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2024-12-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3《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精选11篇)

13《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1

开发区第二小学 何 巍

一、单元导读,梳理要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第四组课文的学习。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本单元的导读部分,(课件出示导语)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中归纳出本单元的主题和单元任务。(生自由读)

生回答:单元主题是动物,单元任务是具体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和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师:你真会读书,我们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关于动物的,有不同作家写的相同动物,也有同一作家写的不同动物。而本单元要求我们在感受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外还要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师归纳板书:动物

表达特点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我们的单元任务,一起来感受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通过课件我们先认识一下第一篇文章的作者——丰子恺先生。(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指名学生读作者简介。

师:丰子恺先生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写的文章语言质朴,风趣幽默,他画的漫画生动有趣。看,这就是丰子恺先生养过的一只鹅,他把它画了下来,还专门为他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题目是《白鹅》。

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纸,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这些生字还认识吗?读给同桌听一听。

生自读生字,师巡查,指导读音。

师:何老师从刚才的巡查中知道,昨天同学们都有认真地预习,那么这些词你们都能读准确吗?谁来给我们领读。

出示:头颈、窥伺、净角、大模大样、供养不周、一日三餐、侍候 生1:(声音很小)

师:你读对了,但是声音太小了,能大声点让全班同学听到吗? 生再读:j-ǐnɡ 头颈 全班跟读:j-ǐnɡ 头颈

师:注意这个“颈”字是后鼻音,跟老师读“j-ǐnɡ 头颈”。生齐读:j-ǐnɡ 头颈。

师:转动你们的头颈读一读。生(转动头部)读:头颈。师:第二个,谁读? 生2:j-ué净角 生齐读:j-ué净角

师:这个“角’字是多音字,它还有另一个读音是? 生齐:jiǎo。

师:谁能用“jiǎo角”字组个词。生3:大角。

师:还可以组? 生3:牛角。

师:非常好,请坐下。第三个词有点难读,谁来? 生4:kuì sì窥伺。

师:第一声应该读kuī,窥伺,全班读。生齐读:kuī sì窥伺。生5:shì侍侯 生齐:shì侍侯 生6:mú 大模大样 生齐:mú 大模大样 师:“模”字也是多音字,这篇课文有好几个多音字。谁能说出“模”的另一个读音,并用它组词。生7:mó模,模仿。

生8:ɡōnɡ供,供养不周。

师:这也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 生齐:ɡònɡ供。师:组词,谁会? 生9:供养。

师:供养,对吗? 生9:招供。

师:最后一个,谁来?

生10:cān餐,一日三餐。生齐:cān餐,一日三餐。师:“餐”字是平舌音,注意读准。这个“餐”字书写起来,有点难,注意这两笔是点,来跟老师写一次。(师示范书写)生书空。

师:在你们的课文纸上写一个餐字.生书写。

师:这些生字放到课文里你们会读吗? 生齐答:会!

师:谁来给我们读读课文。

生纷纷举手,指名几个学生轮读课文。生11读。

师:读得真好,声音响亮。生12读。生13读。

(指导读音“厉声呵斥”“不亚”)

师:我想你有点紧张,所以读得不太流利。不要紧,多读几次就能读好了。生14读。生15读。

师:剩下的课文比较长,我们一起来读读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很长,不好读,你们初读就能读成这样,不简单。相信多读几遍,你们一定会读得更好!

师:读完课文后白鹅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16:骄傲。

师:文中用一个什么词? 生16:高傲。

师:对,高傲比骄傲的程度更深一点。你能找出文中的句子吗? 生16: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师:除了这句还有吗?

生16:有。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师:全班来读。

生齐: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师:这个句子旁边有个小泡泡,读一读。生读。

师:谁能来给我们解决掉这个小泡泡?这句话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 生17:中心。师:什么的中心?

生17:鹅傲慢的中心。

师:你明白了它的作用,但是准确的说应该是全文的中心,也就是全文都在围绕这句话在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师:那么围绕白鹅的高傲作者又从哪几个方面写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生自读自画。

师:谁来告诉我们,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鹅的高傲? 生1: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师出示课件

师:文中哪句话告诉你的?

生2: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师:这是文中的第几自然段? 生齐: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它的前半句连接了第一段的内容,后半句告诉了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几个方面写出鹅的高傲的特点,这样的段落我们叫它“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同学们,学习语文就是积累语言的过程。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能够感觉到白鹅的高傲,动笔画下来。生自读。

师:画好的同学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师:交流好了吗? 生:交流好了。

师:谁来读读你画到的句子。

生1: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师:大家找到这句吗?老师表扬这位同学懂得抓住文章重点句品读。那在这句话中,你能抓住哪个关键词语呢?

生2:严肃郑重。师:还有吗? 生3:厉声呵斥。

师:这个词很难读准,谁来给我们读读。生4:厉声呵斥。师:全班一起读。生齐:厉声呵斥。

师:课文中还有没有词是形容鹅的叫声了? 生5:厉声叫嚣 师:还有吗? 生6:引吭大叫。

师:谁来读读第一句。

生7: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师:在你生活周围,谁是严肃郑重的? 生8:老师。

师:把话说完整,老师什么时候严肃郑重? 生8:老师上课的时候严肃郑重。

师:老师上课的时候很认真,说话很严肃,这就是严肃郑重。用上你的理解,读读这个词。

生9:严肃郑重。师:很认真。

生10:严肃郑重。师:很严肃。

师:那厉声呵斥又是怎样的? 生11:很大声地骂。

师:很凶。能用你的理解读一下第一句吗? 生11读第一句(声音很大,很凶)

师:厉声够了,可是不够郑重。谁再来? 生12读。

师:老师听出来你读得很认真,但没有读出鹅叫声的大。生13读(读出了郑重,呵斥之情)

师:读得真好,全班同学像这位同学这样读一次。生齐读第一句。

师:刚才我们抓住了重点词体会了鹅叫声的严肃郑重,那鹅的叫声作者具体怎样写的呢?

生14: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师:还有吗?

生15: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师:狗狂吠是怎样的? 生16:(模仿狗的叫声)汪汪、汪汪„„(生大笑)

师:这是只温柔的小狗。谁再来? 生17:呜——汪汪、汪汪

师:好厉害的一只狗,叫得我心惊胆战。

师:假如这只鹅会说话,你们猜猜它在叫些什么? 生18:走开,别打扰我的主人睡觉!师:好忠心的一只狗。(生大笑)

生19:滚开,你闯进我的地盘了,你再不走我就咬你啦!师:好霸道的狗。谁再说?

生20:快走开,不然对你不客气!

师:带着你们的忠心、霸道,读读这个句子。生读。

师:了解了鹅的叫声,鹅的叫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21:很高傲。

师:说完整,什么恨高傲。生21:鹅的叫声很高傲。生22:鹅的叫声很凶狠大。生23:鹅很忠心。

师:是啊,作者表面写白鹅的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和勇敢。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谁能把第三自然段读好。生24读。

师:老师和你合作读一读。师生合作。

师:丰子恺先生把鹅的叫声写得如此传神、细致,你能这些句子背下来吗?试试看。

生自由背诵。生25背诵。生26背诵。

师:背得真好,那么快就能把课文背诵下来,真聪明!

五、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我们打开课文纸,课文里除了写鹅叫声的高傲,还写了步态的高傲。你们能不能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这段呢? 生:能.师:真好!请同学们像刚才那样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现在开始。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生1:(读第四自然段)

师:你抓住了哪些具体词句呢?

生2: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师:你们知道净角是怎么出场的吗? 生齐:不知道。师:我们来看看吧。(播放课件视频)师:怎么样?净角出场给你什么感觉? 生3:大摇大摆的,很慢。师:是啊,从容不迫。

生4:昂首挺胸,很高傲。

师:对啊,大模大样,和鸭的步态不太一样。鸭是怎么走的? 生齐: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

师:谁能用肢体语言给我们表现出来。生5表演。生大笑。

师:是啊,丰子恺老先生的语言就那么准确、幽默。师:谁能用朗读表现出鸭的步调和鹅的步调不同。生6读。

师:鸭子走的还不够急速,谁能走快一点。生7读。

师:鸭子还能再快些,鹅应该昂首挺胸。生8读。

师:对了,全班跟着一起读。

六、体会写法

师:作者明明是写鹅,为什么还要加上狗的狂吠和鸭的局促不安呢? 生1:因为这样写更生动。生2:更生动、更具体。

生3:他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师:你真会读书。这是一种对比手法,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

七、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笔下栩栩如生的白鹅,从鹅的叫声、步态感受了鹅的高傲。那么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鹅的吃相,和新的写作方法,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

动物

13、白鹅

叫声

高傲 步态

吃相

13《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2

(讲述故事)

师: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 印象?

