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2024-07-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通用10篇)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篇1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xx县“十二五”畜草产业发展规划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县畜草产业发展的意见》(渭发〔2013〕126号)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现代科技为支撑,产业化经营为抓手,外引内强龙头,切实夯实畜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四大优势产业(肉羊、肉牛、生猪、放养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全力推进我县畜草产业向现代畜草产业方向发展,创建优势品牌,全面提升畜产品数量和质量,努力实现“两个优先、三个提高、四个确保”,即:规划优先、龙头优先;提高现代畜草产业发展水平,提高畜草产业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提高畜草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畜产品市场供应,确保畜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确保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发展目标

1、经济指标(%):畜牧业增加值增长率≥35%,人均牧业收入增长率≥35%;畜草产业产值达到12亿元,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250元。

2、畜牧业生产指标:到2013年底,牛饲养量达到13万头,出栏8.8万头,猪饲养量达到35万头,出栏21万头,羊饲养量达到45万只,出栏30万只,南山放养虫草鸡饲养量达到800万只,出栏60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3.5万吨,禽蛋产量达到3000吨,奶类产量达到3000吨。

三、主管单位、实施单位

主管单位:xx县畜牧兽医局

负责人:田xx

技术负责人:xx

实施单位: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单位、部门,全县养殖企业、小区、合作社,畜牧站、种草站等。

四、实施时间:2013年(一)

五、建设地点:xx县所辖各乡镇

六、建设内容及规模

1、设施畜牧业建设:

(1)基础母畜扩群工作:引进基础母牛3000头、基础母羊5000只。

(2)养殖场(小区)建设、发展规模养殖户和专业合作社:新建养殖企业39个,养殖小区18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3000户(其中规模养羊户2400户),圈舍改建8000间,技术培训1万人次以上;新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30个。

(3)种草饲料工作:新建青贮氨化池1万立方米,投放青贮氨化袋8000条2.6万立方米,签订玉米订单2万亩,推广青贮氨化10万吨,其中青贮8万吨,氨化2万吨;种植优质牧草5万亩(其中多年生3万亩、一年生2万亩)。

2、养殖园区建设:到2013年底,完成三个养殖园区的土地流转。在园区已建成企业(小区)的基础上,新建养殖企业(小区)16家(莲峰4家、路园6家、北寨6家),使三个综合养殖园区入驻企业达到41家。

3、南山放养虫草鸡产业工作:全县上下多渠道、全方位紧密结合“联村联户”行动,大力发展草场、林下放养鸡,建设规模放养点,切实做大做强我县南山放养虫草鸡产业,到2013年底,建成孵化场3个,年孵化雏鸡600万只,外引雏鸡400万只;全面建成248个规模放养点,分别为10万只的规模养殖点30个、5万只的规模养殖点61个、3万只的规模放养点69个、1万只的规模放养点88个;饲养量200只以上的散养农户500户,饲养量100只以上的散养农户1000户,饲养量50只以上的散养农户16000户,使全县南山放养虫草鸡年饲养量达到800万只,通过精深加工,使南山放养虫草鸡产品产值达到8亿元。

4、肉羊产业工作:2013年建成良种羊繁育场7个(其中万只繁育场2个、万只扩繁场5个),肉羊育肥场25个(其中万只育肥场6个、千只肉羊场19个),联户养殖小区15个(其中万只养殖小区2个、5000只养殖小区4个、1000只养殖小区9个);使全县羊饲养量达到45万只,出栏30万只。

5、科技示范点建设:2013年建设畜牧科技示范点305个,其中南山放养虫草鸡规模放养点248个,养殖企业39个,养殖小区18个。

6、品种改良工作:改造提升五竹、田家河、麻家集、清源、锹峪黄牛冻配点5个,新建新寨镇黎家湾黄牛冻配点1处,新建羊常温人工授精点30个,新建猪改良70个,冻配改良肉牛15000头,改良肉羊30000只。

7、养殖专业村建设:巩固发展养殖专业村16个,其中在五竹鹿鸣、祁家庙乔家沟、田家河西沟、会川罗家磨新发展养牛专业村4个,在新寨寺坪、北寨郑家川、秦祁铜钱、大安红堡子、庆坪王家川、麻家集楞坎、峡城杨庄、会川罗家磨等乡镇新发展养羊专业村8个;在212、316国道线为主的清源葛家湾、五竹石头沟、莲峰蒲河、会川南沟等乡镇新发展养猪专业村4个。

8、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100%、耳标佩戴率100%、扑杀率100%,常规免疫率95%以上,按时完成免疫抗体检测,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9、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①积极推行申报检疫制度,进一步规范产地检疫行为,重点抓好畜牧投入品的监管和对畜禽交易市场的监督检查,确保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安全,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其它散养户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85%以上;②加强兽药饲料的监管工作,努力使我县的6家兽药店通过gsp验收;③加强外引动物的监管;④加大对畜禽贩运户的监管力度,杜绝疫病流入我县;⑤加大对中小学营养餐监督检查力度。确保不发生畜产品安全事故。

项目工作:项目总投资3335万元,其中争取国家投资820万元。分别是:

(1)总投资88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70万元)的xx县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工程项目,该项目新建标准化肉羊养殖场17个,引进基础母羊1700只,圈舍200立方米以上青贮池17个,改建标准化圈舍1500平方米,年出栏肉羊6000只以上。

(2)总投资15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50万元)的xx县良种羊繁育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0个,引进基础母羊3000只,建设羊舍1万平方米,并建设青贮、氨化池等配套设施,种植优质牧草1500亩,建设羊常温人工授精点20个,年出栏肉羊10万只。

(3)总投资45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00万元)的xx县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该项目新建面积1000平方米的病畜禽无害化处置车间,购置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置设施设备和病畜禽运输密闭车,建设办公场所300平方米。

(4)总投资5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00万元)的xx县饲料加工场建设项目,该项目新建饲料加工车间及库房400平方米,新建青贮窖10000立方米,年青贮15000吨;购进饲料加工机组1套;培训设备1套。

5、加大污染防治,确保持续发展。加大对养殖业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对养殖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养殖小区、企业要进行环评。大力推行生态、循环经济养殖模式,加强饲养管理和动物疫病防控,注重清洁消毒,解决畜禽粪便污染,净化养殖环境,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篇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制造业逐渐从传统的生产要素捆绑中解放出来,知识经济改变了传统的物质生产向智能技术研发重心转变。全球经济竞争发展为高端智能产业的主力军比拼,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凭借着雄厚的资金技术首先进入智能产业时代,促使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发展智能产业队伍。智能制造业高收益显著高于低端加工生产制造。如今发达国家智能产业的发展高度已不再是单一凭借技术优势,而是技术、知识、管理制度和人才相较量的综合创新能力。长期作为发达国家附属的“造物车间”,降低了发展国家制造业产业的自身抗风险能力,极易被国际贸易环境改变所波及,更难以保证经济可持续性增长。当前的智能制造业也属于新兴产业范畴,代表性特点是规模较小与尚未完善成熟的产品和市场,其产业链是由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等多环节紧扣的连续性过程,代表性的产学研集于一身的管理模式,而智能制造的产品种类包括实体、软件系统和智能管理服务平台。总体智能制造的具有扩张性的发展趋势,存在更多的发展空间容纳新兴产业的扩充。具体而言,初具规模的智能产业的生产覆盖面应包括产品、生产系统和企业整体的智能化为特征。产品的智能化体现为将数据控技术与信息化处理技术注入产品中,产品市场价值则由其智能技术水平高低所决定。目前智能化在产业生产中的运用基本以生产线系统的IT控制、生产程序人工预设系统,数据采集和实时生产监控可达到高效的定制生产功能。适用于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产品需求的快速批量生产。“互联 +”产业模式也让制造商原有生产模式从B2C向C2B转变;让企业高层统筹者将管理目标设定在协调内部部门间的控制、管理、生产环节高效交接同时,更加注重延伸产业链、设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产品、流通销售环节与工业物联网相对接。从强调对生产资料与生产要素主动控制权向资源动态需求变动生产理念转换,进而促进了产业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二、加快我国产业“智能化”转变的重要性

