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024-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17篇)

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

1、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2、布局分区明确标志清楚,分区管理。

3、无菌柜定期清洁、消毒,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

4、设有合适的洗手及干手设施,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5、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无菌医疗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6、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酶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7、碘酒、酒精,吉尔碘应密闭保存,开启时注明开启日期。

8、治疗车上物品摆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9、医疗废物的管理,参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10、执行每日地面湿式清扫。

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2

1 治疗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布局不合理, 三区划分不明显

治疗室三区应划分清楚, 用品应严格按照区域存放和使用。治疗室在布局上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区域设置不合理, 如无菌区设置在紧靠窗户、门口之处, 造成医院感染隐患。我院曾有一科室, 治疗室设置在窗户下, 连续几次做操作台物表细菌培养都不合格, 分析原因, 认为是窗户经常开启, 致操作台消毒效果受影响。后将操作台重新摆放, 离开窗户后, 物表细菌培养合格。二是物品不按规定区域放置, 如无菌区内存放非无菌物品等。

1.2 个别护士缺乏慎独精神

病区的操作, 大部分需要在治疗室准备, 如配药、口腔护理、导尿、换药的用品准备, 而实施以上操作后用品的处理和存放, 也在治疗室完成。很多操作由护士单独完成。如果护士责任心不强、慎独精神差, 就会违反无菌操作原则, 不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去处理, 这些都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

1.3 一次性用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治疗室要存放一些一次性用品, 以便于使用。对常用的物品如输液管、注射器、抽血器等, 因用量多、周转快, 不易过期, 而有些物品, 如三腔导尿管、无菌贴膜等, 则会因用量不大, 长时间存放而过期。

1.4 护士存在意外伤害的危险

护士每天接触针头、玻璃安瓿等锐器, 容易被刺伤。在输液、输血等操作时, 易被血液制品污染, 增加了护士容易被感染的高风险性。

2 采取的措施

2.1 健全治疗室管理制度

治疗室首先应健全制度, 如治疗室管理制度、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或装订成册, 或张贴在墙。但不论形式如何, 最主要的是让其真正得到落实, 成为指导护士日常工作的蓝本。

2.2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一是护理部、医院感染科组织培训, 二是科室利用晨会组织学习。尤其是近年来, 各医院聘用护士增多, 流动性大, 对护士进行治疗室管理培训显得更为重要和必要。可通过理论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如“密闭式静脉输液”、“无菌技术操作”等操作, 使护士将医院感染知识从感性上升至理性。同时, 也应不断教育护士, 让每一个护士都认识到自己是治疗室质量保证的有机组成部分, 自身行为对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3 护士长是治疗室管理的关键

护士长可采用以下方法加强对治疗室的管理。一是合理分工, 充分调动每一名护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将治疗室医院感染工作分配至科室护士, 如医疗废物分类管理、无菌柜管理、抢救车管理等, 但护士长一定要负责日常检查, 绝不能放任。二是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分析原因, 及时解决。三是确定治疗室清洁日, “清洁是灭菌的基础”, 每周1次, 将卫生彻底清扫。四是做好治疗室环境监测, 做到心中有数。五是对新聘人员加强培训, 使她们尽快适应岗位。

2.4 职能科室的监督作用

职能科室 (医院感染科、护理部) 应经常深入治疗室, 对照制度, 检查治疗室物品分类、各类物品存放、一次性用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消毒是否到位, 检查护理人员操作是否规范。同时, 定期做好对各科治疗室的环境卫生学监测。

2.5 预防护士意外伤害

教育护士在操作时注意力要集中, 避免被刺伤, 注意做好个人防护, 如戴口罩、手套, 并让护士知道被锐器刺伤后应如何采取补救措施。

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3

【关键词】治疗室;院感;存在问题;处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0-227-2

2009年9-11月对辖区内6所市级医院、6所中心级卫生院、13所乡镇级卫生院检查二次。采用统一标准,专人检查,对治疗室管理制度、无菌操作、消毒隔离、自我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等进行了调查。

1存在问题

1.1被调查的26所医疗单位都有当地卫生部门执业许可证。市级单位及中心级卫生院布局基本合理,将近一半乡镇级卫生院治疗室布局不合理。

1.2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不健全。感染控制措施不到位,缺乏对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医疗废弃物处置不当,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有混放现象[1,2]。

1.3个别医务人员无菌观念淡薄,如清创缝合时未戴口罩、帽子、手套;二个病人之间未洗手(或手用快速消毒剂),医疗垃圾随意丢弃。

1.4治疗室紫外线灯安装不规范,使用时间登记不完整。灯管无清洁记录,表面有积灰。

1.5未做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指、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的细菌培养。紫外线灯强度未监测。

1.6地面、诊察床上有血迹。

1.7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放,未放入专用黄袋中。

1.8检查中发现2所用下排气式蒸汽压力灭菌的无菌包潮湿,包布上有霉斑。

1.9水龙头安装不合格,拖把未悬挂晾干,抹布放在水池沿上。肥皂盒积水不洁。

1.10使用的复合碘等消毒液、开启的无菌生理盐水未注明时间。用后的器械放在治疗车上,洁污未严格区分。

1.11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未分开放置。无菌容器无消毒标记。无菌包布欠清洁。

