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总结

2024-10-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共8篇)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 篇1

因为每周的实验都不一样,各个装置仪器也不一样,因此每次试验都充满着新奇与挑战。就觉得做实验像一种游戏,充满了乐趣。自己和别人搭档,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最终达到预期的目标,收获喜悦与成就。而且在实验当中,我们充分享受过程,但绝不耽搁,几乎所有实验操作都是最先完成的。而我们组合理分工,默契配合,很快就记录完了数据,并且做出的曲线还很理想,那种又快又好的感觉真是特别让人觉得自豪。当然我们也有出问题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实验中,我们因为预习不全面,搞错了两个实验中加试剂的顺序,以致不停出现不该有的沉淀,导致我们重新做了好几次,最后折腾了半天才完成实验。所以对于实验来说,预习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没有很好的预习,就不会有顺利的实验,也不会有精确的数据,更不会有完美的图表,合理的结果。很多同学在抱怨物理化学实验要写两份报告,但我觉得这是不能缺少的。一步出错,步步皆错。所以写预习报告是必不可少,也是不能马虎的。

物化实验已经结束了,在这半学期的物化实验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在这里我就举几个实验的例子来总结一下。

实验一 燃烧热的的测定

实验关键:点火成功、试样完全燃烧是实验成败关键,可以考虑以下几项措施: ①试样应进行磨细、烘干、干燥器恒重等前处理,潮湿样品不易燃烧且有误差。压片紧实度:一般硬到表面有较细密的光洁度,棱角无粗粒,使能燃烧又不至于引起爆炸性燃烧残剩黑糊等状。

②点火丝与电极接触电阻要尽可能小,注意电极松动和铁丝碰杯短路问题。

③充足氧(2MPa)并保证氧弹不漏氧,保证充分燃烧。燃烧不完全,还时常形成灰白相间如散棉絮状。

实验的的改进: 在此次实验中,通常将点火电流控制旋钮事先测试并固定在第十个数据,这种处理方法长会出现电流过小或过大.点火的时间过短或过长的现象,可将点火电流控制旋钮在点火之前至最小值,按下点火键后,在将点火电流控制转钮匀速的向电流增加的方向旋转,并将点火时间控制在5s以内,在点火指示点火结束后,终止点火。这样控制点火电流,使燃烧丝有一个在小电流下预热.发亮的过程,同时也使药品受到预热而易被点燃,在较高压力氧气

存在的条件下,红热的燃烧丝立即被高温氧化,耐火度迅速提高,在较高电流作用下,燃烧丝才会熔断,从而提高药品连同燃烧丝一起被烧掉的机会,提高点火功率。

实验二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本实验方法是否用于测定溶液的蒸汽压,为什么?

我觉得不能用来测定溶液的蒸汽压,因为蒸汽中混有水蒸气,影响测量结果。实验的的改进: 采用蒸馏水代替异丙醇,因为异丙醇是有毒.有刺激性的气体。如果长期使用会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还会污染实验室的环境。用蒸馏水代替异丙醇后不仅降低了原料的成本,又保护了实验室的环境,对师生的身体健康也是有益的。

实验三 完全互溶双液系的平衡相图 本实验要注意以下几点:

1.沸点仪中没有装入溶液之前绝对不能通电加热,如果没有溶液,通电加热丝后沸点仪会炸裂。

2.一定要在停止通电加热之后,方可取样进行分析。

3.沸点仪中蒸气的分馏作用会影响气相的平衡组成,使得气相样品的组成与气液平衡时气相的组成产生偏差,因此要减少气相的分馏作用。本实验所用的沸点仪是将平衡的蒸气冷凝在小球(2)内(见图3),在容器中的溶液不会溅入小球(2)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小球(2)与原溶液的距离,以达到减少气相的分馏作用。

4.使用阿贝折光仪时,棱镜上不能触及硬物(滴管),每次加样前,必须先将折光仪的棱镜面洗净,可用数滴挥发性溶剂(如丙酮)淋洗,再用擦镜纸轻轻吸去残留在镜面上的溶剂。在使用完毕后,也必须将阿贝折光率的镜面处理干净。

实验四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化合物的摩尔质量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数据。凝固点降低法是一种简单而比较准确的测定摩尔质量的方法。凝固点降低法在实际应用和对溶液的理论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稀溶液的依数性之一为凝固点下降,溶液的凝固点低于纯溶剂的凝固点,对理想溶液来说,凝固点的下降与溶质的摩尔浓度成正比。

实验五 液相反应平衡常数

本实验测定电解质(甲基红)的电离常数,是根据甲基红在电离前后具有不同颜色和对单色光的吸收特性,借助于分光光度法的原理,测定其电离常数,甲基红在溶液中的电离可表示为:

则其电离平衡常数K表示为:

(1)由(1)式可知测定甲基红溶液的pH值,再根据分光光度法(多组分测定方法),可测得[MR]和[HMR]值,即可求得pK值。

实验六 电极的制备和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原电池是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它是由两个“半电池”所组成,而每一个半电池中有一个电极和相应的电解质溶液,由半电池可组成不同的原电池。在电池放电反应中,正极起还原反应,负极起氧化反应,电池反应是电他中两个电极反应的总和,其电动势为组成该电池的两个半电池的电极电势的代数和。

电池的书写习惯是左边为负极.右边为正极,符号“│”表示两相界面,“‖”表示盐桥,盐桥的作用主要是降低和消除两相之间的接界电势。

实验七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本实验测定的是数均摩尔质量,受环境的影响很大,温度、高聚物本身的粘度影响都很大,不适合测定分子量分布很大的聚合物,分子量太小或太大都不行,测定的 是相对分子质量,所以还需要找到一个已知分子量的物质同时测定。粘度太小会测不准(流出时间太小)。实验八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1、实验中不必扣除水的电导。因为经测定,实验所使用的去离子水的电导与待测溶液的电导相差几个数量级,因此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2、溶液配制时的问题:溶液时由大浓度向小浓度一瓶一瓶稀释过来的。一旦某一瓶配制出现偏差,则将影响到后面的几瓶,因此在溶液配制的时候要及其小心,我认为这也是影响实验准确性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3、浓度较小时,信号不明显,即某个电阻改变一个大阻值,其示波器的变化不大,可能会导致大的偏差。

实验九 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液体表面张力

最大气泡法测表面张力实验中,理论计算所得值与实验测得数值存在偏差的因素是: 1:首先要保证装置不能有一点点漏气,所以在玻璃装置的某些接口处涂点凡士林。2:要保证毛细管尖端的洁净与完好无损,但实际中总是会有点缺陷,如果将毛细管尖端换成是一次性的东西,然后再与毛细管相连,但这样之后就可能不能保证整个毛细管的垂直,所以不知道可不可行。

3.本实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要求毛细管与液面相切,但实际中可能做不到;但伸入液面△h的话,测出来的又不是表面的张力,所以不知道这个问题还不知道怎么解决。

