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演讲稿

2024-09-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医者仁心-演讲稿(精选11篇)

医者仁心-演讲稿 篇1

有一种关怀是无私的,有一种爱是非常伟大的,有一种奉献是平凡的,当收获的金秋时节,也许有人去赞美香甜可口的果子,挺拔的枝干,而谁又会想起那一片片默默无闻的树叶呢?正是这些树叶默默的奉献,才会使树干挺拔,才会有果子的香甜可口,而我们医护人员正是这参天大树上一片片默默无闻奉献的叶子啊。

我是一名护士,2015年我从学校毕业,满怀期待与激情奔向我的岗位,进入阜阳市人民医院开始我的职业生涯。在这期间我遇到很多感人至深的情景,那么先从一个小例子说起吧。我觉得在网上有一句说的很好,这句话是医院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声。

在某一天上午,在我们病区,一个本已度过危险期的年轻男病人突发室颤,我们迅速配合医生投入到抢救中。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电除颤、心肺复苏……分秒必争的抢救,经过不懈努力的抢救,病情得到初步控制,化险为夷,此刻,我们的额头上满是汗珠,这时,他的妻子带着孩子赶来,这是名刚刚懂事的孩子,个子不高,还很瘦弱,看到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的父亲,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扑倒病床边,拉住爸爸的手,哭喊道:爸爸、爸爸,你怎么了?爸爸!爸爸!我会听话!爸爸!我会好好学习!爸爸我不会在淘气了!就这么一个小孩子,几个大人才把她拉的开,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庆梅老师拉着孩子的手说:不要怕,爸爸只是太累了,乖,我们做个听话的小朋友好不好?看着庆梅老师温柔的劝说,孩子变得听话了。孩子的妈妈带着孩子连声道谢,其实我们更庆幸孩子的童年依然可以有父爱,而这就是我们心内科护士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如果说从庆梅老师身上学到了温柔沟通,那么从利平老师那里学到的就是对工作的热情。作为一名护士,她时常会想她能奉献给病人的就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优质服务的核心便是“爱”,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懂得珍惜健康、呵护生命,把自己对生命深深的热爱,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对象、每一个细节之中。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刚接完班,主任突然喊道:快来人啊!利平老师看到这副场景,将刚脱下的工作服又重新穿上,帽子还未来得及戴,同我一起投入抢救病人,经过一番与死神的斗争,我们胜利了!我们欢喜的时候,利平老师突然拍了一下大腿:坏了!孩子还没接!此时天色已晚,外面风还很大,利平老师神色焦急,连手都没来得及洗,给孩子回了一个电话,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呜咽的责怪声:妈妈!你在哪啊?妈妈!我好冷啊!妈妈,别人家的孩子都被接走了,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啊?妈妈!我害怕!利平老师即愧疚又着急的安慰孩子说:宝贝,妈妈错了,妈妈这就来!此时的我很愧疚,有哪个孩子不是妈妈的心头肉,有哪个母亲愿意孩子挨冷受冻。身为母亲,它为母则刚,身为护士,她以身作则,把爱奉献给每一位患者!每当患者一个个痛苦的来,又一个个健康的走,虽然会留下一些疲惫,但换来的却是我们身心的满足。

医者仁心-演讲稿 篇2

一、加强党、政、工、团、医的相互结合

基层卫生所并不是独立的社会职能机构, 卫生所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是独立的个体工作, 我们要加强思政工作的整体理论意识, 以党的指导思想, 指引思政管理工作的正确方向, 确保医疗卫生事业的社会主义保障功能。根据社会主义党、政、工、团的不同职能设置, 科学分工、密切配合, 使医疗卫生事业与其他部门的工作互补、一致、协同发展。提高各部门的整体凝聚力和向心力, 使医疗机构思政工作效益实现最大化。着力培养一支干群结合、医干共补的思想政治管理队伍, 使基层卫生所事业保持在健康的发展轨迹上, 真正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

二、以人为本, 构建基层卫生所文化建设

医疗机构文化建设是医院和卫生所建设的灵魂, 是医院精神的升华, 也是做好医护工作的精神保障。基层卫生组织要破除逐利机制, 加强医疗的公益性, 不断推动医疗机构的制度建设, 将“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就医问题”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将与患者的沟通、服务放置在重要地位, 尊重每一位患者, 对患者真诚呵护。同时, 将院训、院歌、院微、院风等文化标签深入职工心中, 增强职工的凝聚力, 打造属于地方特色的基层卫生文化建设, 培养“使命、荣誉”的医德医风, 陶冶职工情操, 净化医护人员心灵, 将文化氛围施展在卫生所的每一个角落。

在医疗机构文化建设部中, 要弘扬优秀医生“大医精诚, 苍生大医”的优秀医德医风, 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 在医院开展医德医风建设, 对在职医护人员进行熏陶与感染, 不断提高整体医护人员队伍素质, 缓解病患关系, 医疗机构的口碑得到宣传, 为社会主义的医疗事业做出应有贡献。构建属于自身机构的院微、院歌, 院史等医疗文化, 加强团体文化建设, 激发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提高每一个在职职工的主人翁意识, 推进基层卫生所机构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与发展。

