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管理实务
部门慨述
协助总经理管理好总经理室的日常行政事务;协助总经理协调好各部门工作;主持酒店行政会;审核管理好行政费用开支;审核签章及酒店法律事务协调;组织制定、修改、充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招聘、培训工作;制定酒店工资结构、员工福利的标准;管理酒店人事档案及酒店后勤工作,确保酒店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一、具体工作内容:
1、全面领导办公室工作并具体主持酒店行政事务工作。
2、负责召集部门例会并做好记录。
3、审核批准酒店1000元以下行政费用开支报告。
4、审核上报酒店1000元以上行政费用开支计划。
5、负责酒店防火、防盗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6、管理酒店员工食宿问题。
7、负责对外经济合同的审核签章及酒店法律事务协调。
8、管理好总经理室人员编制。
9、负责对外联系的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二、岗位职责:
A、行政办公室主任:
1、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协助总经理监督,检查对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指示的落实与执行情况。
2、掌握市场情况,收集行业信息,为总经理决策提供咨询,当好参谋。
3、安排总经理办公会议,并减产会议决定事项的执行情况。
4、按照总经理的意图,组织起草综合性的报告,规划、总结、请示、通知等信涵,并审查签发前的文稿。
5、领导本部门工作人员做好文件的归档、收发、打字、接待、用车管理和印章管理工作。
6、抓自身管理、本部门的学习、考评等提高工作效益。
7、协调、平衡各部门关系,发生矛盾,应及时疏导,调查研究,明确责任,必要时报告总经理处理。
8、组织制定酒店行文管理的各项规定,努力使公文规范化、科学化、提高办事效率、9、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各项工作。
B、行政主管:
1、按合同实施物资采购和小型用品采购;
2、计划安排好酒店员工午餐;
3、协助主任做好日常工作及管理好酒店环境卫生和绿化工作
4、安排好外来宾客的食宿和活动
5、具体办理酒店车辆的年检、年审、保险、维修并与管理部门做好联系工作;
6、办理酒店员工的暂住证、体检证;
7、负责与保安部联系有关工作;
8、办理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
三、行政办公室纪律管理制度:
1、上班着制服及配戴员工名牌。不能穿超短裙与无袖上衣和休闲装。
2、坚守岗位不串岗;
3、上班时间不看书、看报,不玩电脑游戏;不打磕睡及做与工作无关的事;
4、不准在岗位上化妆;
5、接待来访和业务洽谈应在会议室进行;
6、不准因私事占用电话;
7、不经同意不准随意上网,更不能用酒店的电脑发送私人邮件或上网聊天,未经批准不得使用酒店其他部门的电脑;
8、所有电子邮件的发出,必须经部门经理的批准;以酒店名义发出的邮件需经总经理或主管副总经理的批准;
9、未经总经理或部门经理的授意,不能索要、打印、复印其他部
门的资料;
10、不迟到、早退;
11、平时加班、请假需经部门经理批准;
12、更要严格遵守打卡制度,不论任何理由,不得代他人打卡,违者开除。
13、无工作需要不得随意进入总经理办公室、计算机房、客户服务中心、档案室、打字室、财务室、会议室及接待室。
四、印章使用管理制度
1、酒店印章由集团驻店经理保管,各部门的印章应由各部门经理或各部门指定人员保管。未经领导批准,印章保管员不得委托 他人代管,并且不得带出办公室使用;
2、以酒店名义签署的意见书、协议书、合同书,各部门以酒店上使用酒店公章。
3、未经允许,不得私自使用酒店公章。
五、电脑室岗位职责
1、业务培训:
(1)组织对电脑操作人员、前台收银员的技术培训、考评员工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2)结合电脑、收印机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组织制定相应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
(3)更多地掌握电脑新技术,参加有关电脑的学术活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更好地为酒店服务;
2、硬件维护:
(1)负责酒店电脑设备、收银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及时组织排除各设备出现的故障,修理更换损坏的零件;
(2)负责酒店电脑设备、收银设备的日常保养,定期检查、清洁各设备及线路,防止尘埃、虫害的损害,确保各设备正常运行,以保证酒店营业的需要;
(3)对酒店各电脑设备的更新换代及技术引进提出可行性建议,并负责组织实施。
3、软件维护
(1)处理电脑系统、收银机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确保运算数据的正确性和系统正常运行的可靠性;
(2)按电脑使用部门的要求,逐步实行自编软件,修改、扩充、完善电脑系统的功能,以适应酒店业务发展规律的需要;
(3)扩大电脑应用范围,为各部门装置电脑,开发设计管理程序。
(4)管理电脑室内部事务,包括工作安排、调配、检查、落实等。
(5)完成总经理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会议管理规定
1、酒店会议是由:办公例会、日常工作会议组成。
2、最高级会议通常情况下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就一定时期工作事项作出研究和决策。
会议由酒店总经理主持、参加人员为:总经理、副总经理、各
部门经理等领导。
3、酒店办公例会是为贯彻落实作出的决议、决定召开的会议。会议由总经理组持,参加人员为:各部门经理及有关人员。
4、酒店办公例会由酒店行政办公室组织。应于会前3天将主要内容通知于会人员,会后14小时之内整理、发布《会议纪要》。(1)会议纪要的形成与签发
A、公例会会议纪要、决议,由行政办整理成文。
B、行政办根据会议内容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纪要的整理工作。
C、会议纪要和决议形成后,由与会的酒店成员签字确认。
D、纪要发放前应填写《会议纪要发放审批单》,审批单内容包括纪要编号、发放范围、主管领导(或主持会议的领导)审批意见。E、纪要应有发文号,发放时应填写《文件签收记录表》,并由接受人签字。
F、纪要应分类存档,并按重要程度确定保存限。
(2)会议纪要作为酒店的重要文件,备忘已研究决定的事项,发给与会人员,以便对照核查落实。
5、日常工作会议由会议召集人填写《会议申请单》,经主管副总经理批准方可召开,会议通知由行政办公室根据申请部门的要求发出。如会议需要撰写会议纪要,由会议召集部门撰写完毕后报有关及行政办公室。
七、酒店每周例会制度
1、部门领导例会每周举行一次,由总经理主持,副总经理及各部门经理级人员参加。
2、主要内容:
(1)总经理传达上级主管部门有关部门文件和总经理室有关精神。