如何维护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是攸关我国传统制造业企业生存的课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基础,为工业的起步贡献了必要的资本积累,随着改革开放脚步的悄然而至,中国制造业紧抓机遇成功得搭上了高速疾驰的全球制造业列车,承接跨国公司的加工生产外包项目,从此“中国制造”便成为了全球价值链中的一部分。由于前期发展过度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通过为大量国外品牌贴牌生产而迅速占领了国际市场份额。显然,产量与价格优势并不能为中国制造立足全球市场长久之策,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品牌的双引擎就不具备在国际市场上单打独斗实力。从“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的崛起再到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帝国的相互轮替的制造业发展史表明,虽工业革命促发生产力空前上升,但工业化所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又摆在了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壁垒重重不得不让这些“先行者”重新思考探索解决之策,唯有将产业发展重心转向发展智能产业成为众家之选。同时也指明了依赖传统加工制造为主线的制造业必须摆脱密集劳动力模式禁锢,突破传统模式思路,才能迎接未来智能化产业比拼较量。20世纪90年代以来,低端加工制造的产业主体格局有所改变,许多跨国公司把其研究机构设立在我国,如运输设备、信息技术、生物制药等产业为主要领域,但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并非掌控在我国制造产中,需逐步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作用。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传统制造业既存“智力” 不足的软肋,又患有自主知识的根基不牢的弊病,务必审慎防范知识经济控制权下的产业转移陷阱。产业转移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发达国家为了降低机会成本而交换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等政策优待的条件,让发展中国家成为产业转移的最大收益者,但这实际上是发达国家进行产业战略布局调整的策略。随着时间推移,机会成本日益加大,演变成发展中国家过渡依赖西方自主知识技术, 自主创新能力被抑制,且自主知识研发基础薄弱,甚至付出环境资源破坏和财富流失的惨痛代价,安全风险存在易使我国制造业陷于外国知识产权控制。故此做好我国人才资源的挖掘、培养、投入等工作都将成为未来智能制造道路上势必补齐的短板,追赶与发达国家之间在软实力上的差别。

三、美国、日本、德国智能产业发展概况对比分析

我国智能产业发展仍存在许多制约因素,虽现阶段是继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的世界第四大工业用品生产国, 但相对比之下,生产规模较小不及美国与日本的四分之一;工业增加值率低,其中产品的加工生产的附加值占比低,仅为美国的25.12%和日本的29.32%;而劳动生产率更是落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分别为前三者的5.01%、 4.22%和5.89%。若以垂直分工视角分析,我国制造业位于国际分工的底层。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工业大国拥有机械设备精细制造能力,密集丰富的资源要素投入,外加金融市场资金支持。这种分工位置对号入座的只能是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的智能制造却占据分工金字塔结构的顶端,并具备长期性和高附加值的特征。上个世纪70年起进入美、日、德三国制造业腾飞的黄金期, 三国不尽相同的发展模式是由自身相对优势出发,美国沿着以研发和生产为主线,加大对进出口的政策扶持,符合产业发展生命周期模型的特征;日本发展模式更似燕行形态理论模型,大力提升国内生产能力,意在增加出口贸易激发本国制造业生产潜能;德国则依托于产业集群效应, 构建产业间共生互补的良性循环模式,供应更多具有多样性高科技产品。当制造业发展后半期时,美国、日本和德国大量向外转移低端生产加工线,国内呈现制造业“空壳化” 现象,国内主营资本操控的虚拟经济。然而金融危机后虚拟经济泡沫破裂,使高失业率,低迷贸易额量等经济衰退征兆频出,要求发达国家回归实体经济重振计划提上议程,并取得一定客观效果。美、日、德的重振规划中都突出了智能制造产业的独特地位,美国一直是智能制造技术的全球领导者,熟悉的人工智能、控制论、物联网等都起源于太平洋东岸。美国颁布许多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 把制造业中心放在智能制造平台搭建上,借助“再工业化” 进程推动对外贸易,拉动就业率增加。日本智能产品拥有高精准、人性化特点,如机器人技术就领先于全球。但国内经济在金融危机受肆虐受挫后一蹶不振,在调整产业发展方向时,日本政府有针对性地对市场培育、人才培养、技术研发等进行了政策扶持。特别是应对去“产业空心化”时, 则凸显以智能制造业为主调方向,试图以赢取知识经济竞赛得以重返全球市场原有位置。虽然德国仍需面对未逝去的欧洲债务危机余波影响和适应国家政权的频繁更替的不利环境,经济依然保持高增长态势原因在于,制造业被奉为德国经济的增长源,只有科学技术在产业转型进一步得到释放,才可保证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美、 日、德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产业转换上成功经验,为我国成功实现智能制造产业道路点亮了引航灯。

四、经验启示

美、日、德正如火如荼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凭借智能产业发展强势回归实体经济的战略规划,值得我国对智能产业初步探索的经验学习与借鉴。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产业空心化”无疑给金融风险创造了爆发经济危机的机会,同时告诫我们扎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的必要性,未来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中,制造业应被给予更多的重视,特别是产能过剩老旧工业区成为亟待转型升级的目标区。另一方面,加快智能产业发展步伐,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来提升产业获益水平,有别于西方国家的再工业化过程,我国的智能制造不是简单制造业重振,而是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使制造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智能化高端发展。从参与主体而言,企业应着重增强研发技术开发,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将智力高效转换输出, 凭借技术优势逐步进入世界智能产品市场行列。而我国政府应为智能产业提供资金支持、政策倾斜等有利环境,大力培育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新风潮。在当下经济发展放缓时,人才的作用尤显突出,我国智力市场的潜力巨大,注重“智力库”的培养,减少与国外竞争者的时间差, 有效借助智力资源促发智能化的变革。故此,发展智能产业是我国制造业改造的必经之路,只有企业、政府等多重主体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朝着定点目标前进,得以攀登全球制造产业链的新高峰。

摘要:“2025中国制造”让“智能制造”成为时下关注的热点。本文追踪我国智能产业发展的过程,通过分析传统制造产业存在的发展问题,同时借鉴美国、日本、德国智能产业发展经验,为实现我国传统制造业向智能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建议。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 传媒产业化;传媒经济;互动发展;实施策略

