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结石护理个案(精选8篇)
一 病史介绍:
主诉:反复右上腹痛三年余,再发加重15小时
现病史:患者,女,已婚,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未想他处放射,无心慌气闷,无恶心,呕吐,无返酸,嗳气。到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胆囊结石”予以抗炎等治疗后症状好转,此后症状反复发作,性质同前,15小时前,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右上腹疼痛剧烈,难以忍受。门诊B超提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为求进一步诊治,门诊拟“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收入住院。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4年余,血压控制情况尚可,否认 “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肺结核”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二、胆囊结石简介:
一般不产生绞痛,较大的结石不易引起梗阻,可长期无明显症状,有时偶尔在饭后感觉上腹胀闷或隐痛,且多与吃油腻食物有关。平时常有胃灼热、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易误诊为“胃病”或“肝炎”,较小结石常可移动而嵌顿于胆囊颈部,出现剧烈胆绞痛,伴恶心呕吐;如嵌顿结石位置改变而解除梗阻,则胆绞痛即可缓解。发病早期无感染,故无寒战,发烧,当伴发感染和梗阻时,胆囊可发生化脓、坏疽,甚至穿孔。急性发作大多在饱餐或吃油腻食物后。当平卧时,胆囊结石容易滑入胆囊管而造成梗阻,故部分病人可在夜间发作。如果这时患者体位改变(如坐起或侧睡),结石松动、滑落,回到胆囊里,梗阻解除,疼痛就会减轻或消失。
三、护理
护理诊断:
1、疼痛 与胆囊结石反复发作有关
2、焦虑 与LC手术知识的缺乏,顾虑手术效果及预后有关
3、舒适的改变 与手术创伤 病人角色强化有关
4、潜在并发症---感染 与腹部有切口,腹部有引流管有关
护理目标:减轻病人的疼痛
护理措施:1.卧床休息,协助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可采用下肢弯曲的仰卧或侧卧位,以减轻腹壁紧张,使腹痛减轻 2.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帮助病人减轻疼痛 3.遵医嘱应用解痉止痛药
4、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及时了解患者的心态,针对不同情况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以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与合作。
5、配合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及各项检查,了解有无手术禁忌证。
6、病人宣教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渗血、渗液)
7.测定T.P.R.BP观察腹部体征及有无寒战高热。
8.进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肥肉、油煎、油炸等高脂食物和辛辣、刺激行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9.配合术前准备。
10.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胆漏、肠穿孔、伤口渗液及腹部体征。注意有无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等。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五:出院指导
1. 注意休息,半月后从事轻体力劳动,一月后恢复正常劳动,避免重体力劳动
2.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清淡、易消化。少脂肪为宜,还应注意饮食卫生,不能暴饮暴食,晚餐不宜进食过多油腻音频,不要生食海鲜和饮酒
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持愉快的心理 六:体会
1 病例介绍
患者, 男, 26岁, 因腹痛、腹胀、呕血、排便、排气停止18天入院, 一个月前行阑尾切除术, 入院诊断为粘连性肠梗阻。查体见患者消瘦, 营养状况差, 腹部压痛, 以右下腹为主, 叩腹鼓音, 肠鸣音尤重, 彩超示肠梗阻。
2 治疗
行手术治疗, 术中见大网膜及回肠与切口粘连, 肿大淋巴结多数, 质软, 回盲部粘连较重, 经松解无效, 给予回盲部 (升结肠距肿块5cm, 回肠约35cm切除病变肠管) 及肿大淋巴结切除, 术后病理诊断: (回肠及升结肠) 克罗恩病。
3 护理措施
3.1 术前护理
3.1.1 心理护理
患者因病程长, 反复发作, 有焦虑、恐惧等复杂情绪。主动关心患者, 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特点、治疗方法、注意事项, 鼓励安慰患者, 消除其焦虑、恐惧心理,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了解家属的想法, 指导家属在治疗及生活上支持、鼓励患者。
3.1.2 饮食护理
患者因长期腹泻等慢性消耗, 营养低于机体需要量, 注意饮食调理和营养补充, 予高营养低渣饮食, 同时予叶酸、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必要时输血、血浆、白蛋白、复方氨基酸, 甚至要素饮食、TPN。
3.1.3 腹痛护理
倾听患者主诉, 正确评估疼痛程度及性质;鼓励安慰患者, 向其解释疼痛原因, 协助取舒适体位;利用音乐分散注意力等非药物止痛方法;必要时, 遵医嘱使用止痛剂;疼痛间隙期间, 充分休息, 保持良好体力。
3.1.4 腹泻护理
观察并记录大便的次数、颜色、量, 评估腹泻程度;注意保护肛周皮肤, 使用后用温水清洗;饮食宜易消化、少渣, 忌生冷、刺激性食物, 多饮水;按医嘱补充液体及抗生素。
3.1.5 术前禁食, 以保证肠道空虚, 术前晚及术日晨清洁灌肠。
3.2 术后护理
3.2.1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引流管的观察和护理, 可预防或及时发现腹腔感染、出血、肠瘘的并发症。术后3d左右拔除尿管, 肠道功能恢复后即拔除胃管。及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如果腹腔引流管12h引流量超过300ml, 颜色鲜红, 说明有活动性出血;如引流黄色浑浊肠液样物, 提示有肠瘘的可能。
3.2.2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 行TPN营养支持, 配合生长激素皮下注射, 有助于纠正低蛋白血症[2]。待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 逐步过渡为普食。各种食物应易于消化;禁食煎炸食品, 禁食浓烈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类;主食选用精细的面粉及优质大米, 避免粗制的粮食如玉米面、全麦粉, 以免增加肠道负担, 加重损害;蔬菜也可选用土豆、胡萝卜等低纤维食物;贫血的患者可多吃动物血、香菇、黑木耳以补充铁;补充营养应循序渐进, 进食4~6次/d。适当补充叶酸、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研究表明, 应用要素饮食 (完全胃肠内营养) , 在给患者补偿营养同时, 还能控制病变的活动性, 特别适用于局部并发症的小肠克罗恩病。有研究机构证实,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克罗恩病治疗有利。
3.3 出院健康指导
3.3.1 饮食指导
减少食用乳制品, 服用钙片确保钙的其它来源。尽量低脂饮食, 不能食用如黄油、花生酱、坚果、冰淇淋、油炸食品、巧克力及红肉等。摄入纤维素要谨慎, 该类病人对卷心菜类 (如绿花椰菜及花菜) 及脆性食物 (如苹果) 的耐受程度较, 尽量不食用[3]。
3.3.2 精神指导
尽管精神压力本身不会引起克罗恩病, 但是它却会加重症状, 还可能诱导疾病的发作。这是因为当精神压力比较大时, 正常的消化过程会发生改变。胃的排空不仅会减慢, 还会分泌更多的酸性物质。另外, 压力还会加快或减慢肠内容物通过肠道的速度, 以及引起肠道本身组织的改变。嘱患者生活规律, 劳逸结合, 适当作一些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保持良好心态, 避免情绪激动;戒烟;摄高营养、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低渣的饮食, 并少食多餐;遵医嘱按时服药, 定期检查;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防治复发。
4 讨论
CD是一种复杂的消化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病程长, 反复发作, 手术及再手术率高, 术后易发生短肠综合症、肠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在心理护理、营养支持以及并发症的防治上。心理护理, 可缓解病人焦虑的情绪, 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使患者对手术的目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术前加强营养支持, 可提高手术耐受性, 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禁食时间较一般肠道手术稍延长, 减轻肠道负担, 利于炎症的愈合。恢复正常饮食后, 根据患者是否有腹泻、肠梗阻等不同症状, 针对性给予饮食指导, 正确的饮食方法有助于预防术后复发。CD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十分重要。此外, 预防术后复发, 护理上应给予术前术后规范的药物治疗、正确的饮食指导以及鼓励患者戒烟等。该患经我们系统的治疗和护理, 术后未出现并发症, 且至目前为止经复查未复发。
参考文献
[1]于皆平, 沈志祥, 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780.