1.12个别单位无菌器械用浸泡消毒,一镊子筒内放多把镊子,筒与镊子不配套,器械生锈不清洁,浸泡的消毒液量少。

1.13勤工自我防护不强,个别勤工裸手拣医疗垃圾,拣好后不及时洗手,又去触摸清洁物品,造成交叉感染。

2处理对策

2.1首先要使院长转变思想观念,对治疗室医院感染引起高度重视,分管院长要参与院内感染管理培训。

2.2健全和完善院感管理制度,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做好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保证[3]。各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监控网络系统、组织及职责,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严格按《消毒隔离管理规范》执行,把医院感染工作提高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医院领导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感染管理的重要性,严格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感管科要做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建立培训与监测制度,定期培训和监测,尤其要做好各网络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以充分发挥各级组织机构的作用。

2.3全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一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二是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管理办法》、《中华同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等,使全体医务人员全面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知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及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确保医院感染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基层医院工勤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工作流动性大,因此要加强对工勤人员的培训,院感管理人员一定要手把手教会其基本理论及操作,并做好监督管理,要求工勤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础卫生学和消毒隔离知识,并能正确运用于工作中,同时要做好对工勤人员的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对专业回收医疗废物的勤工每年单位给予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保证其职业安全。

2.4医院制定医院感染管理考核标准,将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奖罚分明,逐层落实,并及时反馈整改,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使院内感染管理工作逐步完善。

2.5洗手、无菌操作及持续检测是感染控制的关健[4]。强调接触每例患者前后洗手。有研究表明: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及与患感染或传染病接触的人员,他们手上细菌的数量和种类与其接触的密切程度成正比关系。关于洗手,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有明确定义:将手涂满肥皂,并对起所有表面进行强有力的短暂的摩擦,产生大量泡沫,然后用流动水冲洗的过程。前者为机械去污过程,能使皮肤脂肪乳化和微生物悬浮于表面,再用水将其冲洗干净;后者为化学去污过程,能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其次要严格无菌操作。

2.6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努力创造条件开展自身监测工作[5],及时了解院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针对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但限于目前基层卫生院现有条件限制,要开展自身监测有较大的困难,因此,院感质控中心要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业务培训工作,给他们结对子牵手大医院,一方面完善监测制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他们以具体的工作指导,以提高基层感管工作人员的院内感染管理水平,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以付诸于实际工作。

2.7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开启的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建议使用小包装。治疗台、诊察床等每日清洁、消毒,并有记录,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工勤人员必须掌握常用消毒液的浓度及配制方法,感管科定期进行检查督促落实。

2.8所有治疗器材在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常用无菌敷料罐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消毒容器每周更换二次,有记录。

2.9各科室用后的器械、弯盘放在污染区先行浸泡初消毒,经初消毒后方可回收至供应室进一步处理。另外各治疗车及换药车上必须配有手快速消毒剂,在两个病人操作之间使用。

2.10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区分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医疗垃圾应放在专用黄袋中,感染性敷料放入双层专用黄袋中,每天两次有院内专职人员上科室回收到垃圾暂住房保管,再由定点医疗废弃物处理公司统一回收,进行无害化处理。

2.11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努力创造条件开展自身监测工作[5],及时了解存在的危险因素,必要的针对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但限于目前医院现有的条件,要开展自身监测有较大的困难,因此,院感质控中心加强基层医疗单位的业务培训工作,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知识,并付诸于实际工作。

2.12定期进行紫外线灯管强度测定,细菌培养建议采用大医院牵手形式,资源共享,由周边医疗机构给基层医疗单位提供协助与技术指导。若细菌培养超标,应查明原因,并有整改措施,复查,直至无超标。

2.13治疗室医务人员往往在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由于疾病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医务人员感染的可能性。因此,提高医务人员自身整体防护能力,加强防护基础建设,建立和推行标准化防护的管理,是提升医务人员整体防护能力的关健。“标准预防”理论主张患者的血液、体液是否具有传染性都应充分利用各种屏障防护设备,以减少职业暴露危险性,最大限度的双向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洗手、戴手套、穿紧袖工作服或隔离衣、佩带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穿长筒胶鞋,工作完毕沐浴更衣等等,另外工作服、隔离衣不准带至洁净区。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被服、环境控制、处理医疗废弃物时的职业健康安全。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要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的全过程,包括日常工作的职业防护和突发性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的防护。医院领导要在思想上给予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给予人力、物力和政策、技术支持,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当成经常性的工作来抓。各单位可以结合单位实际把培训材料印制成册,发给所有医务人员,达到人手一册,这样就更有利于院内感染管理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3:6-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10-11.

[3] 王爱女,基层卫生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6):681.

[4] Duffy JR.AACN Clinical Issues,2002,13(3):358.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4

1、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细则》、《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消毒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并认真履行各项职责,制定与完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应急程序与措施。

2、医院要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消毒、灭菌、隔离与医疗废物管理等工作程序。

3、医院要制定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与监督方案、对策、措施、效果评价和登记报告制度,并将医院感染管理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考核的重要内容。

4、医院要加强消毒隔离工作,做好住院部、手术室、康复科、检验检验科和消毒供应室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工作。

5、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委员会协同有关科室监督、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和完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施细则,坚持抗菌药物分级使用。开展临床用药监控,实施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对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6、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的分类》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有效管理,并有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方案。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5

2、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及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3、每半年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议,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4、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准时参会,若有特殊情况不能如期参会者,应提前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请假批准。

5、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并为医院的医院感染工作出谋划策。

感染管理科工作制度

1、在医院管理委员会及院长及分管院长的领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认真开展和完成医院感染控制的各项工作及全面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

2、严格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3、严格依照各级人员职责认真按时的.完成本职工作。

4、每季写一期“医院感染监控通讯”并向全院反馈。

5、每半年对全院各科进行一次医院感染综合考评。

6、每季对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一次工作考核。

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处理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医院感染事件的危害,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医疗卫生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江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建立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组织(名单见相应文件)

