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实践感悟

2024-10-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团队实践感悟(精选12篇)

团队实践感悟 篇1

暑假期间,时间过的很快,但是今年的暑假因为我们团队参与了“爱心中国梦:志愿服务活动”使得这个暑假更加的丰富充实。

活动期间,我们团队分别走访了各自当地的敬老院,在敬老院我们不仅带去了吃的喝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带给老人们有限的欢乐,看着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我们就觉得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我们甚至比他们还要开心。现在虽然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可是老人们呢?!尽管生活条件好了,可是他们那是他们真正想要的吗?以前总以为有了钱就可以让生活安逸,就可以开心,可是经过这次走进敬老院的活动,才真正的了解到金钱是换不来健康,开心,幸福的。在敬老院的老人们他们要的只是单纯的跟家人在一起,哪怕日子过得苦一点,一家人开开心心最重要。

团队实践感悟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名师,教学团队,校本教研

1“名师大课堂”之契机

为了总结交流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的成长经验, 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式, 山东省教研室于2012年4月23~24日在枣庄市组织开展了山东省小学数学“名师大课堂”研讨会。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聚焦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会议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1 研究课

由我省自1999年至2011年曾在全国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7位优秀教师重新执教他们当年的获奖课, 并选取其中的几个片段进行比较分析其变化。

1.2 典型经验交流

由执教教师及其团队, 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 介绍他们的教学特色与风格, 解析他们成长的途径与方式。

2 感悟名师的成长历程

在日程紧张、内容丰富的两天活动中, 我们被名师们执着的教育情怀所感染, 被他们真实的教育经历所激励, 被他们现场的课堂教学所启迪。过后, 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些名师一路走过的历程, 探寻他们成功背后的支点, 发现他们一直行走在教学研究的路上, 得益于背后强大教学团队的力量。这些名师们一路走来的阶段历程整体上如出一辙, 正如青岛市台东六路小学詹筱伟老师带领她的教师团队所述她们自己的名师成长之路一样, 历经如此阶段。

2.1 从青涩走向成熟

处于职业初期的年轻老师必是青涩的, 对理念的解读、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以及对设计的科学性等等皆是那么的困惑和拿捏不准, 所以名师成长的初步也和众多年轻老师行走的步调一个旋律。所幸他们是勤奋和进取的, 不停地听课、观摩、请教、实践是他们专业学习的主旋律。更为幸运的是他们的起点一开始来的似乎就更为丰厚些, 在教学生涯的起步阶段就踏入了人际氛围和谐的教研团队之中, 他们师从骨干或名师对他们或从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或从教学实践层面对其进行着影响和手把手地辅导, 团队的力量使他们逐步地完成着从青涩向成熟的蜕变。

2.2 品名师, 做不一样的自己

名师引路是铺就又一代名师成长之路必经的一步。他们积极地、虚心地, 静静地品味着如华应龙、吴正宪、李烈等一代名师们深厚智慧的教学思想、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灵活敏锐的教学机智, 磅礴大气的教学功底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他们在品味中总结, 在总结中反思, 在反思中实践;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加之他们对教育知识的广泛阅读学习……渐渐地成就了他们羽翼丰满的不一样的自己!

2.3 公开课, “磨”出来的味道

公开课之于每一位名师的快速成长都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契机, 并与为比赛准备公开课的打磨历程息息相关。磨课的过程, 就是“备课、说课、修改、试讲、再修改、再试讲、定课”的过程, 是在同伴互助, 专家引领中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益、不断改进的过程。最终他们在众多师傅的“搀扶”下学会了站立, 在无数次的“打磨”中得到提升, 磨出了渊博的专业知识, 举重若轻、巧妙点拨、随意发挥的专业技能, 更是磨出了对教学艺术的顿悟, 团队的力量再一次使他们站在了成长的更高处。

2.4“研”出来的精彩

经由公开课走向成功的名师体会到对自我审视、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成功与喜悦, 他们行进的脚步并没有止于公开课的成功, 而是以此为起点, 携手教研团队, 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崇高的专业理想, 开始了他们的教学研究和学习之路。他们成立数学名师工作室, 开展校本研修日, 关注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策略, 探寻双自主教学模式, 进行“情境创设, 小组合作”课题研究和情境串教学研究, 各项课题研究硕果累累, 改进了教学, 提高了效率, 团队的力量使他们走的更为沉稳、大气和精彩。

3 探知名师成长之因

本次活动中, 这些名师携手教师团队呈现给大家的不单是一堂堂精彩的教学艺术的盛宴, 更多地感动着我们的是他们教师团队间互助、帮扶、和谐的人际氛围、人格魅力和集体智慧碰撞出的大气和精彩, 留给我们最多和最深的是那股团队凝聚的强大力量。正如烟台芝罘区麻明家老师和他的小学数学团队在介绍和总结经验时谈到, 他们“成功的支点”离不开团队的力量, 比如专家引领、师傅指导、同伴互助、教学互动和领导支持。他们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碰撞, 重视成员间的协作和帮扶, 他们认为在教学研究的路上孤军奋战是行不通的。团队的力量就如隐形的翅膀一般, 托起了他的成功和成长。

当然, 我们也深知, 名师的成长主要源自于他们内部个人努力, 比如专业学习、教学研究与反思、教改实践和教育理想与信念。所以, 名师引路、公开课为契机, 加以背后团队的力量和自我发展的要求与愿望, 依托于浓重的学术研究氛围和宽松的环境, 再伴以高水平学校管理者, 也就具备了关键时期、关键事件和关键人物, 铺就了他们又一代名师成长之路。