生:这个小男孩很聪明。

师: 想认识他吗?这个男孩后来成为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林肯。 (出示图片) 对于林肯,你有哪些了解?

(出示资料)

师:用心读读,你对他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他倡导人人平等,废除黑奴制度。

(板书课题)

师: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课文为什么以鞋匠的儿子 为题,而不用林肯或美国总统林肯呢?

生:鞋匠的儿子怎么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

生:课文主要写林肯的什么事情?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 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1.出示学习提示,自读课文。

(1) 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 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林肯的哪两件事。

2.反馈交流,整体感知。

(生概括回答)

师:两件事是一样写的吗?

生:第一件事是详写的,第二件事是略写,有详有略。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默读课文,圈画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

交流 : “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

(归纳板书:尴尬羞辱赞叹)

师:“尴尬”这个词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外面不是“九”) 羞辱的“辱”呢? (上面辰字的一撇不能太长,字形略扁些)

2.体会羞辱。

师:“羞辱”什么意思?参议员们为什么要羞辱林肯?

生:他是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师:如果你是那个参议员,会怎样来说这段话? (指名读) 为什么这样读?

师:读出了参议员的内心感受。最体现羞辱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生:“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出身名门望族的参议员们瞧不起出身卑微的林肯。

师:读书不光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标点符号。看看短短一句话用了几个标点?想象一下怎样的神情?什么样的语气? (参议员慢条斯理,态度傲慢)

齐读,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在就职演讲的庄重场合,这样的羞辱犹如刀剑直刺人心啊,然而鞋匠的儿子———林肯却让这种羞辱在静默中消释,并化为赞叹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

3. 品 读 语 言 , 体 会 林 肯 的 人 格 魅力。

(1) 出示学习提示:仔细品读林肯的三段话,圈画关键词语,感受其人格魅力,做上批注。

学生自学做批注。小组合作讨论。

(2) 交流。

生:面对羞辱,林肯不但没有 发怒,还说感激。我从“感激”“忠告”等词体会到他的宽容大度。

师:把别人的羞辱当作忠告来 感谢,多么博大的胸怀。

生:我从“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体会到林肯对父亲的尊重。

生:我体会到林肯作为鞋匠儿子很自豪,充满了对父亲的尊重和爱。

生:我从几个“永远”看出林肯尊敬、爱戴父亲。在他心中,父亲是个伟大的人。

师:身为总统,却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亲,饱含着对父亲深深的爱。同时,也体现出他怎样的思想?

生: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生: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师:在参议员眼里,鞋匠是卑 微的;而在林肯心中,鞋匠是伟大的。父亲是他的楷模、他的榜样。

师:还从哪里体会出他人人平等的思想?

生:我从“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对参议院里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他当上了总统,却还愿意为参议员去修鞋子,体会到人人平等的思想。

师:即使身为总统,也愿意用鞋匠的手艺为别人服务。人人都是平等的。

(3) 感情朗读。

师:这三段话,林肯事先准备了发言稿吗?他是怎样通过演讲,来打动参议员的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

生:面对羞辱,林肯表现得宽容、真诚,用自己对父亲的爱化解了尴尬。

师:林肯的演讲字字发自肺腑,正是这份真情打动了所有的人,使所有的嘲笑声都化成了赞叹的掌声。

(4) 想象写话。

师:参议员们的心情久久不 能平静,他们会想些什么?在省略号处写一写。

指名反馈,相机点评。

四、以题为眼,提升人物

师:课文学到这,你知道课题为什么用“鞋匠的儿子”了吗?

生:故事的起因是参议员羞辱林肯出身卑微,嘲笑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而林肯抓住“鞋匠的儿子”这个话题,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打动了他们,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鞋匠的儿子》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篇3

(讲述故事)

师:小男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这个小男孩很聪明。

师: 想认识他吗?这个男孩后来成为了美国的总统。他就是林肯。(出示图片)对于林肯,你有哪些了解?

(出示资料)

师:用心读读,你对他有哪些新的认识?

生:他倡导人人平等,废除黑奴制度。

(板书课题)

师: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课文为什么以鞋匠的儿子为题,而不用林肯或美国总统林肯呢?

生:鞋匠的儿子怎么成了美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总统?

生:课文主要写林肯的什么事情?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人物

1.出示学习提示,自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画出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说说课文主要写了林肯的哪两件事。

2.反馈交流,整体感知。

(生概括回答)

师:两件事是一样写的吗?

生:第一件事是详写的,第二件事是略写,有详有略。

三、研读课文,感悟人物

1.默读课文,圈画林肯演讲前后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

交流:“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

(归纳板书:尴尬 羞辱 赞叹)

师:“尴尬”这个词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外面不是“九”)羞辱的“辱”呢?(上面辰字的一撇不能太长,字形略扁些)

2.体会羞辱。

师:“羞辱”什么意思?参议员们为什么要羞辱林肯?

生:他是出身卑微的鞋匠的儿子。

师:如果你是那个参议员,会怎样来说这段话?(指名读)为什么这样读?

师:读出了参议员的内心感受。最体现羞辱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生:“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出身名门望族的参议员们瞧不起出身卑微的林肯。

师:读书不光要关注文字,还要关注标点符号。看看短短一句话用了几个标点?想象一下怎样的神情?什么样的语气?(参议员慢条斯理,态度傲慢)

齐读,读出傲慢的语气。

师:在就职演讲的庄重场合,这样的羞辱犹如刀剑直刺人心啊,然而鞋匠的儿子——林肯却让这种羞辱在静默中消释,并化为赞叹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

3.品读语言,体会林肯的人格魅力。

(1)出示学习提示:仔细品读林肯的三段话,圈画关键词语,感受其人格魅力,做上批注。

学生自学做批注。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

生:面对羞辱,林肯不但没有发怒,还说感激。我从“感激”“忠告”等词体会到他的宽容大度。

师:把别人的羞辱当作忠告来感谢,多么博大的胸怀。

生:我从“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体会到林肯对父亲的尊重。

生:我体会到林肯作为鞋匠儿子很自豪,充满了对父亲的尊重和爱。

生:我从几个“永远”看出林肯尊敬、爱戴父亲。在他心中,父亲是个伟大的人。

师:身为总统,却认为自己永远无法超越父亲,饱含着对父亲深深的爱。同时,也体现出他怎样的思想?

生: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生: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师:在参议员眼里,鞋匠是卑微的;而在林肯心中,鞋匠是伟大的。父亲是他的楷模、他的榜样。

师:还从哪里体会出他人人平等的思想?

生:我从“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对参议院里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他当上了总统,却还愿意为参议员去修鞋子,体会到人人平等的思想。

师:即使身为总统,也愿意用鞋匠的手艺为别人服务。人人都是平等的。

(3)感情朗读。

师:这三段话,林肯事先准备了发言稿吗?他是怎样通过演讲,来打动参议员的呢?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

生:面对羞辱,林肯表现得宽容、真诚,用自己对父亲的爱化解了尴尬。

师:林肯的演讲字字发自肺腑,正是这份真情打动了所有的人,使所有的嘲笑声都化成了赞叹的掌声。

(4)想象写话。

师:参议员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会想些什么?在省略号处写一写。

指名反馈,相机点评。

四、以题为眼,提升人物

师:课文学到这,你知道课题为什么用“鞋匠的儿子”了吗?

生:故事的起因是参议员羞辱林肯出身卑微,嘲笑他是一个鞋匠的儿子;而林肯抓住“鞋匠的儿子”这个话题,用自己的真诚和智慧打动了他们,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师:让我们记住这位出身卑微但伟大的鞋匠的儿子——林肯。

13《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4

1.学生自由朗读1~4段。

2.为突出鹅的特点,作者将鹅和其他动物比较着写,结合文中内容作具体分析。

第四段中作者抓住动物头部的形状来概括各种动物的性格,从而证明鹅的头高正是其性格“高超”的表示。

第2段中作者将鹅与鸭、与狗比较着写。鹅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但鹅的厉声喝斥有别于鸭的小心翼翼,显得庄重而大气;接着,作者又将叫声同样严厉的鹅与狗比较,不难看出狗的势利和鹅的一视同仁。

第3段通过步态写鹅的傲慢,仍将鹅与鸭比较,一个步调急促,有局促不安之相;一个步调从容,大模大样,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最能反映鹅的傲慢性格的,是当人走近时鹅的态度。鸡和鸭惧怕人,当人走近时一定让步逃走。鹅却傲然地站着。

通过与其他动物的比较,可以看出白鹅鲜明的个性。

3.作者之所以能对白鹅作如此生动传神的描写,是因为他对白鹅观察得非常仔细。描写鹅吃饭的第4段文字,最具代表性,试作分析。

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鹅的食料。进食的程序以及吃饭时的动作神态,特别是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鹅与偷食的狗之间的争斗,令人忍俊不禁。

4.第4段中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鹅吃饭时所表现出的傲慢?