一、传媒产业与传媒经济发展的概念

(一)传媒产业的内涵

所谓传媒,是指传播媒介或传播媒体的简称,其主要包括了图书、报刊等纸质传媒和互联网媒介等新型大众传媒形式。而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专业化分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产业划分越精细,又会产生新的产业形式。纵观人类历史,产业具有较明显的层次性,其内涵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扩充。传媒产业就是传媒在历史发展中的产业表现形式,是指与传媒相关联的产业门类,从微观层面上说,是所有从事传媒行业的社会参与者的集合体:在宏观层面上,是一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是一国软实力的表现。

从生产过程角度来看,传媒产业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一是传媒制造业,具体而言分成传媒工具制造、传媒设备制造与传媒产品制造三个主要的内容,传媒制造业是传媒产业化的发端,是大众传媒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改进和创新的根本动力,是传媒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二是传媒流通业,类似商品和货币流通,传媒流通与广告服务、传媒批发、传媒零售等息息相关,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媒物流业也已经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在传媒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三是传媒服务业,即传媒的终端,与消费者直接发生关系的环节,包括传媒策划、传媒教育、传媒会展等多个门类,是传媒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

(二)传媒经济的内涵

传媒经济属于知识经济范畴,简而言之,就是以大众传媒为核心,各类经济活动形式的总称。传媒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经济范畴之一。我国在传媒经济实践方面实现了关键性的突破:开始着手把现在的传播媒介机构改造成为传媒事业机构和传媒产业机构,并在传媒事业机构和传媒产业机构的科学结合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传媒产业化进程加快,并不断总结传媒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传媒产业的健康发展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比如,“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图1)已经集聚了18000家文创企业,50余个文化产业重点基地,其中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传媒大学、三间房动漫产业基地等200余家中国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传媒机构和文化传媒单位,形成了体量巨大的传媒产业链。据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传媒走廊”产业年收入将超过2000亿元,2020年前后争取突破5000亿元,将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传媒枢纽。可见,传媒经济的产业化在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规模。

二、传媒产业化与传媒经济的互动发展一一以动漫产业为例 (一)传媒产业化促进传媒经济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我国传媒产业化趋势已经确立,由此带动传媒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现今的传媒产业,可以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结构明确,层次多样,包含了纸类(新闻纸,杂志)、声类(电台广播)、视频(电视、电影),还有现代的网络类(电子刊物,电脑视频)。当前,我国传媒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我国2014年文化产业GDP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而根据世界银行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14年文化产业的潜在产出是4万亿元人民币,成长空间巨大。

作为传媒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漫产业的回报十分丰厚。自从《狮子王》(图2)、《机器猫》、《米老鼠》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美日动漫作品引入我国,占据了大约90%的中国动漫市场。以全球闻名遐迩的动画公司——迪斯尼为例,这家“米老鼠”、“唐老鸭”的母公司,旗下拥有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漫威漫画公司、试金石电影公司、米拉麦克斯电影公司、卢卡斯影业、好莱坞电影公司、ESPN体育、ABC美国广播公司等,主要业务包括娱乐节目制作、主题公园、玩具、图书、家居用品、电子游戏和传媒网络,实质上是一家规模庞大的传媒巨头。从动画影片票房开始,迪斯尼公司开发了包括服饰、文具、玩具、摆设、出版物、音乐剧、教育等消费品产业链,目前迪斯尼中国区的年销售额约为20亿美元。2015年迪斯尼品牌价值346亿美元,品牌营收264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十一。2016年初,全球第6个、中国第2个迪斯尼乐园将在上海开业。乐园及配套设施区域首期规划开发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将以占地约1平方公里的主题乐园区为主要核心区,投资规模约250亿元人民币。而迪斯尼其它5家主题公园每年游客人次已达到7000万之多(图3、4)。2015年5月20日,上海迪斯尼旗舰店(图5)在陆家嘴正式对外营业,总面积5860平方米,售卖超过2000种迪斯尼商品。迪斯尼的动漫产业开发,为公司收入和行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经济贡献。

1999年,我国国产动画片《宝莲灯》(图6)问世,票房最终达到2900万元,超过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动画片《花木兰》(票房1000万元)。该片历时四年,前后共有超过300位工作人员参加制作。总共绘制超过15万幅画面、2000余幅背景,全片人物近50个,镜头2000多个。在各个环节上都采取了与国际接轨的制作方式,因此上映初期便获得了极高的赞誉,成为国产商业动画片的里程碑。为我国动漫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动漫产业的不成熟,此后十多年我国都没有成功的国产动画大片。直到2015年,第一部完全由中国创作的《西游记》题材的3D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图7)上映,62天劲收9.56亿票房,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该片前后历时8年,600人参与项目,上映后好评如潮,同时获得金羊奖最佳动画电影奖,并入围第三十届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据官方统计,2014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已达到1000亿元,衍生品市场在380亿元左右。可见,随着我国动漫产业的不断发展,动漫经济以及传媒经济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nlc202309041156

(二)传媒经济发展反作用于传媒产业化进程

传媒具有经济属性,发挥产业功能,可以进行产业化运营,传媒产业化为传媒经济发展指明方向,而传媒经济的发展为传媒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又对传媒产业化进程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今天,以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及其引发的传播革命,使得传媒经济已经完全融入人类的社会生活,控制和影响着人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根据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要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加快实施传媒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进程,这是全方位发挥传媒产业作用的前提。动漫经济的发展是一国传媒产业发展的标志,动漫产业化的历史就是以动漫为核心的经济形式发展的历程。社会经济发展让人们有更多可支配资源投入到文化领域消费,刺激人们消费,拉动了动漫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传媒产业化进程。2013年,文化部颁布了《关于支持国产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未来我国动漫经济的发展将着力打造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在动漫作品质量、产品创作数量和创新能力上有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广州、石家庄、上海等城市也已经确立了发展动漫产业园的城市战略,力图借助本区域内动漫经济的深厚底蕴,借助相关政策,推动传媒产业化进程,提高区域经济软实力。比如,江西南昌、萍乡、吉安等城市据此确立了发展动漫产业园的城市战略,力图借助本区域内动漫经济的深厚底蕴,借助相关政策,推动文化传媒产业化进程,提高区域经济软实力。

三、新时期传媒产业化与传媒经济互动发展的策略建议

发展传媒经济,促进传媒产业化的进一步发展,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具体来说,主要是政策支持、企业经营和人才培养三个层面。

(一)政策支持层面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这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之义,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传媒经济和传媒产业化的发展需要政府相关政策支持,中央领导也十分重视。

首先,政府可以将传媒产业定位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项目,增加财政支持预算的比例。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整体财政投入占当年GDP仅为0.8%,和西方国家相比差距巨大,因此增加财政支持,是现阶段弥补我国传媒经济发展水平不足,尽快迎头赶上发达国家的基础与前提。其次,长期以来我国的传媒属于宣传部门,由国家严格管理,市场化程度远远不够。因此,我们应制定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使国家对传媒机构的管理制度化。通过市场和行业来约束传媒行业的行为,逐步减少对传媒的行政干预: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传媒产业,传媒的所有制形式应该呈现多元化,开放传媒市场,让传媒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二)企业经营层面

