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计量管理的创新(共11篇)
一、存在的问题 1.组织管理体系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企业计量工作定级升级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对企业计量基础工作的确有非常大的提升。但在之后,为了给企业减轻负担,上级管理部门取消了大面积的检查验收等活动。企业内的计量科(处)等部门也随之被合并或者撤销,削弱了计量工作的职能和力度。2.人员技能水平
计量工作对人员素质要求高,又要求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但新员工因为看不到计量工作的前途而纷纷选择离开,进而导致计量技术人员的水平不稳定。
二、创新点 1.相关业务外包
针对计量人员、业务持续减少和公司剥离辅助强化主体核心的转变思路,在反复分析优劣势和自身条件的基础上,我们先后进行了大量调研和论证。包括统计检修业务工作量,寻找有资质有能力且愿意承揽所有计量检测和检修维护及巡回服务(含长度几何量、热工、压力、电学等专业)的协作方,对其提交的实施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特别是和我们继续从事该工作的优劣点进行分析权衡。
经过系统分析、价值平衡和组织决策,先后把电学计量(含电能表校验等)、力学计量(含衡器检定、水表检定、气体流量表检定、压力表检定修理)、长度计量(含平板检测、螺纹检测、水平仪检测等)的大量检定修理业务进行了外包。我们只负责安排周期计划、收发、送检等管理业务。人员成本和辅助检定装置等费用节约50%以上。2.建立测量管理体系
因为测量管理体系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选择和使用量仪的匹配性问题,不仅仅是要求把单一的量仪器具调校检定准确。为了持续提高计量管理的能力和整体水平,经公司研究决定,我公司从2009年起全面导入测量管理体系。(1)安排人员参加外部计量机构组织的培训,取得了内审员证书
为了了解并学习测量管理体系基础知识及满足内审工作的要求,按照外部审核工作要求,企业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内部审核员,以便开展内审工作。
从2009年起,曾先后安排了10人以上的同志参加中启计量认证中心和陕西省计量协会举办的“测量管理体系内审员培训班”,系统地学习GB/T19022-2003《测量管理体系 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参加学习的人员均通过考试取得了内审员证书,为后期测量管理体系的健康运行大号了基础。(2)组织全员学习体系和标准知识
为了使测量管理体系在各基层单位更好地执行,曾两次聘请陕西省计量协会专业人员对我公司各车间、部门负责计量工作的领导、兼职计量管理员进行体系和标准知识的培训,加深对GB/T19022-2003中要求、程序、方法的理解,同时对在体系运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
(3)编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第三层次的作业指导书
该体系包括计量的法律法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职能分配、目标制定、管理评审、资源分布、计量确认、测量实施、环境、分析与改进等诸多要求。
在充分学习理解GB/T19022-2003的核心要点之后,根据公司计量工作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QB/SHG3030-2009《测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及ZL7001-2009《测量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在反复征求咨询专家,相关部门意见后,于2009年9月经上级部门审核并报公司领导批准,下发执行。(4)持续增加高度控制测量过程的覆盖面
根据GB/T19022-2003的要求,关键、重要和精密的测量参数,与组织经济效益,效率相关的参数,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的测量,以及溯源测量等均属于高度控制测量过程范畴。按照每年递增的方式,增加高度控制测量过程的数量,确保关键工序所用的测量设备的适宜行、可靠性。(4)测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自从建立该体系以来,为了持续改进,每年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都进行内部审核。从编制计划、实施审核到总结、改进的各项环节都按照标准要求执行。之后,经过专家机构的全面验收和评审,我公司于2009年12月取得了国家中启计量体系认证中心颁发的AAA级《测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三、分析和思考
企业计量工作是一项长远的技术基础工作,对于统一量值。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惑之后,我们选择外包和强化主体管理控制的做法。原来的管理范围是人员、技术、测量设施和过程,而选择了多重路径后,现在我们只关注结果。
1 管理理念的创新
首先, 从追求政绩的“乌纱帽”转变为承担盈亏责任的自我管理理念。企业应该准确把握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和发展要求, 紧盯市场需求, 转变以往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理念, 摒弃你死我亡的极端化的竞争观, 建立多样化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谋求共同发展。
2 管理思想的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 使国有企业管理者和基层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不断发生变化。在此大背景下, 加强企业管理思想创新工作尤为关键。因为管理思想直接影响管理决策, 并且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的经济效益。但是,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部分企业对国内外市场形势尚未有清晰的认知, 企业内部仍沿用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 使得管理效能一度倒退。企业应该及时更新思想观念, 认真分析国内金融市场的特点, 根据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管理发展的道路, 促进管理效能的提升。
3 管理组织的创新
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绩斐然, 但创新基础不牢、创新能力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在组织结构上, 应着力优化结构, 合理调整。结合企业现有人员结构进行合理调整, 将技术和专业性人才相对集中在关键岗位上, 将有一定技术基础、有经营开拓业务能力的人相对集中在业务拓展岗位上, 做到统一人力资源市场配置, 更好地应对市场社会化服务需求。同时, 着力塑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 使员工能体现自身的专业和管理价值, 使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与个人收益成正比;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必将推动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4 决策管理的创新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说过, 管理就是决策。世界上每1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 85%是因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不慎造成的。一个成功的决策, 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而传统的决策管理主观的成分较多。正确的决策来自众人的智慧。现代企业的决策管理大都是基于民主决策实现的。另外, 21世纪是信息大爆炸的时代, 企业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也是科学决策和管理创新的基础条件。
5 战略管理的创新
战备管理从宏观上讲, 科学的战略管理决策能够使企业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从微观角度来讲, 科学的战略管理决策有助于准确把握未来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 帮助企业保持超前的竞争力。在战略管理方面, 一要培育领导班子战略规划能力, 明确发展方向。二要打造“规范化、人性化、规模化”的管理团队。三是要加强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从战术性、事务性的管理, 向战略性、全局性的财务管理方向发展;从内部的、独立的职能管理向开放的经营分析管理方向发展。具体来讲, 首先要强化能力建设、练就过硬本领, 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坚持深化内部改革, 通过调整内部结构, 优化岗位设置, 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约束机制。另外, 产品的科技攻关能力是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企业应该坚持提升产品开发能力, 建设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完善硬件基础, 为新产品、新业务领域的开发奠定基础。
6 人本管理的创新
重视、培养、进而留住人才是实现企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在职工管理方面, 企业应该率先开展“标杆示范班组落地”工作, 通过详细解读规章制度, 结合实际认真布置“职工民主管理”系列工作计划, 新建、制订、出台职工民主管理流程。定期召开民主座谈会及民主生活会, 开展职工民主问卷调查及班组民主管理会, 使每个职工都能主动参与到民主管理的工作中, 有效地提高了职工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为进一步深化民主管理, 该所定期召开党内外座谈会, 把民主评议与党员民主测评结合起来, 设置匿名意见箱及时疏导职工之间的矛盾, 给职工搭建了一个有效的沟通平台, 推动企业内部和谐发展。
以上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管理组织、管理决策、管理战略、管理人本这六个方面的管理创新, 是一个有机整体, 任何方面都不可缺少。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找出自己所应抓住的突破口或重点, 来全面推开创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李峰.新时期企业政工管理方式创新的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 2013, 3 (14) :122-133.
