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低段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2024-08-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低段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精选9篇)

浅谈低段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篇1

一、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我意识强,好表现,有意注意力短,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加、减、乘、除知识,课堂上便洋洋得意,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于是老师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口干舌躁,他在台下忙得不亦乐乎,抠手、玩学具、讲话,老师一提问,甚至问题还未说完,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甚至大声嚷嚷,“我来,我来”,一回答,答非所问,没有抽到的就“哎哟”一声失望地放下手,也不听别人怎么回答,又自顾自地忙碌起来。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没有养成学会认真听老师讲解,专心倾听同学发言的习惯,这大大影响了课堂效率。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非常重要。

一、激发兴趣,提高注意力

有人曾把注意力形象的比喻成学习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照射不进来。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才能认真听,仔细想,才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动脑。如何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如果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将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认真倾听。新教材中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插图,学生都很感兴趣,如果将这些素材稍加改变,将静态的变为动态,如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制作活动的教具或鲜艳的图片,加强教学中的教师的操作演示,将大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如把远离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改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情境,效率会大大提高,例如,教学“测量”时,书上有一幅主题图:小朋友们在用不同的工具(手、文具、书、尺子等)测量课桌的长,但测得的数据不一样,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不一样。如果一味地让学生看图回答,或听老师讲解,学生会感到疲倦,因此,一上课,我就创设了一个让学生用手工的工具(手、书、文具等)量一量课桌的长,并说一说是几个什么长。学生兴趣浓,纷纷量了起来,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2游戏和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

教育家说:学习就是游戏。孩子的知识在游戏中获得。一二年级学生好动,喜欢玩游戏,教学中适时的游戏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注意力。低年级数学课中可以和学生玩猜数游戏、拍手游戏、对口决游戏、数字接龙、打擂台游戏。游戏时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如个人竞赛、小组竞赛、师生竞赛。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竞争意识,他们都不甘愿输给对方,因此注意力特别集中,都乐于参与这种学习之中。

3让学生当小老师激发兴趣

每个孩子都喜欢表现自己,都喜欢模仿老师,更乐于看同伴的表演。教学中一些习题的讲解,一些开放题,可以抽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每当我说谁来当小老师,大家都非常踊跃,当我说请××小老师上台讲给大家听时,学生立刻抬起头,眼睛盯着黑板,笑嘻嘻地认真听小老师的讲解。学生注意力集中了,效率自然就高了。

二、加强学生听算训练,能有效培养倾听习惯

加强听算练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听力,又能培养学生心算、口算能力。听算时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都在认真地倾听老师念题。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已有了很大改变。

三、充分应用好鼓励和表扬,加强纪律约束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认真倾听的有力保障,低年级学生纪律性较差,如若一味地批评与训斥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课堂教学中适时的表扬和鼓励能大大调动学生倾听的积极性。对于一些能够坚持认真听的同学,特别是能够指出一些别人不能发现的错误,或者提出一些很好的建议或者问题的学生,我们必须进行适当的奖励,比如语言上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集体力量,让他们给出热烈的掌声来表扬,让他们得到同学的认可。(还可以让小老师们及时对于台下认真听的就奖励10分)对于一些被小老师提问又回答不了的同学,不妨运用魏书生老师的办法,让小老师们自己拿注意,自己去“奖励”(这里的“奖励”是适当的小惩罚)这些不够尊重别人的同学,让他们在同学的“奖励”中渐渐提醒自己。

四、悄悄地“教”他们一招。

如果对于一些比较后进的、或者站上讲台却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的孩子,老师不妨站在他的旁边,悄悄地“教”他一招:小声地告诉他该如何去说,如何去组织,我想这是一个培养他们学会在汇报时组织语言的好办法。让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孩子每上一次讲台,就有机会进步一点点,学到一点点,这才是我们培养学生的真正目的。总之,让每个站上讲台的学生都敢与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让每个站上讲台的孩子都自信地、动情地“说”起来。

学生善于组织自己的汇报语言,实际上也是吸引下面的学生进行认真倾听的一个好办法。

浅谈低段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篇2

关键词:语言表达,低年级语文教学,策略

名师上语文课,要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能有勇气在大庭广众之下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必须从小加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把握心理,让学生敢说

“亲其师而信其道。”平时在课堂上表现得很娴静,又胆小怕羞而不敢主动发言的学生,在课外跟好朋友好伙伴在一起玩时,表现出来的却是另一种样子,他们敢说敢笑,很活泼。所以如果学生觉得老师高高在上,搞一言堂,课堂太沉闷,太严肃,缺少幽默感,那就会望而生畏,从而小心谨慎地抑制自己的能力。那么教师的该如何调动孩子表达的积极性呢?

如,《美丽的小路》一课时,先给孩子们欣赏铺着五颜六色的鹅卵石,路旁开满鲜花的美丽小路,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美环境带给我们好心情的时候,再出示一条堆积着垃圾,飞满苍蝇的小路,这时候,老师紧缩眉头,疑惑地问学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能做些什么让美丽的小路回来呢?”教师的偶尔装傻,激发起学生强烈表现欲,会以解决了连老师都难倒的问题为荣。此时,孩子们也许说得不如我们意,但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每一次发言都要多一些表扬,多一些鼓励。因为学生特别是低段学生敏感而脆弱,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称赞,也会给他带来莫大的影响,对学生的是一种尊重和呵护。

二、发展想象,让学生会说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作者总是在有意无意中留下了空白,如能抓住某个词或某个片段加以补充,不仅为学生创设了练习说话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如,教《荷叶圆圆》一课时,在学生学完课文后,老师让孩子们想象除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还有哪些朋友也来到了池塘边?根据学生的说,相机出示图片,孩子们的情绪就会一下被调动起来,接着引导学生想象:他们都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发挥想象,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畅所欲言,说得有声有色。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经验,畅谈:“荷叶是我们小朋友的凉帽,可以遮阳、挡雨;荷叶是一艘艘绿色的小船,带着小蚂蚁去旅行……”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配上音乐,观察画面,引导学生感受、欣赏美的意境。画面美好的意境,唤起学生的美感,引发了学生的联想。这情真意切的想象说话,让学生走进文章情境,转换角色,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化了学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指导仿编,让学生说的流畅

孩子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说是从阅读到创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仿说是一种显性的结合,学了就练,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促进知识内化;又有利于他们学以致用,促进知识的内化,从而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让学生在迁移性仿写中完成对课文语言和构段方式的内化,并加以运用。

如,《比尾巴》一课中句式“(谁)的尾巴(怎么样)”出现了六次,但课文中的知识毕竟有限。为了丰富课文知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完诗歌后可以利用课件出示另外的六种小动物的图片(大象、马、兔子、猴子、小狗、公鸡),生动活泼的画面能够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老师引导学生抓住动物耳朵的特点,模仿课文中诗歌的样式进行编儿歌。很快,孩子们的作品出现了,例如:“谁的耳朵像扇子?”“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从说一句话到编写一段小诗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的热情高涨。这种创编,是学生超越生活经验的创造思维,是发自内心的自由抒发,不仅培养了他们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同时在运用积累词语和句子中感受到动物尾巴的可爱,从而对动物充满喜爱之情。

四、思维有“路”,让学生说的有条理

许多文章里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课文内容产生了思想上的共鸣,有许多话要说。只要我们注意观察,抓住关键内容,就可以让学生说得正确,说得有理。课堂上,我们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课本中的插图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合理的联想、想象,把话说得生动、具体。在交流观察结果时,可以用“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的基本思路引导学生说话,使学生能比较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甚至所感。