实验十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1)把预测溶液盛入试管待测。但应注意试管两端螺旋不能旋得太紧(一般以随手旋紧不漏水为止),以免护玻片产生应力而引起视场亮度发生变化,影响测定准确度,并将两端残液揩拭干净;

2)接通电源,约点燃10min,待完全发出钠黄光后,才可观察使用;)

3)打开镜盖,把试管放入镜筒中测定,试管内不应有气泡,否则会影响观察和测定;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中可以用粗天平称取反应物蔗糖的用量是因为蔗糖水解为一级反应,反应物起始浓度不影响反应速度常数,还有实验中用到的蔗糖是普通的食用蔗糖,品质较差,里面混有比较多的杂质,纯度不是很高。所以,用粗天平称取蔗糖用量。因为即使用精密度很高的天平称蔗糖也没有太大意义。

试验十一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本实验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对实验造成的影响较大,具体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的波动,样品混合均匀与否,计时点晚于反应开始点,还有乙酸乙酯放置时间过久自行分解和挥发。这些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巨大影响,因此实验要精确控制。

实验十二 丙酮转化 本实验因注意以下几点:

1.温度对反应速度有一定的影响,本实验在开始测定透光率后未考虑温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如选择较大的比色皿和在不太低的气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在数分钟之内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如条件允许,可选择带有恒温夹套的分光光度计,并与超级恒温槽相连,保持反应温度。

2.当碘浓度较高时,丙酮可能会发生多元取代反应。因此,应记录反应开始一段时间的反应速率,以减小实验误差。

3.向溶液中加入丙酮后,反应就开始进行。如果从加入丙酮到开始读数之间的延迟时间较长,可能无法读到足够的数据,甚至会发生开始读数时透光率已超过80%的情况,当酸浓度或丙酮浓度较大时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实验失败,在加入丙酮前应将分光光度计零点调好,加入丙酮后应尽快操作,至少在两分钟之内应读出第一组数据。

实验十三 二组分金属相图的绘制

某些体系在析出固体时,会出现“过冷”现象,即温度到达凝固点时不发生结晶,当温度到达凝固点以下几度时才出现结晶,出现结晶后,体系的温度又回到凝固点。在绘制步冷曲线时,会出现一个下凹。在确定凝固点温度时,应以折线或平台作趋势线,获得较为合理的凝固点

实验十四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

本实验的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即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在溶液中则发生离子迁移现象,正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离子向阳极移动。正、负离子共同承担导电任务,致使电解质溶液能导电,由于正负离子移动的速率不同,因此它们对任务分担的百分数也不同,某一种离子迁移的电量与通过溶液总电量之比称为该离子的迁移数。注意:如果中间区的溶液浓度变化较大,则实验应该重做。

实验心得:

通过这个学期的大学物化实验,我体会颇深.首先,我通过做实验了解了许多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会了基本物化量的测量分析方法,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其次,我已经学会了独立作实验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基本操作与基本技能的训练,并且我也深深感受到做实验要具备科学的态度,认真态度和创造性的思维.在老师的耐心讲解及细心指导下,通过本学期的物理化学实验,实验技能有显著提高,接触并掌握了很多新仪器的使用方法,学会了将课堂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验中去,并可以自己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验中所出现的问题,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活学活用。下面

我就谈一下我在做实验时的一些技巧与方法.首先,做实验要用科学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实验,认真提前预习,做好实验预习报告;第二,上课时认真听老师做预习指导和讲解,把老师特别提醒会出错的地方写下来,做实验时切勿出错;第三,做实验时按步骤进行,切不可一步到位,太心急.并且一些小节之处要特别小心,若不会,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探讨一下,把问题解决.第四,实验后数据处理一定要独立完成,莫抄其他同学的,否则,做实验就没有什么意义了,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在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画图时,也要用软件画图,这也要求懂得excel软件的插入图表命令。还有动手这次实验,使物理化学这门课的一些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加深刻了我对这门课的认识,巩固了我的理论知识。

俗话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每一个理工科大学生不一定动手操作技能水平会很高,甚至有的大学生还很低。可是通过此次物化实验,经过三位名师(韩斌、李涛和姚明明)的指导,我了解并学会了很多东西。是我认识到物理化学实验作为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要分支,是与物理化学课堂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基础实验课程。物理化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实验手段了解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化学反应规律之间的关系,熟悉重要的物理化学实验技术,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方法,加深对物理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增强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通过做物化实验,我清楚的认识到,做事要严谨,做人应诚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这样,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才能踏踏实实,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通过做物化实验,我感觉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逻辑思维能力的增强。物理化学实验最后所得的结果往往不是直接测量的到的,而是通过理论分析,推导出一系列理论公式,再由直接测量到的物理量运算而得到的。因此,要求我们在实验中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充分发挥想象力,不断提高思维的逻辑性。

(2)自学能力的提高。物理化学实验是为大学二、三年级开设的一门独立课程,因此有条件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自学教材和实验仪器说明书的能力和习惯,整理、归纳、综合和评价知识的能力,查找文献资料以及使用多种工具书和手册获取所需的新知识的能力。

(3)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科研实践培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物理化学实验加强了这方面的初步训练,包括包括实验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研究方法的比较,实验要求方面的选择,实验数据的正确记录和处理,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总结和归纳,实验研究报告的书写等基本科学研究能力的训练,为毕业论文和科研实践打下基础。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 篇2

有机化学实验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得到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全面训练。实验教学配合课堂教学,加深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对课堂知识加以验证和巩固。培养学生观察和操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细致严谨的科学作风与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为以后进一步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扎实的基础。对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理解有机化学知识及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解决实际的化学问题及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兴趣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实验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紧密配合,能够为学生搭建理论与实际的桥梁。理论与实验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有效加深对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同时又能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相关实验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以致用,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化学问题。

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从课程自身特点与医学检验专业特点综合出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实验考核体系的探索实践,贯彻基本化学技能教育思想及实践。

在具体的实验教学中,根据医学检验专业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医学检验专业有机化学实验项目,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实验项目的安排要注意实验课与理论进度,应该在学习和掌握了理论知识以后,进行实验,避免理论和实验相脱节,影响实验教学效果。注重课程内容设置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充分利用有限的实验学时,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综合实验技能。

注重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非常重要,它是学生进行更复杂实验操作及设计的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决定了后续课程药物化学实验操作环节。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对有机化学实验学习的要求,使学生熟练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如萃取、蒸馏、回馏、重结晶、化合物熔点及沸点测定等。蒸馏是分离有机化合物经常用到的方法之一,装置的组装是考验学生实验基本技能的重要参考,正确熟练的组装装置是进行化学反应的基础。