[2]李正.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创新[J].内江科技, 2008 (04) .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市场经济;融资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企业也越来越多,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探究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的途径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一、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主要有企业自身的因素与社会经济市场的因素两方面。
(一)企业的自身因素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主要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财务的审核、企业项目资金的管理、企业投资管理等,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其对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知识及工作能力的要求较高。企业想要通过财务管理工作来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首先就要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以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然而目前一些企业对于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企业也未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科学等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其次,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配置也存在问题。目前许多企业都存在着家族经营的现象,企业对于一些重要职位的人才选择不以经过专业学习与培训、具备较强工作能力的人才为首选,反而是凭借亲属关系及人际关系选择一些重要职位的供职人员,特别是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一般凭借人际关系选择自己信赖的人员负责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这种选拔财务管理人才的方式选择出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一般都未经过专业的财务管理学习,也不具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因此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有限,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此外,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利用工作的权利谋取私利,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仅如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较为消极,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不足,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社会经济市场的多变性影响了企业的财务管理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市场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经济市场上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得到更好的发展,其不断地创新其经营方式,发展其生产技术等,因此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市场越来越复杂化、多变化。我国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与变化给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要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变化,能够根据目前我国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市场环境制定出适宜企业发展的策略,从而促进我国企业更好的发展。此外,目前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深,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已经逐步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拓展了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首先经济全球化发展不仅是企业经济市场的全球化发展,其还包括金融危机、经济风暴、货币利率变化等的全球化发展。例如经济危机,近年来金融危机的破坏力越来越大。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再加之金融危机本身具备的强大传播力,一旦有国家或地区爆发经济危机,我国企业的发展及其财务管理工作必定会受到影响。再如一些地区或国家货币利率的改变,其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还需要增加对全球经济形势及货币利率等因素的考虑,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量,其还加大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
二、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企业的经济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经济状况日益改善的环境下,我国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然而这也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内容不完善三个方面。虽然我国企业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体制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其严重影响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其次,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工作素养及工作能力较低,企业优秀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较为缺乏。企業财务管理人才的缺乏及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财务管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合理。目前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任用制度如同虚设,企业财务人员的选拔完全凭借其人际关系,从而导致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及工作能力普遍较低。此外,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已经远远落后于当今社会经济的要求。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社会经济市场也越来越复杂多变,但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仍局限于以前的财务管理理念,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因此受到严重的影响。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性研究
(一)明确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指的是企业财务收入支出需要达到的经济效益目的,其又被称为企业的理财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心与基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理财目标进行的,因此为了更好的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企业首先应该树立科学的理财目标,从而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理财目标的引导下得以更好的开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发展已经密不可分。企业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因此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中企业应该结合自身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树立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又能促进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树立应该在促进企业与我国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目标,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能够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模式,从而促进企业财务目标更好的完成,进而使得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树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并创新企业的理财目标,让企业的财务目标带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进而使企业经济效益提升,促进企业的发展。
nlc202309011255
(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融资管理
企业的融资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十分重要。企业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其分别是股份融資及债权融资。企业的融资工作对于企业项目的正常实施及企业规模的扩大是必不可少的。企业融资工作需要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有很多,首先企业需要收集市场信息,再根据企业融资的需求确定具体的融资途径。企业融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潜在风险,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工作时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全面考虑,以尽量减少企业融资工作中的风险。企业融资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需求,选择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方式及途径,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融资工作一般分为企业前期的融资准备、融资途径及方式的确定、企业融资报表及相关报表的制定三部分的工作。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融资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同时企业融资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应该加强对融资工作的管理,不断创新企业财务管理中企业融资管理的方法与途径,进而减小企业融资的成本,降低企业融资的风险,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的审核与统计,然后再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企业进行详细科学的财务分析,最后根据分析得到的结果制定出适应企业财务发展的策略,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复杂化与多样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应该适应社会经济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再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经济的需求,因此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亟待完善。例如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经济危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国际货币利率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等。企业财务管理中这些因素对其影响很大,为了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企业应该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
