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生产作业指导书

2024-06-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PCB生产作业指导书(精选6篇)

PCB生产作业指导书 篇1

德信诚培训网

pcb生产能力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提供本厂单双面生产技术能力的检查方法和标准,从而保证生产工具和不品之品质.2.0应用范围:

适用于目前的生产技术能力范围.3.0责任: 通过各种数据反映本厂生产能力范围.4.0定义:

cnc——电脑钻孔 pth——化学沉铜 slot——槽孔 5.0参考文件: 无

6.0生产能力范围内容: 6.1板料

6.1.1本公司常备物料 a、玻璃纤维板(fr4)备注说明: 1)、以上板料厚度含基铜厚度。2)、以上板料厚度及公差为ipc-4101classb/l等级,如因设计需要其他规格及等级 的板料首先查询仓库最新库存有无材料,如没有则通知业务部相关人员。3)、以上几种板料供应商为kb(建滔)和国际,本厂常用板料尺寸规格为:41″*49″、43″*49″。篇二:pcb生产能力作业指导书篇三:pcb设计作业指导书d1、目的 规范产品的 pcb 工艺设计,规定 pcb 工艺设计的相关参数,使得 pcb 的设计满足电气性能、可生产性、可测试性等要求,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构建产品的工艺、技术、质量、成本优势。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公司产品的 pcb 设计和修改。

3、定义(无)

4、职责

4.1 r&d 硬件工程师负责所设计原理图能导入pcb网络表,原理上符合产品设计要求。4.2 r&d 结构工程师负责所设计pcb结构图符合产品设计要求。4.3 r&d pcb layout工程师负责所设计pcb符合产品设计要求。

5、作业办法/流程图(附后)5.1 pcb 板材要求

5.1.1 确定 pcb 所选用的板材、板厚等,例如pcb板材:fr-

1、fr-

4、cem-

1、cem-

3、纸 板等,pcb板厚:单面板常用1.6mm,双面板、多层板常用1.2mm或1.6mm,pcb的板材和厚度由结构和电子工程师共同确定。

5.1.2 确定 pcb 铜箔的表面处理方式,例如镀金、osp、喷锡、有无环保要求等。

注:目前应环保要求,单面、双面、多层pcb板均需采用osp表面处理工艺,即无铅工艺。(特殊工艺要求除外,如:轻触按键弹片板表面需镀金处理)5.1.3 确定pcb有关于防燃材料和等级要求,例如普通单面板要求:非阻燃板材xpc或fr-1 94hb和94v-0; tv产品单面板要求:fr-1 94v-0;tv电源板要求:cem1 94v-0;双面板及多层板要求:fr-4 94v-0。(特殊情况除外,如工作频率超过1g的,pcb不能用fr-4的板材)5.2 散热要求

5.2.1 pcb 在布局中考虑将高热器件放于出风口或利于空气对流的位置。

5.2.2 大面积铜箔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为了保证透锡良好,在大面积铜箔上的元件 的焊盘要求用隔热带与焊盘相连(对于需过1a以上大电流的焊盘不能采用隔热焊盘),如下图所示:

焊盘两端走线均匀 或热容量相当 焊盘与铜箔间以”米”字或”十”字形连接

5.2.3 大功率电源板上,变压器及带散热器的发热器件下面需开圆形直径为3.0mm-3.5mm 的散热孔。

5.2.4 解码板上,在主芯片的bottem层的大面积的地铜箔上需开斜条形绿油开窗,增加主 芯片的散热效果。

5.3 基本布局及pcb元件库选取要求

5.3.1 pcb布局选用的pcba组装流程应使生产效率最高:

设计者应考虑板形设计是否最大限度地减少组装流程的问题,如多层板或双面板的设计 能否用单面板代替?pcb每一面是否能用一种组装流程完成?能否最大限度的不用手工焊?使用的插件元件能否用贴片元件代替?

5.3.2 pcb上元器件尽可能整齐排列(x,y坐标),减少机器上下左右的行程变化频率,提高生产效率。

5.3.3 为了保证制成板过波峰焊或回流焊时,传送轨道的卡抓不碰到元器件,元器件的外 侧距板边距离应大于或等于 5mm,若达不到要求,则pcb应加工艺边。工艺边要求如下: 机插定位孔及不能机插的区域:

55.3.4 上图中左边直径4 mm的圆形机插定位孔的位置必须固定,距离相邻两条板边的距 离各5 mm;右边4x5mm的椭圆孔只要与下板边(轨道边)的距离保持5 mm,与右板边的距离可以适当移动,但不能小于5 mm,且不大于拼板尺寸的四分之一;没有机插元件的pcb,可以不用增加机插定位孔。

5.3.5 安装孔的禁布区内无机插元器件和走线。(不包括安装孔自身的走线和铜箔)5.3.6 考虑大功率器件的散热设计:元器件均匀分布,特别要把大功率的器件分散开,避免电路工作时pcb上局部过热产生应力,影响焊点的可靠性;大功率元件周围不应布置热敏感元器件,它们之间要留有足够的距离;电解电容不可触及发热元件,如大功率电阻、热敏电阻、变压器、散热器等;电解电容与热源(散热器、大功率电阻、变压器)的间隔最小为3.0mm,其它立插元器件到变压器的距离最小为2.5mm。5.3.7 器件和机箱的距离要求:

器件布局时要考虑尽量不要太靠近机箱壁,以避免将 pcb 安装到机箱时损坏器件。

特别注意安装在pcb边缘的,在冲击和振动时会产生轻微移动或没有坚固的外形的器件,如:立装电阻、变压器等。

5.3.8 布局时应考虑所有器件在焊接后易于检查和维护,小、低元件不要埋在大、高元 件群中,影响检修。

5.3.9 可调器件周围留有足够的空间供调试和维修:

应根据系统或模块的pcba安装布局以及可调器件的调测方式来综合考虑可调器件的排布方向、调测空间。

5.3.10 引脚在同一直线上的插件器件,象连接器、dip 封装器件,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 波峰焊方向平行。

5.3.11 轻的插件器件如二级管和1/4w电阻等,布局时应使其轴线和波峰焊方向垂直, 这样能防止过波峰焊时因一端先焊接凝固而使器件产生浮高现象。

5.3.12 为了保证可维修性,bga器件周围需留有4mm禁布区,最佳为5mm禁布区。一般情 况下bga不允许放置在背面,当背面有bga器件时,不能在正面bga 5mm禁布区的投影范围内布器件。

5.3.13 0603以下、soj、plcc、bga、0.6mm pitch以下的sop、本体托起高度(standoff)>0.15mm的器件不能放在波峰面;qfp器件在波峰面要成45度布局。5.3.14 两面回流再过波峰焊工艺的pcb板,焊接面的插件元件的焊盘边缘与贴片元件本 体的边缘距离应≥3.0mm。5.3.15 易受干扰的元器件不能相互挨得太近,输入和输出元件尽量远离。

5.3.16 晶振放置位置尽量靠近主芯片相关引脚,晶振匹配电容等其它辅助件放置在晶 振和主芯片的间的连线上。

5.3.17 合理布置电磁滤波/退耦电容,此电容尽量靠近ic电源脚,rc回路靠近主ic。5.3.18 pcb元件库的选取,规定从研发部pcb组标准元件库mtc-lib中统一调用,此元

件库存档路径:ftp://研发部/4_pcb元件库/mtc-lib,此元件库会随着新元件库的增加随时刷新;如果在此元件库当中没有的元件,需提供元件规格书制作新的标准元件库。篇四:pcb制造 化学实验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制订符合标准的实验方法,有预期控制产品质量,减少变差。2 范围