(2)各部门经理汇报工作情况,以及提出需要提请总经理或其他部
门协调解决的问题。
(3)总经理对各部门工作进行讲评,布置和安排下周工作。
(4)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3、例会参加者在会上要踊跃发言,允许持有不同意见、不同见解、不同观点和保留意见,但会上一旦形成决议,无论个人同意与否,都应认真执行。
4、严格会议纪律,保守会议秘密,在会议决议未正式公布前,不得私自泄露会议记录。
八、日常部门经理例会制度
1、部门经理必须提前五分钟到达会场。
2、与会期间,所有人员必须保持安静,认真听取总经理的指示。
3、各部门经理按顺时针方向逐个限时汇报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各部门经理汇报应用规范语言,汇报内容为前一天部门工作情况、存在问题、建议等,汇报完毕请总经理指示。总经理做指示时,相应的部门经理应做好记录。
九、档案管理:(见工作流程)
十、人事经理岗位职责:
1、组织制定人事计划,经酒店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负责酒店人事工作,掌握业务计划,拟定工作计划,及时向有关部门领导汇报并共同研究、讨论。
3、抓好管理工作,经常深入基层,掌握情况,合理安排使用干部,发现人才,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4、组织本部门工作人员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做到管理规范化。
5、根据用工计划组织招聘工作,负责招聘、辞退、停薪留职员工的审核,负责员工内部调配的审核,6、结合酒店实际,制定本酒店工资、奖金、福利标准,报领导审核批准;负责工资、奖金、福利、加班夜班费及各种津贴报表的审核。
7、负责审核、办理各类休假期的期限和有关费用报销标准;
8负责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
9、完成总经理交给的其他各项工作。
十一、培训管理制度
培训内容:
(1)员工培训应根据其所从事的工作,以专业对口培训和岗位培训
为主;
(2)管理人员应充分了解政府的方针、政策规定、学习现代管理理
论和技术,提高市场预测能力、控制能力,决策能力;
(3)专业人员和财务人员、工程人员,厨师等,应接受各自的专业
对口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4)基层管理人员应通过培训充实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培训形式
(1)脱产学习。主要是培养有发展前途的骨干力量。
(2)半脱产培训。主要是专业对口培训。
(3)业余培训。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各种不同类型的,与本职工作有
关的培训。
十二、酒店总值班制度
1、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安排。值班者为:部门经理以上的管理干部。
2、值班时间为:晚上八时至次日早上八时。值班时应巡视酒店各公共场所,检查酒店防火、防盗设施、设备等是否完好,有无事故苗头。
3、值班人员应检查各部门当值人员履行职责情况,负责处理违纪行为。
4、当值时间不得无故离开酒店,不得做与当值无关的事情。
5、当值时应尽职尽责,及时处理酒店当晚发生的各种问题,遇有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应在第一时间内向总经理请示、汇报。
根据前人研究分析, 高校档案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然而不外乎从主观因素看, 档案管理者的职业意识薄弱和档案使用者的利用意识不强是重要的内因。如何调动高校档案工作关系内的不同人群的积极参与意识和主动利用意识, 提高和培养高校档案意识就显得非常必要。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有别于以往对高校档案意识的研究大多从中观或宏观的层面进行分析, 笔者尝试从微观的心理层面探讨高校档案意识这一主题中涉及的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一、高校档案意识概念
(一) 档案意识及其内涵。
目前大多数学者对档案意识的表述是从哲学对意识的定义衍生出来的, 即档案意识被界定为人脑对于档案的主观能动的反映。而在心理学上, 意识被界定为人的觉知状态, 即对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是心理的过程和属性。心理学认为, 意识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使人们在对经验的背景上, 有选择地分析客体和事件, 对客观现实进行主动的稳定的认识”, 表现为知、情、意三者的统一。因而, 档案意识作为意识的一种具体形式, 更多表现为档案意识的主体对档案的觉知状态, 包含三个层面的含义:即在个人经验的基础上, 1.对档案的主观认识, 即了解程度和理性追求;2.对档案的情感, 即对档案的感受、态度和评价;3.对档案的意志, 即对档案价值的评估、利用和预期。三者始终贯穿于整个档案工作过程中, 相辅相成。
(二) 高校档案意识主体。
意识的主体是人, 档案意识的主体也是人。档案工作涉及的人包括档案管理人员、现有和潜在的利用档案者。因此, 高校档案意识主体应包括:高校档案管理人员 (领导决策层、专职或兼职管理员) 、学生、教职工及其他校内外有业务联系的组织机构或人员等。微观层面的高校档案意识研究的落脚点应是高校档案涉及人员心理层面的分析与探索。
二、高校档案意识的现状分析
(一) 高校档案意识的文献分析。
说到对高校档案意识现状的表述, 提到最多的关键词是“淡薄”“薄弱”“缺失”“不强”等。笔者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 以篇名为字段, 以“高校”或“高职院校”或“大学生”与“档案意识”合并精确检索, 查找从1994年到2015年5月的期刊内文献, 篇名涉及“培养、提升、强化、增强、提高、淡薄、薄弱”等词组, 直接暗示高校档案意识较低的文章有103篇。从这一统计数据来看, 学界对于高校档案意识现状持较为负面的评价, 大多从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分析思路, 围绕存在的一些管理宏观层面的共性问题展开论述。
对高校内不同人群档案意识的研究也不少, 分类大同小异, 一般按角色和职业区分进行探讨。谢鹏在《高校群体档案意识探析》中提到:高校中领导群体、部门档案员群体、师生群体三个典型群体对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这三个群体大致涵盖了高校档案意识的主体。许多对策也是针对不同群体的任务和功利性取向展开论述的。
(二) 高校档案意识问题的心理学分析。
以我院档案查询服务和档案收集工作为例。近年来毕业生回校查档频次逐年增加, 有关基建、资产、财会和校史馆建设等资料是校内查档次数最多的内容。究其心理层面的原因, 高校档案意识薄弱和对档案认识不足是主要表现。“轻档”:无论是学生, 还是教职工, 不知档案做什么用, 或者认为档案与我无关之类的想法的大有人在;“缺档”:即不重视个人信息资料的准确填写、保存和归档, 或是有档不归、借档不还等情况, 造成档案资料的缺漏;“失档”或“弃档”, 对档案流转的失察, 比如有的学生在毕业后没有意识到档案对其入职的重要性, 对个人档案的去向置之不理, 真到需要时才问“档案去哪儿?”了。以上这些情况直接导致档案资料的不齐全, 常常无档可查, 大有档案用时方恨少的懊恼和悔恨, 更不用说对查档双方造成的心理挫败感了。