4 关注聚焦:立足校本, 培植教学团队

本次活动突显了教学团队的力量之于名师成长的影响, 意义十分显著。实践一再证实, 在校本教研理念的指导下, 立足校本, 培植教学团队, 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就是说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 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采取多种形式, 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 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 开发教学资源, 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 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比如,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在特级教师徐斌等多位骨干教师的引领下立足校本, 践行着品质教研、智慧发展的思路和理念, 培植了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他们注重智慧引领, 采取家族式的结对模式, 实施名师引路工程;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开展专题研究;集体备课, 公开课打磨;追求有效课堂等方式、策略。在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研究过程中, 增强了教学团队的凝聚力, 快速地提升了各位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教学团队的力量更好地促进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S

参考文献

实践中感悟 感悟中创新 篇3

一、挖掘乡土素材,为学生构建实践的平台

我是主抓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认真组织教师研究、学习,多次下乡进行讲座。农村小学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四大领域彼此联系、学科间彼此渗透、形成整合,利用好本地优秀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走了入社会,了解家乡的物产、家乡的风俗习惯、家乡的英雄人物、家乡名声古迹等。让学生写调查報告,课上交流、总结,课后完善、充实,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锻炼,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我们利用当地资源,开设校外活动基地:有果园、蔬菜大棚、养殖场等,让学生参观,写观后感、学习、交流、共同进步、共同提高,激发学生思考,发展创新精神。

二、走进生活,营造科学的选题氛围

学生是生活的主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带领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探究社会的强烈欲望。教师善于捕捉学生的灵性,把学生异想天开的想法,及时地与教师交流,形成自己的研究专题和活动主题。如:《我是校园小导游》、《我可爱的家乡》、《传统的节日》等一系列主题的确立,都贴近学生的生活,做起来学生非常感兴趣,教育性又非常深刻,让学生有事做、有话说、有问题去研究,开启学生智慧的闸门,学生充满朝气、活泼、乐观向上。

三、开拓学生视野,创设实践舞台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尊重学生走进生活。学生的思维不同,立意不同,确立主题的形式也不同,实践的方式、途径、体验也是不同。鼓励学生充分展示个人的实践成果,对于过程和成果的展示有“汇报交流”、“辩论会”、“才艺展示”等。充分引导学生展示自我,搭建张扬个性的舞台。学生在实践中成长了、成熟了、会做人、会做事,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营造广阔的空间。

四、滋生灵感、求异创新

在实践的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要满足于书本知识。孩子们也具备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在学生实践中设计活动形式是多样的,有调查、访问、查资料、录像、拍照、画画、写日记、出手抄报、设计宣传画、设计游戏、歌舞表演等等。学生能够做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观点鲜明、有奇特创新想象力,也懂得如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意识。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是锻炼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亲历亲为、充实自我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在实践中直接获取经验课程。学生亲自参与、尝试、经历、体验、分享,过程是艰辛的,收获是喜悦的。在成果展示会上,学生发言是积极的,跃跃欲试、得意洋洋、信心十足。因为这些是孩子身临其境的,所以孩子们自信、快乐,自我得到满足。实践中学会成长,跌倒了再爬起来,做生活的主人。孩子们有了集体的参与、有独立调查研究、有奇异的思考,学生的总结、完善、充实、在提高,实践课一定会给学生自我实现目标的机会。

团队管理心得感悟 篇4

一、目标管理

首先、团队目标一定要明确、要数字化、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间限制。团队目标是团队主管根据团队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通过团队拼搏能完成的目标。以一个长期目标为导向,以不同时期的短期目标为实战任务,短期目标的总合要大于长期目标的20%,长期目标才能完成。其次为个人目标,是以团队成员个性化条件为基础、引导成员制定比他平时成绩高出20%以上的目标,才能完成团队主管制定的团队任务目标(任务目标不能提前让队员知道)。所有队员的任务目标总和要大于单次短期目标。

二、技能培训

队员可分为两类:一是有经验的、二是无经验的;培训也分为两类:一是心态培训、二是技能培训。对于有经验的员工进入公司,他自认为有自己的一套,不太愿意按公司领导的指示做事,待他将老客户资源用完,业绩就会迅速下降,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其心态,甚至会影响其他员工的心态。这样的员工首先要对其进行心态调整,最重要的是在监督过程中及时找到这人的技能不足之处,助其提高业绩,他才会全身心投入工作、并带动其他人工作。对于无经验的员工、他们很听话先摆正心态再详细培训沟通技能,包括产品知识、与其它同类产品对比的优势、卖点,最重要的是跟客户沟通的话术、语气及肢体动作,并且亲自带动新员工拜访客户、助其签单,让他感觉这工作也不是那么难。

三、团队凝聚力的营造

团队首先要调节情绪达到巅峰状态,每个人都有拼命三郎的精神,每天都要开晨会15分钟;其次、始终相信队员能够成功,经常以成功的字眼,肯定的语气负相交流;第三、主管要将自己树为标兵;第四、主管要帮助员工完成目标;第五、要将目标作为团队的使命;第六、团队领导要有将所有员工劲往一处使的号召力。

四、奖罚分明

所未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制定一个让个别员工拼命就能完成的最高个人目标奖,再下设两个二等奖。有完成奖项目标的马上公开颁奖,最好是当众现金发奖,并让获奖员工激情发言。人最大的特点是逃离痛苦。制定一个末尾淘汰制,形成向前可得丰厚的奖励,后必须逃离失去痛苦的竞争机制。

重温红色经典,感悟团队合作 篇5

中秋小长假过后,极速的员工们以运动的形式展现我们依旧饱满的精神面貌。9月13日下午,台州极速10名员工穿着统一的迷彩服来到运动地。一起纪念党的90华诞,回顾党的奋斗历史,体验革命前辈长征路上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不懈的精神。