[2]夏美莲, 陈文峰, 苑连美.克隆氏病6例营养支持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3) :5-6.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产后出血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时期,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占分娩总数2%-3%。主要原因为宫缩乏力,临床表现为产道出血急而量多,或持续小量出血,重者可发生休克。同时可伴有头晕乏力、嗜睡、食欲不振、腹泻、浮肿、乳汁不通、脱发、畏寒等。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者,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sheehansyndrome)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防治和护理工作。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已婚,即墨市环秀小韩村,孕40+6周,孕期在外院建卡,产前不定期检查5次,于2012年5月5日16:00,自述孕足月,下腹部不规律腹痛3小时步行入院。入院时情况:一般情况好,心肺听诊无异常,腹隆,肝脾触诊不明显,双下肢无浮肿,腱反射正常。产科检查:宫高38cm,腹围104cm.头先露,胎位LOA,已入盆,胎膜未破。胎心150次|分,胎心监护反应型。阴道检查宫口未开,宫颈容受70%。入院诊断:孕40+6周G1P0LOA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低流量吸氧,指导胎动计数,密切观察胎心胎动。5月6日行缩宫素引产,产程顺利,于15:10宫口开全,于16:40在会阴侧切下,顺娩一女婴,体重4100克,评10分。胎盘娩出后宫缩乏力,出血急、量多约1000ml,色鲜红,血压90|60mmhg,心率100次|分。急救护理予缩宫素静脉输注,输注红细胞4u,对症治疗,抗感染治疗后。两小时后子宫收缩良好,血压100|70mmhg,心率85次|分。转产后予预防感染、补血、对症治疗,泌乳量足,子宫复旧佳,恶露量少,色暗红,大小便正常,会阴切口愈合好,住院3天,痊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应急护理
2.1.1协助医生执行止血措施。①宫缩乏力性出血 立即按摩子宫,同时注射宫缩剂以加强子宫收缩。胎盘若按摩止血效果不理想,及时配合医师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②软产道裂伤 及时准确地修补缝合,若为阴道血肿,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切开血肿,清除血块,缝合止血。③胎盘因素 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如胎盘剥离不全、滞留、粘连,可徒手剥离取出;胎盘部分残留,则需刮取胎盘组织,导尿后按摩宫底促使嵌顿的胎盘排出。④凝血功能障碍 若发现出血不凝,立即通知医生,同时抽血作凝血试验及配血备用。
2.1.2 协助产妇采取平卧位下肢略抬高,给氧气吸入,注意保暖、密切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观察皮肤、粘膜、嘴唇、指甲的颜色,四肢的温度及尿量,及早发现休克的早期征兆。
2.1.3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可采取周围静脉留置注射两路输液,必要时腔静脉插管),加快输液输血的速度,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
2.1.4留置尿管,保持尿管通畅,注意尿量及颜色。做好各种记录,特别是生命体征的变化
2.1.5 产妇休克恢复后,仍应加强护理,严密观察,防止再出血的发生,并加强营养,注意,改善产妇的一般状况。
2.1.6 生活护理 进食营养丰富,富含铁的食物,如瘦肉、动物内脏,进食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保持会阴清洁、干燥。
2.2心理护理
提供产妇与家属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应保持镇静的态度,工作要紧张有序,并给予同情和安慰,以增加安全感,适当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有关病情和实施处理的目的,针对产妇的具体情况,指导加强营养,增加活力,逐渐地促进康复,调整产后指导计划。
3 体会
结肠息肉病人的护理
张怡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护理099 指导老师 余银妹(金华市中心医院肛肠科)
引言:“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使一路上穿枝拂叶的人,即使走过荆棘,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冰心的话是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最好诠释,对待病人我们要做到“细心、耐心、爱心。”在病人患病时减轻他们疾病的痛苦。
一、病史概要
(一)现病史:患者1月余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排便带血,色暗红至鲜红不等,量较少。大便1-2天1次,成形,无明显脓血便,粘液便,排便时无明显肛口疼痛,无明显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因症状无好转,于2周前来我院就诊行降结肠镜检查示“结肠多发息肉”,当时患者未行息肉摘除,今患者再次来我院门诊行降结肠下息肉摘除,分别摘除距肛缘分别60cm、65cm、16cm、14cm处结肠息肉。现在为进一步观察治疗需要,门诊以“结肠多发息肉”收住入院。
近期来,患者精神、食欲、睡眠等一般情况尚可;大便同上,小便无殊;体重无明显异常改变。
(二)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肺病、肾病”等病史
(三)用药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否认外伤及手术史,预防接种史不规则,否认长期用药史
(四)过敏史:无过敏史
(五)个人史:出生于1956年4月28日,学历文盲,职业农民,否认外地久居史,否认疫水源接触史,否认烟酒嗜好,否认粉尘,放射及有毒物质接触史,否认性病及治疗史。
(六)婚育史:25岁结婚,生有子女,配偶及子女均健康。
(七)家族史 :父母健在,有兄弟姐妹,均体健。二系三代内否认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及传染病史,否认类似病史。
二、护理体检:脉搏80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00/71mmHg 体温36.8度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式症阴性,未及明显包块。肠鸣音正常,移动性浊音(-),双肾区无叩痛。
三、病理生理分析:肠息肉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儿童型息肉,炎症性息肉及息肉病等。以下情况易发生肠息肉: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性息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粘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为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或肠套叠时,可作部分肠切除术。2.家族性肠息肉病 与遗传因素有关,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小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遍 布不带蒂的小息肉。如直肠病变轻轻.可作全结肠切除及末端回肠直肠吻合术;直肠内腺瘤则经直肠镜行电灼切除或灼毁。为防止残留直肠内腺瘤以后发生癌变,故需终身随诊。如直肠的病变严重,应同时切除直肠,作永久性回肠末端造口术。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也和遗传因素有关,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与有同样肿瘤而无肠息肉病者相同。
四、辅助检查:血尿粪三大常规、凝血功能。血生化无明显异常。2011-05-18 AFP(血清),CA19-9(血清),CEA(血清)CA19-9:<2.0(IU/ml)。甲胎蛋白:4.07(mg/ml),癌胚抗原:3.00(mg/ml)。肠镜示:结肠多发息肉(肠镜下已摘除)。
五、治疗方案:a、外科护理常规。
b、二级护理。c、半流质饮食。d、各项常规检查。
e、拉氧头孢1.0ivgtt bid,抗感染治疗。
六、护理
(一)护理诊断及相关因素:
1、排便异常 与肠镜下息肉摘除有关
2、出血 与疾病本身有关 与肠镜下息肉摘除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
4、皮肤黏膜受损:与肠镜下息肉摘除有关
(二)简要护理方案
1、饮食:半流质,少渣饮食。
2、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
3、清洁:保持肛周清洁。
4、心理护理:积极与病人交谈,做好肠息肉疾病的健康宣教。(三)具体护理措施
16/5 P1:排便异常(便秘)
R/T: 与肠镜下息肉摘除有关
O:患者能在2天内维持大便正常、通畅。
I:
1、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紧张情绪对疾病的影响,健康饮食。
2、遵医嘱给药 16/5 P2:出血
R/T: 与疾病本身有关 与肠镜下息肉摘除有关
O:患者能在3小时内停止出血。
I:
1、若出血过多,应开放静脉通道,输血输液,心电监护。
2、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腹胀情况。
3、遵医嘱使用止血剂。
4、避免用力排便,观察排便的颜色性状,如有出血及时汇报
16/5 P3: 潜在并发症:感染
R/T: 与肠镜下息肉摘除有关
O: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
I:
1、保持肛周清洁。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18/5 P4:皮肤黏膜受损
R/T: 与肠镜下息肉摘除有关
O: 保持病人皮肤的完整性。
I:保持肛周清洁
七、健康宣教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二)饮食注意: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三)保持良好心态: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四)坚持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多在阳光下运动,多出汗可将体内酸性物质随汗液排出体外,避免形成酸性体质。
(五)生活要有规律: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
(六)饮食卫生: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如被污染的水,农作物,家禽鱼蛋,发霉的食品等,要吃一些绿色有机食品,要防止病从口入。
体会:两个星期的见习时间虽短,但感触颇深。刚进入肛肠外科得第一天,一切看来都是那么的新鲜,对一切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余老师对我们非常耐心、细心、热心。刚开始的几天对医院环境感到陌生,当老师问起临床上一些基础操作时,自己大脑确是一片空白,总是漂浮着模棱两可的答案。但老师对我们很好,凡是操作上遇到的困惑,总是耐心的为我们讲解,从输液的“三查七对”,输血的“三查八对”,灌肠液的温度,如何正确快速的排气等等。两个星期我学到了很多,一个科室就像是一个小型社会,护患关系十分重要。“微笑服务”对我们护士这个行业十分重要,科室内的许多患者对我们很好,特别是10床的爷爷,他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没事,你们打吧,总得有个熟悉的过程。”也有些患者对我们见习生的不理解,但我相信自己可以用微笑打动他们,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基准,努力做到“多问,多学、多做。”用熟练的操作去征服他们。
8.该新生儿出生后l分钟及5分钟的Apgar的评分值,评分依据是什么? 答:该例新生儿出生后l分钟Apgar的评分为0分,依据:肤色苍白、无心脏搏动、无自主呼吸、无哭声、四肢张力软;出生后5分钟Apgar的评分为3分,依据:心率恢复至l00~120次/分得2分,肤色较前稍红润得l分,无自主呼吸0分,无反应0分,合计3分。
9.该新生儿属于何种程度的窒息?复苏程序是什么,该病案中采取的程序有哪些? 答:该患儿出生后l分钟Apgar评分为0分,5分钟Apgar评分为3分,10分钟Apgar评分为4分,属于重度窒息,且复苏效果不好,可能预后不良。出生后已立即按ABCDE方案复苏,A:清理呼吸道;B: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持续胸外按压,维持循环,保证足够的心搏出量;D:1:0000肾上腺素每次0.5 ml/kg,共3次,药物治疗;E:评价和环境(保温)。其中ABC三步最为重要,A是根本,B是关键,评价和保温贯穿于整个复苏过程。
10.窒息患儿复苏成功后转AN生)L病房后,测血糖9.4~12.3 mmol/L。你认为可能是何种原因,护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血糖增高是暂时的,这是新生儿处于窒息状态时的应激反应,儿茶酚胺及胰高血糖素释放增加,早期血糖正常或增高造成的,但缺氧继续存在时,糖原消耗增加,随后会出现低血糖,因此,要定时测量血糖,关注血糖的动态变化,根据血糖值调整输入葡萄糖液的浓度和速度,维持患儿内外环境的稳定。
思考题
11.该患儿窒息复苏人室后昏迷、肌张力增高,频繁抽搐,最可能的并发症是什么? 答:该患儿出生时重度窒息,在复苏l0分钟后,Apgar评分仍为4分,窒息后最可能的并发症是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度,轻度:表现为兴奋、激惹,下肢和下颌可出现颤动,吸吮反射正常、拥抱反射活跃、肌张力正常、呼吸平稳,不出现惊厥。中度: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张力减弱、肢体自发运动减少、可出现惊厥、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减弱,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减弱;重度:表现为昏迷、肌张力低下、肢体自发运动消失、惊厥频繁、反复呼吸暂停、拥抱反射和吸吮反射消失,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消失,根据该患儿的临床表现,应该是重度HIE.