从发达国家传媒文化企业发展历程来看,一般是“轻资产”经营,资源配置和人员管理相对扁平化,强调创新和效率。媒体企业必须摆脱过去的垄断保守思想,按市场经济原则进行运营,努力增强企业自身实力、强化竞争能力,充分发挥需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的作用。面对新兴网络传媒异军突起和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传统的传媒企业应该理性的制定其自身的发展计划,通过合作和交流,吸取经验,扬长避短,借助信息化、融合化的浪潮实现共赢。同时,要引导传媒企业强强联手、集约经营、规模经营,打造具有中国名片的文化传媒经济模式。传媒资源的集中对现代传媒经济的发展和传媒产业化进一步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在流程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企业可以实现上下游的联合,形成集聚形式的产业化方向,不仅有利于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更可以节约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营业利润,实现产业优化调整,带动传媒经济的进步和传媒产业化的进一步成熟。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深化传媒业改革的文件,意味着传媒的结构调整、重组并购、进入资本市场等经济活动将成为行业发展重要的商业机会。现在是我国传媒经济大发展的最佳时机,一定要利用国家关于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把传媒产业做强做大,充分发挥传媒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人才培养层面

传媒产业是人才密集型的产业,产品的核心价值来源于自主的知识产权。对于传媒企业和组织来说,传媒产品的生产过程是艺术性的创造过程,这与一般性的工业化生产有着极大的区别。我国长期以来对于传媒技术人才的重视不足,集中体现在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以及技术创新人才,导致我国的传媒产业难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目前,传媒从业者大多缺乏专业的培训,特别是在新媒体产业经营和管理方面经验较少。同时,由于缺少和国外成熟企业的交流,我们的传媒人还缺少国际视野,在品牌形象和栏目创新方面差距较大,大量的栏目还需要高价购买引进国外的版权。

因此,我们应当从多方面来建立有效的传媒人才培养机制。首先,重视人才。应该健全与完善尊重人性的制度与体制,重视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其次,以人为本。需要确立人才第一的企业文化,关心从业人员的生活、工作与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与进步创造条件,使得员工与企业共同成功。再者,信任人才。需要明确地认识到员工是企业管理的主体,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发挥全体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另外,还要通过行业内、国际间的交流,了解、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有的放矢地将这些成功经验整合到现有的体制之中。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篇4

近年来,工业园区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但是,工业园区在多年发展中逐步暴露出来的企业布局不科学、产业结构聚而不群、交易运行成本偏高等问题也越来越明显,直接影响着工业园区的长远持续发展。因此,依托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就成为了当前工业园区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选择,也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

1 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相互依托关系

1.1 业园区是实现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工业园区是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通过区位条件和优惠政策等吸引企业入园而形成的,它是新型工业化的一种有效组织方式。为了提高区域经济的综合实力,当地政府往往把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当作加速工业化进程、提高区域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把工业园区作为实现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载体。首先,工业园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大多工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城市的核边缘地带,依托于所在城市丰富的科技资源和雄厚的经济基础,形成借助城市区位和梯级辐射的发展模式。其次,工业园区具备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要素。大多数的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对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形成了符合产业发展需要的生产、生活和运营环境,并且还可以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较好的政策环境[1]。

1.2 产业集群是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产业集聚是工业园区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有效机制,是工业园区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当多个相同产业和关联产业的企业集聚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后,同类企业形成一定的规模,扩大了他们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随着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这些产业集群将成为招引具有拉动能力的大项目和好项目的重要筹码,产业的集聚程度越高,投资的吸引力就越强。而这些大项目和好项目,将是工业园区和区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次,形成产业集群后,规模化的生产和管理,尤其是相关企业的分工协作,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仓储、运输等交易成本,加上在市场、技术、信息、物流等资源方面的低成本共享,有利于形成产业内部横向配套和纵向延伸,提高产业竞争力。第三,产业集群还可以增强工业园区的创新能力。工业园区一旦形成产业集群,由于许多企业在一起,先进企业为保持竞争优势会更努力创新,后进企业也更容易模仿先进企业,从而增强工业园区的整体创新能力[2]。

2 工业园区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2.1 工业园区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

工业园区在发展初期,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初具规模,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很多工业园区往往先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吸引较多的企业入驻方面,而对工业园区整体的产业发展没有做科学规范的规划,这样就造成工业园区内的各企业只是简单的“垒砌”,并没有形成明确的分工与协同、整合效应。企业之间产业聚而不群,交易运行成本偏高等问题也逐步出现,成为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工业园区经济长远发展的直接因素。因此,要想实现工业园区的长远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山西运城盐湖工业园区的发展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2.2 山西运城盐湖工业园区实施产业集群发展前的基本情况

山西运城盐湖工业园区创建于2003年,2006年被山西省政府和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省级开发区。建园之初,盐湖工业园区对入园企业的产业发展并未做严格的规划,招商引资也没有主攻方向,只要符合园区现有发展产业的类型,就可以入驻。到2010年,园区引进了70余家生产企业,包括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印刷包装、新型材料和食品加工等近十种产业,园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运城市经济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发挥了作用。但是,在盐湖工业企业多年发展中也发现,园区虽然入驻企业较多,但是相同产业的企业不多,企业布局也不尽合理,相对比较分散,不同产业的企业有交叉分布现象,例如,有的食品加工企业和印刷包装企业分布在一起,同时,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大,没能形成较好的上下游产业链,不能形成产业集群,园区产业的特色也不突出,因此工业园区缺乏持续的竞争力。

2.3 工业园区实施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011年以来,盐湖工业园区新一届领导班子提出了工业园区化发展的思路,制定了建设“三园一基地”的总体工作目标,重点建设医药工业园、印刷包装工业园、新型材料工业园和小微企业孵化基地,旨在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主导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产业集群。2013年,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的发展战略。根据运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盐湖工业园区确定了生物医药和新型材料两个主攻产业,围绕这两大主攻产业,园区积极编制产业规划,设计产业链条,确定这两大主攻产业在全国的重点发展区域,并且组建集群化招商小分队,主动外出进行集群化招商,加快集群项目的建设。通过开展多项工作,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效益明显增强。

2014年,盐湖工业园区的主攻产业集群企业已经发展到38家,完成工业总产值占到园区总产值的70%以上。其中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在全国同行业中位居第三,年产值2.68亿元,利税1.07亿元;新型材料产业集群的龙头企业中磁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万t钕铁硼稀土永磁材料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5.8亿元,利税0.5亿元,将是全球生产能力最大的新型磁性材料生产企业,山西飞宇建材有限公司年产10万t节能铝型材项目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25~30亿元,将是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铝合金型材生产基地。

3 工业园区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

3.1 编制科学规范的产业规划,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前提条件

产业发展规划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是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指导性纲领,对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至关重要。盐湖工业园区邀请山西省医药规划设计院编制了生物医药产业规划,设计了产业链条,包括医药研发生产、药品包装和医药物流三大部分,纵向延伸为医药研发、医药中间体提取、成品药生产和医药物流,横向配套为医药包装。新型材料产业正在由中国产业规划设计院进行编制。编制前瞻性强、科学规范、可操作的产业发展规划,将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3.2 开展定向化、专业化、集群化招商,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途径

