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精选7篇)
行政征收依据及条款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一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一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二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二十五条: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必须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开发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百分之二十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二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
《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十五条: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按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动工开发期限进行项目开发建设。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期限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迟延的除外。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第四条: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1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土地使用者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
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闲置土地,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20%以下的土地闲置费;满2年未动工开发时,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但是,因不可抗力或者政府、政府有关部门的行为或者动工开发必需的前期工作造成动工开发迟延的除外。
苏价服[2004]494号、苏国土资发[2004]437号、苏财综[2004]167号
征收标准:划拨方式:每年每亩3000-5000元
一、江苏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现状
江苏省人口7,865万,面积10.26万平方万亩公里。据 2010 年底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2010年达223万亩,占耕地面积8.8%,其中耕地流转面积16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 74% ,非耕地流转面积58万亩,占流转面积的 26%。从流转形式看:主要有转包、租赁、转让、互换、入股等形式。从流转的期限来看: 1~5 年的短期流转占大多数, 5年~30年的为小部分 。预计今后每年连片流转集体土地都在250万亩左右。
二、江苏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特征
(一)流转数量的快速增长性。
2009年底全省土地流转面积为200万亩,到2010年底增加到223万亩,平均每年增加约23万亩。而今年1~10月土地流转面积增加230万亩,预计到年底达到250万亩,比前3年翻了一番还要多。
(二)土地流转地域扩大化。
过去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发生在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民非农就业和收入比较稳定的大中城市郊区,欠发达地区农民因就业门路少,家庭收入对土地依存度高,很少发生土地流转。近两年,土地流转地域由大中城市郊区向大中城市远郊和欠发达农区扩展。
(三)土地流转主体多元化。
过去农村土地流转主要在农户间进行,参与的主体也主要是农户。现在,参与农村土地流转的主体除农户外,工商企业、科研机构、机关事业单位、城镇居民等都纷纷下乡租地、包地开发农业。
(四)土地流转形式多样化。
土地流转形式主要有转包(承包方将自己承包期内的部分或全部土地,以一定条件转给第三者,承包方与发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权利和义务)、转让(承包方经发包方同意将承包期内全部或者部分承包土地转让给第三方。由第三方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转让后原承包户在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自然丧失)、互换(承包方之间或集体经济组织之间为各自需要和便于耕种管理,交换其承包地块。互换后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有的仍由原承包者承担,有的经发包方同意后随互换而转移)、入股(即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农民凭股权入股组成土地股份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合作社或股份公司对土地实行招标承包,或对外租赁,或者直接开发,农民按股分红)、租赁(承包农户将承包土地租给第三方经营,并收取一定租金)等。其中以转包、转让为主。
三、江苏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作用
(一)有利于江苏省加快城市化进程。
随着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建设,随着工业化建设,江苏省农村城市化发展突飞猛进。在具备条件的农村区域逐步开展集体土地流转工作,让土地分散经营变为规模化集约经营,让农民生活有保障,让农民变为产业工人,这将会大大地加快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二)有利于提高农村生产力。
农用地使用权的流转将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后,农民在自己保留承包权的前提下,从自身利益出发,自愿地将无力耕种或不愿耕种的土地及时转让出去,将土地调整的决策权分散到各个农户,有利于促进土地的适度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实现。
(三)有利于转移江苏省农村剩余劳动力。
一方面,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解决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问题,使其流动由无序状态变为有序状态,真正使农民当上产业工人,拥有工资收入,甚至还可以拿到土地出租或入股带来的租金或分红;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加强信息引导,增强外出务工的可靠性,促进农村劳动力市场和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接轨,靠二、三产业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同时,开展技能和维权培训,最终让农民劳动力真正转变为商品,提高就业率,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四)有利于江苏省农民增收。
江苏省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外出打工的非农收入,一个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业收入。非农收入不稳定,农业收入又很低。江苏省通过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流转使土地规模化经营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如专门成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照现代农业总体规划,统一由中心与农户签订租赁合同,积极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引导农民将承包土地入股,让农民参与收益分红,增加收入。而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从事二、三产业,也可以增加收入。
(五)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完善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有利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农村土地流转是实际土地使用权的再分配和优化过程,它有利于使那些劳动力紧张的农户或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户,在保留其承包权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流转出去,让种田大户去专门集中经营土地。
