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中学生作文

2025-02-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过年的中学生作文(精选6篇)

过年的中学生作文 篇1

除夕那天,我们个个喜气洋洋,满脸带着笑容。那天早上,我看到爷爷在忙着贴春联,忙得不可开交。奶奶正在准备晚餐,有鸭,有虾,螃蟹等等……

吃完晚餐,我们要开始跳火群,刚开始火很小,一会儿火势开始旺了起来,我看着熊熊大火心想感到害怕,只见爷爷想都没想就往火群另一头跳竟然安然无恙。我心中鼓励自己,想勇敢地跳过去,我闭上眼,往火群另一边跳,我成功了,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张灯结彩的大街小巷充满除夕的气息,我也去拿出烟花和表哥、表姐一起玩。闪闪烁烁的各色烟花把这条小路也变得更加灯火通明。首先我们先玩像木棍一样的烟花,表哥放了一支,只听“吱”一声,随后,一朵朵火花像喷水池里的水一样喷了出来,我趁机借注表哥手中那根烟花的火花把自己的那一根也点了,不过,表哥并没有生气,而是趁我和表姐在玩的时候偷偷拿了一支烟花想趁我在玩的时候像刚才那样借我点烟花,不过好在被我提前发现表哥才没得逞。

放烟花,吃团圆饭,跳火群,贴春联,领红包,让我从中了解到除夕的意义,身感一家人一年一次全家团圆的不容易,最特别的一年除夕,也是最特别的。因为这一年让我感受到思念已久的表哥表姐二姑,二姑丈回来一家团圆,经历了除夕各种趣事,往后希望每天的日子都能像除夕那么美好,最后,恭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幸福。

优爸点评:本文是一篇记叙文,小作者将这次特别的除夕写成文章,分享给了各位读者。文章内容比较多,小作者特意用放烟花这一点将和表哥、表姐一家一起玩的场景突出出来,以突显此次过年最大的不同。文章详略得当,先略写贴春联、做饭以及跳火群的活动,将过年的气氛渲染出来的同时,让文章内容更加充实,这是一个很棒的处理方式。文章的重点是小作者和表哥、表姐一同玩烟花的场景,小作者不仅用细致的动作描写写了自己和表哥玩烟花的动作,将自己趁机偷偷点火的动作写出来,充满了俏皮可爱,小作者还把烟花喷出的样子也写得很细腻,把火花比作喷水池的水,很别致的比喻,让优爸读到了小作者的想象力!

小作者:张诗涵

谈话题作文“过年”的批改 篇2

关键词:过年;波澜;悬念;巧合;一波三折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79-2

一、悬念法

在写记叙文时恰当运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能够造成读者某种期待和热烈关切的心理状态,产生一种非看下去不可的强烈冲动,增强文章内容的感染力,从而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这次作文中,有位同学巧设了悬念,下面将举例分析。

她以《汤圆》为题,这样写道:每年过年妈妈在包汤圆时会在一些圆子中放入一粒花生,谁吃到有花生的汤圆就会有压岁钱,而且还预示着在来年会有好运气。这就给我们设置了第一层悬念:谁会吃到有花生的汤圆呢?

接着,小作者继续写道:“耶!我吃到花生了!”我得意洋洋地在还未吃到花生的弟弟面前炫耀着。弟弟不高兴了,嘟着嘴,以为自己没指望了,扔下了筷子。妈妈赶忙跑过来,把筷子递给弟弟,说:“不闹不闹,你下一个一定会吃到花生,不信你试试看。”历年都只有我和弟弟吃到花生,爸爸妈妈一次也没吃到过,我总是感觉我们运气太好了。这是第二层悬念,为何妈妈的语气如此肯定?爸爸妈妈为何运气这么差呢?这里面到底有何玄机呢?

第三处悬念她这样写道:“妈妈,我和您一起包汤圆吧!我想吃到自己亲手做的圆子。”我满怀希望地说。不料平日里经常对我们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妈妈断然拒绝了我,说:“大人做事,小孩不要打闹一边玩去!”我倍感好奇,妈妈不让我学,我就偷着学呗。我蹑手蹑脚地来到厨房窗户处,看着里面妈妈包圆子的专注神情,窗外的我得意地笑着。这段文字让我们读者思考:妈妈为何一反常态?而我的好奇心又为揭晓秘密埋下了伏笔。

最后,她这样写道:我的笑容渐渐凝固了,鼻子不禁一酸……窗里,妈妈带着幸福的笑容把几个包有花生的汤圆统一放在了盘子的最左一排……

至此,我们不禁为小作者的匠心拍案叫绝,为什么姐弟两总能吃到花生汤圆,为什么妈妈的语气如此肯定,为什么妈妈会拒绝我,一切终于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全文经过层层设悬,回环曲折,把母亲的爱意渲染得温情洋溢,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

