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推荐8篇)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篇1

近年来。市。县一直把搞好土地有序流转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的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从促进农村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臵、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高度出发,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2010年末,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000公顷,涉及1000个农户,分别占承包耕地面积的10.8%和总农户的11.2%。

正确认识我县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势和发展趋势,强化政府服务职能,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引导发展规模经营,任然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该县几年来致力于土地规模经营,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臵和合理利用,发挥了规模效益。一是促进了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入股流转,使农村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有能力经营的农民集中,实现了土地规模经营。二是实现了转移劳动力和农民增收双赢。农村土地流转后使一些会手艺、头脑活、善经营的农民摆脱了土地束缚,或打工,或经商,服务于二、三产业。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活跃和繁荣了城乡经济,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三是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通过成立农村土地流转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操作程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采取公司+流转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形式,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向农业,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现代装备、现代管理在农业领域的运用和推广。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土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山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大幅增加,各地由此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土地使用分散、闲臵、流动性差,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这一问题已成为新时期影响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制约农业生产适度规模化经营的主要障碍,在市、县两级政府和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对依法推进土地流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完善

一、对土地流转的意义和认识不足。许多农民还没有把土地流转作为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转变经营方式、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多种经营、拓宽增收渠道等有效手段和必然途径。有些农民依然存在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不愿离开自己那块有限收入的土地。

二、土地流转需要进一步规范。各地没有完全健立和实施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有的流转主体和行为还不能完全依法运行。对流转情况缺乏相关备案登记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让变更手续。合同文本还没有统一。还存在土地流转引起的纠纷现象。

三、土地流转的体制机制和流转形式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换言之,以土地经营方式的变革为显著标志的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协调。

完善土地流转工作不容忽视,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加大宣传,统一思想。

要在干部群众中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贯彻《土地承包法》,和中央、省、市有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一系列文件精神,通过

政策宣传和细致的思想解释,让每一个农民了解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消除农民的惧变心理,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要充分认识规范土地流转,可以有效地解决农村人口变化引发的土地调整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用市场手段和机制取代和制止行政手段任意调整土地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人地矛盾,使农村土地关系的稳定由政策、法律强制逐步过渡为农民的习惯。同时,又要充分认识到规范土地流转是—个经常性工作,把规范土地流转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轨道。

二、转变观念,明确思路。

乡村一级要从过去“管”、“要”向服务引导转变,认真搞好谋划。

(一)以产业推动抓流转。以加快农业产业化为契机,紧紧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建立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带,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和引导农民的承包土地向主导产业和规模基地方向发展;

(二)规范建制抓流转。引导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是避免土地纠纷,确保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后凡涉及到土地流转的农户,在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都要依法引导签订规范的土地流转书面合同,建档保管,以解决农户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建立稳定的流转关系,促进有序流转。

(三)培育大户抓流转。把培训规模经营大户作为带动土地流转的关键来抓,形成以示范辐射大户,大户带动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吸引大户、孕育大户的良性循环。鼓励干部向农民租田搞示范,通过“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干”的引导方式,带动农民自愿转租承包耕地。

并且政府要拿出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大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功能全多样化、布局科学、服务多样的要求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大就业空间。

三、建立土地流转机制,运用市场手段引导土地健康有序流转。首先,规范土地流转基本操作规程,实行程序化操作。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的指导下,受理农民委托土地流转申请书,发布土地流转信息,召集农户自主流转见面,对达成协议的农民,指导和帮助按要求签订合同。其次,建立土地租金评估制度。目前,土地使用权的租金多是流转双方自由协商或基层组织协调确定,缺乏科学评估依据。建议建立农用土地评估机构,以土地流转前的评估作为确定租金的依据;土地流转后的评估,主要是监督土地使用情况,防止土地肥力、地力被破坏。再次,建立土地流转合同管理制度。流转双方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土地流转合同,明确流转的形式、数量、期限、条件和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涉及承包土地田块变动的,要及时办理承包权证变更手续;有条件的,还可到公证部门办理公证手续。农村基层组织和承包合同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流转合同的审查、监督,对合同的登记、立卷、归档,要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

四、制定配套措施,完善法律政策,为土地合理流转提供坚强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一)制定鼓励土地流转的相关优惠政策。在优惠的对象上实行双向优惠,既鼓励土地转出方,又鼓励土地转入方;在优惠的内容上

实行综合优惠,不光在经济上优惠,在流转方享受集体公益事业服务方面都给予适当照顾;在优惠的手段上实行配套优惠,包括在资金、技术、税费等方面给予适当支持:在优惠的取向上实行重点优惠。即对“四荒”开发性经营项目、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种养项目以及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

(二)深化农村社会管理体制配套改革。大力培育农村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加大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改变农民的“恋土”观念、为农民“退一进二闯三”创造条件,减少农民对土地的直接依赖。加快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点的社会就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离土的后顾之忧。

(三)完善法律。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农民的土地产权;明确允许农民拥有土地的抵押权;开拓有关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保险业务等。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篇2

关键词:土地流转,反租倒包,模式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一重要政策创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安徽小岗村、浙江温州等一些地方都已走在政策出台之前, 率先开展了有关土地流转的一些尝试。对于南方村庄的这些尝试, 北方村庄是否也有自己的一套模式, 同时在土地流转过程中, 其中民主建设又落实的如何?带着这些疑问, 2009年2月,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行政管理专业2005级和思想政治教育2006级、2007级学生组成的调研小组, 对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炮台镇的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炮台镇土地流转中的成就与问题

炮台镇位于我国辽宁大连瓦房店市最南端, 全镇土地面积10.8万亩, 海岸线35.8公里, 近海面积34平方公里, 由于大量滩涂地的存在, 使得当地农业发展一直存在着瓶颈。自大连实施土地流转政策后, 炮台镇抓住时机, 结合自身特点, 制定相应政策, 在政府和当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下, 其土地流转的发展已迈入了大连市土地流转的前列。

(一) 土地流转现状及其成果。

所谓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者之间流动, 从而达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土地流转的形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 如买卖、出租、转包等。

炮台镇在土地流转方面有比较好的经验和先进的模式———反租倒包。即政府先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承包回来, 经过对土地进行一定的调整、统一规划, 根据科学技术理论, 将土地分为不同等级, 不同土地种植不同的作物, 使土地升值, 再将其以相应的价格出租出去, 将农民手中土地调活, 农民调富的过程。这种模式, 不仅打破了很大程度上存在的“一刀切”的规范, 有利于科学决策与民主的执行, 并且在更长远的方向上, 实现了土地流转中的科技富农, 使得农民的利益得到了切切实实的提高。