四、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企业应该重视其财务管理工作方式及理念的创新,以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政一.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18):355.
[2]曹瑾.浅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科技信息,2010,(8):177.
作者简介:崔啸尘(1989-),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学。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结合自身发展实际进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在以往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管理模式、管理观念及管理手段上的弊端,难以满足企业管理及发展的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与企业管理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创新策略,希望能为企业管理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0 引 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技术被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及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技术支持。在“互联网+”时代,企业需要充分把握机会,将“互联网+”运用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价值,实现企业管理创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深入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探究了企业管理创新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使企业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实现企业管理创新的同时,提高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摘要: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在很多供电企业均被采用,其优点是可以节约成本、人事管理便捷、优化人才结构、赢得竞争优势、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存在就业稳定性差等问题,容易造成劳务派遣员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工作不积极,责任心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和谐发展。文章结合供电企业的实际,认真分析劳务派遣员工队伍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并就如何创新劳务派遣员工管理机制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关键词:劳务派遣;以人为本;创新管理
目前,劳务派遣员工已是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多数工作在生产一线或直接面向客户的岗位,其业务技能、素质的高低、敬业精神的强弱、服务质量的优劣与工作业绩的好坏,影响企业安全生产和电力营销经营目标的实现,可能影响企业的形象。大部分供电企业存在由于身份差别造成劳务派遣员工晋升通道不畅,看不到个人的发展前途,薪酬待遇的差距等情况,这些现象使得劳务派遣工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归属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和内部不和谐。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是供电企业急需面对和尽快处理的重要工作。
一、劳务派遣员工队伍现状
以广西电网玉林供电局为例,现有员工706人,其中劳务派遣员工228人,占全局总人数的32.3%,部分基层生产单位的劳务派遣员工比例更大,如变电管理所已达到了48.7%。在这支庞大的劳务派遣员工队伍中,大部分分别为大、中专毕业生,主要是从事输、变、配电运行检修维护,电力营销等工作,他们分别通过了高、中、初等级的技能鉴定,部分员工已取得初、中级技术资格,不少员工已担任了班组长,成为了生产营销骨干。总体来看,劳务派遣员工人数众多,已占据该局的“大半壁江山”,成为一支重要力量,且具有知识化、年轻化等特点,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也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整个劳务派遣员工队伍的战斗力,主要表现在:
(一)心理失衡,劳务派遣员工心理的天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倾斜和扭曲
劳务派遣员工总是拿自己的工资待遇与正式职工比,越比越泄气,越比越不平,心理失衡了,工作懈怠了。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体制的局限、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存在同工不同酬、吃大锅饭的现象,没有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一基本原则,抑制、挫伤了广大劳务派遣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导致了正式、劳务派遣之间待遇工资剪刀差的现象。另一方面,劳务派遣职工未能合理恰当地调整好自身心态。客观地说,劳务派遣职工的薪酬大致符合社会总体水平。但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正式职工的薪酬待遇稍高于社会总体收入水平,从而导致正式职工与劳务派遣职工之间的不对称性,这种薪酬待遇的不对称性极易诱发劳务派遣职工的心理失衡。
(二)感觉发展无望,对自身发展前途无信心
总认为企业是正式职工的企业,企业发展好坏与己无关,没有把自身真正作为企业的一份子,对企业的发展不甚关心,充当旁观者的角色,对自身在企业的前途无大的指望。主要原因:一方面,目前,部分供电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未能将职工的收入与效绩有效结合,或只侧重物质激励,轻视内在精神激励。另一方面,电力体制的局限阻碍了劳务派遣职工真正融入到企业中,缺乏和谐融洽的企业文化,甚至不同程度存在排斥或歧视劳务派遣职工的企业文化阴影,以致劳务派遣职工在心理上产生强烈反弹,对供电企业始终无依赖归属
感,游离于供电企业的组织边缘。
(三)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主要是由于企业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同时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和工作目标考核机制。
(四)患得患失,身在曹营心在汉
一方面,派遣员工劳动合同每年一签的管理模式决定了他们忧虑心态;另一方面,新时期电力行业改革力度加大,步伐加快,客观上无疑给劳务派遣职工造成一些心理压力。
二、产生问题的主要根源
(一)思想认识不全面,用人机制不科学
近年来,供电企业一线生产班组大量使用了劳务派遣员工,用工形式呈现多样化。但在招录和使用时,存在着两种不良倾向:一是片面追求人才高结构,导致部分进入企业人员的心理需求与企业提供的待遇水平相去甚远,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队伍的稳定;二是用人机制不科学,对劳务派遣员工的职业生涯、劳动报酬缺乏实质性的规划调整,造成劳务派遣员工缺乏职业安全感和归属感。
(二)激励机制不健全,导向作用不明显
目前,我局对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结构标准不太合理,未能真正体现按岗位确定薪酬。相同学历的员工进入企业后无论岗位如何、能力强弱,薪酬基本上相同,在管理上缺乏科学体系和方法,存在重惩罚轻奖励、只惩不奖现象。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差别不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造成称职员工难以长期稳定,优秀员工难以脱颖而出,问题员工不能及时退出的状况,从而影响了员工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
三、创新劳务派遣员工管理机制的几点建议
开展劳务派遣员工关系管理,应当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施人性化管理,消除非体制性障碍,视员工为企业最大财富,将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联系在一起。
(一)营造良好和谐的员工工作环境
1、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企业应自上而下,培育情治为先,情理相融,相互尊重的氛围。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劳务派遣员工,政治上、人格上一律平等的,都是企业大家庭的成员,没有贵贱之分,企业与员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而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2、营造完善的育人环境。“一年之计,莫如种谷;百年之计,莫如树人”。企业应完善用人、育人机制,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培训体系,强化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可以采取因需施教和学以致用相结合的培训措施,让员工更多的了解到行业改革的形势、发展的方向、企业的理念,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3、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应根据员工的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专业,加强对员工个人发展的指导与规划,重视员工个人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完美结合,让广大员工合理选择职业发展通道,科学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学会自我加压、自我管理与自我提高,以员工的成长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构建科学民主的员工管理体系
1、充分尊重员工意见。劳务派遣员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优秀的企业应能认真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让员工享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建议权,从而凝聚其心、激励其人、发挥其力。