二、巧合法

巧合法是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碰巧相遇或相合,使矛盾骤起或突然得到解决,从而产生文势起伏曲折。巧合是发生在必然之中的偶然,它必须合理、自然、有意义。在具体设计巧合时,最好先用伏笔把后面要发生的巧合做点暗示或交代,这样一来,后面的巧合虽在预料之外,但仔细一琢磨,就会觉得又在情理之中了。

一位学生以《团圆》为题,设计种种巧合,使文章巧显波澜,生出几许趣味。文章写的是张大爷张大妈两位空巢老人买菜准备除夕的团圆饭,欢欢喜喜地等待儿女的归来;可是却陆续等来了四个儿女各种不能回家团圆的理由,老两口内心失望至极,准备了一半的年夜饭也无心做下去了;夜幕渐渐降临,祝福的礼炮声此起彼伏;看着空荡荡冷清清的房子,老两口感觉分外的冷,他们随便做了两个菜,扒了两口却又觉得食之无味,张大爷把筷子一放,说“老太婆,咱们到广场上溜达溜达,看看烟花散散心”;可是美丽的烟花并没有驱走老人们内心的寂寞,无聊之余,只得又回到了黑漆漆的家,在打开灯的一瞬间,老两口以为自己想孩子想得出现幻觉了,使劲地揉揉眼睛,可仍然是满满的一桌,四家子静静地围坐着,坏笑着看着他们气喜交加的老爹老妈,而先前未做完的菜正在桌上腾腾地冒着热气。

我们来看这篇文章中的巧合之处:其一,四个儿女都不能回来团圆,这是巧合,不禁使人怀疑:哪有这么巧?再看结尾处这四家子的坏笑,我们恍然大悟: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行动,感情是想逗他们老爸老妈,给他们一个惊喜呢!读到此处,我们难免哑然失笑,替张大爷张大妈嗔怪一声:“你们这帮孩子!”其他又能说甚呢?其二,老两口去广场溜达看烟花。试想,如果没有这个插曲,这四家人的计谋就难以成功,他们哪有时间去整那些菜呢?我们又怎么会看到老两口又疑又气又喜的种种丰富表情呢?

三、一波三折法

“一波三折”本指写字笔法曲折多变,这里用来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跌宕,摇曳生姿。“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也就是说,一篇记叙文,如果看了开头,就知道文章的结尾,那就提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致。为了避免这一毛病,就要在文中加一点波折,使情节波澜迭起,回旋推进,于是,便能够不断地给人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鲜感、新奇感,从而增进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这样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现在我们来看《硬币哪儿去了》这篇文章,看看小作者是如何做到一波三折的。文章首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特定时间:除夕夜,活动内容:家人比赛吃饺子,前两名和吃到水饺中的硬币的人将获得奶奶奖励的超级大红包,谁将会是大奖获得者呢?这就展开了文章的波。

因为想拿大红包,“我”提起了十二万的精神,可是到比赛结束,“我”还是没能胜过爸爸和哥哥,心里很是沮丧。——这是第一折,先前高涨的情绪消失殆尽,又没吃到硬币水饺,看来大红包无望了。

可爸爸觉得自己拿大红包有些不好意思,推让给了“我”这个第三名。峰会路转,这是第二折。

“我”兴奋地接过红包,看到奶奶那还有一个大红包,就多了句嘴:“谁吃到硬币的啊?快来拿大红包呀!”恰在这时,一直在那找硬币水饺的小侄子忽然猛烈咳嗽起来,看起来非常难受。大家一看,不好,准是硬币给整的!急忙抱着小侄子上医院了。——这是第三折,此处我们每个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可是十分钟左右,小侄子又回来,原来刚上车小侄子就不咳嗽了,开始以为是去玩,还挺高兴,后来得知要送他去医院死活不肯,只得又带他回来。硬币卡住怎么又会没事的呢?——这是第四折。

可奶奶絮叨啊,说怎么能就依了孩子呢,怎么能不去检查呢,“我”嫌奶奶烦,独自躲到厨房“避难”,却在奶奶包水饺的面粉里发现了一枚硬币。而“我”因为发现硬币“有功”又额外赚到了一个大红包。至此真相大白,皆大欢喜,这是第五折。

过年的学生作文 篇3

晚上,我们刚吃过年夜饭,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面看春晚。表哥出去喝水,可他刚走到院子里却又跑回来,激动地说:“我看见南边的天空中冒着烟,还有火星儿,可能谁家着火了!”话音刚落表哥就冲了出去。我们大吃一惊,我赶紧跟着表哥跑出去。果然,住在南边的何爷爷家的小院子里,正有火光往上蹿,火舌被风刮着,正舔着旁边的一棵松树。左邻右舍都跑过来了,大家自发组织灭火:有的有脸盆、水桶泼水,有的有铁锹拍火,还有的把火源旁边没烧着的麦秸抱走……在大家的同心协力下,终于把大火熄灭了。大伙刚刚松了一口气,可刚把火堆上面的草木灰移走,火苗突然又蹿了出来。最后,用盖土的方法,在灰烬上堆上土沙,大家才真正放下心来。