来到现场一种比赛的紧张感立即包围着我们每一个队员,参赛的还有来自机关单位,企业,社区等共6个。经过简单的准备,我们的队长队名对呼都已确定,在王队长的带领,“红动台州”的背景映衬下,我们自信而又神圣的展现着我们的团队风采一一极速网络,网络天下。面对镜头,对现场观众以及电视机前的所以观众宣告极速网络必胜的决心。

第一项炸药运输,设定一定的距离,每人手上拿一节管道,以接龙的形式将“炸药”运送到正在欲火奋战的前线,也就是事前设置好的篮筐里。路程很遥远,我们的人数有限,设备有限,但是我们的任务是必须要完成的。困难虽多,但永远多不过我们解决困难的方法。关键时刻,绝对听从指挥,按照队长要求第一名队员负责放“炸药”,位置是不动的,其他队员“炸药”一进过自己的那儿,马上就要飞奔到前面以避免“炸药”中途夭折。

难度很大,需要每一个对方全身心的投入,一刹那的犹豫都可能导致运送渠道接应不上失败;需要每一个队员之间绝对的信任和服从,这不是一个推崇英雄主义的时候,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和高效的合作。最终在2分钟的时间里,极速网络运输过去了5个,在第一场赢得第二名的好成绩。看着队长在战报上贴上代表胜利的五角星,突然有一种震撼,工作中何尝不是如此,团队的高效合作成绩怎么会落后?

第二项红嫂救伤员。要求两个红嫂以最快的速度前往前线救出我们的伤员。一上场就明了,红嫂都是瘦弱的女孩子,而我们的伤员一个个都是扛着步枪在枪林弹雨中穿梭的铁血男儿,体力的严重悬殊让每一个人都捏了一把汗。迎难而上在我们整个革命时期都淋漓尽致,我们的红嫂自然也不例外,毅然站出来负责救助伤员。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抬上伤员的红嫂也开始健步如飞。潜能总是在关键时刻爆发,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可以,只是还不相信自己真的可以。

第三项是重温长征路,双脚套上袋子以接力的形式跳到终点。故意在脚上套上袋子只是简单的模拟长征路上的艰辛,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每次想起无不会肃然起敬。从中让我更加明白了,要完成一个远大的目标,需要树立崇高的信仰,坚定无畏的革命精神,顽强不屈的精神斗志,脚踏实地不断奋进,不断开拓新的思维模式,才能实现新的奇迹。

第四项是擂鼓助威,也是当天活动中大家认为最有难度的一项。将一个排球放在鼓面上,8个人分别抓住绳子的末端,利用平衡力使排球在鼓面上连续跳动。项目的高要求,高难度使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息,也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一战。迷茫的时候更加需要正确的指导,领导人,我们的王队长有了对策,根据男女比例分散力量布好阵。比赛开始,大家似乎有点慌乱,好几次球一放上去就掉下来了。可是想获得奖杯的心情都是一样的,经过几次的磨合我们也掌握了一些技巧,伴着亲友团大声的助威声,团队的信心也在实践中一点点建立起来,2分钟我们颠了整整50个球。

团队高效协作与执行学习感悟 篇6

很高兴能有机会参加总公司举办的这次团队执行力培训。两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培训我对团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我也发现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到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这次培训中的一些看法和收获。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明白员工需要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是否与公司目标相连接。员工需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怎样与整体愿景相关系的,公司文化意义,公司的价值在哪里。他们希望能和其他员工一起,相互合作,获得成功。员工愿意为公平公正的雇主服务,无论是薪资、福利、工作量都公平且平衡,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员工希望感到公司和领导用同样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和客户。事实上,调查表明造成员工离职的最大原因是他们觉得未受到公正和公平的待遇。他们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信息来参与关乎自己工作的决策制定员工需要表扬,需要自己的功绩得到认可。哪怕领导当众的一句表扬。有机会学习、成长、发展技能来实现职业发展,这也是员工的一项关键需求。而且,员工需要感受到自己是职业发展计划进程中的一部分。员工希望领导者能与他们分享信息,并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诚实信任的基础上与员工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这将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使 员工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同上述与领导的关系一样,与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将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想方设法吸引和保留高意愿、高能力的优秀员。薪水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今天的员工需要更多。他们在考量所在的工作环境,看看自己的贡献和付出是否得到肯定。是否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是否能参与或被授权完成工作,是否有机会锻炼和提升技能,是否有发展的机会,以及他们自己能否对结果产生影响。

杨帆老师的倍速提升组织与团队效能的杠杆让我们知道 1. 2. 3. 外面的痛苦和快乐是情绪被调动 内在的痛苦和快乐是需要被满足;

痛苦可以使团队效能提升更讯速,快乐可使团队效能提升迟缓; 4. 5. 6. 7. 8. 痛苦可以使团队持久性短暂,快乐可使团队持久 痛苦使目标达成60分,快乐可使目标达成无极限; 痛苦对资源要求高,而快乐对资源要求低; 痛苦的方式使成功能来得更快;

考核的目标永远都会是完成60分,因为在中国这个世界,60分就是完成目标;

在以后的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引导者让每一位伙伴在一个欢快的工作环境中成长

团队合作运用于计算机操作实践 篇7

1. 当前计算机实践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与改革, 为了满足社会对实践性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些高校成为培养“高技术与高实践”水平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但是, 部分学校的教学观念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且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因此, 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 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这种情况使得计算机教学的效果比较低。计算机教

1.1 对计算机实践操作教学的认识不足。

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不断推行教育体制的改革, 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但是, 在实践操作与技能的培养方面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时, 设计的实践内容比较的随意、空乏, 相关的实训教学人员的工作热情不高, 行为怠慢。因此, 使得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课时不够重视。

