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艺术学院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精选9篇)
(如有变化以教育部最新文件为准)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0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9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学科覆盖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
一、报考条件
(一)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已获硕士学位人员;
(2)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在入学前获得硕士学位,不包括非学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3)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且符合以下两个要求:
①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2013年9月1日,下同);
②在核心刊物上,近五年内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现场资格审核截止时间2013年3月8日前)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核心刊物目录查询请参照北图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2008年版)》(网址:http://kjc.njnu.edu.cn/wzattach/141503_770444.pdf)。
3.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考生的年龄应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考生的年龄不限。
4.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标准。
5.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6.在校非应届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学校同意,并在入学前办理完成原学校退学手续。
(二)报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基本条件:
1.符合(一)中第1、4、5各项的要求。2.已获硕士学位。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业务骨干教师,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5年以上。必须与原单位签订协议书,毕业后保证回到原单位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至少5年。
4.年龄不超过45周岁。
(三)报考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基本条件:
1.符合(一)中第1、4、5各项的要求。2.已获硕士学位。
3.在高校院(系)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且满3年的专职辅导员(指在岗的院(系)党总支副书记、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等副处级(含)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较好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受到学校、院(系)和学生的普遍好评,经所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人事部门推荐,所在地省级党委教育工作部门审核通过。
4.年龄不超过45周岁。
(四)报考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委托培养)的基本条件: 1.符合(一)中第1、4、5各项的要求。2.已获硕士学位。
3.具有5年以上教育及相关领域全职工作经历。4.中小学教师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人员。
(五)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 1.符合(一)中第1、3、4、5各项的要求。2.本校全日制二年级在校硕士研究生。
3.已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和考核,成绩优秀,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在学硕士生。
以硕博连读方式报考博士生的考生于2012年12月初提出申请,具体要求与程序请参照当时的工作办法。
二、报名手续
(一)网上报名及缴费
考生于2013年1月4日-2013年1月16日登录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博士网报系统(网址:http://yz.njnu.edu.cn),提交报名信息,同时通过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200元。未网报者不得参加考试。(考生应在报名前与报考导师取得联系,以免专业方向及选考科目的选择产生差错。)
(二)现场资格审核
考生于2013年3月7日-8日至我校仙林校区进行考前报考资格审核,其中报考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学院、体育科学学院的考生3月7日审核,其他学院考生3月8日审核。
1.资格审核
考生持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原件、学位证书(应届硕士毕业生持学生证)原件、网上报名编号及报考材料到我校现场审核报考资格,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还须带近五年内在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过与所报学科专业相关或相近研究领域的学术论文期刊原件,符合报考条件者领取准考证。
报考材料清单如下(请严格按照要求准备材料并按序装订成册。因材料不符合要求不能通过审核者,责任自负。):
(1)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攻读博士学位报考登记表(网报结束后打印)。(2)最后学位证书复印件(在国外获得的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在审核前尚未取得认证书的国外学位不予承认),应届生由所在学校提供应届生证明【实行弹性学制学校的考生(学术型硕士攻读硕士学位时间小于3年的考生)还需提供学校开具的相应证明材料并加盖学校研究生培养部门公章】。
(3)成绩单:
①应届硕士毕业生,由考生所在学校研究生院(处、部)提供,并加盖公章(复印的公章无效,以下同); ②非应届硕士毕业生,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由原硕士培养单位档案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③同等学力人员,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本科阶段成绩单,并加盖公章。
(4)本人自述(简要介绍本人学历背景与科研情况,对自己的科研成果作出评价,对所报考专业提出研究设想)。
(5)科研成果目录1份(包括论文、专著、课题、发明专利及获奖),以及近五年【2008年1月1日之后(含1月1日)】来在公开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代表性科研成果复印件(不超过3份,复印件须有封面、目录、正文)、课题项目书复印件(不超过1份,除理工科应届考生可为课题参与人外,考生须为第一主持人)、发明专利授权证书复印件(不超过1份,除理工科应届考生可为专利申报参与人外,考生须为第一申报人)、获奖证书复印件(不超过3份,须为第一获奖人,高校辅导员专项计划考生其所带学生获得的重要奖励也可列入)。成果复印件以当时所提供为准,不再补充,以备拟定复试及拟录取名单时参考,并请按级别由高到低排序。
(6)专家推荐书2份(网上下载后请专家填写)。
(7)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登记表(限报考本专项计划的考生提供,网报时下载,须经所在学校人事部门审核盖章,并在照片上加盖人事部门章。)。
(8)2013年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限报考本专项计划的考生提供,网报时下载,须经所在学校学生工作部门、人事部门以及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审核盖章,并在照片上加盖人事部门章。)。
(9)2013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报考资格审查表(限报考本专业学位的考生提供,网报时下载,须经所在学校人事部门审核盖章,并在照片上加盖人事部门章。)。
2.体检
考生资格审核通过领取准考证后至南师大校医院体检(请勿饮酒,饮食清淡)。3.学院报到
体检后考生带科研成果原件等到有关学院报到、了解复试及同等学力加试安排。
三、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时间:2013年3月9日下午-10日,报考高校思政教师专项计划考生的两门业务课考试于3月8日进行;
2.初试地点:仙林校区;