1.高校档案的刻板印象从档案部门的定位和工作性质来看, 档案工作与其他党政、教学工作相比, 与人有距离感, 敬而远之, 神秘, 与自己无关, 好像不是很重要等这些认识, 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意识里。档案部门的隐形人角色和档案工作者的资料保管员角色在高校档案工作持续边缘化的过程中被不断强化, 并已一种固定、僵化的形象植入人们的观念中。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不仅存在于领导、教职工中, 甚至是部分专兼职档案员中也不乏存在这样的观念, 它们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影响人对档案工作的社会推理与判断, 以对档案工作者的某些职业特性来推测档案的价值与性质, 阻碍了人对档案的充分了解和认识, 进而影响对其服务性功能做出正确的评价。其不良后果在收集档案的环节中尤为明显, 不是懈怠应付, 就是归档材料不全或不规范, 长远的负面影响则可能造成高校档案部门发展空间的窄化和功能的萎缩, 甚至阻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2.高校档案的身份认同身份认同从心理学的意义上而言是“关注心灵意义上的认同、归属”, “档案身份认同不仅仅指档案这一客观事物在社会中的价值, 还包括从事档案工作的人的职业技能或条件”。就目前高校档案来说, 档案因其时滞性在学校事务中的贡献率和利用率很难量化和评估, 档案工作者的专业素质不高也是自我身份认同和社会认同无法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身份认同感的缺失实际上就是档案及其从业人员对其自身社会角色定位的模糊性和档案与社会的心理相容度不高的表征, 从而影响档案从业人员对自我职业价值的肯定和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三、高校档案意识培养策略
高校档案意识薄弱很大程度“制约了社会潜在档案行为的现实表达”, 高校档案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高校档案工作的进展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重要一环的构建。从心理层面去探索高校档案意识培养的途径应聚焦于如何改变人们对高校档案的刻板印象, 提高档案的社会认同感即“知名度”和档案从业人员的自我价值感。笔者回归到档案意识的内涵, 从档案意识的知、情和意三个层面来探讨培养策略。
(一) 消除刻板印象, 强化正确认识。
消除对高校档案意识的刻板印象, 关键是变信息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为信息的准确性和清晰性。根据心理学的“接触假说”, 只有增加对档案的接触频率、广度和深度, 才能达到消除档案刻板印象的目的。这需要在档案宣传和档案服务利用上做文章,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主动性, 包括行动上的能动性和认识上的积极性。行动上的能动性要求档案工作者走出去, 加强档案部门与校内其他部门的交流合作与情感联系, 拓宽档案宣传渠道, 多种形式宣传普及档案知识, 如:把档案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 建立档案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联系机制;认识上的积极性意味着档案工作者要克服心理倦怠, 重塑职业形象, 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改进工作方法, 同时对其协调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空间观念的转变, 改变固守档案馆 (室) 的“守株待兔”, 借助档案与其他事务的关联性, 依托信息化媒介平台, 充分挖掘档案空间的延展性功能。
(二) 借鉴态度转变, 寻求身份认同。
如果说认识是档案意识培养的第一步, 寻求认同则是档案意识情感层面的工作。社会态度转变策略能够帮助高校档案实现自我身份认同, 它包括宣传说服、行为改变态度、群体规范等。也就是说, 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 发动高校所有人成为宣传说服中信息的传递者;秉着服务大众的宗旨, 通过展示、讲座、主题活动等吸引公众视线;加强和完善相关高校档案各项工作制度机制建设。这是一个不断强化-教育-再强化-再教育的螺旋式态度转变过程。
认同的更高层次是把档案视为一种需要, 而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 因此激发了解利用档案的动机水平也是档案态度养成的途径。正如孙立新所说:应挖掘档案的作用和价值研究, 使人们了解我们对档案的需要, 而不是一味地呼吁社会关心, “只有贡献得越多, 索取的底气才会越足。”因此, 可以从档案形成过程中蕴涵的记录意识、档案形成后的保存备查意识、档案利用时引申出的证明意识三点去发现档案价值, 满足公众的档案需要。这种需要也是档案工作者的需要, 因为档案价值的实现也是档案工作者社会价值和情感依托的体现, 从而获得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所说的“归属与爱的需要”。
(三) 把握价值导向, 提升社会意识。
档案社会意识是档案从业人员对档案社会价值和档案功能的认识, 是档案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档案社会意识是基于档案服务性、工具性价值而言的。对内, 要建立档案与个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心理联系;对外, 档案要积极参与社会、学校事务, 实现档案工作的社会化。档案工作者有责任去推动档案社会价值的实现, 开发档案的多元价值, 引导社会各方多元开发利用档案, 从而增强高校作为社会实体的服务导向作用。
四、结语
高校档案工作决不能闭门造车, 需要探索一条把高校档案意识发展纳入高校教育管理体系的路径。近年来高校档案管理理念逐渐变“以档为本”为“以人为本”, 注重扩宽档案的服务与利用功能, 注重提高档案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 引导人们用发展的眼光, 开放的态度看待高校档案工作。从档案意识的改变入手去进一步拓宽高校档案的生存空间, 提升高校档案的价值水平, 从而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发展, “这些意识与档案的产生、发展关系密切, 因档案而得以大大强化进而渗入到整个社会的肌体, 是档案输送给社会的精华养分。”
参考文献
[1]孟昭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54.