1.2 计算机实践训练的教材比较落后, 没有专业的实训进行指导。

在近些年, 计算机技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新应用软件, 而教材的内容没有跟上技术更新的脚步, 因此没有正规的计算机上机实践指导书, 有些课程完全没有相匹配的实训指导教科书。

1.3 计算机实践训练条件比较落后。

一些学校由于在经费上比较有限, 在计算机配置上比较落后, 许多新的软件程序无法安装在学校的计算机上。此外, 学校对计算机后期的维修资金跟不上, 使得计算机不能得到较好的保养与维护。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进行实训操作时, 面临有些计算机不能使用或者使用出现故障的情况。再者, 由于需要进行计算机上机实践操作的科目比较多, 且学校班级与人数多, 但是机房比较少, 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无法达到所学科目所要求的课时量, 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浅薄。

1.4 考核制度不合理, 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实训教师在工作中通常要担任指导老师、维修人员以及后期人员, 还要为学生做实验做好前期准备, 并查阅学生的实验报告。他们的工作量是比较大的, 但是在职称评比时却不纳入评比范围, 严重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2. 团队合作的基础——整合机制

由于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高校教书应该积极转变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 从各个角度对运行机制进行调整与改革, 从而促进“团队合作”在计算机实践操作教学中发挥较好的效果[2]。以大的教学角度而言, 可以将计算机操作实践课程范围分为两个部分, 分别是理论部分和上机操作部分。为了实现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目的, 教师应该将学生进行合理的编排与分组, 从而保证在出现故障时, 能够有效及时的解决。例如, 当学生在上机操作时, 打开word之后发现页面显示“无法注册该篇文件”, 使得word不能正常工作。如果教师以两人为一组, 那么他们就会进行分工, 其中一人负责上网查寻该方面的知识以及解决的方式, 而另一个人对网络进行调试并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在两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找出问题的原因, 发现word“无法注册该篇文件”, 且不能正常工作是因为DCOM Server Process Launcher服务被禁止使用了, 要想word恢复正常运作, 就应该将该服务调整为“自动”模式。对该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两种, 分别是:1) 由“开始”到“运行”再到“输入services.msc”, 点击确认, 并寻找DCOM Server Process Launcher, 然后打开其属性, 并将其设定为自动, 最后进行启动。2) 将命令提示符打开, 输写SO strat DCOM Server Process Launcher, 之后点击回车, 并再次输写SO config DCOM Server Process Launchers strat=AUTO并点击回车就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3. 实践操作效率的保证——协调机制

对计算机实践操作进行“协调”必须从各个方面开展工作, 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 确保学生计算机水平得到不断的完善, 而且还应该对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两者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处理。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注意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比如学生之间的相处、协调问题, 处理好学生任务分配[3]。现今, 我国培养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的主要途径就是进行上机实践操作, 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的实践操作提供较好的平台, 从而确保学生团队合作模式得以顺利进行。在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过程中,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问题进行慢慢的探索、分析与研究, 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准确的解决问题。例如教师提出“使用计算机上机实践操作加快网络的运行速度”, 要求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 大家一起对该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 并提出解决措施。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就能得到多种比较常见的计算机操作方法, 具体方法如下所示:第一种, 对计算机内的软件进行卸载。对计算机中一些使用率比较低或是占用率比较高的软件, 可以采取将其卸载的方式, 从而提高计算机的网络运行速度。第二种, 清除计算机内的垃圾。使用各种软件将计算机内的垃圾进行清除, 从而降低计算机内部CPU的占有率, 避免发生网络运行受到阻碍的情况。第三种, 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重装或调整。一般情况下, XP或是window7系统均会出现网速受限的情况, 这是一种系统默认行为。为提高网速, 学生可以进行以下操作:由“开始菜单”到“运行”再“输写gpedit.msc”, 点击确认, 进入“计算机配置”环节, 再到“管理模块”中的“网络”环节, 进入“qos数据包计划程序”中的“限制保留宽带”, 在选择其属性, 点击“启动”, 并将宽带的限制调整为0%, 之后选择应有。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 就能明显的改善计算机的网络运行速度。

在当今社会中, 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并且将来的使用范围会更加的广泛, 因此, 应该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下, 加强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的技能, 提高实践操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谭庆芳.案例驱动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探索[J].警官教育论坛.2009 (00) :151-153

[2]韩智颖.谈《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建设[J].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 (01) :76-78

对学校团队管理的认识与实践 篇8

学校实行团队管理的必要性

在学校实行团队管理是学校长期发展的需要,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需要,是实行科学的评价机制的需要。

团队文化是学校实现长期发展的需要 张团河小学办学规模较大,地处城乡接合部,师生来源地不同及师生个体水平差异大,打造团队文化是学校实现长期发展的需要。

团队管理是管理层面关系简约化的需要 现代团队管理模式是“扁平化”的结构,这种团队管理模式能够取长补短,在解决人和人、人和事等人际关系方面有较好效果。

团队管理是激发教师工作热情的需要 实行团队管理能为教师提供一个自我管理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效率。团队成员在协作过程中个人能力得到承认和肯定,容易有成就感,能满足心理需求。因此,采用团队管理的模式,能提高教师的自信心、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团队管理是实行科学评价机制的需要 在学校建立各种团队,以团队管理的模式打破学科界限、突破部门的约束,以团队绩效来评价教师,有助于打造和谐团队,调动教师个体的积极性。