3.初试科目:外国语及两门业务课。考试方式均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00分。
(二)复试
1.复试时间:2013年3月11日(部分学院或专业有可能因特殊情况延迟至3月12日);
2.复试地点:各相关学院。3.复试内容:(1)学术水平考查
由复试工作小组通过面试等形式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并对考生进行外国语的听、说、读等能力的测试。同时参考考生的报考材料,进行综合测评,判断考生是否具备博士生培养的潜能和素质。
(2)科研成果考核
由复试工作小组根据考生提供的代表作原件,以及与所报考专业的相关性确定。
(3)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守法表现及考试诚信状况等方面。
4.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复试时须加试政治理论和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00分,政治理论由学校组织考试,两门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由学院组织。
四、录取
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并结合考生的科研情况和工作业绩等,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业务课成绩不及格者、复试不及格者、听力为零者、科研成绩不及格者、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不及格者均不予录取。
拟录取的应届硕士生无特殊情况一律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年龄不超过45周岁)。
应届考生被录取后在入学报到时若不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及毕业证书,则取消录取资格。
五、学制与缴费
(一)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教育博士专业学位学制为4年),最长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
(二)拟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或定向培养)研究生由国家提供培养经费。拟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研究生须由委托单位提供或自筹培养经费(培养经费以当年物价部门核定为准)。
六、奖、助学金
国家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除享受普通奖学金外,学校额外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所有博士生可申请“校长特别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华藏奖学金”、“朱敬文助学金”等奖项。
七、毕业及就业
修满学分,完成博士论文并通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授予相应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定向或委托培养博士生毕业后回定向或委托单位。
非定向和自筹经费博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招生单位及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就业派遣手续。
八、其他
(一)考生可以在报考我校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030503)、思想政治教育(030505)三个专业时兼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但必须同时满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报考条件。兼报考生原专业初试三门考试中外国语考试与思政专项计划相同可不再另行考试,但思政专项计划的两门业务课必须另行考试。兼报考生无须再次网报“高校思政教师专项计划”专业,但在网报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三专业时除正常填写信息外必须在专项计划信息栏选择“高校思政教师专项计划”,未选择者视为不兼报该专项计划。兼报考生在报考材料的最后也必须附上“2013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学位专项计划考生登记表”。兼报考生须另缴纳高校思政教师专项计划报名考试费100元(共通过网上缴纳报名考试费300元)。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三专业以外的考生,专项计划信息栏选择“高校思政教师专项计划”无效。
(二)报考高校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专项计划的考生网报时直接选择“高校辅导员专项计划”专业报考,不可在报考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其他专业时兼报该专项。
(三)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无法被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四)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五)为保证考试的严肃性,我校对任何一门考试科目违纪、作弊或缺考的考生答卷均不予评阅。
(六)对弄虚作假者(含硕博连读考生)或有学术不端行为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七)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在初试前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放弃报考者相关费用不退。
(八)专业目录中所列各学院招生人数包含硕博连读,硕博连读每年总人数约40人左右。
(九)近期我校将对录取办法进行适当调整,请考生及时关注相关公告。
(十)以上内容如与教育部相关文件冲突,则以教育部相关文件为准。
(十一)未尽事宜请与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
网
址:http://yz.njnu.edu.cn 邮
编:210023 联系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1号(南师大研究生招生办)
从1981年北京体育大学和上海体育学院获得第一批硕士学位的授权单位算起,我国体育学研究生培养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招生制度的调整和招生规模的扩大,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对于体育院校而言,每所院校每年的招生规模都已突破百人,甚至有的已接近四百人的规模。因此,攻读体育院校研究生的生源情况就成为焦点和热点。
本文选取的武汉体育学院不仅有着悠久的研究生培养历史,而且也是全国独立设置的体育高等院校中3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在全国体育院校研究生教育的综合排名中始终位列前三甲。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诸项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笔者以期能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2009级硕士研究生。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武汉体育学院研究部网站查询有关录取新生的相关详细资料[1]。
2.2.2 逻辑分析法
对已有资料运用逻辑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
2.2.3 数理统计法
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统计和整理。
2.2.4 比较分析法
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对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诸项指标的分析
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总计282人,攻读专业涵盖产业经济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舞蹈学、民族传统体育学8个类别,都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3.1.1 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的性别分析(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男生所占比例还是明显高于女生,说明男生比女生更热衷于在体育专业院校中进行体育学的研究和学习。
3.1.2 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的年龄结构分析(见表2)
表2清晰的显示出:攻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正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其中30岁及以下的人数占到了96.46%,说明年轻人对于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都希望能接受到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
