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教学工作制度

2024-06-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临床教学工作制度(精选11篇)

临床教学工作制度 篇1

(一)护理部设有专人负责管理临床护理教学工作。

(二)护理部负责制定临床护理教学的短期、中长期规划,有年、季度及月目标管理计划。

(三)加强护理学科建设和专科护士培养。

1、加强各级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培训,监督和检查各科室在职护士继续教育工作具体落实情况。

2、组织安排护理骨干参加院内、院外的各种培训。

3、组织全院各级护理人员理论考试,每季度一次,有考试成绩记录。

4、组织全院护理业务查房,每季度一次。

5、鼓励在职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正规学历教育。

6、重视在职护士完成继续教育学分工作,定期申报、举办院级、市级、省级学习班。

7、负责全院临床护理教学老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工作。

(四)负责组织、安排各级护理进修人员培训

1、制定各级护理进修人员培训计划,并监督检查各项计划的落实。

2、进行各级护理进修人员的安排和管理工作。

(五)负责各层次实习护士的安排和管理

1、制定各层次实习护士培训计划,并监督检查各项计划的落实。

2、组织、安排、管理各层次实习护士的临床实习。

临床教学工作制度 篇2

1加强领导, 广泛宣传

1.1 高度重视, 统一思想

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临床输血和自体输血工作, 成立了以分管院领导为组长的专项工作小组, 组建了包括医务科、输血科、麻醉科和临床科室负责人在内的工作专班, 并成立了自体输血办公室, 按照“突出重点、健全机制、持续改进”的工作思路, 负责临床合理输血和自体输血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切实加强医务人员对安全输血、科学合理输血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务求自体输血工作的开展取得实效。

1.2 宣传教育, 广泛动员

一是全员培训、提高认识。临床用血和自体输血的培训必须强调全员覆盖, 特别是要加强对科主任和高年资医务人员的培训, 切实做到不留死角, 人人过关。为此, 医院专门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来院进行专题讲座, 让广大医务人员掌握、了解相关知识, 以推动自体输血工作的开展。 除外请专家进行讲座外, 将有关科学、合理输血 (包括自体输血) 有关内容通过专题会议、院内局域网、科室内部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在全院范围内展开广泛培训教育, 不定期的对临床医师输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抽查, 2012年上半年对所有临床医师进行了一次输血知识专项考试, 内容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临床用血技术规范》及其附件、《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自体输血相关知识等输血必备知识, 使临床医师对自体输血的态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 在临床实践中逐步应用与推广, 为自体输血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积极宣传, 广泛动员。医院专门制作了《输自己的血更安全》、《自体输血知识》展板放置在医院门诊、外科楼、内科楼大厅以供患者和家属认识、了解自体输血, 并对符合自体输血条件患者发放《自体输血宣传手册》等资料, 动员和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体输血, 提高市民对自体输血知识的认识。

2建章立制, 狠抓落实

医院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医疗机构输血科室建设与管理规范》等规定, 连续修订印发了本院《自体输血工作实施管理办法》、《临床输血考核管理办法》、《输血工作奖励办法》3个文件, 并随时按照临床输血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关于自体输血工作的改进方案、通知等。通过出台各项管理办法、方案, 使临床合理用血和自体输血工作相互促进, 使自体输血工作的开展对临床医疗救治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医院《自体输血工作实施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考核管理办法》中, 明确了各相关科室和医师在自体输血工作中的职责, 规范了自体输血的操作流程, 明确要求临床医师将自体输血、互助献血作为患者输血前谈话的必谈内容, 手术科室自体输血开展比例大于15%, 并将自体输血工作考核同临床科室主任的年度考核相挂钩。

另外, 输血指征掌握不严, 输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等现象不仅导致血液资源的极大浪费, 也使临床医师无法真正转变手术前要血、等血的理念。对临床选用各种输血方式的范围进行了严格的限定, 不仅可以指导临床医师用血,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异体血的选用, 增加了自体输血。为此, 医院在《临床输血考核管理办法》中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对临床科室申请输注异体血的情况进行严格限制。

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每月对临床医师输血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输血病历完善情况、输血流程的执行情况及自体输血开展情况进行督查, 根据督查情况, 按照《输血工作奖励办法》每年年终评选出年度“规范输血优秀科室”, 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开展自体输血的, 按照每开展贮存式自体输血1例, 给予临床科室、输血科一定奖励;开展稀释或回收式自体输血1例给予临床科室、麻醉科一定奖励, 每月兑现。《输血工作奖励办法》是借鉴其他省市开展自体输血的成功经验[2], 引入的激励机制在本地医疗机构尚属首创。

3全面推进, 初见成效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 经过医院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今年1~5月医院共完成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贮存式自体输血49例, 回收式自体输血112例。与去年同期相比, 贮存式自体输血开展量上涨了近9倍, 回收式自体输血开展量上涨了6倍多, 均取得了较大突破。尤其是通过强化管理, 医务人员在临床用血理念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自体输血工作的持续开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6月份以来, 麻醉科开始按照省内规范的统计方法对回收式自体输血的毫升数进行计量统计后, 6、7、8、9月份自体输血开展比例分别为8.62%、14.50%、17.91%、17.49%, 目前已达到本省临床输血管理规范要求的三甲医院自体输血开展比率大于等于手术科室用血量15%的目标。医院自体输血工作开展正逐步向常态化、显效化、规范化迈进。