如,在《小白兔运南瓜》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读题,让学生说说通过课题了解了哪些内容。这个问题的设计其实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通过题目挖掘信息、加工信息的思维空间。从题目中,学生不难看出:(1)小白兔是小小的;(2)南瓜是大大的;(3)小白兔搬南瓜一定会很累、很困难。在此基础上,教师追问:“根据题目,聪明的小朋友,你能提出帮助我们说话的问题来吗?”从而学生就可以利用阅读课中审题的方法列出文章的思路,即:(1)小白兔为什么搬南瓜?(2)小白兔怎样搬南瓜?(3)结果怎么样?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透过文章给予的信息,理出思路,从而推测说话的主要内容,为下面说话训练的展开埋下伏笔。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看自己提出的这几个问题图画上都画到了吗?通过对应的画面,学生马上就可以明白每幅图的主要意思。学生对图画的主要意思了解后,从而再让学生对比三个内容,想想该怎样一步一步地说,从而做到心中有“重点”。

参考文献

[1]周益民.朴素的智慧.语言的课堂教学月刊,2012.1—2

谈低段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3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养成了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根就难多了。古人云:“养其习子童蒙”正是这个道理。

结合近十年的教学工作经验发现,教师应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严格要求。

一、培养学生看听说读写想的习惯

1、看即觀察。巴甫洛夫说过:“观察,观察,再观察”,敏锐的观察力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条件。低年级的孩子缺乏自制力,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不稳定的。上课时,很多孩子表现很散漫,不时插嘴,并伴有离开座位,动手动脚,坐不像坐,对老师不理不睬,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和课堂效果的现象。我们要引导学生看老师的示范动作,看优秀同学怎么做,看大自然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在观察中,最好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对象,观察时的要求,以及观察的方法。在观察中认识世界。逐步形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2、听即专心听讲,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听别人说时,要求孩子既要学会倾听老师讲课,又要学会倾听同学发言。听问题时,要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把注意力集中到将要探讨的问题上来。先独立思考自已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再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记住他人发言的要点,用语言信息或非语言信息做出交流。如:要求学生注视对方,用点头,微笑,摇头表示自己在听;用“我明白了”“请你把前面的再讲一遍好吗?”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请学生复述前一位学生的回答,并及时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3、说即语言表达能力。它包括回答老师提问,修正他人发言和参加小组讨论,无论哪种情况都要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逐步做到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还要根据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式。修正他人说话时要态度诚恳,被修正的同学要虚心听讲,不同意见要等人说完再发表自已意见。讨论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只有多说,才能培养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能力。

4、读可以初读,细读,无论怎样都要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初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再读课文,要读通句子;细读课文,要读文质疑。读中外名著,读伟人传记,如同与高层次思想的人对话,每天坚持10分钟,有好处!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老师。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将受益无穷。

5、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是一项重要任务。进入学校,写字成了学生的必修课。首先,要求孩子们坐姿正确。其次,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美观的字符印象,理解字符的涵义。同时,要求写字时要把本子整理得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速度。另外,要求学生从一年级起每天写一写自己想写的,值得写的。

6、想即独立思考。学生应学会独立思考,我们每次提问之后不要急于要答案,要留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思考,让他们有机会去想一想。如果想不出来,我们要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学习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信心朝更高的要求迈进。

二、养成定目标、写措施、做总结的习惯

1、一个人没有目标,就像没有指航灯,会失去方向。目标会让人明白自己想做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要制定适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大的目标够不到,快速制定小目标;小的目标完成了,赶快制定更高要求的目标。我们要有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这样才不能让目标成为一纸空谈。

2、整理错题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是大多数学生公认的好习惯。我们不要在每次考试之后,只管分数,而更要整理出类型题,把同等程度的知识点集中起来研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其实,每次进步都是伟大的成绩。

3、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具备筛选资料,不断总结的能力和习惯。学生要根据每次学习的需要,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的优化资源,不断总结。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1、只有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能有主动学习的习惯。学生应该温故而知新,在老师讲新课之前主动预习课文,在老师讲完新课主动复习巩固,课外还要主动找学习机会的习惯。让自己真正学进去,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感受探索的快乐,感受增长知识的快乐。

2、要有自己给自己留作业的习惯。学生在完成老师规定的作业基础上,完成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作业,以便于巩固知识。这样才能学有所得。还可以自己给自己出考试题,让学生清楚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习惯

现代社会是“适者生存,劣者淘汰”的社会,是“能者多酬”的社会。有竞争才会有机会,有竞争才会提高,有竞争都会有发展。家长或学校如果只给学生“压力”而不给经受竞争压力的机会,只会让学生在功课、作业、考试面前说:压力,我受不了。那么,老师们和家长们要培养自身的竞争意识,拼搏精神,勇争第一,少说空话,多做实事,以身示范,现身说法,做好本职工作,才能为学生树立不屈不挠的榜样,才能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拼搏氛围。谁得了第一,谁的进步大,谁的习惯好,谁的兴趣广泛。让大家来评,让大家来学,让大家找到超越的目标。给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肯定,及时奖励。我们要时时刻刻抓住契机,培养有主见,有竞争意识的孩子。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篇4

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能让人们受益终身,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基础。倾听能让学生听见、听懂教学内容,如果没有好的倾听习惯所学的内容也不是扎实的和牢固的。

自从11月12日接了三年三班以后,我发现别的班级同学倾听习惯特别好,李红老师的课堂上总能有注意坐姿注意倾听等温馨的提示,学生们挺直胸膛认真听课,各个都听得入神。回到我们班级的课堂上,那时我的第一节课在讲《恐龙》时,我提问本文讲了几种恐龙,同学们举手喊:“我、我、我…….”,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其他的学生非常散慢不注意倾听,有的时候一个同学正在发言,旁边的学生发现了错误的时候,就会嚷起来:错了、错了……没有几个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这样的习惯导致作业记不住,最后没法写作业。看见这些不良的习惯,我真是急在心理呀,下定决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教学反思www.gzzongjie.cn/xdth/jxfs/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心努力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先是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

我是一个新班主任经验还很少,向别人学习的地方还很多,特别是在学生认真听课这方面,虚心的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二、让学生明确倾听的益处。

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意思的一个行为,告诉学生老师喜欢积极发言,同样也喜欢专心倾听的学生,只有上课认真听讲,认真思考,才能听懂所学的内容,才能弄明白所学的知识。

三、教师榜样的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倾听,无论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对是错,应该先肯定在指正,寻找发言的闪光点,这样学生们无形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不急于求成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个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向三年二班一样,每节课都有温馨的提示,时间一长,这种好的倾听习惯也就养成了。

五、鼓励学生争做“十星”小少年。

浅谈低段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篇5

案例背景:

学会倾听是我们每个人必备的素质之一,更是一种美德。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小学生学会倾听,倾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条件。然而,当我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却发现课堂现状不容客观。案例描述:

案例一:PEP英语第六册Unit3 My birthday

1.T: My birthday is on Sept.25th,when is your birthday?

S1: My birthday is July 21st.T: I see.S2:My birthday is May 12th

T: I see.S3: My birthday is„„.当我把问题一提出,一些同学就“唰”地一声举起了手,并大声的喊着:“me!me!”。而当我指了一名学生回答时,有的同学竟然唉声叹气,无心倾听了;有的同学看到没有轮到自己发言,就自顾自了。

2.接下来,学生开始同桌对话,场面很热闹。

3.Pair work后,教师任意抽查几个小组的操练情况。在两位同学交流之后,我问:What’s his/her birthday?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面面相觑,生怕老师叫到自己。最后,我只能自己回答。

案例二:PEP英语第七册Unit2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出示一幅地图

T: Look at this map.Where do you want to go?

