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心肺复苏

2024-08-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标准心肺复苏(推荐8篇)

标准心肺复苏 篇1

程序:

因药物中毒、过敏等原因致病人心脏骤停时,须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术,切忌观望等待,以免贻误时机。心肺复苏术应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判断心脏骤停

病人有突然的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等即确立诊断,不必等待心电图检查。(二)紧急措施

1.病人仰卧,抬高下肢,解开衣领、衣扣和裤带,挖出口中污物、假牙及呕吐物。

2.连接心电监护仪,通知麻醉插管,通知上级医师,注意与下面步骤同步进行,切不可因此而延误治疗抢救时间。

3.心前区捶击(拳击):心脏骤停后1分钟内进行,用握紧的拳底肌肉部分,距胸壁20~30cm高度,捶击胸骨中部,可重复2~3次。4.胸外心脏按压:

(1)先在病人的背部垫一块木板;(2)按压部位: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

(3)按压姿势:术者以一掌的根部置于上述按压部位,另一掌交叉重叠于此掌背之上,其手指不应加压于病人胸部,按压时两肘伸直,用肩背部力量垂直向下,使胸骨下压3~4cm,然后放松,使掌根不离开胸壁。(4)按压次数:60~80次/min,头2~3min,可达100次/min。5.人工呼吸:

(1)口-口人工呼吸: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使其头部后仰,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深吸一口气,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入,使其胸廓扩张,吹毕立即松开鼻孔,让病人胸廓自行回缩而将气体排出,如此反复进行,16~18/min。(2)口-鼻人工呼吸:不宜行口-口人工呼吸者可采用口-鼻人工呼吸,向鼻孔内吹气时,应将口闭住,步骤同口-口人工呼吸。若现场仅有一个抢救者,应胸外心脏按压4-5次,人工呼吸1次;如有2个抢救者,则一个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个施行人工呼吸,一旦有关人员到达现场,即应作气管插管,必要时气管切开。6.药物治疗:

(1)肾上腺素:每次0.5-1mg静脉注射或心内注射,必要时每5-10min重复1次。(2)心三联(阿托品1mg、肾上腺素1mg、利多卡因100mg)、呼三联(洛贝林3mg、可拉明0.375mg、回苏灵8mg)可酌情使用。(3)利多卡因:酌情选用。7.除颤和人工心脏起搏:

室颤所致者,应立即除颤,首次电能250-300焦尔,室颤波细小者先给予肾上腺素0.5-1.0mg静脉注射后再电击;心室停搏,无效室性自主心律,可采用人工起搏器治疗。

(三)心脏复跳后的处理: 1.治疗原发病。2.维持酸碱平衡。3.维持有效循环。

标准心肺复苏 篇2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所选病例均是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死亡患者, 均符合文献的诊断标准[1,2]。①按压时可以扪及大动脉搏动;②血压能维持在8.0 kPa (60 mm Hg) 以上;③皮肤颜色转红;④瞳孔是较前变小;⑤自主呼吸是恢复, 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1.2 仪器

萨勃1007型机械心肺复苏系统 (美国)

2 结果

2.1 10例患者男6例, 女4例, 年龄17~72岁, 平均 (64±3) 岁;6例仅采用徒手心肺复苏, 4例在初期徒手心肺复苏的基础上应用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

2.2 抢救有效指标对比

自动机械心肺复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3 讨论

心跳呼吸骤停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 急诊科医生更是如此。抢救必须及时, 措施必须得当, 作到“稳、准、快”才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影响抢救结果的因素有好多,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3,4]:①基础疾病的种类和性质, 患者体质好坏;②发病至开始抢救时间的长短;③电复律是否及时有效;④基础生命支持及施救者水平高低等因素对抢救结果均有重大影响。当一个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送到医院以后, 基础疾病、送至医院时间等客观因素都已无法改变, 施救者的技术水平高低就成为决定抢救结果的最重要因素。最早的心肺复苏指南到《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的抢救理念和措施不断发展进步, 但有一个共同的地方, 就是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日益受到重视, 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能否作到持续、有效的胸外按压成为决定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可是临床上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 主要有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限制:①临床医师对《指南》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即使已经熟练掌握《指南》精髓的施救者经过长时间施救, 因为疲劳等主观因素, 也不能保证措施准确到位, 体外胸外按压的难点正是在此。正因如此, 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和追捧, 它不但解决了胸外按压无法保证准确度、深度、频度等难题, 而且也可以保证规律有效的呼吸和按压比例, 为心肺复苏成功保驾护航;②心肺复苏需要多个医护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但常常因为医疗资源的缺乏, 很难做到多个医护人员长时间只照顾一个患者, 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也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当然应用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必须严格掌握它的适应证和应用时机, 即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应用于心跳呼吸停止的临床死亡患者, 一般是初期应用徒手心肺复苏后以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替代, 不能因为要应用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而延误抢救时机, 所以所有操作必须由经验丰富的施救者完成。

心肺复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取得了很大进步, 但结果仍然令人失望, 抢救成功率低。这与心跳呼吸停止患者均是危重症有关, 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发病至开始抢救时间过长。心肺复苏俗有黄金8 min之说[5,6]:心脏骤停后 10 s患者意识丧失;30 s后阿-斯总合征发作;60 s后自主呼吸逐渐停止;3 min后开始出现脑水肿; 6 min后开始出现脑死亡;8 min后脑死亡。意味着黄金时间已过抢救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院外发病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 成功者也往往是院内发生意外的患者。本实验成功的两名患者均是院内发生阿-斯总合征的心肌梗塞患者, 也说明了这一点。

以上实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初期徒手方式后用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替代, 优于单用徒手进行长时间心肺复苏。因本实验仅有10例患者, 结果很难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但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的几个优势已经得到证实, 这毋庸置疑。①对心肺复苏技术标准化, 可以提供最理想的按压比率和按压深度;②排除了救护者不正确的技术或疲劳等意外;③机械按压的同时可以进行电除颤, 不影响辅助检查;④可以让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行其他高级生命支持;⑤为转运途中的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按压与呼吸。

摘要:目的 比较自动机械和徒手两种方式对心肺复苏的疗效。方法 对10例心跳呼吸骤停的临床死亡患者抢救时分别仅用徒手心肺复苏和在徒手心肺复苏基础上应用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 对二者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①仅应用徒手心肺复苏的6例患者可触及大动脉波动3例, 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上3例, 皮肤颜色转红2例, 瞳孔较前变小2例, 自主心跳或呼吸恢复1例;②在初期心肺复苏基础上加用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4例患者:可触及大动脉波动3例, 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上2例, 皮肤颜色转红1例, 瞳孔较前变小1例, 自主心跳或呼吸恢复1例。结论 自动机械心肺复苏较优越:①对心肺复苏技术标准化, 可以提供最理想的按压比率和按压深度;②排除了救护者不正确的技术或疲劳等意外;③机械按压的同时可以进行电除颤, 不影响辅助检查;④可让医护人员行其他高级生命支持;⑤为转运途中的患者提供正确有效的按压与呼吸。

关键词:心跳呼吸骤停,抢救,自动机械心肺复苏系统

参考文献

[1]心脏骤停的处理.2005版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急救医学与危重病讨论版.

[2]中国医学救援协会,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 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

[3]陈灝珠.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陈敏章.中华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5]Guidelines2007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Circulation, 2007, 102:I22~1I166.

[6]Braun Wald Exedr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cne.5thed.London:WB Saunders Co, 1997:742-779.