4任重道远, 坚持不懈

在临床输血工作中, 做好自体输血工作都要重视其示范效应。对医师来说, 临床医师越了解、越重视的科室开展的自体输血就越多, 开展的对自体输血优点的认识和体会就会越深刻, 就越易采用。对患者来说, 一个科室进行自体输血的患者越多, 其他患者对自体输血的了解就越多, 临床医师在向患者宣传自体输血时, 就更易取得认可[3]。如何充分发挥示范效应, 对医院临床科室、输血科、输血主管部门而言都至关重要, 这也是我们以后的工作重点。

医院临床自体输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临床用血需大于供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 如何在保证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开展好自体输血, 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和艰巨的任务。自体输血工作任重而道远,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政府的正确引导、公民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全体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通力配合下, 自体输血工作一定会取得重大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自体输血工作的临床推进机制与提升临床医生对自体输血认知度和参与度的有效途径。方法:从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医患宣传, 重视人员培训与考核;建章立制, 狠抓落实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自体输血工作的临床推进。结果:经过1年来的工作实践, 自体输血开展比率已达标。正逐步向常态化、显效化、规范化迈进。结论:自体输血的推进工作需要医院多部门的协同, 提高临床医生的认知度与参与的积极性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关键。

关键词:自体输血,研究,实践

参考文献

[1]肖洁, 朱国标, 彭涛, 等.临床供血急剧上升的原因分析 (J) .中国输血杂志, 2010, 23 (12) :1068-1069.

[2]庄立, 张哲, 朱兴德, 等.宁波市开展自体输血工作的体会 (J)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8, 20 (10) :512-513.

法官眼中的临床试验制度 篇3

随着近年来一系列相关案件浮出水面,对于中国药品人体试验的讨论正越来越切实。

虽然目前对于受试者在整个药品人体试验机制中的地位还缺乏全面评估,但其弱势角色显而易见。

例如在2013年春季宣判的上述案件中,即使中国的司法机关也无法看到受试者的保险合同——它本来应是保护受试者权益的“尚方宝剑”。

“具体的保险合同我们看不到,受试者也看不到,监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找不到。”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长陈晓东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甚至连按照法律规定审核试验的伦理委员会也无法找到合同文本。他正是这起案件的审判长。

面对卫生药品行业已经施行数年的临床试验制度,这位法官从法律视角进行观察,得出的结论令人担忧。

知情同意书的作用

目前在中国,一种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出售,大约需要6年到10年。经过實验室研究,新药研究单位会向药监部门申请临床研究。由于近年来国家鼓励创新药,药监部门会在申请提出后几个月内就拿出意见。

临床研究被批准后,有三个机构成为重要角色。

其一是有试验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其他研究机构,新药研究单位会委托它们进行新药临床试验。目前我国有资质进行药品临床试验的机构约有二三百家,一般是医院、科研院所等。

第二是中介机构,为试验单位招募受试者并从中获利。

第三就是临床伦理委员会。研究单位必须向它提出详细的药物临床试验方案,经其批准后才能开始试验。

经过一系列试验后,研究单位获得符合标准的相关数据,方可申请新药生产和上市。

“一般来讲,所有新药在上市之前都要经过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共分为四期,一期试验的目标人群是健康人,二期三期为适应症患者,四期是药物批准上市之后更大面积的临床观察。”全国医药技术市场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陆明海告诉本刊。

根据每种新药分类的不同,其临床试验的规模和流程也不完全一样,“比如化学药分为六类,而中药分为九类。”陆明海说,创新药和二类药基本上都需要做一期临床试验,而中药大部分不需要做一期临床试验。

在具体临床试验操作中,一般一期试验的受试者不能低于20例到30例。

在这个阶段主要考察药品的安全性,摸索剂量、疗效、药物代谢情况,如药物进入人体后,聚集于哪个器官,对哪个器官有伤害,等等,目标人群为健康群体。

二期临床试验一般最低要求100对:包括试验组和对照组,主要观察药品的不良反应和有效性。三期临床试验一般不低于300例,以进一步确认药物的疗效。

医疗机构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它们会在等待伦理委员会审批的同时即开始准备招募受试者。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生物医学伦理委员会主任丛亚丽告诉本刊,临床试验既包括药物临床试验,也有不同治疗方法的比较等。

所有受试者在试验前均须签署《知情同意书》,其具体内容由研究者拟定,条款各不相同。但知情同意的基本要素一般都是一样的,包括研究目的,先期的风险和收益,对风险的控制措施,有问题与谁联系,可以自由退出等内容。

本刊记者从受试者手中看到的一些《知情同意书》,对于风险和不适的描述中,确实存在一些类似乳酸性酸中毒、尿隐血阳性等专业词汇,而在描述这些风险和不适时,常见的是诸如“极少”、“多为轻中度,短期内可自行恢复”等语句。

