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推荐10篇)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1

为加强学校营养餐食堂食品安全管理,规范食堂生产经营行为,保障全校师生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的相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一、学校成立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郭江浩 副组长:吴佐桥

成 员:安全校长及各班班主任 学校食堂管理员:柴巍

二、学校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的职责

1、按照上级与学校相关管理制度的岗位职责要求,认真对学校的营养餐食品安全进行监管,积极配合上级相关行政部门对学校食品安全的监督检查,对上级相关行政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2、建立食品中毒或其它食源性疾病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遇到突发事件,由组长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报告,并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不得缓报、瞒报、谎报。

三、学校营养餐食堂食品由学校自主经营自主管理,校长是学校营养餐食堂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分管安全的副校长及其他相关管理人员、食堂管理员、从业人员、班主任是食品安全的具体责任人。

四、学校应制订营养餐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和从业人员参加各种上岗前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及在职培训。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应针对每个食品加工操作岗位分别进行,内容应包括法律、法规,各种操作规范、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各岗位加工操作规程等。每人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

五、学校应制订营养餐食堂内部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制订卫生检查计划,规定检查时间、检查项目及考核标准,每次检查应有记录并存档。

六、学校应确定营养餐食堂工作流程各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负责人,加强过程监管。

1、总务主任、食堂管理人员、当周值周领导与值周教师是原料采购负责人,应严格按照原料采购的相关制度要求严格把关,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货凭据,索取的证件主要包括供货商的有效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流通许可证、质量报告书、检验报告单、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质量合格证等复印件。采购人员应建立学校食品采购索证登记薄,做到每日每次登记,采购记录项目包括产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批号、保质期、供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进货日期等内容便于溯源,购进记录保存期不得少于2年。采购人员要建立食品添加剂使用台帐,添加剂用专用橱柜存放,标示要明显。记账时,相关人员要在作帐凭证上签字,确保票据的真实和资金的安全。

2、总务主任、食堂管理人员是库房管理负责人,应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食品原料贮存和领取。(1)、食品仓库实行专用专管,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物品存放架的结构及位置应能使储藏的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厘米以上,以利于空气流通及搬运。(2)、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败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3)、食品原料的仓库进出库由其专人验收登记,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4)、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食品不得与药品、杂品等物品混放。(5)、食品仓库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6)、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熟食品及半成品应分柜存放。

3、从业人员姚建新是食品加工操作的负责人,应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食品加工,认真填写每餐食品的生产加工操作记录表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记录。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烂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不得将回收后的食品(包括辅料)经烹调加工后再次供应;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其加工时,食品中心温度不得低于70摄氏度。严禁生熟交叉,生熟容器要标识,剩余食品要冷藏。食品在烹调后到食用前,若超过2小时的,应当置于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学生集体用餐必须当餐加工,不得使用剩饭菜,不得制售凉菜。

4、从业人员苏开花是食堂物品清洗消毒的负责人,应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相关要求对食堂所需原料和餐具进行清洗消毒,认真填写每餐食品的清洗消毒记录表和消毒剂的使用记录。要负责安排好食堂卫生的维护打扫,保持食堂内外,环境清洁安全。要经常对室内外环境、操作间、餐具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证餐具用具“四过关”,即洗、刷、冲、消毒过关。备餐间每餐使用前应用紫外线灯对空气和操作台进行消毒,消毒时,应在无人工作时把灯开启30分钟以上。洗净消毒后的生熟食品、案板刀具等要分开存放。

5、食堂管理员是食堂日常管理工作的负责人,应对营养餐食堂食品的加工操作整个过程进行安全监管并记录。包括: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培训情况、每天的晨检记录,原材料的采购验收记录,每餐次食品的生产加工记录,食品的安全检查留样记录,每餐陪餐教师发现问题后采取的措施及处理情况记录等。相关记录要有执行人和检查监督人员的签名,食堂管理员是作记录的执行人,当周值周领导、值周教师是相关记录的检查监督人。食堂管理员每天须组织从业人员进行晨检,把患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有碍食品安全病症的人员调离相关岗位。食堂管理员要负责各班每周用餐学生花名册的收交。

6、学校分管安全和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领导,应按上级要求不定期深入食堂对食品的安全操作过程进行检查,保证有关食品安全管理规章的有效执行;当周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应按上级要求每餐次深入食堂对食品的安全操作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原材料的采购贮存、食品的生产加工、食堂物品的清洗消毒、食堂食品的留样、陪餐制度的落实和管理、从业人员的个人卫生及晨检情况、各班早读辅导教师组织学生到食堂领餐与分餐的过程和秩序、各相关教师对当天就餐学生就餐前后的健康情况、各班主任对当天缺勤学生的追踪与用餐签字情况等各环节的过程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行为及时制止,并提出处理建议后学校班子立即临时研究最快做出处理。要接受和配合上级监督机构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7、值周领导和值周教师,负责学生就餐时段内的学生安全,应严格按照学校就餐时间,提前半小时到食堂检查食堂卫生情况,并准时邀请家长代表一起陪餐。陪餐后按要求由陪餐教师本人填写陪餐记录再准时执勤,及时处理师生在领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环境卫生问题,确保学生用餐秩序正常和安全。

8、班主任,是班级营养餐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按时安排好相关班委在本班上早读辅导课的教师带领下,搞好本班学生营养早餐的领取和发放,负责对全班因此而可能产生的相关安全问题、环境卫生的保洁问题进行监督和管理。各班班主任要教育本班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养成习惯,教育和要求学生餐前洗手、清洗餐具,就餐前、就餐后两个小时内严禁食用其他食品,并对当天就餐学生健康情况进行动态监控。若就餐后发现不适情况,要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妥善处理好相关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认真核实事件的真实性,有效做好学生安抚工作,妥善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护理工作。

9、科任教师,负责配合各班班主任抓好对应班级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食品安全工作。上早读辅导课、上午第一节课、第二节课的教师应对当天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学生就餐前后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追踪清查,并在班务档案上做好登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后报告班主任。上早读辅导课的教师负责组织相关班委到食堂领餐,返回教室分餐,应亲自参与同学生一起进餐,并负责领取发放这一全过程的食品安全。

10、学校安全保卫人员,负责做好进出校园各类人员的登记与管理,应加大校园巡查力度,做好相关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外来人员对学生人身安全、食堂食品安全的侵害和破坏。

七、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培训合格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食堂从业人员每日要参加晨检,要保证按“四勤”标准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勤换工作服。工作时要衣帽整齐,戴口罩、手套,洗干净手,不得留长发、胡子、长指甲、涂指甲,戴戒指等。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八、学校食堂加工操作间的安全管理制度。

1、加工操作间应有良好的供水系统与排水系统,尤以排水系统最重要。因烹调食物时,材料需要清水洗涤,加工操作间的清理更需要用水洗涤,这些用过的污水,必须迅速排除,否则会使操作间泥泞不堪。

