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精选8篇)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 篇1

学校体育学含义

学校体育学的含义即学校体育学的研究对象。

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体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学校体育规律的学科。

学校体育学学科性质

第一,学校体育学是研究学校中运用身体活动进行教育的现象的学科。第二,学校体育学是教育科学和体育科学的综合学科。

第三,学校体育学既是理论科学,也是应用科学。它既是研究学校体育的现象和问题,揭示它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也是研究利用和遵循学校体育规律,解决学校体育实际问题的方法策略和技术。

第四,学校体育学是体育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

学校体育学基本内容

学校体育学基本内容包括: 第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

第二,学校体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第三,学校体育课程的理论与方法。第四,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理论与方法。第五,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第六,学校体育竞赛组织的理论和方法。第七,学校体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学校体育学基本结构

学校体育学的基本结构是:

第一,学校体育的基本理论。第二,学校体育的基本实践活动。第三,学校体育学的结构图。学校体育学发展简述

49年之前,我国已出现近代体育的专业教育,一些早期主要受欧美影响的体育理论学者,开创了体育基本理论的学科。

49年以后,我国的体育理论受前苏联体育基本理论的影响较深。

80年代以前的学校体育理论是包含在体育基本理论之中的,并未形成独特的学校体育理论学科。

80年代初,北京体育大学的一些体育基本理论工作者,将学校体育理论从体育基本理论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发展创立了学校体育学,构成了学校体育理论的基本体系。之后,各类不同的体育工作者不断地丰富和改进学校体育理论,但是仍缺乏新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的创新。

学习学校体育学的意义

第一,增强体育教师的理论素养。第二,培养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

第三,养成对学校体育问题的反思能力。

如何学好学校体育学?

第一,学习前人留下的学校体育的知识和理论。第二,理解我国现有的学校体育的实践和理论。

第三,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解决学校体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能力。

理论篇

学校体育的概述 学校体育含义

学校体育是以学校为基本领域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形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

学校体育含义包含的层次:

第一,学校体育是体育活动与教育活动的结合。第二,学校体育的基本活动领域是学校。第三,学校体育是通过人类的身体运动进行教育的实践活动。

学校体育内含的局限与扩展的问题。

学校体育及其相关概念

学校体育与体育(狭义)

学校体育与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学校体育基本特点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以体育运动为基本活动形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所以,教育和体育的基本特点也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特点。

相比于学校的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学校体育的独特特点是: 第一,教育目的、目标的综合性。第二,教育内容的身体运动性。第三,教育方法的活动性。第四,教育评价的多样性。第五,教育环境的室外空间性。第六,学校体育是教育基础。

学校体育分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分类的标准不同,可以把学校体育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划分为:

第一,幼儿期的学校体育。第二,儿童期的学校体育。第三,少年期的学校体育。第四,青年期的学校体育。

根据学生的学龄特点可划分为:

第一,学前期的学校体育。第二,小学期的学校体育。第三,初中期的学校体育。第四,高中期的学校体育。第五,大学期的学校体育。

其它划分方法

有人根据学校的特性来研究学校体育: 第一,城区学校的学校体育。第二,农村学校的学校体育。第三,民办学校的学校体育。第四,国际学校的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要素和结构

学校体育系统的要素

第一,学校体育的教师和学生。第二,学校体育的目的目标和制度。第三,学校体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第四,学校体育的评价。第五,学校体育的环境。

学校体育系统的结构

学校体育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即学校体育的结构是: 如图:

学校体育的本质 学校体育本质含义

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指学校体育本身固有的,决定学校体育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根本属性。

探讨学校体育本质意义

第一,有利于正确的学校体育思想确立。第二,有利于制定全面的学校体育目标。

第三,有利于建立和执行我国长远的学校体育计划。第四,有利于培养每个体育教师正确的学校体育观。

学校体育的本质

学校体育的本质是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的教育活动,而不是其他任何实践活动。我们对学校体育本质认识的讨论。

学校体育本质的错误认识和实践

学校体育的竞技运动观

学校体育的单纯体质观

学校体育的侠义运动兴趣观

学校体育的商业化观

学校体育与现代社会的教育和体育

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 学校体育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内涵。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终身教育的特点。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和实用性。

终身体育是以培养学生终身参加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思想的体育教育活动。终身体育应成为了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学校体育贯彻终身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立足常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

第二,建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合理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体系。第三,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校体育评价体系。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现代教育理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基础性。

应试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表现:

第一,应试的学校体育是精英学校体育。第二,应试的学校体育是单一的学校体育。第三,应试的学校体育是注重达标的学校体育。

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第二,树立全面的质量观。第三,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第四,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 竞技体育的内涵和特点

竞技体育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运动训练和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的特点:竞争性、规范性、公平性、公平性、功利性、不确定性和娱乐性。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关系

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是:

第一,学校体育是竞技体育的基础。第二,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提高。

学校体育如何发挥竞技体育的作用

第一,合理提倡竞技体育的理念。第二,有效运用竞技体育的内容。第三,改善竞技体育的方法、手段。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 社会体育的内涵和特点

社会体育是以对象为人民大众的体育运动,其目的和任务是娱乐身心,健康健美,其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社会体育的特点:广泛性、业余性、娱乐性、多样性、灵活性和松散性。

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关系

第一,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

第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社会体育的发展应相辅相成。

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体育

第一,学校体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在未来的社会体育中发挥中坚力量。

第二,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第三,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有机结合。

学校体育的发展 学校体育发展概述

学校体育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有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有正向的变化,也有负向变化。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指学校体育从诞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历史过程。

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

第一,学校体育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教育发展的历史紧密相连。第二,学校体育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体育发展历史相互联系。第三,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

国外学校体育发展

古希腊的学校体育

原始社会的教育中已有体育。可以说,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学校教育的产生是同时的。在公元前八世纪欧洲的古希腊开始步入奴隶制社会。古希腊的教育,也是西方奴隶制国家教育中的完整而典型的代表。在古希腊的各个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又是其代表。古希腊城邦斯巴达的学校体育具有典型的军事特点。

而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学校体育却在内容和方法上更丰富、充实、灵活,注重学校体育中的人文色彩,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古罗马和中世纪的学校体育

古罗马时期,前期继承了古希腊的学校体育思想,提出了发展学生身体使之健康的良好学校体育思想;而后期由于社会崇尚演说雄辩才能,学校体育受到了完全的排斥和否定。中世纪时期,整个社会在基督教神学的统治之下,推行禁欲主义,宣扬“肉体是灵魂的监狱”,体育几乎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

学校体育只在“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骑士教育”中闪现。欧洲中世纪时期出现的“骑士教育”已不存在古希腊教育的基本思想,只有宗教的狂热和对领主的献媚。快乐之家的学校体育为近代学校体育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的“快乐之家”,开始提倡人文主义和全面发展的学校体育。

文艺复兴和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获得了重生。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宗教改革者(新教),提出了文化知识和身体教育并重的主张;并开办新学校进行实践。

而耶稣会派(旧教)为夺回教育的独占权,赢得民众,也在教会中进行办学活动,“重视体育的实施”,学校体育出现了复兴。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继承发扬了人文主义者、宗教改革者、及耶稣会派在教育、体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成就,提出了“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奠定了近代资产阶级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基础,被誉为“近代学校体育之父”。欧洲的英国工业革命,法国民主大革命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这一时期近代的许多思想家和教育家,更加充分地肯定了体育在教育中的价值,推动了近代学校体育的繁荣和发展。

例如:英国资本主义教育家洛克。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英国思想家斯宾塞。等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18世纪末期,在近代体育理论体系渐渐形成的基础上,学校体育实践首先从德国的学校中开始实施;19世纪初学校体育逐步在欧美一些国家普及,学校体育体制开始确立。德国博爱主义教育家巴泽多,在德绍创建了第一所博爱学校。

德国体育教育家古茨穆茨,对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德国体操之父”。

瑞典体操的代表人物林氏,发展了体操的科学性和教育性。以及他的儿子哈慕尔·林,发展了教育体操,奠定了瑞典学校体育基础。

德国的施皮斯也是德国体育史上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被称为“学校体育之父”。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各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学校体育进一步受到重视,其中以美国的“新体育学说”和奥地利高尔霍菲尔的学校体育改革影响最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欧美资本主义学校体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苏联社会主义的学校体育也迅速发展起来。这时,学校体育发展的另一标志是各国近代学校体育制度的建立。以及各国建立的体育学校,专门培养体育的师资力量。

国外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特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有了一个长时间的稳定发展,特别是战后社会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进一步思考,世界各国的学校体育的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巨大的发展。现代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特点是: 第一,强调学校体育的多功能性。第二,学校体育的发展模式更多。第三,学校体育内容更加丰富。

第四,学校体育形式和方法更加多样化。第五,广泛推行体质测试制度。

第六,学校课余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我国古代学校教育从奴隶社会开始出现,其中就包含学校体育的内容。

但是,从西汉到清末的两千年的我国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成为了统治思潮,也出现了异化,“重文轻武”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流思想,所以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占有应有的地位。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教育和学校体育制度开始转入我国。

甲午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迷惑,继而兴起的是维新运动,开始强调学校体育的地位和作用。

1903年的《奏定学党章程》,设立了体操科。

“五四”新文化运动,引进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学校体育思想也空前活跃。民国时期学校体育的发展

1922年《壬戌学制》,可以说是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里程碑

教育家蔡元培的“完全人格教育”包含的学校体育观及影响

国民政府教育部5次课程标准的修订,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学校体育开展得十分活跃

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初创阶段(1949--1957)

国家领导人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学校体育机构的设置。《劳卫制》的广泛实施。

曲折发展阶段(1958—1965)

1958年大跃进,极“左”思潮对学校体育的干扰和破坏。随着60年代国民经济的恢复,学校体育也在逐渐的恢复。

严重破坏阶段(1966—1976)

十年**,我国的学校体育可以说基本处于混乱和停滞状态。改革开放,新的发展阶段(1977至今)

1977年以后学校体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有以下特点:

第一,加强学校体育的法规制度建设。

第二,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受到重视,学术气氛活跃。第三,学校体育改革逐渐深入。第四,学校体育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第五,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较快。第六,学校体育场馆设备有所发展。第七,港澳地区学校体育进一步发展。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概述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含义

思想,一般也称“观念”,其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思想也是关系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情感方法的重要体现。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学校体育思想是指学校体育作为社会的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是指学校体育思想的变化历程。

学校体育思想发展的特点

第一,学校体育思想的产生和变化以人类社会的基本思想观念为发展基础。

第二,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过程受到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和体育思想流派发展过程的影响。第三,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也具有其独特性。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过程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形成的基本过程是:

第一,清末到新中国的“文革”期间,我国的学校体育思想在移植和借鉴的道路上走过了半个多世纪。

第二,期间也提出了一定的学校体育思想,例如1937年前后提出的“国粹主义学校体育思想”。

第三,新中国成立的1957-1965年期间,我国学校体育界曾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将前苏联学校体育模式中国化的过程。

第四,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第五,其中“体质教育”学校体育思想的提出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第六,随后的“三维体育观”、“人文体育观”、“技术教育观”即“三基教育观”、“快乐体育观”、“全面教育观”、“终身体育观”、“合作教育观”等是学校体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阶段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启蒙于清末资本主义改良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对我国封建传统学校体育思想冲击最大的一次运动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阶段 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进入及其影响

我国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进入受日本的影响。

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精神在我国的存在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军国民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

第二,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第三,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

我国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进入受欧美影响。自然主义的学校体育思想在我国的影响几起几落。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强调体育与人的教育目的; 第二,强调体育融于生活;

第三,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及其影响

我国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前苏联引进的。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影响至今。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强调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性; 第二,强调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统一性; 第三,强调学校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 第四,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技巧的传授。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以终身教育和素质教育理念为主线

第一,注重终身体育。第二,注重休闲体育。第三,注重体育的多样性。

第四,注重学校体育的学生主体性

应注重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第一,应注重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第二,应注重学校体育的人文价值。学校体育的功能 学校体育功能概述