在药物临床试验中,《知情同意书》需要向受试者讲明要做的试验处于第几期,“如果是第一期的人体药物试验,则会提示在动物试验时情况如何。也就是说,一定要在知情同意书中明确表述相关内容,包括药物的风险以及收益。”丛亚丽说,《知情同意书》须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并留存,成为受试者与试验单位存在试验与受试关系的纽带。

伦理委员会的角色

按照制度安排,伦理委员会扮演了受试者安全盾的角色。

伦理委员会的成员应由医院的专家和领导组成,一般由医院等单位组建,提供相应服务,有些会有报酬,也有一些没有报酬,“职责主要是保护受试者,同时也为研究者提供伦理服务。”丛亚丽说。

伦理委员会成员必须与所申请批准的试验项目无关。其职责主要是审核临床试验方案是否合理可行,是否有违伦理道德准则,临床组织工作是否严密,知情同意书是否完善,审核参试人员的资格是否符合标准。

伦理委员会对试验组织者的审批,对于组织者能否启动试验是一个决定性的条件。

不过,目前对于伦理委员会的操作实践,丛亚丽也坦言,有的机构在运作机制上尚不完善,“有些单位甚至还不清楚伦理委员会这个机构的本质是做什么的。”

在陈晓东看来,现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针对伦理委员会的规定还不太严谨。比如该规范第九条规定:为确保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的权益,须成立独立的伦理委员会,并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须成立独立的伦理委员会”的措辞中,并未明确伦理委员会具体由谁来成立。

与之对应的则是该项规定中伦理委员会过大的权力,包括:研究者的资格、经验、是否有充分的时间参加临床试验,人员配备及设备条件等是否符合试验要求,等等,乃至受试者因参加临床试验而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死亡时,所应给予的治疗或保险措施。

nlc202309020435

针对伦理委员会审查经常流于形式——部分伦理委员会成员同时担任医院行政领导,业界和学界一直有批评声音。

“担负这么大的权力,他们要不要承担责任?在整个规定里面没有一条涉及他们要承担什么责任,也可以说什么责任都没有,无论是民事的还是行政的。”作为专业法律从业者,陈晓东解释说,根据民法通则相关规定,必须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并有一定的财产,才能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目前我国的伦理委员会只是一个由至少5人组成的机构,甚至谁来设立都不明确,所以在法律上也就缺乏承担责任的依据。

伦理委员会对研究者招募受试者的途径也有一些要求。丛亚丽介绍说,比如招募广告是不能以补偿款项作为诱饵的。

但现实中的招募广告,很多是从网络上通过QQ群等发布,往往就在试验内容后面明确标注费用额度。

非药物的临床研究,多是医生自己或通过其他医生对正在问诊的病人进行招募。“在伦理审查中,一般会关注招募者的身份,比如是医生,还是特定的护士等。”丛亚丽说,如果主治大夫招募其病人,则可能会对病人造成影响和压力。

医生或其他试验研究者对受试者的入组排除成为关键。丛亚丽举例说,有新药在先期动物试验中曾出现猴子死亡的情况,但并没有告知受试者,“如果急着尽快完成试验好做新药上市,风险就会很大。”

她承认,“现在各方面都需要完善,包括研究者、受试者,都有待提高对临床试验的认识。”她解释说,研究者需要知道,对受试者的保护不是为难研究者,而是使研究顺利进行的保证。因此,要对研究者进行更系统的培训,国家和有关机构需要拿出人力和物力去做这方面的培训。

缺失的保险合同

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本应该作为受试者权益保护的“尚方宝剑”——保险却往往被忽略。“相关规定已经明确了申办者应该给受试者上保险,但从现实情况看,新药临床试验中给受试者上保险的情况并不理想。”陈晓东说,不仅有些大的保险公司不愿意承接这种保单,即使申办单位给受试者按照规定上了保险,保险的具体情况也不透明。

陈晓东刚刚审理的这起案件就是此类典型例子。

一位张姓女士在北京人民医院准备进行左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前医生向她介绍,医院正在进行拜耳医药公司生产的一种预防术后血栓的新药临床试验。她在阅读了《患者须知》后,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表示愿意参加临床试验。

但服药后,这位女士出现胸闷憋气、心慌气短、咳嗽、出虚汗、脉搏不清等症状。虽然人民医院将此认定为严重不良事件,但拜耳医药公司只支付患者医保报销以外自行负担的部分医药费3200多元。诉讼因此而生。

陈晓东介绍说,在《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中,明确申办者应对参加临床试验的受试者提供保险;在伦理委员会审核试验方案的内容中,则明确“受试者因参加临床试验而受到损害甚至发生死亡时,给予的治疗和/或保险措施”。

而当朝阳区人民法院因审理拜耳医药公司案件,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保险备案时,发现并没有留存保险合同,“他们认为保险措施并不属于试验方案内容,所以也无须在他们那边备案。”

同样在审查该项试验的伦理委员会那里,也没有找到这个备案。保险合同之外的其他文件,包括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书、知情同意书样本等均作了备案留存。

司法的现实困境

新药受试者诉诸法律维护权益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合同纠纷,另一种是损害侵权。拜耳医药公司案就是通过原被告之间新药试验合同以及“患者须知”来打的官司。