心肺脑复苏临床探讨 篇3

【摘要】 目的:探讨心肺脑复苏的机制及成功经验。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10例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其中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 63岁,复苏成功1例,最终存活出院1例。结论:关于心肺脑复苏的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恢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尽早进行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脏骤停能否成功的关键,保证组织的血液灌溉量维持正常血供的25%-30%,此时恢复正常血供,脑功能不至受损。

【关键词】 复苏;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心脏骤停;自由基

【中图分类号】 R654.1【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36-01

心肺脑复苏是研究心跳呼吸骤停后由于缺血缺氧所造成的机体组织细胞损伤和器官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阻断并逆转其发展过程的方法。现将我科10例患者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45-78岁。急性心肌梗死2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脑出血2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有机磷中毒1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

1.2 抢救方式及结果 其中1例出现呼吸停止,口唇及颜面皮肤紫绀,血压测不到,心音低钝,双眼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立即给予呼吸兴奋剂,肾上腺素,纠酸,脑细胞活化剂,血管活性药物等,经抢救1h后恢复自主呼吸,神智逐渐清醒,后住院治疗,痊愈出院。

其中9例就诊时血压,心跳均测不到,呼吸停止,立即按我国现行心肺复苏抢救操作规程进行标准胸外挤压,人工呼吸,建立静脉通道首先给予肾上腺素1-2mg静注,无效时剂量逐渐递增,同时给予呼吸兴奋剂及其它复苏药物,经抢救无效死亡。

2 讨论

心肺脑复苏的目的在于保护脑和心,肺等重要脏器不致达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并尽快回复自主呼吸和循环功能。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展,心肺脑复苏的抢救不断改进完善,迅速有效的胸外按压是心脏骤停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合理的选择用药可使药物迅速进入中心循环,及时采取有效的人工呼吸适宜现场抢救。复苏早期由于脑组织内氧合血液的灌注尚未完全建立,细胞处于缺氧状态,此时不宜使用呼吸兴奋剂,最好的适应症是自主呼吸恢复,合理选择呼吸兴奋剂以利于心肺脑的复苏。大多心肺复苏的患者以心脏骤停多见,而不论任何原因引起的骤停,停搏是最主要矛盾,只有心跳恢复保持原有效循环才能谈及呼吸和脑功能的恢复,维持各重要脏器的有效循环,使其保持正常功能。心脏骤停后,体内的各种主要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力或阈值是不相同的,如在其无氧缺血阈值之内进行标准的心肺脑复苏及时恢复氧和血的供给,多数病人可以复苏成功。心脏骤停后,细胞损伤的进行如何,主要取决于最低氧供的供给程度。如立即采取抢救措施,予以标准的复苏操作手法,使组织的血液灌注量能维持在正常血供的25-30%左右时,大多数组织细胞和器官,包括神经细胞可以通过严重缺氧时的葡萄糖无氧酵解,获得接近正常的三磷酸腺苷(ATP),如在此时恢复正常血供,心肺复苏即可成功,脑细胞功能亦不致受损。反之则ATP会耗竭,细胞内环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则发展到不可逆的损伤程度。因此必须注意早期脑部低温保护,高压氧治疗,脱水剂及皮质激素足量早期应用等均是脑保护重要手段,脑复苏是心肺脑复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复苏的最终目的。若心肺功能恢复但遗留永久性脑损伤甚至成“植物人”,反而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物质负担,我们把心肺脑同时复苏当做复苏的最终目标。心跳停止时,脑处于断流状态,随着心跳复苏,脑部灌注增加,造成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由于脑内存在大量的膜性结构,又以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为主,易受氧自由基攻击,形成脂质过氧化,改变膜的通透性,造成细胞的不可逆损伤。心跳停止及复苏的过程中可能造成肠壁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肠壁结构破坏,出现内毒素跨肠壁的移位,进入血循环,再加上肝脏在缺血时的损伤,功能降低,对内毒素灭活力降低,使内毒素循血液循环到达脑部造成脑的进一步损伤,加重脑细胞的不可逆损伤过程。由于两者的叠加,使脑复苏更困难,如能逆转上述两机制,可能为脑复苏提供一种新的手段。心脏骤停时,伴有心源性阿片样物质(OLS)释放,纳洛酮属于吗啡受体拮抗剂,它可有效的拮抗OLS,因此促进心肺脑复苏,减轻或避免心肺复苏后神经系统的损害,现已列入心肺脑复苏的常规用药

心肺复苏 篇4

心肺复苏(CPR)的定义:是指对呼吸心脏骤停的患者给予呼吸和循环支持,可分为Ⅰ期心肺复苏和Ⅱ期心肺复苏。Ⅰ期心肺复苏又称基础心肺复苏或称现场心肺复苏,是指专业或非专业人员进行徒手抢救,包括开放呼吸道、人工通气和胸外挤压,其目的是恢复脑细胞供氧,促进脑功能恢复。

心脏骤停是突然的、没有预料的循环停止。主要表现为突然的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死亡,根据报告指出在4min内开始复苏者多能获救,而超过12min者几乎无一存活。有学者统计,在心脏骤停后开始实施复苏的时间与获救机会的关系有如下规律:3min~3/4;5min~1/4;10min~1/100;12min~1/10000。因此,要求临床医生一定要分秒必争,及时判断和正确处理。有资料显示,4min内开始复苏,8min内接受决定性生命支持者出院率最高达43%。

心跳骤停可见于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创伤、出血、触电、溺水、自缢、某些药物中毒等,多发生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单位,其中医院外的猝死接近60%。因此院外的及时、正确的现场抢救复苏,可以降低病死率。复苏成功的基本要素

1、时间就是生命,跳呼吸骤停时间越长,复苏成功的希望越小。而心跳呼吸骤停大多发生在意外场合,所以重要的是现场及时的抢救,这是复苏最后能否成功的基础。

2、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CPR能否成功,还取决于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反应的速度和急救知识。

3、高效率的城市急诊医疗体系。CPR的禁忌症:

1、胸壁开放性损伤;

2、肋骨骨折;

3、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

4、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等。操作方法

心肺复苏(CRP)是一个连贯、系统的急救术,各个环节应紧密结合不间断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术的步骤如下: A:开放气道(airway)B:人工呼吸(breathing)C:胸外按压(circulation)一.判断是否心跳呼吸骤停

1.当发现有晕倒伤者,应判断事发的地方是否安全并容易抢救伤者,同时迅速判断患者有无损伤,是否有反应。

2.轻拍患者肩膀并大声呼叫:“喂,你怎么了”,或按压人中,检查伤患有无意识。须注意病患有无颈椎受伤,不可剧烈摇晃病患。无意识者立即求救EMS系统。3.确定患者为心跳呼吸骤停时,立即招呼周围的人前来协助。如大叫:“来人啊,有人晕倒,请打120!”等。

4.请来协助的人立即拨打“120”呼救专线电话。打电话者的注意事项:

1).伤者所在的位置(准确的地方)

2).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溺水,电击,出血、创伤等 3).伤者的数量,有多少人 4).伤者的情况,伤势如何 5).现场采取何种急救措施 二.放置正确体位

1.CPR时,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头、颈、躯干平直无扭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一般要去枕平卧,将病人安置在平硬的地面上或在病人的背后垫上一块硬板,尽量减少搬动病人。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昏迷体位:当患者有心跳呼吸,但仍处于昏迷状态时,其气道有被舌根堵塞和吸入粘液以及呕吐物的危险,故应将患者置于侧卧的昏迷体位。

畅通呼吸道方法:仰头举颏法,仰头抬颈法,托下颌法。

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颈部不要过伸。疑有颈椎损伤者,CPR时不能使头部后仰,以免进一步加重颈椎损伤。

2.伤者俯卧时,应把患伤者翻转,即头,肩,躯干同时转移,避免向躯干扭曲,头、颈部与向躯干始终保持在同一轴面上。三.开放气道

判断呼吸方法:眼看、面感、耳听;保持气道开放状态;观察5秒左右(不得超过10秒);有呼吸者,注意气道是否畅通;无呼吸者,立即人工呼吸。1.伤者无反应,取仰卧位后须打开气道,并清除口中异物,取下松动的假牙,解开紧束的衣领。

2.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若怀疑头、颈部有外伤者应用。

注:手指不要压迫患者颈前部、颏下软组织,以防压迫气道。

3.仰头抬颏法:一只手放在伤者前额,手掌有力向后推,使头后仰90度,另一只手的手指将其下颏骨向上抬起,舌根随之抬起,气道即可通畅。4.清除口腔异物的手法:右手拇指和其余4指夹持患者的舌和下巴,并打开口腔;左手食指沿口腔侧壁伸入至深部,随后移向另一侧,当手指回收时将异物勾出。严禁将手指从口腔下中向后插,以免将异物推向后方,增加清理难度。

手法打开气道的方法 1.仰面抬颈法 病人去枕,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托住颈部向上抬颈。

2.仰面举颏法 术者位于病人一侧,一手置病人前额向后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除拇指外)的手指置于下颏外之下颌骨上,将颏部上举。注意勿压迫颌下软组织,以免压迫气道。

3.托下颌法 术者位于病人头侧,两肘置于病人背部同一水平面上,用双手抓住病人两侧下颌角向上牵拉,使下颏向前、头后仰,同时两拇指可将下唇下拉,使口腔通畅。

四.人工呼吸

一般可采用口对口呼吸、口对鼻呼吸、口对口鼻呼吸(婴幼儿)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