(二) 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

调查过程中, 我们在充分肯定了炮台镇政府在土地流转中的显著成绩, 同时也发现了其中的一些不足。

1、农民群众思想意识仍有待提高。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 农民虽然大多已经摆脱了保守的观念, 但仍有农户对土地存有依赖性, 害怕承担风险等等, 从而成为流转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2、土地流转的市场机制不够完善, 中介组织匮乏。据不完全统计, 截至2007年底, 大连市农村土地流转中, 涉及的近200个中介组织中, 95%为村级中介服务组织, 15%为乡级中介服务组织。专业中介组织的缺乏、流转服务体系的不健全, 直接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质量, 也造成了其市场运行的不规范。

3、“反租倒包”模式易带来收益分配不合理, 农民利益受损。目前, 实行“反租倒包”尚缺乏相关法律约束和合理的信息发布平台。许多乡村基层干部直接把农地流转的收益收归集体, 剥夺了流转农地农民的应有权益, 更易造成擅自降低流转和补偿费用。

二、炮台镇土地流转成果的原因分析

在炮台镇调查的整个过程中, 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国家惠农政策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土地流转是一个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而调整出的新生事物, 因此其成果与挫折, 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其中深涵的原因, 进而成为在发展中不断汲取积累而成的宝贵经验。那么, 在成绩与问题的背后其深层次的原因到底存在何处?对此, 主要综合分析如下:

(一) 政府参与的双重影响。

2009年2月1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申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 并强调要抓紧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这些对于土地的保障都需要政府紧密的参与支持。

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 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久前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 并决定第四季度先增加安排中央投资1, 000亿元。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就成为1, 000亿元“大蛋糕”中的一大块。然而, 政府的参与程度, 政府参与与农民自由、自主的关系调整, 以及对于土地流转的有效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亦具有双重性。

1、政府的深入参与是炮台镇土地流转工作能够达到今日规模化程度的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保障。政府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在作用上说, 积极成分是主要的:第一, 政府深入到实践当中去, 了解农民的真实需要, 就能够在资金、资源、政策以及制度等多个方面给予农民一定的保障。前面已经提到, 就“反租倒包”一项政策, 农民在其中的多重受益, 就直接或者说是主要来自于政府, 同时也就证明了政府———这样一个主体作用存在的重要性了;第二, 有利于在总体上把握土地流转的方向, 让土地流转不会盲目的开展, 浪费资源。如对于土地流转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使得当地的土地流转过程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 提升了农业科技应用和机械化水平, 就如当地一政府人员所说, “让土地都吃上‘配套餐’”。

2、一锋必有双刃, 反过来从另一个层面上去分析, 政府的参与也同时隐喻着一些问题的产生。目前, 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征地补偿过低;二是“公共目的征地”无限扩大, 经营性用地也采取征用方式;三是在实际征地过程中截留征地补偿款。这些问题的实质是公权严重侵犯私权, 行政权力代替了农民土地的财产权利。在对农民集体土地的征收、征用过程中, 政府始终处于强势地位, 它既是征收、征用的主体, 又是补偿的主体, 因而不能保证协调的公正性和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

具体到我们走访的炮台镇来说, 政府过多的参与到土地流转的过程当中, 使得土地流转中农民的主动性受到挫折;同时, 政府工作人员专业性程度尚待考证, 在处理相关问题的时候就可能出现各种矛盾与纠纷。就炮台镇政府的“中介人”角色来讲, 其代替了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 从而导致了流转信息渠道不畅, 缺乏灵活性与自主性。

(二) 对于市场的双向运用。

一般认为, 小农和大市场是不匹配的。但是,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国英的一项调查数据发现, 两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匹配的。特别是现代农业的发展, 更是在方方面面都与市场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如我们在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时所提出的:农村改革也正是需要在市场的发展实践中不断获得突破。

土地流转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因此要保障这一过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 就必须根据市场的规律以及实践去论证土地流转的真正成效以及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 进而完善市场体系, 为土地流转提供多方服务。

对于市场在土地流转中的运用, 既是需要融入过程之中的, 又是结果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坚持市场导向, 多种渠道流转, 双向互动运用, 才能让土地流转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1、过程上看, 土地流转本身就是一个变革土地参与市场的过程, 因此要保障过程的科学性, 就必须真正的认识市场、融入市场、利用市场。炮台镇在进行“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中, 实行按地质论价, 根据土地的质量划分等级, 虽然缺乏严格的标准, 但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个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反映, 让土地流转在开始的过程中, 就增加着市场的竞争意识, 从而使得今后的土地流转在总体收益与农民的利益上都具有双重的思考与收获。

2、结果上讲, 市场是对于土地流转最终成果的一个检验。无论是资源的调配, 还是土地的调整与规划, 最终只有经过市场的反复论证, 才能是科学的, 也才能是我们所期望的给农民真正带来利益的方式。炮台镇一方面在市场的作用下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土地流转的目的;另一方面它的关于土地调整与资源分配、政府介入等方面的改革, 都或多或少的脱离了市场的验证, 从而缺乏了一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这也就成为炮台镇土地流转发展的一个空间所在。

(三) 第三产业外延的承接作用。

调查过程中, 政府相关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当地的发展时提到, 炮台镇现拥有企业已经达到558家, 其中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重。第三产业本身就具有以专业市场为载体带动非专业区域发展的特点, 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 无论是对于整体经济的提高, 还是对于其他包括第一、第二产业的双向带动, 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么多的企业集中于一个乡镇之中, 可以说, 是在“土地”之外充当了一个很好的承接角色。

第一, 土地流转最直接的效应是土地和劳动力两大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土地流转不仅有效解决了农民土地撂荒现象, 而且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同时解放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在炮台镇, 土地大棚的管理几乎都是妇女以及60岁以上的老人, 也就是被当地俗称为的“3860”群体, 这样一来, 就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 仅第三产业就吸收了其中大量的劳动力。

第二, 农产品资金回馈的升级加工厂。农产品经过加工, 增加了其自身的价值, 不但解决了农业资金短缺难题, 而且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的资本化、市场化, 意义深远而重大。调查中了解到, 炮台镇的许多农副产品在“出土”之后, 就地在对口的企业中进行了产品的回笼再加工, 从而实实在在地让农民的收益在自家的土地上翻了倍。