1、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2、医疗专家指导小组(医疗救治系统)

3、感染控制督导小组(监测预警系统、医院感染控制督导系统)

4、病原学检测技术指导小组(医院感染病原鉴定、环境卫生学监测)

(二)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处理领导小组职责

1、制定全院控制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一旦发生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要迅速查明主要流行因素。

3、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

4、积极及时快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事实真相,迅速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的发展。

5、保障公众身体健康的同时保障医务人员生命安全。

6、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保证。

(三)感染控制督导小组职责

1、收集传染病、医院感染发病及病原体信息,统计、分析、报告预警并提出预案启动与控制措施建议,

2、明确监测预警流程及监测项目(如呼吸道类、虫媒传染病等),监测点(发热门诊、临床各科室及社会信息等),监测内容(感染病例数、传染病种类、时间、地点、人群特征等)。

3、配备细菌、真菌等特殊病原体的采样、鉴定、分析设备。

4、针对引起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病原体的生物特征及传播途径,制定不同感染控制措施。

5、对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疫点处理、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督导评价。

6、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突发性医院感染事件的“第一知情权”制度建设,真正做到迅速、准确、专业、科学地进行现场感染控制督导,以防突发医院感染事件在院内进一步传播。

(四)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预警分级和应急响应

1、依据院内感染发生例数、传播速度、流行趋势、病原菌,将突发性医院感染预警分为三级:

一级预警:本院某病区同样性质院内感染病例高于前一年同期水平的2-3倍。

二级预警:本院某一病房短期内出现同样性质感染疾病大于等于3例或出现特殊病原菌(如mrsa、vrsa、vre、esbl)感染病例,并有暴发或流行趋势。

三级预警:本院短时间内出现一定数量(根据不同感染疾病确定数量)同样性质的医院感染病例。

2、根据不同预警启动相应应急响应

一级预警发生后启动一级响应:

①由医院感染管理科发出预警,并组织对病区增高的同样性质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薄弱环节进行全院检查,并督促改正。

②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医务人员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防护等知识培训。

③加强对重点科室工作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

二级预警启动二级响应: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于24小时内上报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相关科室。

②做好预案启动准备。

③立即派感染专职人员赶赴现场,督促指导消毒、隔离等必要的防治措施。

④疫情所在科室做好治疗并在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及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工作。

⑤开展流调及监测工作。

三级预警启动三级响应:

①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上报主管院长并通报医务科、护理部及全院各科室。

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专家判断是否突发医院感染事件。

③感染管理科于2小时内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诊断为传染病突发性医院感染,还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规定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④医院法人代表公布疫情。

⑤执行预案,监督检查预案落实,医院进入紧急预案实施。

⑥立即组织临床治疗。

⑦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找出传染源。

⑧对发生疫情现场进行环境、医疗器械、医务人员手、鼻咽拭子,家属手等卫生学监测。

⑨实行区域隔离,做好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

⑩后勤物资保障运作,从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给予发生地足够的支持。

保护好易感人群。

某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目录 篇6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及各级各类组织和人员职责.........1

(一)医院感染管理组织.......1

(二)各级各类组织和人员职责...........1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12、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职责.......2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职责.....24、医院感染管理专职医师职责...........35、医院感染管理专职护师职责...........36、医院感染管理专职检验师职责..........37、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38、科室主任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49、科室护士长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410、兼职监控医师职责......411、兼职监控护师职责......512、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513、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工作中职责...........514、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515、药事管理委员会、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616、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617、医疗器械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618、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职责......6

二、医院感染培训制度...........6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7

四、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与控制制度.....7

(一)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的报告与控制.........7

(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的报告...........7

(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控制措施..........7

附: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应急预案

五、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8

附: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

六、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8

附: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质量持续改进制度

七、消毒隔离制度......9

八、消毒药械管理制度...........9九、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10

十、手卫生管理制度...........11

十一、无菌技术操作规范.........11

十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12

十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2

十四、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13

附1: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附2:标准预防制度

十五、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3

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3

(一)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3

(二)门、急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4

(三)普通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5

(四)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5

(五)产房母婴同室新生儿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6

(六)ICU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7

(七)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8

(八)手术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8

(九)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20

(十)输血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21

(十一)导管室(含介入治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21

(十二)检验科及实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22

(十三)口腔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22

(十四)内镜室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23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24

(一)下呼吸道感染........24

(二)泌尿道感染.........25

(三)手术部位感染........25

(四)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6

(五)胃肠道感染.........26

十六、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27

某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汇编内容提要: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1)认真贯彻卫生部、省卫生厅对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技术规范、标准和办法,结合本

院实际,制定全院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规划、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2)根据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和有关卫生学标准,对医院的建筑(包括改建、扩建、新建)设计,尤以重点

科室建设、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服务流程提出意见。

(3)对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实施监督管理,进行考核和评价,并纳入医院综合目标管理。

(4)研究并确定本院医院感染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及采取的干预措施,明

确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的责任。

(5)研究并制定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出现传染病或者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等事件时的控制预

案。

(6)根据本省、本市、本院病原体特点和耐药现状,配合药事管理委员会提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导意见。

(7)建立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总结、布置工作,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

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7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出血患者96例, 其中男性59例, 女37例, 年龄40~69岁, 平均年龄 (55.21±13.47) 岁, 按抽签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两组患者入院时一般情况、危险因素比较、血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临床方面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两组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7], 患者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以及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界定为医院感染。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病情选用常规方法对症治疗, 西药抗凝及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感染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 加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批号20100310, 20110522, 20121226) , 静脉点滴, 10mg/次, 1次/天, 连用2周。