学校体育功能的含义

学校体育的功能是指学校体育作为社会和学校的一个子系统,对人的发展、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学校体育功能的特点

第一,学校体育功能的本质是其教育的功能和体育功能的结合。第二,学校体育对个体的功能是它的本体功能;

第三,学校体育对学校的功能和社会的功能是它的派生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分类

按学校体育功能的基本功能可分为: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学校体育的体育功能

按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学校体育对个人的功能、学校体育对学校的功能、学校体育对社会的功能

按学校体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学校体育的正向功能、学校体育的负向功能

按学校体育功能呈现的形式可分为:学校体育的显性功能、学校体育的隐性功能

综合分类

学校体育个体功能

健身功能

健心功能

健美功能

学校体育学校功能

它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对内它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文化

对外它有利于宣传和扩大学校声誉

学校体育社会功能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文化功能

学校体育功能实现

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

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是发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的。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经历的基本过程: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发展的需要和个体发展的需要——(选择)——功能取向——(转化)——功能行动——(产生)——功能结果。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大体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学校体育功能取向的确立 学校体育功能行动的发生 学校体育功能结果的产生

学校体育功能的释放

学校体育功能的释放不同于发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之中的学校体育功能的形成,它是发生在社会系统之中,是通过学校体育功能的结果参与到社会活动之中而实现的。

学校体育功能的释放受到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学校体育产品(包括:学校体育培养的人和学校体育创造的文化产品)自身的影响。学校体育功能释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学校体育培养的人才在社会的影响。第二,学校体育创造的文化价值在社会的影响。

学校体育的原则(略)学校体育原则概述

学校体育活动基本原则

学校体育教师和学生论 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的含义

体育教师是履行体育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

体育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建设者的使命。

体育教师的特点

学校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相比的特点是:

第一,体育教师的工作广泛性。第二,校内外体育工作的多样性。第三,对学生影响的全面性。第四,室外体育工作的艰苦性。体育教师的类型

按不同学制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

幼儿园体育教师 小学体育教师 中学体育教师 大学体育教师

按不同成才特征划分的体育教师类型

以教学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以训练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以科研为特长的体育教师 复合型体育教师

其他划分

体育教师的地位 体育教师地位的含义

体育教师的地位是指体育教师职业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教育等方面与其它职业相比所处的位置。

体育教师的地位和体育教师对人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密切相关。

体育教师的地位包括体育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文化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等。

体育教师地位的发展

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确立了体育教师的地位。体育教师的地位随着体育课程地位的发展而发展。当代学校教育对体育教师的地位的要求越来越高。

体育教师的素养和职责 体育教师素养和职责的含义

体育教师的素养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修养。

体育教师的职责是指作为一个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完成的学校体育基本工作

体育教师的基本素养

第一,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二,宽厚的理论基础与广博的知识。第三,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第四,全面的教育体育专业工作能力。第五,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强健的体魄。

体育教师的基本职责

第一,贯彻各项教育、体育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第二,制定好各种体育、教育、教学文件。第三,优先做好体育教学工作。

第四,开发和利用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第五,组织、指导好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第六,全面开展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

第七,组织学校体育节的活动,形成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第八,从事学校体育的科研工作。

第九,配合开展学生体质检测和健康教育工作。

第十,做好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搞好学校体育宣传与器材设施维护。第十一,参与社会体育工作。现代体育教师角色的转变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现代体育教师的角色也发生着转变,主要的表现有: 第一,从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 第二,从教书到育人的转变 第三,从控制者到引导者的转变 第四,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体育教师的专业化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含义

体育教师专业化是指将一个准体育教师培养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体育教师的过程。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内容

专业思想的培养

专业知识的结构完善

专业技能的提高

良好的人格结构和身体素质

体育教师专业化的途径

体育师范教育

专业入职教育

专业发展培训

体育教师资格证制度(略)

学生(略)

学生的含义

学生的身心发展过程和特点

学校业余运动员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略)

体育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含义和类型

良好的体育教师和学生关系的特点和促进策略

学校体育的目的论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概述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内含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所培养的人,以及其工作和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意义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对学校体育的影响是:

第一,它是对学校体育各项工作和活动基本性质的规定。第二,它是对学校体育培养对象性质的基本规定。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特点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与学校其它教育的目的和目标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全面性 第二,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整体性 第三,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多样性

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的分类 各级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

国家的学校体育基本目的 地方的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校的学校体育的目标

各层次学校的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前期学校体育的目标 小学学校体育的目标 中学学校体育的目标 大学学校体育的目标

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的目标

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 学校体育课程的目标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的目标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目标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的目标 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

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制定

制定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依据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教育和体育的基本目的和功能

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

制定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过程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制定,由各级各类相应的教育和体育机构负责。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制定的程序和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目的

传授学生体育与健康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兴趣,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形成,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养成学生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的习惯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发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才能,为国家培养体育运动后备人才

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基本要求 认真理解和贯彻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运用整体观开展学校体育工作

坚持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性

学校体育的制度论 学校体育制度概述

学校体育制度的涵义

学校体育制度是指管理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的基本组织体系和相关的法规条例。

学校体育制度的特点

学校体育制度与其它学校教育制度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客观性 第二,强制性 第三,历史性 第四,取向性

学校体育制度的分类

按学校体育制度颁布的级别划分

国家的学校体育制度 地方的学校体育制度 学校的学校体育制度

按学校体育制度的具体内容划分

学校体育的基本制度 学校体育教学的制度 学校体育课程的制度 学校课余体育的制度 学校竞技体育的制度 学校体育竞赛的制度 学校体育制度制定

制定学校体育制度的依据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校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特点

教育与体育的基本体制

对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

制定学校体育制度的过程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制度的制定,由各级各类相应的教育和体育管理机构负责。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制度的制定程序和方法,有各自的特点。

我国的学校体育制度介绍

我国的学校体育基本管理体系

我国的学校体育的基本制度介绍 我国学校体育的基本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阳光体育制度

我国的学校体育课程和教学制度

《体育教学大纲》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我国的课余体育锻炼制度

《劳卫制》

《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我国的学校竞技运动和竞赛制度

学校体育竞赛制度 体育教练员的等级制度 运动员的等级制度 体育传统学校的规定 我国学校体育的其它管理制度

学校体育教师人员配备制度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制度

贯彻我国学校体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的内容论 学校体育内容概述

学校体育内容的含义

学校体育内容是指在学校体育工作和活动过程中,为了服务于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的达成,而运用的各类素材及信息。

学校体育内容的特点

学校体育的内容与学校其它教育的内容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第一,健身性 第二,活动性 第三,娱乐性 第四,多样性

学校体育内容的分类

按学校体育内容的基本性质划分

体育与健康的知识 体育与健康的练习活动 按学校体育内容的身体运动特点划分

竞技性体育 表演性体育 健身性体育 拓展极限性体育 医疗康复性体育

按学校体育内容的运动来源划分

西方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按学校体育的目的和目标划分

健康教育 身体教育 运动教育 体质教育 生命教育

学校体育基本内容

各类体育与健康知识

各类军事身体练习活动

各类游戏活动

各类舞蹈活动

各类有组织的体育运动项目活动

学校体育的方法论 学校体育方法概述

学校体育方法的含义

方法是指为获得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手段与行为方式。

学校体育方法是指为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而采用的基本途径和手段的总合。

学校体育方法的特点

它的基本特点是: 第一,身体练习性 第二,有组织性 第三,多样性 第四,参与性

学校体育方法的分类

按学校体育目的和目标对学校体育方法分类

可分为传授体育知识的方法、培养运动机能的方法、增强体质的方法、培养运动兴趣的方法、培养道德思想品质的方法等。按学校体育组织形式对学校体育方法分类

可分为个人体育锻炼的方法、集体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按学校体育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功能对学校体育方法进行分类

可分为提高学生速度能力的方法、提高学生耐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灵敏的方法、提高学生力量的方法、提高学生平衡力的方法等。

学校体育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体育课堂教学

早操

课间操

课后个人和班级的课余体育锻炼

课余运动训练

学校体育竞赛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个人的学校体育的教学与训练

集体的学校体育的教学与训练

学生自我组织的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体育的评价论 学校体育评价概述

学校体育评价的含义

学校体育评价是指在一定学校体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学校体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学校体育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

学校体育评价的特点

学校体育评价的分类

学校体育评价内容

学校体育的总体评价

学校体育教学评价

学校体育课程评价

学校课余体育评价

学校体育竞赛的评价

学校体育评价的方法

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

管理者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

学校体育的环境论 学校体育环境概述

学校体育环境的含义

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围绕着某一事物(通常称其为主体)并对该事物会产生某些影响的所有外界事物(通常称其为客体),即环境是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围绕着学校体育的对象学生,并对学生的体育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的所有外部事物。

学校体育环境的特点

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的要素

学校体育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学校体育环境的设计和实施

实践篇

学校体育课程(略)学校体育教学(略)学校课余体育 学校课余体育概论

课余体育的涵义

课余体育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取个人或集体的形式,通过身体锻炼、运动训练、体育节和运动竞赛的活动,使身体和心理得到全面发展的活动。

课余体育涵义的层次:

课余体育的意义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身心的生长发育,增强学生体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学生的个性

促进学生的群体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和习惯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和习惯 有利于培养和发现体育骨干和竞技运动人才

有利于体育教师能力的提高

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多样

课余体育的特点

组织参加与自愿参加相结合 活动内容的多样性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空间领域的广阔性 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课余体育的地位

课余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 课余体育是学生学校生活的一部分

课余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早操 课间操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 校外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社团活动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 学校体育文化节

学校课余体育锻炼

早操 早操的作用

早操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早操的基本要求

课间操 课间操的作用

课间操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课间操的基本要求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作用

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个人和班级课外体育锻炼的基本要求

校外、野外体育活动 校外、野外活动的作用 校外、野外活动的特点和价值 校外、野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 实施校外野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俱乐部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含义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作用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类型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模式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运作 学校体育俱乐部的管理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概述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涵义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意义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原则

学校课余运动训练的组织方法 课余运动训练的选材 课余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 课余运动训练的内容 课余运动训练的方法 课余运动训练的评价

学校体育运动竞赛

学校运动竞赛概述

学校运动竞赛的策划

学校运动竞赛的实施

学校体育文化建设

学校体育文化概述

学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学校学生体质测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概述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组织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运用

学校体育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概述

学校体育管理的涵义

学校体育管理的意义

学校体育管理的特点

学校体育管理是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相结合。

学校体育管理的依据是国家关于学校体育的各项法规。

学校体育管理原则

学校体育管理体系

各级政府的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和职能 各级政府学校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

各级政府学校体育主要管理机构的职能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

省级教育厅(教委)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市级教育局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 县级教育体育局基教股(体育股、科)

各学校内部学校体育管理的机构和职能 学校内部体育管理的组织机构

学校内部体育管理机构的职能

主管校长

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 体育教研室 体育教师

年级主任、班主任、文化课教师、教辅人员

学校体育管理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宏观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宏观内容主要是指学校外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内容。

政府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体育管理的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微观内容

学校体育管理的微观内容主要是指学校内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内容。

学校体育的基本管理内容

体育教学管理 体育课程管理 课余体育管理

学校体育人、财、物、时的管理内容

体育教研室与体育教师的管理 体育经费的管理

体育场地与器材的管理 体育科研与情报的管理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方法的概述

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方法有: 政策法规管理法 行政管理法 目标管理法 评估与奖惩法

研究篇(略)

学校体育研究概述

学校体育研究方法

学校体育研究热点

章节的结构: 【内容提要】

【学习目标】

【关键词】

【专栏1-1】

【图表1-1】

【图片1-1】

【案例1-1】

【主要结论】

【学术热点】

【思考题】

【课外阅读】

最后部分的结构: 【术语】

【参考资料】

几个需要做的工作:

1、查找关于体育的名言。

2、查找关于体育的照片。

3、查找关于学校体育的网上资料。(政府机构、协会、网站、期刊等)

