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报设计说课稿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板报设计说课稿(精选9篇)

板报设计说课稿 篇1

《板报设计——基本美术字体的写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程的定位与教学内容:

本课程适合学段:第四学段七年级,属于设计·应用领域。“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本课程是板报设计教学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常用美术字,为第二、三课时的练习铺垫。本课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口,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对设计艺术的兴趣与研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此形成在设计艺术方面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材第14页介绍《钱江晚报》,通过观察它的作用、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可以了解平面设计,认识设计中体现的形式和规律。第15-16页介绍了四种常见的字体、书写方法、各种不同的变形美术字体。第16-17页介绍了刊头设计的范例、六种标题编排的方法。第17-18页介绍了两种版面编排方法。第19页介绍了编排设计在板报中的重要性以及提供四种编排的样式给学生作业时参考。

课程内容虽重点侧重知识与技能,但在教学中也注重直观性学习,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通过学生的设计练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处理综合信息的能力,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2.教学重点:

选择一种字体形式,写美术字,掌握宋、黑、隶三体的特点。

3.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把握写好美术字的要点,写出的美术字美观、大方、规范。

4.教学目标:

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第四,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根据此要求,结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我设计本课程的目标为:

(1)学习常用字体特点,美术字体变化及版面编排。

(2)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独立思考、抓住关键、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学以致用。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法分析:

新课标中强调启发教学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启发诱导,推动学生用耳用脑又用手,在主动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自由地把所想所感的事物表达出来,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我在本课中主要通过提问的方法来形成师生的互动,并通过演示法、练习法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技能。

(1)演示法:运用多媒体演示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并与其他教法有机结合。一边演示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一边讨论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下用言语、图片、作品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不是教师的讲授,而是学生主动地探索。

三、学法分析:

在新课标中对于学习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是学生在主动地探索中学习知识、获取能力。因此我在课程中更加强学生的活动内容,拟采取以下的学生学习方法:

(1)预习法:学生在学习新课程前,根据教师要求,收集课程相关的资料,是提高课堂学习兴趣和效果的最好方式。

(2)练习法:本学习领域强调学生学习的应用能力。课堂中的练习,才能使学生掌握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在练习中学生才能对作品提出更为深入地评价。

四、教学程序:

1.导入:(3分钟)

(1)教师与学生活动

提问式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板报设计,我们的生活中哪里会使用板报设计的呢?

学生的回答:报纸、海报、广告、班里的黑板报等。

教师引入课题:板报设计最大的作用就很好地把图象、文字结合起来传

递信息,这一单元我们来讲讲板报设计中的美术字。

(2)达到的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学生表达体会。

2.教学步骤:

(1)第一环节:(7分钟)

A.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师图片展示“钱江晚报”版面设计,标注刊头和标题。

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对字体的关注。

如:“教师问刊头是什么字体呢?”(学生:宋体、楷体)

学生通过图片展示观察宋、黑、隶三种字体的特点,教师归纳总结。

B.达到的教学意图:引导欣赏,加强体验,掌握知识要点。

(2)第二环节:(10分钟)

A.教师与学生活动

教师从打字格、布局、定骨架、双勾字形、填色五个步骤具体演示

黑体字的写法。学生摹写,体会字体如何具有美感。

B.达到的教学意图:学生学习美术字写法,掌握基本表达能力。

(3)第三环节:(20分钟)

A.教师活动:(1分钟)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从宋、黑、隶中选一种字体形式写“和谐大气”四个字。

B.学生作业练习:(15分钟)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学生完成作业。不断鼓励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

C.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4分钟)

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先请同学互相评价。

教师总结学生的评价,在鼓励的同时,提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如:没有打骨架造成的字体结构不美观

没有把握不同字体的特点

D.达到的教学意图: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基本美术字体的写法。

五、课程特色:

设计的魅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更加关注到了板报设计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通过展示图片,使学生充分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这一课时强调了对基本美术字体的写法,通过练习养成事前预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六、板书设计:

标题《板报设计——基本美术字体的写法》

要点:

板书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师示范 中文基本印刷体

宋体:横轻直重

黑体:横竖笔画相等,方头方尾

隶书:“蚕头燕尾”

板报设计说课稿 篇2

1 教材分析

1.1 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是护理专业后期临床课妇产科护理学中的内容, 是学生学好妇产科护理学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 安排在女性生殖系统解剖课程之后, 产科和妇科相关内容之前, 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目的是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正常的月经生理及激素的作用, 为产科及与月经有关的妇科疾病的学习奠定基础。

1.2 学情分析

笔者授课的对象是初中毕业后入学的五年制高职班的学生,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强, 自学能力相对较差。这门课程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学习, 此时学生已经有了解剖、生理及其他临床课的基础, 同时愿意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教师在上课前都应考虑到这些因素并进行合理利用。

1.3 教材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及学情分析确定本章内容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1) 重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及相关概念。 (2) 难点:月经的周期性调节、激素的功能。

1.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解释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及其所分泌的激素的功能。说出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及相关概念, 分析月经的调节。 (2) 能力目标:正确进行月经期卫生的宣传教育。 (3)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 要求学生对不同阶段的女性要有同情心。