三、落实思想根基, 加强医护人员执行力

在当今医院与卫生机构中, 机构的医疗业绩与经济发展往往占据最核心的发展地位, 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往往被众多机构所忽视。一些基层卫生机构甚至将思政工作当成简单的行政指令, 意在通过行政指令确保职工的思想稳定与态度端正, 这是个思政工作的普遍误区, 医护人员的行为不是通过外力的指令得到规范与提高, 更不是简单“说教”便能取得理想效果。思政工作必须落到实处, 从实际出发, 将“医德、医风”深植于医护人员的心中, 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 加强整个医护队伍的整体执行力, 坚持“知、行合一”。思政部门要以身作则, 从实际工作出必, 带头转换工作作风, 构建良好医德医风, 以行动推动基础卫生所的整体建设。

四、务实创新, 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

在新的时代环境下,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转换传统的重视业务的思想, 将“务实、创新”理念在基层组织中扩展开来。以发展为核心要素, 将基层卫生所的发展与生存放置在第一位。其次是创新, 创新运营模式、管理标准, 将卫生所的未来建设与长远发展纳入思政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中来, 认真贯彻各项操作规范, 维护医、护、技各项质量指标, 对卫生所的管理与发展常抓不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整体思想, 要在日常的工作与管理中充分利用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要义, 开拓思路, 务实创新, 打造基层卫生所的管理机制与核心竞争力, 促进基层卫生所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别红艳.浅析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J].管理观察, 2013 (26) .

[2]蒋玉波.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四个结合”[J].管理观察, 2014 (9) .

[3]程碧波.浅析思政工作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影响[J].办公室业务, 2012 (21) .

李建瑞:医者仁心 篇3

李建瑞一直致力于耳科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耳聋防治方面的科学研究,首次在世界上发现了GJB2基因232G→A突变。科研成果“间隙连接蛋白耳聋基因的研究”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非综合征遗传性耳聋临床诊断的研究”获北京市朝阳区科学发展进步奖一等奖,他还对鼾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激光治疗鼾症”获省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通过多年的勤奋学习和临床实践李建瑞掌握了较为全面的耳鼻喉科专业技术。在垂杨柳医院先后开展了“乳突改良根治I期鼓室成形术”和“胸骨后甲状腺肿切除术”等一系列新业务和疑难手术。手术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使垂杨柳医院的耳鼻喉科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台阶,开辟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手术病人多,疑难病人多,表扬信多的“三多”现象,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三级甲等医院重点科室的水平。他先后被评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朝阳区专业技术、管理拔尖人才,朝阳区宣传系统模范共产党员。

在患者眼里,李建瑞心中装满了对病人的厚重深情。2008年10月2日凌晨,总值班打来电话,急诊科有一位呼吸极度困难的患者需要耳鼻喉科协助诊治。他披上衣服,顾不得穿好袜子,就冲出家门,直奔急诊室。当机立断在急诊科、外科的配合下仅五分钟就给患者做完了气管切开术,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事后,患者家属感激地说:“李主任只穿了一只袜子,非常着急的样子至今让我难忘,他真是德技双馨的好医生”。

在同事眼里,李建瑞是个拼命三郎。多年来,他没有一天正点下班,来得最早,走得最晚。以院为家已成了多年的习惯。刚来垂杨柳医院时,他住在院里,可以随叫随到。周六、周日也和医生们一起值班,那两年他几乎承包了耳鼻喉科8小时以外的全部急诊,各种假期都用在了工作上,下班后还经常留院加班加点。仅2005年国庆长假他一个人就诊治了131名患者,大小手术做了42例。有时一个夜晚被叫三四次,第二天照常上班手术,有时连续几天都得不到好好休息。即使在脚骨骨折的情况下,也仅在家休息了两个半天就架着双拐去上班,甚至做手术。

在后辈眼里,李建瑞是一位可以倾心相交的益友良师。他刚调入垂杨柳医院时,就把提高医疗质量当成头等大事来抓。支持和鼓励年轻人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安排他们参加学术交流和各种培训达52人次。他撰写的学术论文曾在全国会议上多次进行交流。在出门诊、查房和手术时,他把自己的临床经验、手术技巧传授给大家;他克服困难找来尸头标本,为科里的大夫用尸头讲解和示教耳鼻咽喉科解剖结构和手术,然后让每一个大夫在尸头上练习各种手术。他把这些演练的手术进行录像并进行点评。科里的医生说:从医这么多年都没有接受过这样行之有效的手术训练,即使是在三级甲等耳鼻咽喉专科医院也很难得到亲自动手的机会,真是太幸运了。

此外,李建瑞还热心公益事业,每年的爱耳日和睡眠日,除带头在门诊和社区做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外,还在媒体上发表科普文章,在电视台和公交车的移动电视上讲解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预防和家庭自救等。他还经常到他的家乡内蒙古的多家医院去坐诊手术,为家乡人民服务,为那里培养高水平的耳鼻喉科医生。

医者仁心 幽幽 篇4

幽幽

随着电视剧《医者仁心》的热播,其中的剧情成为人们热论的话题,这部电视剧真实的反映了目前恶劣的医疗环境、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医生的真实生活等等方面的内容,我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一是医院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是防范医疗纠纷的前提因素。剧中演到王东医生第一次走穴行医院长虽然知道但没有给予处理,但是却酿成了王冬再次在外院行医而致病人死亡的恶性、悲剧医疗事故;还有刘敏护士长因一念之差而被恶人利用而倒卖血制品的犯法行为,这两个剧情让我认识到发生这样的事是医院管理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假如医院规定医生不能走穴行医,就不会有王冬私自外出行医而致病人死亡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假如医院对于药品的领取有更严密的核对制度,就不应该有刘敏护士长的悲剧发生,所以医院应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职工自觉遵守,并有强硬的监管力度,就可以防范医疗事故。

