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思想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四种思想(共9篇)

四种思想 篇1

学习一门知识,究其核心,主要是学其思想和方法,这是学习的精髓。学数学亦如此,分学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2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数”与“形”结合,相互渗透,把代数式的精确刻划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相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 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就是充分考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将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巧妙结合,来寻找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运用这一数学思想,要熟练掌握一 些概念和运算的几何意义及常见曲线的代数特征.

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应注意以下数与形的转化:(1)集合的运算及韦恩图;(2)函数及其图象;(3)数 列通项及求和公式的函数特征及函数图象;(4)方程(多指二元方程)及方程的曲线. 以形助数常用的有:借助数轴;借助函数图象;借助单位圆;借助数式的结构特征;借助于解析几何方法.以数助形常用的有:借助于几何轨迹所遵循的数量关系;借助于运算结果与几何定理的结合.

3转化与化归思想

化归与转化的思想,就是在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时采用某种方式,借助某种函数性质、图象、公式或已知条件将,问题通过变换加以转化,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思想. 转化是将数学命题由一种形式向另一种形式的变换过程,化归是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 转 化与化归思想是中学数学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堪称数学思想的精髓,它渗透到了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和解 题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转化有等价转化与不等价转化. 等价转化后的新问题与原问题实质是一样的. 不等价转 化则部分地改变了原对象的实质,需对所得结论进行必要的修正.

应用转化与化归思想解题的原则应是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尽量是等价转化. 常见的转化有: 正与反的转化、数与形的转化、相等与不等的转化、整体与局部的转化、空间与平面相互转化、复数与实数相互转化、常量与变量的转化、数学语言的转化

4分类与整合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是对数学对象进行分类寻求解答的一种思想方法。分类的原则:分类不重不漏。分类的步骤:①确定讨论的对象及其范围;②确定分类讨论的分类标准;③按所分类别进行讨论;④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分类讨论问题的关键是化整为零,通过局部讨论以降低难度。常见的类型: 由数学概念引起的的讨论,如实数、有理数、绝对值、点(直线、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概念的分类讨论;

由数学运算引起的讨论,如不等式两边同乘一个正数还是负数的问题;由性质、定理、公式的限制条件引起的讨论,如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应用引起的讨论;由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引起的讨论,如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中的相关问题引起的讨论。由某些字母系数对方程的影响造成的分类讨论,如二次函数中字母系数对图象的影响,二次项系数对图象开口方向的影响,一次项系数对顶点坐标的影响,常数项对截距的影响等。

5函数方程思想

函数方程思想就是用函数、方程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变量或未知数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函数思想:把某变化过程中的一些相互制约的变量用函数关系表达出来,并研究这些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最后解决问题,这就是函数思想;应用函数思想解题,确立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一关键步骤

四种思想 篇2

分类讨论是指在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应将讨论的对象分成若干相对简单的情况,然后对各种情况逐个讨论,最终使整个问题得以解决。分类的一般原则是不重不漏,特别是不能遗漏所讨论问题的各种情形。要让学生认识到分类讨论主要是“化整为零,各个击破,再积零为整”的数学策略。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分”,“要分谁”,“怎么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用到它,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它也是必不可缺的基本思想方法。初中的教学就应该时常渗透这种思想方法,如,在讲绝对值、方程、函数、不等式等内容时,都可以编写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分类讨论。分类讨论既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严密性,又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逻辑美。下面就初中几个代数的教学案例,分析一下怎样渗入分类讨论的思想。

案例1:解不等式(k-1)x>k2-1。

分析:在不等式当中,我们一定要强调两边不能同时除以一个不确定的数,在这个不等式当中很多学生会不经意地就在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k-1来求解,因而会落掉一些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分类讨论,是因为k-1的符号我们无法确定,它有可能出现正数,负数和零,因此,我们要对k-1进行分类讨论,因此分类如下———

分析:解决有关绝对值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知道关键是去掉绝对值,而要去掉绝对值就必须知道绝对值下的数的符号,所以根据原方程中绝对值下的数可能出现的情况(两个绝对值下的式子同为正,两个同为负,两个一正一负)给它进行分类讨论,再逐个击破,解法如下:

案例3:设f(x)=x2-2x-1在区间[t,t+1]上的最小值是g(t),求g(t)。

分析:二次函数f(x)=x2-2x-1=(x-1)2-2,当x=1时取得最小值-2,在区间[t,t+1]中,t具体的值我们无法确定,所以x=1是否在区间[t,t+1]内我们得进行分类讨论,大体上就分为在区间[t,t+1]内和不在区间[t,t+1]内(不在又分为在区间左边和右边),因此我们就此题分类讨论如下:

说明:对于含参二次函数求最值的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为:根据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相对定义域区间的位置进行分类,再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方法进行求解。

等比数列中的四种思想方法 篇3

例1.设数列的前项和,则 。

分析:利用数列中的项与前项和之间的关系,可以把题中的关系式转化为与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得知是等比数列,进而求出的通项公式。

解析:当时, ,;当时, ,,即。又,是首项为1, 公比为2的等到比数列, 当时也满足此式,故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点评:此类问题需要分类讨论,公式使用的前提条件是,所以当时,我们要看求出的数值能否满足求出的通项公式。如果满足,该通项公式就是所求的通项公式;如果不满足,通项公式就要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

二、方程思想

例2.在等比数列中, ,,,求和。

分析:将转化为,与66联立解方程组求解。

解析:由题意得:,即

解得,或。

若,则,解得,

此时,∴。

若,则,解得,

此时,。

综上所述,,。

点评:关于等比数列的运算问题,一般利用通项公式和前 项和公式构造方程求解,所以学生要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性质。

三、对称思想

例3.有四个数,前三个数是等比数列,其积为216,后三个数是等差数列,其和为36,求这四个数。

分析:若直接列方程组求解比较麻烦,注意到前三个数和后三个数都有个中间项,其他与中间项对称的前后两项可以由中间项加(乘)一个数或减(除)相同的这个数而得到。

解析:设这四个数分别为,,,,

则即 ,

这四个数别为3、6、12、18。

点评:利用对称性设这四个数,在进行乘积或加法运算的时候能消去一个参数,从而便于计算。

四、化归与转化思想

例4.在数列中,,求通项公式。

分析:观察式子的特点,可知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要对其进行构造。在式子的两边同时加上1,就能发现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从而可以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解析:,

又,,数列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即。

点评:若数列满足p(p≠1,为非零常数),则可令来构造等比数列,并利用对应项相等求出λ的值,进而求出通项公式,这就是利用了化归与转化思想。

四种校长与四种管理类型 篇4

----来自个案访谈的调查与思考

对来京进修的各省市小学校长的调查发现。不同的教育管理者有着不同的管理风格,并分属不同管理类型,而从不同风格的管理类型则可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笔者从所做的16例个案访谈资料中选择4例作为典型案例,用以概括我国基层学校教育管理者的四种管理风格,以及比较常见的四种管理类型。通过个案研究,探讨教学管理方式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权威型校长与权威型管理----权威与权力的结合

访谈对象:T校长(男,38岁,山东)

T校长曾经是专业教育研究人员,现在兼职当校长,所在学校为九年一贯制。T校长之所以被选作访谈对象,主要是他的权威型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在我国基层学校具有一定代表性。

T校长对自己管理方式的效果充分肯定,对自己的权威形象也充满自信:“管理要有措施,还要有力度。以前我一出校门,教师们就打架。现在我出去两个月都没事。”T校长显然为权威型管理者。采取权威型管理方式,他将自己的管理方式称作“状态管理”:“目标管理在管理学中是好理论,但用在教育上却会误人子弟,过程管理则导致走形式。我搞的是状态管理,把教育的方方面面分成各个环节,再分成不同的方面,随时抽查一部分教师的一个侧面,有严重问题的要处罚。所以教师们时时刻刻都非常紧张。”显然,T校长是一位令教师生畏的校长,其管理手段有较强的控制力,并主要依赖校长个人权力。

T校长并不是时时处处都独断专行,如在教学评估体系方面,他很注重建立评估小组,“我不看学生的最后成绩,而是进行质量论证。校长要有一个督导评估的班子”。另外,T校长重实效,反对形式主义,譬如他对管理干部年轻化的具体措施提出异议,“年轻化不是指年龄,而是指心理,只要心理年轻就是年轻”。T校长的教学思想属于比较传统的类型,主张以教师为中心,“我不同意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果以学生为主体,还要教师干什么。还是应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调动学生积极性”。

T校长在教学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经验与行动理论,注意从教学实际中总结教学方法。

例l:一次,我听初三数学课,复习二元一次方程。尽管已是复习课。可学生们还不会。我性子急,很生气。实在忍不住,在结束课之前,上台讲了方程的重要性,简单讲了解法,要求五分钟内必须掌握,否则不许出去玩。结果学生们在五分钟之内都达到了要求。通过这件事,我受到很大启发。

例2:学校招聘了18名青年教师,办培训班。请教授讲课。看到他们不认真听,我很着急。于是一人发一张自纸,让他们写出笔记提纲,要有一级标题和二级标题,然后教授打分,结果平均分只有20分。接着再发白纸、看笔记、写提纲,结果是百分之百地达到要求。这就是“强化教学”、“强化记忆”的环节,应当把这个环节引进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调查后的思考

