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园林

2024-08-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 篇1

摘要: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资料,本文主要阐述了对两者的规模、特点、功能、园内建筑和园林整体布局等方面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两者的异同点。

关键字: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园内建筑、整体布局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其中,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两大主要流派, 二者间具有一定相似性,同时各自又在规模、布局、选材及对构景要素的处理上自成体系, 形成差异化的园林风格。

相似性: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均是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在不同的园林中,所有建筑的形、神都与天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差异性:

规模: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皇家园林园主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决定了其园林的规模和档次。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清代所建圆明园占地200多公顷,长春、万春二园150多公顷;最晚建成的颐和园,占地约287公顷。显而易见,皇家园林的规模是私家园林所望尘莫及的。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创造能力,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留园占地三十余亩。

特点:

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

私家园林: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出淡雅素净的色彩。

功能:

私家园林:多附属于住宅,有主人居住、待客、读书、游乐等功能。皇家园林:除了具有私家园林的功能外,往往还有供帝王祭祖、拜佛的功能;在离宫型的园林中,因帝王久住其中,所以又增加了供帝王上朝听政的功能。

园内建筑: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建筑多为宫式,严肃而堂皇壮丽。除了早期分布于黄河流域的部分皇家园林建筑外,大多用灰瓦卷棚顶,斗拱尺度和出檐深度较小,侧脚和梁、柱的比例加大,屋顶呈现平缓的曲线,墙体厚重,各种雕饰中图案严谨、体形粗壮。所有的这些形成了皇家园林建筑庄重沉稳的形象特征。此外,雍容华贵的体态,金碧辉煌的色彩,也充分体现浓郁的、华丽高贵的宫廷色彩。再者,皇家园林中众多的园林建筑小品,如牌楼、华表、石狮等,它们对园林建筑整体风格的形成起着补充作用。

私家园林:活泼而典雅、玲珑空透,在建筑的外观上讲究线条的曲折、流畅、轻盈,结构上一般用穿斗式或穿斗式与台梁式的混合结构,建筑的外墙一般较薄;厅堂内部根据使用功能不同,用隔扇、屏风等自由分隔;而厅堂顶部的天花都做成各种形式的“轩”,秀美而富于变化。房屋外部的木制部分用褐、墨等颜色与白墙灰瓦相结合,色彩淡雅宁静,给人以空灵、飘逸的感觉,极易与自然的山水相协调。另外,园中主体建筑、景物紧凑多变,用墙、垣、漏窗、走廊等划分空间,大小空间主次分明、疏密相间、相互对比,构成有节奏的变化,它们常用多条观赏路线联系起来,道路迂回蜿蜒,主要道路上往往建有曲折的走廊,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大多采用不规则状,用桥、岛等使水面相互渗透,构成深邃的趣味。

整体布局: 皇家园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形成的传统思想。在皇家园林中,这种礼制思想直接导致了“园中园”格局的形成,所以在皇家园林中我们既可看到玲珑秀美的江南私园,又可见到别具风韵的民族建筑,甚至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各种园林流派和造园思想在这里汇聚和积淀,从而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皇家园林体系。另外在建筑布局上,皇家园林出于整体宏大气势的考虑,需要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和组合丰富的建筑群。在布局中将比较明确的中轴对称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重轴线关系带入到原本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论中来。如以宏大的佛香阁及其主轴线控制全景的颐和园,就突显了“皇权至尊、天子威仪”的礼制思想。(以颐和园为例)

1、效法自然的布局。

园林整体的景色以自然山水为主并顺其自然,以曲为美。湖山结合,是颐和园的一大特点。高达五十八米的万寿山位于广阔的昆明湖北岸,好像一座翠屏峙立在北面。清澈的湖水好像一面镜子,把万寿山映衬得分外秀丽。湖山景色密切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古代的造园艺术家和工匠们,在设计和建造这座园林的时候,充分利用了这一湖山相连的优越自然条件,适当地布置园林建筑和风景点。如抱山环湖的长廊和石栏,把湖和山明显地分离而又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伸入湖中的知春亭,临湖映水的什景花窗,建造在湖边山麓的石舫等等,都巧妙的把湖山结合在一起。

2、对比鲜明的布局。

鲜明的对比手法,是颐和园园林布局的另一大特点。在颐和园中,不仅可以看到有建筑壮丽、金碧辉煌的前山,还可以看到建筑荫蔽、风景幽静的后山;不仅可以俯瞰浩荡的昆明湖,还可以漫步恬静的苏州河(后湖);不仅有建筑密集的东宫门,还有景物旷野的西堤和堤西区。处处有阴阳转换,时时有矛盾开展,才觉山穷水尽,忽又柳暗花明,使游人心情随着抑扬顿挫。

3、园中有园的手法。

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部,原来就有一处地势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造园工匠就利用了这一地形,布置了一处自成格局的小园——谐趣园。当人们从万寿山东部的密集宫殿区或是从后山的弯曲山路来到这里的时候,进入园门就好像来到一个新的园林,建筑氛围、风景面貌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园中有园”的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习惯于在有限的空间将景象无限地拓展和延伸。它们或临街而建,或枕水而居,在园中则是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有着千变万化的空间组合。建筑布局不求对称,而是依山就势,随水而曲。私家园林总体的风格是曲折深邃、清新雅致,突出宁静致远的氛围。在这里,建筑家、哲学家、诗人画家、平民百姓各自从中体味到了他们所寻觅的线条、哲理、诗情和韵律。(以留园为例)

1、山林野趣、朴实的自然美。

留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两旁为瑞云、岫云两个石峰;北部具有农村风光,并有新辟盆景园;西区则是全园最高处,有野趣,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

2、南厅北水、隔水相望的江南宅院的模式。

留园的面积约2公顷,分西区、中区、东区3部分。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山水兼长,东区是建筑区。中区的东南地带开凿水池,西北地带堆筑假山,建筑错落于水池东南。东区的游廊与留园西侧的爬山廊成为贯穿全园的外围廊道,曲折、迂回而富于变化。留园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闻木樨香轩,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3、独创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筑艺术。

一进大门,留园的建筑艺术处理就不同凡响:狭窄的入口内,两道高墙之间是长达50余米的曲折走道,造园家充分运用了空间大小、方向、明暗的变化,将这条单调的通道处理得意趣无穷,过道尽头是迷离掩映的漏窗、洞门,中部景区的湖光山色若隐若现。绕过门窗,眼前景色才一览无余,达到了欲扬先抑的艺术效果。留园内的通道,通过环环相扣的空间造成层层加深的气氛,游人看到的是回廊复折、小院深深是接连不断错落变化的建筑组合。园内精美宏丽的厅堂,则与安静闲适的书斋、丰富多样的庭院、幽僻小巧的天井、高高下下的凉台燠馆、迤逦相属的风亭月榭巧妙地组成有韵律的整体,使园内每个部分、每个角落无不受到建筑美的光辉辐射。

通过分析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特点和整体布局,我们可以得知表现在古典园林中的这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绝不仅限于造型、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即通过园林艺术对生活环境的调节,来满足人们对自然美与环境美的精神追求,从而达到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生命意义。

参考文献:

[1]张路红.园林艺术[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3.

皇家园林 篇2

西汉时期造园的思想特征最主要的就是儒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和“因藉自然”。

因藉自然, 通俗点就是说因地制宜, 依山就势。西汉园林的文化、精神层面上, 主要强调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与当今所提倡的和谐社会概念类似。因籍的内涵是在选址时包括山、水、林木、草甸、气候等地景因素, 为人工建造布局作伏笔, 并为设计创作打造基础;因籍自然理论是结合自然地景为苑, 使景园与地景融为一体;塑造景观首先看眼观察利用自然地景。

西汉的中期, 儒学一统, 政治一制, 天下一统。所以在造园的艺术处理上, 也容纳进儒家的思想。古人从对天地山水的原始崇拜, 到对节气物候和万物生亡规律变化的观察中, 逐步形成了一套人文现象的宇宙空间模式。

2 空间特征

“大空间大格局”———西汉时期的大部分皇家园林, 规模庞大, 占地面积广, 并形成了苑中有苑的组合格局。

汉武帝时期, 苑中苑的数量是非常之多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宫苑不分的形式, 这也是西汉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 城市、宫殿和园林三者浑然天成。根据这些记载, 我们也可以发现, 这些特点对后来的园林发展起到铺垫的作用, 开创了中国园林上园中园的先河。

大空间大尺度的皇家园林显示出了西汉时期的恢宏气势。西汉作为一个包容的时期, 容纳各种文化, 实现政治的统一, 其皇家园林的特征也充分体现出了这一点。

3 山水文化特征

园林是体现山水文化的的物质载体。我们对山水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从表面上的或者说实际中的山水到具有美学价值的山水。正如柳宗元所说:“夫美不自美, 因人而彰。兰亭也, 不遭右军, 则清湍修竹, 芜没于空山矣”, 道出了山水文化的实质。

西汉皇家园林的山水体现的是自然与和谐, 形成的自然山水风景。俗话说:“园无水不活, 山无水不秀。”西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也少不了山与水的结合。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的代称, 具有自然的总体特征, 代表着天地万物的根本品性。其实汉代的山水审美意向, 在先秦的基础上已有显著发展。