仅适用于江苏苏杭电子有限公司各线药水分析控制。3 职责

3.1 品质部主管负责本文件的编写和修订; 3.2 品质部理化实验室负责本文件的执行; 3.3 相关部门负责药水的添加。4 定义 无 参考文件 无 6 程序

6.1 作业流程

6.2 除胶剂的分析方法 6.2.1 总mn含量的分析

6.2.1.1试剂:20%h2so4溶液 20%ki溶液 0.1n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淀粉指示剂

6.2.2.2 步骤:用移液管移取1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纯水,再加入20ml 20%h2so4 溶液和25ml 20%ki溶液摇匀,放于暗处反应5分钟,加入2-3ml淀粉指示剂,用0.1n 硫代硫酸钠 标

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6.2.2.3 计算:总mn(g/l)= 3.16×(标准液耗量)ml na2s2o3 6.2.3 kmno4含量的分析 6.2.3.1 试剂:10%bacl2溶液 6%na2so4溶液 20%h2so4溶液20%ki溶液 0.1n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6.2.3.2 步骤:用移液管移取10ml工作液至100ml容量瓶中,加入5ml 10%bacl2溶液和5ml 6%na2so4 溶液,用纯水定容,摇匀后静置15分钟,精确移取上述清液10ml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 20%h2so4 溶液和25ml 20%ki溶液摇匀,放于暗处反应5分钟,加入2-3ml淀粉指示剂,用0.1n 硫代硫酸钠 标

准溶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

6.2.3.3 计算:kmno4(g/l)= 3.16×ml(标准液耗量)na2s2o3 6.2.4 k2mno4含量的分析 计算:k2mno4(g/l)= 总mn含量-kmno4含量 6.2.5氢氧化钠含量的分析

6.2.5.2步骤:用移液管移取1ml工作液至100ml烧杯中,加入50ml纯水,用0.1n hcl标准溶液滴 定

到ph=8.5为终点。

6.2.5.3计算:氢氧化钠(g/l)= 40×(m.v)mlhcl 6.3 预中和剂的分析方法 6.3.1硫酸的分析

6.3.1.1试剂:0.5n naoh标准溶液 甲基橙指示剂

6.3.1.2步骤:用移液管移取2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用0.2n naoh标 准

溶液滴定,由红色变成橙黄色为终点。

6.3.1.3 计算:硫酸(ml/l)= 13.3×(m×v)naoh 6.3.2 双氧水的分析 6.3.2.1 0.1n kmno4 标准液

6.3.2.2步骤:用移液管移取1ml工作液至250ml 的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再加入20ml 20% 的硫酸溶液,用0.1n kmno4 的标准液滴定至微红色为终点;6.3.2.3 计算:h2o2(%)=0.1515×v(标准溶液)ml kmno4 6.4 中和剂的分析方法 6.4.1硫酸的分析 6.4.1.1 试剂:0.5n naoh标准溶液 甲基橙指示剂

6.4.1.2步骤: 用移液管移取2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用0.2n naoh标准溶液滴定,由红色变成橙黄色为终点。6.4.1.3 计算:硫酸(ml/l)= 13.3×(m×v)naoh 6.4.2 中和剂p-609分析

6.4.2.1 试剂:0.1n i2标准溶液碳酸氢钠 1%淀粉

6.4.2.2 步骤:用移液管移取4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加入2g碳酸氢 钠搅拌至完全溶解,加1ml 1%淀粉,用0.1n i2标准溶液滴至蓝色为终点。6.4.2.3 计算:sy-609(%)= 0.667×v mli2 6.5 溶胀剂的分析方法 6.5.1 碱度的分析 6.5.1.1试剂:0.5n 盐酸标准溶液 酚酞指示剂

6.5.1.2 步骤:用移液管移取5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纯水及2-3滴酚酞指示剂, 用0.5n hcl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为终点。6.5.1.3 计算: 碱度(n)= 0.1×v(标准液耗量)mlhcl 6.6 整孔剂的分析方法 6.6.1 sy-601的分析

6.6.1.1 试剂:0.1n hcl标准溶液 甲基红指示剂

6.6.1.2 步骤:用移液管移取10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 再加入2-3滴 甲基红指示剂,用0.1n hcl标准溶液滴定,由橙黄色变成粉红色为终点。6.6.1.3 计算:p-601(%)=v mlhcl×2.1 2+ 6.6.2 cu含量的分析

6.6.2.2步骤:用移液管移取20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再加 入25ml ph=10氨性缓冲液,再加入3-5滴pan指示剂,用0.1n edta标准溶液滴定至溶 液由紫色变为淡黄色为终。2+ 6.6.2.3计算:cu(g/l)= 0.318×v(标准液耗量)mledta 6.7 微蚀剂的分析方法 6.7.1 硫酸含量的分析

6.7.1.1 试剂:1.0n naoh标准溶液 甲基橙指示剂

6.7.1.2 步骤:用移液管移取2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再加入2-3滴甲 基橙指示剂,用1.0n naoh标准溶液滴定,由红色变成橙黄色为终点。6.7.1.3 计算:h2so4(%)= 1.33×v(标准液耗量)mlnaoh 6.7.2 aps的分析 6.7.2.1 试剂: 20%的硫酸溶液ki溶液0.1n的na2s2o3 6.7.2.2 取2ml工作液加入250ml的容量瓶中,滴入10~20ml 20%的硫酸溶液,再加入10~15ml的ki 溶液,滴3~8滴淀粉溶液,暗处静置5min后用0.1n的na2s2o3滴定至蓝色消失(即无色)为终点;6.7.2.3 计算 aps(g/l)=n×v×59.5 6.8 预浸剂的分析方法 6.8.1酸度的分析 6.8.1.1 试剂:0.1n naoh标准溶液甲基橙指示剂 用比重计直接读数。

6.8.3 铜离子含量同整孔剂分析方法 6.9 活化剂的分析方法 6.9.1酸度的分析 6.9.1.1 试剂:0.1n naoh标准溶液甲基橙指示剂

6.9.1.2 步骤:用移液管移取1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再加入2-3滴甲 基橙指示剂,用0.1n naoh标准溶液滴定,由红色变成橙黄色为终点。6.9.1.3 计算:酸度(n)= 0.1×v(标准液耗量)mlnaoh 6.9.2 sy-605活化剂浓度的分析

6.9.1.1分别取sy-605活化剂原液2.0ml,2.5ml,3.0ml,3.5ml,4.0ml于100ml的容 量瓶中,用5%的盐酸稀释至刻度,分别得到2.0%,2.5%,3.0%, 3.5%,4.0%的标准溶液。6.9.1.2取工作液,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色,即得到浓度范围。6.9.3 比重用比重计直接读数。6.10 加速剂的分析方法 6.10.1酸度的分析

6.10.1.1 试剂:0.5n 碘标准液 1%淀粉指示剂

6.10.1.2 步骤:用移液管移取5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di h2o,再加入适量

6.10.1.3 计算:酸度(n)= 0.1× v(标准液耗量)mlnaoh 2+ 6.10.2 cu含量的分析

与预浸缸铜离子含量分析方法相同。6.11 沉铜液的分析方法 6.11.2 cu2+含量的分析 6.11.2.1 试剂:20%h2so4溶液 20%ki溶液 10%kscn溶液 0.1n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淀粉指示剂 6.11.2.2 步骤: 用移液管移取10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 20%h2so4溶液和25ml 20%ki 溶液,用0.1n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由棕色变成淡黄色,用0.1n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 溶液变为乳白色为终点。2+ 6.11.2.3 计算:cu(g/l)= 0.635×v(标准液耗量)mlna2s2o3 6.12 图电除油剂的分析方法 6.12.1 硫酸的分析方法