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招商是个新课题。过去招商引资跑项目,定位不清晰,方向不明确,捡到篮里都是菜,绿豆芝麻一把抓,不但多跑了冤枉路,而且项目纷杂,特色不明显,产业不突出,效益不显著。盐湖工业园区在十多种产业中,确定了生物医药和新型材料作为园区的两大主攻产业,组建了三支招商小分队,开展定向化、专业化、集群化招商,通过定向招商、链式引进的思路,园区的集群效益逐步凸显。

3.3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坚强保障

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是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承载能力的具体体现。近年来,盐湖工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完善,建成了主干道工程30 km,道路网络“九纵九横”,绿化面积17万多平方米,架设电力专线并实施双回路供电,铺设了雨、污水管网,污水管网与城市污水管网实现对接,实行双气源供气,供气管网实现全覆盖。完善的基础设施,有效提高了园区产业集群项目的承载能力。

3.4 实现集群项目投产达效,是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最终检验

产业集群能否发挥集群效应,取得集群效益,关键是集群项目能否快速建成,并且投产达效。为了加快集群项目的建设,盐湖工业园区坚持树立“无缝隙对接、保姆式服务”理念,实行领导干部三级包联责任制,对集群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包联人员及时跟踪解决,确保集群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同时,园区还优化项目建设外围环境,对干扰、破坏项目建设的人和事,加大查处力度,即查即治即办,确保集群项目顺利建设,早日建成并投产达效,发挥集群效应。

参考文献

[1]周石生.工业园区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机理研究综述[J].湖北社会科学,2009(1):86-90.

台湾推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等 篇5

据台湾媒体报道,5月14日台湾“行政院”核定创意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方案,由国发基金以200亿元新台币投资成立文化创投基金,计划四年内投入300余亿元,推动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工艺、设计、数字内容六大旗舰计划,让台湾成为亚太文化创意产业汇流中心。

此外,计划还将透过设立华山、台中、嘉义、台南和花莲创意文化园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台湾两漫画杂志获补助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行政院新闻局”2009年度第一阶段补助发行定期漫画刊物结果出炉,东立出版社发行的《星少女漫画双月刊》及大辣出版公司即将创刊的《Dalala漫画志》获得资金补助。

《星少女漫画双月刊》是台湾少数全本刊载本土漫画创作的刊物,已成为喜爱本土漫画读者的重要刊物,该刊今年还成功授权大陆发行,显示其具有拓展外地市场的潜力。《Dalala漫画志》于6月创刊,此次获得补助金额相对较少,该刊内容规划保留三成以上本土创作,另将介绍读者比较陌生的欧洲漫画作品,藉此开拓读者的眼界,目标读者群设定在18岁以上年龄层。

台湾动画《MuMu Hug》版权销售旺

据台湾媒体报道,曾在东森电视幼幼台播出的《MuMu Hug》,主角MuMu的可爱笑容和圆圆大大的鱼肚,喜欢与人拥抱的举动,深受小朋友喜爱,很多家长认为,这部动画是美国的作品。

事实上,《MuMu Hug》动画是台湾原创,无论从动画技巧到故事性,不输给美国动画大厂。2006年10月MuMu创意诞生,虽然是新作品,但制作团队很有信心,先制作了四集动画片,就向海外频道商售卖版权,深受商家青睐。

《MuMu Hug》获得了2008数字内容产品奖,在意大利Cartoons Dn the Bay国际电视暨多媒体动画影展再受肯定。到目前为止,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看到不同语言版本的MuMu,其DVD发行权授权给了华纳家庭发行,这也是华纳家庭首次发行台湾动画。

台湾元太乐见全球掀电子书热潮

亚马逊电子书Kindle系列销售表现亮眼,乘胜追击推出电子书Kindle DX,再掀全球电子书热潮,台湾相关厂商元太企业也受惠良多,振曜切入英国及西班牙客户,台达电、友达、佳世达也积极切入,大抢商机。

在台湾厂商中,元太最早跨入电子纸领域,鸿海及振曜为电子书组装代工厂,去年起开始出货。此外,台湾厂商去年陆续切入电子书产业也受惠很多,包括台达电去年与日本普利司通轮胎签约,切入电子纸在电子卷标及电子价目表等的应用。

亞马逊目前是元太电子纸显示器(EPD)的大客户,受惠大客户新产品上市,近期电子纸显示器的订单日渐增加。元太董事长刘思诚非常看好未来电子书需求,他认为,两年内电子纸可达到增长十倍的目标。

振曜虽不是亚马逊电子书供货商,但振曜认为,亚马逊带起的电子书热潮,让客户更了解电子书产品,不需要花时间教育消费者。另外,台湾还有更多客户看准消费者尝鲜心态,积极投入电子书产品。

《Decanter》国际中文版6月改版

据台湾媒体报道,发行人林耕然、董事长兼执行长童再兴宣布《Decanter》国际中文版于6月进行改版,新版《Decanter》国际中文版,为双月刊,其中30%原创,70%授权翻译,除原有帮助读者挑选好酒的“Buying Guide”,针对不同产区介绍,并新增生活专栏,介绍葡萄酒专业知识、带领读者体验全球旅游风光、搭配好酒的美食,及介绍时尚精品等。

《Decanter》隶属英国最大的消费杂志出版集团IPC Media,1975年创刊,以英文、匈牙利文与中文全球发行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每期品评超过100种酒款。2005年台湾秋雨文化事业体睦桥国际取得授权,代理制作发行中文版,2009年4月正式加入发行《Money钱》杂志的“原富传媒”,与原富共享营销、发行、广告、客服平台,扩大编辑阵容后于6月全新改版。

香港三联书店荃湾店以全新面貌重新开幕

香港三联书店荃湾店经重新装修后,于5月13日重新开张。

据介绍,三联书店荃湾店开业近20年,—直致力于推动区内阅读文化,现已成为爱书Jug,到之地。近年来,随着新界西区及荃湾的急速发展,各类型读者对不同知识文化的渴求相应增加,该店在逆市中仍决定重新装修,希望为读者提供更舒适的阅读空间及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荃湾新店整体设计以简约时尚为主,店内提供优质中英文图书和文化产品达6万种,其中包括流行读物、语言学习、人文哲理、生活百科书籍,以及时尚文具精品及益智多媒体影音产品等。未来书店还将定期举办专题书展,推介优良读物,反映阅读大趋势。

香港商务进行通识阅读促销

现代社会的信息既发达亦泛滥,要在有限的环境下成为通才,在逆境下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大陆,高素质的精选通识读本,能帮助读者全面性地扩展思想空间,认识多元化的知识,好好装备自己。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篇6

1、工业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经济效益大幅改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提前三个月完成全年任务目标。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99亿元,同比增长36.3%。全市六县一区、市属八大块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市属工业增长达到83.4%。工业产销率95.74%,同比提高3.0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在快速增长的同时,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54.13%,实现税金9204万元,同比增长55.53%,实现利润8557万元,同比增长8倍多。工业经济受增速提效发展的带动,企业布局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企业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2、技改工作按期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全市工商领域完成投资4.1亿元,超年计划投资任务1千万元,同比增长11.32%,其中,工业领域完成投资3.2亿元,同比增长10.58%。全年计划建设项目54个,止10月份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已有20个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或试运营。市政府确定的13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镇安工贸公司年产60万吨水泥一期,工程、柞水盘龙公司二期技改、商南秦东皂素、山阳丰瑞公司皂素等项目超额完成投资计划进度,基本建成投入试产和试运行。洛南秦华公司GMP达标改造已经通过验收,已开始小批量生产。