四、江苏省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问题
(一)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制约了农村集体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发展。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农民视土地为命根子,认为只有牢牢把握土地,生活才有保障,因此不愿失去土地。有的农民根本没有劳力和技术耕种,宁肯撂荒,也不愿流转;有的农民不懂农村承包土地的法律和政策规定,担心农村土地政策变,错误地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怕流转出去后,政策一变失去土地承包权。据估计, 80% 以上的农户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政策不明确, 70% 的农户担心土地流转后失去生活来源。
(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分散,增加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工作难度。
实行土地承包 30年来,因土地承包经营分散,江苏省农村地区大多数地方是“家家有地,户户种田”。江苏省近500万户农户,户均包地 三、五 亩,分散在几个地块上,而且远近搭配。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分散的现状,大大增加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难度。
(三)城市化、工业化水平不高,制约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速度和规模。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工业化、城市化是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前提,只有在二、三产业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因为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创造了许多吸纳农业就业的岗位,消除农民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依附。通俗地说,农民要交出世世代代赖以为生的土地,必须有处可去、有活可干、有钱可挣,而且他们的生活水平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四)流转行为不规范,制约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进程。
据调查,江苏省农村土地流转行为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很多农户间土地流转是口头协议,许多土地流转户未签订书面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有的签了书面协议,但协议内容不全、条款不明、权责不清。同时,少数地方土地流转不合法,忽略的农民主体资格等,由此产生很多矛盾纠纷,处理起来难度相当大。
五、促进与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对策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搞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在家庭分散经营和农民独立进入市场的情况下,无法解决农业中因土地零星分散、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市场风险大、生产效益差等一系列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从而显示了中央又一次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信号。所以,必须迅速把思想统一到党的有关精神上来,推行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工作。
(二)项目带动,突破土地规模流转的瓶颈。
江苏省政府应根据产业发展的规划,通过项目带动流转,开发一片,流转一片。为提高农业标准化,农业、国土、财政、农委、水利等部门以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工程、新农村建设等方式进行的项目开发等途径,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路沟渠配套后,应优先用于土地的规模流转,从而使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开发、基地建设有机结合,突破土地规模流转瓶颈。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
通过加强技能培训,引导江苏省农村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务工转变,教育和鼓励务工人员发扬吃苦耐劳、勤奋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优秀品德,促进江苏省劳务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采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居民的转化,要通过招商引资、村企合作和优惠政策,吸引工商企业、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投资开发农业,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农民增加非农就业机会,缓解紧张的人地矛盾,为实现农村土地流转创造重要条件。
(四)规范行为,确保土地流转依法合规。
摘 要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土地整治项目监管成为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江苏省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的实际情况,对其有效开展监管工作进行思考,今后的监管工作要逐步适应整治项目类型多样化、监管手段信息化、监管内容重点化等趋势发展的需要,并对如何做好监管工作提出政策建议,以期能为其他地方探索全过程动态监管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监管;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2-181-02
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已经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土地整治在中国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其范畴、目标、内涵和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整治范畴上,已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在整治目标上,已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整治内涵上,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转变[1];在整治方式上,已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等政策的运用转变[2],土地整治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3]。
1 江苏省土地整治监管工作成效
1.1 出台了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江苏通过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的出台,强化了土地整治项目的日常监管。2005年以来,江苏省研究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耕地开垦费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验收暂行办法、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技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年、社会资金投资补充耕地项目管理指南(试行)、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审查指南(试行)、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评审指南(试行)等,涵盖了项目立项申报、规划设计预算编制、项目审查论证、项目工程施工、资金使用管理、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后期管护等全过程的配套文件,构筑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制度框架,为土地整治项目监管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1.2 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引领作用,初步建立了整治项目的全过程监管系统
