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放管服”改革简单说就是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放管服”既是政府机构改革的目标,是政府流程再造的依据,也是评价政府工作成效的标准。“放管服”是一个整体性的治理体系,**工业园区在践行放管服改革要求时,一直秉持着整体性治理的理念和方法,防止基层政务机构各自为政,防范政务工作流程出现断裂和碎片化,避免政务信息形成孤岛和中断,极力提升社会治理的效率和效益。
**工业园区为推行“放管服”改革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基于整体性治理视角,主要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多”与“少”、“通”和“闭”。一是“多”,**工业园区通过多元治理的方法,协同各个政务机构,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利用多元治理的合力践行放管服。二是“少”,立足于整体性流程再造的思维,简化政府工作事项,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审批效率。三是“通”,借力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整合各个政务网络平台,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一网通办。四是“闭”,利用闭环管理的方法,设计各个包含责任主体、任务清单、运行机制和评价反馈的工作闭环,在一网通办的基础上形成整体性的大闭环。
“多”元治理,放管服共建共治共享 在放管服改革过程中, 需要整合不仅仅是指向治理层级、治理功能的力量,还涉及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非营利机构之间的相互协调与配合。大数据技术具有多样性结构的特性,能够帮助政府与企业、其他公共组织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做到多方位链接,过去是政府与企业、其他公共组织的单向链接,现在要做到的是多方链接,使治理主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而是政府朝着更为民主、开放和高效的方向发展,也使参与主体的诉求和权益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实现,社会治理是多元共建的,社会治理的成果也是多元共享的。
在城市治理过程中,**工业园区加快了“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整合城管、规划建设、园林、渔政、燃气、国土和房产物业等行政处罚事项,推进“一支队伍执法”和“一个平台执法”,实现移动执法智能化、办案管理统一化、全过程记录规范化。**年,园区数字城管平台办理案件 17.18 万件,准时结案率 93.64%,结案率达 98.89%;通过优化流转环节预警提醒功能,案件上报、派遣、处置最短时间缩短至 25 分钟,同比下降 60.32%,城市管理问题处办效率显著提升。**工业园区尤其注重发挥群众力量,譬如在开展区域评估的地区,建设项目压覆重要矿产资源情况由国土环保局主动向公众提供查询,接受社会监督和质询。
减“少”审批,优质服务覆盖全生命周期 **工业园区梳理出居民、企业、项目三张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以居民从出生到去世、企业从开业到终止、项目从意向到落地的全过程为轴,提供场景式、菜单式服务。通过业务流程重塑再造,推出房产一键过户、餐饮企业开办等套餐式服务,变群众“点菜”为政府“端
菜”,更加方便居民和企业办事。
在大数据技术的加持下,**年,**工业园区权力事项的办理时限、办理材料、办理环节分别比**年精简了 35%、14%、33%,98%以上的审批及服务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此外,线上智慧社区平台覆盖区、街道、居委会三级,集 63 项政务服务、9 大项公共服务、6 大项便民服务为一体。线下建成标准化社区工作站 82 个,在全省率先形成“一口受理、一门办结、全科社工、全天服务”服务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社区窗口人员同比减少 45%,居民办事用时减少 50%。
一网“通”办,实现一体化、智能化和专业化 **工业园区的一网通办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首先是一张网络,为了打通政务服务堵点,针对企业和居民在日常办事中“不知道找哪个部门”、“找不到办事地点或网站”的痛点堵点,**年 7 月,**工业园区建成了“一网通办”平台,实现“由一网而入,得万事通办”,网上办事大厅统一上线的 14 个部委办局 451 项业务,均已实现由一个网络前端页面进入办理,极大程度上方便了办事群众,同时也提升了政府自身的效率。
另一方面是一库共享,为破解政务数据孤岛壁垒,针对各单位之间条块分割、信息不通的问题,推动政务信息共享融通,由“碎片化部门”走向“整体性政府”,园区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格式,收集汇总 547 万条人口数据、22 万余条法人数据以及 407 万条地址数据,构建统一的政务服务资源信息库,并建立数据纠错机制保障数据的鲜活有效,为政务事项的办理提供数据支撑,截至**年年底,各局办调用数据已超过 616 万次。
“闭”环管理,优化整体性工作流程 闭环(close loop)管理理念源于电路设计,一个安全、高效的工作流程,就应该像一个封闭的电路一样,畅通而稳定,**工业园区在放管服改革的流程设计和优化过程中引入闭环管理的理念,构建了一个个工作流闭环,并最终形成了三个“大闭环”。首先是企业和公民诉求的“收集-处理-反馈”闭环,园区设立“一号答”政务服务平台,收集企业和公民的诉求,并将诉求精准发放到处理单位或个人,保证每一条诉求得到反馈,形成了政府与公众在放管服过程的服务和沟通闭环。
其次是完善了“审批-监管-执法-信用”的闭环管理。在这个大闭环中,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在审批与监管环节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执法与信用则主要体现在线下的行为中,这同时也是一个“线上-线下”闭环。完成了一网通办的审批,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放管服刚刚开端,智能监管接踵而来。在全社会日益提高的生产安全要求下,**工业园区已有 4**0 多家企业接入安全监督系统,基本实现区内企业全覆盖;环境监测也引入了互联网的力量,环境数据中心已接入在线监控企业 107 家,监控点位 140 个,24 家企业安装 VOCs 在线监控设备,通过大数据分析,能够及时预警污染排放超标企业。在智能监管的基础上,园区的执法决策能力大幅度提升,值得一提的是,园区将处理结果与信用评价相结合,提升了执法效能。
如前所述,放管服是一项持续的整体性治理工作,**市工作园区构建了“改革-评价-再改革”的闭环体系,这个体系涵盖了营商环境评价信息化系统、动态调整评价体系、以评促优的监督考核体系以及社会治理成效持续提升体系。正是这套动态的改革评价闭环体系,使**工业园区在放管服改革实践进程中取得了这一系列的整体性治理经验。
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放管服”改革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深改组第十六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之后,我县迅速行动,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激发社会活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我县坚持高位推动,强化组织领导,“放管服”工作有序推进。县委深改组第十次会议专题研讨调度“放管服”改革工作,并在多次重要会议中重点部署,研究出台了《X 县 X年“放管服”改革工作要点》,紧紧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放”的效果进一步显现 一是审批效能不断提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先后 X 次动态调整县本级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市级下放行政审批事项 X 项,保留本级行政审批事项 X 项,精简本级行政审批事项 X 项,精简率达 X%,平均承诺办结时限由 X 年年初的 X 个工作日,缩减至 X 个工作日。深入推进投资审批改革,下发了《关于政府投资项目推行行政审批“容缺后补”制度的通知》和《关于印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试行办法〉的通知》,严格执行“并联审批”“容缺后补”制度,于 X 月设立并联审批受理中心,实现建设项目“一窗式”审批,办结时限由以前 X 个工作日缩短为 X 个工作日,时限缩短率为 X%,效果逐步显现。
二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对原有 X 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或予取消或改为后置审批,只保留了 X 项,企业登记办结时限大幅缩减。今年以来全县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 X 户,同比增长 X%,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扎实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落实 X 条惠企政策措施,预计全年企业减负 X 亿元。
三是行政权力不断瘦身。进一步厘清政府权力事项,印发了《X 县人民政府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权力项目的决定》,取消和调整了行政权力事项 X 项,制定并公布了乡镇政府行政权责清单共计 X 项。进一步清理规范性文件,建立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坚持“立改废”并举,清理现行有效的县政府规范性文件和重要政策性文件 X 件,废止 X 件,修改 X 件,继续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X 件。进一步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出台了《简政放权减证减时利企便民专项活动方案》,对其他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涉及的各