12.在护理此类患儿过程中,出现怎样的临床表现,提示病情加重或减轻? 答:若患儿惊厥次数减少、出现吸吮反射、拥抱反射、对光反射、生命体征趋向平稳,肢体自发运动增加,表明患儿病情在好转;若患儿出现持续抽搐、囟门张力增加、反复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心率减慢,表明病情加重,及时汇报医生,做相应处置。
简述题
7.对该患儿最重要的确诊检查是什么?应尽早进行何种治疗? 答:此患儿对确诊最重要的检查是:床边X线检查。注意做好患儿的放射防护;应尽早为患儿施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替代治疗。
8.如何观察该早产儿的呼吸,判断有无呼吸困难? 答:④呼吸频率:有无过快、过慢;②呼吸节律:有无呼吸不规则、叹息、双吸气、抽泣样呼吸;③呼吸幅度:有无浅表呼吸、深呼吸;④辅助呼吸运动:有无鼻扇、三凹征、耸肩、点头;⑤面色、神志、呼吸道分泌物、双肺呼吸音强弱等。
综合判断该患儿存在呼吸困难:鼻扇、气促、口吐白沫、呻吟、三凹征、发绀。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替代治疗时如何进行护理配合? 答:①药物选择:从猪肺或牛肺中提取的天然PS或人工合成的PS;②剂量选择:初次剂量l20~200 mg/kg,间隔8~12小时给第二剂或第三剂,再次剂量l00 120 mg/kg;③药物溶解:室温下升温,用无菌注射用水1~2 ml充分溶解,禁止振荡;④给药途径:气管插管后,直接滴入;⑤给药体位:分别在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仰卧位时给药;⑥加压给氧:各个体位给药后,均给予加压给氧l~2分钟,充分弥散;⑦给药后护理:替代治疗后,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6小时内禁止吸痰。
10.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请判断患儿是否出现心力衰竭?依据是什么? 答:患儿出现了心力衰竭,依据是:心率l86次/分(>160次/分)、呼吸70次/分(>60次/分)、肝脏肋下3 cm(肝脏≥3 cm),Sa02 70%,发绀明显。
《?》思考题
11.患儿经积极治疗后生命体征平稳,于入院第4天出现呼吸增快,血氧波动,听诊:心脏第2~3肋问出现连续性机械性杂音,此患儿最可能发生了什么?对确诊最有帮助的检查是什么?应选用何种药物治疗?护理要点有哪些? 答:(1)此患儿最可能发生了动脉导管未闭(PDA)。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确诊。应尽快选用布洛芬治疗。
(2)护理要点:①遵医嘱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②Vl服吲哚美辛,首次剂量为每次0.1~0.2 mg/kg,间隔8~12小时后重复1~2次,24小时内总剂量不超过0.3~0.6 mg,每次给药后应暂停喂奶一次,以减轻胃肠道负担。③密切监测血压、脉压差。④严密观察患儿皮肤颜色、血氧饱和度的变化。⑤注意患儿有无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NEC)的发生,其临床表现为:如吐奶、进行性腹胀、粪便或胃残留物中带血,肠鸣音减弱或肠壁积气等。
简述题
6.该患儿的首要治疗措施是使用合适的抗生素,主要的护理要点是什么? 答:①现配现用。②遵医嘱按量、准时;使用输液泵,泵速合理。③确保静脉输液通畅、避免渗出。④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遵医嘱复查血象、血培养、肝肾功能。⑤监测血药浓度,遵医嘱及时停药。⑥做好口腔护理,防止鹅口疮。
7.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情观察要点是什么? 答:①症状、体征的观察:观察患儿体温是否平稳或恢复正常,体重有无增加,面色、精神反应如何,奶量完成情况,皮肤黏膜是否有黄染、有无出血倾向或皮肤脓肿。②并发症的观察:神经系统(有无抽搐、前囟饱满等化脓性脑膜炎表现)、消化系统(有无呕吐、腹胀、血便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表现)、呼吸系统(频繁呼吸暂停、血氧饱和度异常等表现)、血液系统(有无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D一二聚体值)。③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时、准确应用抗生素并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避免二重感染。
8.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并发症还有哪些?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新生儿败血症常见的并发症有:感染性休克、化脓性脑膜炎、DIC.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面色青灰、呕吐、脑性尖叫、前囟饱满、两眼凝视;DIC临床表现:皮肤出血、D一二聚体值异常等。
(?)思考题
9.患儿入院的当晚,患儿心电监护突然报警:心率90次/分、Sa02 75%,查体患儿面色青紫、呼吸暂停、全身皮肤湿冷、有大理石样花纹,立即测肛温为35.3℃,患儿发生了什么问题?护理要点有哪些? 答:该患儿可能发生了中毒性休克。
护理要点:①遵医嘱,迅速扩容,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②氧气吸入,提高患儿的血氧饱和度。③保暖,适当提高暖箱温度,维持正常体温。④立即动态监测患儿血压变化,必要时使用有创血压监测。⑤遵医嘱,完成各项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激素及纠正酸中毒等。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简述题
7.该患儿属于哪种类型的新生儿黄疸?依据是什么? 答:属予病理性黄疽,依据是:①黄疸程度重,血清胆红素403.1µmol/L,经皮测胆红素l9.9[>205.2~256.5µmol/L(12~15 mg/dl)];②血清结合胆红素直接胆红素18.0µmol/L(>26µmol/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14天(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褪而复现。
8.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用一种口服药的名称?怎样喂药? 答:常用口服药的名称是苯巴比妥钠,其药理作用是诱导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生成,促进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降低血中游离胆红素的水平,治疗高胆红素血症,遵医嘱将苯巴比妥片剂碾成粉末后,温开水溶解后喂服,喂药过程中,防止呛咳。
9.怎样正确观察新生儿黄疸? 答:要在充足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因新生儿的皮肤红润,影响黄疸的观察,可以用手指轻按患儿的额头和鼻尖,通常使按压处皮肤变白,若皮肤变黄,即为新生儿黄疸。
10.光疗超过24小时,易引起核黄索的缺乏以及低血钙,应如何预防? 答:光疗时适当补充维生素82和钙剂。
思考题
11.蓝光治疗过程中患儿体温38.2℃,此时该如何处理?蓝光治疗中如何监测体温? 答:①暂停光疗,发热是蓝光治疗的不良反应之一,当体温高于37.8℃或者低予35℃,应暂时停止光疗;②光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体温,2-4小时测体温1次,并根据体温调节光疗箱温度,维持患儿体温稳定。
12.该患儿黄疸程度严重,在患儿住院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警惕哪些并发症的发生? 答:胆红素脑病,分为四期:
(1)警告期:患儿表现为嗜睡、反应低下、吸吮无力、拥抱反射减弱、肌张力低下等;持续12~24小时。
(2)痉挛期:患儿出现抽搐、角弓反张和发热;双眼凝视、肌张力增高、呼吸暂停、双手紧握,持续12~48小时。
(3)恢复期:患儿吃奶、反应好转,抽搐次数减少,焦弓反张逐渐消失,肌张力逐渐恢复,持续2周。
(4)后遗症期:患儿各种症状消失,但出现手足徐动、眼球运动障碍、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也可有脑瘫、智能落后等。所以护士在每天的日常护理中,若发现患儿反应低下、吸吮能力下降、肌张力异常等;应警惕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简述题
9.该患儿哪些表现属于激期的临床表现? 答:患儿无诱因的哭闹,夜间尤为明显,难以安抚,至今不能扶站,枕秃,方颓,未出牙,肋缘外翻,肝右肋下1 cm,脾(一),轻度“0”形腿,腕部正位片示骨骺端钙化带模糊不清,呈杯口状改变。
10.该患儿使用维生素D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严格掌握维生素D韵用量,必要时先检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再决定是否需要用维生素D.口服维生素D一般剂量为每日2000~4000 IU,视临床和X线骨片改善情况,2~4个月后改为维生素D预防量(每日400IU);使用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维生素D中毒的临床表现,如厌食、恶心、倦怠、烦躁不安、低热、呕吐、便秘、体重下降等。
思考题
11.根据此患儿的临床表现,护理人员应如何进行健康指导? 答:①除采用维生素D治疗外,应注意加强营养,保证足够奶量,及时添加转乳期食品,给予富含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的食物。②遵医嘱给予维生素D制剂,注意维生素D过量的中毒表现。③对已有骨骼畸形的患儿可采取主动和被动的方法矫正。如胸廓畸形,可作俯卧位抬头展胸运动;下肢畸形可施行肌肉按摩。④衣着柔软、宽松,床铺松软,避免久坐久站和早行走,以防骨骼畸形。护理操作时应避免重压和强力牵拉。
简述题
8.怎样为该患儿进行臀部皮肤护理? 答:选用吸水性强、柔软布质或纸质尿布,勤更换,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擦于,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皮肤发红处可涂以5%鞣酸软膏或40%氧化锌油;局部皮肤糜烂或溃疡者,可采用暴露法,臀下仅垫尿布,不加包扎,使臀部皮肤暴露于空气中或阳光下,也可用灯光照射,每次照射20~30分钟,每日1~2次,使局部皮肤蒸发干燥,照射时护士必须坚持守护患儿,避免烫伤,照射后局部涂油膏。
9.该腹泻患儿静脉补液时的护理要点? 答:(1)严格掌握输液速度:防止输液速度过快或过缓,注意输液是否通畅,有无输液反应。
(2)密切观察病情:①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若出现烦躁不安、脉率加快、呼吸加快等,应警惕是否输液过量或输液速度过快,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和肺水肿等情况。②观察脱水情况:如补液合理,一般于补液后3~4小时排尿,说明血容量恢复;补液后24小时皮肤弹性恢复,眼窝凹陷消失,则表明脱水已被纠正;补液后眼睑出现水肿,可能是输入钠盐过多,补液后尿多而脱水未纠正,则可能是葡萄糖液补人过多,宜增加溶液中电解质比例。