西汉中的皇家园林更多的是以自然山川为背景。例如上林苑, 由于对上林苑只有有关文献的记载, 但我们还是很容易发现这个特点。在《上林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超洞壑, 越峻崖。蹶崭岩, 钜石颓”。关中的8条大河, 即“关中八水”, 贯穿于苑内辽阔的平原和丘陵之上。自然景观极其恢弘:“于是乎崇山矗矗, 巃嵸崔巍, 深林巨木, 崭岩参差。”可以说, 上林苑的经营选择了良好的自然山水体系为基础。

西汉林苑中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沼作为附属水体, 且具备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主水体, 并且主、附水体间存在明确的仰承呼应关系。在上林苑中, 除了8条河流蜿蜒而过外, 苑中还有数十个天然湖泊, 犹如一面面璀璨的明镜, 点缀其间。各种形式的水源孕育着皇家园林内各种动植物的生长;而植被的茂盛, 绿地面积的广大反过来又能提高水源的涵养。西汉统治者非常注重对皇家园林中各种水体的利用, 他们用不同的渠道和人工开掘的池塘把上林苑中的自然河流连结为一个完整而有机的供水系统, 河道之间相互连通, 不仅保证了长安城正常的水源供应, 还起到防洪、抗旱的作用。

4 功能特征

既然是皇家园林, 必会顺理成章地认为皇家园林的功能就是给皇帝或者是他的家眷用来平时居住、娱乐, 或者涉猎。其实不然, 通过对文献的阅读, 帝王还在皇家园林中处理政务、接受朝贺、接见外宾。西汉时期帝王对园林的利用有很多方面, 不得不赞扬帝王的聪慧。

西汉时期皇家园林其实还拥有着强大的军事功能。西汉是一个尚武的时代, 强调霸王道而治天下, 以武力夺取天下。园林为当时西汉的军事力量提供了保障, 更助长了汉人气吞山河的气势, 所以方能有“犯疆汉者, 虽远必诛”的霸气。

西汉皇家园林中山水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以及家畜野兽水禽的饲养, 水果、蔬菜、林木的种植等等, 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了满足帝室侈靡淫乐生活的需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 一座座皇家园林就是一座座帝王私有的, 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两汉皇家园林数量多、面积大, 不仅使大片的生产资料不能发挥其经济上的作用, 也使役使的奴裨人数日趋增大, 大量的劳动力游离于社会生产之外, 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在西汉时期, 百姓们思想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园林建设, 逐渐使这些成为皇家园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因此, 汉代时期的皇家园林往往环境优美、占地广阔, 拥有大量动植物资源, 成为了生态保护区。同时, 在绿化方面, 皇家园林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摘要:从时代特征、空间特征、山水文化、功能等方面总结西汉时期的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 探讨如何形成西汉皇家园林的特征, 以及皇家园林给西汉时期人们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西汉时期,皇家园林,自然,植物,山水文化

参考文献

[1]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0

[2] 王毅.园林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3] 刘瑞瑜, 弓弼, 周文强等.汉代园林景观特征的分析与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

[4] 王社教:西汉上林苑的范围及相关问题,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1995 (3) 年第3期.

皇家园林的餐桌 篇3

颐和安缦是在原颐和园建筑的基础上修建,将整座酒店融入到颐和园的景色中。古香古韵的环境无需过多的装饰,金碧辉煌在这里略显几分庸俗。竹林、长廊、假山、池塘足以将这里的气氛烘托到顶点。这些完全符合了安缦的理念:人与自然完美的结合。身为酒店,餐饮是重要的环节。颐和安缦除了中餐、扒房之外,大有来头的法式日料—NAOKI也在其中。

NAOKI是由来自日本的主厨 Naoki Okumura开创的法式日料餐厅。餐厅装修朴素淡雅,虽是日料,但依然按照安缦整体中式风格修饰。您可以坐在室内,推开整扇落地窗,将园中的春色收入眼帘。也可以坐在园中的水池旁,品尝佳肴的同时感受这里的透气环境。春风拂过水面,一层层涟漪只能扰了水中的倒影,安静的环境足以满足您对安逸时光的渴望,本是不大的天井,仿佛能将空间放大。在这里只是片刻的小歇,也足以缓解您在繁忙事务中的疲劳,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这里的一切,若是您对美食有极高的要求,这里也不会辜负您的期待。

日料对食材的要求众所周知,NAOKI对食材的要求更是如旧时内务府般严格,且将怀石料理的精髓与精致的法餐相结合,会让您对美食有一个全新的认知。定期主厨 Naoki Okumura先生也会来此改良菜品,若是您有幸碰上,Naoki Okumura先生会亲自为您演绎法式日餐的经典。在餐厅中有一圈吧台,本以为是日式铁板烧,其实这正是NAOKI的独特之处。这是厨师的操作台,在用餐时厨师会边操作边讲述菜品的含义以及配料。让客人与美食没有距离,不仅是为了吃而吃,更多的是让客人在皇家园林的环境中感受天地自然的细腻与和谐。