2、开拓员工发展空间。让员工真正参与进来,使员工个人发展方向与企业的总体目标
融为一体,让更多的人想做事,让想做事的人能做更多的事,主动实现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转变。
3、加强员工制度管理。应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使每个员工清楚自己应该干什么,可以做什么,承担什么责任。并要对照制度,认真开展员工定量和定性绩效考核,使员工“进得来、留得住”,促进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三)建立充满活力的员工激励机制
1、完善分配制度。应该按照《劳动法》和国家有关政策规定,遵循“分类管理、科学设岗、明确职责、严格考核、落实报酬”的原则,按岗位定薪酬,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调动员工积极性。一是要合理确定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水平,制定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按时为劳务派遣员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保障劳务派遣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注重分配过程的公平。二是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持“以岗定薪”的原则,科学划分岗位等级、合理区分工资级别,并实行薪酬水平能高能低,薪酬待遇能增能减。
2、强化物质激励。一方面可以在完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更多层次的奖励措施,实行按岗位定薪酬,通过增加工资、奖金、福利和赠送生日、节日小礼品等方式,让员工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另一方面,建立科学绩效考评制度,对工作表现出色、工作业绩突出、工作成果显著的员工,可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做到贡献和收入对等。例如我局为了更好的改善劳务派遣员工的居住条件,在专项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局领导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建设青年公寓,并按时投入使用,就很好地激励了广大劳务派遣员工。
3、倡导精神激励。可以建立富有企业特色的精神奖励制度,树立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做到以能力留人、感情留人,既留人,更留心。同时不断激发员工的创业热情,使他们安心工作、乐于工作、忠于工作,使全体员工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企业的成就感、得到承认的荣誉感,从而更加努力工作。
4、加强沟通,促进了解。俗话说,士为知己死,员工工作的主要动力在于得到承认和尊重。为此,有必要推行上下级定期谈心制度,部门领导应随时主动地找下属的劳务派遣职工谈话,客观评价他们的工作情况,共同探讨面临的问题,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征询他们对岗位轮换、晋职晋级等方面的意见。通过谈话,加强沟通,促进了解,增强劳务派遣职工的责任感、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使其充分发挥自身才干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5、尽量缩小劳务派遣员工与正式工的收入差距。目前我局的部分生产一线岗位已由劳务派遣工担起了重要角色和中坚力量,两三年后将更加突出。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管理体制的原因,同样的付出不能同样的取得,付出和回报始终不能划上相同的等号,极大的挫伤了劳务派遣工的工作积极性。试想,在同一环境下,同一学历、同一水平、同一工作,甚至更繁重的工作,取得的收入与正式员工相比差距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劳务派遣员工没有一点怨言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想提高劳务派遣人员的积极性,要尽快建立同工同酬机制,缩小同类岗位劳务派遣工与正式工福利待遇之间的差距;要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让劳务派遣工能够发挥一技之长,对有特殊贡献的劳务派遣工要不吝笔墨、不惜代价地宣传和表彰,使劳务派遣工能够安下身来、沉下心来,与企业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6、建立优胜劣汰、长效动态考评机制。对于劳务派遣工,应根据其岗位的特点设置一定的试用期,试用期合格者才能继续劳务派遣,不合格者则予以淘汰出局。对于长期表现优秀的实干型人才和有特别才干者,应能够获得额外奖励和破格提拔、晋职晋级甚至提供转为正式员工的机会。
关键词:企业文化;价值理念;知识管理: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中各类文化现象的总汇,是一种新的理念和行为。人是知识的主体,信息、知识是最主要的资本,它们的交流与分享是提高人力资源的关键。优异的企业文化恰恰能够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它成了企业能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从企业科学系统得出来的一种理论,是从科学到行为科学、以及现代的一场新的知识文化革命,是科学成长的一种新趋向,被人们普遍地称为是企业经营成功之道,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中各类文化现象的总汇。是一种新的理念和行为。它强调的是以酬报本,凸起人在企业经营中的浸染。强调在企业内成立起一种企业员工认同的价值观,以这种价值观形成企业精神,以企业精神为焦点树立企业形象。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仰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所奉行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施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哈佛商学院的著名教授约翰·科特提出了一个主要论断就是:企业文化对企业持久经营业绩有着重的浸染,在不远的未来企业文化很可能成为
1抉择企业兴衰的关键。企业兴衰、企业成长当然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但企业文化必定对企业兴衰是一个十分主要因素。
总结企业文化总体包含四个特征:
1.以酬报本。人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文化则首要研究企业在经营中在员工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必需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来协调企业的内部关系,从顾客的角度出发来沟通企业的外部关系。若是企业文化脱离了“以酬报本”这个中心原则,那么它也失踪去了它的原本脸孔,终将被企业丢弃。
2.以文化人。企业文化、行为科学、理性主义、行政型企业,关键在于它能够“以文化人”,运用文化的特点和纪律之中。由过程来培养新人,使人能够发挥创造性、自觉性,从而对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以积极的心态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
3.文化自觉。文化自觉首要指企业家用文化的视点去查找企业问题根源的自觉性。部分企业家在剖析企业不景气的原因时,往往强调资金问题、系统体系问题、肩负过于繁重的问题等。不成否认,这些问题的的确确制约了企业的成长,但这些都只是现象,它们并不是企业不景气的根本原因。真正的根本原因是文化,是企业家行为背后的文化,是员工的出产经营、质量行为背后的文化,这才是根本问题。所以企业家要想经营好现代企业,必需具备文化自觉性,不具备这一素质,就不能成为未来的企业家。
4.文化主导。在所有的要素中,必需有一项是主导身分。以经济要素作为主导身分,行为科学把每一个体的需要作为主导身分,企业文化则是把文化的培育放在各要素的首位,使其成为主导身分。既然文化的培育成为企业文化的主导身分,那么在培养企业文化时,必然要花经历去培育企业的文化。
三、企业文化中的文化
一些研究证明,成功的世界级领先企业,“更多的是由超越现实的理想和在低投入高产出中的传统文化来维系的,很少是由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秉承而维系成一体的”。“若是要诠释索尼、本田或雅马哈公司的成功,真正研究的是它们在善用资本方面的特点,而不是企业文化方面的特点。确保企业有充沛的拼搏能力,促使企业不懈地追求更好发展机会。
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与传统企业文化强调有着分歧的价值取向和具体内容。前者加倍正视经济主体的自力性、个性和矫捷性,倡导和呵护具有小我的“灵感”和独创性,鼓舞激励不畏风险,激发缔造热情,而对工业经济中所倡导的“集体观念”、“群体意识”、“规范一致”,等传统企业文化理念则持相反立场,认为这必然扼杀了个性、创造性。事实上,世界软件开发史上所有的里程碑始终都是由小我或很小的组织所创造的。
四、企业文化中的常识
安德鲁·卡内基说过:企业拥有的唯一不可替代的成本就是员工的知识和能力。企业要做到以知识领先带动企业的成长,进入良性循环,必需对企业文化中的知识加以培养。
企业中的各类人员和专业人员在企业实践中的经验总结,是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也是企业和企业文化的框架的构造。真正的企业往往注重企业员工的进修、培训。由企业供给成员所有收益和跨期收益的进修,其目的在于短期内晋升企业成员的工作效率以及企业的整体绩效。除了企业培训,企业人力的自我培训也越来越主要。“干中学”即边干边学是指在工作中自觉和不自觉的学习他人的工作知识、手艺,互相学习。知识经济的迅猛成长,小我单靠企业培训来提高人员价值是不现实的,这就要求人员必需自觉的进修。最好的方法就是向他人学习和互相学习,这个学习过程几乎没有什么投资成本,是一种极为可取的人员投资方式。人员的初期培养学习阶段,我们可以看出对一小我而言,小我在初期学习时代的小我收入几乎为零(若是学生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则小我的收益不为零,但一般来说相对于未来收入是很小的),而员工真正学习的阶段是在工作阶段,才能体现员工的价值,员工才能在工作中获得增值,这样的学习在现今企业组织中被称为干中学。
毫无疑问,崇尚知识将成为新时代的企业素质和要求。对现代企业而言,还不仅仅如此。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爆炸、科技飞速成长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持续运行时时受到峻厉的挑战,只有经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速度和意愿,在学习中实现企业转变、开发新的企业资本和市场,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学习给企业带来益处和机会。知识的堆集只有学习,利益的起点在于知识,情形的顺应依靠知识,应变的能力来自知识,这就需要一种正式的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空间,因而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机构,而是一个“终身进修的机构”。现代企业只有作为一个进修的机构,才能够“善于创造、转换知识,同时能按照新的市场环境与企业文化贯通而调整计划,创造机会”。
知识是经由过程改变员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体系,通过企业文化与知识经验共享,实现运用团队的智慧适应瞬息万变的是市场环境,最终达到
企业方针。知识信息包括,信息搜罗信息的收集、筛选、分类、剖析、评价和分配、操作等内容,而企业文化则强调把信息、人力资本、知识、市场与经营过程等协调统一,最有用、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经营市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文化区别于知识信息之处在于后者强调对人员资本的提升、知识的开发和企业的运营方向。
人是知识的主体,信息知识是最主要的资本,它们的交流与分享是提高人力的关键。优异的企业文化恰恰能够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它组成了企业能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新经济时代为获得优异的企业文化,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计划是指引企业去迎接挑战、创造机会、发挥优势的保证。在以知识为最主要经营资本和首要消费品的今天,权衡企业成功的尺度在于企业文化的培养,而不完全是有形资产。全力实施计划,才是经营之本。
