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反思

2024-09-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2篇)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反思 篇1

第一点:识字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种识字窍门,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是提高识字效率的前提。

对于识字教学,有的生字可以跟学习课文相结合。如在学习“葫”“芦”“藤”时通过图片来指认“葫芦”和“藤”,让学生先认识一下“葫芦”和“藤”是什么,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葫芦”和“藤”都与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

有的生字则可以通过做动作在理解的基础上既可以记住它的形,也可以记住它的音。如:教学“盯”时让学生先做动作理解,知道眼神一动不动地专注地看就是“盯”,要用眼去“盯”,所以“盯”字是目字旁。理解了“盯”的意思,也记住了它的字形。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角色转换,调动学生识字的热情。例:师说:老师这里有几个字不认识,你愿意教教我吗?根据学生的指导来认识“藤”,而且能在图片上指出哪里是藤。师又说:老师还发现两个双胞胎兄弟,你发现了吗?相机指导认识“挂”和“哇”,你还发现哪些跟他们长的很像的生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佳、蛙、娃、洼):师说:跟这些生字宝宝交上了好朋友,相信你能把这段文字读的更美。通过双胞胎兄弟的字页来调动学生进行形近字辨认的积极性,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积累识字经验,为以后的识字教学成功地积累识字方法,大大提高了识字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想象力在孩子的世界里,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它让孩子有了自己的“童话”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此,我就这个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例:想象:转眼之间,冬去春来,又是一个播种的好季节,这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结果孩子们大部分都说出了第二年,这个种葫芦的人很认真地管理葫芦,有了蚜虫及时治疗,而且创造性地写出了许多治疗蚜虫的好办法。如:用手捉、喷农药等,到了秋天,小葫芦长成了大葫芦,种葫芦的人高兴极了,他想去年要是听听邻居的劝告,自己早就拥有大葫芦了,看来以后对于别人的意见要虚心接受才对。也有个别孩子固执地把他还编成一个不听劝的人,结果小葫芦又都落地了。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反思 篇2

【教学片段】

1.发现共同点, 带识同类字 (4分钟)

师:小朋友们会读, 会听, 还很会观察呢, 这一段中有两个字长得可像了, 瞧, 它们是—— (挂和哇) 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呢?

生:挂东西要用手, 所以挂是提手旁, 哇要用口来说, 所以哇是口字旁。

师:你是用意思来记这两个字的, 是个好方法。

生:我说“哇”, 口加两土哇哇哇。

师:那挂呢?

生:手加两土挂挂挂。

师:你们是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这两个字的, 也可以啊。

师:还有好几个字和它们长得很像呢, 你能给它们换个偏旁, 变成另外一个字吗?

生:换个女字旁是个娃娃的“娃”。生:换个三点水是个山洼的“洼”。生:换个虫字旁是个青蛙的“蛙”。生:换个单人旁是个“佳”。生:换个木字旁是个桂花的“桂”。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 换出学生的眼睛是敏锐的,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方面, 他们也能评价一番, 俨然成了课堂的主人。小青蛙的赏识与夸奖, 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和被尊重的幸福, 写字的乐趣在学生的心中不言而喻。)

(浙江省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324300)

了这么多字, 老师还把这些字编成了一首儿歌呢, 赶快读一读吧。

(出示PPT:张口一声“哇”, 用手往上挂。有水是水洼, 女孩爱娃娃。捉虫能手小青蛙, 小——青——蛙!)

(生自由读)

师: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读着读着还打起了节奏。我们也来打着节奏读一读吧。 (众生打节奏读)

师小结:这些字都有一个相同的部件“圭”。今天我们还要来写一写“挂”和“哇”, 写好这两个字中的“圭”, 我们就能写好其他带有“圭”的字了。

2.依托田字格, 观察“圭”位置 (2分钟)

师:这里的“挂”和“哇”还是我们今天要写的字呢, 老师已经把它们请进田字格了。看看它们的右边都是两个土, 你觉得写这两个土要注意什么?

