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2024-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篇1

走下课堂,我深深地思考:阅读教学要树立“以读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体验,在读中训练学生的语感,思维和表达能力。”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基本以读为主线来组织教学。

1、整体感知、自主择读

阅读课文,应让学生从整体入手,了解课文主要写的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认知、经验、情感出发,抓住重点择读课文。这就把选择权留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品读感悟描写景色美的句子时,我没有指令性的语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喜欢那句就读那句。教师在教学生读时注意倾听,抓住问题的关键,再点拨,引导。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体验。

2、读有所思,读有所悟

读书要做到“读进去,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读中有思考,“读出来”就是读中感悟。学生对读书的思考和感悟还停留在表层,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如在《寓言两则》教学中,我引导“你想对拔苗的农夫说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这些指向的语言,就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深层含义的钥匙。学生想不到的问题,教师要帮助想到,教师和学生要看成合作伙伴的关系,这才是有生命的语文教学。

3、读中生情,以情促读

学生在粗读课文时,对内容的感悟和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教师要抓住时机,再次深入课文情境。如:“你已经找到写守株待兔的句子了吗,能美美的读吗?”

4、读后互评,评后再读

学生读不出情感往往是忽略了评议的作用。评议就是相互启发、引导、指正、借鉴。评议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如:“能美美的读吗?”我指名学生读,后渗入评价信息。出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领略略学习的精彩与美妙。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篇2

———约翰·杜威

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 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 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 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 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 形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 就是教育。新学期, 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词串识字更是教学任务的第一步。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仅仅是几组词语, 但排列整齐、意义上有联系、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教学设计新颖多样且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教起来却并不轻松。但是, 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围绕识写词串展开, 一个单元的词串教学进行下来, 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 我感受最深的是低年级孩子们的语文素养有了很大的飞跃, 课堂上思维活跃, 想象能力、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 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颇有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 我习惯于运用多媒体教学, 将自己游玩的一些照片, 有意识地给孩子们看, 一起分享快乐。快乐之余, 有意识地培养孩子们识字、表达的能力。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教师将自己的生活感悟、生活回味和孩子们分享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在《识字2》第二课时的教学伊始, 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了几张我在各地旅游时的照片。孩子们很羡慕, 一直追问我:“这是什么地方?真美啊, 下次我也要去玩!”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笑着看看他们说:“孩子们, 让我们跟着书中的小导游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广西桂林山水, 那里的景色也十分美丽, 你们想去看看吗?”话音未落, 37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紧紧地盯着大屏幕, 小身板坐得笔直, 齐声回答:“想!”美好的一课拉开了序幕。

在备课的过程中, 我仔细观察了教材中的插图, 本篇插图色彩鲜艳清晰, 大篇幅的山水画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另外三幅小的插图分别展示了桂林最有特色千姿百袋、惟妙惟肖的山峰, 以及具有独特民族风貌壮乡人对歌的场景。看完照片我指导孩子们回到课本上, 细致看图, 问他们在图上看到了些什么?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 用完整清晰的话语表述出了图中的景物。观察插图, 培养孩子们细致观察图画的好习惯, 此时相机鼓励孩子畅所欲言, 爱上自我表达。

这时, 几位去过桂林的孩子都不甘寂寞, 绘声绘色地为大家介绍了桂林很多的景色。如游览过漓江清澈见底的水, 看见一座像大象一样的山, 还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竹筏上漂流, 等等。听了同伴们的介绍, 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更高了。他们纷纷举起小手, 表达看完图后自己的感受。而陈西恩同学的感受, 让我印象最深。她说:“我看到了图中的倒影。”“你能告诉大家你看见了哪些景物的倒影吗?”她说:“只有水特别清的时候我们才能看见倒影, 我在清澈见底的碧波上看到了秀峰的倒影, 就像有两个世界。水上一个世界, 水下一个世界!”此时, 孩子们情不自禁地为她鼓掌。有了好的榜样, 词儿自然就能读好了。我鼓励孩子:“你们说得这么好, 能读得更好吗?”伴随着轻音乐, 孩子们陶醉在桂林美丽的山水画卷中, 一边读着词语, 一边用心细致地感悟着中国文字的魅力。词语读得更好了, 话也说得更加连贯流畅。书本里一个个凝固的词语被孩子们优美的朗读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仿佛跳跃到了一幅幅秀美的风景图画中。这一节课, 我和孩子们一起享受了美景、美词, 插上想象的翅膀, 和着动人的语言, 向着美好的方向翱翔。

在第一单元的《识字1》教学过程中, 我与孩子们一同分享了我国传统的风俗和习俗。民俗知识与语言的完美结合, 让孩子们兴致盎然。他们谈论着自己在节日里与家人、伙伴们一起玩耍着丰富多彩的游戏, 仿佛也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在理解的基础上的深层次朗读, 不仅夯实了基础, 而且韵文读出了韵味、读出了甘甜。

又如《识字4》中的词串, 孩子们找到了自学的方法, 也是我之前有意引导的方法———借助书本中的插图, 将词与图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比起死记硬背, 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还学会了自己利用字形分析生字、理解词义, 如“晴空、温暖、晾晒”都有日字旁, 因此一定和太阳有关;“眼睛、瞄准、眺望”都和眼睛有关;“东海、黄河、长江”一定和水流、江河有关, 等等。课堂此时成为了学生自学自悟的乐园, 孩子们积极思索, 探寻出了一条又一条学习词串的捷径。而我不仅轻松教学, 内心还充满了自豪和满足。我相信, 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 孩子们习得的知识, 记忆会更加深刻牢固。枯燥的授课变成了表达自己、心与心碰撞的平台, 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快乐的天地。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篇3

[关键词]单元 整合 备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1-064

语文教学要真正还学生“轻负高效”的学习面貌,教师就要整体把握内容,获得阅读感受,迁移学习方法,拓展课外阅读,从而寻觅出一条省时高效,深受学生喜欢的学习路径,培植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与能力。

一、聚焦核心内容

人教版语文二下第六单元的课文,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感人肺腑,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动作的描述,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确定这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段目标

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突出强调了以识字、写字、朗读为教学要义,侧重考查学生能否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低年级课文教学无须太多理解,教师要把力气花在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朗读以及适当的积累运用上,要创设各种机会,设计有趣、有效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主识字、有效朗读、规范书写、积累词句,并能在课内有效运用。

因此,有了课程阶段性目标的指引,就可以将语文课程的“是什么”转化成语文教材的“教什么”,从而确立起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核心内容的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价值体系。

2.单元导语

核心教学内容的选择不仅要有学段意识,更要有指向这一组课文的教学共性。而“单元导语”就好似一个瞄准器,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体现了编者意图,是教与学的出发点、着力点。第六单元是一组关于写人叙事的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展现人物的品质。单元导语在主题上立意鲜明:“从古到今,有许多品质优秀的人。有的人十分谦虚,有的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有的人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做品质优秀的好少年。”导语提供的信息与课文内容前后呼应,导语的指向也奠定了学习的基调:抓住“人物的优秀品质”,推敲人物的言行与内心活动。其实质就是让教材心理化,让教材更具可教性。因而,单元导语是不可忽略的备课要素。