1.4 疗效指标

(1) 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modified Rankin Scale, m RS评分) 和血清Ig G、Ig A、Ig M和补体C3水平; (2) 总有效率; (3) 合并感染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数据均用SSPS13.0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所有计数数据采用χ2进行检验, P<0.05为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NIHSS评分、m RS评分

治疗前NIHSS评分、m RS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2周治疗后, 实验组NIHSS评分、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5

2.2 总有效率及合并感染发生率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 显著优于对照组 (8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19.5%, 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7.8%, 实验组并发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g A、Ig G、Ig M等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治疗后患者Ig G、Ig A、Ig M和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 且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细见表3。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 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 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研究发现, 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低下, 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m RS) 可以预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8]。本研究中, 治疗前NIHSS评分、m RS评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经过2周治疗后, 实验组NIHSS评分、m 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表明, 甘露聚糖肽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甘露聚糖肽是我国首创的新型免疫调节剂, 由不同长度的甘露聚糖肽分子构成, 主要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亮氨酸等氨基酸[5]。研究观察到甘露聚糖肽能提高血清Ig G、Ig A水平, 增强机体抵抗能力。文献报道, 甘露聚糖肽能显著改善免疫学指标的异常[9], 具有调节免疫紊乱, 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应激能力的作用[10], 甘露聚糖肽能有效预防和降低感染[11]。临床研究还报道, 甘露聚糖肽增强免疫功能的同时, 能提升外周白细胞, 提高临床疗效[12]。补体是具有酶活性、比较复杂的血清蛋白系统, 能形成膜攻击复合物, 破坏肿瘤细胞脂质双层, 促使肿瘤细胞溶解死亡[13,14]。甘露聚糖肽能刺激补体生成, 提高补体水平[10]。

本研究中,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g A、Ig G、Ig M等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治疗后患者Ig G、Ig A、Ig M和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 且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表明, 甘露聚糖肽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异常, 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具有调节细胞免疫紊乱, 改善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另外,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8%, 显著优于对照组 (83.3%)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感染发生率为19.5%, 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7.8%, 实验组并发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甘露聚糖肽可以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从而肯定了甘露聚糖肽在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甘露聚糖肽治疗脑出血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 能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 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免疫学指标异常, 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甘露聚糖肽对于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免疫功能发挥着积极的临床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2013年9月期间脑出血患者96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8例,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治疗, 静脉点滴, 10mg/次, 1次/天, 连用2周;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选用常规方法对症治疗, 用法用量与治疗组相同。观察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和合并感染发生率, 以及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 (mRS评分) 和血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结果: (1) 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实验组NIHSS评分、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 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治疗后患者IgG、IgA、IgM和补体C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0.05) , 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0.05) , 同时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并发感染发生率也显著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聚糖肽注射液能降低脑出血合并感染的发生率, 并能改善预后, 有助于患者康复。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 篇8

【关键词】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管理;危险因素

当前随着我国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有创诊疗的增加以及化疗、放疗等手段的广泛普及,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1]。医院感染己经成为当今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给患者与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2]。进行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分析,有助于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提高医院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3]。本文具体调查了医院感染的发病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关质量控制管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0年8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患者600例,纳入标准:年龄18~80岁;知情同意。其中男313例,女287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45.34±4.34)岁。

1.2 调查内容

本文调查的内容涉及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入院日期、住院科室、出院日期、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住院天数、入院时血液学检查情况;医院感染情况包括感染日期、感染部位、感染科室与预后情况等。

1.3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根据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判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或者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对比采用χ2分析,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感染发生情况

经过调查,600例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50例,发病率为8.3%,其中普通外科22例,妇产科11例,心血管内科9例,其他科室8例。

2.2 发病因素分析

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与医院感染发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

3 討论

众所周知,在医院管理中,医院感染不但直接影响医疗的质量,而且与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不过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不断深化,其质量控制管理的内容与方法正逐步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迈进[4]。本文经过调查,600例患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50例,发病率为8.3%,其中普通外科22例,妇产科11例,心血管内科9例,其他科室8例。我们把调查的内容纳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与医院感染发病有明显相关性(P<0.05)。医院感染发生率相对比较高,主要原因是收治的综合重症患者比较多,很多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血糖比较高,年龄比较大,住院时间长,且救治过程中有各种侵入性医疗操作,都增加了患者的易感性[5]。具体来说,老龄、高血糖状态均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与免疫力下降,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内在因素,住院时间长等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外在因素[6]。而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使用抗生素已成为常规,这无疑是医院感染发生的促进因素。而且外科手术创面大,侵入性操作多等,也增加了术后医院感染的机会。

在感染的质量控制管理中,要保持病室内空气洁净和新鲜,提高患者机体防御能力;减少病室内人员流动,对重症老年患者经常拍背有利于痰的排出。要加强抗生素使用基本知识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约束机制,提高抗生素使用药敏实验的送检率,从而及时反馈,科室指导临床用药。强化医院环境监测,定期进行物表、空气环境监测,从而从总体上以预防和减少患者感染发病率[7-8]。

总之,我院医院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多与年龄、住院天数、入院血糖水平有关,要积极加强感染质量控制管理。

参考文献

[1]伍南,徐秀华,吴安华,等.医院感染横断面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1-3.

[2]吕莉.2010—2012年沈阳市某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4,30(4):515-516.

[3]胡必杰.我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需要新思路[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08,1(5):257-260.

[4]杨芳.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4):88-89.

[5]赵明红.ISO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85-886.

[6]熊莉.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5(2):81-83.

[7]代瑾.医院感染进入科学防控时代[J].中国医院院长,2007, 13(5):3-5.