三眼一板

丝毫不苟(一点都不马虎)

从容不迫

踏着方步

昂首大叫

架子十足

二、讨论课文第5段的内容

1.作者用浅显质朴的文字,轻松幽默的笔调,勾勒了白鹅既可笑更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白鹅的喜爱与怀念。自由朗读第5节,然后说说作者及其家人喜爱白鹅还有什么原因。

白鹅对作者一家人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有贡献。在作者看来,精神上的贡献尤为重要,“因为我们这屋子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2.谈谈你对文章结尾的两句话的理解。

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条件艰苦,而更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痛苦。由于战争,作者不得不居住在郊外荒村的简陋小屋里,与外界绝少往来,于是感觉到一种“岑寂”的苦闷。作者在文章中说:“这些日子的岑寂的滋味,至今回想还觉得可怕。”是这只颇有个性的白鹅打破了寂寞,使荒凉的死气沉沉的环境有了生气,使作者苦闷的心灵得到一丝安慰,所以作者对这样一位能够“慰我寂寥”的朋友怀着一份感激和留恋之情。

3.这节文字主要写白鹅的贡献,但其间仍不乏表现白鹅傲慢性格的文字,找出来欣赏一下。

“它分娩毕,就起身,大踏步走进屋里去,大声叫开饭。”

“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

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

三、按照“思考与练习四”的要求进行口头作文

四、布置作业

《蜜蜂》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篇5

师:你是否注意过鲜花的开放,是否注意过蜜蜂的纷飞,唐代著名诗人罗隐,在他的《咏蜂》里写“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蜜蜂》。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

生:自由回答

师: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

自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画来来。

生:(蜜蜂是否具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师:你在哪里找到答案的?

生:(第一自然段)

师:谁能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哦,读了这里,我知道了作者的实验原因,是?

生:(听说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师:听说?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作者没有迷信盲从人家的结论,而是自己要动手实际做一下试验,你们有兴趣跟着作者一起去做这个试验吗?

文中找找相关的语句,并用横线画出来。

师:看看试验共分了几个步骤,标上序号,小组讨论一下。

师:谁来当当小解说员,把试验步骤说给同位听听。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

师:为了保证试验的成功,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1)、在自己家花园里捉来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便于观察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抛弃的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证实蜜蜂是否认识回家的路

(4)、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了解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师:从这些做法你,你感受到作者是个怎么样的人?

生:(考虑周到、思想周密、思考全面)

师:蜜蜂被放出来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蜜蜂四面飞散,好象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

师:真的触到地面了吗?

生:(没有,从几乎可以看出来。)

师:作者的用词非常严谨啊,一个几乎,就把蜜蜂将触未触的在风中飞行的艰难情况描绘出来拉。

那么这里,你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担心的,着急的,怜爱的。)

师:不仅仅我们观察到了蜜蜂飞行的困难,作者也看到了,并且进行了怎样的思考?

生:(我想,他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为什么我这样推测呢?结合作者的试验过程以及试验后观察到的现象找找我推测的依据。

生:(远,闷在袋子里,起风)

师:放飞蜜蜂后,作者进行了一连串的想象和推测,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雪儿》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 篇6

课题: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六册《雪儿》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好!全体学生:老师您好!

师:请就座!亲爱的小伙伴们,你可知道人类是伟大的,创造了举不胜举的奇迹,改造了大自然,成为地球的主宰。可是和人类共同居住在地球上的,还有别的许许多多的动物,作为地球的一员,它们也有生存的权利,而我们人类也有理由成为这些动物的好朋友。有责任精心呵护它们,照顾它们。今天,我们这里就来了一位动物朋友,请你们睁大明亮的眼睛,一睹它的风采!(课件播放白鸽驻足休憩、展翅翱翔、掌中觅食、翩翩起舞的几个画面)注意观察,喜欢这只白鸽吗?

生:我非常喜欢,因为这只鸽子雪白雪白的,真惹人喜爱,师:爱鸟之情,人皆有之。我也很喜欢呀!生:看它展翅飞翔的样子真像一位舞蹈家。师:描述真到位。生:它好像在翩翩起舞。师:你发现了它的动态美。师:还有什么发现没有?

生:这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鸽子?是野生的,还是人家家里养的? 师:谁能告诉她?

生:这是家养的。因为我发现野外的鸽子没有这种大。

师:观察真仔细,生活的有心人!这么白的鸽子,姿态优雅动人,想不想为它取个名字?

生:我叫她闪电,我想它飞得肯定很快。生:我叫它小不点儿,它小得可爱,小得俊俏。生:我想给它取名叫白雪公主,因为它浑身雪白。

师:非常雅致,我赞同你的高见,言之有理。我们今天认识的这位小女孩却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字“雪儿”。

(板书:雪儿)让我们一起来喊喊这个名字吧!生齐喊:雪儿—— 师:再轻一点儿,舌头卷起来读er,同时态度亲切自然点儿。师生齐喊:雪儿——

师:读了这个名字有什么别样的感受?喜欢吗? 生:喜欢。我仿佛看见雪白的一片。师:那是洁白的天使在天空飞翔。

生:我觉得很温柔,有点儿女孩子的名字。师:它像女孩子那么纯洁可爱。

生:我觉得它有点淡淡的伤感,色彩才有点白。

师:想必你已经阅读了课文,对它有所了解,它确实有点伤感。那是它受了伤。雪儿是一只受伤的鸽子。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看望这只受伤的鸽子吧!请大家打开书本,把这篇课文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生字词的读音,并初步读通课文,现在,就开始放声读吧。

(学生大声、自由地读课文,师行间巡视,个别指导。)师:文中的字词你们都会读了吗? 生一齐说:会了。

师:短短片刻时间,你们就会读了,还真不简单哪!(师投影出示字词: 跌伤 向往 敷药 盼着 欢呼 哀伤 忠实 传递 施展 祝福 艰难险阻

蓝天信使 轻轻捧起 明媚的春光 飘飘悠悠的白云 美丽的弧线)谁愿意一显身手? 学生1朗读。

师:大多读得正确,注意“传递”别读成“chuán tì”,跟我读几遍“传递”。生1跟着读。

师:同学们其他有没有发现问题。生2:他把弧线读成了孤线。师:你愿意做他的老师帮帮他吗? 生2使劲点点头。生1跟着生2读“弧线”。

师对生1说:你能站起来读,勇气可嘉,希望你看仔细,想清楚,就能读得正确啦!还有谁试试? 生3读。师:字音多么准确,我像听见百灵鸟的歌喉。生纷纷举手,师再请两名读。没被请到的有些遗憾。

师:大家的热情都很高,时间有限,但机会老师会让每个人都有的。请一起读一读,注意读准“递”、“阻”、“弧“这几个字。全体学生热情高涨地读。

师读得真不赖啊!有没有不懂的字词? 生1:老师,祝福是什么意思? 师:有谁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生2:老师,我知道,祝福就是祝愿的意思。师:能用它说上一句话么?

生3:儿童节这天,妈妈向我表示节日的祝福。师:也是祝贺哟!

生4:我祝福祖国越来越强大。

师:心愿如此美丽,还需你加倍努力学好知识,将来能报效祖国。生5:春节这天,人们互相道声祝福。师:新年的祝愿。那你们谁了解信鸽的? 生:这是一种专门为人们送信的鸽子。

师:在古代,信息传递远远不如现在,人们要传递什么信息,要么是邮差,要么是信鸽绑在腿上送信。(多媒体展示信鸽的知识。)师:仔细读读,看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地读。

师:选一句话说说,你的发现。

生:从“不远万里”我知道信鸽能飞跃很长一段距离,而且它还不会迷路。师:佩服它吗?

生:佩服。那它靠什么才不会迷路的。

生:我从它大脑里面的有个能感知地球磁场的装置知道的。师:读得真仔细。还有吗?