(3)准确记录24小时液体出入量。
思考题
10.患儿经输液治疗后出现了精神萎靡、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这时应首先考虑什么?如何处理及注意事项? 答:患儿发生了低血钾,需静脉补钾治疗。静脉补钾注意事项:全日钾需要量一般为l00~300mg/kg,应均匀分配于全日静脉输液中,浓度一般不超过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滴注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切忌将钾盐静脉推入。见尿补钾,或治疗前4小时排过尿。补钾时应检测血清钾水平,必要时心电监护;病情允许口服时,给予口服缓慢补钾,更为安全。
简述题
8.给该患儿使用毛花苷C(西地兰)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①每次应用洋地黄前应测量脉搏,必要时监测心率<90次/分时停用并报告医师。②严格按剂量服药,为了保证洋地黄剂量准确,当注射用药量少于0.5 ml时,要加生理盐水稀释后用l ml注射器吸药,口服药则要与其他药物分开服用。如患儿服药后呕吐,要与医师联系,决定补服或用其他途径给药。③观察洋地黄的中毒症状,当出现心率过慢、心律失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视物模糊,黄绿视、嗜睡、头晕等毒性反应时,应停服洋地黄,并与医师联系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9.简述小儿氧疗的护理要点。
答:①急性肺水肿时,湿化瓶中加入20%~30%乙醇,间断氧气吸入,10~20分钟/次,间隔15~30分钟,重复1~2次。②面罩或头罩吸氧,氧流量2~4 L/min,氧浓度不超过50%~60%。③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5~1 L/min,氧浓度不超过40%。④监测血氧饱和度>90%时停止吸氧,吸氧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导管是否通畅,患儿缺氧症状是否改善,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0.给该患儿雾化吸入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雾化吸入时使用空气压缩泵,或者使用氧气做驱动,氧流量6~8 L/min。呼吸时吸气相大于呼气相,该患儿呼吸平静时可雾化畈入,避免哭闹、刚进食后做雾化。患儿面部皮肤避免涂抹油性润肤霜,雾化结束后洗脸、漱口,该患儿可喂水代替漱口,预防过敏及真菌感染。
思考题
11.该患儿发生心衰时,护理人员如何判断心衰并配合抢救? 答:患儿入院第二天出现R 60次/分,P l60次/分,肝肋下3.0 cm,患儿烦躁,呻吟,拒绝吃奶,小便少,口唇青紫,有双吸气,即可判断患儿出现心衰,同时安置患儿半卧位,给予吸氧、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10%水合氯醛4 ml灌肠;予毛花苷C(西地兰)、呋塞米(速尿)缓慢静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1~2 L/min,氧浓度不超过40%;行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减慢输液速度,用输液泵控制5 ml/(kg·h),详细记录出入量,观察患儿的面色、呼吸、尿量等变化,以及有无洋地黄的毒副作用,如:心率过慢、心律失常、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视物模糊、黄绿视、嗜睡等。
简述题
6.简述儿童常用吸入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
答:雾化吸入时使用空气压缩泵,或者使用氧气做驱动,氧流量6~8 L/min。呼吸时吸气相大于呼气相,小婴儿呼吸平静时可雾化吸入,避免哭闹、刚进食后做雾化。呼吸的方法:用嘴深吸气,用鼻呼气。患儿面部皮肤避免抹油性润肤霜,雾化结束后洗脸、漱口,小婴儿可喂水代替漱口,预防过敏及真菌感染。
7.如何维持该患儿气道通畅,缓解呼吸困难? 答:①安置患儿于坐位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②给予雾化吸入、胸部叩击或震荡,以促进分泌物的排出。③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以降低分泌物的黏稠度,防止痰栓形成。④遵医嘱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观察疗效和副作用。⑤有感染者,遵医嘱给予抗生素。⑥教会并鼓励患儿作深而慢的呼吸运动。
思考题
8.该患儿出院后如何给予用药方法和呼吸运动的指导? 答:(1)患儿出院时介绍用药方法:①确认哮喘发作的诱因,避免接触可能的过敏原,去除各种诱发因素。②对病情进行监测,学会辨认哮喘发作的早期征象、发作表现及掌握适当的处理方法。③教会家长选用长期预防与快速缓解的药物,正确、安全给药(吸入用药),掌握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对策;适时就医。
(2)呼吸运动指导:指导患儿在呼吸运动前,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①腹部呼吸运动方法:平躺,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膝弯曲,脚平放;用鼻连续吸气并放松上腹部,但胸部不扩张;缩紧双唇,慢慢吐气直到吐完;重复以上动作l0次。②向前弯曲运动方法:坐在椅上,背伸直,头向前向下低至膝部,使腹肌收缩;慢慢上升躯干并由鼻吸气,扩张上腹部;胸部保持直立不动,由口将气慢慢吹出。③胸部扩张运动:坐在椅上,将手掌放在左右两侧的最下方肋骨上;吸气,扩张下肋骨。然后由口吐气,收缩上胸部和下胸部;用手掌下压肋骨,可将肺底部的空气排出;重复以上动作l0次。
相关链接: 对婴幼儿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喘息都是哮喘。对这一年龄组的患儿而言,哮喘的诊断大多建立在临床判断的基础上,应当随着儿童的发育定期复查。婴幼儿喘息分两类:①有特异性体质;②无特异性体质及特异性家族史。
变态反应的过敏原测试可用变应原做皮肤试验或检测血清特异性的抗原。吸入变应原致敏是儿童发展为持续性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儿童早期食物致敏可增加吸入变应原致敏的危险性,并可预测持续性哮喘的发生。因此,对于反复喘息疑似哮喘的患儿,尤其无法配合进行肺功能检测的儿童,均推荐进行变应原检测,以了解患儿的过敏状态,协助哮喘诊断。也有利于了解导致哮喘发生和加重的个人危险因素,有助于制定环境干预措施和确定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不需要特殊设备,操作简单、快捷,常被用来诊断I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病的变应原。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作用机理:如哮喘患者产生的针对某一种或多种变应原的IgE或IgG与皮肤黏膜下层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FC受体结合,局部接触变应原后,引起I型变态反应,释出组胺等化学介质,使邻近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充血、水肿,形成丘疹和红晕。
简述题
8.入院时怎样观察并记录该患儿的呼吸、脉搏、心率? 答:呼吸型态:①分别观察患儿安静时或哭闹状态时呼吸频率至少30秒并记录;②注意呼吸的节律、幅度,有无三凹征、鼻翼痢动、喉部咕噜音等伴随症状;③记录所有呼吸不畅的症状包括呼吸型态的改变、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脉搏:①注意比较左右两侧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注意有无水冲脉;②观察有无毛细血管搏动;③听诊有无殷动脉枪击音;④记录脉搏的频率、强度;心率:①用听诊器听心音;②注意心音的频率、节律,杂音部位、分级及传导方向;③注意观察有无心前区抬举性搏动;④记录心率。
9.简述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措施。
答:①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患儿休息、睡眠,集中护理,避免患儿哭闹,减少心脏负担;②供给充足营养:供给充足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保证营养需要,对喂养困难的患儿要耐心喂养,少量多餐,避免呛咳和呼吸困难;③预防感染:避免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注意保护性隔离,以免交叉感染;④注意观察病情,防止并发症发生,观察有无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吐泡沫样痰、水肿、肝大等心力衰竭的表现;⑤心理护理:态度和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向家长解释病情和检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配合;⑥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掌握先天性心脏病的日常护理,合理用药,预防感染。
10.患儿7个月,体重6.5kg,正常吗?可能的原因? 答:7个月婴儿正常的体重:6+7×0.25=7.75 kg,而该患儿只有6.5 kg,不正常,主要的护理问题是营养失调,营养低于机体的需要量,可能由于先天性心脏病引起的长期缺氧和体循环血量的减少,导致生长发育迟缓。
思考题
11.根据患儿入院时体征,请问发生了什么并发症?患儿应如何护理? 答:患儿并发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护理措施包括:①充分休息,保持安静,减少氧耗;②氧气吸入;③保持大便通畅;④喂奶时所用奶嘴孔增大,以免吸吮费力,但需注意防止呛咳;⑤控制液体人量,减少静脉输液总量,速度控制在5 ml/(kg·H)以下;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⑦用药护理;⑧监测体温,必要时物理降温;⑨做好健康教育。
5.如何给该患儿做饮食指导? 答:纠正其不良饮食习惯。指导合理搭配饮食:告知家长含铁丰富且易吸收的食物如动物血、精肉、鱼类、肝脏、大豆及其制品;黑木耳、发菜、海带的含铁量也高。但吸收率低。维生素C、稀盐酸、氨基酸、果糖可促进铁的吸收,可与铁剂或含铁食品同时进食;茶、咖啡、牛奶、蛋类、麦麸、植物纤维、草酸和抗酸药物可抑制铁的吸收,应避免与含铁食物同食。鲜牛奶必须加热处理后喂养婴儿,以减少因过敏而致肠出血。
6.简述该患儿口服铁剂的注意事项。
答:饭后或餐中服用,以减轻胃肠道反应;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饮,避免同时服用抗酸药,可服用维生素C、乳酸或稀盐酸等;口服液体铁剂时须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服铁剂期间粪便会变成黑色,应做好解释,消除病人顾虑;强调按剂量、按疗程服药,定期复查。