6.12.1.1 试剂: 甲基橙 1.0 n naoh标准溶液

6.12.1.2 步骤: 取2ml待测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纯水摇匀,再加入2-3d甲基橙指示剂,用1.0 n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橙黄色为终点。6.12.1.3 计算:硫酸(ml/l)= 13.3×v(标准液耗量)ml naoh 6.12.2 图电微蚀剂的分析方法

6.12.2.1 试剂: 20%硫酸溶液 20%ki溶液 1%淀粉指示剂 0.1n na2s2o3 6.12.2.2 步骤: 取2ml待测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20ml 20%硫酸溶液,加10-15ml ki溶 液,加 3-8滴淀粉溶液,放暗处静置5分钟,用0.1n 硫代硫酸钠滴定至无色。6.12.2.3 计算:nps(g/l)=59.5×n×v(标准液耗量)6.12.3 硫酸含量的分析 6.12.3.1 试剂: 1.0 n naoh标准溶液 甲基橙指示剂

6.12.3.2 步骤: 用移液管取2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20ml去离子水,再加入2-3滴甲 基橙指 示剂,用1.0n naoh标准溶液滴定,由红色变成橙黄色为终点。6.12.3.3 计算: h2so4(%)=1.33×(标准液耗量)ml naoh 2+ 6.12.4 cu 含量分析

6.12.4.1 试剂:浓氨水 0.1n edta 紫脲酸铵 6.12.4.2 步骤:取1ml样本放入250ml锥形中,加50ml水,加浓氨水3-5滴,用edta 滴至紫罗兰 色。2+ 6.12.4.3 计算: cu(g/l)=250×n×v(标准液耗量)6.13.图电预浸剂的分析方法 6.13.1 硫酸的分析方法

6.13.1.1试剂:甲基橙指示剂 1n naoh 标准液

6.13.1.2步骤:取1ml样本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0ml纯水,加3-5滴甲基橙指示剂,用naoh 滴 至黄色。

6.13.1.3计算:h2so4(%)=2.66×n×v(标准液耗量)6.14.1硫酸铜含量的分析

6.14.1.1试剂: 20%氨水溶液,0.1n edta溶液,紫脲酸胺指示剂 6.14.1.2步骤: 用移液管移取2ml工作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加20ml 20%nh4h2o 溶液,加0.2-0.4g紫脲酸胺指示剂,用0.1n edta滴定至紫罗兰色为终点.6.14.1.3计算:cuso4·5h2o(g/l)= 125×()mledta×()n edta 6.14.2硫酸含量的分析 6.14.2.1试剂:1.0n 氢氧化钠标准液,0.1%甲基橙指示剂

6.14.2.2 步骤:用移液管移取2ml试液到 250ml的锥形瓶中,加入50ml去离子水和2-3滴甲基橙指 示剂,然后用1.0n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颜色由红色变橙黄色为终点。.6.14.2.3 计算:h2so4(g/l)= 24.5×()mlnaoh×()n naoh 6.14.3 cl的分析 6.14.3.1 试剂:0.01n hg(no3)2标准液,0.1n agno3指示剂

6.14.3.2 步骤:取50ml工作液,加入50ml纯水及20ml20%hno3溶液,摇匀后再加入3-5dagno3 指示剂,充分震荡溶液后用0.01nhg(no3)2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变清为终点。6.14.3.3 计算:cl(ppm/l)= 710×()ml hg(no3)2×()n hg(no3)2 注意事项

1、温度低于20℃时,应控制cl在上限。

2、高区有铜粒或针孔时,应升高cl,补加sy-125 0.5ml/l。

3、所有原料应使用试剂级(cp级或ar级)。--6.14.4 赫尔槽实验光剂的分析方法

6.14.4.1 仪器/器具:电镀整流器 磷铜阳极 抛光黄铜片 267ml容量赫尔槽 除油剂 10% 硫酸 6.14.4.2 步骤

6.14.4.2.1 除掉黄铜片表面的防护膜,并用细砂纸擦光亮;6.14.4.2.2 浸在除油剂中约3-5分钟;6.14.4.2.3 取出黄铜片,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6.14.4.2.4 浸在稀硫酸中约2-3分钟;6.14.4.3.5 将黄铜片放入赫尔槽内,加入镀铜液至有效刻度,即276ml,打气搅拌,将电镀整流器正、负电极的夹子分别夹在磷铜片阳极及黄铜片上,电流调整至20a,时间设定为10分钟;6.14.4.3.6 待镀10分钟后取出黄铜片,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并吹干;6.14.4.3.7 吹干后的黄铜片与赫尔槽标准卡对比,观察相应电流下阴影部分的光亮程度及镀层质量,根据对比结果调整镀液。6.15 镀锡剂的分析方法 6.15.1 h2so4分析

6.15.1.1取2ml待测液至25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纯水摇匀,再加入2-3d甲基橙指示剂,用1.0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橙黄色为终点。6.15.1.2 计算:h2so4(ml/l)= 13.3×(标准液耗量)mlnaoh 6.15.2 snso4分析

瓦楞生产线作业指导书 篇2

一、目的按照规定的方法和要求对纸板生产线进行规范的操作和正确的维护,以确保公司纸板生产质量稳定、满足客户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提高生产纸板的平整度、粘合性能,以保证纸板的合格率。

二、适应范围

适用于本企业瓦楞纸板生产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三、职责

纸箱生产部机台人员负责机器的正确操作和日常维护、工艺规程检查。

四、作业内容

1.原材料:

采用卷筒纸。

要求:原纸需整洁,无残缺,无破损,外形无严重变形。

2.A、B机操作要点:

①.开机前对设备进行清洁卫生,检查瓦辊及各旋转部位是否有杂物掉入,各连接处是否有松动现象,对各润滑部位进行保养。

②.认真核对将要加工的产品和工艺、原材料及质量要求。

③.准备工作就绪后开动电机低速运转,正常后投入生产。

④.蒸汽预热,阀门开关由小到大,预防瓦辊急热变形损坏,停止生产时,先关主汽阀,待瓦辊温度降下后方可停机。

⑤.设备运行中,严禁手及身体靠近旋转部位,设备发生异常现象或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待排除后方可开机。

3.双重涂胶,双重预热,纵横切机操作要点:

①.开机前进行检查,旋转部份是否有杂物掉入,紧固件是否有松动,薄刀是否对中,各处调整间隙是否符合要求,认真核对加工产品工艺、材料及质量要求。

②.设备预热时,阀门由小慢到大,板带应升离加热板。

共14页,第1页

开机运行前,必须按三次警铃报警通知,或口头通知,待后续确定可开机时方可开机运行,并调整上、下板带的偏移量到居中位置,生产过程中随时纠正(按板带使用技术要求操作)。

③.运行中严禁人靠进旋转部位,当设备发生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停机,待排除故障后方可开机。

④.停机生产后将板带升离加热板关掉主汽阀。

4.安放原纸程序

①.将里纸或芯纸穿过预热烘缸,经过压力辊进入斜面输送带;

②.调整压力辊与下瓦楞辊之间间隙,加压2kg~3kg;

③.将芯纸穿入楞辊使之形成楞型,压上压力辊,楞纸从楞辊与压力辊之间

出来时,完全糊化,单瓦楞完全成型通过斜面送入天桥;