生:我觉得信鸽确实了不起,它不怕艰难险阻。师:注意前面还有两个字“任何”。生:这说明它很勇敢。生:还很坚强。师:值得敬佩。那它对人呢?

生:非常忠实。因为这里说它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师:那是忠心耿耿哪!也是忠诚啊。

师返回上张词语幻灯片,问:能选个词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敷药什么意思?

师:受伤了伤口要抹上药呗!我问你们,你看到雪儿在空中怎么飞的? 生:它被春风高高托起。

生:在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弧线。老师,什么是弧线? 师:谁能用手划出来? 生比划。

师:原来是一道弯弯的曲线。你们也试试。全体学生比划弧线。

师:雪儿真的会在天上留下这一道线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 生:那是雪儿飞过的地方。

师:简单说,就是雪儿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时飞过的地方、路径。懂了吗? 生齐答:懂了。

师:其他你还喜欢哪个词儿? 生:我喜欢“明媚的春光”。

师:读读,真是春光明媚,感受一下春天的美景。生读。

生:我喜欢“飘飘悠悠的白云”。

师:白云在天上随风飘荡,读出白云的姿态美。生美美地读。

师:跟我读读这个词儿“蓝天信使”。生全体跟读。师:信使是什么呢? 生:送信的邮差。

师:蓝天里送信的人是谁呢? 生:是雪儿,是信鸽。

师出示句子:信鸽是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能够飞越千山万水,忠实地为人们传递信息,所以人们称它们是“蓝天信使”。请你们读一读,概括一下雪儿作为蓝天信使的特点。说说是什么样的雪儿? 生1说:坚强的雪儿。生2说:这是勇敢的雪儿。生3说:这是不畏艰难的雪儿。生4说:这是忠诚的雪儿。生5说:这是了不起的雪儿。

师请上述人等到黑板前板书,并请大家检查,相机纠正错别字。师:课文主要围绕雪儿讲了它的哪些事情呢?(播放课文录音,实时配上对应的雪儿的画面。)学生边听边看。

师:你愿意给每一画面或故事的每一片段用一个词儿概括一下吗? 生:受伤。

师:我受了伤,雪儿也受了伤。这是我们第一次相遇时的情况,还可以说——(生答:相遇)我为雪儿做了些什么? 生:我为雪儿洗了澡,敷了药。

师:这叫疗伤。(板书:疗伤)这也是刚刚相遇时的情景。生:雪儿受伤后我希望它伤早点好起来。

师:这是我的期盼,也是我的衷心的祝愿。(板书:期盼)生:在雪儿受伤的时候,我为雪儿疗伤。

师:比刚才那位同学说得具体些了,注意用上“在„„的时候,我„„”。能在下面的环节中用上这样的句式吗?

生:在雪儿伤好了的时候,我为雪儿欢呼。(板书:欢呼)师:概括到位了。

生:在雪儿飞起来的那一刻,我与雪儿分别。生:是道别。

师:依依不舍地道别。情深情深意重难分难舍啊!(板书:道别)师:能根据黑板上的几个词讲述一下这件事的前前后后吗?

请学生四人一组,在下面练习说,用上黑板上的词儿。然后请各组推选一位代表说。

生1复述,师给予正面评价,指正没说到家的地方。生2复述,请其他人补充。生3复述,积极鼓励。„„

师:同学们说得都非常努力,现在请你们挑选书上最喜欢的一句话读一读,透浓浓的感情。

部分学生起立感情朗读。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13《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7

第一课时的教学研究在全国各地已经陆陆续续地开展起来。教师们试图通过研究, 改变第一课时存在的或模式固定、索然无味, 或纷繁复杂、效率低下的现状。近期, 听李玲老师执教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检阅》第一课时, 感觉教学灵动而又充满实效。现推荐其教案加上自己的点评与大家分享。

教学目标:

1.认记5个生字, 在语境中书写含12个生字的词语, 重点指导学生书写3个生字。

2.读通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课文“棘手”等词语, 走进队员们的内心, 想象说话, 感受队员们对残疾儿童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

【评析: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和归宿, 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统率着教学的全过程, 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课堂教学时间是个常数, 教学目标不宜过多, 关键是看这样的教学目标能不能让全班更多的学生通过第一课时学习, 实实在在地达成。李老师针对本单元教学的要求和该课的特点制定的教学目标, 指向性明确, 表述的内容集中精准:识记什么, 书写什么, 重点指导什么, 一目了然, 利于操作和检测。】

课前谈话:

师:初次见面, 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见面礼 (播放新中国60周年国庆检阅的盛况片段) 。多么盛大的节日, 多么整齐的步伐, 多么喜庆的场面, 你们知道这展现的是什么场面吗?

生:盛大的国庆检阅。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李老师在课前谈话环节中, 链接合适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期待, 在愉悦积极的状态中走进文本。】

教学过程:

一、感知内容, 认读生字

1.插图指示, 检查识字。

师: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与检阅有关的课文, 请大家齐读课题。 (板书:14.检阅)

师: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 我们来分享一下预习的收获。

(出示课文插图, 教师边描述情境, 边在插图中出示相应的生字词, 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

师:在波兰首都华沙, 正在进行盛大的国庆检阅。看!迎面走来的是一支儿童队, 他们多么精神。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整齐的队伍。

师: (出示:队伍。认读) 走在第一排的是?

生:博莱克。

师: (出示:博莱克。认读) 给“博”组组词语。

生:博士。广博。博大。

师:博莱克走在队伍的第一排, 他的左腿怎么了?

生:截肢了。

师: (出示:截肢。认读) 靠什么走路?

生:拄拐走路。

师: (出示:拄拐。认读) 但他仍然和队伍保持一致, 真是了不起啊!难怪 (出示:主席台、观众、情不自禁。认读) 主席台上的观众情不自禁地称赞说———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看着插图, 我们认读了这些生字新词。请同桌再相互检查读一读。

【评析:中低年级的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 以适合小学生“形象思维”的需要。李老师巧妙地利用插图随机出示生字词语, 既让学生展示了预习生字词语的情况, 又初步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 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2.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插图向我们展现的是儿童队员在检阅时的情景, 观众们夸他们真棒! (板书:检阅时真棒) 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是写这个情景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

生:检阅时场景在课文的10-16段。

师:既然文中只用了6个自然段来写检阅时的情景, 那1-9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老师想请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 我们边听边思考。 (生读)

生:检阅前, 孩子们遇到一件麻烦的事情, 就是博莱克能不能参加游行。

师:课文称这件麻烦的事情为“棘手” (板书:棘手) 的事情。谁能结合画面上的词语和板书, 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 在国庆来临之际, 遇到一件棘手的事情———能不能让博莱克参加游行检阅。后来, 他们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检阅队伍的第一排。游行时, 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称赞。

师:课文围绕两个场景, 写了这样一件事情。我们同桌再说一说。

【评析: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 是第一课时的一个重要目标。李老师为了指导学生人人达成教学目标, 设置了阶梯:首先, 默读课文, 找到描写插图的内容;其次, 引导思考课文前1-9自然段所写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引导, 学生明白了课文重点写了两个场景, 一个场景是商量一件棘手的事情, 第二个场景是参加检阅得到大家的称赞。这样, 学生自然就能说出故事的大致内容了。不仅如此, 李老师还要求同桌互相交流, 以确保这个目标人人达成。】

二、品读“棘手”, 走进内心

师: (指板书“棘手”) 再次默读课文1-9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把描写“棘手”事情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生默读勾画)

出示: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 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 现在靠拄拐走路。

师:也许是因为生病, 也许是因为一场意外, 博莱克的左腿被截肢了 (出示汉字的演变:截)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截肢后的博莱克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生:走起路来一瘸一拐;比人家慢一些;有时候一不小心会摔倒……

师:连走路都有困难的博莱克参加国庆检阅时怎么办呢?这件事真棘手。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队员们觉得很“棘手”?

生:“鸦雀无声”, 大家一点声音都没有, 谁也不说话, 谁都不出声。

师:谁也不出声, 谁也不知道这件事该怎样处理。“鸦雀无声”这个词让我们体会到儿童队员遇到的这件事很“棘手”。

师:你还从哪些语句当中体会到这件事很棘手?读读上下文, 用“———”画出来。

出示:一些事情已经商定, 可是从大家的表情可以看出来, 还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 但是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师: (读句子, 点红“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 大家都不知道这件事该怎样开口, 的确有点棘手!