2014年,江苏省在原国家开发的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省级“一张图”工程研发了省级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该系统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政务协同平台上实现了登录整合,并将土地整治项目情况指标纳入到省厅“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作为耕地补充监管指标参与到建设用地审批监管过程中。
2 江苏省做好监管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
当前,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土地整治项目监管也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且向综合性、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针对当前的土地整治新形势,土地整治监管中也随之出现许多新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路径。
2.1 监管的项目类型,由过去的农用地整治扩展到现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城镇工矿用地整治以及土地复垦等多种类型
当前,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江苏省层面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监管政策及规范文件都主要针对农用地整治项目,而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及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类型却很少涉及,但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深入推进,必然会推动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蓬勃发展,各地都把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平台,这些类型的项目会越来越多。
2.2 监管的手段上,由过去的传统手段过度到信息化手段的推广应用
过去的监管工作多停留在阶段性、突击性的检查层面,技术审查手段较为落后,效率较低,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没有建立起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因此,传统的“以内业审查为主,外业抽查为辅”的监管模式,需要在新形势下赋予新的内涵,改变过去以实地踏勘、人眼判断为主要方式所存在的“四难”问题(定位难、丈量难、记录难、分析难),转为今后的借助先进的3S技术、云技术等手段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基础数据的采集数字化:将项目的立项文件、规划设计文本、相关的图件资料等都采用电子形式存储在系统中,这样既可以便于资料的存储也方便后续工作开展的比对,校核。资金监管网络化:通过系统的集成,开放针对银行、施工方和监管者不同的数据接口,对涉及到的资金流动进行实时监管,随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度监管预警制:对于单个项目进行预警,包括对项目涉及到的各个节点办理进度、不同类型项目的新增耕地情况、各阶段经费投入比例等进行预警;同时,可以借助系统对于项目所在的行政区域开展特定指标的定制预警,如新增耕地指标完成量、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使用量以及年度专项资金投入情况预警。
2.3 监管的内容上,由指标无差异向按照不同类型项目监管内容有所侧重
当前,国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实现对不同类型项目的集中统一监管,除了其他项目高标准建设信息外,其余的一般土地整治项目、重大工程项目、中央支持示范项目等都分计划与预算下达、实施、验收等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多项指标,指标数量虽然众多,但是没有区分关键指标和非关键指标,江苏目前开发了省级系统,但是仍然是基于国家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管理的功能,对于有效的监管仍然略显不足,需要今后不断的升级完善。对于江苏而言很多项目,建设规模小,资金量少,整治内容相对简单,但报备工作任务却很繁重,像这种监管范围虽广但重点不明确,很容易造成监管效率低下。所以,对于省级层面如何加强监管应该考虑如何在人力、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将监管工作区分重点和非重点,集中精力抓住关键内容的监管。
3 建议
3.1 依托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监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监管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需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当前,关于农村土地整治的专项法律、法规还很欠缺,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致使监管工作无法可依,影响监管绩效。为此,建议由国家层面出台土地整治法或条例、土地整治监管办法等法律法规;省级层面结合省情出台土地整治管理条例或办法,下发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监管工作的相关文件等,明确监管职责、监管机构、监管范围、监管程序以及监管的奖惩措施等内容,保障监管工作的落实。
3.2 明确监管流程和标准,确保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当前,土地整治项目的监管工作,仍然局限于某一种类型,没有将涉及土地整治的所有项目类型都纳入统一监管的范畴,更没有建立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土地整治项目监管工作流程、标准、定额等,这不利于土地整治项目的监管。因此,后续应做好相关定额、标准、流程等的研究制定,并及时做好更新和执行工作,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
3.3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管效力
以现行的江苏省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为基础平台,通过进一步升级完善,综合运用3S技术、办公自动化、“一张图”工程、耕地后备资源和高标准基本农田数据库等资源,建立土地整治监管信息系统,实现对土地整治项目的一体化、全过程动态综合监管。
3.4 深化公众全程参与机制,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离不开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从项目的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实施、竣工验收到后期管护各个阶段都可以让群众参与进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并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营造人人关心土地整治,人人参与土地整治,人人监督土地整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百明.发展之要统筹之本生态之基:展望土地整治工作新趋势[J].中国土地,2012(3):1.
[2]贾文涛.土地整治有了新目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 年)》解读[J].中国土地,2012(4):6-8.
[3]徐绍史.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搭建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新平台[J].国土资源通讯,2008(8):6-7.