4、学校体育学教材的收集。

5、学校体育管理文件的收集。

6、学校体育案例的收集。

7、归纳每一章节的重要研究文献。

8、归纳每一章节的主要问题。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 篇2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文章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195名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生100名, 占51.3%, 女生95名, 占48.7%。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充分利用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资料和网络资源, 为该文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问卷调查法

向江苏师范大学学生随机发放200份调查问卷。回收198份, 回收率99%, 有效问卷195份, 有效回收率97.5%。

1.2.3数理统计法

对所回收的问卷用WPS表格进行分类统计处理, 用百分比对统计数据进行一般性描述。

2结果与分析

2.1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

2.1.1膳食结构调查结果

膳食结构主要以粮谷类、蔬菜类和动物性食物为主。从主要营养素平均标准供给量与实际摄入量对比看出, 女生热能标准供给量为2 400 kcal, 实际摄入量为1 945 kcal, 蛋白质标准供给量为80 g, 实际摄入量为61 g, 钙标准供给量为1 000 mg, 实际供给量为667 mg。可见女生摄入热能相对不足, 蛋白质、铁、钙不足。男生蛋白质标准供给量为90 g, 实际供给量为78 g, 维生素标准摄入量为60 g, 实际摄入量为50 g, 可见男生蛋白质、维生素C摄入相对不足, 钙摄入不足。

2.1.2三餐热量分配

调查发现男生早餐、中餐、晚餐摄入能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0%、32%、28%, 女生早餐、中餐、晚餐的摄入能量百分比分别为22%、34%、28%, 早餐、中餐、晚餐合理分配率为30%、40%、30%, 可见学生一日三餐热能分配明显不合理, 早餐、中餐摄入热量皆明显不足, 夜餐零食吃的比例占有部分能量。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糖类来提供能量, 不吃早餐或者三餐热量分配不合理, 只能使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

2.2膳食营养与运动知识了解情况

从膳食营养与运动这门课了解程度来看, 7%男生和4%女生上过膳食营养与运动课程, 65%男生和72%女生没有上过膳食营养与运动课程, 28%男生和24%女生不知道膳食营养与运动课程。运动膳食营养知识了解程度来看, 18%男生和23%女生了解, 56%男生和64%女生大概了解, 26%男生和13%女生不了解。

2.3膳食营养对体育锻炼影响

良好的运动能力受运动水平、遗传、营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影响, 其中膳食营养对体育锻炼影响非常之大, 吃什么、什么时间吃, 对其锻炼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效果。

2.3.1运动后摄入的食物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运动后摄入食物有45%学生喜欢吃大鱼大肉, 30%学生选择不吃, 25%学生喜欢吃蔬菜水果。研究发现有44%学生在运动后喜欢吃大鱼大肉, 造成在运动后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这一现象发生。

2.3.2每周吃早餐的次数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从一周吃早餐的次数中看出, 9%的学生每天都吃早餐, 20%的学生四天以上吃早饭, 31%的同学一周只吃早餐一到两天, 40%的同学一周从不吃早饭。可以看出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对早餐的重视程度不够, 以至于有很多学生出现身体机能下降, 导致身心疲惫, 对身体的健康危害极大。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吃早餐的次数越少, 体育锻炼的效果也就越差。

2.3.3补水对体育锻炼的影响

在运动中随意补水占58%, 及时补水占25%, 不补水占17%, 运动中没有合理补水人数占到75%。学生对运动中补水情况了解程度很差, 只凭有无口渴来判断, 或者不补水。体育锻炼过程中补水状况与运动过程中疲劳恢复程度关系看出, 补水越合理, 运动中疲劳恢复程度越快。

3结语与建议

3.1结语

3.1.1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

膳食结构存在部分营养素摄入不足。女生摄入热能相对不足, 蛋白质、铁、钙不足。男生蛋白质、维生素C摄入相对不足, 钙摄入不足。学生一日三餐热能分配明显不合理, 早餐、中餐摄入热量皆明显不足。

3.1.2江苏师范大学学生缺乏膳食营养与运动知识的了解

普遍缺乏相关的营养与运动知识, 营养知识普及还不够, 无法达到合理膳食营养要求。

3.1.3江苏师范大学学生饮食习惯不合理

运动后喜欢吃大鱼大肉, 造成运动后肌肉、关节酸胀和精神疲乏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多学生饮食习惯非常不科学。都导致学生三餐分配不合理, 各餐所提供热量不均匀, 达不到体育锻炼效果。大多数学生补水随意性很大, 运动中疲劳恢复程度较慢。

3.2建议

3.2.1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应注意膳食结构调整

增加自身缺乏营养素摄入, 男生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女生增加动物肝脏、瘦肉、海带、黑木耳等含铁食物摄入。提高碳水化合物在供能方面比例, 满足机体热能需要。学生需要增加奶制品、豆制品、蔬菜水果比例。补充学生流失较多维生素、钙以及其他矿物质。最好能够保证每天一杯牛奶。

3.2.2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应增加膳食营养与运动知识了解

应多开设相关营养与运动知识课程以及讲座, 让学生知道关于膳食营养与运动相关知识, 以注重膳食营养, 增加锻炼效果。

3.2.3江苏师范大学学生应养成合理饮食习惯

三餐分配要合理, 零食要适当。增加早餐和中餐热量, 夜餐和零食尽量少吃。运动后多吃碱性食物, 多补充蔬菜水果类食物、豆制品之类食物, 以保证人体酸碱平衡, 从而达到消除运动疲劳目的。重视吃早餐, 提高身体机能, 达到体育锻炼效果。合理及时补充水分, 做到食不过量, 天天运动, 保持健康身体。每天足够饮水, 合理选择饮品。应该根据自己运动项目, 运动前、中、后正确补充水分。

摘要: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树立健康第一思想, 高校体育锻炼已经成为大学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 其素质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国家发展, 膳食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基础。然而现在大学生缺乏科学系统的营养知识, 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分化比较明显, 饮食随意性较大。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江苏师范大学学生饮食习惯、体育锻炼投入情况等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自身营养意识。督促大学生自身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从而促进体育锻炼效果提高。

关键词:江苏师范大学,学生,膳食营养,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靖文, 孙立君.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 :32-33.

[2]张海.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营养卫生[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07 (6) :26-27.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 篇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大学体育文化;大学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结晶,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推动现代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丰富现代人民的社会生活。民族传统体育也是大学体育文化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拓展和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学是为学生提供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而民族传统体育优势大学体育文化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文化中推广是提高当代大学体育文化的重要渠道。

一、民族传统体育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民族体育活动形式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现代体育的基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以及鲜明的特征。民族传统体育受到了当时劳动生产方式、民族文化、当地风俗习惯以及民族英雄等方面的影响,尤其是巫术文化对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重要影响。相关文献指出,原始巫舞是民族传统体育形成的催化剂。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各民族受到外来文明影响的程度以及其与自身文化融合的程度各有差异,也就形成了各民族之间的民族体育各有所差异。促进民族体育形成的因素来自不同方面,例如劳动生产方式,其中比较典型的是北方的游牧游猎、南方的农耕;此外,民族宗教信仰的不同,我国民族中主要信仰的宗教有原始宗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同时,又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各民族受到地域的影响,气候以及资源方面的差异较大,所以,各民族的传统体育都有鲜明的特征。

二、大学体育文化概述

文化概念主要出自于《易经》:“观乎天文已察时变,关乎人文已化成天下。”,首次将人与文化相结合。大学是学生迈入社会前的重要阶段,其主要通过课堂活动为教学形式,大学文化是一种以校园为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直接反映了现代社会价值取向、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方式的群体文化。体育文化作为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体育锻炼以及其相关的文化体系,涵盖了体育精神、体育行为以及体育技能等方面内容。大学体育文化具有其鲜明的特征:(1)独立性与集成性的对立统一,例如大学体育活动中,有个人赛也有团体赛,竞技精神以及团队竞技都会受到肯定与赞赏;(2)传承与发扬向统一,例如大学体育文化是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和创新而形成的。

三、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学体育文化的影响

1.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

民族传统体育在大学的开展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大学中具备优质的师生资源、信息资源以及完善的教学系统,都为大学体育教学中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提供了资源支持,尤其对于民族大学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提升大学体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添加大学体育教学的特色,一方面能够起到增加学生体质,促进全面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借由大学体育教学能够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影响力,继承和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2.激发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民族传统体育中渗透着传统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以及个性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此外,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教育性和趣味性,并且形式多样,能够符合现代大学生对于个性、特殊的追求。民族传统体育符合终身体育的要求,其项目易于推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练习,从而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体育教学具有趣味性、时代性,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民族传统体育能够通过体育比赛将体育精神生动具体的展现出来。体育精神需要通过学生在体育竞技或合作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除了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生活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与同学、他人进行合作、竞争,实现共赢,才能够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民族传统体育贴近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大学体育文化发展建立了结实的基础,增加了学生对祖国以及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结语

通过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以及大学体育文化的内涵,能够有效改变目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提高大学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明,陈颖川.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考察与开发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2(6):46-49.

[2]刘德明.论高校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辽宁体育科技,2013,25(4):72-73.

[3]郭琼珠,黄景东,林建华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现状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29(2):241-243.

[4]潘鹏飞.民族院校体育教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探析——以中南民族大学体育课程设置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11):56-60.

成都体育学院可授体育学博士 篇4

成都体育学院可授体育学博士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成都体育学院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体育学为其授权学科。

成都体育学院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四川省曾推荐该校为全国第九次、第十次博士授予审核的院校。,学校第3次提出申请,于1月通过省级评审,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成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1月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体育学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近日被正式确立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体育训练学简历 篇5

基本信息 

个人相片

姓 名: 性 别:
 
 
民 族:汉族出生年月:1986年5月21日
证件号码: 婚姻状况:未婚
身 高:165cm体 重:56kg
户 籍:四川成都现所在地:四川成都
毕业学校:四川师范大学学 历:硕士
专业名称:体育教育训练学毕业年份:
工作年限: 职 称: 
 
 求职意向 
职位性质:全 职
职位类别:教师-中学教师

教师-讲师/助教

《体育保健学》应考指导 篇6

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体育保健学》是体育教育、运动人体、运动训练、社会体育等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姚鸿恩主编的《体育保健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本教材系统阐述了人体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求掌握人体在体育运动中的保健规律与措施,为从事体质与健康教育工作,指导人们从事符合生理规律的运动,提供理论依据的有关知识与技能。

(二)题型与分值

题型

分值

分值

单项选择题

共15小题,每题1分

15分

判断题

共10小题,每题1分

10分

填空题

共10小题,每空1分

20分

名词解释题

共5小题,每题3分

15分

简答题

共4小题,每题5分

20分

论述题

共2小题,每题10分

20分

小计

46小题

100分

(三)重难点分布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教材19章的全部内容。从整体来看,教材19章内容知识点分布不均匀,重点章节主要是第2章,第3章,第5章,第6章,第7章,第9章,第10章,第11章,第13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第1章,第4章,第8章,第12章,第14章,第18章,第19章是知识点考查相对少些。

(四)试题难度

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大面知识。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虽然每年均有偏题出现,一般是属于课程涉及的较细的内容,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总体而言,试题较为容易。

(五)命题特点

整体上看,出题顺序基本上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来出题,但并不是特别规律。此特点有助于我们答题时准确把握考点所属章节,提高答题正确率。

从具体题型来看,单选题、判断题、填空题等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概念性知识点常考;第二,基本知识性知识点常考;第三,独特性知识点常考。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将书中出现的概念及相关基本理论全部掌握即可,千万不要押题,否则容易失分。

二、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1.考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时,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通常可分为二个阶段:一是依据教材分章学习和做同步练习题阶段;二是总复习阶段,其复习技巧将在下面单独介绍。

2.紧扣大纲复习。最好能够按照大纲中提练的课程内容将教材内容简化成自己的学习小册子。也就是将大纲中课程内容总分再充实一下,各知识点都丰富一下。比如说某个概念,要把定义或含义写在这个概念之后。利于记忆。此外,要注意课程内容中没有的知识点,如果考核要求中有的话,有必要补充完整。