生:第一个土的下面这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师:你很会抓横竖中线的笔画。

生:两个土的一竖不要连在一起。

师:是呀, 两个土有两竖, 可不要写成一笔呀。

生:两个土的大小要差不多。师:这样这个字才能写匀称。

生:下面那个土的最后一横要写长一点。

师:这样两个土才站得稳。有了小朋友的提醒, 老师更有信心把这两个字写好了。来, 和老师一起把这两字请进田字格吧。

师边范写边指导:挂和哇右边上面的土, 最后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 左窄右宽, 下面那个土的最后一横要拉长。

3.书写“挂”和“哇”, 感受“圭”书写特点 (2分钟)

师:小朋友, 我们赶快把这两个字请进你们书本的田字格中吧。

(生写字, 师走动检查, 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头要正, 背要直, 脚放平)

4.评价反馈“圭”的书写 (2分钟)

(写完后实物投影展示并评议)

师:看看这两个小朋友写的字, 刚才我们提醒的哪几点, 他注意了?

生:第一个土的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了。

生:两个土的竖没有连在一起。

生: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漂亮。

师:你们真会观察, 课后还可以再写一写, 争取写得再漂亮一点。

5.书写同类字, 巩固“圭”书写 (3分钟)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课堂作业本, 翻到这一课, 看第三题, “挂”和“哇”还希望大家把它们的兄弟姐妹们请进作业本呢, 行吗?

(生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练习)

【反思】

一、彰显学段特点

《课标》 (2011年版) 要求在每天的语文课中落实10分钟的写字教学。各个学段在指导写字时, 有不同的特点。低段是打好写字基础的阶段。从一下到二上, 应以写好偏旁、部首为重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好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部件的书写。笔者根据学段特点, 在本节课中重点指导了“圭”这一部件的书写。

二、以点带面重方法

第一学段中要让学生掌握大部分偏旁、部件的书写。如何让部件的书写指导更为有效?笔者采用了以点带面的方法, 抓住共同点进行指导, 带出一类字的书写, 从而举一反三地解决了“哇、挂、蛙、娃、桂”这一类字的书写,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反馈有针对

反馈评价的功能重在激励、诊断。通过评价、反馈肯定优点,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达成目标。低年级学生不可能在一次书写中就达成各项书写的指标要求, 因此, 每一次的书写指导可针对一点解决一个问题。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反思 篇3

新课程教材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很多创新和突破,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本篇课文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教学中展示直观的图片,形象生动的字幕和动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画面的感知和观察让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自主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以“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质疑为突破口,采用变序阅读法,先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点朗读中间两段,感悟问题的原因: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而不管叶子,他不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他所犯的错误,可以从他的语言中看出来,因此,抓住文中的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课文中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弄清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和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培养学生能善于接受别人正确的建议和劝告,在不同的环境中懂得采纳良好的意见。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乐于并善于开动脑筋,积极探索大自然的无穷奥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画面和图片,弄清课文内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几种句式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懂得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任何事物之间都存有内在的联系。

设计流程

一、激趣导入,课题质疑

【出示图片】

师:大家看看,图片上的葫芦,你喜欢哪一个?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葫芦可以用来食用,还能做成乐器和工艺品。在生活中,这种可爱的植物让很多人喜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我要的是葫芦》。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产生疑问:最后种葫芦的人是不是得到葫芦了?

设计意图:通过图文结合,让学生对新生事物产生联想和猜测,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动脑看图的能力。

二、初步阅读,解答疑问

【出示图片】观察两幅插图,并作对比。

1、学生自己观察第1、2幅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教师指导学生发现两幅图的不同。

葫芦长势不同:一是长长的藤上长满绿绿的叶子,一是叶子枯黄,且有好多小孔。

葫芦不同:一是可爱的,挂在藤上;一是干瘪的,掉在地上。

人的表情不同:一是面带微笑,很满意的样子;一是满脸惊讶,很奇怪的样子。

设计意图:两幅插图的画面对比鲜明,能够帮助学生感知故事、理解课文,所以,教学时采用变序阅读法,细致观察图片后,给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