2、地面、天花板、墙壁门窗应坚固美观,所有孔洞缝隙应予填实密封并保持整洁,以免蟑螂、老鼠躲藏或出入。

3、应装置换气风扇或排油烟机。排油烟机的油垢应定时清理,而所排出的污油,也应定期适当处理。

4、食物应在工作台上料理操作,并将生、熟食物分开处理。刀和案板工具及抹布等,必须保持整洁。

5、食物应保持新鲜、清洁、卫生,洗净后分类存放于有盖容器或冰箱内。鱼肉类取用处理要迅速,以免反复解冻而影响鲜度。要确实做到勿将食物暴露在生活常温中太久。

6、凡易腐烂食品,应贮存0℃以下冷藏容器内,生、熟食物分开贮存。

7、调味品应以适当容器装盛,使用后随即加盖。所有的器皿及菜肴,均不得与地面或污秽接触。

8、应备置有密封盖的污物桶,污物桶内垃圾必须当夜倒除,不在加工间内隔夜,污物桶四周应经常保干净。

9、食堂从业人员工作时,应穿戴整洁工作衣帽。工作时避免让手接触或沾染食物与容器,尽量利用夹子、勺子等工具取用。

10、在加工操作间工作时,不得在食物或容器的附近抽烟、咳嗽、吐痰、打喷嚏;万一打喷嚏时,要背向食物用手帕或卫生纸罩住口鼻,并随即洗手。

11、加工操作间工作人员在工作前、便后,均应彻底洗手消毒,保持一双清洁的手。

12、加工操作间清洁扫除工作每日数次,至少要做一次,清洁完毕,清扫用具应集中处置。杀菌剂和洗涤剂不得与杀虫剂等放在一起,有毒的物质要标明放在固定场所,并指定专人管理。

13、不得在加工操作间内躺卧或住宿,也不许随便放置衣服及鞋帽或乱放杂物等。

九、非食堂工作人员一律不得随意进出操作间或仓库,以防发生恶意投毒事件。

十、学生食堂供应的膳食应注重营养搭配,保证新鲜。严禁向学生供应有毒、有害、腐烂、变质、过期食品;新鲜的瓜果蔬菜要认真清洗,严防食物中毒或农药中毒。

十一、食堂必须使用合格的压力容器、锅灶,每年要检测,要定时或不定时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并排除。食堂内使用锅灶、压力容器等易发生安全事故设备的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合格并能熟练操作后方可上岗。

十二、食物中毒报告制度。

1、如发生学生因食用学校食堂的食品发生食物中毒,应立即向卫生部门报告,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2、停止食品的食用,保护现场,封存可疑食品,关闭有关通道,控制员工和外来人员进出、接触。

3、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调查,如实回答调查人员的询问,共同寻找中毒原因。

十、做好本制度未规定的学生食堂内其它安全管理工作。

白莲中学食品安全组织机构

一、食品卫生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郭江浩(校长 食品卫生全面工作)

副组长:吴佐桥(后勤副校长)

成 员:柴巍(事务长)及各班班主任

二、学校食堂食品经营者的安全责任

1、做好厨房、食堂的清洁卫生,随时保持干净、清洁、整齐。

2、做好个人卫生。

3、工作人员必须有健康证且身体健康才能上岗。

4、不准经营发芽土豆、四季豆和凉拌菜。

5、经营的食品进货渠道规范,必须向供应商索取四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产品质检合格证、税务登记证)。

6、不准销售过期、变质的食品给师生。

7、若出现食物中毒事例,赔偿全部经济损失,还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8、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厨房。

三、食品卫生管理职责

1、检查每日三餐的留样、登记是否落实。

2、检查食品采购是否规范。

3、检查清洁卫生是否符合要求。

4、做好每日检查记录,完善规范的食品卫生档案资料。食品卫生安全定期检查制度

一、食品销售单位必须取得卫生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应悬挂时显处。

二、从业人员须取得健康培训合格证后方可上岗,销售食品时要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三、必须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和时贷台帐。

四、配制有效的防尘、防蝇、防鼠设施。

五、应设食品专区或专柜,食品不得与非食品混放,散装食品必须有防尘材料覆盖,冷冻冷藏食品必须使用冷冻冷藏设施。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2

“让学生吃得营养又安全”, 是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目标。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 会议对今后工作作了部署:一要深入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 抓培训、抓落实、抓检查;二要抓好学生实名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应用, 从技术上保证每一笔补助资金不被冒领、不被挤占挪用;三要抓紧完成食堂建设任务, 2015年底前解决试点学校没有食堂, 或者食堂供餐能力不足等问题;四要在“改善营养”上做文章, 积极开展营养健康教育, 避免把营养餐和免费午餐画等号导致家长投入上的“挤出效应”;五要大力推进“阳光校餐”, 让营养改善计划“在阳光下运行”。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会上强调, 要坚持底线思维, 把食品安全工作抓细抓小, 把隐患消灭在细小处。对挤占挪用、虚报套取资金等严重问题要进行严肃问责, 同时积极推动“阳光校餐”, 主动接受媒体监督, 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理解与支持。

浅议初中阶段的教育管理 篇3

关键词:初中教育 教育管理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13-01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从少年儿童步入青年期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的思想往往开始出现叛逆、崇尚个性化等多样化的发展,因此,初中阶段的学生不稳定性较强,思想波动很大,同时也存在可塑性很强的特点。在初中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德育、心智方面的正确引导,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积极营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1]。以下,笔者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对初中阶段教育管理的建议。

1 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与素质教育

学生在学校除了接受文化教育外,还需要接受思想道德和素质方面的教育。在初中阶段的教育管理中,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方面的养成教育,采取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达到养成初中生好的教育观念和行为特征的目的。

在教育手段的选择上,教师不能简单地照搬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思想道德和素质的教育要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多采用社会现象、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时,多接触真实的社会现状[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注意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全面提升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与综合素质。

2 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初中阶段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他们的模仿性较强,不良的社会风气会对他们思想观念的养成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很多初中生出现了厌学情绪后,会发生逃学的现象,经常喜欢出入网吧,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学生甚至会进入一些社会营业性场所进行娱乐活动。网吧和营业性场所经常会有大量的社会闲杂人员,初中生的法律意识较为淡漠,和他们混在一起非常容易沾染不良的社会恶习,甚至会发生违法的行为。据我国青少年成长研究协会的数据统计,我国初中生犯罪案件发生的比例正以每年3%的速度上升。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校在对初中生的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法律常识,并养成知法、学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具体来说,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穿插有关法律知识的课程内容,并聘请校外的法律专业人士为学生进行关于法律知识的演讲,通过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法律观念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

3 加强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

在初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承担着对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指导工作,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前提便是教师整体素质的率先提升[3]。

现阶段,我国初中阶段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仍处在较低的层次,受到我国高校逐年扩招的影响,师范类毕业生的素质、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逐渐成为了初中教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同时,在一些偏远地区,很多教师岗位由社会无业人员兼职,其教育教学水平更是不容乐观,长此以往,对学生的成长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4]。

因此,在我国初中阶段的教育中打造一支文化知识水平高、教育教学能力过硬的教师队伍显得势在必行。例如:对青年教师来说,应加强岗位培训,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知识,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初中教育的岗位需求;对中年教师来说,应大力发挥他们在一线教育中的“顶梁柱”作用,让他们承担主要的教育教学任务,将他们扎实的业务能力发挥到实处,给青年教师以示范作用;对于老年教师来说,应更多地利用他们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多给中、青年教师以教学上的指引,发挥他们在教育战线上的余热。

总之,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建设,我国的初中阶段教育质量才能获得质的提高。

4 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确保教育效果顺利实现

为了确保教育教学的效果能够顺利实现,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教师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交流,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5],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团结年龄、家庭背景各异的学生群体,重视建设和谐稳固的师生关系,并将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有了更多的好感,课堂上才能表现出更为积极主动的一面,才能在和谐良好的师生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5 结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初中阶段的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特殊年龄阶段的教育对象,教育教学管理思路与方向的正确性关系到对学生教育效果的成败。

本文结合我国现阶段初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完善初中阶段教育管理的些许建议。对初中教育管理政策和方法的研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的教育者在实践中继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发展与政策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第五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 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张祥云.大学教育回归人文之蕴[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10-15.