2 教学方法分析

2.1 教法

(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教学法) 。该方法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使学生投身于问题中;鼓励争论;鼓励自主探究, 激发和支持学生的高水平思维;鼓励对学习过程的反思等[2]。 (2) 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 可以节省时间, 同时灵活使用图片、录像、图表等, 使讲授的内容更形象、生动, 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运用学生分析、自学讨论、情景表演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 促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实施, 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有效。

2.2 学法

教师可在课前告知学生本章的大概内容, 让学生每人提出1~2个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因为讲解的内容与每名学生都有密切关系, 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 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授课过程中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使学生有一种收获的喜悦。

3 教学过程设计

3.1 导入 (2分钟)

课前事先让学生准备好其最想了解的那部分内容的问题, 上课一开始, 由课代表列举学生比较集中的问题:月经是怎么形成的, 月经为何能有规律地来潮, 月经不准是怎么回事, 痛经怎么治疗等。针对学生的问题, 导入本章内容的学习。

3.2 新内容的教学 (78分钟)

3.2.1 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 (8分钟) 准备不同年龄段

女性的图片, 通过给出的图片,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 让学生说出女性的一生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相应的生理特点,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 有遗漏、不妥之处给予补充及纠正。引导学生说出“月经”及“激素”这两个关键词后进入下节内容的学习。

3.2.2 卵巢周期性变化及性激素功能 (30分钟) 女性的生理特

点与激素有关, 激素与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给出卵巢周期性变化的图片, 根据图片讲解:卵泡发育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萎缩。分析在非妊娠状态下黄体的平均寿命为14天, 推出排卵时间为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 黄体发育的高峰是在排卵后7~8天, 黄体的主要功能是分泌雌、孕激素。随后列表比较这两种激素的作用, 总结这两种激素相互协同或相互拮抗的方面, 帮助学生记忆, 讲完后给出3~5个选择题, 根据反馈情况再做适当的解释、分析。

3.2.3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 (30分钟) 雌、孕激素对生

殖系统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其对子宫内膜的作用, 分析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分泌期→月经期, 播放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视频, 使学习内容更直观。学习“月经及月经期临床表现”时, 由于学生都有亲身感受, 可安排学生自学、分组讨论月经期的表现及保健, 3分钟后推选两名学生上台, 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进行月经期卫生的宣教、咨询练习,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激发学生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4 性周期调节 (5分钟) 这是本章的难点, 可把下丘脑→垂

体→卵巢的调节比喻成学校或医院中的分级管理, 讲解各部位分泌的激素, 展示自制的激素反馈调节图, 使内容简单、清楚。讲完后进行现场测试, 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2.5 讨论总结、补救教学、布置作业 (5分钟) 复习月经的定

义:在卵巢周期的影响下, 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总结主要内容:卵巢周期性变化→雌、孕激素周期性分泌→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月经来潮。对重点内容进行提问, 学生集体回答, 再次反馈、强调。布置作业:分析月经是如何形成的。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内容多, 通过以上设计, 使整个章节内容围绕月经这个主线, 逐层分析、条理清晰, 学生容易接受,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可穿插医德教育、能力教育, 使教学达到预期目标, 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生理,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前进, 郑洪涛.说课—医学临床课老师必备的基本技能[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院报, 2008 (6) :76~78.

“变压器原理与结构”说课稿设计 篇3

关键词:变压器 机电机械专业 技工院校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变压器原理与结构”一课是陈小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机与变压器》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该门教材是国家高职院校“十五”规划教材,实践性强,通俗易懂。

1.教学大纲

根据电机与电压器课程的教学计划要求,该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有关变压器原理与结构的,即要求学生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变压器的内部结构以及工作效率等。

2.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突破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在电压器工作过程中,采用一次绕组方式与二次绕组方式时电压的比值等于它们之间线圈匝数的比值。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怎样利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教会学生怎样进行解题。为了突破难点,本节课选择幻灯片演示四道题目,并且给出解题过程。通常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说教学过程中会详细说明准备过程)。

3.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方面。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变压器的基本结构,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素质目标方面。本节课着重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促进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第三,情感目标方面。本节课着重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关系的和谐性以及促进学生课后自习习惯的养成等。

二、说教法和学法

1.学情分析

笔者传授该课程的对象是技工院校机电机械专业大二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电工和电子基础知识,为该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技工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比较低,他们不喜欢抽象式教条,喜欢直观形象的教学模式。

2.教法

本节课应该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让学生主动学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此本课可以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使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更加明白变压器的工作原理;使用实物教学法,使学生能够掌握变压器的内部结构;使用多媒体教学法,向学生演示题目以及解题过程,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学法

提问法:教师向学生提出几个与教学重点和难点紧密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课堂解题法: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板书解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可以分成五个部分,总课时为45分钟。

第一步:举例说明,实物拆装(5分钟)。

可以向学生举例现实生活中变压器的使用领域以及使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拆解变压器,让学生了解普通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变压器双绕组结构时主要有心形以及壳形两种形式。