第三, 在许多地区, 第三产业也以人性化的方式进入了农民的生活当中。如对于多种形式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和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的建立与发展, 使得农民的生活有了更安全的保障, 也一定程度上给土地流转减少了后顾之忧。这些都是在土地流转的外延之上, 更加完整的保障与提升。

三、我国未来土地流转模式探索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探索一套符合我国实际的土地流转模式是当前乃至于一段时期内三农问题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任务, 在瓦房店市调查的基础上, 结合国内其他地市的发展状况, 构建了一套综合性较强的流转模式图, 如图1所示。 (图1)

反租倒包, 即政府先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承包回来, 经过对土地进行一定的调整, 再将其出租出去, 将农民手中土地调活、农民调富的过程。

土地银行, 即政府引导农民将“土地”作为资本存入“银行”, 按照储蓄年限设定收益状况。

组织架构, 即“土地银行”建立, 要在资源相对贫穷地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让投资者投入资金流, 但前提是要寻找到开拓农业市场的企业, 企业以法人资质设立银行, 以企业资产作为农民权益的保障。

土地入股, 即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个人拥有的前提下, 以农民个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集体对土地的所有权分别入股经济实体, 获得“土地股权”的方式。

定位, 即土地入股的农民作为持股人 (原始股东) 完成企业设置后, 农民个人作为企业的主人, 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自己的企业。

四、结束语

农村土地流转能够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 进一步激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为农业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 形成安全的产业生产模式。土地流转将开启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径, 打破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一方面通过适当的集中与合理的土地置换, 可以避免农村居民点过于分散的住房方式所造成的土地浪费, 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化解耕地红线失守的尴尬;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农民非农转移的稳定性, 从而有利于弱化城乡二元体制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至此, 土地流转的意义是深刻而又现实的, 任重而道远, 良好的土地流转模式是实现顺利流转的必要要素。因此, 要不断在实践中发展完善土地流转模式, 为节约农村资源、造福后代、实现城乡一体化、提高农业人口的政治地位作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国乡村网, 大连市瓦房店市炮台镇[DB/OL].ht t p://www.zgxc.org.cn.

[2]王新钢, 张思光, 张宝悦.中国农村土地流转的限制因素及对策[J].农村经济, 2004.11.

[3]“土地流转师”首现大连服务农村土地[DB/OL].ht t p://www.ce.cn.

[4]一号文件出台,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DB/OL].新华网, 2009.

[5]中央一号文件:今年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N].东方早报, 2009.2.2/2009.3.8.

[6]茅于轼.关于土地的征收与征用[DB/OL].ht t p://bl og.si na.com.cn/maoyushi, 2009.2.

[7]任农.安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与思考[N].安徽日报, 2009.2.14/2009.3.7.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研究 篇3

1.基本情况

单县地处中原腹地,山东省西南部,鲁苏豫皖四省八县交界处,总面积1702平方公里,人口123.4万,辖22个乡镇办事处,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浮龙湖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区。公路、铁路发达,承东接西,引南联北,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辐射力强,自古就有“四省通衢,中原锁钥”之称。全县耕地面积168万亩,到2013年6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7.47万亩,其中:以转包形式流转的为11.15万亩,以互换形式流转的为0.8万亩,以出租形式流转的为6.56万亩,以股份合作形式流转的为0.06万亩。流转面积300亩以上的大户40家,1000亩以上的大户6家。从流转去向上看,流转入农户的面积13.15万亩,流转入专业合作社的面积5.45万亩,流转入企业的面积0.64万亩,流转入其他主体的面积0.23万亩。全县土地流转共签订土地流转合同5.71万份,签订土地流转合同的流转面积为16.28万亩。

2.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

(1)从农户层面来看,因流转价格低、收益小等原因,使农户不愿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目前,农村土地尚未开展定级估价工作,缺乏科学合理的价格体系土地流转的价格机制很难形成并发挥作用。由于非农就业的风险性和非农收入的不稳定性,兼业农民不敢也不愿彻底放弃土地,真正走进城镇。土地仍被他们视为“避风港”、“保命田”。致使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的空间不大。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作为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土地因而承担了其本不应承担的社会保障功能。土地本身所具有的承载功能、养育功能和资源功能转化为农民的就业保障、生活福利和伤病养老保险的可行手段。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牵制了农地市场化流转。在当前小规模家庭经营尚有较强生命力,非农就业的岗位和收入尚不稳定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农民仍将土地视为“活命田”、“保险田”和非农就业的“退路”,因而宁肯种“粗放田”、“应敷田”,甚至不惜暂时“抛荒”,也不愿轻易转让和放弃土地。

(2)从土地经营主体层面来看,投资农业周期长、风险大、效益低,不敢大规模进军农业产业。

1)土地流转期限不稳定,影响生产经营。

国家规定土地的承包使用期在延长15年的基础上再延长30年不变。而在现实生活中,土地承包期不断地被调整,使土地经营周期人为缩短,不利于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和土地保护。农业企业等由于不能够长期稳定经营土地,导致不愿大量投资扩大经营规模,不愿进行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有的甚至对土地进行掠夺式不合理利用土地。

2)农业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土地经营主体风险抵御能力差。农业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受气候影响大的弱质产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兼具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特别是在农业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表现尤其明显。在这两种风险相互交织下,农民很难获得平均利润,甚至有时连成本也难以收回。因此,在尚没有健全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的条件下,农地市场化流转就会因巨大的经营风险而难以实行,即使实行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其他如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相对缺乏。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 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植大户等都无力经营较大面积的土地,致使农地市场化流转的有效需求乏力。

(3)从政府层面来看,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机制不健全,影响和制约了土地流转。如集体土地用地的流转主体显现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参与集体土地流转的主体包括乡、村、村民各级集体经济组织及开发商等。不同的主体要求各自的经济利益。主要问题是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与县、乡、村以及农民之间的土地收益分配关系不清。在自发交易的情况下,“谁流转,谁收益”的获利方式,存在乡、村、农民之间相互争流转权的现象,往往是谁的权利大,谁获得的流转收益的就多,处于弱势的农民个人则获利甚少。这样在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中产生了许多矛盾和问题等。