二是经常自查自纠,防患于未然。剧中演到病人家属钱宽在出院结账时因为费用太高而状告医院,医院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重复收费、多收费的现象,对医院有负面的影响,所以假如科室能每天自查、医院审计科或财务科抽查,应该不会出现这么大的误差;另外在急诊科抢救群体亚硝酸重度是医院亚甲蓝,虽然最后调到了药品抢救病人成功,但是医院也有责任,假如在没有药品的这两个小时病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由谁来负责任,所以我想医院在各个环节与细节之处应该经常自查自纠,防患于未然。

三是榜样的力量是年轻医生从医的信心。剧中主人公钟立行的言、谈、举、止、行没有任何造作,他本性善良、做人诚实、待人真诚,工作一丝不苟、实事求是、技术高明,用他的仁心仁术解救病人于危难之中,正是因为他的榜样力量,才让一帮年轻的医者看到了希望,没有丧失信心,将医者的救死扶伤精神一棒一棒接力下去,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传承,才能更好的造福百姓。

医者仁心观后感 篇5

说来惭愧。这是我第一次看反映医生职业生活的电视剧。虽说里面有许多夸张的成分在,但是它还是实实在在地触动了我,让我看到了医生、护士等医疗工作人员们面临的生活,以及抉择。

电视剧一开始就将我们引领到这样一个抉择的路口:心脏外科医生钟立行面对这样一个情况——患者处于昏迷状态,并拒绝一些手术事项,但家人坚持进行手术希望能挽救患者的生命。是坚持病人的特殊声明?还是顺从家属的希冀?最后他还是选择了进行手术挽救病人的生命,虽然从原则上来说应该坚持患者的选择。最让人难受的是,移植的心脏是属于他妹妹的。刚刚遭受失去妹妹的痛苦,却还能坚持站在手术台上完成手术,这种精神力量令人敬畏。这便是医生的职责所在了吧。然而他这样的选择,却换来了病人家属的控告,声声指责他不顾病人的痛苦,还要将他告上法庭。谁能了解他的痛苦和选择?医患纠纷,来自患者及家属的不信任、不理解,最让医生难以忍受了吧。

对于他妹妹的离开,我感到了医生的无能为力以及命运的无情。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有太多的无能为力,有太多的事我们无法掌控。但是身为一名医生,对于患者还是有他所必须肩负起的责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生活中有太多的意外和事故,无法把握,命运捉弄,也许一个转瞬就是永别。车祸死亡让我不禁想到马航的事。就这样有那么多家庭失去了最亲的人。未来如何我们真的无法预知,但我们要学会感恩,学会珍惜,珍惜身边的家人朋友,珍惜当下。还有,让我感到敬佩的是,他妹妹死前捐献器官的选择。我想,虽然现在社会发展了,思想进步了,但愿意捐献自己器官的人还是有限的。捐献器官,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这样的想法并不是人人都有都能接受的。因而我感到由衷的敬佩。

我没有真切地体会过医生的忙碌与辛苦。只是从别人嘴中听说过,什么时候来的病人都有,而医生是不能选择病人的,无论什么样的病人,无论什么时刻,你都得救。加班,轮班,守夜,忙碌,睡不了安稳觉。这就是医生的生活。剧中有这样一段旁白:“如果你从来不了解外科医生的生活,那么请让我告诉你,生命就是这样脆弱,而生命的危机和转机也在转眼之间;危机与转机,就是生死线,而医生的生活,就是踏在这条线上。”虽然医生的生活很辛苦,但治好一个病人,创造奇迹,所有的努力、付出和辛苦都是值得的。但是,不能忽视的是,医生也是人,不是神,不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也有诊治不了的疾病和救不活的患者。尤其是当医院病人多,又忙又乱的时候也无法顾及全部。当医院忙乱的时候,能有条理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也是很难的。但是,仍要努力去做。因为危机和转机,就在一线之间。尽力,无愧于心。医生的责任重大,尤其是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果为了个人原因不顾患者而逃诊脱岗,怎么对得起在医院一直排队等候的病人呢?所以严重鄙视剧中的王冬,只顾着个人私利,想着保全自己的主任位置,却不能真正地为病人着想,轻视自己的责任,更是轻视病人的生命。

提到医疗,就不能不提到医患纠纷问题。患者死亡,护士长被打,患者家属要求下跪,揪扯头发,言行暴力,给护士长不小的精神刺激。剧中把门突然反锁的行为让人心惊。医患纠纷发生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千万不能落单。刚失去亲人的患者家属也许会失去理智,这个时候要看情况再试着作出说明。社会上的伤医事件也很多,什么样的患者也许都会碰触到,要自己留心。医疗工作人员们,有时不仅得不到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还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医院的忙碌,让他们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工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家庭,没有足够的时间相处陪伴。如果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淡了,他们又何尝愿意呢?他们又何尝不爱自己的家人,不想陪伴在他们身边呢?要是过年过节排上班了,真的是没有办法啊。在医院的忙碌、劳累、辛苦,在家里还换不来家人的理解,真的是太痛苦了。剧中也让我体会到医院生存的艰难。一个医院得以立足,不仅需要好的大夫,还需要好的口碑,需要联系外资支持,也面临着改革或者衰落。也常常会遇到病人无法支付手术费的情况。但是医院就是治病救人的地方,遇到病人也不能置之不理。面对巨额手术费和药价,有些家庭又无力承担。这真是一个矛盾点。还是希望国家能尽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制度,从根本解决问题。