出示: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

师:连问了5个问题, 联系上下文想想:这些问题是谁在问谁?说说你的理由。自己问自己该怎样问呢?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儿童队员, 试着静下心来问问自己, 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出示:

劝他不去?________

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____________

师:把你的问题跟同桌讨论讨论, 听听他的意见。一组讨论第一个问题;二三组讨论第二个;四组讨论第三个。

(讨论后同桌合作汇报, 一个问一个答)

生1:劝他不去?不行!博莱克虽然截肢了, 但这样盛大的检阅他也想参加呀, 劝他不去, 他会伤心的。他已经很不幸了, 我们不能再伤害他。

生2: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不行!博莱克要是知道我们要把他藏起来, 以为我们歧视他, 他也会很难过的;再说, 如果他在中间摔跤的话, 会影响我们队伍整齐的。

生3: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难道我们跟他说, 博莱克你截肢了, 就别参加检阅了?那博莱克得多伤心!再说, 谁愿意去伤害他, 我是不去的。

师: (相机板书:善良、尊重) 不去不行, 放在队尾不行, 把他藏起来也不行。这也不行, 那也不行, 进退两难。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明白了:儿童队遇到的这件事还真是件“棘手”的事啊!

师:最后还是队长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难题, 看看队长怎么说的。

出示:队长洪亮的声音打破了沉默的局面, “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 让大家都能看到他, 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 可仍然是儿童队员, 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师:你们懂队长的心声吗?

生:懂, 因为博莱克跟大家一样是少先队员, 不能把他推出去。

生:博莱克也是我们中的一员, 是令大家骄傲的儿童队员一分子, 有什么理由把他拒之门外呢?

生:队长的想法很好, 就让博莱克站在第一排。

师:标点符号也是语言, 让我们读出队长声音的洪亮、语气的坚定。 (个别读, 齐读)

【评析:李老师简化教学环节, 以“棘手”为切入点:先想象博莱克截肢后的困难, 为理解“棘手”的原因作铺垫;再联系上下文品读“棘手”的语句, 感受当时的气氛;最后通过自言自语的对话说出队员的心声, 指导有感情朗读队长的话语。学生沉浸在书的境界里, 或沉思默想, 或圈点批画, 或交头接耳, 或翻阅查找, 或议论纷纷, 或彼此争执———读、思、批、品、评、议、诵、演……感受棘手问题背后少先队员对人的尊重和善良的品质。整个环节中融说话、朗读训练与体会人物的品质于一体, 方法灵活, 效果扎实。】

三、指导书写, 突出难点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我们知道了检阅前, 儿童队员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再次出示课文插图) 瞧, 大家多么羡慕博莱克, 多么羡慕这些小伙子啊!

师: (出示汉字演变:“羡”与“慕”) “羡”看到别人吃羊, 心生羡慕, 流起了口水;喜欢的人走了, 心里想念, 是“慕”。 (范写) “羡”字上面的“羊”不能出头;慕”下面是“心”字的变形字, “卧钩”变成什么样了?

生:竖钩。

师:“博”, 谁来提醒哪一笔不能少?

生:上面的“点”不能少。

师:我们重点学习了四个生字“截、博、羡慕”, 请同学们把这四个生字认真抄写三遍, 其他的生字各写一遍。

【评析:三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学习生字的能力, 书写指导虽不需要面面俱到, 但重点指导难写、易错的字确是非常必要的。如本课中指导的“羡”, 学生容易把下面写成“三点水”;“慕”下面易写成“小”;“博”字上面的“点”易被忽略, 李老师有针对性的指导起到了提示、警醒的作用, 有助于达成书写正确的实效。】

四、结束学习, 设置悬念

师:检阅时, 观众们如此羡慕, 直夸“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这是为什么呢?假如博莱克就在我们班, 你会对他说什么呢?我们下节课重点学习课文的10—16自然段。

【评析:课时目标, 任务合理, 教学才能张弛有度。为使两个课时分配均匀、合理, 本课时仅安排了品读第一个场景;为使两个课时融为一体, 故在课末提出探究性问题, 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第二个场景。】

13《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8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手指课题)——

生齐读课题《小稻秧脱险记》。

师:你们认识小稻秧吗?一起来听听它的自我介绍吧。(播放与小稻秧有关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小稻秧对人类的贡献)

【评析】执教老师通过微课导学,让学生认识小稻秧,同时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二、初读正音,厘清脉络

(一)认识生字

师:小稻秧是我们的朋友,它从课文里挑出了10个生字来考大家。谁来领着我们读一读?

生:杂、拥、剂、喷、欺、喘、汹、蛮、搬、霉。

师:这名同学读得很好!上课之前,同学们在《问卷星》中选出了自己认为最容易写错的生字。(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投票率最高的生字“喷”)原来是它!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个字,伸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写一写。

师:剩下的9个生字,请大家4人一个小组进行交流学习。(师巡视)现在,请同学们拿起笔,把生字认真描红一遍。(提示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

【评析】执教老师利用《问卷星》调查学生普遍认为容易写错的生字,有针对性地进行生字教学,既挖掘了学生的识字潜能,又提高了识字效率。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问卷星》的内容,省时高效,发挥了信息技术的即时反馈功能。

(二)理解词语

师:接下来,小稻秧又从课文里挑出了一些词语考大家,谁敢来挑战?

多媒体课件呈现下列词语

嚷道 争吵 杂草 气势汹汹 蛮不讲理

欺负 纷纷 警觉 不由分说 一拥而上

生自由练习读词语,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朗读词语。

师:你们都明白这些词语的意思吗?一起进入词语库去寻找答案吧。(通过平板电脑将词语库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学生自主学习,计时2分钟)

师:现在比一比谁是最强大脑。谁来说说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可以用工具书查一查。

生1:“争吵”是吵嘴的意思。

生2:“一拥而上”是指一下子全部挤上去。

生3:“蛮不讲理”是野蛮不讲道理的意思。

师:这几位同学都说对了。其实,利用工具书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将学习更多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评析】词语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词语教学是小学中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只有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会理解句子乃至文章的大意,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词语教学过于单调乏味,会令学生失去主动学习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词语库”相当于小型的专题模拟网页,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师:现在请你们用手指头告诉老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出示5个手指头)有5个自然段。

师:很好,现在请5个同学分别读一读这5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学生读课文,教师将学生没有读准确的词语板书在黑板上。

师:刚才有的同学没有读准确这几个词语,谁来带领我们读一读?(出示词语:欺负、蛮不讲理、气势汹汹)

生举手领读。

师:这名同学声音洪亮,读得字正腔圆,真棒!只要我们多练习,就一定能够读准确。

【评析】学生特别喜欢分段读课文的读书方式,即每人读一段,一方面可以降低读书难度,即便是读书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乐意并能够将一段话读通顺,另一方面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都能够获得锻炼的机会。只要读书方式多样化,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就能够达到读书时不错字、不漏字、不添字的要求,并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厘清课文脉络

师:课题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这篇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小稻秧脱险的故事。

师:小稻秧有脱险的经历,就会先有遇险的过程。(板书:遇险)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稻秧遇险的过程,哪几段写了它脱险的经历?

生默读课文,找出小稻秧遇险和脱险的段落,师板书:第1—2自然段写小稻秧遇险,第3—5自然段写小稻秧脱险。

师:课文中的角色除了小稻秧还有谁?(贴词卡:杂草、喷雾器……)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谁来说?

生:小稻秧遇险,在喷雾器大夫的帮助下,脱离了危险。

师:这名同学说得十分简洁,我们也像他一样,用一两句话把故事讲清楚。同桌之间你说我听,一起来练习一下。

【评析】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厘清课文层次,是义务教育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阅读能力之一。教学不同的课文,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执教老师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为学生的阅读体验做了铺垫。

四、精读课文第1、2自然段

师: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我们先来看看小稻秧遇险的过程。首先轻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然后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小稻秧和杂草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生: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师: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吵些什么?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1、2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杂草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小稻秧说的话。

生边默读边画线,教师用平板电脑现场勾画。

师:请同学们分角色读一读小稻秧和杂草的对话,男生扮演杂草,女生扮演小稻秧,除了人物对话,还有一些不是人物对话的语言,这是旁白,旁白由老师来读。

师生共同读课文。

师:杂草对小稻秧嚷些什么?是怎样嚷的呢?

nlc202309080904

生:气势汹汹地嚷。

师:“汹”是什么偏旁?右边是“凶”,指的是这凶狠的气势像潮水一般向我们涌过来。

生:“嚷”有三张口,声音肯定特别大。

师:对。你假装气势汹汹地嚷嚷给我们看看,好吗?

生1示范大声嚷嚷。

师:谁能带着动作和表情气势汹汹地嚷一嚷?

