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会程序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家长会程序(精选12篇)

小学家长会程序 篇1

(2012学第一学期)

主持人:各班班主任

(1)班主任发言。总结半学期来班的情况、学生的情况,总结中段

考试成绩,表扬先进,指出存在问题。向家长提出一些如何配合学校、老师工作具体的求。(包括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习等方面)

(2)科任老师发言。结合自己任教的科目情况作一些总结或要求等

等。

(3)家长发言。邀请优秀家长发言,(本学期学习成绩优异和进步学

生的家长各一名)。

(4)班科任与个别家长交流。

(5)家长会结束。

备注:全体班科任晚上7:10分之前要回校。

小学家长会程序 篇2

一、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讨论程序

1.导入讨论

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有效的讨论活动,不能生硬地介入,必须要组织有效的导入环节,让学生在自然的导入状态之下开展相关的学习内容[1].具体的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利用小故事导入讨论的内容;利用生活场景导入讨论的内容;利用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的内容;利用学生自己的困惑进行讨论.导入是简短有力,但同时又是有明确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在具体的导入设计上教师要发挥智慧,发挥能力,将更多更好地导入方式带给小学生.

2.分工指导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计的讨论必须要有明确的分工指导,让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在小组之中承担怎么样的责任,一方面优等生不能什么工作都做,全权处理,让自己的学习过程变得特别劳累;另一方面也让中等生和后进生能够在合作讨论过程中发挥自己的长处,逐步提升自己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当然分工指导要强调“指导”而不是全面的“指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地摸索出怎样更好地自主分工,更为有效的完成任务.

3.讨论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讨论程序离不开对最终讨论结果的评价,只有全面有效的评价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然后经过一系列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能够逐步完善讨论的环节和相关内容,让讨论更有实效.同时,互评的设计也让学生能够形成独立评价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有评价才能够有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有评价才能够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有促进作用[2].

二、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讨论路径设计

1.营造气氛,关键处导入讨论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讨论路径设计要营造气氛,在关键处导入讨论环节.首先,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氛围是学生投入数学讨论的关键,最终无拘无束地开展数学问题的讨论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发展格局.例如,教学“倒数”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讨论“0有没有倒数”的问题,不能直接地进入讨论环节,最好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一定的讨论氛围,教师可以进行假设说明“如果0有倒数呢?”这样学生就会分工讨论,0有倒数与其他已知的数学定理有相违背的地方,这样学生的讨论就更有氛围了.其次,教师最后要在数学课的关键之处进行讨论设计.教师可以在在学生意见不统一时讨论,例如,在教学“被除数末尾是0和5的数能够被5整除”的时候很多学生对这个结论感动质疑,因此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让学生进行验证这种结果是不是正确的,说明自己小组的理由观点.教师还可以在知识疑难处讨论.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对于试商的过程感觉很困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讨论估算、乘法口算与这个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小组总结出自己的较为简单方便,易于理解的试商方法.另外,还可以在解题策略上小组讨论,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内容很多,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解决策略的方面进行全面的讨论,分析应用题之中的数量关系,画出图解,然后说明给全部的同学听,提升学生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建设,分工指导讨论

教师要加强数学小组的建设,具体来讲教师要设置小组长、发言员和记录员等主要职责,小组分工建设只是初步,后期还需要对具体的讨论程序进行指导,让学生思维能活跃起来.首先,要指导人数分配,通常4~6人一组,每组的成员在性别、兴趣、能力、学习成绩等主要方面合理搭配,保证组内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小组之间竞争的公平性.其次,要做好组间的调整,教师应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教师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及时进行人员调整或重新搭配,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合作对象,使之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了解更多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总之,小组讨论教学法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参与,主体性学习得到了充分展示,小组讨论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维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3.多元评价,总结讨论结果

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讨论路径设计要在讨论后开展多元评价,总结讨论学习的结果.具体的评价内容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学生对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对本组其他成员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合作时的整体状态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学生合作时的状态进行评价.评价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对于一道题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可以观察到学生的创新意识等内容.另外,除了短期评价之外,还需要对讨论的整体过程进行评价,做好课堂总结、周总结、月总结,同时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绩记录到期末评价成绩当中去,告诉学生每一次小组合作没有绝对的成功和失败,只要积极参与都是值得表扬的.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讨论路径设计要注重营造气氛,在关键处导入讨论;加强建设,分工指导讨论;多元评价,总结讨论结果.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讨论路径设计要注重营造气氛,在关键处导入讨论;加强学习小组建设,分工指导讨论;多元评价,总结讨论结果.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有效讨论程序,并提出了具体的路径和对策.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讨论,路径

参考文献

[1]丁锦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开放性的探究[J].江苏教育,2001(1):35.