3.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几点对策

(1)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带动土地流转。把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一体化、销售品牌化”的要求,以我县南桑、北蒜、西芦笋、东山药、中蔬菜的五大板块为依托,发展特色区域产业及农业高科技示范园,鼓励农民以转包、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成片集中的流转土地,走“多乡一业、数村一品”的开发路子,全力推动农村土地向经营大户、高效农业示范户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流转,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2)探索流转机制,保障土地流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有层次地制定出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政策、监管措施、实施细则等,从体制和政策导向上促进土地的合理、健康、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价格的合理形成机制,探索建立科学的农地资产评估体系,开展土地流转价格测评工作,合理确定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保证农民收益。

(3)培育中介组织,畅通土地流转。建立土地流转委托中心、土地流转服务公司等中介服务组织,及时汇集可流转土地资源的信息,接受土地供求双方的咨询,沟通市场供需双方的相互联系,提高土地流转交易的成功率。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稳步发展民间中介组织,为土地流转提供土地政策、流转方式、信息传递、法律咨询、合同管理、纠纷仲裁、监督执行等方面的服务。

(4)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服务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对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普遍存在的信息难寻、门路难找、技术难学、产品难销等问题。也消除了农户与农户、农户与市场、农户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实现了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是化解了单家独户“办”不了、基层组织“统”不了、政府部门“包”不了的诸多难题,提升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种植能手、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提供新品种推介、种养加技术咨询和服务。

(5)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支撑土地流转。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目前,广大农民仍然把土地作为安身立命的基本生活保障,作为获取收入的主要来源,作为生老病死的保障。没有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增强农民离开土地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因此,必须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农村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功能,为土地转出者解除后顾之忧。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篇4

一、当前龙潭乡土地流转的基本情况

龙潭乡位于思茅区西南部,距思茅60公里,辖6个村委会(其中一个为易地移民村),54个村民小组。2011年末总人口10582人、农业户2029户、10079人,有耕地面积23883.4亩,人均耕地面积2.37亩。

龙潭乡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村有2个,流转耕地面积602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5%。其中:龙潭村5625亩,转包1584亩,转让4068亩;转包370亩。

一、存在问题和困难

从调研的情况看,当前龙潭乡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有:

一是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思想认识不足。大部分农民认为土地一旦流转出去,将难以收回,因此不愿轻易放弃土地的承包权和经营权。一些长期在外经商务工的农民,有的甚至举家外迁,不再以土地为生,但仍然把土地当作最终退路,对有关政策也心存疑虑,流转意愿不强。

二是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一方面现行的土地承包法律政策造成了各家各户承包耕地较为分散,好坏地插花,特别是农业税免除后,有些农户自己不想种,也不愿别人种,农村土地流转不畅,难以形成规模经营,也造成了极少数土地的抛荒。另一方面部分农户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规定落实不够,还存在“几年一调整”现象,1这也影响了农户的流转意愿和业主的稳定预期。

三是农村土地流转行为程序不够规范。没有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流转程序不规范,流转信息不畅。

二、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宣传发动

农村土地流转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我乡努力做到合力推动:一是加强领导。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林业、财政、国土、水利、劳动、教育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宣传发动、政策指导、招商引资和规范管理等各项工作。二是宣传发动。利用入户宣传发动等形式,结合农村土地流转的典型成功事例,有针对性地宣传市、区有关农村土地承包及其流转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营造了良好环境。三是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把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纳入目标管理。

(二)规范流转,服务促动

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全乡各地规范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一是做好二轮承包后续完善工作。扎实做好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和承包合同签订的扫尾工作,为农村土地流转提供了制度基础。二是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以农业部门及其经管机构为依托,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土地流转档案,为农村土地流转双方提供供求信息、法律政策咨询、流转价格评估和合同签订指导等服务。三是切实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充分尊重农民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不搞行政命令,不搞“一刀切”,做到“三个不得”,即: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和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切实保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招商引资,项目带动

通过农村土地流转,带动一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经营体制创新,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另一方面,有组织的农村土地流转解除了外出劳力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加快转移,农民通过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等,另辟致富渠道,其工资性和经营性收入远远高于原来的务农收入。

三、几点建议和意见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推进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为此,调研组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意见:

(一)广泛宣传,积极引导。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要求,让农民认识到土地流转有利于土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发 展生产力,有利于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要通过典型示范,使广大农民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际利益,从而转变思想观念,加快农村土地流转。

(二)加强管理,搞好服务。不断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的管理,切实做到三个规范:即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合同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二要加快建立区、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

(三)加大扶持,提供保障,不断拓展农村土地流转空间。一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为农民外出就业创造条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永久性、实质性向二、三产业转移提供条件,让大量农村劳动力能够出得去,挣到钱,留得住,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必要的条件和有效的空间。二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加强以农

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大病救助、子女教育、农民工保护等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进而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三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资源整合,带动农户搞规模经营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篇5

况的调研报告

2009年6月20日

为全面掌握我市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认真分析影响和制约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发展的主要问题,努力推动我市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科学赶超发展,我局于5月中、下旬就全市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基本情况

全市辖五个县(市)区,共24个乡,35个镇。近几年来,我市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呈加快趋势,目前,我市耕地流转面积达17.02万亩,涉及5.2万户农户,分别占全市耕地总面积和农户总数的9.8%和9.24%,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地位和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全市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正在稳步向前发展。

1、领导重视,把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湘潭市政府朱少中副市长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认真抓好土地流转、土地承包延包的档案管理工作”。岳塘区委办、区政府办在《关于进一步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岳办发[2008]48号)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档案,要求规范建档建制,严格按照“五到户”(承包面积、承包地成员、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基本农田标注到户)、“四相符”(承包面积、承包合同、承包经营权证、承包经营权证登记簿相符)的规范原则开展工作。同时区档案局进入农村土地承包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农村土地承包(延包)档案的指导、督促、检查工作。湘乡市委、市政府在湘党发[1996]25号、湘政发[1997]06号、湘政发[1998]22号、湘办发[2008]27号文件中对农村土地承包(延包)档案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乡、村都要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档案和档案管理责任制;做到合同、证书、方案、台帐完整齐全;按照“组有档案袋、村有档案柜、乡(镇)有档案室、市有基础数据库”的标准,实行分级管理。对于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归档范围,确定“承包合同书、承包人口清册、田亩清册及上级的文件、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村民小组的调整方案和制度等,都要认真收集归档”。雨湖区先锋乡、昭潭乡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都列入了村级绩效考核之中。