3.文本特质

核心内容的确定要考虑学段目标、单元主题的统领,实施顶层设计,但同时要兼顾每一个文本的特质。这就好比木工制作家具时,虽“胸有成型”,但用料、美工、做法,仍需细细考究、独具匠心。一个文本有其独特的价值内涵,它的意义是在某个领域中被确定的,关键就要看教者能否从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抽丝剥茧,摄取精魂。如《画家和牧童》一课,故事在塑造戴嵩这个人物时用了这样的语言进行生动的刻画:“他的画一挂出来,就有许多人观赏。”“有钱的人还争着花大价钱购买。”足见戴嵩声名远扬。再看:“他一会儿浓墨涂抹,一会儿轻笔细描,很快就画成了。”表现了戴嵩轻车熟路、深谙绘画之道,画技不凡;还有:“围观的人看了,纷纷夸赞。画得太像了,画得太像了……画活了,画活了……”这样形象直观、立体化的语言,凸显了戴嵩画技的高超,是开启儿童理解与想象最好的媒介。好的故事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折,赫赫有名的画家居然也会有出错的地方,当牧童公开指出戴嵩的错误时,大画家虚心接受的态度为故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就是基于文本特质的个性化的言语结构,其对比、冲突的情节铺展深入文本内核,也使得戴嵩的形象跃然纸上、深入人心。

仔细研读本单元其他几篇课文,都有这样意想不到的情节变化和精彩的语言描写。如《我为你骄傲》,围绕事情发展的顺序组织文脉,两张便条的构思还原了故事蕴涵的人性之美,“像兔子一样飞快地逃走”“很不自在”等“言语秘妙”的发现强化了儿童的内心体验,实现了现实中的我与文中的“我”的精神相遇,自然形成了对言语所蕴涵的语用意义的理解。故事,正因为有了有趣的情节才有了耐人寻味的意义。故事的核心价值在于情节和语言。

二、整合教材资源

从资源入手,领悟编者情感,是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教学的依据。本单元围绕“人物品质”,分别在导语、插图、泡泡语、课后练习以及小资料中体现了编者的价值取向。如每篇课文的“泡泡语”就是很好的对话素材。像“大画家戴嵩多虚心哪!牧童敢向大画家提出意见,也很了不起。”这样的对话指向人物的客观评价,体现了文本的精神主旨。“老奶奶为什么要写‘我为你骄傲’呢?”“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些学习提示提纲挈领,叩击着文本的关键点,直面文本的核心内容,完全可以拎出一条统整全文主线的关键问题,从而引发认知冲突,展开言语交际。而每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均围绕“朗读”或“默读”这一训练目标展开,从内容和形式上凸显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整合教材,成为互相联系的整体。因而,这个单元的设计落脚点为:利用“泡泡语”设置问题情境,展开对话过程,确立读、悟、习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联动学生个体、语言实践与人文思想的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识字、朗读与表达中有所启迪,有所收获。

三、优化教学设计

1.情境解词:言语积累结构化

情境解词即根据词语构造规律或者几个词语间的内在联系,融合文本具体语境,借助情境化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记忆,由此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结,扩展记忆容量,促进学生的词汇积累,构建形象灵动的词语教学。

第一组词:纷纷夸赞 称赞 赞扬(选自《画家和牧童》

(1)同样是夸赞的意思,课文连续用了几个近义词,你能找出来吗?

(2)三个词语意思相近,但有一点不同,谁知道?

(3)“纷纷夸赞”表示很多人夸戴嵩,“纷纷”表示多的意思。那如果表示不停地夸奖别人,可以用AABC的词语形式说吗?

(4)齐读:连连称赞 啧啧称赞 频频称赞……

第二组词:走走停停(选自《三个儿子》

(1)你们来读,老师来演。这桶水到底沉不沉?看你们怎么读。

(2)沉吗?你从哪儿看出很沉?(学生自由交流,聚焦“走走停停”)

(3)怎么看出走走停停就是表示水很沉呢?(联系课文内容)除了关注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再看词语的结构,有什么发现吗?

(4)哦,两个叠词相加强调了水很沉很重,妈妈拎得很辛苦。我们再来想几组AABB形式的词。

(在学生自由交流的基础上,出示“园地六”中六组同样形式的词语,指导学生读中积累)

低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对词语的理解要设法从字面的抽象解释转化成具象的演绎,让机械孤立的语词扎根文本、触及内心。如艺术化、表演式、联想式的解词方式,都试图从词语本身抽取其特点、本质或者基本的东西,联结组块,产生聚合,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积累,促进学生言语的发展。

当然,本单元识字模块也可采用情境化手段,通过课题、图片、游戏、语境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归类识字,并通过排列组合等游戏进一步强化形声字的特点,引导学生依据特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掌握辨析方法,提高汉字使用的正确率。

2.情境对话:言语理解立体化

案例:《三个儿子》

(1)小朋友读书真认真!那么,在课文中你看到了几个儿子?用手势告诉我!

(2)答案是一个儿子的同学,和课文中的老爷爷想到一块儿去了。看,老爷爷也是这么说的——

(出示:“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3)这样说,妈妈可不同意啦,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再去书中找一找,三个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

(4)根据学生回答,依次板贴关键词:A既聪明又有力气 B好嗓子 C没什么特别

(5)孩子聪明又有力气,嗓子好听,最高兴的当然是妈妈了,想想妈妈会怎么夸自己的孩子呢?(引导学生加上提示语入情入境地读)可是第三个妈妈却没什么可说,想想她此时的心情,也来加个提示语读一读。

(6)这不是三个儿子吗?明明是三个呀,你们怎么说只有一个呢?是和老爷爷一样眼花啦,糊涂啦?(不是)是被第一个儿子迷住了?(不是)是被第二个儿子的歌声陶醉了?(不是)难道是他?什么特点都没有的,是他?(是)为什么?

至此,教师由“泡泡语”延伸开一条清晰的教学主线,在感悟“三个儿子”和“一个儿子”的矛盾与统一后,再以“议儿子”“赏儿子”“悟儿子”的大写意、叠加式的结构组织教学,顺势把情感体验引入朗读实践中,以期达到语言、表情、心理三位一体的朗读效果。在最后一个环节的“悟儿子”中,结合第8自然段的表演读,再铺设一个情境对话的玄机:“哎哟,好辛苦啊,三位妈妈,此时你心里在想什么?你看,他来了——”出示第三个儿子的做法。“明白了,明白了,你们看到的一个儿子原来就是他!此时,这位妈妈还会像你们所说的是垂头丧气地说吗?是失望地说吗?那你就在这位妈妈面前,用上提示语夸夸他的儿子吧!”自然而宽松的因势发展,集中而完整的训练主线,形成了简约而丰盈的课堂效果,为学生的言语理解提供了立体化的场景。