小学家长会程序 篇3

“小学体育体验学习教学程序”的基本结构

第一步:入情激趣

就是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开端,是体验学习的起始阶段。恰当的导入,不但提出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而且能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理上、心理上为参与本课学习形成最佳的预备状态。入情激趣的方法有很多,如启发谈话、实物演示、小品表演、讲故事、学格言、猜谜语、唱儿歌、看图片、做小游戏……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紧扣学习目标,同时做到有趣。

第二步:自主体验

就是主体体验,尝试练习。

这一步是学生主体亲身经历的阶段,这是体验学习的第一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体验身体练习活动的过程,初步感知运动技术技能。学习主体通过尝试身体练习的体验活动,感知运动的技术技能,发现疑难、提出问题,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因此,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体验学习活动的氛围,出示学生自主体验学习活动的提纲或思考题。自主练习提纲(问题)设计的如何,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要注重学习重点的落实、学习难点的突破。

2.组织学生主体参与尝试练习体验学习活动,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种各种学习活动的材料(如游戏、图片、模型、影像等),使学生在自主尝试练习的体验学习活动过程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观察事物,获得新知。同时教师可以简明地介绍体验学习的方式,以便学生预先知道自己应当以何种方式、何种心态去参与学习。

第三步:反思观察

就是反思观察,探究练习。

这一步是亲历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是体验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同伴或小组主体体验学习行为的观察,反思知识技能形成的规律,体验、探究、发现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积极参与探究知识技能身体练习活动,并表露自己的情感,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这一步教师一般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教师可以把自己看见的体验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表现作为一个信息反馈,请表现优秀的学生或小组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反思自己與同伴的差异,寻求获取知识技能的策略。

2.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引领学生体验、探索、发现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让学生成为知识技能的探究者、发现者。

第四步:释疑明理

第五步:应用实践

就是应用实践,巩固练习。

这一环节是巩固发展体验学习成果,运用所学的技术技能指导身体练习活动实践的阶段。通过应用实践,验证了获得运动知识技能的正确性,加深了对运动技术技能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运动技术技能水平。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应用实践体验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这一步教师要做到:

1.精心选择与主教材有密切联系的游戏或素质练习实践活动,并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

2.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应用实践活动。

第六步:恢复总结

就是恢复身心,总结分享。

这一步是整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使本堂课的教学重点进一步得到强化。教学中不能省掉这部分的内容而仓促下课,否则不仅会影响课的效果,也会影响下一节课的进行,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本环节是提升学习方法与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这一步教师要:

1.根据上一环节的教材内容、活动情况,合理地安排恢复身心的放松运动。

2.组织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再现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归纳学习心得,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提倡学生鼓励式的讨论,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共同分享体验学习的成果,提出今后的行动方向。

家长会程序 篇4

参加人:1至6年级所有家长

本次家长会具体内容及要求:

1.介绍学校近年教学成绩

2.教师学情分析和介绍育人思想

3.学生汇报表演

4.选1-2名家长介绍育人思想

5.学生作品展示

6.班级情况汇报

7、强调安全工作、通知夏季作息时间,严格控制早到校

8、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家长会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9、会后把家长会记录表、家长签到表、发言稿一并交回教导处

家长会程序内容要求 篇5

一、班级教师介绍。

二、上学期班级工作小结(如果能把孩子上学期在园活动的照片用PPT形式播放给家长观看,效果会很不错,教师配

以简短介绍)。孩子在哪些方面得到锻炼发展和提高:1)学习方面(身体锻炼)2)习惯培养方面3)自理能力方面;家长的配合情况分析,表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家长。

三、中班(大班)年龄发展特点。

四、本班学期班级工作:

1、课程介绍(班级教师负责中文,详细讲下主题的开始、进行、结束,特别强调家长帮助收集资料就是在带头示范,这个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家长态度决定孩子学习处事态度;英文课程介绍由周丽统一负责K2B7:05K2C7:20K2D7:35K2E7:50K3A7:05K3B7:20K3C7:35K4A7:50K4B8:05

增加补充教材,有:儿童之家数活动、听读游戏识字、性格培养丛书(进行幼儿行为习惯培养、礼仪礼貌教育)。孩子动作体能发展方面,聘请亚太体智能的教师任教体育活动,以保证幼儿户外锻炼质量,增强大动作发展。

2、本学期月活动安排计划;

3、班级工作要求介绍(老师觉得需要家长知道明确、配合老师的)

4、文明礼貌班评选标准,引导家长为孩子着好装,带头向老师问好(榜样作用),接送排好队,有序进行。

5、班级评选 两名家委代表(不重复),家长义工报名(制作教玩具、协助班务工作)。

6、介绍家园互动网站,使用介绍。

7、着装要求:一三夏礼服和小白鞋,二四红运小白鞋,周五自由着装,统一小白鞋。天凉后黄色秋运;再冷些时蓝

色冬运。不要着洞洞鞋。

五、教师对师风师德进行公开承诺。

六、家委一代表宣读《家长承诺书》,全班家长签字。

七、园内工作家长会补充内容:

1、来园时间:7:30;离园时间4:30-5:30;闭园时间:5:30。5:30后,15元/小时托管费。

2、配合晨检工作,幼儿晨检后方可入园。1)幼儿如果发烧过37.5度,建议在家休息,不能来园。人生病的时候要

休息好,少参加运动量大的活动,有助于治疗好转。2)眼睛出现异常,如发红,不能排除传染可能,建议在家隔离治疗至痊愈。3)手或足部出现异样红点、疱疹不能入园,建议及时到儿童医院就诊,同时在家观察治疗至症状消失。4)如果确疹手足口、水痘、麻腮风等传染性疾病不隐瞒,及时通知班任教师和校医,便于园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同时幼儿在家隔离治疗,不要与其他孩子接触,造成传染。来园时间: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一般治愈后一星期后入园,杜绝隐性传染。希望家长能理解园内工作,不要再为此事与校医争吵,对孩子对您影响不好。