3.注意总结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易考特性,比如概念性知识点都要加以标识,这些最容易出题。

4.每复习完一遍教材做一套真题,这样将近三年试题认真做过,教材阅读会强化记忆,一边阅读教材一边做题会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下一轮复习。

三、各类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通常是考核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绝大部分知识点属于识记和领会层次。因此,要想在单项选择题部分拿高分,甚至拿满分的话,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从近三年的试题情况来看,这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需要大家在仔细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一些特殊内容标识出来,专门予以背诵记忆。从难度来看,单选题的难度是所有题型中最容易的,应该说只要熟读教材,不会有不会做的题。

(二)填空题

填空题比单项选择题等考核的难度增大了,所涉及知识点要复杂,内容要多。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填空题的考点有些是适合考多选、填空的知识点,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的将具备这种特点的知识点加以格外的标识,确保答题准确率的方法只能是提高教材的熟练程度。

(三)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基本上都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偶尔也会考到一些比较细的知识点。无论如何,只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所有概念都一一列出,可以肯定的是名词解释题就不会丢分了。

(四)简答题

简答题用来考核考生对某方面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般只需要直接作答,答要点即可,不需展开。

(五)论述题

论述题是简答题的拓展,要求能够在回答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充分详细的分析论证,绝对不能只答要点,不展开。那样一定会扣分。

第一章

健康概述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

现代健康观

一、健康、亚健康的概念★

(考点:名词解释)

1、“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2、人类新的健康标准:“五快”和“三良好”。

3、亚健康状态:即非健康又非疾病的中间状态,也称第三状态。是人们表现在身心情感方面的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及其体验。(即在医院检查化验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11页

(考点:简答题)

1、社会经济环境

2、物质环境

3、健康的发育状态

4、个人的生活方式

5、个人的能力和支持

6、人类生物学和遗传因素

7、卫生服务

第二节

现代体育的健康观(略)

一、自然科学的体育健身观

二、人文社会科学的体育健身观

第三节

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一、适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1、适量运动的概念

2、适量运动的好处。

二、适量运动对人体心理功能的影响

16页(考点:简答题)

1、通过提高本体运动感知觉,使人对自身更加了解;

2、通过运动表象,提高认知和记忆能力;

3、适量运动对思维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4、适量运动对人的情绪有良好的影响;

5、适量运动可使运动者产生特殊的体验;

6、适量运动可促进心理建设。

三、过量运动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四、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的影响★

1、运动缺乏的概念

2、运动缺乏对人体生理功能的不良影响。

18页

(考点:简答题)

a.导致心肺功能下降;

b.使大脑工作效率降低;

c.使人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易患疾病;

d.影响运动系统功能,导致骨质疏松等;

e.加速衰老,增加老年人的死亡率;

f.导致亚健康,如肥胖等。

复习思考题:1、健康、亚健康的概念。

2、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3、适量运动对人体心理功能的影响有哪些?

4、运动缺乏对个体健康有哪些不良影响?

第二章

运动与环境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所处地位一般,建议学员掌握个别简答题即可。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第二节

环境卫生的防护

绿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有哪些?(考点:简答题)

第二节

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冷环境、热环境、高原环境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1、冷环境——冷习服

2、热环境——热习服

3、高原环境——高原习服:耐缺氧,改善耐久力。

高原训练对人体运动能力有何影响?(考点:简答题)30页

a.增加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增强红细胞的携氧能力。

b.产生适应性的调节反应,提高对缺氧的耐受力。

c.改善耐力项目和人体长时间运动的能力,提高耐力项目的成绩。

复习思考题:1、环境污染对健康有哪些危害?

2、运动员为什么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以及进行高原训练?

要点:冬练三九能增强机体耐寒能力,达到冷习服;

夏练三伏能提高机体对炎热的耐受能力,达到热习服;

进行高原训练能提高机体的耐缺氧能力,达到高原习服,提高机体的耐力。

最重要的是锻炼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第三章

运动与营养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生命的存在,生长发育,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吃——营养(获得与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

运动员的合理营养的目的和要求——为什么吃?

怎么吃?

第一节

基础营养

★(多见: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

一、各种营养素的营养功能

★营养素的种类和功能:

1糖

供给热能

2脂肪

构成机体组织

3蛋白质

4水

调节生理功能

5维生素

6矿物质

7纤维素

二、营养素之间的关系

P48

(略)

三、人体的能量需求:

P491、能量:

2、人体的能量消耗:

1)基础代谢

2)体力活动

3)食物的生物效应

4)生长发育需求。

第二节

健康膳食指导

一、抗氧化营养素

二、营养与免疫

第三节

营养、健身运动与慢性病

不同健身项目的营养特点★

第四节

运动员营养

(★重点)

一、运动与补糖★

运动前

高糖膳食,糖原填充法,避免赛前15-45分钟补糖。

运动中

含糖饮料,少量多次,每隔30-60分补糖为宜。

运动后

补糖越早越好,最好在2小时以内。

二、运动与脂肪

1、脂肪是长时间有氧运动(如马拉松)的主要能源,还可维持饱腹感。

2、运动提高对脂肪利用能力,节约糖原,耐久力增强。

3、游泳和冰雪运动可增加摄入。

三、运动与蛋白质★

过量补充蛋白质及氨基酸有副作用,加重肝肾负担,增加酸性代谢产物,使疲劳提前出现。

四、运动与维生素

维生素作为体内一些重要酶辅助成分,参与广泛的生化反应,决定某些十分重要的代谢过程。

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A,D,E,K;水溶性维生素B,C

五、运动与矿物质

矿物质丢失,一般为高温、大强度运动,出汗过多所致。(电解质紊乱)

六、运动与补液★

66页

1、补液指征:“渴感”

2、补液方法:预防性补充,少量多次原则。

七、运动员在比赛期的膳食营养——赛前、赛后的营养措施。

八、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营养代谢特点和需求★

1、耐力性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糖原有氧分解——要求糖原储备充足…….2、力量、速度性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蛋白质、B2、钾、钠钙等….3、灵巧、技巧性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对协调性和神经调节要求高——足够维C、B1和磷….4、综合性素质项目运动员的营养特点:

球类项目——营养全面、充分….游泳项目——增加脂肪比例,减少散热…….射击击剑等项目——补充维A,以保持视力……

九、运动营养补充的误区

复习思考题:(72—73页)

1、人体的能量消耗中,基础代谢、食物的生物效应的概念是什么?

2、补糖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

3、补液的指征和方法是什么?

4、不同运动项目的营养代谢特点是什么?

第四章

运动与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所处地位一般,建议学员掌握个别简答题即可。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了解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与健康密切相关,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健康促进作用。

第一节

健康与行为和生活方式

1、行为和生活方式概述

2、危害健康的行为

第二节

促进健康的积极生活方式——合理的体育运动

第三节

体育行为与心理健康

(重点)

复习思考题:1、体育活动能产生哪些积极的心理健康效应?

(参考16页:适量运动对人体心理功能的影响)

第五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了解儿童少年、女子及中老年身心成长、发育、成熟和衰老变化规律特点,熟悉一般和特殊的体育保健要求。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体育锻炼对儿童少年的影响

一、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二、青春发育期★

四、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五、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要求★

六、青少年早期专项训练问题★

早期专项训练开始的年龄:

108页(多见: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

1.柔韧性素质为主的项目(如武术、体操项目):5-8岁

2.速度和灵敏为主的项目(如球类、跳跃项目):10-12岁

3.体力和力量为主的项目(如长跑、举重项目):15-16岁

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卫生

女子身体发育的一般特点

二、女子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三、女子的一般体育卫生要求★

四、女子月经期的体育卫生★

女子在月经期间进行运动的卫生要求有哪些?

⑴避免过冷过热刺激,特别是下腹部不宜受凉,以免引起痛经或月经失调。

⑵经期应减少运动量和强度,运动的时间也不宜过长,特别是月经初潮的尤应注意。

⑶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震荡剧烈的能使腹压增高的运动,以免造成经血量过多或影响子

宫位置改变。

⑷经期不宜游泳,以免引起生殖器官的逆行感染。

⑸有痛经、月经过多或月经失调者,经期应减少或停止体育运动。

五、运动与妊娠、分娩★

产后早期锻炼与恢复性训练

六、更年期的体育卫生★

★更年期综合症

(考点:名词解释)

第三节

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一、体育锻炼对中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二、中年人各器官、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

三、中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四、脑力劳动者的体育锻炼与保健★

五、体力劳动者的体育锻炼与保健★

六、运动员退役后的体育锻炼与保健

预防停训综合症

(考点:名词解释)127页

停训综合症:长期系统训练的运动员突然停训,会引起各种反射性联系的破坏,产生严重功能障碍,如神经衰弱等。

第四节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一、衰老的概念

二、体育锻炼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影响

三、中年人的体育卫生要求

四、老年保健

复习思考题:

1、根据儿童少年各器官系统发育特点,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哪些体育卫生要求?

2、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中有哪些特殊的保健要求?

第六章

体格检查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所处地位一般,建议学员掌握一些填空题、简答题即可。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掌握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和形式,以及体检中几个问题的医学分析。

第一节

体格检查的方法:视、触、叩、听诊。

第二节

体格检查的内容

1、一般史——包括病史和生活史

2、运动史——参加体育活动情况

3、体表检查——皮肤粘膜、皮脂、扁桃腺、淋巴结,以及脊柱、胸廓、四肢的形态

4、一般临床物理检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5、★形态测量——身高、体重、胸围三项是评价儿童少年发育程度的重要指标。

6、功能检查——包括运动系统

等各个系统的功能检查

7、化验检查——血、尿的常规及生化检查

8、身体素质测试——《高校学生体质健康卡》

9、特殊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肌电图、脑电图等。

第三节

体格检查的形式(以运动员为例)

1、初查——进行全面综合性检测,为制定训练计划和方法提供依据。

2、复查——每年检查2—4次,根据运动员的体质变化,制定新的训练计划。

3、补充检查——伤病康复后,或参加重大比赛前,补充进行体质检测。

第四节

检查中几个问题的医学分析

1、形态测量

脊柱、胸廓、腿型、足型、体重的问题;(考点:填空题)

2、心血管系统的心脏杂音、肥大及几项功能试验的反应问题;

★心脏工作性肥大与病理性肥大的区别?(考点:简答题)

1)组织学方面不同,前者单位体积内毛细血管数目增加,后者却减少。

2)心脏功能不同,病理性心脏增大伴有各种心脏功能失调的症状,对缺氧敏感,心肌张力降低,心脏增大极为显著。运动员心脏增大却相反,耐缺氧能力较强,心肌张力好,储备力充足,没有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多为中等度增大。

3)对运动负荷的反应不同,运动员心脏在剧烈运动后心脏缩小,病理性心脏则更增大。

★掌握联合机能试验的几种反应类型。

(考点: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1)方法与步骤:

2)联合机能试验的5种反应类型。

3、肺功能检查的肺活量、肺通气量等;

4、自主神经系统检查。(考点:判断题、填空题)

复习思考题:

1、如何判断形态测量中脊柱、胸廓、腿型、足型、体重的异常情况。

2、工作性和病理性心脏肥大的区别?