同样,本单元另几篇课文都可以构建情境对话的言语实践板块。如《我为你骄傲》可聚焦两张便条的内容来引发故事冲突:一张被水打湿了的便条上到底写了什么?老奶奶为什么要给小男孩写便条?上面写着“我为你骄傲”吗?《画家和牧童》可围绕故事结局“一个著名的画家却向一个牧童拱手致谢”来设置问题悬念,引发认知冲突,激起话语诉求。《玩具柜台前的孩子》可创编故事结尾:当售货员阿姨再次见到小男孩时……话题的建构要不断策划“唤醒、满足与转化”学生内心需要的语文活动,这样才会扎实活泼地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的情感、思想和语言。

3.语境推衍:言语表达整体化

语文课重在学习语言表达。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要达到规范妥帖,教材就是最好的例子。

案例:《画家和牧童》

(1)戴嵩的画技真是高超,你看,商人在称赞,教书先生在赞扬,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

(2)随机点拨:这位商人,你为什么要连说两个“画得太像啦”?(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形式)

(3)你觉得怎样的画才是“绝妙之作”呀?(板书:绝妙之作)

(4)如果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样夸赞他呢?别急,我们先去词语“加油站”加加油。出示其他词语——“上乘之作,神来之笔,活灵活现,出神入化,栩栩如生”,请小朋友用上这些词语夸一夸戴嵩的画,大家可以自己夸,也可以学学课文里的样子夸。

(同桌练习——指名夸——全体起立夸)

(5)看的人都在夸,这就是——(板书:纷纷夸赞)这么多人称赞他的画,可见他的画画得太好了。难怪说——戴嵩是唐朝著名的画家。

这一个夸赞的场景从侧面烘托了戴嵩画技的卓越。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继续推衍的语境,让学生经历当下文本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情怀,成功地“破译”由形式和内容组合成的语境信息,逐渐丰满对人物的认识并积累内化为有效的语言,实现言语表达训练的整体优化。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篇4

2016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小英雄,学习他机智勇敢的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小英雄,学习他机智勇敢的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同学们,这首歌描写的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郎”。

3、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3、读词:

敌人 埋伏 机关 迷失 顺从 摔死 战士 报仇 传扬

挑在枪尖 贪玩 山沟 隐藏 抓住 埋伏圈 乒乓 受骗 胸膛

4、把生字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有谁比他们读的更好,读一读。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朗读,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王二小的什么事?

2、出示挂图,填空。

王二小为了——,英勇牺牲了,他的牺牲换来了人们的—,换来了战斗的——,他是一位抗日小英雄。

3、生交流讨论。

4、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1、填空。

“扬”共()笔,第四笔是()。“死”共()笔,第五笔是()。

2、比一比,组词。战()扬()伏()迷()站()杨()浮()谜()

3、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赶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教育学生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授。

1、教学到2、3自然段。(1)图上画了什么?

(2)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自读第三节。

(3)王二小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节。自读第二节。(4)你读了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什么?理解“扫荡、潜伏、隐藏”

(5)齐声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2、教学第4、5自然段。

(1)王二小把敌人带到哪里?结果如何?指读第4、5自然段。(2)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一下,王二小心里怎么想?敌人是怎样的狼狈?(4)能从哪些地方或哪些词语看出敌人的凶残?(5)八路军战士在干什么?

(6)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3、教学第一自然段。

(1)王二小牺牲后,他放养的牛儿还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地吃草,却再也看不到王二小了。

(2)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4、教学第6自然段。

(1)乡亲们再也看不到二小了,他们的心情怎样?(2)自读第6节。

(3)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4)带着怀念的感情读第6 节。

5、器读全文。

三、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作业设计:

1、写近义词 潜伏()隐藏()顺从()复仇(2、多音字组词

tiao()jia()挑 假

tiao()jia()

3、把这个故事有感情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能背诵课文,会唱这首歌。教具准备: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个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2、请你用一句话来赞美王二小。

3、齐读全文。二指导背诵。

1、边看图边想故事情节边把课文背下来。自背。

2、老师引背,学生接背。

3、同桌互背,指名背。

三、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1、放录音磁带。

2、生轻轻地歌唱。

四、作业设计

1、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王二小把敌人领进我们的埋伏圈。

王二小将敌人领进我们的埋伏圈。(1)我把苹果洗给客人吃。(2)妈妈把饭烧好了。

2、填空(1)、()那天早上,()去()“扫荡”。山沟里潜伏着(还隐藏着()。(2)、王二小带路(),()的埋伏圈。(),敌人()受骗了。),)

18、鸟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都喜欢鸟儿,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发现从天空中飞过的鸟儿渐渐变得稀少了,如果有一天,鸟儿真的绝迹了,人类是多么寂寞。幸好,在青海湖西部,有这样一个国家特设的鸟岛自然保护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释“岛”的意思:指海洋中、湖中、江河中被水环绕,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

3、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两篇介绍鸟岛的资料,大家来看一下。多媒体课件出示文章,教师作介绍。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读生字、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齐读。(2)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鸟岛有什么特点呢?

三、精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鸟岛在哪?原来叫什么名字?(2)交流。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段课文。① 青海湖在我国哪儿?

点击课文上“青海湖”一词,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教师用鼠标指出青海省的位置,简单介绍青海省:在我国的西北部。

点击“青海省”出现青海湖的地图,从图上找出鸟岛,让学生说出鸟岛的地理位置。② 这个小岛原来叫什么名字?现在人们知道得更多的则是“鸟岛”这个名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板书:闻名中外。

③ 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2)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段课文。交流:① 从哪里看出六月的鸟岛最热闹?板书:热闹 鸟儿多

从哪里看出鸟儿的种类多?学生回答,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各种各样。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种鸟的图片。从哪里看出鸟儿的数量多?学生回答,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小岛成了鸟的世界。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群鸟的图片。理解“聚”的意思。有感情地练读第一句话。指名读,再齐读。② 从哪里看出鸟窝多?板书:鸟窝多

学生回答,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密密麻麻 一个挨着一个 有感情地练读第二句话。指名读,再齐读。③ 从哪里看出鸟蛋多?板书:鸟蛋多

学生回答,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窝里窝外 到处 有感情地练读第三句话。指名读,再齐读。(3)有感情地练读第三段。指名读。齐读。

(来岛上游玩的人是怎么对待幼鸟和鸟蛋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鸟岛。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1)鸟岛在什么地方?(2)为什么叫“鸟岛”?)