推荐透气法

慵懒的下午,依偎在餐厅的沙发上。一壶清酒,几碟小菜,随着春暖花开的季节。哪怕是独自一人,NAOKI的环境完全包容您需求放松的想法。

几位朋友坐在池边,品着春色谈论着各自的理想,这里也会给您一个安静的空间。

感受一下创意的法式日料,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可与厨师聊聊日本文化。

1. 京都开胃菜

金鲳鱼,鲍鱼,鱿鱼仔,鲜虾仁,甜豆,木耳,春笋等食材搭配而成。菜品精致,食材新鲜。

2.昆布海鲜沙拉配柚子汁

昆布类似与海带,经过长时间腌制已变成透明。配以柚子汁,口感清爽。

3.甜品拼盘

皇家园林 篇4

第2课 瑰丽的夏宫──颐和园

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颐和园的建筑过程主要景区构成功能分类颐和园的兴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颐和园是历史的见证。寻找一般园林运用“借景”“抑景”艺术方法的实例。讲述法提问法通过颐和园的兴衰,深刻体会:落后就要挨打的含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古代建筑艺术的欣赏和认同以及保护意识。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仁寿殿、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德和园“前朝后寝”的景区布局体现了“国重于家”的理念;德和园是“京剧的摇篮”。讲述法提问法演示法游览区的迷人景色长廊、佛香阁、智慧海、昆明湖、十七孔桥、白色石舫、谐趣园、苏州街、四大部洲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及风格。史料研习法讲述法提问法演示法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1.知识结构2.教材分析与建议教学重点颐和园的修建历史;颐和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园林风格;认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教学难点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颐和园作为一个大型皇家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艺术成就,它模拟大自然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和创造,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统一起来,使有限的空间得到无限延伸,形成赏心悦目丰富变换的“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特殊环境。颐和园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建造的世上首屈一指的皇家园林,它杰出的园林艺术价值和重要的科学文化历史价值,使它成为中外最著名的游览胜地之一。12月,她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的象征”的定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富。教材引言小字主要讲述了从金至清颐和园景区开发的历史,说明此地方自古即是景致优美,环境宜人。据《朴通事谚解》中记述:当时这里的景色“真个是画也画不成,描也描不出,休夸天上瑶池,足比人间兜率”。引言中还包括本课的学习任务:教师需与学生一起探究的两个问题(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有哪些突出的成就?颐和园汇聚了哪几种不同的园林风格?),需要解决的三个概念(颐和园、万寿山和昆明湖)。“‘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一目,主要讲述了颐和园园林的特点、历史地位、修建过程、主要构成和园林的功能。关于颐和园园林的特点及历史地位教材是这样分析的: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整座园林集中建筑精华,并将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和谐的组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颐和园园林总体布局继承了中国传统造园“虽有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之艺术特色,三千余间亭、轩、馆、廊、榭、寺、台、楼、阁、庙、桥、舫等依循自然山水,因地制宜地分布在万寿山、昆明湖中,形成一座以湖光山色著称,又以金碧辉煌闻名的大型皇家园林,将中国古典园林的修造推向了高潮。在清代,王公贵族竞相在清山绿水的北京西北郊兴建离宫别馆。在绵延二十余里的范围内形成了历史上罕见的皇家园林特区。当时号称三山五园,颐和园即是其中之一。清朝颐和园的修建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工程开始。那时的清王朝,正值盛世时期,疆土广阔,政局稳定,国力强盛,是一个强大的东方帝国,有了大建园林的条件。乾隆凭借自己对中国园林的理解和至高无上的权力以及国库大量存银,以“兴修水利和为母祝寿”为名,荟粹了全国能工巧匠,连续施工xx年,动用了全国年度收入七分之一的财力,内务府共销算工程用银4 482 851.953两,建成了这座规模巨大的皇家御园“清漪园”。清漪园的得名是因为这里的昆明湖湖面开阔,一池碧波映线着天光云影,清澈的水又泛着涟漪。如此耗资巨大、连续施工、一次完成的工程,在世界造园林史上也无先例。时光流转,颐和园的命运与中华帝国的命运一样受到摧残,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即1860年清漪园和圆明园一起,被侵入北京的英法联军焚毁。烈焰瞬息之间,烧毁了这座经营、建造了1xx年的名园。园内珍宝散失一空,仅有少数建筑立于西风残照中。清档上记载:273间长廊只剩下十一间半,龙神祠殿宇祭器具无存。“玉泉悲咽昆明塞,惟有铜犀守荆棘”,是当时国人悲愤控诉侵略者丑恶行径的写照。咸丰死后,慈安和慈禧两宫皇太后发动“祺祥政变”,进行“垂帘听政”,中国开始了慈禧掌握朝政长达四十八年的历史。慈禧处心积虑修复清漪园,以作为她长期居住的离宫。然而当时的清王朝已民穷才尽,国库亏空,想要在几乎成为废墟的清漪园基址上重现辉煌,实非易事。后来,慈禧以筹建海军的名义筹资,重建清漪园。负责北洋水师的李鸿章答应每年从海军经费中拨出一半做为修清漪园之用。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漪园的重建工作开始,光绪皇帝将重建中的清漪园命名为“颐和园”。“颐和”一词,即是供慈禧“颐养天和”之意。工程由清代著名宫廷设计师“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光绪二十年(1894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遭失败,全国人民怨声载道,加之国库财源枯竭,慈禧不得不于光绪二十一年在裁撤海军衙门的同时,停止颐和园工程。光绪二十六年,颐和园又一次遭到英法日等八国联军的洗劫。光绪二十八年,慈禧再次斥巨资对颐和园进行大规模的修整,形成现在的规模。次此修整计工程27项,包括除畅观堂以外的殿宇,共用银431 914.477两。19xx年慈禧重新驻园后,打破咸丰朝以来皇帝、太后不见外国使节的成例,颐和园成为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媚外外交的场所。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又经历了北洋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园林荒芜,建筑残破,景象极为凄凉。1948年12月,她先于北京城获得了新生,颐和园从此开始了崭新的历史篇章。颐和园的主要构成为万寿山和昆明湖,面积比较大,约二百九十多公顷,特别是水的面积约占四分之三,故有“水上园林”之称,具有江南园林的风格。其中建筑物较多,气势雄伟,体现了皇家园林的风范。颐和园秉承了皇家御园的规制,采用了“宫苑分置”的方式,将全园按功能不同划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居住区(二者通称宫廷区)和风景游览区。东宫门内仁寿殿为中心的宫廷区,为帝后朝会大臣、处理政务的场所;以乐寿堂为主体,包括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的生活区,是慈禧、光绪和光绪皇后的寝宫以及供慈禧看戏和娱乐的地方。以万寿山上佛香阁为中心的游览风景区,是颐和园的精华所在。“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一目,重点讲述园中的主要建筑物景观,如政治活动区的仁寿殿,生活区的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等。圆明园的布局与故宫的一样,即“前朝后寝”,体现国重于家的原则和“家国一体”的理念。内廷区直对颐和园的正门,建筑富丽辉煌,庄重威严,具有皇家园林的特征之一。主要建筑物又具有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一个一个的封闭院落由游廊联通。它们相对独立,各具特色,其中居住部分采用青砖灰瓦,亲切宜人。宫殿区则金碧辉煌,气宇轩昂。在整体布局上,宫殿区和内廷区相对规整严谨,与相隔咫尺的自然水景区形成反衬与对比,各取其妙,相映成趣。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大门上方悬挂“颐和园”匾,为光绪帝题。东宫门内是仁寿门,两侧朝房,旧称南北九卿房,是军机阁部办公的地方。仁寿门内即是政治活动区的中心建筑──仁寿殿。仁寿殿是慈禧和光绪皇帝临朝听政的大殿,该殿最早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原名“勤政殿”。当时乾隆规定:所有御园中,凡是当朝听政的大殿都叫“勤政殿”,意思是游园时不要忘了亲理政务。咸丰十年,仁寿殿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年间重建,改名为“仁寿殿”。这个名字来源于孔子《论语》中“仁者寿”的语句,意思是施仁政的人可以长寿。19xx年再次修复后,慈禧和光绪经常在这里接见外国使节。仁寿殿的门、窗、柱一律用红色,烘托起皇家威严的气氛。殿中摆放宝座,为皇权象征,殿内运用古代常用的造园手法,在院内栽植常青树木,点缀以山石,同园林的整体环境相协调。生活区的主要景物有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正如教材所说:玉澜堂为光绪皇帝的寝宫,其实也是光绪皇帝的囚禁之所。玉澜堂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玉澜堂的堂名,出自晋代诗人陆机“玉泉涌微澜”的诗句,与这里的地形极为贴切。堂内陈设具有宫廷特点,堂内中央地平床上是一套宝座御案,用紫檀木和沉香木镶嵌、拼贴、雕造而成,高雅端庄,制作精美,在颐和园家具中首屈一指。玉澜堂珍贵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和戊戌变法有关。宜芸馆是光绪的皇后隆裕居住的地方,始建于乾隆,光绪时重建。“宜芸”意思是说宜于藏书和读书的地方。在乾隆时期是皇帝的藏书之地。原有通道与玉澜堂相通,戊戌变法失败后,通道被堵死。宜芸馆院内两侧廊壁上,镶嵌有乾隆御临各家石刻十块。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要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在其建成后,慈禧大部分时间住在这里,乐寿堂是她的安歇之地。乐寿堂以它特有的位置和景致,成为园内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乐寿堂殿内及庭院的布置,突出了富贵长寿的主题。寿堂内按宫廷原状陈列,中间为起居室,西套间为寝室,东套间为更衣室。起居室内,中间设紫檀雕造御案宝座,宝座后列一堂十五折玻璃镜屏风,将室内映照得宽敞亮堂。乐寿堂内还悬挂有华丽的五彩玻璃吊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电灯。庭园内四季花木和陈设大多有象征寓意,堂阶前阶沿两侧对称排列铜铸梅花鹿仙鹤和大瓶,取“六和太平”的谐音,庭前安排了对称的花台。栽植玉兰海棠牡丹等花木,取“玉堂富贵”之意。至今玉兰仍很茂盛。现在邀月门前一株是乾隆从南方移植来的。庭中一块长8米,宽2米,高4米巨石,横卧在一个雕有海浪波纹的青石座上。巨石形状很像灵芝且色青而润,取名“青芝岫”,寓意“寿比南山”。后人称此石为“败家石”。这些具有宫廷特点的内外陈设,处处表现出封建礼制的森严,象征着“天子至尊”、“皇家富贵”的意识。德和园是光绪和慈禧太后看戏的场所。原本是在清漪园怡春堂基址上修建的,工程自1891年至1895年,历时四年,耗用了71万两白银才建成。该院有三进院落。占地3 000平方米,主要有由扮戏楼、大戏台和慈禧看戏的颐乐殿三部分组成。大戏楼共三层,高21米,宽17米,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完整,建筑规模最大的古戏楼。这座大戏楼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在我国戏曲史上举足轻重,代表我国近代戏曲艺术水平的京剧,就是在这个舞台上发展成熟和定型的。德和园大戏楼建成后,慈禧经常让社会上的名演员进宫表演,并给予各种支持,使京剧这门艺术得以发展和完善,所以这里有“京剧摇篮”之称。那些乘前启后、开创流派、最负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如谭鑫培、杨小楼、陈德霖等,都曾在这里登台献艺,留下许多历史记载和传说。“游览区的迷人景色”一目,教材依照景观的特征,主要分成三部分来讲述:万寿山前山景色、昆明湖风光、后山后湖景观。万寿山前山是建筑密度最大的区域,其建筑,是整个万寿山建筑的精华。万寿山前山景色的特征可概括为:建筑群华丽宏伟,体现了皇家威严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整个景区由两条垂直的轴线统领,主体建筑布局严格对称,庞大的建筑气势集合了园林功能、宗教功能和宫廷功能。除主体建筑外,还在前山东西部点缀其它亭、堂、轩、阁等建筑小品,扩大了园林空间,增添了古朴、典雅的色彩。万寿山前山的主要建筑有东西轴线千步廊,中轴线上有排云门、排云殿、德慧殿、佛香阁、智慧海等,还有其他点缀的精品建筑,如转轮藏、介寿堂、宝云阁、五方阁、清华轩、意迟云在、千峰彩翠、景福阁、益寿堂、清宴舫、画中游等。颐和园里有回廊、曲廊、游廊、水廊、花廊、爬山廊等,集中了中国园林中所有廊的形式。其中,万寿山下的彩绘长廊尤其是一条以“廊”驰名中外的建筑,它的长度和丰富的彩化画在1990年被收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在全园的建筑布局中,长廊具有重要作用,它巧妙地建在山水之间,使湖山之间有了一个巧妙过渡,同时,又像一条五彩缤纷的带子,把前山一些分散建筑连在一起,构成一个排列有序的建筑整体,起到东西轴线的作用,另外也是一条引导游览的路线。廊的设计上,作出了曲直转折的变化,同时在长廊沿线上穿插了象征春夏秋冬的“留佳”、“寄澜”、“秋水”、“清遥”四座八角重檐的亭子和两座水榭。长廊共绘有大小不同的苏式彩画1.4万幅。其中人物画面大多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如《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封神演义》《聊斋》等,其中的许多风景画仿自江南山水,是画师们根据乾隆意图绘制的,他们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条长长的画廊上。1860年,长廊被英法联军焚毁,仅剩下十一间半,1886年,慈禧太后修颐和园重建了长廊。并派人往江南临摹山水,补画了廊间彩画。现存彩画是解放后维修长廊时按原样重新绘制的。以佛香阁为中心的中央建筑群,倚山临湖,是前山景区最主要的观赏对象,它的设计与布局对园林规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整个建筑群的构思与布局体现了“仙山琼阁”的神仙意境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中轴建筑群的前身是清漪园时期的乾隆皇帝为给母亲助手修建的大型佛寺“大报恩延寿寺”,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修建颐和园时想把这里作为她的寝宫。但是,殿宇还未建成,她就得了一场大病,慈禧认为是冲犯神佛的不祥之兆,于是把寝宫改在了乐寿堂。排云殿是慈禧接受朝贺的地方。佛香阁和智慧海都是佛教场所。内部供奉着各种各样的神像,寄托着封建帝后乞求佛陀庇护的愿望。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建筑,在园林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并且我国造园家们津津乐道的造园手法──借景,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运用和体现。颐和园是以湖光山色著称的大型山水园林,昆明湖的水,构成了园林的精华部分。昆明湖的名称,起于乾隆皇帝仿效汉武帝为讨伐昆明国而在长安开凿的昆明池。