第二步:讲故事和提问题,让学生明白变压器的基本功能(15分钟)。

为了使学生明白变压器的基本功能,向学生提出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广泛使用电力变压器,为什么还要研究开发电子变压器?电力变压器与电子变压器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没有标志的电源变压器通过怎样的办法使其能够得到利用?直流电能够在变压器中使用吗?通过讲故事和提问题,让学生明白采用一次绕组方式与二次绕组方式时电压的比值等于它们之间线圈匝数的比值,删去教材中繁琐的论证说明变压器变压作用。不过,教师在课堂中也要强调,如果学生感兴趣,可以在课外自主学习,了解变压器变压作用的推导过程。

第三步,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变压器工作原理(10分钟)。

多媒体教学材料需要教师课外精心准备,结合大纲要求,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变压器工作原理。

第四步,多媒体教学,向学生讲解典型样题(10分钟)。

将事先准备好的典型样题通过播放幻灯片的形式演示给学生看。题目演示时,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思考后,再播放解题过程,让学生比对校正。该部分教学安排是因为考虑到技工院校学生基础比较差,通过加强练习巩固消化知识。

第五步,小结(5分钟)。

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知识。总结过程中还要对主要内容进行板书,比如将重要概念、重要结论以及解题方法等在黑板上呈现给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了解了双绕组变压器结构具有心形和壳形两种结构模式;变压器磁路主体铁心是电路主体绕组;一次绕组方式与二次绕组方式时电压的比值等于它们之间线圈匝数的比值。

四、教学反思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这是笔者一直思考并为此努力的方向。

《学会看病》说课稿说课设计 篇4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独自面对生活、磨炼自己意志的能力。

4.让每个个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母爱及自强自立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母爱揭题

1、师:母爱是黑暗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

母爱是冬日里和煦的太阳,驱走病寒,给我们带来温暖。

2、师:学完《母子情深》,我们有感而发,写了小诗寄托我们队母亲的深情。谁愿意读出来和我们分享?(学生朗读诗歌)

3、是啊,母亲对子女的爱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前面我们感受了慈祥的母爱,鼓励的母爱,这节课,我们一起品味另类的母爱。

4、打开书105页。

二、汇报预习情况

1、小组内交流汇报预习情况:我们还是照常现在小组交流预习情况,推向代表汇报。生汇报:(子、词、句、主要内容)

(1)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了作者毕淑敏:出生新疆,是北师大的研究生,当过兵,是医生,也是著名作家,曾获很多文学奖。王蒙称她为“白衣的文学天使”。

(2)这节课,我理解了“打蔫、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3)我能够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分自然段读)

(4)我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子生病了,当医生的妈妈让儿子独自上按看病,学会了看病的事。

2、读书一环节,重点汇报读几段:

A、请大家模拟当时的情况,把母亲和儿子的对话同桌先表演一下。(1-20段)(同桌再演)母亲——残忍到心软 儿子——虚弱

B、再请几个同学分别朗读这几段,你发现什么?段21,22,23,26,27。

------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

——刚才这两组同学的朗读的两部分内容,在对人物的描写上有什么不同?

(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作出决定——一犹豫不决定。

师:言为心声,通过刚才的对话,你揣摩到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呢?

三、理清心理,感悟母爱

1、教师再引导学生理清七个语段中母亲的心理变化:作出决定——内心矛盾——后悔自责——勇气回升,并引读这七个语段。

根据“阅读提示”中的“阅读课文,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入手进行教学设计。在“深入探究,感悟母爱”这一教学板块中我这样设计:

师: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读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

接着引导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内交流划找的句子,并谈体会,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讨论。

学生经过讨论后,交流了相关的七个语段:

语段一: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语段二:“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语段三:“你到街上去打车,然后到医院。先挂号,记住,要买一个病历本。然后到内科,先到分诊台,护士让你到几号诊室你就到几号,坐在门口等。查体温的时候不要把人家的体温表打碎……”我喋喋不休地指教着。

语段四: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

语段五: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指点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

语段六: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语段七: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

学生理解这七个语段时,将重点放在第一、四、五、六这四个语段上。

教师再引导学生理清七个语段中母亲的心理变化:作出决定——内心矛盾——后悔自责——勇气回升,并引读这七个语段。最后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四.总结:

1、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

(1)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母爱或父爱吗?

说课稿 包装设计 篇5

学号20085171032 姓名 寇俊霞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包装设计》(板书)。

今天我的说课将从五个部分来进行: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设计以及教学辅助设计。

对教材的准确定位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我首先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中主要分为三点:教材定位、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教材定位。本节课包装设计,选自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设计第六课,本课是一节综合课,旨在通过欣赏不同产品的包装设计,来培养学生对于不同包装设计优与劣的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设计制作包装的创作能力。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通过三个维度来进行体现,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包装设计的概念以及包装设计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通过学生的欣赏,交流和尝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不同的包装设计,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此目标中,让学生了解包装设计的重要性,感受包装设计的艺术魅力。通过小组活动,增强团队合作精神。

3、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结合生活中的包装设计进行分析、说明。并且通过教师亲身示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难点则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即让学生亲自设计与制作。

我们都知道上好一节堂,不仅要备教材,备老师,同时还要备学生,因为学生是鲜活的、生动的,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九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心理、知识、认识不成熟的过程,我将从心理特点、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三方面来进行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1、心理特点。处于普通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一些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那么我就抓住学生的心理