[4]恩斯特·卡西尔,著.人论[M].甘阳,译.北京:西苑出版社,2003:20.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4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号),指导我县科学有效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以下简称“营养改善计划”),切实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农村学生健康水平,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特制定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和实施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我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作为党和政府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重大民心工程来抓,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改善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少年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

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要坚持合理膳食、满足营养的原则,坚持卫生安全、确保质量的原则。

二、实施范围及补助标准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2012年春季新学期开始实施。实施范围为全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 包括县城学校(即不包括县城第一小学、第二小学、实验中学、理想中学)。共涉及全县20个乡镇286所学校53897名在校学生,其中农村初中30所12301名学生,农村小学256所41596名学生(包括教学点)

“营养改善计划”为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照学生在校时间200天计算),所需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承担。

三、健全组织及明确职责(一)健全组织

县政府成立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教育局、财政局、宣传部、卫生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监局、工商局、农牧局、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唐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办公室(简称“营养办”),地点设在政府办。领导小组负责对“营养改善计划”的组织领导、政策制定、督促检查、资金使用、信息通报等工作。

(二)部门职责

县教育局要把“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实施方案;牵头负责“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指导和监督检查;负责学校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配合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供餐服务企 业进行食品安全检查。

县财政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投入,落实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县委宣传部负责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宣传及信息通报。

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处置学校食品卫生安全事故,指导学校卫生防疫和学生营养健康状况的监测评估,对学生营养食谱和营养改善提出指导意见。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学校食堂以及供餐单位(个人)食品安全监管,制定不同供餐模式的准入办法,切实做好日常综合监督检查工作,组织查处食品安全事故。

县质检局负责对供餐企业食品生产进行监管,查处食品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及违法行为。

县工商局负责供餐企业主体资格的登记和管理。县农牧局负责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督检查。县监察局、审计局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对“计划”实施工作进行监督,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定期审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计划”实施公开、透明。

四、供餐模式及配送流程

(一)供餐模式 采用课间营养加餐模式,即每天上午大课间给每名学生提供一次课间营养加餐,包括一袋牛奶、一个鸡蛋和一块糕点,其价值相当于3元。

(二)配送流程

1、配送方式

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牛奶、鸡蛋和水果或蛋糕等食品供应商。中标供应商将食品定期统一配送到全县各农村初中小学(主要是各农村初中及50人以上的农村小学,50人以下的农村小学或教学点可统一送到乡镇中心校或附近的主体校,乡镇中心校安排专人二次配送)。供应商的配送次数及配送数量要根据各校学生数量、距离的远近、食品保质期限等情况确定。

2、食品储存

有食堂的学校,供应商将食品直接交学校食堂由食堂按有关管理要求保存;没有食堂的学校,必须安排出20平方米的专用房(根据学校规模确定)作为食品储存间。此房间必须安排防盗门、窗户防护拉杆和放置食品的专用台架。

3、食品二次加工

水果类食品由学校直接发放给学生食用。

牛奶类食品在发放之前必须由学校进行加热,主要采用热水煮、热水泡或微波加热的方式。有伙房的学校由伙房负责,没有伙房的学校,必须安排出专用房(面积不低于8平方米),配备必需的炊具设施,由学校负责临时食品加工。

鸡蛋加工:供应商配送生鸡蛋,由学校伙房负责加工煮熟。没有伙房的学校在安排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加工煮熟。校内加工确有困难的可委托当地家庭经县营养办批准同意(个人)加工煮熟,但必须保证当天从学校领取生鸡蛋,当天煮熟,以供学生当天食用。

4、食品发放

食品的发放时间一般确定在上午第二节课后大课间。学校应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组织学生按次序到指定地点领取;规模较大的学校可适当考虑安排部分班级在第一节课后或第三节课后领取。

五、食堂(伙房)建设规划

(一)学校食堂(伙房)现状和供餐能力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286所,农村初中现有30所,其中有13所中学已经建设了标准化食堂,占农村初中43%,占全县农村中小学校的4.5%左右;其余17所初中30平米的小伙房。农村小学共有256所,其中只有5所小学有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小伙房。从我县的现实情况看,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只有4.5%学校有供餐能力,其余95.5%的学校达不到供餐标准。

(二)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建设规划

由于我县有95.5%的农村学校的食堂(伙房)不能满足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需要新建、改扩建食堂(伙房)。其中有22所学校需要改扩建,改扩建面积规划为3240平方米,需投资389万元;有251所学校需要新建,面积为25100平方米,需投资3012万元。(注:初中食堂按200平方米测算、小学伙房按100平方米测算)。我县为国家级贫困县,财政资金紧缺,建设食堂(伙房)的资金需上级投资和社会力量捐助。

六、资金管理

“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专账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坚决杜绝挪用、克扣或套取专项资金的行为发生。

此专项资金足额用于为学生提供等值优质的食品,不直接发放给学生个人和家长,严禁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和其他学校公用经费支出。

我县采用县财政直接支付的结算办法。每月分两次与供应商结账,分别于每月14日与28日(休息日、节假日顺延)。落实财政直接支付制度,供应企业按学校及县教育局出具的报账资料直接到县财政局报账,财政局将款项直接拨付到供应企业账户。

七、保障措施

(一)广泛宣传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用报纸、电视台、网络、公 开信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的向社会群真实准确的宣传国家实施的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的惠民政策。认真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的改进工作。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督和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使该项惠民政策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阳光工程。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

按照国家食品管理和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具体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包括学校食品采购制度、食品检查检验制度、学生营养状况监测制度、学校食堂卫生管理制度、营养餐专项资金管理及审计、营养餐加工储存配送管理规定、目标责任考评和信息公开办法、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应急预案、“营养餐改善计划”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

(三)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

县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必须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制,采用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和内部监督检查与外部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充分的发挥行政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的作用,构成一套全过程、全方位、常态化的监督检查体系。

对“营养餐改善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八、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 监督举报电话: 电子邮箱: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5

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试行)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和省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科学、规范、有效开展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一、工作原则

1、全程预防、全程控制:在学校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学校师生食物中毒或其它食品安全事故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

2、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要按照“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各司其职。

3、科学决策、群防群控:要建立组织,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强学校日常监测,坚持群防群控,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

4、及时反应、快速行动:对所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和势态蔓延,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事故的救治、处理及整改工作。

二、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一)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

1、事故危害范围跨越省级行政辖区,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的;

2、超出我省处置范围的,需要报请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部门负责处置的。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

1、事故危害严重,影响范围涉及省内2个以上市级行政区域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并出现死亡病例的;

3、造成10例以上死亡病例的;

4、学校发生食物中毒事故、造成伤害人数50人以上的;

5、省级政府认定的其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三)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市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县级行政区域,给师生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100人以上或出现死亡病例的;

3、市政府认定的其它较大食品安全事故。

(四)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

1、事故影响范围涉及县级行政区域内2个以上乡镇,给公众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的;

2、造成伤害人数30以上、10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病例的;

3、县政府认定的其它一般食品安全事故。

上述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三、救助体系

(一)县政府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卫生、公安、药监、宣传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迅速介入,开展人员抢救、事故原因调查、宣传舆论引导和案件侦破等工作。

(二)县教育局成立教育系统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统一指挥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安全办、勤管站、计财股相关同志为成员。

(三)一旦出现学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由总指挥启动以下各职能小组,全力投入事故处理工作。

1、应急指挥小组

由领导小组成员组成。其职能主要有:

(1)迅速到达现场,了解和掌握事故情况,控制局面,阻止事态发展,并研究事故处理的具体策略;