1、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位置下进行。

2、用按于前额之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病人的鼻翼下端,以免从口部吹气时,由鼻腔漏气。

3、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张开口贴紧病人的嘴,把病人的口部完全包住。

4、深而快地向病人口内用力吹气,每次吹气约1.5-2秒,直至病人胸廓向上抬起为止。;

5、一次吹气完毕后,立即与病人口部脱离,轻轻抬起头部,面向病人胸部,吸入新鲜空气,以便作下一次人工呼吸。同时使病人的口张开,捏鼻的手也应放松,以便病人从鼻孔通气,观察病人胸廓向下恢复,并有气流从病人口内排出。

6、吹气频率:12~20次/min,但应与心脏按压成比例。单人操作,心脏按压15次,吹气2次(15:2)。双人操作按5:1进行。吹气时应停止胸外按压;每次吹气约1.5-2秒,须注意患者胸部有无起伏,并等病人第一口气完全排出後再吹第二口。

7、吹入气量:一般正常人的潮气量500~600ml.目前比较公认以800~1200ml/次以免引起肺泡破裂。注意事项:

1.口对口呼吸时可先垫上一层薄织物。每次吹气量不要过大,大于1200ml可造成胃大量充气 2.吹气时暂停按压胸部。

3.儿童吹气量需视年龄不同而异,以胸廓上抬为准。

4.单人操作每按压胸部15次后,吹气两口,即15:2。(简记法:单人15:2,每四个为一组;双人5:1)

5.有脉搏无呼吸者,每5秒吹气一口(10~12次/分)。

6.在做口对口呼吸前,应先查明口腔中有无血液、呕吐物或其他分泌物,若有应先尽量清除。

7.如有脉搏,继续反复施行人工呼吸, 直到患者恢复自然呼吸为止,成人每分钟约12-16次,小孩约15-20次。

8.打开病患口腔,检查呼吸道中有无异物。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其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异物,如口香糖、假牙等。

口对鼻人工呼吸方法:主要用于不能经患者的口进行通气者,如:牙关紧闭,口部严重损伤,或抢救者不能做到将患者的口部完全紧密包住。五.胸外心脏按压:

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人工心脏按压。

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2.按压方法:

(1).抢救者一手掌根部紧放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交插互扣,指尖翘起,避免接触肋骨。

(2).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陷4~5cm(5~13岁3cm,婴、幼儿2cm)。(3).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务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4).按压频率:传统用80~100次/分。小儿90~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0.6:0.4为恰当。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3.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

(1).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2).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3).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4).出现自主呼吸;

(5).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

4.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小结:

1.判定:确定患者是否无反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时启动EMS系统; 2.气道:将患者安放在适当的位置,采用仰头举颏法或仰头举颈法开放气道; 3.呼吸:确定是否无呼吸还是通气不足。无反应,有呼吸,又无脊椎损伤时,将患者置于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无反应也无呼吸时,将患者置于仰卧位,立即开始15:2的按压/通气比率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开放气道时,查找咽部是否有无异物,如有异物立即清除。

心肺复苏培训讲义 篇5

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 54.4万例。心脏骤停的原因 1.心源性原因: 冠心病---主要原因; 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 心肌疾病; 主动脉疾病; 瓣膜性心脏病; 其它。

2.非心源性疾病: 呼吸停止;

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药物中毒或过敏; 麻醉和手术意外;

意外事件:电击、雷击、溺水等; 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 其它:临床诊疗技术操作等。

心脏骤停分类

1.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最常见(77-84%)

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复苏成功率高。

ECG:QRS波群消失,代之以振幅与频率极不规则的颤动波,频率为200-500次/分。

2.无脉室速(Pulseless Ventricular Tachycardia)3.心室停顿 较常见(16-26%)

多见于麻醉、手术意外和过敏性休克; 其心脏应激性降低,复苏成功率低。

4.心电机械分离(pulseless electrical activity)ECG为宽大畸形、低振幅的QRS波,频率20-30次/分,但心脏并无有效的泵血功能,血压和心音均测不到;

极少(5-8%)

常为终末期心脏病,心泵衰竭; 心脏应激性极差,复苏十分困难。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

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大动脉搏动消失,血压测不出;

心音消失; 瞳孔散大固定(常于心脏骤停后30-40s后开始出现扩大,4-6min后固定);

呼吸呈叹息样或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s内)心脏骤停对心脏的影响

心脏重量占体重0.4%,但耗氧量占全身代谢7-20%。心肌内动脉血中摄氧量占动脉血氧含量的71%,所以心脏是高耗氧、高耗能的器官。

若心跳停止3-4分钟内恢复,心肌供血改善,心肌张力可以很快完全恢复;8-10分钟内恢复供血,仍可恢复功能;10分钟以上恢复心跳,心肌损伤不能完全恢复。

心脏骤停对脑的影响

脑血流量高出全身肌肉和其他器官组织18-20倍,所以脑也是高耗氧器官。

血液循环停止10秒钟,大脑因缺氧丧失意识,10-15秒钟内神经功能损害,在>4分钟瞳孔散大固定。

心脏停止后,在4-5分钟内开始发生不可逆的脑损害,经过数分钟过度到生物学死亡。时间与抢救成功率

(黄金四分钟)

开始时间 成功率

<1min--------------------->90% <4min----------------------50% 4-6min----------------------10% >6min----------------------4% >10min---------------------0.09%

心肺复苏(CPR)

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 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并挽救生命的目的。

心肺脑复苏(CPCR)

心脏呼吸骤停病人的复苏成功,并非仅指心搏和呼吸的恢复,而必须达到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脑复苏决定患者的生存质量。

心肺复苏术分为三个阶段 1.基础生命支持(BLS)2.高级生命支持(ACLS)

一、基础生命支持

基础生命支持是心脏骤停后挽救生命的基础。基本内容包括识别心脏骤停、呼叫急救系统、尽早开始CPR、迅速使用除颤器。

心脏骤停的诊断

突然意识丧失

大动脉搏动消失(颈动脉、股动脉)呼吸停止、叹息样或抽泣样呼吸。

轻拍、呼唤患者有无反应?

动脉搏动:触摸颈、股动脉是否有搏动?

呼吸:视胸廓是否有起伏?是否有呼吸气流?

一旦发现患者无反应,医护人员必须立即呼救并同时检查呼吸和脉搏(10s内完成)

颈动脉位于喉部甲状软骨两侧,胸锁乳突肌的内侧

一手扶头,另一手的食指、中指找准喉头,滑向气管与乳突肌间

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

Defibrilation—电除颤 Compressions胸外按压 Airway———开放气道 Breathing—--人工呼吸

先电击还是先心肺复苏?

当立即可以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往获取以及准备AED的时候开始心肺复苏,直到AED可以分析患者心律。

C---胸外按压

除胸廓下陷挤压心脏外,更重要是改变胸腔正负压,通过虹吸作用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及心脏排血量,心泵血占20%,胸泵血 占80%。

有效的按压应使大动脉脉搏可被触及,SBP达到100mmHg,平均血压超40mmHg,颈动脉血流量达到正常值的5—35% 按压平面:仰卧位硬质平面或地面

按压部位:胸骨中下段1/3交界处(男性两乳头连线中点的胸骨上)。

按压手法:掌根着力,双手紧扣,重叠上翘。按压姿势:双臂垂直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按压深度:成人>5cm,<6cm。按压频率:>100次/分,<120次/分。

按压与放松比1:1,按压间隙避免依靠在患者胸上,使胸廓充分回弹。

按压与通气比:成人:单人、双人30:2,儿童、婴儿:单人30:2,双人15:2(无需因为人工呼吸而中断胸部按压)。

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接受心肺复苏的成人心脏骤停患者,尽量提高胸部按压在整个心肺复苏中的比例,目标比例为至少60%,中断时间限制在10s以内。

在心肺复苏中使用高级气道,医护人员可每6秒进行一次人工呼吸(每分钟10次),同时进行持续的胸部按压。

持续胸外按压优点

减少由于通气造成的按压中断,保证重要器官的持续血供;

无需口对口通气,减少目击者实施CPR的障碍和顾虑; 简化了CPR程序,便于CPR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但对于儿科SCA患者以及溺水、药物中毒、气道阻塞等引起的SCA患者,仍应采用传统CPR方法。

A---开放气道

(1)技术要点

首先清除异物,解除舌根后坠、异物阻塞

(2)方法:

①仰头抬颏法 ②双手抬颌法

③托颈法

仰头-抬颏法:将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部,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手置于下颏骨骨性部分向上抬颏。使下颌尖、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开放气道。(优点:简单、迅速、有效)(要点:去枕、仰头、压额、提颏)

清除气道异物:首先头偏一侧,用手指清除口咽部异物,注意速度要快,取下义齿。

开放气道:如无颈部创伤,清除口腔中的异物后上抬下颌骨,解除舌根后坠造成气道阻塞--开放气道。

托颌法:将双手放在头部两侧并握紧下颌角,同时用力向上托起下颌。

如果需要人工呼吸,则将下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颌持续上托,用拇指把口唇分开,贴紧患者的鼻孔进行吹气。托颌法,操作难度大,不能有效的开放气道,易致脊髓损伤,非专业者不建议采用。

B--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吹气口型:全口相对,完全吻合密闭 吹气压力:防止漏气,捏闭鼻孔(一捏一松)吹气力度:自然吸气,适力吹气,避免过度通气。吹气时间:持续一秒。吹气有效:胸廓起伏。

吹气频率:每6-8秒进行1次呼吸

口对鼻呼吸

当不能进行口对口呼吸时,应给予口对鼻呼吸,如溺水、口腔外伤等。球囊-面罩通气

体位:仰卧,头后仰,抢救者位于患者头顶端 手法:EC手法固定面罩

C法—左手拇指和食指将面罩紧扣于患者口鼻部,固定面罩,保持面罩密闭无漏气;

E法—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放在病人下颌角处,向前上托起下颌,保持气道通畅,用左手挤压气囊。

首先保证气道开放。面罩与面部充分吻合,减少漏气。适度的按压频率和深度。

L 球囊的1/2—2/3,(潮气量400-600ml),胸廓扩张,超过 1s。应能看到胸廓起伏

D---电除颤

院外目击SCD且现场有AED可用时,应尽早使用AED除颤; 对于院内SCD患者,应立即进行CPR,一旦AED 或除颤仪准备就绪,宜立即除颤;

对于院外发生的SCD且持续时间>4~5min或无目击者的SCD患者,应立即给予5个周期约2min的CPR(一个CPR周期包括30次胸部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后再除颤。

强调每次电击后立即CPR,尽早除颤!

V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导致SCD的心律失常,电除颤是终止VF最有效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除颤成功率迅速下降。在未同时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下,从电除颤开始到生命终止,每延迟1min,VF致SCD患者的存活率下降7%~10%;

短时间内VF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

体位:患者平卧于病床上或地下,将胸前衣物解开并移走其它异物,特别是金属类物品;

电极板的准备: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或包裹4-5层纱布后在盐水中浸湿;

电极板的位置: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下方,另一电极板置于左乳头的左下方,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10cm。

除颤波形和能量水平: 不能确定哪种波形对心脏骤停后的ROSC(恢复自主循环)发生率或存活率更好;

双相波除颤150~200J,尚未确定第一次双向波形电除颤的最佳能量;

单相波360J;

如果首次双相波电击没有成功消除VF,则后续电击至少使用相当的能量级别,如果可行,可以考虑更高能量级别。推荐1次(而非3次)除颤方案。

主要原因

包括:①动物实验表明,单次电击与3次电击相比,CPR中断时间减少,存活率增加;②如果1次电击未能终止VF,则再次电击增加的益处也很少,此时重新CPR或许比再次电击更有价值。

除颤成功标志

电击后5s内VF终止。

电击后5s心电显示心搏停止或非室颤无电活。电击成功后VF再发不应视为除颤失败。

除颤时注意事项

实施CPR期间,当确认患者发生VF或无脉室速时,急救者应立即给予1次电除颤;

电击时所有人员应脱离患者。

单人复苏时,急救者应熟练地联合运用CPR和AED。电除颤前后中断胸部按压的时间要尽可能短,胸部按压和电击间隔时间越短,除颤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应在除颤器准备放电时才停止胸部按压,急救者一旦完成电击,应立即重新开始胸部按压,实施5个周期的CPR后再次检查脉搏或评估心律。

CPR注意事项

在5次按压周期内,应保持双手位置固定,不可将手从胸壁上移开,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回复到原来位置再进行下一次按压。

急救者应定时更换角色。如果有2名或更多急救者急救者在场,应每2min(或在5个比例为30:2按压与人工呼吸周期后)更换按压者,每次更换尽量在5s内完成。

CPR应在患者被发现的现场进行,CPR过程中不应搬动患者并尽量减少中断,除非患者处于危险环境,或者存在其创伤需要紧急处理的情况。

5个循环CPR后(2分钟),检查循环体征(<10秒)无恢复 继续下个循环CPR。(1个循环指30次按压和2次人工呼吸)。 1次电击后立即按压,勿急于检查心跳。

强调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 A.按压速率>100次/分,<120次/分

B.成人按压幅度>5cm、<6cm;婴儿和儿童的按压幅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婴儿大约为4厘米,儿童大约为5厘米)C.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D.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E.避免过度通气

BLS效果的判断(复苏有效的指征)A.瞳孔(是否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B.面色(是否面色及口唇红润)C.神志(是否神志渐清)D.呼吸(是否有自主呼吸)E.脉搏(是否有脉搏)

F.血压

若有,则表明CPR有效

二、高级生命支持

是指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 1.人工气道的建立; 2.机械通气; 3.循环辅助设备; 4.药物和液体的应用; 5.病情和疗效评估; 6.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

人工气道的建立

氧气面罩(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暂时使用)气管插管术 紧急环甲膜穿刺或切开(临时应急)

球囊面罩

球囊面罩由球囊和面罩两部分组成,球囊面罩通气是CPR最为基本的人工通气技术,所有的急救者都应熟练掌握其使用。

球囊面罩可为复苏开始数分钟内不能及时应用高级气道或应用失败的患者提供通气支持。

潮气量(6~7ml/kg或500~600ml)使得胸廓扩张超过1s,该通气量可使胃胀气的风险最小化。

气管插管术

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经环甲膜气管插管;优点:

能长时间维持气道开放;

能长时间维持气道开放;

方便抽吸呼吸道分泌物;

可进行高浓度供氧和潮气量可调的通气;

提供备选的药物输入途径;

避免误吸的发生。

气管插管时注意事项

气管内插管时应尽可能缩短胸部按压的中断时间。

插管时间限制在10s以内一旦气管导管通过声门,马上开始胸部按压。

临床评估导管位置  体格检查评估:观察两侧胸廓起伏,在上腹部听诊(应听不见呼吸音)和两侧肺野听诊(呼吸音对称和足够);

仪器确认(呼气二氧化碳探测仪、食管探测仪等);

如怀疑导管不在位,用喉镜观察导管是否通过声带;

若仍有怀疑,应拔除管并给予球囊面罩通气,直到重新插管 气管插管。

药物使用

用药目的:

增加心脑血流,提高心肌灌注压,尽早恢复心跳;

提高室颤阈为电击除颤创造条件;

控制心律失常;

纠正酸中毒。

心脏骤停时,CPR和早期除颤极为重要,用药其次!

给药途径

1.中心静脉与外周静脉给药:

与中心静脉给药相比,外周静脉给药到达中心循环需要1~2分钟,药物峰浓度低、循环时间长。

复苏时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复苏时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置中静脉导管只需置入一根较粗的外周静脉导管。

建立外周静脉通道时无需中断CPR,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也可满意地使用药物和液体。

首选给药途径,从外周静脉注射复苏药物,应在用药后再静 脉注射20ml液体并抬高肢体10~20s,促进药物更快到达中心循环。

2.气管内给药

某些复苏药物可经气管内给予(如果静脉无法完成)。

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纳洛酮和血管加压素经气管内给药后均可吸收。

同样剂量的复苏药物,气管内给药比静脉给药血浓度低。

气管内给药产生的低浓度肾上腺素,可能产生β-肾上腺素能作用,这种作用是有害的,能导致低血压和低冠脉灌注压,有潜在降低自主循环恢复的风险。

因此,复苏时最好静脉给药;一般情况下气管内给药量应为静脉给药量的2~2.5倍。气管内给药时应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至5~10ml,然后直接注入气管。

3.骨内给药(IO)

骨内中空的未塌陷的静脉丛,能起到与中心静脉给药相似的作用,如果静脉通道无法建立,可以考虑IO。

治疗药物与使用方法

1.肾上腺素:

由于肾上腺素可刺激α-肾上腺素能受体,产生缩血管效应,增加CPR时冠状动脉和脑的灌注压,在抢救VF和无脉性VT时能产生有益作用。

因不可电击心律引发心脏骤停后,应尽早给予肾上腺素。建议剂量:1mg静脉内推注,每3-5min一次。

如果IV通道延误或无法建立,可用肾上腺素2~2.5mg气管内给药。

2.血管加压素

(2015版指南)证据表明,心脏骤停时给予肾上腺素和加压素都可以改善ROSC。对现有证据的审查显示,这两种药物的效果类似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和加压素相比类似,联合使用肾上腺素和加压素,相比单独使用肾上腺素没有优势。为了简单起见,已从成人心脏骤停流程中去除加压素。

3.胺碘酮

静脉胺碘酮影响钠、钾、钙通道,并有阻断α和β肾上腺素能特性。可以考虑用于对除颤、CPR和血管加压药无反应的VF或无脉VT患者的治疗。

首剂300mg iv,若无效可重复追加150mg。

VF终止后,可用胺碘酮维持量静脉滴注。最初6h以1mg/min速度给药,随后18h以0.5mg/min速度给药,第一个24h用药总量应控制在2.0~2.2g以内。第二个24h及以后的维持量根据心律失常发作情况酌情减量。

注意事项:

静脉应用胺碘酮可产生扩血管作用,导致低血压,使用胺碘酮前给予缩血管药可以预防低血压发生。

注意用药(胺碘酮)不应干扰CPR和电除颤。4.利多卡因

不推荐常规使用。

若是因VF/无脉VT导致的心脏骤停,恢复自助循环后,可以考虑立即开始或继续给予利多卡因。

初始计量1-1.5g/kg iv,如果VF/无脉VT持续,每隔5-10min 可再用0.5-0.75mg/kg iv,直到最大量为3mg/kg。

5.硫酸镁

不推荐常规使用。

静脉注射硫酸镁能有助于终止尖端扭转型室速(TDP,与长 QT间期相关的不规则/多形性VT),对治疗正常QT间期的不规则 /多形性),对治疗正常Q间期的不规则/多形性VT无效。

用法:当VF/无脉VT与TDP相关时,可给予1~2g硫酸镁稀释后IV(5~20min)。如果TDP发作时不能触及脉搏,可先给予负荷剂量,然后用1~2g硫酸镁加入100~250ml液体中静脉滴注,给药速度要慢。

6.β-受体阻滞剂

不推荐常规使用;

因VF/无脉VT导致心脏骤停入院后,可以考虑尽早开始或继续口服或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

7.不推荐常规使用的措施

阿托品(2010指南)

碳酸氢钠: 用适当的有氧通气恢复氧含量、用高质量的胸外按压维持组织灌注和心排出量然后尽快恢外按压维持组织灌注和心排出量,然后尽快恢复自助循环,是恢复心脏骤停期间酸碱平衡的主要方法;

大多数研究显示使用碳酸氢钠没有益处或与不良预后有关。

三、心脏骤停后的治疗

自主循环恢复后,系统的综合管理才能改善存活患者的生命质量。心脏骤停后综合管理对减少早期由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导 致的死亡晚期多脏器衰竭及脑损伤有重致的死亡,晚期多脏器衰竭及脑损伤有重要意义。包括:亚低温治疗、血流动力学及气体交换的最优化,当有指征时积极PCI,血糖控制,神经学诊断、管理及预测等。

复苏后综合管理 A、移送至ICU加强监护

B、维持心肺功能及重要器官血流灌注。

C、对ACS及其它可逆因素的辨识与治疗。D、控制体温以达到最理想的神经系统复原。E、预防及治疗MODS,避免过度通气与氧过剩。

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初始目标

最大优化心肺功能和重要器官的灌注;

进入能进行综合心脏骤停后治疗的重症监护室;

努力鉴别和治疗导致心脏骤停的直接病因及预防骤停再发。心脏骤停后治疗的后续目标

控制体温以尽量提高存活率和神经功能恢复;

识别和治疗ACS;

优化机械通气意识肺损伤最小;

减少多器官损伤的危险,需要时支持器官功能;

客观评价恢复的预后;

需要时帮助存活患者进行康复服务。治疗措施

1.维持良好的呼吸功能:保证呼吸道通畅,给氧,维持 SPO2 94-98%;正确使用呼吸机。

2.维持稳定的循环功能:严密监测循环功能;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3.控制血糖: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需注意避免低血糖。

4.脑复苏。

5.保护各脏器功能,预防MODS发生。

6.其它治疗:控制或预防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

7.找出原发病并给出相应治疗。

心肺复苏试题 篇6

1、患者,女性,因触电致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主要措施(C)A、维持有效的循环 B、确保呼吸道通畅 C、降温和脱水疗法 D、加强基础护理 E、治疗原发疾病

2、患者,男性,34岁,突然呼吸停止,使用简易呼吸器急救,首要步骤是(D)A、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扣紧面罩 B、挤压简易呼吸器 C、加压给氧

D、清除呼吸道异物及分泌物 E、立即注射呼吸兴奋剂

3、抢救时间的记录不包括(E)A、患者到达的时间 B、医生到达的时间 C、抢救措施落实的时间 D、病情变化的时间 E、家属到达的时间

4、患者,男性,46岁,因车祸致伤,现场急救时发生呼吸心跳已停止约2分钟,复苏时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A、胸外心脏按压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胸内心脏按压

D、心内注射肾上腺素 E、静脉输液

5、患者,男,55岁,因频发室性早搏入院,如厕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颈动脉扪不到搏动,未闻及呼吸音,双侧瞳孔散大,此时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D)A、平卧保暖 B、氧气吸入 C、心电监护 D、CPR E、建立静脉通路

6、患者,男性,7岁,不慎溺水,检查发现该男童面部青紫,首要的处理措施是(B)A、通知医生

B、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异物 C、吸氧 D、CPR E、大声呼救

7、当怀疑患者有心跳呼吸骤停时,为迅速确诊,首先应(D)A、测血压 B、听心音 C、数呼吸

D、触颈、股动脉搏动 E、做心电图

8、现代医学主张死亡的依据是(C)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脑死亡

D、心电图平直 E、瞳孔散大

9、患者,男性,28岁,因触电致心跳呼吸骤停,胸外心脏按压操作哪项不正确(E)A、按压部位在胸骨下端 B、双手相叠按压

C、每次按压胸骨下陷至少5cm D、每分钟至少100次

E、与人工呼吸配合的比率为2:1

10、患者,男性,25岁,在湖里游泳时不慎溺水,抢救出水后发现呼吸心跳已停,如心肺复苏有效,以下哪项不符合救护原则(E)A、保持呼吸道通畅 B、倒水处理 C、心肺复苏

D、糖皮质激素和脱水剂防止脑水肿 E、不宜注射盐水

11、新生儿复苏中,如果心脏停止确定是由心脏病因性心律不整所造的,建议两人施救者按压通气比(A)A、15:2 B、30:2 C、3:1 D、5:1 E、10:1

12、非专业急救者遇到心跳呼吸停止的无意识患者时应(A)A、立即开始胸外按压 B、给予2次人工呼吸 C、打开气道

D、呼救打120,等待救援 E、就近寻求其他救援人员 13、2010年CPR指南中,一旦循环恢复,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大于或等于多少即可(A)A、94% B、100% C、90% D、95% E、85%

14、你看见一位45岁男性突然倒下,你让别人打120急救电话,自己开始做心肺复苏,你已经高质量的完成了生存链中的前两个环节,提高该男子生存率的第三步是(C)A、给予药物治疗

B、将该男子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C、给予电击除颤

D、等待能够做心肺复苏的医护人员的到来 E、一直坚持做心肺复苏

15、在高级生命支持中,建立人工气道首选途径是(B)A、置口咽通气管通气 B、气管插管 C、气管切开

D、置鼻咽通气管通气 E、以上都不是

16、在救助一位游泳池内溺水的3岁女孩时,你发现她脸色苍白没有反应,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你什么时候打120急救电话(A)A、给小孩做5个循环CPR后 B、将小孩从游泳池救上岸后

C、你做了几分钟CPR,小孩仍没有反应后 D、在做了几次通气以后,做CPR以前 E、给小孩做倒水处理后

17、用面罩给小孩做救生呼吸,你如何确定每次救生呼吸是恰当的(B)A、先称小孩体重,然后计算潮气量,在给予通气 B、每次救生呼吸时,看到胸廓起伏 C、选择合适尺寸的面罩