3.1.3 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类别分析(见表3)
从某种意义上说,虽然非应届生比应届生考研难度更大,遇到的困难也肯定会更多,但是从表3可以得知,非应届生(含在职人员)还是占据了近三分之一的份额。这一方面说明非应届生对接受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的愿望仍然非常迫切,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社会对高学历人才的青睐,具有研究生学历在工作中会有着明显的优势。
3.1.4 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入学前所读院校的分析(见表4)
表4中的数据充分反映出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正呈现出来源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除了体育专业院校外,各种类型院校都有毕业生报考和攻读,尤其是综合院校的毕业生也逐渐开始热衷于攻读体育学专业研究生,但是体育院校仍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3.1.5 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入学前所学专业的分析(见表5)
近年来,随着考研热潮的逐年升温和后奥运时代给体育带来的无限潜力,大量的非体育类专业的学生开始报考和攻读体育学研究生。从表5可以看出,入学前与体育类相关专业和非体育类专业的攻读人数已经占到了23.40%,这一方面说明社会和考生对体育学研究生的认可度较高,另一方面说明体育学专业还有巨大的潜在空间和发展后劲。
3.2 对武汉体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诸项指标的分析
武汉体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总计349人,攻读专业涵盖产业经济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应用心理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体育教育训练学、舞蹈学、民族传统体育学8个类别,分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和体育硕士专业研究生[2]。
3.2.1 武汉体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的性别分析(见表6)
从表6可以看出,相对于2008级硕士研究生而言,2009级女生的比例有所上升,这一方面说明报考体育学专业女生考研的比例正在逐年升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女生可能比男生更渴望接受到更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
3.2.2 武汉体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的年龄结构分析(见表7)
从年龄结构上分析,从表7中我们不难发现,攻读体育学研究生正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31岁及以上所占的比例仅为3.66%,这也充分反映出年龄越大,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攻读研究生的机会就越小,也更为不易。
3.2.3 武汉体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的生源类别分析(见表8)
将表8的各项数据与2008级相对比,可以发现两表非常相似,非应届生(含在职人员)所占的比例都已近乎达到了三分之一。这也充分说明非应届生更渴望能接受到高一层次的深造,入学后可能会比应届生更加珍惜求学机会。
3.2.4 武汉体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入学前所读院校的分析(见表9)
从表9可以看出,体育院校毕业生仍旧是攻读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主力军,所占的比例远高于其它院校。值得注意的是,从对2008级、2009级的统计数据来看,综合院校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师范院校,这也反映出体育院校对于这类院校的毕业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2.5 武汉体育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入学前所学专业的分析(见表10)
从表10看出,各项数据通过与2008级相比较,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每年非体育类专业攻读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的比例都接近五分之一的比例,这也充分体现出体育学与其它学科交叉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4 特别值得关注的两个问题
4.1 体育院校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考取体育院校研究生的优势不明显
虽然从生源中入学前所读院校的统计来看,体育院校的生源都占据了半壁江山,但是从整体上分析,由于我国体育学本科教育的规模比较庞大,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的人数占体育学本科生的人数比重还是比较小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仍然是一个精英性、创新性教育[3]。
另外,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受到理论基础特别是外语水平较低的限制,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偏低[4]。这反映出体育院校的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考取体育院校的难度仍然相当大。
4.2 非体育院校生源攻读体育院校的动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笔者曾经走访过部分2008级、2009级的非体育院校毕业生的攻读动机,发现攻读动机各有不同。但是,受当今考研大潮的影响,走访的相当一部分研究生表现出了一定的盲目性或是受好友的影响,真正想结合自己本科时的专业进行深入研究的比例并不高,还有少数是调剂到体育院校来的,这一点应该引起体育院校研究生招生部门的关注。
5 结论与启示
进入21世纪,随着国家招生制度的调整和研究生扩招,每年报考和攻读体育院校的硕士研究生越来越多,其录取生源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通过选取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2009级硕士研究生为参照,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攻读体育院校的男女生性别比例差异正在缩小,而且呈现出女生逐年增多的趋势。
2.在年龄结构分布上,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同时大龄考生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向。
3.攻读体育院校的非应届生(含在职人员)还是占据着相当的比例,并且报考人数呈现出逐年增多的现象。
4.攻读体育院校仍旧受到同类院校毕业生的青睐,而且占据着绝对和不可替代的位置,综合院校毕业生所占比例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随后是师范院校,民族院校和医药院校过低。
5.非体育类专业的毕业生攻读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稳中有升,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其攻读动机还值得关注。
6.建议体育院校本科生从入校开始就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外语水平,不断提高考取体育院校硕士研究生的比例。
摘要:体育院校作为我国最早培养体育学研究生的单位,多年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培养经验,一直是报考体育学专业研究生的首选。近年来,随着国家招生制度的调整和我国体育学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录取的新生也逐年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研、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选取对攻读武汉体育学院2008级、2009级硕士研究生生源的诸项指标进行分析和对比,从而探析攻读体育院校研究生生源的特点,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体育院校,生源,武汉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网站[EB/OL].http://www1.Wipe.edu.cn/www/yjs/index.htm.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Z].2005-05-30.