思考题
7.患儿服用铁剂后,如何观察疗效? 答:服用铁剂后12~24小时临床症状好转,烦躁减轻,食欲增加。36~48小时开始出现红系增生现象。2~3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5~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3天后降至正常。1~2周后血红蛋白开始上升,一般3~4周后达正常。如服药3~4周仍无疗效,应查找原因,如剂量不足、制剂不良、导致铁不足的因素继续存在等。
简述题
8.该患儿可能发生哪些并发症? 答:感染、电解质紊乱和低血容量、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急性肾衰竭、生长延迟。9.如何给该患儿做饮食指导? 答:给予含有优质蛋白、低脂肪、足量碳水化合物及高维生素的饮食,蛋白摄入控制在每日36 g左右为宜。明显水肿或高血压时短期限制钠盐的摄入,给予无盐或低盐饮食。患儿因长期服用激素、利尿药易引起低钾、低钙血症,鼓励患儿多进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红枣、香蕉等,并注意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10.如何给该患儿做好皮肤护理? 答:(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时翻身,翻身时避免拖、拉、拽,防止皮肤擦伤。被褥应松软、平整。臀部及四肢受压部位垫软垫,或用气垫床。水肿的阴囊可用棉垫或吊带托起,给患儿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2)各种侵人性治疗与护理应注意无菌操作,严重水肿者应尽量避免肌内注射,以防药物外渗,导致局部潮湿或糜烂,因利尿出现尿频时,保持会阴部的清洁,防止继发感染。
思考题
11.简述该患儿口服激素可能出现的反应及疗效的判断。
答:患儿口服激素可能出现库欣综合征、高血压、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等。遵医嘱及时补充维生素D及钙质,以免发生手足搐症。
激素的疗效判断:泼尼松2 mg/(kg·d)治疗8周进行评价。激素敏感:8周内尿蛋白转阴,水肿消退。
激素部分敏感,治疗8周内水肿消退,但尿蛋白仍+~++。激素耐药:治疗满8周,尿蛋白仍在++以上。
激素依赖:对激素敏感,但停药或减量2周内复发,再次用药或恢复用量 后尿蛋白又转阴,并重复两次以上者(除外感染及其他因素)。
复发或反复:尿蛋白已转阴,停用激素4周以上,尿蛋白≥++为复发;如 在激素用药过程中出现上述变化为反复。
频繁复发或反复指半年内复发或反复≥2次,1年内≥3次。简述题
6.简述胰岛素皮下注射的部位、注意事项。
答:(1)胰岛素注射部位可选用股前部、腹壁、上臂外侧、臀部,有计划轮换注射部位,避免一个月内在同一部位注射两次,避免注射部位皮下组织萎缩硬化,影响吸收。
(2)每次尽量用同一型号的l ml注射器,按照先Rl后NPH或PRl顺序抽吸药液,混匀后注射,保证剂量绝对准确。
(3)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皮下注射切忌皮内注射,以免组织坏死。(4)开启后的胰岛素必须储存于冰箱中,并注明开启时间。(5)根据病情需要调整胰岛素剂量,防止胰岛素过量和不足。7.该患儿出现酮症酸中毒护士的观察要点有哪些? 答: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伴有恶心、呕吐、腹痛、食欲缺乏、并迅速出现脱水和酸中毒征象,如皮肤黏膜干燥、呼吸深长、呼气中有酮味,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随即出现嗜睡、昏迷或死亡。
思考题
8.在患儿发生酮症酸中毒后,如何进行饮食运动指导? 答:饮食指导:饮食以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血糖波动,维持血脂正常为原则。饮食的成分分配为:碳水化合物50%、蛋白质20%脂肪30%;食物应富含蛋白质和纤维素,限制纯糖和饱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以米饭为主,脂肪以植物油为主;全日热量分三餐,早、中、晚分别占l/
5、2/
5、2/5,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餐问点心。活动增多时可少量加餐或适当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每日进食应定时、定量,勿吃额外食品,一段时间内固定不变。运动指导:血糖平稳后每天坚持适当运动,运动时间以进餐1小时后、2~3小时以内为宜,最好进行有氧运动,避免空腹时运动,运动后有低血糖症状可加餐。随身携带糖尿病卡片及糖果以备用。病情变化要及时停止。
7.简述化脑脑脊液的典型改变。
答:压力增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明显升高,糖及氯化物含量显著下降。
8.简述小儿腰穿术后的护理要点。
答:术后去枕平卧4~6小时,头偏一侧,防止呕吐引起窒息,避免头部抬高,可适当转动身体。观察穿刺点局部敷料是否潮湿,有无渗血渗液,24小时内不宜淋浴。观察患儿有无头痛、腰痛、脑疝、感染等不适,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给予处理.
思考题
9.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发现患儿双眼凝视、四肢肌张力增高,应首先采取何种措施及后续观察要点? 答:①患儿发作时不要搬运,就地抢救。②立即让患儿去枕平卧,吸氧,松解衣扣,头偏向一侧,头下放置柔软的物品。③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不畅,已出牙的患儿在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时,不要强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④及时清除口鼻咽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⑤专人守护,防止坠床和碰伤,对有可能发生皮肤损伤的患儿应将纱布放在患儿的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⑥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械。观察年长儿是否有持续性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畏光等;婴儿是否有易激惹、尖声哭叫、双眼凝视、惊厥等;是否有前囟饱满或隆起、囟门增大、张力增高、颅骨缝增宽、头围增大等;若合并脑疝则出现呼吸不规则、两侧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等。
简述题
5.如何做好该患儿关节疼痛与腹痛的护理? 答:观察患儿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协助患肢采取不同的功能位置。根据病情给予热敷,教会患儿利用放松、娱乐等方法减轻疼痛;腹痛时卧床休息,尽量在床边守护,做好日常生活护理。遵医嘱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关节疼痛和解除痉挛性腹痛。
6.该患儿的皮肤护理措施有哪些? 答: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和抓伤,有破溃时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衣着宽松、柔软,保持清洁和干燥;避免接触可能的各种致敏原。
7.简述该患儿的病情监测重点及注意事项。
答:①观察皮疹的形态、颜色、数量、分布,是否反复出现,可绘成人体图形,每日详细记录皮疹变化情况;②观察患儿关节疼痛及肿胀程度,协助患肢采取不同的功能位置;③观察尿色、尿量,定时做尿常规检查,若有血尿和蛋白尿,提示紫癜性肾炎,按肾炎护理。
8.简述该患儿静脉输注钙剂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答:使用钙剂可减轻过敏反应,恢复毛细血管内壁完整性,减少渗出,缓解腹痛。注意事项: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防止药物外渗,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注意配伍禁忌。
思考题
9.如何给处于急性期的患儿做皮肤、饮食的健康宣教? 答:处于急性期的患儿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和抓伤,有破溃时及时处理,防止出血和感染;衣着宽松、柔软,保持清洁和干燥;进食软食,如有食物或药物过敏者应停用有关食物或药物,避免接触可能的各种致敏原,注意饮食卫生,定时定量,结合个人饮食习惯,忌食生冷刺激性、油煎、油炸食物,如有消化道出血的患儿应限制饮食,给予无渣流食或禁食。
8.简述手足口病的定义。
答: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口腔等部位发生丘疱疹为主要特殊表现的儿童传染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Al6型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引起。.简述该患儿确诊为手足Vl病后预见性的风险评估。答: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多数预辟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我们在观察体温、皮疹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患儿神志、精神状态,有无头痛、呕吐,呼吸、肌张力的变化等一系列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症状,认真听取患儿的主诉,及时汇报医生。
10.有效预防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是什么? 答:旱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11.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答:密切接触传播、间接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水源传播、院内交叉感染等。12.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哪“四不”特征? 答: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
思考题
13.与患儿接触的健康人群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答:①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是控制流行的主要措施,患儿应及时就医,并适当隔离,一般隔离2周。对患儿口腔排出物及粪便、玩具、食具、便器应严格消毒,以防止传播。②健康儿童应避免与患儿接触,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密切接触者可用大青叶、板蓝根等口服以预防。③注意孩子个人卫生,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④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⑤多让孩子饮水、多吃蔬菜和瓜果。⑥对儿童玩具要经常消毒,尽量避免孩子到公共场所,以减少感染机会。⑦让孩子注意休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等。