三、品析课文,明白事理

1、学习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盼它长大。

2、让学生想象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然后练习读一读。

指导学生理解:有几个虫子不可怕,只要葫芦能长大就行了。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几个虫子不在乎的语气,对小葫芦喜爱的语气。感知感叹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设计意图:学生们结合生活体验,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让学生通过观察、朗读、思考得出结论:葫芦叶子与果实有着密切的联系,叶子上生了很多蚜虫不治就会死掉,葫芦自然也就保不住了。

3、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不同看法。

指导学生朗读: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提出自己的建议:不要先盯着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要快治。感知反问句与陈述句不同的语气。

4、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那人不但错在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还错在不听邻居的劝告,有错不改。

四、拓展想象,训练口语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4

--------将军希望小学温盛钧61号

《我要的是葫芦》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不管理却只想得到葫芦,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长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

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通过朗读、勾画出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象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表现出来。在理解“赛过”一词时,学生说不好,我就用简笔画的形式在黑板上画一个大南瓜,然后又在南瓜边上画上一个大大的葫芦,学生都笑了,但是也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我想通过这一幕,学生对这一词的理解是不会忘记的。

接下来引导学生解决: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为什么呢?让学生抓住: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抓住这两个句子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体会出那个人不懂得叶子、蚜虫、葫芦之间的关系,还有那个人不听邻居的劝告,最后导致没能得到葫芦。从而使学生明白了本课蕴含的道理。

为了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表达能力,提高语文写作能力,我又设计了课后的一个练习“假如,你们是种葫芦的人,冬去春来,转眼到了第二年,又开始种葫芦了,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使读和写紧密地结合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5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葫芦吗?

生:见过!

师:那你们是在哪里见过的呀?

生:我在农村农民伯伯的菜园里见过的!

生:我通过看动画片《葫芦兄弟》知道的。

生:我在百科全书里看到过。

生:… …

师:哪位小朋友能把你见过的葫芦画到黑板上呢?

(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老师请了其中一位画一画。)

师: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葫芦吧!(稍停)当你们看到葫芦时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生:我会想到酒,因为古代的人经常用它来装酒的!

师:你懂的可真多呀!

生:我会想到小提琴,因为它的形状和小提琴很像。

师:你真注意观察,不错!

生:老师,我看到它我能马上想到《葫芦兄弟》里怎么演的,嘿嘿!

生:… …

师:那这么可爱的葫芦你想要吗?

生:要!

师:不光小朋友们喜欢这葫芦,还有一个人也非常喜欢,他就说:“我要的是葫芦。”

(出示课题:我要的是葫芦)让我们一起来说说这句话吧!(齐读)小朋友们,我有一地方要考考大家,这“葫芦”应该怎么读啊?

生:应该读轻声。

师:真谢谢你,我知道了这里“葫芦”应该念轻声。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了吗?让我们一起来一次吧!

生:葫芦。

师:让我们连起来说一次吧!(齐读)

师:小朋友们,读了这个故事的题目,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我想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谁呢?

生:他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生:… …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这个故事吧!

… …

教学反思: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6

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如:“长满了绿叶”,“满”是说叶子长得很多,郁郁葱葱,十分茂盛的样子。“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挂”就是“结”的意思,但用“挂”比“结”更准确,因为葫芦的柄长,从藤上垂落下来,就像挂在那里一样,十分可爱。“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是注意力十分集中地看,用“盯”突出那个人只要葫芦的形象。

本课还有两幅插图:第一幅画的是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种葫芦的人盯着可爱的小葫芦,非常高兴。第二幅图画的是课文的最后一段,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不给叶子治病,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抓住第一段与第四段中写葫芦的句子,使学生知道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抓住写种葫芦人所想、所为、所说的句子,使学生在具体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之后,知道不了解或不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光顾葫芦,不顾叶子,是得不到葫芦的。

教学过程中,我试图通过“生本”理念,先学后教,不教而教。教师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进度,让学生自己学,对学生的学给予恰当而不过分的指导,确定学生在课堂上的根本性地位。

具体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预习:学习生字,通读课文。通过各种方式查找资料,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第一课时: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感受语言的朴实,用词的准确。会写八个生字。

第二课时:结合课文插图继续学习课文第一和第四自然段,感受事物的变化。理解课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通过师生的共同学习与交流,我主要有以下一些心得与经验。