[3]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本质特征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0-75.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名额
学制二至三年,招生计划以教育部下发的实际指标为准,包括非定向生、定向生、委培生、自筹经费生。实际招生指标以教育部下发指标为准。
三、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自考主干课程5门以上成绩合格;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
条件:
1.符合报考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条件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二)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条件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的(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三)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条件第(一)、(二)、(四)、(五)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报考除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须符合报考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条件的各项要求。
我校执行教育部关于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规定。
四、报名日期:每年10月初网上报名;11月中旬现场报名。(以当年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
五、报名地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指定的报名点。
六、报名方式。
2011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全部实行网上报名。
报名步骤:
1.网上如实填写报名信息。
2.到报考点照相并上交报名费。
有关网上报名具体事宜请及时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及我校研究生部网页。
七、报名手续及报名地点
应届本科毕业生须持本人身份证和学生证,在职人员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工作证、毕业证书到当地省、市招生指定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报名手续如有更改,以报名点的要求为准。
八、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由教育部确定公布。
(三)初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为四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2、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一般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3、工商管理硕士联考(MBA)
初试科目为两门,即英语二(满分100分)和综合能力(满分为200分),均为全国MBA联考科目,由教育部委托有关机构命题。政治理论科目由学校自命题,在复试中进行。联考科目考试范围参见全国工商管理(MBA)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写的联考科目考试大纲。
(四)初试地点:全国统考生:由考生网报时选定的报名点安排考场;
工商管理硕士联考生:由广东省考试院指定考场。
(五)复试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
九、报考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部招生办
邮编:510420
电话:020-36207044
020-36207358
联系人:张老师、龚老师、骆老师
十、参考书咨询联系方式
地址:广州市白云大道北2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材供应部(不提供邮购服务,可上门购买。另外可到各大书店自行购买)
邮编:510420
电话:020-36209357
传真:020-36209357
联系人:戴老师
十一、体格检查:考生复试时在我校医院门诊部进行体格检查。
十二、录取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及健康状况等综合因素,择优录取。
凡属定向或委托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我校与考生所在单位之间、考生所在单位与考生之间,必须在考生录取前分别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协议书。
应届本科毕业考生,凡要求在被录取之后保留入学资格者,均须在我校确定录取名单之前提出书面申请,并办理审批手续。
十三、就业
非定向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学以致用原则,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由研究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
生简章(2011年下半年)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自主招收在职攻读软件工程硕士
招生简章
(2012年春季入学)
云南大学作为云南省唯一的“211工程”大学、“省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云南大学软件学院是经教育部、国家发改委批准,于2002年4月30日建立的全国37所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学院拥有软件工程、系统分析与集成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系统分析与集成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专职教师54人,兼职教师79人。专职教师中,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1人,云南省教学名师2人,教育部、科技部、云南省、昆明市等各类专家委员会的委员10余人,正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10人,全职外教5人。学院“立足云南,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争取办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 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加快软件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步伐,根据国务院学位办有关精神,云南大学软件学院可自主招收在职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
(Master of Software Engineering,MSE),即:入学考试可自主命题,自定招生规模,自定录取分数线。有关招生事宜如下:
一、招生对象及条件
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在职工作人员和应届本科毕业生,原所学专业和年龄不限。
二、招生专业方向
1、信息化与管理
三、报名程序
报名程序分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两部分。
1、第一步:网上报名
请考生首先登陆 “云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网上报名系统”,注册用户名并设置密码,然后用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根据提示填写个人报名信息、上传近期一寸免冠照片,并确认提交,系统会根据考生提交的信息自动生成《报名资格审查表》,考生打印一式二份。网上报名网址:http://graduate.sei.ynu.edu.cn。
2、第二步:现场报名
完成网上报名手续的考生,在现场报名截至时间前携带以下材料到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办公室(云南大学校本部科学馆501)进行报名资格审查:
1)《报名资格审查表》一式二份(由网上报名系统自动生成,照片清晰,由考生所在单位推荐,并在照片处加盖推荐单位公章,无单位考生加盖档案所在人才交流中心公章)。
2)学历或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3)学历验证报告1份。
4)身份证的原件及复印件1份。
资格审查合格后交报名费并将《报名资格审查表》(一式两份)、学历验证报告、学历、学位、身份证复印件各一份交报名点。
四、报名时间、地点和考试时间
1、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 2011年9月28日-11月30日全天。
现场报名时间: 2011年10月10日-12月9日全天。
考试时间:每年12月下旬(详见准考证安排)。
2、报名地点
云南大学校本部科学馆501软件学院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4、实际报名时间请查看当此的具体通知。
五、入学考试
入学考试分笔试与综合面试:
1、笔试和面试时间:详见准考证安排。
2、笔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英语: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英语》考前辅导教程; 2)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文化》,(美)帕森斯(Parsons,J.J)(美)奥贾(Oja,D.)著;吕云翔,傅尔也 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1月;
3)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杨波、陈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
3、综合面试:
综合考察英语口语、时事政治、计算机软件综合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和项目管理经历等方面的内容。
六、录取与入学
1、录取分数线及录取人数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决定,云南大学研究生部根据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择优录取。
2、被录取的考生凭录取通知书报到入学。
七、培养与学位授予
1、由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负责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与管理,并按照云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2.培养方式采用学分制,学习年限2-4年,最长不得超过5年。
3.学生在规定年限之内修满所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校组织的答辩,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后,由云南大学授予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颁发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统一印制的硕士学位证书。