类证明和盖章环节进行全面清理。取消公共事项材料证明 4 项,暂停 X 项,合并 X 项。
(二)“管”的制度进一步健全 一是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得到加强。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县 X 个行政执法单位已全面完成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随机抽查监管工作机制。今年以来,随机抽查事项 X 项,检查对象 X 项,市场监管执法事项 X 项,其它执法事项 X 项,执法人数 X 人,均创历年新高。
二是信用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出台了《X 县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方案》《X 县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方案》,信用体系更加完善。强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X)运用,实行“双告知”制度,推进部门信息录入及共享,实现共享信息 X 条。融合征信平台推进信用信息的应用,联合金融机构加大对金融欺诈、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失信行为的打击力度,全县诚信社会建设有力推进。
三是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对 X 多个涉及城市管理执法单位运行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初步拟定了事权调整方案;创新购买城乡保洁服务,投资 X 万元引进 X 公司开启城乡环卫一体化作业模式,实现了干管分离,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将乡镇农村住房有关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工作下放或委托乡镇实施,赋予了乡镇更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扩权强镇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服”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政务服务实现规范化。印发了《关于转发
二是政务服务实现集中化。制定了《X 县推进“一窗式”审批服务模式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按照“统一受理、内部流转、分类审批、限时办结”的要求,积极推进“一窗式”审批服务改革,实行集中审批,实现信息交换、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高了审批事项的办结率。已有 X 个单位分别采取行政审批股整体进驻、委托办理业务和设立综合窗口轮流派员坐班的形式进驻中心。全面推行“四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模式,有力提高了全县政务服务水平。截止目前已提供“四服务”X 多次,帮助群众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X 多项。
三是政务服务实现信息化。制定了《X 县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推进实体行政服务大厅向网上大厅延伸。认真梳理并集中公开了县本级公共服务事项 X 项,乡镇政府公共服务事项 X 项,并实行动态调整。大力整改办事要素缺失,进一步完善 X 分厅办事指南。完成了 X 省政务服务网 X 分厅与县政府门户网站、X 县网上审批系统的对接,统一网上办事事项入口,有效推进部门系统平台互联互通。优化了 X 群众服务平台服务功能及相关运行机制,并按要求逐步向 X 市民服务热线过渡。下发了《群众参与评价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投诉举报及意见建议处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立群众参与和评价机制推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提速提质提效的通知》等文件,推动群众通过微信公众号、“X”政府服务热线、X 政务服务网 X 分厅等途径参参与评价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投诉举报和意见建议处理。
根据通知要求,我市系统梳理了本地2019年以来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性了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措施,现汇报如下:
一、做法和成效
(一)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示范情况
为深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濮阳市发展改革委突出重点领域、重点事项、重点环节,积极探索创新投资项目审批服务模式。一是建立“容缺办理”机制。为破解投资项目审批环节多、耗时长、互为前置等突出问题,2019年5月,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出台了《濮阳市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实施细则》(濮政办﹝2019﹞15号),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二是建立“多评合一”机制。为进一步优化投资项目评估流程,缩短评估时限,提高评估效率,2019年6月,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出台了《濮阳市投资项目审批“多评合一”实施方案》(濮政办﹝2019﹞20号),各类技术性评估事项,由牵头部门实行并联集中办理,切实提升政府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三是加快制定投资项目“模拟审批”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创新审批模式、提高审批效能,确保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按照市政府安排,起草了《濮阳市工程建设项目模拟审批实施方案(试行)》,已完成部门征求意见和“模拟审批”平台测试工作,预计6月底之前通过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正式出台实施。
(二)投资法规制度贯彻落实情况
濮阳市严格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国务院令第712号)、《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73号)以及《河南省政府投资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196号)、《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豫政办〔2020〕23号),2020年11月修订出台了《濮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濮政〔2020〕30号),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决策管理、审批管理、设计管理、实施管理、资金管理、竣工管理、代建管理、监督管理等八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建立了决策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运行高效、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系,保障政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切实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投资管理职能,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严格按照核准目录进行核准,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备案管理制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扩大有效投资和创新创业的活力。根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统计情况,2019年初至2021年5月底,审核备立项项目共计6825个,其中,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等审批项目1861个,核准项目36个,企业备案项目4928个,占比72.2%,项目变更严格按照《濮阳市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和概预算调整管理办法》规定履行变更程序。
(三)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应用情况
我市大力推广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应用,推行投资项目审批统一平台、统一赋码制度,促进审批流程公开、审批信息共享,全面提升了项目审批和监管能力。2019年至2021年5月底,审批办结事项共计7217项,其中,审核备立项办结6825项,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办结384项,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办结7项,建筑工程规划许可1项;按照项目投资领域两个管理办法,督促项目单位及时在平台填报项目开工信息,定期调度更新项目建设进度。
(四)事中事后监管情况