特点,丰富我的课堂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并通过鼓励与表扬来更好的凝聚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知识基础。此阶段的学生对包装设计理论性知识了解不多,但对包装设计已经接触很多,在此我就采用体验中丰富已有的知识,在欣赏、交流与尝试中学习新知,从而为讲授包装设计奠定了知识基础。

3、认识能力。此阶段的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在此我会通过学生的具体感受,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从而更好的感受包装设计的魅力。

三、教法学法分析

1、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对日常包装设计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与包装设计之间建立亲密的联系,消除学生对于新知识的陌生感,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望。

讨论教学法:师生互动,学生自主讨论,通过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思考中获得知识。

依据本课的性质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的采取欣赏、启发、归纳的教学方法。这样多个教法并用,不但培养同学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同学们的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说学法

合作教学法:将同学们分组,互相讨论,总结感受,发挥集体优势,培养合作精神。实践演练法:引导学生能够用实践探索的方法学习,自己亲自动手,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采用鼓励学生自学、老师领学、师生共学的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实现预设目标。我认为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尊重学习方式的个性化选择,最终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有机结合。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节课的导入是相当关键的。那么在这节课中,我会采用提问式导入:“同学们,在超市中有那么多的食品、饮料等等,你们是怎么选择自己想要的呢?”通过我提出的这个问题,学生们就会开始思考回答。紧接着我又会提出问题:“刚才有的同学说因为外面的包装漂亮,那么你们所喜爱的这些包装是怎样设计制作出来的呢?”那么这样

在我的课堂上,学生们就开始在我的问题中动脑思考,寻找感觉进入到课堂的角色当中。这样的设计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的我新课。在此我则采用的提问式导入,我的学生也在课堂上对包装设计进行了思考,由此我们师生共同走进对包装设计新知的学习。下面是传授新知。

2、传授新知

在传授新知的过程中,首先我会采用橘子记忆法来为同学们讲解包装设计的概念,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是同学们更能理解其概念,并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包装设计是否也有橘子皮同样的功能作用”的问题,调动学生主动思考。那么在同学们理解包装设计的基本概念之后,我会让同学们来欣赏几组不同产品的包装设计图片。同时在同学们欣赏图片的过程中,我会让同学们思考:“我们在做包装设计的时候,都有那些要求呢?”。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不仅去看,而是在看中思考、在讨论中发现。同时我也会在同学们思考的过程中,我会提出一些指导性的问题“我想把超市买的鸡蛋带回家,可是又担心路上会不会损坏?”等等,来给予学生引导。让学生有思路的深入思考。同时在这样的欣赏过程中,要切实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自我知识与情感上的反馈。那么,我的学生在此根据课前分好的小组进行激烈的讨论,而在讨论过后,则进行小组间的畅所欲言,表达大家的观点和想法。在表达过后,教师则总结学生说出的一些要求,并且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在表扬与鼓励过后,我将对这些因素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加深印象。在这样的具体小结过后我会进行再次的提问:“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了包装设计的一些要求。现在再回过头来欣赏这些图片,仔细观察,这些包装设计都有哪些元素组成?”那么在这个问题中,我会带领学生分析两个图片。让同学们在分析对比中了解到产品的自身包装、个体包装、组合包装以及包装提袋等知识。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基础上,我就会紧接着提出问题:“我们今天已经学习了这么多有关包装设计的知识,那么包装设计都有哪些基本的分类呢?”。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包装设计图片,同时带领大家一起来分析讨论不同的包装设计图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以上的学习,我想学生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最后我和同学们共同总结讨论出:包装设计按照形态性质、包装方法等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种类的包装。通过将包装设计的抽象概念落实在具体的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包装设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具体学习,使学生对包装设计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与掌握,从而为他们的包装设计的设计制作做了铺垫。而到此,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已经解决。并且我则完成了我的传授新知过程,我则由课堂先前的引导者退位为课堂的参与者,把课堂充分让位给我的学生,让他们进行接下来的体验和活动。

3、体验和活动

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学生可以任意的为自己喜爱的产品设计制作一个外形包装,充分以学生的爱好为中心,进行自我的知识创作。那么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中,我则进行巡回的指导,给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技法的指导,同时对大家的积极表现提出鼓励与表扬。而在创作过后,则组织多组的展示和多维度的评介,请你看哪个小组的创作最有个性、最具创新呢?那么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每一位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小组体验、动手、动脑,不仅尝试了个性思维的发挥,同时体现了集体的创造力。那么在这样的过程中,我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了体验,体验到自己进行包装设计制作的乐趣。那么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我的学生从一开始的独立思考,再到小组之间的合作以及到最后的小组展示相互评价,而在各组展示评价的时候,我则引出了课堂的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在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中,主要分为三点: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过程中,让学生确定自己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那么第二则是他们的相互互评。通过小组的讨论和互评来提升学生的评价和审美能力,以达到能力的拓展;而第三则是我在课堂上的情感迁移。将学生最初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的认知,从而巩固本节课所学,增强感受、升华体验。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实践体验过程中,我则完成了本节课的难点的解决过程。

4、小结与作业

本节课的小结,我以学生的自我总结为主,教师则是画龙点睛的点评,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遗失补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一个积极的反馈,从而再次点题。

最后则是作业的设计,在作业的设计中,也要围绕学生的喜好,鼓励学生为自己最喜欢的糖果设计制作一个自身包装和一个组合包装。那么通过这样的设计更好的使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从而进行积极探索与发现。第五大部分则是我的教学辅助设计。