乾隆帝曾在昆明湖中操演水操(乾隆所谓训练水师,不过是借题发挥,昆明湖的主要用途是游赏和观景)。它是颐和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地约220公顷,为全园面积的3/4(约占全园3/4的水域是在天然湖泊的基础上经过自然变迁和历代整治最后于清乾隆朝开挖定型的,距今已有35xx年的历史,比北京城3041年的历史还要长)昆明湖是北京历史上第一座人工水库。教材首先介绍了昆明湖景观的特色,即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然后按昆明湖方位介绍主要景观。乾隆皇帝建造清漪园时,仿照杭州西湖苏堤在昆明湖中构筑了一条西堤,沿岸广植桃、柳。西堤上架有6桥,由南而北依次为柳桥、练桥、镜桥、玉带桥、豳风桥和界湖桥。这些座桥形式各异,最著名的是玉带桥,它是西堤六桥中唯一的一座拱桥,因形似玉带而得名。西堤的西部水域又有一道短堤,把昆明湖分成三个主要水域,每一水域点缀着一座岛屿,即南湖岛、团城岛和藻鉴堂岛,用以象征海上三座神仙居住的小岛:蓬莱、方丈、瀛州。这就是皇家园囿的惯用的“一池三山”象征手法的造园布局。昆明湖中完整的三岛布局是中国传统的“一池三山”模式所表现的最后一处,也是仅存的一处。大大小小的岛屿和建筑或远或近浮现于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中,构成了封建帝王刻意追求的神仙之境。桥,水上之梁,颐和园中共有30多座桥,最大的是十七孔桥,它连接着东堤和南湖岛。十七孔桥应造园布局和景观之需而产生,放眼望去,它恰如长虹卧波,气势雄壮,在全国古典园林中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是我国现存同类中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无论从哪一头看过去,总是看到正中的一个孔,这个孔正好是第9个。因为帝王最喜欢、最吉利的阳极奇数,所以此桥用17孔。东堤的主要景观有其北端的文昌阁,得名于文运昌盛,“文昌”即文昌帝君,为道教神名。在清漪园的造园设计中,在万寿山西麓宿云檐供奉关帝,在这里供奉为文昌帝君有文武辅政之寓意。与文昌阁相邻的有知春亭,卧在清白石雕造的海浪纹基座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大铜牛,有镇服水患之意。关于铜牛,民间有许多传说。在昆明湖的西北,又一著名建筑白色石舫,始建于1755年,乾隆建造石舫除了观赏昆明湖景色外,还用它来象征清王朝如磐石般坚固。1860年被毁。现在的石舫是1894年重建的,慈禧将它改名为“清晏舫”(寓“河清海晏”,天下太平之意),是慈禧太后观景和饮宴的地方,舱楼改成洋式,是园中唯一有西洋风格的建筑。石舫长36米,就形式和长度而言,在同类建筑中,可说是独一无二的。在清漪园时代,后山的建筑规模同前山一样,雄伟壮丽,但经过1860年、19xx年帝国主义侵略军两次大破坏,大多仅剩下残垣断壁和荒台废基。其中现存或修复的主要建筑景观有:四大部洲、苏州街、谐趣园等。万寿山后山中部是象征佛国世界的四大部洲。四大部洲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全部建筑按照佛教宇宙观设计的,完整地体现了佛国的形象。它是一座藏式的寺庙群,是清朝政府推崇佛教,中央政权和一些信仰佛教的少数民族加强联系的产物。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战火,今天所见庞大的寺庙群是1984年按原样恢复的。四大部洲指的是:北俱卢洲,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贺洲,它们形状多不相同,依次为方形、三角形、半月形、圆月形。据说这四种不同形状,又对应着佛教世界四种元素:地(方形)、火(三角形)、风(半月形)、水(圆形)。另外还有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的八小部洲。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间有两个凹凸不同的台殿,一个代表月台,一个代表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在阁的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还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苏州街地处颐和园后湖中心,在乾隆年间称买卖街,1860年被焚,1990年在原址上复建。它是建国以来,第一个在被帝国主义焚毁的遗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完整景区。这是一条专供清朝帝后妃嫔们逛市的商业街。苏州街全长三百余米,设有六十多处铺面,一水两街,沿岸作市。将中国西部西藏式样的寺庙同江南水乡的临水街市浓缩在一个风景区里,高原风貌和水乡情趣相融,安排在一条中轴线上,堪称匠心独运,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中国园林中造园手法往往是大园包小园,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就是其中之一。谐趣园是乾隆于1751年下江南时,看中了江苏无锡惠山脚下的寄畅园,遂在这座皇家园林中仿其意而建造的。原名惠山园,乾隆分外喜爱此园,曾为其做诗15次,达151首。18xx年嘉庆皇帝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之意改名为谐趣园。现在的谐趣园是光绪时重建的。园内的建筑和百间游廊全部环池临水展开,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灵秀之气。从清漪园的总体规划来看,这个小园林既是前山前湖景区的向东北方向延伸,又是后山后湖景区的结束。这种园中之园的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在园林布局中,颐和园运用较多的艺术手法是对比。这种手法在前山和后山的景观塑造上巧妙地显示出来,与前山的华丽、前湖的辽阔相比,后山后湖景区的特点可概括为:建筑较少,山路曲折,绿荫幽闭,优雅恬静,以山地景观为主,兼及小型水景,主要建筑有苏州街、谐趣园等,布局紧凑,各有妙趣;与后湖以幽深见长,两山夹一水的浓阴景致,展露了令人神往的江南风情。三、教学设计与案例1.教学设计本课的导入,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如:①通过适当补充和赞美颐和园风光的诗词或评语,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对颐和园的景色和价值有一个初步了解。②展示颐和园游览路线图,可以导游的身份来开始本课的学习,使同学们如身临其境。③可以利用本课导言,引导学生阅读,后提出疑问即:从金至清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选择此地建宫建园?乾隆时为什么称清漪园,慈禧太后后来为什么改为颐和园?从引领探讨这些问题入手,展开课程的讲解。④教师可以首先解释一些重要概念的方式来导入,例如可以首先介绍有关园林的造园艺术及风格知识,让同学们在学习颐和园的过程中注意概括和总结,为解决重难点做好铺垫。“‘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一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颐和园的历史地位和特点、修建过程、主要构成、功能分类、典型的运用了借景的造园手法。旨在让学生对颐和园有个整体认识的同时,深刻了解到颐和园“虽有人作、宛自天成”、“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艺术特色,并且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它的兴废发展史、又是近代历史的缩影。处理本目时,建议教师:①可采用问题式教学,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设问如下:乾隆为什么修建清漪园?慈禧太后为什么能两次重修?阅读完本目后请你给颐和园设计一个身份证。②在讲述颐和园修建过程时可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近代史有关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牢记历史教训,落后带来挨打,以此发奋图强。“政治活动区和居住区的主要景物”一目,学生需要掌握有关的主要建筑景观:仁寿殿、东宫门、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和德和园。旨在让学生认识到,封建帝王勤政与否是关系国家安危的重要因素;宫廷区的建筑体现出皇家园林的雄伟气魄和中国封建时代皇权至尊、君临一切的气派。深刻了解到颐和园既显示了清王朝的兴盛,同时繁华景致之下的颐和园又掩盖不住大清王朝的风雨飘摇。清王朝由盛转衰,颐和园可说是历史的见证人。讲解本目时建议教师:①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增加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好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图片,并补充一些有关趣味性的知识。讲解要有取舍,不能面面俱到。②晚清史上许多重大事件或发生在颐和园,或决策于颐和园。教师应注意与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相联系,例如光绪曾在仁寿殿召见倡导戊戌变法人士康有为。18,戊戌变法时,光绪帝在仁寿殿曾召见康有为,“历时九刻之久”,历来召见大臣从未有过如此长的时间,他任命康有为为总理各国事物衙门章京上行走。稍后,在变法危机关头,光绪帝又在玉澜堂寝宫曾召见袁世凯,想借助袁世凯的力量,挽救岌岌可危的“变法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和北海的古柯庭,逢慈禧驻园期间将光绪帝带来囚禁在此,慈禧为了断绝光绪皇帝与外界的联系,命人在正堂后墙及两厢均砌起砖墙,将玉澜堂的原有的通道用堵死(现东西配殿内高至屋顶的砖墙尚存),出入只能走南门,由太监把守。19xx年义和团运动爆发后,慈禧采取先利用后镇压的手段在颐和园炮制出镇压“拳匪”的十多道谕旨。③京剧是国粹,颐和园对它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利用学思之窗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给以必要的点拨和启发。“游览区的迷人景色”一目,主要让学生掌握三个景区,即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的主要建筑景观及其特征,旨在让学生认识到: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和皇家建设的重点项目,借助造景来表现天人感应、皇权至尊、纲常轮纪等的象征寓意,比一般园林在范围上更广泛,在形式上更多样。建置有大量的佛教寺观,寓意封建统治者试图以弘扬佛法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即团结和笼络蒙藏上层人士,确保边疆防务和多民族国家统一。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将中国古代封建秩序、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渗透于中,典型地反映了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精神追求。通过学习本目,使学生还认识到颐和园中的许多景致,是江南园林的主题在北方园林中的再现,也可以说是江南名园在皇家御苑内的变体。讲解本目时建议教师:①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的教学图片并适当补充史料,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史料的能力。②注意与重难点的结合与突破,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将宫殿建筑的严谨宏伟、宗教庙宇的庄严肃穆、北方民居的方整密合、南方宅园的小巧玲珑包容在一个大环境之中,形成了园林建筑造型丰富,色彩浓重辉煌的艺术风格。这座园林珍贵之处还在于它是最后一处以传统的建筑结构、传统的建筑材料、传统的建筑设计、施工程序与传统的施工匠作组织的所完成的最后一座堪称里程碑的宏伟巨作,是中国现代建筑兴起前建筑史发展主流的一个总结。③可以从景区、主要景观、特征三个方面列表对比形式来讲述,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填写此表,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总结:讲完本节课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总结颐和园所具有的几个第一。然后讲述颐和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从它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来看,更加突出了它的历史功能和文化功能,它将代表着中国皇家园林最高的造园艺术成就,代表中国传统工艺与技术的创造水平,是服务于当今时代的博物馆式的皇家园林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因而更具品牌特性。如果时间许可的话,可补充讲述它具有的文化价值。2.教学案例案例一导入[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散文诗:啊!颐和园的景致十分灿烂,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庭院艺术在这儿找到百科大全。可以说在这园子的建造完全是为了消遣,你看它早就是供应北京城的大水库,也灌溉京西郊区一大片稻田。哪一处都贯穿着人民的智慧与血汗,也苦费了科学钻研!这也许是叶赫那拉氏一生所干的唯一好事。她并没有意料到她从覆灭的海军中,下一座宏伟而美丽的大花园。──陈毅《颐和园划船》[教师提问]读完这首诗,请你概括出颐和园具备哪些历史价值?[学生回答]建筑师可以到这儿研究建筑工程,说明颐和园是建筑史上的宏伟巨作;园林艺术上百科大全;有利于水利灌溉,是个人工水库。[教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颐和园,去证实陈毅和这位同学所总结的是否正确。案例二 “宛自天成”的皇家园林一目讲述[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二自然段,然后给颐和园设计一个身份证。[学生]姓名: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别名:夏宫年龄:约250岁住址:北京西郊身体大小:约290多公顷特征: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博物馆。荣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世界文化遗产(年)案例三 讲解昆明湖景观[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段资料,请同学们阅读:岁已巳,考通惠河之源而勒碑于麦庄桥。《元史》所载引白浮瓮山云者,时皆湮没不可详。夫河渠,国家之大事也,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乎!是不宜听其淤泛滥而不治,因命就瓮山前芟苇茭之丛考,浚泥沙之溢塞,西湖之水都为一区经始之时,用事者咸以为新湖之廓与深两倍于旧,踟躇虑水之不足。及湖成而水通,则汪洋漭沆较旧倍盛,于是又虑夏秋汛涨或有束虞。甚哉,集事之难。可与乐成者,以因循为得计,而古人良法美意利足及民,而中止不究者皆是也。今之为牖、为坝、为涵洞,非所以待汛涨乎?非所以济沟塍乎?昔之城河水不盈尺,今则三尺矣;昔之海甸无水男,今则水田日辟矣。顾矣不以此矜其能,而滋以惧,盖天下事必得一人积思劳虑,亲细务有弗辞,致众议有弗恤而为之。以侥幸有成焉,则其所得者必少,而所失者亦多矣。此予所得慨夫集事之难也。湖既成日,赐名万寿山昆明湖。乾隆十有六年岁次,御制并书。──乾隆《万寿山昆明湖记》[教师]这段材料不难读懂,请同学们阅读后回答:乾隆自述扩建昆明湖的主要目的和后果是什么?[学生]主要目的是为了兴修水利,其后果是昆明湖的深度和广度比原来增加了两倍,并和城里的护城河相通。护城河的水量充沛,利于漕运,也增加了西郊的灌溉面积,海淀水田也日渐扩大了。[教师]扩建昆明湖还有其他原因吗?[学生]乾隆为母亲祝寿。[教师]为了给他母亲祝寿,把这个近四千亩的水域修成了一个寿桃型湖泊,并于1751年将瓮山泊改名为昆明湖。[教师]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昆明湖的景色(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景观图片),要求同学们注意总结昆明湖景观的特色。[学生]昆明湖景观的特色具有杭州西湖风格,江南园林的特色,并且还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师]除了以上同学总结的这些特征,传统的造园手法借景在此得到成功的体现。游览昆明湖,处处皆能映西山入园,足证“借景”之妙。以下我们进行详细的讲解。