5)喂药制度。凡是孩子来园需服用药剂的,请事先填写好用药登记表,签好名,晨检时交与校医,以免等待时间。表格园内会发一张,大家复印留底,没有可在网站上下载使用。

3、关于安全。1)凭卡接送,家里有特殊情况要及时告诉班任教师,接送要求。2)我们非常重视安全工作,希望孩子在园平安渡过这三年宝贵时光,我们尽能力和责任看管好孩子,但孩子小,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差,意外伤害不能避免地发生,请家长客观看待,给以理解和支持。3)关于幼儿保险:少儿医保和意外伤害办理。少儿医保需监护人帐号扣费;意外伤害政府财政补助:往年需要家长为幼儿进行5元标准/人,保额是每人医疗费用累计最高金额1万元,每人死亡、伤残赔偿金额累计最高为10万元,今年还未接到通知,说是到9月底,原则上都要购买,先缴费到班任处,做好登记,多退少补,请家长会后为孩子办理。如果觉得保额不够,可以另外为孩子购买商业保险。

4、育儿周刊的征订,育儿经验学习,提高自己,5、关于收费:

1)缴费时间:每月底上交下月入读费用,请家长主动。临时安排晚餐电话告知班任,8元/餐。晚餐和托管费是

下月缴上月费用。

2)关于退费:幼儿当月在园天数不足4天(含4天)的,按保教费的80%退还;超过4天但不足当月法定工作

宗地民族中学家长会程序 篇6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会前:学生会、团委、保卫科负责安排学生集合、布置会场、维护会场秩序和安全。(9:30完成会前各种布置)

二、会议过程:(10:00准时开始,由黎晓慧老师主持)

1、韦堂伦校长讲话(8分钟)

2、李明星校长讲话(8分钟)

3、郭春华主席讲话(8分钟)

4、学校保卫科科长姜世雄老师讲话(10分钟)

5、杨再华老师并于安全、学习习惯、教师形象的补充(20分钟)

三、会后(11:00-11:40):各班班主任带家长到教室座谈。并要求家长签到后把签到册上交政教处存档。把家长反应比较突出的问题反馈学校。

四、(11:40-12:30)各班主任带家长参观、了解食堂学生就餐情况。

宗地民族中学政教处

小学家长会程序 篇7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程序设计教学更多定位于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学生无法形成计算科学特有的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存在问题如下。

1.乏味的形式化教材体系,泯灭了学习的兴趣

计算机诞生于西方,因此程序设计语言都明显带有西方文化的演绎思维特征,如使用巴科斯范式或语法图等形式化的方式描述语法规则,并影响到了教材的编写。这种抽象的向学生灌输程序设计语言语法知识的教材编写方式,脱离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忽视了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容易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兴趣。[1]

2.单一的演绎式教学策略,消磨了学习的能力

受教材的影响,无论是BASIC,还是Logo,中小学程序设计教学都是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灌”,学生“听”,学生只能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几乎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掌控在教师的手中。这种演绎式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的知识,却不能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以及进一步学习的能力。

3.文本的专业化编程环境,阻碍了学习的进程

程序设计离不开编程环境的支持,然而,各种专业的编程环境,包括面向儿童的编程语言Logo,都是基于文本和符号的编程方式,学生必须自己输入指令,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往往导致学生寸步难行,大大延长了程序设计学习的时间,影响了程序设计能力的提高。

思想的源泉

近年来,从学科思维层面构建课程结构和内容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2]。这里所说的思维,是指科学思维,主要分为逻辑思维、实证思维和计算思维三类[3]。计算思维起源于计算科学,2006年,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以真教授在计算机科学协会(ACM)年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计算思维的概念:“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它包括了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她认为:“计算思维就是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起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4]

计算思维不是今天才有的,只是计算机出现后,计算思维才逐渐被认识和强化。当前,计算思维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计算机环境,适用于信息技术渗透的每一个角落,但是程序设计仍然是理解计算思维的最佳途径。在设计问题求解方法时,会用到递推法、迭代法、递归法等;用计算机语言描述求解过程时,会涉及顺序、分支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考虑如何响应和处理各种意外情况时,就要用到冗余、容错、纠错的方法;在维护和修正程序的过程中,要用到测试和调试的技术。这些技术都是计算思维中的核心概念[3]。

实践的历程

1.建设程序设计教学课程资源

现有的程序设计书籍都是基于演绎思维编写的,更多适用于成人学习。从2008年起,我们着手编写适合青少年需要的《程序设计应用》校本教材,努力使其成为小学生爱看、好读、易懂的程序设计书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是从教学出发选择工具,突破复杂编程环境的壁垒。从计算思维的角度看,程序设计语言是描述问题的工具,在设计程序之前,首先要选好工具。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BASIC语言仍然是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程序设计语言。Free BASIC(简称FB)既保持了BASIC语言简单易学的传统,也提供了程序设计开发工具所应具备的输入、编辑和调试功能,菜单简洁、清晰,可以较好地突破复杂编程环境造成的学习壁垒。