严格按照《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中监督管理规定,不断加强对全市核准、备案项目的监督指导,及时纠正项目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于政府投资项目,依托国家重大项目库定时调度项目进度信息,适时开展项目现场调研督导活动,督促项目单位严格按照审批、核准和备案内容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一)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广应用成效欠缺。市发展改革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广平台应用,但由于缺乏有效手段,只有发改及生态环境局等少数部门使用情况较好,其他多数部门因为有其审批系统而没有使用该平台。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政务服务网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的陆续使用,该平台使用情况不理想。2019年至2021年5月底,审批办结事项共计7217项,其中,发改系统办理6825项,其他部门办理392项,仅占5.4%。
(二)部门协同不足,推广创新举措较慢。为提升投资项目审批效率,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出台了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实施细则,明确了容缺办理事项和材料清单,但是推行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委正在研究制定项目“模拟审批”实施方案,在土地手续办理期间,将其余前期手续实施土地容缺办理,在土地手续完善后将模拟审批转换为正式审批文件,大力缩短项目前期手续审批周期,但是各部门使用平台不统一,拟将模拟审批平台在工改系统的基础上搭建,在征求各部门意见中,由于需要提前接入技术性审核以后后期转换正式文件,加大了审批部门工作量,各部门反馈态度不积极。
三、下一步措施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按照两个《管理办法》规定,与重大项目现场调研、集中观摩等活动结合起来,及时发现项目建设出现的问题,并督促项目方及时整改,严格按照审批备案内容以及其他政策法规规定建设,对整改不力的要根据规定进行处理,并将按照规定将相关信息列入项目异常信用记录,纳入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河南)。
二是进一步探索审批创新机制。深化投资领域简政放权改革,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加快推进项目“模拟审批”方案实施,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流程,提升审批效率。
附件1
文件清单
序号 | 文件名称 | 文件号 | 出台日期 |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政府投资项目工程变更和概预算调整管理办法的通知 | 濮政办〔2017〕56号 | 2017年7月13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简化和规范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 濮政办〔2018〕29号 | 2018年4月24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行政审批告知承诺暂行办法的通知 | 濮政〔2019〕8号 | 2019年4月29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投资项目审批“容缺办理”实施细则的通知 | 濮政办〔2019〕15号 | 2019年5月21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投资项目审批“多评合一”实施方案的通知 | 濮政办〔2019〕20号 | 2019年6月11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濮阳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 濮政办〔2019〕23号 | 2019年7月7日 | |
濮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规范项目审批和核准管理的通知 | 濮发改投资〔2020〕240号 | 2020年9月1日 | |
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 濮政〔2020〕30号 | 商务局“放管服”改革工作汇报 篇3按照省人民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的要求,结合商务工作实际,针对“放管服”改革任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台账,就“放管服工作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成立了“放管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行政审批科,具体负就落实“放管服”的各项相关工作,各科室结合本科室联能,负责本科室“放管服”事项,在全局形成“一把手亲自抓,部门负责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根据部门职责,配合发改部门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政府的要求,对于本单位的行政审批和其他行政权力事项,制定了办事指南,办事流程图、一次性告知单、要件清单等服务事项并报县政务服务局备案,同时在政务公开网站进行公布。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办事流程更加规范透明,公布事项办理流程,实现“阳光政务”,透明操作,便于监督。二是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按照精简高效、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缩短审批时限,为群众节纳了大量时间,也节省了办理成本。三是工作作风得到了有效转变。通过简化办事程序,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以及网上办事业务。有效增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文明意识和效率意识。“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明显得到减少,切实方便了广大群众。 三、存在的问题 根据“放管服”改革任务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务台账清单,不能融合海关、检验检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等业务,相关业务办理只能由省级商务部门和海关完成,县级商务部门组织进出口企业参加省级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让企业了解在海关办理相关业务流程。 四、工作建议 1、畅通社会监督渠道,严格责任追究。坚持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对来信、来访和投诉,实行专人负责制,做到有访必接、有信必回、有诉必查、有查必果,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4情况汇报 中共盘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督查室: 根据《关于对2017年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暨六盘水市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重点工作任务涉及我市部分进行分解督办的通知》(盘州党办发﹝2017﹞14号)要求,现将我办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移交情况 根据省政府2017年6月22日召开的《关于研究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移交工作的会议纪要》(黔府专议﹝2017﹞52号)要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牵头单位由省政府法制办调整为省编委办,贵州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编委办。各市(州)、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牵头单位进行相应调整。7月3日,市政府法制办、市编委办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移交,市编委办作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牵头单位,下设行政审批改革科,增加一名事业编制,同时从市法制办划转一名工作人员负责该项具体工作,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参与并见证了该项工作的移交。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情况 (一)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工作 根据《国务院审改办国家标准委关于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的通知》(审改办发„2016‟4 号),我办围绕“五位一体”(行政许可事项、行政许可流程、行政许可服务、行政许可受理场所建设与管理、监督检查评价)的行政许可标准化体系,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工作方案》,力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进行政服务水平,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行政许可制度。争取2017 年年底前实现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办理“零超时”,全面达到标准化规定的各项要求。 (二)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 2016年10月,盘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盘县建立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的实施方案》,市政府法制办和市编委办对全市各政府工作部门和乡镇现有行政职权进行梳理,形成了盘县乡镇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公布在市政府门户网站上。 2017年8月22日,我办制定了《盘州市2017年度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工作实施方案》,按照“9+X”和公共服务的分类方式,结合已公布的权责清单,对各部门、乡镇现有行政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分类、填写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表,全面取消“行政服务、非行政许可审批”的审批类别。预计在2017年10月20日前将清理审核结果报市政府审定后,按规定行文下发《市直机关继续实施的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市级纳入政府内部管理事项目录》、《市级取消的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市级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权力事项目录》、《市直机关初审上报市直机关行政权力事项目录》、《盘州市市级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各乡镇保留实施的行政权力目录和行政审批权力运行流程图,并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门户网站和市政务服务中心LED屏公布。 (三)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工作 对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工作,我办与市政府政务服务管理局密切配合,并针对具体业务工作进行培训。在《盘州市2017年度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要求编制行政权力要按照“谁行使、谁制定”原则,逐项制定流程,做到“一事一流程”,同时编制行政权力从启动到结束的所有关键步骤及环节。我办负责统筹指导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的制定工作,并按规定程序于2017年10月15日前审定后公开。各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公布的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行使行政权力,对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组织修订并到市审改办申请变更,确保流程图的科学性。 (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工作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促进我市中介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我办在2017年8月22日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制定并公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的通知》,要求各乡镇、各部门要组织专门力量,严格按照“五个一律”的要求,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进行逐项论证,并草拟出保留为行政审批受理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送我办审核。我办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按程序审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于 2017 年 11 月前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乡镇、各部门每年 11月 15日前将本部门调整后的清单、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有关建议报市编委办。我办根据行政审批事项及中介服务事项的调整,每年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进行调整公布,实行动态管理。 三、县级权责清单工作开展情况 (一)县级权责清单工作情况 2016年1月,市法制办和市编委办对全市各部门、乡镇现有行政职权进行梳理归纳,最终形成了盘州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并公布在政府门户网站上。根据清单显示,我市31个工作部门和21个乡镇共计4900项行政职权。目前,我办根据制定的《盘州市2017年度行政权力事项清理工作实施方案》正在有序推进权责清单工作的开展,各单位也在陆续提交相关资料。 (二)县级权责清单模板征求意见情况 2017年9月4日,根据贵州省行政审批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征求对县级权责清单模板意见的函》(黔审改办函„2017‟2 号),我办将县级权责清单模板下发至28个市政府工作部门。经梳理,其中13个市政府工作部门对模板无意见,15个市政府工作部门有修改意见。我办汇总15个市政府工作部门对模板的修改意见报至六盘水市编办,待六盘水市编办统一汇总各地县级政府部门的意见报省编办审核,最终下发正式的权责清单模板。 2017年9月14日 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5同志们: 刚才,市政府办公室通报了上半年全市推进“办事不求人”深化“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点出了问题,提出了下一步的措施,各县区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市税务局、市市场监管局、X县等X个部门和县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办事不求人”作了汇报交流,汇报的很全面、很扎实、很有效,数字也很振奋人心,发言结合实际,点出的问题比较准,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建议。几个部门的发言,会后要印发,相关县区和部门参照落实。下面,我再讲三方面的意见。 一、我市“放管服”改革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这个必须充分肯定,一是市县乡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各项政策、目标、任务、措施落得比较到位、落得比较实,规定动作扎实有效,创新动作各有亮点。二是各部门推进“放管服”改革中,一方面结合实际,放的到位,管的有效,服务的比较贴心;另一方面从上到下有效承接了中央、省、市的核心措施,在降低企业准入门槛、行政审批、便利企业和群众办事、投资项目审批、减费降税、“一网一门一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社会满意度逐步提高。三是2019年我们结合X实际,创新提出并加快推进“办事不求人”机制,初步实现了知晓政策不求人、限时办结不求人、窗口办事不求人、网上办事不求人、帮办代办不求人、公正监管不求人、维护权益不求人,为群众办事上提供了捷径、提供了帮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办事不求人”成为X“放管服”改革的标志性工程。 二、推进“放管服”改革存在一些短板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效,为我们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小康X,特别是即将为编制和实施的“十四五”规划、推进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民生工程的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是,我们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并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群众受益面也不广泛。一是对已经成为全省亮点的“办事不求人”的核心措施理解的不深、不全,对办事不求人的内容掌握不够、落实不力,市直部门不同步、县直部门不领会、乡镇部门不清楚。群众的知晓率低,群众不知道那些事项可以通过“办事不求人”办理,不知道找那些部门可以达到“办事不求人”。二是对“不来即享”改革措施理解不全面、推广不宽、落实不够。三是对“办事不求人”的事项公布不全、公示不宽、公开透明度不高,有一些事项表面网上办、实际找不到。X个市直部门梳理的X项个事项,确定为第一批“秒批”“不见面审批”事项的X项,能够实现全程网办的事项仅X项,只占X%。四是“放管服”改革宣传不够、引导不精、重点不突出,网上有信息、群众不知道成为在基层落实的断层。五是工程领域“不见面招投标”“一网通办”“双随机一公开”等改革措施推进缓慢,已成为X“放管服”改革的瓶颈问题。 三、抓好“放管服”任务的有效落实 (一)做实“放”字,应放尽放,“放”出活力和动力。一是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对照“办事不求人”,把“放”什么、“放”到什么地方能让群众看得见、能让办事人摸得着,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抓好落实。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成立专班、靠实专责,协同办理事项全部上网、全部进窗。县级政务大厅和乡镇窗口办事事项要一眼能看到,网上一键能查的着。二是“办事不求人”相关单位要各尽其责,市县乡各级层层监督上网、层层帮助上网、层层协调上网,做到相互培训、相互协同,让办事的人从乡上的窗口和网上能找到、从县上能查对实据、市上能找得着,真正实现“一网上线、一口交办”,从根本上基础上保证“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有基础性的支撑和落实。三是市大数据局、县大数据中心、乡镇大数据窗口要发挥好现代信息的作用,充分利用5G技术,指导县乡尽快把“办事不求人”的门类、归类、类别统一模式、统一格式,做到公示于民、公开于民、展现于民、指导为民。