2.人力资源、信息整合、知识和经营过程的慎密连系。在企业日常的出产经营中,信息、知识与人的能力结合将产生新变化。同时,知识(原有知识和新知识)和信息反过来又会改善企业的经营过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3.企业资产文化整合。企业文化资产作为一种资产或是成本,要像对其它经营资本那样对其进行有规划。企业信息的广泛搜罗、资产的分类、评估、投资、新档案建立及企业运营的操作。
五、结束语
一、搞好班组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而企业活力的源泉, 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企业的各项制度中得到切实的保障, 他们的劳动又与自身的物质利益紧密联系的时候, 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就能充分发挥出来。所以, 只有认真实行民主管理, 让广大职工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地位, 才能更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才能更广泛地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 才能把领导者的决定和措施变为广大职工的自觉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说, 实行民主管理, 是挖掘企业活力源泉的重要途径, 是企业各级行政领导的治企之本。
班组是在企业进行劳动分工的基础上, 把在生产过程中互相协作的有关工人组织在一起的最基层的生产组织, 是企业的细胞, 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企业一切活动的前沿阵地, 也是每个职工直接参加企业管理的重要场所。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得在班组里进行, 都得通过班组来实现。实现班组民主管理, 其实质是使职工全面的参加企业管理, 使原来的少数人管理变为全员参加管理, 使原来只管业务变为管理班组的重大问题, 使原来只尽义务的管理变为当家作主的权力, 是依靠班组职工实行政治民主、生产民主、经济民主、技术民主和生活民主。因此, 搞好班组民主管理, 是使民主管理全员化、体系化、制度化、逐步走向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全面完成国家计划, 建设过硬的职工队伍, 促进两大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班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的好形式。
二、民主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现代企业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的、具有现代技术特征的、与企业外部有着广泛联系的经济实体。现代化大生产不仅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具有高度权威的、强有力的、集中统一的指挥系统, 而且也要求企业管理必须高度民主化, 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
(1) 现代企业技术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的程度越来越高,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不断出现。职工迅速由过去那种简单、重复的体力劳动, 转为复杂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劳动, 职工的劳动状态越来越难以从外部直接控制。
(2) 现代企业分工日益精细, 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 企业内部形成了一个结构复杂、组织严密的有机体, 企业管理所涉及的专业领域越来越广, 对各种专门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管理更加严密, 更加科学。、
三、创新企业民主管理的途径
(一)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是坚持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政治保证。党的领导是坚持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搞好职工民主管理的政治保证。没有党组织在企业中的坚强领导, 就不可能真正实行职工民主管理。
(二) 建立规范的组织体系。健全职工代表体系, 按照代表的产生比例、条件民主选举职工代表;定期组织对职工代表的专门培养;职工代表明确的权利, 认真履行职责, 具有全局观念, 正确代表职工的利益;定期评议职工代表, 帮助职工代表改进工作;评选表彰优秀职工代表, 评选, 评选优秀提案;及时通过民主程序罢免和替换不能履行队员责任的代表, 对代表的缺额及时补充。
(三) 企业职工要以主人翁姿态, 关心企业的发展。随着改革的深化, 劳动关系和利益关系调整后, 企业与职工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应当赋予职工主人翁地位新的内涵。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来认识, 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具有双向性, 即既有权利, 也有义务, 两者不可偏废。
(四) 企业工会要突出维护职能, 发挥在劳动关系中的协调作用,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是党和政府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是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 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工会只有充分运用《劳动法》、《工会法》赋予的各项权利, 理直气壮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才能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发挥作用, 才能确保企业民主管理作用的发挥。
(五)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平等协商机制。规范平等协商机制的运行, 做到定期协商与临时协商并举, 签订集体合同时的协商与履行集体合同中的协商兼顾。集体合同与企务公开相结合, 把平等协商的内容、决议、进行的次数和集体合同的签订、履行、监督等情况纳入企务公开中, 使广大职工及时了解集体合同工作的进展情况, 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将企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具体措施写进集体合同, 进一步规范企务公开。
四、进一步搞好班组民主管理的建议
首先要不断提高思想认识, 尤其是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民主管理要解决的中心问题, 就是要让企业的职工群众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更应真正树立起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 真正摆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 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帮助。
其次, 从职工群众来说, 也有一个克服消极思想, 提高觉悟, 进一步树立正确态度的问题。因此, 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上, 还要通过认真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和采取其他各种健全民主生产的实际措施, 使职工群众不仅仅从理论上, 而且从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到自己确实是企业的主要。这样, 职工群众才会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实行班组民主管理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第三、要进一步明确基本任务。其基本任务应是维护职工的民主权力, 保证职代会决议的贯彻落实, 完成班组各项任务。其具体任务应是:组织职工政治学习, 开展各项活动及宣传教育;开展劳动竞赛, 维护劳动纪律, 保证和督察安全文明生产;组织评议和民主选举班组长, 征集提案, 参与处理本班组的各类事故;定期听取并检查班组长对生产、经营等工作的汇报;讨论和决定班组资金分配办法, 评定本班组的职工晋级和徒工转正;提出评选先进生产者和对本班组人员奖惩的意见;开展文体活动、谈心家访等项工作。在明确任务的同时, 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经常性的活动。
第四、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班组民主管理能否坚持经常、深入开展,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建立健全各项民主管理制度。只有切实建立并不断完善制度, 才能使民主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这既可提高班组工作的条理性、及时性, 又可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班组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 应大体包括会议制度;汇报记录制度;政治工作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等等。为便于贯彻检查, 应分别制定出制度细则。
关键词:企业政工;工作管理;创新
随着企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等的变化性及复杂性,这些因素都会加大企业政工管理的阻力,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如何建立新的机制,构建政工工作创新管理模式,让政工管理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是企业政工工作管理的首要任务。
一、我国企业政治工作的现实意义
随着经济关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多样化,企业政治管理工作的环境、内容、形式等也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起高水平、高素质的优秀政工管理队伍。企业政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思想水平和创新意识,还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从而保障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做好企业的政工管理工作就是要求: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充分调动职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团队建设和创新意识建设,保持企业管理思想的高度一致性。不难看出,政工管理工作的实质是以人为本,作用是提升员工的认同感和向心力,目标是充分挖掘每一个职员的潜力,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全面、稳定和长远发展。
二、政工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政工管理模式老化
由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许多企业只注重对经济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同样重要的政治工作。导致一些专门从事政工工作的人员不得不改行,丧失了用武之地。现在一些企业已经没有了专职的政工管理人员,政治管理工作都是有企业其他部门的领导或职员兼职来做。更糟糕的是,企业没有专门的政工管理部门,这些兼职人员的待遇就无从谈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得不到保证,所以政工工作陷入泥潭、不得落实。
2、企业政工管理队伍缺少必要的制度保障