3、心血管系统功能检查中,联合机能试验的五种反应的医学分析。

第七章

运动性疲劳★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掌握运动性疲劳的概念、分类、机理、判断和消除方法。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概述

一、概念:运动性疲劳是指运动过程中出现了机体运动能力暂时性下降,但经过适当的休息和调整后,可恢复原有机能水平的一种生理现象。

(考点:名词解释)

二、运动性疲劳分类

1、按疲劳发生的部位划分---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

2、按身体整体和局部划分---整体疲劳和局部疲劳

3、按运动方式划分----快速疲劳和耐力疲劳

三、运动性疲劳机制

P163-1651、能量耗竭

2、代谢产物堆积

3、自由基学说

4、内环境稳定状态失调(离子代谢紊乱)

5、疲劳链学说(突变理论)

6、中枢神经递质失衡

7、保护性抑制

8、突变理论

第二节

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简易方法★

一、主观感觉——是重要指标。

(考点:简答题)

如何从主观感觉方面判断有运动性疲劳?

a.感到精神不振,厌烦运动。

b.面色发红或苍白。

c.下肢肌肉有酸沉感,动作迟缓。

d.食欲不佳,食量减少。

e.睡眠差或入睡困难。

f.排汗量增加。

二、客观指标

(考点:名词解释、填空题、判断题)

1.骨骼肌指标----肌肉力量、肌肉硬度、肌电图

2.心血管系统指标---心率(★基础心率)、血压、心电图

3、其他---

第三节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170-173页

(简答题:运动性疲劳消除的方法有哪些?或

写出10种消除疲劳的方法。)

1、劳逸结合:1)放松整理,2)睡眠

2、物理措施:1)温水浴、桑拿浴,2)按摩,3)吸氧及负离子

3、营养补充:

4、中草药:健脾、补肾、活血化瘀。

复习思考题:

1、运动性疲劳的概念。

2、运动性疲劳的机理。

3、运动性疲劳的判断和消除方法。

第八章

体育教育的医务监督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稍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了解体育课、早锻炼、课间操和下午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节

体育课的医务监督

体育课的健康分组

1、健康分组的依据

1)健康状况;2)身体发育状况;3)生理功能状况;4)运动史和身体素质状况。

2、健康分组的组别

(考点: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1)基本组(正常);2)准备组(稍微异常);3)医疗体育组(异常)。

3、健康分组的注意事项

1)健康分组一般在新生入学初,在体检的基础上,由校医院和体育教师共同确定。

2)

调整组别一般在每学期或学年的体格复查后进行。

4、几种常见疾病患者的健康分组

(考点:单项选择题、填空题)

1)心脏异常者;2)血压增高者;3)肺结核;4)关节风湿症:

二、体育课的医学观察

(考点:简答题:如何体育课进行医学观察?)

意义:有助于改进体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使体育锻炼达到最佳效果。

1、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体反应

(与疲劳判断类似)

如观察外部表现,询问自我感觉,测定脉搏、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等生理功能指标。

简答题:如何应用脉搏和血压评定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和训练水平?

脉搏应用:⑴可利用基础脉搏评定机能状况和训练水平,机能状况良好者基础脉搏稳定,且随训练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机能状况不良者,基础脉搏可突然增加,每分钟超过12次。

⑵在完成定量负荷后可根据运动后即刻脉搏与运动成绩相联系,评定机能状况。定量负荷后若成绩提高,即刻脉搏保持不变或有所下降,表明机能良好,训练水平提高;反之若成绩下降,即刻脉搏增加,表明机能状况不良。

血压应用:运动员机能状况良好,安静血压稳定,且在正常范围内,若安静血压超过140/90mmHg或比平时升高20%都表明机能状况不良。

2、观察课的组织和教法

如是否遵循教学原则,是否进行健康分组,生理负担量是否合理等。

3、观察和检查运动环境、场地设备的卫生条件……

三、体育课生理负担量的评定

1、指数法

2、百分法

第二节

早锻炼和课间的医务监督(略)

第三节

下午课外活动的医务监督(略)

复习思考题:

1、体育课健康分组的依据、组别是什么?

2、如何观察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机体反应?

3、如何评定体育课的生理负担量。

第九章

运动训练和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了解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及其意义;熟悉比赛期的医务监督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自我监督

(考点:名词解释)

★概念:自我监督是指参加运动者在训练合比赛期间采用自我观察合检查的方法,对健康状况、身体反应、功能状况即比赛成绩进行记录合分析。

一、主观感觉:

(考点:

简答题:自我监督的主观感觉指标有哪些?)

精神状态,运动心情,不良感觉,睡眠,食欲,排汗量等。

二、客观检查:(考点:判断题)

脉搏(晨脉),体重,运动成绩等。

第二节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要求

球类、田径、体操、游泳、冰雪、武术等运动的医务监督。

第三节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的常用指标

脉搏、血压、心功指数、尿蛋白、血经蛋白、心电图、最大吸氧量和最大通气量。

第四节

比赛期的医务监督

1、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医务监督——赛前、赛中、赛后的医务监督

2、国家或国际比赛的医务监督——赛前、赛中、赛后的医务监督

第五节

比赛期的特殊医学问题

★(考点:名词解释)

1、使用兴奋剂:将任何形式的药物或非正常量的生理物质、通过不正常的途径摄入体内以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即成为使用兴奋剂。

2、控制体重:减体重措施;快速减体重对机体的影响;减轻或控制体重的注意事项。

3、人工月经周期问题:指女运动员为了避免月经期间身体反应对运动水平的影响,所采取改变周期的办法,推迟或提前月经来潮。

4、时差适应:

时差反应与时差的适应

复习思考题:

1、自我监督、兴奋剂、人工月经周期的概念是什么?★

2、自我监督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如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伤病等进行自我监督?★

第十章

运动性疾病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掌握12种常见运动性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处理及预防措施。

第一节

过度训练

(重点)

204页

概念:过度训练是指运动负荷与机体机能状况不相适应,以致疲劳连续积累而引起一系列功能紊乱或病理状态。

前提:过度疲劳,伴健康损害。

(考点:名词解释)

一、过度训练的原因

(考点:简答题)

1.训练安排不当(未遵循训练原则,负荷过大);占70%;

2.训练方法单调、枯燥无味;

3.生活规律破坏(比赛过多,恢复不好;熬夜);

4.身体机能不良(伤病初愈,身体虚弱);

5.精神创伤、心理压力过大(如竞赛反复失败);

6.营养不良。

二、过度训练的发病机理(有不同看法)

1、神经系统过度紧张,兴奋和抑制不平衡,造成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引起个系统器官功能失调。

2、神经—内分泌系统

兴奋和抑制不平衡,或机体内应激系统发生一定“衰竭”所致。

3、免疫功能下降……

三、症状与体征

1、早期症状:

(简答题:过度训练早期的表现征象有哪些?)

1)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与神经衰弱相似;如记忆力下降、疲倦无力、睡眠欠佳(多梦易醒)、头痛头晕、食欲下降;

2)没有欲望训练,甚至厌恶训练;运动成绩下降;

3)客观检查无明显改变。221页

2、中、后期:

1)

可涉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并出现多种症状和体征;

2)

运动能力和运动成绩明显下降;

3)

客观检查出现明显改变。222页

四、处理

(简答题:运动训练中发生过度训练应如何处理?)

关键是早期发现,及早处理。

处理原则:1、消除病因:调整训练内容或改变训练方法;

2、对症治疗:加强各种恢复措施。

处理方法:①调整训练计划,控制运动负荷,减小运动强度;②严重者暂停专项训练与比赛,辅以全面训练和放松性练习;③温水浴、按摩、医疗体育;④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⑤加营养;⑥药物治疗:VitB1、C、B12、ATP、镇静剂。

五、预防

(简答题:运动训练中如何预防过度训练?)

1、定期进行身体功能检查,及时发现过度训练的早期表现;

2、制定训练计划要个别对待、全面、系统;

3、大负荷训练后,要采取恢复措施,保证睡眠和营养。

第二节:运动应激综合征(过度紧张)

211页

概念:过度紧张是训练或比赛时,运动负荷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而引起的病理状态,常在剧烈训练或比赛后即刻或短期内发病。

一、原因:过度紧张多见于运动新手,久病停训,强烈精神刺激,饭后不久剧烈运动等。

二、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

过度紧张的发病机理不详,按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类型:

1、单纯虚脱型:全身乏力、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但神志清醒。

2、晕厥型:有上述症状,继发突然昏倒,意识丧失。

3、急性胃肠道综合征:极度疲劳,加上精神过度紧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恶心、呕吐、腹痛。

4、脑血管痉挛:一过性脑缺血,出现一侧肢体麻木、动作不灵,伴头痛、恶心、呕吐。

5、心血管意外:原有(潜在性)心脏病,剧烈运动后,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心跳加快、心率不齐等症状;严重者出现急性心衰、心肌梗塞,甚至死亡。

6、运动猝死:剧烈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诱发心脑血管病变,突然昏倒死亡。

三、对症处理:

四、预防:

遵守科学训练和比赛原则。集训和赛前,应进行全面体检,排除潜在疾病。注意观察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

简答题:比较过度训练

过度紧张(运动应激综合征)?

答题要点:相似之处:运动负荷多大与身体功能状况不相适应,而引起的生理功能紊乱或病理现象。

区别:1)对象不同:过度训练是指有一定训练水平的运动员,为提高成绩,不正确加大运动负荷,造成疲劳长期积累所致。而过度紧张是指训练水平不足、缺乏比赛的运动员,在一次剧烈的运动或比赛后即刻或不久发生。

2)症状与体征不同:过度训练主要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与神经衰弱相似,患者常有肌肉持续酸痛、僵硬等一系列过度疲劳的症状。而过度紧张的表现有几种,如急性胃肠功能紊乱,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损害,脑血管痉挛,晕厥,运动猝死等。

第三节:晕厥

(重点)

(214页)

★概念:

晕厥是由于脑血流暂时降低或血中化学物资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丧失。属过度紧张的一种表现。往往发生在大强度训练或激烈比赛中或比赛后。

一、原因与发病原理:

人脑重量占体重的2%,脑血液供给占心脏排出量的1/6,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维持意识所需的脑血流的临界值为每分钟30ml

/

100g,当脑血流量骤减至临界值以下就可以发生晕厥。由于血压急剧下降和心排出量突然减少可使脑血流量骤减;血液中化学成分的改变如低碳酸血症或低血糖也可以引起意识丧失。

1、血管减压性晕厥(单纯性晕厥):可以发生在正常人中,发病率占各类型晕厥的首位,发生前有情绪不稳定或强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引起动脉压和全身肌肉的阻力降低,大脑血流灌注量减少出现晕厥。

2、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体位性):多发生在由水平位突然变为直立时,由于体位的突然变动,肌体泵和血管调节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血心血量骤减和血脉血压下降,出现了一时性脑缺血,可发生在完成游泳比赛后的站立位。

3、重力性休克★

:剧烈运动(以下肢为主)后,立即站立不动,回造成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时对它的节律性挤压作用,再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使大量血液淤积在下肢血管中,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骤减,血压下降,导致脑缺氧……。这种晕厥常常发生在青少年运动员或训练水平差,无比赛经验的运动员中。

(简答题:为什么疾跑到达终点后还要慢跑一段距离?)

4、胸内压和肺内压高:举重运动员在举重过程中,要吸气后憋气,胸内压和肺内压高增,妨碍了血液回流,左心室充盈减少。因此出现心排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脑血流减少,出现短暂的晕厥状态。

5、低血糖★: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体内血糖消耗产生的低血糖反应。多见于长跑、马拉松等。

6、心源性晕厥:可发生在足球、篮球、自行车、冰球、马拉松等运动项目。以中老年为多见。激烈运动时心肌需要氧量增加,使已狭窄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发生心肌缺血。运动可激发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人发生心律失常,如在阵发性心动过速期间发生短暂的晕厥。

7、中暑晕厥:

二、症状与体征:

面色、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心音等发生改变……血压下降、脉搏缓弱,意识丧失持几秒至十几秒可自行苏醒。

三、处理★:

平卧,下肢垫高,掐人中、内关促苏;向心性按摩,促进血液回流;….送医院

四、预防:

科学系统训练;针对性预防。

简答题:简述晕厥的病机和处理方法。

要点:1)晕厥的病机:血管扩张性晕厥,直立体位性晕厥、重力性休克、胸内压和肺内压增高。此外,低血糖、中暑等也可引起晕厥。

2)处理方法:平卧,宽衣解带,保暖;点掐人中、百会、涌泉等穴;作双下肢向心性推拿;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心跳停止,进行心肺复苏术抢救。严重者,立即送医院救治。

第四节:运动员贫血

(217页)

★概念:贫血是指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低于正常范围。贫血不是疾病的名称,它是多种原因或疾病而引起的症状。常发生于:缺乏造血原料,失血,出血性疾病,红细胞破坏增加和造血功能障碍等。

★运动员贫血:除一般人的发病原因之外,由于训练因素引起的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运动员贫血多属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男性血红蛋白低于120克/升,女性血红蛋白低于105克/升。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1、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

2、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

3、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

4、大量出汗、月经经血过多,而丢失铁质。

二、症状与体征

中度以上贫血,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头晕、眼花、乏力、疲倦,运动时出现心悸、气促,运动能力下降等。体检:粘膜、唇甲颜色苍白……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排外血液系统、肝肾、胃肠道器质性病变。

四、处理及预防:

对症处理及消除病因,预防。

简答题:1、运动员出现运动性贫血应如何合理安排训练和治疗?