四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不见面招投标、不见面开评标”、“不来即享”和“网上办事”,为企业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要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优惠政策,为招商引资项目审批开辟“绿色通道”,靠实工作责任,跟踪督促落实,切实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率。五是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开办时间要压减至3天以内,落实好“证照分离”,重点做好“照后减证”等工作。六是继续推进投资项目审批改革,特别是工程项目审批涉及的审批部门多、环节多,审批周期长、程序繁琐、办理时限要压缩到X个工作日内,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优化办理流程,切实精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环节。要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区域评估”、联合审批、多图联审机制,大力提高审批效率,加快项目落地。 (二)做严“管”字,放管结合,“管”出公平和秩序。落实好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创新公平公正的监管方式,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一要靠实监管责任。彻底扭转“以批代管”的错误思想,进一步明确“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谁行权,谁担责”的原则,防止监管“缺位”和管理“真空”。加强监管不光是市场监管部门一家的事,无论是综合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负有监管责任,都要履职尽责,做到依法依规监管。二要创新监管方式。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完善细化监管制度,优化抽查方式,统一规范标准,规范市场执法行为,做到全程留痕,增强执法和监管工作透明度。要提升监管精准化水平,对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人员密集场所、网络空间等重点行业和领域,要做好全方位的监管,建立监管长效机制。三要加强综合监管。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以法律法规把“管”字做到实、做到严。继续深入推进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农牧林水、资源环境、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联查”,实现从职能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综合监管。同时,要做好企业自律监管、社会舆论监管等。 (三)做真“服”字,优化服务,“服”出便捷和高效。当前,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地方发展的竞争力,已经从过去拼土地、拼资源、拼政策、拼要素升级为拼综合政策环境,我市作为资源优势不突出的欠发达地区,更要下大力气树立“不来即享”理念,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服务企业、群众办事,让群众少走路、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更有获得感。一要继续推行“不来即享”。各涉及部门要认真研究,优先推动高频事项“网上办、指尖办”,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加快推进全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和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推动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开展“智能秒批”,推进高频申请材料共享应用。要积极搭建“阳关招标采购平台”,加快“不见面”开评标,尽快建立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实现评标专家、信息和场地资源共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二要提升服务水平。要提升X原创的“办事不求人”的品牌效应,把这张名片用我们的实际服务行动来维护好、落实好。要深入落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把优惠政策第一时间通过服务平台和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推送到企业主,实现迅速可办、即时可享。要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进一步抓好政务服务的流程、方式等改革。三要改进服务方式。市级相关部门对重点投资项目已经在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市县区一些政务大厅也有帮办代办服务,但还没有普及。市县区政务大厅和单设大厅要尽快成立帮办代办队伍,乡镇设立在窗口设立代办、帮办或导办人员,帮助群众办事。四要推进限时办结。进一步健全完善限时办结机制,加快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着力在“企业开办、建设项目报建、不动产登记、用水报装、用电报装、用气报装、获得信贷、纳税服务”等方面实现限时办结。 最后,就推动“放管服”改革各项任务落实,再提三点要求。一是各行业部门要组成工作组对本行业本系统落实“放管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深入督查指导,协调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市政府督查室要把“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办事不求人”和“不来即享”作为平时考核和暗访督查的基础性工作,推动工作落实。三是各部门各行业要大力宣传,专题宣传“办事不求人”,做到家喻户晓,提高“办事不求人”的知晓率、认知率、使用率。 我省推进“放管服”改革走向纵深 篇6盖不完的公章、走不完的流程在河南不少地方已成为过去时。 北大资源开封公司派人来到开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驻河南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服务窗口,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窗口工作人员按照工作流程,通知中心受理、审批、登簿等各岗位。当天,公司拿到了不动产权证。该公司负责人连说两个“没想到”:一是没想到开封市营商环境这么好;二是没想到开封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效率这么高。其实,北大资源开封公司没想到的“礼遇”,只是我省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个缩影。 2013年以来,我省在衔接落实国务院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减少省级审批项目273项,精简幅度达56.3%;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清理规范省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216项、保留76项;企业税费负担明显降低,累计取消、停征、免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策性基金152项,每年减轻企业负担90多亿元……“放管服”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事实证明,“放管服”的力度有多大,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有多快,市场和企业的活力就有多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就有多实。 创新永无止境,改革未有穷期。激荡的改革大潮,呼唤不断迈向纵深的“放管服”改革。近日,省政府推进职能转变协调小组组织省发改委、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在市场准入、放权清费、投资便利、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加大“放管服”改革推进力度,拿出攻坚克难的18条硬办法和新举措,真正做到“放活管好、服务到位”。 降低就业创业门槛 【目标】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经济发展之基,必须进一步采取措施为就业创业降门槛、清障碍、搭舞台,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举措】启动实施“三十五证合一”改革,以“减证”推动“简政”,通过搭建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施企业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应用,有效解决企业办理证照“部门多次跑、材料重复交、办理时间长”等问题。深入推进“先照后证”改革,进一步合并,取消工商登记后置审批事项,坚持“工商精准告知”与“部门主动认领”相结合,促进企业信息在工商部门和审批主管部门之间的互联互通,建立工商登记、行政审批、后续监管衔接协作的责任机制,实现后续监管的全领域、全时段、全覆盖。