2、档案管理逐步完善。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是在乡(镇)政府和村的统一安排下,再由承包方与发包方(农民)直接进行签订。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形成的档案资料实行分级管理:农户保存权证、合同书;村保存合同书、分户花名册;乡(镇)保存合同书、分户花名册、登记簿、电子档案;县(市)区农经局保存电子档案。大部分单位都相应地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与制度,并安排档案员负责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收集、整理与归档,同时对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实行数字化管理。如岳塘区荷塘乡成立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专门协调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中的各项事务与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雨湖区先锋乡各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已按要求归档,5个村共归集档案53卷,并设专柜保管。楠竹山镇经管站按要求将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移交到镇档案室,并设立专柜,分类存放,建立了目录索引和查借阅登记等。韶山市农经局对土地经营权流转中发生的纠纷,建立了仲裁档案,制订了相关的档案管理制度,同时,发挥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作用,调解了大量的纠纷,保障了农户的合法权益。湘乡市农经局基本实现了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数字化管理,使之快速查阅、利用切实可行。

3、服务功能得到拓展。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为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发生的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湘钢技改工程续建、市体育中心扩建等工程建设,涉及到补偿霞城乡部分村民的问题,补偿费用如何计算缺乏依据,通过调阅霞城乡土地延包档案,找到了村民承包土地的依据,既保证了征拆工作顺利进行,又让村民感到满意。有了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就像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可以放手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做文章,同时,承包经营者也受到约束,不得随便更改土地的用途和性质,确保了中央政策到位。

二、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受条件制约,发展不平衡。

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核发工作已近尾声,但管理工作很不平衡。有的乡(镇)人员配备齐全,工作开展快,已完成权证换发工作,相应的档案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有的乡(镇)人员配备不足,经费无保证,工作开展慢,尚未完成合同的审核工作;还有的乡(镇)、村档案管理机构不健全,既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又缺少相应的设施设备,档案工作处于停滞或暂缓状态。这些都影响着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2、档案意识淡薄,专业人才短缺。

增强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前提,从调研的情况看,大部分基层干部对档案工作还是有所认识,但也有部分干部档案意识淡薄,对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保管好合同书、经营权证、登记簿就可以了,而忽视了诸如上级政策法规性文件、市、乡(镇)形成的意见、方案、汇报、总结、会议材料、纠纷调解等其他相关材料的收集、整理,从而导致档案的流失。也有个别村和农户有依赖思想,认为当地政府有档可查,自己建档并不重要。还有部分基层单位对此项工作不够重视,未能给予人、财、物和档案整理时间的保证。

档案工作不仅重要,而且是一项专业性、连续性较强的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不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是难以胜任的。据调查,全市基层,特别是乡(镇)、村熟悉档案工作,具有专业技术的人是少之又少,且兼职较多、变动频繁,阻碍了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

3、文件材料的形成和积累欠规范,指导监督滞后。

调查发现,许多承包合同由农户与农户双方口头协议而成,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监督的书面协议,即使有书面协议,也没有告知农经部门,乡(镇)经管站和行政村都没有存档,这明显不符合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的有关政策规定,农民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如湘潭县梅林桥镇宝塔村38亩林木基地,就因为没有按规定签订协议,乡(镇)经管站没有相关材料,导致纠纷难以得到妥善解决,引发土地用途之争。还有不少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书、分户花名册、登记薄存在复写字迹和圆珠笔字迹,极不利于档案的保管保护。

调查还发现,某乡(镇)1996年的二轮土地承包资料一直没有整理。某些乡(镇)对八十年代初分田到户的土地承包合同没有实行集中管理,一直由村委会保管,因工作人员频繁更换,使档案遗失严重,给权证换发工作带来许多麻烦。如湘潭县梅林桥镇,38个村只有20个村保存了第二轮土地承包材料,且大多不规范、不完整。

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是一项比较新的工作。全市大部分档案员属首次接触这项工作。目前,国家和省尚未出台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办法,各级农村主管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也是在摸索开展,显得比较滞后。

4、保管条件简陋,经费严重不足。

由于许多农经站没有设置档案室,许多村没有专门的档案柜,更没有安排专项经费,致使档案得不到有效的保管与保护,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据了解,市财政在这项工作中仅安排了几十万元专项经费,县(市)区就更少了,许多乡(镇)、村的工作经费基本没有着落。在这种情况下,各基层单位要对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湘潭县22个乡(镇),只有18个乡(镇)有档案室或档案柜,远远不能满足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的需要。

三、加强我市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是巩固农村改革成果,尤其是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关系,维护农村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农村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级农业和档案部门应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建立齐抓共管、分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管理体系。一是要提高认识。各县(市、区)农经局要把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要把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作为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使档案工作与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工作同步开展。二是加强督查、指导。各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乡(镇)、村档案工作的指导督查力度,加强对乡(镇)、村档案人员的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档案管理水平,防止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毁损和丢失。可考虑与“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把相关内容制成宣传画、展板或者音像材料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在业务指导上,常年为基层服务,使“三下乡”变为“三在乡”。三是建立健全管理体系。首先,建立健全县(市)区农经局、乡(镇)、村三级档案管理体系,要做到县(市)区农经局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室、乡(镇)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村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站。对合同类、仲裁类等重要的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均应分别纳入其归档范围,确定保管期限。对发现拒不归档、擅自销毁、涂改、隐匿档案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据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其次,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信息平台,并与市经管局相应网站联网,建立健全网络管理体系。第三,培育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中介组织。要按照市场规律,鼓励一部分有经济实力、有资信度的民间中介组织参入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建立以市场为导向,自负盈亏、自主服务运行模式,以加大对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动态档案的管理。

2、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规范管理。

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是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齐全、完整的前提。凡是已经办理完毕的,具有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材料均应按照档案工作规范要求,结合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实际,分门别类整理装订成册,登记编号并编制检索工具;要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防止档案的损毁和丢失;对合同类、仲裁类等重要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应移交一套到县(市)区档案馆保存;要建立档案保管制度,定期检查,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对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的动态情况,要及时登记、更新;要逐步实现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信息的微机管理,以便查阅和利用。

3、加大对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档案保管保护到位。

各级政府要足额安排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专项资金,并争取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统一配置所需的设施设备,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对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保管保护,要符合《档案法》和《湖南省档案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按照安全、适用、便于查找的原则,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完整、安全。