(2)尽早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政府汇报情况;(3)组织力量并全程指挥其它各职能小组投入工作;

(4)密切配合医疗、公安等机构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认真执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的有关指示;

(5)负责事故的调查、分析和处理,查找原因和责任。

2、医疗救援小组

(1)立即组织护送受伤人员去医院救治;

(2)配合医院的救治工作,追踪了解伤情或病情动态;

(3)接待受伤人员家长,并说明基本情况,做好安抚工作,防止出现情绪过激情况。

3、现场控制小组

(1)控制现场,维护秩序,劝离无关人员,防止发生混乱局面;(2)排查其他受伤害人员,组织力量送往医院;(3)接待家长,做好解释说明及思想工作;

(4)协助公安等部门组织疏散群众,不围观、不拥挤,防止学生慌乱、散失,维护学校秩序。(5)调查事故起因,掌握第一手资料。

4、后勤保障小组

(1)做好医疗救治、现场控制等工作的联络和后勤支援工作;(2)配合医疗、防疫等机构进行现场消毒、取样分析等工作;

(3)做好上级来人和家长的接待工作,必要时为上级工作组现场办公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5、信息资料小组

(1)事故过程的各种文字、图像信息资料采集,撰写书面报告,整理取证材料,做好相关数据的分类统计、分析工作,及时提供各种资料;

(2)及时形成完整的书面材料逐级上报。

(3)积极妥善做好媒体采访报道工作。

(三)各乡镇中心学校、县直中小学(幼儿园)学校要成立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迅速到达现场,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落实上级有关指示。

四、组织管理

(一)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重大、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县政府根据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建议和重大、较大、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需要,成立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县食品安全事故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1、县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中的重大问题;审议批准县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的应急处理工作报告;根据授权,负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等。

2、总指挥。一般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必要时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

3、成员单位及职责。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确定,主要有县委宣传部、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农委、县畜牧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民政局等单位组成。

县委宣传部:负责制定信息发布方案,组织、协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发布,协调相关部门对互联网信息的管理以及信息正确引导。

县卫生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负责突发重大食物中毒的应急响应,组织卫生机构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对食物中毒和食物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并采取控制措施,组织调查小组进行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填写《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和《食品中毒事故调查报告表》,撰写调查报告,并按规定报告有关部门;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依法开展消费环节食品安全事故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县农委:负责组织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依法开展对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等工作;

县畜牧局:负责畜禽屠宰加工环节、参与流通领域中食品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县工商局:依法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事故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调查处理和相关产品检验鉴定等工作,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检查和检验;

县教育局:负责协助县卫生局等部门对学校食堂、学生在校营养餐造成的食品安全事故原因进行调查以及组织应急处理工作;

县公安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食品安全事故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侦查工作;

县监察局:负责组织、协调对监察对象在造成食品安全事故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失职、渎职等违纪行为的调查处理;

县财政局:负责事故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管理;

县民政局:负责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工作,做好社会捐助物品、资金的接收和发放工作; 县政府其他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负责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相关工作。

4、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是指挥部下设的办事机构,设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县卫生局)。县应急指挥部成立后,指挥部办公室工作立即启动。

⑴主要职责:贯彻落实县应急指挥部的各项部署,组织实施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检查督促各乡镇、各有关单位、各学校做好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故,防止蔓延扩大;研究协调解决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必要时决定采取有关控制措施;向县政府、县食品安全委员会、县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报告、通报事故应急处理工作情况;负责全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信息的管理工作;为新闻机构提供事故有关信息,必要时接受媒体的专访;组织建立和管理县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专家库;完成县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它任务。

⑵组织构成:县卫生局局长任主任,副主任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农委、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工商局、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畜牧局的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为成员。

5、成立应急处置工作小组。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根据工作需要,成立有关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应当根据预案规定的职责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服从县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及时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并随时将处置情况报告给县、乡镇应急指挥办公室。各小组组成及职责如下:

事故调查组:根据事故发生原因与环节,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卫生、工商、质监、商

务等部门负责或明确其中一部门牵头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深入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做出调查结论,组织协调政府职能部门实施救援工作,监督救援措施的落实,评估事故影响,提出事故防范意见。

事故处理组:由事故发生环节的具体监管职能部门为主负责,其主要职责是依法实施行政监督、行政处罚,监督召回或清查有毒有害食品,严格控制流通渠道,及时移送相关案件,依法追究责任人责任。

医疗救治组:由县卫生局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迅速组织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尽快查明致病原因,提出救治措施。

案件查办组:由监察、公安及监管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迅速查办案件,追踪源头,惩办违法当事人;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查处。

警戒保卫组:由公安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责是组织事故现场的安全保卫、治安管理和交通疏导,预防和制止各种破坏活动,配合有关部门营救受害人员,协助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开展对事故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鉴定等工作。

专家咨询组:由县卫生局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其主要职责是为事故处置提供技术帮助,分析事故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综合协调组:由县卫生局负责,其主要职责是汇总信息,报告、通报情况,分析事故进展及对外宣传。

现场检测与评估组:根据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需要成立事故现场检测与评估小组,其主要职责是综合分析和评价检测数据,查找事故原因和评估事故发展趋势,预测事故后果,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参考。检测与评估报告要及时上报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和县直有关部门。

信息发布组:按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和省、市《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制度》的规定,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迅速制定信息发布方案,及时采用适当方式组织信息发布。在发生可能产生国内外影响的食品安全事故或涉外事件时,及时按程序请示上级有关部门后做出相应处置。负责受理事故发生地现场的记者采访申请和管理工作。负责互联网有关信息的管理和指导。

(二)食品安全事故日常管理机构

县卫生局负责全县食品安全事故日常监管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组织协调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相关问题,对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核查;负责全县食品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处

理工作;组织编制和修订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其实施方案;组织建立和管理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指导各学校实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三)食品安全专家库

各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建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专家库,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组建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咨询委员会。具体职责是: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对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完成县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任务。

五、运行体系

(一)监测、预警、报告、举报、通报

1、监测。县建立统一的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⑴县农委:负责发布有关农产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质量安全检测信息;

⑵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和食品药品监管局4个部门联合发布市场食品质量监督检查信息;

⑶县卫生局负责收集汇总、及时传递和分析整理、定期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形成统一、科学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⑷其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开展相应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监测工作。

2、预警

⑴县卫生、工商、质监、农业、商务、教育、环保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等环节的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

⑵县卫生局: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发展的趋势及时做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3、报告

县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包括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系统、信息报告和通报系统,以及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信息采集和报送系统等。乡镇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县卫生局的指导对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按规定报告。明确食品安全事故报告、通报时限及责任主体。

4、举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政府有关部门举报食品安全事故及其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或者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相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5、通报

⑴通报范围: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食品安全事故;3人以上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食品安全事故。

⑵通报方式:县有关部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县食安办通报;县食安办接到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与事故有关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县有关部门通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有关乡镇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和预防工作。

⑶向新闻宣传主管部门通报:对于食品安全事故,县卫生局在上报县政府的同时,要及时向县委宣传部通报情况,以便及时组织舆论引导工作。

(二)后期处理

1、善后处理。县政府负责组织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清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学生,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造成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民政部门根据各乡镇政府、各学校上报的救济申请,结合实际情况予以划拨并负责社会捐助物品、资金的发放;审计部门做好审计工作。

2、责任追究。对在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3、总结报告。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当地人民政府和县食安办。县食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6

第一条 根据在国务院日前召开的部署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电视电话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表示,教育部门要建立实名制的学生信息系统,防止出现冒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的行为。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补助范围和对象