二、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2、逐个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问,再去文中找答案,在质疑中困惑,在解疑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犹如放风筝,线在老师手中,但风筝仍能感到在空中放风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1)鸟岛在什么地方? 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说说,你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请你来读(2)、你们知道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a.出示:闻名中外

指名读,换个词说说它的意思(驰名中外、中外闻名)齐读,放在句子中读,说出你读的感受。b.指导读:自豪的语气 c.齐读(3)、填空:鸟岛在(。)

(换词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词语;而填空则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理解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灵活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也有利于背诵,可谓一举多得。)

4、问题(2)为什么叫“鸟岛”? 出示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找找关键词,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

a.鸟儿在春天来这里。

b.“一群一群、陆续 ” 说明“鸟多” 板书:鸟多 读好“一群一群”(速度放慢些)

理解“陆续” 师演示:手里拿画好的群鸟图贴一次,再贴一次,再来一次(边说边贴)c.自由练读,再配乐指名读,齐读(3)、因为(),所以叫鸟岛。(4)、过渡:这么多的鸟来这里干什么? 学生接读— 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5)、这么多的鸟都来鸟岛,你觉得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气氛,让人感受春天的暖意,让学生酝酿读的节奏,为有感情的读课文打好基础。)学习第三自然段(1)、谁愿意来读就和老师一起读。(2)、用一个词来说说岛上的情景。(热闹)板书(3)、具体说说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来?(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a.你从哪里看出这是鸟的世界?(出示幻灯片,练习说话)b.鸟儿来这里会干些什么?看图说说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c.学生自由练说 d.指名说第一句话(4)、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多,这么热闹,就该读出好的心情。自己读、指名读、齐读(5)、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指名讲(鸟窝多、鸟蛋多),你从哪里知道的? a.板书:鸟窝多

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指名读,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出再请人补充。

b.“挨”可以换哪个词?(靠)(6)、板书:鸟蛋多

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齐读第三句话(7)、小结:其实“窝多、蛋多”也反映了岛上的“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鸟多吧!(8)、齐读(9)、练习背诵: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指名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1)、引读

师:鸟岛上真热闹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来岛上游玩的人(),他们(),随手(),可是(),因为()(2)、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爱鸟护鸟

19、台湾的蝴蝶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

3、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中感知、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景。教学难点:

让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台湾蝴蝶谷的美境。教具准备: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蝴蝶吗?

2、祖国的台湾气侯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出示

水源 茂盛 春季 赶到 景象 撒 大批 立刻 蝴蝶 照耀 花瓣 五彩缤纷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教学生字字形,认识“走”部 E把书翻到笔顺表,按笔顺描红。

4、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火车读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讨论交流

A色彩斑斓:灿烂多彩 B壮观:景色雄伟

C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舞。

7、再读课文,把文中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8、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台湾的蝴蝶的图片、文字资料。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米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的蝴蝶谷》,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师:首先,我们来复习上堂课所学的内容。

师:请两个同学上听写词语,指名二人板演:台湾、花瓣、水源充足、花草茂盛 评析。

一、新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看图像。

2、提出交流话题:欣赏了课文第一小节,你知道祖国宝岛台湾有什么特点?

3、各自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4、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台湾的确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现在咱们就去蝴蝶谷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像。(点击课件中“第二段”)

1、提出交流话题:欣赏了课文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观察图像,理解“山谷”。

2、观察图像,理解“色彩斑斓”(点击“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蝴蝶多,色彩多,色彩鲜艳,在直观上理解词语。

3、引读课文第二句。(两种方式:师读动词,学生跟读;女生读读动词,男生跟读。)

4、指导朗读:

(1)创设情境,把握感情: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木,越过小溪,多么轻快活泼呀!大家来听一听,课文录音是怎样传达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的。(2)听录音要求:注意录音中语速快慢、语调的轻重变化。

(3)交流听录音的感受,把握语速、语调:第一句中“也”应重读;第二句语速稍快,表现蝴蝶飞行的轻快;第三句语速稍慢,解释蝴蝶谷得名原因,应读得清楚明白。自由练读第2自然段。

5、齐读第2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此时蝴蝶谷一定热闹极了,我们一起看一看。

6、课文第一句概括交代蝴蝶谷的景象非常迷人,齐读第一句。(板书:景象迷人)

7、指名读第二句,观看插图。

师:黄色的蝴蝶,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多么美丽呀!齐读第二句。

8、如果几种颜色的蝴蝶集聚在同一个山谷,是怎样的景象呢?

9、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蝴蝶色彩美丽,舞姿轻盈的景象。

10、书上将这上下飞舞的彩蝶比作什么呀?

11、齐读第二句回答。(比作“撒落的五颜六色的花瓣”)

12、听录音看图像,直观理解第三句。

13、引读第三自然段:蝴蝶谷里的景象---。有的山谷里只有-----。有的山谷有----。板书:有的------有的-----

14、模仿语言训练,造句。

15、自由读课文。

16、指导朗读。齐读本小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吸引了大批游客。

1、蝴蝶是怎样欢迎前来观光的游人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小节。

2、理解:团团围住、翩翩起舞。

3、观察图像,欣赏课文录音。

4、指导朗读。

5、指名读。

6、齐读第四小节。

(五)跟录音朗读全文。

(六)引导学生谈体会,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1、假如你们也来到这美丽迷人的蝴蝶谷,心里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2、让我们带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和大家初步领略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象,今后大家有机会去台湾的话,一定要去蝴蝶谷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台湾蝴蝶的资料,把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摄入我们的心底。20、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具准备: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简介泼水解

3、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出示

泼水节 木桶 互相 湿淋淋

吉祥 幸福 不肯离去 凤凰花

西双版纳 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6、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练习7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组关于石林风情的词语,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2、认真写好铅笔字。

3、熟记4个成语和一首古诗词

4、学会转述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组关于石林风情的词语,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2、学习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一组关于石林风情的词语,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2、认真写好铅笔字

3、熟记4个成语和一首古诗词。教具准备:字卡、字典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A学生自渎词语,如有生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注拼音。B指名读、齐读 C回答书后问题

“石林”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它“石林”? “阿诗玛”是什么人? 火把节是怎么一回事?

D齐读描写石林风情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出示生字卡,依次认读生字。师范写,讲述写字要点 生描红临写,师巡视。

三、教学第三题

1、教4个成语

2、看图,并讲述有关刘胡兰、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3、齐背成语 教学古诗词

1、自渎、指名读、齐读

2、熟悉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

3、借图理解诗意

“风景旧曾谙”意思说江南风景之好,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齐读,试着背诵

6、你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诗词吗?学生上台背诵。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转诉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A老师让“你”告诉“李响”一件什么事? B如果你见到李响,该怎么转述老师的通知?

C归纳转述方法,转述时必须要把内容说完整,说准备,不能丢三落四,也不能说错。D学生自由练习转述。E同桌互说,指名说。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篇5

班级姓名

一、看拼音,填汉字。

miáozhǔnqiúkuānzhùyìqiúzhībùdéqiúchǎn

()()()()

huóyuèyǔnxǔchīwǎnfànpázhemàntūntūn

()()()()()

chuítóusànqìbùyóuzìzhǔnǔlìshībài括ndòn

()()()()()

zhōumòsēnlínjùjīnhuìshénfùqīnléishēn

()()()()()

xiǎoyīnjiàoshìyuànyìyìyáoyíhuànrèliè

()()()()()

二、比一比,再组词。

瞄()登()注()递()投()

描()凳()住()第()捡()

待()沃()约()扳()败()

侍()跃()的()饭()放()

吞()亭()怒()漫()村()

奋()停()努()慢()衬()

柳()瓣()纤()残()浅()

聊()辫()迁()线()钱()

豫()真()碰()述()郁()

预()镇()普()术()有()

谈()忧()绪()渐()矢()

淡()犹()都()斩()疾()

炎()优()者()原()愿()

三、选择正确的读音。

滚动(括nuěn)吞没(tūntēn)丧气(sànshàn)

拉萨(sàshà)纤弱(qiānxiān)亚洲(yāyà)