4、加大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服务工作的开发力度。

各级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的需求,主动服务,简化查询手续,充分发挥土地承包(延包)、档案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承包(延包)、档案中的各种信息,积极引导、鼓励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依法采取转让、转包、入股、出租、互换等形式进行流转,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功能转换,加强农业布局整体规划,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外向农业、旅游农业、品牌农业,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不断提高农业的集约经营程度。

各级农村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管理部门要健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仲裁体系,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土地承包(延包)、经营权流转档案,为发包方、承包方、土地流转受让方提供优质的调解、仲裁服务。

5、尽快出台相关管理办法。

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 篇6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地区中部,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县辖9个乡镇,197个行政村,其中:农业人口 20.85万人,涉及农户6.67万户,全县总耕地面积39.81万亩,其中二轮承包耕地面积38.9万亩,签订土地承包合同6.67万份。据不完全统计,20底,我县签订土地流转合同涉及的面积 7717.99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 %,近年来我们还规范了农村土地流转台帐,建立完善了全县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流转管理机构。

二、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及流转调查情况

随着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后,我县的农村土地流转显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流转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流转形式。

1、转让。指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转移。有些农户因无力继续承包土地,与其他户协商一致,经村委会同意,将全部或部分土地转让给第三方,由第三方与村委会确立新的土地承包关系,出让方与村委会在转让土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这种流转形式的好处是出让方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从事非农产业;受让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转入土地扩大经营规模。我县共转让土地4139.79亩,占总流转面积的53.6 %。

2、转包。就是土地承包方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的使用权包给第三方,农户间一定期限内土地使用权实现转移。转包期限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超过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转包方与发包方的原承包关系不变。2019年底,我县共有转包土地2090.14亩,占总流转面积的27%。

3、互换。即农户之间土地承包经营权剩余期限的相互转移。互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耕种方便或种植结构调整的需要。互换后,互换地块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和原承包合同约定的相应地块的权利义务关系随之互相转移。从方式上看,有同等面积互换,也有不等面积互换,双方视互换土地的地级和远近条件决定。目前,我县有互换土地1043.94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3.5%。

4、出租。主要指农户与承租方之间一定期限内土地使用权的转移,是承包土地收益权的一种分配形式,收益是固定的。这种方式,主要在农户与用地单位之间进行,农户自愿将全部或部分土地使用权出租给承租方,承租方给出租方固定的收益。出租的期限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但不超过承包合同的剩余期限。目前,我县共有出租土地108.17亩,占总流转面积的1.4%。

5、其它。农户将全部或部分承包土地使用权作价为股份,参与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经营,以入股的土地使用权作为分红依据,入股收入按经营效益的高低确定。目前,我县共有入股土地 335.95亩,占总流转面积的4.4 %。如XX县小白乡白燕村有400多户,1600多口人。土地6000多亩,其中耕地4060亩。

白燕村最早的土地流转形式是以租地的形式流转,他们意识到土地流转的意义在于增产、增效、增收。就白燕村来讲,该村支书张云利所办的XX县绿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是三晋苗木基地发展壮大后拓起的股份制集团。他对本村村民的土地采取代管的方式,即一年750元/亩,包括劳力。就是他给农民代种地,全部种他的树苗,农民把地交给他,然后去他的公司打工。他的用地周期分三年、五年、九年三种情况,农民随时可以撤股。现在白燕村40%的就流转给了张云利,全村有 350人长期在他的公司打工。邻村上庄村也有130多户他们的地。本村的20xx年写有书面协议,本村的一联,外村的一式两联。

张云利的基地带动公司,公司带动合作社,重点搞工程,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他希望政府能够扶持他,能在小白乡搞一个苗木乡镇,把小白乡建成苗木基地乡,把他的苗木建成太谷的生态植物园、苗木精品基地。针对土地流转,他指出:土地流转要规范,上面要出台一些政策,关于流转合同、鉴证方面都要规范。

(二)、从土地流转去向来看,主要是农户之间的流转居多,我县共有流转土地面积7717.99亩,其中流入农户面积4768.78亩,占流转面积的62 %;流入企业面积2635.51亩,占流转面积34%。流转土地用于种粮4172.81亩,其中流入农户土地用于种粮面积4172.81亩,占流转面积 54%。

(三)、从土地流转的分布情况来看,我县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平川乡镇,一是临近县城,土地资源少,地块小,这样通过流转形成大面积土地耕种的现象;二是免征农民税收的同时,国家又给农户种粮进行了补贴,农户科技种植大棚,形成了部分农户之间土地的互换。

三、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

(一)流转合同不规范

从签订情况看,我县农村土地的流转在国家免征税费后,形成了农民承包耕地的流转不经过村委同意的事实,造成了农户之间土地流转不签订书面的流转合同。

(二)由于多年来农户土地自行流转情况多,造成了原来税费改革前农户自行流转的土地,在国家免征税费后,土地纠纷的大量出现,形成土地流转事实存在但无证据、无依据的现象,使土地流转合同纠纷难以处理。

(三)由于国家的规划建设,形成城郊农户土地被大面积征用、占用,国家给予的土地补偿款中,涉及农户自行流转的合同由于利益的分配问题也引发了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合同纠纷的出现。

(四)宣传力度不够,农户之间土地流转由于法律意识差,不懂法,形成农户自行流转合同及手续不完善,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发生纠纷的隐患。

(五)流转文书管理不完整。我县存在土地流转台账管理不规范,个别乡镇没有建立土地流转台账,大部分存在协议签订后,没有在农经部门鉴证、存档和备案,在村社也都没有备案,至使农经部门对全县土地流转的真实情况难掌握。全县的土地流转协议在乡镇存档备案率极低,一旦发生土地纠纷,由于无依据,无法进行审核,不利于纠纷及时解决。同时也不利于县农经办对开展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指导。

(六)小农思想束缚影响流转。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的“命根子”,特别是我县近年来征用土地频繁,大多农民盯牢征地补偿款。农民恋土情结较为严重,认为只要有了土地,生活就有了保障,宁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补贴后,一些私下转出土地的农民,又开始收回原有承包地自己耕种,另外,多数农民小农经济思想意识比较严重,小富即安,投资兴业怕担风险,务工经商怕丢地权,满足于守土经营或交亲戚耕种比较放心。