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9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人员衣帽整洁,不着工作服离院外出。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四、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前后要洗手或卫生手消毒,建议使用洗手液,如使用肥皂应悬挂保持干燥,防止再污染。

五、病室应定时通风换气;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每周固定卫生日。

六、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七、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治疗室、换药室地面、物体表面等每日定时清洁、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及时消毒。如采用紫外线灯消毒空气,应记录使用时间,累计时间应小于1000小时。

九、抽血、输液实行一人一针一带,操作前后应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手部无明显污染时)。

十、无菌镊子罐每周高压灭菌2次,戊二醛浸泡液面要求达到镊子的1/2—2/3,一罐一把,并做好使用情况的登记。如使用干罐,应每4小时更换。

十一、所有的灭菌物品均标明“科室、物品名称、包装者姓名、消毒日期、失效期”,失效期一般季节7天,霉季5天。

十二、体温表、湿化瓶、雾化器等医疗用品按要求更换、消毒。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十三、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共用座式便器每日进行消毒。

十四、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五、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十六、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生活垃圾置黑色垃圾袋,医疗垃圾置黄色垃圾袋,感染性垃圾置黄色垃圾袋中并做好明显标识,锐器应及时置于锐器盒内,进行无害化处理。

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0

(一)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与非限制区、区域之间须有门隔开,标志明显,洁污分流。设置正常分娩室和待产室、隔离分娩室和待产室。

(二)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应更衣,换拖鞋、带帽子、口罩。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医护人员患有皮疹、腹泻、呼吸道综合征、其它传染性疾病时不能在此岗位工作。

(三)对急产妇、疑似或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室内待产及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用物、器械等严格按要求处理。

(四)特殊感染产妇生产后,对隔离室应严格执行终末消毒,并进行细菌监测,达到无致病菌要求后方可再次使用。

(五)接生前医护人员进行外科洗手和手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及采取标准预防措施。

(六)保持室内清洁,每日通风至少两次,产床、台面等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次分娩后对产床、橡胶单、器械等及时清洁、消毒,地面每天用消毒液擦拭一次。

(七)产房器械、产包等物品一用一灭菌,灭菌物品均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标识齐全,存放符合要求。一次性医疗物品禁止二次使用。

(八)产包开启时间超过2小时如仍未生产,应重新更换并再次消毒外阴。无菌持物钳干罐保存,使用时记录打开时间,每4小时更换。

(九)分娩室为Ⅱ类环境,每季度做环境微生物学监测。

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篇11

【关键词】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中图分类号】R4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554-02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隔离、无菌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这无一不与护理密切相关。这些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就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他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因此,只有加强护理管理,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1 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

1.1 护理人员与病人接触最频繁,最密切,护理人员如能正确掌握医院感染知识与技术,可以大幅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在护理人员中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是目前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当务之急。我们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和相关的医院感染知识,通过不同形势,有计划地进行全员教育,定期举行医院感染知识讲座,组织科室护理骨干外出参观学习、经验交流。为了更好地使医务人员全面掌握医院感染知识,我们编写了医院感染知识百题问答手册,各科室组织自学,并进行全员考试,使人人都了解医院感染的危害性和预防医院感染的重大意义,促使每个成员自觉地贯彻消毒、灭菌、隔离等各项预防措施,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1.2 岗前教育:对分配、调入、进修及实习人员进行岗前教育,使他们尽快掌握预防医院感染知识。在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学习的同时,还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经考试合格后方可进入科室工作和学习。

2 加强病房管理

2.1 严格病人管理做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是医院内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对于医院每一项制度、每一项护理操作的目的要求,都应该做必要的宣传教育,以取得病人的合作。管理好病人与病房秩序亦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之一。例如:控制病人的陪护率,减少病房的人员流动和空气中的染菌数,对保护住院病人的安全和减少感染机会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护理人员应以不同方式向病人宣传预防疾病及医院感染知识,对于需要隔离的病人特别要讲清隔离的目的和意义,以及不随意乱串病房的好处,这样做使其自觉地配合护理人员做好消毒工作,防止医院交叉感染。

2.2 加强病室环境的管理:医院是病人就诊医疗的场所,每天有许多病人及陪伴家属来院就诊、探视。人员流动大、医院的空气环境等易受污染,环境一旦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媒介。首先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洁,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3次,并保持相对适度50-60摄氏度,地面应湿式清扫,病床一床一套湿扫用具,一桌一擦布,用后严格消毒晾干备用。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

3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完善感染管理制度

根据卫生部《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管理组织的暂行办法》通知要求,我们医院成立了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任主任,护理部、控感办主任为副主任,科室内设立了感染控制小组。并制定了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项感染管理制度,做到人人职责明确,层层把关,环环相扣,有计划、有制度、有措施、有落实,在全院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完整的感染监控体系,使我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循,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

4 认真落实各项感染管理措施

4.1 严把供应室第一关:供应室是医院消毒灭菌的供应中心,其消毒灭菌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率的高低[1]。从分管院长、护理部主任、到科护士长都应高度重视。首先,供应室布局要合理,其周围环境要清洁、宽敞、无污染,室内光线要充足,地面光滑无裂隙。明确划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区。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操作流程,严把洗涤关、包装关、灭菌质量关。严格灭菌质量监测,每包内外放置“3M”化学指示卡(带),每月进行高压灭菌生物指示剂监测和无菌物品监测,确保灭菌质量。

4.2 严格考核确保感染管理制度贯彻施实:护理部及感染管理办公室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制定了控制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每月根据量化指标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反馈到科室,并与奖金挂钩,形成“标准、考核、奖金”三位一体管理体系。