四、多音字组词。

咽yān()落là()空kōn()

yàn()lào()kòn()

yè()luò()

盛chén()纤qiān()

shèn()xiān()

五、填一填,读一读。

及吸()包()()()

级()()()

分()主()()()

()()()

六、读一读,写一写。

呆呆地站在那儿呆呆地

静静地等待着静静地

贝贝一会儿拍球,一会儿瞄准球筐练习投篮。

一会儿,

一会儿。

七、读句子,选一个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1.小加闷着头慢吞吞地吃着饭。

2.我跑到“马”跟前的时候,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

3.做一件事,重要的并不是成功或失败,而是专心去做,努力去做。

八、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再读一读

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哦现在你是强者了

九、用下面的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写下来。

让同学们老师走上讲台轮流讲故事

小英开始讲述小时候的她故事

十、用字组词写句子。

待等待贝贝静静地等待着。

动感动

持坚持

十一、连线。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地动仪

指南针

张衡火药

麻醉剂

华佗造纸术

印刷术

十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英在下,地走上讲台。就在小英

,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教室里。那掌

声、,

小英。掌声,小英也,

。,

。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

以上就是小学语文S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篇6

1、情感。在语文课堂里,孩子对待语文学习,不应是被动的学,旁观者似的学,应该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因此,我在教学开始就让学生观看北京夜景的课件,配上自己充满激情的朗读,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看完课件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北京亮起来了”,在以下的环节中,我始终抓住情感这一主线,让学生产生对北京夜景的喜爱,让他们满怀豪情,发自内心的赞美。一句话,让语文焕发生命活力。

2、感悟。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拨,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首先从整体上感悟,没有把课文肢解,逐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篇7

我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该部分内容。在上该片段时, 我再次要求学生熟记课本里所讲明的方法步骤, 并以“铺”字为例。在每一步骤与实际查对时, 就有几个学生举手, 说他们已经学会了。我就把刚学的“近”字让他们查查看, 他们也一下子就查到了, 我心中一喜。分组合作学习安排后, 又有学生举手说“我数的笔画和他们不一样。”我走过去, 让他们边写边数给我看, 原来他把三画的“口”写成两画。

在我今年秋季接手这个班的时候, 就发现有些学生不按笔画笔顺规范写字的现象, 以往也常遇到, 如“争”的第三画和第五画写成一画, 结果六画的“争”字在他们的笔下就成了五画, 虽然纠正多次, 似乎是成了习惯而难以改正, 我想批评他, 却想到这现象不是他们所情愿的, 许多学生在没上幼儿园前或在上幼儿园时, 上一年级时……已经养成这个写法。我真想呼吁一下孩子们所有的启蒙老师或者正在教孩子们的老师, 当你教孩子们学每一个字时, 一点一滴、一丝一毫都不能写马虎呀, 一旦发现孩子们有这方面现象时, 应毫不客气地指出来。我摸着他的头, 轻声问他, 纠正后又忘了吗?他红着脸点点头, 回到座位上, 专心地查起来……

忽然又有学生在争吵, “你不会, 我教你……”“我不要你教, 就不要你教……”我不禁一怒, “严厉”一下子上了脸。学生都静了下来。“你过来我想知道原因。”他怯生生地走过来。我习惯地摸着他的头, “你怎么啦?”全班同学都在看他, 他把嘴巴贴近我耳旁, “他虽然懂, 也能教会我, 却因此嘲笑我笨。我偏不让他教, 我要老师教。”“好!老师教你。”

我拿出字典让他查“铺”字看看。他在部首处查到了“钅”部然后又将后面的正页页码数查到了, 问题解决后, 我俩会心一笑, 是的, 当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后, 他产生逆反心理是难免的。相互尊重, 互相理解, 应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但怎样使学生也能领悟这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并且切实地落实到行动上呢?

难道这不值得每一个执教者关注和落实吗?必须利用时间把这重要的理念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在我思绪万千之际又一双小手高高举起, “我虽然会查了, 但字典中对每个字的注释又有许多不认识的字, 一个个查起来挺费力耗时间的。”我慢慢走过去, 语重心长地说, “这是个好事呀!这样你又能多认识好多字了。”邻座的小华接着说, “是啊, 刚才查字典的时候, 有许多不认识的字都是他告诉我的。”这时这个学生脸上出现了自豪的神情, 我想让大家为他鼓掌加油, 但一想, 激励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而这位同学平时是很容易骄傲的, 还是免了吧!

下课铃响了, 学生们像放飞的鸽子般冲出教室, 而喧闹的教室一下子沉寂了下来, 我正沉静在这段教学片段的反思中。

1.新课程改革, 低年级语文学科要把学会写字, 包括握笔姿势要正确、字要写规范、笔顺笔画要正确这些内容列为重点。

2.在课改中, 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起主体作用, 教师也不能失去主导作用, 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全面发展。

3.全面了解学生, 熟练掌握所执教内容, 着眼于眼前, 放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篇8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环境保护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本单元课文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通过教学,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在本单元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解文章所蕴涵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翠鸟》这一课作者在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动作快的特点进行描写时用词十分准确,是本文的一大亮点,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作者字里行间表达出的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燕子专列》带有浓浓的人文关怀,传递着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其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课标》明确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展示小贝蒂救助燕子的图片,配以深情的音乐,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被救的经过,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入那个冰天雪地的山间,尽情的想象小燕子不同的遭遇,想象小贝蒂是怎样克服困难救助燕子的,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会使学生对小贝蒂那颗善良的心深深的感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路旁的橡树》一课,通过研读课文,体会工程师内心复杂的思想斗争,特别是理解他如果选择砍去橡树,也一样可以得到赞美或者得到更多的赞美,但最后却作出了这样的选择,让学生懂得,在平凡小事中,在矛盾挣扎中,能让好的思想占上风就是一种高尚。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地出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高尚”一词在学生的心灵上打上深深地烙印,把这种环保意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去。在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美好的行为时,除了让学生感受他们品格的高尚,还不失时机地安排一些语言训练。看着这个弯曲的马蹄形进行说话练习,让学生想象风中的橡树在跟人们说些什么,这样的练习既让学生体会到这像箭一样笔直的公路上,这唯一的马蹄形的弯,昭示了筑路工人高尚的心灵,又让学生在说话练习中,锤炼了文字的准确性,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篇9

17.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

这首古诗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读—理解—读—诵”这4个步骤学习课文。在第一个读中,学生做的很好,很快的解决了生字,还给生字找了一些课外的朋友。而在理解这一过程,也是本课教学的最难的部分,学生虽然可以用给字组词,通过借助课文插图理解了诗意,但很难体会到作者李白想表达的那种对庐山瀑布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什么会这样,我个人分析了一下原因:部分学生没有见过瀑布,部分学生见过却没有仔细观察体会过,学生想象的能力有些弱。学生没有很好的体会到这种感情,只是知道作者想要表达这种感情,所以后面的有感情朗读也是比较失败的,而最后的诵,在朗诵方面也是失败的,而背诵是十分成功的,因为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会背了。我想这次教学中,能够使用多媒体课件,在引出课题之前让学生观看瀑布的飞流直下的视频,听听瀑布所发出的巨响,在学生对瀑布的雄伟气势有所体会的基础上再进行课文教学,效果会更好。