(七)土地流转难成规模。土地使用权流转具有不稳定性,主要是因为非农产业的不发达和非农就业机会不多,外出务工就业相对不固定,经商风险较大,农民创业本领不强,技能素质不高,年龄结构偏大,农业收入仍是许多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形式,由此,许多农民不愿放弃承包土地,分散种植与规模经营成为一对鲜明的矛盾。另外,我县许多土地流转是在农户间自发进行的,缺乏专业组织引导土地流转,组织化规模经营机制不健全,难以改变土地分散种植经营的局面。

四、土地流转的目标思路及工作措施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这种分散经营的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对规模经济、产业化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表明,结合城乡统筹发展,实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与现代农业顺利对接的有效途径,是今后农村改革的方向选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针对我县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土地分片细碎化等现象;以及二、三产业带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效益性农业的实际需要,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发展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土地资源的有效配置,为引进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提供了载体。要在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基础上,搞活土地使用权,把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断增加收入,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要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的实现土地有序流转。

(二)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搞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加大农业优势产业布局调整,推行优势产业向最适宜区域集中,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群和产业带,从而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土地合同纠纷仲裁处理情况

(三)加强土地流转纠纷管理。针对我县出现的新的土地流转纠纷问题,在我办的积极努力下,20xx年底由农业部批准为农村土地纠纷仲裁试点县,加强土地的进一步规范管理,近期,我县在原有的农村承包合同仲裁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XX县农村土地纠纷仲裁委员会,各乡(镇)成立了农村土地纠纷调解委员会,使我县的土地纠纷过正在逐渐步入正规化的轨道。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报告 篇7

1 东台农村土地的主要流转形式和经营形式

东台市在群众首创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加强规范引导, 采取转包、出租、股份合作、互换、转让等形式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全市累计流转土地76.04万亩, 占总承包地的54.8%, 涉及农户为16.18万户, 占全市承包总户数的51%。其中, 转包30.3万亩, 占39.8%;出租25.1万亩, 占33.0%;股份合作 (入股) 14.3万亩, 占流转面积18.7%;转让1.5万亩, 占总承包地的2.0%;互换1.5万亩, 占2.0%;委托经营、代耕代种等其他形式3.4万亩, 占4.5%。

东台流转土地的经营形式基本有三种。第一种是“合作社+农户”, 即股份合作经营。农民将承包经营权量化入股, 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 由合作社集中经营, 实行按股保底分红, 年底合作社视经营情况进行二次分红, 每年每亩收益在1000-1200元左右。第二种是“公司+合作社+农户”。农户将承包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 合作社依托公司组建, 农户受聘公司打工, 租金标准一订几年不变, 每年每亩收益在1000元左右。第三种是大户直接经营。农户将承包经营权暂时流转给种田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户经营, 流出户一般对流转价格没有很高的要求, 只期求地不撂荒返还时保持熟田, 每年每亩收益在300-600元不等。

流出方为承包方 (农户) , 流入方主要为专业大户 (种养大户) 、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 (土地股份合作社) 和农业龙头企业, 参与者有村民委员会 (村经济合作社) 、镇土地流转有形市场 (土地流转服务中心) 和市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市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37家, 家庭农场近2千家, 流入专业大户 (种养大户) 41.9万亩占55%, 流入家庭农场5.20万亩, 流入农民专业合作社 (土地股份合作社14.3万亩) 25.5万亩33.5%, 流入农业龙头企业3.5万亩。流转的主要用途是高效农业46.8%和粮食种植33.75%。东台市从事大棚蔬菜高效农业种植的亩收入每年为5000-10000元, 而从事传统稻麦种植的亩收入每年不过3000元, 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收入是一般农户的十几倍乃至更高。

2 东台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成效

农村土地的有序流转, 有力地促进和提升了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水平。

2.1 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高效农业的发展。

今年东台市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18.93万亩, 累计达167.38万亩, 占耕地总面积84%。去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2.6万亩, 总量达132.6万亩, 设施农业面积目前达59万亩。高效农业面积和设施农业面积两项指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被表彰为全省高效农业先进县 (市) , 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县 (市) 。去年新建千亩连片设施基地9个, 百万元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2个, 生猪、肉禽、蛋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4.5%、92.3%和99.67%。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69亿, 位列全省第一, 农业增加值78.3亿元, 比上年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13647元, 增长13.1%, 苏北第一,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

2.2 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特色农业基地。

运用流转的连片土地, 着力建设仙湖示范园、三仓现代农业产业园、富安茧丝绸产业园等十大农业园区, 其中, 特色园区5个、综合性生态示范园区3个、生态旅游园区2个。十大农业园区已建成省级农业产业园1家、省级出口农产品示范区1家、3A级和2A级旅游景点各1家、四星级乡村旅游景点2家、盐城市级农业示范园4家, 创树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35个。

2.3 培植发展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依托集中连片经营的规模效益, 大力发燕尾服农业产业化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31家, 各类农业合作组织发展到近2000家, 2012年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80亿元。引进中粮生猪产业化, 发展华大水产实业、富安茧丝绸公司等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江苏东台农产品加工区入驻园区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达22家, 其中,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 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

2.4 促进了特色产业的发展。

围绕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的要求, 通过示范引导和合作组织带动, 扩大土地流转。东台市先后形成富安茧丝绸、三仓西瓜、头灶及南沈灶青椒、唐洋及新街蔬菜、曹丿及新曹甜叶菊、许河及唐洋禽业、四灶及海丰乳猪、唐洋及新街林果、港海产品、溱东淡水养殖、安丰食用菌等特色主导产业。

2.5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的水平,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

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家庭承包经营, 地块细碎, 不方便大型农机的机械化作业, 通过土地流转, 既保护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 又形成集中连片种植, 有利于机械化作业, 东台市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1年的73.5%提高到2012年的78.69%, 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3 东台农村土地流转的启示

推进土地流转是一项政策性很强、操作性难度较大, 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原则, 把握关键, 因势利导, 稳步推进。

3.1 必须坚持原则是顺利搞好土地流转的前提。

一要自愿有偿。承包地是否流转由农户自主决定, 采取何种形式由农户自己选择。流转收益主要归农户所有。二要阳光操作。对股份合作的流转土地, 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 统一对外招标发包或出租, 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三要规范有序。不管哪种形式的土地流转, 都必须把握政策严格按照农户自愿、平等协商、签订合同、鉴定登记的程序规范操作。