4.3 严格洗手制度:護理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所以洗手是非常重要的。严格的洗手指征:在进入和离开病房前;处理干净的物品前;处理污染的物品后;无蓖操作前后;在护理特殊易感病人之前;在接触伤口前后;在护理感染病人或可能携带具特殊临床或流行病学意义的微生物病人之后。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用普通肥皂和清水搓揉至少10-15s,可清除和降低暂住菌的密度,能使手表面的暂住菌减少1000倍。如接触感染病人或污染物,有资料表明:换药后手污染菌量可达109[2],标准要求:医务人员手的细菌数<10/cm2,所以必须严格手的消毒。

4.4 加强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一次性使用医疗的管理规定,要求医院采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取得省极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和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产品。并认真检测,合格后方能发到临床使用。用后的一次性用品消毒后送供应室再次消毒毁形,进行无害化处理。

4.5 认真做好各项监测工作:医院感染监测是控制感染的有力手段,通过监测来评价消毒效果。我们每月对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等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及时反馈到科室,并与月质量检查结合评分。对不合格的科室要写出整改措施,并要重新消毒灭菌监测。

几年来,我们通过加强护理管理,健全的组织,完善的制度,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在每年的省市历次检查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总之,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关系密切,只有加强扩理管理,才能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

参考文献:

[1] 张晓春,许乐.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63.

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2

1 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易感因素

1.1 手术种类多

门诊手术包括外科体表肿物的手术切除, 如脂肪瘤、纤维瘤、皮脂腺囊肿、血管瘤、腋臭切除、包皮环切术、腱鞘囊肿、拔甲术、色素痣切除等非住院治疗的体表手术。妇产科的人工流产、安避孕环、取避孕环、扩宫、诊断性刮宫术。宫腔镜检查+活检、膀胱镜检查+活检等。

1.2 手术间利用率高

门诊手术室有6个手术间, 每天要完成30余台手术。

1.3 人员流动量大

由于门诊手术小、时间短、数量多, 病人及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频繁, 容易引起尘埃飞扬, 导致手术室环境污染。

1.4 术前检查不足

如乙型肝炎、性病、艾滋病等术前未确诊, 消毒隔离措施相应欠缺, 容易发生交叉感染或手术感染。

1.5 病人自身因素

如老年人体质瘦弱, 患有糖尿病及慢性疾病, 其自身抵抗力低下, 容易发生感染。

1.6 手术后处理不当

门诊手术做完就走, 回家后伤口敷料被污染不能及时换药或不按时遵医嘱服药等, 均可能造成手术后伤口感染。

2 防范措施

2.1 增强门诊手术室医务人员的感染意识, 强化制度落实

医院感染办公室根据工作情况, 有计划地进行全院性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将无菌技术以及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列入科内“三基三严”考核内容, 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意识, 从而自觉执行规范的技术操作[1,2]。科室护士长带领科内院感管理小组每周自查,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随时进行督查指导, 每个月进行物体表面、空气、消毒液、医务人员手的细菌培养,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 加强人员的管理

门诊手术病人流动性强、病种复杂, 既有健康病人, 又有传染病病人。因此, 所有病人进入手术室均应更换手术室专用鞋、衣服、帽子。参加手术人员必须更换手术室拖鞋、洗手衣裤、口罩帽子, 方可进入手术室。

2.3 手术配合专科化

门诊手术室划分3个小组, 分为外科门诊手术组、妇产科门诊手术组、内镜检查组等, 每个手术组有固定的手术间, 各手术间有专人负责, 确保门诊手术配合相对固定及病人健康指导。

2.4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门诊手术不能因其是小手术而忽视无菌技术操作, 降低医院感染要求, 控制感染的发生是保证医疗护理安全至关重要的环节。手术前应按要求正规洗手、戴无菌手套、手术部位皮肤严格消毒、多部位手术及时更换洞巾, 以防术中感染, 巡回护士监督手术全过程的无菌技术操作。

2.5 加强手术器械的管理

门诊手术室根据3个分组情况将常规手术器械打成基础包, 并设一定的基数, 手术结束后的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标准化管理流程, 保证了手术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3 体会

3.1 重视制度抓落实

门诊手术室承担着不需住院的门诊择期小手术的处置。如果不注意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 必然造成病人的严重感染或院内交叉感染, 影响病人的预后及医疗质量。对从事门诊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 提高医院感染的认识更为重要, 我们强化了消毒隔离工作, 实行严格监控, 使各项监控指标达到了正常范围, 从而提高了门诊手术室感染管理水平。

3.2 强化管理, 减少空气中菌落数

门诊手术相对小、每台手术时间短、连台多, 室内人员流动快, 造成空气中的细菌数增加, 可能会增加病人感染机会。因此, 应加强管理, 保持整体环境的洁净, 减少手术室空气中细菌量是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3,4], 严格限制人员数量、室内人员走动、布类抖动、减少物品翻动及手术人员出入次数等, 可以达到安全手术的要求[5]。

3.3 正确全面评估病人情况

除无痛人工流产需采用全身麻醉外, 其他手术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 门诊手术病人具有随治随走的特点, 病人随机性强, 不确定因素多。因此病人进入手术室时, 应全面评估病人, 包括年龄、身体状况、病情及既往病史, 一般情况下要求家属陪伴, 在室外等候。针对不同的手术、年龄的病人进行不同的术前宣教、沟通, 每个手术组有专人负责。

3.4 加强术后宣传教育

虽然门诊手术室病人大多数病情较轻, 但术前的健康宣传教育和解释工作必须认真执行, 告知病人及家属术后如何保护手术伤口不被污染及按时遵医嘱服药。对于张力较大切口, 要告知病人注意体位、减少局部活动, 以利于切口愈合。对年老体弱、糖尿病及慢性病病人, 根据情况给予术后指导, 积极治疗原发慢性疾病, 增强全身抵抗力, 若有伤口敷料浸湿要及时换药, 避免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闫志梅.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2) :144-145.