五、教学辅助设计

首先板书设计,本节课我以直观性板书,简洁明了、概括重点。

而最后则是我的教学手段,在整堂课中,我都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活动为手段,以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为载体,来完成我的整个教学过程。(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

《看雪》说课稿设计 篇6

《看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述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而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为此,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1、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体会大陆和台湾的.儿童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二、说学生

1、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和写字方法。

2、学生对雪有了认识,通过学习《北京》,对首都北京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台湾则不太了解。

三、说教法

本文内容和儿童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本课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性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法

1、在识字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识字积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行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学习。

2、倡导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合作探究法”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鼓励学生组内合作,组外竞争. 学生一定能在互帮互学的基础上促进自身表达能力的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2、谈话。把以前对台湾的了解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

(二)观看图片,初读课文

1、出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初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带着对北京的向往,再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生字,并借助游戏,巩固识字。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1、自读课文,提出自己认为最有意思或最有价值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解决,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2、选择同学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引导大家读书,思考,讨论。教师也可提出重点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如:课文最后一句话,老师为什么要”深情”地说,老师心里在想什么?

(五)朗读感悟,深入体会

1、听录音朗读、自由读、展示读、分小组读,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第3—11自然段,着重指导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体会出“孩子们争着问”的急切心情和老师对故乡怀念的感情。

(六)拓展活动

1、展示交流搜集的关于台湾的资料,学生在教室中自由阅读,进一步加深对台湾的了解。

板报设计说课稿 篇7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3.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2.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一、谈话导入

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李, 木子李, 你们可以叫我李老师。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首关于春天的儿童诗。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春天来了》)

二、读儿童诗《春天来了》

1.学生自由朗读本诗。

2.指名朗读本诗, 教师纠正字音, 提示读出感情。

3.教师范读。

4.学生齐读。

三、练习说话

1.师:春天是个可爱的小姑娘, 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她都到过哪些地方?

(1) 完成下列填空: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2) 师:这些地方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小溪边, ______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田野上, ______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小鸟的家, ____________。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校园里, ____________。

2.师:春天来了, 春姑娘还会到哪些地方去呢?这些地方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请你也说一说吧!

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______。

3.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夏天) 夏天来了, 大自然中的一切又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变化呢? (教师提示, 学生说并出示夏天的图片) 夏天是个调皮的小男孩, 喜欢东跑西跑。他会到哪里去?又会给那里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认真的思考一下。

(1) 学生思考。

(2) 小组交流。

(3) 个别回答。 (用上刚才的格式练习说话。)

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______。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的真棒!夏天这么美丽, 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相信你是最棒的!

建议: (1) 最好用上下面的格式写一写:

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______。

(2) 书写要工整哦。

(3) 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四、练习写话

1.学生自由写话。

2.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的同时, 挑选学生中优秀的诗句及时记录下来。

五、作品展示, 教师点评

1.学生作品展示。

2.教师作品展示 (学生集体创作) 。

老师这里也有一首诗, 请大家读一读。 (学生读) 写得好不好?知道这是谁写得吗?它的作者是咱们班的全体同学。是不是没想到?其实, 写诗就是这么简单。只要我们平时细心观察, 用心感受, 都会成为出色的小诗人。

六、拓展延伸

师:夏天过去, 紧接着秋天、冬天也会到来。在金色的秋天, 在白雪皑皑的童话般的冬天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课下, 同学们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诗歌读一读, 也可以拿起手中的笔自己写一写!

儿童诗《春天来了》读写萌发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所执教的是言语识字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春天来了》。这是一首儿童诗, 内容浅显, 语言简洁、生动而又富有想象力, 非常适合低年级的孩子朗读和模仿。之所以选择这样一首小诗, 原因有三方面:

首先, 儿童诗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内容浅显易懂, 最主要的是儿童诗中所流露出的童真、童趣, 儿童所特有的而成人无法比拟的想象力令人惊叹!

其次, 我一直认为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所特有的那份童真、童趣, 他们独有的思维方式和言语表达方式, 还有他们天马行空的想象, 无处不透露出一种诗意。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小时候几乎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 想象力都那么丰富、奇特?而随着年龄的增大和年级的升高, 他们的想象力似乎都枯竭了?甚至连最简单的思考问题的能力都丧失了?原因很简单。在他们最适宜的年龄期 (童年期和少年早期) , 缺乏说话能力和写话能力的训练。而在这个时期没有得到训练的能力, 以后永远也不会弥补上了。这是我选择这首诗作为读写萌发范本的第三个原因。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诗歌, 感受诗歌的独特魅力。

2.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3.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三、说教学重难点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激发学生说话和写话的兴趣。

2.能写一段完整的话。

四、说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创设轻松的氛围, 使孩子想说, 敢说。

2.读儿童诗《春天来了》。

因为这首诗同学们已经学过, 这就节约了识字的过程, 孩子们对这首诗的理解也会比较容易。所以, 在朗读部分我没有过多的练习, 只是在孩子自己朗读一遍, 指名读两遍的基础上再齐读一遍就过了。目的, 一是为了让孩子再熟悉一下诗的内容, 二是能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尽情地说和写。