培养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有机化学作为基础公共课,是后续很多课程正常进行教学的基础,规范操作习惯的养成有利于进行其他课程实验。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操作实验不熟练,对于基本的实验原理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规范操作可以避免实验失败,可以更好的避免事故的发生。比如萃取的时候,很多人直接将待分离物质直接倒入分液漏斗中,没有按照规范的实验步骤先检验是否分液漏斗有泄露,最终导致所得样品洒漏,除此之外,萃取的时候,很多学生只开旋钮而不拔开塞子,导致液体流动很慢甚至不流,耗费实验时间,影响实验进度。

注重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试验设计和讨论。比如在连续多步有机合成实验中,反应前一步产品的收率与纯度,会决定接下来实验的产率,以至于影响到整体合成,具体实验中就要求学生注意这种类型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如甲基橙的制备,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的制备作为第一步反应,它的顺利与否决定了接下来利用偶联反应制备产物甲基橙,在具体实验操作中,要注意影响反应正常进行的原因,尽可能使实验进行顺利。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的有机化学反应有其自身的特点,相同反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往往得到的实验结果千差万别。针对这种情况,学生根据具体的化学反应情况,积极查阅相关的化学资料和书籍,分析有可能造成差异的原因,积极提倡进行创新。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灵活运用相关实验仪器,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积极主动参与到实验中,使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证明:通过合理设置实验教学内容和项目,培养学生规范操作习惯,加强基础实验操作技能的练习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充分调动了教与学的积极性。

在今后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更加注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及理念,不断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不断总结,努力提高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水平。

摘要:总结了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有机化学

参考文献

[1]曾昭琼.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2]刘艳珠,戴延凤,邓峰杰,邓瑞红.在有机化学教学中如何应用启发式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2014(6):89-91.

[3]吉卯祉,黄家卫,胡冬华.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4]朱志超,卢惠娟,彭俊军.有机化学“教法”与“学法”的改进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4(6):69-71.

[5]曹健,郭玲香.有机化学实验[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 篇3

一、自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自学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学成为自觉行动。

1、下发阅读提纲。在课前下发阅读提纲,课堂上用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学生思维引向对已知的、有趣的物理现象的分析。

2、自拟内容提纲。学生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后,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列出内容提纲,不完善的地方学生相互补充,并在教师指导下取得一致意见。确定了重点、难点、学生可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的指导也有所侧重。

二、实验

在自学基础上,教师要创造实验环境,给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为了使“动手”贯穿于初中物理教学全过程,具体做法是:

1、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

(1)进行教材中的演示方案,使学生实验随堂进行。如在讲“压强”一节时,为了让学生亲身体会决定“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师生共同动手制作“压强小桌”,并分组操作,边探究,边讨论,教师适时点拨,教学效果甚好。

(2)采用随手可得的器材做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你身边,它并非高深莫测。如在讲“大气压”一节时,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取一只笔帽,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把笔帽粘在嘴上?”从而引出了大气压的存在。

(3)把演示实验改为师生并进实验,教师边讲,学生边操作,解决出现的问题,澄清模糊认识。如讲“串、并联电路”的连接时,教师演示与学生同步进行;讲大气压测定时教师先演示,然后学生再进行实验。

2、把学生的实验观察引伸到课后校外。

(1)课后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观察。如讲沸腾吸热时,课前布置学生回家用手摸一下沸腾的水壶底。教师刚一布置,有的学生就“妈呀”一声,似乎他的手已经被烫着了。而实践纠正了他的错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有关热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也使学生树立了“想象”并不等于科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制教具、学具。如自制量筒、指南针、滑动变阻器等,使学生都得到观察、操作的机会。

三、讨论

讨论是教改的中心环节。在引导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者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解决问题要有针对性,对易混淆的概念、知识点要有充分的认识,设计讨论题时要进行充分的估计。如在讲“热平衡”方程Q=cm△t时提出讨论题:△t是初温还是末温?△t、t、t0三者之间有何关系?于是,学生明确了吸热、放热与温度变化有关,而与初温、末温无关。

2、把握方向。讨论中可适当加入一些启发性、引导性的语言,掌握进程,不走弯路。如在讲“电磁感应”一节时,启发学生:当改变导体切割方向时电流方向怎样变化?若改变磁感线方向呢?若两者同时改变呢?步步深入,启而不发,含而不露,给学生留下了讨论的空间。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努力使设计的讨论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惯性现象”一节时设计讨论题:杯上放硬纸板,板上放鸡蛋,快速抽出硬纸板,鸡蛋会怎么样呢?学生讨论后,通过教师演示使学生在讨论中增强了对物理知识点的理解。

四、总结

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是信息评价归类的过程,以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总结时除了对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外,教师还要通过信息反馈,指出物理学习中易混淆的问题,确定学生问题讨论中的最佳答案,解决学生在课堂上遇到的共性问题。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 篇4

1.量筒 是有具体量程的量器,并在一定温度下(一般规定20℃~25℃)使用,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会偏小,俯视会偏大;它只能精确到此为止0.1ml。“大材小用”和“小材多次使用”都会给测量带来较大

误差。

2、托盘天平:分度盘、指针、托盘、平衡螺母、游码、标尺、横梁、底座。精确到0.1g

①调平:称量之前要调整天平至两边平衡

②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

③被称物不直接放在托盘上(干燥固体可用称量纸,易潮解、腐蚀性药品用玻璃器皿),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④添加砝码时要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最后移动游码;

⑤取用砝码时要用镊子夹取,用后放回砝码盒内;

⑥每架天平都有自己配套的一套砝码,不能混用。

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专用仪器,使用前应该注意:

(1)观察它的量程。若待测物的温度高于温度计能测的最高温度,温度计可能

被胀破;若待测物的温度低于温度计能测的最低温度,则测不出温度值。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这样,用它测量时就可以迅速、准确地读出温度值。

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a.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没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否则不能准确反映液体的温度。

b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c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2)垫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平底、圆底、蒸馏烧瓶三种)、锥形瓶(也叫锥形烧瓶或三角烧瓶)。

补:常见试管都是由玻璃材料制成的,具有可受热,操作方便,可见度高等优点,因此试管常用作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供少量物质反应的容器,也可以收集少量气体。缺点是容易碎裂,因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骤冷或受热不匀时均能引起炸裂,使用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1)为便于振荡(2)常温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2;(3)加

热反应时液体量不可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沸出

(4)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加热前必须把试管外壁的水擦干(5)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加热时试管不能接触灯芯。否则都能引起试

管炸裂

(6)加热液体时管口要对着斜上方无人的方向 防止液体溅出伤人,(7)

为增大受热面积应使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

(8)加热固体时,要使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

5、烧杯 主要用途和使用注意事项是:

(1)做常温下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过烧杯容积的2/3。

(2)做加热时较多量的液体之间、固体和液体之间反应的容器但液体量不得超

过烧杯容器的1/2

(3)不可直接加热,要用石棉网使其受热均匀

6、蒸发皿是瓷质的受热容器,常用于蒸发或浓缩溶液,也可用于干燥固体。可以直接用火焰加热,但不能骤冷,以防炸裂。灼热的蒸发皿必须用坩埚钳夹持,热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必须立即放在实验台上时,要垫上石棉网。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避免受热不均匀液体溅出。当蒸发皿出现较多晶体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7、试管架是放置试管和控干试管的专用支架仪器,有木质和铝制之分。洗净

待用的试管应口朝下插入试管架的孔眼内(或套在立木上),既便于控干试管,也防止试管内落入灰尘。热的试管不能直接放在试管架上,以免灼焦木质或造成试管炸裂。

8、试管夹由木材或竹板、钢丝弹簧以及内衬绒布制成,主要用于夹持短时间

加热的试管。使用时要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以免沾污试管口或使杂质落入试管内;试管夹要夹在距试管口1/3处,防止试管脱落;手持夹有试管的试管夹时,要用手拿住长柄,拇指不能按在短柄上,以防试管脱落;使用时应注意防止烧损或锈蚀。

常用的试剂瓶: 细口瓶(有棕色和无色之分,均带磨口的玻璃塞)、广口瓶(均

为无色,带有配套的磨口玻璃塞)、滴瓶(有棕色和无色之分,均有配套的胶头滴管)、固体药品瓶(均为棕色,内有软塑塞,外有螺口硬塑盖)等。见光易分解的药品均保存在棕色瓶内;其他药品均需密封保存,但强碱固体应选择塑料盖或橡胶塞的试剂瓶,强碱溶液多现用现配,一般不长期保存。

9.漏斗种类很多,可分为三角漏斗(短颈漏斗)、分液漏斗、长颈漏斗、安全

漏斗、吸滤漏斗等。通常人们所说的漏斗就是指三角漏斗,三角漏斗由于漏斗颈比较短。三角漏斗的主要用途有两方面:一是向细口容器内加注液体(如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或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用二氧化碳熄灭烧杯内不同高度的蜡烛火焰,可通过漏斗向烧杯内侧倾倒二氧化碳气体),二是与滤纸配合用于过滤。

10.表面皿是由普通玻璃材料制成的中间下凹的圆形玻璃器皿,其外形与手表的玻璃相似,故也称表玻璃其主要用途是:①盛装少量固体或液体样品以供观察; ②用它覆盖烧杯、广口瓶之类的容器,可防止液体损失。

10.石棉网是一个四寸见方的铁丝网(起骨架支撑作用),当中涂以直径为二

寸半的圆形石棉心。石棉具有耐高温、热的不良导体的特点,所以石棉网可以直接受热,常用于烧杯等受热时垫隔在火焰与玻璃容器之间,以使玻璃容器均匀受热;也常用于承接炽热的固体生成物,或将灼热的蒸发皿等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11.镊子和坩埚钳都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夹持器具,坩埚钳主要用于夹持高温

物体(如移走灼热的坩埚和蒸发皿等),或夹持某些固体在气体中进行燃烧实验(如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镊子一般用于取用不太大的块状固体药品。每次使用前后,都要用洁净的滤纸将它们擦拭干净,防止污染试剂,也防止被锈

蚀。放置时,要使夹持物体或药品的尖部朝上,以免下次使用时污染试剂。

12、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沾取液体等操作,不管用于何处,都要

物理实验总结 篇5

液氮:

1、M-t图识别,只要做过实验应该很容易。

2、测t1的时间:C A实验开始前

B铜柱放到天平上时

C铜柱从天平上拿起来准备放到液氮里时 D从液氮里取出铜柱时。

转动惯量:

1、等外径、高度、质量的塑料圆柱和金属圆筒,哪个转动惯量大?应该是圆筒

2、测圆筒转动惯量时,没有整个放入台子,导致转轴和对称轴有夹角,问测得的转动惯量偏大偏小?好像是不能确定。第二循环:

示波器:

1、已经得到了正弦波图像,改变下面条件,一定不会使图像消失的是B A:调节辉度intensity B:交流AC变成直流DC(DC还是会保留交流部分。)C:接地

D:调节垂直position

2、示波器读数、相对误差问题。注意保留位数。InSb磁阻:

1、正确的是:D A试验用的时恒压电源。

B要得到倍频效果,应该在较大磁场中进行 C随着B增大,电阻R减小

D随着I增大,磁阻效应会变得明显。(实验时是恒流的,没有这个的直接判据。但是ABC应该是错的。)

2、实验开始时计算R(0)的方法。

以及实验中途给你条件,填写磁阻?这个不知道什么意思。第三循环:

LCR:错误的是:B A谐振时总阻抗Z最小 B谐振时U1=U2 C固定L、C,若R增大,则Q减小 D两种计算Q的公式是等价的 算R损的方法里错误的是:C ABD是等价的。Helmholtz线圈

1、错误的是:考的是d=R,是半径不是直径

2、R,I对Helmholtz的B的影响。第四循环: 量子论

(多选)正确的是:AB A灯丝电压过小可能导致I=0 B:UG1K接反可能导致I=0 C图像上第一峰即第一激发点位(电子有初动能,还有接触电势差)DUG2P接反,可能导致I<0 第二题:给你六个峰的电压,算第一激发点位。(逐差法?最小二乘法?)X光:

观察透射时没有像的原因可能是(多选)AB A电压太小B管流太小C扫描时间△t太小D零点偏移 关于NaCl的图像

A峰成对是因为有特征、连续两种谱 B峰位在7.0°是因为U太小 C峰位在7.0°是因为I太小

D延长扫描时间,不增加峰高和改变峰位置 第五循环

光栅:

1、用了两次dsinθ=k拉姆达,注意sin不能简化成tan 恶心题,调节正入射时各种情况应该调节哪个螺丝? 牛顿环:错误的是:用节能灯也能看到牛顿环

头发和条纹不平行,问得到直径偏差?实验网站讨论区里好像有图。测到的是d/cosθ 第六循环:

测200Hz正弦波应该用什么条件?老题了,兼顾速度和长度。考丽萨如图用三个t算相移

声波和拍:两个波源(504,512Hz)形成拍,给定扫描速度4000点/s(应该没有用)和长度0.5s,问最多看到几个拍? 观察到不理想的拍图像,(没有谷,谷的地方密密麻麻),选择原因

Af之差太大Bf之差太小C喇叭和音叉位置不好D喇叭音叉响度差太大。第一循环

液氮

1.(单选)就考的比汽化热的公式,写了四个很像的,有一个和书上是一样的„„ 2.(多选)可能导致计算比汽化热增加的是:

A.记录tc之后再记录液氮质量变化的时候,瓶口有白霜

B.铜块在移动过程中在空气中停留时间太长

C.不记得了

D.测量温度时温度计碰到铜柱

扭摆法测转动惯量

1.托盘的转动周期是T0,放上圆柱体之后的周期是T1,圆柱体转动惯量I1,求托盘的转动惯量

2.某物体距离质心d1处转动惯量为I1,距离质心d2处转动惯量为I2,求物体质量

第二循环

示波器

1.衰变改变的是什么()