《绝句》教学反思

是唐朝诗人杜甫闲居成都草堂时所作。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这首诗色彩明快,意境开阔。全诗每句一景,声、形、色,近景、远景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绚丽多彩、开阔生动的画卷。描写有动有静,鸣啼的黄莺,飞翔的白鹭是动景,千年积雪,停泊行舟是静景,动静相间,和谐完美。这明快开朗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欢快激扬的思想感情。全诗对仗工整,语言凝练,令人心旷神怡,百读不厌。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我通过激趣引题、整体感知、想象画面、感情朗读四个体会对仗之美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引导学生领会诗意、体味诗境,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注重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尽情地读,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想象飞起来,语言活起来。

一、创设情境,诱发热情

上课伊始,我用充满热情的语言导入,我说:“公元七六三年,杜甫得知故人严武回到成都,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拨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由于事先未拟题目,写成后也不打算你题,干脆以”绝句“为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诗的美,景的美。把学生引入诗情画意之中。

二、想象画面,引入诗境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古诗教学必须具有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才能入情入境,正所谓“诗画一家”。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是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展开想象,促使其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将零散的事物组织成一幅完整、隽永的图画,提高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的能力。

三、反复吟诵,升华诗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诵”。读的活动在教学中是一以贯之,从自由练读到品析美读再到深情诵读,把诗所展示的形象与诗的韵律、节奏、激荡的情感结合在一起,进而感受诗人欢快激扬的情感,升华了诗情。

四、找对子,体会对仗之美

这首诗,上联是一组对仗句,下联也是一组对仗句。因为学生学过对对子,所以在感受了课文后,我让学生去找一找哪句话和哪句话相对,哪个词和哪个词相对,来感受对仗的美。

18.雷雨》教学反思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强调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了语文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因此,《雷雨》这节课的教学,我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的设计,我体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思想。鼓励学生互相合作,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自主识字,如:

1、借助拼音自读、2小老师领读、3同桌互读4字形分析、组词„„将识字和积累语言、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提高识字效率,培养识字能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生字,体会了成功的喜悦。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学生按“雷雨前”的学习方法学习“雷雨中”和“雷雨后”两部分内容,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自主、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体验到了自主、合作学习带来的快乐。新课标强调“读”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体现了:.紧扣重点,读中感悟。我从图入手,通过画面、音乐、观察比较,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雷雨前特有的“静”,雷雨中的“猛”和雷雨后“美”。我抓住文中重点句、关键词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也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比如问题设计过难使一大部分学生很茫然,耽误了课程进度从而在指导朗读上和学生积累运用好词好句方面上所花时间过少,缺乏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培养。再就是有些学生的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我今后再进行训练。我想在今后我可以鼓励他们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

19.最大的书》教学反思

1、语文就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沈大安指出语文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面对《最大的“书”》这一常识性课文,如何把握好语文的特质和特点,坚守语文的课程本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抓住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让学生亲密地与文本接触,“潜心会文本”,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地诵读、感悟、发现、体验和创造,初步认识化石,感知地壳运动,再利用句式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介绍化石,利用给动画配音赏析文本。在师生、生生分角色对话朗读,情景表演、语言积累中又进一步认识这本最大的“书”,在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

2、挖掘想象资源--使文本活力充溢。让文本活力充溢,就要让学生多元地解读文本,学会想象。“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尤其是面对低年级学生,更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成为培养他们想象力的舞台。这节课我让学生由雨点的脚印去想象雨痕,由波浪的足迹去想象波痕,再在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想象地壳运动的场景„„既展示了学生理解的多元,又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既避免了讲解科学常识的枯燥乏味,又为学生的智慧学习搭建了一个个平台。整堂课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活跃,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

3、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解决科学知识。多媒体计算机进入课堂教学,以其便捷、直观、丰富等特点开启了课堂教学的新天地,给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由于有时在教学中往往出现被多媒体牵着鼻子走的现象,导致这个辅助工具“想说爱你也不容易”。在这节课中,我努力采用后置的方式呈现课件,既不使语文过于直白,失去了应有的语文味,变成了课件展示课;又比较准确地解决了常识性知识,使语文教学与科学知识的落实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当然在最后一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究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时,我则采用前置的方式展示课件,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

4、准确把握“书”的内涵,引领学生走向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准确把握三个难度的“书”,即平常的书,文中最大的“书”,大自然中更广的“书”。我以平常的书引入,以大自然中更宽泛的“书”结尾,既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使学生的视野不再被禁锢在本教室,使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本课堂。

20.《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反思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向孩子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要是在大自然的旷野中迷了路该怎么办?这首小诗就为我们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培养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兴趣,并使他们懂得只有留心观察,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许多奥秘。我教学的是本课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字词以及了解了课文中所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开教学,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的学习方式把课文中所介绍的四种天然指南针所在的时间,怎样辨别方向从书中找出语句进行填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每一个孩子,每个学习小组的孩子积极交流。而后我让学习小组分派代表上台交流最喜欢的一种天然指南针,在交流的同时解决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如:稀、稠、沟渠、忠实、向导等,并解决了课文中的难点:沟渠里的雪为什么化得快的一面是北方,化得慢的一面是南方?如何找到北极星?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让学生很直观地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整堂课上下来,也发现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一点不足:讲解不够到位。第一这首诗第二段中指出中午的太阳是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我在教学中没有抓住“中午”这个时间词,所以造成学生一说看到太阳就是南方,其实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早晨升起的太阳,傍晚落下的太阳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时间段的太阳所指的方向是不同的,从而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第二在第四段中讲到大树枝叶稠的一面是南方,稀得一面是北方,我只是让学生上台从图片中指出了枝叶的稠和稀,如果再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南边的枝叶会长得稠,北边的枝叶长得稀,让学生来说一说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碰撞。第三在第五段中沟渠里的积雪哪边的雪化得快,哪边化得慢,就可以分辨北方和南方。在课前说课时,和老师们一起进行了探讨,搞清楚了沟渠里的积雪化得快的是北方,化得慢的是南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通过课件点明沟渠的朝向和太阳的位置,利用课件进行了适当地解说,让学生对沟渠里的积雪究竟哪边的先化进行了理解。但是当孩子们先上台交流时说化得快的一面是南方时我如果能抓住这个契机让学生来说说原因,会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二点不足:关注全体学生的主动性不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是否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在这堂课上,学生显得比较拘束,说明我激励学生的水平有待提高。比如说小组汇报时,我把较多的注意力放到了汇报的同学身上,没有带动台上、台下的学生进行互动。课堂上,学生学习得很认真,小组汇报的同学也非常能干,我应该充分发掘优生资源,特别是有个别孩子提出质疑,我没有抓住这一点,如果抓住这些质疑点,让孩子去研究,去解决,会更好地带动全班学生投入课堂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点不足:课堂高效性不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填写表格的时间过于长,造成了最后的课外搜集资料的拓展练习没有完成。或者可以采用每个组选择一种喜欢的的天然指南针进行填写,在时间上可能会更充裕些,学生也会学得更自主些。

四点不足:读得不充分。语文的教学不等于自然课,虽然这是一篇自然常识的文本,但是还是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在本课教学时,我只是在学生交流后和自己的讲解后进行了个别读和齐读,课堂上朗朗的读书声很少,学生没有很好的去品味文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小英雄,学习他机智勇敢的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9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小英雄,学习他机智勇敢的跟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放音乐《歌唱二小放牛郎》,同学们,这首歌描写的是谁?他是干什么的?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学习“郎”。

3、人们为什么要歌唱王二小呢?