随后,在大家七嘴八舌的议论中,我才知道这场小火灾发生的原因:何爷爷在把鞭炮点燃后,有未炸的炮落在院子角落的`麦秸上,他们都没发现,结果就酿成了这场灾祸。

小学生描写过年的作文 篇4

大年三十的晚上最热闹了。屋外,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耳欲聋,夜空中绽放着一朵朵绚丽的烟花;屋内,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包饺子、看春晚,说说笑笑,在爆竹声中守岁,一直熬到凌晨。

大年初一,我们到岭上玩儿。从岭上往下望,房屋上的雪就像一层层白布一样铺着,许多小朋友在冰上滑。站在岭上,四周全是无边无际的雾,那一层层雾像白云,我们就像在白云上,美得无法用词语形容。

过年时,在北方要吃饺子,在南方要吃年糕。无论是北方的饺子还是南方的年糕,都有不同的意义,北方的饺子就有一个传说。

据说,药圣张仲景怕冬天冻到乡亲们的耳朵,就用牛羊肉剁成馅,用面包起来,做成耳朵一样的食物,慢慢地就成了现在的饺子。

从初一到初五,每天都要吃饺子,吃得我都觉得腻了。但是,吃饺子也有意想不到的快乐。除夕的饺子,还要在里面包上几个硬币和糖块,谁吃到包有硬币的饺子,那么他(她)在这一年中不缺钱花。谁吃到包有糖块的饺子,那么他(她)在这一年会甜蜜、幸福。

写过年的小学生作文 篇5

走在柏油马路上,你会看见五彩缤纷的大灯笼;走进乡村,你会看到小孩子们在放烟花;走进屋子里,你会看见热热闹闹一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无论你走在那里,今天,你一定会发现春节的变 化。

我们家的春节也玩得可开心。

我坐在去奶奶家的车上,和老妈一起唱着“中国话”心情特别愉快,柏油马路仿佛更加乌黑宽阔,路灯上的红灯笼也好像特别红。终于来到奶奶家的楼下,抬头一望,十几层的楼房顶天立地。

终于来到奶奶家,奶奶家人好多啊!大爹。大妈。大姑父。二姑父。二姑。雨朦姐等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大妈的肚子,我好奇的问:“大妈你的肚子怎么那么大呀”大妈还说:“不告诉我。”其实我知 道了,老妈以前给我说过,大妈怀上了孩子,就是不知道是男孩女孩。

就在这时牛德胜跳出来,带上蜘蛛侠面具和手套,在拿上几根毛线,说:“蜘蛛侠来也——”大家都笑了。雨蒙姐还说:“好一个‘蜘蛛侠’不过,个子太低了。‘蜘蛛侠’快点长大哦。呵呵”

过年的味道 篇6

年复一年虽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当我们在这样的时候又开始絮絮叨叨地向儿孙叙述着过过年的林林总总时,是我们怀念过往那浓浓的年味和人情味了。

“二十二,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一年忙下来,没时间吃,没时间喝,只有到了春节,才有更多的闲暇,才能一饱口福。杀鸡,宰鹅,煲汤,炖肉;泡豆嘴,长豆芽,煎豆腐,糗豆馅;摊合折,蒸年糕,包饺子,煮汤圆。各色美食,纷至沓来,祭天,祭地,祭灶王,祭祖上先人,阖家享用,款待亲朋,清香缕缕,缭绕不散。来得那样慷慨,来得那样集中,油油腻腻,吃够了重又怀念平时的小菜,那才是过年的滋味!

“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从旧时童谣中,我们可以读出,“穿新衣,戴新帽”也是过年的一种念想。为了买到合身的衣服,人们成群结对,赶年集,逛商厦,熙来攘往,摩肩接踵,从头上到脚下,从内衣到外套,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左顾右盼,精挑细选。选款式,挑颜色,试肥瘦,谈价钱,认认真真地享受新年的甜蜜。

迎春,有锣鼓,有鞭炮,有焰火,有火红的灯笼,有簇新的春联,还有春节晚会、贺岁影片。从腊月二十三,一直到正月十五,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既养眼又提神……

春节,是一道盛宴,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还是文化的,那味道,禁得起推敲,耐得住咀嚼,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广博的精神内涵。

虽然许多年俗从我们的生活中悄然淡去,但那浓浓的年味早就从我们的嘴里、眼里、耳里种到了心底。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大运河遗产文化保护下一篇:员工考勤机打卡制度实施办法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