D、给予尽可能快的呼吸次数 E、给予尽可能多的潮气量

18、一位52岁的男性在健身房内跑步后倒下,为了了解是否为心脏病发作,你要检查他的循环征象,首先应检查何处(B)A、手腕处的桡动脉 B、颈部的颈动脉 C、腹股沟的股动脉 D、直接听心脏 E、足背动脉

19、CPR时给予救生呼吸,下面哪种解释可以说明救生呼吸的用处(D)A、可以帮忙解除呼吸道内异物 B、可以维持正常的动脉氧含量 C、可以帮忙心脏除颤

D、可以迅速有效的给患者提供氧气 E、可以帮忙吸出呼吸道内分泌物

20、一位7岁的男孩在你家门前被汽车撞倒,你发现他没有反应,同时头部有鲜血,你应该如何打开他的气道(C)A、仰头抬颏法 B、仰头抬颈法 C、托下颌法 D、头偏向一侧

E、不要移动他,因为他可能有颈椎骨折

21、急诊科送来一位无脉电活动,心率30次/分的患者,已予气管插管,持续胸外按压,你接下来给予(A)

A、肾上腺素1mg静注 B、200J电击除颤

C、异丙肾上腺素1mg静注 D、准备经皮起搏 E、阿托品6mg静注

22、心跳呼吸骤停后,脏器对无氧缺血的耐受能力最强的器官是(E)A、大脑 B、肝脏 C、心脏 D、肾脏 E、肺组织

23、迅速而简单的确定心脏骤停的指标是(D)A、呼吸停止 B、血压下降 C、瞳孔散大

D、意识消失,无大动脉搏动 E、呼之不应

24、胸外心脏按压时,外周动脉收缩压不应低于(C)mmHg A、40 B、50 C、60 D、80 E、90

25、心跳停止的时间是指(A)A、循环停止到重建人工循环的时间 B、循环停止到心脏复跳的时间

C、发现心跳停止到重建人工循环的时间 D、发现心跳停止到心脏复跳的时间 E、心肺复苏的时间

26、心肺复苏争分夺秒的主要目的是(A)A、迅速恢复脑的血液循环 B、使心脏迅速恢复跳动 C、使自主呼吸提早恢复 D、减轻酸中毒 E、保护肾功能

27、一旦确诊心跳骤停,必须争取在几分钟内重建呼吸和循环(A)A、4-6分钟 B、6-8分钟 C、8-10分钟 D、10-12分钟 E、12-14分钟

28、使用单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A、200J B、300J

C、360J D、150J E、100J

29、使用双向波除颤仪,电击能量选择为(C)A、100J B、100-150J C、150-200J D、200-300J E、300J 30、成人心肺复苏打开气道最常见的方式(A)A、仰头抬颏法 B、仰头抬颈法 C、托下颌法

D、环状软骨压迫法 E、气管插管

31、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C)A、房扑 B、房颤 C、室颤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室性心动过速

32、被目击的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C)A、心脏停搏 B、房颤 C、室颤

D、电机械分离 E、房扑

33、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救援人员对无目击者的心脏停跳患者除颤前应(B)A、心前区叩击

B、先行胸外心脏按压再除颤 C、不需其他处理,直接除颤 D、先静脉推注胺碘酮再除颤 E、先静脉推注肾上腺素再除颤

34、无脉性心脏停跳患者两次心跳检查间应(A)A、先给予5组(或2分钟)心肺复苏 B、行12导心电图检查 C、建立深静脉通路 D、准备电除颤 E、准备气管插管

35、心肺复苏时急救者在电击后应(B)A、立即检查心跳或脉搏

B、先行胸外按压,5组心肺复苏后再行心跳检查 C、立即进行心电图检查

D、调好除颤仪,准备二次除颤

E、停止心肺复苏

36、你在门诊,一位母亲抱着瘫软无力的婴儿走入。她说“我认为她在途中停止呼吸了。”你的基本急救术的行动顺序的第一步是(C)A、检查有无呼吸 B、检查有无循环征象 C、检查有无反应 D、打开呼吸道 E、胸外心脏按压

37、判断有无脉搏,下列正确的是(B)A、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

B、触摸颈动脉时不要用力过大 C、检查时间不得短于10秒 D、不能触摸股动脉

E、颈动脉搏动点在胸锁乳突肌外缘

38、成人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C)A、病人仰卧,背部垫板 B、急救者用手掌根部按压 C、按压部位在病人心尖区 D、使胸骨下陷大于5cm E、按压要有节律,每分钟至少100次。

39、现场救护的“生命链”中第二环节是(A)A、早期心肺复苏 B、早期高级心肺复苏 C、早期心脏电除颤 D、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E、早期呼救

40、现场进行徒手心肺复苏时,伤病员的正确体位(C)A、侧卧位

B、仰卧在比较舒适的软床上 C、仰卧在坚硬的地面上 D、俯卧位 E、伤时体位

多选题(每题2分,共20题)

1、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时间过长会引起(ABC)A、急性胃扩张 B、胃胀气 C、呕吐 D、肺损伤 E、气管破裂

2、胸外心脏按压的禁忌症(ABCDE)A、胸廓严重畸形 B、广泛肋骨骨折

C、心脏外伤 D、血气胸 E、心包填塞

3、打开气道的方法(ABC)A、仰头抬颌法 B、仰头抬颈法 C、托下颌法 D、头偏向一侧 E、双手抬颏法

4、胸外按压的要点(BCDE)A、按压深度4-5cm B、频率至少100次/分

C、按压与回复时间比为1:1 D、按压要求快速有力 E、按压深度大于5cm

5、人工呼吸的要点(BCD)A、快速吹气以达到效果 B、紧捏患者的鼻子 C、确保胸廓有起伏 D、吹气时仍要打开气道 E、吹气量尽可能大

6、双人CPR,以下正确的是(ABC)

A、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按压与呼吸可交换 B、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可以重新评估患者

C、每2分钟或5个周期后自动体外除颤仪可以重新分析心率 D、每6-8秒可吹气一次

E、双人按压与呼吸不可耽误时间交换

7、生命链包括哪些(ABCD)A、早期按压 B、早期除颤

C、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D、早期呼叫 E、早期送往医院

8、心脏骤停的病因(ABCDE)A、冠心病

B、恶性心律失常 C、创伤 D、溺水 E、心肌炎

9、心脏骤停的诱因(ABCDE)A、起床时血压很高 B、安静状态时心率很快 C、寒冷季节 D、大量饮酒时

E、长期熬夜

10、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ABCDE)A、颈动脉出现搏动 B、面色转红润 C、出现自主呼吸 D、心跳恢复 E、瞳孔由大变小

11、你发现一病人俯卧于地上,意识消失,动脉搏动消失,需要你处理的是(ABD)A、立刻呼救

B、将病人置于仰卧位,头部与脊柱同时整体翻转 C、紧急吸氧 D、胸外心脏按压

E、将病人抬到床上,予半卧位

12、高品质的CPR包括哪些内容(ABCD)A、以足够的速率和深度进行胸外按压 B、确保每次按压后完全的胸部回弹 C、尽量减少按压中断 D、避免过度通气

E、确保患者恢复自主心率

13、胸外按压时,发生肋骨骨折的原因(ABCDE)A、用力过大或用力不当 B、按压位置不当

C、用力方向与胸骨不垂直 D、松开按压时,双手离开胸壁 E、病人年龄大,骨质疏松

14、心脏骤停的机制—心电活动异常不包括(DE)A、室颤

B、心脏电—机械分离 C、心室停搏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房颤

15、早期除颤的理由(ABCD)

A、心脏骤停最常见和最初发生的心律失常就室颤 B、电除颤是终止室颤最有效的办法

C、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功除颤的机会迅速下降 D、短时间室颤即可恶化并导致心脏停搏 E、人工CPR持续时间短。

16、CPR期间过度通气的害处(ABC)

A、增加胸廓内压力,阻止静脉血回流,因此减少心输出量、大脑血流量和冠脉的灌注 B、导致空气滞留,对有气道阻力的病人造成气道气压伤 C、对于没有高级气道支持的病人,增加反胃和吸入的风险 D、通气时间过长,影响心脏按压的时间

E、有效交换的氧气减少,增加身体各器官的缺氧

17、胸外心脏按压发生栓塞时预防及处理的要点(ABCD)

A、防止肋骨骨折

B、发生栓塞后,予吸氧,浓度达50%以上 C、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必要时进行抗凝治疗 E、早期离床活动