很多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对政工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他们认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是利用最少的资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政工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业是微乎其微的。企业各个部门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互动与交流,部门与部门之间存在着狭隘的小团体主义,认为政工工作只是政工工作人员的职责,与自身没有太大关系,只要做好自己部门的事情就好。企业的政工工作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有些企业虽然设置了专门的政工工作职位与人员。但没有针对政工工作完善考核激励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政工工作人员的工作激情与积极性。
3、企业政工队伍素质不高、力量薄弱
我国多数企业的政工人员都是兼职,缺少专业的理论基础和业务技能,对政工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工作思路不清晰。而且,当自己的本职工作和兼职工作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会选择先做本职工作,因此必然造成政工管理工作的滞后和拖延,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
4、企业政工管理创新导致利益纠纷产生
企业政工管理的创新必然会改变旧有的模式和习惯,也必然会带来新的调整,然而这些调整又不可避免地会触动某些人的切身利益。一旦出现这种利益的摩擦,员工的思想情绪就容易波动不安,很可能会与企业发生冲突。
三、如何有效加强企业政工管理与创新
1、加强政工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意识
第一,加强企业自身对政工管理的重视度和创新管理意识;第二,加强企业政工管理团队的整体创新意识,构建创新管理模式。首先,企业不能因为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政工管理工作。虽然现代企业竞争压力巨大,但是只将工作重心放在一位地追求企业经济效益,而不注重对企业员工的政工管理工作的话,企业的发展是没有坚实的基础的,因此必须加强政工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其次,加强政工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管理意识,将创新精神渗入到各项政工管理事务中,大胆积极地开创创新管理模式。
2、强化创新政工工作的工作机制
一是要完善与创新政工工作的目标机制,这就需要企业管理者与政工工作人员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现状与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政工工作计划,以便突出政工工作的职责。二是要完善与创新政工工作的激励机制:在物质方面,要从怎样提升员工工资与解决员工生活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与方法,并以此做好企业的政工工作;在精神方面,要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主要发展目标,针对不同时间段或者不同服务对象的思想状态,采取措施小议企业政工管理与创新途径统一员工的思想与力量。三是要完善与创新政工工作的教育机制,这就需要在企业文化熏陶、职业道德素养以及思想等方面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力度。
3、—创新企业文化
一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最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树立品牌意识,这是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二是采取措施强化企业内部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在高效的团队合作氛围内,企业的各项政策与命令都可以有效地推行下去,员工与部门主管之间相互信任,团队合作意识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强。
4、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
一是要在平时的工作中,采取措施不断地丰富广大员工的文化生活,既寓教于乐,又可以创造企业和谐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与职业道德修养;二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尊重每一位员工的工作,及时地了解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变化,真心实意地帮助员工解决思想问题与现实中的问题;三是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努力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与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5、提高企业政工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
企业必须配备一支高素质的政工管理团队,拥有较高的专业管理知识水平,还要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包括政工管理人员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思想政治素养,宣传教育能力,模范带头作用等等。其次,加大力度培养企业政工工作管理人员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有效组织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企业精神、企业文化进行宣传活动等,进而提高政工管理工作的质量。在进行宣传教育过程中,要使宣传方式趋向多元化,可通过举行相关活动、开展竞赛的形式,让员工通过合作交流来体会企业的精神内涵,又收获了工作中的乐趣。
6、创新企业政工工作的保障制度
一是要加强政工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得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可以在思想上重视政工工作,在企业的内部形成由上而下关注政工工作的新局面;二是企业各部门要加强彼此之间在纵向与横向上的互动与交流,将政工工作贯穿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以及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在企业内部建立其纵横连贯的政工工作机制;三是要采取措施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在此过程中要坚持“赏罚分明、注重实绩、鼓励竞争”的原则,建立并完善评优表彰制度,将职位晋升与评选活动相连接,以此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四是采取措施改革过去政工工作的工作内容,将企业文化与政工工作相结合进行考虑,创新政工工作的方式与形式,逐渐地摆脱过去那种学习上级下发文件、看报纸等传统的模式,以此提升政工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结语
总之,企业政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有目共睹的。我国企业必须立足当下,不断地改革创新企业内部的政治管理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和政工队伍建设,加强政工管理体制创新和相应的制度保障,为企业政工管理与创新开创新局面,为企业的长足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邵玉节.浅谈企业政工管理与创新[J].大众商务,2010
摘要:军事化管理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有着现实必要性,特别是对于提升企业发展活力有着关键的作用。通过研究分析企业军事化管理,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探究出企业管理的创新途径与方式将企业军事化管理理念融入到企业文化发展中,通过对企业日常工作和军事化管理理念进行具体分析,从而找出军事化管理与企业自身发展的最佳节点,以此来提升企业自身综合实力,加快企业发展。
关键词:军事化管理,创新,管理
1.基于企业军事化管理的理论研究 1.1企业军事化管理的定义 所谓对企业实施军事化管理,就是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生产经营的全过种中,引入军事化管理理念和组织形式,以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手段、行为准则、管理制度、考核方式等对企业进行经营,对员工进行管理,培养起企业员工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从而促使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始终达到管理高标准、生产严要求。1.2从军事化管理视角看企业管理的必要性
对企业创新管理实施军事化管理是打造一只敢于创新、勇于发展,有着高敬业精神和高执行力的企业职工队伍的客观需要。当前,部分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单位越来越推崇军事化管理,不仅能提升日常工作标准,严明组织纪律,突出团队合作精神,而且在形成企业自身特色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了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顺利推进。企业管理创新与军事化管理的完美融合可以改变一个企业日常的经营习惯,形成坚强的团队合作和先进的思维方式。1.3从军事化管理视角看企业管理的意义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决定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和高度,一个具备综合实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无疑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助推器。因此,从军事化管理角度对企业创新管理,是加强企业执行力的关键举措。执行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成败,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提高执行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要确保企业发展目标与员工自身发展目标融为一体,对企业引入军事化管理理念可以对企业内部管理进行强化,进而提升企业自身经济实力,提高企业员工生产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最终通过军事化管理的引入,让最大范围内的员工享受到最大利益,最终激发每位企业员工积极把自身和企业利益融为一体,确保企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同时,把企业管理与企业文化完美融合,把执行力、落实力提高到最高的发展境界。当企业内员工对企业作出的战略部署无条件执行落实,并加大相互协调配合时,企业的发展一定是达到一个高的水平。2.军事化管理的特点及作用
军事化管理不同于一般的人性化管理,它本身具有着以下特点,组织严密,计划科学、方案精细、职责明确、行动迅速、执行力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从战略角度看,对企业管理实行军事化模式管理,可以提升企业员工的精准意识,让每一个员工都能以军人的标准和观念素质来要求自身难保,对企业的责任感越来越强,从而更能从内心里服务企业、发展企业。第二,从经济角度看,制度是确保企业稳步前行的关键要素,可以防止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出现错误与纰漏,降低损失。同时,科学的日常生活管理规范可以保证每一个员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岗位空岗率,确保工作的正常运行。3.基于军事化管理视角,对企业管理创新的策略探究 3.1以企业自身实际为中心,制定军事化管理相关制度