[2]谢鹏.高校群体档案意识探析[J].兰台世界, 2014 (3) :87-88.
[3][美]S.E.Taylor, L.A.Peplau, D.O.Sears.社会心理学 (第十版) [M].谢晓非, 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9:31.
[4]刘娜.社会档案意识视野下的档案身份认同策略研究[J].湖北档案, 2013 (11) :18-19.
[5]倪丽娟.基于职业认知的档案职业发展审视[J].档案学研究, 2015 (1) :115-119.
[6]时蓉华.现代社会心理学 (修订版)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243.
1、仓储合同:是仓储保管从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合同。
2、无效仓储合同:是指仓储合同虽经当事人双方协商订立,当由于其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共利益而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合同。
3、第三方仓储:是指仓储保管人在收到仓储物时,向存货人签发的表示已经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并以此来代表相应的财产所有权的法律文书。
4、仓单:是指仓储保管人在收到仓储物时,像存货人签发的表示已经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并以此来代表相应的财产所有权的法律文书。
5、商流包装:是直接接触商品并随商品进入零售网点和消费者或客户直接见面的包装。
6、仓储经营管理:仓储经营管理是指在先进的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办法,对仓储经营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智慧,协调,控制和监督。以降低仓储成本,提高仓储经营效益的活动过程。
简答题:
1、常见的无效仓储合同主要形式?
① 主体不合格。②内容不合法。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仓储合同。④一方以欺诈胁
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的仓储合同。⑤不符合办法定程序等。
2、在商品养护中影响霉变的内外在因素?
内在因素:①商品带有霉菌孢子。②商品含有营养物质。
外在因素:①商品含水量与空气湿度。②库房的温度。③适量的氧气。
3、仓储合同的特征?
①仓储经营者。②仓储合同的标的物必须是动产。③仓储合同是双务、有偿、不要式合同。④仓储和同事诺成合同。⑤仓单在仓储合同中起重要的证明作用。
4、商品出库的要求
商品出库要求做到“三不”“三核”“五检查”。“三不”即指来接单据不翻帐,未经审单不备库,未经复核不出库。“三核”即指发货时,要核实凭证,核对帐卡,核对实物。“五检查’即对单据和实物要进行品名检查,规格检查,包装检查,件数检查和重量检查。
5、商品盘点的内容?
①查数量。②查质量。③查保管条件。④查设备。⑤查安全。
6、储位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储位标识明确。②商品定位有效。③变动更新及时。
论述题
1、企业自营仓储,第三方仓储,公共仓储的缺点?
自营仓储:优点①可以更大程度地控制仓储过程。②管理更具灵活性。③仓储成本低。④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缺:①会长期占用一部份资金。②存在位置和结构的局限性。
第三方仓储:优①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资源。②有利于企业扩大市场。③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④有利于企业进行新市场测试。缺:对物流活动失去直接控制。
公共仓储:优点①需要保管时,保证有场所:不需要保管时,不用承担仓库场地空闲的无形损失有专家进行保管和进出货物的工作,管理安全,不需仓库建设资金,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选择仓库的租用面积与地点。缺点:当货物流通量大时,仓库保管费与自家仓库相比较高,所保管的货物需遵守营业仓库的各种限制规定。
2、ABC分类管理的措施?
5试述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答:在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加强城市社区管理,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模式,既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1.它是适应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管理任务加重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趋势,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造成城市管理任务单靠城市政府部门已难以完成,而且城市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意味着必须发动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尤其是参与自己所在社区的管理,必须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来提高城市社区的自治水平。
2.它是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单位体制”逐步瓦解的需要。改革的全面深化、“单位体制”瓦解使得社区与居民的利益更加密切,越来越要求加强社区管理。
3.它是适应城市社区人口结构变迁的需要。流动人口的增加、无单位归属人员增多、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无不要求加强社区管理。
4.它是为了满足居民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要求全面改善社区状况的需要。要满足居民的这一要求,必然要通过社区这个载体,依靠社区建设和加强社区管理才能实现。
5.它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城区都要求加强社区管理,创建文明社区。社区是保持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必须加强社区管理,增强社区的功能和责任,发挥社区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1、材料计划管理的首要目标的(A)。
A、供求平衡 B、节约 C、多渠道筹措 D、少环节
2、材料计划编制的程序是(A)、确定供应量、按不同渠道分类申请、编制供应计划及编制订购与采购计划。A、计算需用量 B、确定采购量 C、确定订货时间 D、确定订购量