全县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在读在籍学生。

第三条 实名制核实办法 每学期开学十日内,由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报送在读学生花名册,营养餐办公室把花名册交由县教育局基教科进入全县学籍系统审验。

第四条 严格程序 营养餐办公室根据审验结果,把核定的营养餐补助学生名单下发、公示、存档。

第五条 动态管理 各校要将学生变动、流失情况及时报送给营养餐管理办公室,以确保营养餐资金的有效使用。

第六条 人性化管理 对于因特殊情况未能建立学籍的在读学生,由学校另附情况说明报送给营养办公室,经核实,给予营养餐供给。

第七条 强化信息管理 报送的学生信息要真实、详细、准确,包括学生姓名、学号、身份证号、监护人姓名、联系电话等。第八条 各校要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进行实名制管理,实行班级、学校两级公示的办法,确保受助学生“一个都不能多,一个都不能少”。

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7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 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国办发(2011)54 号)和自治 区《关于实施我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意见》 精神,建立健全我市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结合《XX市中小学校财务管理实施细 则))(百财教(2003)21号)及国库集中支付管理的有关规 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人员管理 第二条管理员配备 l、学校食堂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必须明确一名副 校级领导以上干部分管食堂工作。审批食堂收支、业务往来、采购等事宜。

2.学校食堂按照不相容岗位分设的要求,设置会计、出纳

(一)会计员

1.会计必须依据《会计法》和《XX市中小学食堂财务 管理制度))和《XX市学校食堂会 计核算办法)的要求设置会计总账、明细账、辅助账(或备查账)。每月及时编制会计报表。

2.学校每月 5 日前向上级报送上月“学生营养餐登记

汇总上报县教育局和县财政局。

3.会计依法履行会计制度,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 性、准确性进行监督。

4.妥善保管会计资料,并把原始凭证装订成册。食堂的 会计档案资料,应视同学校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二)出纳员

1.出纳必须依据《XX市中小学财务管理实施细则》的 要求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营养餐 实物消耗台账“,按时记账,做到账款、账证、账实、账账 相符。款凭证上加盖”现金付吃“章。(三)保管员

1.保管员对所有食堂物资进行收发及验质工作,保证食 堂日常运作的物资及时、安全供应到位。

2.对购进货物开四联入库单,一联为存根联,一联为会计 第

记账联,一联为保管联,一联作为结算联给供应商,并对货物 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质量等进行验收。如发现质量或 数量问题不能入库的,应上报食堂管理人员处理。

3.发放物资必须开具出库单,并及时登记入账,做到先

进后出,每 7 天向会计送一次出库单。每月 25 日清查盘点 一次,并在 26 日及时把盘点表报送会计。

4.对仓库物资库存数量了如指掌,对采购员及时提出采

购计划,并说明品名、规格、数量、等级和单价控制数。不 得擅自把物资转借、挪用、租赁给他人。

(四)采购员

1.采购员最高借款不得超过当天所需采购原材料金额

第四条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纳 入国库支付范围,实行分账核算,集中支付,专款专用,节 余留用。严禁克扣、截留、挤占和挪作它用。

第五条 学校食堂应坚持为学生服务的宗旨,为学生

提供等值优质食品,按照保本经营的原则,不得以赢利为 目的。各学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食堂经费使用与管理办 法,加强营养餐成本核算,加强实物消耗核算,单独建立 食堂账目,实行成本核算,厉行节约,严格控制营养餐成 本开支范围,保证营养餐质量。严禁用于补贴教职工伙食 和其他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 效。

第六条 建立定额备用金制度。根据营养餐人数的多

少,县集中核算中心预付一定限额的备用金给学校用于采购 营养餐或原材料,定期结报。备用金一般不得超过 5000 元。第七条

营养餐按成本确

定标准。营养餐标准要根据当

地市场物价水平,经学校伙食管理小组(校委会)集体研究

第九条 营养餐支出分为”伙食支出一营养改善“和”其 他支出一营养改善“。”伙食支出一营养改善“指配发给学 生的营养餐支出。”其他支出"为食堂服务的临时工工资、餐具及设施的添置和折旧、食堂的小型修缮等。

第十条 与食堂无关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一律不得 在学校食堂账中列支。

第十一条 所有支出的发票凭证必须由出售人签章或 签字,经办人、保管员、食堂管理员签字后报学校分管领导 签报,由食堂会计进行账务处理。

第四章

物资采殉及管理

第十二条 营养餐物品采购原则上要实行招标,要选择 证件齐全、诚信经营、质优价廉的供应厂商,从而保证食品 质量,降低成本。采胸当地农户生产的食品原材料要由学校 采购小组研究制定采购办法,实行集中采购。

第十三条 学校成立采购小组,物资实行集中采购,采 购小组须有多方代表参加,不能单独和固定人员采买。每次

采购结束时要做好采购记录备查。

第十六条 建立信息反馈渠道。设立校长信箱(民主管 理信箱),食堂工作人员、就餐学生,可以对原料采购、伙 食质量等问题进行举报。定期召开营养餐师生代表、家长代 表座谈会,主动征求他们对学校食堂管理的意见。每月至少 向营养餐学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及时公布和反 馈,对调查满意度较低的必须责令食堂整改,并对食堂管理 者和责任人进行必要的人员调整和经济处罚。校长、食堂管 理小组(校委会)要经常了解市场供求信息,掌握监督、处 理问题的主动权。第十七条 发现下列情况的,必须立即查清事实、落实 整改措施,并追究当事人责任:

1、原料质量明显不符合卫生要求仍采用的。

2、价格明显高于批发市场,甚至高于零售市场价的;与供货商暗中勾结,牟取非法利益的。

3、食堂账目不清,严重违反财经纪律,收支及物资管

理存在明显漏洞的。

4、营养餐质量差,管理混乱,家长、学生反映强烈的。

1.本办法由XX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负责解释。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学校管理,巩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浙江省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例》、《小学管理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省实际,特制订《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举办的全日制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适龄儿童、少年,是指依法应当入学至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儿童、少年(包括跨县域流动的流动儿童、少年)。

第四条 本《办法》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校长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章 入 学

第五条 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原则。

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必须依法入学,按规定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盲、聋哑、弱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年龄和在校年龄可适当放宽。

第六条 适龄儿童凭区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发的《适龄儿童入学通知书》到划定的小学办理注册手续,取得义务教育学籍,并由学校负责填写《浙江省义务教育登记卡》(以下简称《登记卡》)。

学生学籍管理采用省教育厅监制的电子管理系统。学生的学籍号分主号和副号,主号一律采用学生的身份证号,副号的号码实行全省统一编号。

第七条 获得接受外国学生资格的学校可接受适龄外国学生入学,并使其获得义务教育学籍。

外国学生入学必须符合教育部《中小学接受外国学生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第八条 小学毕业生原则上全部在户口所在地免试就近升入划定的初中。

第九条 适龄儿童、少年因特殊原因需免学、缓学的,由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乡级人民政府批准。因身体原因申请免学、缓学的,应当附具县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证明。

缓学期一般为一学年,缓学期满仍不能就学的,应当重新提出缓学申请。

第十条 小学班额为45人以下,初中班额为50人以下。所有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不得以任何借口拒收本学区、招生区范围内的或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

第三章 休学、复学

第十一条 凡因特殊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学习,须长期休学者,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出具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经学校批准,方可办理休学手续,并发给休学证书。学校须将学生休学情况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学生休学期一般为一学年。休学期满后,休学生须持休学证书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出具的健康证明书或其他有效证明,向学校提出复学要求,经学校同意后,方可复学。休学生复学后,由学校编入适当班级就学。休学期满,尚不能如期复学的,须办理续休手续。