T校长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偶然发现,强化式教学和强化式记忆有着很高的教学效率。他以此为自己的行动理论,并运用到教学管理的诸多方面。T校长的权威型管理方式显示,权威的作用对教学效率影响很大,在权威的强压下,学生们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达到学习要求。联想到我国学生在积累知识方面的优势,显然是靠外在压力获得的:权威和压力的存在,有利于个体形成较强的接收信息、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由此可以做出逻辑推论,仅就记忆知识和接收知识而论,在宽松和自由的环境不如在有权威严格要求的环境效率高,尽管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有利于主体自主学习,从而有利于形成创新意识、主体意识,有利于发展创新能力,但应试教育更需要权威化的教学管理。

应试教育需要的是挖掘学生在学习知识方面的潜能,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积累或记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强权式的压力能够迫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排除一切杂念,靠爆发力取得短时记忆的最佳效果。相比较,创新教育需要的是挖掘学生在突破旧规范方面的创造潜能,需要的是学习主体内心的自由、舒展、流畅的联想,显然,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需要不同的促进因素和教学管理方式,培养应试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要不同的教育环境。从权威型校长与权威型管理方式不难发现,权威是灌输教学法的必要保证。所引出的思考是,权威型的教学管理虽与创新教育有矛盾,但对于积累知识却是高效率的。

二、研究型校长与研究型管理----理论与实验的结合

访谈对象:x校长(男,48岁,江苏)

x校长曾是师专教师,后进教育局任处长。他认为在机关做不了什么实事,而在学校却可搞研究、搞实验,于是八年前开始挂职任某实验小学校长。x校长是典型的学者型、研究型校长,提倡课堂教育的素质化,素质教育的课堂化。其管理特点是,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验.以实践验证理论。x校长进行了很多教改实验,特别强调对于改革中的相关内容都要进行调整,必须通过行动研究不断地验证、调整,否则教改实验的结果就是虚假的。

x校长对自己的管理业绩很是自豪,“有美国来访者说,这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即使在美国也是先进的”。当然,不容否认,他所领导的学校由于是一所名校,有很多优越的客观条件能保证新教育理念得以实施,譬如在太湖一个占地200亩的庄园建立素质教育基地,学生们可到此种植各种农作物。

x校长对师资很重视,要求教师的学历本科化。他认为教育的本质从小学到大学都是一样的。即使是小学,只要科研层次高、社会地位高,照样能吸引大学生。青年教师要过三关:①基本功:教材、教法、板书、备课等;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环节把握等;③教材:教材只是一根拐棍,不是唯一的。同时要求50岁以下的教师学习使用计算机。x校长相信中国教育发展的希望在于教师的潜在能量。

x校长的管理风格是既注重利用别人现成的理论研究成果,又注意采用自己实验的实证成果,并体现在很多细节中,譬如通过实验的方法确认学生学习生字后需写几遍即可熟记,先是让学生写二遍、四遍甚至八遍,经过测试后发现,每个字写四遍效果最好,据此学校要求学生学习生字后每个字写四遍。

x校长也有很多无奈,如南方诸多学校在学美国。自己设计教学和校本课程,他感到:“尽管南方学校的观念变了,但行动却受到限制,客观条件不行。教育的管理体制和评价体系限制了校本设计的.实施,以校为本的环境是最重要的。一线的教师和校长为迎合上级而不得不功利化。”他认为“我国学校的纪律在小的地方太严,对大多数人太严,同时对少数有侵犯他人意向的学生,纪律要求又太松了。总之没有太有效的方法予以管制,我们只有说服教育这一种教育形式”。另外,在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法上,他认为“国外搞选修制有较好的条件:班级小、教室多,教师水平高。我们国家条件有限,选修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较难进行”。

x校长的管理比较民主,并体现在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管理之中。校长随时听课,教师随机轮换,在同一个班当教师最长不超过四年;校长思想的实施是通过教师代表大会;家长代表委员会分为三级:班级、年级、校级;学生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有意见可以直接找校长反映。如有学生反映某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耐烦;某老师对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态度不一样等等。校长针对学生的反应,先进行调查,搞清是“一贯如此”还是“偶尔一次”,然后采取不同措施。学生反映大的教师可以被换掉。