做得较成功的地方有:教案设计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规律,脉络清晰,容易操作,让人感觉语文就是要这样简简单单地教。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也表现得很从容,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之上。因为整结课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将学生推向“舞台”,因此课堂氛围轻松活泼。在这样的气氛下,学生小组之间的合作效果很好,小组成员敢说敢评价,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也将小组学习作为训练重点,通过各种互动,孩子们也自然而然地悟出了故事所要说明的道理。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学生的小组展示还是要移到台前,那样更能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与表达能力,从小培养从容淡定的说话习惯。小组合作时各组员的职责还需要更细化一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事可做,让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不放过每一次展示的机会。在学习中还可以更放手一些,充分信任学生,并为其创设更和谐的学习环境。

语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7

在品读感悟2、3自然段时,我对种葫芦的人只要葫芦的思想,带领学生更加深入体会。我抓住人物的语言,人物的神态动作来教学。如文中的“盯”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眼里只有葫芦的集中表现,加以品析。在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一个一个都落了?)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谈论;当学生谈论到那个人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才导致的后果时,我追问:“那个人为什么不给葫芦叶治蚜虫,不听邻居劝告?”学生回答后,引出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和“盯”的品析。

最后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先让学生自己选择,你想读什么角色的内容,然后老师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读,再让男生和女生对读,接着让学生分小组分角色读课文,来读出那位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的语气,和后来不听邻居劝告,结果没有收到葫芦后悔的语气。学生读得兴趣盎然,对课文也非常熟悉了。

二年级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8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通俗易懂,但意义深刻。课文紧紧围绕“葫芦”不断发展下去。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围绕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那个人喜爱葫芦?

2、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为什么没有得到葫芦?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突出了文章的重点。那个人爱葫芦表现在:

1、“那个人每天都去看几次。”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观察那个人的神态,想像他的心理活动,揣摩他的语言,体会那个人对葫芦的喜爱,再通过表情朗读表现出来。那个人这么喜爱葫芦,最后却没有得到葫芦,一是因为他不懂“叶——虫——葫芦”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这个道理;二是因为他不听邻居的劝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除了让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还应该深化下去: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不懂这个道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1、他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心里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2、当邻居劝他时,他感到很奇怪:“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这里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部编版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篇9

我认为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环节不可省,但是不宜花时过多,于是我巧妙地借助课文的插图激起学生读文欲望,让他们一一找到相对应的课文内容,在读通、读正确中让学生自己读懂了寓言故事的大概。在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短语卡片,这样,葫芦的生长过程自然呈现,清晰明了。

2、字词教学要注重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简短精悍,生字较少,共6个。教学中,我重点是学习“葫、芦、藤”等字。因为生活在城镇的孩子远离田园生活,他们没有看到过葫芦,也不知道植物的藤是什么样儿的。因此,这里的教学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由图识葫芦,观察字形特点,带出词串教学: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而后顺接到了读准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葫芦花|”、“可爱的小葫芦”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知道了“葫芦”的特点,从字到词再到句的教学呈现年段教学特色,还起到了积累语言的作用;“藤”字的教学,我还让学生从听字音到观字形再到“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藤”,让生字的教学进行有效的音形义三结合,在润物无声中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把语言训练点和能力培养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3、写字教学需到位

写字教学于第一学学段的学生来说不但不能省去,而且还需用时颇多。我在指导学生书写并不机械单一,而是教给学生观察字形的方法中感受汉字的结构美,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利用熟字记生字、区别形近字,既有能力培养点的训练,又有方法习得点的训练。若能抽点时间让学生在书写中进行互评,可能效果会更佳。

《我要的是小葫芦》教学课后反思 篇10

一、满意之处

1、准备比较充分。

2、课堂生成比较精彩。我努力做到了孩子们会的我不说,我只给孩子们补充和适当点拨。突出了重点,将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区别及朗读方式交给了大家,孩子们激情澎湃。

3、多角度学习这篇课文。不但练说了主要内容,还从低年角度着想,降低难度,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再连起来说大意,水到渠成。扩展了一篇文章《啄木鸟与大树》,让孩子们更加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并且结合我“十二五”科研内容的训练,扩展阅读,提高快速阅读能力。