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今年年底前启动河南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探索通过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告知承诺等多种方式,把能分离的许可类的“证”都分离出去,为在全省推行“证照分离”改革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好为“双创”服务,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对看得准、有发展前景的,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 减轻市场主体负担 【目标】我省按照中央部署,在落实减税、降低收费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企业成本过高问题仍然存在,还需要进一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降成本措施。 【举措】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省定行政事业性收费方面,取消部分收费项目,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方面,大幅减少收费项目;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监管方面,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用网、物流、融资等方面成本。改进和优化纳税服务,深化开展办税便利化改革,大力推行省内通办、网上办税、深化国地税合作,探索“告知+承诺”、容缺办理等机制,采取简化税务行政许可办理程序、方便发票申领、便捷申报纳税等具体措施,切实解决纳税人的痛点、堵点和难点问题。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清理和动态调整省政府各部门保留的行政职权事项,再取消调整一批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精准合理放权,加强对基层的政策指导和业务培训,指导基层接得住、管得好,避免“自由落体”,杜绝“管理真空”。 拓展有效投资空间 【目标】有效投资是拉动即期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现实选择,要促进有效投资增长,必须打破投资壁垒,破除投资中的各种障碍。 【举措】优化投资审批流程,全面梳理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审批事项,无法律法规依据、部门自行设定的审批事项一律取消,进一步缩减审批范围,整合审批事项,力争到年底全省报建审批事项整合减少20%左右。推广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推动自贸试验区开封片区适时扩大试点项目范围,加快完善相关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试点推行创造政策、信用和监管条件,缩减企业投资项目落地时限和流程,年底前在各省辖市规划建设的战略协同示范区复制推广。用好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落实项目统一代码制度,实现非涉密投资项目和非涉密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全程监察。继续抓好民间投资,健康养老、医疗康复、技术培训、文化教育等社会民生投资领域,抓紧解决这些领域准入门槛高、互为前置审批等问题。 打造公平营商环境 【目标】放宽准入有利于公平竞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也是为了保障公平竞争,要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罚于后,依法依规当好“裁判员”。 【举措】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完善“一单二库一细则”,随机抽查系统年底前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制定跨部门联合抽查实施方案和抽查计划,推动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检查落到实处;实施巨额惩罚性赔偿、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严厉惩处违法行为,使随机抽查长出“牙齿”,增强威慑力。持续推进综合执法,规范设置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机构,稳步实施城市管理领域综合执法,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逐步实现“多帽合一”,切实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执法任性、标准不一等问题。加大违法违规惩处力度,对生态环保、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等领域损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 方便群众办事生活 【目标】我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务。 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7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市编办: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10条措施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蒙政发﹝2018﹞31号)、《关于做好“放管服”改革10条措施“回头看”督查工作的通知》有关文件要求,我会对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工作情况进行认真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领导,压实责任。 为抓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我会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确保工作有序、高效、顺利推进。我会成立了“放管服”改革领导小组,明确党组书记、理事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工作人员为成员的“放管服”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科室及联络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部门一起抓的良好局面。 (二)服务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以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为原则,跑多次是例外”为目标,认真梳理《办事指南》、完善系统数据,缩短办事程序和办事流程,做到零超时或提前办结。 (三)政务信息公开化。 将《xx市xx2017年xx按比例就业年审》、《关于做好201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继续保扩面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残疾工作的重大工作信息,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及时进行公示,让广大群众通过互联网平台,及时了解市xx政务信息。 二、当前落实的情况 (一)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深刻认识推行“放管服”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充分利用会xx工作交流群,广泛宣传“放管服”理念,公开承诺“马上就办”,充分展示机关干部的崭新风貌,树立机关的良好形象。 (二)理顺关系,分清职责。 根据服务事项内容的细化目标和具体要求,我会梳理出了具体的责任内容和办事流程,明确需要提供的有关资料,把“放管服”工作与党风廉政工作有机结合,加大作风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促进“放管服”工作取得实效。 (三)整合部门,优化职能。 加大业务下发指导力度,明确责任科室和注意事项,开通有关咨询服务电话,做好指导工作和对服务对象的服务工作。 (四)推进“一窗式”改革。 优化公共服务事项办理程序,建立健全“一窗式”受理、“一网式”办理服务模式,形成一体化对外服务模式,全程可2 追溯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三、存在问题 由于xx证办理、xx托养、xx事业登记、xx康复均是中xx开发的软件,无法与“互联网+政务服务”连接,无法正常使用系统开展政务服务工作。市xx因xx到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不方便,经请示政务局同意,未入驻政务服务中心,而是将政务服务窗口设置在市xx1楼,方便xx办事。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根据《xx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10条措施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会政务服务工作实际,接下来我会继续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干部职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大家对改革和法制的认知度,形成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氛围。 (二)加强下放事权的监督检查。 加大监管力度,通过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受理举报投诉、不定期深入一线调研检查等方式,加大对我会有关业务科室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各项“放管服”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快建立完善网上审批。 对公共事项的受理、承办、批准、办结和告知等环节实行网上审批,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审批行为。 (四)加大规范政务运行力度。 完善政务公开各项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务公开范围,在政务公开栏上公布办事流程,公布审批和服务事项办理承 3 诺,明确办事责任主体、条件、标准范围、办理时限、监督渠道等内容,坚持“该公开就公开,能公开就公开”,打造“阳光财政”。