S1:I want to go to the park.S2:I want to go to the bookshop.„„

T: Where do I want to go?Listen carefully.(学生都想知道老师想去什么地方,听得很认真。)

T:I’m at the park.I’m going along Naijing Road,turning left at the Hong Kong road.Then I’m going along HongKong road,turning right at Taijing Road.The place id on my left.Where am I now?(学生们一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举手。)

我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内容。只有班级里几个学习好的同学举起了手,大多数同学都一脸懵懂。我就指名回答,全班只有两三个同学回答正确,其他同学则说出了错误的地点。

案例诊断:

案例一中,主要围绕生日展开讨论。这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认为事不关己,易走神;有的学生则爱表现,同学发言时他也急着要发表意见。如此看来,学生缺乏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会静心倾听。当我发现学生倾听效果不佳时,提出了问题,但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听不懂,索性不听;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会了,不想听,造成了提问后的“冷场”。不会倾听,如何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如果事先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学生为了准确回答教师提出了问题,就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从而提高听的效率。

案例二中,我通过一个猜谜的游戏,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天性好奇,利用他们想知道结果的愿望,设置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引发了学生倾听的欲望。但是,在这个课上,表面看来,学生都在“专心”听,但叫他们回答问题时,却不知所云。由于谜语的内容比较长,我事先没有巩固相关的知识点,也没有对听的方法做出一定的指导,所以学生仅仅用耳朵在“听”,殊不知,可以用笔画一画线路,记录关键的信息。这种“专心”的背后是一种低效的倾听,这说明我们的学生其实根本不懂得如何来获得准确的信息,是一种倾听能力低下的表现。思考与探究:

听的目的是为了更准确更好的说,更确切地表达。要使学生敢于开口并打下较好的语音基础,就必须首先训练听力。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还要教会学生听的方法与技巧,以听为龙头,带动听说读写的全面发展。那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在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中激发学生倾听的习惯。

⑴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为我们提供的教学资源,拉近学生与英语知识之间的距离,使之产生亲切感,从而吸引学生倾听的兴趣。例如在教授“orange”、“apple”、“banana”等这几个水果类的单词时,不是在课堂上单纯的教授,而是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模拟的地方购物买,学生一买水果,一边又学会了这几个单词

⑵采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要不断地运用新颖实效的教学方法来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注意动静搭配。在讲授时,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做一做,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调整学生听讲情绪,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2.要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训练学生听力的时候,主要是训练学生抓住关键词。什么是关键词呢?一个短句子里,我们应该注意动词;一个长句子里主要的信息不只是动词,我们应该注意动词词组,说明时间的词组,说明地点的词组,数词,还有表达方法的词组,这

些都是key words.此外,在听之前,有必要对所给材料进行快速简要的分析和理解,明确训练的要求和目的。在听力时也要适当做些记录,不然有些东西会来不及记忆。比如时间上的表述,如果拿笔把听力中关于时间描述的内容做个简单的记录,会有利于快速地提取信息。在听的过程中努力做到手到、口到、眼到、耳到、心到、从而有意识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3.要循序渐进地进行听力训练。

⑴听力材料的难度和长度的确定要与学生的实际语言能力相适应,并一步一步向前攀登。

⑵要加强对学生听力训练过程的跟踪记载,发现问题或发现大面积的问题时,应及时调整听力训练的策略和方式。

⑶要时学生通过听力,从中了解、吸收语言材料,带动听说读写各项技能的全面发展。通过层层深入地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及时恰当的评价学生,愉悦学生的倾听体验。

儿童很在意教师对他的评价和奖励。所以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对孩子的评价和奖励。奖励要注意及时性、公正性和频繁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习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啊!”“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能指出不足,我们应向他学习。”„„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浅谈低段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篇6

胡秋梅

倾听是学生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我们可以发现,好多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学舌不清,人称混淆,听话、说话抓不住主要内容等问题。现实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度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问题。王尚文教授精辟地指出:“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当我们聚焦课堂时,却发现现状不容乐观。”的确,学生不喜欢倾听,不善于倾听,不会倾听已经成为课堂上不容忽视的一个事实,倾听能力的缺失会给学生的学习和知识的传播带来极大的阻碍。因此,养成学生倾听的习惯,强化学生倾听的意识,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已成为我们语文老师一件刻不容缓的事。经过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可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激励评价,激发倾听动机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的实验也证明: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能发挥到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因为好的激励不仅具有准确而恰当的内容,而且有多样而灵活的表达,其运行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学生始终如浴春风、沐春雨,欣然奋发,不可自已。教师应该以激励为手段,激发学生的倾听动机,调动学生的倾听积极性。

良言一句暖三冬。激励可以是一句句深情的话语。课堂上,对于认真倾听的学生,我总是及时地加以激励,如:“朱某某的耳朵真灵,一点小问题都逃不过她的耳朵。”“瞧,潘铃真有礼貌,一直在听同学的发言呢!”一句句深情的话语温暖着学生的心灵,被表扬的学生会再接再励,更加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未被表扬的学生会被唤回飘飞的思绪,集中思想认真倾听,谁不希望自己也被表扬一次呢?

激励可以是一个个细微的动作。学生的心灵极其敏感,教师的一个赞赏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动人的微笑,对于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激励可以是一个个诱人的荣誉小称号。在上《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文中养羊人的邻居,对养羊人进行劝告。有个学生的发言非

常精彩:“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如果不把羊圈修好,丢的可能不止这一只,还会丢第二只,第三只,甚至更多。赶快修吧,现在修还来得及,否则,你会吃大亏的!”我趁机引导道:“施某某的发言真精彩,老师还想再听一遍呢,谁把刚才施鹏成的话再讲一遍?”当学生复述完毕时,我激励道:“你有一对神耳朵,居然把同学的话听得真真切切,说得一字不漏。”像“记忆之星”、“神耳朵”等荣誉小称号对于学生来说,那是挡不住的诱惑,为了获得这一个个充满魅力的小称号,学生会挺直腰板,竖起耳朵,洗耳恭听。

二、循序渐进,教给倾听方法

虽然倾听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善于倾听却是需要后天培养的。倾听是一种习惯,倾听是一种礼貌,倾听更是一门艺术,学生的倾听能力需要教师用心培养。有的老师会说:“我们也知道学会倾听很重要,也常常跟学生讲要认真听,可是,没什么效果啊!”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任何事情的完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事情,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指望立竿见影,而要耐心地教给孩子正确有效的倾听方法,掌握倾听技巧,让他们在倾听的过程中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并应用信息。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倾听要求。低年级的学生光说几句“认真听”是不会起到任何作用的,而是要告诉他们一些具体可行的倾听技巧,如,听别人说话时,要眼睛直视对方,聚精会神地听清楚听明白,在别人还没讲完时,不要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以后要想一想,他说的或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没有听清楚,可以再问一问,如果听清楚了,自己会回答,再说出自己的意见。高年级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简单复述。当老师或学生讲话后,问问学生,刚才老师提出了什么问题,同学说了什么,让学生从简单地复述别人讲过的一段话开始学习倾听。

2、辨证倾听。在学生能简单听懂别人讲话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听的要求,引导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讲话进行评价:讲得有没有道理,自己是否同意,有没有想补充的地方?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质疑中真正了解彼此的想法,提高自身的认识和倾听、判断能力。在上《路旁的橡树》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当时的工程师或做路工人你会怎么做?橡树砍还是不砍?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橡树不能砍,如果把橡树砍了,公路就会笔直笔直的,车子行驶在笔直的公路上,一般速度都很快,这样会很危险,把橡树留在那儿,公路被做成马蹄形后,当车子行驶到这儿的时候就不得不放慢速度,橡树就起到减速的作用。况且,橡树生命力强,根系发达,即使你把它砍了,春天到了,它依旧会生根发芽,东山再起。”我问其他学生:“你对陈某某刚才的意见有不同看法吗?”一学生站起来说:“橡树确实能起到减速的作用,但我不同意你的第二个观点。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人们能在顷刻之间将高山夷为平地,一个小小的树桩还能把人们难倒?移走了树桩,橡树还能东山再起?”