生2示范气势汹汹地嚷嚷。

师:你真是一个实力派小演员,再给我们表演一次,好吗?大家注意看他的动作和表情。

生2再次示范,表演气势汹汹地嚷嚷。

师:这架势,这气场,这就叫——

生:气势汹汹。

师:对。小稻秧被杂草团团围住了吗?(教师扮演小稻秧站在几个学生中间进行示范)

生1:没有,因为围的人太少了。

生2:这只能叫围住。

生3:全班一起围成里三层外三层,密不透风才叫团团围住。

师:这名同学说得好!“杂草们”别光站着,你们还得带着动作,气势汹汹地冲我嚷嚷呢。

生将老师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着。

师:你们真野蛮,真不讲理,这叫——

生:蛮不讲理。

师:我们生气的时候能够蛮不讲理吗?(贴词卡:蛮不讲理)爸爸妈妈生气的样子是气势汹汹的吗?(贴词卡:气势汹汹)同学们,在电影、电视剧里看到强盗、土匪抢劫,我们可以用蛮不讲理来形容他们。

师:杂草要抢小稻秧的营养,能给它吗?

生:不能。

师:这块田是谁的家?

生:是小稻秧的家。

师:如果你就是小稻秧,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快用笔写下来。(多媒体课件出示:小稻秧 地说:“ 。”)

生练习写话,师巡堂。生写好后用平板电脑上传小练笔,教师进行实时点评。

【评析】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使用平板电脑练习写话,代替了练习本,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为教师的实时指导提供了条件。

师:小稻秧说的话句句在理,可惜的是,作者没有把它们写进故事里。现在,我们通过朗读来弥补这个遗憾。

生: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气势汹汹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生1:望着这群将自己团团围住的杂草,小稻秧说:“请你们离我远点。”

生2:望着这群气势汹汹的杂草,小稻秧说:“你们凶也没用,我就是不给。”

生3:望着这群蛮不讲理的杂草,小稻秧说:“这块田又不是你们的,凭什么要我交出营养?”

师:小稻秧有这么多的话想说,它怎么就不说呢?

生:因为杂草不给小稻秧说话的机会,不由分说地上来就抢营养。(贴词卡:不由分说)

师:这是什么意思?谁不让谁说话?

生:是不让人分辩的意思,杂草不让小稻秧说话。

师:正因为杂草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拼命地和小稻秧抢营养,所以小稻秧气得脸色蜡黄,当场就病倒了。

师:故事学到这儿,我发现第1、2自然段有好多个四字词语(指板书)。如果把这些四字词语都删掉,(多媒体课件删除原文中的四字词语)你们觉得好不好?

生1:不好,如果删掉的话,小稻秧和杂草的对话就不生动了。

生2:没有这些词语的话,我觉得小稻秧和杂草的对话都是面无表情的。

师:说得对!这些词语能够让故事更精彩,那么我们就把词语都还回去吧。(多媒体课件重新还原这些词语)我们讲故事,要想抓住听众的耳朵,就得用上丰富的词语。你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老师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绘声绘色地说。现在我们一起来掌握这个本领吧,先是男生读,然后女生读。

【评析】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备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文中“气势汹汹”“团团围住”等关键性词语,启发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加强文本体验,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及平板电脑等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境,师生共同读书,促使学生深刻理解词句的含义,在课堂上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从而凸显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五、结束

师:下课了,课后请同学们把朗读作业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别忘了,给你喜欢的小伙伴点个赞。

师:小稻秧遇到了危险,他又是如何脱险的呢?咱们下节课再来聊一聊。

【评析】语文阅读课应当以读为本,但读书又与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到班级微信群进行朗读的环节,给予学生展示的平台,既让学生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又让语文学习得以延伸和拓展。

【总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明确指出:“语文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动手动脑的同时,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阅读教学“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少讲、精讲,以生为本,让学生动手动脑,自主探究,这在执教老师的课堂上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以生为本”真落实

《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该课教学中,执教老师通过情境表演、突破关键词等教学,让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本表情达意的作用,“小稻秧”和“杂草”两个人物形象无需老师分析,学生在自读、自演、自悟中自然能够体会,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

二、信息技术巧融合

在这节课中,执教老师巧妙地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比如:教师课前通过《问卷星》统计得出学生认为比较难写的生字,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教学;播放微课视频,让学生对“小稻秧”的认识变得直观、生动、形象;在词语教学中,通过平板电脑发放词语库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动手摆一摆”环节,先4人一个小组动手摆放,再通过平板电脑拍下摆放结果,上传并投屏,最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在“小练笔”环节,待学生完成练习后,拍照上传并投屏,全班共享思维的结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情,适时调整课堂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注:该课例在2016年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研讨会暨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创新(互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责编 欧孔群)

《狐假虎威》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篇9

讲课思路:学习了于永正老师的教学实录,精读部分基本上就是照着于老师的方法来处理的。只不过前面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区现在倡导的随文识字理念,加上了一些自己的设计。1.刚学习了部首查字法,很多孩子不会判断查什么能查到,所以课堂上要有查字典的练习和指导。2.生字比较多,都随文识字不大可能,所以部分简单的生字就和以前一样集中学习,重点的字在学习课文时学习。每个生字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字音,有的侧重字义,有的侧重字形。3.各项语文训练要落到实处。比如分段,有的孩子仍然不会分,所以要有订正的环节;有的孩子仍然找不准对话的句子,应该加以指导。朗读训练不能光说有感情的读,要具体的指导,哪个字重读,哪个字拖腔等。4.“蒙”字是多音字,在《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课中学过,本教材中虽然没有提示,但学生肯定容易读错,应该进行指导。5.要适时的总结学法。

学生准备:字典。预习:部首查字法查虎、假、狐、威。记录部首和页数。老师准备:课件

一、检查预习、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指名读、齐读课题。

2.交流查字典情况,预习时让大家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狐、虎、威,谁查到了?部首?

3.板书。狐,反犬旁;虎,虎字头;威,女部,戈部都能查到。戈是古代的一种兵器。谁是查戈查到的?所有学生一起查。戈部还有哪些字?我、戏、成。字典是一位很好的老师,多查多用就找到规律了。

4.自读课文,提要求。分段,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5.对照屏幕,课文分9个自然段,对照检查,标对的举手。注意第三、五段只有一句话。

6.出示词语,有拼音自己读,去拼音,指名一行行领读,同位检查读,开火车读。

7.学习重点字。出示 瓜

爪 谁能说说有什么不同?你怎么记住?

学生说完师总结,出示小篆体,这两个字是象形字,爪,像细细尖尖的鸟爪子,瓜,两边是瓜蔓,中间是果实。

学习多音字。朝。出示词语,朝上,朝阳。你能读准确吗?指名读,出示音节。齐读。

学习多音字。假。出示词语,真假,寒假。你能读准确吗?指名读,出示音节。齐读。

出示狐假虎威,在这个词里,假字读几声?齐读词语。8.指名分段读课文。简单评价。

9.读了课文,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课文中有一句话把这个故事的内容概括了出来,也就是说把狐假虎威的意思说了出来,仔细读课文,谁能找到,划下来。(比较难)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读,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狐假虎威的意思?假在这里的意思是什么?

提示看着句子想。假是借的意思。

现在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就是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

狐狸为什么要借老虎的威风,又是怎样借的呢。下面我们来仔细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练习朗读 1.指名读第一段。

指名读词语,窜过。谁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字的读音:串,窜,一个舌尖平,读c,一个舌尖翘,读ch 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窜是什么意思?可以换个词吗?为什么不用跑?我在操场上跑步锻炼,可以说是我在窜吗?老虎来了,狐狸怎么跑?快速的跑躲起来。

老虎来了,狐狸紧张?自己读,读出紧张的气氛。指名读,提示:表示动作的词语重读,边读边想像。齐读。

2.逮住了狐狸为什么不吃了它?自己读一下2-6段,看看狐狸都说了些什么。用波浪线画。(部分学生找不准,应该加以讲解,或者交流:你怎么知道这是狐狸说的话?提示看双引号,看前面的提示语。)3.指名读第2、3段。指名读“骨碌一转”,强调碌在这里读轻声。学习骨,出示词语,骨碌一转、骨头,骨是多音字,还读骨,骨头。碌,只有一个读音,四声,忙碌,在这个词语里读轻声。

怎么就是眼珠子骨碌一转,表演一下。狐狸是在干什么呢?想主意。骨碌一转就想出主意来了,你觉得它怎样?真是狡猾。(孩子说聪明,就告诉孩子,用在爱动脑爱发言的孩子身上可以说聪明,用在坏坏的狐狸身上就说是狡猾。)

读词语,扯着嗓子。扯,你懂吗?(不光是大声喊)扯着嗓子的扯,提手旁,也就是拉的意思,在这里是把声音拉长。

读的时候,把最后一字“我”拉长一点,并且读出问的语气。指名读狐狸的话,范读,再自己读。

指名读2、3自然段。鼓励带上表情读。

3.接下来的话比较难读,指名读4、5段: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指名读词语,违抗,什么意思?不听命令。听命令是什么?违抗的反义词是?听从 服从。老天爷是天上的神,掌管着世界万物。如果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肯定会„„(有孩子说会付出代价,如果接着问,你觉得会付出什么代价就好了。)

4..指名读词语,蒙住(果真有孩子读成了二声)。出示词语,蒙住(二声),蒙住(一声)看准了,读一读。

读句子:刘家俊的眼睛被蒙住了,什么也看不见。在这个句子里怎么读,什么意思?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怎么读,什么意思? 总结方法:要学会结合句子的意思来判断读音。5.要想蒙住老虎,狐狸的话得怎么读?