登记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我国的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要求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房地产时应向__如实申报成交价格。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 D.县级税务征管部门
2、申报地价和公告地价是按__划分的。A.土地权利分类
B.土地价格的形成方式 C.政府管理手段
D.土地价格表示方法
3、权属调查的主要内容不包括的调查。A:宗地位置 B:使用者情况 C:界线
D:权属状况 E:合法性
4、能作为城市规划管理和综合开发、地价评估及土地有偿使用的依据。A:修建性详细规划 B:目的性详细规划 C:专项性详细规划 D:控制性详细规划 E:时间因素
5、在西方古典经济学家的地租理论中,对马克思级差地租理论影响最大且思想脉络最为接近的是()。A.威廉·配第 B.亚当·斯密 C.大卫·李嘉图 D.弗朗西斯·魁奈
6、评估价格是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评定的土地价格,包括__。A.交易底价 B.基准地价 C.课税价格 D.公告(示)地价 E.申报地价
7、土地变更登记是指因__,或者因土地权利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而进行的登记。A.土地权利人发生改变
B.因土地权利人姓名发生变更 C.因土地权利人名称发生变更
D.因土地权利人地址和土地用途等内容发生变更 E.土地权利的消灭
8、某宗地采用四种估价方法得到的试算价格分别是331元/㎡,313元/㎡、354元/㎡、294元/㎡,根据分析取各试算价格的中位数作为最终结果,则采用中位数方法确定的最终估价结果为元/㎡。A:322 B:323 C:324 D:331 E:时间因素
9、在城镇土地定级因子中,道路通达度是指。【2004年考试真题】 A:道路的宽度
B:道路对某特定土地区位的影响程度 C:道路车道数
D:道路在城镇交通中的地位和作用 E:时间因素
10、某企业因生产规模扩大,需要占用土地15公顷,其中5公顷为基本农田,10公顷为耕地。根据农用地分等成果,占用耕地为7等地,补充耕地经整理验收为5等地,5等地和7等地的粮食生产能力分别为1000千克和800千克。下列关于该地块补充耕地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等级折算系数为:800/1000=0.8,所以补充耕地的数量为0.8×15=12公顷
B.等级折算系数小于l时按1计,所以补充耕地的数量为15公顷 C.等级折算系数为:1000/800=1.25,所以补充耕地的数量为1.25×15=18.75公顷
D.需补充耕地的数量为5公顷
11、房地产经营个别风险包括。A:政治风险、财务风险和人事风险 B:经济风险、财务风险和人事风险 C: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人事风险 D:政治风险、经营风险和人事风险 E:土地
12、我国的房地产成交价格申报制度,要求房地产权利人转让房地产时应向()如实申报成交价格。A.县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 D.县级税务征管部门
13、《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规定,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调解书生效之日起__日内,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将调解书送达当事人。并同时抄报上一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A.10 B.15 C.30 D.60
14、__是依法对一定的土地加以利用并取得收益的权利,是土地所有权派生的财产权。
A.土地使用权 B.土地租赁权 C.永佃权 D.地上权
15、土地的自然特性中,__决定了人们只能就地利用土地。A.位置固定性 B.质量差异性 C.面积有限性 D.功能永久性
16、个别因素是指宗地本身的条件和特征,因而又称宗地因素,以下属于宗地因素中城市规划限制因素的是。A:宗地用途 B:宗地是否临街
C:宗地基础设施条件 D:宗地形状 E:时间因素
17、路线价评估法中,划分地价区段的标准应重点考虑、人流量、商业繁华程度等。【2006年考试真题】 A:道路条件 B:公共设施 C:基础设施 D:环境状况 E:时间因素
18、预计某宗房地产未来第一年的纯收益为18万元,此后各年的净收益将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增加1万元,该类房地产的资本化率为8%,该房地产的无限年期价格为万元。【2004年考试真题】 A:225.00 B:237.50 C:381.25 D:395.83 E:时间因素
19、工业化发展的结果是。A:房地产投机者增多 B:人口素质降低
C:促进了城市化进程 D:人口密度减小 E:时间因素
20、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已由1997年末的17.6平方米提高到2002年末的22平方米,则这期间城镇人均住宅面积年平均增长.【2004年考试真题】 A:4.6% B:3.8% C:5.0% D:5.7% E:土地
21、某房地产公司修建一栋写字楼,某月同时售给甲、乙、丙三个单位,售价分别为1600万元、300万元和600万元.其中,甲单位在当月支付第一笔购楼款800万元,乙单位在当月全部付清购楼款,丙单位仅签订购房合同而未付款项.该房地产公司在销售写字楼的当月月底,应缴纳万元营业税.【2006年考试真题】 A:15 B:55 C:95 D:125 E:土地
22、证券可以分为__。
A.公司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 B.商品证券、货币证券、资本证券 C.商品证券、国家证券、资本证券 D.商品证券、货币证券、银行证券
23、进行标定地价评估时,首先要。A:确定影响地价的因素 B:确定估价方案
C:选择估价方法,估算土地价格 D:确定宗地估价额 E:时间因素
24、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凯恩斯提出的税收原则是__。A.公平B.效率 C.专制 D.稳定 E.自由
25、传统的城市土地使用制的特征不包括__ A.行政划拨
B.无偿无限期使用 C.有偿有限期使用
D.禁止土地使用权转让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土地价格与一般物价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其中不包括__不同。A.表示方式 B.价格基础 C.生产成本 D.形成时间
2、按有无抵押担保分类,分为__。A.附息债券 B.抵押债券 C.担保债券 D.信用债券 E.国库券
3、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__。A.优惠利率
B.证券保证金比率 C.消费信用控制 D.贷款额度控制’
4、新古典主义城市地租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将__应用于传统地租理论中。A.供需分析 B.效用分析 C.价值分析 D.边际分析
5、土地的生产性利用,是把土地作为主要,以生产生物产品或矿物产品为主要目的的利用。A:建筑物基地 B:劳动对象 C:生产场所 D:生产资料