军事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制度,企业要建立一整套管理完备、理念明晰的制度体系,把企业日常的经营活动纳入军事化管理范畴。第一,要首先建立一支运行高效快捷便利的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绝对执行。杰克韦尔奇曾这样说,任何一个个来的发展无非是靠三个东西:一个是自身综合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二个是企业员工之间的相互信任、共同攻坚、高效协调的良好秩序和关系,三个是稳健卓越、情谊温暖的企业文化,并不在于企业某一时期的军事学习或者举行军事表演。企业只有建立一种自上而下的军事化管理制度,以军事化的思想和绝对的执行力,来维护企业日常正常的经营活动,从而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完美实现。第二,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军事化的思想来建章立制,形成企业自身的特色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考勤管理、会务活动、工作流程、员工规范、监督考核、绩效制度等相关制度体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每一项制度本身可以适当增减调整,以确保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对于整套制度体系,要专门要求员工铭记在心并模范遵守,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和标准。
3.2以落实高效为中心,建立军事化推进小组
在企业组织者的管理下,强化运行、加快落实、提升服务。一是实行专门的军事化理论知识培训,让企业员工从内心深处了解军事理念和纪律,掌握关键要求和准则,为下一步全面军事化运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让企业员工真正做到时刻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以过硬的军事化理念完成交办的每一项工作。二是典型带动。选取一批军事化管理比较优秀的部门,将其打造成典型,在企业内学习交流,促进了相互之间的沟通,最终提升团队的合作共事力量。因为人心齐、泰山可移,现代企业的发展不是靠个人英雄主义的发挥,而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团队之间的合作共为,培养团队之间的合作意识,提升每一个企业员工的责任感,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赢取发展的主动权。3.3以规范提升为中心,规范日常行为 细节决定成败,军事化管理的关键就是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都能体现出军事化管理的理念,这就是成功。企业要从日常生活起居抓起,营造出一个准军事化管理的氛围,具体可以在办公室、员工宿舍制定出详细的日常行为规范,来约束员工日常的行为准则。这实施日常军事化管理的同时要制定出相关配套措施,比如建立日常管理督查制度,对员工进行监督考核,以保证企业军事化管理目标的稳固实现。
3.4以督导考核为中心,实行严格的日常督查考核机制。军事化管理属于精英管理,而人性化管理属于民主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就要求我们要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点,即以民主化的手段来确保实现精英化管理,这是企业实行军事化管理的最佳标准。要建立一整套促进规范军事化管理的督查考核体制机制来确保企业经营活动目标的实现,把所有的考核指标全部纳入对员工个人的年终考核与奖惩,实行正式的绩效考核,同时,把钢性机制与柔性机制相互融合对企业实行督查考核管理,这样就建立起一整套以军事化约束、人性化激励为主要内容的督查考核体系,实现最大限度地实现凝聚起企业员工推动发展的凝聚力与创造力。结束语
在企业管理中推进军事化,可以让企业员工一改往日工作松散懒惰的情况,进一步提升服务企业的精气神,锤炼起坚强的意识,自我提升加压,最终形成企业内部竞争有序、适度紧张、文化和谐的良性循环机制,形成企业自身的服务优质、工作认真、团结向上、业务熟练的工作作风,把军事化管理的侮一个理念全部注入到企业员工的每一个细胞中,形成推进企业共同发展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邵海.企业与区队管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10.
[2]陈东科等.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军事化思维与实践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3]李海波,刘学华.企业管理与军事化管理概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 [4]李金生等.现代企业管理[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5]林伟丽.准军事化管理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J].中国煤炭,2010.(12):26~27.
朱晨武
【论文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点逐渐转向对人力资源的争夺,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使人力资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为此,企业可以从战略化、动态化、虚拟化、信息化和多样化等方面入手,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与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生存手段的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已经超过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成为创造经济和财富增长的源泉。1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
1.1树立人本导向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树立人本管理导向不仅是管理哲学的变革,而且也是出于对自身经济发展合理性的考虑。因此,企业管理者要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更加注意人的潜能和能力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工作生活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源的活力充分迸发。
1.2重视学习型管理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学习能力的强弱和对学习技能的掌握构成了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更多的表现出学习型的特征。企业通过学习型的管理,更加重视知识的积累和更新,营造学习与工作浑然一体的氛围,打造学习与工作紧密结合新型教育模式,为人才的终身教育、不断获取新知识营造环境支持,并逐步将企业培育成学习型组织。
1.3变革企业文化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成长无形的精神力量,是成功地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同时,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基于人的充分解放和全面发展的、以知识的生产和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所以,新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重视在企业内部知识的分享、学习和创造,形成一种带有激励色彩的开放性文化,使个人的技能和经验得以整合成组织的系统知识。2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的动因
2.1企业环境的变化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水平和企业对员工素质的要求,使企业更为倚重知识型员工,于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性工作变得重要起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将知识型员工的个人能力与企业的目标统一起来,寻求企业和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2.2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一方面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人才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宽松自由环境;如何选拔合格人才、保持现有人才队伍的稳定性以及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急待解决的难题。
2.3组织的变革知识化和网络化使组织结构扁平化成为可能,在扁平化组织结构中,创造性的工作愈发重要,参与性管理的色彩更加浓厚,人才对弹性工作时间和工作自主权的要求,以及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也更强烈。显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人才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质量要求,会扼杀人才的积极性与活力。
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3.1人力资源管理层次的战略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逐渐从作业性、行政性事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原来的非主流的功能性部门,转为企业经营业务部门的战略伙伴,从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个执行者,转为战略的参与者和制定者,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的设计以及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调整来帮助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3.2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动态化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快速、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有与之相应的动态发展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着眼全局的动态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动态管理既体现在对员工一生全过程的纵向管理,使人员的选拔录用、培训考评、薪酬奖惩和退休保障等有机地联系起来;又体现在横向上跨越企业内部部门分割的局限,将全部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一管理。
3.3人力资源管理形式的虚拟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是企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业务外包的形式,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职能逐渐分离出来,由社会或其它组织、个人承担,并由它们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的虚拟化管理主要有虚拟实践社团、人力资源外包和员工自主服务等几种形式,其中,人力资源外包是最重要的形式。人力资源的虚拟管理一方面会提高双方的效率,使企业得到优良的服务,另一方面还会因此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集中优势和资源关注自身和核心能力和竞争力。人力资源管理的虚拟化使企业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增强了灵活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