要点:⑴合理安排运动量:当轻度贫血,血红蛋白在90克/L以上时,可边练边治,但要减小强度,避免长跑等耐力性运动;当中度贫血,血红蛋白低于90克/L时,应停止大中运动量训练,以治疗为主;重度贫血,以休息和治疗为主。

⑵饮食应富于营养,食物中蛋白质、铁质、维生素应较多。

⑶服用抗贫血药物。

2、如何预防运动性贫血?

a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遵守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的原则。

b

定期检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早发现早治疗。

c

合理膳食,加强全面营养,多吃蛋白质、铁质、维生素较多的食物。

d

合理安排膳食制度和生活制度。

第五节:

运动性腹痛

(重点)

225页

概念:运动性腹痛是指由于体育运动而引起或诱发的腹部疼痛。

一、原因和发病机理:★

1、肝脾郁血

2、胃肠功能乱或痉挛

3、呼吸肌痉挛

4、内脏器官病变

二、症状与体征:

运动中腹痛的程度与运动员负荷和运动强度密切关系,大多数运动员在小运动负荷和慢速度运动时、腹痛不明显,随着运动负荷和运动强度的增加,腹痛逐渐加剧。

三、处理:★

运动中出现腹痛后,可适当的减慢速度,调整呼吸与运动的节奏;必要时用手按压疼痛的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疼痛可减轻或消失。

四、预防:

要加强全面身体素质的训练和专项运动的技术﹑战术训练。

简答题:简述运动性腹痛的病机及处理方法。

要点:1)运动中腹痛的病机:肝脾郁血,胃肠痉挛或功能紊乱,呼吸肌痉挛,内脏器官病变等。

2)处理方法:减慢跑速,加深呼吸,调整呼吸和运动节奏,用手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如上述处理无效就应停止运动,口服解痉药物,或局部点穴、按摩等。再无效则请医生诊治。

第六节:肌肉痉挛

(重点)

227页

★概念: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肌肉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所显示的一种现象。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简答题:引起肌肉痉挛的因素有哪些?)

㈠寒冷刺激:

㈡电解质平衡紊乱

㈢肌肉舒张收缩失调

㈣运动性肌肉损伤

二、症状与体征:

发生肌肉痉挛后,在痉挛的部位肌肉出现僵硬,疼痛难忍;所涉及的关节暂时屈伸功能受限,痉挛解除后局部仍有酸痛不适感。

三、处理:★

(简答题:腓肠肌痉挛怎么办?如何预防?)

1、可采用以相反方向牵引痉挛的肌肉。

2、可配合局部按摩、针灸、热敷等;

3、口服补液等。

四、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夏季运动出汗过多,要及时补充水、盐和维生素B;疲劳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简答题:比较肌肉痉挛和肌肉拉伤?

要点:1)病因不同:肌肉痉挛是由于寒冷、电解质丢失等导致;而肌肉拉伤是由于外伤导致。

2)症状不同:肌肉痉挛以肌肉僵硬、酸痛为主,无局限性痛点,多出现在运动结束后;肌肉拉伤主要以伤处疼痛、肿胀为主,痛点局限,多出现在损伤即刻或不久。

3)改善情况:肌肉痉挛者继续活动时症状不加重,休息1~2天则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肌肉拉伤者继续活动时疼痛加重,休息1~2天则症状不消失。

第七节:运动性血尿

(229页)

概念:血尿是一种症状,它由泌尿系疾患、邻近器官疾病、全身性疾病和功能性血尿引起。

运动性血尿:是指健康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血尿,虽经详细检查但找不到其他原因。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未完全清楚。

相关因素:1、肾损伤

2、肾脏缺血

3、肾静脉高压

4、膀胱损伤

二、症状与特点:血尿与运动负荷和强度密切相关;

调整负荷等,血尿迅速消失。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详细询问病史,多方检查,与器质性疾病或外伤血尿加以鉴别。

四、处理与预防

简答题:试述运动性血尿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答题要点:运动性血尿的特点:剧烈运动后突然发生;血尿严重程度与运动量大小有关;除血尿外一般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各项检查均正常;停止运动后绝大多数人血尿迅速消失;预后良好。

处理:进行详细检查,排除病理性血尿;出现肉眼血尿应中止运动,对镜下出现红细胞而无症状者,应减少运动量继续观察,运动性血尿诊断成立后可以参加训练,但要安排好运动量,加强医务监督,并由医生给予适当治疗。

第八节:运动性血红蛋白尿(略)

第九节:运动性中暑

概念:中暑是由高温环境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量所致的疾病。

(考点:名词解释)

一、热射病:是发生在高温环境中的一种急性病。

1、原因与发病机理——产热与散热平衡失调。

2、表现——高热、无汗、昏迷。

3、处理——通风、物理降温等

4、预防

二、日射病:是因日光直接照射头部而引起机体的强烈反应。

1、原因与发病机理——

大脑组织温度升高,而体温不一定升高。

2、表现——呼吸和循环衰竭

3、处理——头颈部冷敷降温。

4、预防

三、热痉挛:是因钠盐丢失过多,使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疼痛和痉挛。

1、原因与发病机理——大量出汗,水、电解质丢失过量。

2、表现——

肌肉疼痛和痉挛

3、预防与处理——合理补水、补盐。

简答题:夏天训练时,运动员如何避免中暑?

答题要点:a.安排好训练时间,避免在一天中最热的时间进行。

b.安排好比赛和训练时的营养和饮水,注意补充蛋白质、额外增加VB1、VB2、VC供给量。

c.对不耐热个体要加强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炎热天气时的剧烈运动。

第十节:冻

概念:冻伤是人体受低温、寒冷侵袭,引起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发生水肿、水泡、坏死等损害的症候群。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低温、寒冷等因素,降低全身和局部的抵抗力。

二、症状与分类

分三度:1、红斑级;2、水泡级;3、坏死级

三、预防与处理:冻伤复温,切记温水不能超过430C。

第十一节:运动性脱水(略)

一、概念:运动性脱水是指人们由于运动而引起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特别是钠离子)丢失过多的现象。

根据丢失水分的多少,可将运动性脱水分为轻度脱水、中度脱水和重度脱水,水分的丢失势必会影响运动能力,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2~3%左右,以细胞外液丢失即血液和细胞间液为主。血容量减少运动时心脏负担加重,运动能力下降10~15%。

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3~6%时,细胞内、外液均有丢失,表现为严重的口渴感,心率加快,体温升高,血压下降,容易疲劳,运动能力下降20~30%。

重度脱水:失水量达到体重的6%以上,细胞内液的丢失量大于细胞外液的丢失,除了有中度脱水的表现外,还可出现呼吸频率增加、肌肉抽搐,以及神经精神症状,严重时出现幻觉、谵妄甚至昏迷。

二、常见原因:

在高温高湿情况下进行大强度运动,人体大量出汗而未及时补水所造成的。也可见于某些运动项目如举重、摔跤等运动员未参加低体重级别的比赛而采取快速减体重措施,造成体内严重脱水。

三、预防措施主要有:

(1)提高对运动性脱水的耐受性。经过在各种环境下进行各种强度的运动和训练,可增强对运动性脱水的耐受性;

(2)进行补液,防止和纠正脱水。及时的补液,使机体水分达到平衡。应根据运动情况和运动特点,在运动前、中、后补水补液。

补液的原则:少量多次进行补充,同时还应适量补充糖和无机盐。

第十二节:运动性猝死

概念:运动性猝死是指有或无症状的运动员和进行体育锻炼的人,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意外死亡。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是运动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其最主要表现形式。SCD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

如果运动中出现胸闷、胸痛、头痛、晕厥、心动过速、异常的呼吸困难和疲劳等情况,必须马上停止运动,这些征兆可能是运动性猝死惟一明显的表现。

高危因素和高危人群:家族中有心脏病史、脑血管意外病史或猝死病史,本人有心脏疾病史、晕厥病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或冠心病家族史的要特别小心。

预防、加强训练控制和医务监督:遵守运动训练的科学原则,防止过度训练和过度紧张,运动前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运动后进行整理活动,减少心律失常的出现。

复习思考题:

1、过度训练、运动应激综合征、晕厥、肌肉痉挛、中暑、运动性猝死等概念。

2、常见运动性疾病:过度训练、晕厥、肌肉痉挛、中暑的原因、发病机理、症状与体征、处理及预防措施。

第十一章

运动损伤概述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掌握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发病规律、潜在因素及预防;了解运动损伤的调查统计方法。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思想因素、缺乏合理准备活动、运动训练水平不够、运动量安排不合理等。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和潜在因素

简答题:运动损伤的发病规律有哪些?

答题要点:a.各种组织的小损伤多,慢性损伤多。

b.骨折、关节脱位等严重损伤少,急性损伤多。

c.不同运动项目各有其不同的易伤部位及专项多发病。

第四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

预防运动运动损伤的意义、预防原则、调查统计方法。

简答题:1、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答题要点:a.加强思想教育。

b.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c.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d.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e.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f.加强医务监督。

2、试述篮球、排球、武术等运动项目,发生膝关节损伤的潜在因素和致伤条件?

答题要点:

1、发生膝关节损伤的两个潜在因素是:

1)运动项目对人体的特殊要求:膝关节常处于半屈曲状态,并进行屈伸、扭转、发力、起跳、落地,完成各种技、战术动作,髌骨软骨面及腱止装置受到摩擦、撞击而出现损伤。

2)人体自身某些部位在运动中所表现出的解剖生理弱点。半蹲时膝侧副韧带松弛,关节稳

定性下降,髌骨周缘腱止部和髌韧带所承受的牵拉张力更大,髌股关节面之间必然会发生不合槽的运动,出现撞击挤压和捻错磨擦。

2、两个致伤条件是:1)技术动作错误、不合理、不正确,违反人体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规律;

2)人体某部位局部运动负荷长期过重,超出该组织所能承担的最大程度,而逐渐

发生退行性病理改变。

第十二章

运动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所处较重要的,建议学员掌握名词解释、简答题等。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了解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掌握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第一节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

概念:开放性软组织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破裂,伤口与外界相通,有组织液渗出或血液从伤口流出。(考点:名词解释)

常见开放性损伤:擦伤、撕裂伤、刺伤和切割伤

第二节

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和处理

概念: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指受伤部位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积聚在组织内。

(考点:名词解释)

一、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过程

1、急性损伤:损伤组织的愈合通过组织再生实现★。(考点:填空题)

2、慢性损伤:分为早、中、晚期三个阶段

二、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P264

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及减轻炎症。

简答题:1、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病理特点和急救处理方法。★

答题要点:

1)早期病理特点:局部组织撕裂或断裂,出现组织内血肿和水肿,发生反应性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

2)急救处理方法:制动、冷敷、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以达到止血、止痛、防止和减少肿胀的作用。

2、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应急处理措施

1)局部制动休息:伤肢制动是急性损伤现场处理的重要措施,是有效地减轻伤病疼痛和组织出血,防止因再次活动而加重损伤程度的重要措施。

2)冷敷:目的在于降低局部组织的温度和痛觉感受器的敏感性,促使受伤血管收缩,以产生明显的止痛、减少伤部出血,以及阻止液体渗出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局部组织的代谢率,缓解受伤部位的缺氧状况,有利于受伤组织的后期恢复。用毛巾包裹碎冰,冷敷10

15分钟。

3)压迫包扎:是减少伤部组织出血,防止伤部组织过度肿胀的有效方法。最好用弹性绷带,注意调整包扎带的松紧度。

4)抬高患肢:能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淋巴液回流,促进肿胀的消退。

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

24小时至48小时后拆除包扎。根据伤情,可外敷活血和消肿伤药,可适当热敷或用较轻的手法对损伤局部进行按摩。

运动损伤处理有三个级别:第一层是你痛了就给你开止痛药吃,然后要求你休息,让你暂时告别疼痛;第二层是改善局部状况,例如帮助你按摩复位,让你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疼痛;第三层是找出病因,从根本上根除病源。

复习思考题:1、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概念、病理、处理原则和方法。

第十三章

运动损伤的急救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掌握运动损伤的急救包扎、止血、固定、搬运、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挤压等急救方法,以及抗休克的急救措施。

第一节

急救的概述

概念:急救是对意外或突然发生的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的处理。

目的:

1.保护伤员的生命安全

2.避免再度伤害

3.减轻伤员痛苦、预防并发症

4.为伤员的转运和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原则:

救命在先,防治休克

初步诊断:

1.收集病史

2.就地检查

第二节

出血的急救

一、出血的分类

二、止血的方法:冷敷法、抬高患肢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直接指压止血法、间接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简答题:什么是失血性休克?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哪些?