3.练习说话。

这个环节分两步:

一是在《春天来了》这首诗的基础上拓展说话。目的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路, 为后面的仿写做铺垫。

说是写的基础。要想让孩子有写话的兴趣, 必须先激发起孩子的表达欲望。所以, 只要孩子们敢说, 没有明显的用词和语法错误, 我一般不会打断他, 纠正他。

在说话的时候我要求孩子们用上“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这样的格式。一是为了让孩子对诗歌的格律美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为后面的模仿写诗做好铺垫。最主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规范孩子们的语言。

第二步, 是在《春天来了》的基础上, 模仿本诗的格式, 以“夏天来了”为题拓展说话。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现在就是夏天, 所以孩子们对夏天的变化会更熟悉, 也更容易激起他们说话的兴趣。但这毕竟是在今天这样的场合, 所以, 考虑到孩子们可能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我便选择了几幅比较有代表性的夏天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 这样就起到了打开学生思路的作用。

另外, 在孩子说的时候, 我还是要求他们按照“夏天来了, 夏天来了, 来到了______, ______。”这样的格式练习说话, 这样, 通过重复性的训练, 在后面孩子写话的时候就会很自觉的模仿了。

4.练习写话。

(1) 学生自由写话。

(2) 教师来回巡视指导的同时, 挑选学生作品中优秀的诗句及时记录下来。

5.作品展示, 教师点评。

6.拓展延伸。

《认识左右》说课稿 篇8

本节课,我选取人教版第二册《左右》一课,在这一教材内容基础上,针对大部分智障学生缺少方位概念、不能正确辨别左右及无法分清镜面条件下的左右这一共性特点,进行改进,我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与数学相结合,设计了校本教材《认识左右》。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为15岁左右,智商在50至70之间,大多缺少方位概念,无法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方位,他们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较差,却又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维持注意力。因此,我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律动活动,既满足了他们的天性,又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分辨,掌握了关于镜面对称条件下的左右。

三、设计理念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經验,引导他们用数学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运用体验法施教,不仅使学生心情愉快,而且还能从体验中自觉地探求有关知识和技能,使这个过程成为一个体验学习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我通过学生对左右的掌握情况设立了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准确分辨左右;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

2.过程与方法:注重体验过程,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活能力,完成有效的知识迁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镜面对称条件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镜面对称条件下左右的位置关系。

六、教学流程

本节课由三部分组成,完成初评;突破难点;强化巩固。

第一部分:律动导入,完成初评

此环节以律动音乐《幸福拍手歌》导入,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关于左右的动作,在这一过程中,我要观察学生对左右的感知情况,测评出完全掌握的有多少,偶尔需协调的有多少,不能掌握的有多少,并在以下教学中给予指导支持。

第二部分:实际应用,突破难点

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两个环节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分辨,以便更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第一个环节:实物演示,认识左右

活动1.说出名字

按照初次测评的结果分组坐,并进一步强化,低能力组的学生,说出自己的左边、右边同学的名字。高能力的学生帮助补充完成。

活动2.观察积木

我拿出多种颜色的积木摆放好,让学生观察从左往右数第二块积木是什么颜色,顺势说出,为什么我看到的和你们看到的不一样呢?此时请一名学生到前面站到我的位置观察并说出结果。从而引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左右的位置是发生相反变化的,这时交代这种现象,在数学中我们叫镜面对称现象。

活动3.分析照片

我出示一张多人合影的照片,让学生找出在我的左边是谁?那么在实际拍照时我的左边又是谁呢?进一步感知,镜面对称现象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个环节:运用所学,理解镜面

因为我发现生活中出现最多的是在学习团体操及律动舞蹈时,做镜面运动,学生分辨不清。虽然我们的左右是固定不变的,但是当我们改变方向的时候,左右两边的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方向的变化认清左右两边。因此,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活动。

活动1.同桌互做

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我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拍手歌引入教学中,在合作的过程中,亲自体验虽然彼此伸出的同一侧的手,但却是相互交叉才能配合完成。为下一步学习镜面动作打下基础。

活动2.观看录像

第一步采用直观观看的方法,让学生看相同方向下的动作,请高、低能力组的学生各一名,跟随录像做动作。然后全班同做。第二步,再次观看录像,说说不同方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此时引导说出与录像中的人是相反动作的,并让全班同学试着跟做,我进一步指导纠正镜面条件下的对称动作。

活动3.镜面动作

我采用分组式教学,高能力组的学生动作难度加深,做镜面条件下的动作,强化辨别左右。低能力组的学生由辅助教师带领继续学习镜面条件下辨别左右。

第三部分:强化巩固

练习题1:

“请学生说说教室的窗户在你的哪边?那么你想想窗户在老师的哪边?”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练习题2:

通过课件,找出正确的位置来帮助学生理解镜面对称下的左右。

最后,在我的引领示范下做镜面动作,与学生共同跳一段律动舞蹈,在欢快的音乐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同时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及掌握情况。

七、作业布置

我依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分层式作业,强化巩固完成。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当然可能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学生并未完全理解掌握等现象。那我会在施教过程中适时调整,借用更适宜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大型团体操,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辨别镜面条件下的左右位置。