据陈晓东介绍,该案是按照合同纠纷进行审理的,认定成立合同关系。

按照“患者须知”中的内容,一旦发生损害,保险公司要赔偿患者。现实中就出现了“患者须知”提到的损害,但是保险公司并未给予赔偿。

按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拜耳医药公司应该承担向患者赔偿责任。“具体数额在保险合同里应该有相应约定,但是拜耳医药公司拒不提交合同,法院就没法进行判断,所以只能根据现实情况酌定数额进行赔偿。”他说。

陈晓东解释说,因涉及三方面主体,临床试验中的法律关系非常复杂。一个是试验申办者,一般是制药公司;第二个主体是具体负责试验的医院或者研究机构,第三个是受试者。“这比一般的医患关系复杂多了,所以如果受试者想从中保护自己的权益就非常困难。”

陈晓东说,如果发起侵权诉讼,就需要进行鉴定,看试验主体一方有没有过错。如果存在过错,还要看它与损害后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而这些往往难以确定。此外从合同方面,则要看当事人之间的招募合同约定内容。

“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受试者在证据方面都很难获得有利地位。”陈晓东解释说,司法中有个“证据距离”,对当事人来说,证据距离显然离试验机构更近,他们手里往往有更充分的材料,另外在信息知识等方面,双方相比也是不对等的。

对于目前一期受试者中出现的大量职业受试者,陈晓东认为,他们的一套应对“招数”显然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依據这样的数据去判断一个新药能否上市,“显然也是有些糟糕的。”

他建议相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规范受试者的行为,“现在职业受试者已经形成这样的规模,甚至地下操作的模式开始固定化,这有损公众利益。相关部门应该尽快针对一期受试者的资格进行规范,从制度方面确保试验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陈晓东还表示,药物临床试验的管理规范也应适时修改,“明确保险措施属于临床药物试验方案的内容之一,并在相应的部门和机构留存。”

针对受试者诉拜耳医药公司中出现的问题,朝阳区人民法院已决定分别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送司法建议。

护理临床教学管理制度 篇4

目的:为确保实习工作顺利进行,按实习大纲要求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1.护理部设专人负责教学,按总体教学计划和实习大纲要求,具体落实临床实习有关事宜。

2.定期召开教学会议,经常与学校及带教老师取得联系,听取老师对临床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建立教学检查制度,定期下病房检查教学情况,及时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4.各科室设总带教,由总带教老师协助护士长抓带教工作,护士长必须重视临床教学工作。根据实习大纲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对新进病房的实习生详细介绍本专科特点及相关制度,并落实带教老师。每安排一次讲课,每轮安排一次教学查房。

5.各科室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耐心进行指导,根据学生掌握进度,采取放手不放眼的方法,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6.各科室应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实习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工作。

7.努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沟通表达、组织应变、解决问题的能力。

8.实习生必须尊敬师长,服从安排,严格执行护士行为规范,衣帽整洁,文明礼貌,在工作场所不得大声喧哗和说笑,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

9.实习生必须严格遵守院内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考勤,实习期间一般不得请事假,如遇特殊情况需请假者,必须严格履行请假手续,请病假者必须持本院医生证明书,交科室或护理部批准后方能休息,不得事后补假或口头请假。

10.实习生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发生差错事故者,应立即报告带教老师,以便及时处理。

11.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未经带教老师批准,不能独立向患者及家属解释病情。

12.实习按轮转表现进行,入科,出科必须由带教老师签名,出科前填写好本人实习小结,并请带教老师写评语。

13.建立双向评价制度,每一轮带教老师和学生进行互评,并及时反馈评价结果,颈项整改。

14.实习期间如有违反医院规定或发生严重差错事故者,所在科室应及时上报护理部,当事者作出书面检查,院方签署意见后交学校处理。

医院临床教学管理工作制度 篇5

毕业实习是本专业教学的最后阶段,通过毕业实习,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逐步提高其临床技能、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初步科研能力,养成良好的医德医风,使学生在徳、智、体诸方面达到本专业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请各科室在进行毕业实习教学时遵守以下规定:

一、医务科(临教科)

1、严格执行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各项教学规章制度,制订本院教学进度表、课程表及实习轮换表等。

2、认真做好考务工作,严肃考纪考风,严守保密制度。

3、做好教学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及学生成绩管理,并实行计算机管理。

4、配合协助各教研室及科室做好试题库的建设。

5、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促进青年教师讲课水平的提高。

6、加强教学基地的建设,做好实习教学管理工作。

7、认真做好教学楼的教室、实验室及教学设备的管理。

8、每学期深入课堂听课4~6次,并做好听课记录。每月月底深入病区检查实习教学情况。

9、做好教学评估工作,组织师生评教评学,对学生填写的教学评估表进行统计,将统计结果及时反馈给教研室及教师个人。

二、教研室教学主任:

1、全面负责本教研室的教学工作,制定教研室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总结。

2、定期检查和督促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情况。

3、负责本教研室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工作。

4、开展评教评学活动,经常进行检查性听课,并收集学生意见,掌握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积极配合和支持教学质控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的工作。