18、胸外心脏按压发生心脏创伤的预防及处理(ABCDE)A、按压力量适当,防止肋骨骨折 B、卧床休息 C、心电监护

D、抗心律失常,纠正低血钾

E、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房颤且心室率快的病人予洋地黄

19、胸外心脏按压发生胃肝脾破裂的原因(BE)A、肋骨骨折刺破 B、按压用力过重 C、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D、原发性肝脾疾病 E、按压位置过低

20、胸外心脏按压发生肝破裂的处理原则(ACE)A、通畅引流 B、绝对卧床2周 C、确切止血 D、切除破裂部分 E、彻底清创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题)

1、诊断心跳呼吸骤停的标准为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

2、心肺复苏时病人仰卧于硬木板或地上,头、颈、躯干平直,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3、基础生命支持中C代表循环,A代表气道,B代表人工呼吸。

4、基础生命支持中开放气道是,无颈部创伤的患者采用仰头抬颏法,可能存在颈部损伤的患者采用托颌法。

5、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为胸骨中线与两乳头连线相交处,按压的频率应大于100次/分,按压是必须快速,用力,按压的深度为大于等于5cm,每次按压之后应让胸廓完全恢复,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应大致相等,尽量避免胸外按压中断,二人轮流过程不能超过5秒。

6、心肺复苏时按压与通气比例,成人单人或双人,婴儿、小儿单人复苏时按压:通气为 30:2,婴儿、小儿双人复苏时按压:通气为15:2。

7、心肺复苏时的操作顺序应为人工循环、开放气道、人工呼吸。

8、电除颤时电极板常用放置位置为,胸骨电极板放于右胸上前壁(锁骨下方),心尖电极板放于左侧下胸壁(左乳头外侧)。

9、心肺复苏时判断患者有无呼吸,看胸廓有无起伏,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面部感觉有无气流呼出,时间为7秒。

10、心肺复苏时若为呼吸气囊呼吸,接氧气8-10升/分与呼吸气囊,将面罩置于患者的口鼻处,以400-600ml的送气量2次,并可以看到胸廓的起伏。

11、判断大动脉搏动消失,首选颈动脉,次选股动脉。

12、口对鼻人工呼吸法用于婴幼儿,口腔严重损伤或牙关紧闭患者。

13、使用简易呼吸器人工呼吸时频率为10-12次/分。

14、口对口人工呼吸时吹气量为700-1100ml,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ml,胸廓稍起伏即可。每次吹气时间不超过2秒。

15、通常将心肺脑复苏分为基础生命支持,进一步生命支持,复苏后期生命支持三个阶段。

16、胸外按压出现肋骨骨折时,骨折多发生在肋骨中段。

17、胸外按压发生单处肋骨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止痛、固定、预防肺感染。

18、胸外按压发生气胸的原因:按压时用力过大过猛,导致肋骨骨折,骨折端刺破胸膜腔,形成气胸。

19、胸外心脏按压最常见的并发症:肋骨骨折。

20、胸外心脏按压术的并发症:肋骨骨折,损伤性血、气胸,心脏创伤,胃、肝、脾破裂,栓塞。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题)

1、心肺复苏术的禁忌症? 答:1)、胸廓严重畸形或心包填塞

2)、广泛性肋骨骨折 3)、心脏外伤,血气胸 4)、胸壁开放性损伤 5)、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心肺复苏,如晚期癌症者。

2、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终止心肺复苏? 答:1)、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及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2)、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3)、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证时。

3、判断心脏按压有效的指标有哪些? 答:1)、能扪及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血压维持在60mmHg以上。

2)、口唇、面色、甲床等颜色由发绀转为红润。3)、室颤波由细小变为粗大,甚至恢复窦性心率。4)、瞳孔随之缩小,有时可有对光反应。5)、呼吸逐渐恢复。6)、昏迷变浅,出现反射或挣扎。

4、呼吸、心跳骤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1)、突然面色死灰,意识丧失:轻摇或轻拍并大声呼叫,观察是否有反应,如确无反应,说明患者意识丧失。2)、大动脉搏动消失:因颈动脉表浅,且颈部易暴露,一般作为判断的首选部位,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可用食指,中指指端先触及气管正中,男性可先触及喉结,然后滑向颈外侧气管与肌群之间的沟内,触摸有无搏动。由于动脉搏动可能缓慢、不规律,或微弱不易触及,因此,触摸动脉一般不少于5-10秒,确认摸不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即可确定心搏停止。应注意对尚有心跳的患者进行胸外心

脏按压,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3)、呼吸停止:应在保持气道开放的情况下进行判断,可通过听有无呼气声或用面颊部靠近患者的口鼻部感觉有无气体逸出,脸转向患者观察胸腹部有无起伏。4)、瞳孔散大:须注意循环完全停止后超过1分钟才会出现瞳孔散大,且有些患者可始终无瞳孔散大的现象,通知药物对瞳孔的改变也有一定的影响。5)、皮肤苍白或发绀:一般以口唇或指甲等末梢处最明显。6)、心尖搏动及心音消失:听诊无心音,心电图表现为室颤或心室停顿,偶尔呈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节律(心电-机械分离)。7)、伤口不出血。

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

1、一男性患者午睡时突然意识丧失、面色紫绀、眼球上翻、肢体抽搐,继而呼吸停止,心电监护显示如图,请问该患者出现何种情况,应给予哪些应急处理?

答:该患者出现室颤。应急处理为: 1)、立即启动紧急医疗服务体系,取得自动体外除颤仪。2)、在除颤仪到来之前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如床边备有除颤仪的情况下,立即进行电击除颤。3)、在电击除颤及CPR紧急处理后,室颤仍持续时,可遵医嘱使用抗心率失常药,首选胺碘酮。

2、杨某,男性,48 岁。因“饮酒后胸闷不适 40 分钟,意识丧失 5 分钟”入院。患者晚间饮白酒150克后在家中自觉胸闷不适,向家人索要“速效救心丸”口服无好转,家人遂拨打 120,5 分钟前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呼吸微弱,呼之不应,120送入急诊抢救室。病程中无抽搐,无二便失禁。既往有“心脏病”史,具体不详。

入科查体: BP:0 P:0 R:6 次 / 分,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叹息样呼吸,面色口唇重度紫绀,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3.5mm,对光反射消失,心音消失。立即启动紧急救治程序,首先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1)请简答心肺复苏术的措施及流程。2)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

答:心肺复苏术的流程及措施:

(1)评估环境安全

(2)评估患者意识/反应性(呼吸)(3)呼救,启动应急系统

(4)评估自主循环(动脉搏动)

(5)胸外心脏按压(6)给予人工通气

(7)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配合 心肺复苏的注意事项:(1)、患者仰卧,争分夺秒奋力就地抢救,避免因搬动而延误时机。尽可能在15-30s内进行,因人脑耐受循环停止的时限为4-6min(WHO),由于大脑缺氧而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超过时限可造成终身残废或复苏失败。

标准心肺复苏 篇7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急诊科急诊的200例患者, 通过气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法的100例急救患者为对照组, 实施当前心肺复苏护理的100例急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女43例, 男57例, 年龄16~75岁, 平均 (45.17±4.26) 岁;器质性心脏病史55例, 外伤24例, 急性中毒11例, 触电5例, 药物所致3例, 淹溺2例。观察组中女44例, 男56例, 年龄19~74岁, 平均 (44.54±4.43) 岁, 器质性心脏病史58例, 外伤24例, 急性中毒11例, 触电3例, 药物所致3例, 淹溺1例。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出现瞬间意识丧失, 脉搏及心脏骤停, 生命体征减弱及消失, 呼吸减弱或者已经停止。

纳入标准: (1) 无明显生命意识; (2) 人工气道建立以后还处于昏迷状态者; (3) 患者家属知情。

排除标准: (1) 严重外伤无法实施心肺复苏者; (2) 中重度脑卒中: (3) 严重内脏功能不全。

方法:观察组给予基本的生命支持: (1) 胸外心脏按压。 (2) 心前区捶击 (拳击) 。 (3) 人工呼吸:最简单、快捷的临场抢救方法是口对口吹气的人工辅助呼吸,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首先要清洁呼吸道, 患者尽量保持仰卧状态仰卧, 垫高身体上半部分, 解开纽扣, 对口鼻污染物进行清理。然后操作者用一只手托起患者下颌使其头部后仰, 另一手将患者鼻孔捏住, 深吸一口气, 紧贴用力吹入患者口中, 扩张患者胸廓;吹毕立即让患者嘴巴张开, 松开鼻孔, 让患者肺部的气体自然排除排出, 反复多次进行。 (4) 胸内心脏按压。对照组:标准心肺复苏面罩-气囊通气) 心脏胸外按压, 以面罩-气囊通气进行呼吸支持, 此过程不需中止心脏按压。