二、初读。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3、读词:

敌人

埋伏

机关

迷失

顺从

摔死

战士

报仇

传扬

挑在枪尖

贪玩

山沟

隐藏

抓住

埋伏圈

乒乓

受骗

胸膛

4、把生字带入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

6、有谁比他们读的更好,读一读。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通过朗读,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王二小的什么事?

2、出示挂图,填空。

王二小为了——,英勇牺牲了,他的牺牲换来了人们的—,换来了战斗的——,他是一位抗日小英雄。

3、生交流讨论。

4、齐读课文。

四、教学生字

1、分析字形。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五、作业设计:

1、填空。

“扬”共()笔,第四笔是()。“死”共()笔,第五笔是()。

2、比一比,组词。

战()

扬()

伏()站()

杨()

浮()

3、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歌唱二小放牛郎

敌人

埋伏

机关

迷失

顺从

摔死

战士

报仇

传扬

挑在枪尖

贪玩

山沟

隐藏

抓住

埋伏圈

乒乓

受骗

胸膛 教学反思:

迷()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赶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教育学生学习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词语。

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新授。

1、教学到2、3自然段。(1)图上画了什么?

(2)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自读第三节。

(3)王二小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节。自读第二节。(4)你读了第二自然段知道了什么?理解“扫荡、潜伏、隐藏”(5)齐声有感情地朗读2、3自然段。你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2、教学第4、5自然段。

(1)王二小把敌人带到哪里?结果如何?指读第4、5自然段。(2)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一下,王二小心里怎么想?敌人是怎样的狼狈?(4)能从哪些地方或哪些词语看出敌人的凶残?(5)八路军战士在干什么?(6)有感情地朗读第4、5自然段。

3、教学第一自然段。

(1)王二小牺牲后,他放养的牛儿还在山坡上自由自在地吃草,却再也看不到王二小了。(2)齐声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4、教学第6自然段。

(1)乡亲们再也看不到二小了,他们的心情怎样?(2)自读第6节。

(3)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4)带着怀念的感情读第6 节。

5、器读全文。

三、王二小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作业设计:

1、写近义词

潜伏()

隐藏()

顺从()

复仇(2、多音字组词

tiao()

jia()挑

tiao()

jia()

3、把这个故事有感情地讲给爸爸妈妈听。教学反思:

18、鸟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每年春天,天气变暖,湖水解冻,一群一群的鸟儿就陆续从远方飞来。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二、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都喜欢鸟儿,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发现从天空中飞过的鸟儿渐渐变得稀少了,如果有一天,鸟儿真的绝迹了,人类是多么寂寞。幸好,在青海湖西部,有这样一个国家特设的鸟岛自然保护区,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解释“岛”的意思:指海洋中、湖中、江河中被水环绕,面积比大陆小的陆地。

3、老师从网上找到了两篇介绍鸟岛的资料,大家来看一下。多媒体课件出示文章,教师作介绍。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读生字、词语。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齐读。(2)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鸟岛有什么特点呢?

三、精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鸟岛在哪?原来叫什么名字?(2)交流。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一段课文。

① 青海湖在我国哪儿?

点击课文上“青海湖”一词,多媒体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教师用鼠标指出青海省的位置,简单介绍青海省:在我国的西北部。

点击“青海省”出现青海湖的地图,从图上找出鸟岛,让学生说出鸟岛的地理位置。② 这个小岛原来叫什么名字?现在人们知道得更多的则是“鸟岛”这个名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板书:闻名中外。③ 有感情地练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2、精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二段课文。交流:① 从哪里看出六月的鸟岛最热闹?书:热闹 鸟儿多

从哪里看出鸟儿的种类多?学生回答,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各种各样。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种鸟的图片。

从哪里看出鸟儿的数量多?学生回答,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小岛成了鸟的世界。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群鸟的图片。理解“聚”的意思。有感情地练读第一句话。指名读,再齐读。② 从哪里看出鸟窝多?板书:鸟窝多

学生回答,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密密麻麻 一个挨着一个 有感情地练读第二句话。指名读,再齐读。③ 从哪里看出鸟蛋多?板书:鸟蛋多

学生回答,点击多媒体课件,出示词语:窝里窝外 到处 有感情地练读第三句话。指名读,再齐读。(3)有感情地练读第三段。指名读。齐读。

(来岛上游玩的人是怎么对待幼鸟和鸟蛋的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教学反思:

板(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1个二类字。

3、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初步认识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鸟岛鸟多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参观鸟岛。

(设计意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自己当作一个游客,积极的参与活动,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去学习课文。)

2、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1)鸟岛在什么地方?(2)为什么叫“鸟岛”?)

二、学习课文

1、带着问题自己读读课文,找找答案。

2、逐个讨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提问,再去文中找答案,在质疑中困惑,在解疑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个过程犹如放风筝,线在老师手中,但风筝仍能感到在空中放风的乐趣,这样的设计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问题(1)鸟岛在什么地方?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说说,你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的,请你来读(2)、你们知道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a.出示:闻名中外

指名读,换个词说说它的意思(驰名中外、中外闻名)齐读,放在句子中读,说出你读的感受。b.指导读:自豪的语气 c.齐读

(3)、填空:鸟岛在(。)

(换词的目的是为了积累词语;而填空则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帮助理解第一自然段,让学生灵活所学的知识,加深记忆,也有利于背诵,可谓一举多得。)

4、问题(2)为什么叫“鸟岛”? 出示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找找关键词,想想从中你知道了什么?(2)、交流: a.鸟儿在春天来这里。

b.“一群一群、陆续 ” 说明“鸟多” 板书:鸟多 读好“一群一群”(速度放慢些)

理解“陆续” 师演示:手里拿画好的群鸟图贴一次,再贴一次,再来一次(边说边贴)

c.自由练读,再配乐指名读,齐读(3)、因为(),所以叫鸟岛。

(4)、过渡:这么多的鸟来这里干什么? 学生接读— 它们在这里筑巢安家,养育后代。

(5)、这么多的鸟都来鸟岛,你觉得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营造一种气氛,让人感受春天的暖意,让学生酝酿读的节奏,为有感情的读课文打好基础。)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愿意来读就和老师一起读。

(2)、用一个词来说说岛上的情景。(热闹)板书

(3)、具体说说哪几个词中可以看出来?(各种各样、聚、鸟的世界)a.你从哪里看出这是鸟的世界?(出示幻灯片,练习说话)b.鸟儿来这里会干些什么?看图说说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有的(),还有的(),小岛成了鸟的世界。c.学生自由练说 d.指名说第一句话

(4)、指导朗读

岛上的鸟多,这么热闹,就该读出好的心情。自己读、指名读、齐读

(5)、岛上除了鸟多,还有什么多?