3.2 抓好关键措施是成功推进土地流转的保障。

强化宣传发动, 是推进土地流转的首要环节。只有当广大群众对土地流转自觉自愿了, 才能有内在动力。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土地流转的原则、形式、程序、权益保护及合同的签订、变更、鉴证、履行和纠纷调处等环节, 有针对性地解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使广大农民真正理解和支持土地流转工作。强化土地政策执行, 是土地流转的基本要求。严格土地用途管理制度是强化土地管理的核心。对发展二三产业的土地流转必须依法办理规划许可和农地转用手续, 种植特种作物、特种养殖的、收益实现二次分配。强化政府指导, 是土地流转的重要保障。

3.3 强化基础条件是实施土地流转的支撑。

信阳市农村土地流转调研分析 篇8

张连玉(1995.11-),女,汉族,河南泌阳人,河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

毕晨磊(1994.07-),男,汉族,河南许昌鄢陵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

车国帅(1993.01-),男,汉族,河南洛阳人,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经济学专业。

摘要:信阳是个农业大市,由于发展基础较落后,目前信阳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当前信阳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出租、转让、互换、转包、入股、抵押、代耕等形式。但是现有的几种流转形式在实践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土地流转为个案进行研究,因其普遍性和代表性,深入剖析土地流转的现状,探索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因此,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土地流转;流转模式;形式

个例分析——以淮滨县为例

(1)淮滨县土地流转基本情况

淮滨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淮河干流横贯其中,享有“淮上江南”美誉。全县总面积12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7万亩,人口75万。自2009年信阳地区推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全县上下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建立起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中介和服务网络,目前已成立乡镇土地流转中心17个。截止目前,全县已流转土地39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3%。100亩以上流转面积大概有9万亩,100亩以下散户流转土地30万亩。

(2)淮滨县土地流转主要模式

根据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县情实际,科学把握土地流转的趋势和规律,探索出具有鲜明特点的“四大土地流转模式”:

①“自发流转”模式。具体来讲就是个人出去打工了或者移居他乡了,把地交给亲戚、朋友、邻居种植,这种模式占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的70%以上,这就造成部分土地向一部分村民手里集中,现在全县每个村都有几户种植50-60亩的农户,其特点:面积小,几亩或者十几亩;手续简单,一般不签合同,口头承诺;费用低,一亩地100-200元,甚至不要钱,给几袋粮食就行。

②“企业拉动”模式。把土地流转工作与龙头企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农村土地流转,初步实现了农村土地由分散性、小宗地、亲邻间流转,逐渐向整体性、大宗地、区域间流转过渡。

③“土地信托”模式。信托公司主要依托它的经济实力和信誉,将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再转包(出租)给具备农业经营资质(经验)的大户或企业,并以此收取开发收益,最后将投资收益分配给投资者和受益人。这样既可以提升土地的潜力,拓宽土地的增值空间,也可以实现土地、资本要素的最佳配置,达到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受益权的分离,更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户“有地无力开发、有力无地开发”的弊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④“大户流转”模式。一些种粮能手、种粮大户也成为土地流转的重要推动力。

(3)土地流转中存在具体的问题

①资金投入不足。农业是高风险、高投入、效益低的一个行业,经营农业需要大量投入,特别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在进行大田整理、低洼田整治、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資金对土地流转的规模、速度制约比较大,财政应加大扶持力度,配套有关基础设施。

②土地流转程序和形式不规范。其主要表现在农户之间的流转只有口头约定(协议),没有书面合同,不利于承租方长久经营规划;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书面合同内容不完整,在某些方而缺乏法律效力;有些未经过有关管理机构的审核,使得经营方心存顾虑。由于流转方式的不规范,导致受让方缺乏有效监督和约束,为将来可能出现的权益纠纷埋下了祸根。在淮滨县的一些村庄中,一些农民围绕着对土地利益引发的争执甚至造成局部的暴力冲突事件。

③经营主体实力不够强。种植大户、专业农村合作社组织,企业业主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土地流转,促进了规模经营,但是大多数经营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缺信息等问题,因此拉动土地流转的动力较弱,导致农民对土地流转的信心也不足。

④保障机制不完善,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普遍不足。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土地是农民的保命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即便是现在大部分农民外出打工,或找到一份固定的谋生职业,土地仍然被他们视为“活命田”、“保险田”,所以说他们宁可粗放经营,甚至不惜撂荒弃耕,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

(4)对土地流转的有效性建议

①政府完善土地流转规划,规范运作确保有序流转。立足实际,政府应修订土地流转工作方案,完善土地利用规划。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路,大力开展空心村土地整理和土地复耕。加大对废弃地、低等田的综合整治力度,提升土地利用效果。政府及相关机构在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中,要引导、指导、规范、服务、要有所作为,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切实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多种途径、多角度从土地上要效益、谋发展。

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农村土地流转工作重要性认识。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土地流转的意义和土地流转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及流转土地农民增收的实际效果,“大放规模流转效应”,消除农民思想顾虑,提高土地流转意识,从而“提升土地经营水平”。

③筑牢土地流转平台,规范土地流转。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所、乡镇两级流转站(点)的作用,畅通土地流转信息渠道。积极开展土地流转供求登记、信息发布、土地评估、政策咨询等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县级政府财政奖补资金作用,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对具有技术推广价值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特色产业项目重点扶持,确保专项资金规范使用,专款专用,发挥应有作用。

④完善农村社保机制。完善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增强农民离开土的安全感和适应市场风险的能力。试行农民土地经营权推出补偿机制,鼓励在城镇有固定住所或稳定工作的农村人口主动退出土地经营权。

⑤引导工商资本涉足农业。外来资本的介入能带来农业管理方式的变革、技术的提升、市场的开拓,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淮滨县农业跨越式发展,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加速土地的流转需要工商资本的介入。要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业建设、参与土地流转,规范资本用途,使其真正用在农业发展、农民致富上。

本文通过深入对信阳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的调查,凝练出信阳市淮滨县土地流转的方式、模式,探索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因地制宜提出推动土地平稳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监管提供依据和参考,促进该地区农村土地的规范高效流转,提高农业规模效益、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劳动力转移。(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世军.“信阳土地流转的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信阳社会科学》 2010/5.

[2]河南省信阳市农村土地流转调研报告.中国农经信息网.

[3]张文信.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动力机制探讨—以河南省土地流转为例[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03,1.

[4]傅晨,刘梦琴.耕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足的经济分析[J].调研世界,2007,(1).

上一篇: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下一篇:SCI论文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