3、在材料计划编制程序中,确定计算需用量后,应(D)。
A、编制供应计划 B、编制供应措施工作 C、计算周转材料需用量 D、确定供应量
4、(B)因素属于影响材料采购的企业外部因素。
A、施工生产 B、资源渠道 C、储存能力 D、资金限制
5、材料采购及加工业务的业务过程包括准备、谈判、(C)、执行和结算5个环节。A、交货 B、收货 C、成交 D、运输
6、建筑企业材料管理有(B)、运输、储备和工艺四大业务环节。A、投标 B、采购 C、核算 D、加工
7、(D)不属于建筑材料的供应特点。
A、特殊性 B、复杂性 C、多样性 D、经济性
8、材料供应部门对施工生产单位实行“三保”指的是(C)。
A、保供、保退、保收 B、保供、保量、保进度 C、保质、保量、保进度 D、保质、保量、保维修
9、大宗材料、远程材料宜用(A)运输。
A、铁路 B、公路 C、管道 D、航空
10、(B)是在材料运输中用最少劳动消耗、花费最少时间,走最短的里程完成材料运输。A、经济运输 B、合理运输 C、对流运输 D、直达运输
11、(C)是由施工生产用料部门根据供应部门开出的提料单或领料单,在规定的期限内到仓库提取材料。A、送料供应方式 B、托运供应方式 C、领料供应方式 D、周转供应方式
12、根据计划期内施工生产任务和材料消耗定额及技术节约等因素,确定的供应材料数量标准,称为(A)。A、限额供应 B、敞开供应 C、领料供应 D、送料供应
13、材料供应管理是企业材料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生产(A)的重要内容之一。A、经营 B、发展 C、提高 D、考核
14、材料供应计划是根据施工(B)和需求量来计算和编制的。A、进度 B、生产计划 C、安排 D、任务
15、检查考核材料供应计划的执行情况,主要的检查(A)执行情况 A、材料收入 B、材料支出 C、材料限额材料 D、材料库存计划
16、材料的装货和卸货必须贯彻“及时、准确(C)、经济”的材料运输原则。A、合理 B、监督 C、安全 D、高效
17、(A)即被运材料的重量、长度、宽度、高度等任何一项超过运输部门规定的运输。A、超限材料运输 B、合理运输 C、危险品运输 D、普通运输
18、在施工现场甲方供材料验收入库人员有(A)。
A、项目保管 B、司机 C、技术员 D、施工员
19、材料供应数量的管理方法是(B)。
A、甲方供应 B、限额供应和敞开供应 C、甲乙双方联合供应 D、乙方供应 20、(D)主要用于品种不多但量大的主要材料的储备。
A、综合储备定额 B、类别储备定额 C、经常储备定额 D、品种储备定额
21、(B)是指按材料目录的类别核定的储备定额。
综合储备定额 B、类别储备定额 C、品种储备定额 D、保险储备定额
22、以粗竹竿在垛顶搭成人字架子,再在人字架上苫盖席子的方法称为(C)。A、苫布苫盖法 B、席片苫盖法 C、竹架苫盖法 D、隔离苫盖法
23、工地办公室及工地宿舍与非易燃性材料的场地的最小间距不小于(D)米。A、16 B、26 C、36 D、6
24、非易燃性材料场地与易燃材料贮存场地的最小间距不小于(C)米。A、10 B、20 C、15 D、25
25、袋装水泥仓库应按(A)先后次序堆放整齐顺直,放置在钢、木平台上。A、出厂日期 B、进场日期 C、强度大小 D、掺合料含量
26、仓库中材料储存定位的有效措施是(A)。
A、四号定位 B双仓法 C、五五化堆码 D、分类管理
27、工程竣工收尾和施工现场转移的管理是指工程已完成总量的(A)。A、70% B、80% C、90% D、50%
28、(B)属于周转材料。
A、钢构件 B、刚跳板 C、钢卷尺 D、钢筋
29、下列关于现场材料管理制度的说法,不合理的是(D)。
A、现场材料办理了进场验收手续,验收合格方可入库 B、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必须与交通要道保持安全距离
C、配发给个专业班组的工具,不再无偿补发 D、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现场材料人员无拒绝验收权,但可提出处理意见 30、下列关于现场材料管理限额领料制度的说法,不合理的是(C)。
A、严格执行班组领料制度 B、施工中节约的材料应及时办理退料手续 C、水泥和钢筋不宜限额领料D、在领退料时,堆放必须签字认证 31.下列关于现场水泥保管的说法,不合理的是(B)。
A、水泥仓库地坪四周强地面要有防潮措施 B、袋装水泥入库保管时,码垛时最高不得超过18袋 C、袋装水泥入库保管时,码垛时一般码放10袋 D、水泥入库存储时间不能太长
32、水泥储存期是按(C)起算。
开工日期 B、入库日期 C、出厂日期 D、封装日期
33、(C)不是钢材现场节约措施。
A、利用短料旧料 B、以优代劣 C、以钢代木 D、集中下料
34、材料核算对建筑企业材料工作中的申请、采购、供应、储备、消耗等项业务活动进行记录、计算、(C)、监督、分析和考核的活动。
A、指导 B、管理 C、控制 D、绩效
35、(B)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材料实际收入量与计划收入量做对比,反映材料计划完成情况。A、材料采购核算 B、材料供应核算 C、材料储备核算 D、材料计划核算
36、施工工具费用财务账分为一级帐、二级账及(C)。
A、在用分户账 B、新品账 C、分类明细账 D、旧品账
3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构件的内外温差不超过3(B)。A、10℃ B、25℃ C、35℃ D、50℃
38、普通混凝土抗折(即弯曲抗拉)强度试验,采用(A)的小梁作为标准试块。
A、150mmX150mmX600mm B、150mmX150mmX500mm C、150mmX150mmX450mm D、150mmX150mmX400mm
39、烧结普通
39、砖的强度等级用MUXX表示,共分(B)等级。
A、4 B、5 C、6 D、7 40、热轧带肋钢筋冷弯时,弯曲角度取(D)。
A、45° B、90° C、135° D、180°
41、砂浆强度等级根据(B)来确定。
A、轴心抗压强度 B、立方体抗压强度 C、水灰比 D、水泥强度
42、砖在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冻融变化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不破坏长期保持原有性能的能力称为(C)。A、耐久性 B、耐季性 C、抗风化性能 D、风化指数
43、普通烧结转进行泛霜检测时,每一个检验批抽检(C)。A、10块 B、50块 C、5块 D、3块
44、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A)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A、均应 B、可不 C、选择性 D、均不
45、同条件养护试件应在达到等效养护龄期,进行强度(A)试验。A、强度 B、密度 C、含水量 D、渗透性
46、对同一水泥厂生产同期出厂的同品种、同强度等级、同一出厂编号的袋装通用硅酸盐水泥为一验收批,但一验收批的总量不得超过(A)t。
A、200 B、250 C、300 D、350
47、在试验室拌制混凝土试块,坍落度大于70mm的宜用(A)。
A、振捣人工捣实 B、平板振动器振实 C、自由密室 D、振动棒振实
48、水泥强度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种用途,即合格检验和(B)。