二是将演绎与归纳相结合,促进知识的主动建构。人类的思维方式一般有两种:归纳与演绎。归纳是指从各种特殊事例中抽象概括出一般规律;而演绎则是从一般原理出发,通过推导得出个别结论。演绎法是西方文化的内涵,而归纳法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内涵。受西方演绎思维框架的影响,目前的程序设计教材都是直接从语句的基本格式出发,展开到各个局部细节知识。这对一直接受东方文化熏陶的中国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融合两种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一是用自然语言的体系结构类比程序设计语言的体系结构,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程序设计语言的结构,并由此过渡到具体内容的学习[6];二是对于基本语句,先通过一个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典型问题的程序,归纳出它的基本格式或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再将这些规则或规律应用于相似问题的解决,而不把所有的知识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显然,这是一种基于计算思维的构造性思维方式,更符合中国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是强化算法的分析,经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关键是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算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在看到问题后,粗粗一想就开始动手,很简单的问题却写出一大堆代码,自己也说不清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所以,对于每一个编程问题,我们都会从问题的分析和分解开始,首先找出解决问题的算法,再用FB语言编写程序、实现算法。[1]

程序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习者只有通过大量的编程实践,才能比较牢固地掌握基本的编程知识和技能,进而编写出具有“实用”价值的程序。因此,我们为每章都配置了习题,并专门编写了配套的习题解析,对教材中的习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同时,进一步补充了改错题、读程序题、程序填空题等。多数习题创设了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应用情境,以激发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检测学生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使用HUSTOJ系统架设了在线程序评测系统。学生提交的程序在服务器端运行,会有正确、答案错误、编译错误、格式错误等反馈信息,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调试程序。教师亦可很好地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

2.创新程序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

融入计算思维,不仅是内容和工具的改变,更应是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改变。近年来,我们总结和归纳了系列的程序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是采用案例教学,自主建构程序设计指令集。程序设计的学习主要围绕环境、语言和应用三个方面的知识和内容展开,语言的学习,其核心主要在于语言规则本身。传统的程序设计教学主要使用规例法介绍语言规则,即从语句的基本格式出发,详细讲解语句的各个要素,最后举例说明。我们则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首先对典型程序进行模仿,归纳出语句基本格式或解决问题的基本规律,再将这些规则或规律应用于类似问题的解决。

案例1:定义过程

1.提出问题,呈现任务。分析“俄罗斯方块”游戏,发现共有七种基本方块,本节课的任务是学习用Logo语言绘制七种基本方块。

2.运行程序,分析过程。用定义好的“ZFX”过程示范绘制一个基本方块,对“过程”作初步讲解。

3.范例研习,提取指令。出示“ZFX”过程,为学生揭开教师演示的秘密。再出示“SJX”“WJX”两个过程,归纳出过程的一般格式。

4.定义过程,尝试使用。学生尝试定义绘制正方形的过程,调用过程绘制一种自己喜欢的基本俄罗斯方块。

5.创意设计,再用过程。从“多层柜”“幸运草”和“好运星”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进行分析,并完成图形的绘制。也可以自己定义一个或者多个绘制基本图形的过程,设计出新的图形。

在程序设计学习伊始,为学生提供一个需要解决的生活中的具体任务,分析解决这个问题的“程序”,引导学生提取其中的指令,得到一组“指令集”,再将这组“指令集”应用于类似问题的解决,逐渐提高个人“指令集”的复杂程度,最终得到功能强大的指令集。显然,这种例规法教学更符合中国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是面向计算参与,在创意和计算中学习编程。Scratch是一个可视化编程工具,学生只需要拖动图形就可以轻松创作出蕴涵着故事情节的游戏和故事等编程制品。然而,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编写代码”的教学思路,并没有充分发挥Scratch在创意计算上的优势。201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Yasmin B.Kafai教授提出了以“社会化转向”为特征的培养计算思维的新范式——计算参与,并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描述:(1)从编写代码到创建应用;(2)从设计工具到促进社区;(3)从“白手起家”到再创作他人成果。传统的程序设计学习总是通过解决一些看似趣味、其实枯燥的数学题(如农夫过河等)来学习编程。基于“创建应用”的编程教学方式,学生不再只是编写代码,设计功能完整的应用程序成为学习编程的重要任务[8]。“我的Scratch画图程序”这节课就采用了“创建应用”程序设计教学方式。

案例2:我的Scratch画图程序

教师出示学生Scratch作品范例——“画一画”程序。(1)体验操作,并思考程序中有哪些角色,它们在程序中分别有什么功能。(2)观察“画笔工具”角色的主要动作,分析角色的脚本,完成“连一连”,将动作和对应脚本模块用直线相连。(3)两人一组,一人负责现有范例程序不变,另一人逐条删除“画笔”工具中的相应指令,比较、分析每一个指令的作用。