A.幅度

B.频率

C.相位

D.波形

2.什么样的两列波不能产生稳定的李萨茹图形()

A.振幅不同

B.相位差不稳定

C.频率不同

D.衰减不同

锑化铟

1.错误的是()

A.必须保证通过锑化铟的电流保持恒定

B.必须测量磁场为0时锑化铟两端电压否则无法计算

C.实验前仪器要调零(反正是调零什么的„„)

D.在0.5T的场强下电阻是300Ω,则磁阻为600 2.在较小磁场下,磁阻与磁场的关系

在较大磁场下,磁阻与磁场的关系

第三循环

LCR 1.(多选)正确的是()

A.谐振时阻抗最小

B.谐振时U1和U2都最大

C.R越大,Q越大,图形越尖锐

D.R越小,Q越大,图形越尖锐

2.C是101.2nF,f是3xxxx.xxkHz,求L=

(毛线我真的不记得L的单位是H亨利啊T T)

亥姆霍兹线圈 1.正确的是()

A.I增大B增大

B.只需要实验前调一次零

C.D.不记得了,挺简单的

2.画出d=R,d=2R,d=R/2时B-Z示意图

第四循环

量子论

1.第一激发电势是U,则第一激发态和基态的能极差

,从第一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光波频率

2.不记得了

X光

1.不记得了

2.第一级β1,λ1,求d,若另一波长λ2,则入射角是

第五循环

光栅

1.正确的是()

A.波长变大,角色散率变大

B.C.不记得了也是关于角色散率的

D.只改变光屏距离,不影响衍射角度

2.光栅20lines/mm,第二级亮纹距第一级100mm,波长xxx,求光栅到光屏距离

牛顿环

1.选用比钠黄光波长小的光进行实验,则相同级次的牛顿环半径变大/变小/不变

2.(图和头发丝的差不多)铜丝直径xxx,距两个玻璃片相接处的地方距离xxx,两相邻暗条纹之间距离xxx,求入射光波长

第六循环

计算机实测

1.观察100Hz波,要求每周期内取40个点,采样速度

2.用0.1s,8000点/s采样参数观察2Hz波,可观察到

种波形

声波和拍

1.(多选)单纯为了使屏幕中现实更多周期的拍,可以()A.增大采样长度

B.减小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频率差 C.增大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频率差 D.改变扬声器和音叉之间的相对位置 E.增大扬声器音量

2.扬声器500Hz,音叉512Hz,1s内最多观测到

种拍型 第一循环

单摆:正态分布累计频数曲线纵坐标50和15.9对应横坐标的意义。从这个曲线上读出平均 数和标准偏差

转动惯量:已知TToI,用周期的公式T*T-To*To=4*3.1416*3.1416*I/K,计算K

第二循环

液氮比汽化热:引起比汽化热实验值偏大的原因(多选)(A.铜柱投入水中时有水溅出 B.测量b点时间延迟 C.忘了 D.瓶口的结霜算入总质量)表面张力:多选题,表面张力系数大小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第三循环

示波器:一个已知相关参数的信号,60dB衰减,在已知示波器T和V参数设置的情况下在示

波屏上V/DIV和T/DIV的相应读数(按照示波器读数规则)

李萨如图形中,X轴与Y轴信号频率之比与切点个数的关系 补偿法测电阻:电压补偿法原理图补完。达到平衡的标志

第四循环

LCR串联谐振:总阻抗Z的表达式(用L、C、R损表示)。达到谐振状态时f的表达式(用L、C表示)。第一种测量方法中保持U1不变的原因。第二种测量方法中U2/U1~f可表示谐 振曲线的原因

InSb磁阻效应:必做实验一里面设置好参数后,磁阻变化率与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化的关 系是(A线性 B非线性 C无法确定)InSb电阻随通过电磁铁的电流变大而(A变大 B 变小 C不变),电路电流(A变大 B变小 C不变)

第五循环

原子能量量子化(单选):已知两个相邻峰的坐标,求第一激发电位 核磁共振(单选):三峰等间距时频率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第六循环

光栅:利用光栅方程进行计算、利用角色散率公式的计算进行定性判断

激光斜入射光栅,怎样成像(单选)牛顿环(单选):测量头发丝直径时,若上面的透镜有一面为凹,则相邻两暗条纹之间的

间距如何变化

第七循环

计算机实测物理实验:一个方波周期为0.5s,采样长度0.2s,采样速度50点/秒,则可能观 察到的图像是怎样的(多选)

利用李萨如图形求相位差,若将X和Y轴进行坐标变化,求得的相位差是否相同

声波和拍:无法得到拍图形的原因(多选)(A喇叭和音叉的频率相差太大 B喇叭和音叉的 频率相差太小 C采样 时间过长 D采样速度过快)

计算(2O分)1.用同一把直尺测长度l,l=l1-l2,已知l1和l2以及求B1、B2类不确定度的条件,求l和l 的不确定度

2.多次测量后求平均值和不确定度

3.给出了一个乘法的字母表达式,推导出一个量的不确定度的表达式 第一循环: 随机误差:

1.满足正态分布要求的数据在正态概率纸上作图得到()

是个选择题

答案有S型曲线 直线什么的

2.用100个数据作图,但分组时第4、6组有25个数据,第5组有16个数据,大概意思是有很多数据都骑墙了,处理方法错误的是()(多选)

A、测量200个数据 B、改进分组方法 C、舍去骑墙数据用备用数据填补 D、用单摆试验仪代替误差较大的秒表重新测量

转动惯量

1.外径和质量都相同的塑料圆体和金属圆筒的转动惯量哪个大

2.载物盘转动10个周期时间为8.00s,放上物体后转动10个周期时间为13.00s,给出K值大小,求出物体的转动惯量 碰撞打靶

1.给出x x` y

m 算出碰撞损失的能量ΔE 2.选择题 调节小球上细线的时候上下转轴有什么要求 A上面两个转轴平行 B下面两个转轴平行 C上面两个转轴平行且下面两个转轴平行 D只要碰撞后小球落在靶中轴线附近就可以

第二循环:

液氮:

1.如果搅拌的时候量热器中的水洒出一些,求得的L偏大还是偏小还是不变 2.操作正误的判断,选出错误的

A.天平上的盖子打开 B第二次白雾冒完了立刻记下此时的时间tc

C、搅拌时把温度计倾斜搁置在量热器中而且不能碰到铜块 D倒入液氮之后立即测量室温

表面张力: 1.选择:(顺序可能有点问题)A、水的表面张力比酒精的表面张力小 B、酒精的表面张力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C、在液膜形成之前电表的示数一直增大 D、拉出液膜到破裂的过程中,电表的示数一直减小 2.记不清了 第三循环: 示波器:

1.输入的信号为正弦波形,但是屏幕上只看到一条直线,可能的原因

A、按下了接地按钮 B、ACDC档中选了DC档位 C、Volts/DEC衰减过大 D、扫描速度过快 2.给出一个李萨如图形和X轴信号频率,求Y轴信号频率 直流电桥:

1.要测量一个1000欧姆的电阻,如何选择RA/RB的值和RA的值使得不确定度减小(选择题)

第四循环: LCR 1.给了一张U2/U1~f 的图,求品质因素Q 2.有一个选项是谐振时总阻抗最小 其他的就„„ 圆线圈:

1.算出给定半径的1000匝的圆线圈中心的磁感应强度 2.一个比较简单的选择题„„ 第五循环: 量子论:

1.加大UG2K后峰值间隔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2.选择:

A、加速电压为U后电子与原子碰撞使得原子跃迁,这种碰撞是弹性碰撞 B、加速电压为U后电子与原子碰撞使得原子跃迁,这种碰撞是非弹性碰撞 C、D记不清了

核磁共振

1.给出h

gH

μN

二峰合一时的频率v和三峰等间距时的频率v0 求出B0 2.X光

1.第一个峰,给出λ,β=6.37°,求晶体的晶面间距。2.将晶面间距变小,两个相邻峰的距离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第六循环 光栅:

1、光栅常数已知,但是做实验时将光栅稍稍倾斜,求得的波长变大变小还是不变

2、考操作顺序:大概是这样几步 a调节激光器上下左右水平b调节光屏地面与实验台水平c激光器放到实验台上后与实验台保持水平d使得光屏反射的光射入激光器通光孔 e 使得衍射光点在一条直线上 牛顿环:

1.考虑透镜重量使得透镜变形的情况,则凹透镜和凸透镜的曲率半径各有怎样的变化 2.将凹透镜摔成大小相等的两半,取一半做牛顿环实验,条纹是怎样的(选择)

第七循环: 计算机实测:

1.一个方波频率为2Hz,选取采样频率为4Hz看到怎样的图形 A方波 B三角波 C正弦波 D方波或三角波

2.测量一个300Hz的未知信号并用快速傅里叶变换求频率,选哪个采样长度和采样速度较合适 A 500点/s

0.1s

B 500点/s 0.01s

C 4000点/s 0.1s

D 8000点/s 0.01s

冷却规律:

1.给出公式(带有m 的那个)在自然冷却时,A)如果测得室温偏高 B)空气流动较厉害 则m各是偏大还是偏小

2.实验中引起误差的最主要的因素()

A.室内空气的流动 B传感器零点的漂移 C读数的误差 D记不清了

物理楼320 液氮的比汽化热测量

如在M-T图中,ab线段和cd线段的斜率不一样,其原因最大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A.铜样品曾预冷过

B.液氮中有铜柱

C.瓶口温度降低

D.液氮在保温瓶中的液面下降 答案:CD

液体表面张力测定

通常液体的表面张力是指某液体与其____相接触,或者与____相接触时的界面张力。答案:气,固

全息照相

1. 下列说法中,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全息图的任一碎片,不能再现整个场景

B. 拍摄全息图的光源也可用发红色光的灯泡作为光源 C. 全息图的拍摄必须使用相干光

D. 白光再现全息图,必须在相干光照明的条件下才能再现 答案:C

光华801 直流电桥 画出直流电桥的电路图,并标明个元件的符号。答案:

电桥灵敏度公式M中检流计内阻 包括哪几部分?

答案:检流计内阻 ; 和 的并联值,以及 和 的并联值。

二极管伏安特性测量

使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检测二极管性能,若二极管能正常工作,则万用表正向连接时显示____,反向连接时显示_____。

答案:二极管正向压降近似值;过量程“1”(或“1”)

示波器

如果示波器上的波形在触发源开关选择正确的情况下总是沿横向左右移动,应该先调节“SEC/DIV”旋钮再调节“LEVEL”触发电平调节旋钮。

光华802 802室考试模拟题

一、RLC串联谐振电路(必做)

1.串联电路处于谐振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A.电路中电流最大。

B.信号源输出电压最大。

C.负载电阻两端电压最小。

D.电路中电流最小。

2.电路达到谐振时,电容C、电感L、电阻R与谐振频率f0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二、亥姆霍兹线圈(选做)

1.亥姆霍兹线圈是一对彼此平行且连通的共轴圆形线圈,每一线圈有 匝。两线圈内的电流大小方向相同,线圈之间距离 等于圆形线圈的半径,这种线圈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系列1、2、3的线圈间距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磁阻效应实验(选做)

1.磁阻效应是指一定条件下,导电材料的 ____________ 随______________ 的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2.磁阻传感器正常工作时,只有所受的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电场的作用力互相抵消的载流子的总体运动轨迹才不会偏转。

答案:

RLC串联谐振电路(必做)1).A 2).

亥姆霍兹线圈(选做)1).能在其公共轴线附近产生均匀磁场

2).R

R/2 2R 磁阻效应实验(选做)1).电阻值R,磁感应强度B

2).洛仑兹,霍尔

光华803 计算机实测实验

1.正确采集50HZ的正弦波,可以选择的采样速度为()A 2点/S,B 10点/S,C 100点/S,D 1000点/S 2.正确采集100HZ的方波,应使用的采样长度为()

A 0.01S, B 0.05S , C 0.5S , D 0.005S

冷却规律

1.冷却规律实验中,打开软件后,采集数据前是否要定标(是)2.自然冷却与强迫冷却的m值标准值是()

声波与拍

1.拍频________两列波频率差的绝对值

(大于,小于,等于)2.拍在现实中的实例有(自举三例)

光华804 补充实验1振动周期的统计规律研究(必做)

1.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得到N个测量结果x1、x2、x3、„„、xN,将其分为K组,统计出测量结果落在每个分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频数

,其与数据总数相除称为

相对频数。

实验3-2 碰撞打靶(选做)

1.碰撞打靶实验中,即使操作完全正确,撞击球高度的计算值与实际值仍然是不同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BCD。(多选)A.空气阻力 B.摩擦力 C.非正碰

D.非弹性碰撞

实验4-5 用扭摆法测定物体转动惯量(选做)

1.一个木球的质量M=1210.0g,直径D=11.462cm,则其绕中心对称轴的转动惯量大小值为

15896 g.cm2。

光华805A 光华楼805A室光学循环模拟题

补充实验5:光栅特性与激光波长

1.以下讲法正确的是

A.光栅的透明区宽度为光栅的周期 B.光栅的不透明区宽度为光栅的周期

C.照在屏上同一点的这些衍射光都是同相位的光 D.以上讲法都错误

2.在光栅衍射实验中,激光垂直入射到光栅上,光栅与屏平行。第二级衍射条纹的位置和屏幕中心(零级条纹所在处)的位置相距150mm;光源波长为600nm;光源到衍射屏的距离为90cm;衍射屏到光栅的距离为70 cm。则此光栅的光栅常数为---------