④.慢速启动马达,进行纸的边缘对齐调整和刹车调整;

⑤.将单瓦楞纸板拉过天桥导纸辊,导纸板,天桥张力辊,三重预热缸,到双面机;

⑥.待纸的边沿对齐、松紧一致、刹车适当、粘合良好后,加速正常生产。

5.预热烘缸包覆面积的控制

车速高时应增大包角,车速低时适当减小包角,既要达到与车速合适的包角,同时又要跟踪成品纸板翘曲进行调整。

6.更换原纸

将原纸安放在备用原纸架上,放松原纸架刹车,将原纸插入,对齐纸边

后按吸风开关,将纸边裁齐,贴上黄色胶带(不要超过运转轮的两边)。

7.纸板加工流程

领料: 瓦纸、里纸---A瓦楞机

瓦纸、夹芯纸---B瓦楞机

A、B单瓦楞纸 面纸---双面---加热---散热---纵切机---横切机---接板---堆码---排湿---产品

①.加工A、B瓦楞中,首先检查A瓦辊与导纸片之间的间隙,必须符合工艺用瓦纸的厚度,胶液的质量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涂胶量控制在0.4mm~

1.2mm之间,蒸汽压力控制在 8公斤~10公斤,上下瓦辊压力根据瓦楞成型情况调整,里纸、瓦纸、面纸对整齐,控制在3mm以内方可进行生产。瓦楞高度的控制:A瓦H=4.5mm~5mmB瓦H=2.5mm~3mm

②.原纸水分要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加热缸,水分过重时增加热缸,在保证粘合的前提下,一般原纸加热烘干的收缩比(宽度方向)不能大于5 ‰mm。③.生产过程中随时掌握质量动态,严格控制车速,出现下列质量问题应及时纠正。

A.瓦纸与里纸粘合出现气泡、褶皱现象,应及时调整检查上胶量、导纸间隙、原纸的张力、水分、下压辊的压力。

B.瓦楞成型不良,检查瓦楞辊压力是否适当(通常要求瓦辊压力控制在3.5~4.5kg),压力过小成型变矮、尺寸不到位、压力过大,瓦楞压破;检查瓦辊及传动齿轮是否清洁有硬物,特别是窄幅纸板瓦辊上剩结的胶结;上、下瓦楞槽是否对正;查看瓦楞轴承、涂胶辊轴承、齿轮传动、主链条传动是否有损坏。

④.瓦楞间断粘合不上:检查设备各传动部位的轴承、链条是否损坏和严重磨损,否则应更换。

⑤.上胶宽度一般控制在1.5mm~2.5mm,面、里纸和A、B瓦粘合烘烤后不出现气泡、褶皱和粘合不良,出现以上情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查调整:

A.调整上胶量大小;

B.调整B、A瓦及面纸张力;

C.调整面纸烘干程度(原纸水份确定);

D.查看原纸克重的均匀度;

E.检查涂胶辊是否跳动。

⑥.进入加热板带口后,A、B瓦和面纸宽度方向重叠整齐,错位量不超过3 mm,随时纠正板带处于居中位置,预防板带左右跑动使纸板左右跑动而造成无法修边或修边不完整等缺陷。

⑦.纵横切根据工艺技术要求,对加工纸板长宽尺寸进行控制,宽度尺寸要求0-2 mm,长度尺寸控制在±3mm,随时用卷尺抽样检测,保证纵切不毛边,否则应及时修磨分纸刀,并保证两边修边到位,不能产生修不到边或修边不完整,否则应调整纵切机左右位置、长度控制及时修正电脑数检码和检查上

下板带、主机皮带是否打滑、横切机牙箱及靠背轮联接件是否松动或严重磨损。纸板塌瓦:检查双面机涂胶间隙过小、胶量过大、A.B单瓦过湿、加热板各压辊转动不灵活、分析瓦纸用料特性等方法。

⑧.纵横机操作者对车速进行严格控制,根据三层板、五层板、内件纸板和幅度要求,在气压、温度、不变的情况下,纸板越厚,速度降慢,纸板越宽,速度降慢,其目的在于水分控制在各产品工艺技术文件要求内测试测定,经验掌握,最终要求水分达标,纸板平整。

⑨.接、堆板工,对分切出的纸板进行翻板堆码,接堆过程中,对加工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类:

A.严重的拱板,进行平压整形;

B、纸板两边未粘合到和缺瓦露楞的板进行返工处理外(出现气泡、褶皱、搭接纸过程中不合格板作废品处理);

C、面纸产生色差及时反馈。

⑩.堆码高度控制在2.35m(250片五层纸板)以内,并挂牌,转运到排湿机处进行排湿处理,排湿时间及品种按工艺文件要求执行,后交质检检验合格后流入下道工序。

11.专业质检:根据各规格品种的技术要求对原纸色差纸板、粘合、瓦楞成○

型、纸板水分尺寸进行全线跟踪控制,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分析,查找原因并采取措施,并对最终产品进行认定。

8.认真填写设备运行记录和生产质量记录,做到准确、及时。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

五.生产线板带使用技术要求及规定

1.使用初期板带时,应调整张力到合适位置,即不松不紧。

2.发现板带收缩时,及时调整张力器将张力调整放松。

3.板带在运行中要时刻注意不能偏斜,遇有跑偏现象时,必须及时调整。

其调整方法:(根据本机结构)板带向右跑,右边调偏装置松;反之,左边跑左边松;注意每次调整的幅度不能过大,过大后会将板带拉变形(注:不同规格的纸板跑偏程度不一样)。

4.要经常检查板带卡钩两侧穿肖的固定长度,防止在运行中卡钩穿肖窜出。

5.为防止停机时板带及纸板停留在热板上,停机后必须撑起板带和纸板,使其离开热板表面以免板带和纸板焦化而损坏带面。

6.当班结束后需用干布擦拭或用毛刷蘸水清洗板带(不怕水)且勿在带面上留有纸屑及其它污物,更应防止粘合剂污染板带。必须保持带面清洁,使板带的透气量不受影响,保证纸板质量。

7.每月(在实施前先将书面方案报车间技术审定)应进行一次彻底清洁,首先开机慢速运行,用水喷淋使板带充分湿润,放适量洗洁精,用毛刷清扫,清扫后用水冲洗一遍即可,必要时接通蒸汽慢转烘干。

8.纸板线管理人员要认真指导、时刻督促(根据不同规格产品)操作工正确调试严格执行板带使用技术要求,杜绝违章指挥;

PCB生产作业指导书 篇3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安全作业指导书

一、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1、认真学习安全法律法规和其它安全知识,参加各类安全培训,懂得事故处理办法,遵守安全法律法规。

2、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操作纪律、工作纪律。在直接领导下的领导下,严格按程序对烟叶的生产、收购、调拨等环节进行监管,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上报。

3、认真执行岗位安全操作细则,参与重大案件的查处时,做到文明执法、秉公办事;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跌倒等人身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4、及时检查电源线路,规范使用设施设备。做好电器防水,严禁私自拆接线头。

5、办公设备开启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有无异常,对运行设备,应确认无卡死现象、安全保护设施完好、无缺相漏电等相关条件,方能启动运行。启动后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应按有关规程采取果断措施或立即停止。

6、严禁在办公室内使用明火,若必须使用时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待批准后实施,发生火灾及时参悟扑救、报告部门负责人和及时报警。

7、做好门窗日常检查,做好防盗工作

二、安全作业指导书、目的通过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事故工作,预防物资遭受损失和人生受伤害。、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烟叶企企业监管员、职责