学生在创作我的“画图”程序的过程中,需要“仔细思考用户与应用程序互动的方式,以及根据意图实现功能的方式”,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融入到了设计有意义的“画图”程序中来。学生不再只是技术“消费者”,更多的是技术的“生产者”。此外,在他人的基础上学习编程,一个人也可以编写相对“复杂”的程序。使用——修改——创作是这种教学策略的基本思路,范例研习引领学生发现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修改参数进行模仿设计,进一步理解技术的关键要点。在此基础上,尝试为游戏添加更多的功能,从而将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三是运用关注点分离,降低问题解决的复杂度。在教学中采用关注点分离方法,就是将复杂问题进行合理的分解,控制问题的复杂性,提高可理解性,再分别仔细研究问题的不同侧面(关注点),最后综合各方面的结果,合成整体的解决方案[9]。“画组合图形”就采用了关注点分离的方法。

案例3:画组合图形

你会画组合图形吗?这个图形由哪几个图形组成?你准备先画哪个图形?小海龟出发时的角度是多少?绘制这个图形的命令是什么?画好该图形后,小海龟的位置在哪个点?你准备把第二个图形的起始位置确定在哪个点?小海龟出发时的角度是多少?绘制这个图形的命令是什么?

通过把复杂的组合图形拆分成两个简单图形——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实现关注点的分离,也降低了绘制组合图形的难度,更易于学生理解。

四是基于模式建构,培养正确的程序设计思维方法。现代大型软件系统的开发中,工程化的开发控制是软件系统成功的保证。在我们程序设计教学中,“个性化”方法比较严重,同一个算法在不同问题中的描述往往是不同的,学生即使编写了“大量”的程序,也无法迁移到相似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所谓模式,是指一种经验和规律,是对相似问题的一种通用解决方案,它是经过充分考验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能够迁移并推广到更广泛的问题解决与应用中去[6]。以下就是基于模式建构的循环语句教学案例。

案例4:循环语句

循环是程序设计最困难的部分之一,学生往往在这里开始出现分化。主要是由于在使用DO-LOOP语句时,必须自己实现循环的四个部分,这时经常会遗漏修正部分或修正不正确,或者检查条件设置不正确,造成死循环。应用模式进行循环语句的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基本模式:初始条件、检查条件、循环体、检查条件,学生在解决其他相似问题时,只需要根据具体问题,修改这个基本模式的相应部分即可。应用是无限的,但方法、原理、思想却是相对固定的,基于模式建构的程序设计学习,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程序设计思维和方法。

3.探索基于机器人平台的程序设计教学

虽然Scratch采用了图形化的编程界面,但是编程的结果也只能呈现在屏幕上,基于机器人平台,学生则可以把程序下载到机器人里,即时看到编程的“物化”效果,再根据这些反馈修改程序,使程序设计的学习更具有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例如,在机器人沿线(如黑线)行走的运动中,机器人是根据灰度传感器测得的黑白色灰度值来判断是否在线上。理论上来说,在机器人行走的过程中,灰度传感器测得的灰度值等于黑色灰度值,说明机器人在轨迹线上,测得的灰度值等于白色的灰度值,说明机器人在线下。然而,黑色轨迹线的颜色并不是绝对均匀的,可能也有小块的白色区域没涂上白色。因此,为了使机器人能够比较稳定地行走,应该允许识别黑白色的临界值有一定的差值。这样,学生在经历“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反复人机交互过程中,体验了在解决工程问题过程中,为满足系统的可实施性,而对系统设计中的技术、方案做出合理取舍的一种折衷思维[11]。

实践成果

至此,我们逐步建立了小学程序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该体系主要由四个模块组成:把Scratch作为小学生首门程序设计课,学生在制作富有个性的互动媒体作品的过程中,形成信息化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在用Logo指令控制计算机完成动作的过程中,理解人是如何通过程序指挥计算机解决问题的;通过机器人模块的学习,理解基于“工程-设计-管理”框架下的模块化、结构化、逐步求精、测试与调试等软件工程设计方法。通过F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学会从问题出发设计算法并编程实现,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最重要的计算思维原则之一,关注点分离法是处理复杂问题的一种普适系统方法和原则,在不同模块教学中都要运用这种思想方法。在基于计算参与的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从使用、“摆弄”他人的编程制品开始学习编程,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指向的思维品质正是计算思维的本质——抽象,用这种方法学习到的“程序设计”,不是陷在陌生的人工语言环境之中,依赖记指令、背结构的程序设计,而是面向贴近生活经验的、解决现实问题的程序设计。应用模式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设计,有助于我们运用别人的经验,特别是专家的经验来分析、设计和描述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这几种教学方法之间是一种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关系,我们应充分利用它们的优势,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原则来寻求一种最佳的搭配。

摘要:计算思维起源于计算科学,程序设计是理解计算思维的最佳途径。基于计算思维的小学程序设计教学,从学科思维层面重新建构了以Scratch和Logo为基础,以机器人和Free BASIC为拓展的小学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归纳和优选了关注点分离、计算参与、案例教学、模式建构等系列化的程序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希望学生能够像计算机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计算思维,程序设计,教学研究,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7]曹恒来,沈军.《程序设计与应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3).

[2]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9).