4.学生学习期间不转户口、人事档案,食宿、交通、书本和保险等费用自理。
八、学费 根据国家计委、财政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示范性软件学院收费标准及有关事项的通知》(计价格[2002]665号)和云南省物价局、财政厅、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云南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硕士学生须缴纳学费总额为30000元,可一次缴清或分两次缴清。
九、联系、咨询方式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地址:云南大学校本部科学馆501。云南大学软件学院研究生教育网址:http://graduate.sei.ynu.edu.cn。电子邮件:zhliang@ynu.edu.cn。
联系电话:0871-5035000,0871-5031000,梁老师、刘老师、沈老师。
发布日期:2012-9-6 4:59:05 点击数: 950018
西南财经大学
2013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西南财经大学招收硕士研究生,是为了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拟招生计划及专业
2013年我校拟招生1780人,其中科学学位945人,全日制专业学位835人。拟招生计划中含推免生人数。各学院推免生拟招生计划约占该学院总计划的30%。(具体各专业招收计划见专业目录)
特别说明:本招生简章公布的招生计划(包括各专业的招生计划和推免生招生计划)为预计招生计划,仅作为参考。学校及各专业实际招生计划将根据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予以调整。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
A.相关专业专科毕业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
B.通过国家大学英语等级四级考试或成绩达到426分(其他语种参照英语要求办理);
C.在公开刊物上发表专业相关的论文一篇(不低于3000字); D.通过本专业国家自学考试本科段主干课程8门以上;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以外的其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四、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含推免生、研究生支教团)均需履行报名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3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2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2.报名方式: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3)考生(含推免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招生单位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和《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暂行)》进行处理。
4.国家按照一区、二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一区包括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重庆、四川、陕西等21省(市);二区包括内蒙古、广西、海南、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0省(区)。
报考地处二区招生单位且毕业后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以下简称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就业的少数民族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或者工作单位在国务院公布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为原单位定向或委托培养的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生,可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为少数民族地区定向或委托培养方式。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不得更改。
5.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6.现役军人报考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学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
(二)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含推免生、研究生支教团)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1.现场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2.现场确认地点
(1)报考我校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的考生必须到西南财经大学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2)除报考上述专业以外的其他考生到网报时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具体要求请关注相关报考点的通知)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特别提示:所有考生(含推免生、研究生支教团)均要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考生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五、考生报考资格审查
根据教育部规定:招生单位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进行全面审查,并重点核查考生填报的学历(学籍)信息,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准予考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学校将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后,再准予考试。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一律予以扣留。
六、考试
(一)初试
1.初试日期和时间
2013年1月5日至1月6日。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2.初试科目 1月5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月5日下午 外国语 1月6日上午 业务课一 1月6日下午 业务课二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3.初试地点:由考生所选择的报考点统一安排(地点以准考证打印为准)。报考我校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3个专业学位的考生必须到西南财经大学报考点进行初试考试。
4.初试有效证件:考生凭《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准考证打印时间为2012年12月25日-2013年1月7日。考生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
5.考生初试成绩由我校统一通知。
(二)复试
1.我校将对所有拟录取考生进行复试,如有必要,可再次复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2.我校在教育部确定的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线基础上,结合学校硕士生培养目标,招生计划、生源数量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各专业、方向复试分数线。符合分数线要求的考生可参加复试。复试为差额复试。差额比例一般按照120%左右掌握,在生源充足的情况下,将适度扩大差额复试比例。
3.复试工作为2013年4月中下旬进行。在复试前我校将对考生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规定者,不予复试。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我校会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复试具体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由我校自定。复试办法和程序届时将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
4.所有考生的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5.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的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我校在复试中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6.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填报的信息为准)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应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法律【非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和旅游管理专业学位硕士除外,可以不加试)
七、调剂
我校将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并公布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缺额信息将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
八、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须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学校的体检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规定。
九、录取
我校按照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综合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考生考试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新生应按时报到。不能按时报到者,须有正当理由和有关证明,并向招生单位请假。无故逾期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入学资格。应届本科毕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考生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
十、学费及就业