病人一定要谨遵医嘱。不然后果真的是无法想象。但是病人有些时候可能也是没办法遵从医嘱,受经济等各方面原因制约。这个世界就是有这么多矛盾的地方啊。如果可以,还是要尽力遵从医嘱的。

除了和病人打交道,医生还要和记者打交道。面对记者,要维持自己的原则,事情结果没出来之前,要三缄其口。不过也真是的,医生救死扶伤的事那么多,社会上那么多记者竟挑负面新闻报道,影响医生在公众面前的形象,还堂而皇之地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没什么好报道的。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没错,但也不意味着所有人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医疗工作人员们的辛苦付出,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还根据少数特殊人员的行为过失而否定所有的医生,大部分医生还是很有医德的好吗。当然,也不能否认还是有很多人承认医生的付出的,那些患者及家属会感谢医生,社会上总是正能量和负能量同时存在的。只是希望媒体能对医生多一些正面的报道。

也许,有人说,面对太多的疾病和死亡,医生的心已经变得麻木冷漠了。但是,每一个患者,医生都用尽最大的努力去抢救,无论是那些出现意外的患者,还是那些他们早已经知道无力回天的患者。眼睁睁看着他们离去时的心情,是许多人这辈子、下辈子也体会不到的。面对死亡,医生要保持绝对的冷静,因为还有下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着他们去救治。他们也做不到上一分钟还痛哭流涕,下一分钟就冷静的站在手术台上,切开另一个人的胸膛。所以面对死亡,他们只能保持一种假装地冷漠,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自我保护,否则是人也早就崩溃了。但是,他们仍保持对生命最高的敬意,面对那些逝去的人,他们仍旧会表示不幸和哀痛。但生活仍在继续,使命不会终止。他们能做的,就是努力救活每一个自己能挽救的生命。

医者仁心观后感 篇6

我非常喜欢剧中的心外科主任钟立行,他洁身自好、隐忍、内敛、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践诺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该剧确实塑造了这样一个在职业道德上和技术素养上都十分完美的医生形象。而现实中像钟立行这样的好医生实在是太少。

钟立行对所有的病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都是一视同仁,如对待来看病的金行长母亲,他没有献殷勤,依然维护着医生该有的尊严。他说过不想建立超出医生和病人以外的关系。

同时,医院也不是一块净土,医院这个“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同样有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明争暗斗,那种极具嫉妒性、名利性、贪婪性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人。现实中,像剧中王冬这种嫉妒心强、虚荣、卑微、贪婪的人,不乏其人。只是现实不同于电视剧,“王冬”之流会把自己的恶劣本质隐藏得很深很深,而把虚假的阳光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于是乎这种人物在医院里就会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只要不东窗事发,就不会有王冬那样的下场。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要做一个像钟立行这样的好医生太难。电视剧中,钟在国内艰难行医一年,不告而别飞到美国后,我以为他再也不会回国了,但结局出乎意料,他还是回来了,我想这一定是导演的特意安排。

我是护士出身,于是不得不关注剧中的护士长刘敏,太多的感慨不需要我再一一细说,就以刘敏遗书中的一段话来诠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护士这个职业,不那么崇高了,我们在劳碌辛苦中,在人们的呵斥声中,没日没夜地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也没有人在乎你,就是在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我一点点变老,一点点变得绝望……”虽然这是护士的现状但还是有点偏激。

《医者仁心》的成功和意义,在于最终,剧中主要人物在冲突与对立中找到了平衡点,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责任,找到了“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这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医者仁心 师心芬芳 篇7

她就是昆明医科大学教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主任何黎。

“找何医生看病,我们很放心”

9月1日早晨8点多,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专家诊室门口。虽然离专家正常就诊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但诊室门口已排起了长队。

患者们在等待着何黎医生的到来。

“请问你哪里不舒服?是第一次来我们科室看病吗?”9点整,何黎准时来到诊室。刚坐下,她就亲切地询问患者的病情,并认真地开着处方。

“我如果没记错,你这次是第三次来找我看病了。经过这几次治疗,现在好些了吗?”何黎问。

患者王女士没有急着回答何黎的提问,而是慢慢地摘下帽子给何黎看。

“呀!太好了,你看,头发都长出来了。”看到王女士原来光秃秃的头上长出了新发,何黎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20多岁的王女士,老家在云南泸西县,患病之前在深圳打工。因患病,一头乌黑的秀发全部脱没了,为此她不得不辞去工作,四处求医问药,“在深圳和好多地方都看过,钱也花了不少,但就是看不好”。

“何医生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待人很和蔼。”王女士感慨地说,“在一个当医生的亲戚的介绍下,我找到了何医生,按照她开的处方,我用药的第一个月,全秃的头上就长出了绒毛。用药到第二个月月末,头上就长出了渐黑、渐密的新发。”

“孩子,听我的,按照这个处方,你再坚持服用几个月的药,头上就能全部长出新发了。”听着何黎春风细雨般的话语,王女士的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我今后找到工作后,一定要好好感谢何医生。”王女士感激地说,“再过几个月,我就可以摘下帽子了。何医生是我的恩人,她不仅看好了我的病,而且让我找回了自信。”

目送王女士走出诊室,何黎又忙着看下一位患者。

“你这是复诊,用不着再交挂号费。我让门诊退还你这次的挂号费。”一位患者被何黎的这一举动深深地感动着。他说:“我慕名从省外赶过来找何医生看病,现在病情好多了。何医生对待病人,太好了。”