调查后的思考

x校长与T校长一样注重将管理理论、教育理论与具体的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但与T校长独自设计、独自实施教改方案的管理风格不同,x校长注重发动所有教师参与教改的研究和教学实验活动,使学校的教职员工既是教改方案的设计者,也是检验教育理论的实验者。x校长所领导的学校已进入良性循环,作为省级名校,学校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较高的社会声誉,吸引了素质较高的教学人才,良好的师资使教学科研活动能达到比较理想的层次。显然,像这样优良的综合条件是普通地区、普通学校难以具备的。同样。像x校长这样兼备理论素养和管理才干的管理者也是不可多得的。

x校长是学者型校长、科研型管理者,注重教学实验,只有被教学实践证明为正确的教育理论与观念,才予以肯定。他将自己一整套教育理念实施于教学管理之中,开设一系列的校本课程。从发展适宜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环境来看,x校长所领导的学校居于全国先进水平。从研究型校长与研究型管理方式不难发现,我国大多数学校与这些名校或教改先进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引出的思考是,如何提高现有的师资水平以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

三、行动型校长与行动型管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访谈对象:H校长(男,3l岁,浙江)

H校长是年轻有为的校长,他的特点是不迷信教育理论,有自己一整套行动理论,对于理论界和同行的经验,从不盲目引用,而是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取其精华。他更重视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经验,蔑视理论界的空谈,对教育理论界现状的评价非常低:“我国的理论界什么作用也起不了。农业的事还得靠农民自己做,工业靠工人。教育靠的是我们一线的教师。理论太脱离实际,根本没有用。”

H校长不是那种只听上级安排的被动型管理者,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改计划:“我们学校是在提出素质教育以前就搞教改了,那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全面发展,不能强调什么是主科,什么是副科。”“什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要提这么多新口号,以前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就挺好”。他认为教学质量不仅是升学率,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特别是兴趣、身体、心理。学校每年检查近视率,各班近视率要控制在20%以下,每天保证学生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时间,并要求体育达标100%、优秀率30%。“我最重视体育,有了第一笔钱,先建操场,第二笔钱才用于买电脑”。

尽管重视素质教育,H校长也不能不关心升学率,“虽然我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取消小升初统一考试,就近入学,但升学率仍然要考虑,家长的评价、中学的反映,都对小学提出了要求。中学在初一新生中搞全面素质测试,其实就是主科语文、数学基础知识的摸底考试,然后公布分数,结果就成了对小学教学质量的一种评定。”

H校长是一个很有权威色彩的校长,“一上任我就宣布,我没时间处理人际矛盾,以前的事情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现在谁先搞不团结就处理谁,而不考虑其中的是与非。每个教师都要有责任感、危机感,每个人都要有发展意识。”同时,H校长也是灵活性很强的校长。“有思想的校长都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对于来自上面的新花样,与自己相符的就搞,不相符的就随便应付”。

H校长有很多与现行的做法或流行的观点不同的想法,譬如关于教师的资历与培训。“招聘教师时。主要通过聊天看反应、看思维,并不看学历。但是现在上面要求教师必须是本科,学历就不得不看了。应该对所有教师进行职前培训,合格就要,不合格就不要。不应像现在这样先认定所有的教师都不合格,然后不断地进行培训。反对教师应聘制中的年年评,这样没有安全感,教师不可能安心工作。教师的工作需要稳定。有没有创造性对老师来说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责任和勤奋”。

关于师生关系,H校长认为“老师的权威是建立在人格的基础上,有权威确实教学效率较高,但教师不能太凶。在中国,师生平等是不可能的。师道尊严是中国的文化传统,这一传统没有必要破除。外国教师与学生平等也不一定就好。当小孩子什么都不懂时,平等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年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调教,到大学当然就没有这个必要了。对于大孩子需要讲平等,对于小孩子不能太讲平等”。

自信的H校长也有无奈的时候,“教师其实并不想把学生教得那么死,但是为了使孩子能适应我国现有的教育体制,就不得不死。譬如。四年级有个孩子写作文,他早晨很早就爬起来看日出,形容天空是‘墨兰墨兰的’。他用词其实很形象,但这个词在字典里没有,只能说墨绿而不能说墨兰。孩子实际上是创造了一个新词。老师也觉得这个词很好,但是担心现在鼓励孩子创造新词,将来孩子在高考时要丢分”。

H校长反对学生干部轮流当,认为班干部遴选的最佳方式是竞选,因为有的孩子就是有管理才能,如果从小培养这种能力,长大了就是这方面的人才。如果轮流当,有的孩子能力差,管不好,最后就变成老师管了。另外,小孩的培养要为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从小就参加竞选,会形成民主意识,知道什么样的选举程序是合法。

H校长实施的一项很有争议的改革就是教学竞争,如让四个音乐老师同时开课,学生可自由选择。结果有的老师学生多,而有的老师学生少。对此有很多人反对,其观点是,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引导和培养出来的,教师应当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把学生的兴趣培养出来。但H校长认为,小孩一开始就有自己的兴趣倾向,教师应当尊重孩子的兴趣,鼓励发展这一兴趣。