三、增加课堂活力,提高倾听兴趣

据心理学分析,学生的倾听效果是由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其倾听目的来决定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什么时候听。有时候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老师反感),他们会自动关闭接收口语信息的通道,故意听不见老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心理学所讲的“选择性失聪”现象。倾听能力的不同,倾听状态的不同,学生的“选择性失聪”产生的频率也就不同。所以对同一堂课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掌握的程度自然有别。因此,老师必须摒弃陈旧古板的教学模式,克服千篇一律的填鸭式课堂说教,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增加课堂活力,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处于积极的倾听状态,兴趣盎然地听,灵活自主地听,让自己的见解和他人的见解互相融合。

1、教师讲课,活力四射。首先,教师的语言要幽默、风趣,充满智慧。“幽默”这种语言艺术往往只是三言两语就会妙趣横生,使人忍不住发笑,同时能让人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使用幽默的语言组织教学不仅可以避免枯燥和呆板,显示教师的机智和含蓄,还可使教学信息的传导文明而高雅,风趣而多情,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和热情。特级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中,幽默是随处可见的。于永正在上《当解说员》(说写训练)一课时,让学生当“小蜜蜂电视台”的解说员。他是这样评价说得好的同学的:“口齿多清晰,还真有点宋世雄的味儿呢!”“魏荣说得比宋世雄还棒,你可以叫‘盖世雄’!”这幽默的语言必将使称赞者终生难忘,激励他越来越喜欢学习。其次,要根据课文特点、学生身心特点设置生动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深入课文,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欲望。

2、指名发言,讲究技巧。课堂上,学生倾听的最多的是同学的发言,然而对于同伴的发言学生要么不屑于听,要么急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而耐不下性子听,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指名发言时要讲究技巧。根据学生的表达、理解等能力的不同,让不同层次的的学生解决不同的问题,如,先让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讲,再让表达归纳能力强的学生加以补充完善,这样既给表达能力弱的同学创造了发言的机会,又有兴趣继续听表达能力强的同学的高见,而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为了避免与前一位学生的发言重复,提高自己的发言质量而听得更用心。另外,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发言要提供帮助。有的学生说起话来结结巴巴,就像卡住的磁带,其他学生自然不爱听,此时,教师应通过提醒、引导等协助学生的发言,既帮助发言者重拾自信,又可以重新吸引倾听者的注意力。

浅谈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策略 篇7

关键词:倾听习惯,策略,教学方法

学会倾听, 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还能够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的信息,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课堂要让学生有自由的空间, 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 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大胆提问, 发表自己的建议, 还要注重倾听别人的想法。同时, 新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要让学生在倾听以后初步养成文明的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习惯, 发扬互助合作精神。由此可见, 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 当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倾听现象并不乐观, 只会表达自己的意见, 不愿意倾听其他人的想法, 这是学生的通病;对于教师的批评经常是“左耳进、右耳出”;其他学生发言的时候不注意听, 提问到自己就一问三不知……因此, 在教学时要时刻关注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 那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也成为了探讨的热点问题。

一、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 自我约束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 也是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一个学生如果能够认真倾听同学或者教师的讲话, 就会很快的成长和进步, 也会得到同学和教师的尊重。反之如果不能够认真倾听同学或者教师的讲话, 那么就不能得到有用的知识, 也不会获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在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 要尊重他人, 做事要有始有终, 不能没礼貌地打断他人的讲话。可以组织小型交流会, 让学生围坐在一起, 谈谈学习感受或者成长经历。当学生发言的时候, 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 在学生发言结束后让其他学生分享感受, 提出建议。在教师的要求下, 大部分学生都会认真倾听, 但是仍然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我行我素。这时可以要求这些“活跃”分子发言, 谈谈为什么在别人发言的时候不注意听, 告诉他们要尊重同学。还可以进行换位思考, 比如让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扮演“教师”到讲台上看自习, 刚开始学生很自觉, 过一会就会有交头接耳的、做小动作的, 教师可以趁机教导学生, 教师讲课时不安分的学生会影响到课堂秩序, 从而使学生保持自我约束。

二、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 让他们把听说结合起来

要想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 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不能再用威逼式的管理, 不能让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要唤起学生的倾听兴趣, 让学生主动倾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兴趣, 如果没有兴趣就会没有效率。学习也是一样, 学生必须倾听教师的讲解, 才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所以, 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倾听兴趣开始着手, 充分挖掘课堂中的有用元素, 以引发学生的倾听欲望。比如, 当教学显得枯燥时, 教师可以适当的给学生换个话题, 讲讲往年学生学习的事迹, 给学生带来一些正能量;还可以适当的变换声调, 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感染学生,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或者配合一些美妙的音乐或者画面, 使倾听显得更加艺术化和生活化, 提高倾听的质量。同时, 教师还要把听和说结合起来, 不能让学生只听“热闹”, 而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 带着目的去听。当课堂教学结束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理解, 这样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而对于个别不认真倾听的学生, 教师可以找其谈心, 了解实际原因, 对症下药。

三、运用课堂评价, 教给学生听的方法

有效的课堂评价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讲, 这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很多教师却不会应用课堂评价, 因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还停留在“你听得很认真”“你很会倾听”“你听得太入神了”等浅层次, 从而使课堂评价并没有发挥出作用。新形势下, 教师看到学生认真倾听时, 应该这样夸奖学生, “你不但认真听讲, 还能够发现学习的不足, 真了不起”“你能够认真听同学回答问题, 还有自己的想法, 很厉害”“你的倾听方式决定了你有很大的进步, 加油”等。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让学生自我评价, 不同的评价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这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探讨。

要想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除了要让学生有倾听的欲望, 还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倾听, 也就是倾听的方法。教师要适时适度地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通过倾听挖掘更深层次的意义。比如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时候, 下等生可能会觉得问题太难, 不知道如何回答, 也不会回答, 只能听上等生回答。这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让下等生有进步的空间, 给予他们学习的动力。

四、树立倾听的榜样, 让学生提高认识

教师要想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首先教师必须以身作则, 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 这样才能够在教学时更有底气。在实际工作中, 优秀的教师都是善于倾听的, 他们可以有效倾听出学生的感受, 并及时改变教学方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给学生做好榜样, 通过一言一行影响到学生, 所以教师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 激发学生对于倾听的重视, 锻炼学生的倾听后发言的好习惯。同时, 还要在学生中选出认真倾听的典型, 让他们跟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倾听的方法, 然后号召全班都积极地进行倾听, 达到班级共同进步的目的。自从实施课程改革以来, 学生的倾听渠道也得到了优化, 课外倾听已成为培养学生倾听的另一个场所。教师要与家长及时取得联系, 让家长能够在学生放学回家后给学生营造倾听的环境, 向教师反映学生的倾听状况, 以及时纠正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实现家校共同引导与全面提升。另外, 教师还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倾听产生更多的认识, 比如可以开展“听写式”的教学活动, 让学生边听边写, 慢慢地学生就会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倾听能力也会提高, 学习成绩也会逐步上升。

综上所述, 让学生学会倾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倾听是进行良好沟通的基础, 也是进行社交的必备能力。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锻炼学生的倾听能力, 改变学生的倾听陋习, 提高学生的倾听意识, 逐步完善教学方式,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时还要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 使学生能够主动加入到倾听的行列中。

参考文献

[1]郝风丽.浅谈学生倾听能力不够的成因及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 2012 (2) .