在上午的坐诊中,何黎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女患者。这位女患者在天津读大学。考虑到病人在外地上学,来回昆明治疗很不方便,何黎详细询问患者病情,认真检查后,开了一个处方,告诉患者在天津的哪些药店能买到处方上的药。

……

“一定记得按时吃药。”“要忌辛辣。”“你背上的这个小疙瘩,并无大碍,切除就好了。”中午12点,已是下班时间,但何黎仍坚持给病人们看病。“今早的30个号,不管看到几点,我都必须全部看完才下班。病人的病等不起啊。”何黎说。

采访中,记者得知,2014年,云南丽江的一位乡村小学女老师到昆明找何黎看病,得知女老师的家庭很困难,何黎便减免了女老师两万多元的医疗费。如今,那位女老师的病治好了,而且和何黎一直保持着联系。

“何教授,我的脸被晒黑了,如何才能美白?”“何医生,我身上突然长了些红疙瘩,又痛又痒,该怎么治疗?”……何黎开微博4年来,已有16万多名“患粉”。面对很多患者的询问,何黎都逐一做了回复。

“找何医生看病,我们很放心。”不论是在诊室,还是在微博上,病人对何黎如是评价。

“何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既然你选择了当一名皮肤科医生,如果你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皮肤科医生,那你就要具备立德树人的好品质、精湛的医术和克难攻坚的勇气。”这是何黎经常告诫学生的一句话。

“何老师对我们严格,那是没得说的。”何黎的15名硕士、博士生们认为,“何老师对我们严格,严得有理,那是她对我们认真负责。”

“在我的工作和学习中,只要犯了错,哪怕是一丁点儿的小错误,何老师都指出来,然后不厌其烦地教我如何改正错误。”昆明医科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石航介绍说,“我们在写病人的病历时,何老师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书写规范;在科室看病理照片时,她要求我们必须熟练掌握,一遍不会,两遍,两遍不会,三遍,必须看会为止;她带我们到病房查房时,要求我们必须要熟悉病人的病情,对病人要关心、体贴。

在2015年报考何黎的博士生之前,从郑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杨莉已在郑州人民医院工作了近10年。杨莉介绍说:“何老师经常教导我们,给病人看病要拿准病情后,才能开药方。要保证让患者花最少的钱,就能得到高效的治疗。在学习和工作中,她很关心我们的科研进展,我们写的每一篇论文,她都把关,而且逐字逐句地改。”

来自河北衡水的雷东云,硕士是在昆明医科大学读的,而且她的导师是何黎的学生。雷东云去年考上了何黎的博士生。

“何老师经常教导我们,‘你想要更好地帮助病人,那你首先要有帮助病人的资本和能力。”雷东云说,“何老师遇到经济困难的病人,她不但为病人加号,而且不收挂号费,还为病人制订治疗方案。何老师把医德放在第一位的做法,使我们很受用。”

来自陕西榆林的张娟,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于2014年到玉溪人民医院工作了1年。“记得2012年、2014年在北京和杭州举行的皮肤病研究年会上,听了何老师的讲座后,我就有了报考她的博士生的念头。去年考上后,我一直跟着何老师,她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张娟说,“哪怕是开处方,只要我们的描述不严谨,她都会指出来。”

来自尼泊尔的ALsha是昆明医科大学的2014级研究生。提到何黎,她伸出了大拇指表示赞扬,并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跟着何老师能学到很多东西。硕士毕业后,我想报考何老师的博士生。”

“何老师每看完一个病人,都拿出手机拍照片留底,以作比对。”今年8月份从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来进修的刘子琦老师说,“跟着何老师,学到的不仅是医术。我特别崇拜她高尚的医德。”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何黎让研究生参与她主持的国家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科研课题的申报、实验研究,并指导发表高质量论文。连续十年每周二开设“研究生论坛”,巩固研究生的基础理论,加强相互交流,提升研究生的讲课能力。为培养研究生学以致用的应对能力,她还组织研究生参与性病、艾滋病、皮肤美容等社会实践、宣教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听课效果,何黎不仅在国内首次采用“以病案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学,而且还主持并参与设计制作了7套适用于本科生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及皮损挂图。

在学生们眼中,何黎对他们关爱有加。每年的中秋节,何黎都邀请学生到她家,大家一起下厨,聚餐,拉家常。从昆钢医院来何黎的科室进修的易水桃医生说:“何老师就像一位慈母,得知我怀孕后,她在工作和生活上都特别关心我。”

“要以专业的素养做事,更要以医者的情怀担当”

“皮肤病性病学是一门涉及遗传、真菌、病理、免疫、美容等多个领域的学科,临床工作遇到的问题千变万化,给皮肤科诊疗工作带来了一定挑战。此外,云南地处边疆,与全国发达地区学术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何黎说,“如何提升云南皮肤病性病学教学诊治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值得我付出此生心血和精力去做的一件事情。”

在何黎的推动下,连续8年组织召开了云南省皮肤病性病疑难病例讨论会,收集了600多例疑难皮肤病病例,主编出版了2辑《皮肤科疑难病例精粹》,为全国广大临床皮肤科医师提供了丰富的少见疑难病例诊断及治疗思路,培养和提高了临床医师解决疑难临床问题的能力。

何黎还多次奔赴云南省各州(市),指导成立了皮肤病学7个专科分会,并组织了“专家下乡帮扶、医师上行进修”基层大讲堂活动。分会的成立以及连续3年、36次的学术讲座及临床指导,已为云南培养了3 000多名临床皮肤病学专业技术人才,对提高云南全省基层临床皮肤科医师诊治水平,缩短与全国先进水平的差距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何黎联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等全国13家医院,连续7年举办了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皮肤科疑难误诊病例学习提高班”及国际皮肤屏障学术会议,为我国培养皮肤性病学专业技术人才4 000多人次。