[2]王秀萍.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9, 23 (增刊1) :220-221.

[3]崔超英.基层医院手术室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J].护理研究, 2009, 23 (10C) :2801-2802.

[4]温肖玲.手术室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 2011, 9 (2B) :433-434.

儿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3

一、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制导下开展预防医院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的病人单独安置。

四、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五、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的衣服。

六、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七、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八、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九、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对感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派如下水道。

十二、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凉干,定期消毒。

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奖惩制度 篇14

一、目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

二、适用范围

全院各科室

三、内容

(一)考核标准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卫生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基本制度》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以及医院的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及考核细则执行。结合平时对科室督导的实际情况,经感染防控委员会讨论,针对全院各科室,特制订本制度。

(二)奖励

1、及时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及时上报、积极配合感染防控办进行调查者,奖励科室绩效3

5分。

2、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及时进行上报奖励主管医生绩效1分。

3.在上级医院检查中,受到表扬的科室,经院感染防控委员会讨论后奖励绩效10分;取得专家表扬的医务人员,每人奖励绩效3分。.4.积极上报院感不良事件者奖励绩效1分。

(三)处罚

1、科室主任应当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管理,凡违反了医院感染防控

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制度等,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一次扣罚科室绩效5-10分。

2、科室发生医院感染病例,主管医师应在24小时内进行主动上报,上报不及时一例扣科室绩效1分,漏报一例,扣科室绩效3分。

3、科室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手册按要求逐项完成每月、每季度的工作,有漏项或没有完成逐项工作者每项扣科室绩效0.5分。

4、临床科室对多重耐药菌患者没有落实解除隔离,未开医嘱,无隔离标示,各项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置,每项扣科室绩效0.5分。

5、使用中的消毒液、棉签、生理盐水、物品消毒更换规范(有物品名、浓度、日期、签名)

;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用品保管、使用、过期等不符合要求,按质量考核扣分标准执行。

6、手卫生设施符合要求,医务人员洗手水龙头为非触模式,有洗手液、干手纸、手消毒剂,按质量考核扣分标准执行。

7、发生职业暴露后,不报、瞒报者,医院不承担一切费用,并罚绩效1分。

8、一次性使用器具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分类处置,发现与生活垃圾混放者,按质量考核扣分标准执行

9、医疗废物严格按照要求分类存放,使用规范的医疗废物桶、利器盒,收集、存放、记录、粘贴、封扎按医疗废物管理规定要求处置;医疗废物袋满3/4

时,用扎丝以“鹅颈式”封扎,上面有医疗废物的标示粘贴,内容填写完整,不符合要求,按质量考核扣分标准执行。

10.本制度未尽事宜的,在检查中确实存在违反了有关医院感染防

控管理规定、技术操作规范的按此制度执行,按质量考核扣分标准执行。

(四)奖惩方式

1、奖励或处罚金额每月按时在绩效工资中发放或扣除。

控制医院感染强化护理管理 篇15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发生在医院内的一切感染。国际与国内大多数人认可的定义是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公共卫生部于1988年1月重新修订的《医院感染的种类及定义》中为医院感染所下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遭受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时既有的或已潜伏的感染。”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卫生部以卫医字 (90) 第6号文件颁发。2001年1月3日实施。

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定义为: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以前既有的或已潜伏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字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三、感染标准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的病原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感染, 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四、非医院感染

1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 (出生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 如单独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五、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

医院感染的研究对象广义而言是指一切在医院活动过的人群。例如住院病人、医院职工、门诊病人、探病者及陪护家属。这些人群在医院区域内所获得的感染性疾病均可称其为“医院感染”。根据卫生部等级医院瓶审中所确定的感染监测范围为全院住院病人, 并且, 目前医院感染率的统计也仅限于住院病人。

六、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外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又称为交叉感染或可预防性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 如其它病人、病原携带者, 包括医院工作人员、探视者。另外, 如污染的医疗器械、血液制品、病房用物及环境等的医院感染。又有人将其分为交叉感染、环境感染、医源性感染等。此类感染可以通过严格的消毒、灭菌、隔离和屏障护理、无菌技术等措施应用, 达到预防与控制的目的。

2内源性感染的预防及其控制, 又称自身感染或不可预防性感染。此类感染的微生物来自病人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 包括从其他病人或周围环境中来, 但已在该病人身上定植的微生物。内源性感染的微生物大部分来自医院, 多数为住院早期从医院环境或别的病人、工作人员处迁移到病人身上, 取代宿主原有的正常菌群。抗生素的应用, 也机易导致宿主机体的正常菌群失调。内源性感染的目前医院感染的主要威胁。从理论上通常采用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是:

1避免扰乱和破坏病人的正常防疫技能。

2合理使用抗生素。

3仔细检查和明确病人的潜在病灶的带菌状况。

4对危险指数高的病人, 采取保护性隔离等措施。

5医院感染的部位。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为12类。排在前五位的医院感染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胃肠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

七、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

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 目前已经成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涉及是多层次的组织管理科学。其控制措施贯穿于医疗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另外, 尚有环境、院内其它工作人员的管理等, 因此,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必须要加强医院管理, 全员都要对该工作的重要性有所认识, 进一步加强消毒、灭菌、隔离措施。护理管理工作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中具有本身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国内外调查结果显示, 医院感染中有30%—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和管理有关。