全市确定的10个重点前期准备项目,有5个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具备开工建设条件,有2个项目已完成立项工作,有3个项目进入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项目建设的梯次推进与按期进展,我市工业商贸经济发展后劲与实力不断增强。

3、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发展平台作用初步显现。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刘湾产业项目区建设进展顺利,已完成各项投资2212万元,新征项目建设用地90亩,土地已移交企业使用。产业项目区东西主干道一期工程630米道路基础处理结束,待开春气温回升进行沥清路面铺设。基础设施建设按期进展,三通一平有序进行。随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形象日益显现、影响不断扩大,目前已有许多户企业来项目区考察、参观、咨询、洽谈、合作入园事宜。入园企业天士力商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三晶药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永盛肉类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烟草商洛分公司项目建设进度逐步加快,有望在今年底前建成。

4、扭亏增盈工作取得实效。通过抓改革促脱困,抓创新增效益,抓责任强管理等一系列办法措施,使一些长期亏损、包袱沉重企业成功实现了生产要素整合,使一些管理机制滞后企业重新确定了新的管理价制,通过机制创新,实现管理创新,促进企业效益不断改善。通过逐级建立扭亏增盈工作责任制,对扭亏增盈工作实行合同管理,实行领导包抓制度,我市扭亏增盈工作取得较好收效。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亏损户20户,亏损面20.8%,亏损户比上年减少9户,亏损面减少10个百分点,亏损额由上年1460万元减少到946万元,减亏额514万元。

5、企业改革稳步推进,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去年以来,我市工业企业改革工作以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为重点,着力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最佳配置,促进企业运行的自我激励机制与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以机制的优化,促进管理工作的增强,激活企业发展潜力,带动企业竞争力提高。目前,市直超过半数企业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陕西锌业公司商洛炼锌厂成功进行了股权转让,市肉联厂成功地盘活了企业资产,为二次创业发展创造了条件。柞水盘龙制药公司收购柞水县药材公司,完成了产销一条龙组合。商洛造纸厂四条生产线、洛南建陶厂、洛南纸厂等九户企业通过租赁、承包、改制等措施有效盘活了资产,实现了复产启动。山阳中村矾矿成功实施破产,新企业陕西五洲矿业公司山阳钒矿已于12月中旬顺利投产。改革顺利进展,工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随着改革改制工作的推进,企业管理工作不断增强,生产管理中的“跑、冒、滴、漏和脏、乱、差现象”明显减少,财务管理由事后核算向事前、事中控制的转化得到了较快推行。岗位技能工资、计件工效工资的普遍实行,劳动管理与以人为本观念的融合,促进了企业管理工作同职工利益良性互动的形成。以改革促管理,以管理促效益、促发展的观念不断确立。

6、安全生产与社会稳定工作持续好转。一年来,全市经贸系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没有发生重、特大不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意识与安全生产管理责任不断强化,使安全隐患消除机制初步形成。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事故起数减少6.9%,死亡人数减少3.4%,受伤人数减少50%,经济损失下降3.2%。在安全生产形势好转的同时,社会稳定工作进一步好转,通过困难职工救助、帮扶,启动恢复停产、半停产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的化解了群体上访事件和矛盾纠纷。整个系统生产经营秩序及企业稳定工作明显好转,实现了一方安宁,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5年是全面实现“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三步走”的关键年,2005年全市经贸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支持促进医药生产,矿产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进一步更新观念,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扩大开放,项目带动;整合资源,调整结构;加强监测,超前协调,确保工业商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业商贸经济工作全局,实现经济良发性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节约资源、节约能源路子。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合现有序开发利用资源,使资源最大限度实现其价值。按照“节约资源、确保安全”的原则,今年帮助柞水、洛南、山阳三县重点做好柞水陕西银矿周边小矿点、洛南钼业小区、山阳中村钒业小区的资源整合工作。利用矿山企业目前效益好、具备一定积累的有利条件,引导企业以产品开发为重点,延长产品生产链条,走精加工、深加工的路子,做大做强产业。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加快医药、食品加工为重点的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以工促农、商农对接、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的特色经济。

2、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要求,规范完善,深化企业改革。一是对目前经营正常的股份合作制公司,采取增资扩股或管理层收购(MBO)方式,规范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发展内部环境;二是对现有一部分人人持股、决策困难、资产效率低下的公司,以管理层为主,适当引进社会资金进行整合;三是对企业闲置资产量大(尤其是土地)、负债小、无法复活的企业,可由土地收储中心介入,变土地资产为现金资产,选择优势项目,实现再生复活;四是商贸企业以整合存量资产、提高资源价值为目标,重点发展局部性的现代物流业;五是按照深化企业改革,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要求,选择二户企业实施“国退民进”试点,为国有企业改革探索路子。

3、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项目带动,集中力量,调整结构。抓好38个技改项目,重点扶持陕西盘龙制药有限公司年产1000吨中药饮片、柞水大西沟铁矿90万吨铁精粉技改、陕西秦岭钼业公司的日处理1500吨钼选生产线改造、商洛烟草公司烟叶加工中转库、陕西天士力年产4000吨中药饮片加工项目、山阳丰阳大酒店等10个项目建设,全年完成投资4.4亿元。同时,积极做好柞水大西沟铁矿800万吨扩改、商洛炼锌厂5万吨电解锌等10个前期准备项目的前期工作。继续抓好刘湾产业项目区建设工作,年内建成三户企业,新引四户企业,“三通一平”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年完成投资1亿元。

抓好企业的扭亏和停产、半停产企业的启动复活。采取一厂一策、一企一策的办法,集中力量攻坚,为困难企业协调解决好资金、管理等困难和问题,使一批企业扭亏,一批企业复活。2005年通过破产、资产重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启动复活镇安鸿栗公司等9户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面减少10%,亏损额减少30%。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篇7

关键词:平行进口,汽车产业

一、平行进口的理论分析

近些年来, 平行进口在国际贸易中的关注度不断升温。平行进口又称灰色市场行为, 指在未经他人授权的情况下, 零售商将拥有专利权或商标权的产品销售到另一个国家 (地区) 或者返销到原生产国的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是否属于平行进口的关键是销售渠道, 即零售商或中间商的销售行为是否经过制造商授权, 如果此销售行为没有经过, 就属于平行进口。那这种没有获得制造商授权的平行进口行为是否非法呢?由于国际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公约认为一国的国内立法可以决定是放开还是禁止平行进口, 因此, 平行进口行为是否合法取决于一国的国内立法。从博弈论角度, 进口国与出口国之间发生的平行进口行为, 本质上是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进行的资源最优配置行为, 因此, 一旦平行进口获得许可, 那么进口商和本国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总收益一定大于该行为被禁止情况下的总收益。从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出发, 当平行进口只发生在零售国, 而不发生在原生产国时, 而一国在某行业缺乏自主品牌, 那么无论制造商对该行业的产品采用两部定价法还是采用歧视定价法, 该国政府对该行业实施平行进口政策都会提升本国社会福利。