标志设计说课稿 篇9

我今天的说课课程是《标志设计》,我将从六个方面阐述本课程的教学: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一)、授课对象:2010级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全体学生。

(二)、学时分配:每周14课时,开设5周,共70课时。

二、课程性质、地位和作用

(一)课程性质:《标志设计》是“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一门专业应用课程。

(二)课程地位:《标志设计》是一门“承前启后”的专业课程,所谓“承前启后”,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时间安排理解,经过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学期部分专业课程学习,同学们对所学专业已有比较全面的理解,并在理论和技能上有了一定的储备,因此对应用型课程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愿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

2、从课程内容理解,《标志设计》是对一年级所学课程以及二年级所开课程的应用,更是后续核心专业课等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基础。本课程以《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案设计》课程为基础,以《图形创意》、《字体设计》课程为依托,同时以《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软件课程为技能,引导学生学会把之前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进入应用型课程的学习。并给后续的《VI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设置作用:如今的社会,经济高度发达,信息量巨大,要求信息的传播快速、准确并能够引人注意。标志是信息传达的载体,在文明历史的发展中,由于其基本的沟通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对信息的传达更直观,印象更为深刻。标志可以打破文字的限制,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取得思想上的沟通。本课程的开设正是培养学生能够适应这一社会的要求,引领学生学会运用专业知识,从创意、草图、正稿,来完成标志设计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具备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本课程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构成与图形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对标志的理论和设计实践进行整体的学习和研究,了解标志的概念和标志发展的历史演变过程,掌握标志设计的程序以及标志设计的原则、内容和表现手法,并结合实 践性设计任务训练,强化课程的应用型和实践性。

(二)职业能力的塑造

本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突出能力培养,促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两个目标:

1、通过标志创意训练,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以此激发艺术设计才能,帮助他们获取创造性思维方式。

2、通过项目实训,让学生掌握具体的、实用的创意方法和设计流程,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这也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

(三)综合素质的提高

设计有分类,但所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基本素质是相同的。本课程的开设除了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目标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情趣;让学生学会对设计的基础知识不仅深刻理解,还能活学活用,拓宽自己的兴趣范围和能力范围,增强自己将来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力。同时在实践性设计训练中,还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四、课程设计

(一)教学理念

1、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

《标志设计》是一门专业应用课程,学生在此之前通过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很多处于盲目的状态,不知道在基础课程当中掌握的知识到底有没有用,怎么用。本课程是把学生从专业基础课程向专业应用课程引领的关键一步,因此,学习目标的明确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尤为重要了。

2、立足实践性教学,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标志创意知识、训练创意技能、参与实践项目设计的课程教学目标,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项目制作为重点”,在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们一起参加社会上和网络上的标志招投标,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需要中,实现具有社会职业设计能力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内容选择

根据《标志设计》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目标,把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简单的说就是:什么是标志?怎么做标志?动手做标志。循序渐进的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2 标志设计的全过程。

1、什么是标志?——基础环节 第一章:标志设计概论 第二章:标志的分类与构成

通过这两个章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从深入理解的层面认识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标志设计、标志有哪些具体的功能和特性、标志的历史发展和发展趋势、分析几位著名设计师的标志设计观、以历年来的奥运会标为案例赏析,并在用途上对标志进行分类理解、在构成上分析标志设计的不同构成元素。

2、怎么做标志?——方法环节 第三章:标志的设计程序

第四章:标志的设计原则与设计禁忌 第五章:标志的内容 第六章:标志的设计技法

第一部分的学习已经使得学生认识了标志,并且打开了眼界,欣赏了大量的标志设计作品,对标志设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些蠢蠢欲动的想动手自己设计标志,但这个时候,学生不知道怎么去设计标志,完全是茫然的状态。第二部分正是衔接了第一个部分的学习,分四个章节循序渐进的从方法入手,让学生明确的知道如何去设计标志,给学生明确的方法上的指引。

3、动手做标志——实践环节

实践周:参与社会上或者网络上标志招投标

(每人一个任务,一周内完成,该任务也作为期末考核任务提交)

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教学中,也有一些模拟的实训任务穿插在知识的灌输中,理论上已经使得学生具备了完全的标志设计能力,但学生并没有经历把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任务中的真实体验,因此,一次真正的设计任务实践非常有必要。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关键所在,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过程。我认为标志设计是一门理论知识难度不高,但是需要大量的欣赏积累和设计实践的应用型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前期多看,多临摹,产生兴趣,找准感觉,再在教师的引导下轻松理解必要的理论知识,再进入自主完成设计任务的实训环节。为了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主动学习的状态 下学习该课程,良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课程开始之初,做一个简单的说课,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要学习什么?怎么学习?他们要做什么?能得到什么?明确教学目的和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摆脱盲目的状态,有方向有需求的学习。