5、负责组织集体备课、预讲等教学法活动。

6、每周各科室或病区要按照实习要求组织一次小讲课或者病案讨论等教学活动。

7、负责审查课程介绍、教学日历、教学进度表、教案、考试试题及成绩分析等。

8、加强教师档案和试题库的建设,逐步实现计算机管理。

9、要加强对实习生的出科考核管理,每批实习结束时,考试内容应包括:实习鉴定、实践考核、理论考试、病历书写、医德医风、实习纪律等。

三、教学秘书:

1、协助教学主任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协助制定每学期的教学计划、总结,协助组织集体备课、预讲等教学活动。

2、负责做好学生的选课工作,负责制定教学日历、教学进度表、命题、监考、阅卷、成绩分析、补考及重修等教学管理工作。

3、负责检查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勤情况,定期检查病区和门诊见习、实习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收集学生意见并进行反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教师:

1、每个教师必须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对教研室分配的教学任务不得推诿,并按各项教学制度的规定认真完成。

2、认真配合和支持教学质控委员会、教学督导组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

3、带教老师要加强教学责任感,对学生严格要求,注意言传身教;要认真修改学生书写的病历。在指导学生进行各项操作时,要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4、注重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各病房应每周安排1~2次教学查房;临床教师应将教学贯穿到日常查房工作中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五、教辅人员:

1、协助教学主任、教学秘书完成好各项教学任务。

2、负责教学资料的收集和管理。

3、负责打印教学资料及试题;负责课程表、教学日历、教学进度表及各类通知的收发工作。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篇6

1、委员会组成:主任委员由院长或分管医疗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科、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开展临床输血治疗科室、检验科、质控科、护理部、院感科等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专家组成。

2、工作会议

(1)每至少召开两次以上工作会议;

(2)会议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负责主持,医务科负责召集,输血科负责准备会议资料,做好会议详细记录。

(3)每次会议参加人数需过委员会成员半数以上,形成的决议需三分之二以上参加人员方可上报。

3、工作会议决议:委员会工作会议形成的临床输血与管理决议,需院办公会通过,报院长签发后生效。

4、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

(2)负责医院临床输血的规范管理与技术指导,对临床输血全过程实施监督,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3)开展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科学合理用血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4)负责审批输血科制定的医院临床用血计划;

(5)负责组织供应医院的临床用血,无非法采血,进血合法、安全和规范;

(6)负责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

(7)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促进临床用血合理、规范;

(8)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9)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10)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与教育,规范医院互助献血管理与流程;

(11)承担医院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5、日常管理与持续改进

(1)医务科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管理进行评价、考核、公示与通报,提出工作持续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效果;

(2)医务科承担临床输血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并负责质量控制考核;

(3)输血科承担医院临床输血与管理的培训与指导,血液安全发放,临床合理输血监督与检查并报医务科审核;

(4)护理部负责对临床输血全过程中护理质量控制考核、监督,并进行工作持续改进;

临床教学工作制度 篇7

关键词: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

官方兽医 (Official Veterinarian) 是指由国家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授权的兽医。官方兽医制度要求将动物饲养——屠宰加工——市场流通和出入境检疫等各个环节置于全过程的、系统的、有效的动物防疫监督管理之下;执业兽医是指经过考试, 取得执业兽医资格, 并经注册从事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为适应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提高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需要, 我国将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逐步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兽医管理体制。

执业兽医制度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 是专业学历。只有经过正规兽医教育并取得相关专业技术学历后, 方可申请从事执业兽医工作。其次, 是官方准入。对取得专业学历, 拟从事兽医临床或有关动物诊疗工作的。必须参加官方统一组织的资格考试, 方能取得在本地区行医的资格。第三, 是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协助政府进行会员管理, 并在行业中发挥协调、咨询、服务等作用, 严格管理, 加强自律。

执业兽医考试兽医全科类分基础、预防、临床和疾病4部分。考试学科包括兽医法律法规、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药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兽医公共卫生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与外科手术学、兽医产科学、中兽医学等15门学科。我适应我国执业兽医制度的建立, 提高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兽医考试通过率, 我院对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进行了新的探索。

一、更新临床实践教学理念

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的开展和实施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观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转变, 从传统单纯提高技能和被动式教与学中得到解脱。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如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 对具体的病例首先由学生自己进行初诊、化验, 然后分析确诊并最终提出处置方案, 教师仅对其进行指导。这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行为, 极大地激励了学生主动投入临床实践, 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强了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诊治各种动物疾病的能力, 锻炼了学生的身心素质。

二、整合临床实践教学内容

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打破了课程之间的壁垒, 将不同临床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整体构建。同时增加了对病例讨论的组织、病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内容。如在开展“犬膀胱结石”为主题内容的临床实践教学中, 教师将患膀胱结石症的犬带进实践课堂, 引导学生结合《兽医内科学》课程的代谢途径知识探讨该犬膀胱结石症的形成机制;指导学生应用《兽医影像学》的X光及B超的诊断技术知识分析该病的诊断方法, 并对其进行确诊;结合《兽医外科学》课程中犬膀胱结石症的外科处理方法对该犬进行手术治疗, 最后由学生自己填写规范病例、开出处方、并制定手术方案和医嘱。这样, 使临床实践教学从单一、分散、重复性临床实践变成系统、综合、创新性临床实践教学过程。