在直接领导的指挥下,宣传贯彻执行《烟草专卖法》、《专卖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按照程序对专卖进行监管,对内管对象建立档案进行监管;依照专卖相关法律法规对烟叶生产各环节进行监管,参与重大案件的查处;负责股室内部事务、文书处理等相关工作。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运作程序

4.1 安全生产操作要求

4.1.1 认真学习安全知识,达到“四懂”、“四会”要求。

4.1.2 定期或不定期自查自己使用的电源线路和办公设备,发现异常立即处理并报告部门负责人。做好办公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老化和异常设备伤害自己和他人。

4.1.3在工作中乘车上市场时必须慎重选择车辆,遵守交通规则,做到警钟长鸣,把不利于安全的因素处理在萌芽状态,以免

给单位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确保安全工作持续达标。

4.1.4 参与重大案件的查处时,做到文明执法、秉公办事;防止刀伤、碰伤、棒伤、砸伤、烫伤、跌倒等人身事故的发生。

4.1.5 下班时及时关掉电源,办公室做到人走灯灭。

4.1.7 规范整理内部监督管理资料并进行分类归档。

4.2 安全事件处理

4.2.1发生安全事件,及时处理并向负责人汇报并及时报警,保护好现场。

PCB生产作业指导书 篇4

A.开料(Cut Lamination)

a-1 裁板(Sheets Cutting)

a-2 原物料发料(Panel)(Shear material to Size)

B.钻孔(Drilling)

b-1 内钻(Inner Layer Drilling)

b-2 一次孔(Outer Layer Drilling)

b-3 二次孔(2nd Drilling)

b-4 雷射钻孔(Laser Drilling)(Laser Ablation)b-5 盲(埋)孔钻孔(Blind & Buried Hole Drilling)

C.干膜制程(Photo Process(D/F))

c-1 前处理(Pretreatment)

c-2 压膜(Dry Film Lamination)

c-3 曝光(Exposure)

c-4 显影(Developing)

c-5 蚀铜(Etching)

c-6 去膜(Stripping)

c-7 初检(Touch-up)

c-8 化学前处理,化学研磨(Chemical Milling)

c-9 选择性浸金压膜(Selective Gold Dry Film Lamination)c-10 显影(Developing)

c-11 去膜(Stripping)

Developing , Etching & Stripping(DES)

D.压合Lamination

d-1 黑化(Black Oxide Treatment)

d-2 微蚀(Microetching)

d-3 铆钉组合(eyelet)

d-4 叠板(Lay up)

d-5 压合(Lamination)

d-6 后处理(Post Treatment)

d-7 黑氧化(Black Oxide Removal)

d-8 铣靶(spot face)

d-9 去溢胶(resin flush removal)

E.减铜(Copper Reduction)

e-1 薄化铜(Copper Reduction)

F.电镀(Horizontal Electrolytic Plating)

f-1 水平电镀(Horizontal Electro-Plating)(Panel Plating)

f-2 锡铅电镀(Tin-Lead Plating)(Pattern Plating)

f-3 低于1 mil(Less than 1 mil Thickness)

f-4 高于1 mil(More than 1 mil Thickness)

f-5 砂带研磨(Belt Sanding)

f-6 剥锡铅(Tin-Lead Stripping)

f-7 微切片(Microsection)

G.塞孔(Plug Hole)

g-1 印刷(Ink Print)

g-2 预烤(Precure)

g-3 表面刷磨(Scrub)

g-4 后烘烤(Postcure)

H.防焊(绿漆/绿油):(Solder Mask)

h-1 C面印刷(Printing Top Side)

h-2 S面印刷(Printing Bottom Side)

h-3 静电喷涂(Spray Coating)

h-4 前处理(Pretreatment)

h-5 预烤(Precure)

h-6 曝光(Exposure)

h-7 显影(Develop)

h-8 后烘烤(Postcure)

h-9 UV烘烤(UV Cure)

h-10 文字印刷(Printing of Legend)

h-11 喷砂(Pumice)(Wet Blasting)

h-12 印可剥离防焊(Peelable Solder Mask)

I.镀金Gold plating

i-1 金手指镀镍金(Gold Finger)

i-2 电镀软金(Soft Ni/Au Plating)

i-3 浸镍金(Immersion Ni/Au)(Electroless Ni/Au)

J.喷锡(Hot Air Solder Leveling)

j-1 水平喷锡(Horizontal Hot Air Solder Leveling)

j-2 垂直喷锡(Vertical Hot Air Solder Leveling)

j-3 超级焊锡(Super Solder)

j-4.印焊锡突点(Solder Bump)

K.成型(Profile)(Form)

k-1 锣边(N/C Routing)(Milling)

k-2 模具冲(Punch)

k-3 板面清洗烘烤(Cleaning & Backing)

k-4 V型槽(V-Cut)(V-Scoring)

k-5 金手指斜边(Beveling of G/F)

L.开短路测试(Electrical Testing)(Continuity & Insulation Testing)l-1 AOI 光学检查(AOI Inspection)

l-2 VRS 目检(Verified & Repaired)

l-3 泛用型治具测试(Universal Tester)

l-4 专用治具测试(Dedicated Tester)

l-5 飞针测试(Flying Probe)

M.终检(Final Visual Inspection)

m-1 压板翘(Warpage Remove)

m-2 X-OUT 印刷(X-Out Marking)

m-3 包装及出货(Packing & shipping)

m-4 目检(Visual Inspection)

m-5 清洗及烘烤(Final Clean & Baking)

m-6 护铜剂(ENTEK Cu-106A)(OSP)

m-7 离子残余量测试(Ionic Contamination Test)(Cleanliness Test)m-8 冷热冲击试验(Thermal cycling Testing)

m-9 焊锡性试验(Solderability Testing)

N.雷射钻孔(Laser Ablation)

N-1 雷射钻Tooling孔(Laser ablation Tooling Hole)

N-2 雷射曝光对位孔(Laser Ablation Registration Hole)N-3 雷射Mask制作(Laser Mask)

N-4 雷射钻孔(Laser Ablation)

N-5 AOI 检查及VRS(AOI Inspection & Verified & Repaired)N-6 Blaser AOI(after Desmear and Microetching)

N-7 除胶渣(Desmear)

PCB生产作业指导书 篇5

1.轨道车车长的职责、工作要求:

a)每次作业前,由《接触网作业车作业票》发票人指定车长,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必须

由经过机械室岗前培训并下有人事令的人员担任,车长对本次出乘全过程起安全监督作用。

b)接触网作业车运行前,车长应确认防溜措施已撤除、作业人员已到位、各项行车条

件已具备后方可下令开车,未得到车长指令,司机不得开车。

c)车长应严格按《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工作完成表》中所列项目,对接触网作业车运行