二、平行进口汽车政策的机遇与挑战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直接推动钢铁、化学、电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而且同时间接带动道路建设、汽车修理、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2014年10月至今, 国务院已经批准了在上海、天津、广东、福建四个自贸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 而且四个自贸区累计认定的汽车平行进口试点企业数量达78家之多。

1. 带来的机遇

平行进口政策试点的成功获批, 不仅可以解决平行进口汽车市场的灰色地带问题, 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其他好处。第一, 可以打破汽车行业的垄断局面, 进而降低销售价格。放开平行进口汽车虽然可以为品牌汽车生产商开辟新的销售渠道, 但是却打破了由于渠道垄断而产生的暴利, 这样消费者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平行进口车, 尤其是豪华汽车。第二, 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提高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平行进口车时不仅可以在外观、尺寸、配置等方面获得与平常的进口车不同的服务外, 而且消费者还可以在购买到原厂改装的车型, 并且提车的流程更简便, 提车速度更快。第三, 汽车厂商可以以较低成本获得更多的国外先进技术, 有利于其改进技术, 促进创新, 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第四, 体现了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各种关税壁垒与非关税壁垒逐渐降低, 然而还是存在大量国家利用知识产权作为非关税壁垒手段阻碍自由贸易发展的情况, 而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在汽车行业放开平行进口不仅符合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 而且促进了自由贸易的发展。

2. 面临的问题

虽然如此,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第一, 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虽然放开汽车平行进口, 会拉低进口车的价格水平, 但是由于平行进口车没有厂商、4S店的售后支持, 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平行进口车时享受不到如在4S店购买的新车一样的售后服务, 即“三包” (包修、包换、包退) 政策。第二, 系统性风险。平行进口汽车由于大都不是针对中国市场设计开发的, 所以在进口时会进行适应性改装, 达到适应进口国的道路条件和油品质量, 但是如果经过改装后仍然达不到国内相关规定则可能无法顺利验车上牌。第三, 可能会更多体现汽车经销商的意愿。《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在修订的过程中, 征求意见稿规定汽车经销商销售的新车产品“不得是在国内外办理过注册登记的机动车”, 然而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数据看出, 2013年我国大多数的平行进口车来源地主要是北美市场, 称为“美规车”, 这些车在出口时需要进行完税, 所以美规车将可能成为限制性平行进口车型, 这实际上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平行进口车进入国内市场的规模。正是因为这些限制性规定的存在使得平行进口车的规模不够大而难以与国内授权渠道的进口车竞争, 进而难以打破原先的高价和暴利的局面。对于消费者来说, 这条限制性规定很难使消费者以较低价格购买中意的产品, 消费者剩余难以获得增加;对于汽车厂商来说, 这条限制性规定实际上更多地偏向于汽车厂商, 更多地体现了他们的意愿, 维持了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垄断地位。

三、解决方法

对汽车产业实施平行进口政策可从三方面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1. 以产业集群促发展

汽车产业集群可定义为:为了实现共同目标, 汽车整车与配套企业以及有关部门于一定的地域空间聚集, 通过构建紧密联系并进行协同工作, 达到提高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方案的成功获批, 将形成以上海、天津、广州等为中心的汽车交易市场, 与之联系密切的相关服务产业以及辅助性产业也会集聚于此, 主要包括汽车整车生产商、汽车配套供应商、汽车规制管理机构以及汽车中介服务机构等, 形成了汽车产业的集群效应。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同一部门的企业之间进行竞争性合作, 而且还可以在产业内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提升汽车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效率和动力, 提升汽车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达到促进汽车产业更好地发展。

2. 以创新促发展

当前, 我国汽车产业在创新投入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在:汽车产业的专利申请数量较少, 发明专利的申请数量更少, 研发经费投入也不足, 对研发技术人员的重视亦不够等等;另外, 国内汽车企业不仅在申请专利方面的意识较淡薄, 而且在申请专利的数量和质量上亦不尽人意。根据2012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国际专利获取的计算值最高为1, 而我国的专利获取的计算值仅仅才0.2左右;我国的研发经费投入比重也较低, 国外汽车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约4%左右, 而我国只有2%。综上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创新方面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将企业竞争力与培育自主研发与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意识。众所周知, 如何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是一国汽车产业真正获得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所在。因此, 我国要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 必须着力于提高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进而必须引进竞争机制, 加大市场的竞争力度。对汽车产业实施平行进口政策, 大量的进口车将进入国内市场, 在不违背WTO原则的基础上, 从国外引入竞争机制, 促使企业开展创新, 增加自主研发费用、重视人才培养、建设研发中心与基础性研发平台, 达到推动我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目标。

3. 以职能转变促发展

根据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我国汽车产业虽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是却始终扮演着“制造商”的角色, 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 而且有悖于我国“十二五”纲要发展的要求。在此背景下, 政府对汽车行业放开平行进口, 将有大量的平行进口车进入国内市场, 那么这些平行进口车的售后服务、保险问题就有待解决, 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 如果这些平行进口车的售后三包政策以及保险问题无法得到解决与落实, 那么即使在面对如此优惠的价格以及与众不同的个性化车型面前, 消费者也难以放心满意地购买。所以说, 汽车行业平行进口试点的成功实施, 将大大增强汽车产业对金融保险、维修保养、商务等服务行业的需求拉动力, 增强需求拉动效应, 降低对电力、钢铁、通用设备等制造行业的拉动效应, 实现汽车产业的角色扮演由“制造商”转变成“服务商”, 有助于挖掘汽车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渠道, 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由“大”向“强”的转型。

参考文献

[1]郭丽华, 蔡沁悦.国际贸易中的商标平行进口探析[J].当代财经, 2002 (06) .

[2]郭丽华.试析商标平行进口[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2 (06) .

[3]贾新光.搞好汽车平行进口要落实“三包”责任[J].轻型汽车技术, 2014 (Z4) .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篇8

当前, 全球已迎来数字出版新纪元, 不同的产业主体正以各自的方式共同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运营商打造自己的运营平台, 积极整合海量内容资源, 并切入阅读器终端运营;传统内容提供商正加大内容整合力度, 积极拓展渠道终端;华为等平台提供商积极发展终端业务, 拓展多种渠道, 整合海量内容, 并加强服务管理;而终端提供商正加快整合海量内容, 积极部署“终端+服务”的战略。

“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需要解决开放的内容集成支持、全功能数字出版平台、多样化客户端接入等多方面问题, 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完善数字版权保护与制定统一的电子书格式标准, ”吴国钊表示, “安全可靠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是建立出版界内容电子化信心的基础, 而统一的标准可有效降低制作、发行、营销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支出, 并有利于建立汉语出版的整体优势。”

据悉, 华为数字出版端到端解决方案不仅致力于提供技术支持, 也将在未来与合作伙伴共同探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等新型数字出版合作模式。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篇9

该项目由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吉林农业大学、榆树市园艺特产办共同实施。利用三年的时间,通过技术攻关,选育出棚室蔬菜专用品种4~5个,推广棚室3~4种,技术攻关6项,申请国家专利1~3项。该项目共投入经费300万元,利用现代生物、信息技术等手段,改良与创新品种资源,选育优质、高效的棚膜专用蔬菜品种,研究棚膜蔬菜生产关键配套技术,切实解决棚膜蔬菜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点,提升棚膜蔬菜产业的科技水平。