三、坚持“三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方式

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行为被界定为“三层次”, 临床实验课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层次、教学实习的综合训练层次以及毕业实习的科研训练层次。“三层次”割裂了临床实践教学内容, 不利于学生系统的临床实践锻炼和培养;同时, 由于“三层次”实践种类单一,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新模式中我们将学生的教室由教学楼转至校教学动物门诊。通过采用“三结合”临床实践教学方式, 即临床实践课与临时就诊的典型病例相结合, 临床实验课与实验室开放实验课相结合, 及校内教学动物门诊与校外临床教学实践基地相结合, 从而使临床实践种类丰富, 实践的各个层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 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优化临床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1.加强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建设。

我们根据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特点, 编写了统一的临床实践教学大纲和课程实践指导教材, 建立了“临床操作规范”“动物医院门诊规范”, 及各种临床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从而使临床实践的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2.加强临床带教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稳定已有实践教学师资, 鼓励青年教师加入, 外聘实践教学基地水平高、带教经验丰富的兽医师等多项举措, 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临床兽医学教师为主体, 教研实验技术人员及外聘兽医师为辅的临床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

3.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对校内原来的多个分散的临床实践实验室, 按照动物医院门诊科室功能为目标进行了整合, 添置了多台套临床实践教学设备, 并配备实践教学人员, 建立了“本科生临床实习操作平台”。通过对已有的校外实践基地评估, 与多家大型兽医院、养殖场、动物园签订了高质量的临床实践教学基地。

五、优化临床实践教学考核

在临床实践教学的考核中, 不仅重视对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的考核, 更注重学生运用临床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对临床实践中临床实践操作进行量化, 建立规范的操作范式和考核标准。如对于临床实践中的打结缝合的操作, 采用既看现场操作又看愈合后的恢复情况等方法对该操作进行量化考核。在全部实践教学结束, 还模仿兽医执业资格考试的方法, 对学生的临床实践进行考核。

动物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经过两年的建设实施, 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临床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 临床实践结束, 能对常规病例进行接诊、诊断、开处方、做处理、填医嘱, 并能进行临床简单手术, 临床信心和社会适应力普遍增强, 许多学生很快就能适应工作岗位并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很多大型宠物医院争相与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合同, 人才竞争力的提高带动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郭定宗, 周东海, 杨世锦, 等.改革实践教学、大力培养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能力[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1) :49-52.

[2]王丙云, 周庆国, 吉必训, 等.地方高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4, 18 (3) :48-51.

工作室制度 篇8

关键词:实践;工作室;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1-0023-02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作为嘉庚学院的品牌专业之一,按照全媒体时代对新型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着眼于电影、电视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局把握能力、专业精神、团队意识的创造性人才,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积极探索出一套适应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新模式,使我院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力图在三至五年内成为福建省内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传媒专业,并在国际上学生作品创作方面产生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在此教学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在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上以实践为核心,贯穿“全员实践”,积极探索“工作室”建设新路;在工作室的建设中,努力打造“理论+实践”的双师型特色教学团队,以内外资源并举的形式拓展教学视野环境,坚持在两岸三地探寻与业界合作、与企业构建产学研基地的办学特色,为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质量与专业影响力辐射力,独创一条“巷深也能飘酒香”的路子。

一、工作室是技术与学科高度统一的教学场所

工作室制起源于包豪斯学院,这一教学模式在提出之时就是将技术与学科进行相统一作为教育的理论依据,通过“作坊”来完成教学工作。在该院校,设立大师、熟练工人和学徒的分级标准,学生们在实干的过程中去学习,他们与有经验的人进行合作,或在前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制作学习。其教学成果直接以项目成果的方式展现,通过社会这个渠道使教学的成果产生经济效益,为教育的经费投入也作了补充。如今高校工作室,更成为了一种开放的、具备企业公司基本特征的、在硬件设备和环境上更为符合生产和教学相结合一个场所。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也纷纷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纵向上交替进行,横向上互相渗透,逐步形成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师采用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工作室承接的具体项目来进行教与学,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通过学生参与项目的教育中实行“双轨制”,建立了教学、研究、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形成“课堂—工作室—社会实践”的系统。同时,工作室的建立可以缩短学生走上社会后的磨合期,使得高校教育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这种育人模式比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更实际的教学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业、就业意识,并且能够增强教师责任感,营造师生间的良性互动。自2007年起,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在实施工作室制度实践探索过程中,确定了清晰的目标:

1.积极参与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重大比赛。从1月份的“香港华语大学生影视奖”、4月份的“台湾时报金犊奖”、“北京大学生电影节”、9月份的“ONESHOW中国青年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均有工作室组队参赛,并均有斩获。

2.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教学和科研中保持与最前沿信息接轨。工作室教学团队在保持自身学术研究与工作室课程指导的同时,积极与兄弟单位取得联系,取长补短,保持与教学科研中最前沿信息的接轨。2007年带领工作室团队参加“ONESHOW青年创意营”;2009年積极参与暨南大学“传媒领袖”论坛;2011年专业老师组队拜访广州美院、华南农大、广州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三所在工作室建设领域各具特色的兄弟院校。