6-2牛顿环

1.牛顿环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错误讲法是

A. 牛顿环可以用来检验光学元件表面质量(好坏)B. 牛顿环可以用来检验光学元件厚薄 C. 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球面曲率半径 D. 牛顿环可以用来测量光波的波长

2.在用干涉法测量头发丝直径的实验中,为使条纹间距尽可能的宽,以减小测量误差,则有效措施为:

A.选用尽可能粗的头发丝,头发丝尽量置于上下两块玻璃的正中间;

B.选用尽可能粗的头发丝,头发丝尽量置于远离上下两块玻璃接触点的位置; C.选用尽可能细的头发丝,头发丝尽量置于上下两块玻璃的正中间;

D.选用尽可能细的头发丝,头发丝尽量置于远离上下两块玻璃接触点的位置。

补充实验6:光的偏振性和溶液旋光性的研究

1.在旋光溶液中,产生旋光现象的光一定要 A.自然光 B.偏振光 C.激光

D.以上都可以

2.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透过起偏器的光的光强为I0,再透过检偏器的光的光强I.如果不考虑光的损耗,则I /I0为 A.4/3

B.1/2

C./2

D.3/4

参考答案:补充实验5:光栅特性与激光波长

1.C

2.5.73×10-3mm

6-2牛顿环: 1.B 2.D 补充实验6:光的偏振性和溶液旋光性的研究: 1.D 2.D

2009-2010第二学期普物实验期末试题

一、随机误差正态分布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测单摆周期应以最高点为起点 B、测单摆周期应以最低点为起点 C、D、累计频率曲线允许两端误差较大

2、如何避免数据骑墙,错误的是:()(多选)A、重新分组; B、C、归于前一组,最后一组归于其自身; D、归于后一组,最后一组归于其自身;

二、碰撞打靶

1、求碰撞球高度h0的公式:()

A、h0=(x2+y2)/4y

B、C、h0=(x2+y)/4y

D、h0=(x2+4y)/4y

2、操作没有错误,但是修正了4、5次都一直达不到十环(小于10环且靠近轴线),不可能的原因是()

A、碰撞点高于被碰球中心 B、碰撞点低于被碰球中心 C、被碰球与支撑柱有摩擦 D、线没有拉直

三、液氮比汽化热

1、Q等于()

A、水从t2升高到t3吸收的热

B、铜柱从t2降到液氮温度放出的热

C、铜柱从室温降到液氮温度放出的热

D、铜柱从t3上升到t1吸收的热

2、测得mN偏小的原因()(多选)

A、有水溅出

B、瓶口结冰

C、记录tb的时间晚了

D、铜柱在转移时吸热了

四、全息照相

1、实验装置的摆放顺序()

A、电子快门—反光镜—扩束镜—小孔

B、电子快门—反光镜—小孔—扩束镜

C、反光镜—电子快门—小孔—扩束镜

D、反光镜—电子快门—扩束镜—小孔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有胶剂的一面对光,看到实像

B、有胶剂的一面对光,看到虚像

C、有胶剂的一面背光,看到实像

D、有胶剂的一面背光,看到虚像

五、示波器

1、给你一幅图,问fx/fy=()(就是考和切点的关系)

2、衰减20db,测得x轴5.00,档位2ms/div;y轴4.00,档位0.1v/div,求频率()和电压()六、二极管

1、正向导通时是(),反向导通时()(填内接或外接)

2、已知电压表内阻Rv,电流表内阻RA,测量值R,则内接时真实值是(),外接时真实值是()。

七、RLC电路

1、给你一幅图(两条谐振曲线,一条较高较窄的标有Ra,另一条Rb),问Ra、Rb的大小关系,问Qa、Qb的大小关系;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谐振时,路端电压小于外电阻上的电压

B、外电阻越大,Q越小

C、谐振时电流最大

D、谐振时总阻抗最小

八、亥姆霍兹线圈

1、两个线圈的直径为20cm,要使它们组成亥姆霍兹线圈应间隔()cm,两线圈中应同大小相同,方向()的电流;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开机后,应至少预热10分钟,才进行实验

B、调零的作用是抵消地磁场的影响及对其它不稳定因素的补偿。

C、D、这种线圈的特点是能在其公共轴线中点附近产生较广的均匀磁场区

九、牛顿环

1、第7环和第17环的位置分别为11.00mm和14.00mm,波长630nm,求曲率半径

2、十、光栅

1、光栅常数d=0.05mm,估算k=2的角色散率

2、用未知光栅常数的光栅1代替已知光栅常数的光栅2,且用绿光代替了红光,发现同一级次的条纹往外移动了,则光栅2比光栅1大小关系怎样?

十一、计算机实测物理实验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采样长度与FFT频率无关

B、采样长度越大,单位时间内取点越多

C、采样速度越大,一个周期内取点越多,波形越接近真实 D、采样速度越小,一个周期内取点越多,波形越接近真实

2、给了一个李萨如图形,给你各点坐标,要求相位差()

十二、冷却规律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多选)A、冷却速度与风力大小有关

B、自然冷却时用手挥动加速冷却对实验没有影响 C、自然冷却时不要乱动

D、加热时电压大小对实验有影响

2、十三、作图题

初二物理实验总结 篇6

本学,在学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更好总结本学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特对本学年的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年,在学期初,首先制定了本学年的实验教学工作计划,以实验计划指导本学年的物理教学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圆满的完成了实验计划所布置的任务。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把每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在演示材料不很完全的条件下,教师经常自制一些教具或取得另外相近或相似的教具来完成演示实验,让每个学生能够有观察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达到认识理论的目的。

2、对于学生分组实验,本学年学期初,我们物理教师首先对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有学习小组长,小组长在学习上和动手能力上都是比较强的学生,在小组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学生实验,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规范、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通过一年的训练和操作,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今年的中考理化实验竞赛中和理化生测试中,取得了理想的成绩。

在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教师对学生认真辅导,还注意巡视学生进行实验的情况,发现操作不规范的不认真的,教师认真辅导指正,并且作其思想工作,对认真规范的同学,并提出表扬,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学会了许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

3、课外的小实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本学年我们还不断的提倡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小制作的活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4、实验报告的填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积极的鼓励学生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够把观察的实验直观的操作与理论相联系,从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操作的效果,本学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测试的环节中适当添加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测试内容,促使学生对实验的重视。