皇家社团管理制度 篇5

【皇家社团】公会条例一:收人制度

公会不定期需在游戏内刷喇叭收人,以壮大公会。此工作由会长、副会等高层管理及公会积极分子为主进行实施。收人需有要求:“三要三不要”。要60级以上,不要60级以下,(除自己人小号);要在线时间稳定的,不要进会装死的;要实力玩家,(以随时接管公会管理工作,也可带公会人员刷较难的图),不要装B喜欢没事找事的;收人时请严格执行。【皇家社团】公会条例二:管理制度

1.公会高层管理(会长、副会、优秀)要固定游戏时间,有能力者或长时间在线者担任。如在职高管达不到标准的请自觉辞退职位。公会其会员也可向公会高层管理提出任职申请要求。管理审核时应秉承公平竞争,能者居上原则,一切为了公会。

2.公会采用《集帐制度》。就是公会成员一个月缴纳定额金币至会长。以便公会遇到装逼公会滋事时,本公会没有能力还击。我们不能让管理层独掏腰包。公会名誉是大家的。金额按月缴纳。缴纳金额如下: 会员: 10W 金币 ; 优秀:20W 金币 ; 副会 :40W 金币。缴纳数额不多,只希望大家都可以做到。会长会记录缴纳金额并公布。

3.公会定期举行游戏内聚会、就是公会成员在一起互相了解,在一起吹吹牛,提高公会热闹性。暂定于每周的周二或周四晚6:30-9:30,(周一和周三是南部,周五周六周日学生党猖獗)。地点:(36线)酒吧。

4.公会人员尽可能在基地刷图,可以自己公会队友之间组队,刷到装备也好分红撒。主要目的在于公会有事好一呼百应,可多多增加公会 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团结。严禁公会人员带公会成员之间时有“满材料”、“进图死”等恶心要求。一有发现立即T出公会。既然是一个会的就是兄弟,之间的情谊比那点材料费贵得多。希望大家明白。

5.公会每半个月(15天)清理下公会。清理15天不在线人员。如有事的成员可先向管理层请假,并在游戏内的留言板上声明自己请假,以免被误T,有小号者在公会的,每次上号时请及时更换下角色,好让自己小号角色有在线记录,以免误T。不是本公会成员,却在公会群的人员,如想留在本公会,请改好群马甲,备注:酱油,服从本公会管理。

皇家社团】公会条例三:群管理制度

公会建立QQ群是为了更好管理公会和成员之间的交流。所以群也要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内容如下:

1.严禁在本群内使用恶意侮辱、诋毁他人字眼,包括带有人身攻击的图片; 2.严禁谈论不健康话题及使用不健康图片;

3.严禁发布任何有损公会名誉及利益的信息;

4.严禁把个人情绪带到群聊天及影响他人正常活动;

5.严禁发任何性质的广告和大篇幅的恶意转发信息;

6.公会会员每日群里签到,不得无故使用 群机器人;否则拉黑; 7.群管理时间段:(06:00-24:00)其他时间群为全开放时间;

8.群里广告时间段为每个整点到整点05分,其他时间发广告一律清除; 9.群共享禁止乱传与本公会无关的图片和临时文件,否则予以记过处分。10.请保管好自己的账号,请勿随意将密码告诉他人,以便出现盗号等恶劣现象,若出现此情况,可私下找管理层协助调查或私聊。严禁在群里发布任何攻击性内容。