(一)学费:为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充分调动研究生学习、科研积极性,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我校自2010级开始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制度。奖助金具体覆盖面、比例和额度按《西南财经大学学业奖学金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
(二)就业: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就业;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或按照培养合同就业。招生单位及所在地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十一、其他
(一)根据教育部规定,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违规或作弊的考生,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严肃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可给予暂停参加各种国家教育考试1至3年的处理,同时,对在校生,由其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给予处分,直至开除学籍;对在职考生,有关部门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由考生所在单位视情节给予党纪或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荐免试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考生在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违规或作弊事实将记入《国家教育考试诚信档案》,并将考生的有关情况通报其所在学校或单位,记入考生人事档案,作为其今后升学和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考生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三)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后,培养经费及在学期间的待遇按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办理。
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学校已形成了“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发展体系。学校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在全国高校数量多、门类全、综合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培养“人民共和国的建设者”,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理论型、管理型优秀人才。
在教育部公布的2007-2009年全国一级学科排名中,我校的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7个一级学科排名全国第一,占所有人文社会科学一级学科21个学科的三分之一。
为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培养机制,鼓励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我校2010年继续试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具体详见研究生院网站《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38问》)。
学校将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实行新的研究生奖助体系,通过设立研究生基本奖助金和三助岗位(助教、助管、助研)等多种形式对研究生进行奖助学,入学后基本奖助金根据研究生学习成绩、科研成果(能力)和综合表现进行动态管理。
学校设立特等奖学金用于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欢迎全国重点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报考我校。
我校基本奖学金包括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学校将根据学科的差异调整研究生基本奖学金的比例,覆盖面总体上达到80%。
我校现有博士学位授予点103个,2010年计划招收博士生900人,我校的博士生招生考试每年一次。每名博士生导师一般招收1名博士生。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拟招收15人,录取的非在职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50%,汉族考生所占比例不超过10%,中西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考生所占比例不低于80%。
一、我校实行网上招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
网上招生包括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等。我校博士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发布,考生须随时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有关通知。考生自行从研究生院网站下载书面《准考证》、书面《初试成绩通知》、书面《复试通知》等。
二、报名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
3、考生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⑵、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⑶、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到2010年9月1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我校原则上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同等学力者报考我校,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①报名时提交已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3篇以上;
②报名时已获得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成绩达到
426分以上。
4、非学历教育(单证,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考生或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报考我校博士生必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
5、专业学位硕士考生(含单证和双证)(含应届生和往届生)须提交在核心期刊或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上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由各学院审核批准后方可报考。
6、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名时提交认证书。
7、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8、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9、现役军人考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三、报考类别
1、非定向:包括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全脱产学习三年,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工作非定向选择;
2、自筹经费:交纳学费,全脱产学习三年,转户口、调档案,毕业后工作自主选择;
3、委托培养:委托单位或个人交纳学费,全脱产学习三年(北京生源不提供住宿),毕业后回委托单位工作;
4、校内在职:只限中国人民大学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本校教师,与人事处签服务期合同,不提供住宿;
5、在职定向:不脱产学习3—5年,第一年在校上课(北京生源不提供住宿,外地生源只提供第一年住宿),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
6、在职培养:考生单位或个人交纳学费,不脱产学习3—5年,第一年在校上课(北京生源不提供住宿,外地生源只提供第一年住宿),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招收的在职博士生应到校脱产学习一年。在职培养博士生控制在招生人数的10%左右。
注:学费中不含住宿费,住宿费另交。
四、报名时间和程序
(一)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如不符合报考条件或提供虚假信息,即使报名参加了考试,我校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二)一律采取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的方式,我校不接受函报和汇款单。
网上报名网址: pgs.ruc.edu.cn
网上报名时间为:2009年11月28日8:00-12月16日20:00。
具体报名程序如下:
1、考生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注册用户;
2、考生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
3、通过网报系统的网上支付平台到工商银行网上银行交纳报名费;网上支付成功后,考生获得报名号;
考生在网上支付报名费后,一律不退报名费。
4、网上报名成功后,考生须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截至初试考试日期仍有效的《身份证》、《军官证》)、学位证书原件(应届双证硕士生持学生证,要求每学期均注册)在我校规定的照相时间到我校进行电子照相。
电子照相时间和地点为:
北京考生:200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一楼1101教室;
外地考生补照相:2010年3月16日,地点于照相前三天见研究生院网站通知。
5、交报名材料:
①博士研究生登记表;
②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双证硕士必须提交硕士学历证书);
③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推荐书;
④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和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
⑤同等学力报考者提交国家外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或成绩单复印件。
⑥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科研成果;
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想致力研究的问题和设想的陈述书;
⑧报考在职培养的博士生考生须提交单位人事部门同意脱产学习的证明。
交报名材料方式:
①
北京考生:于电子照相时交以上材料;
② 外地考生:报考商学院的外地考生须在网上报名、交费并获得报名号十天内,将以上材料寄到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并在信封背面注明报名号和姓名。