要点:失血性休克是指出血量达总血量的30%,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使组织器官缺氧,发生一系列代谢紊乱。

常用的止血方法有:冷敷法、抬高患肢法、加压包扎止血法、加垫屈肢止血法、直接指压止血法、间接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

第三节

急救包扎的方法

一.绷带包扎法

(重点)

作用:

固定敷料和绷带、保护伤口、压迫止血、支持伤肢

原则:松紧适宜、从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

1、环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额部、手腕和小腿下部等粗细均匀的部位。

2、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上臂、大腿等肢体粗细差不多的部位。

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前臂、大腿和小腿等肢体粗细相差较大的部位。

4、“8”形包扎法——适用于包扎关节部位。

二、三角巾包扎法(略)

第四节

骨折的急救

一、骨折的原因

二、骨折的分类

三、骨折的症状与体征:

疼痛、肿胀和皮下瘀血、功能障碍、畸形、异

常活动和骨擦音、压痛和震痛

四、骨折的急救原则

五、骨折的急救固定法

第五节

关节脱位的急救

脱位--关节面与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结关系。

肩、肘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症状与诊断、急救固定、整复。

第六节

心肺复苏术

(一)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

若无意识,立即掐压人中、内关5s,仍未苏醒,立即呼救并打120。

然后,将病人放置成复苏体位,用仰头举颌法开放病人气道。

(二)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清除口腔内异物,保持气道通畅。急救者一手的掌尺侧置于伤者前额,使其头部后仰,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以免其他泄露。另一手托起伤者下颌,掌根轻压环壮软骨,以防吹气入胃。然后深吸气,张嘴并套住伤者的嘴向里吹气。吹气量在800—1200毫升/次,频率为16—18次/分钟,直至恢复自主呼吸。

(三)胸外心脏按压:

伤者仰卧,急救者一手根部置于伤者胸骨中、下三分之一交界处(非剑突处),另一手交叉重叠于其手背上,肘关节伸直,利用上半身的重量有节奏的垂直按压胸骨,使之下陷3—4cm。每次按压后立即抬手,使胸廓复位,以利于心脏舒张。频率为60—80次/分。

(四)心肺联合复苏术

单人操作:先进行二次人工呼吸,然后进行15次胸外心脏按压;按压:吹气的比例是15:2

双人操作:一人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另一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此法要求两人必须协调配合,按压:吹气的比例是5:1。

如此反复进行,直到专业医务人员赶到。

【附】真死和假死的判断

死亡特征:1、呼吸停止

2、心跳停止

3、瞳孔扩大,对光反射消失

4、角膜反射消失。

必须具备以上四个特征,才是真正的死亡。若只具备上面一或二个特征,是假死,必须尽力抢救。

第七节

搬运伤员的方法

徒手搬运法、器械和车辆搬运法。

第八节

抗休克★

概念:

休克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发生的一种严重病理状态或全身综合症。

1、休克的原因和机理:

病因:

剧烈疼痛和大量出血。*

原理:

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2、症状及体征

3、急救措施。

复习思考题:1、简述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法的操作方法。

2、休克的原因和机理。★

3、简述肩、肘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症状与诊断;骨折与脱位的鉴别诊断。

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所处地位一般,建议学员掌握个别简答题即可。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了解运动损伤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机理;了解伤后康复锻炼的目的和方法。

第一节

中草药疗法

中草药治疗损伤的基本法则,伤科常用的中草药,中草药治疗运动损伤的具体应用,治疗运动损伤的常用方剂。

第二节

针灸疗法——针灸方法、取穴原则、针灸治疗运动损伤举例。

第三节

拨罐疗法——拨罐的作用、拨罐的方法、注意事项。

拔罐疗法是利用火罐中的负压作用可使局部毛细血管充血,同时对穴位是一种刺激,有通活络的作用。

第四节

按摩疗法(略)

第五节

物理疗法——冷冻疗法、温热疗法、离子导入疗法。

物理疗法:是指应用自然或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机体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冷冻疗法运用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通常指24h内),是在皮肤或粘膜上应用寒冷刺激治疗伤病的方法。冷疗具有镇痛、防止肿胀、解痉等作用。

温热疗法用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晚期,是用不同方式将热作用于患处,达到增强血液循环和促进渗出物的吸收、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加快损伤的修复的作用。

第六节

固定疗法——布类固定、粘胶固定、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

第七节

伤后的康复锻炼

第十五章

常见运动损伤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一般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掌握常见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损伤机制、症状及诊断、处理和预防。

第一节

软组织挫伤

★软组织挫伤:是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处而引起的局部或深层软组织的急性闭合性损伤。

第二节

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指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的过度拉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引起肌肉组织损伤。

第三节

关节韧带损伤

第四节

滑囊炎

第五节

腱蛸炎

第六节

疲劳性骨膜炎

第七节

骨骺损伤

复习思考题:

1、软组织挫伤、肌肉拉伤等常见损伤的概念。

2、肌肉拉伤、关节韧带损伤、疲劳性骨膜炎等常见损伤的损伤机制、诊断要点、处理和预防。

第十六章

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人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的损伤机制、症状及体征和处理方法。

第一节

肩部损伤

一、肩部解剖概要

二、肩部损伤的检查手法

1、肩袖损伤:

(1)

肩痛,压痛点局限于肱骨大结节处,或在肩峰下与肱骨大结节之、间。

(2)运动功能检查:

“痛弧”试验阳性。肩外展时,在600~1200范围内出现疼痛。

2、肱二头肱长头肌腱腱鞘炎

(1)

上臂外旋,于肩前上方的肱骨结节间沟处压痛。

(2)“反弓”痛:上肢外展,上举并向后作“反弓”动作,疼痛加剧。

(3)屈臂旋后抗阻试验。患侧上肢屈臂旋后抗阻活动时,肩前痛即为阳性。

3、肩关节前脱位

(患者裸露双肩;双侧做对比检查)

(1)伤肩疼痛、肿胀。

(2)功能障碍(“搭肩试验”阳性,杜格式征直尺试验均呈阳性;

上臂外展300左右,弹性固定。)

(3)“方肩”畸形,失去正常肩部圆形膨隆的外观。

肩部“三角测验”:即喙突、肩峰及肱骨大结节。

(4)

摄片或透视检查可明确脱位程度及方向,并可排除是否合并骨折。

第二节

肘部损伤

一、解剖概要

二、肘部损伤的检查手法

1、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

伸肌腱牵拉试验即密耳(Mill征)试验阳性:即将患侧时伸直,腕部屈曲,作前臂旋前时,外上髁处出现剧痛。

2、肱骨内上髁炎——“标枪肘”。

3、肘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1)肘过伸痛或过伸受限;肘外侧饱满。

(2)伤部关节间隙挤压痛,多在鹰嘴外侧缘。

4、肘关节后脱位:

(1)“靴状”畸形;(2)肘关节呈弹性固定在1350左右的半屈位;(3)肘后三角骨性标志的关系发生改变。

第三节

腕及手部损伤

一、解剖概要

二、腕及手部损伤的检查手法

1、腕舟骨骨折

(1)

鼻烟窝处轻度肿胀、明显压痛。

(2)

轴心叩击痛,纵向叩击第二、三掌骨头,腕部有剧烈疼痛。

(3)

桡腕关节活动障碍,腕背伸、桡侧偏时疼痛加重。

(4)

X线检查,早期骨折常显示不出,临床检查怀疑骨折时,应按骨折处理,2周后再摄腕部正、侧、斜位x线片,以明确诊断。

2、腕三角软骨盘损伤

(1)

腕部疼痛,压痛局限于尺骨下端的关节间隙和下桡尺关节的背侧间隙处。

(2)

当三角软骨盘破裂后,下桡尺关节分离时,可呈半脱位,尺骨小头向背侧突起。

(3)

腕部旋转功能受限;尤以尺偏、旋转功能受限,且疼痛加剧。

(4)

局部肿胀,以尺侧为重。

(5)

X线检查,桡腕关节碘油造影,可证明三角软骨盘已破裂;x线检查能排除骨折和脱位。

3、掌指(指间)关节扭伤脱位

(1)

局部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关节韧带扭伤后,关节一侧韧带有明显压痛。

(2)

掌指或指间关节侧搬分离试验阳性,表示侧副韧带损伤。如出现异常的侧向活动,则为韧带断裂。

(3)

畸形(关节脱位后),可见明显的缩短及高凸畸形。

4、腕管综合征:又称腕管狭窄症、正中神经挤压症,是一种由于腕管内容积减少或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在腕管中受到卡压,而引起的以手指麻木乏力为主的感觉、运动和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候群。

特殊检查:叩击掌长肌桡侧之正中神经(叩诊试验)或掌屈腕关节,1分钟后出现窜电样刺痛(为蒂纳尔征又称屈腕试验),或是在上臂缠以血压计气囊带,充气1分钟后,病侧手即出现充血、疼痛加剧(压脉带试验)。

第四节

膝部损伤

一、解剖概要

二、膝部损伤的检查手法

1、膝半月板损伤

(1)膝部疼痛,有撕裂感。膝部肿胀,关节可积血或积液。慢性期可见股四头肌萎缩,以股内侧肌最明显。

(2)膝关节稳定性下降;膝关节活动时可能出现弹响;可出现“交锁”现象。

(3)指压试验:在关节间隙有明显压痛、压痛点固定。

(4)运动功能检查:

①膝扭转屈伸试验:

②膝关节提拉和旋转挤压试验:

2、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1)

膝关节内侧疼痛、轻微肿胀;压痛点多在股骨内侧髁或胫骨内侧髁部位。

(2)

侧搬试验阳性:膝内侧副韧带分为纵束和斜束两部分,此种膝伸直位的侧搬试验主要是反映纵束病变,而屈膝(30。)位下的侧搬试验主要是检查斜束的损伤。

(3)

功能受限:由于半膜肌,半腱肌出现保护性痉挛,致使膝关节强迫处于半屈曲位,膝关节功能受限。

3、髌骨软骨病

(1)

膝关节疼痛,髌骨压痛及髌周压痛。

(2)

膝关节“打软腿”、无力。

(3)

髌骨软骨磨擦试验阳性。

(4)

单足半蹲试验阳性。

(5)

伸膝抗阻试验阳性:膝由屈逐渐伸直时疼痛即为阳性。

(6)

髌骨抽动痛,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用手掌压住髌骨,让患者主动收缩股四头肌使髌骨突然向上滑动,出现髌骨下疼痛为阳性。意义同髌骨压痛。(应两侧对比)

(7)