以上制度违背者一律T除。

【皇家社团】公会条例四:歪歪管理条例

公会建立YY语音是为了方便大家交流,1.歪歪橙马必须担负起歪歪全频道管理,配合会长管理公会。

2.歪歪皇马必须是公会管理层和QQ群管理层,辅助副会长管理公会。

3.歪歪会员马甲发放条件:马甲必须是本公会马甲格式,否则不予以给予会员。4.歪歪各频道不允许开自由麦,发现者禁麦,屡教不改T出歪歪,清出公会。5.公会活动时使用歪歪集体活动,必须听从管理的安排,合理使用歪歪频道。6.会员进入歪歪后进入相应频道娱乐,禁止开自由麦。

【皇家社团】公会条例五:其他待补充条例

希望所有会员以【皇家社团】为一体,多多提供宝贵意见。

本制度自2013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请会长、副会长通知各管理层,严格按公会条例执行。

皇家社团管理委员会

荷兰皇家生态研究院 篇6

荷兰皇家生态研究院

荷兰皇家生态研究院简称(NIOO-KNAW),英文全称为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KNAW)。该所成立于1950年,是荷兰最大的生态研究机构,隶属荷兰皇家艺术和科学院,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欧洲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三个研究课题不同的中心构成,三个研究中心分别位于Nieuwersluis,Heteren和Yerseke(CEME),研究领域包括空间生态学(Spatial ecology)、海洋生态学(marine ecology)、淡水生态学(freshwater ecology)、陆地生态学(terrestrial ecology)。三个中心分别侧重用不同领域的研究课题和应用,位于Yerseke的研究中心主要侧重河口(Esturary),湿地(Wetland)和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位于Heteren的研究中心主要侧重陆地生态系统的研究;2010年,NIOO-KNAW经过机构调整该所三个中心分别属于两个不同单位。其中,Yerseke的CEME中心合并于荷兰皇家海洋生态研究所(NIOZ),而其它两个中心合并于Wageningen大学。

越南顺化城的皇家园林艺术研究 篇7

1802年越南阮福映统一全国, 建立阮朝, 定都顺化, 建立都城 (图1、2) 。阮朝是园林发展最盛的时期, 顺化城具有几十处功能各异的皇家园林。阮朝顺化城皇家园林发展历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1.1 萌芽时期 (加隆皇帝朝代1802年至1819年)

阮朝刚刚建立, 在顺化城开始出现一些园林, 那时还没有出现皇帝专用的御苑, 因为国家刚刚统一, 经济不发达, 国力衰弱, 加上加隆皇帝本身是一位武将, 所以建立顺化城时, 着重加强城市的军事方面和防御能力, 园林建设不多, 皇家园林最重要的成就是加隆陵墓, 面积宽阔, 风景优美, 具有生态园林的特点。

1.2 全盛时期 (明命皇帝、绍治皇帝、字德皇帝的朝代, 1820年至1883年)

这是阮朝的全盛时期, 全国统一, 根基巩固, 经济发展, 加上明命、绍治、字德的几位皇帝都重视文学和诗文, 所以皇家园林建设有很大的发展, 可以分成以下三种:首先是皇帝专用的御苑, 位置一般设置在皇城里边, 如邵芳园、机下园、御苑、长生宫以及天寿宫等;以外还有别宫花园, 位置一般在皇城外边, 如静心湖、保定宫等;最后是离宫, 位置一般脱离京城, 如皇家的陵墓。

1.3 衰退时期 (1884年至1945年)

这是阮朝的衰退时期, 那时越南已经是法国的殖民地, 皇帝已经没有实权, 国力衰退, 经济衰弱, 国家经常发生战争和内乱, 皇家园林受到很大的损坏, 加上那时朝廷受西方文化影响, 不重视造园, 朝廷自己就破坏许多皇家园林。

2 阮朝顺化城皇家园林造园的文化背景

越南和日本、韩国等国家的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可以说中国的园林艺术是东方园林艺术的摇篮, 顺化城皇家园林也深受中国园林造园艺术影响, 中国园林造园艺术传入到越南通过许多方式, 如华侨带进越南或者越南派使者来访中国等。中越两国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 阮朝时中越两国的关系非常密切, 越南使者来访中国, 除了国家公务以外还仔细调研和考察中国的建筑、园林艺术特点, 做成资料, 以便越南在建设宫殿时使用。

顺化城在设计园林的过程中也受中国宗教以及各种学说的影响, 如“天人合一”、“万物相生”、“风水学说”、“阴阳五行”等观念, 所以这时期的越南皇家园林风格都是接近自然、融入自然。

越南阮朝初年已与法国来往, 法国文化也慢慢通过法国商人和传教士传到越南, 阮朝嘉隆皇帝建立顺化城时也受法国规划风格影响, 同样园林也受到法国造园艺术影响。

3 阮朝顺化城皇家园林的建造特色

在越南顺化城的规划中, 皇家御苑都设置在皇城北边, 从东边到西边如长生宫、延寿宫、邵芳园、御苑以及机夏园等, 虽然建设的时间不同, 但是在规划方面已经形成串联的绿化空间 (图3) 。

3.1 邵芳园

邵芳园是京城园林景观最美的御苑之一, 1828年开始造园, 位于紫禁城东北角。邵芳园里设置一条水系, 园西边设置黄福殿, 黄福殿南边有八角亭, 北边设置方亭, 邵芳园最北边接近水系有皇帝钓鱼的水榭, 名为钓鱼凉亭。邵芳园最为特色的建筑是一条万字形的回廊, 名为万字回廊 (图4) , 用来连接邵芳园的主要景点, 回廊的四角设置邵芳园的主要建筑。

邵芳园总体布局特点是分成东西两部分, 以一条从南到北的水系 (图5) 将邵芳园的东西两区隔开, 西区以建筑为主, 黄福殿为中心, 东区则以万字回廊为中心, 同时结合万字回廊来分隔空间将邵芳园分成四个部分。东南部分为移然堂, 东北部分为含春庭, 东边部分为锦春堂, 西边部分是黄福殿, 八角亭, 方亭等。

3.2 静心湖

1838年开始在京城中心设置静心湖, 通过2m高围墙围合起来, 四面开门, 分别为南面夏训门、东面春光门、西面秋月门和北面冬希门。静心湖的景观空间由三座岛组成 (图6) :静心湖东面的小岛起名为蓬莱岛, 北面的起名为方丈岛, 西面的起名为瀛洲岛, 其中瀛洲岛的形式像一座假山, 另外两座岛面积大, 岛上设置很多小宫殿、亭榭、楼阁等建筑。静心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让皇帝在皇宫里可以感觉到“仙境”, 湖面设置一条路, 名为金鸳路, 从春光门到秋月门将静心湖分成南北两区, 北区的主要景点是方丈岛, 南区的主要景点是蓬莱岛和瀛洲岛。金鸳路除了用来连接景点以外, 还有分割空间作用, 金鸳路是用土和石头构筑的, 两边有砖制的栏杆。整条金鸳路分成几段, 东边分成两段用木桥连接, 西边也分成两段, 用一条长廊连接, 长廊中间设置木桥, 金鸳路东西两头的中点设置四达亭。

静心湖面积最大的岛是在东面位置的蓬莱岛 (图7) , 岛上中心位置设置蓬营殿, 蓬营殿正面朝南, 平面凹形, 它的东边有清心榭, 西边有直练楼, 蓬莱岛上的建筑用口字形的回廊连接起来。静心湖北边方丈岛 (图8) 的建筑布局跟蓬莱岛的布局没有多大区别, 岛中心设置两层高的南训楼, 南训楼东面有天然楼, 西面有养性亭, 方丈岛上的建筑也用口字形的回廊连接起来, 以南训楼为中心。

静心湖西边设置瀛洲岛, 瀛洲岛形式像一座假山, 上面没有建筑, 但是瀛洲岛北边有一组建筑群在水面建起来, 建筑群是两座水榭用口字形的回廊连接, 建筑群通过长廊跟金鸳路连接。

静心湖跟其他御苑的不同之处是静心湖外围有围墙, 四面开门, 因为静心湖的主要建筑都是朝南, 所以静心湖的主要入口是南面的夏训门, 进门后经过蓬营门可以到达蓬莱岛, 若从东面的春光门或者西面的秋月门进园, 则需要经过四达亭而到达瀛洲岛和方丈岛。

3.3 机夏园

机夏园的位置在皇城里, 紫禁城东边, 机夏园北边靠近静心湖的瀛洲岛, 东边靠近邵芳园。机夏园1843年开始施工, 其规划布局特点是具有一条南北中轴线, 园中的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两边, 机夏园以明监湖为中心, 湖中间的小岛上建有光表阁, 湖岸四周有回廊环抱起来。回廊的形式跟邵芳园的万字回廊形式相同, 以光表阁为中心, 它的南边是机夏园最大的建筑, 名为钦文殿, 东边是明理书斋, 西边是日神庭 (图9) , 北边是赏胜楼, 可以说机夏园的回廊功能除了连接园内的主要建筑以外, 还具有引导游客的作用。机夏园内除了宫殿和建筑以外, 还设有很多假山, 园西边设置桃源洞, 明监湖北边有寿安山, 山上建山亭便于皇帝赏月和观景, 此外还在明理书斋西边设置山水景点。