(为什么要这么大声的说?大声说显得很有气势。要想蒙住老虎,就要显得比老虎还威猛)指名读,看情况范读,学生自己练读。(学生读得好时应该趁机问:你这么大声跟老虎说话,真的不害怕吗?引导学生交流,狐狸故意虚张声势,心里其实很害怕,不然刚才就不会逃跑了。)

6、我来扮演老虎,谁来演狐狸。师:你想,老虎把你逮住了,(动作抓住学生的肩膀)你不能把老虎蒙住的话,你就没命了。(该生朗读如果不佳的话,就开玩笑说:声音太小,吃掉!可以再请一位读一读)

读后师说:嗯,老天爷的命令我可不敢违抗,不过,老天爷怎么会让你这样一只瘦小的家伙当大王了呢?你的话我不信!

暗示学生接下去说:不信,我带你到森林深处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说完后老师松手)学生自己再练读。

小结:下节课我们就跟狐狸到森林去走一走,现在休息一下。

三、学写两个生字:威、虎.剩下的时间写两个生字。

1.先来读一读,威,可以组什么词?学生先说,老师再出示词语,一起读:威信,威风,威严,威力

虎,狼吞虎咽,虎头蛇尾,让学生说词语意思。出示句子

詹鑫豪又累又饿,一回家就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提示,吃饭要细嚼慢咽)

有些同学写字就是虎头蛇尾,开始几个字能一笔一划认真写,写着写着就没有干劲了,写的不认真了。有始无终。现在我们就要写字了,可不要虎头蛇尾。

2.板书虎、威,边写边提示笔顺,指名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做好写字准备。

13《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10

师: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第一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一下你最愿意用文中的哪一个词来描写雾凇奇观的美。

生:我用“千姿百态”,因为这个词写出了雾凇各种各样的美丽姿态。

师:是呀,千姿百态确实写出了雾凇姿态的美。

生:我用“琼枝玉树”这个词,因为它告诉我枝头上的霜花像玉一样美。

师:“琼”是个生字。它指什么呢?

生:“琼”是指美玉。

师:“琼”和“玉”常用来表示美好的事物,如好的酒叫——(学生说“琼浆玉液”。)

师:漂亮的房子称——(学生说“琼楼玉宇”。)

生:我用“洁白晶莹”,因为它把雾凇洁白无瑕、晶莹透亮的美写得很形象。

师:雾凇的确是一道秀美的奇观,而它的美也确实不能用一两个词道尽。

多媒体出示:

雾凇奇观

洁白晶莹 缀满枝头

银光闪烁 美丽动人

13《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 篇11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画家和牧童的课文,一起读课题。

生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一)初读感知,读准字音

师:牧童和画家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认真听要求——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借助拼音多练几遍,不会读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学生自由轻声地读课文。

(二)同桌检查会认字音

师:字音都读准了吗?看着生字表里“我会认”的生字,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同桌读对了,竖起大拇指赞赞他;同桌读错了,请你当小老师教教他。遇到困难可以借助拼音来解决。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字音。

师:你的同桌都读对了吗?读对了,请你给他点个赞。

学生“点赞”评价。

(三)读准带拼音的生词

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拼音的生词,抽查难读易错的生字。

师:看来同学们还有一些难读的字音容易读错,老师再来检查几个,把生字放进词语里,相信你能够读准确。

第一行:指名读。(平舌音 拱手声母是G,边读边做动作。)

第二行:男生读。(后鼻音 学生读的没有错,教师不要打断。)

……

(四)读准去掉拼音的生词

师:去掉拼音还能读准确吗?全班齐读,每个词语读一遍。

(五)读好带生词的句子

师:把生字放到句子里,你能读好吗?多媒体课件出示带生词的两个句子,句子不仅带有生字词,还是课文中的长句子,不太好读,自己先练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

您画的牛尾巴/是翘起来的,那是/牛用尾巴/驱赶牛蝇的样子。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学生练习朗读。

师:怎么样才能读得更流利呢?老师给你一点小提示:长句子需要恰当的停顿才能够读好。

读第一句时点评长句子的停顿,读第二句时点评“一会儿”的读音[yī huì er],这里“会”字读第四声,舌头卷起来。

小结:读句子,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读出停顿,这样才能够将句子读通顺。

【评析: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识字教学要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每一个环节,由读好字音到读好词语再到读好长句子。教师采用生生之间互助识字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与同伴互动的空间,再通过抽查读词、拼音读词,从而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情。在此基础上,教师顺学而导,将词语送回语境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好儿化音、读通长句子,使识字教学和语言学习同步,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又解决了学生阅读中的障碍,扎实高效的活动使课堂教学变得轻松活泼。】

(六)写生字

1.观察

师:“浓墨涂抹”的“抹”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大家看,怎样才能写好“抹”字呢?仔细观察,写这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1:“抹”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师评:你关注了生字的结构。(多媒体课件出示:左窄右宽)

生2:“末”上横长,下横短。

师评:你注意到了易写错的笔画。(多媒体课件出示:书写正确)

生3:提手旁的一提不能太长

师评:你注意到了穿插避让。(多媒体课件出示:穿插避让)

2.范写

范写“抹”字,强调起笔、落笔和关键笔画书写的位置。

师:“抹”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提手旁在左上半格中间起笔,竖勾要写得长且直,提不能太长,要给右边留些位置,右边的“末”上横长下横短,短横要压着横中线写,竖要靠着竖中线写,直而有力,最后两笔撇捺舒展,撇要穿过竖中线。

学生在看老师范写的同时跟着书空。

3.迁移

自由练写“挤”“拱”“批”。

师:本课还有几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多媒体课件出示“挤”“拱”“批”)。观察这几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互相交流。

生:这几个字的偏旁相同,并且都是左右结构。

师:没错。要写好这几个字,我们要注意书写正确、左窄右宽、穿插避让。按照这三个要求,请你们把这三个生字在练习纸上各写两个。

4.评价

师:写好了之后,同桌之间按照三个评价标准评一评,你觉得他能够得几颗星?

【评析:在写字教学中,观察、示范、迁移、评价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渗透学法。教师从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中提炼出书写要求,同时形成评价标准。评价指向明确,操作简单。在示范书写中强化书写要求,在生生互评中再次巩固书写方法,教师悄无声息地在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究中渗透学法,以“抹”字为例,引出本课中其他左右结构的生字,进而拓展学习本课中要求学生会写“提手旁、左窄右宽”这一类汉字,适时迁移,目的在于渗透归类识字的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

师:对于生字词、长句子,大家都能够读好,现在请5位同学读课文,每个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余学生认真听,边听边思考: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学生读不准的字音。

(二)画家和牧童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指名学生交流。

(三)教师点评学生的发言

【评析: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为主“转变”为以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主;二是实现从教师讲的课堂形态“转变”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教什么比怎么教要重要,确定教什么的基础就是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为依据,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语文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理解的要求是“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教师在教学时从课文的主要信息入手,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做到了依标扣本,策略得当,体现了“生本”和“高效”的教学理念。】

nlc202309011933

四、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刚才大家都提到了戴嵩,知道他是一个著名的画家。(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著名”。)那么,著名是什么意思呢?

生:很有名的意思。

师:请你换一种说法,还可以怎么说?

生:出名。

师:找近义词也是理解词语的好办法。

师:你从哪里知道戴嵩是著名的画家?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叫戴嵩。”)读了课文,说一说你从哪里看出戴嵩是一个“著名”的画家?