浅谈低段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篇8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有效倾听;习惯

在小学低段的数学课堂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老师问:每盘放5个苹果,20个苹果可以放几盘?孩子们纷纷举手,老师叫了一个同学回答,突然一下子口吃起来,噎住了,正当他在思考的时候,班上有那么几个孩子,边举手,边喊出了答案……

老师又问:每盘放5个苹果,20个苹果可以放4盘,你是怎么想的?在几个同学说出几种算法之后,我看见班上平时不太举手的一个学生也高高地举着她的小手,就请她说自己的算法,没想到她重复了前面一个同学的算法……

反思:我们在课堂教学时,有没有关注、培养过学生的倾听能力呢?其实在平时课堂上,老师关注的可能只是举手的学生多不多,有几个学生能正确回答问题。在教学中,教师总会不经意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尤其是重复那些正好符合自己要求的“正确的”回答,所以其他学生不用仔细倾听也能轻易知道正确的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尤其是低段学生的倾听能力得不到培养,他们既然不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就更不会对发言进行思考、判断和整理了。

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让倾听成为学生课堂中的习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善于评价,积极鼓励

课堂中,我会经常观察学生的眼神、行为,或者随意指名某个学生重复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话,对于那些能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会表扬他们。每节课后,我都会对做得特别好的学生奖励一朵大红花,同时也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学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也感受到喜悦,促使他们学会倾听。

如,在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当一个小组上台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在玩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没有认真倾听,我便把这个小组的精彩发言的一部分写在黑板上,然后问:“这个小组的同学有几点发现?”我有意请了一个没有认真听的学生回答,他看看黑板,犹豫了一会儿,说:“三点。”我继续问:“哪三点?”他继续回答:“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也相等,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这正是我写在黑板上的三点内容)我请他坐下,他忐忑不安地坐下了。我又请了另一位也没有认真听的学生回答,他也作了和刚才那位同学同样的回答。我明显地看到第一位同学吁了一口气,也许是这次认真听了,而且听到后一位同学跟他回答一样,放松了。我继续问其他同学:你们认为他们组的同学发现了几点呢?其他同学纷纷举起了手:“是五点,还有长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我给这些同学所在的组各奖了一朵小红花,并大声地说:“这些学生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是会倾听别人说话的学生,是尊重别人的学生,老师真喜欢!”这时候我扫视了一眼刚才没有认真倾听的学生,发现他们马上低下了头……再继续上课,他们坐得端端正正,小手放得规规矩矩,听得非常认真,我投以鼓励的眼神,这节课,他们学得可好了!这以后,在课堂上,我便常常用不经意的语言提示。赞许的目光、和蔼的微笑或者一个很自然的手势,就像春雨把倾听渗透进孩子们的心田,用行动、用语言、用内在的一种修养,教会学生:要去倾听,学会倾听……

二、对症下药,明确要求

课堂中,我还会经常提问其他学生:你听懂他说的话了吗?你同意他的说法吗?为什么?你有不同的想法吗?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辨析,引导学生思考别人讲的和自己想的有什么相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学生带着目的去倾听,就能及时进行对比,找出有区别的地方,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既能使学生学会倾听,又保持了理解别人的心态,大大不同于为倾听而倾听,当他们讲得精彩的地方,往往会得到学生的掌声和肯定,加强了学习信心和兴趣,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不同。

如,在教学“捐书活动”一课时,建设小学捐书情况是:118+104+95,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1:我是这样算的,一年级118本,就是大约100本,二年级104本,也是大约100本,三年级95本,也是大约100本,这样,建设小学大约捐了300本书。师:谁听懂他的方法了?生2:我知道,他这是估算的方法,大约300本。我估算出来是大约320本,我把118估计成120了,其他两个数跟他一样,都估计成100。(师跷起大拇指)生3:他们俩都是在估算,估计出来的只是个大约多少本,我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的

师(赞许地摸摸他的头):谁能重复说说他是怎样算的?生4:重复说了一遍。师:你听得真认真!(好多学生举起了手)生5:我也是列竖式的方法,但是我跟她又不一样,我是这样做的:

师:真行!听后,你感觉怎样?生6:前面那个是分成了两个竖式,后面这个学生把竖式并到一起了。(师高兴得冲她微笑)生7:我还有一种列竖式的方法:

师:他这方法可更省事了!谁也是像他这样算的?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8:我先算个位:8+4+5=17,个位写7,满十向十位进一;再算十位:1+0+9+1=11,十位写1,再向百位进一;最后算百位,1+1+1=3,算出来就是317。

师:这方法听起来有点难,你们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纷纷表示懂了。可是我听不懂了,十位,只有1,0,9相加呀,怎么多了一个1呀?生9:我知道,那个1是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位的。生10:还有百位上也多了一个1,是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位的。

师:你们的耳朵真灵!比老师厉害多了!生11:我觉得,两个加号看起来比较烦,写一个就行了。师:你们觉得呢?(学生都认为一个加号就可以看清楚了,于是老师擦掉了一个加号。)

师:这三种列竖式的方法,各有各的好处,都是同学们动脑筋想出来的方法,真行!那么,这三种方法,你觉得你会挑哪种来计算呢?生12:当然是第三种列竖式的方法了,他不麻烦,少写了几个数字。(其他学生也纷纷赞同)

师:大家不仅会听,而且还能分辨,了不起!那你能不能把第三种列竖式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

课堂中,我说“你们的耳朵真灵”“你们听懂了吗?谁能重复说说他是怎么算的?”“听后,你感觉怎样?”“你们觉得呢?”等等,这些都旨在引导学生要学会倾听!同时,我也经常提醒学生:听别人说话时,也不能只听不想,而是要一边听一边思考,想想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意见有没有相同的地方,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必要的时候还可以用笔记下来。如果有不相同的地方,就一定要弄清楚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这么说?即使遇到大家的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也不要随便说别人不对;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先加上“我认为……”“我想补充一下……”“我觉得……”等这样比较温和的方式进行交流。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汇小溪,无以成江海。”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期待,是共享快乐。倾听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它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捕捉数学信息,适时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感受数学的如此美妙!

参考文献:

[1]朱芬芳.学会倾听数学课堂不应遗忘的追求: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倾听能力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4(3):50-51.

浅谈低段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篇9

项 目 名 称:研 究 单 位:项目行政主持人:杨项目业务主持人:罗主 研 人 员:张起 止 时 间:

研 究 报 告

绵阳市西山路小学

玲 吴克敏 李洪刚 朱小兰 罗红梅 2008年9月—2009年1月

《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前 言

我校微型课题《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自2008年9月申报立项以来,在进修校、教研室专家和学校教科室的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数学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现状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也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因素。学习习惯就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个体的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通过多年的亲身教育实践认为:“幼稚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知识、技能、言事、思想、态度、情绪等,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其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在儿童身心发展的早期,能否给予系统的、良好的教育,对人的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在低年级教育中固然要帮助孩子学习生活、学习知识,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爱学习、会学习,爱动脑、会动脑,是 一种十分重要的个性品质,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是使孩子终身受益的一种基本素质。而且,也只有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孩子在生活中增长知识、发展智力。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也就是说,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二十一世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如何结网,如何捕捞,他们才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更多的鱼。可是,目前的现状是父母普遍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较多的把目光集中在分数上。有些孩子家里过分宠爱,对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有些孩子,他们虽然聪明,但往往习惯很差,课堂纪律散漫,注意力不集中,听讲效果欠佳。有些同学上课时精神不集中,讲话或摆弄东西,甚至做一些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有的一边写作业一边玩橡皮、铅笔,哪里说话哪搭茬儿;有的在家一边看书一边看电视,或者一边学习一边吃喝,这些小动作已经成了他们的不良习惯,这自然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影响学习成绩。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一下子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上课的时候容易出现很多不好的习惯,如:上课时没有养成正确的坐姿,总是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爱讲话,外面有声响的时候容易分散注意。上课举手不积极,作业粗心大意,字迹潦草,不能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经过一年的小学生活,大部分学生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到了二年级,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存在以上的问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们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在实践中深深懂得:小学阶段是一个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奠基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期让学生养成一系列 3 的良好习惯?我们认为,低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儿童的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小学生学习行为又同其他行为方式(如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儿童个性以及主体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此可见学习习惯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那么作为小学启蒙年级,则更应该把数学教学的重心放在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培养上。只要能从小养成好的数学学习品质与习惯,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创新思维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得到提高。因此,我们特提出了“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培养,即“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的课题。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对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已经有许多年了,而且触及习惯培养的研究非常多。国内外关于习惯培养的课题研究,构建了全方位的内容结构体系和途径方法体系,但研究对象较广,多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且研究范围较广。但是对于习惯养成关键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关注不多。我们的研究意在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更细致、更具体的研究,争取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二、研究意义