3.4 长生宫

以上的几座花园其功能是归皇帝所用, 而长生宫的建筑功能是太后和太皇太后专用。长生宫1821年开始施工, 长生宫的位置在皇城的西北角, 周围设置长方形的围墙, 长126m、宽85m。长生宫建筑群共有三栋楼, 名字分别是五代殿 (图10) 、寿康殿和万福殿, 用走廊连接起来, 总平面是王字形式, 长生宫有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 宫殿建筑对称布置, 以五代正殿为中心形成向心性空间布局。正门名为长安门的长生宫 (图11) 长18m, 高10m, 分为三层, 正门后是一幅砖结构的照壁, 长10m、高4m, 照壁后面是名为新月湖的半月形水池 (图12) , 水池长60m、宽15m, 池岸设置1m高的栏杆, 水池中间有假山, 设有木桥从东岸越过西岸。

长生宫的主要建筑——五代正殿前设有两栋楼, 分别起名为左于、右于, 放在五代正殿左右两边, 左于楼和右于楼的平面分成三间, 长14m、宽11m。五代正殿设置在长生宫中心位置, 长28m、宽13m, 后面是寿康殿, 长28m、宽11m, 最后面是万福殿。按照风水观念3座宫殿的后面设置园内最大的宝山, 五代正殿左右还设置两座假山, 起名为鸡冠山和虎尊山, 形成左青龙右白虎的形势, 假山周围设置桃源水系 (图13) 水系的形式自由, 不受东西向的中轴线影响。长生宫的主要宫殿朝向东面是为了利用东边的优美景观。

3.5 延寿宫

1804年开始施工, 延寿宫的功能也是太后和太皇太后专用, 这是全皇城保存最为完整的宫殿。延寿宫位于皇城西边, 长生宫的南边, 延寿宫以花园为主, 其总平面为长方形, 周围设置长138m、宽124m的围墙。延寿宫内一共有20多座宫殿建筑, 布置以延寿正殿为中心 (图14) 。

延寿宫主要宫殿朝南, 南边入口是正门, 名为受旨门。入门后有一幅砖结构的照壁 (图15) 照壁后是前院, 前院布局整齐对称, 前院后是延寿宫最重要的建筑——延寿正殿。延寿正殿平面为长方形, 宽27.5m、长34m, 前后都有连廊, 殿的中间是太后待客专用, 两边是餐厅和卧室。延寿正殿后面是寿宁殿, 延寿正殿和寿宁殿用连廊连接, 之间设有宽度约20m的庭院。寿宁殿后是延寿宫北门, 名为善庆门, 寿宁殿和善庆门之间设有一幅照壁。

延寿宫的主要景点长游榭 (图16) 于1849年开始施工, 长游榭的位置在延寿正殿的东边, 在长方形湖面上建起来, 和寿宁殿用连廊连接。长游榭平面为长方形, 长28m、宽20m, 建筑的东南西三面都设有走廊, 便于观景, 最南面有用于观景的凉风亭, 亭前有两座相当对称的假山, 景观具有中国岭南园林造园特色。

姜宁阁建于1830年, 位于延寿宫的西北角, 姜宁阁 (图17) 有两层楼, 建筑功能是祭拜佛祖, 整座建筑坐落在一个独立的庭院, 有围墙隔开以保持楼阁的独立和安静。姜宁阁首层是公共空间, 二楼是祭拜场所。姜宁阁前的庭院设置水池, 上有三座假山。

静明楼建于1927年, 位于延寿宫的西南角, 这时越南已经是法国的殖民地, 所以静明楼 (图18) 的建筑风格偏于欧式, 楼前设有花园。

4 越南顺化城皇家园林造园特点

4.1 体现地域环境与文化

越南属于亚热带气候, 特别是越南的中部顺化省, 夏天温度高, 太阳辐射大等。鉴于这样的天气关系, 所以整座京城朝向为南, 规整, 轴线控制, 皇宫南边设置朝廷最重要的宫殿建筑如太和殿、太庙等建筑, 北边设置御苑和花园为主的休闲宫殿, 如皇家御苑、静心园、邵芳园、延寿宫和长生宫等。除了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外, 越南皇家园林还有自己本身的特点, 这是跟越南的文化、民族以及地理地貌和气候条件有关, 如园林的主要建筑都是朝东或朝南方向, 水池都设置在主要建筑南面, 为了便于迎接东南风, 这是因为越南的整个国家的东南边沿海, 所以夏天最凉快的是东南风。

在京城规划设计中设置很多水面, 而且皇家园林的湖、池等水体面积大, 特别是在重要的宫殿之前都有设置水池, 如午门前的护城河 (图19) 、太和殿前的太液湖 (图20) 、延寿宫前的方形水池、长生宫前的新月湖等, 此外在整座京城的中心, 紫禁城的北边设置静心湖, 这是全城水面最大的景点。

越南园林的水池形式, 特别是面积比较小的园林, 往往只采用四方形的水池形状, 而不像中国岭南闽粤园林那样采用其它如六边形、八边形等形状。

园林的建筑方面也具有越南独特风格, 如园内亭榭等建筑普遍采用“重檐叠屋”形式, 这种建筑形式在中国的园林也是很少见。

4.2 造园艺术手法

4.2.1 渗透与层次

追求意的优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点。空间的渗透, 特别是借助丰富的层次变化而加强景的深远感。园林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变化主要是对空间的分割和联系处理所造成的。

园和园之间用围墙、走廊隔开, 形成园中有园的形式。越南面积小, 国力有限, 顺化城皇家园林规模都不大, 所以采用园中有园的手法将各种规模不大的园林连接起来, 增加园林的空间感和深度感。

越南顺化城皇家园林常在密集建筑中使用连廊和水系来分割空间, 如邵芳园有一条从南到北的水系将邵芳园的东西两区隔开, 还利用万字回廊 (图21) 来分隔空间将邵芳园分成四个部分, 所以空间产生变化, 层次互相渗透。静心湖的规划布局方式 (图22) 是在水面上用三座岛组成空间, 湖面设置一条路分割空间, 岛上的建筑用回廊连接, 所以空间层次丰富。

越南顺化城皇家园林一些宫殿建筑群的空间布局形式以主体建筑为中心, 采用向心性空间布局方式。如长生宫的建筑对称布置, 以五代正殿为中心, 只是长生宫建筑群的中轴线是东西向。延寿宫的空间布局也是向心式的空间布局形式, 建筑群以延寿正殿为中心, 其他附属建筑四面围合, 用连廊与正殿连接起来, 形成向心式的空间布局形式, 布置自由灵活。

4.2.2 主从与重点

与皇宫、寺庙等建筑不同, 在园林中主从分明, 重点突出通常都是以较为含蓄的方式来表现。越南皇家园林常在组成全园的多处空间中选择一处作为主要景区, 这一部分空间一般要比别处大一些, 形成重要的空间, 其内容丰富有趣, 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另外也将主要的活动集中在这里, 以便充分发挥主要景区的作用。如邵芳园的重点景区是在园内主要建筑黄福殿和万字回廊之间的空间 (图23) , 黄福殿是邵芳园的主要的活动空间, 加上万字回廊的空间层次丰富, 以此突出邵芳园的主要景区。静心湖的重点景区是在园内面积最大的蓬莱岛, 特别是在蓬营殿和口字形的回廊之间的空间。长生宫的规划布局把最重要景区放在长生宫主要建筑——五代殿前边, 重要景区以新月湖为中心 (图24) , 新月湖位置在长生宫的中轴线所以景区突出, 主从分明。延寿宫的情况截然不同, 延寿宫规划布局采用向心性空间布局方式, 宫殿本身没有设置中轴线。所以延寿宫主要景区在延寿正殿的东边, 是长游榭景区, 榭的东南西三面都有走廊便于观景, 走廊跟凉风庭连接, 庭前有两座相当对称的假山, 是全园景观层次最丰富的景点。

4.2.3 藏与露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往往认为露则浅, 藏则深, 为了忌浅露而求深邃, 把某些精彩的景观藏于山石、树木之间, 传统园林总是想办法把景的部分遮挡起来。越南顺化城皇家园林也同样习惯把最主要建筑遮挡起来, 如延寿宫和长生宫的主要建筑前都设有照壁 (中间遮挡形式) , (图25、26) 延寿宫的凉风庭前设有两座假山 (两边遮挡形式) (图27、28) 。

4.3 造园要素

4.3.1 理水

越南顺化城皇家园林理水方式有集中和分散手法, 因为越南有很长时间 (一百年) 是法国的殖民地, 深受法国文化影响, 越南皇家园林的水面主要是规则的几何形式, 如太和殿前的太液湖, 是皇城的重要景区, 太液湖的形式是长方形中间有桥越过北岸 (图29) 。京城中心位置的静心湖, 形式为长方形, 周围1500m用墙围起来, 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开门, 湖中有三座小岛起名为蓬莱、方丈、瀛洲, 岛与岛之间设置连廊连接起来, 这也是中国传统“一池三山”, 即以海上三神山为营造意匠的做法;另外延寿宫的长游榭前也设有长方形的水池。