团队管理的实施取得的成效

学校结合校情实施团队管理,塑造团队文化,形成了“一二三”的框架结构,即“打造一种精神,培养两种意识,推行三种模式”。

打造一种精神 实施团队管理的前提和核心是打造团队精神。学校实行的“纵向和横向双向管理模式”,使教师之间交流顺畅,逐渐形成了“团结合作、奋发向上”的学校团队精神。

培养两种意识 学校在教师中着力培养团队意识与合作意识。一是实行捆绑评价,增强团队意识。团队精神要求教师的个人价值必须与集体价值相一致。学校将课堂教学质量、卫生环境、学生满意度、教师取得成绩等内容纳入团队评价范畴,每月由校委会成员进行量化、评价,最后根据综合评定情况,评选出学校星级团队,挂牌表彰,并且将星级团队评选与年终个人绩效评定挂钩,给予成员一定比例的奖励。教师个人价值与团队价值的有效捆绑,形成了团队激励和制约机制。二是倡导良性竞争,提高合作意识。学校设立了“团队协作奖”,明确规定:学校整体性工作中涉及的小团队,须鼎力协作完成此项工作。若有小团队不配合工作,将错失获得“团队协作奖”的机会,该小团队成员的个人绩效成绩将受到影响。以此确保“小团队”间的合作竞争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推行三种模式 在学校管理上实行“双向制”管理模式;在教育教学上采用“小团队”模式;在师资建设上,实施“小梯形”培养模式。一是“双向制”管理模式调动团队的积极性。学校试行“校长一级部管理责任人”纵向管理网络和“学校业务干部分学科、分组包干管理”的横向广度管理,将每个教研组作为一个团队,实行团队责任人负责制,责任人对本部教学、德育等工作全权负责。二是“小团队”研讨模式提高研究的实效性。学校在具体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团队作用,如实施以团队为单位的“五段式”集体备课研讨模式,即“集体备案—微格反思一课堂展示一现场点评—教后反思”;如实施以团队为单位的小专题研讨;建立团队德育研讨阵地等,这些研讨形式发挥了团体智慧的力量,实现个体智慧的最大化,提高了教师的参与度。三是“小梯形”培养模式促进内部发展的均衡性。应将学校范围的分层培养下放到各个小团队,把每个团队的成员进行层次划分,实施“小梯形”培养,促进教师队伍的均衡发展。每个团队负责人分别为每个培养层次教师制定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每位教师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推选团队首席教师、实施青蓝工程等方式,促进教师素养的提升,有效均衡了团队内部成员的发展。

如今,学校营造了一种昂扬进取的团队文化,团队成员乐于分享、善于沟通、追求真理、勇于承担、敢于创新,展现出和谐发展的新气象。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张村河小学)

参加卓越团队激励研讨会感悟 篇9

2011年5月6日至7日我参加了我们锦绣集团公司组织的卓越团队激励研讨会。通过这两天一夜的培训,给予我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让我体会到,我是谁?我在做什么?我在为谁工作?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就是团队,团队就是我。

在活动中我的感受有以下三方面:

一、目标信任团结

几乎所有的项目里,成员们都需要积极出谋划策,都在为完成一致的目标而努力,大家互相信任、互相扶持。在取队名时,大家纷纷提出了各种创意,充分体现了强烈的责任心和团结一致求取胜利的意识,这也是大家群策群力的表现,如果每个人都一言不发反倒说明这个团队完全没有发掘自身的潜力,只有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智慧,才能挖掘出团队最大的活力与竞争力。为什么在训练中大家如此团结?因为大家目标一致,只有将团队利益臵于个人利益之上才能最有效的合作。

二、通力合作 合理分配资源

集体项目“齐眉棍”,让我明白团队就象一条环环相扣的链条,它的强度取决于最薄弱的环节,只有每个队员都做好自己,紧密相连才能达成最终的目标。在“穿越生死线”环节中让我体会到,对一个人来说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团队面前就有了可能性。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在来的时候,大家并没有灰心。面对困难,队员们互相鼓励,队长和袁总冷静理智的分析,同时注意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做出正确的规划,当我们顺利完成任务时,大家欢呼雀跃,象孩子一样兴奋。在最后的项目A,B两队竞争报数读秒中,我一次又一次的看到我们的A,B两队的队长,因为我们的疏忽,因为我们的懈怠,而受着体力上的折磨。但他们没有怨言,没有抱怨,没有退缩,他们只有咬着牙,攥着拳头在说:我相信你们!我们永不言败!最后当全场的学员和教练都在和队长一起做俯卧撑的时候,我感动了,我感悟到了什么是团队,我是谁,我在为谁工作。只有大家认真做好自己,真心的面对,才能高效的解决问题。

三、突破创新 全情参与

在训练中有一个很好的安排就是在分享的时候鼓励大家积极发言,做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就是一种突破。激发了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上都需要不断突破创新,才能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通过卓越团队研讨会,我感悟到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相互协作的作风。团队精神的核心是付出,付出成为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能量。团队精神的精髓是承诺,承诺代表了责任,做出承诺,承担责任,团队就会齐心协力。在学会团队精神、信任、沟通的同时,我们还收获了许多东西:学会挑战自己,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这次卓越团队训练给了我一次终身难忘的经历,更给了我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衷心感谢公司领导、教练和同事。通过这次研讨会,每个人都收获了许多,我愿意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努力,去完善我们这个大集体,把我们共同的事业进行的更好。

由拓展训练感悟团队凝聚力 篇10

在拓展训练的团体项目“过胜利墙”中,要求全队18名队员在不借助外力(物品)的情况下全部攀登上4米高的胜利墙。整个项目流程是:首先由三个人先搭建人梯将一名身强力壮的队员送上胜利墙;接下来由其他队员相续搭建人梯,将其余队员通过“下顶”、“上拉”的形式,把所有队员依次送上胜利墙;最后一名队员是通过上面的一名队友以整个身体作为连接锁将其带上胜利墙。

此项目是一个培养团队精神的团队合作项目。可以说顺利完成此项目的团队都具有一个“通性”,那就是很好的团队凝聚力。正是因为如此,在整个团队登顶的过程中,不禁触发我对团队凝聚力的几点感悟„„

团队凝聚力建立于目标上的共识

目标上所达成的共识是团队凝聚力的基础。贯穿于整个项目始终的是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团队登项”,而每位队员也正是就这一共同目达成了共识。正是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所以从根本上激发每位队员主观能动性;也正是因为有了主观能动性,所以大家才可以紧密 地联合在一起;恰恰是这种紧密的联合,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

如果说在拓展任务中,我们可以为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通力协作。那么,在日常工作中难道我们就不可以为共同的目标而齐心协力、通力协作吗,如果说拓展中我们的任务是“团队登顶”。那么我们在工作中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呢?难道不是取得优异的成绩吗?实现自我的价值吗?