“云南医疗专业人才匮乏所带来的健康、生存等一系列问题,令人担忧。但这也是我奋斗的动力。”何黎说,“医学教学要有传承,我想把我的专业技术传授给更多的学生和医生,通过他们再传承,才能实现再发展。”

针对云南皮肤病性病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何黎提出了“立足云南,服务边疆,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以基础皮肤病教学为侧重,将云南特色皮肤病性病的诊疗列入教学内容。

为解决云南高发地方病——光皮肤病临床防治难点问题,何黎带领团队,在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地区基金及省部级重点项目等36项基金的支持下,联合全国50多家医院、研究所、生物科技公司,系统深入地开展了高原光线性皮肤病发病新理论、新技术、新产品的系列研究,构建起了一整套的自主创新及转化医学的应用防治体系,开创性地创立了国际最大的光线性皮肤病病例样本库及人工皮肤光损伤模型,成为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开放性平台。经过艰苦的努力,项目在发病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突破:发现了SELL及DDB2是光加剧性皮肤病重型痤疮的易感基因。该项研究成果对指导重型痤疮患者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了诊疗依据;提出恢复皮肤屏障是治疗光损伤性皮肤病基础的新观点;揭示了紫外线通过激活PI3K/AKT、抑制TGF-B/Smad信号通路,促进日光性角化病发生和鳞状细胞癌进展;提出黄褐斑在临床上存在四种不同的临床类型,解决了临床治疗有效率低的难点问题。

何黎和她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历经上百次实验,在国内率先研发的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薇诺娜”系列医用护肤品,成为云南省重点新产品,目前已在全国2 300多家医院并通过电商等方式服务于全国20多万患者,近三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22亿元。成功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有效结合,构建了我国光皮肤病领域转化医学新模式。

……

“不管是搞医学教学,还是做临床研究,都不能停下前行的脚步。”患甲亢危象、心律失常多年的何黎说,“在医学领域,需要钻研和攻克的难题还有很多,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拓展阅读】

无私奉献医者仁心(妇产) 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妇产科的吴立涛,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感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展现自我的机会。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无私奉献 医者仁心》。

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从此,炎黄儿女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满怀豪情地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中国,花如海,歌如潮,百姓安居乐业。如今的中国,山隽秀,水婀娜,人民幸福安康。怀揣着对中国共产党无比崇高的敬意,2008年3月,我向学校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10年3月,在庄严的宣誓声中,我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2010年8月,刚刚踏出校门的我,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荣幸地成为了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员。我院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诚信、服务、优质、和谐”的理念深深地触动着我;一代又一代惠滇人“惠民泽世 仁德济滇”的精神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作为一名惠滇-1-

人,我愿意为我们医院这个大家庭的美好明天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记得雷锋曾经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

我们科室可以说是全院最忙的科室。由于我科病例的特殊性,夜间住院分娩及危重患者较多,科里的老师们经常不能按时吃饭、按时下班,有时一整夜都忙得没有休息时间,医生值班室里看到当天夜班老师的孩子在休息是常有的事,因为他们的爱人大多也是我院其它科室的老师,两人同时上夜班时,孩子独自在家没人照看!但她们从来没有抱怨,依然每天微笑的面对每一位患者,依然每天认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2011年2月17日,是刚刚过去的元宵佳节。当全国人民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时,有多少人会去留意他们身边穿梭在生命线上的白衣天使?那段时间我正在心内科轮转,元宵节那天刚好是负责带我的赵老师值班。天公不作美,下午时分,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近天黑时,病房里有位患者疑似脑血管意外,需要做急诊头颅CT检查,看着窗外漫天的大雪,赵老师没有犹豫,她快速的向住院总医师交接了病房的工作,冒着大雪与患者家属一起推着病床上的患者艰难的朝CT室走去……。

还有一位老师,在值夜班时发现一位老大爷因为没有家人照顾而饿了一整天时,主动帮老大爷叫了外卖,并且亲自将热腾腾的饭

菜送到老人面前……

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他们只是我们党员中平凡的一员,他们又是我们最为骄傲的榜样!

医者仁心观后感之二 篇9

最近刚看了在央视八套闭播的《医者仁心》这部电视剧。前面几 集我没有看到。这个剧早就有预告,科室的事情太多,未过多留意。有天早上我们交接班时晨会后我科张主任说最近上映的一部电视剧,全景式反映医生职业生活的医疗剧,这部剧反映了很多热点问题,医 生的职业道德、红包问题,医药代表的问题,医生看病问诊、开药问 题,人道与现实问题,医术与医德问题等等。道出了医疗行业生存现 状及困境。随后我在网上下载了该剧,只扫了一眼剧情,但就这一眼,却让 我再也无法将视线挪移开了,直至看完此剧。仁华医院新来的心外科 主任钟立行大夫,在上班第一天查房后,对科室全体人员提的要求,以及他那独特的表达方式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钟立行是留美医学 博士,曾在美国呆了十来年,医术精湛,颇受医院上下的好评,更是 年轻大夫的心中偶像。钟的副手,另一位外科大夫王冬,虚伪,好大喜功,医术很差却 自以为是。其所作所为,科室里同事颇有微词。一天,当年轻大夫顾 磊找到钟立行说王冬的不是时,钟马上打断说,“我不想拉帮结派,我只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地要求自己。” “每个人都能自觉地要求自己”。这句话说得多好啊!我听了 之后,很有感触。这可能也是钟立行在国外留学行医十几年的人生感 悟吧!“自觉地要求自己”。这是一种自省意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隐藏着一个或大或小的魔鬼,这魔鬼就是人性的劣根性。比如,人
1