报考其他院系的外地考生于初试报到时面交报考院系。
(三)考生必须如实、准确提交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立即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考生身份证和户口本上的姓名、出生日期、民族、性别等信息必须一致,如不一致,请在报名前去公安部门更正。否则,何时发现,何时取消考生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后果由考生本人自负。
考生报名信息在报名结束后,一律不得更改。
(四)请在安全场所网上报名、网上支付报名费,因考生自己操作失误或网上支付帐号和密码泄漏造成的损失,我校概不负责。
五、博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段,初试包括笔试和与导师见面。初试日期为2010年3月18-22日,其中笔试日期为2010年3月20-22日。考试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考生须在初试前一天到报考院系报到,报到时须携带有效期内的身份证原件,同等学力报考者须提交国家外语六级考试证书原件或成绩单原件和相当于硕士学位水平的论文以及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
笔试科目:外国语(不含听力)和两门业务课。
硕士学位跨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和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两门业务课,名称详见我校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考试科目四、五;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政治理论。
六、复试日期:2010年4月中旬以后,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地点:中国人民大学
差额复试比例为130%~150%左右。考生于2010年4月初登录研究生院网站查询是否参加复试,自行从网上下载书面《复试通知》。
复试时须提交身份证原件和硕士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应届毕业生持身份证和学生证,毕业证和学位证原件和复印件于入学报到时补交)。
复试时参加我校组织的体检,体检医院为我校校医院,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体检不合格者我校不予录取。
我校根据初试、复试情况,结合考生科研能力、个人素质的审核,综合评估,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考生可于5月上旬从网上查询是否录取。
七、学校在已录取的考生中,按照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拔条件和程序,择优推荐国家公派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人选。考生可在网上自愿申请,详见《关于做好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选派工作的通知》(网址http://202.112.126.175/index2.asp?lm2id=3&m_lmmc=培养管理)
八、我校历史学院各专业、国际关系学院各专业试行导师指导与导师组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九、2010年我校继续实行住宿收费制。
十、我校不允许学生同时攻读两个(及以上)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十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培养方案的规定内容,按照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和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可被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并被授予博士学位。
添加时间:2011-11-9 13:56:00点击次数:669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招生方式
我校博士生招生方有三种,即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
1、普通招考:面向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及同等学力人员进行公开招考选拔博士生的招生方式。
2、硕博连读:从已完成规定课程学习且成绩优秀的在学硕士生中择优遴选博士生的招生方式。详见《东北大学关于在优秀硕士研究生中选拔“硕博连读”研究生的实施办法》。
3、直接攻博:招收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选拔方式,详见《东北大学招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办法》。
三、学习年限及入学时间
普通招考的非定向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委培(定向)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四年,最长不超过六年。
入学时间均为2012年秋季,详见录取通知书。
四、报考条件
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条件是: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境外获硕士学位者须在现场确认前取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证书);应届硕士毕业生(国家学历教育硕士生且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获得学士学位后在拟报考的学科、专业或相近的领域工作六年或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
(2)已修完拟报考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硕士学位课程及选修课程且成绩合格;
(3)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在拟报考学科领域具有较丰富的成果;
(4)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学科或导师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标准。
4、报考国家计划内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有两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6、现役军人报考,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7、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考生,按教育部有关政策要求办理。
五、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所有考生(含普通招考、硕博连读和直接攻博生)都应严格按照网报流程进行信息录入、上传电子照片(近期正面免冠2寸彩色电子照片)。考生须认真核对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如因提交信息有误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时间:2011年12月1日至28日;
网址:http://218.25.76.134:8080/news/index.jsp2、现场确认。考生须在2012年2月29日至3月3日(每天上午8:30至11:30,下午2:00至4:30)持二代居民身份证到研究生招生办(主楼521)进行信息确认、资格审查,递交报考材料。逾期未进行信息确认者其网报信息无效。
现场报名须提交的具体材料如下:
(1)东北大学2012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登记表(格式详见左侧滚动兰);
(2)二份专家推荐书(由有正高级职称的推荐人亲笔填写且签字并加盖个人印章或所在单位印章)(格式详见左侧滚动兰);
(3)东北大学博士招生报名确认单(本人对网报信息确认无误后按有关提示打印,本人签字确认);
(4)最后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出具所在学校研究生院(部、处)证明信(格式详见左侧滚动兰)和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于2012年9月15日前提交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5)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一份,可以是加盖培养单位研究生成绩专用章的成绩单原件,也可从人事档案中复印出成绩单并加盖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及人事部门公章;
(6)同等学力考生必须上交研究生培养单位出具的加盖研究生成绩专用章的硕士成绩单原件、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或报考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报考导师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签字并盖章);
(7)报考行政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各导师的考生须出具公共管理系导师组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报考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考生须出具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出具的同意报考证明。
(8)交纳考试费200元(同等学力考生考试费400元)。
3、准考考生须在4月6日至10日上网打印准考证。网址:
http:///enroll.aspx
六、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初试
初试时间:2012年4月14日至4月15日,具体安排详见准考证。
初试科目:政治理论课(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应届硕士毕业生免考,参考书为:《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陈昌曙 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9年)、外国语、两门业务课。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3小时。
2、复试
复试主要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测试外语听力、口语能力和专业外语水平;考评考生提供的硕士阶段成绩单、硕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等材料;考查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等。复试备有详细记录,并由复试小组给出评语和成绩。复试阶段对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笔试)报考专业的两门硕士学位主干课程。加试科目成绩和复试成绩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复试时间另行通知。