6.高热惊厥患儿降温的措施有哪些? 答:发热的护理:发热是一种防御反应,白细胞吞噬能力增高,体温<38.O℃不用退热药,多饮水即可。
(1)体温超过37.5℃,给予头部冷敷、冰袋、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苯巴比妥口服预防惊厥;体温超过38.0℃,遵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注意体温,防止高热惊厥。
(2)保证患儿摄入足够水分,每日饮水量500~1500 ml,以排出毒素,补充水分,降低体温和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如患儿不愿饮水,可给果汁,如橙汁、谣瓜汁或菜汤。严重时遵医嘱静脉补液。
(3)给予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粥、面条;高热时不宜进食牛奶、鸡蛋等高蛋白食物,以免增加体温,可以饮用稀释牛奶。
(4)如咽部疼痛给易消化清淡温凉流质或半流质,如稀饭、面条等,忌辛辣烫等刺激性食物,可少量多次的进食和饮水。
7.简述高热惊厥的典型临床表现。
答:突然意识丧失,头向后仰,面部及四肢肌肉呈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视,口吐白沫,牙关紧闭,面色青紫,部分患儿有大小便失禁。持续时间数秒至数分或更长,发作停止后转入嗜睡或昏迷状态。
思考题
8.患儿高热惊厥时,如何预防窒息和外伤? 答:①惊厥发作时不要搬运,应就地抢救。②立即让患儿去枕平卧,吸氧,松解衣扣,头偏向一侧,头下放置柔软的物品。③将舌轻轻向外牵拉,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引起呼吸不畅,已出牙的患儿在上下齿之间放置牙垫,防止舌咬伤;牙关紧闭时,不要强力撬开,以免损伤牙齿。④及时清除日鼻咽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⑤专人守护,防止坠床和碰伤,对有可能发生皮肤损伤的患儿应将纱布放在患儿的手中或腋下,防止皮肤摩擦受损。勿强力按压或牵拉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⑥备齐急救药品和器械。
简述题
6.肠套叠患儿空气灌肠适应证有哪些? 答:①病程不超过48小时;②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③无明显腹胀和腹膜炎表现者。
7.简述肠套叠整复后出院指导。
答:①观察有无不明原因的阵发性哭闹、腹痛、呕吐、大便带血等肠套叠再次发生的症状。②注意科学喂养,进食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少量多餐,婴幼儿先暂缓添加辅食,不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③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
思考题
8.患儿术后第一天出现高热、尿量少、腹胀,考虑与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1/R)有关吗?肠I/R的后果是什么? 答:与肠缺血一再灌注损伤(1/R)有关。肠I/R的后果:不仅可以引起肠黏膜的局部组织损害,而且可以导致肠道菌群移位和肠吸收功能的改变,以及远处器官的损害,甚至发生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9.若空气灌肠复位时并发肠穿孔,您如何进行病情评估及紧急配合处理
答:空气灌肠肠穿孔时评估要点:①透视下立位见膈下游离气体;②拔出肛管无气体自肛门排出;③患儿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面色苍白,病情突然恶化。紧急配合处理:配合医生立即用无菌粗针头在脐与剑突连线中间穿刺排气,使患者呼吸循环得到及时改善,并马上做好进行剖腹探查的术前准备工作。
简述题
7.简述巨结肠灌肠时灌肠液注入受阻或排出不畅时的处理。答:①检查有无粪块阻塞或肛管打折,若有粪石可在灌肠后行石蜡油保留灌肠以使粪石软化;②协助患儿更换体位或调整肛管插入的深度,多次移动肛管,以利于大便排出;③注液后轻轻按摩患儿腹部,自右下馥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8.简述肠造瘘术后造口情况的观察。
答:①术后一般即开放造瘘口,注意观察肠管血运和张力情况,若发现有出血、肠管出现血运障碍、小肠脱出和回缩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②观察排便排气情况。
9.简述造口袋过度胀满的护理对策。
答:①排泄物水样或较稀的,指导家长当造口袋l/3满时便要清放;排泄物为固体的则应在每次排泄后清放;②排气过多的患儿,指导减少进食容易产气的食物。
思考题
10.该患儿1月9天,在全麻下行肠减压+肠活检+小肠造瘘术,手术创伤大,术后可能发生最大危机是什么?如何护理? 答:术后可能发生最大危机是:①全麻后并发症及意外:如呕吐、反流和误吸、舌后坠、拔管后喉水肿、体温改变等;②出血及休克。护理要点:①保持患儿良好的呼吸功能;②监测生命体征;③观察造舀出血及腹腔引流液的性质及量;④准确观察及记录患儿的出入量;⑤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及静脉输液通道通畅。
11.该患儿在全麻下行肠减压+肠活检+小肠造瘘术,术后有无发生最严重并发症小肠结肠炎的可能?如何进行病情评估? 答:小肠结肠炎可以发生在术前,也可以发生在肠造瘘术后、巨结肠根治术后。只要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基本原因存在:如肠远端梗阻和因此产生的肠极度扩张及肠壁循环缺陷。其病情评估要点:①全身情况突然恶化,高热,呕吐,腹泻;②粪汁带有气体且奇臭;③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征象;④腹部异常膨胀,可引起呼吸窘迫和面色青紫;⑤X线检查腹部直立位平片示小肠扩张,伴液平面。
简述题
8.简述囊肿穿孔的评估。
答:①出现剧烈腹痛、呕吐、腹壁强直、腹腔积液和胆汁性腹膜炎等表现;②腹腔穿刺可抽出胆汁性腹水。
9.简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的饮食指导。
答:①术前饮食指导:低脂饮食,急性发作期给予禁食;②术后饮食指导:待肠功能恢复后,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2~3个月,以后过渡为正常饮食,忌油炸、油腻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10.简述胆道T型管拔管试验及拔管指征。
答:拔管试验:①开始时,每日夹闭管道2~3小时,逐步延长时间至全天夹闭;②T管造影后应开放引流2天,使造影剂完全排出,避免逆行感染。拔管指征:①无腹痛、发热,黄疸消失,血象正常;②胆汁引流量减少至200 ml/d、清亮无脓液;③T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夹管试验无不适。
思考题 11.该患儿术后置腹腔引流管一根,如何根据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判断术后出血和胆肠吻合口瘘? 答:①术后出血常发生在术后24小时内,如12小时内引流液超过300 ml,且颜色鲜红,术后进行性失血症状,切口有渗血。②一般胆瘘、肠瘘多发生在术后4~5天,表现为腹腔引流管有多量胆汁或胆汁性肠液流出,或切口感染裂开,有胆汁性肠液溢出,患儿腹膜刺激症状明显,有高热现象。
12.腹痛、黄疽、腹块为本病的三个基本症状,但该患儿在病史及就诊中只出现其中腹痛一个症状,请问该病黄疸的特征是什么? 答:黄疸的程度与胆总管远端梗阻程度有直接关系,轻者临床上可无黄疽,但随感染、疼痛发作后出现黄疸,经治疗后,胆汁能顺利排流时黄疸症状减轻或消失。间歇性黄疸为其特征之一。
简述题
9.简述灌注肺发生的原因及临床表现。
答:灌注肺发生的原因:①肺动脉发育差、侧支循环丰富;②体外循环时间长;③术后液体输入过多、过快。临床表现:①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发绀、血样痰;②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术后氧饱和度为50%~602,氧分压低;③气道压力明显升高;④X线胸片显示两肺有渗出性改变。
10.简述法洛四联症缺氧发作的预防。
答:①由于患儿血红蛋白增多,血液黏稠度大,故应指导家长给予患儿适当多饮水,特别在睡前或早晨时应更注意;②应保持患儿安静,防止因啼哭、检查、抽血等不良刺激时产生缺氧发作;③遵医嘱给予吸氧;④术前禁食可加重血液浓缩,术前补液以降低血液黏稠度。
11.简述低血钙的监测。
答:①心电图表现:可出现QT间期延长、房室传导阻滞和室性心律失常;②临床表现:心缩无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肌肉抽搐、喉痉挛等;③测定血钙低于正常值(正常值2.25~2.75 mmol/L)。
思考题 12.该患儿如哭闹后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烦躁和青紫加重,出现昏厥,其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 答:其原因是缺氧发作。
处理:④立即给予胸膝卧位;②给予高浓度氧吸入、镇静;③皮下或肌内注射吗啡每次0.1~0.2 mg/kg;@心率增快者应用普萘洛尔(心得安)或艾司洛尔缓慢静脉注射,必须在心电监护下进行;⑤对于低血压患儿可间断给予肾上腺素,维持血压高于正常水平10~20 mmHg;⑥对于酸中毒患儿给予碱性药物纠正代谢性酸中毒;⑦严重者意识丧失可尽早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13.TOF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低心排综合征(LCOS),应如何及时发现并配合处理? 答:术后进行循环系统功能、呼吸和出血的监测并评估:
(1)当低心排出量一般临床征象未出现时,如有下列情况应怀疑LCOS:④血压下降;②左房压增高;③末梢灌注不足;④代谢性酸中毒。
(2)出现下述两项或两项以上事件时,可诊断为术后LCOS:①收缩压下降超过术前基础血压20%,持续2小时或以上;②尿量每小时<0.5 ml/kg,持续2小时或2小时以上;③中心静脉压>1.73 kPa,持续2小时或2小时以上;④中心体温与体表体温之差>5℃,持续2小时或以上,导致四肢发凉。配合处理:
(1)LCOS合并低氧血症的通气治疗:机械通气治疗低氧血症必须在补足血容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的基础上进行。对部分主要因肺功能差(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呼吸衰竭、呼吸窘迫综合征等)所致顽固性低氧血症的LCOS患者,可在严密监护下给予适当压力与时间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治疗。
(2)补充血容量,提高中心静脉压到l.5~1.6 kPA.