观察指标: (1)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的评估:睁眼反应, 自然睁眼记4分, 呼唤睁眼记3分, 有刺激或痛楚、会睁眼记2分, 对于刺激无反应记0分。 (2) 语言反应:说话清楚明白记5分, 答非所问记4分, 能说出少量词语记3分, 能发声记2分, 无任何反应记1分。 (3) 肢体运动:可根据指引做动作记6分, 能指引找出疼痛位置记5分, 疼痛刺激肢体回缩记4分, 疼痛刺激肢体弯曲记3分, 疼痛刺激肢体伸直记2分, 无任何反应记1分。复苏后第1 (当天) 、3、7天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评分, 总分15分, 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 (GCS) 评分比较, 当天死亡患者不计入评分。临床死亡:临床死亡判定标准为呼吸以及心跳的停止。通常把心跳停止的前5~8 min称为临床死亡期, 从患者外部特征来看, 人体生命体征已消失, 但体内仍然进行微弱的新陈代谢;脑中枢功能有轻微活动, 但不正常, 此时各组织功能未进入不可逆转的状态。处于临床死亡期的患者是可能复苏的。若呼吸心跳停止>8min, 则患者进入生物学死亡期, 此时机体细胞已发生退行性变化, 患者是无法复苏, 抢救成功率=存活人数/抢救人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都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急救当天存活96例, 对照组抢救当天存活80例,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复苏后早期GCS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复苏当天明显升高, 且观察组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 国内外各种研究都强调了实施心肺复苏要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心脏骤停可能发生于任何地点, 心脏骤停发生后的8 min内是抢救患者最关键的时刻, 也就是常称的“黄金8分钟”。在此8 min内, 进行正确、及时的抢救, 患者生命体征是可以得到恢复[5]。反之, 则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近年来, 我国各地认真对于狠抓急救, 但由于特殊的交通以及社会环境, 是从接到报警电话到急救人员赶到现场, 一般都超过4 min, 黄金抢救时间过去一半。因此, 急救不能单靠专业急救机构, 应普及大众急救知识, 如果刚发现患者心脏骤停便开始实行抢救, 给予必要的护理, 直到专业人员赶到现场, 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在各阶段的教育中, 各级教育部门都应该对学生时代的相关急救知识进行普及教育, 这样才能让普通人发现心脏骤停患者时不必惊慌失措。本调查结果还显示男性医务人员的急救操作及知识要低于女性医务工作者, 原因与各自行事的专注程度与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长期考核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有关, 同样护理人员以及医师操作规范的掌握情况有关。

对于常规心肺复苏后心律紊乱的现象, 近年来发明了一种可以提供体外自动心脏除颤的设备, 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 自动体外除颤器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它能自动辨别患者心室颤动规律, 并通过释放微弱的电流, 刺激“心律紊乱”的心脏, 让心跳重新恢复到正常节律[6,7]。

综上所述, 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常规气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对比研究中,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救患者给予气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法作为对照组, 对100例急救患者给予心肺脑复苏护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种心肺复苏护理方式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成功后不同时间的GC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成功后不同时间的GC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实施心肺脑复苏护理与传统气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法相比较抢救成功率更高, 患者症状恢复更快。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护理,心肺复苏护理,心脏骤停

参考文献

[1]王瑞红, 李金博, 蒋俊霞.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23) :161-162.

[2]王瑞红, 李金博, 蒋俊霞.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26) :186-187.

[3]张晓燕, 廖晓玲, 李星梅.心肺脑复苏急救中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9) :856-857.

[4]肖爱军.心肺脑复苏流程的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22) :23-24.

[5]韩彦辉, 王春波.心肺脑复苏抢救的临床护理配合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5) :125-126.

[6]Yi-Ching Chu, Kuang-Tse Huang.CRP/oxLDL co-incubates impair endothelial functions through CD32, LOX-1, and keratin 1with dependence on their ratio[J].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2016.

浅析心肺复苏的护理配合 篇8

【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14-02

急诊科常接诊危、急、重症病人,或需到院外抢救危重病人。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最危重的病例,在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应尽早尽快实施心肺复苏,时间对心肺复苏的成功是最重要的。大部分呼吸、心跳驟停发生在院外,而院内病人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大部分是护士首先发现的。如何赢得这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应将急救护理思维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及时准确地准备抢救器材及抢救药品,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迅速、准确完成急救状态下的各种处置,正确地配合医生操作及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才赢得救治时间。无论是院前或院内的心肺复苏,护士心肺复苏的熟练程度决定着抢救的成败。心肺复苏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主要保护和维护大脑功能,延长生存时间。是护理人员配合抢救治疗中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

1 评估患者

除了检查颈动脉搏动,新的复苏指南提出病人有无循环消失是判心脏骤停与否的特征。抢救心跳骤停的关键是行动,而不是评估。对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者即可诊断心脏骤停,应立即现场抢救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抢救人员应该在10s内快速检查呼吸、脉搏,并在第一时间开始心肺复苏,要做到迅速,按压部位正确。

2 及时实施心肺复苏

如果在10秒内不能明确触摸到颈动脉搏动,抢救人员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心跳停止10秒后,脑内氧储备即耗尽,缺氧4—6分钟,脑神经即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迅速准确判断并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分钟抢救的最佳时间,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

3 正确有效实施心肺复苏

从2005版到2010版的的心肺复苏指南,均强调尽可能早期开始复苏。都强调有效的心脏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恢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中断。2分钟更换人员,保证充分有效地按压。及时开放呼吸道,建立高级人工气道,争取短时间内使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并及早进行电除颤。2010版指南最大的变化是将初步心肺复苏中的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顺序更改为C—B—A(胸外按压、气道、呼吸),其重要意义是为缩短从心搏骤停到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

4 心肺复苏的护理配合

4.1气道护理

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骤停,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立即开始人工呼吸。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气管插管氧疗效果显然是显著的,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疾患诱因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尽早进行气管插管。在复苏时建立高级人工气道,会使得胸外按压中断,施救者应充分考虑建立人工气道和中断按压之间的利弊得失。

4.2抢救物品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准备喉镜、金属导芯、气管导管、牙垫、吸痰管,同时准各好吸引器、简易呼吸器、除颤监护仪、氧气筒、急救药品等。

4.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周围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快速、并发症少,已作为心肺复苏处理时的首要措施。首先开通两条静脉通道,选择16~18号静脉留置针;根据致伤的因素和创伤部位以及病情程度,选择相应的溶液和输入速度;同时抽血标本,配血,备置患者于硬板床或地板上,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连接好各监护电极进行心电监护。处于休克状态的患者,应选择16—18号静脉留置针,遵医嘱应用心血管兴奋剂即肾上腺素,首次1一3mg,根据情况反复静脉注射,以提高心脏和脑的灌注压,增加大脑皮层血流量。

4.4除颤:

如有电击除颤指征,立即配合医生将电极分别置于患者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左腋前线第4—5肋间,按需要选择能量充电至200焦耳,操作者以外人员离开床周,进行电除颤,一次不成功,可加大电功率至300焦耳进行第2次,当病人心跳恢复后,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等各参数的变化。粗颤型电除颤成功率高,预后良好;细颤型电除颤成功率低,预后相对差。如果心电示波为细颤波,应给予肾上腺素使之转复为粗颤型波后再行除颤。在来不及连接心电监护情况下也可直接除颤。

4.5疗效观察

抢救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意识、瞳孔、面色,如心电监护示心率或大动脉搏动恢复,提示心肺复苏有效,否则无效。此时应查找原因,如是否操作不当、是否有肺损伤或内脏出血等。若抢救30min后仍无效或死亡临终症状逐渐明显,可考虑放弃抢救。

4.6脑复苏

脑缺氧是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后的主要死因之一。加强监护,供给充足的氧气与灌注压,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快采取头部降温,低温治疗可降低脑氧代谢率,减轻再灌注损伤。心跳恢复,测到血压后立即应用脱水剂,使用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

参考文献

[1]陈平,钟永.《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要点速递与释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

[2]温娜,赵婧.心肺复苏的护理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9).

[3]刘亚琴,田爱民,杨海英等.心肺复苏的护理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6).

上一篇:中国文化产业战略下一篇:人鱼恋《美人鱼》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