1、学习习惯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巩固下来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 必备的素质,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人才。高年级学生的父母会提起自己的孩子学习习惯差,这主要是在一、二年级的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造成的。我们常常会说习惯成自然,如果在低年级学生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将对他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2、学习习惯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叶圣陶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抓住这个时期,经常地、具体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就能起到促进发展作用。因此,在小学低段,让学生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习惯。那么在中高段,学生才能有更高的发展,继而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力量源泉。

三、课题研究思想及原则

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坚持以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家长的协助辅导为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低段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中心,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高效的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指导研究的具体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课题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任何智力正常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开发自己学习潜能。问题让学生自己揭示,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尊严、价值,弘扬主动精神,调动学生内在发展潜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一切实验研究工作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参与人员必须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克服形式主义,扎扎实实的科学态度和方法对待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研究成果经得起科学验证。

3、活动性原则

通过小组合作,让全体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不断拓宽活动领域,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探索活动交流中全面提高素质。

4、灵活性原则

课题方案实施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难以预计的情况,因此在系统执行过程中,根据实施结果,随时修正课题实施方案。

四、课题概念界定

(1)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方式,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习惯有良好习惯与不良习惯之分,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理素质 良好的重要表现,是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基础。

(2)学习习惯:是在学习方面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如专心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等行为习惯。不良的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较长时间形成,严重影响学习效果、效率的规律性行为方式。

五、研究措施:

(一)、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我校低年级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2、通过实验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用科学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掌握教学规律,体现素质教育,突破学科中心,在对学生的关注中提高教学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

3、通过实验研究,改革课堂教学中抽象、单一的模式,在教学中探索,总结出适合本学科教学的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取得实践经验,并将此推广。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确定的对象为校1—2年级低段学生。研究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同时在其它年级也加强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研究内容(1).当前儿童学习状况的调查研究。主要是调查分析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方式,以及在校的学习活动情况。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良行为,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因素,以加强学习习惯培养的针对性。(2).儿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目标的研究。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学习习惯培养目标。这一目标必须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性学习习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寻求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四)、研究方法

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采取了如下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材料,学习理论,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研究低年级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在这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具体目标和工作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新经验,研究新问题。

2.行动研究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和探索。本课题既是一项学术研究,同时也是我校今后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将把本课题确立的培养目标和培养策略认真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3.个案研究法。本课题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努力促使全体学生形 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将随机选取一些孩子,建立个人学习档案,进行追踪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对策。

(五)研究思路

以《数学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为基本要求,体现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小学低段数学学习习惯培养养成教育的模式、途径与方法,探索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的新途径。

(六)、研究途径

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学生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养成课前准备、认真倾听、认真观察、独立思考、认真书写、及时改错等习惯,提高学生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使每个学生的个体在各自条件下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七)研究过程

如何推进小学低段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使其养成良好的听课、思考、作业等的习惯呢?针对以上原因,数学课题组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措施:

⑴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和氛围对孩子学习生活的促进作用。在校园环境布臵、硬件设施等方面,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爱读书、爱学习的气氛。同时,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情感、知识、技能、能力融于一体的儿童文化活动,使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生活中求知。

⑵加强家校合作,争取家庭的积极配合。一方面,要积极向家长 宣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动员广大家长一起来做好这项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家访、家庭教育讲座、家校联谊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⑶加强个体指导,帮助孩子克服学习障碍,矫正不良习惯。由于个性心理、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学习情感、学习方式上也会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及时帮助一些学生矫正不良学习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形成不良习惯。

⑷在各项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日常教学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能力、塑造学生人格的主阵地,必须深化教学改革,使教学活动从偏重于灌输知识转变为传授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活动。特别是在语言、社会、科学等教学活动中,既要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严格要求,又要创设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情境,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在孩子主动求知的过程中指导学习方法。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主要利用评价机制推进小学低段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表现性评价促进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

在学校教育背景下,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不听无准备之课,准备充分才能提高课堂学习质量。课前准备不但有利于课堂进行的顺畅性,节省时间,同时也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因而从小学低段开始教师应不懈地督促学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我们的具体操作方法是:首先,由小组长针对同学课前准备的表现进行及时地评价并予以记录。例如:课前组长检查本组同学是否准备好数学课的学习用具:数学书、文具、草稿本、课堂作业本、数学学具等。如果没准备好,小组长不给该同学加星;如果准备好了,给该同学加一颗星;如果不仅自己准备好了,而且还能提醒周围的同学,则给该同学加两颗星。其次,每周末评出本班周“课前准备之星”,颁发名片式“喜报”与家长共享,习惯不好的同学则以悄悄话的形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家校联系共同激励和督促学生的习惯养成。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能养成的,这样的评价机制在小学低段(特别是一年级)数学教学中需要持之以恒。

2、通过即时性评价促进数学听课习惯的养成

即时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评价者对于评价对象的具体表现所作的即时的表扬或批评”。它通常与教学活动过程相结合,是一种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进行性的评估”,贯穿于学习的过程中,其主要作用在于“给个人提供关于自己学习情况的信息”,它是评价中的一种有效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之后,如果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继续向更高层次需要做出积极努力。

认真倾听是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是生生、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得以推进的前提保证。为了提高交流讨论活动的质量,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倾听不仅包括听教师讲课,还包括听同伴发言。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来说,认真倾听教师讲课可能还比较容易做到,但倾听同伴发言就显得比较困难。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儿童大都以自我为中心,还不太容易接纳同伴的意见,倾听同伴的心声。在交流讨论 11 活动中,学生一般有三种状态:第一种,只顾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听也不管别人说什么;第二种,没有仔细倾听别人的意见,发言与别人类同或重复;第三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能在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其中,第三种情况的学生是极少数,前两种情况中,不会倾听的学生又占大多数。所以,要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不仅人重而道远,要有一个逐步培养、长期形成的过程。为了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又是自己有修养的具体表现;其次要引导学生不但关注同伴的发言,还要仔细倾听,学会欣赏他们的长处,发现他们的不足,这样,自己的发言不仅不会重复,还会在他们发言的基础上有所补充、有所提升,甚至会有新的创意。当然,教师自己首先是学生发言的“倾听者”,其次是善于听出学生发言之区别的“发现者”,更是发现学生仔细倾听并及时予以表扬和鼓励的“评价者”。

听课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求学生要集中注意力,有针对性地解决未知的问题,听懂老师的讲解。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把自己思维活动紧紧跟上教师的讲课,开动脑筋,思考老师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从中学习数学思维的方法。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学习的效果。

低段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应该比较注意在课堂上,为了学生能更好进行学习,要积极评价学生提出的想法,充分赏识孩子。“积极评价”则是一项开发宝藏的工作,积极评价会使学生的一个闪光点放大成为耀眼的光芒,同时还会“排挤”掉一些不良行为。因此,在课堂上老师 12 一定要赏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放大。当孩子在课堂上提出了独特见解时,我们会评价:“善于思考,见解独到!” 当孩子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我们会评价:“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你能提出这样有价值的问题,真了不起!” 当孩子的小手在犹豫不决时,我们会鼓励:“大胆地说出你的想法,也许会给大家新的启示!” 当孩子因回答问题出错时,我们会评价:“你这个错误很有价值,给全班同学都提了醒,相信大家今后都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孩子的心是最纯洁的,童言无忌,在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在老师的赏识、尊重、鼓励中,孩子们会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创新的火花将不断闪现。

在实践与摸索中我们还发现制定学习公约,对每一节数学课表现出色的同学通过短信平台分类向家长通报表扬,要求家长在家里也予以鼓励,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成就感和认同感,继而为更高的方向——特别表扬而努力!