八、采取的措施

1完善医院管理的总系统, 健全制度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组织保障。

2护理人员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自我保护。

3严格病区管理, 做好健康教育。

4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5消毒措施的贯彻落实。

摘要:近年来, 由于医学的飞速发展及新医疗技术的引进, 免疫抑制剂与抗生素的长期应用, 繁杂手术增多等原因, 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多的趋势。院内感染对医院患者及社会所带来的困扰是不容忽视的。作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正日益受到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全国不同级别的医院的高度重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 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我国卫生部自1986年启动了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的系统工程, 在次工程中, 护理人员担负着重要的角色。因此, 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强化护理管理, 对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治疗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16

【关键词】基层医院;供应室;感染;管控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633-01

为了究对于基层医院供应室存在的感染问题应采取的科学管控措施,我院在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对供应室实行一系列科学的管控措施,对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为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供应室日常工作实行科学管控措施后医院感染发生状况。选取此时期实施手术病患130例,将其感染发生率与实行管控措施之前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

1.2 方法

1.2.1 加强对供应室日常工作的管理

第一,科学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并实行规范考核。基层医院管理者应在对供应室实际工作状况充分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好科学的工作制度,督促每一位工作人员严格规范消毒隔离技术,严格遵守供应室相关操作流程,并成立好工作考核小组,以此帮助促进管控制度的贯彻落实。

第二,正确操作合理性。医院供应室的日常工作通常为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处理,对于有效控制感染发生而言,其意义极为重大。在供应室工作中,将操作流程做科学简化处理,实行分工责任制,以此帮助有效提升工作人员责任心。对工作区域明确划分,科学摆放消毒灭菌后的医疗用品,避免出现二次污染[1]。

1.2.2 增强工作环境安全性

第一,对周边环境全面消毒处理。供应室工作人员需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消毒,对于空气也需进行消毒处理。空气消毒分为两大块:一是清洁(包括生活区)、无菌区[2]。对此区域空气可采用层流消毒法,确保工作室内不存在任何的消毒死角。二是污染区,对此区域空气也运用层流消毒法,在消毒完成后,还应做好具体登记,确保消毒工作的落实完成。

第二,工作人员注重手部卫生。许多医疗工作者在工作中对于自身的手部卫生较为忽视,极易带来医院感染隐患。供应室管理人员需对院内医疗人员进行手部卫生重要性知识的宣传,以此帮助有效提升其重视度,加强卫生监管,确保每一位医疗人员能够依照规范进行手部清洁。

1.2.3 加强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管理者应组织员工进行感染管理规范、消毒规范、传染病防治等多个感染相关法规的学习,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专科知识学习。对于一些新进职工需进行无菌消毒知识宣传教育,在做好岗前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供应室工作人员需确保在日常工作中,各项操作均符合安全、感染预防规定。

1.3 观察指标

对供应室管控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研究管控措施的实施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供应室管控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供应室管控前后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对比[n(%)]

阶段例数医院感染例数发生率管控前130118.46管控后13064.62通过对表格的对比分析发现,在实施科学管控措施后,供应室医院感染发生率7.69%明显比管控前的42.31%要低,两者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

3.讨论

在现今的医院发展中,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增强病患的生命安全性,尽可能的将医院感染发生率降到最低是极为重要的。在医院感染管控中,加强对供应室的科学管理极为重要,且在管控工作中应注重其系统、科学性[3]。加强对日常工作的管理,制定好相关的工作考核制度对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实行严格化的考核,全面提升其工作操作合理性及专业素质。对可能引发感染的操作详细分析,着重加强对医疗用品的清洗质量、消毒灭菌效果、消毒灭菌容器的监测以及物品的保存、养护等;实行严格化的环境消毒,人流、物流流向不能交叉,注重操作人员的手部卫生,加强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严格核查使用等均是极为医院感染管控中需着重注意的。

在本次研究中发现,实行管控措施后,供应室医院感染发生率7.69%明显比管控前的42.31%要低,且两者存在差异极为明显化,(P<0.05)。由此可见,在实行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控措施后,基层医院供应室中的工作能够逐渐形成科学、规范化,有效确保供应室中医疗无菌用品的质量,尽可能的做到从源头处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帮助基层医院树立良好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史文娟.浅谈基层医院供应室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吉林医学,2011,32(4):815.

[2] 苏国秀.加强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控制医院感染[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3):86.

防止医院内感染管理制度 篇17

一、检验科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依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各实

验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督导。对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岗前培训(3学时),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二、工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

罩。

三、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窖化处理,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

用品必须具有省级以上须发的“四证”、“一件”,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②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③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④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⑤卫生许可证件。进口的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必须有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及无菌日期、失效期等中文标志。

四、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

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后进行手消毒。

五、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

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六、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七、手写报告单微波炉消毒后方可发放。

八、检验人员结素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肥皂不用时保持

清洁,干燥状态。

九、保持室内卫生清洁,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并作

好记录,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十、菌种、病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十一、实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参照检验科的管理要求,实验动物应严格管理。防

止逃逸或造成人与动物的交叉感染;实验后的动物必须焚化或进行无害化处理。

十二、消毒效果监测

(一)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二)灭菌剂每月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三)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使用中的灯管不得低于

70w/cm2。

(四)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一次,戊二醛每周不少于一次。

十三、锐器伤的预防,锐器用后置防渗漏、耐刺的专用容器内,无害化处理。

(一)如不慎被锐器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

毒处理,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二)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

上一篇:索尼公司促销策略分析下一篇:陕西旅游出版社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