B、A、计量检验 B、验收检验 C、使用检验 D、优良检验
49、见证取样时,由(A)的试验人员对工程中的材料及构件进行现场取样,并送检。A、施工单位 B、监理单位 C、建设单位 D、质检站 50、普通混凝土收缩试验试块每组(A)块。
A、3 B、4 C、5 D、6
51、用比表面积表示细度的水泥,用(D)测定。
A、负压筛法 B、水筛法 C、手工筛法 D、勃式法
52、沸腾钢用符合(D)表示。
A、B B、ZT C、Z D、F
53、热轧带肋钢筋的公称直径范围为(B)。
A、6~20mm B、6~50mm C、8~40mm D、4~12mm
54、普通混凝土钢筋蚀试验试块埋人的钢筋直径为(B)mm。
A、8 B、6 C、10 D、12 8
55、在实验室备制砂浆拌和物时,所用材料应提前(D)h运入室内。A、12 B、36 C、48 D、24
56、坍落度法是测量混凝土拌合物(A)的方法。
A、和易性 B、强度 C、硬化速度 D、密度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备选项中,至少有2个正确选项。多选或错选均不得分,少选可相应得分。)1.下列选项中,关于材料员岗位职责,说法正确的是(ABCD)。A,负责工程材料的采购、验收、堆放等工作
B,负责上级主管部门授权的材料招标采购,进行市场价格调查,掌握市场材料价格信息 C,负责项目部材料验收、搬运、储存、标志、发放及固定资产的管理
D,负责项目部季度验工材料成本管理,建立材料消耗台账,做好季度验工的材料成本分析工作 E, 负责劳动保护用品的计划、申请、登记、发放、维护、回收工作 2.材料员在材料管理过程叶应做好的工作有(ABCE)A.按施工进度计划的要求,组织材料分期分批有序地进场
B.按照各类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数量要求,严格对进场材料进行检查和办理入库验收手续 C.根据材料使用计划稿要求,做好材料采购的招标和采购合同的签订、管理工作 D.砂、石等体积庞大的材料应离现场远一些堆放,以免影响施工 E.通过对材料消耗活动进行记录、计算、控制、分析、考核和比较,做好材料核算工作
3、做好材料管理工作,除材料部门积极努力外,还需要务有关方面的协作配合,以达到供好、管好、用 好建筑材,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材料管理的要求包括(ABCD)。
A.落实资源,保证供应 B.抓好实物采购走输,加建周转,节省费用 C.抓好商情信段管理 D.降低材料单耗 E.尽量减少储备量
4、材料消耗定额按用途可分为(BCD)。
A.主要材料(结构件)消耗定 B.材料消耗概(预)算定额C.材料消耗施工定额 D.材料消耗估算指标 E,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消耗定额
5.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有(BC)。
A.书面检验 B.外观检验 C.理化检验 D.无损检验 E.目测检验 6.下列选项中,属于材料质量控制方法的是(ABCD)。
A.严格检查验收 B.正确合理地使用 C.建立管理台帐 D.禁止将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 E.实行月检或旬检制度 7.进场栈料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BCD)。
A.掌握材料信息,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厂家,节约成本 B.合理组织材料供应,确保施工正常进行
C.合理组织材料使用,减少材料损失 D.加强现场材料管理 E.材料进场后进行粗加工时要检查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8.材料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常受到干扰的因素有(ABDE)。
A.施工任务的改变 B.设计变更 C.E 领导意志 D.采购情况变化 E.施工进度变化
9、建筑材料采购工作内容包括(ABCD)。
A.编制材料采购计划 B.确定材料采购批量 C.确定采购方式 D.采购计划实施 E.材料运输、储存
10、从采购主体完成采购任务的途径来区分,采购方式可分为(AB)。A.直接采购 B.集中采购 C.分散采购
11、建筑企业材料管理的原则是(A.C.D)。
A、加强计划管理 B、加强供应管理 C、加强核算,按质论价 D、励行节约 E、保障供给
12、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原则是(C.D.F)
A、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 B、综合平衡、实事求是的原则 C、合理控制消耗水平的原则 D、遵循综合经济效益的原则 E、严肃性与灵活性统一的原则 F、优质、高产与低耗统一的原则
13、计算所得的材料需用量,需通过核算和调整从而确定实际需用量,核算和调整的依据有(A.B.C)A、对于一些通用性性的材料,工程初期略加大储备 B、竣工阶段实际需用量略小于与计划量
C、对特殊材料,要求一批进料,实际量大于计划量 D、辅材也要调整 E、水泥用量不调整
14、组织材料的方式有()。
A、采购方式和加工订货方式B、与建设单位单位协作采购和补偿交易C、联合开发方式D、调剂与协作E、物资公司组织货源保证供应
15、材料供应部门对施工生产用料“三保”,即()。
A、保质量 B、保数 C、保服务 D、保供应 E、保进度
16、材料出库应本着先进先出的原则,要及时、准确、面对生产、为生产服务,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所谓及时是指()。A、及时审核发料单据 B、及时发放 C、及时下账改卡 D、及时回收利用 E、及时包退包换
17、材料验收工作的“三关”是(A、B、C)。
A、质量关 B、数量关 C、单据关 D、型号关 E、价格关
18、关于钢材的现场验收和保管,下面描述中(A、C、E)正确。
A、主要进行力学性能验收 B、可到供料单位监磅发料 C、优质钢材,镀锌板,管最好入库入棚 D、要经常进行除锈工作 E、品种、规格、材质不能混淆
19、(A、B、C、)建筑材料进出场和现场发放都要进行计量检测。A、砖 B、砂石 C、钢材 D、门窗 E、洁具 20、下列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禁止的有(A、B、C、D)。
1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目标及实现方式