xx市xx联合会 放管服工作汇报 篇8境开展情况 近年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认真贯彻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精神,根据住房公积金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围绕人民群众的所想所求,力行简政之道,大力推行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放管服”改革,从“便民、透明、廉洁、高效”几方面入手,着力推动中心管理工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切实提升营商环境。 管控结合,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中心依据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在市域内各金融机构存储公积金基本原则》和《住房公积金银行存储计分排序细则》,突出各商业银行对铜川地方经济融资支持,同时兼顾其报价利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三个方面量化计分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分配存储资金,鼓励商业银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最大限度发挥公积金的撬动作用。 紧盯工作薄弱环节,修订完善相关内部制度。建立推行岗位责任制、AB角工作制、服务窗口综合柜员制,做到用制度管事、管人、管资金,防止违纪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中心积极探索制定《财务管理制度》、《风险防控制度》,不断加强资金存储、资金审批、费用支出等一系列资金使用的管理,加强贷后风险管理,确保贷款风险可防、可控,保障资金安全和科学使用。为了廉洁、高效的管理好职工的公积金夯实基础,同时进一步防范廉政风险,中心主动邀请审计部门进行审计,深入排查住房公积金的筹集、管理及使用方面存在的现实点和潜在安全隐患,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确保资金安全稳健运行。积极探索公积金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对缴存职工使用公积金管理,防范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风险。在全国率先推出《缴存职工按信用等级实施差别化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以守信激励、失信惩戒为核心,针对缴存职工使用公积金施行差别化管理办法,今年中心还将信用分级管理融入新修订的贷款、担保政策中,形成较为完整的信用评价使用体系,有效保障了住房公积金资金安全,弘扬了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简政放权,便利企业、职工办事 铜川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自成立以来,办理缴存、提取、贷款等所有业务一律实行“零”收费。今年中心对历年来出台的各项业务政策进行了梳理、优化,出台了《铜川市住房公积金提取和转移实施细则》、《铜川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实施细则》和《铜川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保证人担保实施细则(试行)》。推出一系列便民惠民的新措施。公积金提取手续更加便捷、公积金贷款门槛降低、担保手续简化,优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办理时间,办事效率不断提高。 面对公积金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公积金制度扩面,让大多数低收入人群享受公积金政策福利,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困难的问题,通过长期调研、论证,出台了《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为聘用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意见》和《铜川市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缴存与使用办法(试行)》,将行政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在校大学生纳入到公积金覆盖范围内,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公积金低息贷款。 认真履行住建部《关于严格执行规范和阶段性适当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政策的通知》,对缴存比例高于12%的均一律调整到12%以下,细化了降低缴存比例的内容和要求,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活力,促进增加就业和职工现金收入,加大了对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的扶持力度。通过规范缴存比例为5家单位降低成本500余万元,经公积金管委会同意,5家煤炭企业缓缴公积金1.2亿余元,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优化措施,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不断加强业务大厅服务窗口的管理,优化业务流程,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实行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提升群众满意度。同时完善业务大厅服务设施,整合窗口功能,设立综合柜员变单一服务为全方位服务,在各县区管理部服务大厅统一安装公共WIFI, 增设智能服务终端,设置填单台和导服岗,主动为办事群众进行办事引导。通过软硬环境建设将公积金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组织开展“业务大练兵”技能考试,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综合素养、服务理念和服务能力,营造了一心服务为民的工作局面。 开展“下矿区、下社区、下厂区”服务群众活动,深入基层缴存职工“上门服务”,办理公积金提取业务,减轻了群众的出行压力。为老弱病孕残开通了绿色通道,将缴存、支取、贷款等主要业务的办理流程和所需资料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全部公开,为广大缴存职工提供“一站式、一厅式”服务。利用公交站牌和电梯间宣传业务新政策,今年上半年累计下单位、进社区、进厂矿、沿街上门宣传30余次,发放宣传彩页和政策明白卡5000余份,提高公积金政策的知晓率,为制度扩面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放管服”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篇9况汇报 某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全县食品药品安全的主管单位,一直以来以严格执法履行自己的监管职责,热情服务群众落实服务经济发展的中心思想,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创新步伐。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本单位责任清单、权力清单、负面清单,树立“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聚焦四风,积极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做到边承接边优化、边培训边服务、边受理边调研、边实践边提升,有力推进“放管服”工作深入开展。 一、落实简政放权,做好承接工作 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照“放管服”改革的方向和要求,深入查找不足,认真反思剖析,严格执行办事流程,精简审批事项,确保接得住、管得好,先后梳理优化了许可事项办理流程。 针对行政审批工作容易出现的时间冗长、流程繁琐、过程不透明等问题,我局深化食品药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作为建设现代服务型机关的重要内容。通过推进简政放权,全力打造县、乡镇两级食品药品监管服务体系。按照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工作部署,积极办理生产许可证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生产许可证:除酒类、特殊膳食类、其他食品(食品添加剂)外)大部分审批事权下放至县局;食品流通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二证合一”为食品经营许可证,药品经营零售许可证受市局委托办理,许可权限不在县局)。2016年9月承接做好饭馆、咖啡馆、酒吧、茶座4类餐饮服务场所行政许可监管工作。 二、坚持放管结合,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近年来,我局坚持行政审批项目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大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重心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通过对全县管理区域网格化管理延伸监管触角。以监管体制改革为契机,设立十个乡镇监管所以及城区两个稽查中队,积极推动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确保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有岗、有人、有责、有手段。通过划分网格,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奖惩,做到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并进行公开公示,推动每个网格、每个监管对象都有人管有人抓,努力将监管触角向基层延伸。 