总之。本学年的物理实验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和上级的实验教学要求还有差距,我们全体初二物理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探索创新,使实验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初二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 篇7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实验, 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不断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化学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 这对每一位初三化学实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我们化学实验教师不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而且还具备娴熟扎实的实验技能和较高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达到此要求, 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需要在平时的化学实验教学中日积月累, 不断总结经验。笔者通过二十多年的实验教学实践, 深刻地认识到, 化学实验教师除了必须认真填写和设计实验教案, 认真准备实验, 苦练实验基本功外, 还要要求每节化学实验课都要填写好化学实验日记。这是提高化学, 实验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坚持填写好化学实验日记, 可以使教师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还可进一步促进教师掌握实验教学的进度, 熟悉实验内容。大家都知道, 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 对该节课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演示实验应尽量做到万无一失。由此, 实验教师必须提前试做演示实验, 记录好实验出现的问题以及成功的经验, 并及时告诉任课教师, 对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教师要首先拟订好实验前应向学生强调的注意事项, 记录好实验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以及反思怎样解决问题的方法。每次实验后要注重从师生中反馈意见和建议, 经过思考后, 填写在日记中, 日记中也可以填写对某个实验探究的改进方法;还可以写出实验教学探究的体会。总之凡是有新意的实验探究方法或经验总结, 均可填写在日记中, 要强调的是日记内容应不断充实, 不能记流水帐, 日记的质量应不断提高。

百闻不如一试, 坚持不懈填写实验日记, 日积月累, 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附实验日记一例

时间:2008年9月18日星期四

气候:晴

物理化学实验总结 篇8

一、试题分析

1. 试题再现

某同学利用图1(a)所示电路测量量程为2.5 V的电压表V的内阻(内阻为数千欧姆),可供选择的器材有:电阻箱R(最大阻值99 999.9 Ω),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50 Ω),滑动变阻器R2(最大阻值5 000Ω),直流电源E(电动势3 V),开关1个,导线若干。

图1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电路原理图1(a)连接线路;

②将电阻箱阻值调节为0,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与图1(a)中最左端所对应的位置,闭合开关S;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满偏;

④保持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不变,调节电阻箱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为2.00 V,记下电阻箱的阻值。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应选择滑动变阻器 (填“R1”或“R2”)。

(2)根据图1(a)所示电路将图1(b)中实物图连线。

(3)实验步骤④中记录的电阻箱阻值为630.0 Ω,若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计算可得电压表的内阻为________Ω(结果保留到个位)。

(4)如果此电压表是由一个表头和电阻串联构成的,可推断该表头的满刻度电流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100 μA B. 250 μA C. 500 μA D. 1 mA

2. 试题特点

本题不是教材的实验,也不是考纲中明确要求的实验.该试题给出了实验电路图和实验步骤。要求考生从电路图和实验步骤出发,结合实验目的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找出实验原理、操作原理,进而发现实验设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从知识上看,本题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考查了学生实验品质的深刻性、灵活性。

实验设计中恰当地融入了典型物理科学方法的要素.实验整体构思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探究过程和探究方法隐含在试题的分析和解答过程中,学生在遇到认知冲突时,运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思维探究过程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实验在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价值。

3. 在实验过程中融入科学的方法

在实验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融入了控制变量和误差分析的思想.此题从表面上看是串联分压的知识,没有误差分析,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对误差的认知程度对实验原理的理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任何一个实验的设计都离不开科学思想和方法,更离不开对误差的认知。这样的试题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实验的要素和真谛;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原则和方法;有利于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具备了良好的科学品质和辩证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学生面临的困惑与暴露的问题

1. 原理分析上的困惑

试题采用的是半偏法,由于不是大纲明确要求的方法,很多考生没能很好地论证出隐藏的误差分析.题设步骤④中认为调节电阻箱时滑动变阻器上的分压不变,很多考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出:在滑动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供电,并且其阻值比用电部分阻值小很多时,即使用电部分阻值发生一定的变化,供电电压却几乎不变。

2. 实物连线暴露的问题

实物连线是对实际操作的间接考查.考生暴露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分压供电连成了限流方式;二是没有将导线接在实物的接线柱上。

三、对中学电学实验教学的启示

细心的教师都会发现,这两年的高考物理实验试题不拘泥于教材和考纲,而是更加注重挖掘实验内隐的知识和方法。但从学生所面临的困惑与暴露的问题上看,我们平时的实验教学是存在着一定问题和不足的。如: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实验,不去体会知识和实验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方法;不做完善的误差分析;不给学生自主的思维空间;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这些做法既降低了学生学习实验的积极性,又难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更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从这两年的实验试题来看,实验试题的考查点正是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的点,因此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除做好常规实验之外,还应合理挖掘教材实验所包涵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科学、合理的实验理念,逐步渗透物理实验思维。以下是几点建议:

1. 紧抓教材,深挖原理和思维方法

教材中明确要求的实验有: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等。我们要利用这些实验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原理、误差分析、优劣对比,让学生懂得合理取舍、明白实验的简洁性与合理性,让学生的思维灵活起来。

比如在电学实验中,确定电流表的内接外接,很多教师会直接给出结论:当R2

很多设计性电学实验都需要选择实验器材,这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而实验器材的选择就是要依据实验原理,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结果做出大概推断或估计的辩证过程。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就会事半功倍,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蕴含相关的方法,也含有完成实验必须的条件以及影响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教师应深层次开发这些,让学生明白一些条件和方法的必要性,让学生了解如何选择条件和方法,让学生体验方法和条件对完成实验的重要性。如此,学生才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然地关注条件和方法,并且会根据实验目的来确定适当的条件和方法,从而提高实验能力。以上所述内容,教材中给了足够的空间,因此我们必须紧抓教材,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

2. 不囿于教材,让学生动起脑来

高考大纲中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是:①能独立完成表中所列的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会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②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③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不是孤立的,着重对某一种能力进行考查的同时在不同程度上也考查了与之相关的其他能力。同时,在应用某种能力处理或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也伴随着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因而高考对考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等探究能力的考查渗透在对以上各种能力的考查中。

高中电学实验的核心可大致分为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测量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等,为了提升学生的实验素养,我们可以发散的问题形式,放飞学生的思维。如提出设问:你有多少种测量未知电阻的阻值的方法,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用?让学生明白,同样的实验目的可以通过不同的实验原理来实现,实验原理不同,实验方案也就不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局限于课本上的实验原理,而应带领学生开阔思路、发散思维。只有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从实验原理入手,带领学生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学生才能在遇到问题时处变不惊,应对自如,在提高实验能力的同时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 切忌纸上谈兵,让学生动起手来

由于受实际条件的制约,高考不能直接考查实验操作,导致教师在教学中产生懒惰心理,很多实验都靠讲授,多数实验都是纸上谈兵,进而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脱离了物理学习的正常轨道。这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增加了学生理解实验的困难。

如滑动变阻器的分压和限流两种接法:若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小于用电部分的阻值,则通常选用分压接法.从理论上分析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但通过实验观察就十分直观。所有的实验方案可行与否,都可以以实验现象为依据,直观易懂、印象深刻。教师要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更是学生的能力。

上一篇:松山湖一日游的300字作文下一篇:朗诵比赛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