3.毕业生在全媒体专业领域实现学校与产业的“无缝对接”。在“全媒体”时代,一线记者的专业素养要求逐年提高的大背景下,我们依托工作室平台,努力实现学校与产业的“无缝对接”。2003级毕业生陈加顶,在校期间创办了漳州校区的新闻社、广播电台,其中漳州校区广播电台的“冬季物语”栏目,获得全国高校广播类节目收听率十强,陈加顶还策划了“五月天”校园演唱会巡演。基于陈加顶同学在校的优异表现,厦门广播电视集团在他大四的时候,已与其签约。2006级康琳珺同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主持人比赛,现在亦是厦门广播电视集团的著名主持人。2007级庄东强同学,在获得北京国际大学生影像展最佳纪录片入围后,现已成为央视大型纪录片《下南洋》的剧组创作成员。2009级王昊同学团队,在获得十多个各类影视奖项后,正在筹划福建省大学生影视交流。

二、工作室是交流创新思想、实践经验的平台

为了解国内高校工作室制度的教学现状,了解工作室在我国高校中的应用情况,2011年12月我们就国内做得比较好的高校工作室进行了一线考察,几位老师赴广州美院、华南农大以及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院校考察其工作室建设的经验。三所院校的工作室建设各有特色:

1.广州美院工作室:以学院规划建设为基础,将教研室发展、建设与工作室挂钩,积极引进校外企业资金、技术以及师资的支持,在“新媒体”、“互动媒体”等方面极具特色。其工作室主要采取以教研室为核心与产业合作,引进外部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教研室+教学工作室”的模式。现有8个教研室、14个工作室及电脑、动画、创意、影像、制作等5个实验室。

2.华南农大工作室:“黑天工作室”成名于七年前,囊括了包括Oneshow、台湾时报金犊奖金奖在内的300多项国内外比赛大奖,连续四年ONESHOW青年创意营入围人数全国第一。其工作室的主要模式为学生自主,学校提供场地和前期指引。

3.广东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室: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已经获得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高职指定教材”、“国家高职教育系统培训机构”在内的一系列教学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工作室,学生团队获得的奖项为全国各高校之最。其工作室的主要模式为教师主导,以课程带动整个工作室发展。通过了解,这几所院校学生通常是在大三进入工作室,学习期限为一年。工作室学生结构可以是多层次的,同一工作室的学生可以由不同系别的学生进行优势组合,工作室课程主要是项目和参赛。在已取得的教学创新实践的基础上,考察团队一致认为,必须加快落实推进本专业“工作室”的规范化、现代化,进一步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实现学院的教学、科研目标,创新出具有嘉庚特色的“产学研”工作室制教学体系。

三、工作室是创新型学科的推动力

临床教学工作制度 篇9

一、成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实施小组,工作开展是在医院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科室工作实施小组具体实施,分管副院长任领导小组组长,科室主任为实施小组第一责任人。

二、我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院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织对相关临床与医技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对院内各部门统一协调、督导并定期检查各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

三、领导小组应定期(每三个月)组织召开由院领导主持,医疗、护理、质控、医技、药剂参加的联席会议;定期组织相关专家及相关委员会,对本院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分析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临床路径实施科室。

四、科室临床路径工作实施小组应定期(每三个月)召开临床路径总结评估会议,根据本科室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对试点疾病的质量、费用及成本进行分析评估,总结影响试点疾病质量监控的问题,对领导小组的反馈意见及时落实,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五、临床路径管理表单的制定应根据卫计委颁发的临床路径管理病种和文本,结合本院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严格按照卫计委临床路径管理要求,对于符合准入标准的,按照临床路径确定的诊疗流程实施诊疗。

六、尊重患者知情同意权,在患者入院时向其详细介绍临床路径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应的诊疗项目等,并将患者评估结果和实施方案通知相关护理人员。

七、经治医师应根据当天诊疗项目完成情况以及病情的变化,对当日的变异情况进行分析、处理,并做好记录。

八、诊治过程中出现变异的,当及时将变异情况记录在临床路径表单中,并对变异情况定期进行分析总结。对于较普通的变异,可通过科内讨论或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探索解决或修正变异的方法,找出变异的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讨论情况应写入病程记录;对于较复杂而特殊的变异,应上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重点讨论。

九、对于因各种情况必须退出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人,应进行告知,根据病人情况,按相关诊疗常规实施后续治疗,病人退出情况应有记录并定期分析总结。

十、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室,要建立相应的临床路径登记本,详细记录患者进入、离开临床路径的时间,离开原因等相关信息;

十一、临床路径管理病人出院时应填写满意度调查表,科内留档。

临床药学室制度 篇10

一、建立和完善临床药师的软硬件设施,根据临床需要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不同层面的临床药学工作。

二、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建立信息资料库

1、做好病历、处方用药情况的调查分析,反馈不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

2、定期深入临床,与医生合作进行合理用药探讨。药师直接了解医生用药情况、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参加查房与医生讨论用药疑难问题,提出建议,并为临床第一线提供药物服务。