1.1 合理控制人工成本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将除计划生育奖金等明确单列的项目之外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员工的各项收入均纳入工资总额管理, 工资总额一般占人工成本的70%上下。人工成本中除工资总额之外的其他项目多数是与工资总额或者与员工具体工资水平挂钩, 譬如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计提的福利费 (现已经改为据实列支, 但一般是根据工资总额测算控制比例, 一般不突破工资总额的14%) 、培训费用、工会经费等, 基本上按员工实际工资水平计算的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企业年金等。因此, 控制工资总额对控制人工成本有着关键的意义, 能够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通过分析企业近几年的工资总额占人工成本比例、人工成本占营业总成本比例、人工成本占营业总收入比例, 对比例发生了相对突出的变化的具体分析原因, 从而确定工资总额的增长变化是否合理, 特别是工资总额的增长是否与营运总成本的增长相匹配, 是否能够得到营业总收入的增长的支持。
1.2 引导企业合理配置工资资源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是一个强有力的工资资源分配调控工具, 省国资委可以将调控工资资源分配的意图通过工资总额计划贯彻下去。这种调控包括两个层面。
1.2.1 效率层面
工资资源系稀缺资源, 应该合理配置, 讲究效率优先。
首先, 工资总额应该向效益增长较快的企业倾斜, 对于效益下滑甚至出现亏损的企业, 工资总额原则上不允许增长, 甚至要结合效益下降情况适当调减。省国资委确定了工资增幅调控线, 在考虑企业现有工资水平的情况下, 将企业工资增长水平与企业效益增长水平挂钩, 引导企业减员增效。
其次, 在保障各工种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市场薪资水平相平衡 (确保企业能够在市场上招募到各工种人员) 并保持内部公平前提下, 工资总额有剩余的, 应该向为企业创造价值作出主要贡献和对企业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员工倾斜, 确保企业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 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1.2.2 公平层面
国有企业承担了一定社会责任,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起到中坚力量的作用, 因此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基础上, 还要强调工资分配的公平性, 不同企业之间工资水平的差距应该相对合理, 要让企业的各层级员工都能够享受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
省国资委在确定省属企业工资增长时, 考虑了省属企业之间的工资差距, 对不属于效益差别造成的工资差距偏大的情况进行合理平衡, 保障企业间的公平。
在企业内部, 省国资委明确要求工资增长向生产一线倾斜, 让生产一线人员能够充分享受企业效益增长的好处。
2 省国资委核定工资总额计划的具体方式
2.1 分级核定, 充分授权
省国资委将省属企业分为省属企业本部、正常经营企业和退出企业三个层面, 省属企业本部的工资总额由省国资委具体核定, 省属企业所属的正常经营企业工资总额由省属企业在省国资委制定的框架内具体核定, 退出企业原则上工资总额不增加。
2.2 分层管理, 加强调控
省国资委将企业员工分为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三个层级, 三个层级人员的工资总额相互之间不得挪用, 在下达增长计划时, 一般向较低的层级人员倾斜;企业负责人根据经营业绩考核确定薪酬, 确定工资总额, 其他两类人员据实核定工资增长, 要求人均增幅和总额均不突破下达的工资总额计划。
2.3 严控增人增资, 核实翘尾工资等其他合理工资
企业的增人增资要据实核定, 增人未到位的必须相应核减工资总额;其他合理工资原则上仅限于上年增人翘尾和经过审批确认的其他合理工资, 晋升翘尾和递延奖金等原则上不予确认, 一律在下达的工资增长中解决。
3 企业层面的工资总额管控手段
省国资委在工资总额计划管理上对省属企业本部是微观控制, 对省属企业所属企业的工资总额属于宏观把控, 对具体子企业的管控基本上由省属企业负责。典型的大型省属企业一般拥有一批二级企业和大量三级企业, 甚至四五级企业 (以下通称正常经营企业) 。省属企业所属的正常经营企业往往包含了竞争性企业和非竞争性企业两类, 因此在审核工资总额计划时, 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给予区别对待。
3.1 竞争性企业
竞争性企业的工资总额应该与企业效益紧密挂钩, 企业效益增长, 工资总额增长, 企业效益下滑, 工资总额缩减。竞争性企业客观上更适合采取工效挂钩的方式确定工资总额, 这样工资总额与企业效益密切挂钩, 并且可以搞工资总额储备, 以丰补歉, 适合于效益上下波动较大的情况。省国资委取消了工效挂钩这种方式, 但省属企业可以可以模仿工效挂钩的方式确定竞争性企业的工资总额, 只要合理, 也能够得到省国资委的认可和支持。
3.2 非竞争性企业
非竞争性企业往往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相对较低, 或者承担了较多政策性任务, 不适合采用工效挂钩的方式确定工资总额, 企业往往存在一种增人和增资的冲动。对非竞争性企业工资总额的控制手段主要如下。
3.2.1 分类比较, 分层管控, 重点岗位监控
省属企业分解工资总额到具体企业的时候, 一般将非竞争性企业根据业务类型进行分类, 同类企业同层级人员进行对比, 根据薪酬水平的高低结合企业任务繁重程度和效益差别, 确定不同企业不同层级人员的薪酬增长水平, 合理平衡, 缩小不合理差距, 并适当体现多劳多得。
在分层管控中, 一般要求企业负责人薪酬增长不高于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增长, 中层管理人员的薪酬增长不高于其他人员的薪酬增长, 其他人员中的核心生产人员的薪酬增长不低于其他人员的薪酬增长水平, 当然, 本身薪酬结构不合理的企业除外。
3.2.2 合理控制人员编制
非竞争性企业由于人工成本约束较小, 往往有无限制增人的冲动, 因此要对其人员规模进行控制。最理想的状态是, 每个企业都应该确定编制, 各岗位核定工资标准, 根据编制和工资标准算出各企业的标准工资总额, 对于工资总额已经超过标准工资总额的, 原则上不再增加工资总额, 对于少于标准工资总额的, 可以合理增长, 这样兼顾了历史因素, 考虑了工资刚性, 又让企业有减员增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实际情况可能是很多企业并没有确定编制, 或者编制是自己确定的, 存在不合理的地方,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增设机构和增人往往很难核定, 因此只能采取一个简单的原则:业务量没有明显增长的, 原则上不予增设部门和增人, 特别是管理人员不允许增加, 或者增人不增加工资。
4 加强工资总额申报的举措
4.1 加强工资总额申报业务人员的配置