(3)经超声心动图证实如有心内畸形矫正不满意,应再次手术。
(4)有心脏压塞时,争取术后6小时内开胸止血;有胸腔和腹腔积液者,应及时穿刺或引流。
(5)适当使用正性肌力药物和扩血管药物。(6)应用强心剂和利尿药。
(7)纠正酸中毒、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8)术后动态监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气道阻力、血氧饱和度,定时行血气分析,维持心率在100次/分左右,/小儿应在120次/分左右,使CVP维持在1.5~2.0 kPa,尿量>1 ml/(kg·h),血压维持在12/8 kPa左右。
简述题
7.如何保持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外固定的有效性? 答:①复位后,无论选择何种器具进行固定,均应保证髋关节屈瞳90°,外展外旋位;②不可随意去除固定装置;③更换石膏时注意保持髋关节稳定,变换固定体位时注意保护髋关节,防止发生过多移动而发生再脱位。
8.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复位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什么?其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 答:(1)最严重的并发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主要原因:股骨头持续过高压力。
(3)影响因素:①年龄越大,坏死率越高;②整复前牵引与内收肌切断,股骨头下降越低,坏死率也越低;③术中操作、损伤股骨头血运程度;④术后运动持重时间。
9.如何预防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儿使用外固定器具时发生皮肤损伤? 答:①对各种CbN定器具,一经固定稳妥后及时检查对皮肤、肢体有无摩擦、卡压等现象,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予以纠正。②注意倾听患儿啼哭及幼儿主诉,发现异常时注意观察血液循环,检查外固定装置,预防压疮发生。③注意患儿皮肤清洁,定期为患儿擦浴,并观察是否有皮肤破损发幸。
思考题 10.该患儿行右内收肌松解+右髋关节切开复位+右Slater骨盆截骨术,并用双下肢外展支架固定,护理时如何预防髋关节僵硬的发生? 答:(1)被动功能锻炼:①麻醉清醒后即进行踝、趾关节活动。同时,指导家长对患儿进行等长肌肉收缩锻炼。②术后3日,可用超短波等对患肢进行理疗,以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一般每天2次,每次l5分钟。③术后6周拆除固定后,在床上锻炼髋、膝关节,这一时期可允许患儿在床上练习爬、坐等活动,但不允许患儿站立。家长每天抱起患儿,具体姿势是使患儿双髋关节外展,双下肢跨在家长的腹部,这样可使髋关节得到充分的外展和屈曲。④此期可用CPM机被动锻炼。使用时先将患肢放在CPM机上,上好固定带,再接通电源,打开开关℃PM机应放置于与躯体呈20度角的外展位,从小角度逐渐增加,以后逐日增加至最大范围。每次活动0.5~1小时,每天3~5次,匀速运动,期间以被动锻炼为主,一般应用10日左右即停,以免产生CPM机依赖。
(2)主动功能锻炼:术后7~8周根据患儿年龄,指导其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患儿可先通过练习坐起加强屈髋运动,在患儿能独立完成髋关节的屈伸主动活动后,再渐进指导患儿进行适当的外展、外旋、内收、内旋,直至下蹲活动,每天3~4次,每次20~30下,使髋关节恢复到最佳功能状态。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和护理要点。
方法: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做好心理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做好健康指导。
结果:经过系统护理干预后顺利有效通过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结论:做好2型糖尿病护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预防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缺陷和作用缺陷而导致以慢性血葡萄糖(即血糖)水平增加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本病除碳水化合物外,尚有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临床上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失眠、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重症或应激时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深性昏迷等急性代谢紊乱。
糖尿病史继心脑血管病、肿瘤、艾滋病之后的第四位致人死亡的疾病,患者人数以加速度上升,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了90%—95%。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病率正在明显增加,已经与欧洲发达国家的糖尿病患病率相似,我国糖尿病的总人数已经处于世界第二位,超过4000万,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6000万。糖尿病合并感染其发生率为百分之三十五至百分之九十,感染时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糖尿病死亡率明显上升的重要原因。[1]
一、临床资料
患者李惠琼女性,68岁,退休医生,已婚,无过敏史。于20xx—4—20患者因口干,多尿约十年,加重2天,呕吐半天入院,查T36.4℃、P100次/分、R20次/分、BP108/74mmHg。入院后科测血糖HI,遵医嘱予补液小剂量胰岛素、抗感染及三餐前优必林70/30 18u、18u、18u皮下注射及监测餐前血糖等治疗。于20xx—4—27出院。
二、护理
1、心理护理:评估病人对疾病的反应、对健康和生活的信心、有无焦虑、悲观失望甚至恐惧心理、对疾病抱消极的态度、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关心和理解病人、及时将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预后告知病人和家属、使他们了解糖尿病不能根治、但可以通过饮食控制、终生治疗、规律生活和适当体育锻炼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和长寿、鼓励病人说出心理感受、耐心倾听病人诉说、并与之交流、沟通、帮助病人认识病情、说明不良情绪与病情加重密切相关、解除焦虑、紧张心理、与病人家属共同商讨制定饮食、运动计划、鼓励亲属和朋友多给与亲情和温暖、使其获得感情上的支持,鼓励病人参加各种糖尿病病友团体活动、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胰岛素治疗 :遵医嘱予小剂量胰岛素把高血糖调到132mmoL/L ,餐前食用优必林70/30来调控血糖 ,使用胰岛素时要注意不良反应:如a、低血糖反应,b、胰岛素过敏,c、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该部位注射后可缓解自然恢复。
3、病情观察:观察患者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眼底、体重等,以正确判断病情。
4、健康指导: 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基本措施之一,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健康教育科充分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控制疾病,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教育内容包括:
(1)、糖尿病知识指导:采取举办集体讲座,提高有关学习资料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有效地指导,是病人和家属认识糖尿病是一种需终生治疗的疾病,了解各种治疗方法在控制疾病,防治并发症中的作用,自觉地配合各项治疗。
(2)饮食指导:饮食治疗被认为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合理膳食可以使患者逐渐恢复到理想体资。病人应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如控制热量、合理配餐、定时进食、食物选择等。
(3)运动指导:让病人了解体育锻炼在治疗中的意义,掌握体育锻炼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运动时随身携带甜食和病情卡片以应备急需,运动中如感到头昏、无力、心悸等应立即停止运动。
(4)用药指导:患者掌握胰岛素的注射方法、不良反应的观察和低血糖反应的处理。
(5)疾病监测:用使血糖测定仪者应学会其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测三餐前血糖,并记录结果,作为药物剂量调整的参考。
(6)并发症预防:规律生活,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全身皮肤、尤其是口腔、足部和外阴的清洁,如有破损或感染应立即就医告知病人避免引起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昏迷等的诱发因素。
(7)定期复查:指导病人出院后定期复查与糖尿病控制的有关各项生化指标,一般每三周复查果糖胺,每2—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定期对眼底、心血管和肾功能进行检查,以早期发现慢性并发症,及时得到治疗。
参考文献
[1]旷炎平,王林静,钟淑婷,叶新.2型糖尿病并发感染者血清维生素和免疫水平分析及临床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月第27卷第4期.
1 病例介绍
孕妇, 22岁, 因“停经38+6周, 纵隔子宫”, 于2013年5月17日15:30步行入院。平素月经规则, 13岁初潮6 d/33 d, 2000年药物流产1次。末次月经:2012年8月18日, 预产期:2013年5月25日。孕早期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 否认有病毒感染及放射线接触史, 孕2个月余阴道少量流血, 予以黄体酮肌注保胎治疗1周后好转, 孕期定期产检, 胎儿正常发育, 无异常。今日无腹痛、阴道流水、见红等症状, 孕前检查B超示:纵隔子宫 (未见报告单) 。门诊拟“G1P0孕38+6周, LOA, 待产, 纵隔子宫”收住入院。该孕妇既往体健, 否认有慢性疾病史、食物药物过敏史及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入院体温 (T) :36.1℃, 脉搏 (P) :100次/min, 呼吸 (R) :18次/min, 血压 (BP) :133/83 mm Hg, 产检:宫高33 cm, 腹围102 cm, 估计胎儿大小3 200 g, 胎方位左枕前, 胎心140次/min, 先露:头, 衔接:-2, 胎膜:存在, 宫颈长度:退缩50%, 宫颈扩张:未开。骨盆外测量各径线均正常。B超检查:双顶径94 mm, 羊水指数120 mm, 胎盘Ⅲ级。
入院后予以相关实验室辅助检查, 无应激试验 (NST) 监测, 吸氧30min、测胎心胎动, 3次/d。于5月19日02:00, 孕妇主诉阴道流水, 03:00宫缩25 s/3 min~4 min, 汇报医生, 检查宫口开1.5 cm, 先露-2, 无阴道纵隔, 建议阴道试产, 送产房导乐。于09:14会阴侧切分娩一女婴, 阿氏评分10分, 重3 450 g。胎儿娩出30 min后, 胎盘尚未剥离, 予以徒手宫腔探查, 胎盘部分粘连, 人工剥离, 探查宫底有一纵隔向下延伸, 远端游离, 出血250 m L, 伤口无延伸予以常规缝合, 生命体征平稳。产后予以抗感染治疗, 5 d~21 d复查B超:产后子宫 (无胎盘、胎膜残留) , 不全性子宫纵隔。产妇生命体征平稳, 会阴伤口愈合良好, 母儿出院。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在进行基础评估的过程中, 注意专科的评估如孕妇的产程进展、胎儿宫内情况、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以及心理状况等方面。
2.2 护理措施
2.2.1 第一产程护理
2.2.1. 1 心理护理
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 单人房间, 实行一对一导乐及家属共同陪伴, 同时介绍产房环境, 向产妇及家属讲解与纵隔子宫及阴道分娩的相关知识, 讲解产程中各种注意事项, 示范放松技巧和呼吸技巧等。并告知孕妇其整个孕期胎儿发育正常, 体重估计在3 300 g, 无阴道纵隔, 目前产程进展良好, 医生检查认为可以经阴道试产, 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和担心, 以增加自然分娩的信心。
2.2.1. 2 一般护理