第十三条 毕业学年内一般不予休学,如遇特殊情况,确有正当理由,又必须休学者,须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凡由公安部门收容教养又属义务教育对象的在校学生,经收容教养的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在外试读者,原则上由该生原所在学校接收编入适当年级。

第四章 转学

第十五条 学生因家庭居住地和其法定监护人户口所在地变化或其它特殊原因须转学者,由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转出和转入学校同意,并报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持转学证明、校长签名并加盖学校印章的《登记卡》,方可办理转学手续,并在三个月内转入有关档案。

第十六条 转入学校因该年级学额已满,难以再容纳转学生时,应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安排转学生。

第十七条 毕业班学生一般不办理转学手续。学生在休学期间不准转学。

第十八条 转学手续一般在学期结束前或开学后一周内办理;学生确因其法定监护人工作调动或其他特殊合理理由须转学者除外。

各学校对转入学生的转学证书和转出学生的转学证书存根,每学期应整理成册,并列档保存。有关名单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章 借读

第十九条 借读系指学生到非户口所在地或非教育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指定的学校就读。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允许借读:

(一)外籍人员的适龄子女;

(二)父母双方长期在国外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学生;

(三)父母双方在地质勘探、边防部队或从事流动性较大的工作,需由亲属照管的学生;

(四)父母双方不在学生户口所在地工作,需随父母居住的学生;或父母一方不在学生户口所在地工作,需随其不属本人户口所在地一方的父母居住的学生;

(五)父母双方均无法履行或父母离异后抚养一方无法履行监护人职责和丧失监护能力,需由其亲属抚养监护的学生;

(六)跨县域流动的适龄儿童、少年,其父母在暂住地已取得暂住证的。

第六章 退学

第二十条 在校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以退学:

(一)符合义务教育法规定“免于入学,暂缓入学”者;

(二)已超过义务教育年龄,且已受完九年义务教育(因病因事准予休学的时间除外),学生法定监护人申请离校者;

第二十一条 凡属第二十条第二项的学生退学,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经学校审查同意,按学校隶属关系报所在乡(镇)或区人民政府批准,方可办理退学手续。

第二十二条 办理退学手续者,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

退学后,年龄不足十八周岁的学生要求重新回学校学习的,学校无特殊理由,一般应准予重新回学校学习。

学校应将学生退学和重新回学校学习的情况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除属第二十条的学生可以退学外,未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一律不办理退学手续。

第七章 评价

第二十三条 学校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档案,每学期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记入学生本人成长档案。

第二十四条 对学生的评价,包括综合素质和学科学习业绩两个方面。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和学科学习业绩考核按省教育厅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学生的学科学习业绩考核,小学和初中每学期只举行期末一次。

第二十六条 学期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学科,应予以补考,补考可以多次,以最好成绩记入学生成长档案。毕业班学生的补考时间,在学期结束前进行,其它年级安排在下学期开学初进行。

第二十七条 学生因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考核,必须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事先向学校教导处申请,经批准,可以缓考。

第二十八条 凡擅自缺考或作弊者,以不及格论处(注明“旷考”或“作弊”字样),并根据其情节和对错误的认识给予教育或纪律处分。

第二十九条 单科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由任课教师推荐,学生本人及其监护人提出单科免考申请,经学校审定,可以单科免考。

第三十条 外国学生免修免考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

第八章 升级、跳级、留级

第三十一条 小学、初中在校生一学年升一级。

第三十二条 小学和初中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学业成绩特别优异,能达到上一级水平,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跳级申请,经学校批准,可予以跳级。跳级应在学开始时进行。毕业班学生不予跳级。

第三十三条 小学、初中原则上实行不留级制度。极个别学生确因学习困难,可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报告,经学校批准,予以留级。学校要将留级生情况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四条 严格控制留级学生数量,原则上留级率控制在0.5%以内,初中毕业班学生一律不留级。

第九章 毕业、结业、肄业

第三十五条 凡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均发给《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作为升学、就业、服兵役的依据。

第三十六条 学生学完修业年限内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核,综合素质、学科学习业绩合格,准予毕业,由学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上注明“毕业”。

第三十七条 初中毕业班学生综合素质考核不合格者,按结业处理。初中毕业班学生经补考,必修科目仍有三科不及格者,按结业处理,由学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上注明“结业”。

第三十八条 凡未学完修业年限内课程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或属本《办法》中的第六章第二十条第二项规定可以退学者,由学校在《浙江省义务教育证书》上注明“肄业”,并注明肄业年限。

第三十九条 外国学生未按计划完成全部学业者,学校可发给写实性证明。

第十章 奖励、处分

第四十条 奖励和处分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要以奖励为主。奖励和处分都要在认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第四十一条 对德、智、体等方面均表现突出或在某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分别予以表扬、表彰和奖励,并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第四十二条 对犯有错误的学生,学校要加强教育,并给学生有改正错误的机会。对极少数犯有严重错误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学校可视其情节,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的处分。不得开除学生和勒令学生退学。

对学生给予处分的,由学校教导处告知被处分学生,充分听取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的意见,举行有教师、学生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后申报,由学校校务会议决定,经校长签署公布。

学生及其法定监护人对学校的处分决定不服的,可向当地主管教育行政部门申诉,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作裁定。

第四十三条 受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的学生,经过半年教育,确有悔改表现者,经师生评议,学校批准,可撤销其处分。处分撤销后,应及时将处分记录从学生个人档案中撤出。受处分的学生,在其毕业时尚未撤销处分者,应将其处分决定记入成长档案。

第四十四条 对极个别品德行为偏常和有违法行为的学生,有条件的地方,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可经学生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送到专门接受此类学生的学校继续学习。暂不具备条件的,可采取相应帮教措施,让其受完九年义务教育。

第四十五条 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学校不得取消其学籍。

被人民法院宣告免刑、缓刑、假释、判处非监禁刑罚的学生,学校应继续让其留校学习,并采取有效的帮教措施,协助司法机关做好教育、挽救工作。

解除刑事强制措施、收容教养、劳动教养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允许其及时复学。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此前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的各种规定,若与本《办法》不一致的,均以本《办法》为准。本《办法》实施过程中若有异议,可向省教育厅提出申诉。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负责解释。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是省教育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的工作部门。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9

根据《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教科书使用管理办法》、《省义务教育部分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暂行办法》及县教育局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享受免费教科书对象

第一条 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对象为我镇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第二条学校建立健全学生档案,按年级排序,建立享受免费教科书学生花名册,并运用计算机进行管理。

第三条班主任要将学生的情况统计表,在每年的9月底前上报学校教导处,以便汇总后上报教育局,预测免费教科书数。

第四条享受免费教科书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名单由学校通过有效途径向社会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天,要注意收集、保存反映所公示的内容、时间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以备查考。

第二章 免费教科书的采购、发放

第五条 免费提供教科书的科目、品种,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确定,并统一招标统一采购。学校按照“满足需求,避免浪费”的原则,以学校为基本单位,逐级统计、汇总、上报,实事求是的向教育局和发行部门提供翔实的各年级各学科所需免费教科书数,确保用书数量统计准确。