H校长对我国南北方的基础教育模式做了比较,认为北方的学校更倾向于原苏联的教育模式,给学生的自由较少,南方的学校更倾向于美国的教育模式,给学生的自主权多一些;北方的教学多注重知识点、知识结构,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南方的教学方法则并不注重以何种方式教,以及教了什么,而是最终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哪些能力。

H校长管理的学校也是一所名校,只是名气不如x校长所在的学校大。同为能力强、素质高的校长,二者的最大不同,在于他对教育理论界的诸多观念不仅不认同,而且持较为激烈的批判态度。他更相信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经验,对异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是批判意识有余而容纳度不足。

H校长显然也是一个权威型校长,在管理方式上带有强制性特点,并较多地运用个人的权力和权威。但他与同为权威型的T校长又有着明显的差别,有着更多的开放性和民主性。相对来说,H校长的管理风格既含有x校长所具备的大胆创新、实践自己教育理念的特点,也含有T校长独断专行、强力控制的特点。从我国现有的教学环境来看,H校长比T校长的管理更具有现代特征。比X校长的管理更具有可行性。H校长的管理特点是,远离理论界,依靠自己的行动理论,并由此而更具有中国学校管理的本土化特征。通过行动型校长与行动型管理方式不难发现,远离教育理论界的教育实践者是中国基层教育管理者的大多数。所引出的思考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如何结合,创新理念如何从理论落实到实践。

四、经验型校长与经验型管理--学校与社会的结合

访谈对象:L校长(女,40岁,辽宁)

L校长是一所普通学校的非常普通的校长,她代表着绝大多数基层学校管理者的形象:关注理论界的动向,也渴望得到理论指点,但并没有自成体系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有自己的经验和想法。但迫于各种客观因素而难于实施整套的教育管理的设想;总是忙于权衡上级的任务与学校自身的发展。并在权力范围内做力所能及的小改革。

L校长的管理创意较多地体现在如何巧妙地对付来自上级的不合理要求:“上级经常布置一些走形式的任务,如果应付只能是累学生,不如加以利用搞一些有益于学生的活动。譬如,上级为推销一套环保教材,要求各校开环保课。这套教材显然是东拼西抄的,没什么水平,内容也少,结果是占了不少课时却讲不出东西来。于是,我们采取集中上大课的形式。利用学校的闭路电视,校领导分担讲课任务,不占老师的精力和课时。”

“当了六年的校长,最烦的是上面总来人查这查那,如查乱收费,必须小心招待,若不热情,对方就会鸡蛋里挑骨头。一旦拿着手电筒去照,总能找出些问题来,于是就罚款,数额大时,就得找人说情,数额小,不值得托人、欠人情,可又不心甘情愿”。L校长认为,现在当校长来自教育方面的权力基本够用,只是来自社会方面的非教育内容的干扰太多。

使L校长感到非常困惑的是,“有关教育观念的讨论,常常是讨论来讨论去,不但什么都没澄清,反而更混乱了。如果本来就不清楚,讨论后就更糊涂了”。她希望进修学习以及相关的讨论能对具体工作有实际指导意义。

对于新的教学管理方法L校长并不急于采用,也不用于本校作实验,而是等待别人实验成功。当然,有时是出于不同的想法,譬如不具体实施分层教学是因为她认为;分层教学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智力差异,学习习惯很重要,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是学习习惯不好,而不是智力水平。

相比较,在学生管理方面,L校长较多地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譬如通过大家轮流当值日班长且每天一换的方式来增加每个学生的锻炼机会。值日班长的任务是:管卫生、纪律,送作业、和各科老师沟通。体育课领操,领着同学设计作业,安排同学讲故事等等。又譬如在评优活动中,除了评出10%的三好生,还评出15%以上的各种标兵,包括学习标兵、劳动标兵、助人标兵、爱集体标兵、进步大标兵等等,此外再评出各种特长生,以加大评选的比例。被评上的学生,身上挂着大红彩带,每人照一张像,在学校里展览。

调查后的思考

L校长不像x校长那样有教育研究的理论素养,也不像H校长那样有自成一体的行动理论,同时也不像T校长那样运用权威来实施管理行为;不是作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设计者,而是属于比较被动地执行上级指令,将教改措施自上而下地具体实施的执行者。她代表我国多数基层教育管理者的水平。但经验型的校长们多具备在夹缝里求生存的特殊本领,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经验。当然,他们往往被太多的学校事务缠身而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关注教育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实施,这使得学校的发展更依循惯性的作用。通过经验型校长与经验型管理方式不难发现,在上级的要求、社会的要求与学校的具体工作之间寻找平衡,是中国基层学校管理者面临的困惑。所引出的思考是,如何解决教育行政管理的缺陷与学校自主创新之间的矛盾。