4、学生能够收集资料,并在课堂积极发言。

5、德育多角度。教学本课我从事物联系、学科学、听人好言相劝等方面引导孩子们总结道理,很顺畅,收获多。并且让孩子们学会查资料的方法,从而也告诉了家长怎样指导孩子查资料。

二、不足之处

1、毕竟是刚上二年级,小组学习搞了不久,还没有大规模的积极发言,学习过程中有溜号的现象,也有在一起学了,却说不出来感受的同学。小组汇报时,最好再有一组来汇报就好了。似乎有点少。不过很真实,我感觉还不错。

2、读的训练时,一着急,感觉还是单独读的人少了,集体读的时间多,应该改成多叫单人,那样适合个体提高,有序不乱。

3、当时在对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进行一下书写练习就好了,因为课后册子上有许多同学会变换,却忘了加标点符号。这个内容应该深入练习,落实到笔上。

三、努力方向

1、小组合作学习更实效,汇报时语言更激烈。

2、培养孩子积累成语、名言,多读书。

3、课前的鼓励和热身要激发热情。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教学反思 篇11

[ 片断一 ]

师:种葫芦的人由于不听邻居的劝告,结果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请小朋友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种葫芦的人看到自己种的葫芦都落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唯恐老师不点他回答。)

生:他会这样想:我早就应该听邻居的劝告,不然的话,我可爱的小葫芦就不会掉。

生:早听邻居的劝告,不就没事了吗?

生:如果我听了邻居的话,我的小葫芦肯定会赛过大南瓜的。(边说边得意地用手比划着大南瓜。)

生:(一脸的迷惑)我的小葫芦怎么会掉了呢?

师:是呀,你的小葫芦怎么会掉了呢?小朋友们能告诉他吗?

生:到现在还不知道呀,你没有听邻居的劝告呗。

生:叶子和葫芦的关系大得很!可你不知道呀。

师:(对刚才迷惑的同学说)你现在明白了吗?(学生点点头)(师接着说)发挥你的想象接着说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落了,他还会想些什么?

生:(长叹一口气)唉!我真后悔。原来蚜虫有那么厉害呀!

生:我喷了药就好了。唉!

生:还有下一次的话,我一定要听邻居的劝告。

生:看来,邻居说的话一点也没错。

生:我怎么这么笨呢,早问一问邻居怎么治蚜虫就得了。

生:哦……原来叶子与葫芦之间有这么大的联系。

师:好!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象真丰富呀!在学习中,我们就应该多思考,多想象,多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 反思 ]

此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联系上文,发挥想象力,从中了解种葫芦的人错在哪个地方。同学们的想象不仅进一步理解了课文,而且又对课文有深一层的认识。那稚气的充满了想象的话语足以让老师感到欣喜若狂。 通过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发展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正确的价值取向与生活紧密联系。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于网络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杂谈 篇12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

一位教师在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时,问学生“你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到些什么?”生说:“我想知道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这位教师先让学生找到课文里写小葫芦长出来的句子读—读。然后,教师让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演示。此时,学生异常活跃。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分小组说一说小葫芦的生长过程。此时的学生,情绪亢奋。他们将课本中的语言与形象的多媒体动画演示结合起来,便知道了小葫芦的生长过程。然而,此时的学生所感悟的还不仅仅是这些。这时,教师对学生说:“现在,你们就是种葫芦的人,看,小葫芦经过你们的努力长出来了。”教师再一次借助多媒体动画演示,然后问学生:“你会怎么样?”学生说:“我会拍手叫起来。”此时,学生不仅了解了意,而且体会了情。教师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说的葫芦的生长过程与课文中的语言对比思考,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体会出了情感:种葫芦的人亲眼看到他的劳动成果,心里特别高兴,人在高兴时见什么都好看,所以写(嫩绿的)叶子、(洁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从这个教例可以看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建构知识,将理解语言、积累语言、感悟语言融为一体,知、能、情的培养是在相互结合中进行的。

上一篇:名词解释音乐史下一篇:禁止有偿服务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