X线检查膝关节侧位片与轴位片。早期无明显病理改变。晚期可见髌骨关节面软骨硬化的高密度影像及髌骨上、下缘骨质增生等表现。

第五节

踝及足部损伤

一、解剖概要

二、踝及足部损伤的检查手法

(1)

外踝扭伤最多见,踝部剧烈疼痛,局部肿胀,皮下可见淤血。

(2)

有功能障碍,如跛行、甚至不能行走。

(3)

距腓前韧带扭伤,压痛点在外踝前下方;跟腓韧带扭伤,压痛点在外踝尖偏下约一横指处。

(4)

内翻痛检查阳性:

(5)

抽屉试验检查:检查者握住患侧小腿下部,一手端握足跟,在踝关节跖屈位,推拉距骨前后错动。与健侧对比,如活动范围较健侧为大,即属试验阳性,表明踝关节外侧韧带全部断裂。

第六节

头及躯干部损伤

一、头及躯干损伤的检查手法

二、脑震荡

三、急性腰扭伤

(1)急性损伤史。

(2)

局部压痛,痛处可触及肌肉痉挛。腰部活动受限,屈伸、侧弯、旋转等动作均受限。

(3)望诊:①立位静态观察:脊柱及腰背部肌肉形态。比较脊柱两侧肌肉是否对称,有无痉挛,有无脊柱侧弯、后突。观察侧面,注意是否腰曲线消失。

②立位动态观察:双膝伸直,做向前、后弯腰及左右侧屈、旋转动作。如出现发僵,活动受限,则提示有伤病。

(4)

触诊:局部肌肉、筋膜、棘突或棘突间有无压痛。

(5)

X线检查。腰部无明显异常改变,可排除骨折和其他病。

(6)

特殊检查:

直腿抬高试验

仰卧,检查者将患者一侧腿直抬起时,腿和足部出现发麻、疼痛症状,为阳性。这说明有坐骨神经痛,同时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体征。

背伸抗阻试验

患者俯卧,检查者按压背部和腿部令其克服阻力做背伸动作。如有腰背肌拉伤或劳损时,伤处疼痛,即为阳性。

骶髂关节旋转试验(盖氏试验)

患者以健侧臀部仰卧于床缘,双手用力抱住健侧膝,固定骨盆,防止旋转,检查者按压患腿。如骶髂关节痛即为阳性,可诊为骶髂关节扭伤。

复习思考题:

1、各部位运动损伤的诊断要点、损伤机制、症状及体征。

2、为什么多见外踝扭伤?膝、踝侧副韧带损伤损伤的病因病机?诊断要点?伤后的急救处理以及按摩治疗的应用方法?

第十七章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从题型来讲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以及简答题等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目的要求:了解按摩的机理,掌握常用的按摩手法,掌握运动按摩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第一节

一、按摩简介:按摩主要是凭术者的双手(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或器械)采用专门的手法,在中西医理论的指导下,作用于人体体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通过机械、神经、体液的刺激和调节,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以达到调理人体功能,防治伤病为目地的一种物理疗法。

二、按摩分类

三、按摩机理

(简答题:简述按摩手法的作用机理和技术要求。)

1)调节血液循环、增强心脏功能;

2)调节神经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

3)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自身免疫功能;

4)矫正骨与关节的位置异常,改善关节功能;

5)修复创伤组织、增加皮肤弹性;

6)消除肌肉疲劳,增进肌肉动力功能。

四、按摩的要求:

手法的技术要求——有力、持久、均匀、柔和、深透。

五、按摩注意事项。

第二节

常用按摩手法

一、摩擦类手法

二、按压类手法

三、揉搓类手法

四、提拿类手法

五、叩击类

六、动摇关节类

第三节

按摩的应用

一、运动按摩:利用按摩的手法不同变化及按摩时间、面积、强度、频率的调整,以求达到人体在运动或比赛的前、中、后身体处于适宜的状态,预防伤病,消除疲劳。

1、运动前按摩

1)提高兴奋性的按摩——赛前使处于抑制状态的人利用按摩手法调节到适宜的兴奋状态。

2)克服赛前过分紧张状态的按摩——赛前使处于过度兴奋状态的人调整到相对抑制状态。

2、运动中按摩

利用运动中的间歇来进行按摩,迅速消除肌肉的僵硬、疲劳紧张状态。

3、运动后按摩

目的:帮助运动员迅速消除由于运动或比赛所产生的疲劳,恢复体力。

简答题:简述运动按摩的目的和方法。

二、保健按摩

1.头部自我保健按摩

2.躯干部自我保健按摩

3.上肢自我保健按摩

4.下肢自我保健按摩

三、治疗按摩:主要通过纠正局部解剖变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变局部病理变化等途径来达到治疗伤病的目的。

四、伤科按摩

复习思考题:

1、简答按摩的机理。

2、按摩在运动前、运动中以及运动后的应用。

第十八章:医疗体育概述(略)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所处地位一般,建议学员掌握个别简答题即可。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

医疗体育的意义及理论基础

一、医疗体育的重要性

二、医疗体育的生理作用

第二节

医疗体育的方法与手段

1)被动运动

2)助力运动

3)主动运动

4)抗阻运动

5)本体促进法

6)

呼吸运动

第三节

运动器官的功能评定

第四节

医疗体育的应用

第十九章

:常见慢性伤病的医疗体育(略)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所处地位一般,建议学员掌握个别简答题即可。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

运动系统伤病的医疗体育

脊柱侧弯、肩周炎、慢性腰腿痛的医疗体育

第二节

常见慢性病的医疗体育

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学 篇7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延安大学和西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状。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2西安体育学院与延安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现状

2 . 1西安体育学院和延安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公共课情况

所谓学位公共课程是指同一学年的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课程,是为保证所有学生的基本学力而开发的课程。表1可以看出, 延安大学和西安体育学院在学位公共课科目设置上基本一样。西安体院学位公共课程一共是11学分,其中英语8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延安大学学位公共课程一共是9学分,其中英语为6学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西安体院和延安大学在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英语学分所占的比例都排在第一位。西安体院与延安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公共课中,英语最大的区别是专业英语和综合教程。

2 . 2西安体育学院和延安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情况

通过表2显示,两校的学位基础课都是4门,且以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教学论等为主干课程共8学分。西安体育学院和延安大学在学位基础课课程设置上最大的区别在于动作学习与控制和运动生理学,西安体育学院是专业院校,在学位基础课程设置上侧重于专业方向,而延安大学是综合类大学,在学位基础课设置上侧重于全面发展,运动生理学理论课程在实践中凸显,符合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学位基础课是研究生在本科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的重要课程,按二级学科设置是比较合理的。

2 . 3西安体院学院和延安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情况

通过表3可以看出,西安体院学院在选修课上很全面,尤其是实践课的加入,可以看出课程的可选择性广泛,并且还有与体育教育训练学息息相关的一些交叉学科的理论类课程可供学生选择, 对提高学生的能力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我校所设立的可供选择的课程都是以理论课为主,可选择性小。原因在于我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属于二级学科,只有一个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人数少。体育教育训练学所培养的人才主要致力于我国学校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竞赛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因此,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素养,还需要具有较好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

2 . 4西安体院学院和延安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专业课情况

通过表4显示,西安体育学院在专业课上分为专业方向课、专业教育实践及学习和学术活动,总学分为8学分。延安大学的专业课分为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田径教学理论与方法、篮球教学理论与方法、排球教学理论与方法、健美操教学理论与方法,总学分为15学分。根据培养目标的不同,学校在专业课设置上实行的形式也不同。

3延安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生及导师对课程设置的态度

3 . 1导师对学位公共课的态度

认为增加专业外语课程的导师占到87.5%;认为没有必要的只占12.5%,由此说明,大部分导师对增加专业外语的学习是认同的。由于公共英语已经学习了很长的时间,而且也没有针对本专业知识英语的学习,所以增加专业英语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专业英语不仅能解决语言问题,还能解决如何查找外文文献等的问题,增强了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使之更好的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 2导师对选修课的态度

从调查导师对选修课的态度显示,92.2%的导师认为有必要增加选修课中的实践课;有7.8%的导师认为可有可无,但是没有导师认为增加实践课的学习是没有必要的,可见导师对增加实践课程持有肯定态度,导师一致认为,增加实践课的原因是择业和社会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个人兴趣。

4结论与建议

4 . 1结论

(1)目前延安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基础外语课程的学分比例较大,忽视了专业外语的学习。

(2)两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内容基本相似。

(3)延安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内容可选择性少,缺少实践课。

(4)大多数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认为,应该增加专业外语的学习。

4 . 2建议

(1)应在课程设置中增设专业外语,使研究生有更强的英语能力去研究外文资料。同时在图书馆增加外文资料,及时更新,使研究生及时的掌握最新的体育专业领域的信息。

(2)学位基础课内容应在本科基础上有所深入,加强知识扩展和前沿知识的延伸,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设置既要有实践性、应用性,又要具有开放性、创新性、超前性。

学体育为什么最好进“科班”? 篇8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的运动能力的获得途径。

人的运动能力的获得有先天和后天两种途径。先天途径指的是遗传效应,主要是指在身体的形态和机能等方面。如腿长的人比较适于跑步、跳高等;后天途径包括生活效应和训练效应。生活效应指生活环境对人的运动能力的影响,如生活在海拔较高地区的人,心肺功能比较强,耐力比较好。训练效应主要表现在运动技能或技术的获得上。

运动技能的获得有以下几个环节:

1)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2)运动技能的提高:练习或训练

3)运动技能的使用:健身、娱乐和竞赛

一般意义上,运动训练过程是指包括1、3、5三个部分在内的活动。

与其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同的是,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特点是与自身肌肉活动相联系,学习相应的运动技术,像如何正确地做动作,有效地利用身体技能等。在学习运动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过程指向自身的各部位,如肌肉,呼吸,循环等等。有时,在学习某些技术时,还要克服恐惧心理。

运动技能的作用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用于健身、娱乐,相当于一般的课外活动和成年人的体育活动;另一个是用于竞技能力的竞赛,这是运动训练的主要目的。如学校里的代表队,业余体校、专业队等。

其次,再看看自行练习和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的运动训练之间的不同。

从自行练习和运动训练对人的影响来看,运动训练属于教育的范畴,是由专职的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根据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的活动。这种训练能使人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准确的知识和技能并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正确观点、信念、道德行为习惯等等。这种训练的影响,比一般环境的影响作用更大。它能够为孩子的心理发展提供更好的外部条件。而自行练习属于一般社会环境的范畴,人在这种环境中,一般是随机地、无计划地积累知识经验,发展自己。

从练习目的来看,专业运动训练的目的是提高技能,练习者在训练过程中身心的投入要大一些,受到的要求也严格一些。这些要求不断与练习者的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产生矛盾,从而促进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提高,孩子从中所获得的身心改造就更为深刻、稳定。

比如,王涛小朋友开始参加游泳训练时总是请假,有时是为了看一场电影,有时是参加同学的生日party。其实他心里也很矛盾,两件事都想做,而事后又总是怀着内疚的心情去见教练。在这种矛盾交汇中,王涛慢慢地学会了或者将耽搁的训练课设法补上,或者诚恳向同学表示自己有训练课,下课后会尽快赶到。在解决矛盾的同时,他提高了自己的交往能力和意志力。

相比之下,自行练习更多是为了健身和娱乐,这种活动对于运动技能的要求不太高,家长和孩子都觉得,能活动活动就可以了。对孩子一般不会造成心理矛盾和冲突,因此,只要一般的心理发展水平和技能就可以完成活动。在运动中,孩子的心身投入有限,所获得的身心改造也相应有限。例如,小孩子本来自控能力就比较差,今天心情好,就去练习,明天心情差,就不去。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仅运动技术没有学到手,心理素质也没有得到改善。

正规运动训练不仅可以发展孩子的体能、技能,还能提高孩子的心理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能、技能都会有所下降,惟有心理能力会永驻一生。所以,并不是说为了要拿冠军才去“科班”学习。

上一篇:夏季安全行车防范措施下一篇:如何有效开展大班幼儿区域活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