[3][5]李廉.计算思维--概念与挑战[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4]Jeannette M.Wing.Com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6(3).

[6][10]沈军.大学程序设计基础--系统化方法解析&Java描述[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5.

[8]王旭卿.从计算思维到计算参与:美国中小学程序设计教学的社会化转向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4(3).

[9]何明昕.关注点分离在计算思维和软件工程中的方法论意义[J].计算机科学,2009(4).

有效开展小学家长会的一些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家长会;问题;对策

本论文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班主任专业化”总课题的研究子课题《关于有效开展小学家长会的研究》论文。

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点,小学家长会一直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基本方式,也是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状况的主要途径。但长期以来,陈旧的家长会从形式、措施和体制都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地影响了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导致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形成合力,有时甚至适得其反。鉴于此,我们明确认识到,家长会开展的有效性需要我们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加以解决。

一、问题的症结

找到小学家长会开展形式、方法上的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以相对更有效的对策开展家长会,才能实现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的直接沟通。笔者通过对本校及周边小学家长会的调查,得出:64%的家长认为家长会没有实在意义,76%的学生认为开家长会对自己心情紧张,不愿向家长如实反映情况。调查研究大多数小学家长会的开展情况,整体看来“流于形式多,单向灌输多,一味要求多”是当前家长会最为突出的问题。

具体分析其开展性质几乎可以概括为“以会开会”,流于形式居多,大多数家长会已变成“新闻发布会”“告状会”“工作布置会”“培训会”等。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整体上均想把家长会作为承载校内教育教学中“无法解决”的、遗留问题的形式和载体。学校是教育的实施主体,也是引导主体。不论在道德素质,还是在智力素质上,学校的教育都是不可替代的。而过分依赖或者想一劳永逸地通过家长会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是上述现象的思想根源和形成原因。笔者认为,除必要的告知、通报、培训外,学校和教师都应该明确认识到,家长会只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和渠道,不是结果和总结,而应该是开始和启发。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把家长会作为家校联系的“焊接”点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约束能力较差,生活自理能力、生活习惯和思想品质修养还在不断养成阶段。所以,在课内外的生活学习中他们往往存在学习目标不清、方法不适、思想意识波动性较大等问题,而解决这些教育难题需要家校双方长期不断的紧密合作,以培育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素质。但由于种种限制,学校、班主任及任课教师不可能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及其生活、家庭教育等情况,这是摆在家校之间的现实难题。而家长会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它具有单一、笼统、不及时的缺憾。因此,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应建立更多良好的互通交流方式,并适时地进行信息交换与沟通,使家庭、学校全面掌握孩子的第一手成长信息,协同教育,以不同的形式促进家校联合,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最终把家长会作为弥补漏洞、解决突出、普遍、棘手教育问题的形式和手段,“焊接”住一些漏洞和缝隙,实现家校信息无缝隙衔接,这样才能解决上述问题。

(二)把家长会作为家校共同教育的创新点

近年来,小学家长会开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家长的参与率、参与热情不高,或者是不能持续给予支持和关注。原因是家长会模式陈旧、内容空泛、目的不明。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以提高家长会的开展水平,丰富家长会的开展方式。简言之,就是要创新家长会的开展模式,把家长会作为家校共同教育的创新点。

首先,学校、班主任要解决小学家长会在召开过程中的盲区、误区,提高校方、教师及家长自身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水平,把学生学习、生活中存在的普遍、个别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侧重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宏观和微观探究,剔除简单认识的盲区、误区,进而总结出家长会上的要探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对策,以实际解决问题,使家校双方对孩子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如:借助家长会这个平台,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特长,并以此为契機对家长进行恰当的教育理念引导,让家长真正从理论上提高认识,并能有效地运用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上。其次,要不断丰富和拓展家长会的开展模式。如在开展过程中,可以以互动交流,问卷调查,专题探讨,心得体会,报告,学习先进教育事迹、实例、成果等形式完善、丰富家长会开展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此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合作、共进的原则,切忌“一言堂”的训话模式,以充分调动家长的参与积极性,发挥其参与热情和智慧,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

(三)把家长会作为学校教育的评测点

学校教育是对学生智力、道德品质、人格进行不断塑造的过程,而教育者把教育成果、失误加以总结是这个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更是教育者必备的素质。我们可把家长会作为总结、探索教育成败的一个评测点,这是对整个教育总结的有益补充。笔者认为,在家长会开展前、中、后期,学校要实行过程监督、指导,教师要有专题记录、总结和报告,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机制,并努力使其具有互动性、适时性、适用性,形成实实在在的可借鉴、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为进一步更好地开展家长会和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实践依据。

通过以上策略的实践,整体上能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家长会开展环境和氛围,教育效果会不断提高和呈现出来,能使学生及时完成学前到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教育的过渡,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能使家校双方及时调整、改进教育举措,掌握学生接受教育的动态变化信息,彼此间增进信任;可以形成良好的校内外育人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有效开展小学家长会将增进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不仅能为家长之间、家校之间互相交流创建良好的平台,也能为提升整个小学阶段教育水平、拓展教育模式做出贡献,进而为构筑和谐的小学教育环境开辟新途径。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编辑部.班主任专业化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鹦鹉溪中学七年级9班家长会程序 篇9