人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不好的话;人人都有名利心,并有可能会 为此不择手段;人人都有嫉妒之心,等等。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自 觉地要求自己”的这种自省意识,我们就会被隐藏在心底的魔鬼施以 魔法,看人做事就有可能偏离正确的轨道。我们会产生自大的情绪,骄傲自满的情绪,听不得不同意见的情绪。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往往会 倾向于“偏听”。如果我们是一个领导,则会借用手中的权力来以势 压人,甚至欺人。尽管我们觉得没有什么不妥,然而,处在弱势的一 方,比如下属,虽然对我们的强势,口里不说什么,或者也不能说什 么,但在其内心里,我们的形象已经大打折扣了,我们在他们的心里 已经威信扫地了。剧中有医疗技术上的失误,也有无力回天的医学局限。有患者的 不理解,有医闹煽风点火,有个别医生的利欲熏心,含概量丰富。这 是第一部正面直击中国医疗界困境的揭秘之作,不回避医患矛盾,是 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精品力作。对医生这一职业,导演傅东育理解说: “拯救人灵魂的是牧师,神话中复活人生命的

是神,那么医生,就是牧师和神之间的那个人。” 他说,《医者仁心》并不是站在医生的立场在说话,在剧中,患者的 立场、社会的立场都会有体现。电视剧只会告诉观众医生们真实的生 活,他们也有自己的无奈和苦楚。我是一名小医生,这部剧说出了我们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心声,我 相信所有的医务人员如果看后都是感动的。因为在这个大环境下,还 没有谁会真正关注我们的生活呢?希望这部电视剧能够为目前紧张
2

的医患矛盾带来一缕暖风,虽然我从事医疗行业,我不可否认这个行 业有害群之马,但是我仍然感觉医生是最伟大的!试问哪个行业没有 害群之马?为什么就医生该被骂?临床工作就如战场,那种拼死争夺 抢救生命的时刻,就是医生的崇高!还有在 2003 年那场非典中,走 在最前沿的是医生,倒下最多的也是医生,请问那些抨击医生的人,你们那时在哪儿?如果大家没有喝忘情水的话,大家应该记得!这部电视剧拍得非常好,从一个三甲医院的故事背景,真实的反 应了现在中国医疗大的环境,我希望大家多支持医疗事业,关心医疗 事业!关注我们医生的高压力,关注我们医生的高负荷!关注我们的 高度孤立无援,关注我们这个高危职业。

3


弘医者仁心闯创业之路 篇10

初出茅庐怀揣梦想

敏而好学坚定沉潜

几乎和我们听到的所有励志故事一样,朱全荣的童年是清贫而辛苦的。但和我们大多数人面对迷茫时的态度又不一样,他坚信选择比决定更重要。1982年,朱全荣出生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的一个小山村,父亲是在基层工作了40余年的老医务工作者,母亲常年有病,家中负债累累。在双重的影响下,他自幼立志致力于为老百姓解除病痛,减轻家庭负担的事业。在走出大山之后,他从事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医生。

这一切都来得格外不易,求学期间,为减轻父亲的经济负担,他极尽所能地节俭自己的生活,不乱花一分钱,积极兼职,带领学校贫困生到学校食堂打工,承包学校的公共卫生,扫楼道、操场和院子,放假去发传单,利用课外时间自己开办小话吧,所有我们能想到的,他都做过。虽然俭省有道,但在学习上他从不吝啬,为了学电脑他在繁忙的学习工作中挤出时间,在学校电教室或者网吧练习打字。该买的书籍,该学的知识从未落下,甚至比别人更多。提到求学这几年,他的表情是充实而幸福的。从青海大学医学院毕业之后,他正式地涉足了医生这一行业,先后在青海康乐医院、青海仁济医院系统学习了医院管理、病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技能。同时身兼数职,一个人管理好几个部门。“我不怕累,我觉得我年轻,我的阅历太少我要弥补这点。所以我在工作中一年多没要一分钱的工资,领导给我再多的工作我仍然能坦然地面对,而且很兴奋。也许有人会说我傻,但我明白对于我这样一个从小山村出来的孩子来说,一切只能靠自己。”朱全荣如是说。

在踏上此岸的瞬间,甘于平庸之人会安于现状,而生来就是强者的人,会在摸索前进中探寻到彼岸的光芒。很快,朱全荣发现这份工作并不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般伟大,因为仅凭单薄的一人之力,很难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他由初为人医的喜悦转而痛苦于自己的渺小。人生路上的导师就是在这时出现并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人生轨迹。在思索前路何方之时,时任青海仁济医院的李金福院长成为了他学习的榜样。李金福院长曾帮助别人开办了当时青海省最大的民营医院康乐医院,之后又开办了更大的民营医院青海仁济医院。自己开一家医院的梦想在这时注入了朱全荣的心里。