可以说越南皇家园使用长方形和几何的水池形式多为普遍, 原因是:其一, 越南的传统造园艺术受中国岭南造园艺术和法国造园艺术的影响;其二, 许多水池设置在京城的最重要宫殿, 如太和殿等, 长方形等几何的水池形式可以加强严整和规整感。

越南皇家园林使用半月形的水池也较为普遍, 如长生宫的新月湖。半月形的水池一般设置在园内的主体建筑, 主体建筑也以水池作为“明堂”。

越南皇家园林除了使用规则几何形式的水池以外, 皇家园林的水面还采用带状水面形式, 带状水面是自然溪流 (河) 的艺术再现。带状水面如溪流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曲折狭长, 二是明显的宽窄对比, 如长生宫的园林, 除了新月湖之外还有弯弯曲曲的桃源水系围绕着整座长生宫 (图30) 。

4.3.2 堆山叠石

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中堆山叠石占据重要地位, 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 越南皇家园林的堆山叠石艺术也是注重模仿自然, 园内的假山位置主要分布在园内主要建筑周围, 以及在水面叠石做成小岛, 或在岛上的四周布置假山, 如长生宫新月湖叠石的假山造型是“三山”形式。紫禁城内的太平楼建筑功能是皇帝专用于读书和写文章的地方, 太平楼后面设有方形的水池, 水池上布置假山, 按照中国的传说, 假山以“海中神山”为主题, (图31、32) 假山上配置多种奇花异草。同样是假山形式, 但是延寿宫凉风庭前的水池和假山却采取了“双山”的形式, 方形的水池上设置两座相当对称的假山 (图33、34) , 这种形式已经改变了“蓬莱三岛”的意境, 假山的尺度较妙, 符合凉风庭面积有限的空间。静心湖的景观空间有三座岛组成, 其中瀛洲岛是一座假山, 岛上没有建筑, 造形是“孤山”的形式。

越南皇家园林的叠石手法一般分成两种:叠石假山和布点散石, 其中叠石假山手法最为普遍, 主要用于园林的主要景点或跟水池结合, 而布点散石手法则主要用在小庭院和相当密封的空间 (图35、36) 。

5 结语

中越两国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有着密切关系, 越南在文化方面受中国的儒家思想、道教以及风水学的影响, 在宗教方面也有佛教、禅宗思想, 所以越南在园林造园方面也受中国造园影响, 如注重风水理论, 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结合, 从园林平面和空间布局上可以看出一些中国园林常用的手法。越南古代园林的形式多样, 不难发现越南从园林的布局到园林的山、水、建筑等要素都与中国园林有所不同, 最终各种不同的因素叠加到一起形成了越南自身的独特风格, 最明显的案例是在大片水面中央设置建筑物的形式在中国园林中是少见的, 相反这种形式在越南却比较普遍。

图片来源

图1~3、14、:越南顺化省规划局提供;

图4、6、21~23、:越南顺化省博物馆提供;

图5、7~20、24~36:阮玉英拍摄。

摘要:越南顺化城的皇家园林是越南古典园林的精粹, 也是越南保留的最完美园林之一。本文首先研究顺化城皇家园林的背景, 包括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分类, 一方面全面的分析外来文化 (包括中国和法国文化) 因素对顺化城皇家园林的理念和审美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分析了越南本身的文化内涵和自然环境 (包括地理, 地貌, 气候) 对皇家园林的规划布局和造园手法的影响。最终通过对各个不同的影响因素的归纳, 总结出越南顺化城皇家园林自身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越南,顺化城,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独特风格

参考文献

[1][越南]PHAN THUAN AN.顺化城古建筑[M].越南岘港出版社, 2007.

[2][越南]PHAN THANH HAI.顺化园林风水[J].越南建筑学报, 2006.

[3][越南]DO THANH MAI.顺化宫殿建筑[J].越南建筑学报, 1998.

[4][越南]TRAN DUC ANH SON.顺化城之水池[J].越南建筑学报, 2002.

[5][越南]NGUYEN HUU THONG.顺化传统私家园林[J].文学出版社, 1996.

[6][越南]PHAN THUAN AN.顺化群体宫殿[J].经年出版社, 2004.

[7]陆琦.岭南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

[8]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9]晏忠, 蔡如.浅析晚清岭南园林植物景观[J].南方建筑, 2012 (03) .

[10]张义锋, 黄浩.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意象[J].南方建筑, 2012 (06) .

[11]陈杰, 梁耀昌, 黄国庆.岭南建筑与绿色建筑——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建筑生态绿色本质[J].南方建筑, 2013 (03) .

皇家园林的守护神——邱淑芬 篇8

视责任重于泰山

1978年底,邱淑芬被分配到避暑山庄博物馆,不久被任命为群工部副主任。由于她工作出色,1984年5月调到避暑山庄园务队任副书记、副队长,她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山庄园务队是当时基层单位中最头疼的单位,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正式职工42人,旅游旺季临时工75人。其中,从事一线保洁的有97人,女工占总人数的85%以上。园务队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山庄内平原区、湖区和部分宫殿区的38组古建筑物,18座岛山,3处较大基地,500亩草坪,12公里山区道和20多条人行道的清扫,湖区500亩水面清捞;景区内5个旱厕、8个水冲(4个星级)厕所,358个果皮箱黼、山庄内6个单位生活垃圾及景区内11处垃圾点的清运工作。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当时年仅30岁的邱淑芬,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她首先召开党员大会,号召党员起模范作用。其次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职工行为。她一有时间就与职工一起清扫卫生,向职工传授清扫要领,—边做职工思想工作,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大家。

在负责园务队的21年里,她总是干在前头,认真负责,做好本职工作。1987年3月成立避暑山庄管理处,邱淑芬任副书记、副处长,负责山庄管理工作。山庄大门是避暑山庄窗口的窗口,除了加强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外,她不定期地进行检查。为了让中外游客和市民们满意,她常年坚持抽查岗位,旅游旺季经常提前到岗抽查,时间久了职工们都自觉了,在职工中形成了爱岗敬业的氛围,山庄园务队也由原来最差一跃成为先进。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被市爱委会评为卫生信得过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学雷锋、树新风、爱名城、增光辉”活动先进单位,被市妇联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自1998年以来连续7年评为文物局先进集体。

经过她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2000年避暑山庄首批被评为国家级4A景区,山庄园务队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了向5A国际标准景区冲刺,她自觉学起了从没接触过IS09001、IS014001管理体系认证,功夫不负有心人,避暑山庄2004年顺利通过年度复审,成为5A国际标准景区。

做职工的贴心人

1990年除原有工作分工外,生邱淑芬又担任了避暑山庄管理处工会主席、妇委会方任。本来就热心肠的她,这下就更忙了。职工生小孩、住院、家庭出现纠纷、特困职工她都亲自登门看望。 身为工会主席的邱淑芬,对职工爱得实在关心得细微。职工的家庭稳定了,有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可她却顾不上自己的小家。2004年女儿高考需要母亲照顾,正值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她牵头全处工作,为了让庆典活动不出现一点纰漏,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有时连轴转。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庆典大会由省电视台向全国现场直播,主会场设在避暑山庄德汇门,为保证庆典活动有序进行,她连女儿的高考都顾不上管。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邱淑芬是山庄的活地图,双脚一踏进山庄,犄角旮旯无所不知。雨天哪处古建筑易出现问题,冬天哪处草木易燃,旅游旺季哪处景区游人多清扫难度大,她心中都有数,山庄就像她的家。看到“闲事”就管,看到有人破坏卫生,她就会上前制止,对于无理取闹的游客她只要看到也要管。像这样的闲事她管的太多了,就连到张家界考察,看到地上有废纸她也要随手拣起来扔进垃圾箱。

只要她进了山庄,山庄的一草一木在她眼里都是那么可爱,看到有垃圾她就主动捡起扔进垃圾箱,走一路捡一路。这么大的山庄面积她每天都要走五六个来回,一年穿坏几双鞋。

作为工作一线的领导,她总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离岗。避暑山庄管理处有在职职工680多人,年接待中外游客60万人,市民20万人。工作难度较大,作为专职副书记,思想政治工作是首要任务。为了管理好这支队伍,她严守“六个做到”。即待人要热情。做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待人要心正。做到不为金钱名利所诱,重人格、树形象;待人要诚实。做到心口一致,办事知行统一,为人表里一样,诚实守信;待人要善良。做到急人所难,帮人所需,雪中送炭,雨中送伞;待人要宽容。做到驱散忧愁,融化冰霜,给人以谅解和坦诚;待入眼界要广。做到广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五湖四海皆友谊。

邱淑芬用人格的魅力,感染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一定不做。她严于律己,绝大多数职工也就自觉地按章执行了。个别职工不认真履行职责,她一边与他们工作一边谈情况,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对工作不认真的职工,会根据规章制度奖勤罚懒,她工作认真也是出了名的。

经过多年努力她的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人的认可,先后被河北省旅游局和市委、市政府评为劳动模范;河北省文物系统先进工作者;多次被省、市妇联评为“三八”红旗手。

上一篇:2024学年四年级英语第二学期教学总结下一篇: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