E:乙厂应当返还甲厂定金6万元同时支付违约金6千元
6、当拟建设工程的初步设计还没有形成初步方案,而急于上报设计概算申请投资时,应采用()编制工程概算。A.概算定额法 B.概算指标法 C.施工定额法
D.类似工程预决算法
7、从狭义上讲,城市基础设施以城市技术性基础设施为主体,一般包括系统。A:防灾系统 B:环境系统 C:通信系统 D:交通系统 E:规划系统
8、经济主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胜,必须努力使.【2004年考试真题】
A:付出的个别劳动量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 B:付出的个别劳动量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 C: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格 D:个别价值高于社会价格 E:福利型市场
9、土地征用程序描述正确的是__。
A.用地者向市、区或县土地管理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交有关文件和证明资料
B.用地者填写建设项目征地申请、呈报表
C.用地者向有关部门或单位、农民缴纳或支付有关费用,领取有关批准文件或证明
D.用地者自行拟定土地补偿、补助、拆迁安置方案
E.用地者会同市或者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及被征地单位等有关部门共同拟定土地补偿、补助、拆迁安置方案
1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以__为单位。A.省 B.县 C.乡镇 D.村
11、土地价格调整与估价额确定包括步骤。A:准确性分析 B:适宜性分析 C:调整 D:复审 E:协议
12、《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规定,补充耕地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实现__相统一。A.数量 B.质量 C.生态僻护 D.资金 E.管理
13、某宗面积为6000m2的房地产开发用地,楼面地价为800元/m2,容积率为3,受让人需按照受让价格的3%缴纳契税,则土地取得成本为__万元。A.494.4 B.1396.8 C.1440 D.1483.2
14、下列选项属于应税消费品的是__。A.化妆品 B.酒及酒精 C.汽车轮胎 D.食用油 E.自来水
15、债务的确认要符合的标准有__。
A.负债是企业的债务性责任,企业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偿还 B.负债应以资产或劳务偿还
C.负债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 D.负债只能以劳务偿付
E.负债需要用企业的资产或劳务清偿
16、《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规定,本办法所称土地权属争议,是指或者归属争议。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抵押权 D:土地承租权 E:土地他项权
17、对地价产生影响的人口因素主要有。A:习性风俗 B:人口密度 C:人口素质
D:家庭人口构成 E:个人收入水平
18、财政部、原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落实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通知》(财综[2006]25号)规定,城镇廉租住房保障资金的主要来源包括。A:财政预算安排
B: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 C:当地房地产转让契税收入 D:土地出让净收益
E:通过社会各界自愿捐赠等方式
19、土地开发整理不包括__。A.土地开发 B.土地整理 C.土地利用 D.土地复垦
20、住宅建筑群体平面布置的组合形式主要有行列式布置、__、混合式布置、自由式布耳。A.块状式布置 B.卫星式布置 C.组团式布置 D.周边式布置
21、下列各项费用中,属于建筑安装工程直接费的项目是。A:税金 B:材料费 C:人工费
D:施工机构迁移费 E:施工机械使用费
22、在市场比较法中,案例与待估宗地所在地区的区域特性及其影响地价的因素和条件相同或相近时,可称为二者处在__。A.相同区域或同一供需圈 B.比较区域或同一供需圈 C.类似区域或同一供需圈 D.比较区域或类似区域
23、某评估公司接受委托评估一幢8层商住楼的底层商铺土地价格,该商住楼建于1999年6月,使用良好.公司派出估价人员收集附近类似商铺买卖价格后决定采用剩余法评估,则估价人员应做的工作包括.(2002年真题)A: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 B:估算评估对象房地产总价
C:计算建筑费、专业费、利息、利润及相关税费 D:计算(剥离)土地价格
E:市政府办公楼改造的地价评估
24、”九五”期间,全国城镇住宅投资累计完成21 000亿元,比“八五”时期增长了68%,平均每年增长10.93%。以上各项统计指标依次为。A: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 B:数量指标、质量指标、相对指标 C:绝对数、比较相对数、算术平均数 D:绝对数、动态相对数、几何平均数 E:管理费用
25、标定地价的主要作用有__。A.确定土地出让价格的依据 B.国家行使优先购买权的依据
C.核定地产增值,征收土地增值税和管理地产市场的标准
第二条 根据《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凡在我省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均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都应当依照《暂行条例》和本施行细则的规定,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以下简称土地使用税)。
第三条 根据《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土地使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土地面积为计税依据,其实际占用土地面积的确定,按土地使用证书确认的土地面积计算。
第四条 《暂行条例》第四条中的“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市。其大、中、小城市的划分,以公安部门登记在册的非农业人口数为依据,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城市规划条例》规定的标准划分。凡城市非农业人口数在五十万以上的,为大城市;非农业人口数在二十万以上不足五十万的,为中等城市;非农业人口数不足二十万的,为小城市。
县城是指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镇;
建制镇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城镇;