2、理论的讲述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进入自主学习,轻松理解的状态。比如第一部分的基础理论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全方位的认识标志,讲解标志的基本理论,而学生最不感兴趣的就是枯燥的理论教学,因此这个问题仅仅靠概念的讲述是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因此,在开课之初介绍完这门课程之后,进入到第一章的学习,通过多媒体教学尽可能生动的简要讲述标志的概念和功能之后,就组织学生到学校超市,采集标志,实地教学。让学生换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逛超市,采集自己喜欢的标志,去随手绘制,分析标志的设计创意点,看不同类别的商品标志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在超市实地跟学生讲解标志和商品名的区别,企业标志和商品标志的区别,注册商标的概念等,学生对逛超市的兴趣往往很浓,这样的两个课时逛超市的体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对标志产生兴趣,产生主动学习关于标志的理论知识和希望亲手设计标志的愿望。回到课堂教学后,再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实地采集标志的收获,并让学生提出自己对标志还比较模糊的概念和问题。这样再接着讲述标志的基本理论,教师和学生都非常的轻松了。第一章中还引入几个著名设计师的标志设计观,站在大师们的不同立场去引导学生。第一章最后一个环节安排了历届奥运会会徽的赏析,细致分析每一届奥运会会徽的设计说明。第一章组织了一次特殊的教学活动,布置每个学生自己上网收集标志,并对收集的标志做出赏析(赏析可以网上搜索),用PPT做标志赏析的幻灯片(附加要求学生合理编排PPT的每一个版面),该任务完成后,挑选每个学生收集的有价值的PPT,让学生通过机房的广播教学展示并讲解给全班同学,教师及时点评补充并评分。这样的一次教学活动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自主收集了大量的标志,并且和全班同学共享了资源,这样的信息量是巨大的,给所有的学生都打开了眼界。同时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训练,比如制作PPT幻灯片的实际操作能力,合理设计安排版面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个人胆识的锻炼和自信心的树立。那么通过第一章的这一项训练,学生已经主动欣赏了大量的标志,不知不觉中已经对标志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那么第二章标志的分类和构成元素的讲解就更加轻松了,基本点到为止,学生就都可以理解了。

3、第二章结束后安排学生临摹自己喜爱的标志,大量的临摹可以进一步打开学生的眼界,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临摹的过程教师辅导,让学生学会怎么临摹,临摹标4 志和临摹其他图画有什么区别,在临摹中让学生养成严谨的习惯,对标志的比例等引起重视,为第三章标志的设计程序中的标准制图打下基础,同时通过临摹也进一步提高了原本造型基础较为薄弱的包装专业学生的造型能力。

4、临摹环节结束后,让学生尝试挑选几个自己不太喜欢的标志,加以分析,找出问题,并按自己的想法修改。标志的改良策划是带学生从看和临摹的阶段到自主设计阶段的一个过渡。

5、做个摸底小训练,让学生策划一个餐饮类机构的标志,提出设计要求是学会运用第二章中所学的标志的各种设计元素,表现出餐饮的种类和风格特色,并提出一个附加要求,标志要能激发人的食欲,并产生消费愿望。这一次的实训,学生其实在还没有完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很多凭前阶段看了大量标志的积累和个人感觉去完成的。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产生对标志具体设计方法学习的渴望。这样自然的引入第二个阶段方法环节的讲解。

6、在方法环节的讲解中,不断的插入一些模拟的设计课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消化所学习的方法。

7、课程的最后一周安排学生去参与社会上或者网络上的标志招投标,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的一次实训有四个方面的意义:

(1)可以使得学生,走出完成作业的心态,带着个人的兴趣去实践;

(2)可以进一步让学生通过任务训练强化巩固这一课程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3)可以强化该课程的应用型和实践性;

(4)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通过真正的一次实践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1、启发挖掘:在实用设计中,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显得尤其重要,但创意构思和创新能力是通过全方位训练、培养、积累形成的,课程主要采取“案例教学”和“方法教学”与“项目实训”相结合的做法,把课程理论教学与优秀标志设计分析、实际标志设计项目实践结合起来。

2、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教学中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上课是愉快的,创意是简单的,设计是快乐的”的观念。

3、知识积累:让学生利用网络收集标志,建立自己的标志素材库,平时注意观察、留意生活中的标志,看的多才能做的更好,鼓励学生积极的打开眼界、积累经验。

4、项目实训:结合实际标志设计项目进行创作与综合实践。因为是实际标志设计项目的设计方案,能否被采用要通过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性和压力感,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发掘个人潜能,激发创意设计灵感。在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发展学生个性,大胆创新。通过实际标志设计项目的方案设计实践,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便会显示出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

5、集体智慧:课程中的一些模拟设计项目,让学生分小组攻克项目,学生在小组中彼此分享各人的意见和独到的见解,共同研讨、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攻关法加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五)课程考核

把课程最后一周的实际标志设计项目实训作为期末考核的任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期末考核也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压力,不会半途而废。考核方式,设计完成后通过机房广播教学自我展示,自我评价,教师评定。期末考核占百分之六十,平时成绩占百分之四十,综合评定。

五、教学资源

1、教材的选定

教材的选定合理、适用。但设计类的课程教学不适宜完全按照教材进行,教材仅作参考。本学习选用的是安徽美术出版社的《标志设计》这本教材,该教材最大的优点是文字纯理论的内容并不多,有大量的标志设计案例,可供学生赏析和临摹。

2、网络教学资源

该课程的教学更多的资源得益于网络,鼓励学生多利用网络资源,课堂教学在机房的时候,也会打开网络供学生收集资料。包括实际标志设计实训项目,也是让学生在网络上找到各种标志招标信息,参与实训。

六、教学效果评价

上一篇:教育局党建总结下一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