团队凝聚力蕴藏着对团队的尊重

在整个团队登项的进程中,团队中每个人都客观存在着与其他队友不同的想法、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个性、甚至不同的性别。但是为了整个项目的成功,大家必须拧成一股绳、尊重团队的最后意见、服从团队的整体安排。当面临3米的高墙时所有人都有恐惧感;也许没有队员从心底一开始就甘做人梯;最后登顶的那名队员和以身体做连接锁的队员,甚至看上去非常危险。但为什么大家都按部就班的做了呢?因为大家都很了解,要想完成项目必需舍弃个人利益、必需服从团队的安排、必需执行团队的决定。而这舍弃、服从、执行都蕴藏着对团队的尊重。

在工作中,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当同事间因公事思想产生分歧、当经理要求我们合作“攻单”,我们却想着如何“单干”。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求大同、存小异、以同化异?其实这又何偿不是对团队的尊重呢?

团队凝聚力体现于成员间的协作

不难看出,整个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就如一个个单列的珍珠,是相互间的协作把每一个环节整体的串联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完美的“珍珠项链”。而大家的协作是以相互间的信任为前提。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相信,使得最下面的队员甘做人梯;中间的队员敢于伸出救助之手;上面的队员勇于伸出援助之手。而这“梯”与“手”之间,.‘手”与’.手”之间的接触与连接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协作。也正是有赖于这种协作,使得整个项目圆满完成。工作中的协作更无处不在,上级与下级之间、同级之间、平行部门之间。当上级不援力、下级不得力、同级不借力、平行部门使反力,试问团队还有任何凝聚力可言吗?可以说,协作的品质是影响团队凝聚力的绝对指标。

团队凝聚力升华于归属感

在整个项目的进程中,坚定不移地共有两个信念,其中一个就是“团队登顶”,另一个则是“决不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们始终喊出一个口号就是:我们就是一家人!“我们”指的是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家”指的是团队;而“我们就是一家人”所指的是“团队就是我们 每个队员的家,每个人都是家中的一员,我们将同进同退”。那么,“下顶”体现着扶持;“上拉”体现着援助;“中间连接”体现着承担;“口号”体现着鼓舞和关爱。也恰恰是这些扶持、援助、承担、鼓舞、关爱,营造出家的感觉,而这家的感觉随之带来的就是团队的归属感!工作对每名员工来说不只是物资需求,也包含着精神需求。一份薪水不错但勾心斗角的工作不见的人人都愿意做;一份薪水不高但关系融洽的工作不见就没人愿意做;但值得肯定的一点是,一个缺乏归属感、没有凝聚力的团队,肯定免不了“缺兵少将”的局面。

团队实践感悟 篇11

【关键词】团队指导综合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67X(2014)07-056-02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生成性等特点,而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实行团队指导,通过有效的团队指导把各种具备指导能力的资源统筹起来,灵活运用。在这里,笔者就简单谈谈我们在实施团队指导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有效性策略。

一、建立有效的团队指导资源库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同样的,我们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资源,就要去发现教师、家长及学生的禀赋与特长,知人善用,让他们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中来。

1.合理利用教师指导资源。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指导资源,我校现在常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有9人,辅助指导教师也有8人,教师的专业领域涉及到了8个学科,包括语文、美术、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体育、英语、音乐。为了更好地发挥各个教师的才能,我们设计了以下的小组活动方案表:

从表中可以看到,学生在不同的活动步骤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邀请所需顾问来指导本小组的活动,学校再根据实际调配师资,如在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别让安全溜走”时,五四班每个小组都在“实施活动”的步骤中选择了采访,因此学校就安排了叶老师为五四班同学进行采访方法的指导。又如在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品味香茶,品味美食”中,研究早茶美食种类的小组在“形成成果”的步骤中想制作美食模型,我们就安排了曾老师为他们进行了个别指导,指导时间则由小组联络员与曾老师协调。

2.合理开发家长指导资源。不同的家长拥有着不同的专业知识,所以,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邀请相关职业的家长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中来。例如四三班在开展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时,就邀请了在红会医院工作的家长进行一些专业知识的讲解。下面是我们设计的顾问邀请卡:

3.积极挖掘学生指导资源。高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综合实践活动的培养,在经验、方法上有了一定的积累,我们可以让他们充当小指导教师的角色,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方法以及积累的经验。例如在三年级学生学习网络查找这一调查方法时,我们就安排了部分五、六年级的学生参与指导。具体做法就是两个班的老师协调好时间同时上课,高年级孩子负责操作与讲解,低年级孩子在旁学习,实行一对一帮教。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运用在低年级孩子学习如何制作课件、制作模型、展示成果等方面。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也就是说,兴趣是促使人不断学习与进步的内在驱动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实施难度大,要激发教师和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就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

1.把常任指导教师的年度考核与课程实施情况挂钩,有业绩的予以适当鼓励,如下:

天河区东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奖励制度

(一)课堂教学奖。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执教教师在区级或区级以上上研究课、示范课等,均在绩效奖的基础分上加20分。②凡在区级或区级以上录像课、竞赛课等评比中获奖的教师,学校将依据《绩效奖细则》给予相应的奖励。(见下表)

(二)论文奖。①教师每学期上交综合实践活动案例一篇,教学论文或反思一篇,只要是体现课改精神的论文、反思,学校均在绩效奖的基础分上加5分。②优先选取指导教师优秀论文和课例送上一级教育部门参评,获区级或区级以上奖励的参照学校原有论文奖励制度进行奖励。(见下表)

(三)课题奖。鼓励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研究者可优先使用学校相关资料、设备。对承担区级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主要成员学校酌情给予经费支持。

(四)荣誉奖。每年评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之星”,并给予200元的奖励。

2.根据辅助指导教师参与指导的课时给予相应的课时补贴

每个小组在邀请辅助指导教师或家长做顾问时会提供一张《顾问评价表》(评价内容会随活动阶段而变化),上面有顾问指导的具体时间,科组可以根据这个指导时间进行统计上报,由学校对相应的教师给予课时补贴。下表是我们在“设计方案”时用的《顾问评价表》。

组名: 活动阶段:设计方案

顾问: 指导耗费时间:

3.根据家长参与指导的次数,每班评选出一名家长作为“综合实践活动校外优秀指导教师”,每个学期适时更换。

4.在学生中开展竞赛,评比“最佳综合实践活动小指导教师”“活动积极分子”等。因为小学生天性活泼又喜欢争强好胜,所以此类评比总能非常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如果要有效地实施团队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就离不开有效的团队指导资源库,也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制度,两方结合才能事半功倍。

[ 参考文献 ]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郭元祥.

[2] 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施指南.肖成全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

社.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

团队实践感悟 篇12

一光学双语教学的设置和存在的问题

一般来说, 自然科学学科比人文科学更容易实施双语教学, 物理科学由于自身的特点、性质, 不会将双语教学变成纯粹的语言教学。经过中学物理的学习, 学生对光学这门学科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大学光学的内容多以高中光学为基础, 借用数学工具, 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拓展。而数学知识涉及的英语较少, 学生只需花部分精力在相应的数学演算过程, 相对其他基础学科, 光学的学习难度并不高。因此, 我们对应用物理专业的学生选择光学这门专业基础课采用双语授课的形式, 安排在大一第二学期讲授。

现阶段, 国内流行的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模式分维持式、过渡式和沉浸式三种。维持式是指将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同时, 整个阶段的课堂教学持续用母语来使学生增强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过渡式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加大英语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 将第二语言逐步引入教学全过程;沉浸式双语教学是指课堂授课采用全英文形式, 师生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全程的学科知识讲解和学习。针对学生英语水平良莠不齐的状况, 笔者建议开展双语教学以小班授课为佳, 根据学情进行分班, 采取不同的双语教学模式。同时根据教学内容酌情考虑采用双语教学模式, 如讲授知识难度小的章节, 教师可以采取过渡式或沉浸式教学模式;而难度较大的内容, 则可以采用维持式或过渡式教学模式。此外, 目前在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 教学资源较为匮乏

教学资源是指为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可被利用的条件, 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 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目前, 市场上缺少优秀的双语教材, 很多高等院校开设双语教学, 为了让学生领略原汁原味的专业内容表达, 采用英文的原版教材。外文原版教材的特点是教材偏厚, 阅读量大, 对于缺乏英语阅读习惯和英语水平不高的学生而言, 不但达不到学习效果, 反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教与学的辅助资源匮乏, 教师除了课本几乎很难获得其他教学辅助材料。另一方面, 高校中既精通专业知识又能娴熟驾驭第二语言进行授课的教师资源非常匮乏, 虽然许多高校加大了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来校任教的力度, 但是这些引进的教师往往在科研和其他教学方面承担了相当大的工作量, 结果这些有能力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的积极性并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2. 学生的英文水平参差不齐

就笔者授课的大一学生英语情况来看, 只有少数学生在第一学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大部分学生停留在高中的英文读写能力, 对这些学生而言, 课堂互动中语言交流不积极主动, 或不能驾驭语言表达其意, 影响了学习效果。但当老师增加中文解释的比例时, 一些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又觉得没有获得应有的英语能力锻炼, 同样感到学习效果不佳。

3. 双语教学缺乏教与学的氛围

从社会大环境看, 中国是非双语国家, 缺乏语言环境, 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第二语言的机会很少。从学校学习氛围看, 大部分高校在专业课上一般只开设了1~2门双语课程。大多数本科生对本专业英文文献、书刊的接触不多, 对于英语科技资料阅读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训练较少。从教师队伍上看, 许多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缺乏接受系统双语教学能力的培训, 结果虽然教师个人在外语的听、说、读、写方面均有相当高的水平, 甚至有或长或短的出国经历, 但要想上好双语课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针对目前双语教学的困境,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实施了专题化团队式的教学方式, 对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的基本思想

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强、定位集中的教学体现形式, 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一般以针对某一特定教学内容进行授课,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的形式, 使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技能或了解国内外相关技术的进展。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思想源于团队合作理论, 管理学者Tompkins认为:未来最成功的组织是团队组织;彼得圣吉也指出: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新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型组织。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模式就是指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课程团队,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 将课程内容分解成多个专题, 以专题取代章节, 同时, 学生组成团队式学习, 通过教师讲解和团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 使学生掌握专题内容,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与传统的依照教材章节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相比较, 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模式能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使教学重点突出, 教学信息量大。