中各关键环节进行卡控,督促司乘人员按章办事,发现司乘人员有违章行为时,应立即予以制止,并在收车后将违章行为上报工区和车间(机械室)。

d)接触网作业车运行中,车长只负责对司乘人员操作行为进行监督和提醒,发现问题

及时予以制止。车长不得参与行车,严禁车长指挥行车。

e)进入作业区域后车辆停车位置由车长通知司机,作业完毕后,车长确认人员机具已

撤离后下令返回,其它人员无权指挥司机。

f)监督司乘人员挂好平台爬梯上“高压危险、禁止攀登”标示牌。作业前准备:

a)监督司乘人员是否参加工区预想会。

b)监督司机是否针对当次作业车走行路径图进行讲解并安全预想。

c)监督司机、副司机是否对车辆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d)监督司机进行运监自检,制动试验。

e)与司机共同核对当日运行揭示内容输入正确并签名。

f)监督司机、副司机对车辆物料装载、加固情况进行检查。作业过程中:

a)车长与司机、副司机确认随车铁鞋是否撤除。

b)过道岔时,要与司机、副司机共同确认调车信号,显示白灯。

c)手扳道岔,司机进行‘要道还道’,并确认道岔开通。

d)监督作业车动时司机、副司机探头检查车辆后端。

e)与司机共同确认区间运行凭车站开放的出站信号、车机联控、呼唤应答。

f)与司机共同确认区间作业司机、副司机核对调度命令、车机联控、确认进路上的道岔均在开通状态。

g)监督司机站场调车转线执行‘问路式’调车,执行车机联控,确认道岔。

h)监督司机站场内调车过道岔时凭开放的调车白灯,呼唤应答、逐架确认。

i)监督司乘人员按规定填写“一次检修作业调车进路凭证核对表”。

g)监督、提醒司机正确方向操纵车辆。

h)监督、提醒司机在车站停车超过5分钟,按规定要下车检查,正、副司机不得同时

下车。

l)监督、提醒司机停车待命时进行保压、拉紧手制动。

j)监督、提醒司机停车超过20分钟司机做制动试验。

k)监督、提醒司机邻线未封锁侧悬挂“临线有车严禁上下”警示牌。

m)监督、提醒司机停电命令下达后开启取力开头。

n)监督、提醒作业完毕副司机检查平台回位情况。

o)监督作业人员对平台上料具进行清理,并对车辆物料装载、加固情况进行检查; p)监督、提醒司机入库时一度停车牌前停车,库内运行不得超过3km/h。

s)监督、提醒司机停车后按规定安放防溜(枕木、铁鞋、手制动)。

q)监督、提醒司机进入连挂范围应由对方司机同意,联挂时应一度停车,时速不得

超过3km/h。

r)监督、提醒司机联挂后应试拉,全列试风试验。

s)遇大雨、大雾、大雪恶劣天气影响阻碍行车视线时应果断采取停车,加强确认信

号,司机应报告车站,必要时可取消施工作业。

t)按照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工作完成表,轨道车司乘人员每完成一项在相应空格处画

“√”,保证作业车行车安全。

4、作业结束后:

a)各项工作都完成以后,车长及时在接触网作业车车长工作完成表中签字确认,交作

业车司乘人员保管。

b)做好作业车返回工区行车安全卡控工作,进站时要与司机共同确认信号,保证安全

爆破作业指导书 篇6

根据本管段工程实际情况,所有爆破作业都为松动爆破,要求所有爆破作业严格按照《爆破安全规程》和有关既有线的爆破作业的安全规定作业,特制定以下作业要求,其他未尽事宜请参照《爆破安全规程》!

1.管理制度与职责范围

1.1 各种爆破作业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爆破器材。

1.2 在爆破工程中推广应用爆破新技术、新工艺、新器材和仪表,必须经爆破作业的主管部(或相当于此一级的总公司)鉴定批准。

1.3 进行爆破工作的企业,必须设有爆破工作领导人、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爆破段(班)长、爆破员和爆破器材库主任。

1.4 凡从事爆破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并持有合格证。

a.爆破工作领导人、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应由经过爆破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的工程师、技术员担任;

b.爆破器材库主任和爆破段(班)长应由爆破技术人员或经验丰富的爆破员担任。

1.5 爆破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5.1 年满十八周岁,从事过一年以上与爆破作业有关的工作;

1.5.2 工作认真负责;

1.5.3 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1.5.4 体检合格;

1.5.5 按爆破员培训大纲(附录A)的要求,进行过培训并考试合格。

1.6 取得“爆破员作业证”的新爆破员,应在有经验的爆破员指导下实习三个月后,方准独立进行爆破工作。在高温、有沼气或粉尘等爆炸危险场所的爆破工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爆破员进行。爆破员从事新的爆破工作,必须经过专门训练。1.7 爆破工作领导人的职责:

1.7.1 主持制定爆破工程的全面工作计划,并负责实施;

1.7.2 组织爆破业务,爆破安全的培训工作和审查、考核爆破工作人员与爆破器材库管理人员;

1.7.3 监督本单位爆破工作人员执行安全规章制度,组织领导安全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1.7.4 组织领导重大爆破工程的设计、施工和总结工作;

1.7.5 主持制定重大或特殊爆破工程的安全操作细则及相应的管理条例;

1.7.6 参加本单位爆破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8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

1.6.1 负责爆破工程的设计和总结,指导施工,检查质量;

1.6.2 制定爆破安全的技术措施,检查实施情况;

1.6.3 负责制定盲炮处理的技术措施,进行盲炮处理的技术指导;

1.6.4 参加爆破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9 爆破器材库主任的职责:

1.9.1 负责制定仓库管理细则;

1.9.2 督促检查爆破器材保管员(发放员)的工作;

1.9.3 及时上报质量可疑及过期的爆破器材;

1.9.4 组织或参加爆破器材的销毁工作;

1.9.5 督促检查库区安全情况、消防设施和防雷装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10 爆破器材保管员(发放员)负责验收、发放、统计和保管爆破器材,对无“爆破员作业证”的人员有权拒绝发给爆破器材。

1.11 爆破器材试验员负责进行爆破器材的检验工作。

1.12 爆破段(班)长的职责: 1.12.1 领导爆破员进行爆破工作;

1.12.2 监督爆破员切实遵守爆破安全细则和爆破器材的保管、使用、搬运制度;

1.12.3 有权制止无“爆破员作业证”的人员进行爆破工作;

1.12.4 检查爆破器材的现场使用情况和剩余爆破器材的及时退库情况。

1.13 爆破员的职责:

1.13.1 保管所领取的爆破器材,不得遗失或转交他人,不准擅自销毁和挪作它用;

1.13.2 按照爆破指令单和爆破设计规定进行爆破作业;

1.13.3 严格遵守本规程和安全操作细则;

1.13.4 爆破后检查工作面,发现盲炮和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及时上报或处理;

1.13.5 爆破结束后,将剩余的爆破器材如数及时交回爆破器材库。2.爆破作业的基本规定

2.1 一般规定

2.1.1 松动爆破应编制爆破说明书或技术交底。爆破说明书由单位的总工程师或爆破工作领导人批准。

2.1.2 爆破作业地点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禁止进行爆破工作。

a.有冒顶或边坡滑落危险;

b.支护规格与支护说明书的规定有较大出入或工作面支护损坏;

c.通道不安全或通道阻塞;

d.爆破参数或施工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

e.距工作面20m内风流中沼气含量达到或超过1%,或有沼气突出征兆;

f.工作面有涌水危险或炮眼温度异常;

g.危及设备或建筑物安全,无有效防护措施;

h.危险区边界上未设警戒;

i.光线不足或无照明;

j.未严格按《规程》要求做好准备工作。

2.1.3 禁止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作业的人员穿化纤衣服。

2.1.4 在大雾天、黄昏和夜晚,禁止进行地面。需在夜间进行爆破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并经主管部门批准。