四种意识 篇5

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切实增强“四种意识”。何为“四种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政治意识是根本,对党忠诚。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坚定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必须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坚决同各种错误言行进行斗争,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信党、在党忧党、在党护党,坚定不移跟党走。

大局意识是关键,做到担当尽责。“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领导干部要强化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正确把握大局,坚持从大局角度观察、分析具体问题,正确处理好大局和局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要善于运用大局,既立足各自岗位,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做到知责、明责、尽责,真正把该担的责任担起来,把该管的事情管到位,更要增强工作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从全国发展格局中谋划推动地方工作。

核心意识是保障,做到民主集中统一。要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党章、党纪、党规,自觉维护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切实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决不允许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更加有力。要增强组织观念和规则意识,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决不能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决不能游离于组织之外,决不能搞非组织活动,决不能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那一套。

四种句型 篇6

学习要点提示:

1、本单元涉及9种句式:陈述句、疑问句、祁使句、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

2、句子从作用上分只有陈述句、疑问句、祁使句、感叹句四种。其它5种:设问句、反问句、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都可以包括在这四种基本句式之中。

(一)、四种基本句式的定义、写法、用途:

1、陈述句

(1)、定义:

陈述句,就是表示陈述,目的在于告诉别人一件事情的句子。

如: “春雨刷刷地下着。”

(2)、写法:

陈述句的句尾语调,一般下降,书面语的句末,用句号。

(3)、用途:

陈述句,可用来进行判断、说明、叙述、描写。

陈述句在写文章中,应用很广。

2、疑问句

(1)、定义:

疑问句就是表示疑问、提出问题的句子。

如: “同志,你叫什么名字?”

(2)、写法:

疑问句的句尾一般上扬,常用“吗”、“呢”、“吧”等助词,书面语的句末,用问号。

(3)用途:

疑问句,用于向别人提出一个问题。

3、祁使句

(1)、定义:

祁使句,就是表示祁使, 目的在于要求对方做一件事情的句子。

如: “大家准务战斗!”

(2)、写法:

祁使句的句尾语调,一般下降,常用的助词:“吧”、“呀”、“啊”等,书面语的句末,用句号或 感叹号。

(3)用途: 写作时,可用祁使句来表示请求、命令、劝告、催促等语气。

4、感叹句

(1)、定义:

感叹句,就是表示感叹, 目的在于抒发强烈的感情的句子。

如: “这是多么崇高的品质呀!”

(2)、写法:

感叹句的句尾语调,一般下降。

在句子里,有的用代词“多么”、“这么”之类;有的用助词“啊”、“呀”之类;有的不用。

书面语的句末,用感叹号。

(3)用途:

感叹句可用来抒发赞美、欢乐、忧伤、惊讶、愤怒等感情。

(二)、四种基本句式的关系:

这四种句式,各有各的语气、用处;但是,在表达相同或相近意思的时候,它们互相变换,却不能够增强或减弱语气。如:

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或感叹句,语气就比原来强;

把祁使句改成疑问句,变成商量语气,就委婉一些。二、五种常用句式1、1、设问句

(1)定义:

设问句

设问句,不同于一般疑问句,它是故意假设的一种问句;它不要求别人回答;而是自问自答。

(2)、设问的几种形式:

一是,一问一答式:即提出一个设问句,紧跟着写一个答句。

此种设问,能迅速集中读者注意力。

二是,几问一答式:即先集中提出一连串设问句;然后,集中加以回答。

此种设问,能增强论辩力量,引人深思。

三是,连续问答式:即连续地使用一问一答式。

此种设问,能造成一种步步紧逼、势不可挡之气势,具有强大的论辩力量。

(3)、设问的作用:

设问的主要作用,是能提起读者注意,引人思考,它在一般文章中都可用。

在写作中,有时,要增强引人深思的效果,就把一般陈述句变为设问句:变换时,要根据原意,把陈述句改成问、答,两个句子。

(4)、运用设问句时,要注意:

四种思想 篇7

一、单项选择题 (30分左右)

对于纯单项选择题, 解题首先得认真审题, 根据题目所给材料进行分析, 找出题意中的关键词, 也许有两到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这就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重要原则进行判断, 选择其中一项为最佳答案, 这类题目较为简单, 学生也不易丢分。解答此类型试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采用直接排除法, 即先将含有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 那么剩下的选项就大大缩小范围了, 甚至正确的答案就浮出水面来了。但在不能采用直接排除法时, 往往需要经过缩小范围, 再用比较判别的方法进行解答, 具体来说就是先审题, 然后对题目给出了选项中的观点进行判断, 看是否符合题意, 要注意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 只选明显错误的进行排除, 剩下的即是正确答案。