第六条按照各学校征订数,提供各年级免费教科书,每学期开学前3天送达相关学校,保证课前到书,学生人手一套。

第七条学校建立免费教科书管理台站。班主任与学校领取免费教科

书都必须填写领取签名册,自存一份,报送学校教导处一份。

第八条学校要做好免费教科书的验收工作。若出现科书质量问题,或所定套数不够需追加,或免费教科书有剩余,必须在领到教材一周内,向教育局和发行部门报告。验收合格后,方能发放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认真填写《免费教科书领取学生花名册》,由学生本人和班主任共同签字后,学校存一份,保存三年备查。同时,安排专人认真填报有关验收统计表册,及时上报。

第九条 免费教科书全部的包装、保险及运输等费用均包含在教科书总价内,严禁向学生收取与免费提供教科书有关的任何费用;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在发放免费教科书时搭售教辅用书及其他资料等。

第十条部分科目免费教科书实行循环使用

(一)循环教科书品种

从今年春季学期起,《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

息技术》 4 个科目的国家课程免费教科书,纳入循环使用范畴。

(二)循环教科书使用周期

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周期暂定为 3 年。从循环使用的第二年

起,每年补充循环使用免费教科书总量的三分之一,作为破损及增员调换和使用。

(三)循环教科书的使用和管理

1、循环使用的免费教科书属国家公共财产,学校应当将其列为学

校的教育装备资源,统一编号,集中管理。统一编号标识在封面左上角。循环使用的免费教科书不属于学生个人所有,使用者无权自行处置。

2、学校在校内恰当位置如教导处(室)、图书(馆)室、教室等地方设存储柜,保管循环使用的免费教科书,并添置、配备必要的消毒设施设备,确保安全、卫生,确保每学期循环教科书破损不超过 30 %。

3、循环使用的免费教科书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履行好管理循环使用教科书的职责,做好动员、宣传工作,制订管理细则,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循环使用教科书工作情况,将纳入对校长履职考核的内容之一。

4、学校教导处、班主任应遵照学校制定的循环教科书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履行好职责,做好宣传、教育以及其它各个环节的服务工作,并组织做好每学期两次的消毒工作。

5、班主任负责组织本班所有循环教科书的使用、管理。科任教师具体负责本学科循环教科书的使用与管理,做好统计、领取、登记、集中保管、监督、维护、补损、情况报告等各项工作。

6、各学校应将循环教科书的使用情况列入学生和教师综合考评内容,并作为学生评优评奖、教师履职考核和职务晋级的重要依据。

(五)循环教科书的补充。

每学期末,各学校要全面做好循环教科书的整理和清点工作,按照能用、够用原则,将破损情况及需要补充的具体数量和相关要求,及时上报到上莞镇中心小学教研处邹东红主任。以便汇总上报县教育局。

(六)责任追究

1、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情况将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范围,纳入教师履职、晋级、评优范围,纳入学生操行评价范围。凡因

管理不善而造成不良后果的,学校及个人均不得参与当年的评优、晋职、晋级。

2、循环使用教科书管理工作实行问责制。由于学校动员、宣传、组织不力而造成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校长承担主要管理责任;由于学校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影响学生正常上课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由于不可抗力造成损失的,学校逐级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由发行部门补充。

第三章免费提供教科书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第十一条成立免费教科书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建创

副组长:邹东红赖雪锋

成员:各校校长

负责对免费教科书发放管理和监督。

第十二条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各学校使用免费教科书情况定期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对免费教科书使用不当和弄虚作假的,将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上莞镇中心小学

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营养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篇10

排查报告制度

为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一、每年春、秋两季,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对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帮助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并以县为单位,将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情况及时上报市教育局。

二、每年春、秋两季,学校按照校历组织开学,报到注册结束,班主任第一时间清查本班学生到校注册情况,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入学、流动(正常休学、复学和转学以及无原因未注册的)情况,及时向学校报告。

三、对在学校规定报到注册时间内尚未到校的学生,学校和班主任应及时与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联系,督促其送子女入学,劝学工作直至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启动劝返复学程序为止。

四、学校建立缺勤学生台账,在开学第二周内组织班主任、学科教师联系村(居委会)干部进行缺勤学生家访劝返,每次劝返要做好记录。经2次以上劝返无效的,3日内将名册上报乡(镇、办事处)教育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由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启动劝返入学程序,直至有结果为止。

五、村委会要做好本村学生的网格化管理,特别是假期,以自然村寨为单位,重点管理初中学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如发现学生外出打工,及时报告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启动劝返复学程序,直至有结果为止。

六、各学校要实行课间巡查,每节课前清点学生人数,发现学生逃学,及时报告上课教师,上课教师将学生逃课情况报告班主任,由班主任及时与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联系,追踪学生去向,其中,每天上午、下午第一节课之前要清点学生人数,同时将情况向当天值日教师报告,值日教师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制定的校务日志填报学生出勤情况,并统计无故缺旷学生报告学校。

七、各学校门卫要严格执行进出学校登记制度,对课间离校的学生要严格手续,无完备手续,不得离校。

八、学生临时有事不请假不到校,或私自外出不到校等,学生家长要及时联系学校,报告学生去向。如果学生外出打工,家长及时向学校和村委会报告,并积极与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以及学校做好学生的劝返工作。

九、无故旷课达一周以上,具体去向明确,经学校第二周两次以上劝返未果的,学校填报学生名单报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启动劝返复学程序;对具体去向不明的,由学校和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共同向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和当地派出所报告并进行追踪巡查,直至有结果为止。

十、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毕节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辍学生

劝返复学制度

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校控辍保学工作,动员辍学生返校就读,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特制定本制度。

一、劝返复学工作由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统筹,以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为责任主体,公安派出所、民政部门、村(居)委会和学校等部门配合做好有关工作。

二、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失学后经组织动员后仍不上学的,或因其他原因失学一个月以上的,认定为辍学生。

三、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根据学校上报的辍学生名册,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和责任,组织实施劝返工作。经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组织劝返仍不复学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对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下达《敦返复学通知书》,依法敦促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送子女入学。

各学校负责对学生入学情况进行清理,建立辍学生台账,进行家访动员,按规定时限逐级将辍学生花名册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协助村(居)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劝返动员辍学生复学。

公安派出所负责对失踪学生进行追踪。

四、辍学生经劝返复学后,应在本校辍学生台帐中消帐,办理相关手续,及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五、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切实履行监护职责,无正当理由,未依照《义务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六、任何用人单位不得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得以收留流浪儿童为名变相招用。

七、孤儿和流浪人员中的适龄儿童、少年,在未找到或者未确定监护人前,由救助、收养机构送其就近入学。

八、因劝返工作不力,辍学率超过省颁布的控制范围,造成不良影响的,按照控辍保学责任追究办法的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九、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毕节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 留守儿童少年帮扶制度

为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平安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提高巩固义务教育水平,促进留守儿童少年快乐、健康成长,特制定本制度。

一、建立健全以市、县(自治县、区)政府主导,民政、教育、公安、妇联、团委、文明办、财政、司法等有关部门参与的留守儿童少年关爱服务体系,依托政府、部门、社会力量构建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立体关爱网络。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力度,落实相关法律政策,共同做好留守儿童少年工作。

二、完善留守儿童少年普查登记制度,实行动态跟踪管理。由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乡(镇、办事处)教育管理机构、学校、公安派出所、村(居委会)组织排查所在区域留守儿童少年底数,建立健全每个留守儿童少年档案,对监护人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地点、时间,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心理、安全需求、结对帮扶情况进行登记,密切关注留守儿童少年的家庭情况、心理状况、成长变化等。

三、完善结对帮扶制度,以县(自治县、区)为单位,动员组织机关干部职工、教师、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签订留守儿童少年帮扶协议,确保留守儿童少年受到“一对一”或“一对几”的结对帮扶。