遇雷雨时应停止爆破作业,并迅速撤离危险区。

2.1.5 装药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装药前应对炮孔进行清理和验收;

b.使用木质炮棍装药;

d.装起爆药包、起爆药柱和硝化甘油炸药时,严禁投掷或冲击;

e.禁止烟火;

f.禁止用明火照明;

g.禁止使用冻结的或解冻不完全的硝化甘油炸药。

2.1.6 堵塞工作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装药后必须保证堵塞质量,硐室、深孔或浅眼爆破禁止使用无填塞爆破(扩壶爆破除外);

b.禁止使用石块和易燃材料填塞炮孔;

c.填塞要十分小心,不得破坏起爆线路;

d.禁止捣固直接接触药包的填塞材料或用填塞材料冲击起爆药包;

e.禁止在深孔装入起爆药包后直接用木楔填塞。

2.1.7 禁止拔出或硬拉起爆药包或药柱中的导火索、导爆索,导爆管或电雷管脚线。

2.1.8 炮响完后,露天爆破不少于5min(不包括硐室爆破),地下爆破不少于15m in(经过通风吹散炮烟后),才准爆破工作人员进入爆破作业地点。2.1.9 严禁在残眼上打孔。2.2 爆破警戒与信号

2.2.1 爆破工作开始前,必须确定危险区的边界,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2.2.2 地面爆破应在危险区的边界设置岗哨,使所有通路经常处于监视之下。每个岗哨应处于相邻岗哨视线范围之内。

2.2.3 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内的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和看到。

应使全体职工和附近居民,事先知道警戒范围、警戒标志和声响信号的意义,以及发出信号的方法和时间。

第一次信号--预告信号。所有与爆破无关人员应立即撤到危险区以外,或撤至指定的安全地点。向危险区边界派出警戒人员。

第二次信号--起爆信号。确认人员、设备全部撤离危险区,具备安全起爆条件时,方准发出起爆信号。根据这个信号准许爆破员起爆。

第三次信号--解除警戒信号。未发出解除警戒信号前,岗哨应坚守岗位。除爆破工作领导人批准的检查人员以外,不准任何人进入危险区。经检查确认安全后,方准发出解除警戒信号。

2.3 爆破后的安全检查和处理

2.3.1 爆破后,爆破员必须按规定的等待时间进入爆破地点,检查有无冒顶、危石、支护破坏和盲炮等现象。

2.3.2 爆破员如果发现冒顶、危石、支护破坏和盲炮等现象,应及时处理,未处理前应在现场设立危险警戒或标志。

2.3.3 只有确认爆破地点安全后,经当班爆破班长同意,方准人员进入爆破地点。

2.3.4 每次爆破后,爆破员应认真填写爆破记录。2.4 盲炮处理

2.4.1 处理盲炮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发现盲炮或怀疑有盲炮,应立即报告并及时处理。若不能及时处理,应在附近设明显标志,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b.难处理的盲炮,应请示爆破工作领导人,派有经验的爆破员处理,大爆破的盲炮处理方法和工作组织,应由单位总工程师批准;

c.处理盲炮时,无关人员不准在场,应在危险区边界设警戒,危险区内禁止进行其他作业;

d.禁止拉出或掏出起爆药包;

e.电力起爆发生盲炮时,须立即切断电源,及时将爆破网路短路;

f.盲炮处理后,应仔细检查爆堆,将残余的爆破器材收集起来,未判明爆堆有无残留的爆破器材前,应采取预防措施;

g.每次处理盲炮必须由处理者填写登记卡片。2.4.2 处理浅眼爆破的盲炮可采用下列方法:

a.经检查确认炮孔的起爆线路完好时,可重新起爆;

b.打平行眼装药爆破。平行眼距盲炮孔口不得小于0.3m,对于浅眼药壶法,平行眼距盲炮药壶边缘不得小于0.5m。为确定平行炮眼的方向允许从盲炮孔口起取出长度不超过20cm的填塞物;

c.用木制、竹制或其他不发生火星的材料制成的工具,轻轻地将炮眼内大部分填塞物掏出,用聚能药包诱爆;

d.在安全距离外用远距离操纵的风水喷管吹出盲炮填塞物及炸药,但必须采取措施,回收雷管;

e.盲炮应在当班处理,当班不能处理或未处理完毕,应将盲炮情况(盲炮数目、炮眼方向、装药数量和起爆药包位置,处理方法和处理意见)在现场交接清楚,由下一班继续处理。3.起爆器材加工和起爆方法

3.1 起爆器材加工

3.1.1 起爆管和信号管应在爆破器材库区的专用房间加工,严禁在爆破器材存放间、住宅和爆破作业地点加工。

城市拆除爆破和其他不超过6个月的短期爆破工程,允许在作业面附近的单独房间、帐棚等安全场所加工起爆管和信号管。

3.1.2 加工起爆管和信号管应在铺有软垫和凸缘的工作台上操作。工作台上应安装带有金属框架厚度不小于0.8mm的有机玻璃防护板,以保护操作者的脸部和胸部。多工作台同时加工时,相邻工作台的端部应安装厚度不小于100mm、高度不小于0.7m、宽度与工作台宽度相同的硬质木板。两相邻工作台的间距不小于1.5m。

每个工作台上存放的雷管不得超过100发,且应放在带盖的木盒里。操作者的手中只准拿一发雷管。

3.1.3 应使用快刀切取导火索或导爆管。每盘导火索或每卷导爆管的两端应先切掉5cm。

切取导火索或导爆管时,每根导火索的一头应切成垂直面。每根导爆管的两端都切成垂直面,一端封口。

切割导火索或导爆管时,工作台上禁止堆放雷管。切割前应认真检查导火索和导爆管的质量,凡有过粗、过细、破皮和其他缺陷的部分,均应切除。

3.1.4 装配起爆管和信号管前,必须逐个检查雷管质量,凡管体压扁、破损、锈蚀、加强帽歪斜者,严禁使用。雷管内有杂物,严禁用工具掏和嘴吹,只准用手指轻轻地弹出杂物。弹不出杂物的雷管,禁止使用。

3.1.5 应将导火索和导爆管有垂直面的一端轻轻插入雷管,不得施转摩擦。金属壳雷管应采用安全紧口钳紧口,纸壳雷管应采用胶布捆扎紧口或附加金属箍圈后紧口。

3.1.6 加工好的起爆管与信号管应分开存放,信号管必须系上标记。

3.1.7 用于潮湿或有水工作面的起爆管和起爆药包必须进行防潮、防水处理。

3.1.8 加工起爆药包和起爆药柱应在爆破作业面附近的安全地点进行,加工数量不应超过当班爆破作业需用量。

加工起爆药包时,应用木质或竹质锥子,在炸药卷(包)中心扎一个雷管大小的孔,孔深应能将雷管全部插入,不得露出药卷。

雷管插入药卷后,应用细绳或电雷管的脚线将雷管固紧。加工起爆药柱时,必须将雷管放在药柱的预留孔内,禁止露在药柱外面。

3.2 起爆方法

3.2.1 电雷管使用前,应在单独房间里(不超过六个月的野外流动爆破作业允许在室外安全地点)用专用爆破仪表逐个检测每次爆破所用的电雷管的电阻值。电阻值应符合产品证书的规定。

检测雷管的电阻应在带凸缘的工作台上进行。被检测的雷管应放在防护板后面或钢管里。每个工作台上存放的雷管数不得超过100发。检查合格的雷管的两脚线必须短路联接。

3.2.2 用于同一爆破网路的电雷管应为同厂同型号产品,康铜桥丝雷管的电阻值差 不得超过0.3Ω,镍铬桥丝雷管的电阻值差不得超过0.8Ω。

3.2.3 只准采用专用爆破电桥导通网路和校核电阻。专用爆破电桥的工作电流应小于30mA。必须在装药填塞完毕和无关人员撤离现场后,才准在作业面导通网路和校核电阻。