图表类选择题是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内容根据考核要求制成图表, 让考生通过认真仔细阅读, 发现图表中蕴含的道理, 然后找出符合图表要求的选项, 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 首先要看图表的标题, 了解图表的主题, 其次, 对图表的纵向和横向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 了解比较的项目和各项的差别, 通过比较和分析, 结合教材知识得出相关结论, 最后, 按照题干的要求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一材多用型选择题对知识综合性考查的要求很强, 对考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难度一般较高, 解答这类试题一般可分为“三步曲”, 第一步:在审题时考生必须重视命题的大背景, 它具有导向性, 只有对其认真思考和仔细分析才能领会命题者的意图;第二步:解题时我们必须从导语出发, 明确各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关系;第三步:结合背景材料认真审出并紧紧抓住题干的关键词, 可采用圈词、缩句、概括等方法, 快速抓住材料的主旨, 把握各题所考查的知识, 用排除法或直选法进行筛选, 得出正确答案。

二、简答题 (20分左右)

简答题题型有多种形式:直问直答式 (即问题简短、直截了当, 立意明确) 、举例说明式 (即题目要求举出例子, 并用例子对概念、原理等知识进行简要说明) 、材料分析式 (即通过对材料的思维分析, 进行归纳总结) 、辨析式 (其实质就是辨析题的简写版) 、组合式 (其他题型和简答题的合成) 、其他形式 (填表、连线等) 。解答以上简答题, 要求考生第一:审设问, 确定立意范围, 通过审读材料和问题, 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 准确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了解背景材料的主题和试题的具体要求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第二:审情境, 提取有效信息, 明确立意。将材料与观点有机结合起来, 找准答题角度, 确定答案要点与结合具体的设问, 联系所学教材的相关知识和重要原理组织答案。第三:按要求进行作答, 答案紧扣中心, 简明扼要, 要点要齐全并具有条理性、层次性、规范性和简洁性等。

三、辨析题 (10分)

辨析题是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材料进行辨别和分析, 着重考查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一种题型。这是黔南州历届文综中考的必考题, 所占分值较大 (10分) 。辨析题既要求“辨”, 要辨得准确, 又要求“析”, 要析得有理。这就求学生有较强的辨证思维能力。做此类型的题目, 还是分三步做。第一步:辨。即依据教材知识辨别题干中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第二步:正确地加以简要摘抄, 错误的加以改正后抄录。即表明自己的态度或亮明观点。关键在第三步:析。即对所作出的判断进行分析, 说明原因, 这是辨析题的解题关键和重点所在。学生在做此类题时需注意: (1) 对于观点正确的部分, 分析理由 (可以按照含义、原因、作用、影响等方面回答) ; (2) 对于观点错误的部分, 一是说明错误行为有什么危害, 二是要把错误的观点改正过来并分析原因; (3) 对于观点不完整的, 补充完整并分析原因; (4) 说明题干中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四、实践探究题 (15分左右)

四种思想 篇8

一、形象法

政治课政策性强,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为此可用形象的事例引入新课。如讲“货币变为资本”一课时,教师问:“我放在桌上的这把刀是杀人的武器还是切菜的用具?”紧接着引出“资本家要想发财,手中必须有货币”。在什么情况下这些货币是剥削工人的资本?什么情况下是资本家购买物品的货币?这就如同一把刀,放在那里不动是无法判断是干什么用的。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货币变为资本呢?由此引入新课。

二、设疑法

设疑能造成听众追求答案的心理。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促进积极思维的效果。如讲“剩余价值的产生”一课时,教师问:“资本家不劳动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劳动人民成年累吃苦耐劳地干活,却过着贫困的日子。这是为什么?”在学生回答了各种说法之后,教师设疑:“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那么资本家是怎样发财致富的呢?”这样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导入新课。

三、过渡法

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来导入新课。

四、格言法

强化四种意识 篇9

(三)东郭中学张华

习总书记说:“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而且习总书记还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共产党人要加强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软骨病’”;“革命理想大于天。我党的奋斗前行的历史告诉我们,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坚定地理想信念是党凝聚力、战斗力的活力和源泉,是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激情与正能量”;“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内化于心,就是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外化于形,就是做理想信念的忠实践行者。要把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就要加强理论学习,对理想信念真懂真信”;“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构建起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的钢筋铁骨,才能使我们党面对任何风险和挑战,胜利完成神圣的历史使命”。做为一名共产党人,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呢?