四、市、县(自治县、区)开展的党建“1+1”结对帮扶联系点或其他各种形式的帮扶联系点,必须把关爱留守儿童少年作为帮扶的重要内容,制定帮扶方案,落实帮扶计划。

市、县(自治县、区)党委、政府及部门党员干部必须带头结对帮扶1名以上留守儿童少年,结合帮扶对象实际开展捐资助学、心理指导、精神关怀等,记录关爱受助留守儿童少年关爱笔记。结对帮扶期限直至受助对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或者留守儿童少年身份结束。

五、以学校为主阵地,学校教职工要实行“1+1”或“1+几”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少年。每位帮扶教师要切实负起责任,从学习、生活、情感上帮扶,定期家访,及时掌握帮扶儿童的思想动态,积极为他们解决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结对帮扶期限直至受助对象完成在该校的学业,或者留守儿童少年身份结束。

六、市、县(自治县、区)政府、团委、妇联、民政等职能部门要大力通过开展“春蕾计划”、关爱留守儿童少年志愿服务活动等,鼓励社会力量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少年。

七、父母外出务工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的,应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并签订委托协议。

将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乡(镇、办事处)教育管理机构、派出所、学校、村(居)委会纳入留守儿童少年的监护体系。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要有效督促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职能。派出所、村(居委会)要对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侵害留守儿童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教育。学校保护要成为留守儿童少年家庭监护的补充。对于失去父母及其他监护人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少年,村(居)委会、村民组履行法律规定的监护职能。

八、公安、检察院、法院和司法部门要制定措施,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完善对留守儿童少年的法律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少年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通过开展法制教育、维权护法、提供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法律服务,加大对留守儿童少年的司法保护力度,切实维护留守儿童少年合法权益。

九、各县(自治县、区)政府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向留守儿童少年集中的学校和农村地区倾斜。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应设立留守儿童少年之家等公共服务阵地。

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少年的住宿需求。学校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少年之家、亲情关爱室等关爱留守儿童少年平台,确保每月让每位留守儿童少年与父母通一次电话或视频沟通,加强留守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咨询。组织留守儿童少年积极参加乡村学校少年宫、留守儿童少年之家的活动。

十、市、县(自治县、区)按行政、事业公用经费的8%设立贫困留守儿童关爱基金,专项用于留守儿童、少年的救助和帮扶。

十一、各县(自治县、区)、乡(镇、办事处)民政部门在认真排查辖区内的贫困留守儿童少年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留守儿童少年全部纳入享受城乡低保范围,切实解决生活困难。

十二、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毕节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籍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对学生的入学和流动做到依法管理,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特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体制

1.小学阶段学校(含民办学校)小学生学籍按属地管理原则由乡(镇、办事处)中心校(教育管理中心)管理,并上报县(自治县、区)教育局备案。

2.初中阶段学校(独立初中、九年制学校、完全中学,含民办学校)初中学生学籍由县(自治县、区)教育局管理。

二、新生入学

3.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七年级严格执行《入学通知书》制度,由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送达适龄儿童、少年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新生办理入学手续后,由学校按统编学籍号登记造册,上报县(自治县、区)教育局审核备案即取得学籍,学籍档案建立后需更名的,应持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证明方能更正。

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到外地就读,由学生户籍地学校填写义务教育内交外登记表,与本校就读学生一起上报,并出具何时到何地何学校就读的证明。

4.各中小学校招收服务范围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并按《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入学工作的通知》(毕教通〔2012〕249号)要求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

三、转学 5.初中转学。

(1)乡(镇、办事处)、县(自治县、区)间转学:须由学生家长提出申请,经转入、转出学校双方同意,由接收学校持相关证明、学籍档案到县(自治县、区)教育局办理转学手续。严禁诱导学困生转学。

(2)由市内转出市外,按转入地有关规定办理。向原就读学校提交就读证明。(3)原则上县域内初三(九年级)学生不予办理转学手续。(4)学校不得接收转学手续不完善的学生。6.小学转学。(1)乡(镇)内原则上不准转学,如特殊情况需转学,由学生父母提出申请,转入转出学校同意,报乡(镇、办事处)中心校(教育管理中心)同意,办理转学手续。跨乡镇转学,须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经乡(镇、办事处)中心校(教育管理中心)同意,方可办理转学手续,并定期(每年春季学期于4月10日前,秋季学期于10月10日前)报县(自治县、区)教育局备案。严禁诱导学困生转学。

(2)由市内转出市外,按转入地有关规定办理。向原就读学校提交就读证明。(3)学校不得接收转学手续不完善的学生。

四、借读

7.义务教育阶段的借读是指学生不在本人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读,按义务教育内交外、外交内的规定办理,学生需把就读学校的证明交到户籍所在地中心校备案。

五、休学与退学

8.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须持乡在乡(镇、办事处)以上(含乡镇级)医疗证明,经学校审查,小学由当地乡(镇、办事处)教育管理部门批准,初中由县(自治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9.休学期限一般为一年。休学期间,保留学籍,休学期满仍不能复学者,应持规定级别的医院证明,续办休学手续。

10.学生休学期满要求复学,应由本人提出申请,患传染病的,须持规定级别医院证明,学校审查核准,小学报乡镇中心校、初中报县(自治县、区)教育局备案后,方可复学。

1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除丧失学习能力外,不准退学。擅自退学的视为辍学。

六、留级

12.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不准留级。

七、毕业

13.小学、初中学生接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经考核德、智、体等方面达到合格要求,准予毕业,可以发给义务教育证书。义务教育证书应注明其学历水平。初中义务教育证书由县(自治县、区)教育局审定、备案、加盖钢印。

八、其他 14.学生正常和非正常死亡,学校都应及时报告县(自治县、区)教育局,并在60天内注销学籍;属于非正常死亡的,按程序报市教育局备案。

15.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毕节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控辍保学

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为了强化全市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责任制和实效性,扎扎实实抓好控辍保学工作,有效降低辍学率,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特制定本制度。

一、市人民政府每年对县(自治县、区)和乡(镇、办事处)控辍保学工作进行两次排名:第一次为6月下旬,第二次为12月上旬。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超过省规定标准的后2位县(自治县、区)政府和后10位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进行责任追究。

二、在全市控辍保学工作第一次排名后2位的县(自治县、区)和后10位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且辍学率超过省规定标准的,由市长约谈县(自治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由分管副市长约谈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自治县、区)长、教育局长、乡(镇)长(办事处主任)。

三、当年内,连续两次排名后2位的县(自治县、区)和连续两次排名后10位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领导班子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一等奖”,县(自治县、区)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自治县、区)长、教育局长、乡(镇)长(办事处主任)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党政主要领导在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履职情况考核评估中定为不合格;对控辍保学工作履职不力,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对相关责任领导严格责任追究,直至免职、降职处理。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未采取措施组织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或者防止辍学的,由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五、市、县(自治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每年进行两次督查,对违反有关用工规定接纳未成年人,导致适龄儿童、少年辍学的用工单位进行查处。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或者招用已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的,由主管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六、在控辍保学工作中,隐瞒事实、弄虚作假,造成影响的,按情节轻重由上级责任单位给予相关责任人诫勉谈话、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给予纪律处分。

七、未按规定按时送子女入学或子女中途辍学后,未积极配合学校、村(居委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动员子女复学的家长,由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处理。

八、依法追究遗弃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对未成年子女未认真履行父母或监护人职责,造成未成年人死亡等重大事故发生的,由公安机关等部门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九、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县(自治县、区)中小学控辍保学责任追究办法。

上一篇:如何让小学英语课堂动起来 林兴彬下一篇:留学学习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