综合监管执法保障全过程安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发挥职能整合优势,在食品药品监管领域构建综合监管执法体系,保障食品药品全程监管。一是开展全品种综合监管执法。对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实行集中统一综合监管;二是开展食品安全全环节综合监管执法。县监管科室、中队、乡镇食品药品监管所均集中履行对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环节安全的监管;三是对重大案件集中开展调查处理。对于重大、突发或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案件,集中调配县局、稽查大队、乡镇监管所力量专项整治、处臵,保障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和查处效果。 部门联合执法形成强大合力。通过发挥食安委统一领导和食安办协调指导作用,发挥各部门资源优势和积极性,积极推进全程协作机制,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定、稽查执法、事故处臵等方面形成合力。 强化技术支撑为公正监管奠定基础。与上级监测、检验以及本县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中心密切沟通配合,致力构建以国家级和省级检测检验机构为龙头,市级机构为骨干、县级机构为基础的科学、公正、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检测检验体系。实行食品安全抽检分级分类管理,对获证企业实施全覆盖抽检。同时,建立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发布平台,即时发布抽检信息。通过检测检验,及时发现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食品安全问题,以科技为公正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多方力量参与推进社会共治。建立健全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受理机构“举报与投诉中心”受理“12345”、“12331”电话以及群众现场举报、投诉工作,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发动群众积极反映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线索。广泛动员公众,发挥行业协会、新闻媒体、群团组织等各方力量,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治理。 三、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在依法行政、严格监管的同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紧紧围绕服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优化食品药品政务服务质量,营造规范、高效、廉洁、便民政务环境,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维护社会公平公正转变,推动全县食品药品行业水平整体升级。 1、规范食品小作坊小摊贩管理。自2017年6月1起,《山东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对我县乃致全省“三小”单位的管理、提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立足于我县实际,在保障食品安全这一大原则的前提下,从纸面到现场审核上降低了“三小”单位的准入门槛,消除了“一条线取齐、一杆子打死”问题。优化服务,通过现场核查指导与事后监管达到行业水平的不断提升。 2、通过“一站式”网上受理,简化受理流程。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审批事项以省“网上申报审批系统平台”为依托,大力推行网上材料申报和内部审批。同时通过将许可受理与现场核查放到直接与申请者“打交道”的中队和乡镇所,扩大了许可受理面,更切实的为基层群众提供便捷服务。为实现申请者提交申请阶段与受理机关“只见一次面”,开通了材料申请网上电子直报、现场纸制申报和网络纸制混报三种申报模式,申请人可以选择最适合自己申报材料的方式,最大限度上为申报人提供便利。 3、减少内部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封闭内部审批流程,申请材料一经受理,审批过程由受理人员统一办理,做到“只让办事人员多跑脚、不让群众多走路”。审批后第一时间出证、发证,最大限度方便企业和群众。通过提升办事效率,进一步缩短办事时限。依照法律规定许可的受理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完成后应在20日内办结。我局通过增加受理许可面,减少受理窗口点“一局式办公”可以让申请人一次办结受理,对申请材料符合规定要求的,当场就可完成受理工作。现场审核在通过增加一线科室队所核查队伍的前提下,审核、审批时限能够缩短到10个工作日。 4、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对申请人申报材料不齐全的,当场、一次性告知需补办的材料。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能范围的,被“首问”的工作人员耐心指引到所在部门办理,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新食药局形象。 某某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继续严格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不断规范审批流程,精简办事环节,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主动举一反三,积极履职担当,突出责任补短板,不断提高工作的严谨性、服务的周到性、群众的满意度,落实某某省长所说的“行政机关应当在群众不需要的时候无声无息,在群众需要的时候无处不在,变保姆式服务为店小二式服务。”真正使“改革红利”惠及于民。 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篇10针对一些拥有注册建筑师、执业药师等资格的人将职业资格证“出租”出去牟利的现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人社部将治理“挂证”乱象作为推动“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督促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热点预测】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表示将治理“挂证”乱象作为推动“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督促有关部门加大整治力度,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此,你怎么看? 【中公解析】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这项决策有利于解决当前的挂证乱象,值得肯定。 近年来,“挂证”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拥有某些行业资质证书的人,把证件挂靠在企业名下,只出证不出工,但还能领取不菲的报酬。还有些单位把“挂证”当成了经营主业,将非法的“挂证”行为公司化运营。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行业管理秩序,破坏市场竞争的公平性,更给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甚至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隐患。有关部门逐步加大清理打击“挂证”行为的力度,“挂证”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还没有被根治。 “挂证”现象之所以如此难治理主要还是“挂证”背后的双向需求,一方面从挂证人的角度来说,挂证可轻松带来可观的收入,一年可获几万元的利益;另一方面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一定数量的持证人员既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硬性要求,也能体现公司的实力,同时“挂证”现象也为企业节省了成本。此外,从监管部门的角度来说监管难度大,对于人证分离现象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治理“挂证”乱象的决策体现政府治理“挂证”乱象的决心,从而有效维护行业秩序和市场公平,此举应予以有效落实。 首先,治理挂证问题应放管结合。对“挂证”问题较为严重的领域,进行调研论证,将那些可有可无的资格证书要求加以取消,做好“放”。而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领域,设定相应的资质要求有其合理性,应加大“管”的力度。 其次,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升违法成本。行业主管部门应集中查处一批、曝光一批,“挂证”严重的要对当事人、当事企业、违规中介、主管部门追责,让“挂证”行为付出代价,形成震慑。 【放管服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推荐阅读: 放管服改革如何到位06-08 深化放管服改革思考10-02 县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11-03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交流材料07-21 逸夫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材料06-20 教学改革经验07-03 学校改革创新报告经验06-04 改革开放经验论文09-17 制度改革汇报材料10-04 课程改革证明材料0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