工矿区是指城市、县城、建制镇以外,工商企业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符合国务院规定的建制镇标准,但尚未设立建制镇的大中型工矿企业所在地。工矿区的确定,由市、县人民政府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县城、建制镇的范围,依行政区划确定,工矿区的范围依省政府批准的为准。
第五条 根据《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我省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平均税额暂定如下:
(一)大城市:南京、无锡不得低于0.70元,苏州、徐州不得低于0.60元;
(二)中等城市不得低于0.50元;
(三)小城市不得低于0.40元;
(四)县城、工矿区不得低于0.30元;
(五)建制镇不得低于0.20元。
第六条 各市、县人民政府,在不低于前条所列平均税额的基础上确定本地区的年平均税额标准;并根据当地的市政建设状况,经济繁荣程度,将本地区土地划分为二至三个等级,分别确定各等级的单位税额。省辖市(包括计划单列市)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县及县级市经所属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七条 需减免征收土地使用税的,按《暂行条例》第六条、第七条规定执行。
第八条 纳税人应在本施行细则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持土地管理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书或土地权属登记文件,据实向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申报纳税手续,按照所在地税务机关的纳税期限,缴纳土地使用税。
新征用的土地,凭土地管理部门的批准文件办理申报纳税手续。
第九条 土地使用税由土地所在地的税务机关负责征收。土地管理机关应当向土地所在地税务机关提供有关土地使用权属资料。
第十条 土地使用税按年计征,分期缴纳。缴纳期限,企业按季缴纳,个人按半年缴纳。具体期限,由市、县税务机关按实际情况确定。
第十一条 本施行细则由江苏省税务局负责解释。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见》(苏发〔2014〕6号),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双提升”行动,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快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根据《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53号)、《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61号)和《国土资源部关于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4〕119号),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严格界定处置对象
(一)批而未征土地。农用地转用或征收土地方案已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依法批准,但市、县人民政府尚未实施具体征收行为的土地。
(二)征而未供土地。依法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市、县人民政府已完成征收实施工作尚未供应的土地(含已经使用但未办理供地手续的土地)。
(三)闲置土地。是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人超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划拨决定书约定、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一年未动工开发的国有建设用地。
已动工开发但开发建设用地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用 地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 25%,中止开发建设满一年的国有建设用地,也可认定为闲置土地。
二、分类处理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
(一)加快实施土地征收
针对批而未征土地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方式处置:
1、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批准后,市、县人民政府应抓紧组织实施征地,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2、经省政府批准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后,部分地块超过两年有效期未实施征收的,各地应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分类处理:
(1)需要继续实施或调整盘活的,各地应拟定处置方案,报请省政府批准后实施,并于2015年6月30日前实施完毕。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原批准用地基本情况、未实施征收原因、处置方式、处置时间安排等。
(2)不能继续实施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发布公告,告知原土地权利人具体地块不再实施征地,并将结果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
本次专项清理完毕后,将不再受理新的超过两年有效期未实施征收的土地调整盘活的申请。
(二)加快实施征而未供土地供应
1、具备供地条件的土地,要纳入年度供地计划,规范 供地手续,区分以下情况,分类处置,加快实施供地。
(1)对因规划调整暂时无法供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责成规划部门尽快落实规划条件,加快实施土地供应;
因规划调整、原地块已不适宜开发利用的,对其中已实施征收但未供地、且原土地用途未发生改变的,土地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监管,可按原批准用途调剂使用,并于2015年6月30日前处置完毕。
(2)已纳入土地储备的地块,要严格控制储备规模,及时向市场供应,加快储备土地入市进程。
(3)实际已使用但未办理供地手续的,责令限期按规定办理供地手续。未按规定办理的,按违法用地查处。
(4)对政府投资的城市公共道路、公共绿地、雨水污水排放管线、公共休憩广场等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用地,可直接将《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核发给建设单位;对于道路绿化带、安全间距等代征地以及不能利用的边角地,确实无法按宗地单独供地的,可将《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直接核发给政府有关部门。