3.为临床医护人员和病人提供药物情报和咨询服务。

三、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常规监测药物制度化,通过血药浓度,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

四、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对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评价。对新药进行评价,淘汰劣药,推广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药物。

五、做好联合用药和配伍的研究。协助医生处理药物中毒急救工作,防止二次中毒,提供资料和信息。

六、制定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定期出版《临床药学通讯》。

七、定期召开医务人员或病人的用药知识讲座,开展用药咨询服务工作。

八、注重临床药学专业人员的培养,逐步向临床药师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篇11

【关键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一、当前教学管理制度的存在的不足之处

1.教学管理方法陈旧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不仅科技要创新、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要创新,并且教学管理方法同样也应该加强创新力度,在教学管理中不能一味采取“拿来主义”,不能总是一层不变的,这样不仅会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并且教学管理自身就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如果在教学管理方法上不注意,则很容易造成命令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倾向,严重影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1]。比如从人才培养制度的角度进行分析,我国多数学校存在的人才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呆板,单一等,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教学管理方法陈旧,受到传统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观念的影响,从而造成与现代创新性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存在的差距。

2.教学管理目标存在局限性

目前,我国很多高等教育学校的管理目标都是比较偏重于层次的划分和外部显示的局限性,这种管理目标很容易造成由于低估教学过程中各种复杂的现象,而仅仅依靠外显的行为特征而造成教学管理的深刻性体现不出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学生,但是由于学生在能力、技能以及获取知识的程度没有统一性,并且在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等多种方面造成他们的成长速率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如果将教学管理目标整齐规划,则会造成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2]。(2)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改革,所以造成影响学校管理的因素也呈现出越来越大的随机性,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应根据 教学实际的变化而迅速调整管理对策,如果教学管理目标局限于某一个方面,则就会造成在教学管理的弹性不足,存在僵硬的状况,从而造成不能适应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形式的变化。

3.目前的教学管理制度束缚学生发展

在目前由于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或者教学管理制度存在弊端,从而严重影响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大学教学管理制度论》的作者郭冬生先生在分析教学管理制度时指出[3]:目前我国的教学管理制度存在三个方面的缺陷,‘三个中心’和‘三个不足’.其中“三个中心”主要是指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主要以学校为中心,以控制为中心,以管理者为中心;“三个不足”主要是指院校教学管理自主权不足,教师教学的自主权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不足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的平等性和服務性体现不足等,比如,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单一的以考试成绩做为评价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情况为标准,过于死板的教学管理制度等都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学生个性发展,从而束缚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发展。

4.教学管理的评估体系不完善

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改革,教学评估不仅能够起到教学管理部门对课堂教学的监控的作用,而且也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虽然我国在1990年制定并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评估暂行规定》,使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具有规范化,以促进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在学校广泛开展,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体制的改革,目前教学管理的评估体系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1)评估模式和功能不足,教学评估具有管理、导向、研究、改进以及激励等作用,但是目前由于教学管理评估的模式和功能比较单一,所以造成评估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甚至有些功能的发挥出现扭曲的现象。

(2)评估技术水平不高,教学管理评估的效率和可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对评估手段技术的运用和准确把握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并且教学评估涉及的评估工具和评估技术运用,不同的评估技术具有不同的作用,目前在教学评估中常用的教学评估技术为量化技术,但是由于评估人员对如何保证可信度,如何制定量化表等缺少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造成量化评估存在盲目量化的现象。

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研究

1.完善教学管理体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机构设置的调整,教学管理体制的完善,首先应该充分发扬民主,将教学管理的主权下移,不断建立健全的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还可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以吸引不同的群体参与学校决策,从而充分体现出学校教学管理的民主化的特征。然后应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并在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的同时,树立“管理是生产力、管理是科学、管理是生产力”观念,并且在完善教学管理 体制中,还应该遵循学习型组织设计的原则,从而不断 让管理人员和组织人员在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不断获得专业化知识能力体系的培训,从而不断提高管理的专业化,不断使教学管理体制规范化。

2.以学习型组织为教学管理的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改革,在社会和环境日益复杂的背景下,也造成组织自身的要素和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众多的组织理论和实践下,使学习型组织脱颖而出。在学校教学管理中,以学习型组织为教学管理目标,更加能体现出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学习为前提,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够适应社会对未来人才发展的要求[4]。所以在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中,以学习型组织为教学管理目标,才能使教学管理组织取得最大的成效,真正实现教学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3.“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学校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在教学管理制度应做到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在教学管理制度中不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决策权,给予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的要求,并且在教学和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实现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4.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

在现代的教学管理制度中,只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以及规范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制度,才能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效的提高,在教学管理制度中,将监控制剂整体教学观念引入教学管理中,不仅关注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并且也注重结果性评价,在教学管理中将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不断认识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并认识到完善教学质量评估对提高教学的质量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刘根厚.以人为本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建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46—47

[2]熊劲峰,张玉柯主编.21世纪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1023—1024

[3]杨丽敏.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7(8):56—57

[4]李楠.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实践[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9(3):46—48

上一篇:2024年外科优质护理服务计划下一篇:生态环境保护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