众人不解,为何在这安逸之时,他选择了离开?然而真正的勇气就体现在这里。朱全荣来到了广州,这便是他沉潜的初始。

高瞻远瞩不惧挫败敢于突破厚积薄发

“人在一个地方工作,赚不到钱,赚能力;赚不到能力,赚经历;赚不到经历,赚阅历。”这句话在钢筋混泥土的大都市生活里被他执着地践行着。一切都是那么的不顺,钱包被偷,证件全无,身无分文,不敢告诉父母只得一人漫步在各色路人皆行色匆匆的马路上,还好遇见了好心的老板,在了解情况之后留下了朱全荣,在这艰辛又充满激情的打工路上,他迅速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节奏,尝试着不同的行业以及用最大限度的工作来提升自己。推销烤鸭、啤酒、做直销、做医药代表、做股票咨询师,每天最多做5份工作,5点起床到夜里2-3点睡觉,还要每天坚持看书学习。然而到最后他发现阅历广了,经历有了,能力强了,却并不能到达自己心中所想的彼岸。在朱全荣心里,这无异于一无所获,因此,他这次选择了回家。

回家当然不是逃避。故乡于他而言并不是安乐窝,而是实现梦想造福一方百姓的温床。他先是跟随其他老板打理医院,年薪高达30多万元,并学习实践了自己的很多想法。在旁人眼中这是他又一人生高峰,然而他并未忘记初始的梦想,于是他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这一次是他现在的合作伙伴触动了他潜藏多年的梦想种子。伙伴说:“只要你敢干,我就陪你玩”。一句看似年少不羁的话,却成就了一座投资600多万元的民营医院——都兰康都医院。

史亮、朱永强,这是另两位合伙人的名字。在采访中被问及创业中最难忘的情景时,朱全荣颇为动容地说当时自己医院的装修很大一部分都是三个人亲力亲为的,一起打拼的岁月始终是自己最为难忘的回忆。而除了这两位合伙人,其他朋友也给予了他们很大的支持。即使在创业初期曾遇到过阻力,但在大家众志成城的通力合作下,在他不畏挫败的顽强拼搏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下,他的梦想始终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做大做强心系百姓勤诚准善指路后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谓兼济天下在朱全荣这里不是简单地做做慈善,而是从民生疾苦之看病难看病贵的根本出发,用自己一颗医者仁心最大限度地造福一方百姓,有这样的想法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实属可贵。但朱全荣选择医生的初心本就是受家庭影响,立志为人们减轻病痛,而选择民营这一行业的初衷则更是为了建设自己的家乡,改善医疗环境,填补当地没有正规现代化民营医院的空缺。如今民众享受了高水平的现代医疗设施,接下来如何在服务百姓的同时把自己的医院做大做强是朱全荣的全部心思所在。他“不安分”的个性让他选择了创新。在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为根本的基础上,做大公益品牌是他的方向,做别人没有的服务是他的创新理念,而正是这构成了康都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保证质量,他要求医务人员要亲切服务,保证医院医疗设备高效便捷的使用率;为宣传品牌,他充分利用当地的门户网站、杂志、报纸、微信等平台,线下开设流动医院及义诊活动;为创新发展,他开设了特色科室——康复理疗专科,填补了市场空缺,成为当地医疗的一个亮点,同时与青海仁济医院结成友好协作医院,具备了人员培训、技术交流、专家义诊、合作转诊等优势。

朱全荣的都兰康都医院与当地政府积极合作:参加创业大赛及创业成果展示、参与预防接种等政府公共医疗服务、建立公共健康卫生档案、参与村级帮扶、医疗扶贫下乡等。

团队眼中,这位具有藏民外向豁达性格的朱院长是一个不安于现状,敢想敢做,有很强方向感的人。在业余的时间里,他通过跑步交友来放松身心,面对这样一个仍在路上奔跑的成功者,我们也提出了青年创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朱全荣表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潮流,但万万不可盲目,要找准方向和目标,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他本人就是在积累了大量的社会阅历和个人经验的基础上才有了今天的成功。除此之外,永不消退的激情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也是必不可少的。

提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朱全荣表示将会购置规划用地,建设康复理疗中心。多购买医疗车辆,投资建设流动性体检中心。不仅如此,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他也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主管单位要规范行业管理,成立医疗协会,促进经验沟通,抵制恶性竞争;各部门间要加强技术交流,规范行业价格。以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准和服务质量为根本。

梦想无需仰望也不可空谈,有医者初心,有过人胆识,有勤勉态度,有挚友伙伴,朱全荣还在永不停歇的前行路上,康都医院的未来也必定辉煌。

医者仁心观后感精选作文 篇11

我从医二十多年,不敢说天使般高尚圣洁,但能够说是在拒绝许多诱惑中、凭着良心做事的。我也曾有过迷惘,困惑,无奈和失落,但医者仁心的博大情怀让我“咬定青山不放松”,执著淡定。

要让医者永远保留一颗“仁心”,还要有一种“职责之重重于泰山”的担当,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职责,一向是钟立行从事伟大的医疗事业的动力,也是他在新时代对“悬壶济世”传统思想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先人,从华佗、张仲景到孙思邈、李时珍,无不以崇高的医德、博大的“仁心”让我们高山仰止,只是在经济飞腾、道德跛足的这天这种精神才被人淡漠甚至忘记了,因而身体力行,不仅仅敢于担当而且善于担当践行这条准则的时候,才让我们感到了钟立行的伟大和弥足珍重。

担当,是一种勇气和职责,是一种人格魅力。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就应像钟立行这样把担当作为一种习惯、作为一种美德,学会担当、敢于担当,担当起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职责、担当起推进社会和谐的义务。

【医者仁心-演讲稿】推荐阅读:

医者仁心经典语录07-17

上一篇:观察一棵树教案下一篇:高校学生贫困认定申请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