2、不具备供地条件的土地,要加快基础设施开发建设和前期开发进度,尽快形成供地条件。
3、对煤矿塌陷地等只征不转的,由各地单独列出,统一汇总后上报省国土厅,不纳入供地考核。
(三)严格处置闲置土地
1、市、县人民政府是闲置土地处置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地要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查清闲置土地成因,按地块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措施、完成时间,分别予以处置:
(1)因政府原因造成闲置,且能在短期内恢复开工的,经市、县人民政府批准,通过调整规划设计条件、延长动工开发期限等方式进行处置;不能在短期内恢复开工的,应采用安排临时使用、协议收回、置换用地等方式进行处置。
(2)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闲置,且未按期动工建设满一年的,又不能经协商签订补充协议重新约定开竣工时间开工建设的,依法征缴土地闲置费。对企业自身原因无法动工开发满两年的,依法收回建设用地使用权。
(3)其他原因造成土地闲置的,市、县人民政府要加强沟通协调,努力消除影响土地开工的各种不利因素,促进项目正常施工。因司法查封无法动工开发的,市、县人民政府要主动与法院协调处理;因群众信访等事项无法动工开发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在保护人民群众和土地使用权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主动调解沟通、化解矛盾,保证项目正常建设。
2、强化闲置土地处置考核评价。对闲置土地数量较多、处置不力的,省国土厅将暂停受理该地区新增建设用地报件并相应扣减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未按规定及时上报巡查信息、或存在虚报瞒报等情况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 整改;对违法、违规、违约行为严重的地区,适时开展实地核查与督办。
三、切实加大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保障力度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成立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清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国土、发改、经信、住建、规划、统计等有关部门参加。明确目标责任,采取有效措施,协同做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
(二)建立健全预防机制。建立健全新增建设用地项目联合审查机制,进一步规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用地预审,严格农转用和土地征收报批条件审查。完善土地出让供后监管机制,创新管理模式,有效预防发生新的闲置土地。建立用地企业履约诚信档案,定期向社会公示,并及时向金融、工商等有关部门通报,促进共同监管机制的形成。
(三)加强监督检查。省国土厅将依托全省建设用地全程管理系统,进一步加强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监督检查力度。对处置完毕的地块,各地要及时完成数据入库和上图工作。通过开竣工申报、现场核查、竣工验收、闲置土地查处等手段,完善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把工作重心从土地审批和土地供应转为加强对土地利用全程监管。
1 江苏省土地整治监管工作成效
1.1 出台了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 为监管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近年来, 江苏通过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的出台, 强化了土地整治项目的日常监管。2005年以来, 江苏省研究制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耕地开垦费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资金管理办法 (试行)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项目验收暂行办法、土地整理工程施工技术、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年、社会资金投资补充耕地项目管理指南 (试行) 、省以上投资土地整治项目审查指南 (试行) 、生产建设项目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和评审指南 (试行) 等, 涵盖了项目立项申报、规划设计预算编制、项目审查论证、项目工程施工、资金使用管理、项目竣工验收以及项目后期管护等全过程的配套文件, 构筑了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制度框架, 为土地整治项目监管工作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1.2强化信息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初步建立了整治项目的全过程监管系统
2014年, 江苏省在原国家开发的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的基础上, 结合省级“一张图”工程研发了省级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 该系统在省国土资源“省-市-县”三级政务协同平台上实现了登录整合, 并将土地整治项目情况指标纳入到省厅“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 作为耕地补充监管指标参与到建设用地审批监管过程中。
2 江苏省做好监管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
当前,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不断推进, 土地整治项目监管也成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且向综合性、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针对当前的土地整治新形势, 土地整治监管中也随之出现许多新问题, 有待进一步探索解决路径。
2.1 监管的项目类型, 由过去的农用地整治扩展到现在的农村建设用地整治和城镇工矿用地整治以及土地复垦等多种类型
当前, 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江苏省层面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的监管政策及规范文件都主要针对农用地整治项目, 而对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及工矿废弃地复垦等项目类型却很少涉及, 但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工作的深入推进, 必然会推动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蓬勃发展, 各地都把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工作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这些类型的项目会越来越多。