总之,即时性评价低起点、小目标、勤评价、快反馈的做法,学生最感兴趣,最容易接受,也最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励着学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3、通过自我反思性评价促进数学解题习惯的养成

自我反思性评价,是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多元化的信息,与自己原有的评价结果、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使之获得改造和重组,形成新的评价结果的过程。它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是对学生自主评价的进一步完善。这一过程实际上是经过师生、生生和学生与媒体的交互作用,不断地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和意志品质,最终形成相应的评价能力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反思者。13 任何学习都有一个反思的过程。有了这种反思,就能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优化学习方式。

我们认为反思性评价中自评互评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赏识他人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提高自信心。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把自评互评与学生的日常作业习惯结合起来。其实我们常常会发现相当部分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并不是完全因为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引起的,而是由于作业习惯不好,所以平时应当注意以下几方面:

(1)、端正学生的作业态度,提出及时、认真、独立完成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自觉检查的习惯。在进行学生作业规范化训练时,要注意作业的书写规范,态度认真,思维独立。同时紧紧把握住演算草稿和检验答案这两个细节,对学生强化态度的严格要求。作业演算草稿的认真程度和完成作业能否自觉检验往往集中反映了学生的作业态度。如果学生的演算草稿也能象书写那样条理化、规范化,作业完成后对照演算草稿自觉认真验算,不仅可以大大提高练习正确率,而且对于学生认真作业习惯的养成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能做到这几点的同学每次作业可以分别加1颗星。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教会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审题是学生进行正确答题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审题训练,能养成学生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方式,灵活地选择正确合理的解题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在低段审题习惯培养中,主要做好:①发现的信息。现在的信息可以大致分为文字信息,图画中的信息,人物或动物提供的对话信息。②搜集、整理信息。把发现的信息进行数学化处理,比如图中数到数,人物对话中提到的数等进行整理,变成有用的信息。③弄懂问题或提 14 出问题。④处理问题。主要是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⑤列式解答。

4、通过鼓励性评价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表现习惯的养成。

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活动。之所以要鼓励,是因为有的学生害怕说错,有的学生因内向而怕羞,有的学生因过于自信而总是抢着发言,无形之中给其他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必要的减压。第一,不要怕说错。出现错误很正常,正是因为有错误,才需要学习。错误说出来,就可以知道错在哪里,弄明白产生错误的原因,把错误改正过来,以后就不会再犯。如果不参与讨论,很有可能连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都不知道,那么以后还会再犯同样的错误。第二,不太发言的学生要抢着说,经常发言的学生要看机会说。所谓看机会,就是或者说出不同于其他学生的观点,或者在别人都说完以后做概括、总结等,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要学会表现自己。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只有不断参与,才能逐渐学会表现自己,表现能力才会逐步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学生对自己也会越来越有信心。学生自信心提高了,就会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5、通过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合作,学会交流习惯的养成。

小学阶段的学生合作大多以小组活动为主。相对班级教学中的学生参与机会来说,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机会要多得多。许多教师都期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使教学重心从班级层面下移到小组层面。这也是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普遍流行之原因所在。然而,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状况并非尽如人意。就小组合作状态而言,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组长“替代思维”。这种现象说明小组中的“权威”已经产生,权利与机会“非他莫属”,在无形中他已得到其他成员的首肯与默认 15。其二,谁也不服谁。这表现为小组活动时间已经结束,还没有争吵出结果。其三,同时抢着发表意见,结果谁也没有听清楚别人的意见。其四,各归各自由活动。从这些状态可以看出,小组活动还流于表面形式,效率比较底下。主要原因:第一,学生既不了解小组活动的规则,也不太懂得如何与他人交往;第二,教师对学生如何进行小组活动既缺乏相关指导,又缺乏相应的关注与协调。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活动效率,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我们要对小组合作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与相关指导。首先,确定小组成员的搭配与组长人选。小组成员搭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异质搭配,另一种是同质搭配。采用何种形式,主要根据活动内容与性质来定,一般以异质搭配为多。这样有利于组员之间的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和共同提高。组长可采取轮流担任的办法。后一任组长上任后,前一任组长要起辅助与帮衬的作用。一般一学期对小组进行一次大的调整,小组形成后要相对稳定,一学期中每人可轮到一次担任组长的机会。其次,制订小组活动规则。每一轮新组长上任前,都要进行上岗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组长的职责和工作要求。组长的职责是负责小组活动的开展;组长的工作要求包括学习任务与内容来确定小组活动的形式(小组轮流、小组抢答、小组讨论、先个人再小组等),根据学习内容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谁记录、谁概括总结,谁代表小组汇报发言等),以身作则并协调状态,及时发现活动开展比较好的小组,请他们在全班学生面前示范并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小组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予以指出和纠正。

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课堂教学重心真正下移的前提保证,是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前提保证。因此,建立小组合作活动常规,非常必要。

五、研究的主要成果

(一)、理论成果

1、确立了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相结合的主题教学思想。

2、进一步探索了学习习惯养成的途径和方法。

3、促进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的展开。

(二)、实践成果

1、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我们对四个实验班228人和两个参照班108人进行调查,发现四个实验班同学的学习习惯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如下: 前测: 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表

班级人数 及时做好上数学课的准备工作 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 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积极发言)对老师的见解和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 和小组同学合理地进行合作性学习解题时先阅读题目要求、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后做作业的 看完题意后先不急于写,而是确定解题方法后再书写的 书写能工整,计算能仔细、验算能及时的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的 一(1)58 2 4 20 1 3 1 0 3 1 一(3)47 1 3 6 1 2 0 0 2 1 二(1)62 15 20 22 7 10 7 4 3 4 二(2)61 11 9 13 4 10 4 2 6 7 一(2)48 5 7 6 1 4 3 1 2 2 二(3)60 14 18 23 8 12 5 7 3 5 中测: 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表

班级人数 及时做好上数学课的准备工作 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 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积极发言)对老师的见解和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 和小组同学合理地进行合作性学习解题时先阅读题目要求、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后做作业的 看完题意后先不急于写,而是确定解题方法后再书写的 书写能工整,计算能仔细、验算能及时的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的 一(1)58 15 20 37 12 15 12 11 17 20 一(3)47 16 22 33 25 23 13 14 19 24 二(1)62 37 40 43 10 30 19 20 17 18 二(2)61 36 37 34 29 32 25 28 20 21 一(2)48 7 8 7 3 6 6 5 9 9 二(3)60 16 20 24 11 15 9 7 6 8 后测: 一二年级学生学习习惯调查表

班级人数 及时做好上数学课的准备工作 认真倾听老师讲解和同学的发言 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积极发言)对老师的见解和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 和小组同学合理地进行合作性学习解题时先阅读题目要求、读懂题目要求、正确理解题意后做作业的 看完题意 后先不急于写,而是确定解题方法后再书写的 书写能工整,计算能仔细、验算能及时的 用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的 一(1)58 49 47 50 40 38 45 40 37 41 一(3)47 40 37 35 28 30 36 30 28 24 二(1)62 37 54 48 39 40 45 43 38 41 二(2)61 51 46 52 38 40 39 35 33 34 一(2)48 10 11 15 6 14 9 8 13 14 二(3)60 17 22 26 14 16 11 10 9 13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在大力提倡终身学习的大环境下,学生是不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否会学习?学生是否爱学习?学生是否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轻松地学习?