指名讲(鸟窝多、鸟蛋多),你从哪里知道的? a.板书:鸟窝多

出示: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指名读,请一个学生上台画鸟窝,其他同学评价(突出“密密麻麻、挨”),不足之出再请人补充。

b.“挨”可以换哪个词?(靠)(6)、板书:鸟蛋多

请多人上台画鸟蛋,还要涂上颜色,(突出“窝里窝外、到处“)齐读第三句话

(7)、小结:其实“窝多、蛋多”也反映了岛上的“鸟多”,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三自然段,进一步感受鸟多吧!(8)、齐读

(9)、练习背诵: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指名背诵 学习第四自然段(1)、引读

师:鸟岛上真热闹啊!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来岛上游玩的人(),他们(),随手(),可是(),因为()(2)、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18 鸟岛

爱鸟护鸟 教学反思:

19、台湾的蝴蝶谷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成语。

3、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迷人的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读中感知、感悟台湾蝴蝶谷的美景。教学难点:

让孩子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词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台湾蝴蝶谷的美境。教具准备:字卡,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蝴蝶吗?

2、祖国的台湾气侯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9课,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字

2、出示

水源

茂盛

春季

赶到 景象

大批

立刻

蝴蝶

照耀

花瓣

五彩缤纷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教学生字字形,认识“走”部 E把书翻到笔顺表,按笔顺描红。4、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火车读文,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讨论交流

A色彩斑斓:灿烂多彩 B壮观:景色雄伟

C翩翩起舞:形容轻快的跳舞。

7、再读课文,把文中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直到读通顺为止。

8、交流课前收集到的关于台湾的蝴蝶的图片、文字资料。板书设计: 19 台湾的蝴蝶谷

水源

茂盛

春季

赶到

景象

大批

立刻

蝴蝶

照耀

花瓣

五彩缤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凭借课文想象蝴蝶谷米人的景象,激发学生对祖国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台湾的蝴蝶谷》,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师:首先,我们来复习上堂课所学的内容。

师:请两个同学上听写词语,指名二人板演:台湾、花瓣、水源充足、花草茂盛 评析。

一、新授: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听录音看图像。

2、提出交流话题:欣赏了课文第一小节,你知道祖国宝岛台湾有什么特点?

3、各自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4、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过渡:台湾的确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现在咱们就去蝴蝶谷去看一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图像。(点击课件中“第二段”)

2、提出交流话题:欣赏了课文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观察图像,理解“山谷”。

3、观察图像,理解“色彩斑斓”(点击“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蝴蝶多,色彩多,色彩鲜艳,在直观上理解词语。

4、引读课文第二句。(两种方式:师读动词,学生跟读;女生读读动词,男生跟读。)

5、指导朗读:

(1)创设情境,把握感情: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木,越过小溪,多么轻快活泼呀!大家来听一听,课文录音是怎样传达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的。

(2)听录音要求:注意录音中语速快慢、语调的轻重变化。

(3)交流听录音的感受,把握语速、语调:第一句中“也”应重读;第二句语速稍快,表现蝴蝶飞行的轻快;第三句语速稍慢,解释蝴蝶谷得 12

名原因,应读得清楚明白。自由练读第2自然段。

6、齐读第2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此时蝴蝶谷一定热闹极了,我们一起看一看。

7、课文第一句概括交代蝴蝶谷的景象非常迷人,齐读第一句。(板书:景象迷人)

8、指名读第二句,观看插图。

师:黄色的蝴蝶,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多么美丽呀!齐读第二句。

9、如果几种颜色的蝴蝶集聚在同一个山谷,是怎样的景象呢?10、11、12、13、14、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蝴蝶色彩美丽,舞姿轻盈的景象。书上将这上下飞舞的彩蝶比作什么呀?

齐读第二句回答。(比作“撒落的五颜六色的花瓣”)听录音看图像,直观理解第三句。

引读第三自然段:蝴蝶谷里的景象---。有的山谷里只有-----。有的山谷有----。

板书:有的------有的-----15、16、17、模仿语言训练,造句。自由读课文。

指导朗读。齐读本小节。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蝴蝶谷的迷人景象,吸引了大批游客。

1、蝴蝶是怎样欢迎前来观光的游人的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小节。

2、理解:团团围住、翩翩起舞。

3、观察图像,欣赏课文录音。

4、指导朗读。

5、指名读。

6、齐读第四小节。

(五)跟录音朗读全文。

(六)引导学生谈体会,激发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1、假如你们也来到这美丽迷人的蝴蝶谷,心里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展开想象,畅所欲言)

2、让我们带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和大家初步领略了蝴蝶谷的迷人景象,今后大家有机会去台湾的话,一定要去蝴蝶谷看一看,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台湾蝴蝶的资料,把蝴蝶谷的迷人景象摄入我们的心底。教学反思:

20、欢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教具准备: 幻灯、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过“泼水节”吗?

2、简介泼水解

3、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

2、出示

泼水节 木桶 互相

吉祥 幸福 不肯离去

西双版纳 赛龙舟 A自由读

B这课中,我们要特别注意哪些字的读音。C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 D去拼音读 E教学生字字形

F把书翻到生字表,按笔顺描红

3、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4、开火车读,师生评议

5、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

6、讨论交流

A西双版纳:傣族主要聚居之一,在云南省南部。B傣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板书设计: 20 欢乐的泼水节

泼水节 木桶 互相

吉祥 幸福 不肯离去

西双版纳 赛龙舟 教学反思:

湿淋淋 凤凰花 湿淋淋 凤凰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教具准备:幻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

(一)、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

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

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

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

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

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16

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

1、引读

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6、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四、指导背诵。

五、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教学反思:

练习7 教学目标:

1、学习一组关于石林风情的词语,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2、认真写好铅笔字。

3、熟记4个成语和一首古诗词

4、学会转述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一组关于石林风情的词语,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2、学习口语交际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一组关于石林风情的词语,了解少数民族风情。

2、认真写好铅笔字

3、熟记4个成语和一首古诗词。教具准备:字卡、字典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A学生自渎词语,如有生字查字典,并在书上注拼音。B指名读、齐读 C回答书后问题

“石林”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它“石林”? “阿诗玛”是什么人? 火把节是怎么一回事? D齐读描写石林风情的词语。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出示生字卡,依次认读生字。师范写,讲述写字要点 生描红临写,师巡视。

三、教学第三题

1、教4个成语

2、看图,并讲述有关刘胡兰、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3、齐背成语 教学古诗词

1、自渎、指名读、齐读

2、熟悉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

3、借图理解诗意

“风景旧曾谙”意思说江南风景之好,是当年自己亲身感受到的、体验过的。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齐读,试着背诵

6、你知道白居易还写过哪些诗词吗?学生上台背诵。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会转诉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A老师让“你”告诉“李响”一件什么事? B如果你见到李响,该怎么转述老师的通知?

上一篇:段考自我总结下一篇:公司法治建设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