2.2 监管的手段上, 由过去的传统手段过度到信息化手段的推广应用
过去的监管工作多停留在阶段性、突击性的检查层面, 技术审查手段较为落后, 效率较低, 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 没有建立起长效监管工作机制。因此, 传统的“以内业审查为主, 外业抽查为辅”的监管模式, 需要在新形势下赋予新的内涵, 改变过去以实地踏勘、人眼判断为主要方式所存在的“四难”问题 (定位难、丈量难、记录难、分析难) , 转为今后的借助先进的3S技术、云技术等手段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基础数据的采集数字化:将项目的立项文件、规划设计文本、相关的图件资料等都采用电子形式存储在系统中, 这样既可以便于资料的存储也方便后续工作开展的比对, 校核。资金监管网络化:通过系统的集成, 开放针对银行、施工方和监管者不同的数据接口, 对涉及到的资金流动进行实时监管, 随时掌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度监管预警制:对于单个项目进行预警, 包括对项目涉及到的各个节点办理进度、不同类型项目的新增耕地情况、各阶段经费投入比例等进行预警;同时, 可以借助系统对于项目所在的行政区域开展特定指标的定制预警, 如新增耕地指标完成量、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使用量以及年度专项资金投入情况预警。
2.3 监管的内容上, 由指标无差异向按照不同类型项目监管内容有所侧重
当前, 国家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实现对不同类型项目的集中统一监管, 除了其他项目高标准建设信息外, 其余的一般土地整治项目、重大工程项目、中央支持示范项目等都分计划与预算下达、实施、验收等3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多项指标, 指标数量虽然众多, 但是没有区分关键指标和非关键指标, 江苏目前开发了省级系统, 但是仍然是基于国家系统的基础上, 增加了一些管理的功能, 对于有效的监管仍然略显不足, 需要今后不断的升级完善。对于江苏而言很多项目, 建设规模小, 资金量少, 整治内容相对简单, 但报备工作任务却很繁重, 像这种监管范围虽广但重点不明确, 很容易造成监管效率低下。所以, 对于省级层面如何加强监管应该考虑如何在人力、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 将监管工作区分重点和非重点, 集中精力抓住关键内容的监管。
3 建议
3.1 依托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强化监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监管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需要有法律、法规的保障。当前, 关于农村土地整治的专项法律、法规还很欠缺, 尚未形成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致使监管工作无法可依, 影响监管绩效。为此, 建议由国家层面出台土地整治法或条例、土地整治监管办法等法律法规;省级层面结合省情出台土地整治管理条例或办法, 下发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监管工作的相关文件等, 明确监管职责、监管机构、监管范围、监管程序以及监管的奖惩措施等内容, 保障监管工作的落实。
3.2 明确监管流程和标准, 确保监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当前, 土地整治项目的监管工作, 仍然局限于某一种类型, 没有将涉及土地整治的所有项目类型都纳入统一监管的范畴, 更没有建立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土地整治项目监管工作流程、标准、定额等, 这不利于土地整治项目的监管。因此, 后续应做好相关定额、标准、流程等的研究制定, 并及时做好更新和执行工作, 确保监管工作不留死角。
3.3 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 实现土地整治项目综合监管效力
以现行的江苏省农村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为基础平台, 通过进一步升级完善, 综合运用3S技术、办公自动化、“一张图”工程、耕地后备资源和高标准基本农田数据库等资源, 建立土地整治监管信息系统, 实现对土地整治项目的一体化、全过程动态综合监管。
3.4 深化公众全程参与机制, 形成监管工作合力
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 离不开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从项目的选址、立项、规划设计、实施、竣工验收到后期管护各个阶段都可以让群众参与进来。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并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 营造人人关心土地整治, 人人参与土地整治, 人人监督土地整治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陈百明.发展之要统筹之本生态之基:展望土地整治工作新趋势[J].中国土地, 2012 (3) :1.
[2]贾文涛.土地整治有了新目标——《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年) 》解读[J].中国土地, 2012 (4) :6-8.
【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推荐阅读:
江苏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江苏教育12-01
江苏省城乡供水管理条例11-21
江苏省出台物业管理条例11-18
江苏省会议费管理办法09-29
江苏省常州工商行政管理局文件06-25
江苏省企业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07-10
新法规-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11-09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09-27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版10-23
江苏省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管理的通知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