尊敬的各位家长:

大家好!今天,你们带着对孩子成长的殷切关怀,对我们工作的极大支持来参加家长会,我向你们表示感谢!我是七年级(9)班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田仁英。首先感谢你们在百忙之中抽时间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和长期以来对学校、对我班主任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们今天能有机会坐在一起,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为了孩子的学习、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明天。今天我班家长会的议程是:

1、班主任致欢迎辞

2、参观学生食堂、寝室、作业本

3、科任老师对本学科的情况作通报

4、班主任对这半学期的管理班级情况作通报

5、选1至3名家长作发言

6、选一名落进生和一名优秀生发言

7、班主任作家长会总结

现在我们首先到学校食堂。

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程序 篇10

1.宣布会议开始,学校领导致欢迎词。2.主席台领导介绍。

3.孙校长宣读家委会章程及目的、意义。4.宣读家长委员会委员成员名单。

5.选举产生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长。6.名誉主任、副主任身份介绍。7.家委会主任、副主任颁发聘书。8.名誉主任致辞。

9.孙校长讲话,讲学校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10.家长代表向学校提建议。

11.家长选择学校校服的样式、价格。12.家委会成员合影。

时间:2014年3月9日上午9:00 地点: 东五楼会议室

难倒家长的小学生作业 篇11

“有一头熊掉进10米深的坑里,只花了1秒钟时间,请问熊是什么颜色?”“小明去钓鱼回来,小玲问他钓了几条鱼,小明说钓得还真不少,6条没头,9条没尾,8条半个身体。请问小明到底钓了几条鱼?”

宁波网友“立立齐齐”把这两道“小学三年级作业题”公布在宁波天一论坛上,希望网友做做看。不少网友惊叹,小学三年级的题目竟然如此“不着边际”,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

网友“猪在江湖”的第一题答案是:熊是白色的,因为只有地球两极的重力加速度最接近10米/秒,南极没熊,北极只有北极熊,所以说是白色的。”

网友“小灰狼2007”惊叹:小学三年级的题要用高中物理来解释,超强。但钓鱼题让更多网友摸不着头脑:“没头没尾没身体,那是怎么钓鱼的?”

网友“秋天里的鱼”给出的答案得到大家认同:6条没头是0,9条没尾是0,8条半个身体还是0。这道题原来要求从数字形状特点来回答。

网友“医学院”的分析得到不少人的赞同,他说:这是开发智力的“脑筋急转弯”题。就是要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来思考。类似于“树上十只鸟,一枪打死了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这样的题目,答案也可能不是唯一的。

不少网友则对出题者的用意提出质疑,老韩说,这是小学里该有的题吗?孩子会不会因为做不出来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呢?素质教育也不是这样搞法啊。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各地小学寒假作业的怪题还真不少,像吉林和安徽等地的媒体都有过报道,而出题方有北师大和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权威单位。

你也来试试这些小学难题吧!

题一:有一只熊,掉进了一个10米深的坑里,用了一秒钟,问:这只熊是什么颜色的?

题二:第一问:要求用同一个字,分别能和“艹”、“氵”、“丿”“少”组成另外一个字;第二问:同样要求同一个字,分别能和“火”、“日”、“子”、“阝”组成另外一个字。

题三:一人有3个,二人有4个,三人有5个,四人有7个,五人呢反而有6个,问这是什么东西啊?

“疑似”答案

题一:只有在两极才能达到10米/秒,其他地方只有9.8米/秒。因为南极没有熊,所以是北极熊,因此是白色的。不过也有答案认为,“我把一只黑熊或棕熊带到北极,把它扔到10米深的洞里,还不是10秒钟落地?所以熊的颜色不可知”。

题二:第一问是“目”,第二问可能是“人”字,但与“日”拼不起来。

谈家长对小学生作业的指导 篇12

一、当前家长在家庭作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 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缺失

新课改理念强调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过于传授知识的倾向, 落实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逐步由原来单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然而在家庭教育中, 大多数家长指导下的作业活动似乎成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翻版。

哥伦比亚大学的杰克林·贝克赛奈特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家长参与学生作业过程的调查。该调查表明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完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 家长或提问, 或鼓励, 或机械地引导孩子选择正确答案, 扮演着“教师”的角色。孩子对家长提示的反应往往是简单明了的“是的”、“不是”或“我不知道”。少数情况下, 家长代替孩子做作业, 仅让孩子把他们说的写下来[2]。这样的指导方式对孩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家长对孩子作业活动的过多参与, 极易使其产生依赖心理, 不利于其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使理应作为作业活动主体的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 孩子始终应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家长应重视孩子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应把作业活动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在给予指导的同时注重启发诱导, 激发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2. 作业的反馈功能弱化