首先,从前测看,大多数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不浓,其主要原因是: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读死书、死读书的情况还在,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许多家长的观念陈旧,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不够,大多数家长只重结果(学习成绩)不看过程(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其次,家长对于何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对于像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等一系列学习要求,不能很好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重视。

再次,老师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能持之以恒,要求多,落实少;作业多,方法少;唠叨多,指导少。也就造成了预习、复习天天搞,学生却不知怎样去预习、如何去复习。

实验过程中,低年级学生在家写完作业能自觉预习新课或及时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则由家长给予表扬,并随时与老师联系,了解学生情况,在校由老师提出表扬,并给予一个星以示奖励。在学校里,实验班的学生如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等,老师就发星或奖票,满五颗就在本班墙上给于学生一朵红花公布全班,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以上三张表内的人数变化中,我们明显看到:学生学习的方法更灵活、更科学了。实验进行前,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为主的,课前不会预习,课堂上不会质疑提问,课后也不能及时复习,并加以拓展。而在后测中我们发现四个实验班的学生各种好习惯正逐渐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大多数的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题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从前测中我们看到,帮助孩子学习、辅导孩子功课的家长占一大半,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而且家长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加重了家长的负担。而实验后,在后测表中我们明显发现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变浓了,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轻松的事,学习成绩提高,家长也变得轻松了。在期末调测中,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任课老师普遍反映: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了,上课也善于提问题了,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轻松了。

3.个案的代表性为教学研究提供了帮助 个案记录与分析

(一)家校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特殊学生谭浩天的情况分析及辅导

小浩天是一(3)班一个很特殊的学生,开学前一段时期,这个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散漫,并伴有离开座位,动手打同学的现象,对于老师的制止也不予理睬。通过对小浩天同学进行交心谈话,得知他是隔代抚养,父母外出务工,由爷爷奶奶带,平时娇生惯养,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对于老师耐心的教育他却不采不理,几乎使其他任课老师失去了信心。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课题组的老师集体进行讨论,觉得对于这个孩子来说,家庭的教育力量仍然不能放弃。老师特地到学生家里家访,先消除家长“听告状”的顾虑,她告诉孩子爷爷奶奶:“我们从来就没有把小浩天当成我们的负担,我们真正担心的是,不良的习惯给这个孩子一生带来的危害……”与家长的沟通,确立了共同教育培养的目标,我们都将扭转这个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逐步培养良好的习惯定为首要任务。定期电话联系,家长每周到校了解情况,这都体现出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配合。渐渐地,这个孩子上课比较静心了,再没有出现过扰乱整堂课纪律的现象,对老师的教导也能听也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了。尽管他的身上仍有许多缺点,而且对他的改变尚待时日,但他确实是在进步,虽然点滴,但是作为老师,我们应当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每个学生,也包括这样的特殊生。

个案记录与分析

(二)循循善诱,耐心辅导,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对二(1)班学生陈耀忠的辅导

二(1)班的小忠记忆力、理解力都相比较弱,行为习惯极差,学习习惯也不好。他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是写字极差,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在检查作业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多次教育批评效果不大。后来老师改变过去的师生交往方式,注意与他的情感交流,接近他、帮助他。鼓励他说真话、说实话,做错了事不给他压力。从要求他选择完成少量作业到由基本完成作业,利用“小步子”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观察记录他的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经常和家长联系,共同促其成长。该同学经过一学期的耐心教育,明显好转,作业基本上按质按量完成了,成绩有所好转。我们数学组老师将继续采用激励表扬等方式,使学生的身心在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同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终跟上班级发展的步伐。个案记录与分析

(三)夏俊杰是二(2)的一位单亲家庭的男生,他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爱做小动作,想说就说,作业拖拉;自己的学习用品不会收拾,桌上、抽屉里、地上到处都是,然而他的智力并不差,数学课上的内容他听两三遍就能懂。但学习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呢?认真进行分析,除了和他的性格有关,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之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习惯没有培养好。他根本管不住自己。面对这样的孩子,光是教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采取特殊的方法。老师跟他的妈妈经常进行交流沟通,统一认识。接着 老师把他的座位放在讲台旁,一发现情况,就以眼色、手势或轻敲桌面提醒他,他一有进步就及时表扬。课后,老师常找他聊天,告诉他遵守纪律、认真学习的重要性。现在他在课堂上不随便离开座位了,做小动作、拖拉作业的坏习惯有所改善。现在,良好的学习习惯他还没有完全养成,离开老师的提醒督促他还是照旧,但是较之以前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教育需要引导、策略与耐心,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习惯。

个案记录与分析

(四)(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任智杰是二(2)班的学生,上课不会听讲,东张西望,好搞小动作。老师要求读书,他却漫不经心。等老师让他读课文时,他一句话也读不出来。作业马马虎虎,经常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二)、分析诊断:

该生比较贪玩,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尤其受地震影响,现在在板房上课,在课堂上,更易受外界环境影响,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自控能力较差。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大管教。上述几项行为表明他的主要问题是课堂注意力涣散,自控能力较差。

(三)、治疗与辅导的方案:

(1)辅导老师赵老师用关心鼓励的方式、信任的态度与小任同学交谈、接触,使他信任老师。老师问他学习是为了什么?他回答是为了 将来成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于是赵老师告诉他,无论你喜欢不喜欢的学科,都要努力学习,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就必须全面发展。

(2)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和责任感。

(3)同其他老师协作,在课堂上对小任多督促,使其集中注意力,养成注意听讲的习惯。对他多提问,用积极的思维活动保持注意力集中。

(4)以建议的方式,希望父母对孩子多加管教

整个指导过程表明,要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提高课堂注意力,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单靠说服教育是不行的,要在良好的群体氛围中,依靠老师的辅导训练,家长的配合,才能见成效。

4、教师成果

(1)、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素质,锻炼了教师的能力,这对学校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课题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参研人员撰写了如下论文并获奖:赵红梅的《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张铃在“提高教学效益”活动中,教学设计获一等奖,撰写论文《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几种功效》获一等奖、吴克敏的《运用多媒体在教学“角的度量”中的优势》获一等奖、李洪刚的《小学低段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获二等奖、罗红梅的《多媒体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获国家二等奖。

(三)、社会效益显著

1、学生学习习惯的显著变化,受到了家长的认可。

2、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直接影响了学生其它行为习惯的养成,受到社会的好评。

七、研究的结论

一学期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们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们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校实际总结并设计出我校自己的实验模式以及以后科研的途径和队伍。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们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而好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机无疑于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和家长必须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引导。良好的预习习惯会促使其养成认真听讲以及按时完成作业等其他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培养孩子在游戏中想问题,查字典学英语,用扑克牌学数学;培养创新能力,从搞“破坏”开始,拆装小汽车和闹钟,创作摇滚乐,不断做出新的选择。孩子的兴趣产生了,学习自然变得简单了。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方法引导是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经过我们的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正强化方法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明显。我们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的心理也在不断变化,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情感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的思路。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八、后续研究的设想

1.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系统研究,我们课题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比刚入学要好。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项长期而艰 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要求和训练,让习惯成为自然,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在大量的具体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观念,提炼出一整套“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操作模式,把研究成果推广出去。

2.本校班级大,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平时比较繁忙,再加之能力有限,课题研究的成果不是尽善尽美。今后在课题研究中要邀请一些理论基础雄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来参与、指导。

3.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对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还仅仅只是开始,尚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努力深化,许多问题需要去设法解决,许多经验需要去认真总结,许多想法需要去变成现实。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潜心研究“教书育人”这门艺术,让学生健康地成长。

附: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孙云晓少年儿童教育报告》孙云晓著,接力出版社

《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理论专著孙云晓邹 泓主编,北京出版社。《好习惯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活动设计案例精选)孙云晓 孙宏艳主编,北京出版社。《稳步提高学习成绩》林 格主编,同心出版社。《小学生优良习惯与培养》 史德志主编 新时代出版社

《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孙云晓、张梅玲北京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新视野》

吴亚萍

上海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上一篇:志愿者服务队人员名单下一篇:名言警句志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