指名学生交流。

(一)体会表达

指名学生读句子。

生1: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围观。

师:一挂出来马上就有许多人围观,这说明了什么?

生1:说明来看画的人很快。

师:你来读出这种迫不及待的感觉。

生2:说明这些人很喜欢画。

师:请你读出这种喜欢的感觉来。

(二)学习表达

师:这简简单单的“一……就……”把人们对这幅画的喜欢和迫不及待想观赏的心情写了出来。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上“一……就……”来表达我们喜欢和迫不及待的心情呢?

指名学生回答。

生1:今天妈妈做的菜很好吃,一上桌就被大家抢光了。

生2:我一回家就马上写作业。

师:这两位同学主要抓住了迫不及待和喜欢的心情。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从哪里知道戴嵩是著名的画家?

生:“没有不点头称赞的……许多人都愿意花大价钱购买。”

师:戴嵩的画一挂出来就有人来观赏,大家都称赞,还花大价钱购买,这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这段话所有的内容都是围绕“著名”这个意思写的,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戴嵩的“著名”在课文中是怎么写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哪些句子写出了戴嵩很著名?画家是怎么画的?人们是怎么夸赞的?把你找到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评析:“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是语文课标对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请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著名”的含义时,结合生活实际,学习用“一……就……”的句式练习说话,做到积累和运用相结合。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为学生创设多种情境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教材后,抓住关键词句及语言训练点,让学生练习运用,在运用中体会表达,在表达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五、学习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一)学生读课文,找出写戴嵩画画和人们称赞他的句子。

师:大家都找到了吗?我们按顺序进行交流。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

“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学生交流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二)学习句子:“戴嵩沉思片刻决定画一幅《斗牛图》。”

1.理解“沉思片刻”的含义

师:什么叫沉思片刻?谁能把这个词语换种说法?

生:就是想了一会儿。

2.体会“沉思片刻”的含义

师:画家只是沉思片刻就画了《斗牛图》,这说明了什么?

生1:想了一下就画出来了,说明他的画技高超。

生2:因为想得不认真,所以画错了。

3.学习句子:“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

师:戴嵩不愧是一个著名的画家,想了一会儿,提笔就画,只见他一会儿……一会儿……你们想看看这幅《斗牛图》吗?

生:想。

(1)看图理解感悟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斗牛图》)。这幅画中哪里是浓墨涂抹?哪里是轻笔细描?

生1:牛背牛身是浓墨涂抹。

生2:牛尾巴是轻笔细描。

(2)有感情地朗读

师:这两种不同的画法,画的时候有轻有重,我们在读的时候也要读出轻重变化。谁来试一试?

学生读词语“浓墨涂抹”“轻笔细描”。

师:如果把词语放到句子里,你还能读出这种变化吗?

生齐读句子。

师:读得很好。这样的一幅画,围观的人看了都——纷纷夸赞。

4.学习第三、四句。

(1)读好感叹句

师:他们是如何夸赞的呢?

生朗读感叹句。

生1读得很好。

师评:真会夸,你读出了感叹的语气。

生2读得不太好。

师引导:课文里的句子用上了感叹号,谁来读出感叹的语气?

(2)理解积累词语:夸赞、赞扬、称赞

师:同样是夸戴嵩,文中用了好几个不同的词语,众人是纷纷“夸赞”;商人是“称赞”;教书先生是“赞扬”。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把这几个词语圈出来。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学习语文就是这么有趣,像这样的词语你还会说吗?

生:表扬、赞赏、赞许。

师:是的。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语表达,语言有了变化,文章就更精彩了。

(3)赞同一幅画,不但用词不一样,而且不同的人的说法也不一样。商人说:“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教书先生说:“画活了,画活了。”

师:他们说的话简洁明了,却充分表达了他们的赞美之情。你也能像商人和教书先生那样,用不同的说法来赞一赞吗?

nlc202309011933

生:太妙了,太妙了;画得太神了,画得太神了……

师:你说的和课文里的不一样,谁能夸得和他不一样?让我们也像他们一样一起夸一夸戴嵩的画吧?四人小组自由练习说一说。如果用上我们刚才积累的词语就更棒了。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和《斗牛图》:

“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这真是绝妙之作!”一位商人称赞道。

“画活了,画活了,只有神笔才能画出这样的画!”一位教书先生赞扬道。

“ !”( )道。

师指名学生汇报,适时表扬。

生1: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真是上乘之作呀!

生2:太神了,太神了,真不愧是著名的画家!

师:你也夸,他也夸,商人夸,教书先生夸……这么多人都在夸赞戴嵩的画,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说这叫——

生:纷纷夸赞。

师:由此可见,戴嵩的确是一个著名的——画家。

【评析:教师继续用“抓关键词”理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如抓住关键词“沉思片刻”,让学生体会画家的“画技高超”,同时也为画家可能出现的错误埋下伏笔。在体会情感方面,教师首先让学生读好感叹句,在朗读中体会人们对戴嵩的赞美之情,其次引发学生寻找文段中表示夸赞的词语并进行积累和拓展。学生在探索中发现了第一个语用规律: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语言丰富了,文章就更精彩了。通过朗读围观的人夸赞的语言,学生发现了第二个语用规律:同样是表达赞美之情,不但用词不一样,而且不同的人的表达方式也不一样。教学层层推进,如剥笋芽般一步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小组合作交流和全班展示交流等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在语言运用中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将理解、积累、表达、运用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语言学习会变得更扎实有效。】

六、突出矛盾,留下悬念

师:著名的画家也有遇到困难的时候,这不,正当人们纷纷夸赞戴嵩的画“画得像极了,画神了”的时候,一个不同的声音出现了,“画错啦,画错啦!”一个牧童挤进来喊着。

师:这声音像“炸雷”一样,大家一下子被惊呆住了,炸雷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

生:轰隆——轰隆隆——

师:这么小的一个孩子,真的能够发出炸雷一样的声音吗?为什么大家都被震得呆住了,牧童和画家之间会发生怎样有趣的故事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吧。

【评析: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第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感受画家画技的高超,但是从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教师抓住关键词和故事情节的矛盾冲突点,引出故事的另一个关键性人物——小牧童势在必行,用小牧童的“一声炸雷”和人们的“纷纷夸赞”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巧妙地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总评】一堂好课如同一件艺术品,它可以精美绝伦,也可以朴实无华,但无不散发着幽兰之香,品来内涵隽永,令人过目不忘。《画家和牧童》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扎实的字词教学、适当的语言文字运用,关注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力求实现课堂的扎实和高效。

1.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把识字的空间交给学生。识字教学依然是二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在生字教学中,教师进行了大胆的设计和尝试,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教师先让学生借助拼音互相练习,要求读准字音。学生有了自我学习的基础之后,教师再通过抽查筛选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语音,根据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读好难读易错的字。这样安排识字教学,层次清晰,以学定教,学生学有所得,很好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教”显得层次分明、高效得法,让学生将难读的字音多读几遍,有利于强化记忆,逐个突破,同时也是在渗透识字的方法。

2.触类旁通,关注评价,提高写字教学的有效性。本课要求学生会写12个生字,如何合理地安排写字教学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通过观察发现,该课的生字虽多,但是“抹、挤、拱、批”4个生字都有共同的偏旁——提手旁,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写好本课中带有“提手旁”的生字,从对成语“浓墨涂抹”的理解入手,先观察“抹”的笔画结构特点,再引入教学,然后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写好生字,如书写正确、左窄右宽、穿插避让。最后教师范写“抹”字,让学生书写其他带有提手旁的生字。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流写“抹”字要注意什么,同时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写好这一类字的方法,这既尊重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又明确了评价标准,给予学生书写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3.关注语言的转换和运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学习人们夸赞戴嵩画技高超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教学,第一个层次是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第二个层次是模仿人们夸赞的语言,进行语言表达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同样是夸戴嵩,课文却用了好几个不同的词语。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语言有了变化,文章就精彩了。学生体会到围观的人都是用简洁的语言来夸赞戴嵩,教师再让学生模仿课文里的句式,用自己的话来夸一夸戴嵩。从关注表达特点入手,教师先让学生在内容上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写,再进行自我创造——我来说,通过训练,强化了多元表达、简练表达,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最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把自己想夸的话说出来,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在拉近语文和生活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体现了语文工具性的性质。

(该课例在全区2014年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责编 欧孔群)

上一篇:如何上好欣赏课下一篇:森林生态学习题与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