一、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用官方主流媒体的观点正视历史,评价一些历史人物。

目前,社会上有些个人、有些媒体、有意歪曲史实,存在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尤其是对待一些历史事件、英雄人物、先进典型、正面人物、反面人物等方面,有些媒体与有些人为吸引眼球,增强关注度,以及搞思想渗透,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审视历史与历史人物,决不能简单地站在个人得失立场上看问题,例如对待毛泽东这位历史伟人的评价,就只能以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3年12月26日)、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2003年12月26日),及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的精神与内容为标准,为准绳,为依据来看待毛泽东这位历史人物。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要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绝对不能干类似毕福剑这类共产党人的糊涂事。看各类历史人物,评历史事件,都要依据《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等官方主流媒体的观点,不要相信一些微博、微信、博客、论坛、小报、小刊、小道消息,不能胡言乱语,不能道听途说,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说没有根据的话。

二、坚定理想信念,就要学习马列主义经典原著。

习总书记提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如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所以我们就要学习马列主义的经典原著,《共产党宣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资本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1届至18届党代会的文件及形成的决议。在各类媒体、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今天,各类海量信息良莠不齐的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理论功底,就炼就了金钢不坏之身,就有了看家本领,但防止成为只会背词句、章节的教条主义者,要学会用马列主义的原理、方法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辨别真假,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有政治定力,才能旗帜鲜明坚持原则,不做“墙头草”,才能传播正能量。

三、坚定理想信念,就要时常重温《中国共产党章程》。

我是199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至今已有23年党龄的党员,入党的当年底,全国有5200多万名党员,到6月底前全国有8600多万名党员,22年间增加了3400多万名党员,现在每近16个中国人中就有1名中共党员,是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党派。“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每一个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我入党后的23年间,中国共产党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在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七大,党的十八上都修改了党章,修改后的党章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体现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新鲜经验。做为一名党员要始终牢记入党誓词,必须履行的义务,遵守党的纪律,对党忠诚,要与时俱进,要防止做机会主义者,才能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习近平提出:“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革命理想高于大。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历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赠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四、坚定理想信念的落脚点是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

我是一名县级市经济和信息化局驻政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工作在基层,主要负责散装水泥与新型墙体材料的专项基金征收的沟通衔接与相关政策宣传。坚定理想信念的落脚点就是爱岗敬业,将平凡的工作当事业来追求,尽职尽责把工作做好。为此就要加强业务学习,学习国家、省、市的相关文件政策,吃透精神,领会领导意图与批件的实质,不让政策文件走样,将办理程序、承诺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窗口权限等等耐心地与办事群众沟通。就要遵守政务中心接待群众时的“两立”、“三声”、“一双手”、“五个一样”的统一行为规范。思想上坚持一心想着群众,一心为了群众,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让群众满意,把群众的意见当做改进工作的动力。就要兢兢业业,萧规曹随,遵纪守法,依法行政,规范运作,做事有头有尾,一件一件落实好。

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种意识心得篇二: 理想信念作为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人对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状态。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旗帜,是增强国家凝聚力的源泉。理想信念的坚定来自政治上的清醒和理论上的成熟。理想信念只有建立在科学理性的认识基础上,才能牢固、稳定和持久。总书记指出:“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求我们切实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政治信仰来树立、作为崇高理想来追求、作为思想武器来掌握,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毫不动摇、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始终贯穿“永不动摇信仰”这条红线,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断强化科学理论武装

科学理论武装越彻底,理想信念就越坚定,思想就越敏锐,行动就越自觉。总书记指出:“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和强大精神支柱,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应对挑战。

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构筑强大的精神支柱。同时,自觉地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紧密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自觉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融会贯通地学,学立场、学方法、学精神实质,原原本本地学,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真切地理解其信仰追求,真实地体会其理论关切,真心地领悟其百姓情怀,努力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逐渐深入人心,赢得人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看家本领,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始终坚守“永不脱离党性”这条底线,牢固树立正确的党性立场,不断增强党性修养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和特性,是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性质、宗旨、目标、作风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党性修养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是共产党员的本质属性的内化,也是共产党员自律和自勉的统一。增强党性修养,就是把党性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不断加以锤炼、提升。具体地讲,就是要彻底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政治立场、思想观点、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和言论行动更加符合客观世界发展的根本规律,符合自己乐于献身的党和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的客观需要。正如总书记所言:共产党员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现阶段,我们必须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努力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清明、作风上清正,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永葆信念坚固、意志笃定、方向清晰,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

始终抓住“永不背叛灵魂”这条主线,紧紧围绕共产党人的信仰命脉,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上一篇:旧村改造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入党积极分子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