们身上吸收更多技能和灵感。进取向上的态度是提高的根本保障,良好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最近,我认真仔细读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我深刻认识到:
一、小学阶段信息技术的基本任务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2.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3.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的手段和方式,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利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6.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初步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一些简单知识。
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对已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升华,逐步提高信息素养,培养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有关软件的教学内容时,不能只是以前所学简单功能的复述,这样会使学生觉得信息技术课枯燥无味,从而没有学习兴趣。我们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内容要符合我们的实际需要,且学生不经过认真探索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以此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让他们认识到,要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
在课程标准的学习过程中,我也深深感受到平时所说
总的来说我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挺佩服的,三言两语之间便为我指点了迷津。或许这是术业有专攻吧!
首先,我要承认一个错误,作为一个心理委员,自我本身的心理知识还是太缺乏了,没有很好的尽到自我的职责。上了心理课给我的感受便是心理学知识的浩瀚,应对它们我可是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无论怎样做总是无法一览无余。
在上心理课之前,我对心理课总是有些不待见了,因为作为心理委员,听过一些学校组织的心理讲座,加上自我十几年的人生经历,自我认为在生活中也算是一个善于调节自我情绪的人,总是对一切都有一些自我主观上的看法和见解。
总感觉自我对心理学的知识已经有了很多的了解,认为毕竟心理学是来源于生活吧。可是现实告诉我,这可是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心理学确实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我想心理学或许是哲学之下科学之上的一门学科吧!当然这或许也是我自我的看法,谁明白呢?毕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在课程之前的我,根本不明白什么是自我意识、什么是人格概述、什么是人际交往是的心理甚至恋爱的心理这一系列的心理学名词。或许此刻的我也不是很了解,可是却在脑海里有了一番新的想法和一种全新的,在价值观上的新想法!是的我的价值观发生了些许的微妙的改变,可是却不会影响我本身存在的根本定义!
心理学的课堂上,让我了解到了“困境”的真谛。当人需要直面困境,无处可逃时总是能够爆发出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来源于身体而是心灵,心灵的力量,虽然虚无却又真实存在。如果人总是沉浸在自我的困境里,不去应对,除了会对自我产生伤害还有什么用处呢?这不仅仅是对自我的伤害,还是对一切关心你爱护你的父母亲人朋友的伤害。
在心理课上所学习到的对人际交往的知识,就告诉了我们在和父母亲人朋友相处的时候如何把握交往的方式,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直面他人,学会对人要抱有宽容的心,少一些争吵,多一些交流,这样无论对别人还是你,或许都能够得到更大的欢乐。
【心理课程个人学习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心理学课程名称06-01
心理学课程介绍06-19
心理校本课程实施总结07-21
走进心理健康课程教案11-07
心理学专业课程导论09-10
恋爱心理学课程论文09-29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论文10-31
网络课程学生个人学习心得体会10-22
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设计教案(记忆)09-17
青少年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