3.2.4 爆破网路主线应设中间开关,并与其他电源线路分开敷设,应采用绝缘良好的导线,不准利用铁轨、铁管、钢丝绳、水和大地作爆破线路。

露天爆破允许使用架设在电杆瓷瓶上的裸露导线,但不准使用直流电机车的架空线。

3.2.5 必须严格检查主线、区域线、端线、电源开关和插座等的断通与绝缘情况。在联入网路前,各自的两端应短路。

3.2.6 爆破网路的连接必须在工作面的全部炮孔(或药室)装填完毕和无关人员全部撤至安全地点之后,由工作面向起爆站依次进行。两线的接点应错开10cm,接点必须牢固,绝缘良好。

3.2.7 爆破主线与起爆电源或起爆器联接之前,必须测全线路的总电阻值。总电阻值应与实际计算值符合(允许误差±5%)。若不符合,禁止联接。

3.2.8 有煤尘(含矿尘)和气体爆炸危险的隧道内采用电力起爆时,只准使用防爆型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其他情况下准许采用动力电、照明电和经鉴定合格的起爆器作为起爆电源。

电力起爆时,流经每个雷管的电流为:一般爆破,交流电不小于2.5A,直流电不小于2A;大爆破,交流电不小于4A,直流电不小于2.5A。

3.2.9 用动力电源或照明电源起爆时,起瀑开关必须安放在上锁的专用起爆箱内。

起爆开关箱的钥匙和起爆器的钥匙在整个爆破作业时间里,必须由爆破工作领导人或由他指定的爆破员严加保管,不得交给他人。

3.2.10 爆破作业场地的杂散电流值大于30mA时,禁止采用普通电雷管。

3.2.11 地铁、隧道、地下硐室、地下水利工程和井下采煤等的电力起爆,当采用电缆作为专用爆破线时,距装药工作面50m以外允许电气照明。

3.2.12 各种起爆器和用于检测电雷管及爆破网路电阻的爆破专用欧姆表、爆破电桥等电气仪表,每月以及大爆破前应检查一次,电容式起爆器至少每月赋能一次。

3.2.13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禁止采用导火索起爆:

a.竖井、倾角大于30°的斜井和天井工作面的爆破;

b.有沼气和粉尘爆炸危险工作面的爆破;

c.借助于梯子、绳索和台架才能点火,而且较难撤至安全地点的爆破;

3.2.14 导火索起爆时,应采用一次点火法点火。

单个点火时,一人连续点火的根数(或分组一次点火的组数),地下爆破不得超过5根(组),露天爆破不得超过10根(组)。

导火索的长度应保证点完导火索后,人员能撤至安全地点,但不得短于1.2m。

3.2.15 同一工作面由一人以上同时点火时,应指定其中的一人为组长,负责协调点火工作,掌握信号管或计时导火索的燃烧情况,及时发出撤至安全地点的命令。

3.2.16 连续点燃多根导火索时,露天爆破必须先点燃信号管,井下爆破必须先点燃计时导火索。信号管响后或计时导火索燃烧完毕,无论导火索点完与否,人员必须立即撤离。

信号管和计时导火索的长度不得超过该次被点导火索中最短导火索长度的三分之一。

3.2.17 必须用导火索或专用点火器材点火,严禁用火柴、烟头和灯火点火。严禁脚踩和挤压已点燃的导火索。

点火前,必须用快刀将导火索切掉5cm。严禁边点火边切导火索。

3.2.18 只准用快刀切割导爆索,但禁止切割接上雷管或已插入炸药里的导爆索。

3.2.19 导爆索起爆网路应采用搭接、水手结等方法连接。搭接时,两根导爆索重叠的长度不得小于15cm,中间不得夹有异物和炸药卷,捆绑应牢固。支线与主线传爆方向的夹角不得大于90°。

3.2.20 导爆索网路除连接时的水手结外,禁止打结或打圈。交错敷设导爆索时,应在两根导爆索之间放一厚度不小于10cm的垫块。

3.2.21 起爆导爆索的雷管应绑紧在距导爆索端部15cm处,雷管的集中穴应朝向导爆索的传爆方向。

3.2.22 导爆管网路中不得有死结,孔内不得有接头,孔外传爆雷管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距。用于同一工作面的导爆管必须是同厂同批号产品。

3.2.23 用雷管起爆导爆管网路时,应有防止雷管的集中穴炸断导爆管和秒延期雷管的气孔烧坏导爆管的措施。导爆管应均匀地敷设在雷管周围,并用胶布等捆扎牢固。

3.2.24 在有矿尘、煤尘或气体爆炸危险的矿井中爆破,禁止使用导爆管起爆。4.露天爆破

4.1 一般规定

4.1.1 露天爆破需设人工掩体时,掩体应设在冲击波危险范围之外,其结构必须坚固严密,位置和方向应能防止飞石和炮烟的危害。

通往人工掩体的道路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4.1.2 露天爆破后,须经安全人员认真检查工作面安全情况,确认爆破地点安全,才准恢复作业。

4.1.3 雷雨季节宜采用非电起爆法。

4.1.4 在爆破危险区域内有两个以上的单位(作业组)进行露天爆破作业时,必须统一指挥。4.1.5 同一区段的二次爆破,应采用一次点火或远距离起爆。

4.1.6 为防止人员陷入松软土岩或砂矿床爆后空穴,爆区必须设置明显标志并经安全检查,确认无塌陷危险后,方准恢复作业。4.2 浅眼爆破

4.2.1 浅眼爆破应形成台阶,并应符合爆破说明书有关钻眼、装药、填塞、起爆顺序等项规定。

4.2.2 采用导火索起爆或分段电雷管起爆,炮孔间距应保证其中一个炮孔爆破时不致破坏相邻的炮孔。

4.2.3 装填的炮孔数量,应以一次爆破为限。

4.2.4 采用导火索点火起爆,应不少于二人进行爆破作业。

4.2.5 如无盲炮,从最后一响算起,经5min后才准进入爆破地点检查,若不能确认有无盲炮,应经15min后才能允许进入爆区检查。使用塑料皮导爆索。5.运输、搬运规定 5.1 道路运输

5.1.1 用汽车运输爆破器材,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出车前车库主任(或队长)应认真检查车辆,并在出车单上注明:“该车检查合格,准许用于运输爆破器材”;

b.由熟悉爆破器材性质,具有安全驾驶经验的司机驾驶;

c.汽车行驶速度:在能见度良好时不超过40km/h;在扬尘、起雾、暴风雪等能见度低时速度减半;

d.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时,两台汽车的距离不小于50m,上山或下山时不小于300m;

e.遇有雷雨时,车辆应停在远离建筑物的空旷地方;

f.寒冷地区的冬季运输,必须采取防滑措施。5.2.1 用人工搬运爆破器材,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a.在夜间或井下,应随身携带完好的矿用蓄电池灯,安全灯或绝缘手电筒;

b.炸药与雷管应分别放在两个专用背包(木箱)内,禁止装在衣袋内;

c.领到爆破器材后,应直接送到爆破地点,禁止乱丢乱放;

d.不得提前班次领取爆破器材,不得携带爆破器材在人群聚集的地方停留;

e.一人一次运送的爆破器材数量,不准超过:

同时运搬炸药和起爆器材10kg;

拆箱(袋)运搬炸药20kg;

背运原包装炸药一箱(袋);

挑运原包装炸药二箱(袋)。

编制: 批准:

成绵复线TJ项目C11分部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 全面发挥监督执纪问责作用下一篇: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