考生参加初试时务请携带复试材料,以便向复试小组提交。复试材料包括:硕士阶段的学习成绩单(要求同上)和硕士学位论文及其评议书(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供论文大纲)、专家推荐材料、自我评价材料;公开发表(出版)的论文(专著)、学习(工作)中获奖证书等材料。复试小组将对以上申请材料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考核和录取的重要依据。
七、体格检查
初试结束后由学校统一组织体检工作,与复试工作同步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八、录取原则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择优录取。
在录取前,学校与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博士生所在单位签订定向或委托培养协议;按教育部规定向存档单位调取非定向博士生档案进行审查。
九、其他
1、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学科名称前带“★”)按其所在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
2、硕博连读生占所报考导师年度招生计划。
3、考生在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填报的所有个人信息必须准确、详实;所提供的学历和学位证书以及其他相关证明必须真实。因提供虚假和错误的信息或材料而造成取消报考资格或录取资格等相关后果,考生自负。
4、考生与委培或定向培养单位或服务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不能录取的后果,招生单位不负责任。
5、我校从2009年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新型的研究生资助体系,设有多种形式的奖(助)学金,用以奖励(资助)学习成绩优秀、科研能力突出的在校研究生。
6、为提高我校博士生的国际竞争力,学校鼓励并资助部分优秀研究生到国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从事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
7、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教研[2009]5号)的文件精神,从2010年起东北大学与钢铁研究总院、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共同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工作。
8、考生在报考前须同所报导师联系,确定报考类别(非定向、委培)。9、2012年我校招收博士研究生540名左右,具体以国家下达的招生数为准。
为保证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招生工作质量和新生入学素质,既保障考生权益,又维护学校声誉,特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复试目的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考试、综合素质和能力测试(含外语听力和口语测试等),旨在结合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考核考生初试中未能体现出来的知识水平、专业素养、协作精神、创新意识、道德水准、人格特征等综合素质。鼓励各院(系)借鉴先进的人才选拔技术提高复试工作质量,使复试工作更加公平、公正、公开、经济、科学、有效。
二、复试组织
严格按照教育部招生录取工作要求,强化复试考核,注重考生科研创新和一贯表现。各院(系)应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各院(系)复试录取办法和实施细则,提前在院(系)网站向社会公布并严格执行。各院(系)的复试工作由各院(系)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负责,按复试专业及复试人数组成若干复试小组,每个复试小组由5名以上在职教师组成,其中研究生导师不少于3名,外语听说能力较强的老师不少于1名。复试小组成员要严谨求实、办事公正、无亲属报考。
各院(系)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复试同一时间进度开展,有资格进入复试的考生每人仅有一次复试机会,不能将未通过学术型复试的考生再次纳入专业学位复试。
复试试题、答案均系国家机密材料。复试面试工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规范操作,复试笔试、阅卷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组织要求执行,做好安全保密(包括试题命制、分装、评卷、核分、登分等环节)、抽题、分组、记录等工作,保证复试的公平、公正、科学、有效。
各院(系)研究生招生领导小组对本院(系)考生的复试结果负责。当参加复试未被录取的考生提出质疑时,各院(系)应负责认真核查,及时将核查结果向考生解释、回复。
三、复试人选
复试人数一般为拟录取人数(即招生规模)的120%(复试人数及拟录取人数的计算包括推荐免试生、统考生、单考生、联考生、调剂生),城市规划、城乡规划学、建筑学、图书情报硕士、新闻传播硕士、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审计硕士等专业学位以及按照教育部要求进行初试科目改革试点的医学学科门类的相关专业,可以酌情扩大复试比例。各院(系)应在复试录取办法和实施细则中明确复试比例。
按照学校规定的基本复试分数线要求及《南京大学2016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有关说明,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择优确定复试人选。
四、复试形式
复试形式分笔试(包括答题、撰写实验或研究设计等)和面试(包括综合口试、外语听说测试、实验技能考核以及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品质考核等)两种,各院(系)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相应的复试形式,并制定、公布相应的细则。
学校以服务山西中医药健康事业发展为目标,面向全国招收培养热爱祖国医药事业,具有高尚品德修养、全面人文素养、健康身心素质,扎实的中西医药学理论基础,能理解中西医药学理论内涵和外延,掌握中西医药学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并运用所学知识从事中西医药学的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具有良好团队精神和较强创新能力、创业能力、适应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实用型人才。欢迎广大有志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考生报考深造。
一、招生学科中医学、中药学一级学科。
二、招生人数我院20拟招收硕士研究生规模数为200名(实际招生规模按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执行)。
三、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
5.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往届本科毕业生;
(2)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注:同等学力人员除参加统一科目的考试外,还须在复试时出示至少一篇核心刊物发表的文章,并加试两门所报专业的本科阶段学位课程。录取后培养方式为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身体健康状态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四、网报注意事项1.网上报名日期: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备注栏填写所报考研究方向;
五、考试科目1.初试: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规定,我院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科目为:
①报考中医学一级学科的考生:
政治:101-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
外语: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满分100分。
业务课一:307-中医综合(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或306-西医综合(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满分300分。
②报考中药学一级学科的考生:
政治:101-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
外语:201-英语一,满分100分。
业务课一:611-中药综合(《中药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自命题,每科100分,满分300分),参考书见招生目录。
2.复试条件:
(1)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初试分数线要求;
(2)体检合格;
(3)复试条件及内容详见《山西中医学院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工作办法》(网址:yjsb.sxtcm.com)。
六、培养经费及学习期间待遇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类别为:国家计划硕士研究生、自筹经费计划硕士研究生。
1.国家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费及学习期间待遇按当年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2.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的工资、医疗费等其他福利待遇由考生所在单位负责,并向我院交纳委托培养费每人每年9000元。人事档案无需迁移。
3.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缴纳培养费9000元,不发放生活补贴,党团关系、人事档案等须迁来我校。
4.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在录取前须签订协议书。
5.研究生就读期间,须按规定缴纳住宿费。
6.学校设有各类奖、助学金,学校拨出专款设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岗位,为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学习保证。
七、联系方式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
邮政编码:030024
联系部门:山西中医学院研究生部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
电话:(0351)2272061
传真:(0351)2272061
邮箱:yzshch@163.com
联系人:邵晨
【南京艺术学院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推荐阅读:
艺术硕士论文11-20
西北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09-29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授予博士学位证明11-03
北京大学艺术硕士07-14
2018年河北省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09-10
mfa在职艺术硕士试题07-07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吧07-03
艺术研究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