在申报工资总额过程中, 经常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理解能力差, 对文件的理解有误, 不理解各种口径, 出现申报错误;对数字敏感性不强, 比较粗心, 出现明显的统计错误;文字功底差, 申报文件条理不清, 特别是对增减原因等关键事项的说明词不达意或者不充分, 难以得到认可;欠缺基本的财务知识, 看不懂财务报表, 申报的数据和财务报表数据存在较大出入, 也解释不清楚。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岗位需要配置一名素质相对较高的专业人员从事该项工作, 确保工资总额申报的顺利:一般要求具备经济、会计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 工作细心, 责任心强, 并且文笔流畅、数据敏感性强、具备一定的财务基础, 最好要对企业的整体运作相对熟悉。
4.2 加强对从事工资总额申报人员的培训
为了减少申报错误的出现, 除了加强人员配置外, 还可以通过加强对从事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具体工作人员和人事部门负责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负责人的培训, 将工资总额申报的政策调整内容予以强调, 将既往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列举出来, 提高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 减少失误, 并提高人事部门领导对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认识。
5 建立稽核机制和奖惩制度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能否实现目标, 很关键是要确保申报数据的准确性, 如果存在误报、漏报甚至瞒报等情况, 那会影响工资总额控制决策的符合实际程度, 进而影响控制目标的实现。因此, 应该建立稽核机制和奖惩制度, 以保障各项数据的准确申报。
5.1 稽核制度
5.1.1 审计
审计是强有力的稽核工具, 可以联合审计部门, 将工资总额计划的执行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纳入审计范畴, 请外部审计部门予以审计。这种方式的稽核力度最强, 当然, 成本也最高。
5.1.2 抽查
人事部门联合财务部门对子企业工资总额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抽查, 可以每类抽查一至两个单位, 将工资总额申报情况与工资台账对比稽核, 还可以各层级抽查一些有代表性的员工, 了解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 甚至可以与员工个人纳税单稽核。这种方式相对节省精力和成本, 但稽核力度稍弱。
5.1.3 差异分析
对各单位上报的工资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比如对比同类同规模企业的人员配置情况、管理人员配置情况、专业技术人员比例等;对比同类企业各层级人员的工资水平。从这些数据的对比分析中, 如发现明显异常的应深入调查, 这样也能发现问题。
5.1.4 报表勾稽
为了确保一个单位上报的数据准确, 可以在工资总额申报要求的报表之外要求单位申报一些校核报表和证明。比如在人员相对较少的情况下, 可以要求其提交某个月的工资报表复印件和个人年度收入统计表, 可以印证其上报的各层级的收入准确性。
5.2 奖惩制度
为加强工资总额计划管理, 促进各级领导及从事工资总额具体申报工作的人事工作人员高度重视工作总额计划管理工作, 企业应该建立奖惩机制:对工资总额申报过程中出现的误报、漏报、错报、瞒报等差错以及工资总额超计划使用、不按计划使用等情况应有明确的惩戒措施, 以有力地防范这些问题的出现, 强调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严肃性;对工资总额申报及时、准确、工资总额按计划使用和严格控制等良好行为给予表彰, 鼓励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具体负责人做好申报和执行工作;对大力支持工资总额申报的企业负责人给予表彰, 确保企业负责人对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支持。
由于对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是跨企业行为, 企业的内部奖惩制度往往不会规范类似行为, 结合企业实际, 奖惩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 要求企业更换负责工资总额申报的办事人员, 主要针对申报过程中出现较多差错的情况, 特别是多次申报都出现较多差错的情况。
(2) 剔除不合理工资总额基数调整因素和增长因素, 主要针对基数调整和增长理由不充分, 或者未提供详细资料的情况。
(3) 降低工资总额增长幅度, 主要针对提供虚假资料和瞒报的行为, 并且程度较轻的。
(4) 通报批评, 主要针对相对严重的瞒报、超计划使用或者不按计划使用工资总额等行为, 除了降低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之外, 还予以通报批评, 甚至可以要求对具体负责人进行相应的处分, 对于不按照计划使用的工资总额部分, 应予以追回。
(5) 通报表扬, 对于申报工作完成较好的企业, 应对办事人员、人事部负责人进行通报表扬, 对于工资总额计划严格按计划执行的, 应对企业负责人进行通报表扬。
6 结论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结构设置、人员编制控制、人员配置和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职能模块, 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对企业人工成本控制和工资资源合理配置有着重要的作用, 企业应该从战略的高度看待工资总额计划管理, 高度重视工资总额管理, 充分发挥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重要作用。
摘要:工资总额计划管理是广东省国资委控制省属企业工资总额的主要手段, 对于控制企业人工成本和引导企业工资资源的合理配置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加强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的有效性角度对工资总额计划管理进行实务解析。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计划管理,工效挂钩
参考文献
[1]贾理奇, 廖辉.国有企业工资总额调控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3) :44-46.
[2]张华鹏.集团企业对工资总额进行管理的设计与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2 (17) :104-105.
[3]吴向军.浅谈国资委监管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J].企业研究, 2012 (12)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