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光的本性和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 亦是近代物理学的生长点。通过专题化团队式教学方式在光学双语课程中的实践, 发挥光学课程本身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特点, 使学生在学习光学基础知识的同时, 受到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初步训练, 使学生既可以抓住教学重点, 又可以由点到线甚至到面地使知识更系统化,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 教师根据每个专题引入相应的物理热点、难点和新兴应用技术 (譬如偏振光的干涉、激光原理等) , 学生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理论教学的同时, 教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 以团队形式进行专题讨论与实践研究, 这样的方式能较好地解决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问题, 达到学生之间优势互补, 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了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 通过组建学生团队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三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的实践探索

笔者采用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对光学进行双语教学实践, 现将主要做法和体会分述如下:

1. 以专题的方式整合教学内容

双语教学与全中文授课存在较大差异, 在专题化教学实践过程中, 我们首先对光学的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 重新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我们可以把光学与电磁学中的波动理论部分内容进行整合, 重复内容无需重复讲解, 杜绝繁冗, 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把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整合和重构, 把教学内容从章节结构转变为专题结构。这门课程的特点是有大量的实验现象作为理论的验证, 因此可以把一个或一类实验作为专题进行讨论。

如在波动光学部分, 以光束的相干叠加理论为线索, 干涉和衍射现象的本质是双光束相干叠加和多光束相干叠加。在介绍光的干涉中, 可选择分波面干涉和分振幅干涉两类专题。在每个专题的讨论中, 先对最具代表性的实验现象或理论结果进行阐述, 然后对知识进行拓展和运用。如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进行演示教学后, 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现象的解释, 从而进一步引导他们对菲涅耳双面镜和劳埃德镜实验的理解。在波动光学部分, 我们就形成了光束的发光机理、分波面干涉实验、分振幅干涉实验、等倾干涉、等厚干涉、迈克尔逊干涉仪、近场衍射、远场衍射、圆孔衍射、衍射光栅、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双折射现象、偏振光的干涉等专题构成的内容体系框架。教师还可以选择《光之舞》、《破解立体电影之谜》、《神奇的视觉特效》等记录影片作为辅助教学内容, 这些中英文影片生动地介绍了光学的发展历史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寓教于乐, 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对光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光学课程教学团队和学生团队组建

成立光学课程教学团队, 根据教师的特长、专业背景和研究领域的不同, 分解各自的教学任务。团队教学能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 不同老师在课程知识点的不同优势, 应博采众长。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示范, 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课后, 教学团队可以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教材选择、教学器材或媒介的使用、课件制作等环节进行各种交流。讨论和交流的结果为调整教学大纲、教学难度, 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做出有益的贡献。

学生团队的组建, 以民主自愿的原则, 在课程初期将学生分解成若干个团队, 每个团队5~6名学生, 并推选一名队长。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教学模块 (波动光学、几何光学、量子光学等) , 每个模块设立5~10个专题。在专题化教学内容的设置上, 每个专题涵盖的信息量都很丰富, 但在理论教学中仍然要做到突出重点, 贯彻“少而精”的原则, 即对每个专题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要重点讲述, 对重要的公式进行必要的推导, 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的精髓。对于专题扩展部分的知识, 则要力求做到内容新颖、信息量大, 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对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并要求学生以团队讨论的形式深化理解, 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合作研究的方式, 给出总结报告或实例演示, 从而拓展学生专业知识视野, 激发学习热情。此外, 英文的应用也应逐渐渗入和加强, 但要注意比例的把握。

3. 专题化教学的组织、管理和成绩考核

专题体系的框架和内容要点是由教师集体研究讨论确定的, 特定专题及其具体内容则是由教师个人完成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专业特长和教学工作量的要求来选择专题, 但要考虑内容的完整性, 同一部分的内容一般由一个教师负责。在确定了个人负责教学的专题后, 专题的具体内容、教学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的选择、教案的撰写和课件制作等具体工作则由选择该专题的教师来完成。专题化教学的教学内容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 虽然每位教师的授课内容减少了, 但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管理上, 采取统一和专题负责制相结合, 为适应专题化教学的需要, 采取以专题划分教师职责, 对教师备课、编写教案、填写教学日志等方面, 特别在教学中对中英文比例的把握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对教师实行教学管理的专题负责制。

双语教学课考试重点是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我们对课程考试形式也进行了调整, 采用“平时成绩+专题实践+考试成绩”的综合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专题实践成绩占总成绩的3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注重对平时和专题实践成绩的考核,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每一个专题的讨论中, 避免通过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弊端。同时, 还要考查各专题的教学效果, 通过评价把学生在团队讨论中所起的作用, 也纳入到了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期末试卷采用选择题、填空题、作图和计算多种题型, 并要求用英文解答。在批改过程中, 注意学生对物理图像的理解, 而对英文基础较差的学生, 适当降低英语语法和拼写的要求。

在专题化团队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 团队教师之间通过集体备课、集中听评课、团队讨论等形式共同探讨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实施中的各种问题, 通过教师之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团队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其次, 团队中每一个教师集中精力负责几个课程专题的教学, 有利于教师对专题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 也有利于教师对该专题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题教学内容, 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帮助;最后, 这样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双向沟通, 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促进教学相长。我们将继续完善专题化团队式教学策略, 对学生形成多样化的考评体系, 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科研依据。

摘要:双语教学是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它标志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实践, 是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专题、组建教学团队的方式,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专题的课程教学形式。根据光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整合教学内容, 采用专题化团队式教学实践, 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增强物理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促进教学相长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光学,专题化团队式

参考文献

[1]麻彦龙、廖益.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实践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 2013 (1) :189~190

[2]James A.Tompkins.The genesis enterprise:creating peak to peak performance[M].McGraw-Hill Inc, 1995

[3]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郭进隆译) [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8

上一篇:小胖猪储蓄罐作文500字下一篇:高二期初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