3.4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的个性化 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是多方面的,对人才的关注使企业必须考虑到人才的不同需要。企业员工的文化背景、心理、工作风格等各不相同,统一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所以,最好能针对不同员工实行个性化管理,采取不同的激励制度、考核方法或者培训形式等满足不同员工的需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激励他们更好地为企业服务。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不断在观念、模式、手段、形式和方法上进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变化的节奏,使人力资源管理充分发挥其战略作用,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人力资源的培育和发展提供服务,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目标。
3.5人力资源管理氛围的和谐化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就没有长久的生命力,早晚会被市场淘汰。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和发展的软法宝,将“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渗透到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中,员工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从而使企业获得一种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提高企业凝聚力。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氛围,员工主动适应创新要求,不再抵触企业改革,而是积极配合企业的改革,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及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企业文化应该倡导创新,提倡挑战,使员工树立一种“勇立潮头搏大浪”的闯劲,时刻为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献计献策,不断促进技术和管理的创新。这样有利于人力资源改革以及新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有利于实行竞争上岗;有利于以绩效为衡量标准的薪酬
制度的实行,从而实现内部分配公平,避免优秀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周朝奋.当代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商业研究,2000,(9)
关键词:民主 管理 创新 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145-01
随着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取得了更好的发展,则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加强企业的民主管理,并对其进行深化和创新,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支持,提升企业团队的凝聚力,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源泉。随着创业民主管理的不断深化,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有一些新情况产生,所以需要制定民主管理的创新机制,企业工作对民主管理的深化和创新给予充分的重视,从而加快企业的健康发展。
1 企业民主管理的特点
1.1 管理途径
企业管理具有权威性、高效性的特点,而且不可避免的还具有主观武断性和强制性,这就会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带来较大的影响,而利用企业民主管理,则可以针对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为企业的决策水平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企业管理者和职工之间能够在思想上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使员工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为企业的发展一起努力,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从而为企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企业上下一心在和谐的环境下为企业的发展共同努力。
1.2 管理主体
作为企业管理者,由于其在权力、金钱、物质和知识上占有优势,所以其承担着企业管理的职责。但企业的发展则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创造,特别是在当前企业员工素质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员工在为企业劳动过程中更希望得到尊重和实现自身的价值,所以在当前企业管理中以权力和金钱来进行的压制性管理方法则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员工更希望通过民主管理来实现自身的,所以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必然成为民主管理的根本。
1.3 管理形式
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其是通过一些制度来约束员工需如何做,更注重于制度的管理,而企业的民主管理则是通过激励和沟通的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在工作中发挥更好的创造力,将工作更好的完成,所以可以说企业管理是硬管理,而民主管理是软管理,只有将二者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构建企业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使企业能够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1.4 管理目的
企业管理是通过制度束缚员工更好的履行职责,更限的为企业的发展服务,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而民主管理是通过民主监督和民主参与的形式,来有效的保障职工的民主权利。
1.5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是对设备、资金、原材料等的“硬件”管理,它还包括物质和制度要素。民主管理是对职工的意识、思想行为、精神等“软件”管理,就是现代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
它涵盖企业职工的精神、观念、风格、心理和习惯,比传统的命令、监督、制度更有约束力和凝聚力。
2 企业民主管理深化的基础
(1)以扩大基层民主为着力点,推进企业政治文明建设,保障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权益。以深化企务公开为着重点,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不要使监督机制成为虚设。不断拓宽民主管理领域,发展民主政治,让工人的主人翁地位真正树立。
(2)强化和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在企业兴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开展劳动竞赛,倡导奉献精神,鼓励职工为企业奉献聪明才智。深入开展提高职工素质教育,着力培养职工的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发挥政治工作优势,加强职工的思想建设。这些是推动企业民主管理深化的重要基础。
(3)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职工群众利益。一是坚持企业利益与职工群众利益的一致性。二是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视为企业的最大利益,坚持安全第一方针,把关爱生命、关注安全、关心职工家庭幸福作为工作维护群众利益的最重要工作。三是把不断提高职工收入作为提升企业民主管理的最重要任务。四是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思想,把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作为提高企业民主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五是把提高职工群众生活质量作为企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3 企业民主管理创新的形式内容
3.1 创新理念是做好民主管理的源泉
坚持企业民主管理,应做好创新理解的宣传工作,应认识到理念是认识的提高和升华。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树立新思想,新认识,新观念。如近年来提出的安全文化理念,廉政文化理念等,激发了职工创新热情,凝聚了企业合力,构建了企业和谐气团,推动了企业民主管理,形成了企业上下同心,人心舒畅的良好局面。
3.2 创新形式是做好民主管理的手段
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其工作形式进行创新,对其管理领域进行创新,在企业中建立企务公开和集体协商机制,更深入的将民主管理参与决策和监督决策的执行作用发挥出来,有效的调动起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在工作中进行不断创。而且在民主管理工作中还要加强渠道的拓宽,有效的保证职工的各种权益,使职工能够对企业的发展更深入的进行了解,将职工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更好的进行落实,加快推动企业民主管理的顺利开展。
3.3 创新机制是民主管理的保障
要完善民主管理参与机制,利用多种方式组织职工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及时向职工通报发展动态和重大决策,广泛听取各方面真实意见。健全民主监督机制,为民主监督创造条件。企业重大问题在制定、实施和完成的各个阶段,都要听取和尊重职工群众意见,接受监督,改进工作,杜绝独断专行。要建立职工民主管理信息反馈机制,保证职工与领导决策层之间,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双向互动。
3.4 创新制度是民主管理的基石
首先推进制度创新,要突出改革人事制度管理,打破岗位、工种、身份界限,实行人才动态管理制度创新,大胆选拔使用各类人,实行竟岗聘用制,促进人才脱颖而出,既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深化创新,也是工会在新的用工制度下工作思路的转变和创新。其次是推进人才战略,充分利用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抓好人才培养,为职工发挥聪明才智提供良好环境,彻底改变干部终身制的陈旧陋习。
4 结语
企业民主管理要做到与时俱进,通过创新思维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做到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及时对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进行了研究和解决,从而更好的维护职工的基本权益,使企业的民主管理在形式上不断创新,在实践不断发展,创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带动企业职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强.论工会民主管理[M].山西科技出版社,1999.
【浅谈企业计量管理的创新】推荐阅读:
浅谈企业技术创新管理11-20
工业计量在企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10-23
企业计量管理工作总结09-14
企业质量计量,个人工作总结07-09
新形势下电力企业电能计量管理05-29
浅谈如何深化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09-09
中国企业管理方法的创新10-24
家族企业管理的创新与发展05-25
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06-05
现代物流企业创新安全管理的策略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