据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张志英院长介绍,本次攻关项目主要是解决棚膜蔬菜生产中三个难点问题。一是选育棚膜蔬菜生产专用品种,筛选适合我省棚膜蔬菜生产中蔬菜新品种。二是优化设计适合我省气候特点的高效节能型棚室,创建适宜我省冬季不加温或简易临时加温的生产模式;解决塑料大棚抗风雪荷载能力。三是开展棚膜蔬菜生产关键配套技术研究。

作为一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开展棚膜蔬菜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在我省尚属首次,机遇难得。张伟汉希望项目承担单位要加强對项目的组织领导,各成员单位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共享资源,形成合力,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会上,张志英代表项目主持单位与吉林农业大学和榆树市政府签定了合作协议。会后,全体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弓棚镇棚膜产业园区生产现场。

县畜草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 篇10

1、建立推进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

1) 依托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云南) 基地建设, 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云南) 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工作制度化。

2) 推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云南) 基地建设服务中心, 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3) 借助厅州市会商机制, 引导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 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局面;加强生物医药科技宣传工作, 不断提高云南生物医药的知名度和社会投资力度;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 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企业与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2、实施六大推进工程, 持续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云南) 基地建设

4) 落实《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 (云南) 基地第二期建设方案》, 深入实施“中药、民族药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中药、民族药应用基础研究”、“中药、民族药新产品研发”、“中药、民族药现代化生产”、“中药、民族药创新型企业 (工业园区) 培育”、“中药、民族药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等六大推进工程。

5) 贯彻落实《云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养殖) 科技产业发展规划》, 加强特色、重要品种中药良种繁育、种植及加工关键技术研发, 推进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 (养殖) 基地和中药材加工生产基地建设。

6) 推进云药之乡建设, 组织开展宣传、交流、培训等多种形式的云药之乡建设促进活动等, 组建指导云药之乡建设专家队伍, 建立专家对口帮扶制度, 为云药之乡建设提供技术、信息、市场等多方面支持, 促进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中药材种植 (养殖) 、加工重点县 (市、区) 。

3、组织实施生物重大科技专项, 促进生物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

7) 以高新技术、重大产品产业化为方向, 围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疫苗、特色天然药物新产品产业化研发, 组织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 培育生物医药大品种。

4、组织实施重点新产品开发, 提升生物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

8) 结合实施云南省科技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和《云南省科技厅关于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 (社会发展部分) 新药研发项目申报受理的管理暂行规定》, 重点支持中药、天然药物1-6类, 化学药品1-3类、治疗用生物制品1-12类、预防用生物制品1-10类、国家Ⅲ类医疗器械等新产品研发。

9) 以《云药产业名方名药二次开发品种指导目录》为重点, 支持一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云药品种, 开展深度科研开发, 提高产品质量和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 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10) 实施《云南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 (社会发展部分) 保健食品、特殊化妆品后补助实施办法 (暂行) 》, 推进以云南特色生物资源为原料的健康产品的发展。

5、依托国家和省级相关基础研究计划, 强化生物医药原创性研究

11) 把生物医药基础研究作为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优先支持方向。

12) 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基金, 吸引全国范围的科学家针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中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研究。

6、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型企业,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激励机制

13)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 引导生物医药行业内的企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对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给予一次性30万元的创新能力建设后补助。

14) 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 提高企业综合创新和持续发展能力。鼓励生物医药企业积极申报省创新型试点企业, 对获得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的, 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资金支持。扶持生物医药中小企业发展, 加大中小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工作力度, 对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支持的项目, 视情况给予配套支持。

15) 推动企业上市培育工作, 加快我省生物医药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国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步伐, 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对拟进行公开发行上市, 完成规范改制的企业, 省科技厅以奖代补30万元;对于申报上市获中国证监会审查受理, 或申报香港及国外证券市场上市获得相应机构受理的企业, 以奖代补150万元;对上市挂牌的企业, 以奖代补70万元。

16) 组建一批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针对生物医药具有一定优势和基础的领域及需要解决的科技问题, 推动组建一批由核心企业牵头的组织紧密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17) 加强生物医药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研发。对我省企业生产的拥有专利或取得医药行政保护且有较好市场前景的生物医药产品, 优先认定云南省重点新产品, 并给予5~20万元的后补助。

18) 贯彻落实《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把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作为科技奖励的重点, 充分调动企业、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开展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的积极性。

7、加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提高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19) 强化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条件平台建设工作, 完善新药筛选、药物安全性评价、药效学评价等公共服务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促进省民族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已建科技创新平台, 引导支持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 单独或合作新建一批生物医药领域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单位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扶持一批重点生物医药科研机构, 促进包括民营在内的科研机构、科研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

20) 在云南现有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的基础上, 进一步整合与生物医药相关的科技文献、专利查询服务等信息资源, 打造一个专业化的、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医药产业信息网络平台。

21) 推进实验动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实验动物管理, 进一步规范实验动物的生产与使用, 为生物医药产品研发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和检测数据。

8、加强生物医药科技创新、

创业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 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核心引领作用

22) 加大生物医药领域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技术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更加注重生物医药企业的技术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的选拔培养, 支持科技人员创业, 促进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创新人才的增长。

23) 加强生物医药领域省级创新团队的建设。鼓励现有生物医药领域的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省技术创新人才发挥带头作用, 促进更多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团队的形成。

24) 加强生物医药领域高端科技人才引进。鼓励用人单位积极引进海内外生物医药领域高端科技人才及团队, 符合高端人才支持条件的予以优先支持。

25) 鼓励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开展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 吸引生物医药领域国内外院士或专家及其团队向我省企业集聚, 为企业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开发重大新产品、转化科技成果、培养企业创新人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提供服务。

9、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合作, 借力促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6) 组织开展系列生物医药科贸交流合作活动, 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类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交流活动, 加强与国内生物医药重点省 (市、区) 交流合作, 广泛开展科技招商、引资引智工作, 吸引国内著名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创新人才参与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27) 围绕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 充分利用省院省校科技合作平台, 加强与国内大院名校科技合作与交流。深化泛珠三角、滇沪等区域科技合作, 建立和完善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 统筹区域创新资源, 推进各类合作平台建设和开放共享, 开展生物医药领域联合研发和产业化开发。

28) 完善“云南生物 (医药) 国际科技合作论坛”机制, 推动部省两级国际科技合作工作基础建设, 组织实施“对外科技合作计划”项目, 与省有关部门协同配合, 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促进我省生物医药领域进一步扩大开放, 加快技术、人才引进和成果转化应用。

1 0、积极与国家“十二五”科技工作部署对接, 争取获得更多科技项目及经费支持

29) 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 大力发展创新医药关键技术, 实施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化工程。充分利用省部会商、设立联合基金等工作机制, 加强与国家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工作联系, 争取国家对我省生物医药产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持。

30) 组织、指导和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或单独申报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技计划生物医药领域项目。对获国家支持的项目, 视情况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切实组织实施好国家科技计划立项项目, 促进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上一篇:团队纪律制度下一篇:在京固定住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