鼓励产妇在宫缩间歇期少量多次进食, 吃高热量、易消化、清淡的食物, 并注意摄入足够水分。每2 h~4 h排尿1次, 以免膀胱充盈影响胎先露部下降及子宫收缩。该名产妇胎膜虽已破裂但无头盆不称, 潜伏期鼓励自由活动、自由体位。协助其做好擦汗、更衣、更换床单等生活护理, 并保持外阴清洁、给予会阴冲洗预防感染。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每4 h~6 h测血压和脉搏1次。
2.2.1. 3 严密观察产程
运用腹部触诊法和胎心外监护法定时连续观察并记录子宫收缩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强度及频率。因该产妇为纵隔子宫、胎膜已破, 第一产程活跃期即给予持续胎心外监护, 严密观察腹部有无病理性缩复环和强直性子宫收缩, 同时监测胎心率的变异及其与宫缩、胎动的关系, 判断胎儿在宫内的状态。注意观察羊水的量、颜色及性状, 适时做肛门或阴道检查判断宫口扩张与胎先露下降程度, 了解产程进展情况。并做好待产记录书写和产程图描记,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处理。
2.2.1. 4 疼痛护理
指导拉玛泽分娩呼吸法、坐分娩球、给予腰骶部按摩同时配合音乐疗法、心理疏导帮助其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
2.2.2 第二产程护理
2.2.2. 1 心理护理
助产士陪伴产妇身边, 及时提供产程进展情况, 给予产妇安慰、支持与鼓励, 缓解其紧张和恐惧情绪, 及时提供生活护理, 及时排空膀胱, 并于宫缩间歇期给予少量温开水。
2.2.2. 2 密切监测胎心
用胎心监护仪连续监测胎心率及其基线变异, 仔细观察胎儿有无急性缺氧情况。
2.2.2. 3 观察产程进展
注意宫缩的频率、强度, 警惕病理性缩复环和强直性子宫收缩的出现, 注意胎头下降的程度[3]。
2.2.2. 4 指导产妇屏气
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 在宫缩时屏气用力, 增加腹压, 宫缩过后呼气使全身肌肉放松, 安静休息。在胎头着冠后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张口哈气, 在宫缩间歇期屏气用力, 使胎头和胎肩缓慢地娩出。
2.2.2. 5 接产前准备
产科及儿科医生到场, 调节好产房的温、湿度, 物品准备齐全、功能完好。协助产妇摆好体位, 常规消毒, 做好接生准备。
2.2.2. 6 接产
尽量缩短第二产程, 选择会阴侧切。掌握接产要领, 保护会阴的同时协助胎头俯屈, 让胎头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缓慢地通过阴道口, 控制胎头娩出速度, 在宫缩间歇期缓缓娩出。胎头娩出后, 及时清理呼吸道, 处理好第一口呼吸。
2.2.3 第三产程护理
2.2.3. 1 新生儿常规处理
包括清理呼吸道、处理脐带、新生儿阿氏评分、一般处理等。
2.2.3. 2 协助胎盘娩出
胎儿娩出30 min后, 胎盘尚未剥离, 汇报医生, 予以徒手宫腔探查, 胎盘部分粘连行人工剥离, 探查宫底部有一纵隔向下延伸, 远端游离, 将宫腔一分为二, 右侧宫腔较深, 壁毛糙, 内有少许胎盘及蜕膜组织, 左侧宫腔较狭窄且浅, 内无明显胎盘组织。
2.2.3. 4 检查软产道
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会阴、小阴唇内侧、尿道口周围、阴道及宫颈无裂伤, 会阴侧切伤口无延伸, 按解剖结构逐层缝合。
2.2.3. 5 预防产后出血
胎儿前肩娩出后即肌肉注射缩宫素10 U, 胎盘娩出后立即按摩子宫, 静脉滴注缩宫素。准确计量出血量。
2.2.3. 6 产后2 h护理
(1) 提供舒适。第三产程结束后, 移去产妇臀下污染敷料, 更换会阴垫, 为产妇擦身, 更换衣服和床单, 注意保暖。 (2) 营养。因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且进食少, 所以产后予产妇适量饮水并提供清淡、易消化食物。 (3) 观察。重点观察子宫收缩、宫底高度、膀胱充盈度、阴道流血量、会阴阴道内有无血肿。产后每30 min测量1次血压和脉搏, 同时询问其有无不适主诉。 (4) 情感支持。帮助产妇接受新生儿, 协助产妇与新生儿进行皮肤早接触和早吸吮, 建立母子感情。产后2 h观察无异常, 将产妇与新生儿送回休养室。
3 讨论
纵隔子宫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其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为0.009%, 占全部子宫发育异常的80%~90%, 可导致不孕、反复流产、早产、胎膜早破等与生育相关的危害[4]。除残角子宫外, 生殖器官发育异常妊娠均可密切观察, 尽量期待至足月, 胎位正常无剖宫产产科指征者亦可经阴道试产[5]。但临床上纵隔子宫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较罕见, 通过该个案护理, 我们掌握了纵隔子宫分娩期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措施。分娩时应严密观察产程, 根据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因素等情况全面分析以确定分娩方式;分娩过程中易发生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等。所以应加强产程进展观察及胎儿监护, 尤其注意产妇宫缩情况, 观察有无腹部病理性缩复环、有无强直性子宫收缩, 排除产道梗阻, 及时发现、积极处理。胎儿娩出后注意防止胚胎物残留, 及时探查宫腔等。因产妇了解自身子宫发育异常, 再加上对分娩的恐惧、担心胎儿的安危和对疾病相关知识不太了解, 所以内心比较焦虑, 多数有选择剖宫产的意向。因此在专科护理的基础上, 尤其应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干预和疼痛护理, 告知疾病及分娩的相关知识, 稳定产妇的情绪, 取得配合, 增加对分娩的信心, 从而顺利分娩, 确保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80.
[2]高敏.不全纵隔子宫妊娠分娩后胎盘嵌顿2例[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7, 11 (16) :856.
[3]王席伟.助产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83.
[4]殷华.中隔子宫的特点及处理[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 25 (9) :520-521.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摘除术围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18-01
胆囊结石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病,同时比较常见,通常女性发病几率要高于男性。随着近几年来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油脂食物食用的也较多,随之发病率不断的上升。胆结石会引发胆道梗阻,导致患者腹痛、发热、黄疸休克等一系列的症状,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痛苦[1] 。因此,笔者针对胆摘除术围术期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现报告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进行胆囊结石摘除术的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过B超检查证实,并且显示结石的大小均不相等,数量较多,均为团块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为31例,男性患者为12例,女性患者为19例;年龄范围为20至78岁,平均年龄(46.5±2.3)岁;病程范围为3个月至24个月,平均病程为(12.1±1.4)月。其中有1例患者伴有糖尿病,有2例患者伴有心脏病,有1例患者伴有冠心病。干预组患者为31例,男性患者为11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范围为22至76岁,平均年龄(45.4±2.5)岁;病程范围为2个月至23个月,平均病程为(11.5±2.2)月。其中有2例患者伴有糖尿病,有1例患者伴有心脏病,有1例患者伴有冠心病。两组患者从上述基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即P>0.05。
1.2研究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模式,主要包括:①心理护理:在手术前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手术效果及预后情况。护理人员需要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全部过程、麻醉方式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前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了解患者的病史情况。观察患者的疾病进展,了解患者是否出现弥漫性腹膜炎并发症。如果患者出现贫血的情况,需要对患者及时扩容进行输入浓缩红血。当患者的电解质失衡需要进行及时的调节。③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身体的各项指标,必须保持引流T管通畅,将其进行其固定,并且要定期更换引流管与引流瓶。患者进行拔管后伤口采用凡士林纱布条进行添充。避免引流管收到挤压、脱出、堵塞。由于患者术后出现的分泌物较多,必须鼓励患者呼吸、咳痰。若患者的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可给予超声雾化器或是祛痰甘草片进行除痰。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均根据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的情绪进行评估,量表满分为100分,临界分值为50分,得分越高表示焦虑及抑郁的情绪越严重[2] 。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两组患者在胆囊摘除术的围术期间进行不同的护理模式,其中实施全面护理模式的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77%,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61.29%,两组患者比较情况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胆囊切除术在胆道外科是一种常见的手术,主要是治疗胆囊疾病。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是综合因素所导致的。患有该病的患者多数伴有急性胆囊炎的症状,出现上腹发胀或者隐痛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胆纹痛。该病具有病程较长,并且很容易反复的发作[3] 。
本次试验通过62例胆囊结石的患者在进行胆囊摘除术的围术期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通过术前术后的指导,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预后情况。在患者手术后,多数患者的肠胃蠕动情况均会受到抑制,腹内的气体无法排出,导致患者出现腹胀情况,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早期的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在术后会出现很多并发症,如疼痛、呕吐、腹胀,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需要严格按照医学规范进行操作,全面的分析发生的原因,及时的进行有效的处理。
综上所述,针对胆囊结石的患者行胆囊摘除术围术期实施全面护理模式具有显著效果,不仅提高了手术成功几率,对患者预后情况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高荣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汁瘘及胆管损伤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2,11(4):359-360
[2] 韩威,张忠涛,李建设,等.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的临床 应用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09,14(11):843-845
【胆囊结石护理个案】推荐阅读:
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07-07
输尿管结石的护理措施05-26
预防膀胱结石的方法11-09
最好的肾结石治疗方法10-22
肾结石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有哪些09-13
内镜联合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09-2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胆管损伤及时处理体会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