家庭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是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重要媒介之一。通过家庭作业的反馈, 一方面, 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存在的认知错误、教学预期目的的实现程度, 以及学生的现有水平, 以便教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提供纠正和再教学, 反思其教学行为, 改进其教学策略。另一方面, 可以引发学生自身思考,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 诊断自己的学习水平, 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师生之间的反馈在作业系统中构成了一个闭合的回路, 各自对来自对方的反馈信息进行加工整理, 并反馈给对方, 这种有效的反馈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 实际中家长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作业反馈的不确定性, 干扰了这个闭合回路的往返路径。教师和学生很有可能会获得较少, 甚至不准确的反馈信息, 导致作业反馈功能弱化。

3. 亲子关系紧张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同是基于血缘和亲子关系之上的,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实行家庭教育的前提, 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保证。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完成作业, 有的家长担当了“监督者”的角色, 给孩子施加压力。有的家长在指导孩子的过程中缺乏耐心, 甚至采用粗暴的方式、讽刺挖苦的语言, 这些行为极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 使孩子对父母产生疏离感和畏惧感, 使得亲子关系紧张。

二、家长在家庭作业指导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家长缺乏相关的教育素养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基石, 对孩子的影响极为深远,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保证。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担当教师的角色, 居于主导性地位, 其自身良好的教育素养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然而, 当前我们一些家长还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训练, 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知识, 对孩子采取的往往是代代相传的经验性教育模式, 科学化程度不高。这就使得家长在指导孩子家庭作业的过程中, 往往容易忽视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内心的真实需要, 难以抓住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2. 家长本位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的影响

长期以来形成的家长本位的家庭教育传统,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今家庭教育的理念和实践。这种“以父为纲”的传统家庭教育模式是家长意志的充分体现, 忽视了家庭教育中孩子的主体性地位, 扼杀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现代社会, 这种以家长为本的家庭教育模式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较之传统的家庭教育也更为民主化, 但是其“家长本位”的思想观念仍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家庭教育的观念和方式。

3. 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待及升学等外部压力的影响

当今, 独生子女的家庭占大多数, 对家庭仅有的一个孩子, 家长们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过高期待在家长中普遍存在。尤其是当前居高不下的升学等外部压力更是增加了家长对于子女未来发展的担忧, 于是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种外部竞争压力加在孩子身上。由此, 在作业指导过程中, 许多家长往往会给孩子额外增加自己认为重要的“家庭作业”, 大大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也有一些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指导方面出现揠苗助长的倾向, 在对孩子的作业指导中缺乏耐心, 过于急躁, 一旦孩子出现不符合他们预期的行为往往就会采取粗暴的方式。这些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 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逃避、厌恶作业的消极心理。

三、家庭作业指导中存在问题的应对策略

1. 教师要给予家长一定的协助,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让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可以使家长对孩子的作业有更深入的认识, 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孩子的作业。但是, 家长毕竟不是专职的教育者, 在指导孩子家庭作业方面难免存在困惑, 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协助, 并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上世纪90年代美国TIPS (交互式家庭作业) 实践对于科学指导家长参与学生的作业过程具有一定的启示。交互式家庭作业的过程大致是:首先, 教师要明确告知学生和家长此次作业任务的题目、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所要培养的技能;其次, 列出作业任务所要完成的大概步骤, 并对所习得的技能进行分析;第三, 邀请家长参与、讨论, 提出需要修改的问题, 同时要求家长和学生签名;第四, 根据反馈的信息不断完善下次的作业任务[3]。在此过程中, 教师将作业任务与目标、作业的完成步骤、作业任务角色的分配以及对家长和学生共同实施作业活动的指导等清楚地告知家长, 以便家长参与学生的家庭作业活动。这无疑为家长科学地指导作业过程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 家长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

家长在工作之余应当主动学习一些教育理论知识, 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 了解孩子在不同阶段心理、生理的发展规律以及孩子的个性, 如此才能懂得怎样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等。同时, 在进行作业指导时, 应当注重技巧, 要结合孩子的自身特点, 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加以指导, 使指导行为更为科学化。另外, 家长还可以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家长积极交流的方式, 借鉴他人有益的教育经验, 运用到自己的作业指导实践中来。

3. 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主体性, 树立平等的亲子观

孩子由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 心理承受能力低, 很容易受到伤害。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 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 有利于其身心的健康发展。相反, 父母的负面评价则容易削弱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 使孩子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和低水平的自我价值感。家长在作业指导过程中, 应当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意愿, 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 平等友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 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手段, 切忌使用辱骂性的语言。同时, 在努力为孩子提供作业辅导和帮助的同时, 家长也应当注重培养孩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 家长不要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而首先应当鼓励孩子积极探究, 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当问题的确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 孩子自己难以解决的时候, 家长给予适度的帮助。这样, 不仅有利于避免孩子在作业过程中养成过度依赖家长的倾向, 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习惯。

4. 教师要主动了解家长作业指导的过程

学生在作业过程中哪些错误是在家长的指导下纠正的, 纠正的次数和方式是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教师所不了解的。可这些方面恰恰反映了学生的知识掌握状况以及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把握是提高学生学业水平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获得这些方面的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家访, 以及与家长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等方式, 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加以解决。如此, 才能在教师、家长之间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真正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0.

[2]杰克林·贝克赛奈特.谈谈家庭作业.山东教育科研, 2000 (Z1) .

上一篇:小猫钓鱼幼儿园小班下一篇:监理工作总结房建类